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469B -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3469B
CN110323469B CN201910236665.5A CN201910236665A CN110323469B CN 110323469 B CN110323469 B CN 110323469B CN 201910236665 A CN201910236665 A CN 201910236665A CN 110323469 B CN110323469 B CN 110323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or
end side
fuel gas
rubber member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66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3469A (zh
Inventor
畠田朋彦
寺泽裕司
水本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3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3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3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3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characterised by using specific inducing fl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67Heat exchange 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ements, thermal insulation, e.g. heat pipes, heat pumps, fins
    • H01M8/04074Heat exchange unit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694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variables to be controlled
    • H01M8/04746Pressure; Flow
    • H01M8/04753Pressure; Flow of fuel cell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1)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具备喷射器装置(88)和引射器装置(90)。喷射器装置(88)的安装部(154a~154d)包括:安装部主体(200),其与前端侧支承部(100)连结;螺纹构件(202),其以沿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延伸的状态将安装部主体(200)与引射器本体(172)相互连结;以及安装部橡胶构件(208),其配设于螺纹构件(202)的轴部(202a)的外周侧。

Description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7-84457号公报中公开一种具备多个喷射器和引射器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被容纳到固定于燃料电池堆的罩部内,并且具备对罩部安装的多个安装部。
安装部具备:螺纹构件(固定构件),其沿与喷射器的柱塞(日文:プランジャ)的工作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以及橡胶构件,其呈环状设置于螺纹构件的外周侧。橡胶构件用于降低在喷射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柱塞的颤音(日文:打音))向罩部的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与上述提案相关连地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在喷射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向外部支承构件的传递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器装置,其具有用于喷射燃料气体的喷射器;以及引射器装置,其具有安装于外部支承构件的引射器本体,对从所述喷射器喷射的燃料气体进行引导,其中,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向燃料电池供给所述引射器装置的燃料气体,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装置具有:喷射器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进行支承;橡胶构件,其配设于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喷射器支承部之间;以及安装部,其用于将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安装到所述引射器本体,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部主体,其与所述喷射器支承部连结;固定构件,其以沿所述喷射器的柱塞的工作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安装部主体与所述引射器本体相互连结;以及安装部橡胶构件,其配设于所述固定构件的轴部的外周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通过橡胶构件被衰减一次后传递至喷射器支承部,之后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被二次衰减后经由引射器本体传递至外部支承构件。此时,安装部橡胶构件由于配设于沿着柱塞的工作方向延伸的固定构件的外周侧,因此能够使从喷射器支承部沿着柱塞的工作方向向引射器本体传递的振动有效地衰减。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在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向外部支承构件的传递。
在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具有:前端侧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的前端部进行支承;以及基端侧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的基端部进行支承,所述橡胶构件具有:前端侧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前端侧支承部从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以及基端侧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基端侧支承部从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喷射器工作时向前端方向传递的振动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被衰减一次之后,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被二次衰减。另外,在喷射器工作时向基端方向传递的振动被基端侧橡胶构件衰减。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在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向外部支承构件的传递。
