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6744A - 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6744A
CN110346744A CN201910250246.7A CN201910250246A CN110346744A CN 110346744 A CN110346744 A CN 110346744A CN 201910250246 A CN201910250246 A CN 201910250246A CN 110346744 A CN110346744 A CN 110346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calibration
mentioned
electric appliance
discharg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02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6744B (zh
Inventor
郑大泽
金柄钦
李在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Pinn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Pinn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Pinn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rea Pinna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46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6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6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6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6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related to manufacture, e.g. testing after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R35/005Calibrating; Standards or reference devices, e.g. voltage or resistance standards, "golden" re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 H01M4/044Activating, forming or electrochemical attack of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 H01M4/0445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 H01M4/0447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of complete cells or cells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本发明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包括:充放电器,以一个以上的通道来排列有二次电池,用于对上述按通道排列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以及校准器,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用于按通道检测电压或电流;以及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网络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以由上述校准器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为基础生成校准数据来控制对上述充放电器的校准。

Description

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即,在没有工作人员介入的情况下,与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联动来使充放电器的校准自动化,可周期性执行充放电器的检查、诊断及校准。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是指通过化学能量和电能的可逆相互变换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所有电池。二次电池从铅蓄电池发展到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等。以往,铅蓄电池和镍镉电池存在能量密度限制和环境污染忧虑,从而逐渐被镍氢电池和锂类二次电池代替。由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构成锂类二次电池以高的能量密度为基础,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终端、家电、汽车等。
随着需求的增加,二次电池存在能量密度逐渐增加并高容量化的趋势。但是,因反复地充放电,二次电池的发热量有可能增加,这有可能引发过高的温度上升和因此而导致的元件的错误动作。结果,二次电池的工作效率有可能降低,电池的寿命有可能大幅度缩减。
为了确保对于二次电池的最优工作状态及安全性,在二次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实验。例如,实验包括使用充放电器检测试片的电压、电流等的电工作状态和温度和压力等的物理工作状态的过程。在利用充放电器的实验的情况下,若充放电器的精密度降低,则构成电池的充电电压的准确度也会降低。因此,需要对充放电器周期性地检查充电电压的精密度,并以检查结果数据为基础来校准充放电器的装置。
在以往充放电器校准方式的情况下,周期性的检查过程及校准过程均通过人力手工作业进行,这会引起基于人力的错误发生,而且还需要考虑基于人力供求的成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475432号(2014年12月16日),2页至4页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即,使充放电器校准系统无线化,在没有工作人员介入的情况下,与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联动来使充放电器的校准自动化。
本发明提供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即,可通过自动化的系统周期性地执行充放电器的检查、诊断及校准。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器,以一个以上的通道来排列有二次电池,用于对上述按通道排列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校准器,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用于按通道检测电压或电流;以及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网络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以由上述校准器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为基础生成校准数据来控制对上述充放电器的校准。
