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01086A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01086A CN110301086A CN201880010703.9A CN201880010703A CN110301086A CN 110301086 A CN110301086 A CN 110301086A CN 201880010703 A CN201880010703 A CN 201880010703A CN 110301086 A CN110301086 A CN 1103010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bearings
- parts
- bearing support
- rotary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556 antirus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12 Bulk moulding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34 epoxy coating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13 used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33—Details of the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086—Sealing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8—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10—Stators
- F05B2240/14—Casings, housings, nacelles, gondels or the like,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assemblies there with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57—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能够抑制线圈的发热传到保持轴承部件的树脂密封部件的轴承支承部分。电动机(2)具备:具有旋转轴(5)及磁铁(20)的转子(10);旋转轴(5)的第一轴承部件(15);具备排列于转子(10)的外周侧的多个线圈(53)的定子(11);以及覆盖线圈(53)的树脂密封部件(13)。树脂密封部件(13)的密封部件底部(65)具备从径向的外周侧包围第一轴承部件(15)的筒状轴承支承部分(75)、覆盖线圈的下侧的线圈密封部分(76)以及其间的连接部分(77)。连接部分(77)的厚度(A)比轴承支承部分(75)的厚度(B)及线圈密封部分(76)的厚度(C)薄,来自线圈(53)的热不易传到轴承支承部分(7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其中,可旋转地支承转子的旋转轴的轴承部件和定子的线圈由树脂密封部件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侧覆盖。另外,涉及一种通过该电动机驱动叶轮的泵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备叶轮和使叶轮旋转的电动机的泵装置。在用于这种泵装置的电动机中,由树脂密封部件覆盖线圈,保护线圈不受水等的影响。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树脂密封部件的电动机。该文献的电动机具有:具备旋转轴及磁铁的转子;具备在转子的外周侧以环状排列的多个线圈的定子;可旋转地支承转子的轴承部件;以及树脂密封部件。定子具有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具备环状部和从该环状部在径向上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多个线圈经由绝缘体卷绕在多个突极部的每一个上。
在将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树脂密封部件具备从第一方向侧包围轴承部件及多个线圈的底部。底部具备:从径向的外周侧包围轴承部件的轴承支承部分;位于线圈第一方向侧的线圈密封部分;以及连接轴承支承部分和线圈密封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在上述文献中,底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面是平面,轴线方向上的轴承部件支承部分的厚度和连接部分的厚度是相同的。线圈密封部分的厚度与连接部及轴承部件支承部的厚度相比,减薄了卷绕在突极部的线圈从定子铁芯向第一方向突出的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75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为了驱动电动机而使电流流过线圈时,线圈发热。当该热从树脂密封部件的线圈密封部分经由连接部传到轴承支承部分时,轴承支承部分因热而变形,轴承部件的姿势可能发生变化。当轴承部件的姿势发生变化时,电动机内的转子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维持转子的旋转精度。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能够抑制线圈的发热传到保持轴承部件的树脂密封部件的轴承支承部分。另外,在于提供一种泵装置,该泵装置通过这种电动机使叶轮旋转。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及磁铁;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定子,所述定子具备以环状排列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多个线圈;以及树脂密封部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覆盖所述线圈,在将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具备从所述第一方向侧覆盖所述轴承部件及所述多个线圈的底部,所述底部具备从径向的外周侧包围所述轴承部件的筒状的轴承支承部分、位于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线圈密封部分、连接所述轴承支承部分和所述线圈密封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厚度比所述轴承支承部分及所述线圈密封部分薄。
根据本发明,树脂密封部件的底部在从外周侧包围轴承部件的筒状的轴承支承部分和位于多个线圈的第一方向侧的线圈密封部分之间,具备轴线方向的厚度比它们薄的连接部分。因此,在通过向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热从线圈密封部分传到内周侧时,该传导在连接部分被阻碍,不易传到轴承支承部分。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轴承支承部分因该热而变形、轴承部件的姿势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维持转子的旋转精度。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位于比所述轴承支承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及所述线圈密封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据此,在底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面形成以连接部分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为底面的环状凹部。由此,底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面的表面积增加,因此,容易经由底部释放来自线圈的热。