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9452B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39452B CN112539452B CN202011505285.6A CN202011505285A CN112539452B CN 112539452 B CN112539452 B CN 112539452B CN 202011505285 A CN202011505285 A CN 202011505285A CN 112539452 B CN112539452 B CN 1125394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branch
- air conditioner
- temperature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5 compresso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能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第二管流至过冷器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和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判断单元,能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控制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根据本公开能够在保证对室内进行有效制热的同时还能完成有效的回油控制,使冷媒在制热时,不流经室外蒸发侧而直接回到压缩机,不用通过化霜运行来进行回油,不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可减少回油次数,提高用户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室内制热时,室外机往往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出现回油困难的现象,而现有技术则一般在化霜的同时进行回油,即通过四通阀的换向,形成制冷循环进行,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态冷媒先通过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化霜并将压机油带回压机。但采用这种技术的空调器在化霜时,由于属于制冷运行,即冷媒先在室外热交换器上除霜后变为低温液态,流过室内机时,由于冷媒温度低,不可避免的会从室内吸取热量,而且由于除霜期间及除霜后一段时间内室内无法提供热量,导致室内温度降低过大,影响用户满意度。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在制热时回油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因为被冷媒吸热而导致温度降低、影响室内人体舒适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在制热时回油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因为被冷媒吸热而导致温度降低、影响室内人体舒适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其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均分别连接在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
在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机管路,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管路上;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能够通过过冷器与所述第二管连通;还包括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与所述过冷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冷器并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所述多联机空调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能够用于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还能够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流至所述过冷器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还能够用于检测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
判断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其中A为预设温差常数,
控制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第一支路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管路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
所述检测单元,还能够用于将检测所述第二管流至所述过冷器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设置为:检测制热状态时、流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过冷器之间通过第三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
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控制单元,还能够用于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还连接地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所述检测单元,还能够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t环之前,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和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以及检测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
所述判断单元,还能够用于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其中B和C均为常数,t低压为p低压下的饱和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能够用于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
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联机空调还包括四通阀,其中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气液分离器、p低压、t气分进和t气分出时:
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所述第一支路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且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且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流至所述过冷器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还用于检测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
判断步骤,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其中A为预设温差常数,
控制步骤,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第一支路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机管路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将检测所述第二管流至所述过冷器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设置为:检测制热状态时、流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过冷器之间通过第三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
且当所述第一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控制步骤,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所述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所述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在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气端还连接地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t环之前,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和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以及检测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
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其中B和C均为常数,t低压为p低压下的饱和温度;
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
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关闭。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设置的过冷器和第一支路,能够将制热模式下某种特殊工况下对室外换热器进行有效短路,直接将制冷剂和油通过过冷器导回至压缩机中,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控制制冷剂和油是通过室外换热器进入压缩机(普通制热模式)、还是通过过冷器进入压缩机(特殊工况:特殊制热模式),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此时说明低压制冷剂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外界环温较高),利用室外换热器能够较好地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且能有效地回油,即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而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此时说明低压制冷剂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外界环温较低),利用室外换热器无法有效地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无法有效地回油,此时通过过冷器使得制冷剂在经由第三节流装置降压后在过冷器中蒸发吸热,吸收的为制冷剂本身的热量(利用压缩机热量对室内制热),能够完成有效地回油,即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能够在保证对室内进行有效制热的同时还能完成有效的回油控制,使冷媒在制热时,不流经室外蒸发侧而直接回到压缩机,不用通过化霜运行来进行回油,不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可减少回油次数,提高用户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多联机空调在普通制热时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多联机空调在特殊制热时的系统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1a、排气端;1b、吸气端;2、室外换热器;31、第一管;32、第二管;4、四通阀;D、第一端;C、第二端;E、第三端;S、第四端;5、室内机;51、室内换热器;6、过冷器;71、第一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73、第三节流装置;8、气液分离器;91、第一压力传感器;92、第一温度传感器;93、第二温度传感器;94、第二压力传感器;95、室外环温传感器;101、第一支路;102、室内机管路;103、第三管路;104、第四管路;105、第五管路;11、大阀门;12、小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空调,其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管31和第二管32,所述第一管31和第二管32均分别连接在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第一管为气侧管,第二管为液侧管;
