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802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802A
CN110325802A CN201780087224.2A CN201780087224A CN110325802A CN 110325802 A CN110325802 A CN 110325802A CN 201780087224 A CN201780087224 A CN 201780087224A CN 110325802 A CN110325802 A CN 110325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exchanger
compressor
refrigerant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72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5802B (zh
Inventor
落合康敬
中野晴雄
月野秀辉
堀场亮平
铃木康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25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5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1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5Control issues during shut dow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5Flow valves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循环回路(10),其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29);储液器(26),在将在制冷循环回路中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并将在制冷循环回路中不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时,所述储液器(26)设置于第二区间;第一阀(23),其设置于第一区间并由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第二阀(28),其设置于第二区间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储液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液面检测传感器和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所述液面检测传感器检测液体积存容器的液体制冷剂量,所述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通过用液面检测传感器检测压缩机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的液体积存容器的液体制冷剂量并将检测到的值与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有无来自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泄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9848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制冷循环装置中,有时难以检测在压缩机的停止期间产生的制冷剂泄漏。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当在压缩机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时,制冷剂有可能泄漏到室内。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压缩机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泄漏量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储液器,在将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经由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并将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不经由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时,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区间并由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压缩机停止后的制冷循环回路中利用第一阀及第二阀使储液器从室内热交换器分离。因此,即使在压缩机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的压缩机21的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28的开闭状态的第一例的时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的压缩机21的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28的开闭状态的第二例的时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的压缩机21的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28的开闭状态的第三例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空调装置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
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具有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回路10。制冷循环回路10具有将压缩机2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电磁阀23(第一阀的一例)、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储液器26(接收器)、膨胀阀27、电磁阀28(第二阀的一例)及室内热交换器29经由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为环状的结构。制冷循环回路10构成为能够切换并执行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和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但是,制冷循环回路10也可以构成为仅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任意一方。在此,为了方便起见,将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11,并将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不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12。
另外,制冷循环装置1具有例如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30和例如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40。在室外机30中至少收容有室外热交换器24。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30中,除了室外热交换器24以外,还收容有压缩机2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电磁阀23、膨胀阀25、储液器26、膨胀阀27及电磁阀28。在室内机40中至少收容有室内热交换器29。
室外机30与室内机40之间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延长配管51(气体管)及延长配管52(液体管)连接。延长配管51的一端经由接头部31与室外机30连接。延长配管51的另一端经由接头部41与室内机40连接。延长配管52的一端经由接头部32与室外机30连接。延长配管52的另一端经由接头部42与室内机40连接。
压缩机21是吸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压缩,使之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排出的流体机械。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循环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作为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例如使用四通阀。
电磁阀23(第一阀的一例)是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而开闭的阀。电磁阀23例如在压缩机21的运转期间设定为打开状态。电磁阀23设置于制冷循环回路10的第一区间11。电磁阀23优选设置于第一区间11中的室内机40侧的接头部41与室外热交换器24之间,更优选设置于第一区间11中的室外机30侧的接头部31与室外热交换器24之间(即室外机30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23设置于室外机30的内部且第一区间11中的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与室外热交换器2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磁阀23作为第一阀,但也能够使用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而开闭的电动阀作为第一阀。
室外热交换器24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散热器(例如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外风扇(未图示)吹送的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储液器26是积存由于包含制冷制热的切换在内的运转条件的变化而成为剩余的制冷剂的容器。储液器26设置于制冷循环回路10的第二区间12。