此时,优选地,上述充放电器为执行对上述二次电池的成形工序的成形设备。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器包括:通道切换继电部,通过配线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对用于检测电压或电流的对象通道进行切换;负荷部,与上述通道切换继电部相连接;源切换继电部,用于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测量部,用于检测上述负荷部的电压或电流;无线通信部,通过无线方式与上述充放电器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校准控制部,用于控制对上述电压或电流的检测,通过上述无线通信部传输上述经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此时,优选地,上述无线通信部通过无线连接的上述充放电器接收从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传输的校准指令,并向上述充放电器传输在校准过程中由上述测量部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此时,优选地,上述充放电器向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传输所接收的电压值或电流值,若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接收对于所生成的校准数据的更新指令,则对上述充放电器的对应通道进行校准数据的更新。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控制部在校准电压时对上述源切换继电部进行控制来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压,并对上述测量部进行控制来检测上述负荷部的第一电阻的电压。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控制部在校准电流时对上述源切换继电部进行控制来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流,并对上述测量部进行控制来检测上述负荷部的分流电阻的电压。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生成指令值与由上述测量部检测的值之间的DA校准数据,并生成由上述测量部检测的值与由上述充放电器检测的值之间的AD校准数据。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以下数学式1生成DA校准数据,通过以下数学式2生成AD校准数据,
数学式1
a1=(V2-V1)/(Vb-Va)
y=a1*x+b1
b1=y-a*x
=V1-a1*Va
其中,V1表示第一电压指令值、Va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一测量值、V2表示第二电压指令值、Vb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二测量值、a1表示倾斜度、b1表示偏移量,
数学式2
a2=(V2-V1)/(Vb-Va)
y=a2*x+b2
b2=y-a2*x
=V1-a2*Va
其中,Va表示由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一检测值、V1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一测量值、Vb表示由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二检测值、V2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二测量值、a2表示倾斜度、b2表示偏移量。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器还包括:电池;变流器,通过对与对应的校准器相连接的充放电器的通道电源进行转换来对上述电池进行充电;以及逆变器,通过对充电到上述电池的电源进行转换来向上述测量部提供。
此时,优选地,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网络与生产管理计算机相连接,上述生产管理计算机对一个以上的充放电器的校准预约及校准步骤进行管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校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切换继电部,通过配线与以一个以上的通道排列有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器相连接,对用于检测电压或电流的对象通道进行切换;负荷部,与上述通道切换继电部相连接;源切换继电部,用于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测量部,用于检测上述负荷部的电压或电流;无线通信部,通过无线方式与上述充放电器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校准控制部,用于控制对上述电压或电流的检测,通过上述无线通信部传输上述经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此时,优选地,校准器,还包括:电池;变流器,通过对与对应的校准器相连接的充放电器的通道电源进行转换来对上述电池进行充电;以及逆变器,通过对充到上述电池的电源进行转换来向上述测量部提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放电器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管理计算机预约对一个以上的充放电器的校准的步骤;生产管理计算机在预约校准的充放电器中,向作为当前校准对象的充放电器移送校准器的步骤;使充放电器与校准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步骤;若从充放电器接收校准器到达信号,则生产管理计算机或校准管理计算机向充放电器传输校准指令的步骤;若从充放电器接收校准指令,则校准器检测电压及电流,并向校准管理计算机传输检测值的步骤;以及若从校准器接收检测值,则校准管理计算机生成校准数据,并以所生成的校准数据为基础来对充放电器进行校准的步骤。
(三)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充放电器校准系统无线化,在没有工作人员介入的情况下,与生产管理系统建立联动来使充放电器的校准自动化。
本发明的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具有如下效果,即,可周期性地执行充放电器的检查、诊断及校准。
本发明的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具有如下效果,即,降低基于人力的错误发生可能性来提高校准的准确度,可节减消耗成本,减少用于校准的时间来提高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简要示出图1的校准器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a和图3b为示出计算DA校准数据的过程的图。
图4a和图4b为示出计算AD校准数据的过程的图。
图5a和图5b为示出校准管理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为示出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管理系统连接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7为说明利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的充放电器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充放电器校准系统
110:校准管理计算机
120:网络开关
130:充放电器
140:校准器
150: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
参照图1,充放电器校准系统100可包括校准管理计算机110、网络开关120、充放电器130、校准器140及夹具150(Jig)。