在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安装部橡胶构件的硬度低于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和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各自的硬度。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和基端侧橡胶构件使在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的低频成份有效地衰减。另外,能够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使在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的高频成份有效地衰减。
在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喷射器装置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所述喷射器,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以围绕各所述喷射器的前端部的方式延伸,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以围绕各所述喷射器的基端部的方式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和基端侧橡胶构件使在多个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有效地衰减。
在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安装部具有:环状的内侧构件,其通过所述固定构件被固定于所述引射器本体;以及环状的外侧构件,其以配设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周侧的状态被固着于所述安装部主体,其中,所述安装部橡胶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外侧构件的内表面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从前端侧支承部传递至外侧构件的振动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进行衰减后,经由内侧构件传递至引射器本体。
在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为,以所述喷射器装置的中心线为基准呈点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安装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多个安装部使从喷射器传递至前端侧支承部的振动更有效地衰减。
在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为,在所述引射器本体形成供所述前端侧支承部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在所述前端侧支承部中的被插入所述孔部的部分处安装有与构成所述孔部的内表面接触的橡胶密封构件。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橡胶密封构件使从喷射器传递至前端侧支承部的振动衰减。
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燃料电池和上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橡胶构件使在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衰减一次之后,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使其二次衰减。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在喷射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向外部支承构件的传递。
根据参照附图所作的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容易理解所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及其周边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从箭头符号X1方向观察图2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线的局部省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且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系统11例如被搭载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燃料电池车辆(未图示)。
燃料电池系统11具备燃料电池堆12(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堆12中设置有:燃料气体供给装置14,其供给作为燃料气体的例如氢气;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16,其供给作为氧化剂气体的例如空气;以及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8,其供给冷却介质。燃料电池系统11还具备作为能量贮藏装置的蓄电池20和控制部22。
燃料电池堆12具备:多个发电单电池24,该多个发电单电池24沿水平方向进行层叠;以及燃料电池罩23,其覆盖这些发电单电池24。如图1和图2所示,燃料电池罩23具有:一组端板25,其位于发电单电池24的层叠方向(箭头符号Z方向)的两端;以及四个侧板27,该四个侧板27从与发电单电池2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覆盖。
在图1中,发电单电池24是通过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30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6而构成的。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30由金属隔板或者碳隔板构成。
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26例如具备: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32,其是含有水分的全氟磺酸的薄膜;以及夹持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32的阳极电极34及阴极电极36。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32除了使用氟系电解质以外,还可以使用HC(碳化氢)系电解质。