膨胀阀25、27是使制冷剂减压的阀。膨胀阀25设置于制冷循环回路10的第二区间1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储液器26之间。膨胀阀27设置于制冷循环回路10的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作为膨胀阀25、27,使用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而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子膨胀阀。
电磁阀28(第二阀的一例)是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00的控制而开闭的阀。电磁阀28例如在压缩机21的运转期间设定为打开状态。电磁阀28设置于制冷循环回路10的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电磁阀28优选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机40侧的接头部42之间,更优选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室外机30侧的接头部32之间(即室外机30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28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接头部3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磁阀28作为第二阀,但也能够使用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而开闭的电动阀或电子膨胀阀作为第二阀。
室内热交换器29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作为散热器(例如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内风扇(未图示)吹送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
作为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剂,例如使用可燃性制冷剂。在此,可燃性制冷剂是指具有微燃级别以上(例如在ASHRAE34的分类中为2L以上)的燃烧性的制冷剂。另外,作为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剂,既可以使用不燃性制冷剂,也可以使用有毒性制冷剂。
控制部100具有微型计算机,所述微型计算机具备CPU、ROM、RAM及I/O端口等。控制部100基于来自设置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及来自操作部的操作信号等,控制包含压缩机2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电磁阀23、28、膨胀阀25、27的动作在内的制冷循环装置1整体的动作。控制部100既可以设置于室外机30,也可以设置于室内机40。另外,控制部100可以具有设置于室外机30的室外机控制部和设置于室内机40并能够与室外机控制部进行通信的室内机控制部。
接着,说明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首先,说明制冷运转时的动作。在图1中,实线箭头示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制冷运转中,利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的方式构成制冷循环回路10。
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及打开状态下的电磁阀23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外风扇吹送的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制冷剂的冷凝热向室外空气散热。由此,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4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膨胀阀25中被减压而成为中压的液体制冷剂,并流入储液器26。
从储液器26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在膨胀阀27中进一步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二相制冷剂。在膨胀阀27中被减压后的低压的二相制冷剂经由打开状态下的电磁阀28及延长配管52,流入室内机40的室内热交换器29。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29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内风扇吹送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从室内空气吸收制冷剂的蒸发热。由此,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高干度的二相制冷剂。另外,通过制冷剂的吸热作用来冷却利用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蒸发后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二相制冷剂经由延长配管51及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被吸入到压缩机21。吸入到压缩机21的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冷运转中,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循环。
接着,说明制热运转时的动作。在图1中,虚线箭头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制热运转中,利用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9的方式构成制冷循环回路10。
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及延长配管51,流入室内机40的室内热交换器29。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29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内风扇吹送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制冷剂的冷凝热向室内空气散热。由此,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另外,通过制冷剂的散热作用来加热利用室内风扇吹送的室内空气。从室内热交换器29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延长配管52及打开状态下的电磁阀28,在膨胀阀27中被减压而成为中压的液体制冷剂,并流入储液器26。
从储液器26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在膨胀阀25中进一步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二相制冷剂。在膨胀阀25中减压后的低压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在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4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利用室外风扇吹送的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从室外空气吸收制冷剂的蒸发热。由此,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4的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高干度的二相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4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或二相制冷剂经由打开状态下的电磁阀23及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被吸入到压缩机21。吸入到压缩机21的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热运转中,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循环。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的压缩机21的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28的开闭状态的第一例的时序图。图2的横轴表示时间。在此,假设压缩机21的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时,电磁阀23及电磁阀28中的、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是电磁阀28。另外,在制冷运转时,电磁阀23及电磁阀28中的、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是电磁阀23。换句话说,在制冷运转时,电磁阀28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电磁阀23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另外,如上所述,在压缩机21的运转期间,电磁阀23、28均处于打开状态。
