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328A - 空調機 - Google Patents

空調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9328A
TW201839328A TW106139436A TW106139436A TW201839328A TW 201839328 A TW201839328 A TW 201839328A TW 106139436 A TW106139436 A TW 106139436A TW 106139436 A TW106139436 A TW 106139436A TW 201839328 A TW201839328 A TW 2018393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drain pan
dew condensation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9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7220B (zh
Inventor
赤津佑芽
能登谷義明
吉田和正
粟野真和
秋元正
田中幸範
上田貴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立江森自控空調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270632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83932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立江森自控空調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立江森自控空調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2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9/00Cleaning by flushing or washing, e.g. with chemical sol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空調機,係具有室內機(100),該室內機具備有:貫流風扇(4);室內熱交換器(3);排水盤(2),其被配置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方,在表面承接在室內熱交換器(3)所產生的結露水,並形成有將承接的結露水排水到室外的排水口(42),並且,在表面具有凸部(32);以及室內機控制部及室外機控制部,其是對於室內熱交換器(3)讓比起在冷卻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的冷媒流通。

Description

空調機
[0001]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空調機。
[0002] 在構成空調機的室內機具備有:承接在室內熱交換器所產生的結露水的排水盤。關於排水盤的構造,已知有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技術。   [0003] 專利文獻1,記載有空調機,是以在排水盤與配置在前述排水盤的內壁的排水盤用發泡隔熱材,防止凝結水流入排水盤與排水盤用發泡隔熱材之間在排水盤的外壁結露的情況以及讓作業工時減低來作為目的,而降低排水盤用發泡隔熱材的發泡倍率,僅讓凝結水排除的排水盤排出口與排水盤用發泡隔熱材排出口接著來作為特徵。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04]   [專利文件1]日本特開2008-292100號公報(尤其參照圖2)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0005] 然而,本發明者們檢討讓比起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的冷媒在室內熱交換器流通,還刻意讓結露水在室內熱交換器產生的技術。此外,這裡所謂的「結露水」,是除了包含直接附著在室內熱交換器的液體的水之外,並包含溶解附著在室內熱交換器的霜所產生的液體的水。以下,稱呼「結露水」時為同義。而且,藉由這樣的技術,產生的結露水流落到排水盤時,可洗去附著在室內熱交換器的灰塵、油等,並可清潔地保持室內熱交換器。   [0006] 可是,該技術中,在室內熱交換器是如前述,使比起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的冷媒通流。因此,瞬間產生的結露水的量,比起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量更多。因此,從防止流落到排水盤的結露水從排水盤溢出的觀點,流落到排水盤的結露水迅速被排出到外部為理想。   [0007] 可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雖有針對防止往排水盤外壁結露進行考慮,可是卻沒有針對來自排水盤迅速的排水進行考慮。因此,期望能有瞬間大量的露水產生時從排水盤迅速排水,可防止結露水從排水盤溢出的技術。   [0008] 本發明,是有鑑於這樣的課題所研發者,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提供一種具備排水盤的空調機,該排水排,是即使有瞬間大量的結露水產生時,也可防止結露水從排水盤溢出的情況。 [解決課題用的手段]   [0009]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前述課題進行銳意檢討的結果,而找出以下的看法完成本發明。亦即,本發明的要旨,是關於空調機,其係具有室內機,該室內機具備有:貫流風扇;室內熱交換器;排水盤,其被配置在該室內熱交換器的下方,在表面承接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所產生的結露水,並形成有將承接的結露水排水到室外的排水口,並且,在表面具有將在表面所承接的結露水引導到前述排水口的凹凸;以及控制部,其是對於室內熱交換器讓比起在冷卻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的冷媒流通。 [發明的效果]   [0010]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備排水盤的空調機,該排水盤,是即使有瞬間大量的結露水產生時,也可防止結露水從排水盤溢出的情況。
