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2897A - 轴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轴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897A
CN110382897A CN201780088230.XA CN201780088230A CN110382897A CN 110382897 A CN110382897 A CN 110382897A CN 201780088230 A CN201780088230 A CN 201780088230A CN 110382897 A CN110382897 A CN 110382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piece
shaft coupling
axis
axle
hollow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82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德米特里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filed Critical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382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groove centre-lines in each coupling part lying on a cylinder co-axial with the respective coupling part
    • F16D3/227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groove centre-lines in each coupling part lying on a cylinder co-axial with the respective coupling part the joints being telescop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main drive shafting, e.g. cardan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8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 F16D1/116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the interengaging parts including a 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circumferential groove in the surface of one of the coupl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6Drive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2Shafts; Ax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2003/22323Attachments to the shaft of the inner joint member whereby the attachments are distanced from the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纵轴组件布置(2)的轴连接件(1)至少具有:第一轴(4),其具有第一端(5)和第二端(6);以及第二轴(7),其与第一轴(3)同轴布置并且具有第一轴端(8)和第二轴端(9);其中,轴(4、7)沿轴向方向(10)延伸;第一端(5)形成中空部分(11);第一轴端(8)形成具有位移部分(13)的第一轴颈(12);至少在轴连接件(1)的开始位置(14)中,第一轴端(8)延伸穿过中空部分(11),并且中空部分(11)与位移部分(13)一起形成沿轴向方向(10)的引导部分(40)以及在周向方向(15)上的适形的第一连接(16);其中,在开始位置(14)中,通过轴向固定特征(18)防止第一轴(4)和第二轴(7)沿轴向方向(10)相对于彼此的位移(17);其中,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轴向固定特征(18)可通过作用在轴向方向(10)上的释放力(19)释放,并且第一轴(4)可沿轴向方向(10)相对于第二轴(7)移位。

Description

轴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连接件,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纵轴组件。纵轴组件大体上沿车辆纵向轴线延伸,以便使机动车辆的驱动输入侧连接到机动车辆的驱动输出侧。纵轴组件通常用于将扭矩从机动车辆的驱动输入部(例如,马达和/或变速器)传递到驱动输出部(例如,差速器、车桥齿轮箱、变速器)。分别地,当驱动输入部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前部区域中时,纵轴组件将扭矩传递到后轮,或者当驱动输入部布置于机动车辆的后部区域中时,纵轴组件将扭矩传递到前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中的纵轴组件表示刚性构造,其尤其在其碰撞行为方面进行设计。因此,纵轴组件的设计中的实质性焦点是,纵轴组件中没有部件以这样的方式从纵轴组件释放,使得所述部件将穿透车辆的其他区域。因此,尤其要避免纵轴组件的部分穿透到乘客内部空间和/或燃料箱中,由此可能出现对车辆乘员造成伤害的附加风险或由于燃料逸出而造成火灾的风险。此外要确保的是,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变形期间,纵轴组件将变形能(仅)吸收到期望的程度且特别是以连续的方式。
此类纵轴组件至少具有第一轴和第二轴,通过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来传递机动车辆的驱动输入部的扭矩。纵轴组件在此处通过等速旋转接头可以链接到机动车辆的另外的部件,所述等速旋转接头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拥有有限的位移范围。由于等速接头的位移范围,纵轴组件或机动车辆的各独立部件在纵轴组件的惯常操作中出现的移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轴向方向)上得到补偿。此外,由于等速接头,也出现在操作中的纵轴组件相对于机动车辆的另外的部件的扭转通过使等速接头偏转而由等速接头来平衡。纵轴组件的位移范围和枢转区域被设计成是特定于应用的并且是有限的。具体地,在汽车领域中,例如,可以假设纵轴组件的位移范围(总共)为20 mm至80 mm(毫米)。在相同类型的应用中,可以分别假设0°至4°或甚至高达8°(角度数)的枢转范围。考虑到纵轴组件的等速接头的位移距离,例如,在此对于相同类型的应用得出一个等速接头的位移范围为10 mm至40 mm(毫米)。
上文提到的类型的纵轴组件将被设计用于相应的使用类型,特别是在待传递的驱动力方面。另外的参数尤其是:纵轴组件的构造长度、机动车辆中的空间可用性、机动车辆的重量、碰撞需求。
