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203A -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12203A
CN110312203A CN201810251672.8A CN201810251672A CN110312203A CN 110312203 A CN110312203 A CN 110312203A CN 201810251672 A CN201810251672 A CN 201810251672A CN 110312203 A CN110312203 A CN 110312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mobile unit
equipment
messag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51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12203B (zh
Inventor
陈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516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122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8372 priority patent/WO2019179373A1/zh
Priority to EP19770377.0A priority patent/EP3761715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312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203A/zh
Priority to US17/029,532 priority patent/US1138194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12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12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 G08G1/161Decentralised systems, e.g.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 G08G1/163Decentralised systems, e.g.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involving continuous check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6Anti-collision systems
    • G08G1/166Anti-collision systems for active traffic, e.g. moving vehicles, pedestrians, bik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控制平台获取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带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车载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人车通信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传输V2P消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在车内时用户设备出现V2P消息误报,进而产生错误告警,诱发安全隐患等问题。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将无处不在的终端通过无线和/或有线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网络。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其在安全驾驶和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安全驾驶领域,物联网又被称为车联网,主要以车辆与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通信、车车之间通信(vehicle to vehicle, V2V)、车与行人通行(vehicle to pedestrian,V2P)以及车辆与网络通信等方式体现,通过交换车辆的广播消息来实现安全驾驶。其中在V2P通信中,车辆可将自身的车速、位置、行驶方向等信息广播给周围的行人设备(即用户设备);同时还能接收到行人设备的广播消息,以在行人靠近车辆时发出警告,有效避免车与行人发生安全事故。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当人在车内时,行人设备仍然实时或者周期性地广播V2P消息,这将对乘坐车辆和靠近行人的周边车辆进行误报、告警,干扰车辆的正常驾驶,甚至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在车内时用户设备出现误报V2P消息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平台获取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车载设备的标识;
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人车通信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在车内时,人对应的用户设备仍然广播V2P消息导致对乘坐车辆和周边车辆出现误报和告警等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确定到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乘车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1)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不同;2)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位于同一服务小区;3)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位置距离处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控制平台保存有与所述预设乘车条件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设备类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入网时的服务小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上报的地理位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是在目标设备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位于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相互通信时所使用的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确定到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二请求信息,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 V2P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请求信息是在目标设备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不在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相互通信时所使用的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解除所述控制平台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通过网络设备相互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或已启用。
具体的,当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时,为节省设备传输资源的开销,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可具体用于通过所述V2P功能已关闭,禁止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或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提供了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人车通信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传输V2P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的指示,关闭或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车载设备的标识,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一请求信息,则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
若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二请求信息,则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启用 V2P功能。
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功能单元。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的功能单元。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及与所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具体可为用户设备、车载设备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及与所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具体可为车载设备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用于信息处理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用于信息处理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在车内时用户设备出现V2P消息误报,进而产生错误告警,诱发安全隐患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示例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申请人在提出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人车V2P通信中,如图1,当车辆与行人相互靠近时,车辆(具体为车辆对应的车载设备)和行人(具体为行人对应的用户设备)可实时或周期性地广播V2P消息,该V2P消息可包括车辆/行人自身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运动轨迹等信息。相应地,车辆可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V2P消息来进行安全告警;行人(用户设备) 可根据车辆发送的V2P消息进行安全告警。然而,当人在车内时,用户设备仍然继续广播 V2P消息,这将对乘坐车辆以及靠近行人的周边车辆产生误报和告警,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所适用的网络框架。如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框架示意图。如图2,所述网络框架示意图包括:控制平台100、网络设备200、用户设备300和车载设备400。可选的,还可包括基站500。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所述网络设备的数量并不做限定,图示分别以一个为例。
具体的,所述控制平台100可用于负责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中的业务授权和参数发放,例如是否允许启用用户设备的V2P功能。所述控制平台还可用于接收设备(具体可为网络设备、用户设备以及车载设备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发送的请求信息,并判断该请求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乘车条件,以便后续控制是否禁止或允许设备传输V2X消息等,具体阐述将在下文进行详述。本申请中,所述控制平台可作为网络设备,部署在核心网或者应用服务器中等,本发明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200用于负责转发V2X消息,还可根据自身判断或通过其他设备(如第三方设备、车载设备或用户设备)判断人和车间的乘用关系,并向控制平台发送相应地请求信息。所述乘用关系是指人是否在车内。可选的,还可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通知消息,并根据该通知消息决定V2X消息的转发策略,关于所述网络设备的功能作用具体将在下文进行详述。这里的网络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服务器、交换机、或者其他用于设备间实现消息转发所对应的设备等。
