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3587B - 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3587B
CN110383587B CN201880013663.3A CN201880013663A CN110383587B CN 110383587 B CN110383587 B CN 110383587B CN 201880013663 A CN201880013663 A CN 201880013663A CN 110383587 B CN110383587 B CN 110383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pair
hous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6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3587A (zh
Inventor
上田纮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65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8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3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3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嵌入另一连接器的凹部、和包围凹部的周壁;和接触件,具有一对保持部、作为所述保持部的一部分的一对连接部,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周壁。一对保持部隔着第1区域而对置,第1区域位于凹部内,一对连接部分别面向第1区域,另一连接器能够与一对连接部电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更加详细地,涉及用于将电气部件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将电气部件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专利文献1所述的连接器具备:包含绝缘体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壳体、和被配设于壳体并与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多个端子(接触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5-8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嵌入另一连接器的凹部、包围所述凹部的周壁;和接触件,具有第1保持部、第2保持部、作为所述第1保持部的一部分的第1连接部、作为所述第2保持部的一部分的第2连接部,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周壁。所述第1保持部以及所述第2保持部隔着第1区域而对置,所述第1区域位于所述凹部内,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面向所述第1区域,所述另一连接器能够与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
此外,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头部是与上述一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的所述另一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嵌入于所述凹部的主部的另一壳体;和被保持于所述主部以使得从所述主部露出的第1另一接触件以及第2另一接触件,所述第1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1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2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
此外,本公开的连接装置具备:上述一方式的连接器;和另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接触件电连接的第1另一接触件和第2另一接触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省略了壳体的公开的立体图。
图5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5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的正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A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8A是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省略了壳体的公开的立体图。
图8B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的正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装置中,在连接器连接另一连接器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装置中,在连接器连接另一连接器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2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4B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另一连接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现有例那样的连接器中,期望提高与另一连接器的另一连接器侧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的强度。
因此,本公开鉴于上述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与另一连接器的另一连接器侧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的强度的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实施方式1)
(1)概要
以下,使用图1~图5B来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101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例如被安装于印刷布线板、可挠性印刷布线板等的基板4(参照图10A)。连接器101被用于将例如搭载于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的多个基板4之间电连接。当然,并不是限定连接器101的用途的意思,连接器101也可以被用于例如照相机模块等移动终端以外的电子设备。此外,连接器101并不局限于将多个基板4之间电连接的用途,例如是将基板4与显示器之间、基板4与电池之间等多个部件之间电连接的用途即可。
连接器101具备壳体1和接触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01具备4根接触件2。壳体1具有另一连接器102(参照图6)的另一连接器的壳体1A(参照图6。以下,也称为“壳体1A”)嵌入的凹部13、以及包围凹部13的周壁12。接触件2被保持于壳体1。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尺寸例如为几mm以下。此外,壳体1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尺寸例如为几mm~十几mm。此外,壳体1的短边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例如为几mm。
接触件2具有一对保持部21和一对连接部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21的内侧片211是连接部22。接触件2被保持于周壁12,以使得一对保持部21在壳体1的短边方向排列。在一对保持部21之间形成空隙60。这里,空隙60是凹部13的一部分。一对连接部22面向空隙60,隔着空隙60而对置。并且,一对连接部22分别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参照图6。以下,也称为“接触件2A”)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在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连接的状态下,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接触的一对连接部22均被保持于壳体1。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2的强度。
