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5714A - 注射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5714A
CN110315714A CN201910000925.9A CN201910000925A CN110315714A CN 110315714 A CN110315714 A CN 110315714A CN 201910000925 A CN201910000925 A CN 201910000925A CN 110315714 A CN110315714 A CN 110315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ir
inner space
injection
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09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5714B (zh
Inventor
豊岛研人
江幡宏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15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5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5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注射成型机,可抑制粉尘从框架的外部空间侵入至框架的内部空间。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具备:框架,形成有排气口及进气口;电气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进气风扇,经由所述进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向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供给空气;及过滤器,捕集通过所述进气口的空气中的粉尘,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气压为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以上。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65405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注射成型机具备:框架,具备窗口;IPM(Intelligent PowerModule,智能功率模块),配置于框架的内部空间;散热器,冷却IPM;散热器罩,覆盖散热器的散热片并形成通风道;及冷却风扇,使空气流到通风道。冷却风扇配置于框架的内部空间,并将框架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送入通风道。通过通风道的空气与散热片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从形成于框架的窗口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0660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框架的内部空间的空气排出到框架的外部空间,因此导致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气压变得低于框架的外部空间的气压。其结果,存在因气压差产生从框架的外部空间朝向框架的内部空间的间隙风,灰尘等粉尘与间隙风一并侵入至框架的内部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粉尘从框架的外部空间侵入至框架的内部空间。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注射成型机具备:框架,形成有排气口及进气口;电气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进气风扇,经由所述进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向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供给空气;及过滤器,捕集通过所述进气口的空气中的粉尘,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气压为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式,能够抑制粉尘从框架的外部空间侵入至框架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从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侧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
图2为表示从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侧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为表示从一实施方式的与操作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4为表示向一实施方式的向各种马达供给电力的电路的图。
图5为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且为沿图6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散热器罩、排气风扇及框架底座部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第1变形例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第2变形例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0-注射成型机,700-控制装置(电气安装件),713~716-逆变器(电气安装件),720-散热器,740-排气风扇,770-进气风扇,771-过滤器,900-合模装置框架,910-注射装置框架,917-进气口,918-排气口,940-外部空间,950-内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或对应的符号以省略说明。
(注射成型机)
图1为表示从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侧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开模结束时的状态的图。图2为从一实施方式的操作侧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
图3为从一实施方式的与操作相反的一侧观察的注射成型机的合模时的状态的图。图1~图3中,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方向。X方向及Y方向表示水平方向,Z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合模装置100为卧式时,X方向为模开闭方向,Y方向为注射成型机10的宽度方向。Y方向负侧为操作侧,Y方向正侧为操作侧的相反侧。如图1~图3所示,注射成型机10具有合模装置100、顶出装置200、注射装置300、移动装置400、成型品接收部500、控制装置700、合模装置框架900及注射装置框架910。图1~图3表示合模装置框架900及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观。合模装置框架900与注射装置框架910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独立形成并通过螺栓被连结或被焊接。另外,合模装置框架900与注射装置框架910可以分离而设置。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控制装置700。以下,对注射成型机10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框架)
合模装置框架900例如具有水平设置的板状的框架底座部901、竖立设置于框架底座部901的多条框架柱部902及被多条框架柱部902水平支承的板状的框架顶棚部903。框架底座部901、多条框架柱部902及框架顶棚部903通过焊接等呈一体化而构成框架主体904。
框架底座部901经由多个水平调节器920设置于工厂的地面2等。各水平调节器920调整框架底座部901相对于地面2的高度。各水平调节器920具有吸收振动的防振橡胶等。
多条框架柱部902在铅垂方向上隔着间隔连结框架底座部901与框架顶棚部903。多条框架柱部902分别在框架底座部901及框架顶棚部903的外周部隔着间隔而设置。
框架顶棚部903支承合模装置100。例如,在框架顶棚部903固定有引导合模装置100的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及合模装置100的固定压板110。
在框架主体904的侧面(例如X方向端面及Y方向端面)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各开口部的四面被框架底座部901、在X方向或Y方向上相邻的2条框架柱部902及框架顶棚部903包围。
合模装置框架900还具有覆盖形成于框架主体904的侧面的开口部的框架罩部905。框架罩部905通过螺栓等可拆卸地安装于框架主体904的侧面。另外,框架罩部905也可以焊接于框架主体904的侧面。
在合模装置框架900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成型品接收部500,该成型品接收部500接收从构成模具装置800的定模810与动模820之间掉落的成型品。成型品接收部500配置于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合模及开模的合模装置100的铅垂下方。成型品接收部500例如由带式输送机构成,在合模装置框架900的内部空间接收成型品,并将接收的成型品如图9中空心箭头所示输送至合模装置框架900的外部空间。
在合模装置框架900的侧面(例如Y方向端面)形成有成型品取出口908,该成型品取出口908取出由成型品接收部500接收的成型品。另外,成型品取出口908如图9所示形成于Y方向的一端面,但也可以分别形成于Y方向的两个端面。成型品被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可以从不同的成型品取出口908被取出。
另外,成型品取出口90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合模装置框架900的Y方向端面,但也可以形成于合模装置框架900的X方向端面(更详细而言为X负方向端面)。并且,成型品接收部500可以由将所接收的向倾斜下方掉放成型品的滑道构成。并且,成型品接收部500可以由容纳成型品的箱体构成。
(注射装置框架)
注射装置框架910与合模装置框架900相同地,例如具有水平设置的板状的框架底座部911、竖立设置于框架底座部911的多条框架柱部912及被多条框架柱部912水平支承的板状的框架顶棚部913。框架底座部911、多条框架柱部912及框架顶棚部913通过焊接等呈一体化而构成框架主体914。
框架底座部911经由多个水平调节器920设置于工厂的地面2等。各水平调节器920调整框架底座部911相对于地面2的高度。各水平调节器920具有吸收振动的防振橡胶等。
多条框架柱部912在铅垂方向上隔着间隔连结框架底座部911与框架顶棚部913。多条框架柱部912分别在框架底座部911及框架顶棚部913的外周部隔着间隔而设置。
框架顶棚部913支承注射装置300。例如在框架顶棚部913固定有引导注射装置300的滑动底座301的引导件。
在框架主体914的侧面(例如X方向端面及Y方向端面)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各开口部的四面被框架底座部911、在X方向或Y方向上相邻的2条框架柱部912及框架顶棚部913包围。
注射装置框架910还具有覆盖形成于框架主体914的侧面的开口部的框架罩部915。框架罩部915通过螺栓等可拆卸地安装于框架主体914的侧面。另外,框架罩部915可以焊接于框架主体914的侧面。
