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2842B -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842B
CN110382842B CN201880016168.8A CN201880016168A CN110382842B CN 110382842 B CN110382842 B CN 110382842B CN 201880016168 A CN201880016168 A CN 201880016168A CN 110382842 B CN110382842 B CN 110382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turbine
opening degree
valve
predeterm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61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2842A (zh
Inventor
中泽悠希
斋藤昭彦
中川博之
古藤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82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2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18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using the waste heat of gas-turbine plants outside the plants themselves, e.g. gas-turbine power heat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22Fuel supply systems
    • F02C7/224Heating fuel before feeding to the bur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35Combustors or associated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6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CPP], or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具备:燃气加热部(30),其利用由废热回收锅炉(12)加热过的加热水对燃气进行加热;回送阀(32),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31),该加热水返回管线(31)将通过了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返回至废热回收锅炉(12);放泄阀(36),其设置于冷凝管线(34),该冷凝管线(34)从加热水返回管线(31)分支并将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35);以及控制部(50),其对回送阀(32)以及放泄阀(36)进行控制,控制部(50)在燃气轮机(11)的无负载信号变为ON的情况下,关闭回送阀(32),并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保持为对流经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的流量进行缩减的规定开度。

Description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向燃气轮机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的燃气加热器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针对2017年4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07772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对向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预先加热的燃气加热器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种燃气加热器设置于燃烧器的上游侧,并具有与废热回收锅炉的中间出口(中压省煤器的出口)连接的传热管。由此,通过燃气加热器的燃气从废热回收锅炉的中间出口流出的加热水获取热而升温,从而燃气轮机中的热效率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98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燃气加热器设置有将通过了该燃气加热器的加热水返回至废热回收锅炉的加热水返回管线、以及从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上述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的冷凝管线。在加热水返回管线设置有在燃气轮机的通常运转期间对燃料加热所需的加热水流量进行控制的回送阀,在冷凝管线设置有在燃气轮机的起动或停止动作时对燃料加热所需的加热水流量进行控制的放泄阀。
然而,在燃气轮机中产生急剧的负载波动、成为所谓的联锁状态时,需要使针对燃烧器的燃气的供给量急剧减少。在通过燃气加热器的燃气的流量减少了的情况下,放泄阀从全闭切换为流量控制,回送阀从流量控制切换为全闭,从而能够防止高温的加热水返回废热回收锅炉。
然而,在燃气的供给量减少了的情况下,燃气的热容量变小,因此有可能由于通过燃气加热器的加热水而燃气的温度急剧上升。也可以通过将放泄阀与回送阀一起全闭来减少加热水的流量,但加热水的供给压力上升,因此需要将多余的加热水返回冷凝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由废热回收锅炉加热了的加热水作为燃气加热部的热源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消除在燃气轮机的负载波动时产生的故障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燃气轮机;废热回收锅炉,其回收燃气轮机的废热而产生蒸汽;燃气加热部,其以由废热回收锅炉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回送阀,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将通过了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返回至废热回收锅炉;放泄阀,其设置于冷凝管线,该冷凝管线在回送阀与废热回收锅炉之间从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以及控制部,其对回送阀以及放泄阀的动作进行控制,在燃气轮机的负载成为预定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关闭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
根据该结构,在伴随着燃气轮机的负载成为预定下限值以下而流经燃气加热部的燃气流量减少了的情况下,关闭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规定开度,从而能够抑制向燃气加热部供给的加热水的流量,能够防止燃气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能够简单地消除燃气轮机的负载波动时所发生的故障。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经过预定时间后,控制部将放泄阀的阀开度从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与根据燃气轮机的负载所计算出的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开度。根据该结构,放泄阀的阀开度从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目标开度,因此能够防止伴随着加热水的流量增加的燃气温度的急剧上升。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存储有按燃气加热部的出口处的不同的燃气出口温度而规定了表示每单位时间的加热水的增加流量的增加率的上限值的表,控制部在与所测定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对放泄阀的阀开度进行控制。根据该结构,在与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对放泄阀的阀开度进行控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燃气温度。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部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燃气轮机的负载超过预定下限值的情况下,不等待预定时间的经过,将放泄阀的阀开度从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目标开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针对燃气轮机的负载的追随性。
