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897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897A
CN110323897A CN201910202550.4A CN201910202550A CN110323897A CN 110323897 A CN110323897 A CN 110323897A CN 201910202550 A CN201910202550 A CN 201910202550A CN 110323897 A CN110323897 A CN 110323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bstance
metal terminal
motor
magnetic
insulation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25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井孝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23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马达具有旋转部和静止部。旋转部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具有磁铁。静止部具有与磁铁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定子具有线圈、金属端子、端子保持部以及环状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包围中心轴线而配置。线圈安装于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金属端子与构成线圈的导线连接。金属端子沿轴向延伸。端子保持部对金属端子进行保持,并且至少在一部分包含磁性体。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许公开第2014-180191号公报中公开的马达具有壳体。壳体是对定子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部件。壳体是通过使树脂流入到插入有定子、金属端子以及保护部件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即,壳体是以定子、金属端子以及保护部件作为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
构成定子的线圈的导线的端部经由金属端子而与电路板上的电子电路电连接。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经由电路板和金属端子而流向线圈。
在对外壳进行嵌件成型时,首先,将定子、金属端子以及保护部件插入于模具的内部。然后,使熔融树脂流入到模具的内部空间。此时,模具与保护部件的盖部的上表面接触。由此,在模具内,熔融树脂不会流入到盖部的上部空间。其结果为,金属端子的从盖部向上侧突出的部分从成型后的壳体露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在金属端子中流动的噪声电流的马达。
在本申请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马达具有旋转部和静止部。旋转部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具有磁铁。静止部具有与磁铁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定子具有线圈、金属端子、端子保持部以及环状的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包围中心轴线而配置。线圈安装于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金属端子与构成线圈的导线连接。金属端子沿轴向延伸。端子保持部对金属端子进行保持,并且至少在一部分包含磁性体。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降低在金属端子中流动的噪声电流的马达。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金属端子和端子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金属端子和端子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对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外壳主体进行嵌件成型时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部和磁性体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体和第一磁性体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体和第一磁性体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三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体和第一磁性体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四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体和第一磁性体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五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体和第一磁性体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六变形例的马达的磁性体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七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部和磁性体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八变形例的马达的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金属端子和端子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金属端子和绝缘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不重复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有时以马达的中心轴线AX(参照图1)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在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适当记载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Z轴的正方向表示上方向,Z轴的负方向表示下方向。