(2)详细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另一连接器102以及连接装置100详细进行说明。以下,将壳体1、1A的长边方向说明为前后方向(第1方向),将壳体1、1A的短边方向说明为左右方向(第2方向),将壳体1、1A的厚度方向说明为上下方向(第3方向)。另外,在图1~图14B中,表示对从连接器101(或者另一连接器102)的中心观察的这些的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进行表示的箭头,这些箭头仅仅是以辅助说明的目的进行记载的,并不伴随实体。此外,上述的方向的规定并不是限定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以及另一连接器102的使用方式的意思。
(2.1)连接器
首先,使用图1~图5B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是插座(母连接器),具备壳体1、多个(这里为4根)接触件2、一对安装金属件3。
壳体1是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较长的扁平的长方体状,是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例如,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树脂)的树脂成形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是将一对安装金属件3作为嵌入品的嵌入成形品。壳体1具有底壁11和周壁12。底壁11是在第1方向较长的板状,构成壳体1的底部。周壁12从底壁11的周边向上突出,俯视下为矩形框状。以下,“俯视”是指从第3方向(上下方向)观察。
具体而言,周壁12由一对第1周壁121和一对第2周壁122构成。一对第1周壁121是周壁12之中沿着第1方向(前后方向)的一对壁。一对第2周壁122是周壁12之中沿着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一对壁。由一对第1周壁121、一对第2周壁122以及底壁11包围的部位构成另一连接器102的壳体1A嵌入的凹部13。换句话说,凹部13被周壁12包围。通过另一连接器102的壳体1A嵌入凹部13,从而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连接。
壳体1具有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4个狭缝123。4个狭缝123均为俯视下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将在第3方向(上下方向)贯通一对第1周壁121的开口部以及在第3方向贯通底壁11的开口部连结。4根接触件2分别被从下方按入到4个狭缝123,从而被保持于壳体1。这里所谓的“被按入”,是包含施加一定以上的力而被按入、换句话说包含压入的概念。
壳体1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设置于凹部13的周边的锥形124。锥形124倾斜为随着从第3方向(上下方向)的一端(下端)向另一端(上端)而扩大凹部13的开口面积。锥形124在将另一连接器102的壳体1A嵌入连接器101的凹部13时,成为将壳体1A引导至凹部13的面。
接触件2是例如包含铜合金等金属材料的金属成形体。此外,对接触件2实施镀金。另外,也可以不对接触件2实施镀金。接触件2如图4~图5B所示,具有一对保持部21、底部23和一对接合部24,这些被一体地构成。
一对保持部21分别具有内侧片211、外侧片212、连结片213,这些被一体地构成。此外,一对保持部21分别在主视下是以第3方向的一端(上端)为顶部的倒U字状。以下,所谓“主视”,是指从第1方向(前后方向)观察。一对保持部21分别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排列,被保持于一对第1周壁121。换句话说,一对保持部21被配置于凹部13,并被保持于周壁12(第1周壁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保持部21之间,不存在障碍物(例如,壳体1的一部分等)(参照图1)。换句话说,一对保持部21在凹部13内不夹着障碍物而对置。接触件2通过一对保持部21,形成空隙60。
内侧片211是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以及第3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面向空隙60(参照图1)。内侧片211被配置为在另一连接器102的壳体1A嵌入于凹部13的状态下,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接触。此时,另一连接器102的一部分为嵌入于空隙60的状态。
具体而言,在另一连接器102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一对接触件2A与接触件2电连接。并且,接触件2的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内侧片211在壳体1A嵌入于凹部13的状态下,与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接触件2A接触。同样地,接触件2的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内侧片211在壳体1A嵌入于凹部13的状态下,与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接触件2A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连接部22分别是一对保持部21的内侧片211。
此外,内侧片211与沿着内侧片211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突起214为一体。突起214在另一连接器102的壳体1A嵌入于凹部13的状态下,与对应的接触件2A的突起251(后述)在第3方向(上下方向)排列,并且位于比突起251更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0B)。因此,只要不使用规定以上的力将另一连接器102从凹部13拉出,接触件2A的突起251与接触件2的突起214勾连,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的连接状态就不会解除。换句话说,接触件2的突起214以及接触件2A的突起251构成通过施加规定以上的力,能够解除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的连接状态的锁定机构。换言之,一对连接部22(内侧片211)分别具有通过施加规定以上的力,能够解除接触件2与接触件2A的连接状态的锁定机构(突起214)。
外侧片212是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以及第3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与内侧片211对置。外侧片212在接触件2的长边方向(第2方向),位于内侧片211的外侧。外侧片212未在空隙60露出,被保持于周壁12(第1周壁121)。此外,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外侧片212中的一面(左面)与第2方向的第1端侧的第1周壁121的一部分的壁相接(参照图10A)。同样地,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外侧片212中的一面(右面)与第2方向的第2端侧的第1周壁121的一部分的壁相接。换句话说,外侧片212的面212b与周壁12(第1周壁121)的一部分的壁相接,该面212b是与内侧片211所对置的面212a相反的一侧的面。
连结片213将内侧片211的第3方向的一端(上端)与外侧片212的第3方向的一端(上端)连结。换句话说,连结片213将内侧片211以及与外侧片212的底部23相反的一侧的一端(上端)连结。此外,连结片213是在主视下以第3方向的一端(上端)为顶部的倒U字状。
底部23是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板状。底部23将狭缝123之中的底壁11的开口部堵塞,处于被一对保持部21夹着的位置。底部23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左端)与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内侧片211的一端(下端)为一体。此外,底部23的长边方向的第2端(右端)与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内侧片211的一端(下端)为一体。换句话说,底部23在凹部13的底壁11将一对保持部21连结。
一对接合部24分别被设置于接触件2的长边方向(第2方向)的两端部。换句话说,一对接合部24在接触件2的长边方向(第2方向),位于比一对保持部21更靠外侧的位置。一对接合部24均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从壳体1露出。此外,一对接合部24的各自的一面(下表面)是通过例如焊接而被接合于基板4的接合面。换句话说,一对接合部24分别被设置于接触件2中的一对保持部21排列的方向(第2方向)的两端部。并且,一对接合部24构成为与基板4接合。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多个接合部24。并且,多个接合部24相对于穿过壳体1的第2方向的中心的线,被配置为在俯视下线对称(参照图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焊接来将多个接触件2与基板4接合时,在壳体1的第2方向的两侧容易产生同等的自对准现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的第2方向的两侧的自对准现象难以产生偏差,难以产生自对准现象所导致的连接器101相对于基板4的旋转。