在第一隔板28与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6之间设置有用于向阳极电极34引导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流路38。在第二隔板30与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6之间设置有用于向阴极电极36供给氧化剂气体的氧化剂气体流路40。在彼此相邻的第一隔板28与第二隔板3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冷却介质(制冷剂)流通的冷却介质流路42。
在燃料电池堆12设置燃料气体入口44a、燃料气体出口44b、氧化剂气体入口46a、氧化剂气体出口46b、冷却介质入口48a以及冷却介质出口48b。燃料气体入口44a在层叠方向上贯通各发电单电池24,并且与燃料气体流路38的供给侧连通。燃料气体出口44b在层叠方向上贯通各发电单电池24,并且与燃料气体流路38的排出侧连通。通过燃料气体流路38、燃料气体入口44a以及燃料气体出口44b构成阳极流路。
氧化剂气体入口46a在层叠方向上贯通各发电单电池24,并且与氧化剂气体流路40的供给侧连通。氧化剂气体出口46b在层叠方向上贯通各发电单电池24,并且与氧化剂气体流路40的排出侧连通。通过氧化剂气体流路40、氧化剂气体入口46a以及氧化剂气体出口46b构成阴极流路。
冷却介质入口48a在层叠方向上贯通各发电单电池24,并且与冷却介质流路42的供给侧连通。冷却介质出口48b在层叠方向上贯通各发电单电池24,并且与冷却介质流路42的排出侧连通。
燃料气体供给装置14具备贮存高压的燃料气体(高压氢)的燃料气体罐50,该燃料气体罐50内的燃料气体经由燃料气体供给路52和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被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2的燃料气体入口44a。在后面记述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燃料气体排出路54与燃料电池堆12的燃料气体出口44b连通。燃料气体排出路54将阳极电极34中使用了至少一部分后的燃料气体即燃料废气(燃料排气)从燃料电池堆12导出。
循环流路58和吹扫流路60与燃料气体排出路54的下游侧的端部连结。循环流路58将燃料废气引导至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
在吹扫流路60设置有吹扫阀64。用于排出主要含有液体成份的流体的排水流路66的一端与燃料气体排出路54连结。在排水流路66设置有排水阀68。
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16具备与燃料电池堆12的氧化剂气体入口46a连通的氧化剂气体供给路70和与燃料电池堆12的氧化剂气体出口46b连通的氧化剂气体排出路72。
在氧化剂气体供给路70设置有将氧化剂气体(来自大气的空气)压缩来进行供给的氧化剂气体泵74。氧化剂气体供给路70向燃料电池堆12导入氧化剂气体,氧化剂气体排出路72将阴极电极36中使用了至少一部分后的氧化剂气体即排出氧化剂气体从燃料电池堆12排出。
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8具备与燃料电池堆12的冷却介质入口48a连接的冷却介质供给路76。在冷却介质供给路76设置有制冷剂泵78。冷却介质供给路76与散热器80连结,并且同冷却介质出口48b连通的冷却介质排出路82与散热器80连结。
如图2~图4所示,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位于发电单电池24的层叠方向上的端部,被容纳在固定于设置有燃料气体入口44a的端板25的罩部84内。罩部84是将在发电单电池24的层叠方向(箭头符号Z方向)上被分割成两部分的罩部主体86彼此组合所形成的壳体。箭头符号Z方向例如为车宽方向。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一方的罩部主体86的图示。罩部84作为对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进行支承的外部支承构件发挥功能。
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在罩部84内容纳供燃料气体流通的构件(例如,燃料气体排出路54和循环流路58等)。罩部84防止燃料气体从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等漏出到外部。另外,罩部84作为使乘员等难以听到从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产生的杂音(噪音)的隔音壁而发挥功能。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沿与发电单电池24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箭头符号X方向)延伸。箭头符号X方向例如为车辆前后方向。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具备喷射器装置88、引射器装置90。
如图3所示,喷射器装置88具有第一喷射器94、第二喷射器96、喷射器支承部97(基端侧支承部98和前端侧支承部100)、橡胶构件101(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和前端侧橡胶构件104)。
如图4所示,第一喷射器94具备第一本体106、第二本体108以及线圈部110。第一本体106是构成第一喷射器94的基端侧(位于箭头符号X1方向的部分)的中空构件。第一本体106沿第一喷射器94的轴线方向延伸。在第一本体106形成有供燃料气体流通的第一流路110a。
第二本体108是构成第一喷射器94的前端侧(位于箭头符号X2方向的部分)的中空构件。在第二本体108内设置有柱塞114、设置于柱塞114的前端部的阀体116以及供阀体116落座的阀座118。在阀座118形成有用于喷射燃料气体的喷射口120。
柱塞114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在第一喷射器94的轴线方向(箭头符号X方向)上工作。在柱塞114形成有供燃料气体流通的第二流路114a。在柱塞114的基端部设置有对柱塞114向前端方向施力的弹簧122。
线圈部110被设置于第一本体106的线圈罩部124覆盖。线圈罩部124包括从第一本体106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环状突出部124a和从环状突出部124a的突出端向箭头符号X2方向延伸的筒部124b。环状突出部124a与第一本体106的箭头符号X方向上的基端侧连结。
筒部124b的延伸端与从第二本体108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128相嵌合。在凸缘部128安装有用于保持第一喷射器94的前端侧的前端侧保持部130。
线圈部110具有被卷绕于绝缘性的线圈架(日文:ボビン)132的螺线管(日文:ソレノイド)134。从设置于第一本体106的未图示的连结器向螺线管134供给电流。
在这样的第一喷射器94中,当从控制部22向螺线管134供给电流时,柱塞114由于螺线管134的励磁作用而向基端方向(箭头符号X1方向)产生位移。由此,阀体116与阀座118分离,因此第一喷射器94进行开阀。此时,由于柱塞114的基端部与第一本体106的前端面碰撞而产生工作音(颤音)。
另一方面,当从控制部22向螺线管134的电流供给被切断时,柱塞114由于弹簧122的施力而向前端方向(箭头符号X2方向)产生位移。由此,由于阀体116落座于阀座118,因此第一喷射器94进行闭阀。此时,由于阀体116与阀座118碰撞而产生工作音(颤音)。
第二喷射器96在与箭头符号X方向正交的箭头符号Y方向上与第一喷射器94并列地设置。箭头符号Y方向例如为铅垂方向。第一喷射器94与第二喷射器96相互分离。但是,第一喷射器94与第二喷射器96也可以相互连结。第二喷射器96的结构与第一喷射器94相同。因此,省略关于第二喷射器96的结构的说明。