[0012] 以下,一面參照適宜圖面一面針對實施本發明用的形態(本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可是,參照的各圖只是示意圖。又,本實施形態並不是被以下記載的事項所限定者,在不偏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可實施任意的變更。   [0013] 圖1,是構成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參照圖2,在圖1未圖示)的室內機100的剖視圖。圖1所示的狀態,是貫流風扇4停止,且,前面面板7及上下風向板18被關閉,室內機100所致的空調運轉停止。室內機100具備:貫流風扇4、以圍繞貫流風扇4地被配置的室內熱交換器3、以及被配置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方的排水盤2。該等被收容在框體9。   [0014] 室內熱交換器3具備散熱片3a以及傳熱管3b。藉由來自壓縮機11(參照圖2,在圖1未圖示)的冷媒在該傳熱管3b流通,加熱或冷卻散熱片3a。該等之中,尤其冷的冷媒在傳熱管3b流通,冷卻散熱片3a的話,在散熱片3a的表面,結露水(如前述包含因凍結後解凍產生的液體的水)產生。於此,該結露水流落到配置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方的排水盤2。排水盤2的構造,是邊參照圖4等在後敘述。   [0015] 在室內機100的內部,是在空調運轉中在不會阻攔空氣的流動的位置(具體而言在正面側的上方),配置有對空氣進行放電的放電裝置8。若在空調中進行放電裝置8的放電,則框體9的內部的空氣中的水分帶負的電荷,將帶負電的水分被釋放到框體9內。而且,該帶負電的水分,是藉由貫流風扇4的旋轉驅動被釋放到室內,而可提高存在室內的人的肌膚的保水性。   [0016] 又,雖未圖示,在排水盤2的附近具備對排水盤2的內表面照射紫外線的紫外線照射裝置。在室內機100的空調運轉停止中,藉由紫外線照射裝置對排水盤2照射紫外線,進行排水盤2的殺菌,而能抑制在排水盤2的黴菌等的產生。   [0017] 在室內機100的正面具備有以下方端部為中心可在正面側轉動的前面面板7。又,在室內機100的下面具備有以其背面側端部為中心可在下方轉動的上下風向板18而且,開始室內機100所致的空調運轉的時候,前面面板7轉動使上方開口,而形成未圖示的空氣吸入口。另一方面,上下風向板18在下方轉動使正面側下方開口,而形成未圖示的空氣吹出口。此外,在室內機100的上方形成有預先開口的空氣吸入口6a。   [0018] 而且,在該狀態下,使貫流風扇4旋轉驅動,從藉由空氣吸入口6a、與前面面板7的轉動所形成的空氣吸入口經由濾網15a、15b將室內的空氣吸入框體9的內部。所吸入的空氣,是藉由圍繞貫流風扇4被配置的室內熱交換器3被熱交換之後,通過藉由上下風向板18的轉動所形成的空氣吹出口朝室內被吹出。   [0019] 此時,在框體9的內部,進行放電裝置8所致的放電。因此,吹出到室內的空氣含有帶負電的水分。而且,藉由控制上下風向板18的轉動角度,控制上下方向吹出的位置。又,左右風向板17也其一端成為可轉動,藉由控制左右風向板17的轉動角度,控制左右方向(圖1中紙面正前方與深側的方向)的吹出的位置。   [0020] 圖2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所具備的冷凍循環的圖。此外,圖2中為了圖示的簡略化,從圖1所示者省略一部分來表示室內機100所具備構件。空調機10除了前述的圖1所示的室內機100之外,具有室外機101。室內機100與室外機101,是藉由冷媒配管5使冷媒可循環地予以連結。   [0021] 室內機100,是如前述除了具備室內熱交換器3及貫流風扇4之外,具備有控制室內機100的運轉的室內機控制部1。詳細雖邊參照圖3邊在後敘述,可是,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是在室內機100所致的空調運轉後,進行讓結露水在室內熱交換器3產生的控制。而且,能利用該結露水,進行室內熱交換器3的洗淨。   [0022] 室內機控制部1雖皆未圖示,可是具備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I/F(介面)等而被構成。而且,室內機控制部1,是藉由CPU執行被儲存在ROM的預定的控制程式而被具體化。   [0023] 室外機101具備:壓縮機11、四通閥12、室外風扇13、室外熱交換器14、膨脹閥15、以及室外機控制部16。從壓縮機11朝圖2中的箭頭印的方向吐出冷媒。而且,藉由切換由四通閥12所吐出的冷媒的流路,室內機100的運轉模式被切換成暖房運轉、冷房運轉或除濕運轉的任一種。具體而言,室內機100的運轉模式在暖房運轉時,在圖2所示的四通閥12中,冷媒在實線的流路流動。另一方面,室內機100的運轉模式在冷房運轉及除濕運轉時,在圖2所示的四通閥12中,冷媒在虛線的流路流動。   [0024] 又,室外機101所具備的膨脹閥15,其開度可調整。膨脹閥15的開度的調整,是依據來自進行室外機101的控制的室外機控制部16的指示訊號,驅動未圖示的致動器來進行。   [0025] 室外機控制部16雖皆未圖示,可是具備有:CPU、RAM、ROM、I/F等而被構成。而且,室外機控制部16,是藉由CPU執行被儲存在ROM的預定的控制程式而被具體化。此外,空調機10的整體的控制,是藉由該室外機控制部16與前述的室內機控制部1的協同作用來進行。   [0026] 在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是如前述,在室內機100所致的空調運轉後,進行讓結露水在室內熱交換器3產生的控制。