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轴承支承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位于比所述线圈密封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据此,与将轴承支承部分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和线圈密封部分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面设为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底部的第一方向的端面的表面积。因此,更容易经由底部释放来自线圈的热。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定子具备环状部及从该环状部在径向上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多个所述线圈经由绝缘体卷绕于多个所述突极部的每一个上,被卷绕在所述绝缘体上的状态的各线圈朝向径向的外周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所述线圈密封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具备沿着各线圈的形状朝向所述外周侧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锥形面部分。如果具备这样的锥形面部分,则线圈密封部分的在轴线方向上与线圈对置的部分的表面积增加。因此,容易通过锥形面部分释放来自线圈的热。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轴承部件具备所述旋转轴贯通的筒部和从所述筒部的第二方向端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所述筒部由所述轴承支承部分从外周侧保持,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轴承支承部分抵接,在所述筒部的外周面及所述轴承支承部分的内周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凸部,在另一方形成有供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据此,能够通过凸部和凹部的嵌合来防止被轴承保持部分保持的轴承部件围绕轴线旋转。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凸缘部的轮廓是具备圆弧轮廓部分和直线轮廓部分的D字形状,所述直线轮廓部分将所述圆弧轮廓部分的周向的一端与另一端以直线状连接,所述直线轮廓部分隔着所述筒部的中心孔位于与所述凸部相反的一侧。据此,即使从凸缘部侧观察轴承部件,也容易掌握形成于筒部的凸部的位置。因此,在将轴承部件保持于树脂密封部件时,容易使轴承部件(凸部)嵌合于轴承支承部分(槽部)。
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在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面设置有突部,所述突部是用于将被所述轴承支承部分保持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凸缘部的直线轮廓部分配置在围绕所述轴线的规定角度位置的标记。据此,通过基于标记使轴承部件保持于树脂密封部件上,能够使轴承部件(凸部)嵌合于轴承支承部分(槽部)。
接着,本发明提供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电动机和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上。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或抑制树脂密封部件中支承旋转轴的轴承支承部分因电动机中的线圈的发热而发生变形。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被轴承支承部分保持的轴承部件的姿势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具备安装有叶轮的旋转轴的转子的位置在电动机内发生变化。因此,能够维持由电动机驱动的叶轮的旋转精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电动机中,能够抑制线圈的发热传到保持轴承部件的树脂密封部件的轴承支承部分。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保持于轴承支承部分的轴承部件的姿势发生变化,因此,能够维持转子的旋转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从旋转轴突出侧观察泵装置的电动机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与旋转轴突出侧相反的一侧观察电动机时的立体图。
图4是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拆掉了罩部件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转子的分解立体图和E型环的固定构造的说明图。
图7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8是罩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及电动机。
(泵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从旋转轴突出的输出侧观察作为泵装置的驱动源的电动机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与旋转轴突出的一侧相反的输出相反侧观察作为泵装置的驱动源的电动机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泵装置1具备电动机2、覆盖在电动机2上的壳体3、在电动机2和壳体3之间划分出的泵室4、安装于电动机2的旋转轴5上并配置在泵室4内的叶轮6。在壳体3上设置有流体的吸入口7和排出口8,当驱动电动机2使叶轮6旋转时,从吸入口7吸入的水等流体经由泵室4从排出口8排出。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旋转轴5的轴线L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方向)。另外,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下侧、下方(第一方向Z1),将另一侧设为上侧、上方(第二方向Z2)。下方是从泵室4朝向电动机2的方向,下侧是输出相反侧。上方是旋转轴5从电动机2突出的方向,上侧是输出侧。而且,将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绕轴线L的方向设为周向。
电动机2是直流无刷电动机,具备转子10、定子11以及收纳转子和定子的壳体12。如图2及图3所示,外壳12具备从下侧覆盖定子11的树脂密封部件13和从上侧覆盖树脂密封部件13的罩部件14。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5的下侧部分的第一轴承部件15被保持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可旋转地支承转子10的旋转轴5的中部的第二轴承部件16被保持在罩部件14上。
(转子)
图4是拆掉了罩部件14的状态的电动机2的立体图。图5是拆掉了罩部件14的状态的电动机2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a)是转子10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b)是E型环向旋转轴5固定的固定构造的说明图。如图4~图6所示,转子10具备旋转轴5、包围旋转轴5的磁铁20、保持旋转轴5及磁铁20的保持部件21。