注射装置框架910形成为箱体状。能够抑制粉尘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侵入至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详细后述,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控制装置700等电气安装件。
(合模装置)
合模装置100的说明中,以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为前方,以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合模装置100进行模具装置800的闭模、合模及开模。合模装置100例如为卧式,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合模装置100具有固定压板110、可动压板120、肘节座130、连接杆140、肘节机构150、合模马达160、运动转换机构170及模厚调整机构180。
固定压板110固定于合模装置框架900。在固定压板110的与可动压板120对置的面安装有定模810。
可动压板120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0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合模装置框架900上铺设有引导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在可动压板120的与固定压板110对置的面安装有动模820。
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进退,从而进行闭模、合模及开模。由定模810和动模820构成模具装置800。
肘节座130与固定压板110隔着间隔连结,且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地载置于合模装置框架900上。另外,肘节座130也可以沿铺设于合模装置框架900上的引导件移动自如。肘节座130的引导件可以与可动压板120的引导件101通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压板110固定于合模装置框架900,肘节座130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0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但也可以是肘节座130固定于合模装置框架900,固定压板110相对于合模装置框架90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自如。
连接杆140在模开闭方向上隔着间隔L连结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连接杆140可以使用多条(例如4条)。各连接杆140与模开闭方向平行,且根据合模力而伸展。可以在至少1条连接杆140设置有检测连接杆140的应变的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的检测结果在合模力的检测等中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合模力的合模力检测器,使用连接杆应变检测器14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合模力检测器不限于应变仪式,也可以是压电式、电容式、液压式、电磁式等,其安装位置也不限定于连接杆140。
肘节机构150配设于可动压板120与肘节座130之间,且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沿模开闭方向移动。肘节机构150由十字头151、一对连杆组等构成。各连杆组具有通过销等连结成伸缩自如的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第1连杆152通过销等安装成相对于可动压板120摆动自如,第2连杆153通过销等安装成相对于肘节座130摆动自如。第2连杆153经由第3连杆154安装于十字头151。若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则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伸缩,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
另外,肘节机构15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图3所示的结构。例如图1~图3中,各连杆组的节点的数量为5个,但也可以是4个,且可以是第3连杆154的一端部结合于第1连杆152与第2连杆153的节点。
合模马达160安装于肘节座130,使肘节机构150工作。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从而使第1连杆152及第2连杆153伸缩,并使可动压板120相对于肘节座130进退。合模马达160直接连结于运动转换机构170,但也可以经由带和带轮等连结于运动转换机构170。
运动转换机构170将合模马达16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十字头151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170包括丝杠轴171及螺合于丝杠轴171的丝杠螺母172。可以在丝杠轴171与丝杠螺母172之间夹设有滚珠或滚柱。
合模装置1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闭模工序、合模工序及开模工序等。
闭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以设定速度前进至闭模结束位置,从而使可动压板120前进以使动模820与定模810接触。十字头151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合模马达编码器161等检测。合模马达编码器161检测合模马达16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十字头151的位置的十字头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十字头151的速度的十字头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也能够使用一般的检测器。并且,检测可动压板120的位置的可动压板位置检测器及检测可动压板120的速度的可动压板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合模马达编码器161,能够使用一般的检测器。
合模工序中,进一步驱动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从闭模结束位置进一步前进至合模位置,由此产生合模力。合模时动模820与定模810之间形成型腔空间801(参考图2~图3),注射装置300在型腔空间801填充液态的成型材料。通过填充的成型材料的固化而获得成型品。型腔空间80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此时可同时获得多个成型品。
开模工序中,驱动合模马达160使十字头151以设定速度后退至开模结束位置,从而使可动压板120后退以使动模820从定模810分离。之后,顶出装置200从动模820顶出成型品。
闭模工序及合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例如,闭模工序及合模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速度和位置(包括闭模开始位置、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合模力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闭模开始位置、速度切换位置、闭模结束位置及合模位置从后侧朝向前方依次排列并表示设定有速度的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对每个区间设定速度。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也可以不设定速度切换位置。也可以仅设定合模位置与合模力中的任一个位置。
开模工序中的设定条件也相同地设定。例如,开模工序中的十字头151的速度和位置(包括开模开始位置、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作为一系列设定条件而一并设定。开模开始位置、速度切换位置及开模结束位置从前侧朝向后方依次排列并表示设定有速度的区间的起点和终点。对每个区间设定速度。速度切换位置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也可以不设定速度切换位置。开模开始位置与合模位置可以是相同位置。并且,开模结束位置与闭模开始位置可以是相同位置。
另外,也可以代替十字头151的速度和位置等而设定可动压板120的速度和位置等。并且,也可以代替十字头的位置(例如合模位置)和可动压板的位置而设定合模力。
肘节机构150增大合模马达160的驱动力而传递至可动压板120。其增大倍率也被称为肘节倍率。肘节倍率根据第1连杆152与第2连杆153所成的角θ(以下,也称为“连杆角度θ”)而变化。连杆角度θ根据十字头151的位置求出。连杆角度θ为180°时,肘节倍率最大。
因模具装置800的更换和模具装置800的温度变化等致使模具装置800的厚度发生变化时,进行模厚调整以在合模时获得规定的合模力。模厚调整中,例如将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之间的间隔L调整为在动模820与定模810接触的模接触的时点肘节机构150的连杆角度θ成为规定的角度。
合模装置100具有通过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之间的间隔L来进行模厚调整的模厚调整机构180。模厚调整机构180具有:丝杠轴181,形成于连接杆140的后端部;丝杠螺母182,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130上;及模厚调整马达183,使螺合于丝杠轴181的丝杠螺母182旋转。
丝杠轴181及丝杠螺母182设置于每个连接杆140上。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可以经由旋转传递部185传递至多个丝杠螺母182。能够使多个丝杠螺母182同步旋转。另外,也能够通过变更旋转传递部185的传递路径来使多个丝杠螺母182各自旋转。
旋转传递部185例如由齿轮等构成。该情况下,在各丝杠螺母182的外周形成有从动齿轮,在模厚调整马达183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齿轮,且与多个从动齿轮及驱动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130的中央部处。另外,旋转传递部185也可以代替齿轮而由带和带轮等构成。
模厚调整机构180的动作受到控制装置700的控制。控制装置700驱动模厚调整马达183以使丝杠螺母182旋转,由此调整将丝杠螺母182保持为旋转自如的肘节座130相对于固定压板110的位置,从而调整固定压板110与肘节座130之间的间隔L。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丝杠螺母182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130,形成有丝杠轴181的连接杆140固定于固定压板11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可以是丝杠螺母182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固定压板110,连接杆140固定于肘节座130。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使丝杠螺母182旋转来调整间隔L。
并且,可以是丝杠螺母182固定于肘节座130,连接杆140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固定压板110。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接杆140旋转来调整间隔L。
并且,还可以是丝杠螺母182固定于固定压板110,连接杆140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肘节座130。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接杆140旋转来调整间隔L。