但是,上下方向、上方向以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确定的,并不需要与铅垂方向一致。另外,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了上下方向,并不限定使用和组装本发明的马达时的朝向。并且,如图1所示,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AX平行的方向简记为“轴向AD”,将以马达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径向和周向简记为“径向RD”和“周向CD”。另外,“俯视”是指沿轴向AD观察对象物。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MT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马达MT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马达MT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MT具有旋转部1和静止部3。
旋转部1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X旋转。旋转部1是所谓的转子。旋转部1具有磁铁10。磁铁10例如是永磁铁。例如,旋转部1可以具有大致环状的单个磁铁10,也可以具有沿周向CD排列的多个磁铁10。“环状”例如是“圆环状”。
具体而言,旋转部1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配置。旋转部1相对于静止部3配置于径向RD内侧。即,马达MT是内转子型的马达。另外,旋转部1还具有转子轭12和旋转轴14。转子轭12例如由电磁钢板沿轴向AD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在转子轭12的径向RD外表面上固定有磁铁10。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马达MT是所谓的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永磁铁)马达。另外,磁铁10也可以埋入于转子轭12的内部。即,马达MT也可以是所谓的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置永磁铁)马达。
旋转轴14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配置。旋转轴14呈大致柱状。旋转轴14固定于转子轭12。因此,旋转轴14绕着中心轴线AX与转子轭12和磁铁10一同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2对静止部3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马达MT的静止部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静止部3具有与磁铁10在径向RD上对置的定子30。定子30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配置。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00、端子保持部307、多个线圈304以及多个金属端子306。端子保持部307具有保持部SL和多个绝缘部IN。
定子铁芯300包围中心轴线AX而配置,呈大致环状。“环状”例如是“圆环状”。线圈304分别安装于定子铁芯300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绝缘部IN分别安装于定子铁芯300的至少一部分。而且,绝缘部IN分别配置于线圈304与定子铁芯300之间。因此,线圈304分别隔着绝缘部IN而安装于定子铁芯300。绝缘部IN由绝缘体构成。因此,绝缘部IN分别使定子铁芯300与线圈304电绝缘。绝缘部IN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绝缘部IN例如是绝缘件。定子铁芯300例如由电磁钢板沿轴向AD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
具体而言,定子铁芯300具有铁芯背部300a和多个齿300b。铁芯背部300a呈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大致环状。“环状”例如是“圆环状”。多个齿300b沿周向CD等间隔地配置。多个齿300b分别从铁芯背部300a朝向径向RD内侧延伸。在多个齿300b上分别安装有多个绝缘部IN。而且,多个线圈304分别是通过将导线隔着多个绝缘部IN而卷绕于多个齿300b上而构成的。
金属端子306安装于绝缘部IN。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金属端子306安装于一个绝缘部IN。金属端子306的数量与马达MT的相数相同。在实施方式1中,马达MT是三相无刷马达。因此,定子30具有三个金属端子306。金属端子306分别与从对应于一个相的一个以上的线圈304引出的一根导线连接。另外,多个金属端子306也可以分别安装于多个绝缘部IN。另外,金属端子306是大致柱状的导电体。“柱状”例如是“四棱柱状”或者“圆柱状”。
如图1所示,静止部3还具有基板36和外壳38。基板36呈大致平板状。基板36与轴向AD大致垂直。基板36是印刷有布线的印刷板,具有各种电子部件。基板36大致水平地配置,与定子3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旋转部1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AD上对置。
外壳38收纳旋转部1的至少一部分。外壳38覆盖定子30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外壳38具有外壳主体380和罩381。
外壳主体380和罩381沿轴向AD配置。外壳主体380具有在轴向AD上开放的开口。外壳主体380呈大致有底圆筒状,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外壳主体380是通过使合成树脂流入到插入有定子30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即,外壳主体380是以定子30作为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因此,定子30固定于外壳主体380,定子30的至少一部分被外壳主体380覆盖。例如,铁芯背部300a固定于外壳主体380,铁芯背部300a的外周面被外壳主体380覆盖。另外,旋转部1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外壳主体380内。罩381呈大致圆板状,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另外,罩381覆盖外壳主体380的上部的开口。