具體而言,讓低溫(例如0℃以下)的冷媒對室內熱交換器3進行流通,使室內熱交換器3附近的水分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表面凍結。亦即,使得讓霜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表面的蒸發溫度的冷媒在室內熱交換器3流通,而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的表面產生霜。之後,讓暖房運轉時的冷媒流通,加熱室內熱交換器3,解凍凍結的霜(水分),使產生的液體的結露水流到排水盤2(參照圖1)。藉此,藉由結露水洗去空調中吸入框體9而附著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細微的塵埃、油滴等。邊參照圖3邊針對該控制進行說明。   [0027] 圖3表示在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所進行的凍結洗淨流程的圖。該流程沒有特別講究的話,室內機控制部1與室外機控制部16協同作用來進行。首先,室內機100所致的空調運轉中,使用者操作例如遙控器等,停止空調運轉(步驟S1)。接著,為了讓冷凍循環內的冷媒的狀態穩定,而進行預定時間(例如數分鐘)的待機。預定時間的待機後,室外機控制部16縮小膨脹閥15(參照圖2)的開度。具體而言,是以比室內機100的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的開度更小地縮小膨脹閥15的開度。   [0028] 而且,室外機控制部16,是將四通閥12的朝向,設成室內機100的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的方向的同方向,讓冷媒在室內熱交換器3流通。因為,藉由該一連串的動作,使膨脹閥15所致的膨脹程度變大,而形成在室內熱交換器3供給低溫(例如0℃以下)的冷媒。藉此,室內熱交換器3被冷卻。此結果,框體9的內部的空氣所含有的水分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表面被凍結而成為霜(步驟S2)。   [0029] 於此,讓霜附著時,在室內熱交換器3流通的冷媒的溫度(蒸發溫度)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因此,在室內熱交換器3成為霜的水的量,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量更多。   [0030] 接著,室外機控制部16,是在預定時間經過後(例如數分鐘),將四通閥12的方向變更成暖房運轉時的方向,而將從壓縮機11所吐出的高溫的冷媒供給到室內熱交換器3。藉此,室內熱交換器3被加熱,而解凍室內熱交換器3的表面的霜(步驟S3)。然後,被解凍所產生的結露水流落到排水盤2。藉此,附著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塵埃、油滴等被洗到排水盤2,而能獲得與「洗淨」同樣的效果。   [0031] 如前述,成為霜的水的量,是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更多的量。因此,瞬間流落到排水盤2的水量,也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的水量更多。而且,流落到排水盤2的結露水詳細雖在後敘述,可是,可在排水口42(參照圖4等,在圖3未圖示)迅速排出到室外。   [0032] 而且,預定時間經過後,室外機控制部16開始貫流風扇4的驅動。藉此,空氣在框體9的內部循環,空氣接觸室內熱交換器3的結果,而使室內熱交換器3乾燥(步驟S4)。   [0033] 如邊參照該圖3邊進行的說明,藉由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表面凍結及解凍水分,進行室內熱交換器3的所謂「洗淨」。而且,藉由該一連串的動作,在排水盤2是如前述,瞬間流入比在通常的運轉模式(冷房運轉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的量更多量的結露水。於此,構成排水盤2,而即使瞬間多量的結露水流入時,也能不會從排水盤2溢出地迅速排水。以下,以排水盤2的構造為中心持續說明。   [0034] 圖4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的室內機100所具備的排水盤2的樣子的立體圖。該排水盤2,是如前述被配置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方者。排水盤2,是例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ABS樹脂)、聚苯乙烯等的樹脂所構成。又,在構成排水盤2的樹脂為了抑制在排水盤2的黴菌等的產生,而含有例如咪唑系等的抗菌劑。此外,排水盤2,是例如在被鏡面加工的金屬膜填充樹脂材料予以固化而被成型。   [0035] 排水盤2具備在室內機100的正面觀看朝左右方向延伸存在的前排水盤35(參照圖5,在圖4未圖示的左右方向流路)。而且,在前排水盤35的內面,平板狀的隔熱材31(左右方向流路)被配置在承接在前述的室內熱交換器3產生的結露水的位置。可是,該隔熱材31,是在其正面側及背面側的各側的端部朝上方延伸而形成容器形狀。   [0036] 隔熱材31,是在被形成在前排水盤35(參照圖5)的內表面的凹口(未圖示)塗布接著材之後被嵌合所形成,而被固定在前排水盤35的內表面。此時,使用具彈力性,且比該凹口更稍微大的隔熱材31作為隔熱材31,而能抑制在凹陷的內側面與隔熱材31之間間隙的產生。此外,在隔熱材31為了抑制在隔熱材31的黴菌等的產生,而含有例如咪唑系等地抗菌劑。   [0037] 又,在前排水盤35(參照圖5)的左右兩端(亦即,隔熱材31的左右兩端)的各端,連接有從正面朝向背面延伸存在的前後方向流路40作為排水盤2的一部分。此外,詳細雖在後述,在配置在左右各個的前後方向流路40的背面側,形成有將在排水盤2承接的結露水排水到室外用的排水口42。   [0038] 在隔熱材31的表面形成有: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32、以及分別被配置在凸部32的正面側與背面側的凹部33、34。