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0448B -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0448B
CN103640448B CN201310643924.9A CN201310643924A CN103640448B CN 103640448 B CN103640448 B CN 103640448B CN 201310643924 A CN201310643924 A CN 201310643924A CN 103640448 B CN103640448 B CN 1036404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cylinder
energy storage
pressurising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439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0448A (zh
Inventor
郭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439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0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0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0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0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0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该系统包括系统进油油路(P)、系统回油油路(T)、控制阀组、悬挂油缸组以及与各个悬挂油缸(11,1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蓄能器和多个换向阀,控制阀组用于控制各个悬挂油缸与系统进油油路或系统回油油路连通,从而控制油缸同步伸缩,蓄能器通过相应的换向阀的切换控制以选择性地经由充压油路(V)与系统进油油路相连而进行充压,或者经由弹性压力油路(L)与相应的悬挂油缸相连以形成油气弹簧。这样,通过切换阀使得蓄能器的充压油路和油缸充油分开,互不影响,油缸的调平过程不受蓄能器的影响,通过控制阀组可控制各个油缸同步伸缩,保持很好的最终调平姿态。

Description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车辆上的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其调平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车辆,尤其是中重型工程车辆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油气悬挂系统,由具有作为柔性液压元件的蓄能器、悬挂油缸以及控制悬挂油缸的姿态调整的控制阀组等组成。油气悬挂系统具有优良的非线性弹性特征和良好的减振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车辆的平顺性要求。一般而言,油气悬挂系统都有自动调平功能,在行驶前将车辆上的各个悬挂油缸伸出或回缩到同一高度位置,以维持车辆的姿态平衡。
具体地,油气悬挂系统通过控制阀组控制各个悬挂油缸,以实现将车身升高、降低等姿态调整。一般而言,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点分别设有一个悬挂油缸及其控制阀组,结合油缸位置检测,由控制器根据一定的算法控制各控制阀组中的电磁开关,可以实现车辆自动调平。但是,在现有的油气悬挂系统中,由于悬挂油缸和蓄能器相连通以形成油气弹簧,当车身位置升高时,系统进油油路同时向悬挂油缸和蓄能器内充油。此时,若各个悬挂油缸的负载不均,则分别与各悬挂油缸相连的各个蓄能器的充油压力不同,所需要的充油量及充油时间也不同,这样就导致车身升降时各悬挂油缸的动作难以同步,甚至造成车身倾斜。
为实现油缸同步性,在如图1所示的一种油气悬挂系统中,在控制阀组中上引入了多个调速阀,该调速阀与油缸的负载压力无关。图1中的前车桥8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两个油缸的无杆腔分别通过弹性压力油路L与相应的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相连,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交叉连接,通过都连接到系统进油油路P和系统回油油路T的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可以控制实现将车身升高、降低等姿态调整。其中,通过在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的内部进油油路上分别设置左进油调速阀211和右进油调速阀221,可使得从系统进油油路P流向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的各个腔的压力油流量相同,这样就保证了两个悬挂油缸能够同步起升。同样地,在两个控制阀组的内部回油油路上增设左回油调速阀214和右回油调速阀224,可使得从系统回油油路T流向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的各个腔的液压油流量相同,保证两个悬挂油缸同步下降。
图1所示的油气悬挂系统在理论上可以实现各个悬挂油缸的伸缩同步性。这是因为一般在车辆设计时通常会考虑车架的负载分布,使之能够左右对称,从而作用在车架左、右两侧的负载基本相同,当然车架前后可能不一致,例如在双桥车辆中,左前、右前的负载相同,左后、右后的负载相同。即,在双桥车辆中,图1中的前车桥8上安装的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则分别指的是左前悬挂油缸和右前悬挂油缸。由于左、右两侧的负载基本相同,相应的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也应选择相同的蓄能器,包括容积和初始充气压力等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左、右负载可能不会完全相同,图中的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的初始压力也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相同,这都可能会造成左、右两侧悬挂油缸的伸缩速度不同。