CN110398887A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98887A CN110398887A CN201910314352.7A CN201910314352A CN110398887A CN 110398887 A CN110398887 A CN 110398887A CN 201910314352 A CN201910314352 A CN 201910314352A CN 110398887 A CN110398887 A CN 1103988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crimping
- guiding piece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03G15/6576—Decurling of sheet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适当地将已卷边的纸张交接给附设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将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102)的交接部(62)。在交接部设置有排纸辊(68d)与一对交接引导件(110)。交接引导件在纸张卷边时,使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在排纸辊的纸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L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程序及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例如包括对于后处理装置等附设装置交接已形成图像的纸张的交接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程序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已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与中继输送装置相关的技术,该中继输送装置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引导至后处理装置(附设装置)。该中继输送装置包括设置于纸张排出狭缝的第二引导板,第二引导板是通过使后处理装置侧的侧壁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而且,使第二引导板的下游侧的突出端比侧壁的壁面更向框体的外方向伸出,并且使上游侧的突出端越过形成在引导部件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余裕间隙而向框体的内方向伸出,由此,顺利地将纸张引导至后处理装置的供纸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163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从图像形成装置被交接给后处理装置等附设装置的纸张有时会因该纸张在定影部中受到加热及加压等而产生卷边。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并未考虑应对纸张卷边的情况,在将卷边的纸张交接给附设装置时,有可能会导致产生卡纸等故障。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程序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纸张产生了卷边的情况下,仍能够适当地将纸张交接给附设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程序及控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发明是图像形成装置,其是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的交接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卷边感测部,对包含有无卷边的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排纸辊,设置于交接部;一对交接引导件,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交接部;以及引导控制部,在卷边感测部感测出纸张产生了卷边时,使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在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在第一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后处理装置等附设装置的交接部。在该交接部设置有排纸辊、与可使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一对交接引导件。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对包含有无卷边的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的卷边感测部、与对一对交接引导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引导控制部。引导控制部在纸张卷边时,使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在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根据第一发明,在纸张卷边时,通过一对交接引导件形成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朝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因此,能够使对附设装置交接纸张时的纸张前端部的角度与纸张输送方向一致。因此,即使在纸张卷边的情况下,仍能够顺利地将纸张交接给附设装置,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卡纸等故障。
第二发明属于第一发明,引导控制部在使一对交接引导件形成辅助输送路径时,在使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中的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个引导件移动后,使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另一个引导件移动。
根据第二发明,能够抑制因形成辅助输送路径而发生卡纸。
第三发明属于第一发明或第二的发明,附设装置是对于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等规定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装置主体、与将从装置主体排出的纸张中继输送至后处理装置的中继输送装置。而且,包括排纸辊与一对交接引导件的交接部设置于中继输送装置。
第四发明是控制程序,其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的交接部、设置于交接部的排纸辊、及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交接部的一对交接引导件,所述控制程序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卷边感测步骤及引导控制步骤,所述卷边感测步骤对包含有无卷边的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所述引导控制步骤在通过卷边感测步骤感测出纸张产生了卷边时,使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在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第五发明是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的交接部、设置于交接部的排纸辊、及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交接部的一对交接引导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包含有无卷边的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以及在感测出纸张产生了卷边时,使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在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根据第四发明或第五发明,产生与第一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使在纸张卷边的情况下,仍能够顺利地将纸张交接给附设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卡纸等故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纸张卷边时,通过一对交接引导件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因此,能够使对附设装置交接纸张时的纸张前端部的角度与纸张输送方向一致。因此,即使在纸张卷边的情况下,仍能够顺利地将纸张交接给附设装置,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卡纸等故障。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会根据参照附图进行的后述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后处理装置连接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即图像形成装置而成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解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解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图1的后处理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图解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包括的中继输送装置的图解图。