凸部32及凹部33、34(分別相當於被形成在排水盤2的凹凸)皆被形成在隔熱材31的表面,將在表面承接的結露水引導到前後方向流路40。   [0039] 凸部32朝左右方向連續性被形成,其寬度(正面-背面方向的長度)在左右方向全域成為一樣的長度。再者,凹部33、34也朝左右方向連續性被形成,其寬度(正面-背面的長度)也在左右方向全域形成一樣的長度。而且,凸部32在正面-背面方向(以下稱為前後方向)的中央朝左右方向延伸存在被形成。   [0040] 又,在隔熱材31的表面,凸部32的高度成為一定。亦即,在隔熱材31的表面並沒有形成後述的朝向前後方向流路40下降的傾斜,凸部32整體被形成在同一平面內。另外,隔熱材31的厚度也在左右方向一定。根據該等的構造,假設室內機100在室內傾斜安裝時,也不會有結露水在隔熱材31的表面積存的情況,可不會來到左右任一前後方向流路40。   [0041] 隔熱材31,是例如由發泡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發泡體等的不會吸濕的材料所構成,其表面成為撥水性。亦即,隔熱材31中,在結露水流動的部分配置有撥水性的表面。藉此,結露水流落到隔熱材31時,隔熱材31的表面的結露水蒸發容易,而不易產生結露水的殘餘。又,因為隔熱材31不吸濕,所以,能抑制隔熱材31含水的結果衍生的黴菌等的發生。此外,隔熱材31,是例如在被鏡面加工的金屬膜填充樹脂材料,使其發泡而被成型。   [0042] 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背面側,形成有連接於將流落到排水盤2的結露水排水到室外用的排水管(未圖示)的排水口42。而且,詳細雖邊參照圖8邊在後敘述,可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背面側的底面形成有向排水口42下降的傾斜。藉此,容易將流落到排水盤2的結露水引導到排水口42。   [0043] 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裏側,是在其正面側配置有讓左右風向板17驅動用的馬達(未圖示)。因此,前後方向流路40的正面側隆起,而形成隆起部41。該隆起部41的高度,是比形成在前述的隔熱材31的凹部33的高度更稍微低的程度。因此,能防止從隔熱材31被引導到前後方向流路40的結露水朝隔熱材31之側的逆流。此外,從隔熱材31來到隆起部41的結露水落到隆起部41被引導到排水口42。   [0044] 此外,前後方向流路40的內側表面,是與前述的前排水盤35(參照圖5)不同,沒有配置隔熱材。因為,沒有必要準備前述的隔熱材31與被配置在前後方向流路30的內表面的隔熱材成為一體這樣的複雜的形狀的隔熱材31,而可謀求製造成本的便宜化。   [0045] 又,排水盤2,是如前述使用被鏡面加工的金屬膜而被成型。因此,在排水盤2的表面幾乎形成平滑。因此,在前後方向流路40,結露水流動的部分成為撥水性。藉此,結露水蒸發容易,而不易產生結露水的殘餘。   [0046] 圖5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的室內機100中,排水盤2與室內熱交換器3的相對位置關係的剖視圖。如圖5所示,構成室內熱交換器3的散熱片3a與構成排水盤2的隔熱材31接觸。具體而言,散熱片3a接觸隔熱材31的凹部34,隔熱材31的背面側內側面與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方背面側端部接觸。   [0047] 藉由這樣的配置,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背面側端部、與隔熱材31的背面側內側面之間不會形成間隙。因此,藉由貫流風扇4(參照圖1)的旋轉,空氣從正面側流通到背面側時(圖5中留白的箭頭印),能防止空氣通過室內熱交換器3的下方背面側端部、與隔熱材31的背面側內側面之間的間隙跑掉。尤其,藉由鄰接凹部34形成凸部32,該凸部32成為障礙而使空氣不易流動,所以能確實地防止這樣的跑掉。此結果,增加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熱交換量,提高能源效率。再者,因為能防止擦過隔熱材31這樣的空氣跑掉,所以,能防止可能存在於隔熱材31的表面的水滴飛散到室內的情況。   [0048] 又,室內熱交換器3的散熱片3a與隔熱材31接觸,在散熱片3a流落的結露水容易移動到隔熱材31。亦即,只要在該等之間有間隙,就會形成結露水在其間隙之間落下的情況,可是,散熱片3a與隔熱材31接觸,而形成利用散熱片3a的表面張力使結露水流落。藉此,加快結露水的落下速度,並利用排水盤2加快結露水排水到室外。   [0049] 圖6,是圖4的A部放大圖。圖6中粗線箭頭印表示流落到各凹部33、34的結露水流動的方向。   [0050] 在隔熱材31是如前述,附著在配置在排水盤2的上方的室內熱交換器3(在圖4未圖示)的結露水流落。而且,流落的結露水沿著凸部32在凹部33、34流通,而被引導到前後方向流路40。此時,在凹部33流通的結露水經由隆起部41來到前後方向流路40。另一方面,在凹部34流通的結露水直接來到前後方向流路40。   [0051] 流落到排水盤2的結露水,是除了在室內機100的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者之外,還包含如前述藉由凍結(參照前述圖3的步驟S2)所產生者。尤其,凍結時產生的結露水由於是解凍霜者,所以,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更低溫。因此,低溫的結露水流落到隔熱材31,而不易冷卻前排水盤35(參照圖5,在圖6未圖示)。此結果,防止前排水盤35的裏面(與配置有隔熱材31之側相反側)結露的情況。藉此,防止水滴落到被形成在前排水盤35的裏面側,面向設置有室內機100的室內的通風路的情況,而能防止水飛散到室內。再者,寬廣地確保該通風路的結果,能防止通風阻抗的增大。   [0052] 又,隔熱材31的正面側端部及背面側端部皆朝上方向延伸。藉此,能防止從配置在排水盤2的上方的室內熱交換器3(在圖4未圖示)流落到隔熱材31的結露水在正面側及背面側漏出的情況。另一方面,在隔熱材31的左右兩端,皆沒有朝上方向延伸。藉此,流落到隔熱材31的結露水沿著凸部32被引導到連結其左右兩端的前後方向流路40。   [0053] 於此,在隔熱材31的表面形成有朝向前後方向流路40朝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32。