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2671A - 压载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载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2671A
CN110392671A CN201880018605.XA CN201880018605A CN110392671A CN 110392671 A CN110392671 A CN 110392671A CN 201880018605 A CN201880018605 A CN 201880018605A CN 110392671 A CN110392671 A CN 110392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ing
ballast water
mentioned
ballast
inj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6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茂树
辻猛志
菅刚
山下真理
原耕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tomi Process Co Ltd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itomi Proce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tomi Proce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tomi Proce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92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2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4/00Arrangements of installations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sludge, or refuse, or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J4/002Arrangements of installations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sludge, or refuse, or for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treating ballast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5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using flow mixing
    • B01F23/451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using flow mixing by injecting one liquid into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9Mixing systems, i.e. flow charts or dia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30Injector mixers
    • B01F25/31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 B01F25/313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wherein additional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centre of the cond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30Injector mixers
    • B01F25/31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 B01F25/313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wherein additional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centre of the conduit
    • B01F25/3132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wherein additional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centre of the conduit by using two or more injector devices
    • B01F25/31324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wherein additional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centre of the conduit by using two or more injector devices arranged concentr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30Injector mixers
    • B01F25/31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 B01F25/314Injector mixers in conduits or tubes through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 flows wherein additional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at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ond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3/00Conduits for emptying or ballasting; Self-bailing equipment; Scupp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halogen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025/91Direction of flow or arrangement of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 B01F2025/919Direction of flow or arrangement of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 B01F2025/9191Direction of flow or arrangement of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feed openings for one or more flows, e.g. for the mainflow and the flow of an additional component
    • B01F2025/919125Direction of flow or arrangement of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feed and discharge open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feed openings for one or more flows, e.g. for the mainflow and the flow of an additional component with feed openings in the center and at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main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8Originating from marine vessels, ships and boats, e.g. bilge water or ballast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1Build in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on board water supply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g. for aircrafts, cruiseships, oil drilling platforms, railway trains, space st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3Coaxial constructions, e.g. a cartridge located coaxially within ano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8Removal of treatment agents after treatment
    • C02F2303/185The treatment agent being halogen or a halogenated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消除因将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时产生的还原反应热而对杀菌剂供给装置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将氯系杀菌剂供给至使压载水向压载箱2流通的压载水配管3内的杀菌剂供给装置20,将与氯系杀菌剂反应的还原剂供给至压载水配管内的还原剂供给装置30,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内的氯系杀菌剂移送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第一配管22,将还原剂移送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第二配管32,和将从第一配管22移送的氯系杀菌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注入部7;将第二配管32与注入部7连接,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内的氯系杀菌剂与还原剂同时从上述注入部7所具备的开口部7a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3内。

Description

压载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杀菌剂供给装置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所述杀菌剂供给装置按照为了将从船外取水并移送至船内的压载水配管内,从而在船内的压载箱作为压载水所容纳的海水、淡盐水、淡水及其它的水(含有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有用海水代表的情况或统称为处理对象水的情况)杀菌,将利用游离有效氯所具有的杀菌作用进行杀菌的药剂(以下除了有特殊定义的情况以外,称为“氯系杀菌剂”)注入至该压载水配管内来构成,更具体而言,涉及具备以下机构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所述机构通过将未用于该海水、淡盐水、淡水及其它的水的杀菌,而残留在该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该杀菌剂供给装置连接的配管和安装在该配管上的泵、阀、箱、测量设备等装置(以下统称为与杀菌剂供给装置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以下除了有特殊定义的情况以外,称为“杀菌剂残留物”)排出至该压载水配管内,从而从该内部除去。
背景技术
利用杀菌剂将船舶的压载水杀菌的压载水处理的代表例大致由以下两种处理构成:杀菌处理(以下称为“涨水时杀菌处理”),所述处理是将从船外取水的海水过滤后,在过滤后的海水中注入氯系杀菌剂,将注入杀菌剂后的海水容纳在压载箱中或利用注入杀菌剂后的海水将压载箱涨水,由此将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杀菌;和还原处理(以下称为“排水时还原处理”),所述处理是将在压载箱中作为压载水所容纳的已注入杀菌剂的海水从该压载箱取水,接着,注入含有具有还原具有氧化性的游离有效氯而使之减少或消失的作用的还原性物质的药剂(以下除了有特殊定义的情况以外,称为“还原剂”),由此无害化至允许船外排水的水平,然后,向船外排水。作为涨水时杀菌处理,已知使用含有游离有效氯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作为氯系杀菌剂的处理。
需说明的是,氯系药剂指在水中释放具有氧化性的游离有效氯的药剂。氯系药剂的水溶液可通过在常温下将液体的氯系药剂与水混合或用水稀释,或通过将在常温下处于粉末、颗粒或片剂及其它的固体状态的氯系药剂溶解在水中来准备。
在使用该氯系药剂的水溶液将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杀菌的情况下,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在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残留未用于压载水的杀菌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该残留物因作为溶剂的水的蒸发导致的浓集,或因其温度的降低所伴有的水对氯系药剂的溶解度的降低,而导致氯系药剂或其成分物质析出(例如,在氯系药剂为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情况下,异氰尿酸作为固体物析出)。该析出在氯系药剂的水溶液与配管或安装在该配管上的泵、阀、箱、测量设备等装置的接液区域特别容易发生。
氯系药剂或其成分物质的析出物有随时间推移而在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成长并堆积,从而固化之虞。这种可能性在杀菌剂的原料为固体的氯系药剂的情况下变得特别大。其原因在于,若原料为固体,则作为溶剂的水的蒸发或原料相对于水的溶解度的降低直接关系到该原料成分的析出物的产生。
上述析出物的产生、堆积、固化导致配管的堵塞、压损增加及其它的流通障碍,安装在配管上的泵、阀、箱、测量设备等装置的功能缺陷等故障(以下有统称为由杀菌剂残留物引起的“工作故障”的情况),进而成为阻碍压载水处理的正常实施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具备以下机构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所述机构将在涨水时杀菌处理后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内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或其成分物质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压载水配管内排出,从而从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除去(专利文献1)。
该机构是如下机构:通过(A) 使存在于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杀菌剂残留物预先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后或不反应,从用于将从杀菌剂供给装置供给的氯系杀菌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注入部(杀菌剂注入部)或专用的注入部(残留物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然后,在杀菌剂注入部或残留物注入部的下游侧位置,从用于将从还原剂供给装置供给的还原剂注入至压载配管内的注入部(还原剂注入部)注入该还原剂,或(B) 通过将存在于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杀菌剂残留物向压载水配管注入前,预先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后,从杀菌剂注入部或残留物注入部注入至压载配管内,由此使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再次反应,还原来源于该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而使之减少或消失,从而无害化。