另外,也可以是,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还具备通过由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进行驱动的蒸汽轮机。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蒸汽轮机有效地利用由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具备:燃气轮机;废热回收锅炉,其回收燃气轮机的废热而产生蒸汽;燃气加热部,其以由废热回收锅炉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回送阀,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将通过了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返回至废热回收锅炉;以及放泄阀,其设置于冷凝管线,该冷凝管线在回送阀与废热回收锅炉之间从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其特征在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燃气轮机的负载是否变为预定下限值以下;以及在该负载变为预定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关闭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向燃气加热部供给的加热水的流量,能够防止燃气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能够简单地消除燃气轮机的负载波动时所发生的故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伴随着燃气轮机的负载成为预定下限值以下而流经燃气加热部的燃气流量减少了的情况下,关闭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规定开度,从而能够抑制向燃气加热部供给的加热水的流量,能够防止燃气的温度急剧上升,并能够简单地消除燃气轮机的负载波动时所发生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循环设备的系统图。
图2是说明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逻辑的图。
图3是示出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发生负载波动时的放泄阀的阀开度、燃气温度的响应的图。
图5是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逻辑的图。
图6是示出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发生负载波动时的放泄阀的阀开度、燃气温度的响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另外,也有时不使用一部分构成要素。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循环设备的系统图。如图1所示,联合循环设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10主要具备燃气轮机11、废热回收锅炉12、蒸汽轮机13、以及对联合循环设备1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50。联合循环设备10是指,通过燃气轮机11以及蒸汽轮机13的联合循环来供给电力、或供给电力以及热能的设备设施。在燃气轮机11中,使由压缩机21升压且由燃烧器22燃烧过的工作流体在涡轮23膨胀,从而驱动发电机24。从燃气轮机11的涡轮23排出的废气被导入废热回收锅炉12,被用作用于产生蒸汽的热源。
废热回收锅炉12通过与燃气轮机11的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蒸汽(水蒸气),并将该蒸汽向蒸汽轮机13供给。蒸汽轮机13利用所供给的蒸汽来驱动未图示的涡轮,从而进行发电。
另外,如图1所示,在联合循环设备10中,为了提高燃气轮机11的燃烧器22中的热效率,在向燃烧器22供给燃气的燃气供给管线25设置有燃气加热部30。燃气加热部30经由加热水供给管线26与废热回收锅炉12的中间出口(未图示的中压省煤器的出口)连接。在燃气加热部30中,使通过燃气供给管线25而导入的燃气与通过加热水供给管线26而导入的高温(例如约240℃)的加热水进行热交换,从而燃气升温并被导向燃烧器22。在燃气供给管线25中的燃气加热部30的出口侧设置有检测燃气的出口温度的燃气温度传感器27。另外,在加热水供给管线26设置有检测向燃气加热部30供给的加热水的流量(体积流量[t/h])的加热水流量传感器28。
燃气加热部30的出口侧与加热水返回管线31的一端连接,该加热水返回管线31的另一端与废热回收锅炉12的供水入口连接。在燃气加热部30与废热回收锅炉12之间的加热水返回管线31设置有回送阀32,通过打开该回送阀32,从而将在燃气加热部30降温了的加热水回送至废热回收锅炉12。另外,加热水返回管线31在燃气加热部30与回送阀32之间具有分支部33,该分支部33与冷凝管线34的一端连接,该冷凝管线34的另一端与蒸汽轮机13的冷凝器35连接。另外,在冷凝管线34设置有放泄阀36,通过打开该放泄阀36,从而将在燃气加热部30降温了的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35。
在这样构成的联合循环设备10中,由控制部50基于燃气轮机11的负载(例如发电机24的发电量[MW])、加热水的流量(体积流量[t/h])等,来对回送阀32以及放泄阀36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
在燃气轮机11的通常负载运转时,控制部50进行关闭放泄阀36、并且调整回送阀32的阀开度的控制。具体地说,控制部50考虑到回送阀32的阀特性而进行与燃气轮机11的负载对应的前馈控制。在该情况下,在控制部50中预先设定有与燃气轮机11的负载对应的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并以成为该目标流量的方式来前馈控制回送阀32的阀开度。另一方面,放泄阀36主要在燃气轮机11的起动或停止时被调整控制阀开度。具体地说,控制部50基于流经加热水返回管线31的加热水的流量与对应于燃气轮机11的负载的加热水的目标流量之差,反馈控制放泄阀36的阀开度。在该情况下,回送阀32关闭。
然而,例如在发电机24与压缩机21及涡轮23的连结被阻断的情况等、燃气轮机11的负载急剧减少了的情况下,需要与负载的减少相应地减少向燃烧器22供给的燃气的供给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将回送阀32的开度从流量控制切换为全闭,从而能够防止高温的加热水返回至废热回收锅炉12。
然而,在燃气的供给量减少了的情况下,燃气的热容量变小。因此,若基于加热水的实际的流量与目标流量之差来简单地控制放泄阀36的阀开度,则有可能由加热水过度加热燃气而燃气的温度急剧上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特征,以抑制燃气的温度的急剧上升的方式来对放泄阀36的阀开度进行控制。接下来,对放泄阀36的阀开度控制进行说明。图2是说明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逻辑的图。图3是示出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图4是示出发生负载波动时的放泄阀的阀开度、燃气温度的响应的图。
在图2中,GTMW为发电机24的发电量[MW](燃气轮机11的负载),该发电量[MW]传递至流量计算部51。流量计算部51基于发电量[MW](负载)的大小,计算为了由燃气加热部30加热燃气而所需的加热水的目标流量(体积流量[t/h])。所计算出的目标流量与由加热水流量传感器28(图1)所测量的加热水流量进行比较,其差值被输入PI控制部52,从而设定放泄阀36的阀开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发电量[MW]为预定的下限值(例如0[MW])以下的情况下输出无负载信号的结构,控制部50在接收到无负载信号时,在经过预先确定的预定时间(例如10分钟)为止的期间,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调整为预定的规定开度(例如10%)。
