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3866A -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3866A
CN110313866A CN201910183165.XA CN201910183165A CN110313866A CN 110313866 A CN110313866 A CN 110313866A CN 201910183165 A CN201910183165 A CN 201910183165A CN 110313866 A CN110313866 A CN 110313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axis
rotor assembly
lower clapboard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31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3866B (zh
Inventor
泽田知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13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3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3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3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02K1/2733Annular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2Mountings for motor fan assembl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36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which are control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2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04D29/023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26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20Manufacture essentially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 F05D2230/23Manufacture essentially without removing material by permanently join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转子组装体包括: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配置于轴的径向外表面的筒状的磁铁;配置于比磁铁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并固定于轴的径向外表面的下隔板;粘接轴与磁铁的轴粘接膜;以及粘接下隔板的轴向上表面与磁铁的轴向下表面的下隔板粘接膜。轴粘接膜和下隔板粘接膜为同一粘接剂,并且连续地形成。

Description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组装体、具有转子组装体的马达、具有马达的送风装置以及具有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公开有包括在马达轴的外周部固定有环状磁铁的转子部的马达(例如,参照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228762号公报)。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228762号公报所记载的马达包括:固定于马达壳体内侧的定子轭部;以及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定子轭部的内表面侧的转子部。转子部包括马达轴和安装于马达轴的环状(圆筒状或圆环状)磁铁。而且,环状磁铁被罩膜覆盖。罩膜通过热收缩而固定,因此能够在环状磁铁的圆周方向上均等地获得所需的压环强度。
但是,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228762号公报所记载的转子部中,具有通过热收缩而固定的罩膜,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制造或维护花费人工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磁铁安装于轴的安装强度的转子组装体。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包括:轴,所述轴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筒状的磁铁,所述磁铁配置于轴的径向外表面;下隔板,所述下隔板配置于比磁铁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并固定于轴的径向外表面;轴粘接膜,所述轴粘接膜配置于轴的径向外表面与磁铁的径向内表面之间而粘接所述轴与磁铁;以及下隔板粘接膜,所述下隔板粘接膜配置于下隔板的轴向上表面与磁铁的轴向下表面之间而粘接下隔板与磁铁。轴粘接膜和下隔板粘接膜为同一粘接剂,并且连续地形成。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包括:上述的转子组装体;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组装体的径向外表面相对;以及马达壳,所述马达壳将所述转子组装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保持所述定子。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马达;叶轮,所述叶轮固定于所述轴;以及筒状的送风机罩,所述送风机罩与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外表面相对。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磁铁安装于轴的安装强度。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马达所具有的转子组装体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磁铁安装于轴的安装强度。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所具有的转子组装体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磁铁安装于轴的安装强度。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吸尘器所具有的转子组装体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磁铁安装于轴的安装强度。
有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转子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卸下磁铁保持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利用包含中心轴线的面剖切之后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8是示出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下端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转子组装体的制造步骤的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的其他例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1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下端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的其他例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周边的纵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下端周边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A中,将与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线Ax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同样地,关于转子组装体5,也将在组装于送风装置A内的状态下与送风装置A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的方向分别称作“轴向”、“径向”以及“周向”。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A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叶轮2以上罩31的吸气口311侧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上下方向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送风装置A的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并且,“上游”以及“下游”分别表示在使叶轮2旋转时从吸气口311吸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在吸尘器CL中,将靠近图10的地面F(被清扫面)的方向设为“下方”,并且将远离地面F的方向设为“上方”,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这些方向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吸尘器CL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并且,“上游”以及“下游”分别表示在驱动了送风装置A时从吸气部103吸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送风装置A包括马达1、叶轮2、送风机罩3以及基板Bd。在送风装置A中,马达1以及叶轮2配置于送风机罩3的内部。马达1在轴向上配置于叶轮2的下方。另外,叶轮2也可以配置于马达1的轴向下方。
并且,基板Bd在轴向上配置于马达1的下方。如图3所示,在送风装置A中,作为马达1的封装体的马达壳11配置于送风机罩3的内部。而且,在送风机罩3与马达壳11之间的间隙内构成流路4。流路4的轴向下端部向外部开口,该开口是后述的排气口41。通过叶轮2绕中心轴线Ax旋转,产生从轴向上方沿流路4朝向下方的气流。沿流路4流动的气流从轴向下端部的排气口41排出。
如图2所示,马达1包括马达壳11、定子12以及转子组装体5(5C)。马达1是内转子型无刷马达。
如图2所示,马达壳11是覆盖马达1的外部的封装部件。马达壳11包括马达壳上盖部111、马达壳筒部112以及基座部件113。马达壳上盖部111以及马达壳筒部112是一体成型体。马达壳11能够举出金属制品、树脂制品等。
马达壳上盖部111在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上扩展。从轴向观察时,马达壳上盖部111呈圆形状。如图2所示,马达壳上盖部111具有径向的中央部分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形状。而且,马达壳上盖部111在径向中央部具有向轴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上盖轴承保持部110。上盖轴承保持部110的中心与中心轴线Ax重合。在上盖轴承保持部110的径向内表面固定有上轴承Br1的外圈。此时,上轴承Br1的中心与中心轴线Ax重合。而且,马达壳上盖部111在径向中央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盖贯通孔1110。盖贯通孔1110的中心与中心轴线Ax重合。