多个接触件2被大致分为第1端子51和第2端子52(参照图1)。第1端子51以及第2端子52均能够用作为信号用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4根接触件2之中,第1端子51是2根,第2端子52是2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4根接触件2在壳体1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排列,并且,2根第2端子52被配置为夹着2根第1端子51。第2端子52的宽度尺寸(第1方向(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1端子51的宽度尺寸大。因此,第2端子52的阻抗比第1端子51的阻抗小。换句话说,第2端子52的额定电流比第1端子51的额定电流大。因此,第2端子52也能够用作为例如电池等的电源用的端子。
一对安装金属件3分别是包含例如铜合金等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成形体。一对安装金属件3分别被设置于壳体1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的两端。一对安装金属件3通过被安装于壳体1,从而具有提高壳体1的强度的功能。一对安装金属件3分别具有一个主片31、一对侧片32、一对底片33,这些被一体地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一对安装金属件3之中、被安装于壳体1的第1方向的第1端(前端)的安装金属件3为例来进行说明,但被安装于壳体1的第1方向的第2端(后端)的安装金属件3也是相同的结构。
主片31被安装于第1方向的一端侧(这里为前侧)的第2周壁122。一对侧片32分别在从主片31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向壳体1的内侧的朝向(这里为朝后)突出。一对侧片32均具有向下突出的突片321。突片321的第3方向的一端(下端)贯通壳体1的底壁11并露出(参照图3)。并且,突片321的一面(下表面)是例如通过焊接来与基板4接合的接合面。
一对底片33分别与主片31的第3方向的一端(后端)为一体,弯曲为沿着壳体1的底壁11。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底片33被保持于壳体1,以使得与位于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多个(这里为4个)接合部24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排列。同样地,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底片33被保持于壳体1,以使得与位于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多个(这里为4个)接合部24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排列。一对底片33的各自的一面(下表面)从壳体1的底壁11露出,是例如通过焊接来与基板4接合的接合面。
(2.2)另一连接器
接下来,使用图6~图8B来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所对应的另一连接器102详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另一连接器102是头部(公连接器),具备壳体1A、多个(这里为8根)接触件2A。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一对接触件2A作为一个接触件群,多个(这里为4个)接触件群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被保持于壳体1A。多个接触件群分别一对一地对应于连接器101的多个接触件2。
壳体1A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成形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A是将多个接触件2A作为嵌入品的嵌入成形品。壳体1A具有主部14、一对凸缘15。
主部14是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较长的扁平的长方体状。主部14是包含一对凸缘15而嵌入于连接器101的凹部13的尺寸。从主部14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露出多个接触件2A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部14的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4根接触件2A在第1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被保持,各接触件2A的接触片25(后述)以及端子片27(后述)露出。同样地,在主部14的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4根接触件2A在第1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被保持,各接触件2A的接触片25以及端子片27露出。这里,在第2方向排列的一对接触件2A在第2方向隔开间隔,被保持于作为实心的主部14。换句话说,一对接触件2A之间被壳体1A填埋。
多个接触件群在壳体1A嵌入到连接器101的凹部13的状态下,分别一对一地电连接于多个接触件2的一对连接部2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一对接触件2A被电连接为同电位。换句话说,另一连接器102至少具有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一对接触件2A,该一对接触件2A分别被保持于壳体1A以使得一部分在主部14的外侧露出,并与一对连接部22一对一地电连接。
一对凸缘15分别从主部14的第1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突出。一对凸缘15各自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主部14的第2方向的尺寸大。具体而言,一对凸缘15各自的第2方向的尺寸是在主视下遮住从主部14突出的多个接触件2A的接触片25的程度的尺寸。换句话说,另一连接器102还具有分别从与主部14中的一对接触件2A排列的方向(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第1方向)的两端突出的一对凸缘15。并且,一对凸缘15在一对接触件2A排列的方向(第2方向),比一对接触件2A之中的与一对连接部22接触的部位(接触片25)更向外侧突出。
接触件2A是包含例如铜合金等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成形体。此外,对接触件2A,实施镀金。另外,也可以不对接触件2A实施镀金。接触件2A具有接触片25、垂下片26、端子片27,这些被构成为一体(参照图8A、图8B)。接触片25是矩形板状。接触片25被设置为从主部14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一面露出。接触片25构成为在壳体1A嵌入于连接器101的凹部13的状态下,与对应的连接部22接触。
此外,接触片25与沿着接触片25的厚度方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突起251为一体。突起251在壳体1A嵌入于连接器101的凹部13的状态下,与对应的接触件2的突起214在第3方向(上下方向)排列,并且位于比突起214更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10B)。突起251如已述那样,与接触件2的突起214一起,构成通过施加规定以上的力从而可解除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的连接状态的锁定机构。
垂下片26是在第3方向(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板状。垂下片26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与接触片25对置。垂下片26的第3方向的第1端(上端)弯曲为倒U字状,与接触片25的第3方向的第1端(上端)一体。
端子片27是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板状。端子片27的第2方向的第1端与垂下片26的第3方向的第2端(下端)一体。此外,端子片27的第2方向的第2端从壳体1A露出。端子片27的第3方向的一面(下表面)是例如通过焊接来与基板4接合的接合面。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A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多个端子片27。并且,多个端子片27被配置为相对于穿过壳体1A的第2方向的中心的线,在俯视下线对称(参照图7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例如通过焊接来将多个接触件2A与基板4接合时,在壳体1A的第2方向的两侧容易产生同等的自对准现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A的第2方向的两侧的自对准现象难以产生偏差,难以产生自对准现象所导致的另一连接器102相对于基板4的旋转。
