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808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808A
CN110392808A CN201780088134.5A CN201780088134A CN110392808A CN 110392808 A CN110392808 A CN 110392808A CN 201780088134 A CN201780088134 A CN 201780088134A CN 110392808 A CN110392808 A CN 110392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k
heat exchanger
dew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1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2808B (zh
Inventor
赤津佑芽
能登谷义明
吉田和正
粟野真和
秋元正德
田中幸范
上田贵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270632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39280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39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2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9/00Cleaning by flushing or washing, e.g. with chemical sol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室内机(100)的空调机。室内机具备:横流风扇(4);室内换热器(3);接露盘(2),其配置于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在表面承接在室内换热器(3)中产生的结露水,形成有向室外排出所承接到的结露水的排水口(42),并在表面具有凸部(32);以及室内机控制部及室外机控制部,其使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向室内换热器(3)流通。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承接室内换热器所产生的结露水的接露盘。作为与接露盘的构造相关的技术,公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有以下特征的空调机:在接露盘和配置于上述接露盘的内壁的接露盘用发泡绝热材料中,以防止冷凝水流入接露盘与接露盘用发泡绝热材料之间而在接露盘的外壁结露的情况以及减少作业工时作为目的,降低接露盘用发泡绝热材料的发泡倍率,仅使排出冷凝水的接露盘排出口与接露盘用发泡绝热材料排出口粘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2100号公报(尤其参照图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发明人研究了以下技术:使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向室内换热器流通,勉强使室内换热器产生结露水。此外,此处所述的“结露水”除了包括直接附着于室内换热器的液体的水之外,还包括附着于室内换热器的霜溶化而产生的液体的水。以下,在记载为“结露水”的情况下意义相同。而且,通过这样的技术,当所产生的结露水向接露盘流下时,能够冲洗附着于室内换热器的尘埃、油分等,从而能够使室内换热器保持清洁。
不过在该技术中,如上所述,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向室内换热器流通。因此,瞬间产生的结露水的量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量多。因此,从防止流下至接露盘的结露水从接露盘溢出的观点看,优选使流下至接露盘的结露水迅速地向外部排出。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考虑了防止在接露盘外壁的结露,但未考虑从接露盘的迅速的排水。因此,在瞬间产生了大量的结露水的情况下,期望迅速地从接露盘排水从而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露盘溢出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即使在瞬间产生了大量的结露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露盘溢出的接露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以下的见解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主旨涉及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具备:横流风扇;室内换热器;接露盘,其配置于该室内换热器的下方,在表面承接在上述室内换热器中产生的结露水,形成有向室外排出所承接到的结露水的排水口,并且在表面具有将表面所承接到的结露水引导至上述排水口的凹凸;以及控制部,其使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向上述室内换热器流通。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即使在瞬间产生了大量的结露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露盘溢出的接露盘。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所具备的冷冻循环的图。
图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中进行的冻结清洗流程的图。
图4是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所具备的接露盘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接露盘与室内换热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B-B线端视图。