需说明的是,在上述(A)和(B)中,氯系杀菌剂的代表例为如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水合物、二氯异氰尿酸钾等氯代异氰尿酸化合物,还原剂的代表例为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或其水溶液。另外,上述(B)中的还原性物质的代表例为从还原剂供给装置供给的还原剂或其稀释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2444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A)的机构的情况下,由于还原剂注入部处于与杀菌剂注入部或残留物注入部隔离的下游侧位置,所以若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停止,则无法使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杀菌剂残留物与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还原剂充分地反应,从而无法无害化。即,在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停止的情况下,上述(A)的机构无法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另外,在上述(B)的机构的情况下,若具有用于将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的还原性物质所具有的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则在还原杀菌剂残留物时产生的还原反应热(发热)过大,有对杀菌剂供给装置和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不良影响之虞。但是,若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低的还原性物质进行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则需要更多的还原性物质,必须追加准备确保该更多的还原性物质所需要的设备或装置。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其课题在于,提供以下压载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在从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杀菌剂供给装置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除去杀菌剂残留物时,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在可将该杀菌剂残留物通过与还原剂的反应而无害化的同时,可消除因其无害化时产生的还原反应热而对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是用于将船舶的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杀菌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具备:杀菌剂供给装置,所述装置向将从船外取水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朝向压载箱移送的压载水配管内供给氯系物质的水溶液作为氯系杀菌剂;还原剂供给装置,所述装置将与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反应的还原剂供给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第一配管,所述配管连接上述杀菌剂供给装置,将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朝向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移送;第二配管,所述配管连接上述还原剂供给装置,将上述还原剂朝向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移送;和注入部,所述注入部连接上述第一配管和上述第二配管,在将从上述第一配管移送的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的同时,将从上述第二配管移送的上述还原剂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其特征在于,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在通过上述第一配管到达上述注入部前不与上述还原剂混合,而在从上述注入部向上述压载水配管内供给后与上述还原剂混合。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是未用于压载水的杀菌而残留在上述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上述第一配管内的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第3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是第2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与上述还原剂同时或在将上述还原剂从上述注入部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后,从上述注入部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
本发明的第4至第6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分别是第1至第3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入部具有以上述第一配管为内管,以上述第二配管为外管的双层管结构。
本发明的第7和第9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分别是第4至第6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配置在比上述第二配管的前端更接近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的位置,上述第一配管比上述第二配管长地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延伸。
本发明的第10和第12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分别是第4至第6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向通过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13和第14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分别是第1和第2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返回配管通路,所述通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含有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压载水配管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15和第16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分别是第1和第2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返回配管通路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注入部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注入部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通路。
本发明的第17和第18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分别是第13和第14的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返回配管通路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注入部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注入部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通路。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中,含有以下装置,其是第7至9的各种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向通过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在通过将存在于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杀菌剂残留物从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而从该内部除去时,发挥以下列举的效果1至5中的至少任一种。(当然,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发挥的效果是在本发明的其它的各种方式中通用的效果。)
[效果1]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杀菌剂残留物通过第一配管,还原剂通过第二配管,即,该杀菌剂残留物和该还原剂这两种物质分别经过不同的配管到达注入部,然后,从相同的注入部(更正确地说是该相同的注入部所具备的一个或多个开口部,且朝向压载水配管内开口的结构)向压载水配管内注入。因此,根据该第1方式,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在分别到达相同的注入部,然后汇合前,不相互接触或混合而不反应,因而不产生还原反应热,因此该还原反应热不会对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不良影响。
[效果2]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否停止或流动,由于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从相同的注入部向压载水配管内注入,所以两种物质从该注入后起立即相互接近或接触,注入后也在压载水配管内相互接触或混合,维持反应的机会。因此,根据该第1方式,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否停止或流动,可使来源于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减少或消失,由此可最终将该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
[效果3]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由于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反应在内容积大的压载水配管内发生,另外,由于通常存在于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所产生的冷却作用也起作用,所以可通过该海水的冷却作用抑制因该还原反应热导致的温度上升。因此,根据该第1方式,该还原反应热不会对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不良影响。
[效果4]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前还原反应热不会对杀菌剂供给装置及其构成要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根据该第1方式,作为还原剂,可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
[效果5]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压载水配管内的内容积大,另外,由于通常存在于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所产生的冷却作用也起作用,所以在压载水配管内产生的还原反应热达不到对杀菌剂供给装置及其构成要素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因此,根据该第1方式,作为还原剂,可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
杀菌剂残留物属于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用于将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杀菌的氯系杀菌剂也属于这些物质。因此,本发明的第1方式并不限定于通过第一配管从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物质为杀菌剂残留物的情况,也包括用于将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杀菌的氯系杀菌剂为该物质的情况。
与之相对的是,将本发明的第2方式限定为通过第一配管从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物质是未用于压载水的杀菌而残留在上述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上述第一配管内的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即杀菌剂残留物的情况。但是,因此,该第2方式发挥与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发挥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1和第2的各种方式中,对通过第一配管将物质(含有杀菌剂残留物)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时机与通过第二配管将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时机的关系未设置限制。因此,本发明的第1和第2的各种方式并非限定于以下列举的(i)至(iii)中的任一种情况,而是所有情况均不排除。
(i) 与通过第一配管将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同时,通过第二配管将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
(ii) 在通过第一配管将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前,通过第二配管将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
(iii) 在通过第一配管将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后,通过第二配管将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
但是,在上述(iii)的情况下,在通过第一配管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物质是存在疏密(特别是含有固化物)的杀菌剂残留物时,若将该杀菌剂残留物先于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则变得难以在更短时间内与该还原剂充分地反应。为了使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良好地接触或混合,与上述(iii)相比更优选上述(i)和上述(ii)。
与之相对的是,将本发明的第3方式限定于上述(i)或上述(ii)的情况,而排除上述(iii)的情况。因此,根据该第3方式,可使通过第一配管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物质与还原剂更良好地接触或混合。