多个接触件2A与接触件2同样地,被大致分为第1端子51和第2端子52。在本实施方式中,8根接触件2A之中,第1端子51为4根,第2端子52为4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部14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两侧,4根接触件2A分别在壳体1A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排列。此外,在主部14的第2方向的两侧,分别配置2根第2端子52,以使得夹着2根第1端子5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连接器102不具有安装金属件3。取而代之,作为第2端子52的4根接触件2A作为安装金属件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件2、2A中,从第1方向(前后方向)观察,第1端子51的剖面的形状均与第2端子52的剖面的形状相同。这里所谓的“相同”,是包含“几乎相同”的表现。因此,由于制造上的误差或者偏差导致第1端子51以及第2端子52各自的剖面的形状相互稍微不同,是允许范围内的误差。
(2.3)连接装置
连接器101被安装于在例如智能电话等的电子设备内置的基板4(以下,也称为“第1基板41”)(参照图10A)。此外,连接器101所对应的另一连接器102同样被安装于在电子设备内置的其他基板4(以下,也称为“第2基板42”)(参照图10A)。
并且,如图10A、图10B所示,通过将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连接,从而第1基板41所具有的第1导体与第2基板42所具有的第2导体之间被电连接。具体而言,通过连接器101的多个接触件2与另一连接器102的多对接触件2A电连接,从而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连接。此时,连接器101的多个(这里为2根)第1端子51分别与另一连接器102的对应的多对(这里为2对)第1端子51电连接。此外,连接器101的多个(这里为2根)第2端子52分别与另一连接器102的对应的多对(这里为2对)第2端子52电连接。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器101和另一连接器102来构成连接装置100。换言之,连接装置100具备:连接器101、具有与接触件2电连接的一对接触件2A的另一连接器102。另外,在图10A、图10B中,另一连接器102在使前后反转的状态下被图示。
这里,将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连接时,如图10B所示,一对连接部22(内侧片211)在沿着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朝向被向一对接触件2A按压。因此,一对连接部22分别在沿着第2方向的朝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一对接触件2A接触。具体而言,在第2方向的第1端侧(左侧)的保持部21中,内侧片211以及外侧片212向左弹性变形。同样地,在第2方向的第2端侧(右侧)的保持部21中,内侧片211以及外侧片212向右弹性变形。因此,在连接器101与另一连接器102连接的状态下,一对连接部22分别将复原为原本的状态的弹力赋予给一对接触件2A。换句话说,接触件2具有:通过一对连接部22向一对接触件2A被按压,从而向外侧弯曲以使得一对连接部22之间的距离变长的构造。
此外,外侧片212所相接的第1周壁121的一部分的壁通过被弹性变形的外侧片212按压,从而稍微弹性变形。具体而言,相对于壳体1的短边方向(第2方向)的尺寸为几mm,第1周壁121的短边方向(第2方向)的尺寸为几百μm,该壁弹性变形为几μ~几十μm程度。
(3)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接触件2具有一对连接部2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包含一对连接部22的一对保持部21被保持于壳体1。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一个接触件2具有2个电接点,并且,2个接点被保持于壳体1。因此,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接触的一对连接部22均被保持于壳体1。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能够提高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2的强度。
这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连接器(以下,称为“比较例的连接器”)中,插座侧端子(接触件)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同样地,具有2个与头部侧端子(另一连接器侧接触件)接触的电接点。然而,在比较例的连接器中,接触件的2个接点之中的一个接点未被保持于壳体,而相对于壳体可自由移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接触件2的一对连接部22均被保持于壳体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壳体1能够接受一对连接部22分别被接触件2A按压的力。
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相比于比较例的连接器,通过一对连接部22来夹着接触件2A的力较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也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另一连接器102接受了相对于连接器101偏移的朝向的外力,另一连接器102也难以从连接器101脱离。
(4)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第1周壁121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2周壁122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但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第1周壁12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比第2周壁122的长边方向的尺寸小。此外,也可以第1周壁12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与第2周壁122的长边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另一连接器102也可结合连接器101的形状而适当地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件2通过将一对接合部24各自的一面(下表面)焊接于基板4,从而固定于基板4,但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接触件2也可以除了一对接合部24,还将底部23的一面(下表面)焊接于基板4,从而固定于基板4。此外,接触件2也可以通过仅将底部23的一面(下表面)焊接于基板4,从而固定于基板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另一连接器102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一对接触件2A也可以是一体。该结构能够通过例如将在第2方向并排的一对接触件2A各自的垂下片26连结,设为一个金属成形体来实现。在该情况下,另一连接器102具有在第1方向(前后方向)排列的4根接触件2A。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01具有2根作为第1端子51的接触件2,具有2根作为第2端子52的接触件2,但不是限定接触件2的根数的意思。例如,连接器101也可以具有3根以上的作为第1端子51的接触件2,也可以具有3根以上的作为第2端子52的接触件2。此外,连接器101也可以仅具有例如作为第1端子51的接触件2。此外,连接器101也可以仅具有例如作为第2端子52的接触件2。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件2通过从下方按入到狭缝123从而被保持于壳体1,但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壳体1也可以是将接触件2作为嵌入品的嵌入成形品。在该结构中,不需要狭缝123。
在本实施方式中,另一连接器102不具备安装金属件3,但也可以具备安装金属件3。在该情况下,安装金属件3也可以分别被设置于例如主部14的长边方向(第2方向)的两端。此外,在该情况下,安装金属件3的形状可以与另一连接器102的形状相匹配地变更。
(实施方式2)
(1)详细
以下,使用图11~图14B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器101、另一连接器102以及连接装置100。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1、另一连接器102、以及连接装置100相同,因此针对相同点,省略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100由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和本实施方式的另一连接器102构成。
