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60272B - 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60272B
CN110360272B CN201910078855.9A CN201910078855A CN110360272B CN 110360272 B CN110360272 B CN 110360272B CN 201910078855 A CN201910078855 A CN 201910078855A CN 110360272 B CN110360272 B CN 110360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ear
housing
bearing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88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60272A (zh
Inventor
小野昌宏
田中清隆
矶部英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Gearbo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Gearb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Gearb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Gearb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60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0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60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60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F16H57/0417Heat exchangers adapted or integrated in the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提高轴承的冷却性能,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冷却轴承的周围的齿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齿轮装置(100)具有齿轮、与齿轮一体旋转的轴、容纳齿轮的外壳(12)、容纳在外壳(12)的轴承孔中并支承轴的轴承。外壳(12)具有围绕在轴承孔的周围并流通冷却介质(10m)的冷却通道(10)。

Description

齿轮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3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58772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通过由风扇送来的空气流进行冷却,并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凸片的传动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6904号公报
在齿轮装置内,齿轮等构成部件进行高速旋转。尤其在输入轴侧,转速比输出轴侧大,因此发热成为问题。若轴承变为高热,则因油膜的减少而有可能发生轴承早期受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冷却轴承的周围的齿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具有齿轮、与齿轮一体旋转的轴、容纳齿轮的外壳、容纳在外壳的轴承孔中并支承轴的轴承,其中,外壳具有围绕在轴承孔的周围并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冷却介质在围绕于轴承孔的周围的冷却通道中流通。
另外,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在方法、系统等之间相互替换本发明的构成要件或表述的方式也作为本发明的方式而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效冷却轴承的周围的齿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齿轮装置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取下图1的齿轮装置的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齿轮装置的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齿轮装置的第1侧视图。
图6是图1的齿轮装置的第2侧视图。
图7是图1的齿轮装置的第3侧视图。
图8是示意表示图1的齿轮装置的冷却通道的图。