图5是表示图4的中继输送装置所包括的卷边检测传感器在检测下卷边时的变动的图解图。
图6是表示图4的中继输送装置所包括的卷边检测传感器在检测上卷边时的变动的图解图。
图7是表示图4的中继输送装置所包括的交接引导件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交接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纸张向下卷边时的交接引导件的动作的图解图。
图11是模式性地表示向下卷边的纸张受到交接引导件引导的情况的图解图。
图12是表示纸张向上卷边时的交接引导件的动作的图解图。
图13是模式性地表示向上卷边的纸张受到交接引导件引导的情况的图解图。
图14是表示图9所示的RAM的存储器映射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15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下卷边感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边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交接引导件的移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9是模式性地表示纸张受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包括的交接引导件引导的情况的图解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即图像形成装置10是具有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及传真机功能等的彩色复合机,其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记录介质)上形成多色或单色的图像。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附设对已形成图像的纸张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102而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00。
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及打印机等中的任一种机器、或组合有这些机器中的至少两种机器的复合机,另外,也可以是单色机。
首先,概略性地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12,包括图像形成部30;图像读取装置14,配置在装置主体12的上方;以及中继输送装置16,配置于装置主体12的机身内排纸部48。
图像读取装置14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原稿载放台18。原稿盖板20经由铰链等而开闭自如地安装在原稿载放台18的上方。在该原稿盖板20的上表面设置有原稿供应托盘,在该原稿盖板20的内部设置有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ADF22将载放于原稿供应托盘的原稿逐张地自动供应至图像读取位置,并排出至原稿排出托盘。
另外,内置于图像读取装置14的图像读取部24包括光源、多个反射镜、成像透镜及线传感器等。图像读取部24通过光源对原稿表面进行曝光,并通过多个反射镜将从原稿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接着,通过成像透镜使反射光在线传感器的光接收元件中成像。线传感器对在光接收元件中成像的反射光的亮度或色度进行检测,产生基于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等作为线传感器。
在图像读取装置14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受理用户的打印指示等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26(参照图9)。操作面板26包括附带触控面板的显示器及多个操作按钮等。
在装置主体12中设置有包含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200等的控制部28及图像形成部30。控制部28根据针对操作面板26的输入操作等,将控制信号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位,使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各种动作。
图像形成部30包括曝光单元32、显影器34、感光鼓36、清洁器单元38、充电器40、转印装置42及定影单元44等,其在从供纸盒46等输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已形成图像的纸张经由设置于机身内排纸部48的中继输送装置16而被引导至后处理装置102。另外,利用图像读取部24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电脑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作为用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
再者,图像形成装置10所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及黄色(Y)这四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因此,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四种潜像的方式,各设置四个显影器34、感光鼓36、清洁器单元38及充电器40,由此,构成四个图像站。
感光鼓36是在具有导电性的圆筒状的基体的表面形成有感光层的图像载体,充电器40是使该感光鼓36的表面带有规定电位的部件。另外,曝光单元32构成为包括激光射出部及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aser Scanning Unit,LSU),通过对已带电的感光鼓36的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36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显影器34通过四色(YMCK)的调色剂来使形成于感光鼓36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另外,清洁器单元38去除显影及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6的表面上所残留的调色剂。
转印装置42是用于将感光鼓36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的装置,其包含中间转印单元50及转印辊52。中间转印单元50包括中间转印带、悬置辊及四个中间转印辊等,且配置在感光鼓36的上方。在形成图像时,通过对中间转印辊施加规定的电压,在感光鼓36与中间转印带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将形成于感光鼓36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至进行环绕移动的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另外,以在转印辊52与悬置辊之间按压中间转印带的方式设置转印辊52。在形成图像时,通过对转印辊52施加规定的电压,在中间转印带与转印辊52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在纸张通过中间转印带与转印辊52之间的转印夹紧部期间,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
定影单元44包括加热辊及加压辊,且配置在转印辊52的上方。以达到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设定加热辊,由于纸张通过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的定影夹紧部,已转印至纸张的调色剂图像会熔融、混合及受到压接,调色剂图像热定影于纸张。
在此种装置主体12内形成有第一纸张输送路径L1,该第一纸张输送路径L1用于将从供纸盒46等输送来的纸张经由阻力辊54、转印夹紧部及定影夹紧部而输送至中继输送装置16。另外,形成有第二纸张输送路径L2,该第二纸张输送路径L2用于在对纸张进行双面打印时,使结束单面打印并通过定影夹紧部后的纸张在转印辊52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返回至第一纸张输送路径L1。在该第一纸张输送路径L1及第二纸张输送路径L2中,适当设置有用于辅助性地给予纸张推进力的多个输送辊56。
中继输送装置16可装卸地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机身内排纸部48。中继输送装置16是将从装置主体12的排纸口送出的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中继输送至后处理装置102的装置,且包括将纸张交接到后处理装置102的交接部62。中继输送装置16的具体结构将后述。