从DE 10 2008 048 388 A1已知一种纵轴组件,其中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第一轴被推入管形的且相应地中空的第二轴中并且纵轴组件因此被压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且特别地是提供一种轴连接件,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特别是分别通过车辆碰撞实验或分别地纵轴组件或轴连接件的部件碰撞实验所模拟的碰撞情况下,从存在于轴连接件的操作中的初始位置开始,该轴连接件可以被伸长和压缩,而不牺牲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互引导。在轴连接件的压缩的情况下以及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保证的引导旨在防止纵轴组件的各独立部件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的任何偏转。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轴连接件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轴连接件的另外的有利实施例。将指出,从属权利要求中独立地列出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利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限定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此外,在说明书中更详细地指定和解释了权利要求中所阐述的特征,其中,将图示本发明的另外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轴连接件(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纵轴组件的轴连接件)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所述轴连接件至少具有:第一轴,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第二轴,其布置成与第一轴同轴并且具有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其中,这些轴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一轴的第一端形成中空部分;其中,第二轴的第一轴端形成具有位移部分的第一轴颈;其中,至少在轴连接件的初始位置中,第一轴端延伸穿过中空部分,并且中空部分通过位移部分沿轴向方向形成引导部分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形成适形的第一连接。在特别地在安装情形中存在于轴连接件的操作中的初始位置中,例如作为机动车辆中或测试床上的纵轴组件的一部分,通过轴向固定特征防止第一轴和第二轴沿轴向方向的相互位移。在(实际的或仅模拟的)碰撞的情况下,轴向固定特征可通过作用在轴向方向上的释放力释放,并且第一轴可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二轴位移。从初始位置开始,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以及压缩的情况下,保证了由引导部分进行的引导。
特别地,由于保持了轴的相互引导,因此可以防止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轴的偏转,其中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从初始位置开始,首先进行轴连接件的伸长(因此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延长),以及只有在此后才进行轴连接件的压缩(因此在轴向方向上缩短)。
特别地,通过作为碰撞事件的结果在行进方向上重新定位布置于车辆的前部区域中的马达-变速器单元,进行伸长。例如,可以通过软发动机安装来实现这种重新定位。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由于软安装,马达-变速器单元因此最初朝向前部重新定位,而纵轴组件的例如到后桥的连杆几乎是刚性的,使得纵轴组件被伸长。只有在所述伸长之后才马上进行压缩,在该压缩期间同样将保证轴的相互引导。
纵轴组件优选地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机动车辆的车辆纵向轴线,其中在此包含小于10度角度的偏差。
在每种情况下从初始位置开始,至少在20毫米、优选地30毫米的距离上,特别地保证了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以及压缩的情况下的适形的第一连接。从初始位置开始,在至少60毫米、特别是至少80毫米的距离上,特别地至少在伸长的情况下保证了在伸长的情况下的适形的第一连接。
特别地,在初始位置中,适形的第一连接(相对于周向方向)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长度,其中,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通过跨越位移部分至少20毫米的位移,保证了第一连接的长度被保持到长度的至少20%的范围。
特别地,位移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得比中空部分更长,使得至少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可选地也在压缩的情况下,位移部分可以保证如在初始位置中所提供的第一连接的长度。特别地,位移部分沿轴向方向的范围(且特别地,被配置于其上以用于产生第一连接的成型特征的范围)是中空部分的范围(且特别地,被配置于其上以用于产生第一连接的成型特征的范围)的至少120%、优选地至少150%。
在初始位置中,适形的第一连接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长度。特别地,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位移部分至少部分地移出中空部分。适形的第一连接在此现在将特别地由位移部分保持,至少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该位移部分特别地沿轴向方向延伸跨越的长度大于中空部分。特别地,通过位移部分,将保证至少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可选地也在压缩的情况下),从初始位置开始,存在于初始位置中的适形的第一连接的长度被保持在至少20毫米、优选地至少30毫米、特别优选地至少60毫米、或甚至至少80毫米的位移,或者至少被保持到长度的20%的范围、特别地至少保持到长度的50%的范围、优选地至少保持到75%的范围、或甚至至少保持到长度的90%的范围。
通过至少两个连接配对部的相互接合来产生适形连接。由于这一点,即使在没有力传递的情况下或在力传递中断的情况下,也不能释放连接配对部。换句话说,在适形连接的情况下,一个连接配对部妨碍另一个连接配对部。
特别地,适形的第一连接由位移部分上和中空部分上的花键齿形成。
从位移部分开始并朝向第二轴端,第二轴优选地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轴颈部分,其中,该轴颈部分的最大直径小于中空部分的最小直径。特别地,轴颈部分沿轴向方向延伸跨越至少20毫米、优选地至少40毫米、特别优选地至少100毫米的长度。
特别地,轴颈部分的最大直径与中空部分的最小直径相差至多2%,优选地至多1%。轴颈部分的特别卓越之处在于,所述轴颈部分具有以此类方式限定的最大直径。