接下来,参照图3对金属端子306和端子保持部307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马达MT的金属端子306和端子保持部307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金属端子306与构成线圈304的导线304a连接。另外,金属端子306与基板36电连接。这里,基板36具有贯通孔340。贯通孔340沿轴向AD贯通基板36。而且,例如,金属端子306贯通于基板36的贯通孔340中,并且借助焊料(未图示)而与基板36电连接。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经由基板36和金属端子306而流向线圈304。
端子保持部307至少在一部分包含磁性体MG,对金属端子306进行保持。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利用磁性体MG的磁场而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噪声电流产生的磁通给马达MT内部的电子电路和马达MT外部的电子设备带来影响。换言之,在实施方式1中,能够利用包含磁性体MG的端子保持部307而有效地进行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的应对。EMI通常是指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给其他电子设备的动作带来影响的现象。EMI是所谓的电磁干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与在内设于马达的基板上设置电容器或铁氧体磁珠而进行EMI的应对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电子部件在基板36上配置的自由度。即,能够抑制电子部件在基板36上的配置被电容器和铁氧体磁珠等EMI的应对用部件限制。
磁性体MG例如是铁氧体磁铁、钐钴磁铁、钕铁硼磁铁或者钐铁氮磁铁。磁性体MG优选是成型容易的塑料磁铁。塑料磁铁例如是铁素体系、钐钴系、钕系或者钐铁氮系的。另外,磁性体MG也可以是橡胶磁铁。
接下来,参照图3和图4对端子保持部307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金属端子306和端子保持部307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端子保持部307的保持部SL至少在一部分包含磁性体MG,对金属端子306进行保持。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保持部SL具有分别对多个金属端子306进行保持的多个保持体49。保持体49的数量与金属端子306的数量相同。在实施方式1中,保持部SL具有三个保持体49。金属端子306贯通保持体49。保持部SL还可以具有将多个保持体49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保持体49连结起来的至少一个连结部CN。在实施方式1中,保持部SL具有两个连结部CN。连结部CN呈大致板状,沿周向CD延伸。
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保持体49与至少一个连结部CN是一个部件。即,多个保持体49与一个以上的连结部CN是一个部件。
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保持体49分别配置于绝缘部IN的轴向AD的端面720。端面720是绝缘部IN的轴向AD的上端面。多个保持体49沿周向CD配置。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保持体49配置于与一个线圈304对应的一个绝缘部IN。另外,也可以是,多个保持体49分别配置于多个绝缘部IN。
多个保持体49分别具有头部50和侧壁部52。头部50呈大致圆板状,沿径向RD扩展。头部50具有供金属端子306贯通的贯通孔54。贯通孔54沿轴向AD贯通头部50,并且沿轴向AD延伸。从线圈304延伸出的导线304a在保持体49的内部卷绕于金属端子306。
侧壁部52具有大致筒形状的一部分欠缺的形状。即,侧壁部52具有朝向径向RD外侧打开的开口56。导线304a穿过开口56而被引出到保持体49的外部。侧壁部52沿轴向AD延伸。具体而言,侧壁部52从头部50朝向绝缘部IN的端面720延伸。另外,侧壁部52也可以呈大致筒状。即,侧壁部52也可以不具有开口56。“筒状”例如是“圆筒状”。
保持部SL的磁性体MG具有分别配置于多个保持体49的多个第一磁性体MG1。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体MG1分别呈大致环状,配置于保持体49的头部50。“环状”例如为“圆环状”。
即,第一磁性体MG1绕着金属端子306的外周而呈环形配置。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在金属端子306的外周方向D1上,金属端子306被第一磁性体MG1包围。其结果为,能够利用第一磁性体MG1的磁场而进一步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EMI的应对。“外周方向D1”表示绕着金属端子306的圆周方向。“环形”例如是“圆环形”。
另外,由于只要准备仅绕着金属端子306构成环形的第一磁性体MG1即可,因此能够减少磁性材料的使用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具有第一磁性体MG1的保持部SL的成本。
端子保持部307的绝缘部IN对金属端子306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保持。具体而言,绝缘部IN具有孔部74。孔部74朝向定子铁芯300沿轴向AD凹陷。而且,在孔部74中配置有金属端子306的至少一部分。在实施方式1中,在孔部74中配置有金属端子306的轴向AD的下部。
具体而言,多个绝缘部IN分别具有绝缘主体70和突出部72。绝缘主体70覆盖齿300b的轴向AD的两端面、齿300b的周向CD的两面、铁芯背部300a的轴向AD的一个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铁芯背部300a的轴向AD的另一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突出部72从绝缘主体70沿着轴向AD向远离定子铁芯300的方向突出。在实施方式1中,在与一个线圈304对应的一个绝缘部IN的绝缘主体70上配置有多个突出部72。具体而言,在一个绝缘部IN的绝缘主体70上配置有三个突出部72。在多个突出部72的轴向AD的端面720上分别配置有多个保持体49。而且,保持体49的侧壁部52从头部50朝向突出部72的端面720延伸。端面720是突出部72的轴向AD的上端面。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绝缘部IN中的突出部72具有孔部74。因此,金属端子306被突出部72保持,从突出部72朝向轴向AD上侧突出。
接下来,参照图5,通过与嵌件成型之间的关联而对端子保持部307的保持部SL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示出对马达MT的外壳主体380(图1)进行嵌件成型时的马达MT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图5中,用箭头AR来表示熔融树脂的供给路径。