图8是图6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参照的各附图只不过是示意图。并且,本实施方式完全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事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来实施。
图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参照图2,图1中未示出)的室内机100的剖视图。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横流风扇4停止,并且前面面板7以及上下风向板18关闭,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运转停止。室内机100具备横流风扇4、配置为包围横流风扇4的室内换热器3、以及配置于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的接露盘2。它们收纳在箱体9内。
室内换热器3具备翅片3a以及导热管3b。通过使来自压缩机11(参照图2,图1中未示出)的制冷剂向该导热管3b流通,来加热或冷却翅片3a。其中,尤其是若向导热管3b流通冷的制冷剂来冷却翅片3a,则在翅片3a的表面产生结露水(如上所述包括因冻结后解冻而产生的液体的水)。因此,该结露水向配置于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的接露盘2流下。以下参照图4等对接露盘2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室内机100的内部且在空气调节运转中不遮挡空气的流动的位置(具体为正面侧的上方),配置有相对于空气进行放电的放电装置8。若在空气调节中进行放电装置8的放电,则箱体9的内部的空气中的水分带负电,从而向箱体9内释放带负电的水分。而且,通过横流风扇4的旋转驱动向室内释放该带负电的水分,从而提高在室内存在的人的肌肤的保水性。
并且,在接露盘2的附近具备向露盘2的内表面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但对此未图示。在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运转停止中,通过由紫外线照射装置向接露盘2照射紫外线,来进行接露盘2的杀菌,从而抑制在接露盘2产生霉菌等。
在室内机100的正面具备能够以下方端部为中心向正面侧转动的前面面板7。并且,在室内机100的下表面具备能够以其背面侧端部为中心向下方转动的上下风向板18。而且,当开始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运转时,前面面板7转动而上方开口,从而形成未图示的空气吸入口。另一方面,上下风向板18向下方转动而正面侧下方开口,从而形成未图示的空气吹出口。此外,在室内机100的上方形成有预先开口的空气吸入口6a。
而且,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横流风扇4使之旋转,来从空气吸入口6a和因前面面板7的转动而形成的空气吸入口经由过滤器15a、15b向箱体9的内部吸入室内的空气。所吸入的空气在由配置为包围横流风扇4的室内换热器3换热后,通过因上下风向板18的转动而形成的空气吹出口,之后向室内吹出。
此时,在箱体9的内部进行放电装置8的放电。因此,向室内吹出的空气包含带负电的水分。而且,通过控制上下风向板18的转动角度来控制上下方向的吹出位置。并且,左右风向板17的一端也能够转动,通过控制左右风向板17的转动角度来控制左右方向(图1中纸面近前和里侧的方向)的吹出位置。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所具备的冷冻循环的图。此外,图2中,为简化图示,从图1所示的结构中省略一部分结构来示出室内机100所具备的部件。空调机10除具有上述的图1所示的室内机100之外,还具有室外机101。室内机100与室外机101通过制冷剂配管5连接为制冷剂能够循环。
室内机100除了如上所述地具备室内换热器3以及横流风扇4之外,还具备控制室内机100的运转的室内机控制部1。以下参照图3进行详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在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运转后,进行使室内换热器3产生结露水的控制。而且,利用该结露水来进行室内换热器3的清洗。
虽然均未图示,但室内机控制部1构成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I/F(接口)等。而且,室内机控制部1通过由CPU执行储存于ROM的预定控制程序来具体化。
室外机101具备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风扇13、室外换热器14、膨胀阀15、以及室外机控制部16。从压缩机11沿图2中箭头方向喷出制冷剂。而且,通过由四通阀12对所喷出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来将室内机100的运转模式切换至制热运转、制冷运转或者除湿运转中任一种。具体而言,当室内机100的运转模式为制热运转时,在图2所示的四通阀12中,制冷剂在实线的流路内流动。另一方面,当室内机100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时,在图2所示的四通阀12中,制冷剂在虚线的流路内流动。
并且,在室外机101所具备的膨胀阀15中,其开度能够调整。通过基于来自进行室外机101的控制的室外机控制部16的指示信号,驱动未图示的促动器,来进行膨胀阀15的开度的调整。