例如在起升过程中,一旦出现某对角速度较另一对角快时(如左前、右后相对于左后、右前较快),则会造成这一对角的油缸承受更大的负载,而另一对角承受较小的负载。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左、右负载的差非常大,甚至会引起车架扭曲变形和焊缝开裂。在左右负载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还会引起车辆高速行驶时对车桥造成损坏,减少车桥寿命,同时会造成左右轮胎的压缩量相差很大,加剧轮胎磨损,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爆胎等诸多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以使得各悬挂油缸的伸缩同步,实现对油气悬挂系统的调平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系统进油油路、系统回油油路、控制阀组、悬挂油缸组以及与该悬挂油缸组中的各个悬挂油缸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蓄能器和多个换向阀,所述控制阀组用于控制各个所述悬挂油缸与所述系统进油油路或系统回油油路连通,从而控制油缸同步伸缩,所述蓄能器通过相应的所述换向阀的切换控制以选择性地经由充压油路与所述系统进油油路相连而进行充压,或者经由弹性压力油路与相应的所述悬挂油缸相连以形成油气弹簧。
优选地,所述换向阀的一端具有液压连接所述蓄能器的连接油口,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弹性压力油路相连的第一切换油口和与所述充压油路相连的第二切换油口,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压油路中的减压阀,该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切换油口。
优选地,所述减压阀为出油口设定压力可调节的可调式减压阀。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充压单向阀,该充压单向阀与所述减压阀串联设置在所述充压油路中,所述充压单向阀设置为使得压力油能够经由所述充压油路流向所述蓄能器并且反向截止。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溢流阀,该溢流阀连接在所述减压阀的所述出油口一侧的所述充压油路与所述系统回油油路之间。
优选地,所述悬挂油缸组包括左悬挂油缸和右悬挂油缸,所述蓄能器包括左蓄能器和右蓄能器,所述换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悬挂油缸与左蓄能器之间的左换向阀和设置在所述右悬挂油缸与右蓄能器之间的右换向阀;
其中,所述减压阀包括左减压阀和右减压阀,所述充压油路包括彼此独立的左充压油路和右充压油路,所述左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左充压油路中,所述右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右充压油路中,所述左换向阀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通过所述左充压油路连接所述系统进油油路,所述右换向阀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通过所述右充压油路连接所述系统进油油路,其中所述左减压阀和右减压阀的出油口设定压力分别与相应的左悬挂油缸和右悬挂油缸在调平姿态下的负载压力相同。
优选地,所述悬挂油缸组包括左悬挂油缸和右悬挂油缸,所述蓄能器包括左蓄能器和右蓄能器,所述换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悬挂油缸与左蓄能器之间的左换向阀和设置在所述右悬挂油缸与右蓄能器之间的右换向阀;
其中,所述减压阀的出油口一侧的所述充压油路分别液压连接到所述左换向阀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和所述右换向阀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控制阀组和右控制阀组,该左控制阀组或右控制阀组中均包括与所述系统进油油路相连的内部进油油路和与所述系统回油油路相连的内部回油油路,所述内部进油油路中串联设置有进油调速阀、锁臂单向阀和进油开关阀,所述内部回油油路中串联设置有回油调速阀和回油开关阀;
在所述左控制阀组中,所述内部进油油路和内部回油油路均与相应的所述弹性压力油路相连并且分别液压连接到所述右悬挂油缸的有杆腔和所述左悬挂油缸的无杆腔;在所述右控制阀组中,所述内部进油油路和内部回油油路均与相应的所述弹性压力油路相连并且分别液压连接到所述左悬挂油缸的有杆腔和所述右悬挂油缸的无杆腔。
优选地,所述左控制阀组和右控制阀组中的两个所述进油调速阀的设定流量值相同;所述左控制阀组和右控制阀组中的两个所述回油调速阀的设定流量值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油气悬挂控制系统的油缸调平方法,该油缸调平方法包括:
步骤一:控制所述换向阀以断开所述蓄能器与相应的所述悬挂油缸的连接,并将所述蓄能器切换连接到所述充压油路以对该蓄能器进行充压;
步骤二:通过所述控制阀组控制各个所述悬挂油缸的同步伸出或同步回缩,直至达到调平位置;
步骤三:切换控制所述换向阀以断开所述蓄能器与所述充压油路的连接,并将充压至设定充油压力的所述蓄能器连接到相应的所述悬挂油缸,以形成油气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中,通过切换阀使得蓄能器的充压油路和悬挂油缸的充油油路分开,互不影响,从而使得油缸的调平过程不受蓄能器的影响,通过控制阀组可严格控制各个油缸同步伸缩,保持很好的最终调平姿态,实现对油气悬挂系统的调平控制,使得工程车辆具有更好的结构、控制和行驶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本发明中所述的“调平位置或调平姿态”指的是车辆的各悬挂油缸伸出至达到车身整体平衡时的调平位置或调平姿态。