间隔L使用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来检测。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检测模厚调整马达183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的检测结果在监视和控制肘节座130的位置和间隔L时使用。另外,检测肘节座130的位置的肘节座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间隔L的间隔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模厚调整马达编码器184,能够使用一般的检测器。
模厚调整机构180通过使相互螺合的丝杠轴181与丝杠螺母182中的一个旋转来调整间隔L。可以使用多个模厚调整机构180,也可以使用多个模厚调整马达18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模厚调整机构180为了调整间隔L而具有形成于连接杆140的丝杠轴181及螺合于丝杠轴181的丝杠螺母18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模厚调整机构180可以具有调节连接杆140的温度的连接杆调温器。连接杆调温器安装于各连接杆140,连带调整多条连接杆140的温度。连接杆140的温度越高,连接杆140越是因热膨胀而变长,致使间隔L变大。多条连接杆140的温度也能够独立调整。
连接杆调温器例如包括加热器(heater)等加热器,通过加热来调节连接杆140的温度。连接杆调温器包括水冷套等冷却器,可以通过冷却来调节连接杆140的温度。连接杆调温器可以包括加热器和冷却器双方。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是模开闭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但也可以是模开闭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立式的合模装置具有下压板、上压板、肘节座、连接杆、肘节机构及合模马达等。下压板与上压板中的任一个被用作固定压板,另外一个被用作可动压板。在下压板安装有下模,在上压板安装有上模。由下模和上模构成模具装置。下模可以经由转台安装于下压板。肘节座配设于下压板的下方,经由连接杆与上压板连结。连接杆在模开闭方向上隔着间隔连结上压板与肘节座。肘节机构配设于肘节座与下压板之间,使可动压板起落。合模马达使肘节机构工作。合模装置为立式时,连接杆的条数通常为3条。另外,连接杆的条数并无特别限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100作为驱动源具有合模马达160,但也可以代替合模马达160而具有液压缸。并且,合模装置100可以作为模开闭用具有线性马达而作为合模用具有电磁铁。
(顶出装置)
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相同地,以闭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为前方,以开模时的可动压板12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顶出装置200从模具装置800顶出成型品。顶出装置200具有顶出马达210、运动转换机构220及顶出杆230等。
顶出马达210安装于可动压板120。顶出马达210直接连结于运动转换机构220,但也可以经由带和带轮等连结于运动转换机构220。
运动转换机构220将顶出马达21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顶出杆230的直线运动。运动转换机构220包括丝杠轴及螺合于丝杠轴的丝杠螺母。可以在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之间夹设有滚珠或滚柱。
顶出杆230在可动压板120的贯穿孔中进退自如。顶出杆230的前端部与进退自如地配设于动模820的内部的可动部件830接触。顶出杆230的前端部可以与可动部件830连结,也可以不与其连结。
顶出装置2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顶出工序。
顶出工序中,驱动顶出马达210使顶出杆230以设定速度从待机位置前进至顶出位置,从而使可动部件830前进以顶出成型品。之后,驱动顶出马达210使顶出杆230以设定速度后退,并使可动部件830后退至原来的待机位置。顶出杆230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顶出马达编码器211检测。顶出马达编码器211检测顶出马达21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顶出杆230的位置的顶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顶出杆230的速度的顶出杆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顶出马达编码器211,能够使用一般的检测器。
(注射装置)
注射装置300的说明中,与合模装置100的说明和顶出装置200的说明不同,以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为前方,以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注射装置300设置于相对于注射装置框架910进退自如的滑动底座301,且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自如。注射装置300与模具装置800接触,并向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填充成型材料。注射装置300例如具有缸体310、喷嘴320、螺杆330、计量马达340、注射马达350、压力检测器360等。
缸体310加热从供给口311供给至内部的成型材料。成型材料例如包括树脂等。成型材料例如形成为颗粒状,并以固体状态供给至供给口311。供给口311形成于缸体310的后部。在缸体310的后部的外周设置有水冷缸等冷却器312。在比冷却器312更靠前方,缸体310的外周设置有带式加热器等加热器313和温度检测器314。
缸体310沿缸体310的轴向(例如X方向)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设置有加热器313和温度检测器314。控制装置700控制每个区域的加热器313以使温度检测器314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喷嘴320设置于缸体310的前端部,且被推向模具装置800。在喷嘴320的外周设置有加热器313和温度检测器314。控制装置700控制加热器313以使喷嘴320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螺杆330在缸体310内配设成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若使螺杆330旋转,则成型材料沿螺杆330的螺旋状的槽被送往前方。成型材料一边被送往前方,一边通过来自缸体310的热而逐渐熔融。随着液态的成型材料被送往螺杆330的前方并蓄积于缸体310的前部,螺杆330后退。之后,若使螺杆330前进,则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液态的成型材料从喷嘴320射出而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
止回环331进退自如地安装于螺杆330的前部以作为止回阀,该止回阀在将螺杆330推向前方时防止成型材料从螺杆330的前方向后方进行倒流。
在使螺杆330前进时,止回环331通过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而被推向后方,相对于螺杆330后退至堵住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封闭位置(参考图2)为止。由此,防止蓄积于螺杆330前方的成型材料向后方倒流。
另一方面,在使螺杆330旋转时,止回环331因沿螺杆330的螺旋状的槽被送往前方的成型材料的压力而被推向前方,相对于螺杆330前进至开放成型材料的流路的开放位置(图1参照)为止。由此,成型材料被送往螺杆330的前方。
止回环331可以是与螺杆330一起旋转的共转类型和不与螺杆330一起旋转的非共转类型中的任一种。
另外,注射装置300可以具有使止回环331相对于螺杆330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进退的驱动源。
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旋转。使螺杆330旋转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340,例如可以是液压泵等。
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进退。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设置有将注射马达35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螺杆33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等。运动转换机构例如具有丝杠轴及螺合于丝杠轴的丝杠螺母。可以在丝杠轴与丝杠螺母之间设置滚珠或滚柱等。使螺杆330进退的驱动源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350,例如可以是液压缸等。
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在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传递的压力。压力检测器360设置于注射马达350与螺杆330之间的力的传递路径,并检测作用于压力检测器360的压力。
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压力检测器360的检测结果在控制和监视螺杆330从成型材料受到的压力、对于螺杆330的背压、螺杆330作用于成型材料的压力等时使用。
注射装置30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进行计量工序、填充工序及保压工序等。
计量工序中,驱动计量马达340使螺杆330以设定转速旋转,以沿螺杆330的螺旋状的槽将成型材料送至前方。随之,成型材料逐渐熔融。随着液态的成型材料被送往螺杆330的前方并蓄积于缸体310的前部,螺杆330后退。螺杆330的转速例如使用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计量马达编码器341检测计量马达34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另外,检测螺杆330的转速的螺杆转速检测器并不限定于计量马达编码器341,能够使用一般的检测器。
计量工序中,为了限制螺杆330急速后退,可以驱动注射马达350而对螺杆330施加设定背压。针对螺杆330的背压例如使用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后退至计量结束位置而在螺杆330的前方蓄积有规定量的成型材料,则计量工序结束。
填充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使螺杆330以设定速度前进,并将蓄积于螺杆330的前方的液态的成型材料填充于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螺杆330的位置和速度例如使用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注射马达编码器351检测注射马达350的旋转,并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若螺杆330的位置到达设定位置,则进行从填充工序向保压工序的切换(所谓,V/P切换)。将进行V/P切换的位置也称为V/P切换位置。螺杆330的设定速度可以根据螺杆330的位置和时间等而变更。
另外,填充工序中可以在螺杆330的位置到达设定位置之后,使螺杆330在该设定位置暂时停止,之后进行V/P切换。在即将进行V/P切换之前,也可以代替螺杆330的停止而使螺杆330微速前进或微速后退。并且,检测螺杆330的位置的螺杆位置检测器及检测螺杆330的速度的螺杆速度检测器并不限定于注射马达编码器351,能够使用一般的检测器。
