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4782U -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24782U CN211424782U CN201922312793.1U CN201922312793U CN211424782U CN 211424782 U CN211424782 U CN 211424782U CN 201922312793 U CN201922312793 U CN 201922312793U CN 211424782 U CN211424782 U CN 211424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heat exchanger
- defrosting
- compressor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该装置包括:除霜支路,一端连接至压缩机排气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进口,用于在除霜模式下,将压缩机排出的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换热器除霜;制冷剂调整管路,用于利用压缩机排出的流经第二换热器的另一部分制冷剂,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本实用新型采用热氟除霜,利用相关管路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换热器进行融霜,另一路经第二换热器后通过制冷剂调整管路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为合适的低温低压状态返回到压缩机。能快速除霜,保证机组节能稳定运行,且除霜期间的温度波动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冷库配备的制冷机组采用的多为电热融霜方式,利用电加热的热量扩散实现除霜,除霜所需时间长,耗电量大,不节能,同时除霜期间冷库的库温回升大,库温的波动较大。
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热融霜方式不节能且导致温度波动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融霜方式不节能且导致温度波动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氟除霜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热交换气液分离器,所述除霜装置还包括:
除霜支路,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用于在除霜模式下,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除霜;
制冷剂调整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压缩机,用于利用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部分制冷剂,将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所述压缩机。
可选的,所述除霜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包括:第一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进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可选的,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还包括:第二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其中,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进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包括:第三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
可选的,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
可选的,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还包括:第四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其中,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热氟除霜装置。
可选的,上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第一制冷管路,一端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第二制冷管路,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热氟除霜,利用相关管路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换热器进行融霜,另一路经第二换热器后通过制冷剂调整管路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为合适的低温低压状态返回到压缩机。此过程能够快速除霜,保证机组节能稳定运行,且除霜期间的温度波动小,提高库房温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氟除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图1和图2中,1表示压缩机,2表示第一换热器,3表示第二换热器,4表示热交换气液分离器,5表示除霜支路,51表示第一电磁阀,6表示第一管路,61表示第二电磁阀,7表示第二管路,8表示第三管路,81表示第三电磁阀,82表示第一节流装置(第一电子膨胀阀),9表示第四管路,10表示干燥过滤器,11表示第四电磁阀,12表示第二节流装置(第二电子膨胀阀),13表示第五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氟除霜装置,可用于制冷机组的除霜。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氟除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热氟除霜装置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除霜支路5和制冷剂调整管路。
除霜支路5,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的进口,用于在除霜模式下,将压缩机1排出的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换热器2进行除霜。
制冷剂调整管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和压缩机1,用于利用压缩机1排出的流经第二换热器3的另一部分制冷剂,将第一换热器2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
其中,第一换热器在制冷时作为蒸发器,在除霜时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在制冷和除霜时都作为冷凝器。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是指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
本实施例采用热氟除霜,利用相关管路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换热器进行融霜,另一路经第二换热器后通过制冷剂调整管路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为合适的低温低压状态返回到压缩机。此过程能够快速除霜,保证机组节能稳定运行,且除霜期间的温度波动小,提高库房温度的稳定性。
上述除霜支路5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51,用于控制除霜支路5的开闭。
制冷剂调整管路包括:第一管路6,一端连接至第二换热器3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的第一进口,用于将第二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输送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进行热交换。第一管路6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1,用于控制第一管路6的开闭。
制冷剂调整管路还包括:第二管路7,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的第一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的出口。其中,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进口相连通。
制冷剂调整管路包括:第三管路8,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的第二进口。第三管路8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81和第一节流装置82。第一节流装置具体可设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三电磁阀81用于控制第三管路的开闭。
制冷剂调整管路还包括:第四管路9,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的第二出口,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的吸气端。其中,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相连通。
通过上述热氟除霜装置,在热氟除霜运行期间,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流经第一换热器将霜层融化,冷凝成为低温制冷剂;另一路流经第二换热器冷凝为中温制冷剂,从第二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再经过热交换气液分离器进行换热,进一步过冷,过冷后的制冷剂与第一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进行汇合,再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进入热交换气液分离器与来自第二换热器的中温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将第一换热器换热融霜之后的制冷剂调整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最后回到压缩机的吸气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热氟除霜装置。如图2所示,上述空调机组还包括:
第一制冷管路,一端连接至第二换热器3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的进口;
第二制冷管路,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的第二进口。
进一步的,第一制冷管路上设置有干燥过滤器10、第四电磁阀11和第二节流装置12。其中第二节流装置12具体可设置为第二电子膨胀阀。第四电磁阀11用于控制第一制冷管路的开闭。第二制冷管路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13,用于控制第二制冷管路的开闭。
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通过第一制冷管路和第二制冷管路能够实现制冷。在除霜时,关闭制冷管路相关的阀门,开启除霜相关的阀门,采用热氟除霜,利用相关管路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换热器进行融霜,另一路经第二换热器后通过制冷剂调整管路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为合适的低温低压状态返回到压缩机。此过程能够快速除霜,保证机组节能稳定运行,且除霜期间的温度波动小,提高库房温度的稳定性。
参考图2,制冷运行时,第四电磁阀11与第五电磁阀13均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82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12打开。