如图2或图3所示,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系统进油油路P、系统回油油路T、控制阀组、悬挂油缸组以及与该悬挂油缸组中的各个悬挂油缸11,1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蓄能器和多个换向阀,控制阀组用于控制各个悬挂油缸11,12与系统进油油路P或系统回油油路T连通,从而控制油缸同步伸缩,蓄能器通过相应的换向阀的切换控制以选择性地经由充压油路V与系统进油油路P相连而进行充压,或者经由弹性压力油路L与相应的悬挂油缸11,12相连以形成油气弹簧。作为总的发明构思,为解决各悬挂油缸的伸缩难以同步,从而难以获得较好的调平姿态的问题,本发明不再同时对悬挂油缸和蓄能器进行充压,而增设了单独的充压油路V以对蓄能器进行充压;在进行油缸调平时,切断悬挂油缸和蓄能器的连接,使得悬挂油缸保持刚性状态,通过控制阀组对各悬挂油缸进行伸缩同步控制;达到调平姿态后,再通过换向阀将蓄能器连接相应的悬挂油缸,构成油气弹簧,保持弹性状态,完成油气悬挂系统的刚性、弹性切换。在油缸的调平过程中,由于排除了蓄能器的容积和各种参数的影响,减少了对充油时间的干扰,从而在控制阀组的控制下油气悬挂系统能保持很好的最终调平姿态,油缸伸缩同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各个蓄能器的设定充油压力应与对应的悬挂油缸在调平姿态下的负载压力相同,从而在油气悬挂系统的刚性、弹性切换时不会对悬挂油缸造成压力冲击,以下将具体阐述。
其中,换向阀、悬挂油缸和蓄能器的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换向阀(图2中的换向阀包括左换向阀41和右换向阀42)的一端具有液压连接蓄能器的连接油口,另一端具有与弹性压力油路L相连的第一切换油口和与充压油路V相连的第二切换油口。图2中的左换向阀41或右换向阀42优选为两位三通阀,两个切换油口中一个为截止油口,另一个与连接油口连通。这样,通过换向阀的切换控制,可使得蓄能器选择性地液压连接悬挂油缸或充压油路。为进一步地限定蓄能器的充油压力,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充压油路V中的减压阀5,该减压阀5的出油口连接第二切换油口。当通过充压油路V向蓄能器充油时,系统进油油路P的压力油经由减压阀5后以减压阀5的出油口设定压力作为充油压力提供给蓄能器(本实施方式中的蓄能器优选为氮气充压式蓄能器)。在蓄能器达到充油压力后,减压阀5自动关闭。因此,各个蓄能器的设定充油压力可通过选择减压阀5进行限定,以使得与相连的悬挂油缸在调平姿态下的负载压力相匹配。因此,减压阀5进一步地优选为出油口设定压力可调节的可调式减压阀,从而可方便地调节,以符合工程车辆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工况。
另外,该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还优选地包括充压单向阀6,如图2和3所示,该充压单向阀6与减压阀5串联设置在充压油路V中,充压单向阀6设置为使得源自系统进油油路P的压力油能够经由充压油路V流向蓄能器并且反向截止。换言之,充压单向阀6用于控制充压油液的单向流动,防止蓄能器中的压力油倒流出。如图3所示,该充压单向阀6设置在减压阀5与系统进油油路P之间的充压油路V中,但也可设置在减压阀5的出口与换向阀之间的充压油路V中,以使得能够在充压的同时对蓄能器进行保压。而且,考虑到在可能的长时间充压时,减压阀5由于结构特性难免出现泄漏,导致对蓄能器充压过度,此时该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还设置了溢流阀7,该溢流阀7连接在减压阀5的出油口一侧的充压油路V与系统回油油路T之间。溢流阀7作为充压油路V的安全阀,以使得充压过度的蓄能器能够通过该溢流阀7泄压。换言之,通过溢流阀7限定蓄能器的充油压力上限,以策安全。
在如图2所示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挂油缸组包括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可选择地,悬挂油缸组还可包括更多对悬挂油缸。蓄能器包括相应的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从而换向阀包括设置在左悬挂油缸11与左蓄能器31之间的左换向阀41和设置在右悬挂油缸12与右蓄能器32之间的右换向阀42。其中,上述减压阀包括左减压阀51和右减压阀52,充压油路V包括彼此独立的左充压油路V1和右充压油路V2,左减压阀51设置在左充压油路V1中,右减压阀52设置在右充压油路V2中,左换向阀41的第二切换油口通过左充压油路V1连接系统进油油路P,右换向阀42的第二切换油口通过右充压油路V2连接系统进油油路P。左充压油路V1中还相应设有如上所述的左减压阀51以及左充压单向阀61和左溢流阀71,右充压油路V2中同样设有右减压阀52以及右充压单向阀62和右溢流阀72。可见,图2所示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中包括两个独立的充压油路,这样,在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调平后对应的负载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以不同的设定充油压力分别对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进行充压。而在调平后,分别将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相应连接到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以适应负载情况而不会对悬挂油缸造成压力冲击。
在如图3所示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同样地,所述悬挂油缸组包括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蓄能器包括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换向阀包括设置在左悬挂油缸11与左蓄能器31之间的左换向阀41和设置在右悬挂油缸12与右蓄能器32之间的右换向阀42。不同的是,图3所示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中只具有一条共用的充压油路V,并设有一个减压阀5、一个充压单向阀6和一个溢流阀7。在该共用的充压油路V中,减压阀5的出油口一侧的所述充压油路V部分同时液压连接到左换向阀41的第二切换油口和右换向阀42的第二切换油口。此实施方式适用于车辆结构和设计的左右非常对称的情形,在调平后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对应的负载基本相同,因而其对应的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的设定充压压力和各种参数相同即可。
