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4138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41387A
CN110341387A CN201910202356.6A CN201910202356A CN110341387A CN 110341387 A CN110341387 A CN 110341387A CN 201910202356 A CN201910202356 A CN 201910202356A CN 110341387 A CN110341387 A CN 110341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ecess portion
rotation
protrusion
ty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23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41387B (zh
Inventor
藤本佑树
田原功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41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41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41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60C2011/013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provided with a recessed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的轮胎。该轮胎具有指定了旋转方向(R)的胎面部(2)。胎面部(2)包括胎面接地端(Te)之间的接地面(9)、和从胎面接地端(Te)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壁面(10)。在一对胎壁面(10)中的至少一个胎壁面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3)。多个凸部(13)中的至少一个凸部是与接地面(9)连续并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弯曲的弯曲凸部(15)。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详细地说涉及适于雪路行驶的冬用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地,假定了雪路行驶的轮胎为了提高雪上的牵引力,在胎面部的接地面设置有横沟。横沟在雪路行驶时通过形成雪柱并将其剪断来产生牵引力、制动力。作为相关的技术,存在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6288号公报
近些年,对于冬用轮胎,追求雪上性能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冬用轮胎而言,在雪路行驶时,胎面部的一部分下沉至雪中。因此,不仅胎面部的接地面,胎面部的胎壁面也与路面上的雪接触。发明人着眼于该点,完成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的本发明的轮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研究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轮胎,具有指定了旋转方向的胎面部,上述胎面部包括胎面接地端之间的接地面、和从上述胎面接地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壁面,在上述一对胎壁面的至少一个胎壁面,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上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是从上述接地面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弯曲的弯曲凸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胎面部具有被横沟划分且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侧面形成上述胎壁面的多个胎肩花纹块,各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胎壁面包括上述弯曲凸部和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在上述弯曲凸部、与形成于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上述横沟之间。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弯曲凸部与形成于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上述横沟连接。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胎壁面包括至少两个上述弯曲凸部、和上述两个弯曲凸部之间的第二凹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凹部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二凹部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在上述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在上述两个弯曲凸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辅助凹部。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辅助凹部与上述第二凹部相连。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辅助凹部经由上述弯曲凸部而与上述第一凹部相隔。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辅助凹部与形成于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上述横沟相连。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上述辅助凹部与形成于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的上述横沟相连。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辅助凹部包括轮胎径向的宽度随着朝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而逐渐减小的部分。
本发明的轮胎的胎面部包括胎面接地端之间的接地面、和从胎面接地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壁面。在一对胎壁面中的至少一个胎壁面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构成为从接地面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向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弯曲的弯曲凸部。弯曲凸部在雪路行驶时抓住与胎壁面接触的雪,边利用轮胎的旋转将其压实边使轮胎产生反作用力。因此,能够获得大的牵引力,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胎面部的接地面以及胎壁面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胎壁面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胎壁面以及胎肩花纹块的踏面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胎面部;9…接地面;10…胎壁面;13…凸部;15…弯曲凸部;R…旋转方向;Te…胎面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横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是轿车用的充气轮胎且是还假定了雪路行驶的冬用轮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3,从胎面部2的两端部分别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胎圈部4,其形成于各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内部例如配置有胎体6以及带束层7。这些应用公知的结构,省略这里的说明。
