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6160B -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6160B
CN110386160B CN201810339939.9A CN201810339939A CN110386160B CN 110386160 B CN110386160 B CN 110386160B CN 201810339939 A CN201810339939 A CN 201810339939A CN 110386160 B CN110386160 B CN 110386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ring
spring group
height adjusting
adjusting valv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99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6160A (zh
Inventor
杜慧杰
陈澍军
刘政
张新永
刘中华
秦佳颖
杨永勤
胡文浩
李良杰
张利敏
安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399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6160B/zh
Priority to EP18915278.8A priority patent/EP3778338B1/en
Priority to US17/047,956 priority patent/US12012129B2/en
Priority to PT189152788T priority patent/PT3778338T/pt
Priority to PCT/CN2018/086211 priority patent/WO20192006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6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6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6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6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61F5/14Side bearings
    • B61F5/144Side bearings comprising fluid d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26Mounting or securing axle-boxes in vehicle or bogie underframes
    • B61F5/30Axle-boxes mounted for movement under spring control in vehicle or bogie underframes
    • B61F5/307Axle-boxes mounted for movement under spring control in vehicle or bogie underframes incorporating fluid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61F5/22Guiding of the vehicle underframes with respect to the bogies
    • B61F5/24Means for damping or minimising the canting, skewing, pitching, or plunging movements of the under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8Details
    • B61F1/14Attaching or supporting vehicle body-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车辆载荷压力;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所述高度调整阀为三个,且三个所述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单体,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对应连接同一个高度调整阀。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及列车。本发明使得车辆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提高车辆的适应轨道曲线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背景技术
列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车厢内的乘客分布不均匀,在乘客集中的区域,空气弹簧压缩量大,而乘客稀少的区域,空气弹簧压缩量会比较小,为了防止车体的倾斜,列车中会设置空气弹簧悬挂控制方式。
目前,地铁、高铁列车每节车厢由两个转向架5组成,每个转向架5上设置两个空气弹簧,每节车厢共有四个空气弹簧。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控制方式为两点或四点控制方式。
在两点控制方式的空气弹簧悬挂系统中,如图1所示,车辆每个转向架5各设置一个高度调整阀2,两个转向架5的空气弹簧直接相连,其中一个高度调整阀2控制一个转向架5的两个空气弹簧,另一个高度调整阀2控制另一个转向架5的两个空气弹簧。通过管路3向空气弹簧送风或排风,这样保持车体处于平稳状态。
然而,在两点控制方式中,转向架5两侧空气弹簧直接相连,虽然保证了其两侧始终具有一致的内压力,但这种控制模式无法抑制车体的侧滚运动,需在转向架5与车体间安装抗侧滚扭杆,来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在四点控制方式的空气弹簧悬挂系统中,如图2所示,车辆每个转向架5设置两个高度调整阀2,每一个高度调整阀2控制一个空气弹簧,通过管路3向空气弹簧送风或排风。转向架5两侧空气弹簧间需要安装差压阀4,当两侧空气弹簧的内压力差超过其值时,差压阀4打开,以均衡两侧空气弹簧的内压力降低轮重减载率,保证车体不会因过大的侧滚角而发生倾覆。
四点控制方式由于车辆转向架5的左右两模块可以独立运动,采用四点控制方式造成四点不共面,引起车厢底面和转向架5受力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转向架5的解耦性能,削弱了车辆对道路的适应能力。
面对两点控制方式和四点控制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公开号:CN100436221C,发明名称:城轨磁浮车辆空气弹簧悬挂系统高度调节方法和调节系统中公开了一种三点控制方式,但是其在前端编组时采用了两套高度调节机构,其中一套作为冗余,结构和控制策略都较为复杂,且增加了车底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车辆载荷压力;
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
所述高度调整阀为三个,且三个所述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单体,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对应连接同一个高度调整阀。
优选地,所述三个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的重心与车辆底板的重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和第二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数量相同。
优选地,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串联。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打开高度调整阀,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控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一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小于车辆载荷压力,且所述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与车辆载荷压力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控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二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第三高度调整阀和气路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分别对应连接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车辆载荷压力;
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对应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的重心与车辆底板的重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和第二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数量相同。