保压工序中,驱动注射马达350将螺杆330推向前方,并将螺杆330的前端部的成型材料的压力(以下,也称为“保持压力”。)保持为设定压,将残留于缸体310内的成型材料推向模具装置800。能够补充因模具装置800内的冷却收缩引起的不足量的成型材料。保持压力例如使用压力检测器360检测。压力检测器360将表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保持压力的设定值可以根据自保压工序的开始之后经过的时间等而变更。
保压工序中,模具装置800内的型腔空间801的成型材料逐渐冷却,保压工序结束时型腔空间801的入口被固化的成型材料堵住。该状态被称为门封,防止放置成型材料从型腔空间801倒流。保压工序后,开始冷却工序。冷却工序中,进行型腔空间801内的成型材料的固化。为了缩短成型循环时间,可以在冷却工序中进行计量工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为同轴往复螺杆方式,但也可以是预塑化方式等。预塑化方式的注射装置将塑化缸内所熔融的成型材料供给至注射缸,并从注射缸向模具装置内注射成型材料。螺杆旋转自如或旋转自如且进退自如地配设于塑化缸内,柱塞进退自如地配设于射缸内。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300是缸体310的轴向为水平方向的卧式,但也可以是缸体310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的立式。与立式注射装置300进行组合的合模装置既可以是立式也可以是卧式。同样地,与卧式注射装置300进行组合的合模装置既可以是卧式也可以是立式。
(移动装置)
移动装置400的说明中,与注射装置300的说明相同地,以填充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负方向)为前方,以计量时的螺杆330的移动方向(例如X正方向)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移动装置400使注射装置300相对于模具装置800进退。并且,移动装置400将喷嘴320推向模具装置800,并产生喷嘴接触压力。移动装置400包括液压泵410、作为驱动源的马达420、作为液压致动器的液压缸430等。
液压泵410具有第1端口411及第2端口412。液压泵410为能够双向旋转的泵,通过切换马达420的旋转方向,从第1端口411与第2端口412中的任一个端口吸入工作液(例如油)并从另一个端口吐出而产生液压。另外,液压泵410也能够从油罐抽吸工作液并从第1端口411与第2端口412中的任一个端口吐出工作液。
马达420使液压泵410工作。马达420以与来自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信号相应的旋转方向及转矩驱动液压泵410。马达420可以是电动马达,也可以是电动伺服马达。
液压缸430具有缸体主体431、活塞432及活塞杆433。缸体主体431固定于注射装置300。活塞432将缸体主体431的内部划分为作为第1室的前室435与作为第2室的后室436。活塞杆433固定于固定压板110。
液压缸430的前室435经由第1流路401与液压泵410的第1端口411连接。从第1端口411吐出的工作液经由第1流路401供给至前室435,由此注射装置300被推向前方。注射装置300前进,喷嘴320被推向定模810。前室435发挥通过从液压泵410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而产生喷嘴320的喷嘴接触压力的压力室的功能。
另一方面,液压缸430的后室436经由第2流路402与液压泵410的第2端口412连接。从第2端口412吐出的工作液经由第2流路402供给至液压缸430的后室436,由此注射装置300被推向后方。注射装置300后退,喷嘴320从定模810分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400包含液压缸43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液压缸430而使用电动马达及将该电动马达的旋转运动转变成注射装置300的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700例如由计算机构成,如图1~图3所示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701、存储器等存储介质702、输入接口703及输出接口704。控制装置700使CPU701执行存储于存储介质702的程序,从而进行各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700通过输入接口703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通过输出接口704向外部发送信号。
控制装置700反复进行闭模工序、合模工序、开模工序等,从而反复制造出成型品。并且,控制装置700在进行合模工序的期间进行计量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等。将用于获得成型品的一系列动作例如计量工序开始至下一个计量工序开始为止的动作也称为“注料”或“成型循环”。并且,将1次注料所需的时间也称为“成型循环时间”。
一次成型循环例如依次具有计量工序、闭模工序、合模工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冷却工序、开模工序及顶出工序。这里的顺序是各工序开始的顺序。填充工序、保压工序及冷却工序在合模工序开始至合模工序结束为止的期间进行。合模工序结束的时间与开模工序开始的时间一致。另外,为了缩短成型循环时间,也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例如计量工序可以在上一次成型循环的冷却工序期间进行,该情况下,闭模工序可以在成型循环的初始阶段进行。并且,填充工序可以在闭模工序期间开始。并且,顶出工序可以在开模工序期间开始。当设置有开闭喷嘴320的流路的开闭阀时,开模工序可以在计量工序期间开始。这是因为,即使开模工序在计量工序期间开始,只要开闭阀关闭喷嘴320的流路,成型材料也不会从喷嘴320泄漏。
控制装置700与操作装置750和显示装置760连接。操作装置750接受用户的输入操作,将与输入操作相应的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700。显示装置760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显示与操作装置750的输入操作相应的操作画面。
操作画面在注射成型机10的设定等中使用。操作画面备有多个,可切换显示或重叠显示。用户一边看着显示装置760上显示的操作画面,一边操作操作装置750,从而进行注射成型机10的设定(包括设定值的输入)等。
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例如由触控面板构成,可以一体化。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进行了一体化,但也可以独立设置。并且,操作装置750可以设置有多个。操作装置750及显示装置760配置于合模装置100的Y方向负侧。将Y方向负侧称为操作侧,Y方向正侧称为操作侧的相反侧。
(供给电力电路)
图4为表示向一实施方式的各种马达供给电力的电路的图。如图4所示,注射成型机10经由第1交流电源线705、马达开关706、第2交流电源线707、第1转换器711、第1直流电源线712及多个(例如4个)逆变器713~716等向搭载于注射成型机10的多个(例如4个)马达供给交流电力。另外,图4中,图示出4个逆变器,但逆变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个,可以是3个以下,也可以是5个以上。并且,图4中图示出4个马达,但马达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个,可以是3个以下,也可以是5个以上。
第1交流电源线705将设置于工厂等的交流电源3与马达开关706进行电连接。马达开关706通过注射成型机10的用户手动操作,从而切换将交流电源3与马达(例如合模马达160等)进行电连接的状态和将交流电源3与马达进行电切断的状态。第2交流电源线707将马达开关706与第1转换器711进行电连接。第1转换器711将从交流电源3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第1直流电源线712将第1转换器711与多个逆变器713~716各自进行电连接。第1直流电源线712的中途设置有使从第1转换器711供给的直流电力变得平衡的电容器(未图示)等。
多个逆变器713~716各自在控制装置700的控制下工作,将从第1直流电源线712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以向电连接的马达供给交流电力。例如,如图4所示,逆变器713向合模马达160供给交流电力,逆变器714向顶出马达210供给交流电力,逆变器715向计量马达340供给交流电力,逆变器716向注射马达350供给交流电力。另外,图4中,一个逆变器向一个马达供给交流电力,但也可以是一个逆变器向多个马达供给交流电力。
多个逆变器713~716各自具有例如由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的三个脚(leg)。作为开关元件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le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双极晶体管等。在各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有二极管。二极管可以内置于各开关元件。另外,铁芯栓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
控制装置700生成用于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的PWM信号,并分别输出至多个逆变器713~716。分别设置于多个逆变器713~716的各开关元件按照来自控制装置700的PWM信号进行开关,并向电连接的马达供给交流电力。
如图4所示,注射成型机10经由第1交流电源线705、第2转换器717及第2直流电源线718向控制装置700供给直流电力。控制装置700不经由马达开关706与交流电源3电连接。第2转换器717经由第1交流电源线705与交流电源3连接,并将从交流电源3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第2直流电源线718将第2转换器717与控制装置700进行电连接。第2直流电源线718的中途设置有使从第2转换器717供给的直流电力变得平滑的电容器(未图示)等。
如图4所示,注射成型机10经由第1交流电源线705、马达开关706、第2交流电源线707向排气风扇740及进气风扇770供给交流电力。关于排气风扇740,详细将于后述,其用于冷却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的多个逆变器713~716,且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排出空气。关于进气风扇770,详细将于后述,其用于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的气压保持为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以上,且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供给空气。
若马达开关706成为将交流电源3与马达(例如合模马达160等)进行电连接的状态,则向排气风扇740及进气风扇770自动供给交流电力,使得排气风扇740及进气风扇770进行工作。因此,在多个逆变器713~716中的任一个进行工作时,排气风扇740也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冷却多个逆变器713~716。并且,排气风扇740进行工作时,进气风扇770也进行工作。即,排气风扇740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排出空气时,进气风扇770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供给进气。因此,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的气压保持为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以上。
(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