接下来,对控制步骤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控制部50判断无负载信号是否为ON、即是否接收到无负载信号(步骤Sa1)。在该判断中,如果无负载信号不为ON(步骤Sa1;否),则将处理前进至步骤Sa5。与此相对,如果无负载信号为ON(步骤Sa1;是),则控制部50以接收到无负载信号的时刻为基准而开始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的测量。此外,控制部50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调整为预定的规定开度(例如10%)(步骤Sa2)。
这些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以及规定开度(例如10%)的值例如通过模拟器、实机试验等确定,以使得在确保燃气加热部30中的加热水的必要流量的同时燃气温度的上升不超过基准值。即,规定开度是用于缩减流经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的流量来抑制燃气温度的上升的开度,预定时间T1被设定为足以抑制燃气温度的急剧上升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当无负载信号为ON时,回送阀32关闭,放泄阀36的阀开度被调整为预定的规定开度(例如10%),因此能够抑制流经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的流量。因此,能够防止在上述的预定时间T1内无负载信号变为ON之后燃气温度立马急剧上升。
接着,控制部50判断从无负载信号变为ON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步骤Sa3)。在该判断中,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步骤Sa3;是)的情况下,控制部50基于根据燃气轮机11的负载(发电量[MW])所计算出的目标流量与加热水的实际的流量之差,通过PI控制来设定放泄阀36的阀开度(步骤Sa5)。由此,通过调整放泄阀36的阀开度,如图4所示,加热水流量以及燃气温度上升,从而无负载信号变为OFF,即能够提前在开始燃气轮机11的运转时的上升。
另一方面,在上述判断中,在未经过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步骤Sa3;否)的情况下,控制部50判断无负载信号是否保持为ON(步骤Sa4)。在该判断中,在无负载信号保持为ON而继续(步骤Sa4;是)的情况下,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a3。另外,在无负载信号不保持为ON而继续(步骤Sa4;否)的情况下,控制部50基于根据燃气轮机11的负载(发电量[MW])所计算出的目标流量与加热水的实际的流量的差值,通过PI控制来设定放泄阀36的阀开度(步骤Sa5)。根据该结构,例如,在经过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之前无负载信号变为OFF、即开始燃气轮机11的运转的情况下,不等待预定时间T1的经过而控制放泄阀36的阀开度,因此能够提高放泄阀36的阀开度控制相对于燃气轮机11的负载的追随性。
接下来,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防止燃气轮机11的负载急剧减少(例如负载阻断)之后的燃气温度立马上升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返回为PI控制时,若加热水流量急剧增加,则有可能燃气温度急剧上升。该其他实施方式为与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转移至PI控制时的阀开度控制相关的方式。图5是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逻辑的图。图6是示出控制放泄阀的阀开度的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图7是示出发生负载波动时的放泄阀的阀开度、燃气温度的响应的图。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A中,如图5所示,由流量计算部51计算出的目标流量向增加率设定部53输出。增加率设定部53例如在无负载信号变为OFF、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转移至PI控制时,设定直至所计算出的目标流量为止的加热水的流量的增加率。增加率是表示每单位时间的加热水的增加流量的值,例如,在增加率被设定为10[(t/h)/min]的情况下,加热水的流量每分钟增加10[t/h]。由此,增加率设定部53按照预定的增加率输出阶段性增加的流量(目标流量),直至达到所计算出的目标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率设定部53具备规定了与燃气加热部30的出口处的多个不同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增加率的上限值的表(未图示),并基于燃气温度传感器27(图1)测量到的燃气出口温度来设定增加率的上限值。该增加率的上限值例如也能够通过模拟器、实机试验等确定,以使得燃气温度的上升不超过基准值。
从增加率设定部53阶段性增加并输出的目标流量与由加热水流量传感器28(图1)测量到的加热水流量进行比较,将其差值输入PI控制部52来设定放泄阀36的阀开度。
接下来,对控制步骤进行说明。在该图6中,说明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返回PI控制时的控制步骤。如图6所示,在从无负载信号变为OFF或无负载信号变为ON开始经过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步骤Sb1)后,控制部50A利用燃气温度传感器27测量燃气出口温度,并取得所测量的燃气出口温度(步骤Sb2)。
接着,控制部50A读取与所测量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加热水的增加率的上限值(步骤Sb3)。增加率的上限值从设定于增加率设定部53的表读取,在该表中,针对每个燃气出口温度规定了燃气出口温度与增加率的上限值的关系。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设定与实际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加热水的增加率的上限值。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定期(例如,每30秒)测量燃气出口温度,并每次读取对应的增加率的上限值。在该结构中,能够伴随着燃气出口温度的变化来正确地设定加热水的增加率的上限值。
接下来,控制部50A在加热水的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对放泄阀36的阀开度进行控制(步骤Sb4)。具体地说,基于根据加热水的增加率的上限值设定的加热水的目标流量与实际的加热水的流量的差值,通过PI控制来设定放泄阀36的阀开度。根据该结构,放泄阀36的阀开度从规定开度至目标开度阶段性增大,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防止经过预定时间T1(例如10分钟)后的伴随加热水的流量增加的燃气温度的急剧上升。此外,放泄阀36的阀开度在与所测定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被控制,因此,能够防止加热水的流量以超过增加率的上限值的方式增加,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调整燃气温度。
以上,如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联合循环设备10具备:燃气轮机11;废热回收锅炉12,其回收燃气轮机11的废热而产生蒸汽;燃气加热部30,其以由废热回收锅炉12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燃气轮机11的燃烧器22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回送阀32,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31,该加热水返回管线31将通过了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返回至废热回收锅炉12;放泄阀36,其设置于冷凝管线34,该冷凝管线34在回送阀32与废热回收锅炉12之间从加热水返回管线3分支并将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35;以及控制部50(50A),其对回送阀32以及放泄阀36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50(50A)在燃气轮机11的无负载信号变为ON的情况下,关闭回送阀32,并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因此能够抑制流经燃气加热部30的加热水的流量。因此,能够防止上述的预定时间内的燃气轮机11的无负载信号刚变为ON之后的燃气温度的急剧上升。