轴颈部分的这个实施例使第二轴能够被进一步推入第一轴中,使得中空部分通过轴颈部分保证了轴的相互引导。特别地,即使当不再存在适形的第一连接时,在轴连接件的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也因此继续保证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互引导。
特别地,第二轴在第一轴端的区域中具有止动部,为了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限定相互位移的界限,该止动部与第一轴相互作用,特别地与第一轴的中空部分第二端相互作用。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第二轴上的止动部与第一轴共同地限定轴连接件的任何进一步伸长的界限。特别地,因此防止了第二轴可以从第一轴的中空部分完全移除。因此,还优选地防止了在伸长的情况下可以释放适形的第一连接。
止动部特别地由止动部直径形成,该止动部直径分别大于中空部分的最小直径,或者大于第一轴在中空部分第二端的区域中的最小直径。
特别地,为了组装轴连接件(通过相应地选择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应直径),保证第一轴可以通过第二轴的第二轴端被推压配合到第二轴上。
等速接头具有接头内部零件、接头外部零件和布置于其间的滚子构件,所述等速接头优选地布置于第二轴的第二轴端上,所述滚子构件在纵轴组件的操作中相互布置于功能位置中;其中,用于释放轴向固定特征所需的释放力低于用于释放功能位置所需的力。
功能位置是等速接头的所提到的部件在相互位置中的一种布置,在该相互位置中,提供了等速接头的设想功能(因此,扭矩传递是以通过等速接头连接的轴的等速进行,可选地等速接头同时偏转;可选地,当等速接头是等速位移接头时,接头内部零件相对于接头外部零件发生轴向位移)。特别地,例如,当部件例如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已移出所述位置并且不再保证通过等速接头连接的轴的等速(在轴偏转的情况下)时,功能位置不存在。
特别地,轴连接件构造成使得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轴向固定特征最初被释放,并且只有在此后才执行等速接头的功能位置的释放。特别地在轴连接件伸长的情况下以及压缩的情况下,因此可以保证轴的相互引导,而所提供的等速接头不必配备有对应的位移能力。
根据轴连接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轴向固定特征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固定环,该固定环在初始位置中定位在布置于中空部分中的第一槽(被具体实施为在周向方向上环绕)中和布置于位移部分中的第二槽(被具体实施为在周向方向上环绕)中,使得固定环在轴向方向上形成第一轴到第二轴的适形的第二连接。
特别地,当将第二轴组装于第一轴中时,固定环布置于第二槽中,且然后与位移部分共同地被引入到中空部分中。固定环在此处弹性变形,并且沿中空部分的内周向面滑动,直到到达初始位置。固定环的变形在这些轴的这个相互位置中被反转,并且所述固定环现在附加地布置于第一槽中,使得形成这些轴的适形的第二连接。
特别地,从第一轴的第一端开始朝向第二端,中空部分沿轴向方向从中空部分第一端延伸到中空部分第二端,其中,第一槽布置于中空部分第二端上;特别地,与中空部分第二端相隔至多5毫米的间距。
特别地,从第一轴的第一端开始朝向第二端,中空部分沿轴向方向从中空部分第一端延伸到中空部分第二端,其中,环形密封件布置于中空部分第一端上,其中,环形密封件在初始位置中与第二轴共同地实现对第一轴的密封。特别地,环形密封件是已知的O形环。
环形密封件优选地定位在布置于位移部分中的第三槽中。
特别地,第一轴是中空轴,其具有邻接中空部分的腔,其中,在轴连接件的压缩的情况下,第二轴延伸到腔中。
特别地,轴向固定特征在与轴连接件的压缩相关的情况下具有至多30,000牛顿、优选地至多20,000牛顿的释放力。
轴向固定特征在与轴连接件的伸长相关的情况下优选地具有至多120,000牛顿、特别优选地至多100,000牛顿的释放力。
所提出的用于纵轴组件的轴连接件允许纵轴组件的伸长,而特别地布置于纵轴组件的端部处的等速接头未被损坏并且未被剥夺纵轴组件相对于轴的引导功能。特别地,用于伸长的动态释放力具有10至1000焦耳、优选地至多100焦耳、且特别优选地20至50焦耳的脉冲能量,其中,例如,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类型的脉冲能量。特别地,在此产生的力峰值应低于相应接头的断裂力(因此,特别地分别低于30,000牛顿或低于120,000牛顿)。由于该释放力,轴向固定特征被释放,并且接头的部件(例如,保持架)特别地未被损坏。因此,纵轴组件的后续(对于伸长)的受控压缩尤其是可能的,其中,用于压缩的释放力在此不再涉及轴向固定特征(因为轴向固定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在伸长中被克服)。
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纵轴组件,所述纵轴组件至少具有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恰好)一个所提出的轴连接件。从初始位置开始,既在轴连接件的伸长的情况下以及又在其压缩的情况下,都保证了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由轴连接件的引导部分进行的引导。
特别地,第一轴也在纵轴组件的第一轴的第二端处通过轴连接件连接到另外的第二轴。以上关于轴连接件的解释在此以类似的方式适用,特别地也适用于另外的第二轴。
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特别地在机动车辆或仅独立部件的碰撞实验的背景下,优选地在正面碰撞(EURO NCAP、US-NCAP、IIHS、FMVSS 208)的情况下,通过该碰撞,纵轴组件在轴向方向上被压缩(缩短),首先,最初完全利用等速接头或多个等速接头分别的可选地出现的位移距离,使得纵轴组件的所有部件均保持完好无损且运转正常。在纵轴组件的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轴连接件的轴向固定特征在达到释放力时被释放,并且执行轴至彼此之中的相互位移。
因此,纵轴组件的碰撞行为优选地主要通过释放力来设定,在该释放力下执行轴向固定特征的释放并且出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相互位移。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特别地在机动车辆的情况下,可以因此根据产生的碰撞力来设定纵轴组件的限定的和预定的变形。
关于轴连接件的解释可以应用于纵轴组件,反之亦然。
此外,通过具有在此提出的纵轴组件的机动车辆来实现开头设定的目的。
为谨慎起见,应指出,在此使用的数字(“第一”、“第二”、“第三”、......)主要(仅)用于区分若干个类似的对象、维度或过程,也就是说特别地,它们并不命令式地预定义所述对象、维度或过程的依赖性和/或顺序。如果依赖性和/或顺序是必要的,则这将在此明确陈述,或者将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方式从对具体描述的实施例的研究中显露。
附图说明