上轴承Br1的外圈与上盖轴承保持部110的固定通过压入而进行。另外,上轴承Br1的外圈的固定并不限定于压入,也可以通过粘接等而固定。另外,在马达壳上盖部111中,上盖轴承保持部110一体成型地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马达壳上盖部111安装并固定上盖轴承保持部110。
马达壳筒部112从马达壳上盖部111的径向外缘向轴向下方延伸。马达壳筒部112呈圆筒状。即,马达壳11呈下方开口的有盖圆筒状。在马达壳筒部112的轴向下表面连接有基座部件113。
基座部件113使用省略图示的螺栓等固定件而固定于马达壳筒部112。基座部件113覆盖马达壳筒部112的轴向下方。基座部件113包括底板部114、基座筒部115、基座轴承保持部116以及配线贯通孔117(参照图3)。底板部114呈在与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圆板状。基座筒部115是从底板部114的径向外缘向轴向上方延伸的筒体。基座筒部115的上端与马达壳筒部112的下端连接。如图2所示,基座筒部115的上端配置于比排气口41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因此,通过调整基座筒部115的径向外表面的形状,能够调整从排气口41排出的气流的方向(风向)。
基座轴承保持部116是从底板部114的径向中央部向轴向上方延伸的筒体。在将基座部件113固定于马达壳筒部112时,基座轴承保持部116的中心与中心轴线Ax重合。而且,在基座轴承保持部116的内表面安装有下轴承Br2的外圈。由此,安装于基座轴承保持部116的下轴承Br2的中心与中心轴线Ax重合。
下轴承Br2的外圈与基座轴承保持部116的固定通过压入而进行。另外,下轴承Br2的外圈的固定并不限定于压入,也可以通过粘接等而固定。另外,在基座部件113中,基座轴承保持部116是与底板部114一体的部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底板部114安装并固定基座轴承保持部116。
在基座部件113的轴向下方配置有基板Bd。在基板Bd具有驱动马达1的驱动电路(未图示)。并且,在底板部114具有配线贯通孔117(参照图3)。连接定子12的后述的线圈123与基板Bd的驱动电路的配线(未图示)贯通配线贯通孔117。
定子12包括定子铁芯121、绝缘件122以及线圈123。定子铁芯121是在轴向(图3中为上下方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另外,定子铁芯121并不限定于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体,例如也可以是粉体的烧制品、铸造件等一体部件。
定子铁芯121包括环状的铁芯背部124和多个齿125。多个齿125从铁芯背部124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而呈放射状形成。即,多个齿125在周向上排列配置。绝缘件122覆盖齿125的外表面。而且,线圈123将导线隔着绝缘件122分别卷绕于各齿125的周围而构成。绝缘件122对线圈123与齿125进行电绝缘。
如图3所示,在定子铁芯121中,铁芯背部124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在齿125的根部附近为平面。由此,能够抑制线圈123的径向外端周边的卷绕松散,并且能够有效地活用用于形成线圈123的绕组空间。并且,通过缩短磁路,能够降低损失。并且,铁芯背部124的除齿125的根部附近以外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为曲面。
铁芯背部124的曲面部分与马达壳筒部112的内表面接触。此时,曲面部分压入到马达壳筒部112的内表面内。另外,铁芯背部124也可以不具有平面而呈圆筒状。
在线圈123连接有贯通了配线贯通孔117的引线(未图示)。引线的一端与基板Bd上的驱动电路(未图示)连接。由此,向线圈123供给驱动用的电力。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设置于吸尘器等。在送风装置A中,例如采用能够以每分钟10万圈以上的转速旋转的高旋转型马达。通常,在马达中,线圈的个数较少时有利于高速旋转。因此,在马达1中,将线圈123以及配置有线圈123的齿125的个数设为3个。而且,向3个线圈123依次供给相位分别不同的3系统的电流(3相电流)。即,马达1是三相三槽马达。另外,3个齿125为了使马达1均衡地旋转而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
接下来,参照新的附图对本转子组装体5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4是转子组装体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卸下磁铁保持架5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将图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利用包含中心轴线的面剖切之后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周边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出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下端周边的纵剖视图。另外,图7、图8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剖视图是示出利用包含中心轴线Ax的面剖切之后的截面中比中心轴线Ax靠径向一侧的位置在此为图6的左侧的纵剖视图。
如图4至图6所示,转子组装体5包括轴51、磁铁52、磁铁保持架53、上隔板54以及下隔板55。
轴51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Ax配置。轴51包括大径部511和小径部512。大径部511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小径部512的外径比大径部511的外径小。小径部512与大径部511的轴向下端连接,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
如图6等所示,磁铁52、上隔板54、下隔板55以及上轴承Br1安装于大径部511的径向外侧。下轴承Br2安装于小径部512的径向外侧。下轴承Br2通过同大径部511与小径部512之间的阶梯差部分接触而定位在轴向上。
如图5、图6所示,磁铁52呈筒状。更具体地说,在转子组装体5中,磁铁52是圆筒形状。磁铁52在周向上排列配置有不同的磁极(N极和S极)。另外,在马达1中,是具有1个N极和1个S极的结构。换句话说,轴51的大径部511贯通磁铁52的内部。磁铁52的内径与轴51的大径部511的外径相同,或者比轴51的大径部511的外径稍大。因此,磁铁52容易地安装于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另外,在后面对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方法的详细内容进行叙述。
磁铁52包括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以及5个磁铁槽523。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设置于磁铁52的轴向上表面的径向外缘。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轴向下方的倾斜面。
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设置于磁铁52的轴向下表面的径向外缘。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轴向上方的倾斜面。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以及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均具有截面形状为线形的倾斜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截面为曲线状的弯曲面,也可以是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可积存后述的粘接剂Ad的形状,该粘接剂Ad在固定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时使用。
磁铁槽523设置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磁铁槽523是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槽,沿周向延伸。另外,磁铁槽523沿全周而形成,并在周向上连续。另外,在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具有5个磁铁槽523,在轴向上等间隔配置。
另外,磁铁槽523在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配置于轴向两端部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以及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设置于磁铁52的轴向上端524以及轴向下端525。因此,磁铁槽523与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以及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分别独立。
另外,在磁铁52中,具有5个磁铁槽52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可牢固地固定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个数。磁铁槽523分别独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磁铁槽也可以是1个或多个螺旋状的槽。并且,磁铁槽523的利用与周向垂直的面剖切时的截面形状为V字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U字状,也可以是长方形状或正方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可积存后述的粘接剂Ad的形状,该粘接剂Ad在固定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时使用。
磁铁保持架53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形状。磁铁保持架53固定于在轴51的大径部511中安装的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即,转子组装体5还具有配置于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磁铁保持架53。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固定通过利用粘接剂Ad的粘接而进行。此时,粘接剂Ad积存于磁铁槽523内。
由此,能够增大粘接剂的与磁铁52接触的面的面积,从而能够牢固地固定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因此,能够提高转子组装体5中的所安装的磁铁52的安装强度。并且,由于磁铁保持架53固定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磁铁52与轴51。并且,由于粘接剂Ad积存于磁铁槽523内,因此能够抑制粘接剂Ad泄漏到外部。
上隔板54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形状。如图4至图6所示,上隔板54在磁铁52的轴向上方固定于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侧。大径部511与上隔板54的固定通过压入而进行。在上隔板下表面541具有从径向中央部沿轴向延伸的上隔板凸部542。在上隔板凸部542的径向外表面形成有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外侧的上隔板扩大部543。