图中:10、10a、10b-冷却通道,10c、10d-连接通道,10e、10f-浇口部,10m-冷却介质,12-外壳,14-外壳主体,16-盖部件,16e-密封部件,16g-连接部,20-沟槽,22-支承部,24-滞留防止部,24a、24b、24c-堰,28-输入轴,30-输出轴,40-第1轴承孔,42-第2轴承孔,44-第3轴承孔,46-第4轴承孔,48-第5轴承孔,100-齿轮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对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而且,在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适当放大或缩小表示部件的尺寸。而且,在各附图中,省略表示对于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平行”、“垂直”不仅包括完全的平行、垂直,还包括在误差范围内从平行、垂直偏离的情况。并且,“大致”表示在近似范围内相同。
并且,包括第1、第2等序数的用语用于说明多种构成要件,但该用语仅以将一个构成要件与另一构成要件进行区分为目的而使用,构成要件并不因该用语受到限制。
[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图2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齿轮装置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齿轮装置100是具备输入轴28和与其正交的输出轴30的正交型减速机。输入轴28是高速旋转的高速轴,相较于输入轴28,输出轴30是低速旋转的低速轴。以下,沿着从输入轴28至输出轴30的传动路径,有时将输入轴28侧称为输入侧,将输出轴30侧称为输出侧。
以下,如图所示,为方便起见,确定将沿输出轴3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沿输入轴28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并将与两者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的XYZ直角坐标系。由各图中的箭头的方向规定X轴、Y轴、Z轴各自的正方向,由与箭头相反的方向规定负方向。并且,有时还将X轴的正方向侧称为“右侧”,X轴的负方向侧称为“左侧”。并且,有时还将Y轴的正方向侧称为“前侧”,Y轴的负方向侧称为“后侧”,Z轴的正方向侧称为“上侧”,Z轴的负方向侧称为“下侧”。这样的方向的标记并不限制齿轮装置100的结构,齿轮装置100可以根据用途以任意结构使用。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XYZ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但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只要以大致90度交叉即可,无需一定相互正交。
齿轮装置100具备在内部限定齿轮容纳空间12s的外壳12。在齿轮容纳空间12s中容纳有多段齿轮系,在该空间中封入有润滑油(未图示)。外壳12具有后述的围绕在轴承孔的周围并流通冷却介质10m的冷却通道10。关于冷却通道10,在后面进行叙述。
并且,齿轮装置100具备作为中间轴的第1轴32、第2轴34、第3轴36及第4轴38。这些中间轴与输出轴30平行。第1轴32、第2轴34、第3轴36、第4轴38、输出轴30的轴径依次变粗。这些中间轴中的一部分可以为等径,也可以为输入侧的轴的轴径比输出侧的轴的轴径粗。这些轴可以为实心轴,也可以为空心轴。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28、第1轴32、第2轴34、第3轴36及第4轴38为实心轴,输出轴30为空心轴。
输入轴28、输出轴30、第1轴32、第2轴34、第3轴36及第4轴38分别具有容纳于齿轮容纳空间12s的齿轮。输入轴28在末端具备输入轴齿轮28a。第1轴32具备与输入轴齿轮28a啮合的第1齿轮32a和第1小齿轮32b。输入轴齿轮28a和第1齿轮32a均为锥齿轮。第2轴34具备与第1小齿轮32b啮合的第2齿轮34a和第2小齿轮34b。第3轴36具备与第2小齿轮34b啮合的第3齿轮36a和第3小齿轮36b。第4轴38具备与第3小齿轮36b啮合的第4齿轮38a和第4小齿轮38b。输出轴30具备与第4小齿轮38b啮合的输出轴齿轮30a。通过这样的齿轮系,对输入轴28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至输出轴30。
齿轮装置100具有在Y轴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第1侧面12m和第2侧面12n。外壳12具有设置有第1侧面12m的第1外壳12a和设置有第2侧面12n的第2外壳12b。第2外壳12b位于与第1外壳12a相对的一侧,齿轮容纳空间12s位于二者之间。第1外壳12a及第2外壳12b分别能够设置在地面或其他装置的安装面等任意设置面。设置面的朝向可以有多种。设置面可以为水平面、铅垂面或其他倾斜面。
作为齿轮装置100的设置例,图1及图2中示出将第2外壳12b设置于水平设置面的状态。此时,第1外壳12a位于比第2外壳12b更靠铅垂上方的位置。第2外壳12b位于外壳12的下面,第1外壳12a位于外壳12的上面。输入轴28朝向水平方向。输出轴30从第1外壳12a稍微突出。在齿轮装置100中,可以朝向水平方向设置输出轴30。
外壳12在第1外壳12a及第2外壳12b中具有第1轴承孔40、第2轴承孔42、第3轴承孔44、第4轴承孔46及第5轴承孔48。这些轴承孔配置于输入轴28与输出轴30之间。5个轴承孔均向齿轮容纳空间12s贯穿外壳12。在第1轴承孔40、第2轴承孔42、第3轴承孔44、第4轴承孔46及第5轴承孔48中分别配置有第1轴承41、第2轴承43、第3轴承45、第4轴承47及第5轴承49。第1轴承孔40、第2轴承孔42、第3轴承孔44、第4轴承孔46、第5轴承孔48的孔径依次变大。这些轴承孔的一部分可以为等径,也可以为输入侧的轴承孔比输出侧的轴承孔的直径大。
并且,外壳12具备轴承孔罩50、52、54、56、58。轴承孔罩50~58通过多个螺栓安装在外壳12上。轴承孔罩50~54完全封闭轴承孔,但轴承孔罩56由输出轴30贯穿,并在与输出轴30之间配置有油封。作为一例,轴承孔罩50~58具有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圆环形状。
