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3010B - 转子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3010B
CN103973010B CN201410035605.4A CN201410035605A CN103973010B CN 103973010 B CN103973010 B CN 103973010B CN 201410035605 A CN201410035605 A CN 201410035605A CN 103973010 B CN103973010 B CN 103973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rotor core
rotor
poles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56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3010A (zh
Inventor
胁田忠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buch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buch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buch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buchi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73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3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1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axial, e.g. claw-pole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02K1/2773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sisting of tangentially magnetized radial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子以及电动机,提供减少自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泄漏的漏磁通、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的技术。转子(68)具备圆形的转子铁心(66)、多个θ磁铁(28)、环状的Z磁铁(60)。转子铁心(66)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的多个磁铁收纳部。θ磁铁(28)以与相邻的磁铁相同磁极的彼此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对置的方式收纳于磁铁收纳部,转子铁心在外周面的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Z磁铁(60)在与转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上以环状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Z磁铁(60)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

Description

转子以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以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各种装置、产品的驱动源而使用电动机。例如,在打印机或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各种家电产品、机动车或电动自行车等车辆的辅助动力源的用途中采用电动机。特别是作为动作频度高的可动部件的驱动源,从耐久性及电气噪声的观点出发,存在使用无刷电机的情况。
作为这种无刷电机的一种,已知在转子中埋入有永久磁铁的埋入磁铁式(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无刷电机。例如,存在如下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在转子磁轭以放射状埋入有板状的多个磁铁,并且以相邻的磁铁的同极彼此在磁轭的周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各磁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电动机中,为了减少从埋入于转子磁轭的磁铁向旋转轴方向泄漏的磁通,在转子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配置圆盘状的辅助永久磁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1578号公报
上述的电动机的辅助永久磁铁构成为在与转子铁心对置的面上以环状形成有多个磁极。因此,根据将辅助永久磁铁如何安装于转子铁心的情况的不同,存在转子铁心和辅助永久磁铁的斥力、相互的抗消磁性发生变化这样的应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从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泄漏的漏磁通、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转子具备:圆形的转子铁心;多个板状磁铁;以与该转子铁心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转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的一对环状的辅助磁铁。转子铁心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的多个磁铁收纳部。板状磁铁以与相邻的磁铁相同磁极的彼此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对置的方式收纳于磁铁收纳部,转子铁心在外周面的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辅助磁铁在与转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上以环状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辅助磁铁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
根据该方案,能够减少收纳有板状磁铁的转子铁心与辅助磁铁的斥力。此外,能够改善板状磁铁的抗消磁特性。需要说明的是,环状的辅助磁铁可以一体地形成,或者也可以呈环状配置多个扇形的小片而形成。
一对环状的辅助磁铁的一方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α°(α>0)地设置,一对环状的辅助磁铁的另一方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以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α°(α>0)。
也可以为,辅助磁铁的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和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的错开电气角构成为满足下式,由此,能减少自转子泄漏的漏磁通,并且能抑制转子铁心与辅助磁铁的斥力而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也可以为,在辅助磁铁的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当将板状磁铁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厚度设为Lm[mm]时,辅助磁铁的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所对应的外周部的位置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位置向转子铁心旋转方向的错开长度X[mm]构成为满足下式,0.2≤X/Lm≤2.0。
由此,能减少自转子泄漏的漏磁通,并且能抑制转子铁心与辅助磁铁的斥力而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板状磁铁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平均厚度Lm可以在1mm~25mm的范围内。
转子的磁极数P可以为12极、14极、16极、18极、20极中的任一个。由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电动机特性。
辅助磁铁的磁极数Q可以与转子的磁极数P相同。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自转子泄漏的漏磁通。
辅助磁铁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在1mm~15m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为电动机。该电动机具备:配置有多个线圈的筒状的定子;设于定子的中心部的上述的转子;对定子的多个线圈供电的供电部。