虽然均未图示,但室外机控制部16构成为具备CPU、RAM、ROM、I/F等。而且,室外机控制部16通过由CPU执行储存于ROM的预定控制程序来具体化。此外,空调机10的整体控制由该室外机控制部16与上述的室内机控制部1协同作用来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如上所述,在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运转后,进行使室内换热器3产生结露水的控制。具体而言,通过向室内换热器3流通低温(例如0℃以下)的制冷剂,来使室内换热器3附近的水分在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冻结。即,通过向室内换热器3流通使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结霜的蒸发温度的制冷剂,来使上述室内换热器的表面结霜。之后,使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流通来加热室内换热器3,使冻结的霜(水分)解冻,从而向接露盘2(参照图1)流动所产生的液体的结露水。由此,利用结露水来冲洗在空气调节中吸入箱体9而附着于室内换热器3的微小的尘埃、油滴等。参照图3对该控制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进行的冻结清洗流程的图。该流程没有特别限定,室内机控制部1与室外机控制部16协同作用来进行。首先,在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运转中,使用者例如操作遥控器等,来停止空气调节运转(步骤S1)。接下来,为了使冷冻循环内的制冷剂的状态稳定,进行预定时间(例如几分钟)的待机。在预定时间的待机后,室外机控制部16缩小膨胀阀15(参照图2)的开度。具体而言,膨胀阀15的开度缩小至比室内机100的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的开度小。
而且,室外机控制部16将四通阀12的朝向设为与室内机100进行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使制冷剂向室内换热器3流通。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膨胀阀15的膨胀程度变大,从而向室内换热器3供给低温(例如0℃以下)的制冷剂。由此冷却室内换热器3。其结果,箱体9的内部的空气所含有的水分在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冻结而成为霜(步骤S2)。
此处,在使霜附着时,在室内换热器3内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因此,在室内换热器3中成为霜的水的量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量多。
接下来,在经过预定时间后(例如几分钟),室外机控制部16将四通阀12的方向变更至制热运转时的方向,向室内换热器3供给从压缩机11喷出的高温的制冷剂。由此室内换热器3被加热,使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的霜解冻(步骤S3)。而且,解冻而产生的结露水向接露盘2流下。由此,附着于室内换热器3的尘埃、油滴等被冲洗至接露盘2,获得与“清洗”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成为霜的水的量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量多。因此,瞬间向接露盘2流下的水量也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水量多。而且,流下至接露盘2的结露水迅速地经由排水口42(参照图4等,图3中未示出)向室外排出,对此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而且,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室外机控制部16开始横流风扇4的驱动。由此,空气在箱体9的内部循环,空气与室内换热器3接触的结果,使室内换热器3干燥(步骤S4)。
如参照该图3说明的那样,通过使水分在室内换热器3的表面冻结以及解冻,来进行室内换热器3的所谓“清洗”。而且,通过该一系列的动作,如上所述,瞬间向接露盘2流入量比在通常的运转模式(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量大的结露水。因此,以即使在瞬间流入了大量的结露水的情况下也不会从接露盘2溢出而迅速地排水的方式构成接露盘2。以下,以接露盘2的结构为中心继续说明。
图4是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室内机100所具备的接露盘2的状况的立体图。如上所述,该接露盘2配置于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接露盘2例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树脂)、聚苯乙烯等树脂构成。并且,为了抑制在接露盘2产生霉菌等,构成接露盘2的树脂例如含有咪唑系等的抗菌剂。此外,接露盘2例如通过向镜面加工后的金属模填充树脂材料并使之固化来成型。
接露盘2具备在主视观察室内机100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接露盘35(参照图5,图4中未示出。左右方向流路)。而且,在前接露盘35的内表面,平板状的绝热材料31(左右方向流路)配置于承接上述的室内换热器3所产生的结露水的位置。但是,该绝热材料31通过在其正面侧以及背面侧的各个端部处向上方延伸来形成为容器形状。
通过在形成于前接露盘35(参照图5)的内表面的凹陷(未图示的)涂覆粘接材料,之后嵌合绝热材料31,来将绝热材料31固定于前接露盘35的内表面。此时,作为绝热材料31,通过使用具有弹性且比该凹陷稍大的绝热材料31,来抑制在凹陷的内侧面与绝热材料31之间产生缝隙。此外,为了抑制在绝热材料31产生霉菌等,绝热材料31例如含有咪唑系等的抗菌剂。
并且,在前接露盘35(参照图5)的左右两端(即,绝热材料3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从正面朝向背面延伸的前后方向流路40作为接露盘2的一部分。此外,在分别配置于左右的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侧,形成有用于向室外排出接露盘2所承接到的结露水的排水口42,对此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32、以及分别配置于凸部32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凹部33、34。凸部32及凹部33、34(分别相当于形成于接露盘2的凹凸)均形成于绝热材料31的表面,以便将在表面承接的结露水引导至前后方向流路40。
凸部32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其宽度(正面-背面方向的长度)在左右方向整个区域内为一样的长度。另外,凹部33、34也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其宽度(正面-背面的长度)也在左右方向整个区域内为一样的长度。而且,凸部32在正面-背面方向(以下称作前后方向)的中央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