旋转轴5为不锈钢制。如图6的(a)所示,旋转轴5在比上下方向的中心稍靠下侧的位置具备环状槽23。在环状槽23中安装有E型环24(金属部件)。E型环24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如图6的(b)所示,E型环24固定于旋转轴5的环状槽23内,从旋转轴5向外周侧突出。另外,旋转轴5在环状槽23的下侧具备规定长度的第一压花形成部25。而且,旋转轴5具备从上端部分朝下方的规定长度的第二压花形成部26。第二压花形成部26是从电动机2的外壳12向上方突出并到达泵室4内的部分,是安装叶轮6的安装部。在旋转轴5上的第一压花形成部25的下侧设置有由第一轴承部件15支承的第一被支承部27。在旋转轴上的环状槽23和第二压花形成部26之间设置有由第二轴承部件16支承的第二被支承部28。
磁铁20为环状,与旋转轴5同轴配置。磁铁20配置于第一压花形成部25的外周侧。在磁铁20的外周面上,在周向上交替磁化有N极和S极。
如图6所示,在磁铁20上表面的内周侧的端部分连续地设置有朝向内周侧并向下方倾斜的锥形面31和从锥形面31的下端向内周侧延伸的环状面33。而且,在磁铁20下表面的内周侧的端部分,与上表面同样,也连续地设置有朝向内周侧并向上方倾斜的锥形面31和从锥形面31的上端缘向内周侧延伸的环状面33。在上下的锥形面31上,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凹部32。多个凹部32的内周面具备球面形状。
在磁铁20的上表面,比锥形面31靠外周侧的部分成为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面34。在环状面34上设置有以恒定宽度沿周向延伸的环状槽36。环状槽36的沿径向切断的横截面为圆弧。环状槽36设于比环状面34的中央稍靠内周侧的位置。在磁铁20的下表面,在位于锥形面31的外周侧的环状面34上,与磁铁20的上表面同样,也设置有以恒定宽度沿周向延伸的环状槽36。设于下表面的环状槽36的沿径向切断的横截面为圆弧。设于下表面的环状槽36设于比环状面34的中央稍靠内周侧的位置。
保持部件21是树脂成形品,从外周侧保持旋转轴5的包含第一压花形成部25的部分。保持部件21具备筒状的旋转轴保持部38、在旋转轴保持部38的外周侧保持磁铁20的环状的磁铁保持部39、从旋转轴保持部38在径向上以放射状延伸并连接旋转轴保持部38和磁铁保持部39之间的多个连接部40。
磁铁保持部39具备从内周侧覆盖磁铁20的内周面37的磁铁保持筒部分41、从磁铁保持筒部分41的下端部分向外侧扩展的圆环状的第一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2、从磁铁保持筒部分41的上端部分向外侧扩展的圆环状的第二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3。第一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2覆盖磁铁20的除下表面的外周缘部分以外的下表面部分。换言之,第一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2覆盖磁铁20的下表面至环状槽36的外周侧。第二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3覆盖磁铁20的除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以外的上表面部分。换言之,第二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3覆盖磁铁20的上表面至环状槽36的外周侧。第一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2及第二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3具备覆盖锥形面31的锥形面覆盖部39a、位于锥形面覆盖部39a的外周侧并且与环状面34重叠的环状板部39b。与环状板部39b相比,锥形面覆盖部39a在上下方向上较厚。在此,第一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2及第二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3形成沿着磁铁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形状,与凹部32的内周面及环状槽36的内周面密合。
连接部40的数量与磁铁20的凹部32的数量相同。保持部件21以使磁铁20的各凹部32位于各连接部40的径向外侧的方式保持磁铁20。连接部40的下表面与轴线L正交。另外,如图1所示,固定于旋转轴5上的E型环24被保持为从旋转轴5向外周侧突出的部分被埋入旋转轴保持部38的上表面的状态。在E型环24上,从旋转轴5向外周侧突出的部分的上表面从旋转轴保持部38向上方露出。E型环24的上表面和旋转轴保持部38的上表面及连接部40的上表面位于与轴线L正交的同一平面上。
接着,转子10具备保持于保持部件21的下端侧的第一轴承板45和保持于保持部件21的上端侧的第二轴承板46(第二金属部件)。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是圆环状的金属板。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在外周缘具备多个缺口部47。由此,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在外周缘具备凹凸。
缺口部47以等角度间隔在6个部位形成。形成于第一轴承板45及第二轴承板46的各缺口部47在上下方向上与各连接部40对置。第一轴承板45以使旋转轴5贯通其中心孔48的状态固定在保持部件21上,从该保持部件21的下端侧覆盖连接部40及旋转轴保持部38。如图1所示,在第一轴承板45被固定于保持部件21的状态下,第一轴承板45的下表面与轴线L正交。第二轴承板46以使旋转轴5贯通其中心孔48的状态固定在保持部件21上,从该保持部件21的上侧覆盖连接部40、旋转轴保持部38及E型环24。在第二轴承板46被固定于保持部件21的状态下,第二轴承板46和E型环24面接触。第二轴承板46的上表面与轴线L正交。第二轴承板46的上表面是从下方滑动接触第二轴承部件16的转子侧滑动面46a。
在此,保持部件21的形成通过将安装有E型环24的旋转轴5及磁铁20配置在模具内并注入树脂的嵌件成形来进行。第一轴承板45及第一轴承板45在嵌件成形之后被保持于保持部件21。
将第一轴承板45保持在保持部件21上时,使旋转轴5贯通第一轴承板45的中心孔48,将第一轴承板45重叠于保持部件21的下端侧的连接部40及下端侧的旋转轴保持部38。然后,通过热使保持部件21的位于第一轴承板45的外周侧的部分塑性变形,覆盖第一轴承板45的下表面的外周侧部分,且使树脂进入各缺口部47。由此,在保持部件21的下表面设置从下方及外周侧覆盖第一轴承板45的外周缘的环状的塑性变形部49。第一轴承板45由保持部件21的下端侧的连接部40(抵接部)及下端侧的旋转轴保持部38(抵接部)以及塑性变形部49保持。同样,将第二轴承板46保持在保持部件21上时,形成如下状态:使旋转轴5贯通第二轴承板46的中心孔48,使第二轴承板46重叠于保持部件21的上端侧的连接部40及上端侧的旋转轴保持部38,并且,使第二轴承板46的下表面与E型环24的上表面接触。然后,通过热使保持部件21的位于第二轴承板46的外周侧的部分塑性变形,覆盖第二轴承板46的上表面的外周侧部分,且使树脂进入各缺口部47。由此,在保持部件21的上表面形成从上方及外周侧覆盖第二轴承板46的外周缘的环状的塑性变形部49。第二轴承板46由保持部件21的上端侧的连接部40(抵接部)、上端侧的旋转轴保持部38(抵接部)及E型环24的上表面和塑性变形部49保持。
(定子)
图7是定子11的立体图。定子11具备位于转子10外周侧的环状的定子铁芯51、经由绝缘体52卷绕在定子铁芯51上的多个线圈53、用于连接向各线圈53供电的供电线的连接器54。
定子铁芯51是层叠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薄的磁板而形成的层叠铁芯。如图7所示,定子铁芯51具备环状部56和从环状部56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57。多个突极部57以等角度间距形成,在周向上以一定的间距配置。在本例中,多个突极部57按以轴线L为中心的40°的角度间距形成。由此,定子铁芯51具备9个突极部57。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面,与转子10的磁铁20的外周面隔开极小的间隙对置。