喷射器支承部97对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进行支承,具有基端侧支承部98和前端侧支承部100。基端侧支承部98对第一喷射器94的基端部和第二喷射器96的基端部进行支承。基端侧支承部98具有基底部140、第一管部142以及第二管部144。基底部140沿箭头符号Y方向延伸。在基底部140沿着其延伸方向形成有导入流路140a。构成燃料气体供给路52的未图示的配管嵌合于导入流路140a中的在基底部140的一方(箭头符号Y1方向)的端面形成了开口的开口部141。
第一管部142和第二管部144各自从基底部140向箭头符号X2方向突出。第一管部142的第一内孔142a与导入流路140a连通。在第一喷射器94的第一本体106的基端部安装的环状的基端侧密封构件146与第一管部142的内表面气密性地进行接触。即,第一管部142将流通于导入流路140a的燃料气体引导至第一喷射器94。
第二管部144与第一管部142分离地位于同基底部140的开口部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箭头符号Y2方向)的位置。第二管部144的第二内孔144a与导入流路140a连通。在第二喷射器96的第一本体106的基端部安装的环状的基端侧密封构件146与第二管部144的内表面气密性地接触。即,第二管部144将流通于导入流路140a的燃料气体引导至第二喷射器96。
如图3所示,前端侧支承部100对第一喷射器94的前端部和第二喷射器96的前端部进行支承。前端侧支承部100具有板状的支承部主体147和从支承部主体147向箭头符号X2方向突出的块状的流路形成部148。
支承部主体147比流路形成部148向外方延伸。支承部主体147沿第一喷射器94与第二喷射器96的排列方向(箭头符号Y方向)延伸。在支承部主体147中的面向箭头符号X1方向的面形成有第一支承凹部150和第二支承凹部152。在图4中,在第一喷射器94的第二本体108的前端部安装的环状的前端侧密封构件153与第一支承凹部150的内侧面气密性地接触。在第二喷射器96的第二本体108的前端部安装的环状的前端侧密封构件153与第二支承凹部152的内侧面气密性地接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支承部主体147设置有用于将前端侧支承部100固定到引射器装置90的四个安装部154a~154d。在后面记述安装部154a~154d的具体结构。
在图3中,在流路形成部148中形成有第一喷射流路148a、第二喷射流路148b以及导出流路148c。第一喷射流路148a开口于第一支承凹部150的底面。在第一喷射流路148a中流通从第一喷射器94喷射的燃料气体。第一喷射流路148a朝向箭头符号X2方向并向箭头符号Y2方向倾斜。
第二喷射流路148b开口于第二支承凹部152的底面。在第二喷射流路148b中流通从第二喷射器96喷射的燃料气体。第二喷射流路148b朝向箭头符号X2并向箭头符号Y1方向倾斜。导出流路148c沿着箭头符号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喷射流路148a和第二喷射流路148b与导出流路148c连通。导出流路148c开口于流路形成部148的箭头符号X2方向上的端面。
如图2所示,在基端侧支承部98与前端侧支承部100之间配置有两个连结构件160。这些连结构件160以在箭头符号Z方向上夹持橡胶构件101(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和前端侧橡胶构件104)的方式进行配置。连结构件160、基端侧支承部98以及前端侧支承部100通过螺栓162和螺母164被相互连结。
这些连结构件160对配设于基端侧支承部98与前端侧支承部100之间的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和前端侧橡胶构件104施加箭头符号X方向的紧固载荷。换言之,由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和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从柱塞114的工作方向(箭头符号X方向)上推压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
在图4中,基端侧橡胶构件102是用于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柱塞114的颤音)的低频成份(例如,800Hz以下的成份)有效地衰减的防振橡胶构件。作为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例如使用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但是,作为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也可以使用除上述以外的橡胶材料。
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优选使用硬度(肖氏硬度)为HS30以上且HS70以下的材料,基端侧橡胶构件102的沿着箭头符号X方向(柱塞114的工作方向)的长度(紧固力作用下的状态的厚度)优选设定为5mm以上且21mm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通过基端侧橡胶构件102而有效地衰减。
基端侧橡胶构件102被夹持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与基端侧支承部98之间。具体来讲,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与第一喷射器94的线圈罩部124和第二喷射器96的线圈罩部124抵接。用于调整基端侧橡胶构件102的紧固力的板状的基端侧垫片构件166被插入于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与基底部140之间。
基端侧垫片构件166与基底部140抵接。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以围绕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各自的基端部的方式设置。换言之,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和基端侧垫片构件166以围绕第一管部142和第二管部144的方式设置。
基端侧垫片构件166的厚度和个数能够任意地变更。另外,基端侧垫片构件166也可以被插入于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与线圈罩部124之间。并且,基端侧垫片构件166也可以省略。
前端侧橡胶构件104是用于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柱塞114的颤音)的低频成份(例如,800Hz以下的成份)有效地衰减的防振橡胶构件。作为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使用与上述的基端侧橡胶构件102相同的材料。换言之,前端侧橡胶构件104的硬度与基端侧橡胶构件102的硬度大致相同。前端侧橡胶构件104的沿着箭头符号X方向的长度(紧固力作用下的状态的厚度)小于基端侧橡胶构件102的沿着箭头符号X方向的长度(紧固力作用下的状态的厚度)。
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优选使用硬度(肖氏硬度)为HS30以上且HS70以下的材料,前端侧橡胶构件104的沿着箭头符号X方向(柱塞114的工作方向)的长度(紧固力作用下的状态的厚度)优选设定为2mm以上且13mm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104而有效地衰减。