控制部100在使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转停止时或检测到来自制冷循环回路10的制冷剂泄漏时,使压缩机21停止。如图2所示,控制部100在使压缩机21停止的同时,将电磁阀23、28双方设为关闭状态(时刻t1)。即,在压缩机21停止时,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电磁阀23和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电磁阀28在压缩机21停止的同时成为关闭状态。由此,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储液器26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从室内机40的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一般来说,在制冷循环回路10的要素设备之中,储液器26保有最多的制冷剂。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防止储液器26内的大量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29泄漏。因此,能够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磁阀23设置于第一区间11,所以除了储液器26之外室外热交换器24也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由于室外热交换器24具有比较大的容积,所以有时在室外热交换器24中保有大量的制冷剂。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时,不仅能够防止储液器26内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29泄漏,而且也能够防止室外热交换器24内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29泄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在以上说明中,设为压缩机21的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但压缩机21的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也同样如此。即,在图2所示的第一例中,不管压缩机21的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的哪一种,在压缩机21停止时,电磁阀23及电磁阀28都成为关闭状态。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的压缩机21的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28的开闭状态的第二例的时序图。图3的横轴表示时间。例如在压缩机21的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时应用本例。在制冷运转时,电磁阀28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电磁阀23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
如图3所示,控制部100在使压缩机21停止的同时,将电磁阀28设为关闭状态(时刻t1)。电磁阀23维持在打开状态。即,在压缩机21停止时,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电磁阀28在压缩机21停止的同时成为关闭状态,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电磁阀23维持在打开状态。此时,控制部100也可以一并进行将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膨胀阀25设为全开的控制。
此后,控制部100在压缩机21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电磁阀23设为关闭状态(时刻t2)。
在压缩机21停止后的制冷循环回路10内,压缩机21停止前的制冷剂的流动通过惯性而维持一定程度。因此,在压缩机21停止时,位于室内机40内的制冷剂经由延长配管51、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2、停止状态下的压缩机21、打开状态下的电磁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及膨胀阀25,流入储液器26。另一方面,由于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电磁阀28关闭,所以一旦流入储液器26内的制冷剂不会向室内热交换器29侧流动。因此,压缩机21停止后,制冷循环回路10内的制冷剂逐渐集中到储液器26内。
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电磁阀23在制冷循环回路10内的制冷剂集中到储液器26内后被关闭。由此,储液器26在积存更大量的制冷剂的状态下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防止储液器26内的大量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29泄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具有液体积存容器的制冷循环回路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测定使压缩机停止并且关闭液体积存容器下游侧的阀的情况下的液体积存容器内的制冷剂量的变化。根据该实验,在压缩机停止后经过约90秒为止的期间中,液体积存容器内的制冷剂量不怎么增加,从压缩机的停止起经过了约90秒时,液体积存容器内的制冷剂量开始急剧增加。此后,虽然增加速度逐渐降低,但液体积存容器内的制冷剂量单调增加。从压缩机的停止起经过了约300秒时,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全部制冷剂的80%左右集中到液体积存容器内。因此,优选的是,从压缩机21停止到将电磁阀23设为关闭状态的时间(图3中的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间)为300秒左右或300秒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磁阀23设置于第一区间11,所以当电磁阀23关闭时,除了储液器26之外室外热交换器24也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4也与储液器26同样地作为积存制冷剂的容器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在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的制冷循环回路10内积存更大量的制冷剂。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的压缩机21的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28的开闭状态的第三例的时序图。图4的横轴表示时间。例如在压缩机21的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时应用本例。在制热运转时,电磁阀23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电磁阀28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
如图4所示,控制部100在使压缩机21停止的同时,将电磁阀23设为关闭状态(时刻t1)。电磁阀28维持在打开状态。即,在压缩机21停止时,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电磁阀23在压缩机21停止的同时成为关闭状态,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电磁阀28维持在打开状态。此时,控制部100也可以一并进行将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膨胀阀27设为全开的控制。
此后,控制部100在压缩机21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电磁阀28设为关闭状态(时刻t2)。基于上述理由,优选的是,从压缩机21停止到将电磁阀28设为关闭状态的时间(图4中的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间)为300秒左右或300秒以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制冷循环回路10,其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29;储液器26,在将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11,并将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不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12时,所述储液器26设置于第二区间12;第一阀(例如电磁阀23),其设置于第一区间11并由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第二阀(例如电磁阀28),其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压缩机21停止后的制冷循环回路10中利用电磁阀23、28使储液器26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因此,即使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压缩机21停止期间制冷剂向室内的泄漏量,所以例如即使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室内生成可燃区域。
另外,根据该结构,由于电磁阀23设置于第一区间11,所以除了储液器26之外室外热交换器24也能够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因此,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另外,根据该结构,由于除了储液器26之外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也能够积存制冷剂,所以能够在维持制冷剂的积存量的同时使储液器26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还具备控制电磁阀23、28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构成为:在压缩机21停止时,将电磁阀23、28中的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一方的阀(例如,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是电磁阀28,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是电磁阀23)设为关闭状态(例如全闭状态),并且在压缩机21停止时或压缩机21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电磁阀23、28中的另一方的阀(例如,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是电磁阀23,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是电磁阀28)设为关闭状态(例如全闭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压缩机21停止时或压缩机21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使储液器26及室外热交换器24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因此,即使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另外,通过在压缩机21停止时,关闭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阀,另一方面,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阀将打开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从而能够将通过惯性而流动的制冷剂集中到储液器26及室外热交换器24。