用户设备300(行人/用户侧对应的设备)可用于实时或周期性地广播V2P消息,该V2P 消息可包括有用户自身的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以及自身所处的状态等信息。可选的,用户设备还可接收周边设备(如周边车辆上的车载设备或路边单元等)发送的V2X消息;进一步地,依据接收的V2X消息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危险,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安全告警提示。
车载设备400(车辆侧对应的设备)可用于实时或周期性地广播V2X消息,该V2X消息包括有车辆自身的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方向以及自身所处的状态等信息。可选的,车载设备还可接收周边设备(如用户设备、周边车辆的车载设备等)发送的V2X消息;进一步地,依据接收的V2X消息判断车辆是否存在危险,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告警提示。
需要说明的,车联网中的设备既支持短距离通信,又支持远距离通信。例如在实际应用中,车联网中的用户设备和车载设备之间可通过PC5接口实现短距离的相互通信;还可通过空中Uu接口经过基站500实现远距离的相互通信。
基于图2所示的网络框架示意图,下面阐述本申请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所涉及的实施例。参考图3示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方法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102、目标设备向控制平台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车载设备的标识,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或发送V2P消息。相应地,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请求信息。
本申请中,所述请求信息可为目标设备自动生成的,也可为目标设备转发其他设备发送的请求信息。以所述请求信息为所述目标设备自动生成的为例,存在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目标设备检测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在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时,可向控制平台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该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当目标设备检测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离开或不在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时,可向控制平台发送第二请求信息,该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开启(即启用)V2P功能。
其中,所述目标设备检测用户是否在车辆内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识别、摄像头识别、芯片识别、刷卡识别(如交通工具中安装有刷卡装置)、通过第三方平台综合确认用户和车辆间的乘用关系(具体为用户在或者不在车辆内)、依据车辆和用户的运动信息智能判断用户和车辆间的乘用关系,所述运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加速度信息等等。以摄像头识别为例,目标设备采集通过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该图像包括有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再经过图像分析,确定用户和车辆之间的乘用关系,该乘用关系具体是指用户在车辆内或者用户不在车辆内。
所述目标设备可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这里的网络设备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通过Uu接口通信时所使用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服务器等等。
步骤S104、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或发送 V2P消息。相应地,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
相应地,步骤S104也存在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一请求信息时,所述控制平台可直接响应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即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后,可直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关闭 V2P功能,并反馈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一请求信息时,所述控制平台可依据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是否满足预设乘车条件,如果满足,则响应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以禁止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或接收(即传输)V2P消息。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乘车条件为用户侧或设备侧自定义设置的,用于判定所述车辆和所述用户的乘车关系,其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1)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不同;2)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位于同一服务小区;3)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位置距离处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控制平台可预先保存有所述预设乘车条件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1)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的设备类型;2)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各自入网(连网)时的服务小区;3)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上报的地理位置。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平台在确定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二请求信息时,所述控制平台可直接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即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后,可直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 V2P功能,并反馈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请求信息为第二请求信息时,所述控制平台可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正常接收或发送V2P消息,便于在用户靠近车辆时进行安全预警。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可具体用于请求解除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支持/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相应地,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后,可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更新(即解除)所述控制平台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此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通知已解除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
步骤S106、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的指示,关闭或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 功能。
具体的,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启用 V2P功能,以支持/允许传输自身的V2P消息。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关闭自身的V2P功能,以禁止传输(即接收/发送)V2P消息。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S108和步骤S110。
步骤S108、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或已启用。
具体的,当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通过Uu接口通信时,即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需通过网络设备实现相互通信时,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用于对应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或已启用。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为节省传输资源,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具体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禁止传输(具体可为接收或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相应地,如果不考虑传输资源的开销,所述第一通知消息还可用于通知所述网络设备允许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可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此时所述用户设备已不再发送V2P消息。相应地,所述网络设备在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的情况下,也没有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可接收或发送。
步骤S110、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具体的,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用于对应通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请参见图4和图5,分别阐述所述用户设备关闭和启用V2P功能所对应涉及的具体实施例。首先阐述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所涉及的具体实施例,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述方法可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202、在检测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在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的情况下,目标设备向控制平台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相应地,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一请求信息。
本申请中,所述目标设备可具体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利用Uu接口通信时所需使用到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服务器等。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具体可以是目标设备在检测到用户位于车辆内时生成的,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在检测到用户位于车辆内时生成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再经由所述目标设备转发给所述控制平台的。以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所述目标设备生成的为例,所述目标设备检测用户是否位于车辆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生物识别、摄像头识别、芯片识别、刷卡识别(如交通工具中安装有刷卡装置)、通过第三方平台综合确认用户和车辆的乘用关系(如共享汽车采用第三方平台综合用户和车辆发送的乘车确认指令而得)、依据车辆和用户的运动信息智能判断用户和车辆的乘用关系等等方式。其中,所述运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加速度信息等等,所述乘用关系具体是指用户在车辆内,或者用户不在车辆内。