(1.1)连接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后述的不具备一对凸缘15的另一连接器102嵌入于凹部13,因此凹部13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的尺寸变小与一对凸缘15相应的大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1不同地,分别在作为第2端子52的2个接触件2,一对保持部21均被第1周壁121覆盖。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一对安装金属件3均不具有突片32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中,壳体1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的尺寸比实施方式1的壳体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小。
(1.2)另一连接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连接器102中,与实施方式1的另一连接器102不同地,壳体1A仅具备主部14,不具备一对凸缘1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连接器102中,壳体1A的长边方向(第1方向)的尺寸比实施方式1的壳体1A的长边方向的尺寸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连接器102中,对于端子片27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的尺寸,作为第1端子51的接触件2A比作为第2端子52的接触件2A大。换句话说,对于端子片27从壳体1A的突出量,作为第1端子51的接触件2A比作为第2端子52的接触件2A大。这样,在作为第1端子51的接触件2A,通过增大端子片27从壳体1A的突出量,增大端子片27相对于基板4的接合面积,从而能够将接触件2A相对于基板4更加稳固地固定。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以及另一连接器102分别相比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1以及另一连接器102,长边方向(第1方向)的尺寸变小。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以及另一连接器102的另一连接器102不具有一对凸缘15,因此分别相比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1以及另一连接器102,可实现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1、另一连接器102以及连接装置100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1、另一连接器102以及连接装置100同样地,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总结)
如以上所述那样,本公开的连接器101具备:壳体1,具有可嵌入另一连接器102的凹部13并且具有包围凹部13的周壁12;和接触件2,具有一对保持部21、作为保持部21的一部分的一对连接部22,被保持于壳体1的周壁12。一对保持部21隔着空隙60(第1区域)而对置,空隙60(第1区域)位于凹部13内。一对连接部22面向空隙60(第1区域),另一连接器102能够与一对连接部22电连接。
通过该结构,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接触的一对连接部22均被保持于壳体1。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提高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2的强度。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接触件2还具有一对接合部24,一对接合部24分别在一对保持部21排列的方向延伸,在接触件2的一端设置一个接合部24,在接触件2的另一端设置另一个接合部24,一对接合部24与基板接合。
通过该结构,通过接触件2的两端被固定于基板4,一对保持部21容易更加稳固地保持于壳体1。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更加提高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2的强度。此外,通过该结构,接触件2的至少2个以上的位置与基板4接合,因此能够提高接触件2的散热性。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接触件2中的一对接合部24以外的部位与基板4接合。例如,也可以接触件2的底部23与基板4接合。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是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一对连接部22具有通过施加规定以上的力从而能够将接触件2与另一连接器102的连接状态解除的锁定机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锁定机构,另一连接器102难以从连接器101脱离。特别地,通过该结构,由于一对连接部22分别具有锁定机构,因此相比于仅具有一个锁定机构的结构,另一连接器102更加难以从连接器101脱离。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一对连接部22各自也可以分别具有锁定机构。此外,也可以一对连接部22之中的仅一个具有锁定机构。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接触件2还具有将一对保持部21连结的底部23,底部23位于凹部13内。一对保持部21分别具有:面向空隙60(第1区域)的内侧片211、与内侧片211对置的外侧片212、将内侧片211与外侧片212连结的连结片213。连接部22是内侧片211的一部分。
通过该结构,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作为连接部22的内侧片211向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赋予弹力并且接触。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接触件2与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的提高。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一对保持部21不具有内侧片211、外侧片212以及连结片213。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接触件2通过一对外侧片212而被保持于周壁12。
通过该结构,能够确保作为连接部22的内侧片211的弹性,并且能够使连接部22保持于壳体1。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接触件2的外侧片212以外的部位(例如,底部23)被保持于壳体1。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外侧片212具有:与内侧片211对置的面212a、面212a的相反的一侧的面212b,面212a以及面212b相接于周壁12。
通过该结构,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时,即使向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按压,外侧片212也难以过度弹性变形。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外侧片212的上述相反的一侧的面212b也可以不相接于周壁12的一部分的壁。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一对保持部21不夹着部件而对置。
通过该结构,相比于在凹部13内存在障碍物(部件)的情况,能够缩小一对保持部21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接触件2的小型化,作为结果,能够实现保持接触件2的壳体1的小型化。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一对保持部21也可以在例如凹部13内夹着壳体1的一部分而对置。
本公开的连接器101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接触件2还具有:被设置于接触件2的两端并与基板4接合的一对接合部24、位于凹部13内并将一对保持部21连结的底部23。一对接合部24分别相对于一个保持部21而位于另一个保持部21的相反的一侧。一对保持部21分别具有:面向空隙60(第1区域)的内侧片211、与内侧片211对置的外侧片212、将内侧片211与外侧片212连结的连结片213,一对连接部22分别是内侧片211的一部分。
通过该结构,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作为连接部22的内侧片211向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赋予弹力并且接触。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接触件2与接触件2A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的提高。此外,通过该结构,一对接合部24在一对保持部21排列的方向在一对保持部21的外侧被固定于基板4。因此,通过该结构,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接合部24来接受连接部22被接触件2A按压的力。因此,通过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接触件2与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的提高。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例如一对保持部21也可以不具有内侧片211、外侧片212以及连结片213。此外,例如一对接合部24也可以在一对保持部21排列的方向处于一对保持部21的内侧。