前端侧橡胶构件104被夹持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与前端侧支承部100之间。具体来讲,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与第一喷射器94的前端侧保持部130和第二喷射器96的前端侧保持部130抵接。用于调整前端侧橡胶构件104的紧固力的板状的前端侧垫片构件168被插入于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与前端侧支承部100之间。
前端侧垫片构件168与在支承部主体147中的面向箭头符号X1方向的面形成的凹部170的底面抵接。凹部170设置于第一支承凹部150和第二支承凹部152的外周侧。前端侧橡胶构件104和前端侧垫片构件168以围绕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各自的前端部的方式设置。
前端侧垫片构件168可以设置多个,也可以插入于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与前端侧保持部130之间。另外,前端侧垫片构件168也可以省略。
如图1和图3所示,引射器装置90利用文丘里效应使从喷射器装置88引导出的燃料气体产生负压而吸入循环流路58的燃料废气,与燃料气体混合后向下游侧喷出。
在图3中,引射器装置90具有引射器本体172、扩散器174以及喷嘴176。引射器本体172具有沿箭头符号X方向延伸的本体主体178和沿本体主体178的箭头符号X1方向设置的板状部180。在本体主体178中形成有用于将从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引导出的燃料气体向燃料气体入口44a引导的孔部182。前端侧支承部100的一部分(流路形成部148)被插入孔部182的基端侧。
安装于流路形成部148的外表面的环状的橡胶密封构件184与构成孔部182的内表面气密性地接触。在本体主体178中的比流路形成部148靠箭头符号X2方向的部分形成有用于嵌合构成循环流路58的未图示的配管的连接孔186。
如图2所示,通过螺纹构件189将固定板190固定在本体主体178的外表面。固定板190通过多个(三个)螺纹构件192被固定在罩部主体86的内表面。
板状部180以比本体主体178向箭头符号Y方向和箭头符号Z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状态通过多个螺纹构件193被紧固于本体主体178。将喷射器装置88与板状部180进行连结。
在图3中,扩散器174沿箭头符号X方向呈筒状延伸,并且被固定于流路形成部148。在扩散器174形成有用于吸入燃料废气的吸入口194。喷嘴176位于扩散器174的内孔174a的箭头符号X1方向上的端部。喷嘴176被嵌合于导出流路148c中的箭头符号X2方向上的开口部。
如图2和图5所示,安装部154a和安装部154b以位于支承部主体147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箭头符号Y1方向上的端部)的状态沿支承部主体147的宽度方向(箭头符号Z方向)彼此相邻。安装部154c和安装部154d以位于支承部主体147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箭头符号Y2方向上的端部)的状态沿支承部主体147的宽度方向彼此相邻。四个安装部154a~154d以喷射器装置88的中心线C L为基准被设置成点对称。中心线CL位于第一喷射器94的轴线与第二喷射器96的轴线的中间。换言之,中心线CL相对于第一喷射器94的轴线和第二喷射器96的轴线位于等距离的位置处,并且平行地延伸。
如图6所示,安装部154a具有安装部主体200、螺纹构件202(固定构件)、内侧构件204、外侧构件206以及安装部橡胶构件208。安装部主体200与前端侧支承部100连结。在安装部主体200形成有沿着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延伸的贯通孔210。
螺纹构件202是以沿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延伸的状态将安装部主体200与引射器本体172相互连结的紧固构件。具体来讲,螺纹构件202是设置于轴部202a的螺纹部202b以轴部202a穿通于贯通孔210的状态与板状部180的螺纹孔180a进行螺纹结合。
内侧构件204以覆盖螺纹构件202的轴部202a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内侧构件204通过被螺纹构件202的头部202c与板状部180夹持而相对于板状部180固定。外侧构件206以覆盖内侧构件204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外侧构件206的外表面被固着(粘接)于安装部主体200(构成贯通孔210的内表面)。
安装部橡胶构件208是用于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工作音)的高频成份(例如,大于800Hz的成份)有效地衰减的防振橡胶构件。作为安装部橡胶构件208,例如使用EPDM(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但是,作为安装部橡胶构件208,也可以使用除上述材料以外的橡胶材料。安装部橡胶构件208的硬度低于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和前端侧橡胶构件104各自的硬度。
安装部橡胶构件208以配设于贯通孔210内的内侧构件204与外侧构件206之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安装部橡胶构件208的内表面被固着(粘接)于内侧构件204的外表面。安装部橡胶构件208的外表面被固着(粘接)于外侧构件206的内表面。但是,安装部橡胶构件208也可以不进行固着而与内侧构件204的外表面和外侧构件206的内表面抵接。
安装部154b~154d具有与上述的安装部154a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安装部154b~154d的结构的说明。
下面对像这样构成的燃料电池系统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和图3中,在燃料气体供给装置14中,从燃料气体罐50经由燃料气体供给路52向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的导入流路140a供给燃料气体。供给到导入流路140a的燃料气体经由第一内孔142a被引导至第一喷射器94,并且经由第二内孔144a被引导至第二喷射器96。另外,控制部22对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开阀控制。从第一喷射器94喷射的燃料气体从第一喷射流路148a被引导至导出流路148c。从第二喷射器96喷射的燃料气体从第二喷射流路148b被引导至导出流路148c。
而且,引导至导出流路148c的燃料气体从喷嘴176被喷出到扩散器174。喷出到扩散器174的燃料气体经由孔部182被供给到燃料气体入口44a。供给到燃料气体入口44a的燃料气体被导入到燃料气体流路38,通过沿着燃料气体流路38移动,被供给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6的阳极电极34。
在图1中,在氧化剂气体供给装置16中,在氧化剂气体泵74的旋转作用下向氧化剂气体供给路70发送氧化剂气体。该氧化剂气体被供给到燃料电池堆12的氧化剂气体入口46a。氧化剂气体从氧化剂气体入口46a被导入到氧化剂气体流路40,通过沿着氧化剂气体流路40移动,被供给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6的阴极电极36。
因而,在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6中,供给到阳极电极34的燃料气体与供给到阴极电极36的氧化剂气体中的氧在电极催化剂层内通过电化学反应而消耗,从而进行发电。此时,在阳极电极34中生成质子,该质子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32内传导而移动到阴极电极36。另一方面,在阴极电极36中,通过质子、电子、氧化剂气体中的氧而生成水。所生成的水(生成水)渗透电解质膜到达阳极电极34。因此,在燃料电池堆12(阳极流路)内产生生成水。
