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6086A -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6086A
CN110316086A CN201810277187.8A CN201810277187A CN110316086A CN 110316086 A CN110316086 A CN 110316086A CN 201810277187 A CN201810277187 A CN 201810277187A CN 110316086 A CN110316086 A CN 110316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terminal
driving
vehicle
executing agency
driv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71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6086B (zh
Inventor
王鹏鹏
赵自强
赵炳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71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6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16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6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6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60R11/0235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of flat type, e.g. LC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7Mid-cons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92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motoriz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第一执行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显示终端的旋转和/或翻转,第二执行机构用于控制第二显示终端的旋转和/或翻转;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显示终端水平移动;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能够以不同模式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一种车辆以及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汽车用多功能智能PAD监控系统,通常通过硬件扩展的方式使其具有更多功能。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仅仅是将多种功能在PAD监控系统内集成设置,造成PAD监控系统内集成过多传感器,体积随之增大,并且PAD监控系统内的功能独立,未能与驾驶情况相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显示终端,包括: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旋转和/或翻转,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旋转和/或翻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水平移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通过控制模块对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能够以不同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所述控制模块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所述控制模块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所述第二执行机构中的一个,具体包括: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显示终端,所述转动支架上设有转动支架配合面;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连接转动支架,所述调节器上设有调节器配合面,所述调节器配合面上设有可移动的且与转动支架活动连接的动力传动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力传动件进行位置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支架配合面转动,以使第一显示终端翻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传动件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动力传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配合,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适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动力传动件带动所述显示终端左右摆动,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中的另一个适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动力传动件带动所述显示终端上下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节器的远离所述转动支架的一侧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显示终端在所述显示终端所在的平面内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一个,具体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螺纹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以使显示终端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水平移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辆显示终端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包括第一显示终端、第二显示终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的第一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的第二执行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用户的模式指令;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接收用户的模式指令,然后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所述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的效果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主驾行车工作模式的效果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副驾娱乐工作模式的效果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及第一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圈示A部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的转动支架和调节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转动支架和调节器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所示的转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所示的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所示的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所示的旋转装置的爆炸图;
图16为图15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17为图6中所示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显示终端、转动支架和调节器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显示终端、转动支架、调节器和固定支架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第一显示终端201、第二显示终端202,第二执行机构102、第二驱动组件302和控制模块400;
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车辆2000;
第一驱动组件301,第二驱动单元131,螺杆132,支撑件133,第一滑轨1341,第二滑轨1342;
第一执行机构101,腔室100a、第一平面100b、限位凸起11、安装柱12、转动支架2、安装部20a、第一中心安装部20b、转动支架球面21、延伸部211、球头安装腔22、调节器3、调节器本体30、第二中心安装部30a、定位柱30b、调节器球面31、第一驱动装置32、第一输出轴321、动力传动件33、球头331、旋转装置4、固定座41、安装孔41a、第二驱动装置411、第二输出轴411a、第一蜗杆411b、传动机构412、第一蜗轮412a、第二蜗杆412b、支架413、端盖414、旋转盘42、配合凸起42a、旋转柱421、第一旋转卡扣422、第一安装板423、转动轴43、配合齿43a、配合槽43b、限位座44、连接轴441、轴承45、卡簧46、卡槽46a、固定支架5、定位孔50a、第二旋转卡扣51、限位凸块511、第二安装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车辆和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包括:第一显示终端201、第二显示终端202,第一执行机构101、第二执行机构102、第一驱动组件301、第二驱动组件302和控制模块400。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1用于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的旋转和/或翻转,第二执行机构102用于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的旋转和/或翻转;第一驱动组件301用于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水平移动;第二驱动组件302用于驱动第二显示终端202水平移动;控制模块400用于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进行控制,以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的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其中,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执行机构101用于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旋转和/或翻转,第二执行机构102用于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旋转和/或翻转,其中,旋转是指显示终端以执行机构与显示终端相接处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进行旋转;翻转是指显示终端以执行机构与显示终端相接处为轴心向左或向右进行翻转,其中,显示终端的显示屏翻转至朝向主驾驶时为显示终端向左翻转,显示终端的显示屏翻转至朝向副驾驶时为显示终端向右翻转,其中,显示终端的翻转角度可由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的各个工作模式设定。