由于需要使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良好地接触或混合,所以希望[c1] 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同时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或[c2] 首先将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存在于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中,然后朝向该还原剂的存在场所注入杀菌剂残留物。若将杀菌剂残留物先于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则在杀菌剂残留物存在疏密的情况(特别是含有固化物的情况)下,变得难以在更短时间内与还原剂充分反应。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由于将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与还原剂同时或在将还原剂从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后,从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所以可有效地进行在压载水配管内的该两种物质的相互的混合和反应。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与第1或第2方式的情况相比,可有效地进行通过第一配管从注入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物质(含有杀菌剂残留物)所含有的游离有效氯的减少或消失,进而可有效地进行该物质的无害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4至第6的各种方式,由于注入部具有以第一配管为内管,以第二配管为外管的双层管结构,所以在分别从第一配管将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二配管将还原剂向压载水配管内注入时,前者的杀菌剂残留物为被后者的还原剂包裹的状态,可使该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充分混合而反应,从而可更容易或更有效地实现其无害化。
在本发明的第7至第9的各种方式中,将第一配管的前端配置在比第二配管的前端更接近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的位置。这样,由于与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压载水配管的内壁面附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第一配管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截面中心附近的更高速的压载水受到更大的负压,所以因该负压而从第一配管内向压载水配管内的方向起作用的吸引力作用于第一配管的前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5和第6的方式,即使是凝固、堆积或固化进展而流动性降低的杀菌剂残留物,由于该吸引力,也可容易地移动至压载水配管内。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第7至第9的各种方式中,只要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比第二配管的前端更接近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的位置即可,无需延伸至与该截面中心一致的位置。该第一配管的前端可延伸至未到达该截面中心且接近截面中心的位置,或延伸至通过了该截面中心的位置。另外,该第二配管的前端与第一配管的前端相比无需配置在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附近。但是,不论是还原剂的流动性高的情况,还是流动性低的情况,在希望容易与杀菌剂残留物混合的情况下,优选该第二配管的前端也配置在该截面中心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10至第12的各种方式,由于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从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向通过了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所以从第一配管内向压载水配管内的方向起作用的吸引力作用于第一配管的前端,即使是凝固、堆积或固化进展而流动性降低的杀菌剂残留物,由于该吸引力,也可较容易地移动至压载水配管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13和第14的各种方式,由于将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淡盐水、淡水及其它的水(含有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统称为处理对象水。)通过返回配管通路从压载水配管的下游侧返回至上游侧,所以促进该处理对象水的搅拌。因此,在该处理对象水中注入氯系杀菌剂的情况下,可促进其杀菌效果,在该处理对象水中残留来源于氯系杀菌剂或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的情况下,可促进氯系杀菌剂和/或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混合和反应,进而可促进该处理对象水的无害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15和第16的各种方式,由于将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淡盐水、淡水及其它的水(含有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统称为处理对象水。)从注入部的下游侧返回至上游侧,所以在从注入部将氯系杀菌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情况下,可促进氯系杀菌剂与该处理对象水的混合,因此可促进杀菌,在注入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的情况下,可进一步促进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混合和反应,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17和第18的方式,分别除了第13和第14的方式所发挥的效果以外,还可得到第15和第16的方式所发挥的效果。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在可将该杀菌剂残留物通过与还原剂的反应而无害化的同时,可消除因在其无害化时产生的还原反应热而对杀菌剂供给装置及其构成要素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需说明的是,事先对以下要点附言。
(附言1) 本发明中的从杀菌剂供给装置向压载水配管内供给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可以是残存在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中的杀菌剂残留物所含有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另外,本发明中的连接第一配管且将从第一配管移送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注入部”是将杀菌剂残留物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注入部(相当于日本特许第5924447号中的“残留物注入口Id”的部位),但也可以是兼作为了将在压载箱中作为压载水所应容纳的海水杀菌而将“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注入部(相当于日本特许第5924447号中的“杀菌剂注入口Is”的部位)的结构(相当于日本特许第5924447号中的“杀菌剂注入口兼残留物注入口Is/Id”的部位)。
(附言2)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方式,由于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反应而产生的还原反应热在两种物质到达注入部,然后汇合之前不产生,而是将两种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开始产生,所以还原反应热的不良影响不仅不会波及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而且还不会波及还原剂供给装置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
(附言3) 基于上述效果4和/或效果5,作为还原剂,若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则更有效地进行压载水配管内的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反应,因此上述效果2更为显著。
(附言4) 在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流通的情况下,利用安装在压载水配管内的混合装置所产生的搅拌作用,可促进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的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的接触或混合,进而可促进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另外,越是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更高或还原作用更强的还原剂,可更有效地还原来源于杀菌剂残留物(或杀菌剂残留物所含有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的游离有效氯,使之减少或消失,从而可促进其无害化。总而言之,在需要更短时间内完成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的情况下,希望在安装有混合装置的压载水配管内使海水流通,希望选择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更高或还原作用更强的还原剂。(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各种方式限定于安装有混合装置的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流通的情况或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更高或还原作用更强的还原剂的情况。本发明的各种方式在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停止的情况或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更低的还原剂的情况下均发挥其效果。
(附言5) 在本发明的各种方式中,在氯系杀菌剂或其原料或成分为如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水合物、二氯异氰尿酸钾等氯代异氰尿酸化合物的情况下,使用的频率高的还原剂为亚硫酸钠或其水合物、硫代硫酸钠或其水合物、或它们的水溶液。若还原剂为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的水溶液,则流动性非常高,因此第二配管的前端与第一配管的前端相比无需配置在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附近。但是,不论是还原剂的流动性高的情况,还是流动性低的情况,在希望容易与杀菌剂残留物混合的情况下,优选将第二配管的前端也配置在该截面中心附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 (A)是针对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中的注入部的详细图,(B)是表示其横截面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注入部结构的第一例的图,(A)是在含有压载水配管的中心轴线的面的截面图,(B)是在与该中心轴线成直角的面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注入部的第二例的图,(A)是在含有压载水配管的中心轴线的面的截面图,(B)是在与该中心轴线成直角的面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针对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注入部的第三例的图,(A)是在含有压载水配管的中心轴线的面的截面图,(B)是在与该中心轴线成直角的面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针对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注入部的第四例的图,(A)是在含有压载水配管的中心轴线的面的截面图,(B)是在与该中心轴线成直角的面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针对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注入部的第五例的图,是在含有压载水配管的中心轴线的面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9] (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B)是表示针对(A)中的返回配管通路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的说明图,(A)表示装置的示意结构图,(B)以下表示图11(A)装置的不同的运转状态,(B)表示压载水涨水运转时,(C)表示残留物还原处理运转时,(D)表示压载水排水运转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时,根据需要边参照各个图边进行说明,在各个图中对相同部分或相当的部分或通用部分赋予与其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前,对所使用的术语进行说明。在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中,除了另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以外,以下列举的术语的含义或解释如下所示。
(1) “氯系药剂”是溶解于作为溶剂的水中时,因在水溶液中的歧化而释放具有杀菌作用的游离有效氯的药剂或生成能够释放该游离有效氯的物质的药剂,在本发明中有“固体”、“液态”的情况。“固体”是在常温下处于粉末、颗粒、片剂及其它的固体状态,在本发明中,“氯系药剂”无需为“固体”。
“固体的氯系药剂”的代表例为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及其水合物、二氯异氰尿酸钾等。“氯系杀菌剂”为利用游离有效氯所具有的杀菌作用进行杀菌的药剂,其代表例为氯系药剂的水溶液。
(2) “还原剂”指无论是否为固体,为了从其它的物质接受电子而使用的药剂,在与氯系杀菌剂的关系方面,是为了还原来源于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的游离有效氯而使用的物质。还原剂的代表例为亚硫酸钠或其水合物、硫代硫酸钠或其水合物、或它们的水溶液。
(3) “压载水配管”指用于使从船外取水的海水朝向压载箱流通的压载水配管,或无论是否使从船外取水的海水朝向压载箱流通,或无论海水是流动还还是停止,构成该压载水配管的至少一部分的配管。
(4) 在作为船舶的压载水容纳在压载箱中前,作为压载水处理的一环实施利用杀菌剂杀菌的涨水时杀菌处理的“海水”只要是作为压载水容纳在压载箱中的水,则含有淡盐水或淡水。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1. 压载水处理装置
1.1 装置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在图1中,搭载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船舶具有将海水作为压载水从船外取水的取水口或海水吸入箱1、和容纳或涨水该压载水的压载箱2,用压载水配管3将海水吸入箱1和压载箱2连接。
在压载水配管3上设置:用于将从海水吸入箱1取水的压载水向压载箱2送水的压载泵(P1) 4,用于过滤除去压载水中的异物或浮游生物的过滤装置5,在过滤后的压载水中注入从下述杀菌剂供给装置20供给的氯系杀菌剂的注入部7,用于将注入的氯系杀菌剂混合在压载水中的混合装置6。