在第1轴承孔40中配置有支承第1轴32的第1轴承41。在第2轴承孔42中配置有支承第2轴34的第2轴承43。在第3轴承孔44中配置有支承第3轴36的第3轴承45。在第4轴承孔46中配置有支承第4轴38的第4轴承47。在第5轴承孔48中配置有支承输出轴30的第5轴承49。这些轴承能够采用使用了滚珠或滚柱的滚动轴承,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圆锥滚子轴承。
(冷却通道)
接着,参考图3~图8,对冷却通道10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取下齿轮装置100的盖部件16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齿轮装置100的盖部件16的立体图。在该图中,以将盖部件16的里侧设为纸面朝上的状态,示出螺栓16s的前端从盖部件16突出的状态。图5是齿轮装置100的第1侧视图。图6是齿轮装置100的第2侧视图。在图5及图6中,以虚线表示冷却通道10。图7是齿轮装置100的第3侧视图。在图5~图7中,示出以使输出轴30朝向水平方向而将输入轴28配置于上侧的状态,并省略对螺栓16s等在说明中不重要的部件。
如图所示,冷却通道10设置于在外壳主体14中设置的沟槽20和安装在外壳主体14而堵塞沟槽20的盖部件16之间。外壳主体14包括构成第1外壳12a的第1外壳主体14a和构成第2外壳12b的第2外壳主体14b。沟槽20分别设置在第1外壳主体14a及第2外壳主体14b。盖部件16安装在第1外壳主体14a及第2外壳主体14b。
冷却通道10包括设置于外壳12的第1侧面12m的第1冷却通道10a和设置于与第1侧面相对置的第2侧面12n的第2冷却通道10b。第1冷却通道10a由第1外壳主体14a的沟槽20和盖部件16构成,第2冷却通道10b由第2外壳主体14b的沟槽20和盖部件16构成。以下,主要对第1外壳主体14a的沟槽20及盖部件16进行说明,该说明同样适用于第2外壳主体14b的沟槽20及盖部件16。
(外壳主体)
对外壳主体14进行说明。如图3、图5所示,第1外壳主体14a具有内周缘14h、外周缘14g、沟槽20、支承部22、通道22p、滞留防止部24、第1连接通道10c、第2连接通道10d、第1浇口部10e、第2浇口部10f、多个内螺纹14s。以围绕紧邻外壳主体14的轴承孔40~48的外侧的方式环状连续设置有内周缘14h。在紧邻外壳主体14的外形轮廓的内侧,以环状连续设置有外周缘14g。
沟槽20是从第1外壳主体14a的表面向Y轴方向凹陷的凹部,并构成冷却通道10。支承部22是对应于盖部件16的边缘而支承盖部件16的部分。通道22p是连接支承部22的两侧的隧道状的通道。滞留防止部24是防止冷却介质10m的滞留的部分。连接通道10c、10d是连接第1冷却通道10a和第2冷却通道10b的通道。第1浇口部10e及第2浇口部10f是从外部接收冷却介质10m或将冷却介质10m送出至外部的出入口。
多个内螺纹14s是与固定盖部件16的螺栓16s螺合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周缘14g、内周缘14h及支承部22a~22d,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内螺纹14s。
本实施方式的沟槽20是在外周缘14g与内周缘14h之间,从外周缘14g及内周缘14h向Y轴方向凹陷的凹部。从一端至另一端为止,沿规定的路径设置有沟槽20。尤其,沿围绕轴承孔40~48的路径设置有沟槽20。沟槽20包括根据支承部22划分的第1沟槽20a、第2沟槽20b、第3沟槽20c及第4沟槽20d。
在图5中,本实施方式的沟槽20如下配置。以下说明中的上下左右是相对于将输入轴28配置于上侧的图5中的方向而言的。第1沟槽20a的一端与第2连接通道10d连接。第1沟槽20a在第5轴承孔48的下侧沿从第2连接通道10d远离X轴方向的方向延伸。第2沟槽20b在第5轴承孔48和第4轴承孔46的左侧朝上延伸。第3沟槽20c在第4轴承孔46和第2轴承孔42的左侧朝上延伸,在第1轴承孔40的上侧向右延伸,在第2轴承孔42的右侧朝下延伸。第4沟槽20d在第4轴承孔46和第5轴承孔48的右侧朝下延伸,并与第1连接通道10c连接。第1沟槽20a和第2沟槽20b之间、第2沟槽20b和第3沟槽20c之间及第3沟槽20c和第4沟槽20d之间分别经通道22p进行连接。即,第1外壳主体14a的沟槽20在从第2连接通道10d至第1连接通道10c之间,以围绕轴承孔40~48的方式配置。
同样地,第2外壳主体14b的沟槽20在从第2连接通道10d至连接通道10c之间,以围绕轴承孔40~48的方式配置。
(支承部)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22包括多个支承部22a、22b、22c、22d。在该例子中,多个支承部22a~22d在图5中如下设置。支承部22a在X轴方向上从第5轴承孔48的左侧的内周缘14h延伸至外壳主体14的外周缘14g。支承部22b在X轴方向上从第4轴承孔46的左侧的内周缘14h延伸至外壳主体14的外周缘14g。支承部22c在X轴方向上从第3轴承孔44的右侧的内周缘14h延伸至外壳主体14的外周缘14g。支承部22d在X轴方向上从第5轴承孔48的右侧的内周缘14h延伸至外壳主体14的外周缘14g。
支承部22具有堵塞沟槽20的堰状的形状,以隔断冷却通道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22中设置有贯穿支承部22的通道22p。通道22p是分别设置在多个支承部22a~22c的隧道状的通道。通道22p与被隔断的冷却通道10连接,从而使冷却介质10m能够循环。即,通道22p构成冷却通道10的一部分,并包括在冷却通道10中。本实施方式的通道22p是分别在多个支承部22a~22c沿Z轴方向延设的通道。另外,在该例中,由于支承部22d中两侧设置有第1连接通道10c及第2连接通道10d,因此未设置通道22p,但支承部22d中也可以设置通道22p。