其中,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400还存储有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的各个工作模式下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应处的位置信息,以在获取到用户的指令信息后,能够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应处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对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控制模块400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进行控制,以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的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当车载显示终端系1000统进入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控制模块400分别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1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显示终端202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驱动组件302以使第二显示终端202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201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控制模块400还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在第二显示终端202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控制模块400还通过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也就是说,当用户选择工作模式为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时,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进入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控制模块400分别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01,以使第一驱动组件301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进行平移,并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同时,根据第二显示终端202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驱动组件302,以使第二驱动组件302驱动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平移,并移动至与副驾驶相对应的位置。
具体地,控制模块400可先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处位置是否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相符,如果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处位置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不相符,则控制模块400对第一驱动组件301进行控制,以使第一驱动组件301驱动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第二显示终端201的驱动过程相同。
进一步地,在第一显示终端201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控制模块400还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即控制模块400可先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进行旋转达到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预设的显示模式,其中,显示模式包括横屏显示和竖屏显示,然后第一执行机构101还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进行翻转,例如第一执行机构101可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向左翻转,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的显示屏能够面向主驾驶员,从而方便主驾驶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提供的驾驶信息。
与此同时,在第二显示终端202移动至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控制模块400还通过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的使用需求,即控制模块400可先通过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旋转达到主副独立工作模式预设的显示模式,然后第二执行机构102还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翻转,例如,第二执行机构102可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向右翻转,以使第二显示终端202的显示屏能够面向副驾,从而满足副驾的使用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在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显示模式与显示内容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为竖屏状态以方便向驾驶员展示导航信息,第二显示终端202可为横屏状态以方便副驾观看视频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进入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控制模块400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并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以及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控制模块400还对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进入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可将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朝向主驾,其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可均处于横屏状态或均处于竖屏状态,并使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以增大显示终端的显示面积,从而进一步方便驾驶员获取驾驶信息。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以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处于横屏状态为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进入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控制模块400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处于横屏状态,并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同时通过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也处于横屏状态,并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然后控制模块400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即言,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又大又长的屏幕,用于向驾驶员显示导航信息等。
具体地,控制模块400可先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是否都处于横屏状态,如果任意一个显示终端不处于横屏状态,则控制模块400控制与该显示终端对应的执行机构控制其进行旋转至横屏状态,然后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是否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如果任意一个显示终端未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则控制模块400控制与该显示终端对应的执行机构控制其进行翻转至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控制模块400还对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
具体地,控制模块400可先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处位置是否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相符,如果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处位置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不相符,则控制模块400对第一驱动组件301进行控制,以使第一驱动组件301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第二显示终端201的控制过程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进入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控制模块400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处于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并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以及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控制模块400还对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其中,应当理解的是,在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可均处于竖屏状态也可均处于横屏状态。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以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处于竖屏状态为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进入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控制模块400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101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处于竖屏状态,并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朝向副驾的视线位置,同时通过第二执行机构102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也处于竖屏状态,并控制第二显示终端202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然后控制模块400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2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