如图1及图3所示,后处理装置102是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附设装置的一例,其对在装置主体12中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处理装置102包括从中继输送装置16的交接部62接受纸张的供纸口104,在该供纸口104处,设置有接受引导件104a。另外,在后处理装置102的框体内设置有后处理部106。从供纸口104搬入至后处理装置102的框体内的纸张在后处理部106中,被实施装订处理、打孔处理及分页处理等后处理后,排出至第一排纸托盘108a。但是,无需后处理的纸张会不经由后处理部106而排出至第二排纸托盘108b。
接着,具体地对包括交接部62的中继输送装置16进行说明。参照图2及图4,中继输送装置16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中继输送装置16的框体内部,形成有从右侧向左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第三纸张输送路径(中继输送路径)L3。在该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的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设置有从装置主体12的排纸口接受纸张的接受部60,在其下游侧端部,设置有对后处理装置102的供纸口104交接纸张的交接部62。
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是由以包夹纸张的表背面的方式对纸张进行引导的一对导纸件64即上导纸件64x及下导纸件64y构成。在该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中设置有多个输送辊68。在该实施例中,包含第一输送辊68a、第二输送辊68b、第三输送辊68c及第四输送辊68d的四个输送辊68设置于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其中,第一输送辊68a是设置于接受部60的供纸辊,第四输送辊68d是设置于交接部62的排纸辊。
另外,在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中,设置有用于对纸张的通过进行检测的多个通过传感器70。在该实施例中,包含第一通过传感器70a、第二通过传感器70b及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的三个通过传感器70设置于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第一通过传感器70a是在对纸张的下卷边进行检测时所使用的通过传感器,其设置于第一输送辊68a与第二输送辊68b之间的位置。第二通过传感器70b是在对纸张的上卷边进行检测时所使用的通过传感器,其设置于第二输送辊68b与第三输送辊68c之间的位置。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是用于推测后述的交接引导件110的动作时机的通过传感器,其设置于第三输送辊68c与第四输送辊68d之间的位置。
再者,为了便于说明,在无需区分第一通过传感器70a、第二通过传感器70b及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的情况下,将第一通过传感器70a、第二通过传感器70b及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统称为通过传感器70。同样地,有时也统称其他结构部分的名称。
通过传感器70可适当采用众所周知的传感器,但在该实施例中,使用接触型传感器。若简单地进行说明,则通过传感器70包括致动器部件72与透射型的光传感器74。致动器部件72可以旋转轴76为支点而转动,该致动器部件72的前端部以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的方式设置。另外,在致动器部件72的基端部侧设置有遮挡部件78。光传感器74包含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发光部与光接收部,在该发光部与光接收部之间配置遮挡部件78。光传感器74在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光接收部接收的情况下接通,在从发光部输出的光未被光接收部接收的情况下断开。
在这种通过传感器70中,在致动器部件72的前端部的设置位置没有纸张的情况下,来自发光部的光成为受到遮挡部件78遮挡的状态,不会被光接收部接收。即,光传感器74断开。另一方面,若纸张被输送至致动器部件72的前端部的设置位置,则致动器部件72因前端部受到纸张推压而向纸张输送方向的前方转动,遮挡部件78也随之转动。接着,遮挡部件78离开发光部与光接收部之间的位置,由此,从发光部输出的光由光接收部接收。由此,光传感器74接通。然后,若纸张穿过致动器部件72的前端部的设置位置,则致动器部件72利用扭转弹簧等的作用而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光传感器74断开。即,各通过传感器70在纸张的起始端到达时成为接通状态,在纸张通过过程中维持接通状态,在纸张的末端穿过后恢复至断开状态。
而且,在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中,设置有用于对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检测的卷边检测传感器80。卷边检测传感器80可适当采用众所周知的传感器,但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具有与通过传感器70相同的结构的接触型传感器,检测纸张是否产生了卷边(有无卷边)及卷边方向(卷边的朝向)。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在下导纸件64y中的第一通过传感器70a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处,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下凹部82。另外,在上导纸件64x中的第二通过传感器70b的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处,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上凹部84。而且,包含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与上卷边检测传感器80b的两个卷边检测传感器80设置于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是对纸张的端部向下卷边而成的下卷边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其设置在与下凹部82对应的位置。另一方面,上卷边检测传感器80b是对纸张的端部向上卷边而成的上卷边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且设置在与上凹部84对应的位置。
卷边检测传感器80包括致动器部件86与透射型的光传感器88。致动器部件86可以旋转轴90为支点而转动,该致动器部件86的前端部以突出到下凹部82内或上凹部84内的方式设置。另外,在致动器部件86的基端部侧设置有遮挡部件92。另一方面,光传感器88包含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发光部94与光接收部96,在该发光部94与光接收部96之间配置遮挡部件92。光传感器88在从发光部94输出的光由光接收部96接收的情况下接通,在从发光部94输出的光未被光接收部96接收的情况下断开。
图5是用于对向下卷边的纸张被输送来时的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的变动进行说明的图解图。如图5(A)所示,在向下卷边的纸张的前端到达致动器部件86的前端部的位置之前,致动器部件86处于竖立的基准状态,来自发光部94的光受到遮挡部件92遮挡而不会被光接收部96接收。即,光传感器88断开。其次,如图5(B)所示,若向下卷边的纸张的前端到达致动器部件86的前端部的位置,则致动器部件86会因前端部受到纸张的前端推压而向纸张输送方向的前方转动,遮挡部件92也随之转动。接着,遮挡部件92离开发光部94与光接收部96之间的位置,由此,从发光部94输出的光由光接收部96接收。由此,光传感器88接通,基于该检测信息而感测出纸张的下卷边。然后,如图5(C)所示,若纸张的前端穿过致动器部件86的前端部的位置,则致动器部件86利用扭转弹簧等的作用而返回至原来的基准位置,光传感器88断开。再者,在未卷边的纸张或向上卷边的纸张被输送来的情况下,纸张会直接通过致动器部件86的上方,因此,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不会作出反应。
图6是用于对向上卷边的纸张被输送来时的上卷边检测传感器80b的变动进行说明的图解图。因为与检测下卷边时的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的变动相同,所以简单地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在向上卷边的纸张的前端到达前,致动器部件86处于竖立的基准状态,光传感器88断开。其次,如图6(B)所示,若向上卷边的纸张的前端到达致动器部件86的前端部的位置,则致动器部件86因前端部受到纸张的前端推压而向纸张输送方向的前方转动,遮挡部件92离开发光部94与光接收部96之间的位置。由此,光传感器88接通,基于该检测信息而感测出纸张的上卷边。然后,如图6(C)所示,若纸张的前端穿过,则致动器部件86会返回至原来的基准位置,光传感器88断开。再者,在未卷边的纸张或向下卷边的纸张被输送来的情况下,纸张会直接通过致动器部件86的下方,因此,上卷边检测传感器80b不会作出反应。