以共享汽车采用第三方平台确认为例,用户A选用共享汽车B出行时,用户A可预先向第三方平台(或服务器)预约选用共享汽车B。当共享汽车B检测到用户A使用自身时,如通过摄像头检测到用户A开启共享汽车B的车门等,可向第三方平台发送通知信息,用于通知用户A乘用该共享汽车B。相应地,第三方平台可综合两次接收的预约信息和通知信息,确定用户A乘用共享汽车B。可选的,也可是在用户A进入共享汽车B后,分别由用户A 和共享汽车B向第三方平台发送通知信息,用于通知用户A乘用共享汽车B,相应地第三方平台可综合来源于用户A和共享汽车B各自的通知信息,确定用户A乘用共享汽车B,即用户A在共享汽车B内。
步骤S204、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判断是否满足预设乘车条件。
所述预设乘车条件为用户侧或设备侧自定义设置的条件,用于判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和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之间的乘用关系(即用户是否在车辆内)。例如,所述预设乘车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不同、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各自所属的设备类型为指定设备类型(如可分别设定为手持设备和车载设备等)、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位于同一服务小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位置距离处于预设范围内、或者其他用于判定用户是否在车辆内的设定条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为实现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是否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判定,相应地在所述控制平台中可预先存储有和所述预设乘车条件相匹配的以下信息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各自所匹配的设备类型,即所述用户设备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的设备类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各自连网/入网时所在的服务小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实时或周期性上报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以所述预设乘车条件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位于同一服务小区为例,当所述控制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后,可解析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获知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然后,从所述控制平台中获取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服务小区以及与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服务小区,即获取所述控制平台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入网时所在的服务小区以及所述车载设备入网时所在的服务小区。接着,判断这两个服务小区是否为相同小区,如果是,则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在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满足预设乘车条件;否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不在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即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不满足预设乘车条件。
步骤S206、所述控制平台在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判断到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以禁止所述用户设备传输V2P消息,即禁止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相应地,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关闭所述用户设备自身的V2P功能,以不再接收或发送任何的V2P消息。
步骤S208、所述控制平台在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判断到不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设备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不满足预设乘车条件,不能关闭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
具体的,由于所述目标设备可为用户设备、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相应地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平台可向所述目标设备(即上述三种设备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发送针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反馈/通知所述第一请求信息中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不满足预设乘车条件,不关闭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即此时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能够正常使用。可选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还可用于通知不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具体原因,例如所述用户设备不能乘用所述车载设备,即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不在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等。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平台在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判断到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的方法还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210、所述控制平台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即绑定关系)。
步骤S212、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需通过网络设备实现相互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 V2P功能已关闭。
具体的,当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车载设备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时,需使用到中间设备(即网络设备),此时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可选的,所述第一通知消息还可携带有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等信息。
为节省传输资源的开销,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可具体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禁止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当然包括禁止转发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传输的V2P消息。例如,禁止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车载设备转发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或者禁止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所述车载设备的V2P消息等。
相应地,在不考虑节省传输开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无需进一步禁止所述网络设备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此时不会在接收或发送任何的V2P消息。相应地,即使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不通知,所述网络设备也不会接收或转发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
步骤S214、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禁止所述车载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具体的,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禁止接收或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当然也禁止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具体的,禁止所述车载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V2P消息,也禁止所述车载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
下面阐述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所涉及的相关实施例。请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302、在检测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不在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的情况下,目标设备向控制平台发送第二请求信息,所述第二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相应地,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二请求信息。
所述目标设备可具体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可以是目标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离开或不在车辆内时生成的,也可以是转发其他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离开或不在车辆内时生成的请求信息等等。关于如何检测用户在/不在车辆内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可选的,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可具体用于请求解除所述控制平台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请求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
步骤S304、所述控制平台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传输V2P消息。