在所述第一管31和所述第二管3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室内机5,所述室内机5包括室内换热器51和室内机管路102,所述室内换热器51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管路102上;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能够通过过冷器6与所述第二管32连通;还包括第一支路101,所述第一支路101的一端与所述过冷器6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冷器6并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
所述多联机空调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能够用于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还能够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还能够用于检测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
判断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其中A为预设温差常数,
控制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第一支路101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在制热时回油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因为被冷媒吸热而导致温度降低、影响室内人体舒适性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模块化全功能多联机系统制热控制方法,从而可减少回油次数,提高用户舒适度。
本公开通过设置的过冷器和第一支路,能够将制热模式下某种特殊工况下对室外换热器进行有效短路,直接将制冷剂和油通过过冷器导回至压缩机中,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控制制冷剂和油是通过室外换热器进入压缩机(普通制热模式)、还是通过过冷器进入压缩机(特殊工况:特殊制热模式),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此时说明低压制冷剂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外界环温较高),利用室外换热器能够较好地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且能有效地回油,即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而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此时说明低压制冷剂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外界环温较低),利用室外换热器无法有效地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无法有效地回油,此时通过过冷器使得制冷剂在经由第三节流装置降压后在过冷器中蒸发吸热,吸收的为制冷剂本身的热量(利用压缩机热量对室内制热),能够完成有效地回油,即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能够在保证对室内进行有效制热的同时还能完成有效的回油控制,使冷媒在制热时,不流经室外蒸发侧而直接回到压缩机,不用通过化霜运行来进行回油,不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可减少回油次数,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管路102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71,
所述检测单元,还能够用于将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设置为:检测制热状态时、流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这是本公开的优选结构和实施形式,通过第一节流装置的设置能够对经过室内换热器后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作用,并且通过检测经过第一节流装置后的制冷剂能够获得低压蒸发前的制冷剂的温度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过冷器6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且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72;
所述第一支路101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73;
控制单元,还能够用于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打开。
本公开还通过在室外换热器和过冷器之间的第三管路和其上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对制冷剂是否流入室外换热器或流入室外换热器中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通过第一支路上的第三节流装置能够对经过过冷器后是否直接流回压缩机进行控制,即关闭第三管路、打开第一支路,使得制冷剂只从第一支路流回压缩机、而不流至室外换热器,能够实现特殊制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或是与低压蒸发前温度相比温差较小的情形,此时无法有效地从室外换热器中进行吸热(有可能结霜),无法正常回油,因此通过过冷器将制冷剂蒸发吸热后直接导回压缩机、能够完成对室内小热量的加热同时还能进行有效回油;打开第三管路、关闭第一支路,使得制冷剂只从第三管路流回压缩机、而不流至过冷器换热,能够实现普通制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或是与低压蒸发前温度相比温差较大的情形,此时能够有效地从室外换热器中进行吸热,能正常回油,因此通过室外换热器将制冷剂蒸发吸热后直接导回压缩机、能够完成对室内大热量的加热同时还能进行有效回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还连接地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
所述检测单元,还能够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t环之前,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和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以及检测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
所述判断单元,还能够用于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其中B和C均为常数,t低压为p低压下的饱和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能够用于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
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
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控制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压缩机吸气端前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造成液击;而通过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能够判断出气分里存在液态冷媒,而会存在液击的风险,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能够进一步准确地判断出气分里是否存在液态冷媒;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说明气分里无液态冷媒或存在较少的可以忽略的液态冷媒,此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进一步判断t与t环之间的关系大小、并根据其关系大小而控制多联机空调是进入普通制热模式还是进入特殊制热模式;而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说明气分中存在液态冷媒、足以影响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风险,此时为了保证制冷剂不会进一步降低温度而造成液击,因此仍然继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关闭(控制第一支路关闭),不会通过第一支路将制冷剂导回压缩机而导致制冷剂无法实现有效的蒸发吸热,降低吸气带液、发生液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联机空调还包括四通阀4,其中所述四通阀4的第一端D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连通,所述四通阀4的第二端C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4的第三端E与所述第一管31连通,所述四通阀4的第四端S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b。本公开还通过四通阀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实现压缩机的排气端、吸气端、室外换热器和第一管之间的有效连通,以及根据不同的模式进行有效的切换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气液分离器8、p低压、t气分进和t气分出时:
所述四通阀4的第四端S通过第四管路104与所述第一支路101连通,所述第一支路101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进口,且所述第一支路101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91;
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的第一温度传感器92;
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105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且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的第二温度传感器93。
本公开还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检测第一支路上的气分的吸气压力,从而获得该吸气压力下的温度t低压,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进入气分前的进气温度t气分进,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流出气分后的温度t气分出。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还用于检测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
判断单元,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其中A为预设温差常数,
控制单元,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第一支路101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