参照图4、图7及图8,在中继输送装置16的交接部62中,设置有包含上引导件110x与下引导件110y的一对交接引导件110。一对交接引导件110(即上引导件110x及下引导件110y)是辅助向后处理装置102交接纸张的输送引导件,其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在该实施例中,交接引导件110的移动机构使用了齿条与小齿轮方式。
再者,包含上引导件110x及其移动机构的上引导机构112x、与包含下引导件110y及其移动机构的下引导机构112y除了上下颠倒地配置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除了需要区分各结构部分的名称的情况之外,省略后缀“x”、“y”而进行统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交接引导件110包括在前后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中空长方体状的基体114、与设置于基体114的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侧的面的多个引导片116。各引导片116形成为山形的肋状,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延伸,且以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并排的方式配置。
分别在基体114的两个端面(前表面及背面)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并排的两个导销118。另一方面,分别在导纸件64的侧板(前板及后板)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并排的两个导孔120。各导孔120以呈大致梯形弯曲的方式而沿着左右方向(纸张输送方向)延伸。于是,通过将导销118插入至导孔120,交接引导件110以可相对于导纸件64的侧板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而受到支撑。另外,在基体114的内部装入有多个压缩弹簧122,交接引导件110向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侧被施力。
另外,在基体114的处于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侧的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多个爪部124,长板状的连结板126连结于该爪部124。在连结板126的一端,固定有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齿条128。小齿轮130连结于该齿条128,马达132连结于小齿轮130。在使马达132驱动而使小齿轮130旋转后,齿条128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接着,随着该齿条128的移动,交接引导件110经由连结板126及爪部124而沿着导孔120移动。另外,在与连结板126的另一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齿条128的位置(而且对交接引导件110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光传感器134。
在该实施例中,交接引导件110可位移至避让位置、下游侧限制位置及上游侧限制位置这三个位置。此处,避让位置是引导片116未突出至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的初始位置(基准位置)。另外,下游侧限制位置是在比避让位置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引导片116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的位置。而且,上游侧限制位置是在比避让位置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引导片116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的位置。此处,在下游侧限制位置及上游侧限制位置,引导片116的前端突出至超过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的上下方向中央的位置。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含CPU200,CPU200经由总线202而连接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204、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206及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208等。所述CPU200、RAM204、ROM206及HDD208构成所述控制部28。另外,所述图像读取部24、操作面板26及图像形成部30、以及中继输送装置16的通过传感器70、卷边检测传感器80及引导机构112等经由总线202而连接于CPU200(控制部28)。而且,附设装置即后处理装置102经由总线202而连接于CPU200。
CPU200对图像形成装置10及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整体进行控制。RAM204被用作CPU200的工作区域及缓冲区域。ROM206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0的程序及与各种信息相关的默认值。HDD208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存储装置,其保存由图像读取部24读取的图像数据(扫描图像数据)及从外部电脑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
通过传感器70包含第一通过传感器70a、第二通过传感器70b及第三通过传感器70c。CPU200基于从通过传感器70输入的光传感器74的接通-断开信息,对纸张的通过(位置)进行感测。卷边检测传感器80包含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及上卷边检测传感器80b。CPU200基于从卷边检测传感器80输入的光传感器88的接通-断开信息,对包含有无卷边及方向的纸张卷边信息进行感测。引导机构112包含上引导机构112x及下引导机构112y。如下所述,CPU200根据纸张的卷边信息来控制引导机构112,使交接引导件110的引导片116适当地形成辅助输送路径L4。
接着,参照图10~图13,说明此种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纸张卷边的情况下的交接引导件110的动作的一例。图10及图11是表示纸张向下卷边时的交接引导件110的动作的图解图。
如图10(A)所示,在通常时,例如在无在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中输送的纸张的情况下或在纸张未卷边的情况下,交接引导件110待在引导片116未突出至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的避让位置。
另一方面,当在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中输送的纸张向下卷边时,首先,如图10(B)所示,驱动下引导机构112y的马达132y,由此,使下引导件110y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从而使引导片116y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使下引导件110y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的时机优选在纸张的前端到达引导片116y之前,在该实施例中,设为与纸张的前端通过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时相同的时机。
然后,如图10(C)所示,驱动上引导机构112x的马达132x,由此,使上引导件110x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从而使引导片116x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使上引导件110x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的时机优选在纸张的前端通过引导片116x之后,在该实施例中,设为纸张的前端刚通过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后的时机。
通过以上的动作,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位于比上引导件110x的引导片116x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两个引导片116的前端部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在第四输送辊(排纸辊)68d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斜上方向延伸的辅助输送路径L4。即,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朝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L4形成于交接部62。
如图11所示,通过一对交接引导件110来形成向斜上方向延伸的辅助输送路径L4,由此,向下卷边的纸张被向斜上方向送出。由此,向下卷边的纸张的前端部的角度接近于纸张输送方向,因此,可顺利地将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0交接给后处理装置102的接受引导件104a。