另外,在经过预定时间后,控制部50A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从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与根据燃气轮机11的负载所计算出的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开度,因此能够防止经过预定时间后的伴随加热水的流量增加的燃气温度的急剧上升。
此外,控制部50A存储有按燃气加热部30的出口处的不同的燃气出口温度而规定了加热水的增加率的上限值的表,控制部50A在与所测定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对放泄阀36的阀开度进行控制,能够防止加热水的流量以超过增加率的上限值的方式增加,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调整燃气温度。
另外,控制部50A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前燃气轮机11的负载超过了预定下限值的情况下,不等待预定时间的经过,将放泄阀36的阀开度从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目标开度,因此在燃气轮机11返回至负载运转时,能够提高针对该负载的追随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方式,并不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本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 联合循环设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
11 燃气轮机
12 废热回收锅炉
13 蒸汽轮机
22 燃烧器
24 发电机
25 燃气供给管线
26 加热水供给管线
27 燃气温度传感器
28 加热水流量传感器
30 燃气加热部
31 加热水返回管线
32 回送阀
34 冷凝管线
35 冷凝器
36 放泄阀
50、50A 控制部
51 流量计算部
52 PI控制部
53 增加率设定部。

Claims (6)

1.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具备:
燃气轮机;
废热回收锅炉,其回收所述燃气轮机的废热而产生蒸汽;
燃气加热部,其以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所述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
回送阀,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将通过了所述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返回至所述废热回收锅炉;
放泄阀,其设置于冷凝管线,该冷凝管线在所述回送阀与所述燃气加热部之间从所述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所述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回送阀以及所述放泄阀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存储有按所述燃气加热部的出口处的不同的燃气出口温度而规定了表示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加热水的增加流量的增加率的上限值的表,
在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成为预定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关闭所述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所述燃气加热部的所述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
在经过所述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部在与所测定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所述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与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所计算出的所述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经过所述预定时间之前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超过预定下限值的情况下,不等待所述预定时间的经过,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3.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具备:
燃气轮机;
废热回收锅炉,其回收所述燃气轮机的废热而产生蒸汽;
燃气加热部,其以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所述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
回送阀,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将通过了所述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返回至所述废热回收锅炉;
放泄阀,其设置于冷凝管线,该冷凝管线在所述回送阀与所述燃气加热部之间从所述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所述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回送阀以及所述放泄阀的动作进行控制,
在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成为预定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关闭所述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所述燃气加热部的所述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
所述控制部在经过了所述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与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所计算出的所述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开度,
所述控制部在经过所述预定时间之前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超过预定下限值的情况下,不等待所述预定时间的经过,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还具备通过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进行驱动的蒸汽轮机。
5.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具备:
燃气轮机;
废热回收锅炉,其回收所述燃气轮机的废热而产生蒸汽;
燃气加热部,其以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所述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
回送阀,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将通过了所述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返回至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以及
放泄阀,其设置于冷凝管线,该冷凝管线在所述回送阀与所述燃气加热部之间从所述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所述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存储按所述燃气加热部的出口处的不同的燃气出口温度而规定了表示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加热水的增加流量的增加率的上限值的表;
判断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是否变为预定下限值以下;