胎面部2包括胎面接地端Te之间的接地面9、和从胎面接地端Te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壁面10。优选接地面9与胎壁面10例如在轮胎1的横剖面中以1.0~10.0mm的曲率半径r1相连。另外,优选胎壁面10例如以50~150mm的曲率半径r2稍微凹陷。
胎面接地端Te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而以0°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未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指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指“Design Rim”,若为ETRTO则是指“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指“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是指“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是指“LOADCAPACITY”。
图2中示出胎面部2的接地面9以及胎壁面1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胎面部2被指定了旋转方向R。旋转方向R则例如用文字或符号显示在胎侧部3等。
胎面部2具有被横沟11划分出的多个胎肩花纹块12。优选本实施方式的横沟11例如是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并延伸至轮胎赤道C附近的倾斜槽。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侧面形成胎壁面10。
在一对胎壁面10中的至少一者,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3。在优选的形态中,在一对胎壁面10均设置有凸部13。
凸部13从胎肩花纹块12的外表面局部性地突出。凸部13例如以比胎肩花纹块12小的宽度从胎面接地端Te延伸为细长状。多个凸部13中的至少一个是与接地面9连续并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向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弯曲的弯曲凸部15。这样的弯曲凸部15在雪路行驶时抓住与胎壁面10接触的雪,边利用轮胎的旋转将其压实边使轮胎产生反作用力。因此,能够获得大的牵引力,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
图3中示出胎壁面10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胎肩花纹块12的侧面配置有两个弯曲凸部15和辅助凸部18,该辅助凸部18配置于两个弯曲凸部15的轮胎径向内侧。
两个弯曲凸部15例如由第一弯曲凸部16以及第二弯曲凸部17构成。第一弯曲凸部16例如从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中央部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另外,第一弯曲凸部16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弯曲,与形成于胎肩花纹块12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横沟11连接。
在第一弯曲凸部16的宽度W2大的情况下,存在与弯曲凸部15相邻的凹部的容积变小而使上述效果变小的担忧。因此,优选第一弯曲凸部16的最大的宽度W2例如小于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1的0.50倍。另外,在第一弯曲凸部16的宽度W2过小的情况下,存在第一弯曲凸部16的耐久性恶化的担忧。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第一弯曲凸部16的宽度W2是胎肩花纹块12的宽度W1的0.15~0.25倍。
第一弯曲凸部16例如包括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延伸的定宽部16a、以及使宽度逐渐减小地向横沟11侧延伸的渐减部16b。
对于定宽部16a而言,例如其最大宽度与最小宽度之差不足最大宽度的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宽部16a包括以恒定的宽度延伸的部分。另外,优选定宽部16a的中心线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例如为0~20°。
渐减部16b例如与定宽部16a的轮胎径向内侧相连,并延伸至横沟11。优选渐减部16b的最小宽度例如为渐减部16b的最大宽度的0.40~0.60倍。在本实施方式中,渐减部16b的最大宽度部与定宽部16a相连,渐减部16b的最小宽度部与横沟11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渐减部16b的宽度连续地逐渐减小,渐减部16b的边缘平滑地弯曲。这样的渐减部16b在雪路行驶时适当地变形,因而容易剥离附着于胎壁面10的雪,进而持续地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但是,渐减部16b可以构成为例如宽度呈阶梯状地逐渐减小。
优选渐减部16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横沟11侧而逐渐增加。具体而言,渐减部16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例如为20~80°。
第二弯曲凸部17例如具有与第一弯曲凸部16同样的宽度。第二弯曲凸部17例如包括:第一部分17a,沿着第一弯曲凸部16的定宽部16a延伸;和第二部分17b,沿着第一弯曲凸部16的渐减部16b延伸。第一部分17a以及第二部分17b分别以相对于轮胎轴向与定宽部16a或渐减部16b相同程度的角度配置。
第一部分17a例如以大致恒定的宽度延伸。第一部分17a例如具有在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与胎肩花纹块12的边缘连续地延伸的边缘。
第二部分17b的宽度例如随着朝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而逐渐减小。第二部分17b随着朝向先着地侧比第一弯曲凸部16的渐减部16b变尖。换言之,第二部分17b的末端部的宽度小于渐减部16b的末端部的宽度。这样的第二部分17b即便与压实的雪或冰等接触,也能够提供大的摩擦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部分17b位于第一弯曲凸部16的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因而抑制尖细的末端部的缺损,持续地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
辅助凸部18例如从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横沟11延伸至后着地侧的横沟11。优选辅助凸部18的宽度例如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逐渐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凸部18设置有从后着地侧的横沟11向先着地侧延伸的小凹部19。本实施方式的小凹部19例如在比第二弯曲凸部17的末端部靠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被中断。这样的小凹部19有助于容易剥离附着于胎壁面10的雪。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壁面10配置有上述第一弯曲凸部16、第二弯曲凸部17以及辅助凸部18,由此形成有第一凹部21、第二凹部22以及辅助凹部23。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3中,对各凹部进行了着色。第一凹部21例如形成在第一弯曲凸部16与形成于胎肩花纹块12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横沟11之间。第二凹部22例如配置于第一弯曲凸部16与第二弯曲凸部17之间。辅助凹部23在第一弯曲凸部16以及第二弯曲凸部17的轮胎径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各凹部的凹陷量例如为0.5~2.5mm,优选为0.5~1.5mm。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凹部21与先着地侧的横沟11相连,因而雪容易进入第一凹部21内,更容易发挥上述效果。