校准管理计算机110通过网络与充放电器130相连接,校准器140以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为基础生成校准数据来控制充放电器130的校准。在一实施例中,校准管理计算机110根据用户的控制,对充放电器130检查充电电压的精密度,并以检查结果数据为基础来对充放电器130进行校准。
在一实施例中,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包括可通过校准管理专用应用或通用应用控制校准的计算装置。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可包括个人计算机(PC)、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或移动终端。
网络开关120控制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与充放电器130之间的网络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可通过本地网络(例如,LAN等)与至少一个充放电器130a、130b…相连接,网络开关120在校准管理计算机130a、130b…与充放电器130之间交换并发送和接收数据。在一实施例中,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与至少一个充放电器130a、130b…可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相连接。
二次电池以一个以上的通道(channel)排列在充放电器130。充放电器130使按通道排列的二次电池充电或放电来进行有关电压、电流等的电工作状态等的物理工作状态的试验。在一实施例中,充放电器130可以为执行与二次电池有关的成形(formation)工序的成形设备。
校准器140与充放电器130相连接来检测各个通道的电压或电流,向充放电器130传输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校准器140通过无线网络与充放电器130相连接,并可无线发送和接收数据。
夹具150用于物理连接充放电器130与校准器140。在一实施例中,夹具150可以为充放电器夹子(Gripper)。充放电器130与夹具150通过电配线152相连接,对应配线分为负极(-)和正极(+)来与校准器140相连接。
以下,更加详细地说明校准器的结构和动作。
图2为简要示出图1的校准器的结构的结构图。
参照图2,校准器140包括通道切换继电部210、负荷部220、源切换继电部230、测量部240、无线通信部250、校准控制部260、变流器270及逆变器280。
通道切换继电部210通过配线与充放电器130电连接,并切换用于检测电压或电流的对象通道。在充放电器130存在N个通道,因此,对每个通道单独检测电压或电流并单独进行校准。
通道切换继电部210可由N个开关电路构成,校准控制部260对通道切换继电部210进行控制来选择(电连接)需要校准的通道。在一实施例中,校准控制部260可依次选择通道,也可根据用户的手动控制或程序控制选择通道。
负荷部220与通道切换继电部210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根据校准控制部260的控制进行切换以形成闭合电路。负荷部220包括第一电阻222、可变电阻224及分流电阻226。
源切换继电部230向通过通道切换继电部210切换的通道施加恒定电压(CV,Contant Voltage)或恒定电流(CC,Constant Current)来使电流流过闭合电路。在一实施例中,在校准对应通道的电压的情况下,校准控制部260对源切换继电部230进行控制来在通道施加恒定电压(电压校准以CV模式进行),在校准对应通道的电流的情况下,校准控制部260对源切换继电部230进行控制来向通道施加恒定电流(电流校准以CC模式进行)。源切换继电部230由施加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的开关电路构成,并可以与恒定电压及恒定电流源相连接。
测量部240检测在负荷部220的电阻流动的电压或电流。通过测量部240检测的电压值可用于校准对应通道的电压,检测的电流值可用于校准对应通道的电流。
通过校准器140检测充放电器130的第一通道的电压或电流,假设以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为基础来校准第一通道的情况来说明校准器140的动作。
在校准第一通道的情况下,校准控制部260对通道切换继电部210进行控制来选择(电连接)第一通道。在一实施例中,在校准1号通道的电压的情况下,校准控制部260对源切换继电部230进行控制来向闭合电路施加恒定电压(CV)。例如,源切换继电部230向恒定电压施加接触点(V+,V-)切换来使通道切换继电部210的输出端与电压接触点相连接。
在此状态下,若校准控制部260向充放电器的第一通道施加被设定为校准点(Point)的电压值,则通过通道切换继电部210的输出端的电压接触点向负荷部220的第一电阻222施加电流并向第一电阻222施加电压。
测量部240检测在第一电阻222的电压值,校准控制部260通过无线通信部250向充放电器130传输检测的电压值。在第一电阻222中检测的电压值可用于控制CV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校准1号通道的情况下,校准控制部260对源切换继电部230进行控制来向封闭电流施加恒定电流(CC)。例如,源切换继电部230向恒定电流施加接触点(I+,I-)切换来使通道切换继电部210的输出端与电流接触点相连接。
在此状态下,若校准控制部260向充放电器的第一通道施加被设定为校准点的电流值,则通过通道切换继电部210的输出端的电流接触定向负荷部220的分流电阻226施加电流并向分流电阻226施加电压。
测量部240以在分流电阻226中检测的电压值为基础来检测电流值,校准控制部260通过无线通信部250向充放电器130传输检测的电流值。通过分流电阻222检测的电流可用于控制CC值。
校准控制部260对各个通道反复上述过程来检测各个通道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再次参照图2,无线通信部250与充放电器130形成无线通信来与其发送和接收数据。在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部250可利用紫蜂协议(Zigbee)、蓝牙(Bluetooth)、无线保真(Wifi)等的无线通信方式来与充放电器130发送和接收数据。无线通信部250可自动搜索周边的充放电器130(设置于充放电器的无线通信模块),并可通过无线网络与搜索的充放电器相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部250以搜索对象充放电器的识别信息(例如,MAC地址、固有ID等)列表为基础来在周边搜索充放电器130(设置于充放电器的无线通信模块),并可以与所搜索的充放电器形成无线网络。
在与充放电器130形成无线网络的情况下,无线通信部250接收通过无线连接的充放电器130在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传输的校准指令,在校准过程中,向充放电器130传输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充放电器130向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传输所接收的电压值或电流值,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以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为基础生成校准数据。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向充放电器130传输校准数据来控制充放电器130的校准。
变流器270(converter)转换与校准器140相连接的充放电器的通道电源来对电池(未图示)进行充电。当通过内置于校准器140的变流器270对充放电器130进行校准时,可利用对应充放电器130的通道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例如,变流器270可以为直流-直流(DC/DC)变流器。在一实施例中,变流器270可以为DC/DC(5V to 12V)变流器。