上隔板凸部542的作为轴向上的下表面的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接触。并且,上隔板下表面541与磁铁上表面524在轴向上相对,构成间隙544。
即,上隔板54的与磁铁52接触的凸部下表面545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52不接触。因此,来自磁铁52的上表面的磁通不易释放到上隔板54侧,能够提高磁特性。即,通过具有间隙544,能够抑制磁通从磁铁52的轴向上端向上隔板54流动。
而且,通过提高转子组装体5的磁特性,能够提高马达1的旋转效率。并且,上隔板54的外径最大的部分的外径与磁铁保持架53的内径相同,或者比磁铁保持架53的内径小。在后面详细叙述,在组装时,磁铁保持架53能够穿过上隔板54的径向外侧,从比上隔板54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向包围配置于比上隔板54靠轴向下方的位置的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移动。
下隔板55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环形状。下隔板55在磁铁52的轴向下方固定于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侧。大径部511与下隔板55的固定通过压入而进行。在下隔板55的作为轴向上表面的下隔板上表面551具有从径向中央部向轴向上方延伸的下隔板凸部552。下隔板凸部552是筒体。
下隔板凸部552的作为轴向上表面的凸部上表面553与磁铁下表面525接触。此时,下隔板上表面551与磁铁下表面525在轴向上相对,形成间隙554。通过具有间隙554,能够抑制磁通从磁铁52的轴向下端向下隔板55流动。由此,能够提高转子组装体5的磁特性,能够提高马达1的旋转效率。
在转子组装体5中,下隔板55、磁铁52以及上隔板54从轴向下方起依次固定于轴51的大径部511。而且,磁铁保持架53固定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
下轴承Br2的内圈固定于轴51的轴向下方的小径部512。此时,内圈同大径部511与小径部512的阶梯差部分接触。即,下轴承Br2的内圈与大径部511的轴向下端面接触。由此,下轴承Br2在轴向上相对于轴51定位。
并且,如图6所示,下隔板55在大径部511的比下轴承Br2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处隔着间隙而固定。而且,下隔板55的凸部上表面553与磁铁下表面525接触。由此,磁铁52通过下隔板55在轴向上相对于轴51定位。
而且,覆盖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的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下端的轴向下表面531与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由此,磁铁保持架53通过下隔板55在轴向上相对于轴51定位。
轴向下表面531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与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磁铁保持架53相对于中心轴线Ax倾斜。并且,还能够抑制通过磁铁保持架53保持径向外表面的磁铁52相对于中心轴线Ax倾斜。
而且,固定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粘接剂Ad积存于下隔板上表面551与磁铁下表面525之间的间隙554内。
并且,轴向下表面531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与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因此,粘接剂Ad不易从下隔板上表面551与轴向下表面531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泄漏。
如上述,马达1是包括马达壳11、定子12以及转子组装体5的内转子型无刷马达。如图2等所示,在马达1中,转子组装体5可旋转地配置于定子12的径向内侧。即,定子12在径向上与转子组装体5(5C)的径向外表面相对。通过将定子12的铁芯背部124的曲面部分的径向外表面压入到马达壳筒部112的内表面内,铁芯背部124固定于马达壳筒部112。即,马达壳11保持定子12。另外,将铁芯背部124固定于马达壳筒部112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压入,例如还能够利用粘接等其他方法。
转子组装体5的轴51借助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被马达壳11支承为能够旋转。即,马达壳11将转子组装体5(5C)支承为能够旋转。具体地说,轴51借助上轴承Br1被马达壳上盖部111支承,并且借助下轴承Br2被基座部件113支承为能够旋转。如上述,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的中心均与中心轴线Ax重合。因此,被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支承的轴51的中心也与中心轴线Ax重合。轴51通过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被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Ax旋转。
通过轴51被马达壳11保持成能够绕中心轴线Ax旋转,转子组装体5中的至少磁铁52在径向上与定子12的齿125的径向内表面相对。即,至少磁铁52与齿125相对,并能够相对于定子12绕中心轴线Ax旋转。磁铁52在周向上交替配置有N极、S极。而且,通过在规定的时刻向线圈123供给电流而进行励磁,转子组装体5利用磁铁52与线圈123之间的磁力而绕中心轴线Ax旋转。
转子组装体5通过使上隔板上表面540与上轴承Br1的内圈接触,进行磁铁52相对于齿125的轴向定位。并且,上隔板54的上隔板上表面540将上轴承Br1的内圈向上方按压。由此,适当的预负荷作用于上轴承Br1。
另一方面,下隔板55在轴向上与下轴承Br2隔着间隙而配置。通过将下隔板55与下轴承Br2在轴向上隔着间隙而配置,即使磁铁52的轴向长度发生变化(即使偏差),也能够通过改变下隔板55的位置,将磁铁52相对于齿125的轴向位置调整为适当的位置。
而且,通过将轴51的大径部511插入到被上盖轴承保持部110保持的上轴承Br1的内圈内,并使上隔板上表面540与上轴承Br1的内圈接触,大径部511的轴向上端贯通盖贯通孔1110,比马达壳上盖部111向轴向上方突出。在大径部511的比马达壳上盖部111向上方突出的末端部分固定有叶轮2。在后面对叶轮2的详细内容进行叙述。
如上述,马达1具有转子组装体5、定子12以及马达壳11,由此在马达1中,通过使磁铁保持架53的下表面与下隔板55接触,能够在轴向上对磁铁保持架53进行定位。并且,通过磁铁保持架53覆盖磁铁52的径向外侧,能够使磁铁52与轴51的固定进一步牢固。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转子组装体5的制造步骤的图。另外,在图9中,将转子组装体5的制造方法分为多个工序来示出,但是是为方便起见规定的工序,并不限定于该工序。例如,可以不中断而连续地进行各工序,也可以还包含其他工序。
首先,如图9的第1工序(步骤1)所示,在轴51安装下隔板55。另外,下隔板55被压入到轴51的大径部511内。还能够从轴51的轴向下端侧安装下隔板55。
在后面的工序(第4工序:步骤4)中,下隔板55向轴向下方移动。在第4工序(步骤4)中的移动方向与第1工序(步骤1)中的压入方向为相反的方向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移动之后导致下隔板55固定于轴51的固定强度下降。因此,优选第1工序(步骤1)中的压入方向与第4工序(步骤4)的移动方向相同。即,在此,下隔板55从轴51的轴向上端压入到大径部511内。另外,在第1工序(步骤1)中,下隔板55在轴51上的位置临时固定在比最终位置例如设计时规定的位置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即,第1工序(步骤1)是将下隔板55临时固定于轴51的工序。
然后,在接下来的第2工序(步骤2)中,从轴51的大径部511的轴向上端侧安装磁铁52。磁铁52的内径与大径部511的外径相同,或者比大径部511的外径稍大。因此,在将磁铁52安装于大径部511时,磁铁52能够容易地安装于大径部511。
另外,为了使大径部511与磁铁52更加牢固地固定,也可以利用粘接剂Ad而固定。在该情况下,在第2工序(步骤2)中,在安装磁铁52之前,在安装有下隔板55的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将粘接剂Ad涂布于比下隔板55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处。在将磁铁52从轴向上端安装于大径部511时,涂布于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的粘接剂Ad的一部分被磁铁下表面525按压。并且,剩余的粘接剂Ad渗透到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与磁铁52的径向内表面520之间。由此,能够通过粘接剂Ad粘接轴51的大径部511与磁铁52。
然后,在第3工序(步骤3)中,从轴51的轴向上端部压入上隔板54。然后,使上隔板54的上隔板凸部542的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接触。另外,在第2工序(步骤2)中,在将粘接剂Ad涂布于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的情况下,第3工序(步骤3)以及之后的第4工序(步骤4)是在粘接剂Ad粘着之前即完成固定之前执行。
在第4工序(步骤4)中,将上隔板54进一步向轴向下方下压。由此,上隔板54的凸部下表面545向轴向下方按压磁铁上表面524。由此,磁铁52以及在轴向上与磁铁下表面525接触的下隔板55向轴向下方被按压。由此,磁铁52以及下隔板55相对于轴51向轴向下方移动。然后,使下隔板55、磁铁52以及上隔板54移动,直至上隔板上表面540到达轴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另外,上隔板上表面540的位置是与安装于与轴51的上轴承Br1的内圈的轴向下表面接触的位置。
转子组装体5借助上轴承Br1被马达壳上盖部111保持,并借助下轴承Br2被基座部件113保持。此时,转子组装体5在轴向上定位。下轴承Br2被轴51的大径部511与小径部512的阶梯差而定位。另一方面,转子组装体5通过上隔板上表面540与上轴承Br1接触而相对于马达壳11定位。上轴承Br1相对于马达壳11的定位通过将外圈安装于上盖轴承保持部110而进行。由此,上轴承Br1成为相对于定子12定位的状态。通过在第4工序(步骤4)中调整上隔板上表面540的位置,调整转子组装体5的磁铁52与定子12的齿125的轴向位置。
在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中,在第1工序(步骤1)中,暂且将下隔板55临时固定在比规定的位置靠轴向上方的位置处,在第3工序(步骤3)以及第4工序(步骤4)中,进一步向轴向下方推入。通过这样,即使例如在磁铁52的轴向长度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隔板上表面540的轴向位置中的因制造上的偏差导致的成分。
在第5工序(步骤5)中,在将粘接剂Ad涂布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之后,从轴向上端侧安装磁铁保持架53。如上述,上隔板54的最外径比磁铁保持架53的内径小。因此,磁铁保持架53从轴向上方朝向下方通过上隔板54的径向外侧。然后,配置于在上隔板54的轴向下方配置的磁铁52的径向外侧。此时,通过磁铁保持架53向轴向下方的移动,轴向下表面531将涂布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的粘接剂Ad向轴向下方按压。此时,粘接剂Ad积存在磁铁槽523内(参照图6、图7)。并且,粘接剂Ad积存于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内。由此,磁铁52与粘接剂Ad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固定强度。
并且,由于粘接剂Ad与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粘接剂因表面张力而不易泄漏。