本公开通过设置的过冷器和第一支路,能够将制热模式下某种特殊工况下对室外换热器进行有效短路,直接将制冷剂和油通过过冷器导回至压缩机中,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控制制冷剂和油是通过室外换热器进入压缩机(普通制热模式)、还是通过过冷器进入压缩机(特殊工况:特殊制热模式),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此时说明低压制冷剂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外界环温较高),利用室外换热器能够较好地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且能有效地回油,即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而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此时说明低压制冷剂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外界环温较低),利用室外换热器无法有效地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对室内进行制热,无法有效地回油,此时通过过冷器使得制冷剂在经由第三节流装置降压后在过冷器中蒸发吸热,吸收的为制冷剂本身的热量(利用压缩机热量对室内制热),能够完成有效地回油,即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能够在保证对室内进行有效制热的同时还能完成有效的回油控制,使冷媒在制热时,不流经室外蒸发侧而直接回到压缩机,不用通过化霜运行来进行回油,不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可减少回油次数,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内机管路102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71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将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设置为:检测制热状态时、流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这是本公开的优选结构和实施形式,通过第一节流装置的设置能够对经过室内换热器后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作用,并且通过检测经过第一节流装置后的制冷剂能够获得低压蒸发前的制冷剂的温度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过冷器6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且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72;
且当所述第一支路101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73时:
所述控制步骤,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所述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所述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打开。
本公开还通过在室外换热器和过冷器之间的第三管路和其上设置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对制冷剂是否流入室外换热器或流入室外换热器中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通过第一支路上的第三节流装置能够对经过过冷器后是否直接流回压缩机进行控制,即关闭第三管路、打开第一支路,使得制冷剂只从第一支路流回压缩机、而不流至室外换热器,能够实现特殊制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或是与低压蒸发前温度相比温差较小的情形,此时无法有效地从室外换热器中进行吸热(有可能结霜),无法正常回油,因此通过过冷器将制冷剂蒸发吸热后直接导回压缩机、能够完成对室内小热量的加热同时还能进行有效回油;打开第三管路、关闭第一支路,使得制冷剂只从第三管路流回压缩机、而不流至过冷器换热,能够实现普通制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或是与低压蒸发前温度相比温差较大的情形,此时能够有效地从室外换热器中进行吸热,能正常回油,因此通过室外换热器将制冷剂蒸发吸热后直接导回压缩机、能够完成对室内大热量的加热同时还能进行有效回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在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还连接地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t环之前,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和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以及检测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
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其中B和C均为常数,t低压为p低压下的饱和温度;
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
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
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控制形式,通过气液分离器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压缩机吸气端前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造成液击;而通过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能够判断出气分里存在液态冷媒,而会存在液击的风险,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能够进一步准确地判断出气分里是否存在液态冷媒;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说明气分里无液态冷媒或存在较少的可以忽略的液态冷媒,此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进一步判断t与t环之间的关系大小、并根据其关系大小而控制多联机空调是进入普通制热模式还是进入特殊制热模式;而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说明气分中存在液态冷媒、足以影响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风险,此时为了保证制冷剂不会进一步降低温度而造成液击,因此仍然继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关闭(控制第一支路关闭),不会通过第一支路将制冷剂导回压缩机而导致制冷剂无法实现有效的蒸发吸热,降低吸气带液、发生液击的风险。
本公开设计出一种模块化全功能多联机系统制热控制方法,其每个室内机和室外机各自分别设有一个控制其各自工作的开关阀。在冬季,当室外环温相对较高,而室内制热需求较小的运行状态下时,系统通过判断t、t环、t汽分进、t汽分出、t低压决定是否进入特殊制热方式。若满足则调节室外机开关阀关闭、打开过冷器开关阀。
本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元器件: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室外机电子膨胀阀、过冷器、过冷器电子膨胀阀、室内机、室内机电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等
当室外环温t环相对较高,而室内制热需求较小的运行状态下时,冷媒经压缩机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排出,经有制热需求的内机冷凝成中温高压液体,流经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后形成温度是t的气液混合态,再经过过冷器、室外机电子膨胀阀、室外机换热器后回到气液分离器、压缩机。过程中,当满足t汽分出-t汽分进≥B(B为特定的温度差值),且t汽分出-t低压≥C(理解为回到压缩机吸气口的回气过热度((C为特定的温度差值,确保不回液)时,
t<t环-A(A为特定的温度差值,t环-A相当于外界换温温度,差的很多说明温差大,有利于从室外换热器吸热),系统不进入特殊制热方式;
当t≥t环-A时(温差小,不利于从室外换热器吸热),室外机电子膨胀阀关闭,冷媒从过冷器的一边流入,经过一定开度的过冷器电子膨胀阀,再流经过冷器的另一边,形成蒸发吸热。蒸发后冷媒回到气液分离器再回到压缩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管(31)和第二管(32),所述第一管(31)和第二管(32)均分别连接在室外机和室内机之间;
在所述第一管(31)和所述第二管(32)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室内机(5),所述室内机(5)包括室内换热器(51)和室内机管路(102),所述室内换热器(51)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管路(102)上;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能够通过过冷器(6)与所述第二管(32)连通;还包括第一支路(101),所述第一支路(101)的一端与所述过冷器(6)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之间的管路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冷器(6)并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
所述多联机空调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能够用于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还能够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还能够用于检测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
判断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其中A为预设温差常数,
控制单元,能够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第一支路(101)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管路(102)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71),
所述检测单元,还能够用于将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设置为:检测制热状态时、流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过冷器(6)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且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72);
所述第一支路(101)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73);
控制单元,还能够用于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还连接地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
所述检测单元,还能够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t环之前,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和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以及检测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