另外,在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8中,在制冷剂泵78的作用下,从冷却介质供给路76向燃料电池堆12的冷却介质入口48a供给纯水、乙二醇、油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沿着冷却介质流路42流动,在对发电单电池24进行冷却之后,从冷却介质出口48b排出到冷却介质排出路82。
接着,供给到阳极电极34而被消耗一部分后的燃料气体作为燃料废气从燃料气体出口44b被排出到燃料气体排出路54。燃料废气从燃料气体排出路54经由循环流路58被导入到引射器装置90。导入到引射器装置90的燃料废气在由于从喷嘴176向扩散器174喷出燃料气体而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从吸入口194被吸引到扩散器174的内孔174a而与燃料气体混合(参照图1和图3)。
排出到燃料气体排出路54的燃料废气根据需要在吹扫阀64的打开作用下被排出(吹扫)外部。同样地,供给到阴极电极36而被消耗一部分后的氧化剂气体从氧化剂气体出口46b被排出到氧化剂气体排出路7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和燃料电池系统11起到下面的效果。
喷射器装置88具有喷射器支承部97、橡胶构件101以及安装部154a~154d。橡胶构件101配设于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与喷射器支承部97之间。安装部154a~154d用于将前端侧支承部100安装到引射器本体172上,包括安装部主体200、螺纹构件202以及安装部橡胶构件208。
安装部主体200与前端侧支承部100连结。螺纹构件202以沿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延伸的状态将安装部主体200与引射器本体172相互连结。安装部橡胶构件208配设于螺纹构件202的轴部202a的外周侧。
由此,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通过橡胶构件101被衰减一次后传递至喷射器支承部97,之后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208被二次衰减后经由引射器本体172传递至罩部84(外部支承构件)。此时,安装部橡胶构件208由于配设于沿着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延伸的螺纹构件202的外周侧,因此能够使从喷射器支承部97向引射器本体172传递的振动有效地衰减。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向罩部84的传递。
喷射器支承部97具有对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各自的前端部进行支承的前端侧支承部100以及对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各自的基端部进行支承的基端侧支承部98。橡胶构件101具有:前端侧橡胶构件104,其被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与前端侧支承部100从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夹持;以及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其被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与基端侧支承部98从柱塞114的工作方向夹持。
由此,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朝向前端方向传递的振动在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104被衰减一次之后,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208被二次衰减。另外,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朝向基端方向传递的振动通过基端侧橡胶构件102进行衰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向罩部84的传递。
安装部橡胶构件208的硬度低于前端侧橡胶构件104和基端侧橡胶构件102各自的硬度。由此,能够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104和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的低频成份有效地衰减。另外,能够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208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的高频成份有效地衰减。
喷射器装置88具有并列配置的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前端侧橡胶构件104以围绕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各自的前端部的方式延伸。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以围绕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各自的基端部的方式延伸。由此,能够通过前端侧橡胶构件104和基端侧橡胶构件102使在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有效地衰减。
安装部154a~154d具有:环状的内侧构件204,其通过螺纹构件202被固定于引射器本体172;以及环状的外侧构件206,其以配设于内侧构件204的外周侧的状态被固着于安装部主体200。安装部橡胶构件208与内侧构件204的外表面和外侧构件206的内表面抵接。由此,能够使从前端侧支承部100传递至外侧构件206的振动通过安装部橡胶构件208衰减后经由内侧构件204传递至引射器本体172。
以喷射器装置88的中心线CL为基准呈点对称地设置多个安装部154a~154d。因此,能够通过多个安装部154a~154d使从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传递至前端侧支承部100的振动更有效地衰减。
在引射器本体172中形成供前端侧支承部100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182,在前端侧支承部100中的被插入孔部182的流路形成部148处安装有与构成孔部182的内表面接触的橡胶密封构件184。由此,能够通过橡胶密封构件184使从第一喷射器94和第二喷射器96传递至前端侧支承部100的振动衰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的安装部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也可以设置五个以上。燃料气体喷射装置10可以仅具备一个喷射器,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喷射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结构,这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8)