如图5所示,使用模具100而对外壳主体380进行嵌件成型。模具100具有孔部100a。孔部100a向轴向AD上侧凹陷。而且,孔部100a具有朝向轴向AD下侧打开的开口。
在对外壳主体380进行嵌件成型时,将定子30插入于模具100的内部。在该情况下,金属端子306的一部分配置于在模具100上形成的孔部100a的内部。在实施方式1中,金属端子306的轴向AD的上部配置于孔部100a的内部。另外,模具100与保持部SL的保持体49的头部50接触。因此,利用头部50而封闭了模具100的孔部100a的开口。
然后,使熔融树脂流入模具100的内部空间。通过熔融树脂硬化而形成了外壳主体380。另一方面,由于模具100的孔部100a的开口被头部50封闭,因此能够抑制熔融树脂流入到孔部100a中。因此,金属端子306中的配置于孔部100a中的部分从成型后的外壳主体380露出(图3)。即,金属端子306中的从头部50向轴向AD上侧突出的部分从成型后的外壳主体380露出。
像以上参照图5所说明那样,具有保持体49的保持部SL作为“封闭部件”发挥功能,在对外壳主体380进行嵌件成型时封闭模具100的孔部100a的开口,以使金属端子306的一部分从成型后的外壳主体380露出。另一方面,金属端子306贯通保持部SL的头部50。此外,在头部50配置有第一磁性体MG1。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在外壳主体380是以定子30作为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保持部SL而使金属端子306的一部分从外壳主体380露出,并且利用保持部SL的第一磁性体MG1的磁场而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另外,由于在作为“封闭部件”发挥功能的保持部SL配置有第一磁性体MG1,因此与设置供第一磁性体MG1配置的专用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马达MT的部件数量。
参照图6A和图6B对实施方式1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一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部SL具有供第一磁性体MG1配置的第一槽部GV1,第一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一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6A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部SL和磁性体MG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保持部SL的保持体49和磁性体MG的第一磁性体MG1的剖视图。另外,在图6A和图6B中,为了简化附图,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金属端子306。另外,在图6B中,用双点划线来表示绝缘部IN。
如图6A和图6B所示,保持部SL的各保持体49的头部50具有环状的第一槽部GV1。“环状”例如是“圆环状”。第一槽部GV1从头部50的轴向AD的端面50a朝向绝缘部IN沿轴向AD凹陷。具体而言,第一槽部GV1从头部50的端面50a朝向突出部72的端面720沿轴向AD凹陷。在第一变形例中,第一槽部GV1从头部50的端面50a朝向轴向AD下侧凹陷。另外,端面50a是头部50的轴向AD的上端面。第一槽部GV1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与贯通孔54隔开间隔而配置。第一槽部GV1绕着贯通孔54配置。而且,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第一槽部GV1内。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能够将第一磁性体MG1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定位。另外,将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保持体49的头部50的作业变得容易。
如图6B所示,第一磁性体MG1的轴向AD的端面61与头部50的轴向AD的端面50a位于同一平面。因此,根据第一变形例,在外壳主体380(图1)是以定子30作为嵌件部件的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能够在嵌件成型时使模具100(图5)与保持体49的头部50稳定地接触。其结果为,与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从头部50的端面50a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嵌件成型时熔融树脂流入到模具100的孔部100a(图5)中。因此,能够容易地使金属端子306的一部分从外壳主体380露出。
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相对于绝缘部IN的突出部72的端面720的高度H1与头部50的端面50a相对于端面720的高度H1大致相同。
另外,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与头部50的端面50a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例如,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也可以相对于头部50的端面50a向轴向AD上侧突出。例如,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也可以相对于头部50的端面50a位于轴向AD下侧。
另外,第一槽部GV1也可以从头部50的背面50b朝向轴向AD上侧凹陷。而且,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第一槽部GV1内。但是,相比于第一槽部GV1从头部50的背面50b朝向轴向AD上侧凹陷,优选为,第一槽部GV1从头部50的端面50a朝向轴向AD下侧凹陷。这是因为能够抑制第一磁性体MG1由于自重而朝向轴向AD下侧移动。另外,头部50的背面50b与端面50a在轴向AD上对置。
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1的第二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二变形例的马达MT的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贯通孔54中,第二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二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体49和第一磁性体MG1的剖视图。另外,在图7中,为了简化附图,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金属端子306。