图5为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且为沿图6的V-V线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6中,箭头表示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之间的风的流动。图5及图6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与图1及图2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指向相同。
注射装置框架910形成为箱体状。能够抑制粉尘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侵入至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配置有控制装置700及逆变器713~716等电气安装件。为了向电气安装件供给电力,在一个框架罩部915(例如X方向正侧的框架罩部915)形成有交流电源线插入口916(参考图5)。在交流电源线插入口916插入图4所示的第1交流电源线705。交流电源线插入口916为了抑制粉尘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侵入至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而形成得略粗于第1交流电源线705。
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配置有各种电气安装件等。所谓电气安装件是指利用电工作的设备。作为电气安装件,例如可列举控制装置700和多个逆变器713~716。
并且,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设置有冷却多个逆变器713~716的多个冷却机构719(参考图5)。多个冷却机构719各自例如具有散热器720、覆盖散热器720并在内部形成通风道的散热器罩730及从散热器罩730的开口部向通风道吹送空气的排气风扇740。
一个冷却机构719例如冷却多个逆变器(例如两个逆变器713、714或两个逆变器715、716)。另外,通过一个冷却机构719冷却的多个逆变器的组合并无特别限定。该组合取决于逆变器的发热量。并且,一个冷却机构719可以冷却一个逆变器,也可以冷却三个以上的逆变器。
逆变器713可以以散热器720为基准配置于操作侧(Y方向负侧)。由于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操作侧设置有供用户操作操作装置750的空间,因此容易修理和更换逆变器713。
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散热器罩、排气风扇及框架底座部的立体图。图7(a)为表示分解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罩、排气风扇及框架底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b)为组装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罩、排气风扇及框架底座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与图1及图2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指向相同。
散热器720具备安装有多个逆变器(例如两个逆变器713、714或两个逆变器715、716)的板状的逆变器安装部721及以逆变器安装部721为基准设置于与多个逆变器相反的一侧的多个散热片722。逆变器安装部721吸收多个逆变器工作时产生的热,并传递至多个散热片722。多个散热片722将从逆变器安装部721传递的热释放到通过形成于多个散热片722之间的通风道的空气中。另外,通过一个散热器720冷却的多个逆变器的组合并无特别限定。该组合取决于逆变器的发热量。并且,一个散热器720可以冷却一个逆变器,也可以冷却三个以上的逆变器。
多个散热片722例如在X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各散热片722铅垂设置。形成于多个散热片722之间的通风道沿Z方向延伸,与形成于框架底座部911的排气口918(参考图7(a))连通。另外,排气口918的数量在图7(a)为一个,但也可以是多个。
散热器罩730具有与逆变器安装部721对置的对置部731、与多个散热片722平行的一对平行部732及与一对平行部732垂直的垂直部733。一对平行部732与垂直部733以从三面环绕形成于逆变器安装部721与对置部731之间的通风道的方式形成为U字形。
在对置部731安装有排气风扇740,且形成有将通过排气风扇740吹送的空气导入到通风道的开口部734(参考图7(a))。开口部734可以在每个排气风扇740上设置。排气风扇740的数量在图7中为两个,但可以是三个以上,也可以是一个。
只要散热片722受到充分的风吹,则不需要对置部731。但是,若设置对置部731,则能够有效地向形成于多个散热片722之间的通风道吹风。由于多个散热片722的间隔窄,因此风难以进入通风道。若设置对置部731,则风容易沿对置部731至排气口918在通风道内流动,因此冷却效率良好。
由于排气口918配置于散热片722的下方,因此排气风扇740配置于散热片722上部以便风沿散热片722从上侧向下方流动。排气风扇740可以设置于与逆变器相对应的位置(例如与逆变器相同的高度)。排气风扇740可以设置于垂直部733,也可以与排气口918对置配置。
排气风扇740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并经由排气口918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排出空气。排气风扇740例如由多片叶片、安装有多片叶片的轮毂及使轮毂旋转的风扇马达等构成。
排气风扇740与逆变器安装部721对置配置,且从散热器罩730的开口部734向通风道吹送空气。通过通风道的空气与散热片722进行热交换,并从形成于框架底座部911的排气口918排出。如图6所示,从排气口918排出的空气沿地面2敞开成放射状,而在地面2与框架底座部911之间流动。由于从排气口918排出的空气会分散,因此风力变弱。
另外,排气口91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框架底座部911,但也可以形成于框架罩部915。在框架罩部915形成有排气口918时,排气口918可以配置于操作装置750从排气口918沿其排出方向延长的区域偏离的位置。能够抑制风吹到操作操作装置750的用户。
注射成型机10具备经由进气口917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供给空气的进气风扇770。进气风扇770为了使内部空间950的气压为外部空间940的气压以上而设置。进气风扇770为了将内部空间950的气压保持为外部空间940的气压以上而从外部空间940向内部空间950供给空气。并且,注射成型机10为了使内部空间950保持洁净,而具备捕集通过进气口917的空气中的粉尘的过滤器771。
进气口917例如如图3所示以栅格状形成有多个。形成有进气口917的框架罩部915可以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框架主体914的与操作侧相反的一侧(Y方向正侧)。能够抑制风吹到操作操作装置750的用户。
进气风扇770例如由多片叶片、安装有多片叶片的轮毂及使轮毂旋转的风扇马达等构成。进气风扇770安装于形成有进气口917的框架罩部915,且经由进气口917从外部空间940向内部空间950供给空气。进气风扇770可以配置于框架罩部915的外侧,但也可以配置于框架罩部915的内侧以免被粉尘污染。
过滤器771例如由多个纤维缠绕而成的无纺布构成。过滤器771并不限于无纺布,可以由泡沫材料构成。过滤器771只要是具有透气性的多孔板便可。过滤器771可以设置于框架罩部915的外侧,但也可以配置于框架罩部915的内侧以免被粉尘污染。
过滤器771可以配置于框架罩部915与进气风扇770之间。通过进气口917的空气依次通过过滤器771及进气风扇770。因此,能够抑制粉尘附着于进气风扇770。
根据本实施方式,进气风扇770经由进气口917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供给空气。并且,过滤器771捕集通过进气口917的空气中的粉尘。因此,在使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保持洁净的同时,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的气压维持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以上。其结果,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例如框架罩部915与框架主体914的间隙、形成于框架罩部915的交流电源线插入口916等)从外部空间940侵入至内部空间950。能够使内部空间950保持洁净,从而能够抑制配置于内部空间950的控制装置700和逆变器713~716等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气风扇770经由进气口917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供给空气,因此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气压维持为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如图6中箭头qout所示,因气压差而产生与以往相反方向的间隙风。通过该间隙风,能够限制粉尘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侵入至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
注射成型机10可以具有检测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的气压P1(以下,也简称为“内部气压P1”。)的内部气压检测器790。作为内部气压检测器790,可使用一般的气压计。为了降低由风压引起的误差,内部气压检测器790可以配置于偏离从进气口917朝向排气口918的空气的通路的位置,也可以通过罩等被覆盖。内部气压检测器790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
控制装置700将内部气压检测器790的检测结果存储于存储介质702。在进气风扇770正常工作时(例如进气风扇770的风扇马达以设定转速旋转时)内部气压P1达不到预先确定的阈值P1T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因为过滤器771堵塞。因此,该情况下控制装置700可以控制显示装置760等报告装置,从而报出提示更换过滤器771的通知。报告以图像、语音、蜂鸣等形式进行。阈值P1T根据进气风扇770的风扇马达的电容、进气口917的大小、排气口918的大小等预先设定。
并且,注射成型机10还可以具有检测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P2(以下,也简称为“外气压P2”。)的外气压检测器791。通过外气压检测器791与内部气压检测器790的组合使用,能够检测内部气压P1与外气压P2的差压ΔP(ΔP=P1-P2)。外气压P2因天气而变动,因此通过使用差压ΔP能够精确地检测过滤器771堵塞。作为外气压检测器791,使用一般的气压计。外气压检测器791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0。