而且,本發明者們檢討之後,可知流落到隔熱材31的結露水容易沿著構成連續性被形成的凸部32的壁面流動。因此,藉由形成可將結露水引導到排水口42的凸部32,結露水可不會在途中中斷地連續流動,而容易被引導到被形成在左右兩端的前後方向流路40。藉此,能抑制結露水殘留在隔熱材31的表面。   [0054] 又,在隔熱材31的前後方向的中央形成凸部32,能防止水滴彼此在隔熱材31的表面結合而過度成長的情況。藉此,在隔熱材31的表面,結露水的水滴維持小小的狀態,而容易移動(即排水)結露水。   [0055] 被引導到前後方向流路40的結露水,是藉由形成在其表面的凸部43及凹部44被引導到排水口42。邊參照圖7邊針對前後方向流路40的表面形狀進行說明。   [0056] 圖7為圖6的B-B線端面圖。該圖7表示從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結露水的流動方向觀看時的前後方向流路40的端面的樣子的圖。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上表面具備有:等間隔被形成的凸部43、與被形成在鄰接的凸部43、43之間的凹部44。凸部43在本實施形態形成有四個。凸部43及凹部44,是在排水盤2的成型時,使用在對應凸部43及凹部44的位置及大小形成有凹及凸的金屬膜,而與排水盤2一體被形成。   [0057] 此外,凸部43及凹部44,是如前述的圖6所示,以圖7所示的形狀,分別被連續形成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前後方向(一併參照圖6)。   [0058] 凸部43,是將上部的二個端部作成倒角這樣的剖面大致矩形狀。因為凸部43的剖面形狀成為大致矩形狀,所以,凸部43的上面與結露水的接觸面積增加。藉此,與凸部43的上面形成撥水性這樣的情況一起抑制跨凸部43的水滴的成長。因此,維持水滴小小的狀態,容易將結露水的水滴引導到排水口42(參照圖6)。   [0059] 又,與在構成前述的隔熱材31的凸部32中所說明的同樣,結露水的水滴,是沿著以被引導到排水口42地被形成的凸部43而容易在凹部44流動。因此,藉由凸部43抑制成長的結果,小小的狀態的水滴藉由凸部43及凹部44容易被引導到排水口42。   [0060] 而且,流入前後方向流路40的結露水容易流到排水口42的結果,結露水從後方向流路40迅速消失。因此,如前述低溫的結露水不易殘留在前後方向流路40。此結果,防止過度冷卻前後方向流路40,即使不在前後方向流路40設置隔熱材,也能防止在裏面的結露。藉此,防止水滴落到被形成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裏面側,面向設置有室內機100的室內的通風路的情況,而能防止水飛散到室內。   [0061] 此外,凸部43的左右方向的寬度(長度L1),是例如3mm左右。再者,凸部43與鄰接該凸部43的凸部43的中心間距離(長度L2),是例如4mm左右。而且、凸部43的高度(長度L3),是例如0.3mm左右。   [0062] 圖8為圖6的C-C線剖視圖。該圖8表示在水平面內從垂直的方向觀看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結露水的流動方向時的排水口42附近的樣子的圖。如圖8所示,在前後方向流路40形成有朝向被形成在背面側的排水口42下降的傾斜。亦即,前後方向流路40在以邊界部45為起點在正面側雖朝水平延伸存在,可是在以邊界部45為起點在背面側形成有朝向排水口42下降的傾斜。藉此,沿著凸部43在凹部44朝向背面流過來的結露水因下降的傾斜使流速被加速,而容易通過排水口42被排水。   [0063] 於此,因室內機100的設置狀況,會有誤在排水口42上栓,而封閉排水口42的可能性。此時,從隔熱材31流到前後方向流路40的結露水形成不會被排水而滯留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情況。可是,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10由在排水口42的附近形成有傾斜,而形成優先積存在排水口42的附近。而且,只要將該傾斜某程度地作成緩將深度作淺,則在該附近的部分積存的水量變少。因此,即使結露水積存,積存的結露水也容易蒸發。此結果,即使閉塞排水口42時,結露水滯留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全面,也可防止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裏面結露的情況。   [0064] 此外,排水口42的附近,是指本說明書中,可由形成邊界部45的位置(來自排水口42的端部的距離L4)及傾斜的程度(來自前後方向流路40的水平面的深度L5)規定。亦即,因為根據L4及L5能決定滯留的結露水的量,所以,考慮設置室內機100的地域等,決定例如在數小時左右可蒸發的量,並以比起其量形成更大的體積來決定L4及L5。L4,是例如30mm左右,L5,是例如數mm左右。   [0065] 又,關於形成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凸部43,以前述的邊界部45與在前後方向成為相同位置的邊界部46為界,使其高度(邊參照前述的圖7邊說明後的長度L3)朝傾斜下降的方向慢慢變低。可是,凸部43的傾斜的變化(亦即,圖7中的直線的傾斜)比凹部44的傾斜的變化更大(亦即,圖7中的直線的傾斜)。因而形成在前後方向流路40所形成的傾斜的途中凸部43消失的情況。   [0066] 若換成這個形況,在排水口42的附近,沒有形成凸部43(合併參照圖6)。藉此,沿著凸部43在凹部44流過來的結露水,容易聚集在排水口42。因此,能抑制結露水積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背面側的情況,而容易通過排水口42排水到室外。   [0067] 在具有以上的構成的排水盤2,是如前述構成結露水容易流動。因此,即使從室內熱交換器3瞬間流落大量的結露水,也可迅速通過排水口42從排水盤2排水到室外。此結果,能防止結露水從排水盤2溢出。   [0068] 又,結露水容易被排水的結果,也容易洗去附著在排水盤2的表面的塵埃。此結果,塵埃不易堆積在排水盤2的表面,而能長期間充分確保排水盤2的內容積。