在设置于压载水配管3上的注入部7上连接用于将用于涨水时杀菌处理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的氯系杀菌剂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杀菌剂供给装置20。杀菌剂供给装置20具备:杀菌剂溶解装置21,所述装置通过将原料的氯系药剂溶解在水中来制备作为氯系药剂的水溶液的氯系杀菌剂;和配管通路22B,所述通路与杀菌剂溶解装置21连接,且使从杀菌剂溶解装置21排出的氯系杀菌剂流通;配管通路22B具备用于将氯系杀菌剂朝向压载水配管3排出的杀菌剂泵(P2) 23。
杀菌剂溶解装置21具备未图示的溶解槽(以下称为“溶解槽S”),按照用溶解槽S接收从其外部供给的固体的氯系药剂和清水,在溶解槽S内将固体的氯系药剂溶解在清水中来制作氯系药剂的水溶液,以从溶解槽S排出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为氯系杀菌剂,通过杀菌剂泵(P2) 23偏置,通过与溶解槽S连接配管通路22B送出,进而通过第一配管22和阀22A从注入部7 (准确地说是注入部7所具备的开口部7a)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来构成。
在杀菌剂泵(P2) 23与注入部7之间连接第一配管22。第一配管22也可定位为配管通路22B的一部分,但为了将配管通路22B朝向注入部7延长,也可定位为与配管通路22B的端部连接的配管。不论是哪种情况,杀菌剂供给装置20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一配管22与注入部7连接。在第一配管22上,在杀菌剂泵(P2) 23与注入部7之间安装图1中未图示的阀22A(参照图2)。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涨水时杀菌处理中,在将从船外经过海水吸入箱1取水的海水通过压载泵(P1) 4朝向压载箱2在压载水配管3内送水的过程中,将该海水用过滤装置5过滤,对于过滤后的该海水,将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供给的氯系杀菌剂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将注入有氯系杀菌剂的该海水通过混合装置6搅拌,将该海水和该氯系杀菌剂混合,将注入杀菌剂后的该海水作为压载水容纳在压载箱2中。
涨水时杀菌处理所使用的氯系杀菌剂的代表例为含有具有氧化性的游离有效氯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氯系药剂的水溶液可通过在常温下将液体的氯系药剂与水混合或稀释或通过在常温下将固体的氯系药剂溶解在水中来准备。
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进行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 (含有杀菌剂溶解装置21所具备的溶解槽S和配管通路22B)或与其连接的第一配管22或阀22A的内部的未使用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即杀菌剂残留物),直接或与从杀菌剂泵(P2) 23的上游侧(优选溶解槽S)投入的用于清洗该内部的水(优选清水)同时,通过杀菌剂泵(P2) 23偏置,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处理(以下有称为“残留物除去处理”的情况)。
如上所述,由于注入部7在涨水时杀菌处理中是将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供给的氯系杀菌剂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注入口,而在残留物除去处理中也是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杀菌剂残留物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注入口,所以是相当于日本特许第5924447号中的“杀菌剂注入口兼残留物注入口Is/Id”的部位。
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或停止向在压载箱2中作为压载水所应容纳的海水的氯系杀菌剂的供给时,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依据该定义,不仅是配管,也含有安装在其上面的泵、阀、箱、测量装置等装置)的内部(特别是与氯系杀菌剂的接液区域)存在杀菌剂残留物。若放置杀菌剂残留物,则产生因水分的蒸发而浓集所引起的析出物的产生、堆积或固化,进而产生由杀菌剂残留物引起的工作故障。另外,由于配管的材质,导致该配管的腐蚀。由于作为氯系杀菌剂的原料的氯系药剂的种类(例如在氯系药剂的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情况下),杀菌剂残留物成为含氯气体的产生源,有因产生的含氯气体导致操作环境恶化之虞。若产生这些问题,则也会对排水时还原处理造成不良影响。
与之相对的是,由于残留物除去处理是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特别是与氯系杀菌剂的接液区域)的杀菌剂残留物,从其残留场所除去至其它的场所(压载水配管3内)的处理,所以通过其的实施,可防止或减少由杀菌剂残留物引起的工作故障的产生,可抑制配管的腐蚀进展,即使在有产生含氯气体之虞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由含氯气体导致的操作环境的恶化。也可抑制对紧接着的排水时还原处理的不良影响。
在残留物除去处理时,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可停止或流通。另外,在杀菌剂残留物中含有:(a) 其未使用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中至少可将一部分浓集的物质,(b)作为氯系杀菌剂的原料的氯系药剂与水可混合的水溶液或液态物,以及(c) 上述(a)和(b)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至少一部分。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设置对在压载水配管3内流通的海水供给还原剂的还原剂供给装置30。
还原剂供给装置30具备:容纳还原剂的还原剂箱31,和与还原剂箱31连接、且流通从还原剂箱31排出的还原剂的配管通路32B,配管通路32B具备:用于将还原剂朝向压载水配管3排出的还原剂泵(P3) 33。
在还原剂泵(P3) 33与注入部7之间连接第二配管32。第二配管32可定位为配管通路32B的一部分,但为了将配管通路32B朝向注入部7延长,也可定位为与配管通路32B的端部连接的配管。不论是哪种情况,还原剂供给装置30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二配管32与注入部7连接。在第二配管32上,在还原剂泵(P3) 33与注入部7之间安装在图1中未图示的阀32A(参照图2)。
还原剂供给装置30按照将从还原剂箱31排出的还原剂通过还原剂泵(P3) 33偏置,通过与还原剂箱31连接的配管通路32B送出,进而通过第二配管32和阀32A从注入部7(准确地说是注入部7所具备的开口部7a)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来构成。
从还原剂供给装置30通过第二配管3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还原剂,通过与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通过第一配管22从相同的注入部7注入的杀菌剂残留物的接触或混合,进而反应,从而使来源于该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减少或消失,由此使该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
还原剂供给装置30只要是用于注入在残留物除去处理时用于将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的还原剂的装置即可,可以是用于注入用于将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的还原剂的残留物除去处理专用的装置,或兼作在将从压载箱2取水的已注入杀菌剂的压载水向船外排水前,用于在该压载水中注入还原剂的排水时还原处理用的装置的装置。
对于注入部7的结构及其实例,在下文中另行叙述(参照图2至图7)。
1.2 装置的运转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运转进行说明。
<1> 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
在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中,将从船外经过海水吸入箱1取水的海水通过压载泵(P1) 4朝向压载箱2在压载水配管3内送水,在该送水过程中,将该海水用过滤装置5过滤,对于过滤后的该海水,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氯系杀菌剂,在将注入有氯系杀菌剂的该海水通过混合装置6搅拌后,将注入杀菌剂后的该海水作为压载水容纳在压载箱2中。由此,将压载箱2通过注入有氯系杀菌剂的压载水涨水。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停止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中的杀菌剂溶解装置21的氯系杀菌剂的供给。
用于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氯系杀菌剂是通过在杀菌剂溶解装置21所具备的溶解槽S内将固体的氯系药剂溶解在水中而制备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氯系杀菌剂的注入是通过从杀菌剂溶解装置21 (特别是溶解槽S)将从配管通路22B排出的氯系药剂的水溶液,通过杀菌剂泵(P2) 23偏置,从而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所具备的开口部7a向压载水配管3内送出来进行。注入有氯系杀菌剂的该海水的利用混合装置6的搅拌,促进该海水与该氯系杀菌剂的混合,因此促进该海水的利用该氯系杀菌剂的杀菌。
<2> 残留物除去处理运转
在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残留物除去处理运转中,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或向在压载箱2中作为压载水所应容纳的海水的氯系杀菌剂的供给停止后,无论压载泵(P1) 4是在运转中还是运转结束后,另外,无论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是停止还是流通,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第一配管22或阀22A的内部(特别是与氯系杀菌剂的接液区域)的杀菌剂残留物,直接或与从杀菌剂泵(P2) 23的上游侧(优选杀菌剂溶解装置21所具备的溶解槽S)投入的用于清洗该内部的水(优选清水)同时,通过杀菌剂泵(P2) 23偏置,从而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
杀菌剂残留物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注入、即残留物除去处理运转的开始,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或在压载箱2中作为压载水所应容纳的海水的氯系杀菌剂的供给停止后2小时以内、希望1小时以内、更希望实际上尽可能迅速地进行。
与将杀菌剂残留物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同时或在其供给正要开始前或一定时间前,将从还原剂供给装置30供给的还原剂通过第二配管32从相同的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由此,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确保在压载水配管内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相互接触或混合,进而确保反应的机会,因此最终使该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
在从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向残留物除去处理运转转换时,优选不停止杀菌剂泵(P2) 23的运转而继续实施该转换。其原因在于,若停止杀菌剂泵(P2) 23,则尽管该停止是暂时的,但仍会有氯系杀菌剂及其它的物质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某处之虞。
还原剂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注入不考虑压载泵(P1) 4是运转中还是运转结束后,另外,不考虑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是停止还是流通。但是,为了在压载水配管3内更有效地将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希望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流动,进一步希望在注入部7的下游侧的压载水配管7上设置混合装置6。
在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从注入部7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中后,无论该海水在压载水配管3内是停止还是流通,将该海水[a1] 不送水至压载箱3而仍旧容纳在压载水配管3内,然后在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时向船外排出,或[a2] 送水至压载箱2,作为压载水的一部分而容纳,然后在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时向船外排出。
在上述[a1]的情况下,该海水可在压载水配管3或以含有它的形态构成的循环型的或构成闭环状的配管通路中暂时地或长时间地(最迟至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正要开始前)循环。在上述[a2]的情况下,在将注入有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的海水送水至压载箱2时,可通过压载水配管3向压载箱2送水,或通过可利用阀的开闭而与压载水配管3连接的其它的配管向压载箱2送水。
<3> 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
在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中,从压载箱2取水压载水(已注入杀菌剂的海水),通过在该压载水中注入还原剂,使该压载水所含有的游离有效氯减少或消失从而无害化至允许船外排水的水平,然后,向船外排水。该游离有效氯来源于在涨水时杀菌处理时为了海水的杀菌而使用的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
在无需将还原剂注入至该压载水中,从压载箱2取水的压载水所含有的游离有效氯即为允许船外排水的水平的情况下,不进行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
1.3 装置的长处
由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如上所述地构成并运转,所以具有以下列举的长处1至7中的任意的至少一种。
[长处1] 杀菌剂残留物在到达注入部7以前,不与还原剂接触或混合,因此不产生还原反应热。因此,该还原反应热不会对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不良影响。
需说明的是,由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该还原反应热也不会对还原剂供给装置3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含有第二配管32和阀32A)造成不良影响。
[长处2] 由于压载水配管3的内容积大,另外,由于通常存在于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所产生的冷却作用也起作用,所以因在压载水配管3内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反应而产生的还原反应热的不良影响不会波及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
需说明的是,由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该还原反应热的不良影响也不会波及还原剂供给装置3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