1.一种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器装置,其具有用于喷射燃料气体的喷射器;以及引射器装置,其具有安装于外部支承构件的引射器本体,对从所述喷射器喷射的燃料气体进行引导,其中,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向燃料电池供给所述引射器装置的燃料气体,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装置具有:
喷射器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进行支承;
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喷射器支承部从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以及
安装部,其用于将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安装到所述引射器本体,
所述安装部包括:
安装部主体,其与所述喷射器支承部连结;
固定构件,其以沿所述喷射器的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安装部主体与所述引射器本体相互连结;以及
安装部橡胶构件,其配设于所述固定构件的轴部的外周侧,
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具有:
前端侧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的前端部进行支承;以及
基端侧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的基端部进行支承,
所述橡胶构件具有:
前端侧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前端侧支承部从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以及
基端侧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基端侧支承部从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
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具有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与所述前端侧支承构件和所述基端侧支承构件连结以对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和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作用沿着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的紧固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橡胶构件的硬度低于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和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各自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装置具有并列配置的多个所述喷射器,
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以围绕各所述喷射器的前端部的方式延伸,
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以围绕各所述喷射器的基端部的方式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具有:
环状的内侧构件,其通过所述固定构件被固定于所述引射器本体;以及
环状的外侧构件,其以配设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周侧的状态被固着于所述安装部主体,
其中,所述安装部橡胶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外侧构件的内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喷射器装置的中心线为基准呈点对称地设置多个所述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射器本体中形成供所述前端侧支承部的一部分插入的孔部,
在所述前端侧支承部中的被插入所述孔部的部分处安装有与构成所述孔部的内表面接触的橡胶密封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紧固力发生作用的状态下,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的沿着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的沿着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的厚度。
8.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和燃料气体喷射装置,
所述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具备:喷射器装置,其具有用于喷射燃料气体的喷射器;以及引射器装置,其具有安装于外部支承构件的引射器本体,对从所述喷射器喷射的燃料气体进行引导,其中,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向燃料电池供给所述引射器装置的燃料气体,该燃料电池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装置具有:
喷射器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进行支承;
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喷射器支承部从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以及
安装部,其用于将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安装到所述引射器本体,
所述安装部包括:
安装部主体,其与所述喷射器支承部连结;
固定构件,其以沿所述喷射器的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安装部主体与所述引射器本体相互连结;以及
安装部橡胶构件,其配设于所述固定构件的轴部的外周侧,
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具有:
前端侧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的前端部进行支承;以及
基端侧支承部,其对所述喷射器的基端部进行支承,
所述橡胶构件具有:
前端侧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前端侧支承部从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以及
基端侧橡胶构件,其被所述喷射器与所述基端侧支承部从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夹持,
所述喷射器支承部具有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与所述前端侧支承构件和所述基端侧支承构件连结以对所述前端侧橡胶构件和所述基端侧橡胶构件作用沿着所述柱塞的工作方向的紧固力。