控制装置700将外气压检测器791的检测结果存储于存储介质702。控制装置700根据外气压检测器791的检测结果与内部气压检测器790的检测结果计算差压ΔP,并将计算出的差压ΔP存储于存储介质702。在进气风扇770正常工作时差压ΔP达不到预先确定的阈值ΔPT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是因为过滤器771堵塞。因此,该情况下控制装置700可以控制显示装置760等报告装置,从而报出提示更换过滤器771的通知。报告以图像、语音、蜂鸣等形式进行。阈值ΔPT根据进气风扇770的风扇马达的电容、进气口917的大小、排气口918的大小等预先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10中,经由进气口917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供给至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的空气的合计流量Qin为经由排气口918从内部空间950排出至外部空间940的空气的合计流量Qout以上。只要Qin为Qout以上,则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的空气量便不会减少,因此能够使内部气压P1保持为外气压P2以上。并且,只要Qin大于Qout,则内部空间950的空气量便增加,因此也能够将内部气压P1保持为比外气压P2高。另外,Qin大于Qout时,在稳定状态下,Qin与Qout的差量的流量的间隙风(图6中以箭头qout表示的间隙风)从内部空间950朝向外部空间940而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10具有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且经由排气口918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向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排出空气的排气风扇740。排气风扇740从内部空间950向外部空间940排出空气时,进气风扇770从外部空间940向内部空间950吹入空气以免内部气压P1下降。因此,能够将内部气压P1保持为外气压P2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10中,进气风扇770的合计鼓风量为排气风扇740的合计鼓风量以上。进气风扇770的合计鼓风量与经由进气口917从外部空间940供给至内部空间950的空气的合计流量Qin相同。并且,排气风扇740的合计鼓风量与经由排气口918从内部空间950排出至外部空间940的空气的合计流量Qout相同。只要Qin为Qout以上,则内部空间950的空气量便不会减少,因此能够将内部气压P1保持为外气压P2以上。并且,只要Qin大于Qout,则内部空间950的空气量便增加,因此也能够将内部气压P1保持为比外气压P2高。另外,Qin大于Qout时,在稳定状态下,Qin与Qout的差量的流量的间隙风(图6中以箭头qout表示的间隙风)从内部空间950朝向外部空间940而产生。
进气风扇770及排气风扇740被选定为Qin成为Qout以上,且还考虑空气通过过滤器771时产生的压力损失而选定。为了降低注射成型机10的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作为进气风扇770及排气风扇740可以使用相同规格的风扇。例如进气风扇770与排气风扇740具有尺寸、形状及片数相同的叶片、尺寸及形状相同的轮毂、以及电容相同的风扇马达。该情况下,为了使Qin成为Qout以上,进气风扇770的数量为排气风扇740的数量以上。并且,为了使Qin大于Qout,可以是进气风扇770的数量比排气风扇740的数量多。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10具备与通过排气风扇740朝向排气口918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逆变器713的散热器720。能够将逆变器713的热释放到从内部空间950排出至外部空间940的空气中,从而能够抑制逆变器713过热。并且,能够抑制内部空间950的温度上升,从而也能够抑制配置于内部空间950的控制装置700发生过热。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机10的散热器720配置于排气风扇740与排气口918之间。散热器720配置于从排气风扇740朝向排气口918的空气的流动的中途。因此,能够将排气风扇740所形成的空气的流动集中于散热器720。例如,如图6所示能够将散热器720的逆变器安装部721与排气风扇740进行对置配置,从而能够使排气风扇740所形成的空气的流动集中于散热器720。其结果,能够将散热器720的热有效地释放到空气中。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散热器720配置于排气风扇740与排气口918之间,但如图8所示,散热器720A也可以配置于进气风扇770与排气风扇740之间。以下,参考图8主要对上述实施方式与第1变形例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第1变形例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8中,箭头表示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之间的风的流动。图8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与图1及图2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指向相同。
散热器720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散热器720相同,具备逆变器安装部721A及多个散热片722A。多个散热片722A例如在X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各散热片722A铅垂设置。形成于多个散热片722A之间的通风道沿Y方向延伸。多个散热片722A可以配置于后述管道780A(更详细而言为第1筒状部781A)的内部空间785A。
散热器720A配置于从进气风扇770朝向排气风扇740的空气的流动的中途。排气风扇740将通过与散热器720A进行热交换来被加热的空气朝向排气口918吹送。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逆变器713~716的热释放到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排出至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空气中,从而能够抑制逆变器713~716发生过热。并且,能够抑制内部空间950的温度上升,从而也能够抑制配置于内部空间950的控制装置700发生过热。
管道780A例如形成为筒状,其从进气口917朝向排气口918引导空气。因此,能够向配置于管道780A的中途的散热器720A的通风道供给足量的空气。并且,能够将通过与散热器720A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可靠地引导到排气口918。
管道780A具备从进气风扇770朝向排气风扇740引导空气的第1筒状部781A及从排气风扇740朝向排气口918引导空气的第2筒状部782A。第2筒状部782A兼做支承排气风扇740的支承部。
如图8所示,可以是多个进气风扇770中,一部分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供给空气,剩余一部分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供给空气。在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能够使空气从进气口917朝向排气口918流动,并且能够使注射装置框架910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气压保持为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而从外部空间940侵入至内部空间950,从而能够抑制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配置于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另外,本变形例中,多个进气风扇770中的一部分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供给空气,但也可以是所有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供给空气。该情况下也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气压保持为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相同的程度。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而从外部空间940侵入至内部空间950,从而能够抑制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配置于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管道780A可以在从进气口917朝向排气口918引导空气的中途形成使空气从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漏到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间隙784A。形成间隙784A时,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气压保持为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而从外部空间940侵入内部空间950,从而能够抑制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配置于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另外,本变形例中在管道780A形成间隙784A,但也可以不在管道780A形成间隙784A。即,管道780A可以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从进气口917至排气口918为止连续延伸。该情况下,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的气压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相比,可高可低,也可以相同。无论哪一种情况,只要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的气压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便可。因为控制装置700及逆变器713~716等电气安装件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A的外部空间786A。
另外,管道780A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时,进气风扇770及排气风扇740中的任一方可以不设置。因为仅进气风扇770与排气风扇740中的任一方便能够在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形成空气的流动,而能够向散热器720A的通风道供给足够的空气。只要具有在管道780A的内部空间785A形成空气流动的鼓风风扇便可。
本变形例的管道780A可以配置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该情况下,可以代替图8所示的第2筒状部782A而使用图6等所示的散热器罩730。即,可以由图6等所示的散热器罩730和图8所示的第1筒状部781A构成管道。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管道向散热器720的通风道供给足够的空气,因此可以不设置排气风扇740与进气风扇770中的任一方。因为仅排气风扇740与进气风扇770中的任一方便能够在管道的内部空间形成空气的流动。只要具有在管道的内部空间形成空气的流动的鼓风风扇便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第1变形例的排气口918形成于框架底座部911,但如图9所示,排气口918B也可以形成于框架罩部915。以下,参考图9主要对上述实施方式等与第2变形例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图9为表示第2变形例的注射装置框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9中,箭头表示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之间的风的流向。图9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与图1及图2中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指向相同。