[长处3] 由于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从相同的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所以无论压载泵(P1) 4是运转中还是运转结束后,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从该注入刚结束起可使两种物质接近或接触,在注入后也可确保在压载水配管3内两种物质的相互接触或混合,进而可确保反应的机会,因此可最终将该杀菌剂残留物无害化。
[长处4] 杀菌剂残留物在到达注入部7以前不与还原剂反应,从而不产生还原反应热,因此不产生还原反应热,该还原反应热不会对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还原剂供给装置3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作为还原剂。
[长处5] 由于因在压载水配管3内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反应而产生的还原反应热的不良影响不会波及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还原剂供给装置3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所以可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作为还原剂。
需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的长处4和/或长处5,若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作为还原剂,则压载水配管内的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的反应更有效地进行,因此上述的长处2更为显著。
总而言之,由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有上述的长处,因此,紧接着涨水时杀菌处理的杀菌剂除去处理(包括用于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的处理)可不受因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反应而产生的还原反应热的不良影响,或者,无论压载泵(P1) 4是运转中还是运转结束后、或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而实施,防止或减少由杀菌剂残留物引起的工作故障所代表的问题的产生,因此,包括紧接着杀菌剂除去处理的排水时还原处理的压载水处理也可正常地实施。
2. 压载水处理装置所具备的注入部
2.1 残留物除去处理中的注入部的作用
在残留物除去处理中,在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情况下,若从相同的注入部7进行该注入,则在该注入时无论在压载水配管3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可在使两种物质相互接近或接触的同时导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由此可促进压载水配管3内的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的接触、混合和反应,进而可促进来源于该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的减少或消失,因此最终可促进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
该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可通过注入部7结构的设计而进一步促进。
因此,边参照图2至图7边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所具备的注入部7的结构及其实例进行说明。
需说明的是,在图2中描述阀22A和阀32A,而在图3至图7中省略其描述。
2.2 注入部的结构及其实例
将注入部7安装在压载水配管3上,连接将氯系杀菌剂或杀菌剂残留物朝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送的第一配管22和将还原剂朝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送的第二配管32,具备朝向压载水配管3内开口的一个或多个开口部7a。图7所示的注入部7具备一个开口部7a,图2至图6所示的注入部7具备多个开口部7a (73、73)。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中的任一方位于注入部7的上游,不与另一方连接。
注入部7可具有第一配管22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配管32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一方构成另一方的内管的双层管结构(参照图2至图6)。根据该结构,形成相对于压载水配管3具备一个注入部的外观,可简单地构成连接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这两方的注入部7。但是,注入部7并不限定于具有该双层管结构的结构。图2至图6所示的注入部具有该双层管结构,图7所示的注入部不具有该双层管结构。
在注入部7为第一配管22构成内管、第二配管32构成外管的双层管结构的情况下,若第二配管32与第一配管22相比延伸至压载水配管3内,则应从第二配管32的开口部73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还原剂包围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或向开口部72内侵入,很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故障。另外,在注入部7为第一配管22构成外管、第二配管32构成内管的双层管结构的情况下,若第一配管32与第一配管22相比延伸至压载水配管3内,则应从第一配管22的开口部73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氯系杀菌剂或杀菌剂残留物包围第二配管32的开口部73或向开口部72内侵入,很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故障。因此,在注入部7具有双层管结构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难以预料的故障,优选按照第二配管32与第一配管22相比不延伸至压载水配管3内来设定(参照图2至图6)。
图2(A)、(B)所示的注入部7具有第一配管22构成内管、第二配管32构成外管的双层管结构。在该结构中,两管22、23的前端的开口部72、73均配置在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位置的附近。需说明的是,在为了将注入部7安装在压载水配管3上而除去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的情况下,“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位置”指若该注入部7不存在,则不除去而一定存在的该内壁的位置(以下相同)。
以下,若将在配管向压载水配管3内突出的情况下从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位置沿压载水配管3截面的半径方向测量的至该配管前端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定义为“延伸长度”,则图2所示的注入部7中的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的各自的延伸长度约为零(zero)。
图3(A)、(B)所示的注入部7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具有第一配管22构成内管、第二配管32构成外管的双层管结构,但不同于图2所示的结构,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配置在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附近。
以下,若将压载水配管3的内半径计为R,则图3所示的注入部7中的第一配管22的延伸长度约为R,第二配管32的延伸长度约为零(zero)。
图4(A)、(B)所示的注入部7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具有第一配管22构成内管、第二配管32构成外管的双层管结构,但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延伸至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附近,不同于图3所示的结构,第二配管32突出至压载水配管3内,其前端的开口部73以延伸长度计,配置在比零(zero)大,且比R小的位置。
图5(A)、(B)所示的注入部7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具有第一配管22构成内管、第二配管32构成外管的双层管结构,但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第二配管32突出至压载水配管3内,其前端的开口部73以延伸长度计,配置在比零(zero)大,且比R小的位置,不同于图4所示的结构,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配置在超过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的位置,且以延伸长度计,配置在比R大,且比2R小的位置。
图6(A)、(B)所示的注入部7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具有第一配管22构成内管,第二配管32构成外管的双层管结构,但不同于图2所示的结构,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配置在比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更接近压载配管3的内壁位置的位置。图6所示的注入部7中的第二配管32的延伸长度约为零(zero),第一配管22的延伸长度比零(zero)大,且比R小。
图7所示的注入部7不具有如图2至图6所示的双层管结构,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均未突出至压载水配管3内,而分别与相同的注入部7连接,按照在通过第一配管22到达注入部7的杀菌剂残留物和通过第二配管32到达注入部7的还原剂相互汇合后,从单一或通用的开口部7a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来构成。将该注入部7设计成注入的杀菌剂残留物或还原剂在注入部7的内部接近,并或多或少地接触,但在该内部不停止的形状,基本上其内容积小。
在图2至图7所示的注入部7中,第一配管22可按照在其前端附近向下游方向弯曲,开口部72面向下游方向(按照氯系杀菌剂或杀菌剂残留物的排出方向与压载水配管3的管轴方向平行)来配置。另外,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配管22可以是虽然保持直管,但按照其前端朝向下游侧大幅度地开口来倾斜切割的形态。
2.3 注入部的长处
<1> 一般的长处
由于图2至图7各自所示的注入部7单独但相互接近地连接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所以通过第一配管22到达注入部7的杀菌剂残留物和通过第二配管32到达注入部7的还原剂这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或接近地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因此,若使用该注入部7,则在将该两种物质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时无论在压载水配管3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可将该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或混合而注入,在注入后在压载水配管3内可维持该两种物质的相互接触或混合和与其相伴的反应,进而可促进来源于该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的减少或消失,最终可促进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
特别是,若使用图2至图6各自所示的具有双层管结构的注入部7,则在分别从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向压载水配管3注入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二配管23的前端的开口部73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还原剂时,由于前者的杀菌剂残留物为被后者的还原剂包裹的状态,所以可使该杀菌剂残留物与还原剂充分混合而反应,可更容易或更有效地实现其无害化。
图7所示的注入部7被设计成在其内部杀菌剂残留物或还原剂不停止的形状,基本上其内容积小。因此,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在它们移动至压载水配管3内前的注入部7的内部不会在过度地接触或混合的状态下停滞,因此不会产生过度的还原反应热。另外,即使产生还原反应热,在压载水配管3内通常存在海水,由于该海水所产生的冷却作用起作用,所以该还原反应热不会对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造成不良影响。
<2> 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以较大的流速流动的情况
若注入部7所具备的开口部7a、72、73在海水以较大的流速流动的压载水配管3内露出,则从注入部7的内部朝向外部(压载水配管3内),产生按照吸引注入部7内部的物质来起作用的负压。若利用该负压,则容易使物质从注入部7的内部向外部移动。
在图2所示的具有双层管结构的注入部7中的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的各自前端也产生相同的负压。但是,由于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和第二配管32的前端的开口部73处于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位置附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所以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的各自前端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相对地小。因此,在杀菌剂残留物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例如在杀菌剂残留物的堆积或固化进展的情况)下,不容易为了使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该负压。图7所示的注入部7也可以说有相同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在该注入部7中,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所通用的开口部7a配置在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位置附近)。因此,在图2和图7各自所示的注入部7的情况下,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移动独自利用由泵23对杀菌剂残留物的偏置(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挤出)。
另一方面,在还原剂的流动性高的情况(例如还原剂在常温下为液体的情况)下,不论是图2和图7所示的任一种注入部7,较容易为了使还原剂从第二配管3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该负压。
在图3所示的具有双层管结构的注入部7中的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的各自前端,也产生按照将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32的各自内部的物质吸引至压载水配管3内来起作用的负压。但是,第一配管2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相对地大(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2的情况下相同,则就第一配管2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而言,图3的情况的负压比图2的情况大)。另外,第一配管2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受到的负压比第二配管3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大。
