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4392B -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 Google Patents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4392B
CN110294392B CN201810245682.0A CN201810245682A CN110294392B CN 110294392 B CN110294392 B CN 110294392B CN 201810245682 A CN201810245682 A CN 201810245682A CN 110294392 B CN110294392 B CN 110294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vertical
auxiliary
car
c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56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4392A (zh
Inventor
张艺
潘鹏胜
童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456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4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4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4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4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包括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主连接支架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背面;辅连接支架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连接支架与辅连接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把轿厢门机安装到轿厢上。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该安装结构的轿厢门机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本发明能使轿厢门机安装节省材料,提高门机装在轿厢上的牢固度、稳定性,安装过程简便合理,节约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当门机采用安装到轿厢上的方式时,如图1所示,一般采用出入口上板安装或是轿顶安装的方式。安装在出入口上板或前壁上时,由于出入口上板本身一般来说较为单薄,在门机本身或悬挂轿门重量较重的情况下,易引起安装支架以及出入口上板的变形,影响门机运行。当门机采用轿顶安装时,如图2所示,门机以及轿门的重量施加在轿顶上,易引起轿顶的变形。并且在轿顶高度较高的情况下,轿顶安装方式需加固以及增高安装支架,安装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轿厢门机安装节省材料,提高门机装在轿厢上的牢固度、稳定性,安装过程简便合理,节约安装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轿厢门机包括门机横梁32,安装结构包括主连接支架1、辅连接支架2;
所述主连接支架1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32背面;
所述辅连接支架2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
所述主连接支架1与辅连接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把轿厢门机安装到轿厢上。
较佳的,所述辅连接支架2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轿厢侧壁或前壁。
较佳的,所述辅连接支架2在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安装点不低于轿厢开门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较佳的,所述主连接支架1包括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主水平支撑面16、主竖直卡合面17、主竖直连接面11、主水平调整面12、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外侧;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上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下方向前探出并向上弯折形成主水平支撑面16及主竖直卡合面17;
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前方,主竖直卡合面17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前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主水平调整面12;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辅连接支架2包括辅竖直连接面21、辅竖直安装面24、辅水平调整面22、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侧;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辅水平调整面22;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同门机横梁对应分别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设置有同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横向腰型孔相对应的竖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辅竖直安装面24设置有圆孔;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32背面;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
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连接面2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竖直连接面21连接固定后,所述辅连接支架2的辅水平调整面22位于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水平调整面12下方,所述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调整面23位于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调整面13的前方。
较佳的,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水平调整面12上面安装竖直调整螺栓26;