图12及图13是表示纸张向上卷边时的交接引导件110的动作的图解图。除了下引导件110y的动作与上引导件110x的动作相反以外,此时的交接引导件110的动作与纸张向下卷边时的动作相同,因此,简单地进行说明。
如图12(A)所示,在通常时,交接引导件110待在引导片116未突出至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的避让位置。另一方面,当在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中输送的纸张向上卷边时,首先,如图12(B)所示,以与纸张的前端通过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时相同的时机,使上引导件110x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从而使引导片116x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然后,如图12(C)所示,以纸张的前端刚通过上引导件110x的引导片116x后的时机,使下引导件110y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从而使引导片116y突出到第三纸张输送路径L3内。通过以上的动作,上引导件110x的引导片116x位于比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两个引导片116的前端部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在第四输送辊68d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斜下方向延伸的辅助输送路径L4。
如图13所示,通过一对交接引导件110来形成向斜下方向延伸的辅助输送路径L4,由此,向上卷边的纸张被向斜下方向送出。由此,向上卷边的纸张的前端部的角度接近于纸张输送方向,因此,可顺利地将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0交接给后处理装置102的接受引导件104a。
再者,一对交接引导件110未必需要错开时间地进行动作,例如也能够以纸张的前端通过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的时机,同时使一对交接引导件110移动。但是,考虑到因形成辅助输送路径L4而发生卡纸,优选在使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个交接引导件110移动后,使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另一个交接引导件110移动。即,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另一个交接引导件110优选在纸张的前端到达之前,不与一个交接引导件110同时移动,而是在纸张的前端通过另一个交接引导件110的引导片116后移动。
CPU200执行已读取并存储到RAM204中的控制程序,由此,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如上所述的动作。以下,使用流程图来对具体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图9所示的RAM204的存储器映射300的一例的图解图。如图14所示,RAM204包含程序存储区域302及数据存储区域304。在程序存储区域302中,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包含操作检测程序302a、图像读取程序302b、图像形成程序302c、卷边感测程序302d及引导控制程序302e等。
操作检测程序302a是用于对来自受到了用户操作的操作面板26的操作输入进行检测的程序。例如,操作输入是对应于复印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的操作而输入的操作数据、及对应于触控面板的操作(触控)而输入的触控坐标数据。
图像读取程序302b是用于控制图像读取部24的动作,读取载放于原稿载放台18的对象物或从ADF22输送来的对象物的图像而产生图像数据(扫描图像数据)的程序。
图像形成程序302c是用于控制图像形成部30的动作,将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至记录纸(纸张)等的程序。
卷边感测程序302d是用于基于卷边检测传感器80及通过传感器70的状态,对包含有无卷边及方向的纸张卷边信息(卷边状态)进行感测的程序。
引导控制程序302e是用于在纸张卷边时,以规定的时机控制引导机构112,使交接引导件110的引导片116形成辅助输送路径L4的程序。
另外,在数据存储区域304中,设置有操作输入数据缓冲器304a、图像数据缓冲器304b、卷边感测数据缓冲器304c及计时器304d。
操作输入数据缓冲器304a是用于暂时存储来自操作面板26的操作输入的缓冲器。图像数据缓冲器304b是用于暂时存储由图像读取部24读取的图像数据及从外部电脑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等的缓冲器。
卷边感测数据缓冲器304c是用于暂时存储卷边的感测及判定中所使用的标记等的缓冲器。计时器304d是用于推测交接引导件110的动作时机的计时器,若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成为接通状态,则该计时器304d开始计时。
再者,虽省略图示,但在程序存储区域302中,也适当存储用于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的其他程序。另外,在数据存储区域304中,存储执行控制程序所需的其他数据,或设置执行控制程序所需的其他计时器及标记。
图15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卷边感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处,表示基于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及第一通过传感器70a的状态来对纸张的下卷边进行感测的处理的一例。再者,因为与下卷边的情况同样地,基于上卷边检测传感器80b及第二通过传感器70b的状态来对纸张的上卷边进行感测,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15所示,例如若由用户按下复印按钮等而开始作业,则首先,在步骤S1中,将下卷边感测标记设为0。即,CPU200重置表示纸张向下卷边的下卷边感测标记。
在下一个步骤S3中,判断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3为“是”的情况下,即,在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已变化为接通时,判断为纸张向下卷边并前进至步骤S5。在步骤S5中,将下卷边感测标记设为1并前进至步骤S9。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仍断开时,前进至步骤S7。在步骤S7中,判断第一通过传感器70a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7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第一通过传感器70a仍断开时,返回至步骤S3。另外,在步骤S7为“是”的情况下,即,在下卷边检测传感器80a仍断开,第一通过传感器70a已变化为接通时,判断为无卷边并前进至步骤S9。
在步骤S9中,判断下卷边感测标记重置是否为1。即,CPU200判断是否有重置下卷边感测标记的指示。在步骤S9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无重置下卷边感测标记的指示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下卷边感测标记直到有指示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9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有重置下卷边感测标记的指示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1,对下卷边感测标记重置及下卷边感测标记进行重置。
在下一个步骤S13中,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作业。在步骤S13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有下一个作业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3。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无下一个作业的情况下,结束该卷边感测处理。
图16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的一例。图17是表示在图16的步骤S27中执行的卷边判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8是表示在图16的步骤S29中执行的交接引导件的移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图16所示,例如若由用户按下复印按钮等而开始作业,则首先,在步骤S21中,CPU200将标记及计时器等的各值初始化(重置)。在下一个步骤S23中,判断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是否已接通。在步骤S23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第三通过传感器70c仍断开时,等待直到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接通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为“是”的情况下,即,在第三通过传感器70c已变化为接通时,判断为纸张的前端已到达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的检测位置,前进至步骤S25。在步骤S25中,使计时器304d开始计时。