因此,即使藉由這樣的作用,瞬間流入大量的結露水時,能防止結露水從排水盤2溢出。   [0069] 再者,在室內熱交換器3的結露水成為在正面側首先流落到朝左右方向延伸存在的隔熱材31。這麼一來,尤其形成洗淨的低溫的結露水流落到隔熱材31的情況。可是,藉由隔熱材31能防止因低温的冷卻水冷卻前排水盤35的情況,而能防止在前排水盤35的裏面側(通風路側)的結露。藉此,能防止水飛散到室內。   [0070] 又,在前後方向流路40,流過在隔熱材31之上流的結露水。因此,結露水在隔熱材31流的時候藉由室溫被加溫,此結果,在前後方向流路40流過比流落到隔熱材31後的結露水的溫度高的溫度的結露水。因此,即使在前後方向流路40不配置隔熱材,也能防止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裏面側的結露。   [0071] 以上,雖邊舉具體的實施形態邊說明本發明,可是,本發明不限定於前述的實施形態,在不偏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可任意變更加以實施。   [0072] 例如,前述例中,形成在隔熱材31的凸部32及凹部33、34的寬度(前後方向的長度)雖設成在左右方向的全域相同,可是,例如也可朝向前後方向流路40慢慢變寬(變長)、或慢。慢變窄(變短)。例如,凹部33、34的寬度朝向前後方向流路40慢慢變寬,在塵埃容易聚集的隔熱材31的左右端部能確實防止塵埃塞住。另一方面,例如設成凹部33、34的寬度朝向前後方向流路40慢慢變寬,在隔熱材31的左右端部可加速結露水的流速,可讓存在隔熱材31的結露水進一步迅速流入前後方向流路40。   [0073] 又,例如被形成在隔熱材31的表面的凹凸的數量及形狀並不限於圖示的例子,只要形成可將結露水引導到排水口42者,則亦可為任何形狀。具體而言,例如凸部32沒有必要作成剖面矩形狀(參照圖5),也可將角作成倒角這樣的剖面大致矩形狀。又,也可作成矩形狀以外的其他的形狀。再者,形成在隔熱材31的例如凸部32的數量也沒有必要像圖示這樣在左右方向僅設成一個(參照圖4),例如可設成二個。而且,只要對應凸部32的數量及形狀形成凹部33、34即可。   [0074] 再者,例如被形成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凹凸的數量及形狀也不限定圖示的例子,只要形成可將結露水引導到排水口42者,則亦可為任何形狀。具體而言,例如凸部43沒有必要將角部作成倒角這樣的大致矩形狀(參照圖7),也可作成沒有將角部作成倒角的矩形狀。又,也可作成矩形狀以外的其他的形狀。再者,凸部43的數量也像圖示,沒有必要在前後方向設成四個(參照圖7),例如可設成三個以下,或五個以上。而且,只要對應凸部43的數量及形狀形成凹部44即可。   [0075] 又,室內熱交換器3的洗淨時,在前述的例子,雖是暫時讓室內熱交換器3凍結後將其解凍讓結露水產生,可是,也可不使其凍結,就這樣讓液體的結露水產生。亦即,只要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的冷媒,即使不讓其凍結,而讓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產生的結露水的量更大量的結露水產生便可進行洗淨。   [0076] 再者,室內熱交換器3的洗淨時,在前述的例子,在室內熱交換器3產生的霜,是藉由室內熱交換器3的加熱被凍結。又,在室內熱交換器3產生的霜的解凍,例如也可讓冷房運轉時或除濕運轉時的冷媒(不會凍結的蒸發溫度的冷媒)流通來進行,並取代暖房運轉時的冷媒。再者,也可不讓冷媒流通,使其自然解凍。此外,解凍時,依照需要讓貫流風扇4旋轉驅動,也可促進解凍。   [0077] 又,例如邊參照前述的圖3邊進行說明後的步驟S4中,為了促進室內熱交換器3的乾燥,也可設置讓貫流風扇4所產生的空氣的流動朝向室內熱交換器3的零件、通風路等。   [0078] 再者,例如,在前述的例子雖在前排水盤35之上配置有隔熱材31,可是,在表面(內面)配置有隔熱材31為理想的隔熱材31並不需要。不使用隔熱材31時,被形成在隔熱材31的凸部32成為直接形成在前排水盤35的內表面。又,隔熱材31也可被配置在前排水盤35的裏面(外面)。   [0079] 又,例如關於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表面沒有配置隔熱材的情況,也可在前述的例子為理想者的例如前後方向流路40的表面(內面)或裏面(外面)配置隔熱材。藉此,能更確實防止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裏面的結露的產生。在前後方向流路40的表面(內面)設有隔熱材時,在其隔熱材的表面形成有凸部43及凹部44為理想。   [0080] 再者,例如在前述的例子,雖設成隔熱材31的厚度在左右方向一定,可是,也可在左右方向以中央附近為界,具有朝向前後方向流路40的方向下降的傾斜。   [0081] 又,例如在前述的例子,雖藉由放電裝置8在框體9的內部產生帶負電的水分,可是,也可藉由放電裝置8朝空氣中放電讓臭氧產生,使臭氧氣體在框體9的內部產生。又,也可藉由放電裝置8讓前述的帶負電的水分與臭氧氣體的雙方產生,並將該等釋出到框體9的內部。   [0082] 再者,例如放電裝置8的放電,在前述的例子雖設成在空調中進行,可是,也可在空調停止中進行取代這個。再者,也可如前述的例子在空調中進行的同時,也可在空調停止中進行。在空調停止中進行的放電,是例如也可在每一定時間持續地進行,也可連續性地進行。
[0083]
1‧‧‧室內機控制部(控制部)
2‧‧‧排水盤
3‧‧‧室內熱交換器
3a‧‧‧散熱片
3b‧‧‧傳熱管
4‧‧‧貫流風扇
8‧‧‧放電裝置
10‧‧‧空調機
16‧‧‧室外機控制部(控制部)
31‧‧‧隔熱材(排水盤、左右方向流路)
32‧‧‧凸部(排水盤、左右方向流路)
33‧‧‧凹部(排水盤、左右方向流路)
34‧‧‧凹部(排水盤、左右方向流路)
35‧‧‧前排水盤(排水盤、左右方向流路)
40‧‧‧前後方向流路(排水盤)
42‧‧‧排水口(排水盤)
43‧‧‧凸部(排水盤)
44‧‧‧凹部(排水盤)
100‧‧‧室內機
101‧‧‧室外機