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调整面13上面安装前后调整螺栓27。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端内侧。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上加工有一定竖直方向间距的多处圆孔。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上的多处圆孔的直径为9.5mm,竖直方向间距为35mm;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上的横向腰型孔竖直方向间距为50mm;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上的竖向腰型孔竖直方向间距为50mm;
所述腰型孔的大小为9.5mmx18mm;
所述竖直调整螺栓26及前后调整螺栓27采用M10。
较佳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2个主连接支架1及2个辅连接支架2;
2个主连接支架1的结构反向对称,以门机横梁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
2个辅连接支架2的结构反向对称,以轿厢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于电梯轿厢的两处转角处。
较佳的,门机横梁导轨上部位置预留有竖直方向的腰型孔;
门机横梁导轨上部位置与主连接支架1的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使用方颈螺栓连接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采用上述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2个主连接支架1使用方颈螺栓安装在门机横梁背面导轨上方的竖直腰型孔上,2个主连接支架1对称安装;安装主连接支架1时,将轿厢门机横梁下端插入主连接支架1的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同主竖直卡合面17之间,且保证门机横梁下端有效接触主水平支撑面16;
第二步,通过调整方颈螺栓在门机横梁背面导轨上方的竖直腰型孔的位置使左右2个主连接支架1的底端是齐平的;通过调整方颈螺栓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的横向腰型孔的位置,使左右2个主连接支架1的至门机横梁中心距离相等;
第三步,将2个辅连接支架2以轿厢中心为中心分别对称安装于电梯轿厢转角处;
第四步,确认左右2个辅连接支架2的底端是齐平的;
第五步,将已安装主连接支架1的轿厢门机抬起至恰当高度,使用螺栓连接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连接面21;
第六步,通过水平仪或门导轨两端吊垂线的方式检查轿厢门机导轨是否水平,如果有歪斜,旋动主连接支架1上的竖直调整螺栓26来调整较低侧,直到轿厢门机导轨水平;
第七步,旋动主连接支架1上的前后调整螺栓27,使左右门机导轨面没有前后位置的偏差;
第八步,紧固主连接支架1与辅连接支架2的连接螺栓,固定轿厢门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主连接支架1,其包括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主水平支撑面16、主竖直卡合面17、主竖直连接面11、主水平调整面12、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外侧;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上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下方向前探出并向上弯折形成主水平支撑面16及主竖直卡合面17;
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前方,主竖直卡合面17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前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主水平调整面12;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分别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较佳的,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水平调整面12上面安装竖直调整螺栓26;
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调整面13上面安装前后调整螺栓2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辅连接支架2,其包括辅竖直连接面21、辅竖直安装面24、辅水平调整面22、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侧;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辅水平调整面22;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设置有的竖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辅竖直安装面24设置有圆孔。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端内侧。
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轿厢门机同电梯轿厢的转角处固定连接,该转角处为轿厢上刚度较强的位置,能节省材料,提高门机装在轿厢上的牢固度、稳定性,安装过程简便合理,节约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门机安装到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门机安装到出入口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主连接支架内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主连接支架后侧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主连接支架顶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主连接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主连接支架安装在门机上时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轿厢转角处安装辅连接支架时的左前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轿厢转角处安装辅连接支架时的左后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辅连接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辅连接支架内侧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一实施例辅连接支架前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主连接支架;主竖直连接面11;12主水平调整面;13主竖直调整面;14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5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6主水平支撑面;17主竖直卡合面;
2辅连接支架;21辅竖直连接面;22辅水平调整面;23辅竖直调整面;24辅竖直安装面;26竖直调整螺栓;27前后调整螺栓;