因此,在储液器26及室外热交换器24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前,在储液器26及室外热交换器24中积存更大量的制冷剂。因此,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还具备室外机30和室内机40,所述室外机30收容室外热交换器24、储液器26、第一阀(例如电磁阀23)及第二阀(例如电磁阀28),所述室内机40收容室内热交换器29。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压缩机21停止后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使储液器26及室外热交换器24从室内机40分离。因此,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机40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时,能够降低来自室内机40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实施方式2.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在不设置电磁阀28及膨胀阀25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23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储液器26之间。但是,电磁阀23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于第一区间1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23作为第一阀发挥功能,膨胀阀27作为第二阀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图2所示的第一例、图3所示的第二例或图4所示的第三例中的任一例相同的时机控制第一阀及第二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1停止前后的电磁阀23(第一阀)及膨胀阀27(第二阀)的开闭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例~第三例中的任一例中的电磁阀23(第一阀)及电磁阀28(第二阀)的开闭动作分别相同。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制冷循环回路10,其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4及室内热交换器29;储液器26,在将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11,并将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不经由压缩机21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12时,所述储液器26设置于第二区间12;第一阀(例如电磁阀23),其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储液器26之间或设置于第一区间11,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第二阀(例如膨胀阀27),其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储液器26与室内热交换器29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控制部100,其控制压缩机21、电磁阀23及膨胀阀27。控制部100构成为:在压缩机21停止时,将电磁阀23及膨胀阀27中的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一方的阀(例如,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是膨胀阀27,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是电磁阀23)设为关闭状态(例如全闭状态),并且在压缩机21停止时或压缩机21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电磁阀23及膨胀阀27中的另一方的阀(例如,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是电磁阀23,在压缩机21停止前的运转状态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是膨胀阀27)设为关闭状态(例如全闭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压缩机21停止时或压缩机21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在制冷循环回路10中使储液器26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因此,即使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也能够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由此,由于能够降低压缩机21停止期间制冷剂向室内的泄漏量,所以例如即使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室内生成可燃区域。
另外,通过在压缩机21停止时,关闭位于储液器26的下游侧的阀,另一方面,位于储液器26的上游侧的阀将打开状态维持规定时间,从而能够将通过惯性而流动的制冷剂集中到储液器26。因此,在储液器26从室内热交换器29分离前,在储液器26中积存更大量的制冷剂。因此,在压缩机21的停止期间在室内热交换器29中产生制冷剂泄漏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来自室内热交换器29的制冷剂的泄漏量。
实施方式3.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在设置有膨胀阀25代替电磁阀23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不同。膨胀阀25设置于第二区间12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4与储液器2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阀25作为第一阀发挥功能,膨胀阀27作为第二阀发挥功能。作为膨胀阀25、27,使用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而能够调整开度的电子膨胀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图2所示的第一例、图3所示的第二例或图4所示的第三例中的任一例相同的时机控制第一阀及第二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1停止前后的膨胀阀25(第一阀)及膨胀阀27(第二阀)的开闭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例~第三例中的任一例中的电磁阀23(第一阀)及电磁阀28(第二阀)的开闭动作分别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列举了空气调节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供热水装置等其他制冷循环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1~3能够相互组合而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制冷循环装置,10制冷循环回路,11第一区间,12第二区间,21压缩机,22制冷剂流路切换装置,23电磁阀,24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阀,26储液器,27膨胀阀,28电磁阀,29室内热交换器,30室外机,31、32接头部,40室内机,41、42接头部,51、52延长配管,100控制部。

Claims (4)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
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
储液器,在将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经由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并将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不经由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时,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
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区间并由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
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控制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所述压缩机停止时,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中的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位于所述储液器的下游侧的一方的阀设为关闭状态,
在所述压缩机停止时或所述压缩机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中的另一方的阀设为关闭状态。
3.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
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
储液器,在将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经由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一区间,并将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不经由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间设为第二区间时,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