优选第一凹部21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宽度W3例如小于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1的0.50倍。另外,优选第一凹部21的最大的宽度W3例如大于第一弯曲凸部16以及第二弯曲凸部17各自的宽度。另外,优选第一凹部21的最大的宽度W3大于第二凹部22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宽度。具体而言,优选第一凹部21的宽度W3为胎肩花纹块12的宽度W1的0.35~0.45倍。由此,既确保弯曲凸部15的宽度,又形成宽度足够的第一凹部21,从而能够获得大的牵引力。
优选第一凹部21的轮胎径向的长度L1例如随着朝向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而逐渐减小。这样的第一凹部21能够利用轮胎的旋转压实雪。
优选第一凹部21的轮胎径向的长度L1例如为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的宽度W1的0.50~0.70倍。
第二凹部22由于配置于第一弯曲凸部16与第二弯曲凸部17之间,因而具有与它们同样的形状。即,第二凹部22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弯曲。
优选第二凹部22的宽度例如随着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逐渐减小。由此,在雪路行驶时,容易压实第二凹部22内的雪,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
如图2所示,第一凹部21以及第二凹部22的接地面9侧的边缘形成胎面接地端的一部分。在优选的形态中,优选第一凹部21以及第二凹部22的边缘位于比弯曲凸部15上的胎面接地端更靠轮胎赤道侧的位置。由此,接地面9所踏住的雪容易进入第一凹部21以及第二凹部22内,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作用。
如图3所示,辅助凹部23例如与形成于胎肩花纹块12的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的横沟11相连。在优选的形态中,辅助凹部23与形成于胎肩花纹块12的旋转方向R的后着地侧的横沟11相连。
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凹部23例如与第二凹部22相连。由此,第二凹部22以及辅助凹部23成为一体并压实雪,能够获得大的牵引力。另一方面,优选辅助凹部23经由弯曲凸部15而与第一凹部21相隔。由此,附着于胎壁面10的雪容易剥离,能够持续地发挥优良的雪上性能。
优选辅助凹部23包括轮胎径向的宽度随着朝向旋转方向R的先着地侧而逐渐减小的部分。另外,优选辅助凹部23的最大的宽度例如为3~12mm。这样的辅助凹部23能够抑制雪保持附着于胎壁面10的状态。
图4中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12的踏面的展开图。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图4作为展开图一并示出了胎壁面10与胎肩花纹块12的踏面。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12例如具有多个胎肩刀槽26。胎肩刀槽26例如从胎肩花纹块12的轮胎赤道C侧的边缘向胎面接地端Te侧延伸,并在花纹块内被中断。优选胎肩刀槽26例如延伸为锯齿形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刀槽”是指宽度不足1.5mm的切槽。
在优选的形态中,在胎肩刀槽26与胎面接地端Te之间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纵刀槽27。这样的纵刀槽27有助于使胎壁面10附近适当地变形,进而容易剥离附着于胎壁面10的雪。
纵刀槽27例如是两端在花纹块内被中断的闭合刀槽。在优选的形态中,纵刀槽27延伸为锯齿形状。这样的纵刀槽27有助于维持胎肩花纹块12的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轮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形态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且具有图2以及图3所示的胎壁面的尺寸205/55R16的轮胎。作为比较例,试制了在胎壁面未形成有凸部的轮胎。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的轮胎,除了胎壁面的结构之外实际具有相同的结构。针对各测试轮胎测试了雪上性能。各测试轮胎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测试车辆:排气量1600cc
测试轮胎安装位置:所有车轮
轮辋:16×7.0
轮胎内压:220kPa
<雪上性能>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雪路行驶时的行驶性能。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雪上性能越优良。
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发挥了优良的雪上性能。

Claims (11)

1.一种轮胎,其具有指定了旋转方向的胎面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胎面接地端之间的接地面、和从所述胎面接地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胎壁面,
在所述一对胎壁面中的至少一个胎壁面,沿轮胎周向配置有向轮胎轴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是从所述接地面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并且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弯曲的弯曲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被横沟划分且轮胎轴向的外侧的侧面形成所述胎壁面的多个胎肩花纹块,
各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胎壁面包括所述弯曲凸部与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形成在所述弯曲凸部、与形成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所述横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凸部与形成于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所述横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胎壁面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弯曲凸部、和所述两个弯曲凸部之间的第二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轮胎周向的最大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在所述两个弯曲凸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辅助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凹部经由所述弯曲凸部而与所述第一凹部相隔。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凹部与形成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的所述横沟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凹部与形成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所述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的所述横沟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凹部包括轮胎径向的宽度随着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先着地侧而逐渐减小的部分。