30轿厢前壁侧翻边;32门机横梁;33门电机;34同步带;35同步带轮返向轮;36同步带张紧装置;37左侧皮带吊臂;38右侧皮带吊臂;39左侧门到位开关;40右侧门到位开关;41位置开关;42解锁联动装置;43门导轨;44左侧门挂板;45右侧门挂板;321门机横梁下段;322门机横梁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图5所示,轿厢门机包括门机横梁32,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主连接支架1、辅连接支架2;
所述主连接支架1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32背面;
所述辅连接支架2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
所述主连接支架1与辅连接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把轿厢门机安装到轿厢上。
较佳的,所述辅连接支架2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轿厢侧壁或前壁。
较佳的,所述辅连接支架2在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安装点不低于轿厢开门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实施例一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轿厢门机同电梯轿厢的转角处固定连接,该转角处为轿厢上刚度较强的位置,能节省材料,提高门机装在轿厢上的牢固度、稳定性,安装过程简便合理,节约安装成本。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主连接支架1包括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主水平支撑面16、主竖直卡合面17、主竖直连接面11、主水平调整面12、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外侧;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上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下方向前探出并向上弯折形成主水平支撑面16及主竖直卡合面17;
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前方,主竖直卡合面17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前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主水平调整面12;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主竖直调整面13;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所述辅连接支架2包括辅竖直连接面21、辅竖直安装面24、辅水平调整面22、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侧;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辅水平调整面22;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同门机横梁对应分别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设置有同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横向腰型孔相对应的竖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辅竖直安装面24设置有圆孔;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32背面;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轿厢侧壁和前壁连接处);
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连接面2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竖直连接面21连接固定后,所述辅连接支架2的辅水平调整面22位于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水平调整面12下方,所述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调整面23位于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调整面13的前方。
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水平调整面12上面安装竖直调整螺栓26;
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调整面13上面安装前后调整螺栓27。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端内侧。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上加工有一定竖直方向间距的多处(例如6处)圆孔。
较佳的,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上的多处圆孔的直径为9.5mm,竖直方向间距为35mm;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上的横向腰型孔竖直方向间距为50mm;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上的竖向腰型孔竖直方向间距为50mm;
所述腰型孔的大小可以为9.5mmx18mm;
所述竖直调整螺栓26及前后调整螺栓27可以采用M10。
实施例二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主连接支架1是多处90度折弯的板,折弯后具有与门机横梁背面安装的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是竖直且相互平行的;主水平支撑面16与门机导轨底面平行,用于对门机横梁下端起支撑作用,主竖直卡合面17对门机横梁下端起到限位作用;主连接支架1同门机横梁的安装面及其同辅连接支架2的连接面互相垂直;辅连接支架2是多处90度折弯的板,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安装面24用于同轿厢前壁或侧壁连接安装,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连接面21用于同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连接面11连接安装。当轿厢门机横梁在做左右调整时,可以利用横向腰形孔使门机横梁左右方向进行微调。在门机安装完成后,竖直调整螺栓26下端将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水平调整面22接触,前后调整螺栓27前端将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调整面23接触,通过旋动竖直调整螺栓26调整门机横梁左右在一水平面上,通过旋动前后调整螺栓27调整门机的前后位置。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如图3、图4、图5所示,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2个主连接支架1及2个辅连接支架2;
2个主连接支架1的结构反向对称,以门机横梁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
2个辅连接支架2的结构反向对称,以轿厢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于电梯轿厢的两处转角处。