(滞留防止部)
若使冷却介质10m单纯循环,则会滞留在从轴承孔分开的位置,有可能成为轴承孔的冷却效率下降的原因。并且,循环的冷却介质10m通过自身的惯性受到离心力影响而有向外周侧流动的倾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防止冷却介质10m的滞留的滞留防止部24。作为滞留防止部24,只要能够防止冷却介质10m的滞留而将冷却介质10m引导至轴承孔的附近即可。
滞留防止部24也可以为缩窄冷却通道10的通道宽度的堰。本实施方式的滞留防止部24包括多个堰24b、24c、24d。在该例子中,堰24b~24d在图5中如下设置。堰24b在沟槽20b中,从外周缘14g朝向第5轴承孔48和第4轴承孔46的中间延伸。此时,将冷却介质10m引导至第5轴承孔48及第4轴承孔46周围,从而能够提高这些轴承孔的冷却效率。堰24c在沟槽20c中,从外周缘14g朝向第4轴承孔46和第2轴承孔42的中间延伸。此时,将冷却介质10m引导至第4轴承孔46及第2轴承孔42周围,从而能够提高这些轴承孔的冷却效率。堰24d在沟槽20d中,从外周缘14g朝向第5轴承孔48和第3轴承孔44的中间延伸。此时,将冷却介质10m引导至第5轴承孔48及第3轴承孔44周围,从而能够提高这些轴承孔的冷却效率。
外壳主体14具有连接第1冷却通道10a和第2冷却通道10b的连接通道。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通道包括第1连接通道10c和第2连接通道10d。如图7所示,第2连接通道10d沿Y轴方向从第1外壳主体14a的第1沟槽20a的底部延伸至第2外壳主体14b的第1沟槽20a的底部。第1连接通道10c沿Y轴方向从第1外壳主体14a的第4沟槽20d的底部延伸至第2外壳主体14b的第4沟槽20d的底部。第1连接通道10c设置于第1浇口部10e的附近,第2连接通道10d设置于第2浇口部10f的附近。此时,通道变短,从而冷却介质能够顺利地循环。
外壳主体14具有向冷却通道10导入或排出冷却介质的浇口部。本实施方式的浇口部包括第1浇口部10e和第2浇口部10f。如图7所示,第1浇口部10e沿Y轴方向从第1连接通道10c的中途延伸至外面,。第2浇口部10f沿Y轴方向从第2连接通道10d的中途延伸至外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通道10c设置于第1浇口部10e的附近,第2连接通道10d设置于第2浇口部10f的附近。此时,通道变短,从而冷却介质能够顺利地循环。
(盖部件)
如图4所示,盖部件16是设置成覆盖外壳主体14的表面的板状部件。盖部件16具有大致沿外壳主体14的外形轮廓的外形轮廓。盖部件16具有对应于轴承孔40~48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形状。盖部件16可以为整体为一体的部件,也可以分割成多个。盖部件16被分割成多个的情况下,与未分割的情况相比易于抑制挠曲。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16由分割的4部分即第1盖部件16a、第2盖部件16b、第3盖部件16c及第4盖部件16d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盖部件16a覆盖第1沟槽20a,第2盖部件16b覆盖第2沟槽20b,第3盖部件16c覆盖第3沟槽20c,第4盖部件16d覆盖第4沟槽20d。
如图4所示,分别在盖部件16a~16d的周围设置有用于与外壳主体14连接的连接部16g。连接部16g是在与外壳主体14紧贴的状态下,固定在外壳主体14的部分。在连接部16g设置有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螺栓孔16h。通过使螺栓16s经由螺栓孔16h与内螺纹14s螺纹连接,将盖部件16a~16d固定在外壳主体14的外周缘14g、内周缘14h及支承部22a~22d(参考图1、图3)。
(密封部件)
返回图2,对密封部件16e进行说明。在第1外壳12a及第2外壳12b的外壳主体14和盖部件16之间设置有围绕冷却通道10的环状的密封部件16e。密封部件16e的结构并不限定,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6e可以是由弹性体等柔软的材料形成的O型环。作为一例,密封部件16e可以由氟系橡胶形成。此时,能够扩大齿轮装置100的使用温度范围。密封部件16e夹在盖部件16和外壳主体14之间。将盖部件16固定在外壳主体14时,密封部件16e与后述的外周缘14g、内周缘14h及支承部22紧贴,作为抑制冷却介质10m的泄漏的密封部件发挥功能。
(密封沟槽)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16中设置有用于容纳密封部件16e的密封沟槽16f。密封沟槽16f是在多个盖部件16a~16d的连接部16g,以从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的沟槽。沿盖部件16a~16d的外形轮廓,在紧邻连接部16g的内侧,以环状设置有密封沟槽16f。
接着,对冷却通道10中的冷却介质10m的循环路径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表示齿轮装置100的冷却通道10的图。在该图中,箭头表示冷却介质10m的流向的一例。