下文将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和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发明并不旨在由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限制。特别地,除非另有明确呈现,否则也有可能提取附图中讨论的实质性内容的部分方面并将其与来自本说明书和/或附图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知识相组合。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对象,使得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以补充的方式考虑来自其他附图的解释。在附图中,在每种情况下示意性地:
图1示出了纵轴组件的实施例;
图2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轴连接件的已知的实施例;
图3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中的轴连接件的实施例;
图4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伸长的组件中的按照图3的轴连接件;
图5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压缩的组件中的按照图3的轴连接件;
图6示出了纵轴组件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7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中的根据图6的轴连接件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8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伸长的组件中的按照图7的另外的轴连接件;以及
图9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压缩的组件中的按照图7的另外的轴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3的纵轴组件2的优选实施例。执行纵轴组件2在机动车辆3中的布置以便使其平行于机动车辆3的行进方向,因此平行于轴向方向10。纵轴组件2在此由以下两者组成:第一轴4,其具有第一端5和第二端6;以及一起的两个第二轴7,通过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来传递机动车辆3的驱动输入部的扭矩。第一轴4和第二轴7在每种情况下形成刚性轴连接件1。纵轴组件2在此处通过等速旋转接头27链接到机动车辆3的另外的部件,其中,等速旋转接头27在轴向方向10上拥有有限的位移范围。由于等速旋转接头27的位移范围,纵轴组件2或机动车辆3的各独立部件在纵轴组件2的惯常操作中出现的移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轴向方向10)上得到补偿。此外,由于等速旋转接头27,也出现在操作中的纵轴组件2相对于机动车辆3的另外的部件的扭转通过使等速接头27偏转也被平衡。
图2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刚性轴连接件1的已知的实施例。轴连接件1包括:第一轴4,其具有第一端5和第二端6;以及第二轴7,其布置成与第一轴4同轴并且具有第一轴端8和第二轴端9;其中,轴4、7沿轴向方向10延伸。第一轴4的第一端5通过摩擦焊接连接以实质上整体的方式连接到第二轴7的第一轴端8。
等速旋转接头27具有接头内部零件28、接头外部零件29和布置于其间的滚子构件30,所述等速旋转接头布置于第二轴7的第二轴端9上,所述滚子构件30在纵轴组件2的操作中相互布置于功能位置31(此处所图示的)。功能位置31是等速旋转接头27的所提到的部件在相互位置中的一种布置,在该相互位置中,提供了等速旋转接头27的设想功能(因此,扭矩传递是以通过等速旋转接头27连接的轴的等速进行,可选地等速旋转接头27同时偏转;在此,由于等速旋转接头27是等速位移接头,因此接头内部零件28相对于接头外部零件29沿轴向方向10发生轴向位移)。当部件例如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已移出所述位置并且不再保证通过等速旋转接头27(在此为接头外部零件29和接头内部零件28)连接的轴的等速(具体地,在轴偏转的情况下)时,功能位置31不存在。
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通过该碰撞,纵轴组件2或轴连接件1分别在轴向方向10上被压缩(缩短)(压缩21),首先,最初完全利用等速旋转接头27的位移距离,使得纵轴组件2的所有部件均保持完好无损且运转正常。在纵轴组件2或轴连接件分别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第一轴4或第二轴7分别变形,其中,不再保证轴4、7的相互引导。此外,在不牺牲轴4、7(接头外部零件29)的相互引导的情况下,轴连接件1的任何伸长20是不可能的,因此超过等速(位移)接头27的位移距离。
图3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14中的轴连接件1的实施例。轴连接件1具有:第一轴4,其具有第一端5和第二端6;以及第二轴7,其布置成与第一轴4同轴并且具有第一轴端8和第二轴端9,其中,轴4、7沿轴向方向10延伸。第一轴4的第一端5形成中空部分11,其中,第二轴7的第一轴端8形成具有位移部分13的第一轴颈12。至少在轴连接件1的初始位置14中,第一轴端8延伸穿过中空部分11,并且中空部分11通过位移部分13而沿轴向方向10形成引导部分40并且在周向方向15上形成适形的第一连接16。在安装情形中存在于轴连接件1的操作中的初始位置14中,例如作为机动车辆3中或测试床上的纵轴组件2的一部分,通过轴向固定特征18防止第一轴4和第二轴7沿轴向方向10的相互位移17。在发生碰撞(实际的或仅模拟的)的情况下,轴向固定特征18可通过作用在轴向方向10上的释放力19(见图4和图5)释放,并且第一轴4可沿轴向方向10相对于第二轴7位移。从初始位置14开始,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见图4)的情况下以及压缩21(见图5)的情况下,保证了由引导部分40进行的引导。
从初始位置14开始,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以及在压缩21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保证在距离22上的适形的第一连接16。适形的第一连接16由被配置于位移部分13上和中空部分11上的花键齿23形成。
从位移部分13开始朝向第二轴端9,第二轴7具有沿轴向方向10延伸的轴颈部分24,其中,轴颈部分24的最大直径25小于中空部分11的最小直径26。轴颈部分24的这个实施例使得第二轴7能够被进一步推入第一轴4中,使得中空部分11通过轴颈部分24保证了轴4、7(见图5)的相互引导。即使当不再存在适形的第一连接16时,在轴连接件1的进一步压缩21的情况下也因此继续保证第一轴4和第二轴7的相互引导。
等速旋转接头27具有接头内部零件28、接头外部零件29和布置于其间的滚子构件30,所述等速旋转接头布置于第二轴7的第二轴端9上,所述滚子构件30在轴连接件1的操作中相互布置于功能位置31中。在此释放轴向固定特征18所需的释放力19低于释放功能位置31所需的力32。
轴连接件1被设计成使得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轴向固定特征18最初被释放,并且只有在此后才执行等速旋转接头27的功能位置31的释放。因此,特别地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以及也压缩21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轴4、7的相互引导,而所提供的等速旋转接头27不必配备有对应的(更大)位移能力。