各绝缘体52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各绝缘体52形成为在径向的两端具有凸缘部的带凸缘的筒状,被安装在突极部57上,以使形成为筒状的绝缘体52的轴向和定子11的径向一致。线圈53分别经由绝缘体52卷绕于多个突极部57的每一个上。被卷绕于绝缘体52上的状态的各线圈53朝径向的外侧向上下方向突出。此外,绝缘体52部分地覆盖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上表面,但环状部56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56a不被绝缘体52覆盖。同样,绝缘体52部分地覆盖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下表面,但环状部56的下表面的外周缘部分56b不被绝缘体52覆盖。
各突极部57的前端部分从绝缘体52向内周侧突出。各突极部57上从绝缘体52向内周侧露出的部分(内周侧端面57a和卷绕有线圈53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具备与轴线L正交的轴向端面57b。在多个绝缘体52中的一个绝缘体52上一体形成有可装拆地连接用于对线圈53供电的配线的连接器54。
(树脂密封部件)
如图5所示,树脂密封部件13具备从下方覆盖线圈53、绝缘体52及定子铁芯51的圆盘形状的密封部件底部65。另外,树脂密封部件13具备:从密封部件底部65向外周侧延伸并覆盖连接器54的密封部件伸出部66;以及从密封部件底部65向上方延伸并覆盖线圈53、绝缘体52及定子铁芯51的密封部件筒部67。
在密封部件底部65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设置有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保持第一轴承部件15,该第一轴承部件15在旋转轴5的比磁铁20靠下侧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转子10。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是圆形的凹部,在凹部内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槽68a。
第一轴承部件15为树脂制,包括:具备使旋转轴5贯通的贯通孔的筒状支承部70;以及从支承部70的上方端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71。在支承部70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以一定宽度延伸的凸部70a。凸缘部71的轮廓是具备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为圆弧形状的圆弧轮廓部分71a和将圆弧轮廓部分71a的周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以直线状连接的直线轮廓部分71b的D字形状。直线轮廓部分71b隔着贯通孔位于与凸部70a相反的一侧。
第一轴承部件15在使支承部70的凸部70a和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槽68a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支承部70插入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而且,如图1所示,第一轴承部件15被插入至形成凸缘部71从上方与密封部件底部65抵接的状态,并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在第一轴承部件15被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状态下,凸缘部71的上方的端面与轴线正交。在此,支承部70作为旋转轴5的径向轴承发挥作用,凸缘部71作为转子10的推力轴承发挥作用。即,凸缘部71的上方的端面是转子10滑动接触的滑动面72。固定于转子10的保持部件21上的第一轴承板45的下表面与第一轴承部件15的滑动面72滑动接触。即,第一轴承板45的下表面是与第一轴承部件15的滑动面72滑动接触的转子侧滑动面45a。此外,在滑动面72上涂布有润滑脂。
在此,如图3所示,密封部件底部65具备从径向的外周侧包围第一轴承部件15的筒状的轴承支承部分75、位于线圈53的下侧的线圈密封部分76、连接轴承支承部分75和线圈密封部分76之间的连接部分77、封闭筒状的轴承支承部分75的下端开口的圆形封闭部分78。轴承支承部分75及封闭部分78构成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轴承支承部分75的内周面是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内周面。线圈密封部分76的下表面具备锥形面部分76a,该锥形面部分76a沿着卷绕在绝缘体52上的各线圈53的形状朝向外周侧向下方倾斜。
如图1所示,连接部分77的轴线L方向的厚度A比轴承支承部分75的厚度B及线圈密封部分76的厚度C薄。连接部分77的下表面位于比轴承支承部分75的下表面及线圈密封部分76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在密封部件底部65(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下表面形成有以连接部分77的下表面为底面的环状的凹部65a。另外,轴承支承部分75及封闭部分78的下表面位于比线圈密封部分76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即,保持第一轴承部件15的轴承支承部分75及封闭部分78比线圈密封部分76向下方突出。
接着,如图4、图5所示,密封部件筒部67从下方朝向上方具备大径筒部分81和外径尺寸比大径筒部分81小的小径筒部分82。如图1所示,大径筒部分81的外径大于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外径,小径筒部分82的外径小于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外径。
如图5所示,在密封部件筒部67的大径筒部分81和小径筒部分82间的边界部分设置有多个圆弧状开口部83,该多个圆弧状开口部83使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外周缘部分56a从树脂密封部件13向上方露出。另外,在树脂密封部件13的圆弧状开口部83的外周侧设置有与轴线L正交的环状端面84。从圆弧状开口部83露出的定子铁芯51的外周缘部分和环状端面84位于与轴线L正交的同一平面上。在大径筒部分81的上端部分设置有四个卡止突起85,该四个卡止突起85以等角度间隔向外周侧突出。
密封部件筒部67的内周面从下侧朝向上侧具备小径内周面部分67a和内径尺寸比小径内周面部分67a大的大径内周面部分67b。小径内周面部分67a的曲率半径大致等于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的曲率半径。在小径内周面部分67a设置有多个开口部86,该多个开口部86使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向内周侧露出。另外,在小径内周面部分67a设置有缺口部87,该缺口部87使各突极部57的轴向端面57b的一部分向上方露出。即,在小径内周面部分67a,按以轴线L为中心的40°的角度间距形成有9个缺口部87。缺口部87是从开口部86的边缘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到小径内周面部分67a的上端缘的槽。缺口部87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状。通过设置多个缺口部87,各突极部57的轴向端面57b的前端部分的周向中央部分成为向上方露出的露出部分57c。
从开口部86露出的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与小径内周面部分67a无台阶地连续。在从开口部86露出的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涂布有防锈剂88。另外,在从缺口部87露出的各突极部57的轴向端面57b的露出部分75c也涂布有防锈剂88。在本例中,作为防锈剂88,使用环氧涂料。此外,作为防锈剂88,可以使用除环氧涂料以外的其他涂料、防锈油和粘接剂。