在下一个步骤S27中进行卷边判定处理。在该步骤S27中,如图17所示,进行基于卷边感测标记的状态来判定有无卷边及方向的卷边判定。此处,首先,在步骤S41中,判断下卷边感测标记是否为1。在步骤S41为“是”的情况下,即,在下卷边感测标记为1时,在步骤S43中,将下卷边判定设定为1并前进至步骤S49。另一方面,在步骤S41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下卷边感测标记为0时,前进至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判断上卷边感测标记是否为1。在步骤S45为“是”的情况下,即,在上卷边感测标记为1时,在步骤S47中,将上卷边判定设定为1并前进至步骤S49。另一方面,在步骤S45为“否”的情况下,即,在上卷边感测标记为0时,直接前进至步骤S49。
在步骤S49中,将下卷边感测标记重置及上卷边感测标记重置设定为1。即,CPU200发出重置下卷边感测标记及上卷边感测标记的指示,返回至图16所示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
返回至图16,在下一个步骤S29中,进行交接引导件110的移动处理。在该步骤S29中,如图18所示,基于有无卷边及方向来进行交接引导件110的移动控制。此处,首先,在步骤S51中,判断下卷边判定是否为1。
在步骤S51为“是”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纸张向下卷边时,前进至步骤S53。在步骤S53中,输出使下引导机构112y的马达132y驱动的控制信号,使下引导件110y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在下一个步骤S55中,判定计时器304d的计时是否已达到规定值。此处的规定值是纸张的前端从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的位置通过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所需的时间。在步骤S55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纸张的前端尚未通过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时,等待直到计时器304d的计时达到规定值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55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57。在步骤S57中,输出使上引导机构112x的马达132x驱动的控制信号,使上引导件110x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即,CPU200在达到纸张的前端刚通过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后的时机时,使上引导件110x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由此,纸张向下卷边的情况下的交接引导件110的配置移动结束,因此,返回至图16所示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51为“否”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纸张未向下卷边时,前进至步骤S59。在步骤S59中,判断上卷边判定是否为1。在步骤S59为“是”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纸张向上卷边时,前进至步骤S61。在步骤S61中,输出使上引导机构112x的马达132x驱动的控制信号,使上引导件110x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在下一个步骤S63中,判定计时器304d的计时是否已达到规定值。在步骤S63为“否”的情况下,等待直到计时器304d的计时达到规定值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63为“是”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5,输出使下引导机构112y的马达132y的控制信号,使下引导件110y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即,CPU200在达到纸张的前端刚通过上引导件110x的引导片116x后的时机时,使下引导件110y移动至上游侧限制位置。由此,纸张向上卷边的情况下的交接引导件110的配置移动结束,因此,返回至图16所示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
另外,在步骤S59为“否”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纸张既未向下卷边也未向上卷边时,不使交接引导件110移动而返回至图16所示的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
返回至图16,若步骤S29的交接引导件110的移动处理结束,则在下一个步骤S31中,判断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是否已断开。在步骤S31为“否”的情况下,即,在第三通过传感器70c仍接通时,等待直到第三通过传感器70c断开为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31为“是”的情况下,即,在第三通过传感器70c已变化为断开时,判断为纸张的末端已通过第三通过传感器70c的检测位置,前进至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使交接引导件110向避让位置移动。即,CPU200输出使上引导机构112x的马达132x及下引导机构112y的马达132y驱动的控制信号,使上引导件110x及下引导件110y返回至初始位置即避让位置。
在下一个步骤S35中,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作业。在步骤S35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有下一个作业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21。另一方面,在步骤S35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无下一个作业的情况下,结束该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该第一实施例,在纸张卷边时,通过一对交接引导件110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L4,因此,能够使对后处理装置102交接纸张时的纸张前端部的角度与纸张输送方向一致。因此,即使在纸张卷边时,仍能够适当地将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0交接给后处理装置102,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卡纸等故障。
[第二实施例]
其次,参照图1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即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中,交接引导件110的引导片116的形状不同。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对与所述第一实施例通用的部分附上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如图19所示,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交接引导件110的引导片116形成为棒形的肋状,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延伸,且以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并排的方式配置。
于是,在纸张向下卷边时,如图19(A)所示,交接引导件110移动,使得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位于比上引导件110x的引导片116x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两个引导片116的前端部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在第四输送辊68d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斜上方向延伸的辅助输送路径L4。另一方面,在纸张向上卷边时,如图19(B)所示,交接引导件110移动,使得上引导件110x的引导片116x位于比下引导件110y的引导片116y更靠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两个引导片116的前端部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在第四输送辊68d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斜下方向延伸的辅助输送路径L4。再者,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在使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个交接引导件110移动后,使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另一个交接引导件110移动。