轴向固定特征18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固定环33,该固定环在初始位置14中定位在布置于中空部分11中并且被具体实施为以便在周向方向15上环绕的第一槽34中和布置于位移部分13中并且被具体实施为以便在周向方向15上环绕的第二槽35中,使得固定环33在轴向方向10上形成第一轴4到第二轴7的适形的第二连接36。
当将第二轴7组装在第一轴4中时,固定环33布置于第二槽35中,且然后与位移部分13共同地被引入到中空部分11中。固定环33在此处弹性变形,并且沿中空部分11的内周向面滑动,直到到达初始位置14。固定环33的变形在轴4、7的这个相互位置中反转,并且所述固定环33现在附加地布置于第一槽34中,使得形成轴4、7的适形的第二连接36。
从第一轴4的第一端5开始朝向第二端6,中空部分11沿轴向方向10从中空部分第一端37延伸到中空部分第二端38,其中,第一槽34布置于中空部分第二端38上。
环形密封件39布置于中空部分第一端37上,其中,环形密封件39在初始位置14中与第二轴7共同地实现对第一轴4的密封。环形密封件39定位在布置于位移部分13中的第三槽41中。
第一轴4是中空轴,其具有邻接中空部分11的腔42,其中,在轴连接件1的压缩21的情况下,第二轴7延伸到腔42中(图5)。
图4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14伸长的组件中的按照3的轴连接件1。参考关于图3的解释。与图3相反,在此图示了在伸长20之后、因此在第二轴7相对于第一轴4的位移17以及轴连接件1的延伸之后的轴连接件1。轴向固定特征18已通过作用在轴向方向10上的释放力19被释放,并且第一轴4已沿轴向方向10相对于第二轴7位移。从轴连接件1的初始位置14开始,在这种伸长20的情况下,第一轴端8也仍然布置于第一轴4的中空部分11中。中空部分11在此通过位移部分13沿轴向方向10形成引导部分40,并且在周向方向15上形成适形的第一连接16。从初始位置14开始,即使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也保证了由引导部分40进行的引导。
如图3中所示,在初始位置14中,适形的第一连接16在轴向方向10上具有长度45。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位移部分13通过位移17而至少部分地移出中空部分11。由于位移部分13沿轴向方向10延伸跨越的长度大于中空部分11,即使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适形的第一连接16。通过位移部分13,保证:从第一初始位置14开始,即使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通过位移17也至少部分地保持初始位置14中存在的适形的第一连接16的长度45(在此也包括固定环33)。
图5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14压缩的组件中的按照3的轴连接件1。参考关于图3的解释。与图3相反,在此图示了在压缩21之后、因此在第二轴7相对于第一轴4的位移17以及轴连接件1的缩短之后的轴连接件1。轴向固定特征18已通过作用在轴向方向10上的释放力19被释放,并且第一轴4已沿轴向方向10相对于第二轴7位移。在这种压缩20的情况下,从轴连接件1的初始位置14或从先前已经出现的根据图4的伸长21开始,第一轴端8布置于第一轴4的腔42内,并且第二轴7的轴颈部分24布置于第一轴4的中空部分11中。第一轴4在此通过中空部分11和轴颈部分24沿轴向方向10被引导。在此不存在适形的第一连接16。从初始位置14开始,由于轴颈部分24和中空部分11的相互作用,在此处存在的轴连接件1的重度压缩21的情况下,也仍然保证了引导。
因此,纵轴组件2或轴连接件1的碰撞行为分别优选地主要通过释放力19来设定,在该释放力下执行轴向固定特征18的释放并且出现第一轴4和第二轴7的相互位移17。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尤其在机动车辆3的情况下,可以因此根据产生的碰撞力来设定纵轴组件2的限定的和预定的变形。
图6示出了机动车辆3的纵轴组件2的另外的实施例。参考关于图1的解释。纵轴组件2由以下部件组成:第一轴4,其具有第一端5和第二端6;以及两个第二轴7,通过所述第二轴传递机动车辆3的驱动输入部的扭矩。第一轴4和第二轴7在每种情况下形成一个刚性轴连接件1。
图7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处于初始位置14中的根据图6的轴连接件1的另外的实施例。图8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14伸长的组件中的按照图7的另外的轴连接件1。图9以横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相对于初始位置14压缩的组件中的按照7的另外的轴连接件1。下文共同地描述图7至图9。参考关于图3至图5以及图6的解释。
与根据图3至图5的实施例相反,轴连接件1在位于第一轴端8的区域中的第二轴7上具有止动部43,为了在轴连接件的伸长20的情况下(见图8)限定相互位移17的界限,该止动部与第一轴7的中空部分第二端38相互作用。如已经在图3中所示,在初始位置14中,适形的第一连接16在轴向方向10上具有长度45(在此考虑到形成第二连接36的固定环33不形成作用在周向方向15上的适形的第一连接16)。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位移部分13至少部分地移出中空部分11。由于位移部分13沿轴向方向10延伸跨越的长度大于中空部分11,在此保持了适形的第一连接16。通过位移部分13,保证:从第一初始位置14开始,即使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通过位移17也保持初始位置14中存在的适形的第一连接16的长度45(这里不包括固定环33)。
在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第二轴7上的止动部43与第一轴4共同地限定轴连接件1的任何进一步伸长20的界限。因此,可以防止第二轴7可以从第一轴4的中空部分11完全移除。此外,还因此防止了在伸长20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地)释放适形的第一连接16。
止动部43由止动部直径44形成,该止动部直径大于中空部分11的最小直径26,或者大于第一轴4在中空部分第二端38的区域中的最小直径26。
附图标号列表
1 轴连接件
2 纵轴组件
3 机动车辆
4 第一轴
5 第一端
6 第二端
7 第二轴
8 第一轴端
9 第二轴端
10 轴向方向
11 中空部分
12 第一轴颈
13 位移部分
14 初始位置
15 周向方向
16 第一连接
17 位移
18 轴向固定特征
19 释放力
20 伸长
21 压缩
22 距离
23 花键齿
24 轴颈部分
25 最大直径
26 最小直径
27 等速旋转接头
28 接头内部零件
29 接头外部零件
30 滚子构件
31 功能位置
32 力
33 固定环
34 第一槽
35 第二槽
36 第二连接
37 中空部分第一端
38 中空部分第二端
39 环形密封件
40 引导部分
41 第三槽
42 腔
43 止动部
44 止动部直径