逆变器280(inverter)转换向电池充电的电源来向测量部240提供。因此,校准器140没有外部的独立电源供给地利用在进行校准的过程中从充放电器接收的通道电源来驱动测量部240。例如,逆变器280可以为直流-交流(DC/AC)逆变器。在一实施例中,逆变器280可以为DC12V到AC 110V逆变器。
以下,详细说明在校准管理计算机110生成校准数据的过程。
图3a和图3b为示出计算DA校准数据的过程的图。图4a和图4b为示出计算AD校准数据的过程的图。
参照图3a和图3b,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校准管理计算机110设定的充电指令值和在测量部240检测的值来生成DA校准数据并可控制DA校准。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充电电压指令值和在测量部240中检测的电压值来生成电压DA校准数据并控制电压DA校准。并且,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充电电流指令值和在测量部240检测的电流值来生成电流DA校准数据并可控制电流DA校准。
例如,图3b为示出生成电压DA校准数据的过程的图。
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将电压指令值作为x轴坐标值,将在测量部240检测的电压值作为y轴坐标值来生成校准数据。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当施加第一电压指令值V1时,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一测量值Va和当施加第二电压指令值V2时,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二测量值Vb来通过数学式1生成电压DA校准数据。
数学式1
a1=(V2-V1)/(Vb-Va)
y=a1*x+b1
b1=y-a*x
=V1-aT*Va
通过数学式1获取的倾斜度a1和偏移量b1为用于校准对充放电器的对应通道的精密的电压输出的电压DA校准数据。
例如,指令值与在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及电压DA校准数据的关系如下。
Y=a1×x+b1(x:指令值)
在a1=0.99945、b1=-0.003、x=5000mV的情况下,输出y=0.99945×5000-3=4994.25mV
并且,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可将电流指令值作为x轴坐标值,将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电流值作为y轴坐标值来生成校准数据。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当施加第一电流指令值I1时,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一测量值Ia和当施加第二电压指令值I2时,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二测量值Ib来通过如上述数学式1的线性数学式来生成电流DA校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数学式1为假设指令值与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假设指令值(电压或电流)与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电压或电流)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情况,在使用指令值、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及DA校准数据建模的情况下(例如,Y=a1×x2+b1x+c1(x:指令值)),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对应模型所需要的数量(例如,计算对象变量数)的指令值及检测值来生成DA校准数据(a1、b1、c1)。
参照图4a和图4b,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充放电器130检测的检测值和在校准器140检测的值来生成AD校准数据并控制AD校准。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电压值和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电压值(例如,在成形(formation)装置中,读取电池的电压的值)来生成电压AD校准数据并控制电压AD校准。并且,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电流值和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电流值来生成电流AD校准数据并可控制电流AD校准。
例如,图4b为示出生成电压AD校准数据的过程的图。
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将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作为x轴坐标值,将在校准器140检测的值作为y轴坐标值来生成校准数据。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一检测值Va、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一测量值V1、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二检测值Vb及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二测量值V2来通过以下数学式2生成电压AD校准数据。
数学式2
a2=(V2-V1)/(Vb-Va)
y=a2*x+b2
b2=y-a2*x
=VT-a2*Va
通过数学式2获取的倾斜度a2偏移量b2为用于校准对充放电器的对应通道的精密的电压输出的电压AD校准数据。
例如,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和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及电压AD校准数据的关系如下。
Y=a2×x+b2(x: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
在a2=0.3053164、b2=-2、x=16383的情况下,输出y=0.3053164×16383◎0.002=4999.9989mV
并且,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将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电流值作为x轴坐标值,将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电流值作为y轴坐标值来生成校准数据。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一电流值Ia、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一测量值I1、在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二电流值Ib及在校准器140检测的第二测量值I2来通过如上述数学式2的线性数学式生成电流AD校准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数学式2为假设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与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情况。在再一实施例中,假设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电压或电流)和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电压或电流)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使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和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检测值及AD校准数据来建模的情况下(例如,Y=a2×x2+b2x+c2(x:指令值)),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对应模型所需要的数量(例如,计算对象变速的数量)的指令值及检测值来生成DA校准数据(a2、b2、c2)。