并且,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凸部32的高度恒定。即,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并未形成朝向下述的前后方向流路40下降的倾斜,凸部32整体形成在同一平面内。顺便说明,绝热材料31的厚度也在左右方向上恒定。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室内机100倾斜地安装在室内的情况下,结露水也不会积存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能够到达左右任一个前后方向流路40。
绝热材料31例如由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聚氨酯等不会吸湿的材料构成,其表面具有疏水性。即,在绝热材料31中,在结露水流动的部分配置有疏水性的表面。由此,在结露水流下至绝热材料31的情况下,绝热材料31的表面的结露水容易蒸发,难以产生结露水的残余。并且,由于绝热材料31不吸湿,所以能够抑制产生绝热材料31含水的结果所生成的霉菌等。此外,绝热材料31例如通过向镜面加工后的金属模填充树脂材料并使之发泡来成型。
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侧,形成有与用于使流下至接露盘2的结露水向室外排出的排水管(未图示的)连接的排水口42。而且,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侧的底面形成有朝向排水口42下降的倾斜,对此参照图8进行详细说明。由此,容易将流下至接露盘2的结露水引导至排水口42。
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里侧且在其正面侧配置有用于驱动左右风向板17的马达(未图示)。因此,前后方向流路40的正面侧隆起,从而形成隆起部41。该隆起部41的高度是比形成于上述的绝热材料31的凹部33的高度稍低的程度。因此,能够防止从绝热材料31引导至前后方向流路40的结露水向绝热材料31的侧回流。此外,从绝热材料31到达隆起部41的结露水沿隆起部41流下并被引导至排水口42。
此外,与上述的前接露盘35(参照图5)不同,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内侧表面未配置有绝热材料。因此,不需要准备上述的绝热材料31与配置于前后方向流路30的内表面的绝热材料成为一体的复杂形状的绝热材料31,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廉价化。
并且,接露盘2通过如上所述地使用镜面加工后的金属模来成型。因此,接露盘2的表面大致平滑。因此,在前后方向流路40中,供结露水流动的部分具有疏水性。由此,结露水容易蒸发,难以产生结露水的残余。
图5是示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室内机100中的接露盘2与室内换热器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构成室内换热器3的翅片3a与构成接露盘2的绝热材料31接触。具体而言,通过使翅片3a与绝热材料31的凹部34接触,来使绝热材料31的背面侧内侧面与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背面侧端部接触。
通过这样的配置,在室内换热器3的下背面侧端部与绝热材料31的背面侧内侧面之间不会形成缝隙。因此,当空气因横流风扇4(参照图1)的旋转而从正面侧向背面侧流通时(图5中空心箭头),能够防止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3的下方背面侧端部与绝热材料31的背面侧内侧面之间的缝隙而漏出。尤其是,通过与凹部34邻接地形成凸部32,该凸部32成为障碍而使空气难以流动,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这样的漏出。其结果,增加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量,提高能源效率。再者,由于能够防止空气掠过绝热材料31而漏出,所以能够防止存在于绝热材料31的表面的水滴向室内飞散。
并且,通过使室内换热器3的翅片3a与绝热材料31接触,沿翅片3a流下的结露水容易向绝热材料31移动。即,若在它们之间存在缝隙,则结露水会在该缝隙之间落下,但由于翅片3a与绝热材料31接触,所以结露水利用翅片3a的表面张力而流下。由此,加快结露水的落下速度,利用接露盘2迅速地向室外排出结露水。
图6是图4的A部放大图。图6中,粗线箭头示出流下至各个凹部33、34的结露水流动的方向。
如上所述,附着于配置在接露盘2的上方的室内换热器3(图4中未示出)的结露水向绝热材料31流下。而且,流下的结露水沿凸部32在凹部33、34内流通而被引导至前后方向流路40。此时,在凹部33内流通的结露水经由隆起部41而到达前后方向流路40。另一方面,在凹部34内流通的结露水直接到达前后方向流路40。
向接露盘2流下的结露水除了包括在室内机100的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之外,还包括如上所述地因冻结(参照上述的图3的步骤S2)而产生的结露水。尤其是,由于在冻结时产生的结露水是使霜解冻而成的,所以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温度低。因此,低温的结露水流到绝热材料31之上,而难以冷却前接露盘35(参照图5,图6中未示出)。其结果,防止前接露盘35的背面(与配置有绝热材料3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结露。由此,防止水向形成于前接露盘35的背面侧且面向设置室内机100的室内的通风路滴落,从而能够防止水向室内飞散。再者,较大地确保该通风路的结果,能够防止通风阻力的增大。
并且,绝热材料31的正面侧端部以及背面侧端部均向上方延伸。由此,能够防止从配置于接露盘2的上方的室内换热器3(图4中未示出)流下至绝热材料31的结露水向正面侧以及背面侧漏出。另一方面,在绝热材料31的左右两端,均不向上方延伸。由此,流下至绝热材料31的结露水沿凸部32被引导至与其左右两端连接的前后方向流路40。