根据该方案,能够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从而有助于电动机扭矩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将以上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而得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案是有效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减少自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泄漏的漏磁通、能够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为将除了轴承、背磁轭等之外的各构件安装于旋转轴的状态的转子的立体图,图3的(b)为将包含轴承、背磁轭的各构件安装于旋转轴的状态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4的(a)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侧视图,图4的(b)为图4的(a)的用包含旋转轴的平面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图5的(a)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图5的(b)为表示在图5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中嵌入有θ磁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的(a)为图5的(a)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6的(b)为图5的(a)的B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定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8为卷绕有线圈的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9的(a)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转子的俯视图,图9的(b)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转子的立体图。
图10为示意性地列举了与磁极数P和θ磁铁厚度(Lm[mm])/转子铁心外径(Dr[mm])相应的转子的磁铁配置的图。
图11为按各磁极数表示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和缝隙部的平均磁通密度/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g/Br)的关系的图。
图12为表示处于Bg/Br>1.0范围内的磁极数P和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的关系的图。
图13的(a)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不具有回避部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图13的(b)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不具有回避部且外周被分断了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14的(a)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图14的(b)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15的(a)为图14的(a)的C区域的放大图,图15的(b)为图14的(a)的D区域的放大图。
图16的(a)~图16的(c)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7的(a)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的立体图,图17的(b)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的俯视图。
图18的(a)为具备了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的转子的立体图,图18的(b)为具备了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的转子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8的(b)的用包含旋转轴的平面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图20的(a)为用于说明转子铁心上的θ磁铁厚度Lm的俯视图,图20的(b)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侧视图。
图21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X/Lm的关系的图。
图22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X/Lm的关系的图。
图23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X/Lm的关系的图。
图24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图25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图26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图27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X/Lm的关系的图。
图28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X/Lm的关系的图。
图29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X/Lm的关系的图。
图30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图31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图32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图33的(a)为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3的(b)为图33的(a)的G区域的放大图。
图34的(a)~图34的(h)为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35的(a)为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5的(b)为图35的(a)的H区域的放大图。
图36的(a)~图36的(h)为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37的(a)为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7的(b)为图37的(a)的I区域的放大图。
图38的(a)~图38的(h)为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2-转子;14-定子;20-供电部;24-旋转轴;26-转子铁心;26a-贯通孔;26b-磁铁收纳部;26c-外周面;28-θ磁铁;28a、28b-主面;28e-中心线;29-Z磁铁;29a-小片;31-背磁轭;60-Z磁铁;60a-平坦面;60b-边界;62-转子;64-背磁轭;66-转子铁心;68-转子;100-电动机;Dr-转子铁心的外径;Lm-θ磁铁的厚度;P-磁极数;Bg-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Br-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m-θ磁铁内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以下所述的结构仅为示例,而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任何限定。以下,以内转子型的无刷电机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无刷电机]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电机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电机(以下,有时称为“电动机”。)100具备:前罩10、转子12、定子14、后罩16、壳体18、供电部20。
前罩10为板状的构件,在中央以旋转轴24能够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孔10a,并且在孔10a的附近形成有对轴承22a进行保持的凹部10b。此外,后罩16为板状的构件,在中央以旋转轴24能够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孔16a,并且在孔16a的附近形成有对轴承22b进行保持的凹部16b。壳体18为筒状的构件。而且,前罩10、后罩16以及壳体18构成电动机100的框体。
[转子]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a)为将除了轴承、背磁轭等之外的各构件安装于旋转轴24的状态的转子的立体图,图3的(b)为将包含轴承、背磁轭的各构件安装于旋转轴24的状态的转子的立体图。