冷却通道10包括第1浇口部10e、第2浇口部10f、第1连接通道10c、第2连接通道10d。第1浇口部10e及第2浇口部10f作为冷却介质10m的出入口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第1浇口部10e从外部接收冷却介质10m,并送出至第1连接通道10c。第1连接通道10c将在第1浇口部10e接收的冷却介质10m分配至第1冷却通道10a及第2冷却通道10b。并且,第2连接通道10d回收从第1冷却通道10a及第2冷却通道10b返回的冷却介质10m。第2浇口部10f将回收至第2连接通道10d的冷却介质10m送出至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齿轮装置100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10m循环的循环装置10j。循环装置10j具备用于使冷却介质10m循环的泵(未图示)和用于降低冷却介质10m的温度的冷却器(未图示)。循环装置10j的出口部10g与第1浇口部10e连接,并将冷却介质10m送出至第1浇口部10e。循环装置10j的入口部10h与第2浇口部10f连接,并接收从第2浇口部10f返回的冷却介质10m。
通过该结构,冷却介质10m如下循环。从循环装置10j的出口部10g送出的冷却介质10m从第1浇口部10e导入至第1连接通道10c。导入至第1连接通道10c的冷却介质10m分流至第1冷却通道10a和第2冷却通道10b,并在这些通道中循环。循环于这些通道的冷却介质10m在第2连接通道10d合流,并从第2浇口部10f送出至循环装置10j的入口部10h。循环装置10j降低所接收的冷却介质10m的温度后再次从出口部10g送出。
通过冷却介质10m在轴承孔的周围循环,齿轮装置100的轴承孔的周围的热被释放至外部,从而能够抑制容纳在轴承孔的轴承的温度上升。其结果,齿轮装置100也能够在气温高的环境下使用。例如,齿轮装置100也能够在高温的热源等的附近,在齿轮装置100被输入热的环境下使用。
冷却介质10m只要为能够用作气体或液体等制冷剂的介质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10m为水。此时,能够利用易于操作、以简单的设备,低成本获得所期望的冷却效果。
以上,以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为基础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为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了解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并且这样的变形例及变更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述及附图应被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定性。
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变形例的附图及说明中,与实施方式相同或相等的构成要件、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与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并对与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重点说明。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冷却介质10m从第1浇口部10e导入,并从第2浇口部10f排出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冷却介质10m可以从第2浇口部10f导入,并从第1浇口部10e排出。此时,冷却介质10m在齿轮装置100中的循环路径与上述的说明相反,但能够获得相同的冷却效果。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在第1侧面12m及第2侧面12n这两者中设置冷却通道1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冷却通道10可以设置在一个侧面,而不设置在另一侧面。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盖部件16通过螺栓16s固定在外壳主体14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盖部件16的一部分或整体可以通过焊接或压接等其他接合机构接合在外壳主体14上。此时,也能够省略密封部件16e。并且,通过铸造等在外壳的内部形成了冷却通道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盖部件。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具有密封部件16e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无需一定要具有密封部件16e。例如,通过焊接等将盖部件16接合在外壳主体14上时,也可以不具有密封部件16e。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将成为冷却介质10m的入口和出口的浇口部各设置1个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齿轮装置可以具备多个冷却介质10m的入口、出口。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齿轮装置100具有连接通道10c、10d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无需一定在齿轮装置的内部设置连接通道10c、10d。也可以在齿轮装置100的外部设置几个具有与连接通道10c、10d相同的功能的机构。例如,可以设置多个循环装置10j。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使用泵使冷却介质10m强制循环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使冷却介质10m按照使用对流的循环等其他原理循环。