在第6工序(步骤6)中,使磁铁保持架53进一步向轴向下方移动。此时,涂布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的粘接剂Ad的未完全收纳在磁铁槽523内而剩下的粘接剂Ad通过轴向下表面531向轴向下方被按压。然后,被容纳在磁铁52的磁铁下表面525与下隔板55的下隔板上表面551之间的间隙554内。然后,使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下表面531与下隔板55的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结束转子组装体5的制造。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下表面531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与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参照图6、图8等)。由此,能够抑制被容纳在磁铁下表面525与下隔板上表面551之间的间隙554内的粘接剂Ad从磁铁保持架53与下隔板55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泄漏。
在将磁铁保持架53安装于磁铁52的径向外侧时,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上端部在径向上与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相对。在利用粘接剂Ad将磁铁保持架53粘接于磁铁52的径向外表面时,粘接剂Ad有时泄漏到磁铁上表面524。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上表面524的粘接剂Ad流入到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内,被保持在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内(参照图6、图7等)。由此,能够抑制粘接剂Ad越过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上端而向径向外侧流出。并且,通过粘接剂Ad积存于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内,粘接剂Ad所接触的面积增大。由此,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粘接变得更加牢固,从而能够提高磁铁52的强度。另外,图9所示的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该组装工序。
即,通过在磁铁52的轴向上端部具有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在粘接剂Ad积存于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内时,粘接剂Ad与磁铁5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固定强度。并且,由于粘接剂Ad与磁铁5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粘接剂Ad因表面张力而不易越过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上端,能够抑制粘接剂Ad泄漏到外部。
并且,通过在磁铁52的轴向下端部具有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磁铁52与粘接剂Ad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提高磁铁52与磁铁保持架53的固定强度。并且,由于粘接剂Ad与磁铁52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积存于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内的粘接剂Ad的表面张力增大。由此,粘接剂不易流动到磁铁下表面525与下隔板上表面551之间的间隙554内,能够抑制粘接剂Ad泄漏到外部。
如以上所示,转子组装体5是在被上隔板54与下隔板55夹住的磁铁52的径向外侧安装了磁铁保持架53的结构,结构简单。并且,在通过上隔板54和下隔板55在轴向上固定磁铁52之后,将粘接剂涂布于磁铁52,使磁铁保持架53通过上隔板54的径向外侧,并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磁铁52的径向外侧,由此完成组装,因此组装容易。
接下来,对叶轮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叶轮2是由树脂成型品形成的所谓的斜流叶轮。叶轮2具有叶轮基座部21和多个叶片22。作为构成叶轮2的树脂,能够举出被称作工程塑料的树脂。工程塑料是指强度、耐热性等机械特性比其他树脂优异的树脂。另外,叶轮2也可以由金属等材料形成。叶轮基座部21的直径随着朝向下方而变长。即,叶轮2具有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叶轮基座部21。换句话说,叶轮基座部21的直径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大。
叶轮基座部21包括下表面凹部211和毂部212。在毂部212的中心(中心轴线Ax上)压入有轴51。由此,毂部212与轴51连接,叶轮2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旋转。毂部212是圆筒形。即,叶轮2固定于轴51。
多个叶片22配置于叶轮基座部21的上表面。即,叶轮2具有配置于叶轮基座部21的上表面的多个叶片22。在叶轮2中,叶片22在叶轮基座部21的上表面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并排设置,与叶轮基座部21一体成型。叶片22的上部相对于下部配置在旋转方向前方。
在叶轮基座部21的下表面的毂部212的径向外侧具有向轴向上方凹陷的下表面凹部211。即,叶轮基座部21在比毂部21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具有叶轮基座部21的下表面朝向轴向上方凹陷的下表面凹部211。通过在叶轮基座部21具有下表面凹部211,能够使叶轮基座部21轻量化。通过使作为旋转部的叶轮2轻量化,能够降低耗电,并且容易高速旋转。并且,能够抑制成型叶轮2时的缩痕。
并且,马达壳上盖部111的一部分收纳在下表面凹部211的内部。而且,安装于上盖轴承保持部110的上轴承Br1在轴向上配置于下表面凹部211的内部。即,上轴承Br1的轴向上表面配置于比叶轮基座部21的轴向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处。由此,能够使上轴承Br1靠近轴51的轴向上端,从而能够抑制轴51的旋转抖动。
接下来,对送风机罩3进行说明。送风装置A具有送风机罩3。送风机罩3呈隔着间隙而包围马达1以及叶轮的径向外侧的筒状。即,送风机罩3呈与马达1以及叶轮2的径向外表面相对的筒状。送风机罩3具有上罩31和下罩32。
上罩31配置于叶轮2的至少径向外侧。上罩31发挥使通过叶轮2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的流动朝向轴向的导向作用。上罩31具有在上下方向(轴向)上开口的吸气口311。并且,吸气口311是从上端向内侧弯折而向下方延伸的喇叭口312形状。由此,吸气口311的直径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平滑地变小。通过吸气口311是喇叭口312形状,能够平滑地吸入空气。由此,增加在叶轮2旋转时从吸气口311吸入的空气的量。相应地,能够提高送风装置A的送风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中,上罩31的下端部固定于下罩32。下罩32的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截面是圆形,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下罩32在上端部和下端部具有开口。下罩32的上端部与上罩31的下端部连接。上罩31的下端部插入到下罩32的内部。而且,上罩31的内表面与下罩32的内表面平滑地例如可微分地连续。由此,使送风机罩3的内表面平滑,抑制气流的紊乱。
作为上罩31与下罩32的固定方法,例如在下罩32的外表面设置凸部。并且,在上罩31设置梁部,所述梁部向轴向下方延伸,并在末端侧的内表面具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而且,在使上罩31沿轴向而向下罩32移动时,使梁部挠曲,并且使下罩32的凸部插入并固定于上罩31的梁部的凹部内。另外,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可抑制轴向以及周向的移动的固定方法。优选能够进行周向的定位并且容易装卸。并且,也可以将上罩31和下罩32成型为一体的部件。
下罩32配置于马达壳11的径向外侧。通过叶轮2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在形成于下罩32与马达壳11之间的径向间隙内的流路4内从轴向上方朝向轴向下方流动。
在下罩32与马达壳11之间的间隙内沿周向以等间隔排列配置有多个静叶片33。即,多个静叶片33配置于由下罩32和马达壳11构成的流路4的内部。静叶片33沿周向等间隔配置于马达壳11的径向外表面。静叶片33呈板状,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与叶轮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叶轮2是斜流风扇,所产生的气流具有朝向轴向下方的速度成分,并且还具有周向的速度成分。气流的周向速度成分通过静叶片33而朝向轴向下方。即,多个静叶片33在周向上并排设置,在驱动送风装置A时,向下方引导气流。
多个静叶片33的径向内端与马达壳11的径向外表面接触。并且,多个静叶片33的径向外端与送风机罩3即下罩32的径向内表面接触。另外,并且,所谓静叶片33与马达壳11接触,不仅包含不同的部件接触的情况,而且还包含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的情况。
在马达1中,随着旋转,在线圈123及其周围发热。其热传递到马达壳11。马达壳11的外表面与静叶片33接触,传递到马达壳11的热传递到静叶片33。静叶片33配置于流路4的内部,传递到静叶片33的热通过气流而被散热。即,静叶片33是对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并且还起到将马达1的热排出到外部的散热片的作用。由此,能够将在线圈123及其附近产生的热高效地释放到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中,马达壳11、下罩32以及静叶片33是一体成型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静叶片33与马达壳11以及下罩32中的一方成为一体,并与马达壳11以及下罩32中的另一方接触。并且,在下罩32与马达壳11分体地形成的情况下,上罩31与下罩32也可以是一体。而且,马达壳11、下罩32以及静叶片33也可以分别由分体部件形成。
对以上所示的送风装置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送风装置A中,若驱动马达1,则转子组装体5绕中心轴线Ax旋转。此时,固定于轴51的叶轮2旋转。通过叶轮的旋转,送风机罩3的外部的空气从吸气口311吸入到送风机罩3的内部。此时,通过在吸气口311具有喇叭口312,增加从吸气口311吸入的空气的量,顺畅地引导到相邻的叶片22之间。因而,能够提高送风装置A的送风效率。
被吸入到上罩31的内部的空气在相邻的叶片22之间流通,通过所旋转的叶轮2而在径向外侧向下侧加速。在径向外侧向下侧加速的空气吹出到比叶轮2靠下侧的位置。吹出到比叶轮2靠下侧的位置的空气流入到马达壳11与下罩32之间的间隙的流路4内。流入到流路4内的空气(气流)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33之间流通。
流入到流路4内的气流具有朝向轴向下方的速度成分和朝向叶轮2的旋转方向前方的速度成分。静叶片33在周向上倾斜,在气流通过相邻的静叶片33之间时,周向的速度成分朝向轴向下方。即,在叶轮2中产生的气流通过静叶片33之间而向轴向下方被整流。通过了静叶片33的轴向下端的气流经由排气口41排出到送风机罩3的外部。在送风装置A中,通过以上所示的动作产生从轴向上方朝向下方的气流。