CN201910202356.6A 2018-04-04 2019-03-18 轮胎 Active CN110341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2535A JP7106950B2 (ja) 2018-04-04 2018-04-04 タイヤ
JP2018-072535 2018-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41387A true CN110341387A (zh) 2019-10-18
CN110341387B CN110341387B (zh) 2022-11-18

Family

ID=6599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2356.6A Active CN110341387B (zh) 2018-04-04 2019-03-18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5421B2 (zh)
EP (1) EP3549788B1 (zh)
JP (1) JP7106950B2 (zh)
CN (1) CN11034138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3210A (ja) * 1992-12-17 1994-07-05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043508A (ja) * 1998-07-27 2000-02-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56410A (zh) * 2003-09-05 2006-11-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6020187A (ja) * 2014-07-15 2016-02-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2016120831A (ja) * 2014-12-25 2016-07-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52362A (ja) * 2015-09-08 2017-03-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604833A (zh) * 2014-09-05 2017-04-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444024A (zh) * 2016-04-12 2017-12-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4456B2 (ja) * 1997-02-26 2008-11-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装着方法
JP2000103206A (ja) 1998-09-29 2000-04-1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49074B2 (ja) 2004-02-17 2010-09-2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689281B2 (ja) * 2005-01-19 2011-05-2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784511B2 (en) * 2007-03-02 2010-08-3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having extension blocks
FR2916682B1 (fr) 2007-06-01 2011-09-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 pourvu d'un dispositif deviateur de projections.
US8056592B2 (en) * 2007-10-31 2011-11-1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Inc. Grip tire with added puncture protection
RU2703006C2 (ru) 2015-04-03 2019-10-15 Сумитомо Раббер Индастриз, Лтд.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3210A (ja) * 1992-12-17 1994-07-05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043508A (ja) * 1998-07-27 2000-02-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56410A (zh) * 2003-09-05 2006-11-0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6020187A (ja) * 2014-07-15 2016-02-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06604833A (zh) * 2014-09-05 2017-04-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6120831A (ja) * 2014-12-25 2016-07-0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52362A (ja) * 2015-09-08 2017-03-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444024A (zh) * 2016-04-12 2017-12-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08457A1 (en) 2019-10-10
EP3549788A1 (en) 2019-10-09
US11325421B2 (en) 2022-05-10
JP7106950B2 (ja) 2022-07-27
EP3549788B1 (en) 2021-01-20
JP2019182067A (ja) 2019-10-24
CN110341387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4446B2 (en) Tire
EP3000622B1 (en) Pneumatic tire
JP566761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933204B (zh) 充气轮胎
CN101758745B (zh) 充气轮胎
JP59819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192404B2 (en) Tyre
EP3078506B1 (en) Pneumatic tire
JP6776620B2 (ja) タイヤ
US10780743B2 (en) Tire
US11046117B2 (en) Tire
CN106994867A (zh) 充气轮胎
KR101898453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CN104723798A (zh) 重载荷用轮胎
CN104972844A (zh) 充气轮胎
US20190160880A1 (en) Tire
JP518158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942084A (zh) 轮胎
KR101668712B1 (ko) 올 시즌 타이어
CN105480024B (zh) 充气轮胎
CN107599752A (zh) 轮胎
EP3552846B1 (en) Tyre
CN111741856B (zh) 充气轮胎
EP3521066B1 (en) Tyre for a motorcycle for rough terrain
CN112009176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