至于控制各悬挂油缸的控制阀组,在图2和图3所示的系统中,控制阀组对应于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相应地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该左控制阀组21或右控制阀组22中均包括与系统进油油路P相连的内部进油油路和与系统回油油路T相连的内部回油油路,内部进油油路中串联设置有左进油调速阀211(或右进油调速阀221)、左锁臂单向阀212(或右进油调速阀222)和左进油开关阀213(或右进油开关阀223),内部回油油路中串联设置有左回油调速阀214(或右回油调速阀224)和左回油开关阀215(或右回油调速阀225)。在左控制阀组21中,内部进油油路和内部回油油路均与相应的弹性压力油路L相连并且分别液压连接到右悬挂油缸12的有杆腔和左悬挂油缸11的无杆腔;在右控制阀组22中,内部进油油路和内部回油油路均与相应的弹性压力油路L相连并且分别液压连接到左悬挂油缸11的有杆腔和右悬挂油缸12的无杆腔,也就是两个悬挂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形成交叉连接。通过上述液压元件及其油路连接结构,当通过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控制系统进油油路P的高压油同时进入到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中时,由于两个杆腔中的受力面积之差,使得活塞杆伸出。由于左进油调速阀211和右进油调速阀221的关系,可控制两个油缸中进入相同的流量,使得活塞杆同步推出。油缸回程同样如此,通过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可控制两个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同时连接系统回油油路T以泄压回油,活塞杆回缩。由于左回油调速阀214和右回油调速阀224的关系,可控制两个油缸中流出相同的流量,使得活塞杆同步回缩。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中的两个进油调速阀211,221的设定流量值应相同;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中的两个回油调速阀214,224的设定流量值相同如此。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该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可应用于工程车辆中,尤其是重型工程车辆中。工程车辆中布置多个悬挂油箱组,例如双桥车辆中可布置两组悬挂油缸,三桥车辆中可布置三组悬挂油缸,即采用两个或三个如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但共用系统进油油路P和进油油路P。这样,在车辆行驶前,可通过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进行自动调平。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的油缸调平方法,该油缸调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换向阀以断开蓄能器与相应的悬挂油缸11,12的连接,并将蓄能器切换连接到充压油路V以对该蓄能器进行充压;
步骤二:通过控制阀组控制各个悬挂油缸11,12的同步伸出或同步回缩,直至达到调平位置;
步骤三:切换控制换向阀以断开蓄能器与充压油路V的连接,并将充压至设定充油压力的蓄能器连接到相应的悬挂油缸11,12,以形成油气弹簧。
采用此油缸调平方法,调平过程中蓄能器充压和油缸充油是分开独立的,可以保证油缸伸缩的速度受控;蓄能器连接的充压回路、减压阀和溢流阀等液压元件保证了各蓄能器的充油压力为对应于调平姿态时的负载情况而预先设定的设定充油压力。在自动调平结束后,保证了油缸的位置调平,同时保证了各组油气悬挂(相连的悬挂油缸及其蓄能器)的压力为其理想压力,各组油气悬挂受力为理想分配状态。
以下以图2所示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为例,对两个悬挂油缸的调平过程进行阐述。其中,以工程车辆的当前位置为最低位置,从最低位置开始进行自动调平,来分析油缸的伸出和调平过程。
首先使作为两位三通阀的左换向阀41和右换向阀42处于得电状态,此时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均与悬挂油缸断开连接,而分别与其充油回路连接。以左蓄能器31的左充油回路V1分析,预调左减压阀51的出油口压力为蓄能器31的设定充油压力,系统进油油路P通过左充压单向阀61、左减压阀51和左换向阀41向左蓄能器31充油。当左蓄能器31的压力达到左减压阀51的出油口设定压力时,左减压阀51关闭,左溢流阀71的设定溢流压力比左减压阀51的出油口设定压力稍高,以保证蓄能器充油过程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使得蓄能器压力过高。
而后,保持左换向阀41和右换向阀42处于得电状态,此时油缸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辆当前位置位于调平点以下,由外部控制器控制左进油开关阀213和右进油开关阀223得电,压力油同时进入两个悬挂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由于无杆腔和有杆腔的面积差产生的作用力差使得悬挂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通过左进油调速阀211和右进油调速阀221可以控制两个悬挂油缸的伸出速度,保证同步;
最后,重复上述调平过程,待双桥结构的工程车辆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点的悬挂油缸均分别升高到调平位置后,关闭左进油开关阀213和右进油开关阀223,关闭左换向阀41和右换向阀42,切换为蓄能器与相应侧的悬挂油缸连接,由于此时各蓄能器的充油压力为车辆调平时对于负载的理想压力,在蓄能器和悬挂油缸连接时并不会产生冲击和油缸位置的变化,自动调平过程结束。
同理,如果是从车辆最高位置开始向下调平,上述三个步骤过程的第二步中,需要左回油开关阀215和右回油开关阀225得电,依靠悬挂阀组内的内部回油油路上的左回油调速阀214和右回油调速阀224控制悬挂油缸的活塞杆的回缩速度。