送风装置A包括马达1、叶轮2以及送风机罩3。通过该结构,在搭载于送风装置A的马达1中,能够使磁铁保持架53的下表面与下隔板55接触,从而能够在轴向上对磁铁保持架53进行定位。并且,通过设成磁铁保持架53覆盖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结构,能够使磁铁52与轴51的固定进一步牢固。
作为使用该送风装置A的设备,例如能够举出吸尘器。以下,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进行说明。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吸尘器CL是所谓的杆式电动吸尘器,具有在下表面以及上表面分别开出了吸气部103以及排气部104的框体102。从框体102的背面导出电源线(未图示)。电源线与设置于居室的侧壁面等的电源插座(未图示)连接,向吸尘器CL供电。另外,吸尘器CL也可以是所谓的机器人式、卧式或手持式电动吸尘器。
在框体102内形成有连接吸气部103与排气部104的空气通道(未图示)。在空气通道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A。即,吸尘器CL具有送风装置A。由此,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在送风装置A中提高将磁铁52安装于轴51的安装强度。在空气通道内流通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尘埃等垃圾被过滤器截留,集尘到形成为容器状的集尘部内。集尘部以及过滤器以能够相对于框体102装卸的方式构成。
在框体102的上部设置有抓握部105以及操作部106。使用者能够抓握抓握部105而使吸尘器CL移动。操作部106具有多个按钮106a,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而进行吸尘器CL的动作设定。例如,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指示送风装置A的驱动开始、驱动停止以及转速的变更等。在吸气部103连接有筒状的吸引管107。在吸引管107的上游端(图中为下端)以能够相对于吸引管107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吸引喷嘴108。
在吸尘器CL中,通过驱动送风装置A而产生气流,由此从吸引喷嘴108吸引空气。此时,地面F上的灰尘、尘埃等垃圾也与空气一同吸引到吸引喷嘴108内。从吸引喷嘴108吸引的空气在吸引管107、吸气部103、集尘部以及过滤器中依次流通。通过了过滤器的空气通过送风装置A。通过了送风装置A的气流在吸尘器CL的框体102内的空气通道内流通,并从排气部104(参照图1)排出到框体102的外部。由此,吸尘器CL能够在地面F上进行清扫。
若驱动吸尘器CL,则包含地面F上的灰尘、尘埃等垃圾的空气在吸引喷嘴108、吸引管107、吸气部103(均参照图10)、集尘部以及过滤器中依次流通。通过了过滤器的空气从吸气口311吸入到送风机罩3的内部。然后,通过送风装置A的流路4,并从排气口41排出到送风机罩3的外部。排出到送风机罩3的外部的气流在吸尘器CL的框体102内的空气通道内流通,并从排气部104(参照图10)排出到框体102的外部。由此,吸尘器CL能够在地面F上进行清扫。
吸尘器CL具有送风装置A。通过该结构,在搭载于吸尘器CL的送风装置A中,能够使磁铁保持架53的下表面与下隔板55接触,从而能够在轴向上对磁铁保持架53进行定位。并且,通过设成磁铁保持架53覆盖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结构,能够使磁铁52与轴51的固定进一步牢固。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的其他例进行说明。图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的其他例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周边的纵剖视图。图13是示出图11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下端周边的纵剖视图。另外,图12、图13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剖视图是示出利用包含中心轴线Ax的面剖切的截面中比中心轴线Ax靠径向一侧的位置、在此为左侧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组装体5B与转子组装体5的不同点在于,代替磁铁52而具有磁铁52B、上隔板54B以及下隔板55B,并且还具有粘接膜56。因此,在转子组装体5B中,对实质上与转子组装体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组装体5B的组装工序与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大致相同。因此,关于转子组装体5B的组装工序,只对与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转子组装体5B利用粘接膜56将磁铁52B固定于轴51。
磁铁52B具有6个磁铁片50。6个磁铁片50呈圆环状。6个磁铁片50在轴向上排列,并且轴51的大径部511贯通6个磁铁片50的径向中央。而且,在轴向上相邻的磁铁片50彼此之间具有磁铁粘接膜562。磁铁片50彼此通过磁铁粘接膜562而固定。
磁铁片50的径向内表面500的内径比轴51的大径部511的外径大。而且,在磁铁片50的径向内表面500与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之间具有轴粘接膜561。磁铁片50与大径部511利用轴粘接膜561而固定。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各磁铁片50包括: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以及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
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设置于磁铁片50的上表面505的径向内缘。而且,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朝向径向内侧。
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设置于磁铁片50的下表面506的径向内缘。而且,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内侧。
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设置于磁铁片50的上表面505的径向外缘。而且,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内侧。
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设置于磁铁片50的下表面506的径向外缘。而且,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内侧。
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以及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均具有截面形状为线形的倾斜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也可以是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可积存粘接剂Ad的形状。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轴向上相邻的磁铁片50中的轴向上侧的磁铁片50的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与轴向下侧的磁铁片50的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在轴向上相对。在该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与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之间积存粘接剂Ad。轴粘接膜561和磁铁粘接膜562是同一粘接剂Ad,连续地形成。而且,积存于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与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之间的粘接剂Ad与轴粘接膜561和磁铁粘接膜562这两者连续地形成。
由此,能够提高转子的磁效率。并且,能够提高磁铁片50彼此之间以及磁铁片50与轴51的粘接强度。
并且,轴粘接膜561与磁铁粘接膜562的连续部分增大,轴粘接膜561与磁铁粘接膜562的连接强度增高。根据以上,通过磁铁片50具有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以及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能够牢固地固定磁铁片50彼此之间以及磁铁片50与轴51。并且,能够增大填充粘接剂Ad的体积,因此粘接剂Ad容易在磁铁片50之间扩展。由此,粘接剂Ad不易垂落。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轴向上相邻的磁铁片50中的轴向上侧的磁铁片50的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与轴向下侧的磁铁片50的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在轴向上相对。轴向上侧的磁铁片50中的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与轴向下侧的磁铁片50中的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之间的间隙为与转子组装体5的磁铁52中的磁铁槽523相同的结构。即,粘接剂Ad积存在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与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之间的间隙内。由此,磁铁片50与粘接膜56的接触面积扩大,能够提高磁铁片50与磁铁保持架53的粘接强度。
通过具有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和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磁铁片50的上表面505与磁铁粘接膜562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通过具有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和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磁铁片50的下表面506与磁铁粘接膜562的接触面积增大。根据以上,通过磁铁片50具有磁铁片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1、磁铁片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02、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以及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能够提高磁铁片50彼此之间的固定强度。
并且,配置于轴向最上方的磁铁片50的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为与磁铁52的磁铁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1相同的结构。因此,粘接剂Ad积存于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内,能够抑制粘接剂Ad越过磁铁保持架53的上端而泄漏到径向外部。而且,配置于轴向最下方的磁铁片50的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为与磁铁52的磁铁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22相同的结构。因此,粘接剂Ad与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大,粘接剂Ad不易向下方垂落。由此,能够抑制粘接剂Ad从磁铁保持架53与下隔板55之间的间隙泄漏。