如图7所示,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贯通孔54中。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体MG1安装于的头部50的内周面540,该内周面540规定了贯通孔54。即,第一磁性体MG1沿着头部50的贯通孔54配置。并且,第一磁性体MG1与金属端子306接触。因此,根据第二变形例,相比于第一磁性体MG1与金属端子306隔开间隔而配置的情况,能够减少磁性材料的使用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具有第一磁性体MG1的保持部SL的成本。另外,通过将第一磁性体MG1压入于贯通孔54中,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磁性体MG1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定位。
另外,与参照图6B所说明的第一变形例同样地,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与头部50的端面50a位于同一平面。另外,只要第一磁性体MG1沿着贯通孔54配置,则第一磁性体MG1可以在贯通孔54中配置于轴向AD的任意位置。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与头部50的端面50a也可以不位于同一平面。另外,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也可以相对于头部50的端面50a向轴向AD上侧突出。
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1的第三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三变形例的马达MT的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绕着贯通孔54的台阶部500,第三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三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体49和第一磁性体MG1的剖视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简化附图,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金属端子306。
如图8所示,保持体49的头部50具有台阶部500。台阶部500相对于头部50的端面50a在轴向AD上具有台阶。在俯视中,台阶部500呈大致环状。“环状”例如是“圆环状”。台阶部500绕着贯通孔54配置。而且,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台阶部500。其结果为,第一磁性体MG1沿着头部50的贯通孔54配置。并且,第一磁性体MG1与金属端子306接触。因此,根据第三变形例,相比于第一磁性体MG1与金属端子306隔开间隔而配置的情况,能够减少磁性材料的使用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具有第一磁性体MG1的保持部SL的成本。另外,通过将第一磁性体MG1压入于台阶部500,能够容易地将第一磁性体MG1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定位。
另外,与参照图6B所说明的第一变形例同样地,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与头部50的端面50a位于同一平面。另外,只要第一磁性体MG1沿着贯通孔54配置,则也可以通过使台阶部500向轴向AD下侧进一步延伸而将第一磁性体MG1配置在更靠轴向AD下侧的位置。另外,第一磁性体MG1的端面61也可以相对于头部50的端面50a向轴向AD上侧突出。
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1的第四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四变形例的马达MT的第一磁性体MG1具有多个磁性体片MGP,第四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四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体49和第一磁性体MG1的俯视图。在图9中,俯视保持体49和第一磁性体MG1。如图9所示,第一磁性体MG1具有多个磁性体片MGP。在第四变形例中,第一磁性体MG1具有两个磁性体片MGP。在俯视中,磁性体片MGP分别呈大致圆弧状。多个磁性体片MGP绕着金属端子306在外周方向D1上隔开间隔da而呈环形配置。因此,在金属端子306的外周方向D1上,金属端子306被多个磁性体片MGP包围。其结果为,能够利用多个磁性体片MGP的磁场而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EMI的应对。“环形”例如是“圆环形”。
另外,由于只要准备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所需的足够数量的磁性体片MGP即可,因此能够减少磁性材料的使用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具有磁性体片MGP的保持部SL的成本。
参照图10对实施方式1的第五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五变形例的马达MT的第一磁性体MG1具有环形状的一部分欠缺的形状,第五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五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第五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体49和第一磁性体MG1的俯视图。在图10中,俯视保持体49和第一磁性体MG1。如图10所示,第一磁性体MG1绕着金属端子306而构成环形状的至少一部分。因此,根据第五变形例,能够利用第一磁性体MG1的磁场而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从而能够进行EMI的应对。“环形状”例如是“圆环形状”。
另外,由于只要准备仅绕着金属端子306构成环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磁性体MG1即可,因此能够减少磁性材料的使用量。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具有第一磁性体MG1的保持部SL的成本。
继续参照图10对第一磁性体MG1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如图10所示,在俯视中,第一磁性体MG1呈大致圆弧状。在第五变形例中,在俯视中,第一磁性体MG1与金属端子306的外周方向D1上的大致一半的区域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对置。另外,第一磁性体MG1也可以与金属端子306的外周方向D1上的比大致一半小的区域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对置。另外,第一磁性体MG1也可以与金属端子306的外周方向D1的上比大致一半大的区域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对置。