转子12具备:圆形的转子铁心26;多个θ磁铁28;以与转子铁心26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转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两端面的、一对环状的作为辅助磁铁的Z磁铁29;背磁轭31。Z磁铁29被转子铁心26和背磁轭31夹持。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29是将多个(16个)扇形的小片29a配置为环状而成的磁铁,在小片29a彼此之间存在间隙。由于小片29a彼此作用有吸引力,因此为了使间隙保持为恒定间隔,可以在该间隙配置非磁性构件或者在背磁轭31设置凸形状。
此外,如图3的(a)所示,Z磁铁29在与转子铁心26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以及其相反侧的面以环状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即,Z磁铁29的小片29a在平坦的一面形成有S极,在平坦的另一面形成有N极。
在转子铁心26的中心形成有将旋转轴24在插入的状态下固定的贯通孔26a。此外,转子铁心26具有供θ磁铁28插入并将其固定的多个磁铁收纳部26b。θ磁铁28为与磁铁收纳部26b的形状相对应的板状的构件。
然后,按顺序将这些各构件组装。具体而言,将多个(16个)θ磁铁28分别嵌入对应的磁铁收纳部26b,并将旋转轴24插入该转子铁心26的贯通孔26a。此外,将Z磁铁29固定于转子铁心26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并以夹着各Z磁铁29的方式将背磁轭31从两侧插入旋转轴24。然后,隔着衬垫30a而将轴承22a安装于旋转轴24。此外,隔着衬垫30b以及轴承用衬垫32而将轴承22b安装于旋转轴24。
图4的(a)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2的侧视图,图4的(b)为图4的(a)的用包含旋转轴24的平面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4的(b)的区域E所示,在背磁轭31的与Z磁铁29对置的面的外缘部,形成有用于防止Z磁铁29的飞散的环状的爪部(厚壁部)31a。由此,防止了构成Z磁铁29的小片29a因电动机旋转时的离心力而向外侧飞散。
[转子铁心]
图5的(a)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26的俯视图,图5的(b)为表示在图5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26中嵌入有θ磁铁28的状态的俯视图。转子铁心26为层叠多个板状的构件而成的部件。多个板状的构件分别通过将无方向性电磁钢板(例如硅钢板)或冷轧钢板利用冲压加工冲裁成如图5的(a)所示的规定的形状而制作成。并且,磁铁收纳部26b形成为以转子铁心26的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
如图5的(b)所示,θ磁铁28以与相邻的θ磁铁相同磁极的彼此在转子铁心26的周向θ上对置的方式收纳于磁铁收纳部26b。即,θ磁铁28构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的表面积较大的两个主面28a、28b分别为N极和S极。由此,从θ磁铁28的主面28a发出的磁力线从两个θ磁铁28之间的区域朝向转子铁心26外。其结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2作为在其外周面的周向上交替地具有N极和S极各8极、总计16极的磁铁发挥功能。
另外,θ磁铁28为例如粘结磁铁或烧结磁铁。粘结磁铁为将磁性材料掺入橡胶或树脂等中并进行注塑成形或压缩成形而得到的磁铁,即使不进行后续加工,也能得到高精度的C面(斜面)、R面。另一方面,烧结磁铁为利用高温将粉末状的磁性材料烧结而得到的磁铁,与粘结磁铁相比,容易提高剩余磁通密度,然而为了得到高精度的C面、R面,需要后续加工的情况较多。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12为了提高其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而设定为满足以下的关系。具体而言,当将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的表面积设为S1[mm2],将转子铁心26的外周面26c的表面积设为S2[mm2],将转子12的磁极数设为P(本实施方式中为16极)时,满足S1>S2/P地构成转子12。
在该情况下,每一个θ磁铁对应的转子铁心26的外周面26c的表面积S2/P小于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的表面积S1。即,从一个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发出的磁力线从更窄的区域的转子12的外周面的局部区域(表面积S2/P)朝向外部,从而能够使转子12和定子14的缝隙部的平均磁通密度为θ磁铁28的剩余磁通密度以上。其结果为,能够提高转子12的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接下来,进一步详述磁铁收纳部26b。如图5的(a)所示,在转子铁心26的转子径向的两端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周向回避部34a、34b。
图6的(a)为图5的(a)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6的(b)为图5的(a)的B区域的放大图。
如图6的(a)所示,磁铁收纳部26b在转子铁心26的径向上的转子铁心的中心侧的端部,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周向回避部34a。周向回避部34a设为从所收纳的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朝向转子铁心26的周向θ延伸。
当将构成转子铁心26的一张电磁钢板或冷轧钢板的厚度设为T[mm]时,周向回避部34a的周向θ的厚度t1设定为满足t1≤3T,更优选满足t1≤2T,周向回避部34a的径向r的厚度t2设定为满足t2≤3T,更优选满足t2≤2T。此外,周向回避部34a的R1面、R2面的半径为1.5T以下,更优选为1.0T以下。此外,与相邻的周向回避部34a之间的间隔G1为1.0T左右。
此外,磁铁收纳部26b在转子铁心26的径向上的与转子铁心的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周向回避部34b。周向回避部34b设为从所收纳的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朝向转子铁心26的周向θ延伸。
周向回避部34b的周向θ的厚度t3设定为满足t3≤3T,更优选满足t3≤2T,周向回避部34b的径向r的厚度t4设定为满足t4≤3T,更优选满足t4≤2T。此外,周向回避部34b的R3面、R4面的半径为1.5T以下,更优选为1.0T以下。此外,周向回避部34b和转子铁心26的外周面26c之间的厚度t5为1.0T左右。此外,通过使外周面26c为环状的连续面,能够提高转子铁心26的刚性。
通过磁铁收纳部26b具有周向回避部34a、周向回避部34b,从而在将θ磁铁28插入转子铁心26时,抑制了与θ磁铁28的角部(边缘部)的干涉。因此,增加了θ磁铁28的形状、特别是角部的形状的自由度,即使是不具有R面、C面的θ磁铁28,向磁铁收纳部26b插入时的作业性也有所提高。此外,从各θ磁铁28的主面28a发出的磁通中的经由转子铁心26内而朝向相反侧的主面28b的无效磁通被充满了相对磁导率低的空气的周向回避部34a、34b阻碍,从而抑制了在转子铁心26内发生短路(磁短路)。
另一方面,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的一部分由于周向回避部34a、34b而不与转子铁心26接触,因此存在从θ磁铁28的主面28a发出而经由缝隙部进入主面28b的有效磁通减少的可能性。但是,作为θ磁铁28能够使用虽然不具有角部的C面(倾斜的面)或者R面但剩余磁通密度高的烧结磁铁,因此能够实现作为转子12所期望的平均磁通密度。
另外,当将相邻的θ磁铁28彼此的最短距离设为Wb[mm](参照图5的(b))时,设定为满足Wb≤7T,更优选满足Wb≤5T。当θ磁铁28彼此的最短距离较宽时,转子铁心26内的磁短路引起的无效磁通增加,存在转子12和定子14的缝隙部的有效磁通降低的倾向。因此,通过将磁铁彼此的最短距离Wb设计为满足上述的式子,能够抑制有效磁通(换言之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的降低。
[定子]
接下来,对定子14的构造进行详述。图7为定子铁心的俯视图。图8为卷绕有线圈的绝缘体的立体图。图9的(a)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转子的俯视图,图9的(b)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以及转子的立体图。
定子铁心36为圆筒状的构件,将多张板状的定子磁轭38层叠而成。在定子磁轭38中,从环状部的内周朝向中心形成有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12根)齿40。
在各齿40上安装有图8所示的一体型的绝缘体42。接下来,对每个齿40从绝缘体42上卷绕导体而形成定子线圈43。然后,将转子12配置于经由这样的工序完成的定子14的中心部(参照图9的(a)、图9的(b))。需要说明的是,在齿的宽度朝向前端部变宽的情况下,也可以从齿的上下安装分割为多个的绝缘体。
[θ磁铁的数量和形状]
顺便说一下,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100那样,在采取埋入磁铁式的内转子型的无刷电机的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根据转子铁心26的大小选择θ磁铁28的数量、形状。另一方面,仅凭借适当选择θ磁铁28的数量、形状,并不能实现性能良好(例如高扭矩)的电动机。