通常情况下,工程车辆在设计时会尽可能将车辆重心设置在车辆中轴线上,使得左右均衡,此时在调平姿态下左右悬挂油缸的上述理想压力也相同,则上述采用的图2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可以简化为图3所示的系统,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可共用一条充压油路V。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系统进油油路(P)、系统回油油路(T)、控制阀组、悬挂油缸组以及与该悬挂油缸组中的各个悬挂油缸(11,1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蓄能器和多个换向阀,所述控制阀组用于控制各个所述悬挂油缸(11,12)与所述系统进油油路(P)或系统回油油路(T)连通,从而控制油缸同步伸缩,所述蓄能器通过相应的所述换向阀的切换控制以选择性地经由充压油路(V)与所述系统进油油路(P)相连而进行充压,或者经由弹性压力油路(L)与相应的所述悬挂油缸(11,12)相连以形成油气弹簧;
其中,所述换向阀的一端具有液压连接所述蓄能器的连接油口,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弹性压力油路(L)相连的第一切换油口和与所述充压油路(V)相连的第二切换油口,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压油路(V)中的减压阀(5),该减压阀(5)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切换油口,所述减压阀(5)为出油口设定压力可调节的可调式减压阀,所述减压阀(5)的出油口设定压力与相应连接的所述悬挂油缸(11,12)在调平姿态下的负载压力相匹配,使得各组油气悬挂的受力为理想分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所述油气悬挂控制系统还包括充压单向阀(6),该充压单向阀(6)与所述减压阀(5)串联设置在所述充压油路(V)中,所述充压单向阀(6)设置为使得压力油能够经由所述充压油路(V)流向所述蓄能器并且反向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溢流阀(7),该溢流阀(7)连接在所述减压阀(5)的所述出油口一侧的所述充压油路(V)与所述系统回油油路(T)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油缸组包括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所述蓄能器包括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所述换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悬挂油缸(11)与左蓄能器(31)之间的左换向阀(41)和设置在所述右悬挂油缸(12)与右蓄能器(32)之间的右换向阀(42);
其中,所述减压阀包括左减压阀(51)和右减压阀(52),所述充压油路(V)包括彼此独立的左充压油路(V1)和右充压油路(V2),所述左减压阀(51)设置在所述左充压油路(V1)中,所述右减压阀(52)设置在所述右充压油路(V2)中,所述左换向阀(41)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通过所述左充压油路(V1)连接所述系统进油油路(P),所述右换向阀(42)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通过所述右充压油路(V2)连接所述系统进油油路(P),其中所述左减压阀(51)和右减压阀(52)的出油口设定压力分别与相应的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在调平姿态下的负载压力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油缸组包括左悬挂油缸(11)和右悬挂油缸(12),所述蓄能器包括左蓄能器(31)和右蓄能器(32),所述换向阀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悬挂油缸(11)与左蓄能器(31)之间的左换向阀(41)和设置在所述右悬挂油缸(12)与右蓄能器(32)之间的右换向阀(42);
其中,所述减压阀(5)的出油口一侧的所述充压油路(V)分别液压连接到所述左换向阀(41)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和所述右换向阀(42)的所述第二切换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结构相同的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该左控制阀组(21)或右控制阀组(22)中均包括与所述系统进油油路(P)相连的内部进油油路和与所述系统回油油路(T)相连的内部回油油路,所述内部进油油路中串联设置有进油调速阀(211,221)、锁臂单向阀(212,222)和进油开关阀(213,223),所述内部回油油路中串联设置有回油调速阀(214,224)和回油开关阀(215,225);
在所述左控制阀组(21)中,所述内部进油油路和内部回油油路均与相应的所述弹性压力油路(L)相连并且分别液压连接到所述右悬挂油缸(12)的有杆腔和所述左悬挂油缸(11)的无杆腔;在所述右控制阀组(22)中,所述内部进油油路和内部回油油路均与相应的所述弹性压力油路(L)相连并且分别液压连接到所述左悬挂油缸(11)的有杆腔和所述右悬挂油缸(12)的无杆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中的两个所述进油调速阀(211,221)的设定流量值相同;所述左控制阀组(21)和右控制阀组(22)中的两个所述回油调速阀(214,224)的设定流量值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的油缸调平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油缸调平方法包括:
步骤一:控制所述换向阀以断开所述蓄能器与相应的所述悬挂油缸(11,12)的连接,并将所述蓄能器切换连接到所述充压油路(V)以对该蓄能器进行充压;
步骤二:通过所述控制阀组控制各个所述悬挂油缸(11,12)的同步伸出或同步回缩,直至达到调平位置;
步骤三:切换控制所述换向阀以断开所述蓄能器与所述充压油路(V)的连接,并将充压至设定充油压力的所述蓄能器连接到相应的所述悬挂油缸(11,12),以形成油气弹簧。
9.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工程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气悬挂控制系统。
CN201310643924.9A 2013-12-03 2013-12-03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Active CN103640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3924.9A CN103640448B (zh) 2013-12-03 2013-12-03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43924.9A CN103640448B (zh) 2013-12-03 2013-12-03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0448A CN103640448A (zh) 2014-03-19