具体地,控制模块400可先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是否都处于竖屏状态,如果任意一个显示终端不处于竖屏状态,则控制模块400控制与该显示终端对应的执行机构控制其旋转至竖屏状态,然后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是否均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如果任意一个显示终端未朝向副驾乘员所需角度,则控制模块400控制与该显示终端对应的执行机构控制其进行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控制模块400还对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从而提高副驾的舒适度。
具体地,控制模块400可先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处位置是否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相符,如果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处位置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位置信息不相符,则控制模块400对第一驱动组件301进行驱动,以使第一驱动组件301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第二显示终端201的控制过程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400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后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1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左右和前后移动,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02驱动第二显示终端202左右和前后移动,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组件301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和前后移动,第二驱动组件302驱动第二显示终端202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和前后移动,其中,左右移动是指显示终端由中间位置向左移动至主驾侧或向右移动至副驾侧,前后移动是指当执行机构控制显示终端靠近主驾驶或副驾驶时为向前移动,控制显示终端远离主驾驶或副驾驶时为向后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可设置于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上,以实时检测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位置,并生成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400,控制模块400可根据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位置信号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移动至其应当达到的位置(例如,在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第一显示终端201需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第二显示终端202应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在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需移动至合屏后的位置,以及在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需移动至合屏后的位置),当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均移动至其应当达到的位置后,位置传感器还用于检测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姿态,即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当前的屏幕状态(例如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以及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翻转情况,并生成姿态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400,控制模块400根据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的姿态信息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是否完成合屏,即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当控制模块400判断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进一步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和第二显示终端202合屏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可采用图像拼接技术使第一显示终端201与第二显示终端202进行合屏显示。
具体地,可将待显示图像进行预处理,例如去噪、边缘提取、直方图处理等,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即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然后建立变换模型,并统一坐标变换,最后对待拼接图像的重合区域进行融合重构以获得平滑无缝全景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执行机构101和第二执行机构102的结构相同,因此,以第一执行机构101为例来说明执行机构的结构。
其中,第一执行机构101包括转动支架2和调节器3;转动支架2固定连接第一显示终端201,转动支架2上设有转动支架配合面21。调节器3连接转动支架2,调节器3上设有调节器配合面31,调节器配合面31上设有可移动的且与转动支架2活动连接的动力传动件33,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动力传动件33进行位置移动以带动转动支架配合面21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显示终端201角度翻转。例如,第一显示终端201可在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向左翻转,以使第一显示终端201的显示屏能够面向主驾驶员,从而方便主驾驶获取第一显示终端201提供的驾驶信息。
例如,如图6-图17所示,转动支架2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后表面上,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后侧可以形成有第一连接孔,转动支架2上可以形成有第二连接孔,第一显示终端201与转动支架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例如螺钉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来实现转动支架2和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固定连接,使得转动支架2与第一显示终端201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转动支架配合面21可以向后延伸以大致形成为后侧敞开的配合面,且自前向后、转动支架配合面21大致呈渐缩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后表面”是指用户使用第一显示终端201时、第一显示终端201的远离用户的一侧表面,则“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前表面”是指用户使用第一显示终端201时、第一显示终端201的靠近用户的一侧表面。
调节器3可以设在转动支架2的后侧,调节器3可以包括调节器本体30,调节器本体30可以大致形成为圆板结构,调节器配合面31可以自调节器本体30的前表面向前延伸且自前向后、调节器配合面31大致呈渐缩状,而调节器配合面31可以大致形成为前侧敞开、后侧封闭的配合面,第一驱动装置32和动力传动件33配合,使得第一驱动装置32运行时可以驱动动力传动件33移动;而动力传动件33的一端可以与转动支架2活动连接且每个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与转动支架2的连接位置均不在转动支架2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上,从而动力传动件33移动时、动力传动件33可以带动转动支架2相对于调节器3翻转,转动支架2与第一显示终端201固定连接,因此动力传动件33移动时、动力传动件33可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翻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装置32和可移动的动力传动件33,动力传动件33与转动支架2活动连接,使得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实现角度翻转,从而实现了第一显示终端201放置角度的电动调节,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在调节过程中、受到合适的调节力度且保持合适的调节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同时提升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而且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具体地,调节器配合面31与转动支架配合面21共同限定出腔室100a,动力传动件33和第一驱动装置32均设在腔室100a内,动力传动件33的一端与转动支架2球铰接。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腔室100a具有一定的防尘、防水作用,从而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2和动力传动件33,同时由于动力传动件33的一端与转动支架2球铰接,使得动力传动件33与转动支架2之间具有灵活的自由度,保证了第一显示终端201翻转的可靠性。
例如,在图11和图12的示例中,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上可以设有球头331,球头331可以形成为球状结构,转动支架2上可以形成有球头安装腔22,球头331对应配合在球头安装腔22内以实现动力传动件33与转动支架2之间球铰接。第一驱动装置32运行时可以驱动动力传动件33,使得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与调节器3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动力传动件33可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相对于调节器3翻转,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的放置角度便于用户观看。