因此,经本发明人潜心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即,通过使θ磁铁28的数量(换言之转子12的磁极数P)、θ磁铁28的在转子铁心26的周向上的厚度Lm[mm]相对于转子铁心26的直径Dr[mm]最佳化,能够提高相对于θ磁铁28的剩余磁通密度Br的转子12的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Bg。
以下,结合由模拟等得到的解析结果进行说明。图10为示意性地列举了与磁极数P和θ磁铁厚度(Lm[mm])/转子铁心外径(Dr[mm])相应的转子的磁铁配置的图。在将θ磁铁28配置于规定大小的转子铁心26中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θ磁铁28的数量(磁极数P)越多,为了避免与相邻的θ磁铁28的干涉,θ磁铁的在转子铁心径向上的长度越短。即,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的面积变小。
此外,在磁极数相同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θ磁铁28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厚度Lm越大,为了避免与邻接的θ磁铁28的干涉,θ磁铁28的转子铁心径向的长度变得越短。即,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的面积变得越小。
因此,本发明人对图10所示结构的各转子的外周部(转子和定子的缝隙部)的磁通密度随着磁极数P、θ磁铁厚度Lm/转子铁心外径Dr的变化而如何变化进行了解析。具体而言,关于使磁极数P变为8、12、16、20、24、且使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在2%~24%的范围内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解析。
图11为按各磁极数表示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和缝隙部的平均磁通密度/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g/Br)的关系的图。需要说明的是,纵轴为用缝隙部的磁通密度除以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r而进行标准化的值。此外,解析中使用的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r为1[T],缝隙部的宽度为转子铁心外径Dr的1%。
如图11所示,在磁极数P为任一值的情况下,均为随着Lm/Dr的值从2%增加,Bg/Br的值也增加,之后,Bg/Br的值经过峰值后,Lm/Dr的值进一步增加时,Bg/Br的值转向减少。认为这是由于:如图10所列举的那样,在同一磁极数的情况下,当增大θ磁铁的厚度Lm时,为了避免θ磁铁彼此的干涉而必需缩短转子铁心径向的长度,从而使得θ磁铁的成为磁极的主面的面积减少。
根据这样的解析结果可知,若为Bg/Br>1.0的范围,则转子和定子的缝隙部的平均磁通密度Bg高于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r,因此,Lm/Dr的值优选Bg/Br>1.0的范围。
图12为表示处于Bg/Br>1.0范围内的磁极数P和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的关系的图。即,在图11所示的与各磁极数P相应的凸曲线中,处于Bg/Br>1.0范围内的Lm/Dr的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的图。此外,最大值为各磁极数的Bg/Br的值为最大(峰值)时的Lm/Dr的值。
因此,通过以包含于连结图12所示的上限值(三角形点)的曲线和连结下限值(四边形点)的曲线之间的方式选择磁极数P和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能够提高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具体而言,将磁极数设为P,将转子铁心的外径设为Dr[mm],将θ磁铁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厚度设为Lm[mm],而算出连结上限值的曲线和连结下限值的曲线的近似式。其结果为,以满足
0.665×10-4×P2-0.28×10-2×P+0.577×10-1<(Lm/Dr)<3.38×10-4×p2-1.86×10-2×P+3.36×10-1
的方式构成θ磁铁28的数量和形状即可。
此外,在考虑图11所示的各磁极数的Bg/Br的最大值时,优选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14极、16极、18极、20极中的某一个。在这样的磁极数的情况下,通过使θ磁铁厚度/转子铁心外径(Lm/Dr)最佳化,能够使转子12的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Bg提高至θ磁铁28的剩余磁通密度Br的约1.3倍以上。
在此,转子铁心26(转子12)的外径为例如35mm~200mm。此外,转子铁心26的贯通孔26a的直径(旋转轴24的直径)为例如5mm~40mm。此外,在θ磁铁28为大致长方体的情况下,其大小为例如:转子铁心26的周向θ的厚度为1mm~25mm,转子铁心26的径向r的宽度为5mm~80mm,转子的旋转轴方向的长度为8mm~32mm。此外,构成转子铁心26的一张电磁钢板的厚度为例如0.2mm~1.0mm。此外,就θ磁铁28的磁气特性而言,例如,剩余磁通密度Br为0.4T~1.5T,保持力Hcb为320kA/m~1200kA/m。
(第二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转子铁心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的(a)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不具有回避部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图13的(b)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不具有回避部且外周被分断了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
图13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44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26同样,具有供θ磁铁插入并将其固定的多个磁铁收纳部44b。磁铁收纳部44b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26不同,不具有回避部。
因此,可以不用考虑在磁铁收纳部44b的转子铁心径向中心侧像转子铁心26那样周向回避部34a彼此干涉,因此能够使磁铁收纳部44b在转子铁心径向上延伸。即,能够收纳转子铁心径向的长度更大的θ磁铁28,因此能够增加θ磁铁28的主面(带有磁极的面)的有效磁通(提高扭矩)。此外,由于不具有回避部,因此不会在收纳于磁铁收纳部44b的θ磁铁28的主面侧产生空隙,从而能避免朝向转子铁心26的外周部的有效磁通的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具有回避部的磁铁收纳部44b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角部成为C面、R面的θ磁铁28,能提高θ磁铁28的插入时的作业性。因此,不进行后续加工便能够在成型时在角部形成C面、R面的粘结磁石较优选。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在角部形成C面、R面,也可以使用烧结磁铁。
图13的(b)所示的转子铁心46具有多个磁铁收纳部46b。磁铁收纳部46b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26不同,不具有回避部,但在转子铁心径向的外周面46c形成有切断部46a。因此,能抑制转子铁心46的外周部的磁短路。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的(a)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图14的(b)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俯视图。图15的(a)为图14的(a)的C区域的放大图,图15的(b)为图14的(a)的D区域的放大图。
图14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48具有形成为放射状的多个磁铁收纳部48b。磁铁收纳部48b在转子铁心48的径向r上的转子铁心的中心侧的端部,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径向回避部50a。径向回避部50a与所收纳的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具有同一平面。此外,径向回避部50a设为从所收纳的θ磁铁28的转子铁心中心侧的端面28c朝向转子铁心48的中心延伸。
当将构成转子铁心48的一张电磁钢板的厚度设为T[mm]时,径向回避部50a设定为周向θ的厚度t6满足t6≤3T,更优选满足t6≤2T,设定为径向r的厚度t7满足t7≤3T,更优选满足t7≤2T。此外,径向回避部50a的R5面、R6面的半径为1.5T以下,更优选为1.0T以下。此外,与相邻的径向回避部50a之间的间隔G2为1.0T左右。
此外,磁铁收纳部48b在转子铁心48的径向r上的与转子铁心的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径向回避部50b。径向回避部50b与所收纳的θ磁铁28的带有磁极的主面28a、28b具有同一平面。此外,径向回避部50b设为从所收纳的θ磁铁28的与转子铁心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面28d朝向转子铁心48的外周面48c延伸。