树脂密封部件13由BMC(Bulk Molding Compound:团状模塑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子11配置在模具内,向该模具内注入树脂使之固化,由此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3。即,树脂密封部件13通过嵌件成形而与定子11一体成形。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从树脂密封部件13露出。因此,在嵌件成形中,可以在模具上预先设置圆柱形状的模具部分,使该模具部分的外周面与各突极部57的内周侧端面57a抵接,从而在径向上将定子铁芯51定位。另外,树脂密封部件13使定子铁芯51的各突极部57的轴向端面57b的一部分(露出部分57c)向上方露出。而且,树脂密封部件13使定子铁芯51的环状部56的外周缘部分56a向上方露出。因此,在嵌件成形中,可以在模具上设置能够从上方与各突极部57的轴向端面57b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分和能够从上方与环状部56的外周缘部分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分,使这些第一抵接部分及第二抵接部分与定子铁芯51抵接,从而在轴线L方向上将定子铁芯51定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将配置于模具内的定子铁芯51在径向及轴线L方向上定位的状态下,向模具内注入树脂,成形树脂密封部件13。由此,定子铁芯51和树脂密封部件13的相对位置的精度提高。
此外,设于密封部件筒部67的内周面上的缺口部87是设于模具上的第一抵接部分的痕迹。即,因为在嵌件成形中使设于模具上的第一抵接部从轴线L方向与轴线各突极部57b的轴向端面57抵接,所以当BMC固化而形成树脂密封部件13时,结果是第一抵接部抵接的部分成为露出部分57c,缺口部87被设置在第一抵接部所在的部分。
(罩部件)
图8是从下方观察罩部件14时的立体图。罩部件14为树脂制,固定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上方。
罩部件14具备圆盘状的罩部件顶部91和从罩部件顶部91向下方延伸的罩部件筒部92。罩部件顶部91在中心具备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93。如图1、图4所示,在罩部件顶部9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包围贯通孔93的圆形凹部94。在圆形凹部94配置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95。
如图8所示,在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在其中央部分设置有与贯通孔93同轴的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另外,在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沿着其圆形的外周缘设置有外侧环状肋98。另外,在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和外侧环状肋98之间设置有圆形的内侧环状肋99。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和内侧环状肋99之间设置有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以放射状延伸并到达内侧环状肋99的内侧肋100a。在内侧环状肋99和外侧环状肋98之间设置有外侧肋100b,该外侧肋100b从内侧环状肋99以放射状延伸并到达外侧环状肋98。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外侧环状肋98及内侧环状肋99是同轴的。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下端面、外侧环状肋98的下端面及内侧环状肋99的下端面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从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大于内侧环状肋99从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内侧环状肋99从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大于外侧环状肋98从罩部件顶部91的下表面的突出量。外侧肋100b的下表面和外侧环状肋98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8所示,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具有槽97a,该槽97a在中心孔的内周壁的周向的一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如图1所示,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中心孔保持有第二轴承部件16。
在此,第二轴承部件16是将与第一轴承部件15相同的部件上下颠倒地配置的部件。第二轴承部件16为树脂制,如图5所示,具备具有使旋转轴5贯通的贯通孔的筒状支承部70和从支承部70的下方的端部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71。在支承部70的外周面的周向一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以恒定宽度延伸的凸部70a。凸缘部71的轮廓是具备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为圆弧形状的圆弧轮廓部分71a和将圆弧轮廓部分71a的周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以直线状连接的直线轮廓部分71b的D字形状。直线轮廓部分71b隔着贯通孔位于与凸部70a相反的一侧。
第二轴承部件16在使支承部70的凸部70a和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槽97a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将支承部70插入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而且,如图1所示,第二轴承部件16插入到形成凸缘部71从下方与罩部件14(罩部件顶部91、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并固定在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上。在第二轴承部件16被固定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状态下,凸缘部71的上方的端面与轴线正交。在此,支承部70作为旋转轴5的径向轴承发挥作用,凸缘部71作为转子10的推力轴承发挥作用。即,凸缘部71的下方的端面成为转子10滑动接触的滑动面72。固定于转子10的保持部件21上的第二轴承板46的上表面与第二轴承部件16的滑动面72滑动接触。即,第二轴承板46的上表面是与第二轴承部件16的滑动面72滑动接触的转子侧滑动面46a。此外,在滑动面72上涂布有润滑脂。
如图1所示,罩部件筒部92从外侧环状肋98的外周侧向下方延伸。罩部件筒部92具备:从外周侧重叠覆盖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82的上侧环状筒部分101;以及在上侧环状筒部分101的下侧位于大径筒部分81的外周侧的下侧环状筒部分102。如图8所示,在罩部件筒部92的内周面上,在上侧环状筒部分101和下侧环状筒部分102之间设置有环状台阶部103。环状台阶部103具备朝向下方的环状面103a。环状面103a是与轴线L正交的平面。在下侧环状筒部分102,在周向的四个部位设置有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卡止突起85卡合的被卡止部104。