在该负载变为预定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所述燃气加热部的所述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以及
在经过所述预定时间后,在与所测定的燃气出口温度对应的所述增加率的上限值以下的范围内,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与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所计算出的所述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开度。
6.一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没备的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具备:
燃气轮机;
废热回收锅炉,其回收所述燃气轮机的废热而产生蒸汽;
燃气加热部,其以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加热过的加热水作为热源,对向所述燃气轮机的燃烧器供给的燃气进行加热;
回送阀,其设置于加热水返回管线,该加热水返回管线将通过了所述燃气加热部的加热水返回至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以及
放泄阀,其设置于冷凝管线,该冷凝管线在所述回送阀与所述燃气加热部之间从所述加热水返回管线分支并将所述加热水返回至冷凝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是否变为预定下限值以下;
在该负载变为预定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关闭所述回送阀,并且在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保持为为了缩减流经所述燃气加热部的所述加热水的流量而确定的规定开度;
在经过所述预定时间后,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与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所计算出的所述加热水的目标流量对应的目标开度;以及
在经过所述预定时间之前所述燃气轮机的负载超过预定下限值的情况下,不等待所述预定时间的经过,将所述放泄阀的阀开度从所述规定开度阶段性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CN201880016168.8A 2017-04-10 2018-04-04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82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7722A JP6791801B2 (ja) 2017-04-10 2017-04-10 ガスタービン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及びガスタービン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の制御方法
JP2017-077722 2017-04-10
PCT/JP2018/014491 WO2018190231A1 (ja) 2017-04-10 2018-04-04 ガスタービン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及びガスタービン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842A CN110382842A (zh) 2019-10-25
CN110382842B true CN110382842B (zh) 2022-03-08

Family

ID=6379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168.8A Active CN110382842B (zh) 2017-04-10 2018-04-04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5771B2 (zh)
JP (1) JP6791801B2 (zh)
KR (1) KR102354552B1 (zh)
CN (1) CN110382842B (zh)
DE (1) DE112018001941T5 (zh)
WO (1) WO2018190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0202B2 (ja) * 2017-01-16 2020-07-2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ガスタービン、発電プラント及び燃料温度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3204A (en) * 1979-02-21 1982-10-12 Hitachi, Ltd. Method of water level control for a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CN104564192A (zh) * 2013-10-23 2015-04-29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CN105484816A (zh) * 2015-12-31 2016-04-1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EP3121393A1 (en) * 2015-07-23 2017-01-25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start-up method of the same
CN106499455A (zh) * 2016-12-19 2017-03-1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合循环电厂汽水回热及燃料加热集成提效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3605C (zh) * 1963-03-25
US5357746A (en) * 1993-12-22 1994-10-2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System for recovering waste heat
US5845481A (en) * 1997-01-24 1998-12-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bustion turbine with fuel heating system
SG104914A1 (en) * 1997-06-30 2004-07-30 Hitachi Ltd Gas turbine
JPH1193694A (ja) * 1997-09-18 1999-04-06 Toshiba Corp ガス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JP2000161084A (ja) * 1998-11-26 2000-06-13 Toshiba Corp 燃料加温装置
JP3752568B2 (ja) * 1999-01-22 2006-03-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燃料加熱システム
JP4287981B2 (ja) * 2000-05-18 2009-07-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
JP4225679B2 (ja) * 2000-11-17 2009-02-18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
EP2103785A3 (en) * 2002-08-09 2013-11-13 Hitachi Ltd. Combined cycle plant
JP3702267B2 (ja) * 2002-11-13 2005-10-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一軸形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プラント
JP5221443B2 (ja) * 2009-05-08 2013-06-26 株式会社東芝 一軸型複合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の起動方法および一軸型複合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
US8528335B2 (en) * 2010-02-02 2013-09-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uel heater system including hot and warm water sources