径向回避部50b设定为周向θ的厚度t8满足t8≤3T,更优选满足t8≤2T,设定为径向r的厚度t9满足t9≤3T,更优选满足t9≤2T。此外,径向回避部50b的R7面、R8面的半径为1.5T以下,更优选为1.0T以下。此外,径向回避部50b和转子铁心48的外周面48c之间的厚度t10为1.0T左右。
通过磁铁收纳部48b具有径向回避部50a、径向回避部50b,从而在将θ磁铁28插入转子铁心48时,能抑制与θ磁铁28的角部(边缘部)的干涉。因此,增加了θ磁铁28的形状、特别是角部的形状的自由度,即使是不具有R面、C面的θ磁铁28,向磁铁收纳部48b插入时的作业性也有所提高。此外,从各θ磁铁28的主面28a发出的磁通中的经由转子铁心48内而朝向相反侧的主面28b的无效磁通被充满了相对磁导率低的空气的径向回避部50a、50b阻碍,从而能抑制在转子铁心48内发生短路(磁短路)。
另一方面,由于周向回避部50a、50b,存在从θ磁铁28的主面28a发出而经由缝隙部进入主面28b的有效磁通减少的可能性。但是,作为θ磁铁28,能够使用虽然不具有角部的C面(倾斜的面)或者R面但剩余磁通密度高的烧结磁石,因此能够实现作为转子所期望的平均磁通密度。
转子铁心48可以不用考虑在磁铁收纳部48b的转子铁心径向中心侧像转子铁心26那样周向回避部34a彼此干涉,因此能够使磁铁收纳部48b在转子铁心径向上延伸。即,能够收纳转子铁心径向的长度更大的θ磁铁28,因此能够增加θ磁铁28的主面(带有磁极的面)的有效磁通(提高扭矩)。此外,由于不具有周向回避部,因此不会在收纳于磁铁收纳部48b的θ磁铁28的主面侧产生空隙,从而能避免朝向转子铁心26的外周部的有效磁通的减少。
图14的(b)所示的转子铁心52为图14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48的变形例。转子铁心52具有形成为放射状的多个磁铁收纳部52b。磁铁收纳部52b在转子铁心52的径向r上的转子铁心的中心侧的端部,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径向回避部50a。
此外,磁铁收纳部52b在转子铁心52的径向r上的与转子铁心的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与转子铁心26同样地形成有在收纳了θ磁铁28的状态下成为间隙的周向回避部34b。转子铁心52的作用效果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重复,因此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的(a)~图16的(c)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6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54通过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26的外周面26c的一部分分断而得到。其结果为,在磁铁收纳部26b的转子铁心径向r的外侧端部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切断部54a。
此外,图16的(b)所示的转子铁心56通过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铁心48的外周面48c的一部分分断而得到。其结果为,在磁铁收纳部48b的转子铁心径向r的外侧端部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切断部56a。
此外,图16的(c)所示的转子铁心58通过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52的外周面52c的一部分分断而得到。其结果为,在磁铁收纳部52b的转子铁心径向r的外侧端部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切断部58a。
如上所述,在外周面具有切断部的转子铁心54、56、58在外周面附近能抑制磁短路,因此,从转子铁心外周面朝向外部的有效磁通增加。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的(a)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的立体图,图17的(b)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60为一体地形成的环状的辅助磁铁。在Z磁铁60的环状的平坦面60a上,沿周向交替地形成有8个N极和8个S极。平坦面60a的相反侧的面也同样。
图18的(a)为具备了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60的转子62的立体图,图18的(b)为具备了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Z磁铁60的转子62的侧视图,图19为图18的(b)的用包含旋转轴24的平面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如图19的区域F所示,与图4的(b)所示的背磁轭31不同,背磁轭64的与Z磁铁60对置的面的整面平坦,且未形成用于防止Z磁铁60的飞散的环状的爪部(厚壁部)等。这是由于:旋转轴24贯通Z磁铁60的中心部,从而Z磁铁60不可能飞散。
(第六实施方式)
在像第五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了θ磁铁28和Z磁铁60的转子62的情况下,通过使θ磁铁28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60的磁极的相位的同极彼此一致(参照图18的(b)),能够使转子62的漏磁通最小,使转子62的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最大。另一方面,在使θ磁铁28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60的磁极的相位的同极彼此一致时,θ磁铁28和Z磁铁60之间的斥力达到最大,从而给组装转子时的作业性带来影响。此外,也存在θ磁铁28内部的磁通密度因Z磁铁60的磁力而降低、导致抗消磁性降低这样的现象。
因此,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和解析发现通过将转子设置为以下的结构能够解决这种课题的方法。
图20的(a)为用于说明转子铁心66上的θ磁铁厚度Lm的俯视图,图20的(b)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68的侧视图。
像图18的(b)所示的转子62那样,使θ磁铁28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60的磁极的相位的同极彼此一致时,Z磁铁60的各磁极的边界60b和θ磁铁28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28e一致。
与此相对,在图20的(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68中,Z磁铁60的在转子铁心66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与转子铁心66对置的面的N极(或S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66的外周面的N极(或S极)的相位错开。换言之,使Z磁铁60的各磁极的边界60b处于相对于θ磁铁28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28e错开了错开长度X的位置。
在此,对在使θ磁铁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的磁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错开长度X和转子的产生扭矩的关系如何变化进行了模拟解析。
作为模拟的模型的转子,准备两个如图20的(b)所示那样与有无Z磁铁以及背磁轭无关转子长度LZ为恒定的转子。具体而言,假定如下的两种转子:转子铁心66的厚度为9.1mm、Z磁铁60的厚度为2.0mm,背磁轭64的厚度为2.0mm的转子长度LZ为17.1mm的转子68;不设置Z磁铁以及背磁轭而转子铁心的厚度(转子长度)为17.1mm的转子。
然后,与错开长度X的变化相应地通过模拟算出了具备Z磁铁以及背磁轭的转子产生的扭矩(平均磁通密度)T1是仅具有转子铁心的转子产生的扭矩T2的几倍。具体而言,将扭矩比(T1/T2)和错开长度/θ磁铁厚度(X/Lm)的关系图形化。
图21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X/Lm的关系的图。图22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X/Lm的关系的图。图23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X/Lm的关系的图。
如图21~图23所示,T1/T2的值随着错开长度X的增大而减少。这表示:错开长度X越大,Z磁铁产生的使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增加的效果越弱。因此,至少在T1/T2为1.0以上的情况下,能看到Z磁铁的效果。根据图21~图23所示的结果,与转子的磁极数无关,只要X/Lm的值在2.0以下的范围内,就能看到Z磁铁产生的使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增加的效果。在使θ磁铁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的磁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X/Lm的值更优选在1.0以下的范围内。
接下来,说明使用电气角代替错开长度X作为表示θ磁铁和Z磁铁的相位错开的参数的情况。如图20的(b)所示,当将错开长度X置换为机械角时,电气角可以通过下式表示,即,
(其中,P为转子的磁极数)。