本公开的头部是与上述的任意的连接器101连接的另一连接器102,具备:壳体1A,具有能够嵌入于凹部13的主部14;和一对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被保持于主部14以使得从主部14露出,一对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与一对连接部22电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用于能够提高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2的强度的连接器101。
本公开的头部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一对接触件2A之间填埋主部14。
通过该结构,在将头部(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主部14来接受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被连接部22按压的力。因此,通过该结构,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难以过度地弹性变形。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在一对接触件2A之间存在缝隙。
本公开的头部(另一连接器)若具有以下的结构则更加优选。
壳体1A(另一壳体)还具有在与一对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缘15,凸缘15在一对接触件2A排列的方向,比一对接触件2A分别与连接部22接触的部位更向外侧突出。
通过该结构,在将壳体1A(另一壳体)与连接器101连接时,在另一连接器102相对于连接器101在第2方向(左右方向)偏离的状态下难以嵌入。因此,通过该结构,在将另一连接器102与连接器101连接时,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难以与接触件2以外的部位接触。但是,该结构不是必须的,壳体1A也可以不具有一对凸缘15。
本公开的连接装置100具有上述任意的连接器101、与接触件2电连接的一对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
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能够提高与另一连接器102的接触件2A(另一接触件)电连接的状态下的接触件2的强度的连接装置100。
以上,对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连接器101、另一连接器102以及连接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是,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2仅仅是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之一。上述的实施方式1、2若能够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则能够根据设计等来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壳体
1A 壳体(另一壳体)
2 接触件
2A 接触件(另一接触件)
3 安装金属件
4 基板
11 底壁
12 周壁
13 凹部
14 主部
15 凸缘
21 保持部
22 连接部
23 底部
24 接合部
25 接触片
26 垂下片
27 端子片
31 主片
32 侧片
33 底片
41、42 基板
51、52 端子
60 空隙(第1区域)
100 连接装置
101 连接器
102 另一连接器(头部)
121 第1周壁
122 第2周壁
211 内侧片
212 外侧片
213 连结片
214 突起(锁定机构)
251 突起
321 突片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具有能够嵌入另一连接器的凹部,具有包围所述凹部的周壁;和
接触件,具有第1保持部、第2保持部、作为所述第1保持部的一部分的第1连接部、作为所述第2保持部的一部分的第2连接部,被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周壁,
所述第1保持部以及所述第2保持部隔着第1区域而对置,
所述第1区域位于所述凹部内,
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面向所述第1区域,
所述另一连接器能够与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第1保持部具有:
具有所述第1连接部的第1内侧片;
与所述第1内侧片对置的第1外侧片;和
将所述第1内侧片的一端与所述第1外侧片的一端连结的第1连结片,
所述第2保持部具有:
具有所述第2连接部的第2内侧片;
与所述第2内侧片对置的第2外侧片;和
将所述第2内侧片的一端与所述第2外侧片的一端连结的第2连结片,
所述接触件还具有将所述第1内侧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内侧片的另一端连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触件还具有第1接合部以及第2接合部,
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分别在所述第1保持部以及所述第2保持部排列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接触件的一端设置所述第1接合部,在所述接触件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2接合部,
所述第1接合部以及所述第2接合部被接合于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具有通过施加规定以上的力从而能够将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另一连接器的连接状态解除的锁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底部位于所述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触件通过所述第1外侧片以及所述第2外侧片而被保持于所述周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外侧片具有:与所述第1内侧片对置的第1面、作为所述第1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所述第2面相接于所述周壁,
所述第2外侧片具有:与所述第2内侧片对置的第3面、作为所述第3面的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4面,所述第4面相接于所述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第2保持部不夹着部件而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触件还具有:
第1接合部,与所述第1外侧片的另一端连结并与基板接合;和
第2接合部,与所述第2外侧片的另一端连结并与基板接合。
9.一种头部,是与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连接的所述另一连接器的头部,
所述头部具备:
具有能够嵌入于所述凹部的主部的另一壳体;和
被保持于所述主部以使得从所述主部露出的第1另一接触件以及第2另一接触件,
所述第1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1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第2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2连接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部,其中,
所述第1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2另一接触件之间被所述主部填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头部,其中,
所述另一壳体还具有:在与所述第1另一接触件和所述第2另一接触件排列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凸缘,
所述凸缘在所述第1另一接触件以及所述第2另一接触件排列的所述方向,比所述第1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1连接部接触的部位更向外侧突出,并且比所述第2另一接触件与所述第2连接部接触的部位更向外侧突出。
12.一种连接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和
另一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接触件电连接的第1另一接触件和第2另一接触件。