CN103640448B true CN103640448B (zh) 2016-02-03

Family

ID=50245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43924.9A Active CN103640448B (zh) 2013-12-03 2013-12-03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04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9257B (zh) * 2014-04-15 2017-03-01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悬架阀、油气悬架控制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04129250A (zh) * 2014-08-05 2014-11-0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
CN104369639B (zh) * 2014-09-23 2017-01-11 北京理工大学 轮式两栖车辆可收放式油气悬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442265B (zh) * 2014-12-09 2016-08-24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基于液压作动筒调节的运输车辆主动防侧翻控制系统
CN106696631A (zh) * 2015-07-31 2017-05-24 张宏如 双通道侧向刚度主动油气悬架
CN105365521B (zh) * 2015-11-30 2018-09-1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阀组、油气悬架控制系统和方法及车辆
CN105539061B (zh) * 2015-12-21 2018-04-1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油气悬挂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0266028B2 (en) * 2017-04-24 2019-04-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
CN107471949A (zh) * 2017-08-30 2017-12-15 湖北优软商用车悬架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空满载自适应汽车油气悬架
CN107599772B (zh) * 2017-09-06 2024-05-14 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agv物流机器人空气悬挂控制系统
CN108156868B (zh) * 2018-01-07 2024-01-26 浙江高宇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坡地自适应悬挂和调平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8437734B (zh) * 2018-03-23 2020-02-18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工程机械
CN110386160B (zh) * 2018-04-16 2021-11-3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多空气弹簧列车悬挂控制方法、系统及列车
CN109578354A (zh) * 2018-12-20 2019-04-0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油缸同步升降的液压控制系统及集成阀组
CN110316246A (zh) * 2019-07-18 2019-10-11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运车电动伺服独立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57223A (zh) * 2020-11-04 2023-07-18 特雷克斯南达科他州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系统
CN112389150B (zh) * 2020-11-19 2022-06-1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自卸车悬挂系统的充油组件及充油方法
CN114352669A (zh) * 2021-12-23 2022-04-1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油气悬挂系统及其刚柔性控制阀和工程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8519Y (zh) * 2009-01-09 2009-11-04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式车辆油气悬挂中的同步升降装置
DE102009003472A1 (de) * 2009-02-12 2010-08-1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Geschlossene Niveauregelanlage für Fahrzeuge
CN201856597U (zh) * 2010-08-26 2011-06-08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悬挂阀、油气悬架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03204042A (zh) * 2012-12-28 2013-07-1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平衡装置、油气悬挂自动调平系统及工程车辆