优选地,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串联。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打开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控制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一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小于车辆载荷压力,且所述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与车辆载荷压力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二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优选地,在所述气路控制装置与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之间设置有减压阀,用于稳定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充风口处的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所述列车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将列车上的多个空气弹簧分成三组,并通过三个高度调整阀进行压力控制,同时保证三个高度调整阀始终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使得车厢地面和转向架受力一致。不会发生侧滚、后坐和点头等现象。本发明使得车辆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提高车辆的适应轨道曲线的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两点控制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四点控制方式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高度调整阀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高度调整阀与空气弹簧单体1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减压阀12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原理图。
附图标号:
1、空气弹簧单体,2、高度调整阀,3、管路,4、差压阀,5、转向架,6、第一高度调整阀,7、第二高度调整阀,8、第三高度调整阀,9、第一支架,10、可调连杆,11、第二支架,12、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车辆载荷压力;
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度调整阀为三个,且三个所述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单体1,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1对应连接同一个高度调整阀。
更为具体的,以五节车厢组成的一辆磁悬浮列车为例,总共有10个转向架5,在每个转向架5上设置两个空气弹簧单体1,总计20个空气弹簧单体1。将所述20个空气弹簧单体1分成三组,本实施例提出了两种分组方式:
(1)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左侧,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右侧,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
(2)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左侧,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右侧,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
上述两种分组方式的空气弹簧控制原理是完全相同的,所实现的目的也是相同的,下面就以第一种分组方式为例继续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种空气弹簧单体的分组方式,将每节车厢底部的全部空气弹簧分为前左、前右和后部三组,其中,前左组(第一空气弹簧组)和前右组(第二空气弹簧组)空气弹簧各组为六个,后组(第三空气弹簧组)为左右各四个。
三组空气空气弹簧单体1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相通,不需要设置差压阀4。将每个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1串联起来,保证每个空气弹簧组始终具有一致的内压力,可以实现空气弹簧单体1的快速充风和排风。
每一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1同时连接同一个高度调整阀,其中连接第一空气弹簧组的第一高度调整阀6以及连接第二空气弹簧组的第二高度调整阀7安装在第二个转向架上,分别控制左右两侧的六个空气弹簧。连接第三空气弹簧组的第三高度调整阀8安装在第四个转向架上,控制其余八个空气弹簧。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高度调整阀6、第二高度调整阀7和第三高度调整阀8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该等腰三角形结构的重心与车辆底板的重心重合,能够保证第一高度调整阀6、第二高度调整阀7和第三高度调整阀8的三个点始终在一个平面,使得车厢底面和转向架5受力一致。可以抑制车体的侧滚运动保证车体平衡,不会发生侧滚、后坐和点头等现象,提高了车辆运行安全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高度调整阀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9与车体固定连接,在高度调整阀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调连杆10,在可调连杆1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与空气弹簧单体1固定连接。可调连杆10可以在角度上和长度上进行调节,使得转向架5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依然能够保证高度调整阀与空气弹簧单体1的可靠性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根据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打开高度调整阀,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1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具体的,当车辆载荷增加时,车体相对于转向架5向下运动,打开高度调整阀,高度调整阀的杠杆绕着驱动轴向上旋转,向空气弹簧充风,使空气弹簧压力增加,抬高车体高度。当空气弹簧压力与车辆载荷平衡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根据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控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一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1的压力小于车辆载荷压力,且所述空气弹簧单体1的压力与车辆载荷压力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控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二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1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具体的,当车辆载荷从空载变成超载状态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最大,外部的空簧供风风缸经过高速调整阀向空气弹簧快速充风。当空气弹簧压力接近于车辆载荷时,车体再次向上移动,因此高度调整阀开口度逐渐减小,以缓慢的速度向空气弹簧充风,直至空气弹簧压力和车辆载荷平衡为止。
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在三个空气弹簧组的入风口设置一个减压阀12,用于稳定三个空气弹簧组入风口处的压力,不需要每个高度调整阀都设置节流阀,简化了控制策略。其中,减压阀12的压力设置能够满足在车辆超远载荷情况下的工作需要。
在实际交通运营的过程中,会发现当某一列磁悬浮列车在通过凸凹竖曲线时,由于转向架5沿着轨道成折线分布,故每侧的10个空气弹簧的高度都不一致,甚至造成几组空气弹簧失压,引起转向架5两端受到的车厢压力不一致,会造成悬浮电磁铁的支撑力大幅度变化。而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中,当某一悬浮电磁铁故障的情况下,由于车厢底面和三个高度调整阀控制的平面完全平行,可以保证该转向架5不承担车体重量,可以将重量分配到其他转向架5上,提高了车辆的通过竖曲线的性能。
实施例2
对应实施例1所提出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方法,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系统,如图9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高度调整阀6、第二高度调整阀7、第三高度调整阀8和气路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6、第二高度调整阀7和第三高度调整阀8分别对应连接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1,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6、第二高度调整阀7和第三高度调整阀8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车辆载荷压力;
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第一高度调整阀6、第二高度调整阀7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8对应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
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系统中的具体工作过程可参照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所述列车包括实施例2所提供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