因此,在杀菌剂残留物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下,比图2的情况容易为了使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另一方面,若是还原剂的流动性高的情况,则较容易为了使还原剂从第二配管3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
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3的情况相同,则图3的情况与图4的情况相比,第一配管2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不存在显著的差别。其原因在于,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的位置在图3的情况和图4的情况下不存在显著的差别。
另一方面,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3的情况相同,则就第二配管3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而言,图4的情况的负压比图3的情况大。其原因在于,就第二配管32的前端的开口部73的位置而言,图4的情况的位置比图3的情况更接近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
因此,在杀菌剂残留物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下,图4的情况比图2的情况容易为了使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该容易性与图3的情况相比不存在显著的差别。另一方面,比图3的情况容易为了使还原剂从第二配管3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
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3的情况相同,则就第一配管2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而言,图5的情况的负压比图3的情况稍小。其原因在于,就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的位置而言,图3的情况的位置比图5的情况更接近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
另一方面,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3的情况相同,则就第二配管3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而言,图5的情况的负压比图3的情况稍大。其原因在于,就第二配管32的前端的开口部73的位置而言,图5的情况的位置比图3的情况更接近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
因此,在杀菌剂残留物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下,图5的情况比图2的情况容易,但比图3的情况不容易为了使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另一方面,比图3的情况容易为了使还原剂从第二配管3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
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3的情况相同,则就第一配管2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而言,图6的情况的负压比图3的情况稍小。其原因在于,就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的位置而言,图3的情况的位置比图6的情况更接近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
另一方面,若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海水的量和流速及其它的条件与图3的情况相同,则图3的情况与图6的情况相比,第二配管32的前端从流过压载水配管3的海水受到的负压不存在显著的差别。其原因在于,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的位置在图3的情况和图6的情况下不存在显著的差别。
因此,在杀菌剂残留物的流动性低的情况下,图6的情况比图2的情况容易,但比图3的情况不容易为了使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另一方面,为了使还原剂从第二配管3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移动,而利用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的容易性与图3的情况不存在显著的差别。
在压载水配管3为450A~600A的情况下,鉴于实际流过该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的速度,若第一配管22的前端位于从压载水配管3的截面中心向通过了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换言之,第一配管22的延伸长度在0.5R以上且1.5R以下的范围),则第一配管22的前端受到的负压为足以将维持流动性的杀菌剂残留物吸引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值,因而优选。需说明的是,由于这意味着若杀菌剂残留物的流动性降低,则变得难以利用该负压,所以残留物除去处理希望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实际上尽可能迅速地(最迟在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后1小时以内)实施。
在氯系杀菌剂的原料为固体的氯系药剂的情况(例如,如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水合物、二氯异氰尿酸钾等氯代异氰尿酸化合物的情况)下使用的频率高的还原剂,为亚硫酸钠或其水合物、硫代硫酸钠或其水合物、或它们的水溶液。若还原剂为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的水溶液,则流动性非常高,因此第二配管32的前端与第一配管22的前端相比无需配置在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附近。但是,不论是还原剂的流动性高的情况,还是流动性低的情况,在希望容易与杀菌剂残留物混合的情况下,优选第二配管32的前端也配置在该截面中心附近。
<3> 压载水配管内的海水停止或以较小的流速流动的情况
若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停止或以较小的流速流动,则第一配管22和第二配管23的各自的前端从压载水配管3内受到的负压为零(zero)或负压小,因此当然地杀菌剂残留物从第一配管2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移动利用由泵23对杀菌剂残留物的偏置(通过泵23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挤出),还原剂从第二配管32内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移动利用由泵33对还原剂的偏置(通过泵33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挤出)。
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图2至图7所示的任一种注入部7。其原因在于,若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通过泵(23、33)从相同的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则即使使用图2至图7所示的注入部7中的任一种,由于[b1] 通过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从相同的注入部7注入,从而可将两种物质在相互接触或接近的状态下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b2] 通过将两种物质通过泵(23、33)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从而可搅拌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促进两种物质的接触或混合,进而促进反应,所以可有效地达成两种物质的相互接触或混合。
但是,在考虑到使杀菌剂残留物在压载水配管3内不均匀分布有助于促进与还原剂的反应的情况下,与图2和图7所示的注入部7相比,优选使用图3至图6所示的任一种注入部7。其原因在于,在图3至图6所示的注入部7的情况下,由于从第一配管22的前端的开口部72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杀菌剂残留物通过泵23被偏置,所以与压载水配管3的内壁碰撞,因该碰撞而在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中产生湍流,由此与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良好地混合,从而使得在相对短时间内在压载水配管3内均匀地分布。
在使用图2至图7所示的任一种注入部7的情况下,优选[c1] 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这两种物质同时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或者,[c2] 首先将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存在于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中,然后朝向该还原剂的存在场所注入杀菌剂残留物。其原因在于,若将杀菌剂残留物先于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则在杀菌剂残留物存在疏密的情况(特别是含有固化物的情况)下,变得难以在更短时间内与还原剂充分反应。
不论是使用图2至图7所示的任一种注入部7的情况,上述[c2]的方法比上述[c1]优选。其原因在于,若存在于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中,然后朝向该还原剂的存在场所注入杀菌剂残留物,则更有效地进行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的接触或混合。
在使用图2至图7所示的注入部7中的任一种的情况下,可使用具有还原作用的物质的浓度高的药剂或还原作用更强的物质作为还原剂(参照以上列举的1.3的[长处4]和[长处5])。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还原剂,可使来源于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减少或消失,即促进或完成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
在模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参照图1)的设备中,在对模拟450A和600A这两种压载水配管3的配管进行按照相当于实际运转条件来选择泵23产生的注入压力、泵33产生的注入压力、还原剂的浓度和量,然后利用泵23将相当于与涨水时杀菌处理相当的处理结束后经过1小时后的杀菌剂残留物的物质通过第一配管22从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利用泵33将该还原剂通过第二配管32从相同的注入部7向压载水配管3内注入的实验时,确认到即使使用图3至图6所示的任一种注入部7 (仅限于第一配管22的延伸长度在0.5R以上且1.5R以下的范围内的结构),在注入部7的上游侧4R和下游侧4R的范围,来源于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减少至允许向船外排水的水平。需说明的是,该游离有效氯的测量通过在该实验的模拟压载水配管3的配管上安装的总残留氧化性物质浓度测量装置(以下称为TRO计)测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不同于对450A和600A这两种压载水配管3进行的上述实验的结果,有希望进一步提高在压载水配管3内存在的海水与氯系杀菌剂和还原剂的混合效果的情况。例如,若杀菌剂残留物的固化进展,则即使将其从注入部7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也不会在海水中均匀地分散,因此即使注入还原剂,也有可能在与该还原剂未反应的状态下杀菌剂残留物长时间残留在压载水配管3内。为了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与还原剂未反应而残留的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需要提高上述的混合效果。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有助于如上所述的情况。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该图8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除了在压载水配管3上设置返回配管通路10这一点以外,与图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相同。返回配管通路10在混合装置6与压载箱2之间的位置具备排出部8,在过滤装置5与注入部7之间的位置具备返回部9,以及具备将排出部8与返回部9之间连接,使得海水可从排出部8向返回部9流通的配管,和安装在该配管上的返回泵(P4) 11和总残留氧化性物质浓度测量装置(以下称为TRO计) 12。因此,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通过返回泵(P4) 11从排出部8排出,经过TRO计12,排出至返回部9,返回至压载水配管3内。
排出部8可配置在注入部7与混合装置6之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返回配管通路10具备配置在该位置的排出部8*、配管位置8a、TRO计12、返回泵11,以及在过滤装置5与注入部7之间的位置具备返回部9。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无论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是流通还是停止,就该海水而言,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在压载水配管3与返回配管通路10之间循环。其结果,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在与该海水同时流动的过程中被剧烈地搅拌,从而相互混合。即使发生杀菌剂残留物的固化,由于剧烈地搅拌,所以在该海水中均匀地分散,从而与还原剂均匀地反应。因此,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有可在杀菌剂残留物处理运转时更有效地或更短时间地完成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的长处。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时,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的氯系杀菌剂和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相互剧烈地混合。因此,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还具有可在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时促进从而更有效地或更短时间地完成在压载水配管3内朝向压载箱2流通的海水以及压载箱2所容纳的压载水的杀菌的长处。
需说明的是,若按照通过混合装置6来使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在压载水配管3与返回配管通路10之间循环,则与不通过混合装置6的情况相比,该海水被更剧烈地搅拌。因此,与配置在注入部7与混合装置6之间的位置(即混合装置6的上游侧的位置)相比,更优选将排出部8配置在混合装置6与压载箱2之间的位置(即混合装置6的下游侧的位置)。