此处,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朝向前后方向流路40延伸的凸部32。而且,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的结果,可知流下至绝热材料31的结露水容易沿构成连续地形成的凸部32的壁面流动。因此,通过形成能够向排水口42引导结露水的凸部32,结露水能够不在中途中断而连续地流动,而容易被引导至形成于左右两端的前后方向流路40。由此,能够抑制结露水残留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
并且,通过在绝热材料3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形成凸部32,能够防止水滴彼此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结合而过度发展的情况。由此,在绝热材料31的表面,结露水的水滴维持较小不变,从而结露水容易移动(即排水)。
被引导至前后方向流路40的结露水由形成于其表面的凸部43及凹部44引导至排水口42。参照图7对前后方向流路40的表面形状进行说明。
图7是图6的B-B线端视图。该图7是示出当从前后方向流路40内的结露水的流动方向观察时的前后方向流路40的端面的状况的图。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上表面具备等间隔地形成的凸部43、和形成于邻接的凸部43、43之间的凹部44。凸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四个。在接露盘2的成型时,凸部43及凹部44使用在以与凸部43及凹部44对应的位置及大小形成有凹及凸的金属模,来与接露盘2形成为一体。
此外,如上述的图6所示,凸部43及凹部44以图7所示的形状分别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形成(一并参照图6)。
凸部43形成为上部的两个端部被倒角后的截面大致呈矩形。凸部43的截面形状大致呈矩形,从而凸部43的上表面与结露水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与凸部43的上表面具有疏水性这一情况相辅相成,抑制水滴跨过凸部43的发展。因此,水滴保持较小不变,容易将结露水的水滴引导至排水口42(参照图6)。
并且,与在构成上述的绝热材料31的凸部32中所说明的内容相同,结露水的水滴容易沿形成为将水滴引导至排水口42的凸部43在凹部44内流动。因此,由凸部43抑制发展的结果,较小状态的水滴由凸部43及凹部44容易引导至排水口42。
而且,流入前后方向流路40的结露水容易向排水口42流动的结果,结露水从前后方向流路40迅速地消失。因此,如上所述,低温的结露水难以残留在前后方向流路40。其结果,能够防止过度冷却前后方向流路40,从而即使在前后方向流路40不设置绝热材料,也能够防止背面的结露。由此,防止水向形成于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侧且面向设置室内机100的室内的通风路滴落,从而防止水向室内飞散。
此外,凸部4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长度L1)例如为3mm左右。另外,凸部43和与该凸部43邻接的凸部43的中心间距(长度L2)例如为4mm左右。而且,凸部43的高度(长度L3)例如为0.3mm左右。
图8是图6的C-C线剖视图。该图8是示出从在水平面内与前后方向流路40的结露水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排水口42的附近的状况的图。如图8所示,在前后方向流路40形成有朝向形成于背面侧的排水口42下降的倾斜。即,前后方向流路40在以边界部45为起点的正面侧水平延伸,但在以边界部45为起点的背面侧形成有朝向排水口42下降的倾斜。由此,沿凸部43朝向背面在凹部44内流动的结露水因下降的倾斜而流速加速,从而容易通过排水口42进行排水。
此处,根据室内机100的设置状况,会误在排水口42上栓,从而排水口42有封闭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从绝热材料31流动至前后方向流路40的结露水不被排出而滞留在前后方向流路40内。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由于在排水口42的附近形成有倾斜,所以优先积存在排水口42的附近。而且,若使该倾斜某程度地缓慢使深度较浅,则在该附近的部分,积存的水的量变少。因此,即使结露水积存,积存的结露水也容易蒸发。其结果,即使在排水口42关闭的情况下,结露水也滞留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整个面,从而防止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结露。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排水口42的附近能够由形成边界部45的位置(从排水口42的端部起的距离L4)以及倾斜的程度(从前后方向流路40的水平面起的深度L5)规定。即,由于根据L4及L5来决定滞留的结露水的量,所以考虑设置室内机100的地域等,决定例如在几小时左右能够蒸发的量,并以成为比该量大的体积的方式决定L4及L5。L4例如为30mm左右,L5例如为几mm左右。
并且,形成于前后方向流路40的凸部43以在前后方向上与上述的边界部45成为相同位置的边界部46为界,使其高度(参照上述的图7说明的长度L3)朝向倾斜下降的方向逐渐地变低。但是,凸部43的倾斜的变化(即,图7中的直线的倾斜)比凹部44的倾斜的变化(即,图7中的直线的倾斜)大。因此,在形成于前后方向流路40的倾斜的中途,凸部43消失。
换言之,在排水口42的附近未形成凸部43(一并参照图6)。由此,沿凸部43在凹部44内流动的结露水容易聚集在排水口42。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积存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侧,并且容易通过排水口42向室外排水。
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接露盘2中,如上所述,构成为结露水容易流动。因此,即使瞬间从室内换热器3流下了大量的结露水,也能够迅速地通过排水口42从接露盘2向室外排水。其结果,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露盘2溢出。
并且,结露水容易排出的结果,也容易冲洗附着于接露盘2的表面的尘埃。其结果,在接露盘2的表面难以堆积尘埃,长时间充分确保接露盘2的内容积。因此,根据这样的作用,在瞬间流入了大量的结露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结露水从接露盘2溢出。