排气口918B形成于X方向一端侧(图9中为X方向正侧)的框架罩部915。另一方面,进气口917B形成于X方向相反侧(图9中为X方向负侧)的框架罩部915。排气口918B与进气口917B对置配置,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的空气的通道形成为直线状。与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的空气的通道形成为折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另外,排气口918B与进气口917B的配置可以倒过来。即,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918B形成于X方向正侧而进气口917B形成于X方向负侧,但也可以是排气口918B形成于X方向负侧而进气口917B形成于X方向正侧。无论哪一种情况,与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的空气的通道形成为折线状的情况相比,均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进气口917B(或排气口918B)形成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X方向负侧的框架罩部915时,可以设置阻断通过进气口917B(或排气口918B)的空气的流动且变更该流向的防风壁510。防风壁510设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与成型品接收部500之间。防风壁510以通过进气口917B(或排气口918B)的空气的流动偏离从模具装置800朝向成型品接收部500的成型品掉落路径的方式,在中途改变空气的流向。因此,能够使成型品从模具装置800直线掉落到成型品接收部500。
散热器720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散热器720同样具备逆变器安装部721B及多个散热片722B。多个散热片722B例如在Z方向上隔着间隔设置,各散热片722B水平设置。形成于多个散热片722B之间的通风道沿X方向延伸。多个散热片722B可以配置于后述管道780B的内部。
散热器720B配置于从进气风扇770朝向排气风扇740的空气的流动的中途。排气风扇740将通过与散热器720B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朝向排气口918B吹送。因此,根据本变形例,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逆变器713~716的热释放到从内部空间950排出至外部空间940的空气中,从而能够抑制逆变器713发生过热。并且,能够抑制内部空间950的温度上升,从而也能够抑制配置于内部空间950的控制装置700发生过热。
管道780B例如形成为筒状,其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引导空气。因此,能够向配置于管道780B的中途的散热器720B的通风道供给足量的空气。并且,能够将通过与散热器720B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空气可靠地引导至排气口918B。
如图9所示,可以是多个进气风扇770中的一部分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供给空气,剩余一部分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供给空气。在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能够使空气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流动,并且能够使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气压保持为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而从外部空间940侵入内部空间950,从而能够抑制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配置于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另外,本变形例中,多个进气风扇770中的一部分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供给空气,但也可以是所有进气风扇770向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供给空气。该情况下也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气压保持为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相同的程度。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而从外部空间940侵入内部空间950,从而能够抑制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配置于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管道780B可以在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引导空气的中途形成使空气从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漏到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间隙784B。形成间隙784B时,能够将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气压保持为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能够限制粉尘经由构成注射装置框架910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而从外部空间940侵入内部空间950,从而能够抑制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配置于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电气安装件发生故障。
另外,本变形例中在管道780B形成间隙784B,但也可以不在管道780B形成间隙784B。即,管道780B可以在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从进气口917B连续延伸至排气口918B。该情况下,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的气压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相比,可高可低,也可以相同。无论哪一种情况,只要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的气压比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外部空间940的气压高便可。因为控制装置700及逆变器713~716等电气安装件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中管道780B的外部空间786B。
另外,管道780B配置于注射装置框架910的内部空间950时,进气风扇770及排气风扇740中的任一方可以不设置。因为仅进气风扇770与排气风扇740中的任一方便能够在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形成空气的流动,而能够向散热器720B的通风道供给足够的空气。只要具有在管道780B的内部空间785B形成空气的流动的鼓风风扇便可。
另外,从进气口917B朝向排气口918B的空气的通道为直线状时,即使没有管道780B及排气风扇740,只要进气口917B与排气口918B的距离短,便能够通过进气风扇770向散热器720B的通风道供给足够的空气。
以上,对注射成型机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改进。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第1变形例及上述第2变形例中注射装置框架910为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框架,但框架只要在内部容纳电气安装件便可。例如合模装置框架900可以在内部容纳电气安装件。

Claims (10)

1.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框架,形成有排气口及进气口;
电气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
进气风扇,经由所述进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向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供给空气;及
过滤器,捕集通过所述进气口的空气中的粉尘,
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的气压为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经由所述进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供给至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的合计流量为经由所述排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排出至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的合计流量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并经由所述排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向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排出空气的排气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进气风扇的合计鼓风量为所述排气风扇的合计鼓风量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为逆变器,
该注射成型机具备通过与朝向所述排气口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所述逆变器的散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排气风扇,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并经由所述排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向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排出空气,
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排气风扇与所述排气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排气风扇,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并经由所述排气口从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向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排出空气,
所述散热器配置于所述进气风扇与所述排气风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管道,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从所述进气口延伸至所述排气口。
9.一种注射成型机,其具备:
框架,形成有排气口及进气口;
管道,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从所述进气口延伸至所述排气口;
电气安装件,在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于所述管道的外部空间;