CN201910236665.5A 2018-03-28 2019-03-27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Active CN1103234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0989A JP7041568B2 (ja) 2018-03-28 2018-03-28 燃料ガス噴射装置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8-060989 201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3469A CN110323469A (zh) 2019-10-11
CN110323469B true CN110323469B (zh) 2022-11-04

Family

ID=6805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6665.5A Active CN110323469B (zh) 2018-03-28 2019-03-27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0880B2 (zh)
JP (1) JP7041568B2 (zh)
CN (1) CN110323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96255A (ja) * 2017-05-18 2018-12-0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および振動機構付き入力装置
CN111082101A (zh) * 2019-12-31 2020-04-2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
DE102021211733A1 (de) * 2021-10-18 2023-04-20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trahlpumpenmodul für ein Brennstoffzellensystem, Brennstoffzellen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559A (zh) * 2007-04-09 2010-02-17 博世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CN101842574A (zh) * 2007-11-02 2010-09-22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及燃料喷射装置
JP2010267553A (ja) * 2009-05-18 2010-11-25 Aisan Ind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燃料ガス供給装置
JP2017025727A (ja) * 2015-07-17 2017-02-0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ユニット
JP2017084457A (ja) * 2015-10-22 2017-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8500B2 (ja) * 2016-12-26 2020-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搭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559A (zh) * 2007-04-09 2010-02-17 博世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CN101842574A (zh) * 2007-11-02 2010-09-22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及燃料喷射装置
JP2010267553A (ja) * 2009-05-18 2010-11-25 Aisan Ind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燃料ガス供給装置
JP2017025727A (ja) * 2015-07-17 2017-02-0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ユニット
JP2017084457A (ja) * 2015-10-22 2017-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5627A (ja) 2019-10-10
JP7041568B2 (ja) 2022-03-24
US10950880B2 (en) 2021-03-16
US20190305337A1 (en) 2019-10-03
CN110323469A (zh) 2019-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3469B (zh)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JP4814965B2 (ja) エゼクタおよびこのエゼクタ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8357472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2006250000A (ja) エゼクタ
JP2007517372A (ja) 燃料パージを利用した燃料電池の起動方法
CN110323468B (zh) 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
US9711810B2 (en) Exhaust drain valve for fuel cell
JP5112757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7662502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5354943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1293342B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13093256A (ja) 燃料電池用排気排水弁
JP5368736B2 (ja) 燃料電池用エゼクタ
JP5128377B2 (ja) 燃料電池用エゼクタ
CN113410503B (zh) 燃料电池系统
JP200923116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09301951A (ja) 燃料電池用エゼクタ
JP2019157865A (ja) 高圧タンク装置
US11600834B2 (en) Fuel gas injection apparatus
JP2011069310A (ja) 燃料電池用エゼクタ装置
JP480618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10185390A (ja) エゼクタおよびこのエゼクタ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5204549B2 (ja) インジェクタ
CN117249124A (zh) 用于控制气态介质的供应的喷射泵,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用于控制喷射泵的驱动喷嘴的几何形状的方法
DE10324201A1 (de) Brennstoffzelle für den Unterwassereinsatz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