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流经第二换热器3(此时作为冷凝器)进行换热,冷凝成为中温高压制冷剂,先后经过干燥过滤器10与第四电磁阀11,再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2进行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第二电子膨胀阀12出来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器2(此时作为蒸发器)吸热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流经第五电磁阀13和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最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1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如此往复循环。
除霜运行时,第一电磁阀51、第二电磁阀61和第三电磁阀81均打开,其余电磁阀均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82打开,第二电子膨胀阀12关闭。
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分成两路,一路流经第二换热器3(此时作为冷凝器)进行换热,冷凝成为中温高压制冷剂,再经过第二电磁阀61进入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与来自第一电子膨胀阀82的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换热,进一步冷却成为过冷高压低温液体。另一路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过第一电磁阀51进入第一换热器2(此时作为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第一换热器2中放出热量将霜层融化,被冷凝成为高压低温的制冷剂;从第一换热器2出来的高压低温制冷剂与从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出来的高压低温制冷剂进行汇合,汇合后的制冷剂经过第三电磁阀81进入第一电子膨胀阀82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再经过热交换气液分离器4与来自第二换热器3的高压中温制冷剂进行换热,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吸收热量成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最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机1被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如此往复循环,直到系统除霜运行结束。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热氟除霜装置和实施例二所述的空调机组,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检测到符合除霜条件,控制压缩机排出的第一流量的制冷剂通过除霜支路流入第一换热器进行除霜;
S302,利用压缩机排出的流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流量的制冷剂,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
具体的,控制压缩机排出的第一流量的制冷剂通过除霜支路流入第一换热器进行除霜,包括:开启除霜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使得第一流量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换热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利用压缩机排出的流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流量的制冷剂,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包括:开启第二电磁阀,使得第二流量的制冷剂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热交换气液分离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利用压缩机排出的流经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流量的制冷剂,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包括:开启第三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使得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与第二管路输送的制冷剂汇合后,经第三管路进入热交换气液分离器,与通过第一管路进入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采用热氟除霜,利用相关管路将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换热器进行融霜,另一路经第二换热器后通过制冷剂调整管路将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为合适的低温低压状态返回到压缩机。此过程能够快速除霜,保证机组节能稳定运行,且除霜期间的温度波动小,提高库房温度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霜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热交换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装置还包括:
除霜支路,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用于在除霜模式下,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制冷剂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除霜;
制冷剂调整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压缩机,用于利用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部分制冷剂,将所述第一换热器输出的制冷剂调整成满足预设要求的制冷剂进入所述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支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包括:
第一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还包括:
第二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
其中,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进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包括:
第三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调整管路还包括:
第四管路,一端连接至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其中,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相连通。
9.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制冷管路,一端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进口;
第二制冷管路,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另一端连接至热交换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12793.1U CN211424782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12793.1U CN211424782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24782U true CN211424782U (zh) | 2020-09-04 |
Family
ID=7228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12793.1U Active CN211424782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247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86440A (zh) * | 2019-12-20 | 2020-04-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氟除霜装置、空调机组及除霜控制方法 |
-
2019
- 2019-12-20 CN CN201922312793.1U patent/CN2114247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86440A (zh) * | 2019-12-20 | 2020-04-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氟除霜装置、空调机组及除霜控制方法 |
CN110986440B (zh) * | 2019-12-20 | 2024-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氟除霜装置、空调机组及除霜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39588U (zh) | 一种可提高换热性能的空调 | |
WO2019128516A1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104729161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061705A (zh) |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872784B1 (ko) | 실외 열교환기 | |
KR100821728B1 (ko) |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 |
CN103542606B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225326B (zh) | 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3383157A (zh) |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764087B (zh) | 一种具备除霜功能的两级制热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0186906A1 (zh) | 空调器化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3363707B (zh) | 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4515319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7631513A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288562A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7816818A (zh) |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 |
CN103673138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515270U (zh) | 一种热泵系统 | |
CN203964436U (zh) |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 | |
CN111623568A (zh) | 一种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819922U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2935006Y (zh) | 自动除霜热泵热水器 | |
CN202432744U (zh) | 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1424782U (zh) | 热氟除霜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114484944A (zh) | 自过冷结构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