在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时,若使用安装在返回配管通路10上的TRO计12,测量流通返回配管通路10的海水中的游离有效氯浓度,基于其测量结果控制氯系杀菌剂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的供给量,则可按照氯系杀菌剂向压载箱2所容纳的压载水的注入不过剩或按照将氯系杀菌剂的浓度限定在规定范围内来进行控制。
可使用TRO计所具备的泵代替返回泵(P4) 11来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在这种情况下,不另外追加返回泵也是可以且合理的,可避免装置价格的上升。
可用氧化还原电位(ORP)测量装置代用TRO计。在这种情况下,若氧化还原电位测量装置具备泵,则可使用该泵代替返回泵(P4) 11来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因此不另外追加返回泵也是可以且合理的,可避免装置价格的上升。
如图8所示,TRO计12相对于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的配管串联地设置,但如下所述,也可相对于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配管并联地设置。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在图9中,为了附图的简化,省略还原剂供给装置30的描述。
在该图9中,返回配管通路10的返回位置、即返回部9的位置为压载泵(P1) 4的下游侧,相对于混合装置6以及注入部7的位置可选择性地设定为上游侧或下游侧。例如,考虑以下位置的设定:
(i) 如图9(A)中用实线所示,将返回部9设置在过滤装置5与注入部7之间的位置,
(ii) 如图9(A)中用粗虚线所示,将返回部9设置在注入部7与混合装置6 (入口侧)之间的位置,
(iii) 如图9(A)中用细虚线所示,将返回部9设置在混合装置6 (出口侧)与排出部8之间的位置等。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适宜地设定注入部7、排出部8、返回部9以及混合装置6的相互距离关系。如图9(A)内所记,将压载水配管3的内径计为D,将上述(i)的情况计为X,可如下设定各种距离X1~X4,另外,将上述(ii)的情况计为Y,可如下设定各种距离Y1~Y4。
X的情况:
X1:(0.1~10)D,
X2:(2~10)D,
X3:(0.1~10)D,
X4:(2.2~10)D;
Y的情况:
Y1:(0.1~5)D,
Y2:(2~10)D,
Y3:(0.1~5)D,
Y4:(2.2~15)D。
如上所述地选择各种距离的原因如下所述。
(a) 其原因在于,若返回配管通路10的返回部9、排出部8与混合装置6的距离X1、X2、Y1、Y2比下限值小,则由于在混合装置6的入口、出口的压载水流动的紊乱,通过返回泵(P4) 11返回的压载水的排出、返回变得不稳定,从而产生故障,因而不合适。
(b) 其原因在于,若上述距离X1、X2、Y1、Y2比上限值大,则返回配管通路10的长度变得过长,压力损耗变大,从而需要返回泵(P4) 11的能力大的泵,因此装置成本增加,因而不合适。
(c) 若返回配管通路10的返回部9、排出部8与注入部7的距离X3、X4、Y3、Y4比下限值小,则受到从返回配管通路10流入或向返回配管通路10流出的返回压载水的流动的影响,从注入部7供给的杀菌剂的注入变得不稳定,从而产生故障,因而不合适。
(d) 其原因在于,若上述距离X3、X4、Y3、Y4比上限值大,则返回配管通路10的长度变得过长,压力损耗变大,从而需要返回泵(P4) 11的能力大的泵,因此装置成本增加,因而不合适。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压载水配管3上设置返回配管通路10,所以可将在压载水配管3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从压载水配管3的下游侧的排出部8返回至上游侧的返回部9,由此,可剧烈地搅拌存在于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因此,该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有可在杀菌剂残留物处理运转时更有效地或更短时间地完成杀菌剂残留物的无害化的长处。另外,该压载水处理装置还具有可在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时促进从而更有效地或更短时间地完成在压载水配管3内向压载箱2流通的海水以及压载箱2所容纳的压载水的杀菌的长处。
需说明的是,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用安装在返回配管通路10上的TRO计12,在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时,可基于使用TRO计12得到的测量结果控制氯系杀菌剂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向压载水配管3内的海水的供给量。可使用TRO计所具备的泵代替返回泵(P4) 11来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另外,可用氧化还原电位(ORP)测量装置代用TRO计,若氧化还原电位测量装置具备泵,则可使用该泵代替返回泵(P4) 11来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
如图9(A)所示,TRO计12相对于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的配管串联地设置,但也可相对于该配管并联地设置。更具体而言,如图9(B)所示,相对于构成返回配管通路10的配管并联地设置分支管10A,在分支管10A上配置TRO计12的同时,在其前后设置阀12A、12B,在打开阀12A、12B时,可通过TRO计12测量在分支管10A内流通的海水中所残留的游离有效氯的浓度。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含有返回配管通路10的系统单元化。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在图10中,为了附图的简化,省略还原剂供给装置30的描述。
图10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具备配管单元40。配管单元40按照通过在含有图9所示的返回配管通路10的配管系统中作为与该系统外的连接部设置法兰41、42、43、44,从而相对于图9所示的装置可自由拆卸地连接来构成。由于在压载水配管3上设置与法兰41、42对接(対面)的法兰,在第一配管22上设置与法兰43对接的法兰,在第二配管32上设置与法兰44对接的法兰,所以可通过法兰间的连接和分开来进行配管单元40的安装和拆卸。
因此,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即使是不具备返回配管通路的现有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仅通过在对应部分连接配管单元40,即可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因此,由于在设置压载水处理装置时,可有效地进行该操作,在保养时,只要将旧的配管单元40更换为新的配管单元40即可,所以可使操作变得简单。
需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配管单元40被描述为与图9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对应的结构,但也可应用于图8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另外,如图10所示,配管单元40可以具备混合装置6的形式单元化,但也可以不具备混合装置6,而可只更换混合装置6的形式单元化。若以具备混合装置6的形式单元化,则可更有效地进行压载水处理装置的设置。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多个压载箱的情况。在这里,为了说明的简化,对具有两个压载箱的实例进行说明,但该第五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具有两个压载箱的情况。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和工作的说明图。该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相当于在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结构中配置两个压载箱的结构。因此,在图11中,对与图8所示的部位通用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在下文中,省略其说明。
在图11(A)中,压载箱2由第一压载箱2A和第二压载箱2B这两个构成,第一压载箱2A和第二压载箱2B相对于压载水配管3并联地配设。分别将注入部7安装在过滤装置5与混合装置6之间的压载水配管3上,将返回配管通路10的排出部8安装在混合装置6的出口侧的压载水配管3上,将返回配管通路10的返回部9安装在过滤装置5与注入部7之间的压载水配管3上。
压载水配管3在排出部8的下游侧的位置M分支成第一分支管3A和第二分支管3B。将第一分支管3A和第二分支管3B分别与第一压载箱2A和第二压载箱2B连接,在第一压载箱2A和第二压载箱2B的下游侧的位置N汇合而再次构成一个管路,在压载泵(P1) 4的入口侧的位置G与压载水配管3连接。即,压载水配管3具备从位置M经由第一压载箱2A或第二压载箱2B,到达位置N,进而从位置N返回至位置G的压载水返回路13。
在图11中示出了在图8至图10中未图示的压载水排水管14。压载水排水管14在排出部8与位置M之间与压载水配管3连接,并延伸至在船侧设置的排水口15。
图11(A)所示的配管通路具备多个阀。更详细而言,分别在海水吸入箱1与位置G之间的压载水配管3上具备第一阀51,在位置M与压载箱2A之间的第一分支管3A上具备第二阀52,在压载箱2A与位置N之间的第一分支管3A上具备第三阀53,在位置M与压载箱2B之间的第二分支管3B上具备第四阀54,在压载箱2B与位置N之间的第二分支管3B上具备第五阀55,在位置N与位置G之间的压载水返回路13上具备第六阀56,在压载水排水管14上具备第七阀57。
通过上述多个阀的开关的切换,选择应作为压载水容纳从船外取水并在压载水配管3内流通的海水或容纳排出至压载水返回路13的压载水的压载箱2 (2A、2B)。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以与该选择对应的运转模式(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杀菌剂残留物处理运转和排水时还原处理运转)如下工作。
<1> 涨水时杀菌处理运转
在以从船外取水的海水为压载水在第一压载箱2A中涨水的情况下,在关闭第三阀53、第四阀54、第六阀56、第七阀57,并打开第一阀51和第二阀52的同时,驱动杀菌剂泵(P2) 23和返回泵(P4) 11 (还原剂泵(P3) 33停止),将通过杀菌剂泵(P2) 23偏置的氯系杀菌剂从注入部7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这样,该海水以图11(B)中用粗线表示的通路,经过注入部7的位置,朝向第一压载箱2A流通,由于在该流通过程中注入氯系杀菌剂,所以该海水以注入有氯系杀菌剂的状态经过第一分支管3A容纳在第一压载箱2A中。
该海水的一部分在朝向第一压载箱2A在压载水配管3内流通的过程中,以注入有氯系杀菌剂的状态,从排出部8排出并经过返回配管通路10从返回部9向压载水配管3返回,从而形成循环流。利用该循环流,将该海水与氯系杀菌剂良好地搅拌,从而充分地混合,因此促进该海水的杀菌。
<2> 杀菌剂残留物处理运转
在针对从船外取水的海水的涨水时杀菌处理结束(因此氯系杀菌剂从杀菌剂溶解装置21的供给停止)后,尽可能在早期(希望在停止后1小时以内)将残留在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的杀菌剂残留物从该内部除去,实施还原处理而无害化。
因此,首先,使第一压载箱2A内的压载水的一部分(以下称为“部分压载水”)向第二压载箱2B移动。为此,关闭第一阀51、第二阀52、第五阀55、第七阀57,打开第三阀53、第四阀54、第六阀56,在驱动杀菌剂泵(P2) 23和还原剂泵(P3) 33的同时,将通过杀菌剂泵(P2)23偏置的杀菌剂残留物(根据情况与另外供给的清水同时)从注入部7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从还原剂供给装置31将通过还原剂泵(P3) 33偏置的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这样,从杀菌剂供给装置20或与其连接的配管通路的内部除去杀菌剂残留物。另外,该部分压载水以图11(C)中用粗线表示的通路,经过注入部7的位置,朝向第二压载箱2B流通,经过压载水返回路13从位置G向压载水配管3返回,从而向第二压载箱2B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该部分压载水的一部分以注入有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的状态,从排出部8排出,经过返回配管通路10从返回部9向压载水配管3返回,由此,形成循环流。其结果,将杀菌剂残留物和还原剂充分地搅拌、混合,从而将杀菌剂残留物中的杀菌剂成分还原,因此将该部分压载水以将杀菌剂残留物充分地无害化的状态容纳在第二压载箱2B中。
<3> 排水时还原运转
第二压载箱2B内的压载水处于将来源于氯系杀菌剂或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充分地还原,从而无害化的状态。以这样的状态,将第一压载箱2A内的压载水的余量(以下称为“余量压载水”)向船外排出。为此,关闭第一阀51、第二阀52、第四阀54、第五阀55,打开第三阀53、第六阀56、第七阀57,在停止杀菌剂泵(P2) 23并驱动还原剂泵(P3) 33的同时,从还原剂供给装置31将通过还原剂泵(P3) 33偏置的还原剂注入至压载水配管3内。这样,在该余量压载水以图11(D)中用粗线表示的通路,经过该注入部7的位置,从压载排水管14移动至排水口15的过程中,注入还原剂,从而无害化,排出至船外。
需说明的是,可按照将该余量压载水的一部分从排出部8排出,经过返回配管通路10从返回部9向压载水配管3返回,由此,形成循环流来构成,但也可不这样构成。
如上所述,若压载箱2具备多个压载箱,则某一个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至少暂时地在移动至另外的压载箱的过程中,该压载水的搅拌进展。因此,在将氯系杀菌剂注入至该压载水中的情况下(涨水时杀菌处理时),促进其杀菌效果,在该压载水中残留来源于氯系杀菌剂或杀菌剂残留物的游离有效氯的情况下(杀菌剂残留物处理时或排水时还原处理时),与注入的还原剂的混合和反应进展,从而促进该压载水的无害化。
关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工作的上述说明,着眼于第一压载箱2A,但也直接适用于着眼于第二压载箱2B的说明,即使是压载箱2具备三个以上的压载箱2A、2B、2C、···的情况,也直接适用于着眼于其中的任意的压载箱的说明。
图11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实例是为了处理压载水而在海水中不仅供给氯系杀菌剂而且还供给还原剂的实例,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该实例。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包含只供给氯系杀菌剂的实例。
如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所述,图8至图10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压载箱2也可具备多个压载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图8至图10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的排出口8与压载箱2之间设定位置M,在压载泵(P1)4的入口侧设定位置G的同时,将从位置M至压载箱2的结构置换为图11所示的从位置M至位置N的结构,在位置N与位置G之间新设压载水返回路13即可。对于图8至图10所示的压载水处理装置且压载箱2具备多个压载箱的装置的工作,可基于图11,如上所述地说明。
<总结>
由于本发明按照将氯系药剂或其成分物质和还原剂分别通过不同的配管,均从相同的注入口注入至压载水配管内来构成,所以在进行残留物除去处理时,无论在压载水配管内海水是流动还是停止,可将该杀菌剂残留物通过与该还原剂的反应而无害化,可消除由在其无害化时产生还原反应热导致的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可正常实施压载水处理的压载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波及至同等的范围。本说明书中的各种术语的含义或解释不妨碍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波及至同等的范围。