在此,罩部件14在转子10配置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内侧且转子10被第一轴承部件15支承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在罩部件14被覆盖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时,粘接剂被涂布在树脂密封部件13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
在罩部件14被覆盖在树脂密封部件13上时,如图1所示,将内侧环状肋99的下端部分嵌入树脂密封部件13的密封部件筒部67的内周侧。由此,罩部件14和树脂密封部件13在径向上被定位,旋转轴5的轴线L与定子11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使罩部件筒部92的环状台阶部103的环状面103a抵接于树脂密封部件13的大径筒部分81与小径筒部分82之间的环状端面84。由此,将罩部件14在轴线L方向上与树脂密封部件13定位。之后,使罩部件14和树脂密封部件13在周向上相对旋转,如图3所示,使树脂密封部件13的卡止突起85与罩部件14的被卡止部104卡合。由此,罩部件顶部91在使旋转轴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转子10和树脂密封部件13。另外,配置于罩部件顶部91的圆形凹部94中的密封部件95将旋转轴5与罩部件14及第二轴承部件16之间密封。另外,罩部件筒部92的上侧环状筒部分101成为从外周侧包围树脂密封部件13的小径筒部分82的状态。
在此,壳体3从上方覆盖在罩部件14上。由此,在罩部件14和壳体3之间划分出的空间成为泵室4。吸入口7被设于壳体3上与电动机2的旋转轴5的轴线L重叠的位置。排出口8设于旋转轴5的径向的外侧。当叶轮6通过电动机2的驱动而旋转时,流体从吸入口7吸入,从排出口8排出。
(作用效果)
在本例中,在树脂密封部件61的密封部件底部65,在从外周侧包围第一轴承部件15的轴承支承部分75和位于线圈53下侧的线圈密封部分76之间设置有连接部分77,该连接部分77的轴线L方向上的厚度比轴承支承部分75和线圈密封部分76薄。因此,在通过对线圈53通电而产生的热从线圈密封部分76向内周侧传导时,该传导在连接部分77被阻碍,不易传导至轴承支承部分75。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轴承支承部分75因该热而变形使第一轴承部件15的姿势发生变化,因此,能够维持转子10的旋转精度。因此,在泵装置1中,能够维持安装于转子10的旋转轴5上的叶轮6的旋转精度。
另外,在本例中,连接部分77的下表面位于比轴承支承部分75的下表面及线圈密封部分76的下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在密封部件底部65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状的凹部65a,该凹部65a将连接部分77的下表面作为底面(顶面)。由此,因为密封部件底部65的下表面(树脂密封部件61下表面)的表面积增大,所以能够经由密封部件底部65释放来自线圈53的热。
另外,在本例中,轴承支承部分75的下表面位于比线圈密封部分76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与将轴承支承部分75的下表面和线圈密封部分76的下表面设为同一高度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树脂密封部件61下表面的表面积。因此,能够经由密封部件底部65释放来自线圈53的热。
另外,在本例中,线圈密封部分76具备锥形面部分76a,该锥形面部分76a沿着各线圈53的形状朝向外周侧向下方倾斜。如果具备这样的锥形面部分76a,则线圈密封部分76的在轴线L方向上与线圈53对置的部分的表面积增加。因此,能够经由锥形面部分76a释放来自线圈53的热。
并且,在本例中,在设置于密封部件底部65的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内周面(轴承支承部分75的内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68a,在插入到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第一轴承部件15的支承部70设置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70a,第一轴承部件15被保持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时,凸部70a嵌合到槽68a内。由此,能够防止保持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第一轴承部件15绕轴线L旋转。同样,在罩部件14的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内周面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97a,在插入到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第二轴承部件16的支承部70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70a,第二轴承部件16被保持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时,凸部70a嵌合到槽97a内。由此,能够防止保持于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第二轴承部件16绕轴线L旋转。
另外,第一轴承部件15及第二轴承部件16的凸缘部71的轮廓是具备圆弧轮廓部分71a和直线轮廓部分71b的D字形状,直线轮廓部分71b隔着筒部71的中心孔位于与凸部70a相反的一侧。因此,即使在从凸缘部71侧观察各轴承部件15、16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形成于筒部70的凸部70a的位置。因此,容易使各轴承部件15、16的凸部70a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槽68a、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的槽97a嵌合。
(其他实施例)
另外,也可以在各轴承部件15、16上形成槽部,在保持各轴承部件15、16的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或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侧形成凸部。
另外,也可以在密封部件筒部67内周侧的密封部件底部65上表面的接近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位置设置标记用的突部,该突部用于将插入到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的第一轴承部件15的凸缘部71的直线轮廓部分71b配置在绕轴线L的规定的角度位置。例如,也可以设置如图5中虚线所示的弓形的标记110。据此,在将第一轴承部件15保持于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时,容易使凸部70a嵌合到槽68a内。
附图标记说明
1…泵装置,2…电动机,3…壳体,4…泵室,5…旋转轴,6…叶轮,7…吸入口,8…排出口,10…转子,11…定子,12…外壳,13…树脂密封部件,14…罩部件,15…第一轴承部件,16…第二轴承部件,20…磁铁,21…保持部件,23…环状槽,24…E型环,25…第一压花形成部,26…第二压花形成部,27…第一被支承部,28…第二被支承部,31…锥形面,32…凹部,33…环状面,34…环状面,36…环状槽,37…内周面,38…旋转轴保持部,39…磁铁保持部,39a…锥形面覆盖部,39b…环状板部,40…连接部,41…磁铁保持筒部分,42…第一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3…第二磁铁保持凸缘部分,45…第一轴承板,45a…转子侧滑动面,46…第二轴承板,46a…转子侧滑动面,47…缺口部,48…中心孔,49…塑性变形部,51…定子铁芯,52…绝缘体,53…线圈,54…连接器,56…定子铁芯的环状部,56a、56b…环状部上表面的外周缘部分,57…定子铁芯的突极部,57a…突极部的内周侧端面,57b…突极部的轴向端面,57c…轴向端面的露出部分,61…树脂密封部件,62…罩部件,65…密封部件底部,66…密封部件伸出部,67…密封部件筒部,67a…小径内周面部分,67b…大径内周面部分,68…轴承部件保持凹部,68a…槽,70…轴承部件的支承部,70a…凸部,71…轴承部件的凸缘部,71a…圆弧轮廓部分,71b…直线轮廓部分,72…滑动面,75…轴承支承部分,76…线圈密封部分,76a…锥形面部分,77…连接部分,78…封闭部分,81…大径筒部分,82…小径筒部分,83…圆弧状开口部,84…环状端面,85…卡合突起,86…开口部,87…缺口部,87a…内周侧端面,88…防锈剂,91…罩部件顶部,92…罩部件筒部,93…贯通孔,94…圆形凹部,95…密封部件,97…轴承部件保持筒部,97a…槽,98…外侧环状肋,99…内侧环状肋,100a…内侧肋,100b…外侧肋,101…上侧环状筒部分,102…下侧环状筒部分,103…环状台阶部,103a…环状面,104…被卡止部,L…轴线,Z1…第一方向(下方),Z2…第二方向(上方)。