参照图4和图11对实施方式1的第六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六变形例的马达MT的多个第一磁性体MG1连结起来,第六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六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第六变形例的马达MT的磁性体MG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磁性体MG具有多个第一磁性体MG1。在第六变形例中,磁性体MG具有三个第一磁性体MG1。第一磁性体MG1的结构与参照图4所说明的第一磁性体MG1的结构相同。此外,磁性体MG具有将多个第一磁性体MG1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体MG1连结起来的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体MG2。在第六变形例中,磁性体MG具有两个第二磁性体MG2。第二磁性体MG2呈大致直线状。
多个第一磁性体MG1与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体MG2是一个部件。即,多个第一磁性体MG1与一个以上的第二磁性体MG2是一个部件。因此,根据第六变形例,与按照多个金属端子306的每个金属端子306而配置作为单独部件的磁性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马达MT的部件数量。
另外,如图4和图11所示,多个第一磁性体MG1分别配置于多个保持体49。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体MG1分别配置于保持体49的头部50。
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1的第七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七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部SL具有第一槽部GV1和第二槽部GV2,第七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1所说明的第六变形例不同。以下,主要对第七变形例与第六变形例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第七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部SL和磁性体MG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2中,为了简化附图,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金属端子306和磁性体MG。
如图12所示,保持部SL的各保持体49的头部50具有第一槽部GV1。第一槽部GV1的结构与参照图6A所说明的第一槽部GV1的结构相同。而且,多个第一磁性体MG1分别配置于多个第一槽部GV1内。
保持部SL的各连结部CN具有第二槽部GV2。即,“将多个保持体49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保持体49连结起来的至少一个连结部CN”具有第二槽部GV2。第二槽部GV2分别从连结部CN的轴向AD的端面62a朝向绝缘部IN(图4)沿轴向AD凹陷。在第七变形例中,第二槽部GV2从连结部CN的端面62a朝向轴向AD下侧凹陷。端面62a是连结部CN的轴向AD的上端面。第二槽部GV2分别呈大致直线状,将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槽部GV1连结起来。
多个第二磁性体MG2分别配置于多个第二槽部GV2内。即,“将多个第一磁性体MG1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体MG1连结起来的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体MG2”配置于第二槽部GV2内。因此,根据第七变形例,能够抑制第二磁性体MG2随着马达MT的驱动而摆动。
另外,第一槽部GV1也可以从头部50的背面50b朝向轴向AD上侧凹陷。而且,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第一槽部GV1内。并且,第二槽部GV2也可以从连结部CN的背面62b朝向轴向AD上侧凹陷。而且,第二磁性体MG2配置于第二槽部GV2内。连结部CN的背面62b与端面62a在轴向AD上对置。
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1的第八变形例的马达MT进行说明。第八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部SL由磁性材料形成,第八变形例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第八变形例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第八变形例的马达MT的保持部SL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3中,为了简化附图,用双点划线来表示金属端子306。
如图13所示,保持部SL是磁性体MG。即,保持部SL的材料是磁性材料。因此,能够削减向保持部SL组装磁性体的工序。其结果为,能够增加每固定时间的保持部SL的制造量。另外,由于保持部SL是磁性体MG,因此保持部SL经由磁性体MG而对金属端子306进行保持。
参照图14和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马达MT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马达MT的绝缘部IN对磁性体MG进行保持,实施方式2主要在该点上与参照图1~图5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主要对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马达MT的金属端子306和端子保持部307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端子保持部307的保持部SL的结构与参照图3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保持部SL的结构相同。但是,实施方式2的保持部SL不具有磁性体MG和开口56。