KR101301751B1 (ko) * 2007-06-18 2013-08-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폐루프형 에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자동차
CN203202238U (zh) * 2013-04-24 2013-09-18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控制装置和油气悬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5641B2 (ja) * 2008-02-25 2012-02-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1751B1 (ko) * 2007-06-18 2013-08-2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폐루프형 에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자동차
CN201338519Y (zh) * 2009-01-09 2009-11-04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式车辆油气悬挂中的同步升降装置
DE102009003472A1 (de) * 2009-02-12 2010-08-1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Geschlossene Niveauregelanlage für Fahrzeuge
CN201856597U (zh) * 2010-08-26 2011-06-08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悬挂阀、油气悬架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03204042A (zh) * 2012-12-28 2013-07-1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平衡装置、油气悬挂自动调平系统及工程车辆
CN203202238U (zh) * 2013-04-24 2013-09-18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控制装置和油气悬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0448A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0448B (zh) 油气悬挂控制系统、油缸调平方法和工程车辆
CN103204042B (zh) 压力平衡装置、油气悬挂自动调平系统及工程车辆
US20150191069A1 (en) Load dependent damper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104129250A (zh) 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
CN102039792B (zh) 悬挂阀、油气悬架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03009955B (zh) 气压可调式油气悬架系统及其气压调节方法和工程车辆
CN103671334B (zh) 一种油气悬挂油缸同步升降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车辆
CN205349893U (zh) 一种具有同步升降及调姿功能的油气悬挂系统
CN104608574A (zh) 一种车辆抗侧翻悬架装置
CN217124471U (zh) 一种汽车智能液压主动悬架系统
CN111301084A (zh)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车辆及油气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3543573U (zh) 防侧翻液压减震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08437734B (zh) 一种油气悬挂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工程机械
CN203818971U (zh) 防侧翻车辆油气悬挂系统及车辆
CN102529631B (zh) 缓冲保护式油气悬挂系统以及车辆
CN108128113A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复合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4956004U (zh)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互联结构
CN109808435B (zh) 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03671294A (zh) 悬挂油缸同步升降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工程车辆
CN207772822U (zh) 一种多方位矿用自卸车车身调姿油气悬挂系统
CN103089736A (zh) 一种平衡阀及其二级保护溢流阀的压差保护控制法
CN203093658U (zh) 一种新型油气悬架系统
CN113135240B (zh) 一种主动控制驾驶室悬置系统及其减振控制方法
CN109955673A (zh) 一种油气悬架系统和一种车辆
CN209649988U (zh) 悬架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013 Yuelu District, Hunan, silver basin Road, No. 361, No.

Applicant after: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7 ZOOMLION grand pond Industrial Park, Yuanda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2,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10007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TO: 410013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