当然,球头331还可以设在转动支架2上,球头安装腔22对应形成在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上,球头331对应配合在球头安装腔22内,同样可以实现动力传动件33与转动支架2之间球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32和动力传动件33均为两个,两个动力传动件33分别与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配合,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其中一个适于通过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左右翻转,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另一个适于通过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上下翻转。例如,如图6、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32运行时可以驱动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使得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与调节器3的后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动力传动件33可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相对于调节器3翻转,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的放置角度便于用户观看。其中,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其中一个通过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左右翻转,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另一个通过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上下翻转,从而实现了第一显示终端201放置角度的多方向的电动调节,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根据主副驾驶位上人员的观看需求来具体调整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的运行状态,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通过上下、左右翻转来获得合适的放置角度,即实现了第一显示终端201放置角度的多方向电动调节,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在调节过程中、受到合适的调节力度且保持合适的调节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同时提升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同时便于主副驾驶位上人员的观看。
其中,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固定安装在腔室100a的壁面上,例如,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固定安装在调节器3上;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通过组合开关来控制。例如,组合开关包括两个开关,每个开关分别对应控制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且每个开关可以均具有三个控制状态,三个控制状态分别为第一控制状态、第二控制状态和第三控制状态;当开关处于第一控制状态时,对应的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停止运行,当开关处于第二控制状态时,对应的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正向转动,此时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可以向后移动,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朝向该动力传动件33相对于转动支架2上述中心轴线所在的一侧翻转,当开关处于第三控制状态时,对应的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反向转动,此时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可以向前移动,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朝向与该动力传动件33相对于转动支架2上述中心轴线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翻转。其中,开关可选为翘板开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向”和“反向”均为相对的概念。
当然,组合开关还可以为虚拟开关。例如,组合开关可以为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键。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可以分别独立控制运行、也可以联动控制运行。例如,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的运行状态可以互不影响,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其中一个的运行状态不会影响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另一个的运行状态;或者,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的运行状态可以相互影响,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其中一个的运行状态可以根据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另一个的运行状态做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调节器配合面31和转动支架配合面21形成为球面,从而便于实现第一显示终端201相对于调节器3的多方向调节。当然,还可以是调节器配合面31形成为球面、且转动支架配合面21不是球面;或者,转动支架配合面21形成为球面、且调节器配合面31不是球面。由此,调节器3和转动支架2之间具有多种配合方式,均可以通过调节器配合面31和转动支架配合面21配合便于实现第一显示终端201相对于调节器3的多方向调节,提升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多样性,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例如,当调节器配合面31形成为球面、且转动支架配合面21不是球面时,转动支架配合面21可以形成为锥面或其他非球面的曲面,此时转动支架配合面21可以位于调节器配合面31的外侧,调节器配合面31和转动支架配合面21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显示终端201相对于调节器3的多方向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图11和图12所示,两个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90°。也就是说,在第一平面100b上、两个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的投影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中心的投影之间的连线成90°夹角,其中第一平面100b为与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显示终端201位于其初始位置,第一显示终端201与转动支架2同轴设置,在第一平面100b上、两个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的投影与转动支架2的中心的投影之间的连线成90°夹角,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可以仅通过两个动力传动件33就可以实现第一显示终端201放置角度的多方向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终端201为长方形屏,两个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分别落在第一显示终端201的长边和短边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中的其中一个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短边的中垂线前后正对设置,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中的另一个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显示终端201长边的中垂线前后正对设置。例如,在图6、图11和图12的示例中,第一显示终端201的长边可以沿左右方向水平放置,第一显示终端201的短边可以沿上下方向竖直放置,由于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中的上述其中一个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短边的中垂线前后正对设置、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中的另一个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显示终端201长边的中垂线前后正对设置,当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中的上述其中一个移动时、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左右翻转,当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中的上述另一个移动时、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上下翻转,从而通过两个动力传动件33、可以将第一显示终端201快速调整至合适的放置角度,具有较高的调节效率。
可选地,调节器3上形成有与动力传动件33移动配合的导向槽(图未示出),动力传动件33在对应导向槽内沿导向槽移动。其中,导向槽可以由调节器3的限定出腔室100a的表面向外凹入形成,动力传动件33可以与导向槽相适配,从而一定程度上、导向槽可以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是指远离腔室100a中心的方向。
具体地,如图12所示,两个动力传动件33分别为齿条,每个第一驱动装置32具有第一输出轴321,第一输出轴321的自由端具有与齿条配合的啮合齿,使得第一输出轴321与齿条之间可以形成齿轮传动机构,第一驱动装置32运行、第一输出轴321转动,从而可以驱动对应齿条向前或向后移动。由此,第一驱动装置32与动力传动件33之间传动准确、可靠,结构紧凑。
可选地,两个动力传动件33为与球面型调节器配合面31相适配的弧形齿条。例如,在图12的示例中,两个齿条彼此相对,两个齿条上的啮合齿可以彼此相对设置,且两个齿条可以对称设置,每个齿条均形成为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出的弧形结构,此时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的第一输出轴321可以平行间隔设置,从而进一步节省了占用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通过将动力传动件33设置为弧形结构,使得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的移动与转动支架2的翻转相适应,进一步保证了动力传动件33移动时可以顺利带动转动支架2翻转。
当然,两个动力传动件33还可以均形成为朝向远离调节器3的中心的方向凸出的弧形齿条。例如,两个齿条上的啮合齿均可以与调节器3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内外相对设置,每个动力传动件均形成为弧形结构,以使动力传动件33的上述一端的移动与转动支架2的翻转相适应。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动力传动件33具体形状、布置方式可以根据调节器3与转动支架2之间的配合具体设置,而不限于此,只需保证一个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左右翻转、另一个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上下翻转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支架配合面21和调节器配合面31均形成为球面,转动支架配合面21包覆在调节器配合面31的外侧,转动支架配合面21具有朝向调节器配合面31延伸的延伸部211,转动支架配合面21通过延伸部211与调节器配合面31接触。例如,如图9-图12所示,延伸部211可以向内延伸至与调节器配合面31接触,从而转动支架配合面21可以仅通过延伸部211与调节器配合面31接触,从而减小了转动支架配合面21与调节器配合面31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了转动支架2与调节器3的装配。