另外,室内换热器3处的结露水首先向在正面侧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绝热材料31流下。这样,尤其是洗净的低温的结露水向绝热材料31流下。但是,利用绝热材料31,能够防止前接露盘35被低温的冷却水冷却,从而防止前接露盘35的背面侧(通风路侧)的结露。由此,防止水向室内飞散。
另外,在前后方向流路40内,流动在绝热材料31之上流过的结露水。因此,在沿绝热材料31流动的期间,结露水被室温加热,其结果,在前后方向流路40内,流动温度比流下至绝热材料31后的结露水的温度高的结露水。因此,即使不在前后方向流路40配置绝热材料,也能够防止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侧的结露。
以上,举出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形成于绝热材料31的凸部32及凹部33、34的宽度(前后方向的长度)在左右方向的整个区域内相同,但例如也可以朝向前后方向流路40逐渐变宽(变长),或者逐渐变窄(变短)。例如,通过使凹部33、34的宽度朝向前后方向流路40逐渐变宽,能够在尘埃容易聚集的绝热材料31的左右端部,可靠地防止尘埃的堆积。另一方面,例如,通过使凹部33、34的宽度朝向前后方向流路40逐渐变宽,能够在绝热材料31的左右端部,加快结露水的流速,从而能够使存在于绝热材料31的结露水更加迅速地向前后方向流路40流入。
并且,例如,形成于绝热材料31的表面的凹凸的个数及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形成为能够向排水口42引导结露水即可,可以是任意形状。具体而言,例如凸部32不需要截面呈矩形(参照图5),也可以是角被倒角后的截面大致矩形。并且,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其它形状。另外,形成于绝热材料31的例如凸部32的个数也不需要如图示那样在左右方向上仅设置一个(参照图4),例如能够设置两个以上。而且,与凸部32的个数及形状对应地形成凹部33、34即可。
另外,例如,形成于前后方向流路40的凹凸的个数及形状也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形成为能够向排水口42引导结露水即可,可以是任意形状。具体而言,例如凸部43不需要呈角部被倒角后的大致矩形(参照图7),也可以是角部未被倒角的矩形。并且,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其它形状。另外,凸部43的个数也不需要如图示那样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四个(参照图7),例如能够设置三个以下或者五个以上。而且,与凸部43的个数及形状对应地形成凹部44即可。
并且,在室内换热器3的清洗时,在上述的例子中,通过使室内换热器3暂时冻结,之后使之解冻,来产生结露水,但也可以不使之冻结而保持原样地产生液体的结露水。即,若是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则即使不使之冻结,也能够产生量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产生的结露水的量大的结露水,来进行清洗。
另外,在室内换热器3的清洗时,在上述的例子中,利用室内换热器3的加热来使室内换热器3所产生的霜解冻。并且,室内换热器3所产生的霜的解冻例如也可以通过代替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而使制冷运转时或者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剂(未冻结的蒸发温度的制冷剂)流通来进行。再者,也可以不使制冷剂流通,进行自然解冻。此外,在解冻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驱动横流风扇4使之旋转来促进解冻。
并且,例如,在参照上述的图3说明的步骤S4中,为了促进室内换热器3的干燥,也可以设置使横流风扇4所产生的空气的流动朝向室内换热器3的部件、通风路等。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前接露盘35之上配置有绝热材料31,但绝热材料31优选配置于表面(内表面),绝热材料31不是必需的。在不使用绝热材料31的情况下,形成于绝热材料31的凸部32直接形成于前接露盘35的内表面。并且,绝热材料31也可以配置于前接露盘35的背面(外表面)。
并且,例如,也可以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表面不配置绝热材料,或者也可以如上述的例子优选的例如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表面(内表面)或者背面(外表面)配置绝热材料。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背面产生结露。当在前后方向流路40的表面(内表面)设有绝热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在该绝热材料的表面形成凸部43及凹部44。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绝热材料31的厚度设为在左右方向上恒定,但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下以中央附近为界,具有向朝向前后方向流路40的方向下降的倾斜。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由放电装置8在箱体9的内部产生带负电的水分,但也可以由放电装置8在空气中放电来产生臭氧,从而在箱体9的内部产生臭氧。并且,也可以由放电装置8,产生上述的带负电的水分和臭氧气这二者,并使它们向箱体9的内部释放。
另外,例如,放电装置8的放电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空气调节中进行,但也可以代替地在空气调节停止中进行。再者,也可以如上述的例子所示在空气调节中进行,并且也在空气调节停止中进行。在空气调节停止中进行的放电例如可以每隔一定时间断续地进行,也可以连续地进行。
符号的说明