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以如上计算的校准数据为基础来校准成指令值与在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的值及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在允许精密度内相同。例如,在输入特定指令值的情况狭下,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对应电池校准数据(DA校准数据及AD校准数据)来计算基于对应指令值的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值及充放电器检测值的预约值。在一实施例中,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以与上述指令值有关的校准器的测量部检测值及充放电器检测值的预约值为基础调节所输入的指令值并向充放电器提供,以便在测量部检测的值及在充放电器检测的值在允许精密度内与指令值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校准管理计算机110以对充放电器130的各个通道计算的校准数据为基础来再次执行与特定通道有关的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充放电器的各个通道计算的校准数据计算倾斜度a和偏移量b的平均,对所计算的平均倾斜度aavg和各个通道的倾斜度ai进行比较。在对应充放电器的平均倾斜度aavg和特定通道的倾斜度ai值的差异小于第一阈值(threshold)的情况下会通过对应通道,在平均倾斜度aavg与特定通道的倾斜度ai值的差异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再次对ai和对应通道的平均偏移量bavg值进行比较。在对应通道的偏移量bi值与对应通道的平均偏移量bavg值差异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再次执行与对应通道i有关的电压、电流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在平均倾斜度aavg与特定通道的倾斜度a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校准控制部260再次执行与对应通道i有关的电压、电流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及第三阈值可以考虑电池的特性预先设定。在一实施例中,在再次执行电流检测的情况下,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可利用除在对对应通道中之前用于计算校准数据的指令值之外的其他指令值。例如,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利用在未再次执行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的其他通道所使用的指令值,转换之前用于计算校准数据的指令值之间的差异来再次执行电压、电流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在再次计算的倾斜度与之前计算的倾斜度ai的差异为已设定的值(例如,第四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校准管理计算机110可中断与对应通道有关的校准。
再次执行以上说明的与特定通道有关的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的过程为一例,可以根据实例,通过其他方式再次执行检测及校准数据计算。
图5a和图5b为示出校准管理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5a为示出在校准管理计算机110输入指令值的画面的一例的图,图5b为示出在校准管理计算机110确认对充放电器130的各个通道计算的校准数据的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为示出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产管理系统连接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
参照图6,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包括校准管理计算机640、第二网络开关650、充放电器660、校准器670及夹具680,生产管理计算机610通过第一网络开关620与校准管理计算机640相连接。以下,以与图1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存在差异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生产管理计算机610为提供用于生产二次电池的工作安排、作业指示、质量管理、作业实绩统计等各种活动的计算机。生产管理计算机610执行通过现场状态的实时信息提供管理人员的决策的功能。在一实施例中,生产管理计算机610可以为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System)。
生产管理计算机610可通过网络与一个以上的工序管理计算机相连接。例如,生产管理计算机610通过第一网络开关620与校准管理计算机640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生产管理计算机610可对与之前所完成工序的一个以上的充放电器有关的校准预约及校准过程进行管理。
例如,生产管理计算机610预约完成之前工序而需要进行校准的充放电器130。生产管理计算机610通过校准管理计算机110确认充放电器校准系统是否处于当前校准待机状态,在处于校准待机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移送机630向校准预约待机中的充放电器660b移送校准器670。
在校准器670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充放电器660b向生产管理计算机610传输连接确认信号,若接收连接确认信号,则生产管理计算机610或校准管理计算机640向充放电器660b传输校准指令。充放电器660b通过连接的无线网络向校准器670传输校准指令来开始进行校准过程。
充放电器校准系统执行校准的过程如通过图1至图5说明。
图7为说明利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的充放电器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7,生产管理计算机610预约对一个以上的充放电器的校准(步骤S710)。在一实施例中,生产管理计算机610可对完成之前工序的充放电器依次预约校准。
生产管理计算机610向在预约校准的充放电器中作为当前校准对象的充放电器660b移送校准器670(步骤S720),并使充放电器660b与校准器670无线网络联机(步骤S730)。例如,充放电器660b和校准器670通过分别设置的无线通信部无线网络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校准器自动搜索周边的充放电器(设置于充放电器的无线通信模块),与搜索的充放电器形成无线网络。在另一实施例中,校准器以搜索对象充放电器的识别信息(例如,MAC地址,固有ID等)列表为基础来在周边搜索充放电器(设置于充放电器的无线通信模块),与所搜索的充放电器形成无线网络。