45 长度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3)的纵轴组件(2)的轴连接件(1),所述轴连接件至少具有:第一轴(4),其具有第一端(5)和第二端(6);以及第二轴(7),其布置成与所述第一轴(4)同轴并且具有第一轴端(8)和第二轴端(9);其中,所述轴(4、7)沿轴向方向(10)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5)形成中空部分(11);其中,所述第一轴端(8)形成具有位移部分(13)的第一轴颈(12);其中,至少在所述轴连接件(1)的初始位置(14)中,所述第一轴端(8)延伸穿过所述中空部分(11),并且所述中空部分(11)通过所述位移部分(13)沿所述轴向方向(10)形成引导部分(40)并且在周向方向(15)上形成适形的第一连接(16);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14)中,通过轴向固定特征(18)防止所述第一轴(4)和所述第二轴(7)沿所述轴向方向(10)的相互位移(17);其中,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述轴向固定特征(18)能够通过作用在所述轴向方向(10)上的释放力(19)释放,并且所述第一轴(4)能够沿所述轴向方向(10)相对于所述第二轴(7)位移;其中,从所述初始位置(14)开始,在所述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以及压缩(21)的情况下,保证了由所述引导部分(40)进行的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从所述初始位置(14)开始,至少在20毫米的距离(22)上,保证了在所述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以及压缩(21)的情况下的所述适形的第一连接(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所述适形的第一连接(16)由所述位移部分(13)上和所述中空部分(11)上的花键齿(23)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14)中,所述适形的第一连接(16)在所述轴向方向(10)上具有长度(45),其中,在所述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通过跨越所述位移部分(13)至少20毫米的位移(17),保证了所述第一连接(16)的所述长度(45)被保持到所述长度(45)的至少20%的范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从所述位移部分(13)开始朝向所述第二轴端(9),所述第二轴(7)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10)延伸的轴颈部分(24),其中,所述轴颈部分(24)的最大直径(25)小于所述中空部分(11)的最小直径(2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所述第二轴(7)在所述第一轴端(8)的区域中具有止动部(43),为了在所述轴连接件(1)的伸长(20)的情况下限定所述相互位移(17)的界限,所述止动部与所述第一轴(4)相互作用。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等速旋转接头(27)具有接头内部零件(28)、接头外部零件(29)和布置于其间的滚子构件(30),所述等速旋转接头布置于所述第二轴端(9)上,所述滚子构件(30)在所述轴连接件(1)的操作中相互布置于功能位置(31)中;其中,用于释放所述轴向固定特征(18)所需的释放力(19)低于用于释放所述功能位置(31)所需的力(3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所述轴向固定特征(18)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固定环(33),所述固定环在所述初始位置(14)中定位在布置于所述中空部分(11)中的第一槽(34)中和布置于所述位移部分(13)中的第二槽(35)中,使得所述固定环(33)在所述轴向方向(10)上形成所述第一轴(4)到所述第二轴(7)的适形的第二连接(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从所述第一轴(4)的所述第一端(5)开始并朝向所述第二端(6),所述中空部分(11)沿所述轴向方向(10)从中空部分第一端(37)延伸到中空部分第二端(38),并且所述第一槽(34)布置于所述中空部分第二端(38)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从所述第一轴(4)的所述第一端(5)开始并朝向所述第二端(6),所述中空部分(11)沿所述轴向方向(10)从中空部分第一端(37)延伸到中空部分第二端(38),并且其中,环形密封件(39)布置于所述中空部分第一端(37)上,其中,所述环形密封件(39)在所述初始位置(14)中与所述第二轴(7)共同地实现对所述第一轴(4)的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所述环形密封件(39)定位在布置于所述位移部分(13)中的第三槽(41)中。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所述轴向固定特征(18)在与所述轴连接件(1)的任何压缩(21)相关的情况下具有至多30,000牛顿的释放力(19)。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其中,所述轴向固定特征(18)在与所述轴连接件(1)的任何伸长(20)相关的情况下具有至多120,000牛顿的释放力(19)。
14.一种用于机动车辆(3)的纵轴组件(2),所述纵轴组件至少具有第一轴(4)和第二轴(7),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形成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连接件(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纵轴组件(2),其中,所述第一轴(4)也在所述第二端(6)处通过轴连接件(1)连接到另外的第二轴(7)。
CN201780088230.XA 2017-01-10 2017-12-18 轴连接件 Pending CN1103828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0356.8A DE102017100356A1 (de) 2017-01-10 2017-01-10 Wellenverbindung
DE102017100356.8 2017-01-10
PCT/EP2017/083309 WO2018130381A1 (de) 2017-01-10 2017-12-18 Wellenverbind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897A true CN110382897A (zh) 2019-10-25

Family

ID=6070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8230.XA Pending CN110382897A (zh) 2017-01-10 2017-12-18 轴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480219B2 (zh)
EP (1) EP3568603B1 (zh)
CN (1) CN110382897A (zh)
DE (1) DE102017100356A1 (zh)
ES (1) ES2884074T3 (zh)
PL (1) PL3568603T3 (zh)