其中,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中的高度调整阀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9与车体固定连接,在高度调整阀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调连杆10,在可调连杆1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与空气弹簧单体1固定连接。可调连杆10可以在角度上和长度上进行调节,使得转向架5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依然能够保证高度调整阀与空气弹簧单体1的可靠性连接。
本实施例将列车上的多个空气弹簧分成三组,并通过三个高度调整阀进行压力控制,同时保证三个高度调整阀始终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使得车厢地面和转向架5受力一致。不会发生侧滚、后坐和点头等现象。本发明使得车辆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提高车辆的适应轨道曲线的性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车辆载荷压力;
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
所述高度调整阀为三个,且三个所述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包括多个空气弹簧单体,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对应连接同一个高度调整阀;
三个所述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的重心与车辆底板的重心重合;
所述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控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一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小于车辆载荷压力,且所述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与车辆载荷压力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控制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二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其中,所述的高度调整阀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在高度调整阀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调连杆,在可调连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空气弹簧单体固定连接;可调连杆能够在角度上和长度上进行调节;
并且,在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的充风口处设置有减压阀,用于稳定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充风口处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和第二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高度调整阀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的过程具体包括: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打开高度调整阀,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7.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第三高度调整阀和气路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分别对应连接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形成三角形结构的重心与车辆底板的重心重合;
所述气路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车辆载荷压力;
根据所述车辆载荷压力通过控制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对应调整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的压力;
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控制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一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小于车辆载荷压力,且所述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与车辆载荷压力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的开口度,以第二速率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其中,所述的高度调整阀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在高度调整阀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调连杆,在可调连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空气弹簧单体固定连接;可调连杆能够在角度上和长度上进行调节;
并且,在所述气路控制装置与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之间设置有减压阀,用于稳定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充风口处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左侧,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后半部的右侧,所述第三空气弹簧组位于车辆运行方向的前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和第二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数量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空气弹簧组中的所有空气弹簧单体串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内设置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将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与预设压力进行比较;
当接收到的车辆载荷压力大于预设压力时,打开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或第三高度调整阀,向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或第三空气弹簧组进行充风;
当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组、第二空气弹簧组和第三空气弹簧组中的空气弹簧单体的压力等于车辆载荷压力时,关闭所述第一高度调整阀、第二高度调整阀和第三高度调整阀,停止充风。
13.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包括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系统。
CN201810339939.9A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Active CN110386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939.9A CN110386160B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EP18915278.8A EP3778338B1 (en) 2018-04-16 2018-05-09 Method for train suspension control by means of multiple air springs, system for train suspension control by means of multiple air springs, and train
US17/047,956 US12012129B2 (en) 2018-04-16 2018-05-09 Method for train suspension control by means of multiple air springs, system for train suspension control by means of multiple air springs, and train
PT189152788T PT3778338T (pt) 2018-04-16 2018-05-09 Um método de controlo de suspensão de comboio por múltiplas molas pneumáticas, sistema de controlo de suspensão de comboio por meio de múltiplas molas pneumáticas e comboio
PCT/CN2018/086211 WO2019200632A1 (zh) 2018-04-16 2018-05-09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39939.9A CN110386160B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6160A CN110386160A (zh) 2019-10-29
CN110386160B true CN110386160B (zh) 2021-11-30