鼓风风扇,在所述管道的内部空间形成空气流;及
过滤器,捕集通过所述进气口的空气中的粉尘,
所述框架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管道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为所述框架的外部空间的气压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成型机,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为逆变器,
该注射成型机具备在所述管道的内部空间与朝向所述排气口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所述逆变器的散热器。
CN201910000925.9A 2018-03-29 2019-01-02 注射成型机 Active CN110315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5405A JP7043318B2 (ja) 2018-03-29 2018-03-29 射出成形機
JP2018-065405 2018-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5714A true CN110315714A (zh) 2019-10-11
CN110315714B CN110315714B (zh) 2022-03-01

Family

ID=68112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0925.9A Active CN110315714B (zh) 2018-03-29 2019-01-02 注射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43318B2 (zh)
CN (1) CN110315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31644B2 (ja) 2020-03-31 2024-02-1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及び制御盤
CN116001224B (zh) * 2022-12-30 2024-03-26 江苏惠利隆塑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外壳注塑用冷却定型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4214A (ja) * 1996-03-26 1997-09-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電動射出成形機のドライバの冷却構造
CN1284928A (zh) * 1998-12-25 2001-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JP2002299870A (ja) * 2001-04-03 2002-10-1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ファン付きヒートシンク
JP2009212376A (ja) * 2008-03-05 2009-09-17 Nec Corp 電子機器用除塵装置
CN202114894U (zh) * 2011-06-23 2012-01-18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注塑机一体机
CN102744829A (zh) * 2011-04-22 2012-10-2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方法
CN103929929A (zh) * 2014-03-20 2014-07-16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户外机柜散热风道结构
CN105636376A (zh) * 2014-10-29 2016-06-01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正压通风户外机柜
CN205452884U (zh) * 2015-12-31 2016-08-10 宁波长飞亚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的配电柜冷却系统
CN206365206U (zh) * 2016-12-26 2017-07-28 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高效散热的电控柜
CN10702073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CN107432100A (zh) * 2015-04-10 2017-12-01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开关柜空气调节的冷却设备
CN206759835U (zh) * 2017-04-28 2017-12-15 恩格尔注塑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注塑机控制电柜
CN206759910U (zh) * 2017-04-28 2017-12-15 恩格尔注塑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具有电器控制柜冷却装置的注塑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8297U (zh) * 1979-11-08 1981-06-25
JPS5882225U (ja) * 1981-11-30 1983-06-03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における制御装置収納構造
JPH0532272Y2 (zh) * 1988-12-21 1993-08-18
JP4638786B2 (ja) * 2005-07-29 2011-02-23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成形機
JP5678297B2 (ja) 2008-06-10 2015-02-25 友寄 壹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製法及びリチウム電池の製法
AU2010330777B2 (en) 2009-12-18 2014-10-23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Brassica plants yielding oils with a low 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JP2012090518A (ja) * 2010-09-22 2012-05-1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54214A (ja) * 1996-03-26 1997-09-30 Sumitomo Heavy Ind Ltd 電動射出成形機のドライバの冷却構造
CN1284928A (zh) * 1998-12-25 2001-02-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JP2002299870A (ja) * 2001-04-03 2002-10-1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ファン付きヒートシンク
JP2009212376A (ja) * 2008-03-05 2009-09-17 Nec Corp 電子機器用除塵装置
CN102744829A (zh) * 2011-04-22 2012-10-2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及注射成型方法
CN202114894U (zh) * 2011-06-23 2012-01-18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注塑机一体机
CN103929929A (zh) * 2014-03-20 2014-07-16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户外机柜散热风道结构
CN105636376A (zh) * 2014-10-29 2016-06-01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正压通风户外机柜
CN107432100A (zh) * 2015-04-10 2017-12-01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开关柜空气调节的冷却设备
CN205452884U (zh) * 2015-12-31 2016-08-10 宁波长飞亚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机的配电柜冷却系统
CN10702073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型机
CN206365206U (zh) * 2016-12-26 2017-07-28 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高效散热的电控柜
CN206759835U (zh) * 2017-04-28 2017-12-15 恩格尔注塑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注塑机控制电柜
CN206759910U (zh) * 2017-04-28 2017-12-15 恩格尔注塑机械(常州)有限公司 具有电器控制柜冷却装置的注塑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43318B2 (ja) 2022-03-29
JP2019171793A (ja) 2019-10-10
CN110315714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5714A (zh) 注射成型机
CN110315716A (zh) 注射成型机的控制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CN108688098A (zh) 成型机用螺杆
CN114516143A (zh) 一种高效能注塑机
JP2018171866A (ja)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射出成形用情報処理装置
CN208497599U (zh) 一种园林器械生产加工的可自动温控调整注塑模具
CN214082589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注塑模具
CN110315723A (zh) 注射成型机
CN208867502U (zh) 注塑机冷却系统
CN207415821U (zh) 一种可快速成型的模具
CN110315721A (zh) 注射成型机
CN212124088U (zh) 注塑机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11105451U (zh) 一种新型注塑机
CN214491413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注塑装置
CN111086154A (zh) 一种pvc管材的成型设备
CN220784661U (zh) 一种机床外防护罩模具
CN110315725A (zh) 注射成型机
CN216001266U (zh) 一种便于出模的路由器电池盖注塑模具
CN219947071U (zh)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鼓风叶塑胶模具
CN211763276U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
CN214395199U (zh) 一种按摩椅电机注塑壳件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16230695U (zh) 生物可降解料挤出机用螺杆
CN220946546U (zh) 一种塑料护角的模具循环降温装置
CN213533589U (zh) 一种耐高温的塑料模具
CN216100074U (zh) 一种橡胶密封件生产用注射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