1—室内机控制部(控制部),2—接露盘,3—室内换热器,3a—翅片,3b—导热管,4—横流风扇,8—放电装置,10—空调机,16—室外机控制部(控制部),31—绝热材料(接露盘、左右方向流路),32—凸部(接露盘、左右方向流路),33—凹部(接露盘、左右方向流路),34—凹部(接露盘、左右方向流路),35—前接露盘(接露盘、左右方向流路),40—前后方向流路(接露盘),42—排水口(接露盘),43—凸部(接露盘),44—凹部(接露盘),100—室内机,101—室外机。

Claims (14)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具备:
横流风扇;
室内换热器;
接露盘,其配置于该室内换热器的下方,在表面承接在上述室内换热器中产生的结露水,形成有向室外排出所承接到的结露水的排水口,并且在表面具有凹凸;以及
控制部,其使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的制冷剂向上述室内换热器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露盘构成为具备:在正面观察上述室内机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方向流路;以及分别与该左右方向流路的左右两端连接且从上述室内机的正面朝向背面延伸的前后方向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方向流路的内部,上述凹凸在正面观察上述室内机时沿左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露盘在上述左右方向流路的表面具备绝热材料,另一方面,在上述前后方向流路的表面不具备绝热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方向流路的表面具备的绝热材料配置于承接在上述室内换热器中产生的结露水的部分,
上述凹凸形成于该绝热材料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后方向流路的背面侧形成有上述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后方向流路的底面且在上述排水口的附近,形成有朝向上述排水口下降的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后方向流路形成有凸部,
该凸部以在上述倾斜的中途消失的方式高度向上述倾斜下降的方向逐渐地变低。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室内换热器的翅片与上述接露盘接触,
上述翅片的前端接触构成上述接露盘的凹凸中的凹下的部分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露盘中供上述结露水流动的部分配置有疏水性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使蒸发温度比在制冷运转时及除湿运转时流通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且使上述室内换热器的表面产生霜的蒸发温度的制冷剂向上述室内换热器流通,从而使上述室内换热器的表面产生霜,
在使上述室内换热器的表面产生霜后,通过使所产生的霜解冻来产生液体的水,并作为结露水向上述接露盘流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室内机具备产生臭氧气以及带负电的水分中的至少一方的放电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室内机具备向上述接露盘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露盘包含抗菌剂。
CN201780088134.5A 2017-04-28 2017-10-03 空调机 Active CN110392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9731 2017-04-28
JP2017089731A JP6349011B1 (ja) 2017-04-28 2017-04-28 空気調和機
PCT/JP2017/035926 WO2018198398A1 (ja) 2017-04-28 2017-10-03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808A true CN110392808A (zh) 2019-10-29
CN110392808B CN110392808B (zh) 2021-06-11

Family

ID=6270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134.5A Active CN110392808B (zh) 2017-04-28 2017-10-03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49011B1 (zh)
CN (1) CN110392808B (zh)
TW (1) TWI657220B (zh)
WO (1) WO20181983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1064B2 (ja) * 2019-09-30 2024-0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15982864U (zh) * 2021-09-30 2022-03-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7044A (ja) * 2001-03-19 2002-09-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床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KR20070073163A (ko) * 2006-01-04 2007-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078556A (zh) * 2006-05-25 2007-11-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JP2008202829A (ja) * 2007-02-19 2008-09-04 Sharp Corp ドレンパ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1273236A (zh) * 2005-10-31 2008-09-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2009052844A (ja) * 2007-08-28 2009-03-12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363648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中空式空调器接水盘