若从充放电器660b接收校准器670连接确认信号(或到达信号),则生产管理计算机610或校准管理计算机670向充放电器660b传输校准指令(步骤S740)。在一实施例中,校准指令可包含指令值。充放电器660b向校准指令传输校准器670。
若从充放电器660b接收校准指令,则校准器检测电压或电流,向校准管理计算机640传输检测的值(步骤S750)。校准器670可检测各个通道的电压或电流值。
若从校准器接收检测值,则校准管理计算机640生成校准数据,以所生成的校准数据为基础来对校准对象充放电器660b进行校准(步骤S760)。检测及校准过程如图2至图5中的说明。
校准管理计算机640将各个通道的校准数据更新到对应的充放电器660b。在一实施例中,在计算校准数据的情况下,校准管理计算机640等待更新,在从用户输入校准数据精密度确认指令时,向对应的充放电器传输更新指令。
在完成与当前校准对象充放电器有关的校准的情况下,校准管理计算机640向生产管理计算机610传输校准完成信号。若接收校准完成信号,则生产管理计算机610在预约校准的充放电器中,向作为下一个校准对象的充放电器660c移送校准器670。
通过图1至图7说明的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可体现为通过计算机执行的应用或包含如模块的可通过计算机执行的指令的记录介质的形态。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为通过计算机访问的任意可用介质,均包括易失性及非易失性介质、分离型及非分离型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介质均可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及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均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通过用于存储如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信息的任意方法或技术体现的易失性及非易失性介质、分离型及非分离型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专业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如载波的调制数据信号的其他数据或其他传送机制,包括任意信息传递介质。
模块(module)为可执行在说明书中说明的各个名称的功能和动作的硬件,并且,也可以为可执行特定功能和动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并且,也可以为装载可执行特定功能和动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电特性记录介质,例如,处理器。
以上,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体现为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Claims (14)

1.一种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放电器,以一个以上的通道来排列有二次电池,用于对上述按通道排列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
校准器,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用于按通道检测电压或电流;以及
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网络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以由上述校准器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为基础生成校准数据来控制对上述充放电器的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放电器为执行对上述二次电池的成形工序的成形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校准器包括:
通道切换继电部,通过配线与上述充放电器相连接,对用于检测电压或电流的对象通道进行切换;
负荷部,与上述通道切换继电部相连接;
源切换继电部,用于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
测量部,用于检测上述负荷部的电压或电流;
无线通信部,通过无线方式与上述充放电器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
校准控制部,用于控制对上述电压或电流的检测,通过上述无线通信部传输上述经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部通过无线连接的上述充放电器接收从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传输的校准指令,并向上述充放电器传输在校准过程中由上述测量部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充放电器向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传输所接收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若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接收对于所生成的校准数据的更新指令,则对上述充放电器的对应通道进行校准数据的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控制部在校准电压时对上述源切换继电部进行控制来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压,并对上述测量部进行控制来检测上述负荷部的第一电阻的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校准控制部在校准电流时对上述源切换继电部进行控制来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流,并对上述测量部进行控制来检测上述负荷部的分流电阻的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生成指令值与由上述测量部检测的值之间的DA校准数据,并生成由上述测量部检测的值与由上述充放电器检测的值之间的AD校准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以下数学式1生成DA校准数据,通过以下数学式2生成AD校准数据,
数学式1
a1=(V2-V1)/(Vb-Va)
y=a1*x+b1
b1=y-a*x
=V1-a1*Va
其中,V1表示第一电压指令值、Va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一测量值、V2表示第二电压指令值、Vb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二测量值、a1表示倾斜度、b1表示偏移量,
数学式2
a2=(V2-V1)/(Vb-Va)
y=a2*x+b2
b2=y-a2*x
=V1-a2Va
其中,Va表示由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一检测值、V1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一测量值、Vb表示由充放电器检测的第二检测值、V2表示由测量部检测的第二测量值、a2表示倾斜度、b2表示偏移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校准器还包括:
电池;
变流器,通过对与对应的校准器相连接的充放电器的通道电源进行转换来对上述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逆变器,通过对充电到上述电池的电源进行转换来向上述测量部提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准管理计算机通过网络与生产管理计算机相连接,