所述判断单元,还能够用于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其中B和C均为常数,t低压为p低压下的饱和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能够用于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
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联机空调还包括四通阀(4),其中所述四通阀(4)的第一端(D)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1a)连通,所述四通阀(4)的第二端(C)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一端连通,所述四通阀(4)的第三端(E)与所述第一管(31)连通,所述四通阀(4)的第四端(S)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1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空调,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气液分离器(8)、p低压、t气分进和t气分出时:
所述四通阀(4)的第四端(S)通过第四管路(104)与所述第一支路(101)连通,所述第一支路(101)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进口,且所述第一支路(101)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检测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91);
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的第一温度传感器(92);
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出口通过第五管路(105)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且所述第五管路(105)上设置有能够用于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的第二温度传感器(93)。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多联机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室内机是否为制热状态,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还用于检测外界的环境温度t环;
判断步骤,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其中A为预设温差常数,
控制步骤,用于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当室内机为制热状态时、且t≥t环-A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多联机空调仅通过所述第一支路(101)将制冷剂导回至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室内机管路(102)上设置第一节流装置(71)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将检测所述第二管(32)流至所述过冷器(6)之前的制冷剂温度t设置为:检测制热状态时、流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过冷器(6)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且所述第三管路(103)上设置第二节流装置(72);
且当所述第一支路(101)上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73)时:
所述控制步骤,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所述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所述特殊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压缩机(1)的所述吸气端(1b)还连接地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在检测环境温度t环之前,检测制冷剂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温度t气分进、和检测制冷剂流出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后的温度t气分出、以及检测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8)之前的气体压力p低压;
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判断t气分进和t气分出是否满足t气分出-t气分进≥B,以及是否满足t气分出-t低压≥C,其中B和C均为常数,t低压为p低压下的饱和温度;
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气分出-t气分进≥B和t气分出-t低压≥C均满足时,控制进行所述检测环境温度t环并判断t与t环-A之间的关系的步骤;
若t气分出-t气分进<B或t气分出-t低压<C时,控制多联机空调进入普通制热模式,即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打开、同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关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05285.6A CN112539452B (zh) | 2020-12-18 | 2020-12-18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05285.6A CN112539452B (zh) | 2020-12-18 | 2020-12-18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9452A CN112539452A (zh) | 2021-03-23 |
CN112539452B true CN112539452B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501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05285.6A Active CN112539452B (zh) | 2020-12-18 | 2020-12-18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394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15398B (zh) * | 2021-01-18 | 2022-01-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461192A1 (es) * | 1976-07-29 | 1978-12-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Una bomba de calor. |
CN203163329U (zh) * | 2013-03-11 | 2013-08-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4729161B (zh) * | 2013-12-19 | 2018-08-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52181B (zh) * | 2016-07-07 | 2018-09-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382777A (zh) * | 2016-08-29 | 2017-0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过冷器回流冷媒的回流控制方法 |
CN106766325B (zh) * | 2016-11-22 | 2019-08-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低温空调系统和空调 |
CN106524610A (zh) * | 2016-11-22 | 2017-03-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和空调 |
CN108332285B (zh) * | 2017-12-29 | 2019-12-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系统 |
-
2020
- 2020-12-18 CN CN202011505285.6A patent/CN11253945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9452A (zh) | 2021-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15398B (zh) |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1739592U (zh) | 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 |
CN101526288B (zh) | 一种空调器除霜装置 | |
CN110332635B (zh) |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8131858A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729161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30042640A1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method | |
CN104061705A (zh) |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931676B (zh) |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CN105004114A (zh) | 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 |
CN106225326B (zh) |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3363707B (zh) | 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 | |
WO2021169261A1 (zh) | 一种空调机及实现其在制热时除霜的控制方式 | |
CN104515319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7421072A (zh) |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 |
CN203964436U (zh) |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 |
CN111623568A (zh) | 一种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340001B2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CN112539452B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892209B2 (en) | Multi-air conditioner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including a shut-off valv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unit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6766334A (zh) |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0671834A (zh) |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
CN203550269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1424782U (zh) |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109827275B (zh) | 空气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