其中,延伸部211可以位于转动支架配合面21的自由端。例如,在图10的示例中,延伸部211位于转动支架配合面21的后端,从而进一步方便了转动支架2与调节器3的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6、图14和图15所示,调节器3的远离转动支架2的一侧(例如,图6中的后侧)设有旋转装置4,旋转装置4用于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在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实现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的切换,从而第一显示终端201上的图片、视屏等影像资源可以实现等比例、全屏显示,更好地兼顾不用用户的个人使用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具体地,旋转装置4包括固定座41、旋转盘42和转动轴43。固定座41适于安装在车辆上,固定座41上形成有前后方向贯通的安装孔41a,固定座41上设有第二驱动装置411和与第二驱动装置411配合的传动机构412;旋转盘42固定连接在调节器3的后表面上,旋转盘42具有向后延伸且穿过安装孔41a的旋转柱421;转动轴43与旋转盘42固定连接,转动轴43套设在旋转柱421上且转动轴43位于安装孔41a和旋转柱421之间,转动轴43与传动机构412配合,当第二驱动装置411工作时,第二驱动装置411适于通过传动机构412带动转动轴43旋转以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在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在的平面内旋转。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43和旋转盘42固定连接”是指旋转装置4组装完成后,转动轴43与旋转盘42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例如,在图14-图16的示例中,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可以通过固定座41固定安装在车辆上,以实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安装;安装孔41a沿固定座41的轴向贯穿固定座4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其中,固定座41可以包括支架413和端盖414,支架413内可以限定出安装空间,第二驱动装置411可以安装在安装空间内,端盖414可以设在支架413的前端且端盖414与支架413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可以位于安装孔41a的下侧,传动机构412位于容纳空间内。旋转盘42与调节器3固定连接,旋转盘42上形成有贯通的中心孔,旋转柱421可以由中心孔的周壁向后延伸形成,使得旋转柱421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
转动轴43的前端形成有配合槽43b,配合槽43b可以由转动轴43前端的部分外边缘朝向邻近转动轴43中心轴线的方向凹入形成,旋转盘42上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可以由旋转盘42的邻近转动轴43的一侧表面朝向远离转动轴43的方向凹入形成,安装槽的内周壁上形成有与配合槽43b相适配的配合凸起42a,配合凸起42a可以由安装槽的部分内周壁朝向靠近旋转盘42中心轴线的方向凸出形成;转动轴43的前端可以安装在安装槽内,此时,配合凸起42a配合在配合槽43b内,从而转动轴43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时、转动轴43可以驱动旋转盘42转动。转动轴43上形成有贯通的中心孔,使得转动轴43可以套设在旋转柱421上且转动轴43位于安装孔41a和旋转柱421之间,从而节省占用空间。
当第二驱动装置411工作时,第二驱动装置411与传动机构412配合以驱动传动机构412运行,而转动轴43与传动机构412配合,使得传动机构412可以驱动转动轴43旋转,从而转动轴43可以通过旋转盘42、调节器3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实现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的电动切换。
其中,调节器3与转动支架2之间可以相对上下、左右翻转,使得调节器配合面31与转动支架配合面21之间重叠部分的位置、形状发生改变,而在绕车载显示终端系统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向上、调节器3与转动支架2之间可以无法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旋转装置4可以通过调节器3、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在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实现横屏和竖屏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槽43b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在图15的示例中,配合槽43b为四个,四个配合槽43b沿转动轴4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从而保证了转动轴43与旋转盘42之间传动平稳。
可选地,如图14-图16所示,第二驱动装置411具有第二输出轴411a,第二输出轴411a可以自后向前伸出,第二输出轴411a具有第一蜗杆411b,转动轴43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配合齿43a,每个配合齿43a可以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多个配合齿43a可以形成在转动轴43后端的外周壁上;传动机构41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蜗轮412a和第二蜗杆412b,第一蜗轮412a可以位于第一蜗杆411b的轴向一端,第一蜗轮412a和第二蜗杆412b倾斜布置在固定座41上,第一蜗轮412a与第一蜗杆411b配合,第二蜗杆412b与配合齿43a配合。由此,第二驱动装置411运行、第二输出轴411a转动,第一蜗杆411b可以驱动第一蜗轮412a转动,而第一蜗轮412a和第二蜗杆412b可以同步转动,从而第二蜗杆412b转动以通过配合齿43a驱动转动轴43旋转,传动平稳、可靠,结构紧凑,而且通过第一蜗杆411b和第一蜗轮412a之间的配合、第二蜗杆412b和配合齿43a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转动轴43的转速相比于第二输出轴411a的转速小,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切换时具有合适的转动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输出轴411a的转动方向来控制旋转盘42的转动方向,从而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的转动方向;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输出轴411a的转动角度来控制旋转盘42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第一显示终端201的转动角度。例如,可以将第二输出轴411a每次的转动角度设置为固定值,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每次转动角度为90°,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201由横屏状态切换至竖屏状态、再由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始终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第一显示终端201也可以先正向转动、再反向转动。具体而言,第一显示终端201位于横屏状态、并转动至竖屏状态时,可以正向转动90°,接着第一显示终端201再由竖屏状态转动至横屏状态时,可以继续正向转动90°;或者,第一显示终端201位于横屏状态、并转动至竖屏状态时,可以反向转动90°,接着第一显示终端201再由竖屏状态转动至横屏状态时,可以继续反向转动90°;或者,第一显示终端201位于横屏状态、并转动至竖屏状态时,可以正向转动90°,接着第一显示终端201再由竖屏状态转动至横屏状态时,可以反向转动90°至先前的横屏状态。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固定座41的后侧设有限位座44,限位座44上设有向前延伸用于与旋转柱421套设配合的连接轴441,使得旋转柱421向后穿过转动轴43并伸入连接轴441内,以提高旋转装置4的稳定性;连接轴441的后侧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轴承45和卡簧46,轴承45和卡簧46套设在旋转柱421上,卡簧46用于限定轴承45向后运动。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限位座44可以与固定座41固定相连,限位座44上形成有贯通的中心孔,连接轴441可以由中心孔的周壁延伸形成,使得连接轴441大致形成为筒状结构,连接轴441的前端伸入旋转柱421和转动轴43之间,转动轴43的后端可以止抵在限位座44上,从而限位座44可以限制转动轴43沿旋转盘42的轴向移动;轴承45的内圈与旋转柱421配合,连接轴441的后端可以与轴承45的内圈相止抵,卡簧46套设在旋转柱421上以限定轴承45的轴向移动。
可选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卡簧46可以包括第一卡簧段和第二卡簧段,第一卡簧段大致形成为圆台形且第一卡簧段卡设在旋转柱421的外周壁上,第二卡簧段大致形成为圆筒形且第二卡簧段配合在轴承45外圈的后端,由于轴承45对卡簧46产生有作用力,第一卡簧段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卡簧段更加紧密地配合在旋转柱421的外周壁上。进一步地,第一卡簧段的远离第二卡簧段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卡槽46a,多个卡槽46a沿第一卡簧段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个卡槽46a可以由第一卡簧段的上述一端的部分端面朝向第二卡簧段的方向凹入形成,使得每个卡槽46a的后端敞开,从而将卡簧46装配完成后,由于轴承45对卡簧46产生有作用力,第一卡簧段发生弹性变形、每个卡槽46a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每个卡槽46a的敞口缩小,从而进一步使得第一卡簧段与旋转柱421之间配合更加紧密,进而保证了卡簧46的轴向限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方便了主副驾驶位人员观看显示屏,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6-图19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具体限制。
如图6-图19所示,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包括第一显示终端201、转动支架2和调节器3。