上述生产管理计算机对一个以上的充放电器的校准预约及校准步骤进行管理。
12.一种校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切换继电部,通过配线与以一个以上的通道排列有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器相连接,对用于检测电压或电流的对象通道进行切换;
负荷部,与上述通道切换继电部相连接;
源切换继电部,用于向经切换的上述通道施加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
测量部,用于检测上述负荷部的电压或电流;
无线通信部,通过无线方式与上述充放电器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
校准控制部,用于控制对上述电压或电流的检测,通过上述无线通信部传输上述经检测的电压值或电流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校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
变流器,通过对与对应的校准器相连接的充放电器的通道电源进行转换来对上述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逆变器,通过对充到上述电池的电源进行转换来向上述测量部提供。
14.一种充放电器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产管理计算机预约对一个以上的充放电器的校准的步骤;
生产管理计算机在预约校准的充放电器中,向作为当前校准对象的充放电器移送校准器的步骤;
使充放电器与校准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步骤;
若从充放电器接收校准器到达信号,则生产管理计算机或校准管理计算机向充放电器传输校准指令的步骤;
若从充放电器接收校准指令,则校准器检测电压及电流,并向校准管理计算机传输检测值的步骤;以及
若从校准器接收检测值,则校准管理计算机生成校准数据,并以所生成的校准数据为基础来对充放电器进行校准的步骤。
CN201910250246.7A 2018-04-02 2019-03-29 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Active CN1103467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38031A KR101979542B1 (ko) 2018-04-02 2018-04-02 충방전기 교정기, 충방전기 교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정 방법
KR10-2018-0038031 2018-04-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6744A true CN110346744A (zh) 2019-10-18
CN110346744B CN110346744B (zh) 2022-03-29

Family

ID=66579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0246.7A Active CN110346744B (zh) 2018-04-02 2019-03-29 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979542B1 (zh)
CN (1) CN1103467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2955A (zh) * 2020-10-22 2021-02-12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自校准的adc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67064A (zh) * 2020-12-25 2021-04-16 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设备的检测电压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3484641A (zh) * 2021-07-05 2021-10-08 广东恒翼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设备校准工装系统
CN117347940A (zh) * 2023-12-05 2024-01-05 深圳市易检车服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充放设备的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2296B1 (ko) * 2019-11-25 2021-07-02 (주)오렌지아이 2차 전지의 성능 평가 지원 장치, 성능 평가 데이터 저장 및 분석 시스템 및 그의 이용 방법
KR102404977B1 (ko) * 2020-06-15 2022-06-07 주식회사 원익피앤이 충방전기 고장 진단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장 진단 방법
KR102645879B1 (ko) * 2021-03-25 2024-03-08 (주)오렌지아이 리튬이온 전지를 제조 또는 평가하기 위한 충방전기 데이터를 기초로 충방전기 이상을 감지하는 방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7115A (zh) * 2009-05-15 2009-10-14 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谷电峰用储能装置
CN102638071A (zh) * 2011-02-10 2012-08-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的系统
CN103376378A (zh) * 2012-04-26 2013-10-30 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充放电电源的校准装置、充放电试验装置、充放电试验系统及充放电电源的校准方法
CN205210281U (zh) * 2015-11-05 2016-05-04 武汉市蓝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八通道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自动校准装置
JP2016095292A (ja) * 2014-11-07 2016-05-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放電試験装置の校正方法
TW201636632A (zh) * 2015-04-01 2016-10-16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校驗系統及方法
JP2017211253A (ja) * 2016-05-25 2017-11-30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並列型の充電装置および該充電装置の校正方法
CN107728094A (zh) * 2017-10-23 2018-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校准系数测量装置和方法、电流检测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2450B2 (ja) 2011-01-07 2015-12-1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充放電検査システム、充放電検査装置のための校正システム及び校正装置