符号说明
2 压载箱
3 压载水配管
4 压载泵
5 过滤装置
7 注入部
8 排出部
9 返回部
10 返回配管通路
11 返回泵
12 TRO计
13 压载水返回路
14 压载水排水管
20 杀菌剂供给装置
22 第一配管
23 泵(杀菌剂泵)
30 还原剂供给装置
32 第二配管
33 泵(还原剂泵)
40 配管单元
7a、72、73 开口部
R:压载水配管的内半径。

Claims (18)

1.压载水处理装置,其是用于将船舶的压载箱所容纳的压载水杀菌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具备:
杀菌剂供给装置,所述装置向将从船外取水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朝向压载箱移送的压载水配管内供给氯系药剂的水溶液作为氯系杀菌剂,
还原剂供给装置,所述装置将与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反应的还原剂供给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
第一配管,所述配管连接上述杀菌剂供给装置,将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朝向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移送,
第二配管,所述配管连接上述还原剂供给装置,将上述还原剂朝向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移送,和
注入部,所述注入部连接上述第一配管和上述第二配管,在将从上述第一配管移送的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的同时,将从上述第二配管移送的上述还原剂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
其特征在于,
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在通过上述第一配管到达上述注入部前不与上述还原剂混合,而在从上述注入部向上述压载水配管内供给后与上述还原剂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是未用于压载水的杀菌,而残留在上述杀菌剂供给装置或上述第一配管内的物质中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氯系杀菌剂或其成分物质与上述还原剂同时或在将上述还原剂从上述注入部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后,从上述注入部注入至上述压载水配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入部具有以上述第一配管为内管,以上述第二配管为外管的双层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入部具有以上述第一配管为内管,以上述第二配管为外管的双层管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入部具有以上述第一配管为内管,以上述第二配管为外管的双层管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配置在比上述第二配管的前端更接近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的位置,上述第一配管比上述第二配管长地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配置在比上述第二配管的前端更接近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的位置,上述第一配管比上述第二配管长地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配置在比上述第二配管的前端更接近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的位置,上述第一配管比上述第二配管长地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向通过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向通过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的前端位于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截面中心向通过截面中心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只相距截面半径一半的距离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返回配管通路,所述通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压载水配管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返回配管通路,所述通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压载水配管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压载水配管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返回配管通路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注入部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注入部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通路。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返回配管通路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注入部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注入部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通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返回配管通路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注入部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注入部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通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载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返回配管通路是将在上述压载水配管内流通或停止的海水、淡盐水、淡水或其它的水从上述注入部的下游侧的位置返回至上述注入部的上游侧且压载泵的下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通路。
CN201880018605.XA 2017-03-16 2018-03-16 压载水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0392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1565 2017-03-16
JP2017051565 2017-03-16
PCT/JP2018/010477 WO2018169056A1 (ja) 2017-03-16 2018-03-16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2671A true CN110392671A (zh) 2019-10-29

Family

ID=63523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605.XA Pending CN110392671A (zh) 2017-03-16 2018-03-16 压载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97606A4 (zh)
JP (1) JP6726414B2 (zh)
KR (1) KR102197982B1 (zh)
CN (1) CN110392671A (zh)
WO (1) WO201816905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8269A (ja) * 2009-11-05 2011-05-19 Jfe Engineering Corp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CN102105406A (zh) * 2008-07-24 2011-06-22 三星重工业(株) 压舱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JP2013091438A (ja) * 2011-10-26 2013-05-16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この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を搭載した船舶、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KR101411403B1 (ko) * 2012-07-06 2014-07-0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잔류 염소와의 접촉 시간을 확보하기 위한 선박 평형수 처리 장치
JP2015016761A (ja) * 2013-07-10 2015-01-29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の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
JP2015160468A (ja) * 2014-02-26 2015-09-07 住友重機械マリ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
JP5924447B1 (ja) * 2015-11-18 2016-05-25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船舶
KR20160087620A (ko) * 2015-01-14 2016-07-22 (주)코리아오션텍 이종 유체의 주입 및 배출을 위한 이중 배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체 부상 유도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4447B2 (ja) 1980-04-30 1984-06-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画面数値演算装置
EP1903009A4 (en) * 2005-06-10 2013-10-02 Jfe Eng Corp BALLAST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METHOD
JP2007301446A (ja) * 2006-05-09 2007-11-22 Sanyo Shizai Kk 水道元栓直結型残留塩素除去器および残留塩素除去方法
JP5995188B2 (ja) * 2012-05-08 2016-09-21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静止型混合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JP6686424B2 (ja) * 2015-12-24 2020-04-22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の制御装置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5406A (zh) * 2008-07-24 2011-06-22 三星重工业(株) 压舱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JP2011098269A (ja) * 2009-11-05 2011-05-19 Jfe Engineering Corp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JP2013091438A (ja) * 2011-10-26 2013-05-16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この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を搭載した船舶、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KR101411403B1 (ko) * 2012-07-06 2014-07-0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잔류 염소와의 접촉 시간을 확보하기 위한 선박 평형수 처리 장치
JP2015016761A (ja) * 2013-07-10 2015-01-29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の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ラスト水の処理方法
JP2015160468A (ja) * 2014-02-26 2015-09-07 住友重機械マリ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バラスト水処理システム
KR20160087620A (ko) * 2015-01-14 2016-07-22 (주)코리아오션텍 이종 유체의 주입 및 배출을 위한 이중 배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체 부상 유도장치
JP5924447B1 (ja) * 2015-11-18 2016-05-25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船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26414B2 (ja) 2020-07-22
WO2018169056A1 (ja) 2018-09-20
KR102197982B1 (ko) 2021-01-04
JPWO2018169056A1 (ja) 2019-11-07
KR20190102051A (ko) 2019-09-02
EP3597606A1 (en) 2020-01-22
EP3597606A4 (en)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99280B1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2018023975A5 (zh)
JP2017177108A5 (zh)
JP2017100129A5 (zh)
US74457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assive amounts of elemental iodine
JP6161223B2 (ja) 二塩化イソシアヌル酸ナトリウムを用いた船舶平衡水の処理装置
KR20150125375A (ko) 밸러스트 수 처리 시스템용 약품 주입 장치
CN110392671A (zh) 压载水处理装置
KR101472528B1 (ko) 이염화이소시아눌산나트륨을 이용한 밸러스트 수 처리 장치
KR101680655B1 (ko) 파이프라인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형수 처리 시스템
JP6720912B2 (ja) 船舶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6756298B2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6720883B2 (ja) 船舶
KR102218130B1 (ko) 밸러스트수 처리 장치 및 밸러스트수 처리 방법
CN107531521A (zh) 压载水处理装置以及压载水处理方法
WO2021112245A1 (ja) 透析液供給装置
WO2017086407A1 (ja) 船舶、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及びバラスト水処理方法
JP2023136258A (ja) 水処理装置
JPH04222604A (ja) 液体中の気泡消滅装置
JP2012254403A (ja) 船舶バラスト水の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