Claims (8)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所述转子具有旋转轴及磁铁;
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能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
定子,所述定子具备以环状排列在所述转子的外周侧的多个线圈;以及
树脂密封部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覆盖所述线圈,
在将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树脂密封部件具备从所述第一方向侧覆盖所述轴承部件及所述多个线圈的底部,
所述底部具备:从径向的外周侧包围所述轴承部件的筒状的轴承支承部分;位于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线圈密封部分;以及连接所述轴承支承部分和所述线圈密封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
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厚度比所述轴承支承部分及所述线圈密封部分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位于比所述轴承支承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及所述线圈密封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支承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位于比所述线圈密封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面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备环状部及从该环状部在径向上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
多个所述线圈经由绝缘体卷绕于多个所述突极部的每一个上,
被卷绕在所述绝缘体上的状态的各线圈朝向径向的外周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
所述线圈密封部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具备锥形面部分,所述锥形面部分沿着各线圈的形状朝向所述外周侧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件具备:所述旋转轴贯通的筒部;以及从所述筒部的第二方向端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
所述筒部由所述轴承支承部分从外周侧保持,
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轴承支承部分抵接,
在所述筒部的外周面及所述轴承支承部分的内周面中的一方形成有凸部,在另一方形成有供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的轮廓是具备圆弧轮廓部分和直线轮廓部分的D字形状,所述直线轮廓部分将所述圆弧轮廓部分的周向的一端与另一端以直线状连接,
所述直线轮廓部分隔着所述筒部的中心孔位于与所述凸部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面设置有突部,所述突部是用于将被所述轴承支承部分保持的所述轴承部件的所述凸缘部的直线轮廓部分配置在围绕所述轴线的规定角度位置的标记。
8.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以及
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旋转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4963A JP2018133881A (ja) | 2017-02-14 | 2017-02-14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JP2017-024963 | 2017-02-14 | ||
PCT/JP2018/004139 WO2018150966A1 (ja) | 2017-02-14 | 2018-02-07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01086A true CN110301086A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316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10703.9A Pending CN110301086A (zh) | 2017-02-14 | 2018-02-07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21162A1 (zh) |
JP (1) | JP2018133881A (zh) |
CN (1) | CN110301086A (zh) |
WO (1) | WO201815096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8512A (zh) * | 2020-07-20 | 2022-01-2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114542479A (zh) * | 2020-11-19 | 2022-05-2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0486Y (zh) * | 1994-07-29 | 1995-10-18 | 中山市南下机电研究所 | 一种新型的小电机定子结构 |
JPH08223866A (ja) * | 1995-02-17 | 1996-08-30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CN1770598A (zh) * | 2004-11-04 | 2006-05-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动机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
EP1705778A1 (en) * | 2005-03-24 | 2006-09-27 |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 Molded motor with stator grounding screw |
CN101054978A (zh) * | 2006-04-10 | 2007-10-1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电动设备 |
CN101064445A (zh) * | 2006-03-17 | 2007-10-3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 |
JP2009278821A (ja) * | 2008-05-16 | 2009-11-26 | Panasonic Corp | モールド電動機 |