端子保持部307的绝缘部IN的结构与参照图3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绝缘部IN的结构相同。但是,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2的绝缘部IN至少在一部分包含磁性体MG,对金属端子306进行保持。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利用磁性体MG的磁场而降低在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由噪声电流产生的磁通给马达MT内部的电子电路和马达MT外部的电子设备带来影响。换言之,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通过包含磁性体MG的绝缘部IN而进行EMI的应对。此外,实施方式2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另外,磁性体MG与参照图4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磁性体MG相同。因此,磁性体MG具有多个第一磁性体MG1。
接下来,参照图14和图15对绝缘部IN的细节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马达MT的金属端子306和绝缘部IN的立体图。如图14和图15所示,绝缘部IN具有多个第三槽部GV3。第三槽部GV3分别呈大致环状。“环状”例如是“圆环状”。第三槽部GV3分别绕着孔部74配置,从绝缘部IN的端面720朝向定子铁芯300沿轴向AD凹陷。而且,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第三槽部GV3内。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将第一磁性体MG1在与轴向AD垂直的方向D2上定位。另外,将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绝缘部IN的作业变得容易。
具体而言,多个突出部72分别具有第三槽部GV3。第三槽部GV3分别从突出部72的端面720朝向定子铁芯300沿轴向AD凹陷。而且,多个第一磁性体MG1分别配置于多个第三槽部GV3内。在实施方式2中,配置有第一磁性体MG1的多个突出部72配置于与一个线圈304对应的一个绝缘部IN。另外,也可以是,配置有第一磁性体MG1的多个突出部72分别配置于多个绝缘部IN。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与参照图7和图8所说明的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同样地,第一磁性体MG1沿着孔部74配置,与金属端子306接触。例如,也可以与第二变形例同样地,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孔部74的内周面,与金属端子306接触。例如,也可以与第三变形例同样地,突出部72具有台阶部。台阶部相对于突出部72的端面720在轴向AD上具有台阶。在俯视中,台阶部呈大致环状。“环状”例如是“圆环状”。台阶部绕着孔部74配置。而且,第一磁性体MG1配置于台阶部,与金属端子306接触。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与参照图9所说明的第四变形例同样地,第一磁性体MG1具有多个磁性体片MGP。也可以与参照图10所说明的第五变形例同样地,第一磁性体MG1绕着金属端子306而构成环形状的至少一部分。磁性体MG也可以是参照图11所说明的第六变形例的磁性体MG。绝缘部IN也可以与参照图12所说明的第七变形例同样地具有将多个突出部72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突出部72连结起来的至少一个连结部。而且,连结部也可以具有供第二磁性体MG2配置的第四槽部。
并且,在实施方式2中,突出部72的材料也可以与参照图13所说明的第八变形例同样地是磁性材料。另外,优选为,第一磁性体MG1的轴向AD的端面与突出部72的端面720位于同一平面。另外,第一磁性体MG1也可以从突出部72的端面720向轴向AD上侧突出,也可以相对于突出部72的端面720位于轴向AD下侧。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绝缘部IN中,涉及与磁性体MG相关的构造,能够具有实施方式1以及第一变形例~第八变形例的保持部SL的特征。另外,实施方式2的磁性体MG能够具有实施方式1以及第一变形例~第八变形例的磁性体MG的特征。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含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中实施。另外,能够通过适当组合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而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例如,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以各个构成要素为主体而示意性地示出,有时为了便于附图制作,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与实际不同。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等是一例,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在实质上未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实施方式1(包含变形例)和实施方式2中,只要保持部SL或者绝缘部IN具有磁性体MG,则磁性体MG的形状和配置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保持部SL或者绝缘部IN只要针对至少一个金属端子306而具有磁性体MG即可。在该情况下,降低了在至少一个金属端子306中流动的噪声电流。例如,保持部SL只要具有对磁性体MG进行保持的至少一个保持体49即可。例如,绝缘部IN只要具有对磁性体MG进行保持的至少一个突出部72即可。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外转子型的马达。在外转子型的马达中,旋转部1相对于静止部3配置于径向RD外侧。
本发明能够用于例如马达。

Claims (12)

1.一种马达,其具有:
旋转部,其绕着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具有磁铁;以及
静止部,其具有与所述磁铁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
环状的定子铁芯,其包围所述中心轴线而配置;
线圈,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
金属端子,其沿轴向延伸,与构成所述线圈的导线连接;以及
端子保持部,其对所述金属端子进行保持,
所述端子保持部至少在一部分包含磁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
绝缘部,其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配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以及
保持部,其至少在一部分包含所述磁性体,并且配置于所述绝缘部的轴向的端面,对所述金属端子进行保持,