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冷却通道10形成于沟槽20和盖部件16之间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冷却通道10可以包括配置于轴承孔的周围的管状的通道,也可以包括形成于设置有轴承孔的部件的孔。可以在轴承孔的周围设置用于促进冷却的凸片。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沟槽20的底部平坦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沟槽20的底部等表面设置用于将冷却介质10m的流动引导至轴承孔侧的凹部或凸部。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齿轮装置100为正交型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只要为具有设置于外壳的轴承孔的齿轮装置,则也能够适用于平行轴型的齿轮装置等其他传动装置。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齿轮装置100具有5段齿轮系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齿轮装置可以具有4段以下或6段以上的齿轮系。
这些各变形例发挥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任意组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是有用的。通过组合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可兼具被组合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各自的效果。
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部件的关系明确,对一部分部件的截面施加了阴影线,但该阴影线并不限制这些部件的材料或材质。

Claims (8)

1.一种齿轮装置,其具有齿轮、与所述齿轮一体旋转的轴、容纳所述齿轮的外壳、容纳在所述外壳的轴承孔中并支承所述轴的轴承,该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围绕在所述轴承孔的周围并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通道,
所述齿轮装置具有设置在外壳主体上的沟槽和安装在所述外壳主体并堵塞所述沟槽的盖部件,
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盖部件和所述沟槽之间,
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为跨越多个所述轴承孔并围绕在所述轴承孔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通道的槽部设置为跨越多个所述轴承孔并围绕在所述轴承孔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和所述盖部件之间设置有围绕所述冷却通道的环状的密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由多个盖部件构成,所述外壳主体具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盖部件各自的连接部而支承所述盖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贯穿所述支承部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1侧面的第1冷却通道、设置于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置的第2侧面的第2冷却通道及连接所述第1冷却通道和所述第2冷却通道的连接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通道包括第1连接通道及第2连接通道,所述第1连接通道设置于所述冷却介质的第1浇口部附近,所述第2连接通道设置于所述冷却介质的第2浇口部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通道具有防止所述冷却介质的滞留的滞留防止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滞留防止部是缩窄所述冷却通道的通道宽度的堰。
CN201910078855.9A 2018-03-26 2019-01-28 齿轮装置 Active CN110360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8772A JP6941072B2 (ja) 2018-03-26 2018-03-26 歯車装置
JP2018-058772 2018-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60272A CN110360272A (zh) 2019-10-22
CN110360272B true CN110360272B (zh) 2023-03-10

Family

ID=68170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8855.9A Active CN110360272B (zh) 2018-03-26 2019-01-28 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41072B2 (zh)