图24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图25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图26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T1/T2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如图24~图26所示,T1/T2的值随着电气角的增大而减少。这表示:电气角越大,Z磁铁产生的使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增加的效果越弱。因此,至少在T1/T2为1.0以上的情况下,能看到Z磁铁的效果。根据图24~图26所示的结果,与转子的磁极数无关,只要电气角的值在50°以下的范围内,就能看到Z磁铁产生的使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增加的效果。在使θ磁铁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的磁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电气角的值更优选在30°以下的范围内。
接下来,研究错开长度X的下限。若错开长度X较小,则也可能发生θ磁铁内部的磁通密度因Z磁铁的磁力而降低、导致抗消磁性降低这样的现象。因此,与错开长度X的变化相应地通过模拟算出了θ磁铁内部的平均磁通密度Bm是θ磁铁的剩余磁通密度Br的几倍。具体而言,将磁通密度比(Bm/Br)和错开长度/θ磁铁厚度(X/Lm)的关系图形化。
图27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X/Lm的关系的图。图28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X/Lm的关系的图。图29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X/Lm的关系的图。
如图27~图29所示,Bm/Br的值随着错开长度X的减少而减少。这表示:错开长度X越小,Z磁铁对θ磁铁的消磁越大。换言之,错开长度X越大,越能够抑制Z磁铁对θ磁铁的消磁的影响。根据图27~图29所示的结果,与转子的磁极数无关,只要X/Lm的值在0.2以上的范围内,就能够抑制Z磁铁对θ磁铁的消磁的影响。在使θ磁铁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的磁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X/Lm的值更优选在0.4以上的范围内。
接下来,说明使用电气角代替错开长度X作为表示θ磁铁和Z磁铁的相位错开的参数的情况。
图30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6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图31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图32为表示转子的磁极数P为12极的情况下的Bm/Br和电气角的关系的图。
如图30~图32所示,Bm/Br的值随着电气角的减少而减少。这表示:电气角越小,Z磁铁对θ磁铁的消磁越大。换言之,电气角越大,越能够抑制Z磁铁对θ磁铁的消磁的影响。根据图30~图32所示的结果,与转子的磁极数无关,只要电气角的值在5°以上的范围内,便能够抑制Z磁铁对θ磁铁的消磁的影响。在使θ磁铁的磁极的相位和Z磁铁的磁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电气角的值更优选在10°以上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68能够减少收纳有θ磁铁28的转子铁心66与Z磁铁60的斥力。此外,转子68能够改善θ磁铁28的抗消磁特性。
这样,在使Z磁铁的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将θ磁铁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厚度设为Lm[mm]时,Z磁铁的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所对应的外周部的位置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位置向转子铁心旋转方向的错开长度X[mm]最好构成为满足下式,0.2≤X/Lm≤2.0。由此,能使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增加,并且能抑制转子铁心与辅助磁铁的斥力而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此外,Z磁铁的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和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的错开电气角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式,由此,能减少自转子泄露的漏磁通,并且能抑制转子铁心与辅助磁铁的斥力而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此外,如图20的(b)所示,一对环状的Z磁铁60的一方(60a)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α°(α>0),一对环状的Z磁铁60的另一方(60b)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转子铁心的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α°(α>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中,Z磁铁的磁极数Q与转子的磁极数P相同。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自转子泄露的漏磁通。此外,Z磁铁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在1mm~15mm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具备:配置有多个线圈的筒状的定子、设置于定子的中心部的上述的转子、对定子的多个线圈供电的供电部。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减少自电动机所具备的转子泄露的漏磁通,从而能够提高转子外周部的平均磁通密度。
以上,参照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组合、置换得到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中。此外,也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适当重组各实施方式的组合、处理的顺序或对实施方式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施加了这种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中。
以下,说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回避部的变形例。
图33的(a)为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3的(b)为图33的(a)的G区域的放大图。图33的(a)的转子铁心110不仅在中心侧的端部设置有径向回避部,而且自该回避部向周向设置有周向回避部。
图34的(a)~图34的(h)为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34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无回避部的情况。图34的(b)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4的(c)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径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4的(d)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和径向回避部的情况。
图34的(e)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无回避部的情况。图34的(f)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4的(g)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径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4的(h)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和径向回避部的情况。
图35的(a)为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5的(b)为图35的(a)的H区域的放大图。图35的(a)的转子铁心120不仅在中心侧的端部设置有周向回避部,而且自该回避部向径向设置有径向回避部。
图36的(a)~图36的(h)为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36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无回避部的情况。图36的(b)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6的(c)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径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6的(d)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和径向回避部的情况。