CN101789650A (zh) * | 2009-01-28 | 2010-07-28 |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 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0183779A (ja) * | 2009-02-06 | 2010-08-19 | Panasonic Corp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CN205178723U (zh) * | 2014-12-15 | 2016-04-20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电动机以及具备电动机的冷冻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58191A (ja) * | 2004-11-04 | 2006-06-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機器 |
-
2017
- 2017-02-14 JP JP2017024963A patent/JP201813388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2-07 US US16/485,946 patent/US2020002116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2-07 WO PCT/JP2018/004139 patent/WO20181509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2-07 CN CN201880010703.9A patent/CN1103010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0486Y (zh) * | 1994-07-29 | 1995-10-18 | 中山市南下机电研究所 | 一种新型的小电机定子结构 |
JPH08223866A (ja) * | 1995-02-17 | 1996-08-30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CN1770598A (zh) * | 2004-11-04 | 2006-05-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动机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
EP1705778A1 (en) * | 2005-03-24 | 2006-09-27 |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 Molded motor with stator grounding screw |
CN101064445A (zh) * | 2006-03-17 | 2007-10-3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电动机 |
CN101054978A (zh) * | 2006-04-10 | 2007-10-1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电动设备 |
JP2009278821A (ja) * | 2008-05-16 | 2009-11-26 | Panasonic Corp | モールド電動機 |
CN101789650A (zh) * | 2009-01-28 | 2010-07-28 |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 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0183779A (ja) * | 2009-02-06 | 2010-08-19 | Panasonic Corp | モールドモータ |
CN205178723U (zh) * | 2014-12-15 | 2016-04-20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电动机以及具备电动机的冷冻设备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58512A (zh) * | 2020-07-20 | 2022-01-2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113958512B (zh) * | 2020-07-20 | 2023-11-1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114542479A (zh) * | 2020-11-19 | 2022-05-2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CN114542479B (zh) * | 2020-11-19 | 2024-03-08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021162A1 (en) | 2020-01-16 |
JP2018133881A (ja) | 2018-08-23 |
WO2018150966A1 (ja) | 2018-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43291B2 (ja) | 軸受装置および送風ファン | |
US8690547B2 (en) | Fan | |
US9062567B2 (en) | Fan | |
JP2013015038A (ja) | ファン | |
JP2010007642A (ja) | ポンプ装置 | |
KR20130054136A (ko) | 몰드 모터 | |
JP2013204784A (ja) | 軸受装置および送風ファン | |
WO2018150990A1 (ja) | モータの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US10047755B2 (en) | Fan | |
JP2009027821A (ja) | モータ、送風ファ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30280090A1 (en) | Fan device | |
WO2018151001A1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CN110301086A (zh) | 电动机及泵装置 | |
KR20100110750A (ko) | 모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20100110749A (ko) | 모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9500086B2 (en) | Impeller and electric-motor driven water pump having the same | |
US11268517B2 (en) | Pump and impeller with auxiliary blades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impeller and a permanent magnet rotor | |
US20190093673A1 (en) | Impeller, impeller blade wheel, air-blow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ir-blowing device | |
US20130136631A1 (en) | Fan | |
CN115479031A (zh) | 泵装置 | |
JP2018133880A (ja)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
JP5750360B2 (ja) | 電動ポンプの製造方法 | |
JP5750359B2 (ja) | 電動ポンプ | |
WO2024190245A1 (ja) | ウォーターポンプ | |
JP2017145689A (ja) | 燃料ポンプ及び燃料ポンプ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