具体的,所述控制平台接收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后,可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更新或解除所述控制平台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允许/支持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即支持接收或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以支持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发送(即传输)V2P消息。可选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还携带有第一删除指示,用于指示删除所述用户设备中存储的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相应地,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启用所述用户设备自身的V2P功能,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或发送V2P消息。当然也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平台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之后,如图5所示的方法还可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306、所述控制平台解除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308、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目标设备当前已允许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
具体的,所述控制平台响应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后,可更新/解除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一步地,还可向所述目标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请求信息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控制平台已更新/解除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当前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即支持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
步骤S310、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需通过网络设备实现相互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通知消息。所述第三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 V2P功能已启用。
具体的,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通过Uu接口通信时,需使用到中间设备(即网络设备)实现消息的转发。相应地,本申请中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三通知消息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当前允许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即支持/允许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当然包括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可选的,所述第三通知消息还可携带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等信息,本申请不做限定。
步骤S312、所述控制平台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四通知消息,所述第四通知消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允许所述车载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具体的,所述控制平台还可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四通知消息。其中,所述第四通知消息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允许接收/发送(即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即是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即,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V2P消息,也允许所述车载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V2P消息。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在车内时用户设备出现V2P消息误报,进而产生错误告警,诱发安全隐患等问题。
上述主要从目标设备(具体可为用户设备、车载设备等)和控制平台相互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控制平台可作为网络设备,部署在核心网或服务器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具体可为用户设备或者部署控制平台的网络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6A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通信单元703。处理单元702用于对第一设备7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设备700为网络设备700时,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网络设备700执行图4中步骤S204和S210,图5中步骤S306,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步骤。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网络设备700与其它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网络设备700执行图3中步骤S104、S108和步骤S110,图4中步骤S206、 S208、S212和S214,图5中步骤S304、S308、S310和S312,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步骤。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设备700为用户设备700时,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网络设备700执行图3中步骤S106,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步骤。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网络设备700与其它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网络设备700执行图3中步骤S102,图4步骤S202,图5中步骤S302,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步骤。
可选的,第一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第一设备7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7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7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例如网络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接口。存储单元7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7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703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7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设备可以为图6B所示的第一设备。
参阅图6B所示,该第一设备710包括:处理器712、通信接口713、存储器77。可选地,第一设备710还可以包括总线714。其中,通信接口713、处理器712以及存储器77可以通过总线714相互连接;总线7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英文: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英文: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7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B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图6A或图6B所示的第一设备的具体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 (英文: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rasable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第一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7)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平台获取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带有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车载设备的标识;
所述控制平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人车通信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满足预设乘车条件;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乘车条件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1)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不同;2)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位于同一服务小区;3)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位置距离处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所述控制平台保存有与所述预设乘车条件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设备类型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所对应的设备类型、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入网时的服务小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上报的地理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信息是在目标设备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位于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相互通信时所使用的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车载设备的标识确定到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满足预设乘车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信息是在目标设备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不在所述车载设备对应的车辆内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设备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的;其中,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户设备、所述车载设备以及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相互通信时所使用的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解除所述控制平台中存储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允许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通过网络设备相互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已关闭或已启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车载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用于通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1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人车通信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传输V2P消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的指示,关闭或启用所述用户设备的V2P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控制平台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控制平台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车载设备的标识,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或启用V2P功能,以禁止或允许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之间传输V2P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的情况下,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关闭V2P功能;