JP6121752B2 (ja) * 2013-03-04 2017-04-2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充放電検査システム、校正システム
JP6269277B2 (ja) * 2014-04-11 2018-01-31 株式会社富士通テレコムネットワークス福島 充放電試験装置の校正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7115A (zh) * 2009-05-15 2009-10-14 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谷电峰用储能装置
CN102638071A (zh) * 2011-02-10 2012-08-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装置的系统
CN103376378A (zh) * 2012-04-26 2013-10-30 爱斯佩克株式会社 充放电电源的校准装置、充放电试验装置、充放电试验系统及充放电电源的校准方法
JP2016095292A (ja) * 2014-11-07 2016-05-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充放電試験装置の校正方法
TW201636632A (zh) * 2015-04-01 2016-10-16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自動校驗系統及方法
CN205210281U (zh) * 2015-11-05 2016-05-04 武汉市蓝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八通道电池充放电设备的自动校准装置
JP2017211253A (ja) * 2016-05-25 2017-11-30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並列型の充電装置および該充電装置の校正方法
CN107728094A (zh) * 2017-10-23 2018-02-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校准系数测量装置和方法、电流检测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增健: "静电放电模拟器校准", 《计测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2955A (zh) * 2020-10-22 2021-02-12 深圳力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自校准的adc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67064A (zh) * 2020-12-25 2021-04-16 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设备的检测电压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13484641A (zh) * 2021-07-05 2021-10-08 广东恒翼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充放电设备校准工装系统
CN117347940A (zh) * 2023-12-05 2024-01-05 深圳市易检车服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充放设备的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6744B (zh) 2022-03-29
KR101979542B1 (ko)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6744A (zh) 充放电器校准器、充放电器校准系统及利用其的校准方法
US10431996B2 (en) Smart Battery, electric energy allocation bus system, 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ic energy allocation method
KR102046008B1 (ko) 배터리 모듈을 위한 외부 진단기 및 모듈 상태 변경 장치
CN109061338B (zh) 储能pcs对拖测试平台及方法
US1169841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situ leakage current testing of cells in multi-cell battery packs
CN104184183A (zh) 电池管理系统和驱动该电池管理系统的方法
US1169295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situ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alysis of battery cells in multi-cell battery packs
US9841737B2 (en) Automatic test system and method
CN104362711A (zh) Agv小车电池组高效充放电检测系统
CN103884995A (zh) 一种二次电池的阻抗测量系统和阻抗测量方法
Chobe et al. Deployment of framework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various topologies
US20190170829A1 (en) Battery Cell Evaluation System
KR101384847B1 (ko) 대용량 스마트 배터리의 가상검사시스템
JP2014224706A (ja) 二次電池診断装置及び二次電池診断方法
CN107688153B (zh) 分布式无线总线电池筛选与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7413192A (zh) 电池测试设备及电池测试系统
KR102404977B1 (ko) 충방전기 고장 진단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장 진단 방법
CN115549247A (zh) 一种混搭电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237697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测试系统
CN110850294A (zh) 电池组的测试系统
CN110112814A (zh) 电池储能系统的分层控制系统和方法
KR102312703B1 (ko) 문제 진단을 통한 맞춤형 배터리를 제공하는 컨설팅 플랫폼 및 컨설팅 방법
JP2016201964A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08421191U (zh) 电池组的测试系统
Urquizo Performance and Health Estimation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Under Frequency Regulation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85, Gongye Road, Quanshan District, Shuiyuan City, Gyeonggi,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WONIK PNE Co.,Ltd.

Address before: 185, Gongye Road, Quanshan District, Shuiyuan City, Gyeonggi,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Korea pinnai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