图36的(e)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无回避部的情况。图36的(f)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6的(g)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径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6的(h)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和径向回避部的情况。
图37的(a)为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一例的俯视图,图37的(b)为图37的(a)的I区域的放大图。图37的(a)的转子铁心130不仅在中心侧的端部设置有周向回避部,而且自该回避部向径向设置有径向回避部。
图38的(a)~图38的(h)为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转子铁心的其他例的俯视图。
图38的(a)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无回避部的情况。图38的(b)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8的(c)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径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8的(d)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未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和径向回避部的情况。
图38的(e)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无回避部的情况。图38的(f)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8的(g)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径向回避部的情况。图38的(h)所示的转子铁心为铁心外周部被分割且在与中心侧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周向回避部和径向回避部的情况。

Claims (8)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具备:
圆形的转子铁心;
多个板状磁铁;
以与所述转子铁心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于该转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面的一对环状的辅助磁铁,
所述转子铁心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的多个磁铁收纳部,
所述板状磁铁以与相邻的磁铁相同磁极的彼此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对置的方式收纳于所述磁铁收纳部,
所述转子铁心在外周面的周向上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
所述辅助磁铁在与所述转子铁心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对置的对置面上以环状交替地形成有N极和S极,
所述辅助磁铁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所述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
所述一对环状的辅助磁铁的一方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所述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α°,
所述一对环状的辅助磁铁的另一方在转子铁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位设为所述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α°,其中,α>0,
所述辅助磁铁的所述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和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的错开电气角构成为满足下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助磁铁的所述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相对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的N极的相位错开的情况下,当将板状磁铁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厚度设为Lm时,所述辅助磁铁的所述对置面的N极的相位所对应的外周部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转子铁心的所述外周面的N极的位置向转子铁心旋转方向的错开长度X构成为满足下式,
0.2≤X/Lm≤2.0
其中,Lm、X的单位为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磁铁的在转子铁心的周向上的厚度Lm在1mm~25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的磁极数P为14极、16极、18极、20极中的任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磁铁的磁极数(Q)与所述转子的磁极数(P)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磁铁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在1mm~15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磁铁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厚度在1mm~15mm的范围内。
8.一种电动机,其具备:
配置有多个线圈的筒状的定子;
设于所述定子的中心部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
对所述定子的多个线圈供电的供电部。
CN201410035605.4A 2013-01-31 2014-01-24 转子以及电动机 Active CN103973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7977A JP6018940B2 (ja) 2013-01-31 2013-01-31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3-017977 2013-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3010A CN103973010A (zh) 2014-08-06
CN103973010B true CN103973010B (zh) 2017-11-24

Family

ID=50002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5605.4A Active CN103973010B (zh) 2013-01-31 2014-01-24 转子以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7613B2 (zh)
EP (1) EP2763286B1 (zh)
JP (1) JP6018940B2 (zh)
CN (1) CN103973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9239A1 (ja) * 2013-01-31 2014-08-07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6092974A (ja) * 2014-11-05 2016-05-23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Ipmモータのロータ構造
JP6449110B2 (ja) 2015-06-15 2019-01-09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1164858B (zh) * 2017-10-03 2023-04-04 诺迈士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机
JP7258140B2 (ja) * 2019-06-26 2023-04-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子、電動機、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1437A (en) * 1981-07-20 1984-11-06 Hitachi Metals International Ltd. Variable flux permanent magnets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CN102761211A (zh) * 2011-04-28 2012-10-31 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林泉电机厂 设有不导磁隔离套的永磁转子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16831A1 (de) * 2002-04-15 2003-11-27 Denso Corp Permanentmagnetrotor für eine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Innenrotor und magnetsparender Rotor für einen Synchronmotor