并且,通过具有磁铁片上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3以及磁铁片下表面外侧粘接剂保持部504,磁铁52B与粘接剂Ad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固定强度。
上隔板54B在上隔板凸部542的凸部下表面545的径向内缘具有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具有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倾斜面。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具有截面形状为线形的倾斜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也可以是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
下隔板55B配置于比多个磁铁片50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处,并固定于轴51。并且,下隔板55B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下隔板凸部552)与配置于轴向最下部的磁铁片50的下表面506接触。由此,在轴向上并排固定的磁铁片50(磁铁52B)通过下隔板55在轴向上相对于轴51定位。
由此,下隔板55B的与磁铁片50接触的下隔板凸部552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片50不接触。因此,来自磁铁片50的下表面的磁通不易释放到下隔板55B侧,能够提高磁特性。并且,将在轴向上并排固定的磁铁片50(磁铁52B)与磁铁保持架53进行固定的粘接剂Ad积存于下隔板上表面551与最下部的磁铁片50的下表面506之间的间隙554内。并且,能够在间隙554内积存粘接剂Ad,能够抑制粘接剂Ad泄漏到外部。
下隔板55B在凸部上表面553的径向内缘具有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具有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朝向径向内侧的倾斜面。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具有截面形状为线形的倾斜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也可以是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能够广泛采用可积存粘接剂Ad的形状。通过粘接剂Ad积存在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内,能够抑制粘接剂泄漏到外部。并且,通过粘接剂Ad积存在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内,即使在供给到磁铁片50之间的粘接剂Ad的量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内容纳多余的粘接剂Ad。由此,能够抑制磁铁粘接膜562的厚度的偏差,并且能够抑制磁铁片50的倾斜。
转子组装体5B的组装工序与图9所示的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的不同点在于第2工序(步骤2)。在转子组装体5B的组装工序中,在第2工序(步骤2)中,在将粘接剂Ad涂布于轴51的大径部511之后,依次插入磁铁片50。由此,粘接剂Ad进入到磁铁片50的径向内表面500与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进入到磁铁片50的径向内表面500与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接剂Ad成为轴粘接膜561。并且,在使磁铁片50沿轴向移动时,涂布于大径部511的粘接剂Ad向磁铁片50的下表面506被按压。该粘接剂Ad在轴向上相邻的磁铁片50之间流动。配置于磁铁片50之间的粘接剂Ad成为磁铁粘接膜562。即,轴粘接膜561以及磁铁粘接膜562均由涂布于轴51的粘接剂Ad形成。因此,轴粘接膜561与磁铁粘接膜562连接。
另外,在转子组装体5B的组装工序中,在第2工序(步骤2)、第3工序(步骤3)中,在暂且临时确定下隔板55以及在轴向上排列的磁铁片50(磁铁52B)的位置之后,在粘接剂Ad固化之前,使在轴向上排列的磁铁片50(磁铁52B)沿轴向移动,进行在轴向上排列的磁铁片50(磁铁52B)的位置调整。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在轴向上并排固定的磁铁片50(磁铁52B)的轴向上的位置调整。
在转子组装体5B中,磁铁52B在轴向上分割成多个磁铁片50。因此,能够提高磁铁52B的磁特性。由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旋转效率。
关于除此以外的特征,与第1实施方式的特征相同。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的其他例进行说明。图1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子组装体的其他例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图14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磁铁的轴向上端的剖视图。另外,图15、图16所示的转子组装体的剖视图是示出利用包含中心轴线Ax的面剖切的截面中比中心轴线Ax靠径向一侧的位置在此为左侧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组装体5C与转子组装体5的不同点在于,代替磁铁52而具有磁铁52C、上隔板54B以及下隔板55B,并且还具有粘接膜57。因此,在转子组装体5C中,对实质上与转子组装体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另外,上隔板54B以及下隔板55B为与转子组装体5B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详细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组装体5C的组装工序与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大致相同。因此,关于转子组装体5C的组装工序,只对与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磁铁52C的径向内表面520的内径比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的外径大。即,磁铁52C呈筒状,配置于轴51的径向外侧。而且,在磁铁52C的径向内表面520与轴51的大径部511的径向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具有轴粘接膜571。即,轴粘接膜571配置于轴51的径向外表面与磁铁52C的径向内表面520之间,并粘接轴51与磁铁52C。
在上隔板凸部542的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之间的间隙内具有上隔板粘接膜572。并且,在下隔板凸部552的凸部上表面553与磁铁下表面525之间的间隙内具有下隔板粘接膜573。
即,下隔板55B配置于比磁铁52C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并固定于轴51的径向外表面。并且,下隔板55B在比轴向上表面551的径向外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具有朝向磁铁52C突出的下隔板凸部552。
即,下隔板粘接膜573配置于下隔板55B的轴向上表面553与磁铁52C的轴向下表面525之间,并粘接下隔板55B与磁铁52C。更详细地说,下隔板粘接膜573配置于下隔板55B的凸部上表面553与磁铁下表面525之间的间隙内。由此,下隔板55B的与磁铁52C接触的上端的径向外缘部不与磁铁52C接触,因此能够使因涂布量的偏差而剩余的粘接剂Ad释放到下隔板55B与磁铁52C之间的间隙内。并且,下隔板55B的与磁铁52C接触的凸部上表面553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52C不接触。因此,来自磁铁52C的下表面525的磁通不易释放到下隔板55B侧,能够提高磁特性。即,通过具有间隙554,能够抑制磁通从磁铁52C的轴向上端向下隔板55B流动。
并且,下隔板55B在轴向上端部的径向内缘具有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所述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轴向下方,并且粘接剂Ad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该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由此,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能够广泛采用可积存粘接剂Ad的形状。通过粘接剂Ad积存于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内,能够抑制粘接剂泄漏到外部。
磁铁52C具有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和磁铁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7。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设置于磁铁52C的上表面524的径向内缘。磁铁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7设置于磁铁52C的下表面525的径向内缘。
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朝向径向内侧。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具有截面形状为线形的倾斜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倾斜面,也可以是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
通过形成有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以及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能够在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之间积存粘接剂Ad。由此,能够抑制配置在轴51与磁铁52C以及上隔板54B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接剂Ad比上隔板凸部542向径向外侧泄漏。并且,由于能够扩大粘接剂Ad与轴51、磁铁52C以及上隔板54B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轴51、磁铁52C以及上隔板54B。另外,轴粘接膜571和上隔板粘接膜572是一体的粘接膜。即,轴粘接膜571和上隔板粘接膜572是利用同一粘接剂Ad的、连续的连成一体的粘接膜。
磁铁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7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朝向径向内侧。即,磁铁52C在轴向上端部524的径向内缘和轴向下端部525的径向内缘中的至少一侧具有内侧粘接剂保持部(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或磁铁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7),所述粘接剂Ad的至少一部分配置该内侧粘接剂保持部。换句话说,磁铁52C在位于轴向上端部524和轴向下端部525的径向内缘中的至少一侧具有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527,所述粘接剂Ad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该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527。