第一显示终端201为长方形屏,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四个限位凸起11和四个安装柱12,每个限位凸起11大致形成为弧形结构且每个限位凸起11可以由第一显示终端201的部分后表面向后凸出形成,四个限位凸起11和四个安装柱12沿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周向交替布置,使得四个限位凸起11和四个安装柱12可以大致形成为圆环形结构;转动支架2的邻近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一侧的外周壁大致形成为圆形,从而转动支架2的前端可以置于上述圆环形结构内,限位凸起11和安装柱12可以起到限位作用,以便于转动支架2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固定连接;转动支架2的前端的外边缘设有四个安装部20a,每个安装柱12上均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每个安装部20a上均形成有第二连接孔,螺钉可以对应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以将转动支架2与第一显示终端201固定连接。
转动支架2上设有向后延伸的转动支架配合面21,转动支架配合面21的后侧敞开,且自前向后、转动支架配合面21大致呈渐缩状;调节器3设在转动支架2的后侧,调节器3包括调节器本体30,调节器本体3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向前延伸的调节器配合面31,调节器配合面31的前侧敞开、后侧封闭,且自前向后、调节器配合面31大致呈渐缩状。
转动支架配合面21包覆在调节器配合面31的外侧,使得调节器配合面31与转动支架配合面21共同限定出腔室100a,腔室100a内设有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和两个可移动的动力传动件33,两个动力传动件33均为弧形齿条,两个动力传动件33分别与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第一输出轴321的啮合齿对应配合,从而第一驱动装置32运行、第一输出轴321转动以驱动动力传动件32移动。调节器3上形成有导向槽,动力传动件33与导向槽移动配合使得动力传动件33在导向槽内沿导向槽移动;每个动力传动件33的前端与转动支架2球铰接,在第一平面100b上、两个动力传动件33的前端的投影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中心的投影之间的连线成90°夹角,其中第一平面100b为与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且两个动力传动件33的前端分别与第一显示终端201的长边的中垂线、短边的中垂线前后正对设置。由此,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其中一个驱动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左右翻转,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另一个驱动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上下翻转。
具体地,如图6、图11和图12所示,动力传动件33的前端设有球头331,球头331可以形成为球状结构,转动支架2上可以形成有球头安装腔22,球头331对应配合在球头安装腔22内以实现动力传动件33与转动支架2之间球铰接。在第一平面100b上、两个球头331中心的投影与第一显示终端201中心的投影之间的连线成90°夹角,而且在第一平面100b上、两个球头安装腔22中心的投影与第一显示终端201中心的投影之间的连线成90°夹角。
如图10-图12所示,转动支架配合面21的自由端具有朝向调节器配合面31延伸的延伸部211,转动支架配合面21通过延伸部211与调节器配合面31接触。调节器3与转动支架2之间可以相对上下、左右翻转,使得调节器配合面31与转动支架配合面21之间重叠部分的位置、形状发生改变,而在绕车载显示终端系统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转动的方向上、调节器3与转动支架2之间可以无法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了旋转装置4可以通过调节器3、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在第一显示终端201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实现横屏和竖屏的切换。
如图10-图12所示,转动支架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中心安装部20b,调节器3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中心安装部30a、第一中心安装部20b和第二中心安装部30a之间可以球铰接,从而便于为转动支架2相对于调节器3翻转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调节器3的后侧设有旋转装置4,调节器3和旋转装置4之间设有固定支架5,调节器3与固定支架5固定连接、且旋转装置4与固定支架5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13-图17所示,调节器本体30的后表面上设有定位柱30b,固定支架5大致形成为环形结构,固定支架5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定位孔50a,将定位柱30b对应配合在定位孔50a内,可以实现调节器3与固定支架5之间的限位,以便于调节器3与固定支架5的固定连接;调节器本体30的后表面上还形成有第三连接孔,固定支架5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四连接孔,可以通过将螺钉穿设在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内,以实现调节器3与固定支架5的固定连接。其中,定位柱30b可以为两个。
如图13-图16所示,旋转装置4包括固定座41、旋转盘42和转动轴43。固定座41适于安装在车辆上,固定座41上形成有前后方向贯通的安装孔41a,固定座41上设有第二驱动装置411和与第二驱动装置411配合的传动机构412,第二驱动装置411具有自后向前伸出的第二输出轴411a,第二输出轴411a具有第一蜗杆411b,传动机构41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蜗轮412a和第二蜗杆412b,第一蜗轮412a可以位于第一蜗杆411b的轴向一端,第一蜗轮412a和第二蜗杆412b倾斜布置在固定座41上,第一蜗轮412a与第一蜗杆411b配合,第二蜗杆412b与转动轴43外周壁上的配合齿43a配合,从而当第二驱动装置411工作时,第二驱动装置411可以通过传动机构412驱动转动轴43转动。其中,第一驱动装置32和第二驱动装置411可以均为电机,例如,第一驱动装置32为微型电机。
旋转盘42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的后表面上,旋转盘42具有向后延伸且穿过安装孔41a的旋转柱421,旋转柱421为筒状结构;转动轴43也大致为筒状结构,转动轴43套设在旋转柱421上以与旋转盘42固定连接,转动轴43位于安装孔41a和旋转柱421之间。固定座41的后侧固定设有限位座44,限位座44上设有向前延伸入旋转柱421和转动轴43之间的连接轴441,连接轴441的后侧从前向后依次设有轴承45和卡簧46,轴承45和卡簧46套设在旋转柱421上,转动轴43的后端止抵在限位座44上、连接轴441的后端与轴承45的内圈相止抵、且轴承45的外圈与卡簧46相止抵,使得卡簧46可以通过轴承45限制限位座44的轴向移动。
其中,旋转盘42的外边缘设有第一旋转卡扣422和第一安装板423,第一旋转卡扣422和第一安装板423均向前延伸,固定支架5的外边缘设有第二旋转卡扣51和第二安装板52,第二旋转卡扣51和第二安装板52均向后延伸;第二旋转卡扣51的周向一端设有限位凸块511,将第二旋转卡扣51对应配合在第一旋转卡扣422内,使得在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轴向上、旋转盘42和固定支架5之间无法相对移动,此时将第一旋转卡扣422朝向限位凸块511的方向转动,使得限位凸块511与第一旋转卡扣422的周向一端相止抵,在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周向上、第一旋转卡扣422无法相对于第二旋转卡扣51继续转动,此时第一安装板423上的通孔与第二安装板52的通孔内外正对,通过螺钉可以实现旋转盘42与固定之间5的固定连接。第一旋转卡扣411和第二旋转卡扣51可以均为三个;第一安装板423和第二安装板52可以均为两个。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通过在转动支架2和调节器3限定的腔室100a内设置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和两个可移动的动力传动件33,每个动力传动件33的一端均与转动支架2球铰接,使得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其中一个驱动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左右翻转、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2中的另一个驱动对应的动力传动件33移动以通过转动支架2带动第一显示终端201上下翻转,从而实现了第一显示终端201放置角度的多方向电动调节;通过在旋转装置4内设置第二驱动装置411、传动机构412和转动轴43,使得第一显示终端201可以实现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的电动切换。其中,第一显示终端201放置角度的多方向调节与第一显示终端201在横屏状态、竖屏状态之间的切换调节,两者可以互相独立调节、互不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驱动组件301和第二驱动组件302的结构相同,因此,以第一驱动组件301为例来说明驱动组件的结构。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01与第一执行机构101相连以驱动第一显示终端201平移。第一驱动组件301包括:螺杆132和第二驱动单元131。螺杆132与第一执行机构101螺纹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单元131与螺杆132相连,第二驱动单元131用于驱动螺杆132旋转。利用螺纹传动的方式,可以方便第一显示终端201的水平移动移,而且,螺纹传动可以实现无极调节,有效地提高第一显示终端201的调整范围。
第二驱动单元131上固定地连接有支撑件133,螺杆132穿过支撑件133并可转动地支撑于支撑件133上。通过设置支撑件133,可以提高螺杆132的稳定性,支撑件133可以对螺杆132提供支撑,避免出现悬臂梁导致不稳定的问题。
优选地,如图20所示,平移驱动件13还包括:第一滑轨1341和第二滑轨1342,第二滑轨1342设于第一滑轨1341上并沿第一滑轨1341可滑动,其中,第一滑轨1341沿与螺杆132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二滑轨1342与第一执行机构101固定地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滑轨1341和第二滑轨1342,可以方便引导第一显示终端201的平移,提高第一显示终端201平移的稳定性,而且通过第一滑轨1341和第二滑轨1342的配合,将第一显示终端201的重量支撑到滑轨上,可以减轻螺杆132收到的力矩,从而提高螺杆132的稳定性和强度。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通过控制模块对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能够以不同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图2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2000包括车载显示终端系统10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图2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包括第一显示终端、第二显示终端、控制第一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的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的第二执行机构、驱动第一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如图2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用户的模式指令。