Family

ID=6823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939.9A Active CN110386160B (zh) 2018-04-16 2018-04-16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2012129B2 (zh)
EP (1) EP3778338B1 (zh)
CN (1) CN110386160B (zh)
PT (1) PT3778338T (zh)
WO (1) WO20192006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458B (zh) * 2020-07-24 2024-05-14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空气弹簧故障状态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30359A1 (de) * 1978-07-11 1980-01-24 Knorr Bremse Gmbh Luftfederung mit niveauregelung fue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e
JP2000344099A (ja) * 1999-06-08 2000-12-12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鉄道車両用空気ばねの高さ調整装置
DE10353416A1 (de) * 2002-12-05 2004-06-24 Intech Thüringen Gmbh Zentral geregeltes Luftfedersystem
CN100336690C (zh) * 2003-12-31 2007-09-12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磁悬浮列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装置
CN100436221C (zh) * 2006-03-29 2008-11-26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轨磁浮车辆空气弹簧悬挂系统高度调节方法和调节系统
AT508044A1 (de) * 2009-04-07 2010-10-15 Siemens Ag Oesterreic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luftfederanordnung eines fahrzeuges
CN202071653U (zh) * 2011-05-20 2011-12-14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架高度控制系统
JP5912898B2 (ja) * 2012-06-18 2016-04-2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103568770B (zh) * 2013-11-05 2015-09-3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悬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40448B (zh) * 2013-12-03 2016-02-0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CN105620219B (zh) * 2014-12-01 2017-09-15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空气弹簧悬架的车身高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4912988B (zh) * 2015-06-30 2017-09-26 贵州精忠橡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悬挂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05168524U (zh) * 2015-11-25 2016-04-20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三点控制的悬挂系统的列车
CN110641500B (zh) * 2019-11-06 2023-09-0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列车轮轴重调整方法、牵引力与制动力分配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8338A1 (en) 2021-02-17
EP3778338B1 (en) 2023-03-01
US12012129B2 (en) 2024-06-18
EP3778338A4 (en) 2021-07-28
US20210163047A1 (en) 2021-06-03
PT3778338T (pt) 2023-04-06
WO2019200632A1 (zh) 2019-10-24
CN110386160A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98410B2 (ja) 車体のレベル及び傾き制御システム
CN112896215B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主动倾摆系统
US5943962A (en) Device for counteracting transverse forces acting on a rail vehicle
KR101932977B1 (ko) 차체 지지 장치 및 철도 차량
JP2653317B2 (ja) 空気ばね付き鉄道車両の車体傾斜制御方法
CN105501247B (zh) 一种用于货运列车的制动系统
CN100436221C (zh) 城轨磁浮车辆空气弹簧悬挂系统高度调节方法和调节系统
CN110386160B (zh)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US3911830A (en) Pneumatic roll stabilizing suspension system
JPS5940667B2 (ja) 揺動懸架装置
CN213168083U (zh) 轨道车辆倾摆装置及轨道车辆
JPH10287241A (ja) 鉄道車両用車体傾斜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車体傾斜制御方法
JP2012162195A (ja) 軌道系交通車両及びその車体姿勢制御装置
EP3228518A1 (en) Railway vehicle
CN102963381A (zh) 一种h型悬浮架走行机构
CN110077192B (zh) 刚度可调的半主动油气悬挂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03863049A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WO2023029762A1 (zh) 一种车体姿态调节方法及车体姿态调节系统
US4041878A (en) Speed and track curvatur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EP0683081B1 (en) A bogie equipped with a body-tilt system for a railway car
CN114771594B (zh) 一种轨道车辆小幅倾摆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71595B (zh) 一种轨道车辆小幅倾摆快速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40270291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curvilinear running speed of railway vehicle and small tilting system
CN2312822Y (zh) 一种机动车辆的悬架
JP2005238937A (ja) 鉄道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u Huijie

Inventor after: Zhang Limin

Inventor after: An Guoping

Inventor after: Chen Shujun

Inventor after: Liu Zh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nyong

Inventor after: Liu Zhonghua

Inventor after: Qin Jiay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ongqin

Inventor after: Hu Wenhao

Inventor after: Li Liangjie

Inventor before: Du Huijie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min

Inventor before: Chen Shujun

Inventor before: Liu Zh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nyong

Inventor before: Liu Zhonghua

Inventor before: Qin Jiay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ongqin

Inventor before: Hu Wenhao

Inventor before: Li Liangji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