第一阀,所述第一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储液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第一区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
第二阀,所述第二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并由电子膨胀阀、电磁阀或电动阀构成;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所述压缩机停止时,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中的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位于所述储液器的下游侧的一方的阀设为关闭状态,
在所述压缩机停止时或所述压缩机停止后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将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中的另一方的阀设为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收容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储液器、所述第一阀及所述第二阀;以及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收容所述室内热交换器。
CN201780087224.2A 2017-03-01 2017-03-01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03258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08139 WO2018158886A1 (ja) 2017-03-01 2017-03-01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802A true CN110325802A (zh) 2019-10-11
CN110325802B CN110325802B (zh) 2021-07-13

Family

ID=6337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224.2A Active CN110325802B (zh) 2017-03-01 2017-03-01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0001B2 (zh)
EP (1) EP3591311B1 (zh)
JP (1) JP6716009B2 (zh)
CN (1) CN110325802B (zh)
WO (1) WO2018158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1496B2 (en) * 2017-11-01 2022-07-19 Siam Compressor Industry Co., Ltd. Refrigerating cycle apparatus
WO2019167822A1 (ja) * 2018-02-27 2019-09-0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冷凍サイクル、冷凍サイクルの運転方法、冷凍サイクルに用いられるアキュムレータ、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を搭載し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21050468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Carrier Corporation Hvac unit with expansion device
JP6927397B1 (ja) * 2020-09-24 2021-08-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室内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5060A1 (en) * 2002-07-02 2004-01-1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vac system shutdown sequence
JP2005321194A (ja) * 2005-08-01 2005-11-1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006934A (zh) * 2014-06-05 2014-08-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4487790A (zh) * 2012-07-23 2015-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制冷剂泄漏探测装置以及制冷剂泄漏探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5262B2 (ja) * 1992-04-21 2001-12-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7248164A (ja) * 1994-03-11 1995-09-2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装置
JP4905271B2 (ja) * 2007-06-29 2012-03-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4785935B2 (ja) * 2009-01-05 2011-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642202B2 (ja) 2011-01-26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39828B2 (ja) 2012-02-15 2016-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WO2015198489A1 (ja) 2014-06-27 2015-12-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冷媒漏洩検知装置及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5060A1 (en) * 2002-07-02 2004-01-1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vac system shutdown sequence
JP2005321194A (ja) * 2005-08-01 2005-11-17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487790A (zh) * 2012-07-23 2015-04-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制冷剂泄漏探测装置以及制冷剂泄漏探测方法
CN104006934A (zh) * 2014-06-05 2014-08-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1311A1 (en) 2020-01-08
JPWO2018158886A1 (ja) 2019-11-07
EP3591311A4 (en) 2020-04-15
EP3591311B1 (en) 2022-03-30
CN110325802B (zh) 2021-07-13
US20190383533A1 (en) 2019-12-19
US11340001B2 (en) 2022-05-24
JP6716009B2 (ja) 2020-07-01
WO2018158886A1 (ja)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2U (zh) 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EP3734167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JP60852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552618B1 (ko) 공기 조화기
KR101872784B1 (ko) 실외 열교환기
CN10915446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US10767912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6602403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530411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0325802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12815398B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4095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415153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511272A (zh) 热泵装置
CN106796045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61617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00309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130114154A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JP5218107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US20220065505A1 (en) Multi-air conditioner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ulti-air conditioner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US11193705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KR101161381B1 (ko) 냉동 사이클 장치
KR101872783B1 (ko) 실외 열교환기
CN108361807A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39452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