[0011]   [圖1] 構成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的室內機的剖視圖。   [圖2] 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所具備的冷凍循環的圖。   [圖3] 表示在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所具備的凍結洗淨流程。   [圖4] 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的室內機所具備的排水盤的樣子的立體圖。   [圖5] 表示構成本實施形態的空調機的室內機中,排水盤與室內熱交換器的相對位置關係的剖視圖。   [圖6] 是圖4的A部放大圖。   [圖7] 為圖6的B-B線端面圖。   [圖8] 為圖6的C-C線剖視圖。

Claims (14)

  1. 一種空調機,其特徵係具有室內機,且該室內機具備:貫流風扇;   室內熱交換器;   排水盤,其是配置在該室內熱交換器的下方,在表面承接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所產生的結露水,並形成有將承接的結露水排水到室外的排水口,並且在表面具有凹凸;以及   控制部,其是對前述室內熱交換器讓比起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的冷媒通流。
  2. 如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排水盤,是具備在前述室內機的正面觀看朝左右方向延伸存在的左右方向流路、以及分別連接該左右方向流路的左右兩端,從前述室內機的正面朝向背面延伸存在的前後方向流路而構成。
  3. 如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凹凸在前述左右方向流路的內部,在前述室內機的正面觀看朝左右方向延伸存在。
  4. 如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排水盤在前述左右方向流路的表面具備隔熱材,另一方面,在前述前後方向流路的表面不具備隔熱材。
  5. 如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左右方向流路的表面所具備的隔熱材,是被配置在承接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所產生的結露水的部分,   前述凹凸被形成在該隔熱材的表面。
  6. 如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在前述前後方向流路的背面側形成有前述排水口。
  7. 如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在前述前後方向流路的底面形成有在前述排水口的附近朝向前述排水口下降的傾斜。
  8. 如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在前述前後方向流路形成有凸部,   該凸部,是形成朝向前述傾斜的下降方向慢慢高度變低而在前述傾斜的途中消失。
  9. 如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構成前述室內熱交換器的散熱片與前述排水盤接觸,   前述散熱片的前端接觸構成前述排水盤的凹凸中的凹陷部分的內側。
  10. 如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排水盤中,在前端結露水流動的部分配置有撥水性的表面。
  11. 如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控制部,是讓比在冷房運轉時及除濕運轉時流通的冷媒的蒸發溫度更低的蒸發溫度,且讓霜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的表面產生的蒸發溫度的冷媒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流通,而使霜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的表面產生,   讓霜在前述室內熱交換器的表面產生之後,解凍所產生的霜讓液體的水產生,作為結露水流到前述排水盤。
  12. 如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室內機具備有:讓臭氧氣體、及帶負電的水分中的至少一方產生的放電裝置。
  13. 如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室內機具備有:對前述排水盤照射紫外線的紫外線照射裝置。
  14. 如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1項記載的空調機,其中,前述排水盤含有抗菌劑。
TW106139436A 2017-04-28 2017-11-15 空調機 TWI657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9731 2017-04-28
JP2017089731A JP6349011B1 (ja) 2017-04-28 2017-04-2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328A true TW201839328A (zh) 2018-11-01
TWI657220B TWI657220B (zh) 2019-04-21

Family

ID=6270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9436A TWI657220B (zh) 2017-04-28 2017-11-15 空調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49011B1 (zh)
CN (1) CN110392808B (zh)
TW (1) TWI657220B (zh)