所述保持部具有供所述金属端子沿轴向贯通的保持体,
所述保持体具有:
头部,其沿径向延伸,具有供所述金属端子贯通的贯通孔;以及
侧壁部,其从所述头部朝向所述绝缘部的所述端面延伸,
所述磁性体具有配置于所述头部的第一磁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体绕着所述金属端子而构成环形状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的所述头部具有朝向所述绝缘部沿轴向凹陷的环状的第一槽部,
所述第一槽部绕着所述贯通孔配置,
所述第一磁性体配置于所述第一槽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多个所述金属端子,
所述保持部具有:
多个所述保持体,它们分别对多个所述金属端子进行保持;以及
至少一个连结部,其将多个所述保持体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保持体连结起来,
所述磁性体具有:
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体,它们分别配置于多个所述保持体;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体,其将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体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体连结起来,
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体是一个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连结部具有朝向所述绝缘部沿轴向凹陷的第二槽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体配置于所述第二槽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体的轴向的端面和所述头部的轴向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体绕着所述金属端子的外周而呈环形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体具有多个磁性体片,
多个所述磁性体片绕着所述金属端子在外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呈环形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的材料是磁性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绝缘部,该绝缘部安装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配置在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
所述绝缘部对所述金属端子进行保持,并且至少在一部分包含所述磁性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具有:
孔部,其朝向所述定子铁芯沿轴向凹陷,供所述金属端子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以及
环状的第三槽部,其绕着所述孔部配置,朝向所述定子铁芯沿轴向凹陷,
所述磁性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三槽部内的第一磁性体。
CN201910202550.4A 2018-03-28 2019-03-18 马达 Pending CN1103238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2023 2018-03-28
JP2018062023A JP2019176614A (ja) 2018-03-28 2018-03-28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897A true CN110323897A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2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2550.4A Pending CN110323897A (zh) 2018-03-28 2019-03-18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76614A (zh)
CN (1) CN1103238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9319A1 (ja) * 2022-08-01 2024-02-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6614A (ja)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6762B2 (en) Motor
US7373711B2 (en) Motor arma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7210689B (zh) 轴向无刷dc电机
CN105322675B (zh) 马达
US20130119808A1 (en) Motor
US20130221788A1 (en) Hybrid excitatio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11056953B2 (en) Stator unit, motor, and fan motor
CN108258854B (zh) 马达
CN106602763A (zh) 内转子马达及其转子
CN209692461U (zh) 定子结构以及旋转变压器
CN103973010B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CN106208530A (zh) 马达
US11171530B2 (en) Stat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 for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N110323897A (zh) 马达
CN206283350U (zh) 定子以及马达
CN207475295U (zh) 定子以及马达
EP2940836B1 (en) Rotating machine
CN207819570U (zh) 定子以及马达
CN109586467A (zh) 马达
JP2019140871A (ja) レゾルバの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CN104685768A (zh) 单转子式电动机
US20220416615A1 (en) Bus bar and motor
CN114123558A (zh) 无刷马达
CN110336420A (zh) 马达
CN110336421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