磁铁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7具有截面形状为线形的倾斜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截面为曲线状的曲面倾斜面,也可以是呈阶梯状变化的形状。
通过形成有磁铁下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7以及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能够在凸部上表面553与磁铁下表面525之间积存粘接剂Ad。由此,能够抑制配置于轴51与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接剂Ad泄漏到比下隔板凸部55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由于能够扩大粘接剂Ad与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牢固地固定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
另外,轴粘接膜571和下隔板粘接膜573是一体的粘接膜。即,轴粘接膜571和下隔板粘接膜573是利用同一粘接剂Ad的、连续的连成一体的粘接膜。即,轴粘接膜571和下隔板粘接膜573为同一粘接剂,并且连续地形成。即,轴粘接膜571和下隔板粘接膜573并不是分别分体地形成,而是两者形成为一体且单一连续的粘接膜。由此,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通过一体且单一连续的粘接膜而固定。由此,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
并且,马达1包括转子组装体5C、定子12以及马达壳11。由此,在马达1所包括的转子组装体5中,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而且,送风装置A包括马达1、叶轮2以及送风机罩3。由此,在送风装置A内的马达1所包括的转子组装体5C中,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而且,在送风装置A内的马达1所包括的转子组装体5C中,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轴51、磁铁52C以及下隔板55B。
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下表面531的至少一部分与下隔板55B的轴向上表面551接触。由此,磁铁保持架53通过下隔板55B在轴向上相对于轴51定位。
轴向下表面531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与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即,磁铁保持架53的轴向下表面531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中与下隔板55B的轴向上表面551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磁铁保持架53相对于中心轴线Ax倾斜。并且,还能够抑制通过磁铁保持架53保持径向外表面的磁铁52C相对于中心轴线Ax倾斜。
并且,轴向下表面531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与下隔板上表面551接触。因此,粘接剂Ad不易从下隔板上表面551与轴向下表面531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泄漏。即,能够抑制积存于磁铁下表面525与下隔板上表面551的间隙内的粘接剂Ad从磁铁保持架53与下隔板55B之间泄漏。
在转子组装体5C的组装中,在图9所示的转子组装体5的组装工序中的第2工序(步骤2)中,将粘接剂Ad涂布于轴51。然后,在第2工序(步骤2)中,将磁铁52C安装于轴51,并使其向轴向下方移动,从而涂布于轴51的粘接剂Ad的一部分进入到磁铁52C的径向内表面520与轴51的大径部511之间的间隙内。然后,剩余的粘接剂Ad通过磁铁52C的磁铁下表面525向轴向下方被按压。若使磁铁52C沿轴向进一步移动,则进入到磁铁52C的径向内表面520与大径部511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接剂Ad的一部分从磁铁52C的磁铁上表面524的上方露出于外部。
并且,被磁铁52C的磁铁下表面525按压的粘接剂Ad中的一部分配置于磁铁下表面525与下隔板凸部552的凸部上表面553之间的间隙内。该粘接剂Ad成为下隔板粘接膜573。并且,在第3工序(步骤3)中,从轴51的上端安装上隔板54B,并使其相对于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的磁铁52C移动。此时,上隔板54B被压入到大径部511内,因此上隔板54B的凸部下表面545将残留在大径部511的外表面的粘接剂Ad向轴向下方按压。此时,粘接剂Ad的一部分积存在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内。由此,在上隔板54沿轴向移动时,粘接剂Ad不易从凸部下表面545的径向外缘泄漏。由此,能够抑制流动到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接剂Ad的不均。下隔板55直接固定于轴51,在向轴51推入磁铁52C时,通过磁铁52C向下方按压的粘接剂Ad沿下隔板上表面551扩展,成为下隔板粘接膜573。因此,能够省略涂布粘接剂的工序,从而能够削减工时。
在转子组装体5C中,通过具有上隔板粘接膜572,能够利用粘接剂Ad牢固地固定磁铁52C与上隔板54B。并且,在组装时,上隔板54B能够将粘接剂Ad积存于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内。通过在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内积存粘接剂Ad,能够抑制在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之间流动的粘接剂Ad的量的不均。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上隔板54B与磁铁52C。并且,能够抑制由粘接剂Ad形成的上隔板粘接膜572的厚度的偏差,从而能够抑制磁铁52C的倾斜。
并且,在第4工序(步骤4)中,通过将上隔板54B进一步向轴向下方下压,涂布于轴51的径向外表面的粘接剂Ad的一部分有时比磁铁上表面524向上侧探出。探出的粘接剂Ad被容纳在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之间。由此,形成上隔板粘接膜572,因此上隔板54B与磁铁52C的固定变得更加牢固。另外,在磁铁上表面内侧粘接剂保持部526形成于磁铁52C的情况或上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46形成于上隔板54B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剂Ad容易被容纳在凸部下表面545与磁铁上表面524之间,因此上隔板54B与磁铁52C的固定变得更加牢固。
在转子组装体5C中,通过具有下隔板粘接膜573,能够利用粘接剂Ad牢固地固定磁铁52C与下隔板55B。并且,在组装时,下隔板55B能够将粘接剂Ad积存在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内。通过在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555内积存粘接剂Ad,能够抑制流动到凸部上表面553与磁铁下表面525之间的粘接剂Ad的不均。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下隔板55B与磁铁52C。并且,能够抑制由粘接剂Ad形成的下隔板粘接膜573的厚度的偏差,从而能够抑制磁铁52C的倾斜。
而且,轴粘接膜571、上隔板粘接膜572以及下隔板粘接膜573是同一粘接剂,并且连接。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粘接膜57的强度,能够提高磁铁52C固定于轴51的固定强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以及组合。
本发明的转子组装体例如能够作为内转子型无刷马达的转子而利用。并且,使用本发明的转子组装体的马达能够利用于送风装置以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Claims (9)

1.一种转子组装体,其包括:
轴,所述轴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
筒状的磁铁,所述磁铁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
下隔板,所述下隔板配置于比所述磁铁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并固定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
轴粘接膜,所述轴粘接膜配置于所述轴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磁铁的径向内表面之间而粘接所述轴与所述磁铁;以及
下隔板粘接膜,所述下隔板粘接膜配置于所述下隔板的轴向上表面与所述磁铁的轴向下表面之间而粘接所述下隔板与所述磁铁,
所述转子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粘接膜和所述下隔板粘接膜为同一粘接剂,并且连续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隔板在轴向上端部的径向内缘具有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所述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朝向轴向下方,并且所述粘接剂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该下隔板粘接剂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在位于轴向上端部和轴向下端部的径向内缘中的至少一侧具有内侧粘接剂保持部,所述粘接剂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该内侧粘接剂保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隔板在比轴向上表面的径向外缘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具有朝向所述磁铁突出的下隔板凸部,
所述下隔板粘接膜位于所述下隔板的凸部上表面与所述磁铁下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组装体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筒状的磁铁保持架,
所述磁铁保持架的轴向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下隔板的轴向上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架的轴向下表面在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与所述下隔板的轴向上表面接触。
7.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装体;
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组装体的径向外表面相对;以及
马达壳,所述马达壳将所述转子组装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保持所述定子。
8.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
叶轮,所述叶轮固定于所述轴;以及
筒状的送风机罩,所述送风机罩与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叶轮的径向外表面相对。