WO (1) WO20181983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1064B2 (ja) * 2019-09-30 2024-0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15982864U (zh) * 2021-09-30 2022-03-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7100B2 (ja) * 1993-05-19 2002-05-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調和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排水ケース
JP3530500B2 (ja) * 2001-03-19 2004-05-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279190A (ja) * 2002-03-19 2003-10-02 Kitakyushu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du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気体の除湿装置及び除湿方法
JP2007083855A (ja) * 2005-09-21 2007-04-05 Calsonic Kansei Corp 凝縮水排水構造
ES2525218T3 (es) * 2005-10-31 2014-1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quipo interior par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KR20070073163A (ko) * 2006-01-04 2007-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078556B (zh) * 2006-05-25 2011-07-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KR101416988B1 (ko) * 2006-11-06 2014-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8202829A (ja) * 2007-02-19 2008-09-04 Sharp Corp ドレンパ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066767B2 (ja) * 2007-08-28 2012-11-0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9243796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IL200511A0 (en) * 2008-08-26 2010-04-29 Bajnar Dan Davi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enance of an air-condition unit
CN103363648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中空式空调器接水盘
JP2014119131A (ja) * 2012-12-13 2014-06-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6200290A (ja) * 2015-04-07 2016-12-01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808A (zh) 2019-10-29
WO2018198398A1 (ja) 2018-11-01
CN110392808B (zh) 2021-06-11
TWI657220B (zh) 2019-04-21
JP6349011B1 (ja) 2018-06-27
JP2018189254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182B (zh) air conditioner
TW201945672A (zh) 空調機
JP5092647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449500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154445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TWI655399B (zh) 空調機
TWI657220B (zh) 空調機
TWI600867B (zh) 冰箱
CN108375283A (zh) 一种闭环双蒸发器烘干热泵及挥发油回收方法
JP5272360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2006242567A (ja) 空気調和機
JP6641752B2 (ja) 冷却装置
JP470819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888763A (zh) 冰箱的除霜装置
KR10138961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처리장치
JP6435443B1 (ja) 空気調和機
JP398628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5181963A (ja) 除湿装置
JP2020165656A (ja) 人工気象装置及び人工気象方法
US20240183593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9531347U (zh) 一种快速蒸发化霜水的冷柜
JP2010071608A (ja) 低温ショーケース
JP6481061B1 (ja) 空気調和機
JP438690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3013144A (ja) 冷却貯蔵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