CN (1) CN1103602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4742A (ja) * 2006-12-13 2008-06-26 Ihi Corp スクリュー形過給機の冷却構造
CN203009788U (zh) * 2012-11-21 2013-06-19 株洲市九洲传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速机的自润滑轴承组件
CN106402340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桥轮边减速器轮毂密封结构
WO2017179392A1 (ja) * 2016-04-12 2017-10-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ルブボディ、電子制御スロットルボディ、モータ駆動式スロットルボディ、及びバルブ装置
CN207093730U (zh) * 2017-04-13 2018-03-13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箱润滑冷却机构及一种齿轮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5131A (ja) * 2008-10-30 2010-05-13 Okuma Corp ねじ送り装置の熱変位補正方法及びねじ送り装置
US20140161380A1 (en) * 2011-07-26 2014-06-12 Nsk Ltd. Ball Screw Bearing Device
JP6063288B2 (ja) * 2013-02-15 2017-01-1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4742A (ja) * 2006-12-13 2008-06-26 Ihi Corp スクリュー形過給機の冷却構造
CN203009788U (zh) * 2012-11-21 2013-06-19 株洲市九洲传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速机的自润滑轴承组件
WO2017179392A1 (ja) * 2016-04-12 2017-10-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ルブボディ、電子制御スロットルボディ、モータ駆動式スロットルボディ、及びバルブ装置
CN106402340A (zh) * 2016-09-30 2017-02-15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桥轮边减速器轮毂密封结构
CN207093730U (zh) * 2017-04-13 2018-03-13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箱润滑冷却机构及一种齿轮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41072B2 (ja) 2021-09-29
CN110360272A (zh) 2019-10-22
JP2019173760A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521B (zh) 滾動軸承、滾動軸承裝置以及滾動軸承之潤滑裝置
BR112015009135A2 (pt) transmissão continuamente variável
KR101706746B1 (ko) 동력전달장치
US2019004077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system for warming and cooling a fluid circulating in a housing
CA2803527C (en) Gear train lubricating device
ES2872875T3 (es) Sistemas de refrigeración líquida para dispositivos generadores de calor
US11261956B2 (en) Gearbox having internal cooling pins
US10197092B2 (en) Ball bearing for spindle with built-in motor
US10323690B2 (en) Vertical bearing device
US10601283B2 (en) Vertical bearing device
BR102012006153A2 (pt) Veículo, e, dispositivo de transferência de potência
CN110360272B (zh) 齿轮装置
JP7278845B2 (ja) 駆動装置
JP2002372119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CN113048195A (zh) 正交减速装置
JP7318287B2 (ja) 駆動装置
JP7392551B2 (ja) 駆動装置
JP2023067110A (ja) 駆動装置
EP4361466A1 (en) Unit
CN220930142U (zh) 车辆的传动总成和车辆
JP7415749B2 (ja) 駆動装置
WO2022180874A1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JP7310491B2 (ja) 駆動装置
JP2012233522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冷却構造
JP2003113908A (ja) 直交減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