KR101416988B1 (ko) * 2006-11-06 2014-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7100B2 (ja) * 1993-05-19 2002-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調和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排水ケース
JP2003279190A (ja) * 2002-03-19 2003-10-02 Kitakyushu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du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気体の除湿装置及び除湿方法
JP2007083855A (ja) * 2005-09-21 2007-04-05 Calsonic Kansei Corp 凝縮水排水構造
JP2009243796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IL200511A0 (en) * 2008-08-26 2010-04-29 Bajnar Dan Davi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enance of an air-condition unit
JP2014119131A (ja) * 2012-12-13 2014-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6200290A (ja) * 2015-04-07 2016-12-01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7044A (ja) * 2001-03-19 2002-09-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床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1273236A (zh) * 2005-10-31 2008-09-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KR20070073163A (ko) * 2006-01-04 2007-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078556A (zh) * 2006-05-25 2007-11-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KR101416988B1 (ko) * 2006-11-06 2014-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8202829A (ja) * 2007-02-19 2008-09-04 Sharp Corp ドレンパ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09052844A (ja) * 2007-08-28 2009-03-12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363648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中空式空调器接水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8398A1 (ja) 2018-11-01
CN110392808B (zh) 2021-06-11
TWI657220B (zh) 2019-04-21
JP6349011B1 (ja) 2018-06-27
TW201839328A (zh) 2018-11-01
JP2018189254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182B (zh) air conditioner
JP6340111B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20110011118A1 (en) Refrigerator
KR20110006997A (ko) 냉장고
US20140318168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2011058684A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ダンパ装置を備えた冷蔵庫
TWI600867B (zh) 冰箱
CN110392808A (zh) 空调机
CN108375283A (zh) 一种闭环双蒸发器烘干热泵及挥发油回收方法
JP6641752B2 (ja) 冷却装置
KR102037319B1 (ko) 냉장고의 기계실
JP2013178032A (ja)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1330936B1 (ko) 냉장고
KR101798570B1 (ko) 냉장고의 제빙 장치
KR102058573B1 (ko) 백연 저감 냉각탑
JP2010084950A (ja) 冷却塔
JP2020165656A (ja) 人工気象装置及び人工気象方法
KR100534475B1 (ko)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CN220669640U (zh) 空调器
CN216132002U (zh) 用于室外换热器的喷淋系统及空调器
US20240183593A1 (en) Air conditioner
JP605249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460589Y1 (ko) 직냉식 와인 냉장고
KR100254466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장치
JP2010071608A (ja) 低温ショーケ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