第二实施例也会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使在纸张卷边的情况下,仍能够适当地将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0交接给后处理装置102,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卡纸等故障。
但是,只要能够在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则交接引导件的形状及移动机构等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所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方式,可适当进行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不同的两个马达132来驱动一对交接引导件110,但也可设为使用通用的一个马达进行驱动的结构。
另外,在通过一对交接引导件形成辅助输送路径时,未必需要使上引导件及下引导件这两者移动,也可仅使一个引导件移动。即,在纸张向下卷边时,也可仅使下引导件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在纸张向上卷边时,也可仅使上引导件移动至下游侧限制位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使交接引导件110从避让位置,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朝倾斜方向移动,由此,位移至上游侧或下游侧的限制位置,但交接引导件也可以支点为中心而转动,由此,位移至避让位置与限制位置。
而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交接引导件110设为了能够应对上卷边及下卷边这两种卷边的纸张的结构,但在产生的卷边的方向根据装置特性而定为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也可设为仅能够应对该方向的结构。另外,在卷边的方向定为一个方向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只要至少能够感测有无卷边,则未必需要感测卷边的方向。即,只要根据有无卷边,使交接引导件移动至规定的限制位置即可。而且,在卷边的方向定为一个方向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可仅使一对交接引导件中的一个引导件可移动,从而使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也可通过导板等使另一个引导件无法移动。
此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对有无卷边及方向进行感测,但也能够也感测卷边的大小,并根据卷边的大小来变更使交接引导件形成的辅助输送路径的倾斜角度。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卷边检测传感器80来直接检测纸张的卷边信息,但也可基于打印条件进行推断,由此,感测卷边信息。例如,能够基于湿度及纸张的种类等来感测有无卷边。
[第三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即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产生的卷边的方向仅为一个方向这一装置特性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由设置在装置主体内的湿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的机内湿度来感测有无卷边。于是,在有卷边的情况下,使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形成向与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图20中表示引导控制的整体处理的一例,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如图20所示,在该第三实施例中,若作业开始,则图像形成装置的CPU在步骤S71中,从湿度传感器获取机内湿度数据。在下一个步骤S73中,判断机内湿度是否为规定值(例如70%)以上。即,CPU基于机内湿度来判断纸张是否产生了卷边。
在步骤S73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机内湿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纸张产生了卷边,并前进至步骤S75。在步骤S75中,执行交接引导件的移动控制。即,以预先设定的时机,使一对交接引导件移动至规定的限制位置,从而形成辅助输送路径。另一方面,在步骤S73为“否”的情况下,即,在机内湿度不足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纸张未产生卷边,并前进至步骤S77。在步骤S77中,不执行交接引导件的移动控制。即,使交接引导件待在避让位置而不移动,向后处理装置送出纸张。
第三实施例也会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使在纸张卷边的情况下,仍能够适当地将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交接给后处理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卡纸等故障。
再者,在所述实施例中,中继输送装置16中设置有交接部62,但图像形成装置未必需要包括中继输送装置,包括排纸辊及交接引导件等的交接部也可设置于装置主体。另外,附设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设装置也可以是中继输送装置。即,包括排纸辊与一对交接引导件的交接部也可交接将纸张交接到中继输送装置。
另外,以上所列举的具体的数值及组件形状等均仅为一例,可根据产品的规格等的需要而适当进行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图像形成装置
12 装置主体
14 图像读取装置
16 中继输送装置
30 图像形成部
62 交接部
64 导纸件
68d 第四输送辊(排纸辊)
70 通过传感器
80 卷边检测传感器
100 图像形成系统
102 后处理装置(附设装置)
110 交接引导件
112 引导机构
116 引导片
L4 辅助输送路径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是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的交接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卷边感测部,其对包含有无卷边的所述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
排纸辊,其设置于所述交接部;
一对交接引导件,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交接部;以及
引导控制部,其在所述卷边感测部感测出所述纸张产生了卷边时,使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在所述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所述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控制部在使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形成所述辅助输送路径时,在使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中的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个引导件移动后,使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另一个引导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设装置是后处理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与将从所述装置主体排出的所述纸张中继输送至所述后处理装置的中继输送装置,
包括所述排纸辊与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的所述交接部设置于所述中继输送装置上。
4.一种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是存储有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的交接部、设置于所述交接部的排纸辊、及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交接部的一对交接引导件,所述非暂时性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存储有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进行卷边感测处理的步骤、与进行引导控制处理的步骤的程序,
所述卷边感测处理对包含有无卷边的所述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
所述引导控制处理在通过所述卷边感测处理感测出所述纸张产生了卷边时,使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在所述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所述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5.一种控制方法,其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已形成图像的纸张交接到附设装置的交接部、设置于所述交接部的排纸辊、及以可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交接部的一对交接引导件,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包含有无卷边的所述纸张的卷边信息进行感测;以及