CN201880013663.3A 2017-03-10 2018-02-27 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Active CN110383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6566.5A CN113178718B (zh) 2017-03-10 2018-02-27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6347A JP7012245B2 (ja) 2017-03-10 2017-03-10 ソケット、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JP2017-046347 2017-03-10
PCT/JP2018/007350 WO2018163919A1 (ja) 2017-03-10 2018-02-27 コネクタ、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6566.5A Division CN113178718B (zh) 2017-03-10 2018-02-27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3587A CN110383587A (zh) 2019-10-25
CN110383587B true CN110383587B (zh) 2021-05-14

Family

ID=634485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663.3A Active CN110383587B (zh) 2017-03-10 2018-02-27 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CN202110456566.5A Active CN113178718B (zh) 2017-03-10 2018-02-27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6566.5A Active CN113178718B (zh) 2017-03-10 2018-02-27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9052B2 (zh)
EP (1) EP3595092A4 (zh)
JP (1) JP7012245B2 (zh)
CN (2) CN110383587B (zh)
TW (2) TWI776762B (zh)
WO (1) WO2018163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0643B2 (ja) 2019-06-14 2023-06-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相手コネクタ、及び接続装置
JP7411882B2 (ja) 2019-08-08 2024-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1659118S (zh) * 2019-09-27 2020-05-11
JP7349635B2 (ja) 2019-09-30 2023-09-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ソケット及びヘッダ
TWI760873B (zh) * 2019-10-18 2022-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JP7266513B2 (ja) * 2019-11-14 2023-04-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TWI723734B (zh) * 2020-01-08 2021-04-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浮動導引連接器
CN113675639A (zh) * 2020-05-13 2021-11-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KR20220087233A (ko) * 2020-12-17 2022-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점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4822A (ja) * 1997-11-13 1999-05-28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低背型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672905Y (zh) * 2003-10-22 2005-01-19 蔡周旋 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US8083527B2 (en) * 2007-11-08 2011-12-27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204088620U (zh) * 2014-08-0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固定件
US9190752B1 (en) * 2014-04-24 2015-11-17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US9350097B2 (en) * 2013-06-10 2016-05-2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5680857U (zh) * 2016-06-23 2016-11-09 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2469A (ja) * 1990-08-31 1992-04-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H09266036A (ja) * 1996-03-29 1997-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200529403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35291A (ja) * 2005-07-22 2007-02-08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207952B2 (ja) * 2005-12-1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0959384Y (zh) * 2006-09-13 2007-10-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17694U (en) * 2006-12-11 2007-08-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61397B2 (ja) * 2007-02-26 2011-08-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組合せコネクタ
CN201060970Y (zh) * 2007-06-11 2008-05-14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809816B2 (ja) * 2007-08-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771216B (zh) * 2008-12-27 2013-06-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4849145B2 (ja) * 2009-03-24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とヘッダの嵌合状態を保持する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232202B2 (ja) * 2010-08-03 2013-07-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1770631B1 (ko) * 2010-11-22 2017-08-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소켓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JP2012114044A (ja) * 2010-11-26 2012-06-14 Kel Corp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5807181B2 (ja) * 2011-02-07 2015-11-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持金具、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270703B2 (ja) * 2011-02-17 2013-08-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945766B2 (ja) 2011-03-08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ならびに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およびヘッダ