S2: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其中,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执行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第二执行机构用于控制第二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其中,旋转是指显示终端以执行机构与显示终端相接处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进行旋转;翻转是指显示终端以执行机构与显示终端相接处为轴心向左或向右进行翻转,其中,显示终端的显示屏翻转至朝向主驾驶时为显示终端向左翻转,显示终端的显示屏翻转至朝向副驾驶时为显示终端向右翻转,其中,显示终端的翻转角度可由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各个工作模式设定。
其中,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还存储有各个工作模式下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应处的位置信息,以在获取到用户的指令信息后,能够根据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应处的位置信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对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能够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分别获取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驱动组件以使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在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也就是说,当用户选择工作模式为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时,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分别获取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以使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显示终端进行平移,并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同时,根据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第二驱动组件,以使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显示终端进行平移,并移动至与副驾驶相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即可先通过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达到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预设的显示模式,其中,显示模式包括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然后第一执行机构还控制第一显示终端进行翻转,例如第一执行机构可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向左翻转,以使第一显示终端的显示屏能够面向主驾驶员,从而方便主驾驶获取第一显示终端提供的驾驶信息。
与此同时,在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的使用需求,即可先通过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达到主副独立工作模式预设的显示模式,然后第二执行机构还控制第二显示终端进行翻转,例如,第二执行机构可控制第二显示终端向右翻转,以使第二显示终端的显示屏能够面向副驾,从而满足副驾的使用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在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的显示模式与显示内容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显示终端可为竖屏状态以方便向驾驶员展示导航信息,第二显示终可为横屏状态以方面副驾观看视频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并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以及获取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可将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朝向主驾,并使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合屏,以增大显示终端的显示面积,从而进一步方便驾驶员获取驾驶信息。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以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横屏状态为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并控制第一显示终端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同时通过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也处于横屏状态,并控制第二显示终端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然后获取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即言,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又大又长的屏幕,用于向驾驶员显示导航信息等。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并分别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以及获取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在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以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竖屏状态为例,当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可通过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并控制第一显示终端朝向副驾的视线位置,同时通过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也处于竖屏状态,并控制第二显示终端朝向副驾的视线位置,然后获取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从而提高副驾的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用户的模式选择信息。
如果用户选择主副驾驶独立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102;
如果用户选择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105;
如果用户选择副驾娱乐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108。
S102:获取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
S103:通过第一驱动组件控制第一显示终端移动到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通过第二驱动组件控制第二显示终端移动到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
S104:通过第一执行机构控制第一显示终端旋转/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通过第二执行机构控制第二显示终端旋转/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S105: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分别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处于横屏状态,并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
S106: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
S107:控制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S108:通过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分别控制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处于竖屏状态,并朝向副驾成员所需角度。
S109:对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显示终端与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
S110:控制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接收用户的模式指令,然后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使车载显示终端系统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兼顾主驾驶的驾驶需求和副驾驶的娱乐需求,有效提高车载显示终端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
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旋转和/或翻转,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旋转和/或翻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水平移动;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水平移动;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
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控制模块还通过所述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所述控制模块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所述控制模块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所述第二执行机构中的一个,具体包括:
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固定连接第一显示终端,所述转动支架上设有转动支架配合面;
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连接转动支架,所述调节器上设有调节器配合面,所述调节器配合面上设有可移动的且与转动支架活动连接的动力传动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动力传动件进行位置移动以带动所述转动支架配合面转动,以使显示终端翻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件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动力传动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配合,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适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动力传动件带动所述显示终端左右摆动,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中的另一个适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动力传动件带动所述显示终端上下摆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的远离所述转动支架的一侧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显示终端在所述显示终端所在的平面内旋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一个,具体包括:
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执行机构螺纹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以使显示终端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水平移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
11.一种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包括第一显示终端、第二显示终端、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的第一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旋转和/或翻转的第二执行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的模式指令;
根据用户的模式指令分别对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第一显示终端和第二显示终端以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其中,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主驾行车工作模式和副驾娱乐工作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副驾独立工作模式时,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移动至与主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驾驶员的驾驶需求;
在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移动至与副驾相对应的位置时,还通过所述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旋转和/或翻转,以适应副驾乘员的使用需求。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主驾行车工作模式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朝向驾驶员的视线位置,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显示终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载显示终端系统进入所述副驾娱乐工作模式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均处于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第二执行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翻转至副驾乘员所需角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屏后的位置信息,分别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终端与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合并成一个完整屏幕后,还对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显示终端和所述第二显示终端对待显示画面进行合屏显示。
CN201810277187.8A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316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7187.8A CN110316086B (zh)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7187.8A CN110316086B (zh)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086A true CN110316086A (zh) 2019-10-11
CN110316086B CN110316086B (zh) 2021-05-14

Family

ID=6811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7187.8A Active CN110316086B (zh) 2018-03-30 2018-03-30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1608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937A (zh) * 2020-12-04 2021-03-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组件及车辆
CN113246872A (zh) * 2021-06-30 2021-08-13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及车辆
CN113401067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系统及控制该汽车中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906030A (zh) * 2022-05-25 2022-08-1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屏幕及桌板的控制方法和车载桌板组件
CN115412676A (zh) * 2022-09-13 2022-11-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权重掩膜的全景环视系统及全景图像融合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09842A1 (en) * 1996-09-03 1998-03-12 Ut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Dual screen display device
CA2356353C (en) * 1998-12-23 2011-04-26 Jerry Moscovitch Computer display screen system and adjustable screen mount, and swinging screens therefor
CN206202154U (zh) * 2016-10-28 2017-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仪表台及车辆
CN206465860U (zh) * 2017-02-13 2017-09-05 北京惠泽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汽车a柱盲区设备
CN107499251A (zh) * 2017-04-01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显示屏显示的方法、装置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09842A1 (en) * 1996-09-03 1998-03-12 Ut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Dual screen display device
CA2356353C (en) * 1998-12-23 2011-04-26 Jerry Moscovitch Computer display screen system and adjustable screen mount, and swinging screens therefor
CN206202154U (zh) * 2016-10-28 2017-05-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仪表台及车辆
CN206465860U (zh) * 2017-02-13 2017-09-05 北京惠泽智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汽车a柱盲区设备
CN107499251A (zh) * 2017-04-01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显示屏显示的方法、装置和车辆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1067A (zh) * 2020-03-16 2021-09-17 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中控系统及控制该汽车中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428937A (zh) * 2020-12-04 2021-03-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屏组件及车辆
CN113246872A (zh) * 2021-06-30 2021-08-13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及车辆
CN114906030A (zh) * 2022-05-25 2022-08-16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屏幕及桌板的控制方法和车载桌板组件
CN115412676A (zh) * 2022-09-13 2022-11-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权重掩膜的全景环视系统及全景图像融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6086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6086A (zh)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63613B (zh) 显示装置
JP731179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8021350U (zh) 显示屏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495342B (zh) 车辆座椅装置
EP2743122B1 (en) Vehicle seat apparatus
US20090200849A1 (en) Memory mechanism
CN110316114A (zh)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17652B (zh) 超声诊断装置
CN107089141A (zh) 车用显示系统
CN110958969B (zh) 用于机动车的转向设备、用于运行转向设备的方法、控制装置以及机动车
CN105034864A (zh) 车辆座椅控制装置和车辆座椅装置
CN109421567A (zh) 头枕装置
JP4658408B2 (ja) 車両用監視装置
CN110316078A (zh)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JPS6039562B2 (ja) 乗物用座席
US20080185894A1 (en) Movable head restraint for improved vision
CN111406015B (zh) 机动车辆以及用于运行机动车辆的方法
JP3145430B2 (ja) 自動車のドライビングポジション調整装置
CN205652033U (zh) 用于车辆的倒车摄像头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316083A (zh) 车辆、车载显示终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16077A (zh) 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紧急工况提示系统和车辆
JPH09109787A (ja) 自動車用画像装置
CN219838472U (zh) 一种汽车座椅
JPS58218448A (ja) 電動ミ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