9.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1910183165.XA 2018-03-29 2019-03-12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Active CN110313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4048A JP2019176661A (ja) 2018-03-29 2018-03-29 ロータ組立体、モータ、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JP2018-064048 2018-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3866A true CN110313866A (zh) 2019-10-11
CN110313866B CN110313866B (zh) 2022-08-23

Family

ID=6590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3165.XA Active CN110313866B (zh) 2018-03-29 2019-03-12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8538B2 (zh)
EP (1) EP3547503A1 (zh)
JP (1) JP2019176661A (zh)
CN (1) CN1103138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1958B2 (ja) * 2020-02-26 2023-03-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102483761B1 (ko) * 2020-08-31 2023-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조립체
EP4037162A1 (en) 2021-02-02 2022-08-03 Black & Decker, Inc. Brushless dc motor for a body-grip power tool
GB2626579A (en) * 2023-01-27 2024-07-31 Dyson Technology Ltd A rotor assembl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6187A (en) * 1962-04-03 1966-04-12 Sanyo Electric Co Ferrite core rotors
DE102007062010A1 (de) * 2007-10-19 2009-04-23 Kaltenbach & Voigt Gmbh Rotor für Elektromotor, Elektromotor und zahnärztliches Handstück
US9048715B2 (en) * 2011-09-20 2015-06-02 Shinano Kenshi Kabushiki Kaisha Rotor of moto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otor, inner rotor-type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motor
CN205078479U (zh) * 2014-10-15 2016-03-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吊扇用马达以及吊扇
CN205595953U (zh) * 2015-05-29 2016-09-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5792124U (zh) * 2015-05-29 2016-12-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US20170194833A1 (en) * 2014-06-05 2017-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4743B2 (ja) 2001-02-02 2007-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永久磁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4352766B2 (ja) 2003-06-09 2009-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7228762A (ja) 2006-02-24 2007-09-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リング状マグネットの保護構造
JP5386885B2 (ja) 2008-08-27 2014-01-15 株式会社明電舎 永久磁石式回転機の回転子構造
JP5207190B2 (ja) 2009-08-07 2013-06-12 西芝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形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の組立方法
GB201014074D0 (en) 2010-08-24 2010-10-06 Dyson Technology Ltd Ro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9667109B2 (en) 2011-03-31 2017-05-30 Abb Research Ltd.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al machine rotors with stacked annular magnets and retainer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refor
JP5776652B2 (ja) 2012-08-31 2015-09-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2016010294A (ja) 2014-06-26 2016-01-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KR101784402B1 (ko) * 2015-05-18 2017-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및 그 제작방법
JP2016223428A (ja) * 2015-05-29 2016-12-2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CN107614890B (zh) * 2015-05-29 2019-03-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6168263B1 (ja) 2016-04-07 2017-07-26 株式会社明電舎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6688461B2 (ja) 2016-04-11 2020-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KR101852114B1 (ko) * 2016-09-09 2018-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JP6319416B1 (ja) 2016-12-22 2018-05-09 株式会社明電舎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6187A (en) * 1962-04-03 1966-04-12 Sanyo Electric Co Ferrite core rotors
DE102007062010A1 (de) * 2007-10-19 2009-04-23 Kaltenbach & Voigt Gmbh Rotor für Elektromotor, Elektromotor und zahnärztliches Handstück
US9048715B2 (en) * 2011-09-20 2015-06-02 Shinano Kenshi Kabushiki Kaisha Rotor of moto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rotor, inner rotor-type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motor
US20170194833A1 (en) * 2014-06-05 2017-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tor assembly
CN205078479U (zh) * 2014-10-15 2016-03-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吊扇用马达以及吊扇
CN205595953U (zh) * 2015-05-29 2016-09-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5792124U (zh) * 2015-05-29 2016-12-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6661A (ja) 2019-10-10
EP3547503A1 (en) 2019-10-02
US20190305620A1 (en) 2019-10-03
CN110313866B (zh) 2022-08-23
US11018538B2 (en)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3866A (zh)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9743188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8626146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10323861A (zh)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10323862A (zh)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US20190027998A1 (en) Motor, blowing device, and cleaner
US10180146B2 (en) Axial fan and fan assembly
CN108626147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US20190021561A1 (en) Blowing device and cleaner
CN109276183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6153636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08522585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8522576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21080868A (ja) 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US20190017514A1 (en) Impeller, air-send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achine
CN110190691A (zh) 转子组装体、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9176716A (ja) ロータ組立体、モータ、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CN109654043A (zh) 风扇
CN105680607B (zh) 风扇及其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