WO (1) WO20181303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988A (zh) * 2020-03-31 2020-06-09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低压压气机轴强度试验载荷加载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7426B2 (en) 2017-12-08 2021-06-29 Neapc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lc Propeller shaft with crash feature
DE102021131340B3 (de) 2021-11-30 2023-0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riebwellenanordnung mit einem innenverzahnten Träger; Getriebe und Antriebseinhei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3774A (ja) * 1995-10-31 1997-05-13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プロペラシャフト構造
US20020157494A1 (en) * 2000-01-27 2002-10-31 Sakae Matsumoto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xtendable shaft
US20040152528A1 (en) * 2003-01-30 2004-08-05 Yutaka Okude Propeller shaft assembly
JP2006335246A (ja) * 2005-06-02 2006-12-14 Nsk Ltd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32952A (ja) * 2006-11-29 2008-06-12 Showa Corp 自動車用衝撃吸収プロペラシャフト装置
CN103174761A (zh) * 2013-03-30 2013-06-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轴碰撞溃缩结构
CN104565096A (zh) * 2013-10-17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用传动轴
CN205190556U (zh) * 2015-11-18 2016-04-27 四川尚力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轧钢用鼓形齿式伸缩联轴器
CN105987085A (zh) * 2015-03-19 2016-10-05 日立汽车系统九州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3994A (en) * 1964-11-27 1966-12-27 Pellegrino E Napolitano Non-leak piston system
JP3323400B2 (ja) * 1996-07-19 2002-09-09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の中間シャフト装置
JP3670437B2 (ja) 1997-03-18 2005-07-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衝撃吸収可能な動力伝達装置
JP3422316B2 (ja) * 2000-07-28 2003-06-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46905A (ja) * 2001-04-04 2001-09-11 Nsk Ltd 車輪用駆動ユニット
US6896623B2 (en) * 2003-06-19 2005-05-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xially collapsible propeller shaft assembly
DE102006043044A1 (de) * 2006-09-14 2008-03-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bindungswelle in einem Allradfahrzeug-Antriebsstrang
JP5111868B2 (ja) 2007-01-16 2013-01-09 Ntn株式会社 推進軸用等速自在継手
GB2446156B (en) * 2007-01-31 2008-12-24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All wheel drive system
DE102007012195B4 (de) * 2007-03-14 2012-04-2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bindungswelle in einem Allradfahrzeug-Antriebsstrang
US8186697B2 (en) 2008-01-03 2012-05-29 Deere & Company Suspension arrangement for rear castered wheels on a work machine
DE102008009361B4 (de) 2008-02-14 2009-11-12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Verbindungsanordnung mit Sicherungsring
US8262491B2 (en) * 2008-07-25 2012-09-11 GKN Driveline Newton, LLC Driveshaf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driveshaft assembly
DE102008048388B4 (de) 2008-09-22 2023-06-29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Längswellen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334780B2 (ja) * 2009-09-29 2013-11-06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自動車用衝撃吸収プロペラシャフト装置
US8834279B2 (en) 2012-03-14 2014-09-16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Shaft assembly for a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US9548602B2 (en) 2012-11-30 2017-01-17 Trimble Inc. Ruggedized electronic enclosure for in-ground installation
KR101509952B1 (ko) * 2013-10-24 2015-04-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프로펠러 샤프트
JP6367659B2 (ja) 2014-09-18 2018-08-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軸及び車両用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US20180128058A1 (en) * 2015-04-14 2018-05-10 Hatherod Pty Ltd A coupling