JP5725913B2 (ja) * 2011-03-07 2015-05-2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
US20130186435A1 (en) * 2012-01-23 2013-07-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h Gas Turbine Compressor Water Wash System
US9163827B2 (en) * 2012-11-01 2015-10-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boiler feedwater
JP2014118887A (ja) * 2012-12-17 2014-06-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配管漏れ検知システム
US10208677B2 (en) * 2012-12-31 2019-02-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as turbine load control system
US10302296B2 (en) * 2013-11-07 2019-05-28 Sasol Technology Proprietary Limited Method and plant for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JP6359308B2 (ja) * 2014-03-25 2018-07-18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配管の破損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322822A1 (en) * 2014-05-12 2015-11-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mplified water injection system for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N104533554B (zh) * 2014-11-03 2016-09-28 章礼道 一种用于一次再热机组的新型高效给水回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3204A (en) * 1979-02-21 1982-10-12 Hitachi, Ltd. Method of water level control for a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CN104564192A (zh) * 2013-10-23 2015-04-29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EP3121393A1 (en) * 2015-07-23 2017-01-25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and start-up method of the same
CN105484816A (zh) * 2015-12-31 2016-04-13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6499455A (zh) * 2016-12-19 2017-03-15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合循环电厂汽水回热及燃料加热集成提效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G9171E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控制和运行;刘世秀;《科技资讯》;20081003(第28期);87-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0231A1 (ja) 2018-10-18
DE112018001941T5 (de) 2020-02-13
KR20190108639A (ko) 2019-09-24
US10975771B2 (en) 2021-04-13
US20200032713A1 (en) 2020-01-30
JP6791801B2 (ja) 2020-11-25
KR102354552B1 (ko) 2022-01-21
CN110382842A (zh) 2019-10-25
JP2018178821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4437B (zh) 控制装置、燃气轮机复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RU2009148415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пуска паровой турбины под номинальным давлением
JP2013502538A (ja) オーバーロード制御バルブを有する発電プラントシステム
US10287921B2 (en) Combined cycle pla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ame
US10982567B2 (en) Condensate and feedwater system of steam power plant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JP5665621B2 (ja) 排熱回収ボイラおよび発電プラント
JP5050013B2 (ja) 複合発電プラント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382842B (zh)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以及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设备的控制方法
JP5178575B2 (ja) 発電プラント給水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4084847A (ja)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プラント、及びその停止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JP5524923B2 (ja) 低圧タービンバイパス制御装置及び発電プラント
JP2013217200A (ja) 蒸気タービン設備
US11125166B2 (en) Control system, gas turbine, power generation plan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fuel temperature
JP2016005830A (ja) 排煙処理装置と該排煙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JP3641518B2 (ja)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プラントの蒸気温度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KR101701786B1 (ko) 플랜트 제어 장치 및 컴바인드 사이클 발전 플랜트
CN112567110B (zh) 发电设备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发电设备
JP2020084947A (ja) 蒸気タービン設備、蒸気タービン設備の始動方法および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プラント
JP2007285220A (ja)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設備
JP2004346945A (ja)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プラントの蒸気温度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KR20160147243A (ko) 연소로 폐열회수장치 및 연소로 폐열회수방법
JPS63220005A (ja) 火力プラントの蒸気温度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0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Power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