US20130023162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JP5935040B2 (ja) * 2011-08-31 2016-06-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US20130149908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ermaphroditic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offset contact arrangement
TWM436985U (en) * 2012-01-20 2012-09-01 Speedtech Corp A connectors assembly
JP2013182808A (ja) 2012-03-02 2013-09-12 Panasonic Corp シールドカバーおよび当該シールドカバーで覆われるコネクタ
US8858239B2 (en) * 2012-06-19 2014-10-1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blind mating for board to board use
US8790122B2 (en) * 2012-06-19 2014-07-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housing
TWM468045U (zh) * 2012-09-21 2013-12-11 Suzhou Ind Park Huey Jong Prec Ind Co Ltd 板對板連接器
KR101809340B1 (ko) * 2013-02-27 2017-12-14 파나소닉 아이피 매니지먼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JP6293431B2 (ja) * 2013-03-05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3208686B (zh) * 2013-05-03 2016-03-30 昆山雷驰电子有限公司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JP6120168B2 (ja) 2013-06-25 2017-04-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CN103441357B (zh) * 2013-08-20 2015-12-02 太仓天策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199666B2 (ja) * 2013-09-04 2017-09-2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EP3065225B1 (en) * 2013-10-31 2019-08-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cket, connector comprising such socket, and header used in such connector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M484812U (zh) * 2014-03-06 2014-08-21 Tarng Yu Entpr Co Ltd 連接器母端子以及其所應用之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TWM484813U (zh) * 2014-03-06 2014-08-21 Tarng Yu Entpr Co Ltd 連接器母端子以及其所應用之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CN105098413B (zh) * 2014-04-17 2017-09-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6167997B2 (ja) * 2014-06-05 2017-07-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JP6269558B2 (ja) * 2014-06-05 2018-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TWI560951B (en) * 2014-08-20 2016-12-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the same
TWM497353U (zh) * 2014-08-20 2015-03-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4916936B (zh) * 2015-04-16 2017-03-01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6356656A (zh) * 2015-07-17 2017-01-2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US20170271813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sert molded holding members
JP6807218B2 (ja) * 2016-11-18 2021-01-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206250438U (zh) * 2016-12-06 2017-06-13 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4822A (ja) * 1997-11-13 1999-05-28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低背型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672905Y (zh) * 2003-10-22 2005-01-19 蔡周旋 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US8083527B2 (en) * 2007-11-08 2011-12-27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9350097B2 (en) * 2013-06-10 2016-05-24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90752B1 (en) * 2014-04-24 2015-11-17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CN204088620U (zh) * 2014-08-0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固定件
CN205680857U (zh) * 2016-06-23 2016-11-09 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52190A (ja) 2018-09-27
EP3595092A4 (en) 2020-03-11
CN110383587A (zh) 2019-10-25
US10819052B2 (en) 2020-10-27
TW202215717A (zh) 2022-04-16
TWI754726B (zh) 2022-02-11
US20200006874A1 (en) 2020-01-02
EP3595092A1 (en) 2020-01-15
CN113178718A (zh) 2021-07-27
TWI776762B (zh) 2022-09-01
JP7012245B2 (ja) 2022-01-28
TW201836215A (zh) 2018-10-01
WO2018163919A1 (ja) 2018-09-13
CN113178718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3587B (zh) 连接器、头部以及连接装置
CN109075507B (zh) 安装金属配件、连接器和连接系统
JP201417530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20052468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492563U (zh) 連接器
WO2012096413A1 (en) Board connecting terminal
US10541483B2 (en) Plug connector
US20200328540A1 (en) Connector, header, and socket
CN108429029B (zh)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系统
CN108429055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系统
JP7266251B2 (ja) コネクタ
WO2010042420A2 (en) Board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JP6751912B2 (ja) 取付金具、コネクタ、及び接続装置
JP7300643B2 (ja) コネクタ、相手コネクタ、及び接続装置
JP5517999B2 (ja) 表面実装コネクタ
JP2018055851A (ja) コネクタ
TWM627774U (zh) 垂直對插線對板電連接器總成
TWM342625U (en) Connector for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