在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的情况下,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启用V2P功能。
1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及与所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及与所述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1810251672.8A 2018-03-23 2018-03-23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312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672.8A CN110312203B (zh) 2018-03-23 2018-03-23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19/078372 WO2019179373A1 (zh) 2018-03-23 2019-03-15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19770377.0A EP3761715B1 (en) 2018-03-23 2019-03-1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7/029,532 US11381943B2 (en) 2018-03-23 2020-09-23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vehicle to pedestrian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1672.8A CN110312203B (zh) 2018-03-23 2018-03-23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2203A true CN110312203A (zh) 2019-10-08
CN110312203B CN110312203B (zh) 2021-08-20

Family

ID=6798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51672.8A Active CN110312203B (zh) 2018-03-23 2018-03-23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1943B2 (zh)
EP (1) EP3761715B1 (zh)
CN (1) CN110312203B (zh)
WO (1) WO20191793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1757A (zh) * 2020-04-17 2020-08-14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79511A (zh) * 2019-12-17 2021-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车辆之间信息共享的方法、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28604B2 (en) * 2019-04-02 2022-05-10 Volvo Car Corporation Individual alert system and method
FR3116968B1 (fr) * 2020-11-30 2022-11-25 Psa Automobiles Sa Gestion d’interférences sur un canal V2X par désactivation d’une fonction sur un véhicule
CN115226029A (zh) * 2021-11-25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喇叭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R3140236A1 (fr) * 2022-09-26 2024-03-29 Psa Automobiles Sa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d’un service de transmission de message V2X pour véhic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5412B2 (en) * 2013-08-02 2016-11-29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river distraction level
US9786178B1 (en) * 2013-08-02 2017-10-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pedestrian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6429368B2 (ja) * 2013-08-02 2018-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歩車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3970877B (zh) 2014-05-15 2017-05-03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基于oid编码实现汽车电子标识编码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CN106488387B (zh) * 2015-08-31 2019-1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开启传输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CN106507500B (zh) 2015-09-07 202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507449B (zh) * 2015-09-07 202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通信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58424B (zh) * 2015-11-02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v2x业务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70150490A1 (en) * 2015-11-19 2017-05-2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86490B2 (ja) * 2016-02-04 2020-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22391A (ja) * 2016-08-04 2018-0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送信制御方法
CN106792891B (zh) * 2016-08-12 2019-01-18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行人、车辆终端、数据发送及通信方法
US10127812B2 (en) * 2016-08-29 2018-11-13 Allstate Insurance Company Electr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or affecting movement of a vehicle using a traffic device
US10893400B2 (en) * 2017-03-10 2021-01-12 Blackberry Limited Pedestrian safet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2387506B1 (ko) * 2017-07-03 2022-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9511A (zh) * 2019-12-17 2021-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车辆之间信息共享的方法、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3079511B (zh) * 2019-12-17 2023-11-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车辆之间信息共享的方法、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1541757A (zh) * 2020-04-17 2020-08-14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1715A4 (en) 2021-01-20
CN110312203B (zh) 2021-08-20
US20210006956A1 (en) 2021-01-07
EP3761715A1 (en) 2021-01-06
US11381943B2 (en) 2022-07-05
EP3761715B1 (en) 2022-01-26
WO2019179373A1 (zh) 2019-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2203A (zh)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302622B (zh) 车联网系统及其中的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7316465B (zh) 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车主联络方法及系统
CN108353250A (zh) 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04468731B (zh) 违章停车提示方法和系统
Reumerman et al. The application-based clustering concept and requirements for intervehicle networks
CN106303986A (zh) 车队中车头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559443A (zh) 车联网v2x业务传输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809957B (zh) 一种车辆碰撞信息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06331007B (zh) 车联网中告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811414B (zh) 在车辆中行进的个人通信设备的通信模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3167024A (zh) 一种面向车联网的协作信息传递方法
CN103680180A (zh) 一种交通状况信息提示方法和系统
CN107302468B (zh) 对车路通信的路侧通信装置自动巡检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503843A (zh) 车辆行驶路线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246650A (zh) 车车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中继装置、车车通信系统
CN105407170A (zh) 一种具有链路保护的车联网系统
CN107295471A (zh) 一种发送v2x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JP4806994B2 (ja) 位置情報通知方式及び位置情報通知方法
CN101860847A (zh) 一种克隆用户识别模块卡检测方法及系统
Bhawiyuga et al. A Wi-Fi based electronic road sign for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vehicle driver
CN107301496A (zh) 一种共享单车的防占用系统及防占用方法
CN115884444A (zh) 一种多个智能设备建立即时性无线通信交互网络的方法
CN109417686A (zh) 位置信息的报告
KR20090035986A (ko) 안전 콜택시 시스템 및 그 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9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