在感测出所述纸张产生了卷边时,使所述一对交接引导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在所述排纸辊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向与所述纸张的卷边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辅助输送路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2721A JP2019189389A (ja) | 2018-04-24 | 2018-04-24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JP2018-082721 | 2018-04-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98887A true CN110398887A (zh) | 2019-11-01 |
Family
ID=6823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14352.7A Pending CN110398887A (zh) | 2018-04-24 | 2019-04-18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324394A1 (zh) |
JP (1) | JP2019189389A (zh) |
CN (1) | CN11039888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35012B2 (ja) * | 2020-02-24 | 2024-02-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記録システ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4731A (en) * | 1990-12-24 | 1992-01-2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Sheet decurl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
JP2005309062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US20080061488A1 (en) * | 2006-09-12 | 2008-03-13 | Keyes Thomas C | Interposer having decurler |
JP2010163248A (ja) * | 2009-01-15 | 2010-07-29 | Murata Machinery Ltd | 中継ユニット |
US20130209152A1 (en) * | 2012-02-13 | 2013-08-15 | Xerox Corporation | Quad-roll media curl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06348064A (zh) * | 2015-07-16 | 2017-01-25 | 夏普株式会社 | 卷曲矫正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6406041A (zh) * | 2015-06-18 | 2017-02-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卷曲矫直装置以及具备卷曲矫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2018
- 2018-04-24 JP JP2018082721A patent/JP2019189389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4-18 CN CN201910314352.7A patent/CN110398887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4-19 US US16/389,474 patent/US2019032439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84731A (en) * | 1990-12-24 | 1992-01-2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Sheet decurl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
JP2005309062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US20080061488A1 (en) * | 2006-09-12 | 2008-03-13 | Keyes Thomas C | Interposer having decurler |
JP2010163248A (ja) * | 2009-01-15 | 2010-07-29 | Murata Machinery Ltd | 中継ユニット |
US20130209152A1 (en) * | 2012-02-13 | 2013-08-15 | Xerox Corporation | Quad-roll media curling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06406041A (zh) * | 2015-06-18 | 2017-02-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卷曲矫直装置以及具备卷曲矫直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6348064A (zh) * | 2015-07-16 | 2017-01-25 | 夏普株式会社 | 卷曲矫正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89389A (ja) | 2019-10-31 |
US20190324394A1 (en) | 2019-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6487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211745B2 (en) |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676320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3117448B2 (ja) | カラー画像記録方法とその装置 | |
US10965827B2 (en) |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99552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412243B2 (en) | Image formation device having an operation panel configured to move betwee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 | |
JP2010114807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39888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及控制方法 | |
US5761575A (en) |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elements different in starting period | |
JP52623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H04106561A (ja) | 複写機 | |
JP490128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4746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466969A (ja) | 複写機 | |
JP466967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3087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930499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190303A (ja) | 定着温度制御装置 | |
CN10763508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控制方法 | |
JP6614911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原稿サイズ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原稿サイズ検出方法 | |
CN102375364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352735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528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419207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