KR101637850B1 (ko) * 2015-09-08 2016-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록킹 디바이스를 적용한 프로펠러 샤프트
DE102016121660A1 (de) * 2016-11-11 2018-05-17 xperion components GmbH & Co. KG Aufprallenergie absorbierende antriebswelle für ein motorfahrzeug
US11384787B2 (en) * 2018-04-03 2022-07-12 Composite Drivelines, LLC Composite vehicle driveshaft with crash collapse system
US11708860B2 (en) * 2019-02-05 2023-07-25 Robby Gordon Constant velocity housing lock system
JP7379497B2 (ja) * 2019-08-14 2023-11-1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23774A (ja) * 1995-10-31 1997-05-13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プロペラシャフト構造
US20020157494A1 (en) * 2000-01-27 2002-10-31 Sakae Matsumoto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xtendable shaft
US20040152528A1 (en) * 2003-01-30 2004-08-05 Yutaka Okude Propeller shaft assembly
JP2006335246A (ja) * 2005-06-02 2006-12-14 Nsk Ltd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32952A (ja) * 2006-11-29 2008-06-12 Showa Corp 自動車用衝撃吸収プロペラシャフト装置
CN103174761A (zh) * 2013-03-30 2013-06-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动轴碰撞溃缩结构
CN104565096A (zh) * 2013-10-17 2015-04-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用传动轴
CN105987085A (zh) * 2015-03-19 2016-10-05 日立汽车系统九州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轴
CN205190556U (zh) * 2015-11-18 2016-04-27 四川尚力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轧钢用鼓形齿式伸缩联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988A (zh) * 2020-03-31 2020-06-09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低压压气机轴强度试验载荷加载装置及方法
CN111256988B (zh) * 2020-03-31 2021-07-06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低压压气机轴强度试验载荷加载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8603A1 (de) 2019-11-20
US20230003261A1 (en) 2023-01-05
DE102017100356A1 (de) 2018-07-12
EP3568603B1 (de) 2021-05-26
WO2018130381A1 (de) 2018-07-19
ES2884074T3 (es) 2021-12-10
US20190353208A1 (en) 2019-11-21
US11480219B2 (en) 2022-10-25
PL3568603T3 (pl) 2021-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2897A (zh) 轴连接件
US8118683B2 (en) Joint shaft and roller displacement UNIT THEREFOR
DE4119359C2 (de) Antriebswelle
DE19943880C1 (de) Antriebsanordnung mit einer Längsantriebswelle und einem Zwischenlager
US20140161509A1 (en) Drive shaft
GB2233425A (en) A connecting assembly
ITMI951090A1 (it) Snodo omocinetico con un albero di collegamento
DE102015121977B4 (de) Stossenergieabsorbierende Gelenkwelle
CN100491011C (zh) 中空管内部锯齿的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108995528B (zh) 车辆传动轴
US3752007A (en) Safety couplings for automotive steering columns
US4730508A (en) Separable connec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of a motor vehicle
US10527105B2 (en) Longitudinal shaf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US8187108B2 (en) Longitudinal shaf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0507290C (zh) 组合式推进轴
CN110621899B (zh) 轴连接件和具有这种轴连接件的驱动轴
US4156372A (en) Steering shaft assembly
US4133220A (en) Steering shaft assembly
CN214092774U (zh) 传动轴组件
CN110226050A (zh) 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轴及汽车用转向装置
US11434959B2 (en) Propeller shaft for vehicle
GB2172376A (en) Propeller shaft joints
EP0412372B1 (d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9844340A (zh) 具有碰撞塌缩组件的传动轴滑动构件
KR20090013220U (ko)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 기능을 가진 프로펠러 샤프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