FR2846483B1 (fr) * 2002-10-29 2006-07-2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Rotor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double excitation equipe de dents radiales, et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double excitation equipee de ce rotor
JP2006014473A (ja) * 2004-06-25 2006-01-12 Aisin Seiki Co Ltd モータ
JP4474547B2 (ja) * 2005-02-07 2010-06-09 国立大学法人 大分大学 永久磁石可動電機
JP4692090B2 (ja) * 2005-06-16 2011-06-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8029130A (ja) * 2006-07-21 2008-02-07 Daikin Ind Ltd 回転電機
CN102487234B (zh) * 2010-12-03 2015-01-0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
JP2012231578A (ja) * 2011-04-25 2012-11-22 Yaskawa Electric Corp 埋込磁石形回転電機
EP2639936B1 (de) * 2012-03-16 2015-04-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permanent erregtem Läufer und zugehöriger permanent erregter Läufer
JP2014036554A (ja) * 2012-08-10 2014-02-24 Aisin Seiki Co Ltd ロータヨークおよび該ロータヨークを用いた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1437A (en) * 1981-07-20 1984-11-06 Hitachi Metals International Ltd. Variable flux permanent magnets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CN102761211A (zh) * 2011-04-28 2012-10-31 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林泉电机厂 设有不导磁隔离套的永磁转子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77613B2 (en) 2019-01-08
JP6018940B2 (ja) 2016-11-02
CN103973010A (zh) 2014-08-06
EP2763286B1 (en) 2018-12-26
US20140210294A1 (en) 2014-07-31
JP2014150660A (ja) 2014-08-21
EP2763286A1 (en)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326B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105048667B (zh) 转子及无刷电机
CN202940656U (zh) 马达
CN103973010B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CN107112831B (zh) 电机
EP2159903A2 (en) Transverse flux machine
US11942837B2 (en) Axial flux rotor preparation process
KR20100134678A (ko) 자속 집중 극체를 구비한 영구 자석 회전자
JP2012115085A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14531191A (ja) 回転電気機械の回転子および回転子を備えた回転電気機械
CN104885335B (zh) 转子及电机
EP3007323B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in which permanent magnet is used
CN109546832B (zh) 无刷直流电机及其双离合变速器
JP2014155415A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及び磁石埋込型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1463937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旋转电机
CN106253518B (zh)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US2589999A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6451855A (zh) 一种交替极永磁电机
JP2016123143A (ja) 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気機械
KR101348636B1 (ko) 원주방향 다상 분포를 가지는 횡자속 전기기기의 고정자
KR20170060501A (ko) 계자 권선형 모터용 로터
JP2008295258A (ja) 回転電機
KR102019127B1 (ko) 로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US20240030761A1 (en) Ro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KR20070054363A (ko) 엔드턴을 활용하는 유도전동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Mabuchi motor (Dongguan)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84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tor And Motor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014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Dongguan Daojiao Mabuchi Motor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84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tor And Motor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014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Mabuchi motor (Jiangsu)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85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tor And Motor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014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Mabuchi motor (Jiangxi)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85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tor And Motor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014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Dalian wanbaozhi Motor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84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tor And Motor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014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Assignee: Mabuchi motor (Yingtan)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85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Rotor And Motor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0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