门机横梁导轨上部位置预留有竖直方向的腰型孔;轿厢门机门导轨43是S形折弯导轨,可以在S形门导轨背面上侧竖直方向距离导轨底端面50mm、115mm、235mm间距处的门机横梁上设置水平间距为轿厢门外宽+66mm,以门中心为中心镜像加工的六处竖直方向的腰形孔。
门机横梁导轨上部位置与主连接支架1的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使用方颈螺栓连接固定。2个主连接支架1的固定点水平间距应大于电梯轿厢门外宽,可以为轿厢门外宽增加66mm。
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轿厢前壁或侧壁上部对应位置有圆孔,竖直间距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安装面24上的圆孔竖直间距相同。通过M8螺栓将辅连接支架2与轿厢前壁或侧壁固定在一起,为便于固定,侧壁后方可使用带有竖直间距相同的M8螺纹孔的螺纹板31。
为了使轿厢前壁侧翻边30不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安装面24折弯处干涉,可以在干涉位置的轿厢前壁侧翻边30开缺口。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三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如图5所示,轿厢门机还包括门电机33、同步带34、同步带轮返向轮35、同步带张紧装置36、左侧皮带吊臂37、右侧皮带吊臂38、左侧门挂板18、右侧门挂板19、门导轨43、左侧门到位开关39、右侧门到位开关40、位置开关41、解锁联动装置42;
门电机33、门导轨43、同步带返向轮35、同步带张紧装置36安装在门机横梁32上,门电机33安装在横梁的上表面,该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同步带34绕在门电机33输出带轮和位于另一端的同步带返向轮35的轮槽内,并用同步带张紧装置36张紧;在门中心的左右两端,同步带34分别在上下位置各固定左侧皮带吊臂37和右侧皮带吊臂38,并使左侧皮带吊臂37与右侧皮带吊臂38的运动方向相反;左侧皮带吊臂37用螺栓连接在左侧门挂板18的上部;右侧皮带吊臂38用螺栓连接右侧门挂板19的上部;左侧门挂板18和右侧门挂板19的滑轮在门导轨43上滚动;控制器控制门电机33,使门电机33输出带轮转动,门电机输出带轮驱动同步带34传动;同步带34的传动带动左侧皮带吊臂37和右侧皮带吊臂38沿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左侧门挂板18和右侧门挂板19在门导轨43上沿相反方向运动。解锁联动装置42是对层门门锁的解锁,并将驱动力传递给层门装置,使轿门与层门同步运动。
方颈螺栓的头部是扁平状,扁平头部位置在轿厢门机横梁内部,左侧门挂板18和右侧门挂板19在运动时不会刮擦方颈螺栓头部。
实施例五
使用基于实施例四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的电梯装置,电梯装置还包括曳引机、曳引绳或带、轿厢架、轿底、轿厢室(轿壁、轿顶等、以及装潢件)、安全钳、对重、导轨以及导轨支架、缓冲器、补偿装置、反绳轮系(导向轮、轿厢轮、对重轮)、称量装置、层门门机以及层门、门套、地坎、导靴、油杯、端站保护装置、平层装置、安全触板、限速器、涨紧轮、配电箱、控制柜、操纵箱、层站召唤以及显示部件等。
该电梯装置运行时,利用曳引绳或带悬挂于曳引轮上,曳引绳或带连接轿厢与对重,轿厢的牵引是靠曳引绳或带与曳引轮槽之前的摩擦力,对重用于平衡轿厢负载。
轿厢在曳引绳或带的牵引作用下,沿着铺设在电梯井的导轨,做垂直上下的快速平稳运行。
轿厢是乘客或者货物的载体,该轿厢由轿厢室、轿厢架以及轿底构成,轿厢室由轿厢架以及轿底组成的框架结构支撑,轿厢架上下装有导靴,滑行或滚动于导轨上。导靴上部装有油杯,用于润滑导轨。
牵引轿厢的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滑轮,曳引绳或带、补偿装置等组成,曳引机是主要的传统设备,通过配电箱的供电,带动曳引机电机转动,控制柜接受来自轿厢内的操纵箱以及层站侧的层站召唤发出的指令,控制曳引机电机,以此牵引轿厢与对重上下运动。
曳引轮是具有半圆形带切口的绳槽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轿厢与对重做垂直上下运行,反绳轮系通过动滑轮(轿厢轮、对重轮)以及定滑轮(导向轮)构成不同的曳引比的传动方式。
对重与补偿装置组成对重系统,起到平衡轿厢自重以及载重的作用,可大大减轻曳引电动机的负担,补偿装置通常为补偿链或补偿缆,其悬挂与轿厢室与对重下部,在运行时用于平衡曳引绳或带在对重侧或轿厢侧长度不断变化而造成的重量变化。
限速器、张紧轮与安全钳组成了机械限速装置,限速器的作用是限制电梯运行速度超过规定值,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规定值时,限速器触发安全钳刹停轿厢。张紧轮的作用是张紧限速器触发钢丝绳。
端站保护装置是轿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之前的安全保护行程开关,是为了防止电梯超越上下限定位置而设置的。
缓冲器安装在电梯井的底坑内,位于轿厢和对重下方,当电梯上下运行时,由于某种事故原因发生超越端站保护装置时,将由缓冲器起缓冲作用,避免轿厢或对重直接冲顶或撞底。
平层装置是产生电梯平层信号的传感器,电梯到达每一层站,平层装置都要发出一个到站信号。
称量装置是产生轿厢内载重量反馈的传感器,实时将轿厢内实际载重信息传递至控制系统,用作电梯的超载保护。
安全触板或光幕是电梯出入口监测人或物的通过情况,当有人或物出入时,阻住电梯门关门,防止电梯门夹人,夹物。
位于轿厢内的操纵箱与位于层站侧的层站召唤以及显示部件组成了电梯的操纵装置,是电梯司机或乘客对电梯发出控制指令的电气装置,显示部件指示了电梯轿厢所到达的楼层以及轿厢正在运行的方向。
实施例六
一种使用实施例四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2个主连接支架1使用方颈螺栓安装在门机横梁背面导轨上方的竖直腰型孔上,2个主连接支架1对称安装;安装主连接支架1时,将轿厢门机横梁下端插入主连接支架1的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同主竖直卡合面17之间,且保证门机横梁下端有效接触主水平支撑面16。安装后主连接支架1的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应与门机横梁32上段321背面接触,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应与门机横梁32下段322背面接触,如图10所示。
第二步,通过调整方颈螺栓在门机横梁背面导轨上方的竖直腰型孔的位置使左右2个主连接支架1的底端是基本齐平没有高低差的,可以用尺测量各个第一类支架底部到轿厢门机导轨底端的距离,各距离的差值控制在0.5mm以内;通过调整方颈螺栓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的横向腰型孔的位置,使左右2个主连接支架1的至门机横梁中心距离相等。
第三步,将2个辅连接支架2以轿厢中心为中心分别对称安装于电梯轿厢转角处;安装完成后可以用吊铅垂线或使用水平仪的方式保证辅连接支架2与轿厢前壁的连接面到轿厢地坎前端距离满足尺寸需求,如图11、图12所示
第四步,确认左右2个辅连接支架2的底端是基本齐平没有高低差的;可以用尺测量各个辅连接支架2底部到出入口上板底部的距离,各距离的差值控制在0.5mm以内。
第五步,将已安装主连接支架1的轿厢门机抬起至恰当高度,使用M10螺栓连接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连接面21;竖直连接面上有间距为50mm的孔5个,每侧应至少使用3个M10螺栓。
第六步,通过水平仪或门导轨两端吊垂线的方式检查轿厢门机导轨是否水平,如果有歪斜,旋动主连接支架1上的竖直调整螺栓26来调整较低侧,直到轿厢门机导轨水平。
第七步,旋动主连接支架1上的前后调整螺栓27,使左右门机导轨面没有前后位置的偏差。
第八步,紧固主连接支架1与辅连接支架2的连接螺栓,固定轿厢门机。
第九步,以上完成后,悬挂轿门板到轿厢门机门挂板上,悬挂左侧轿门板到轿厢门机左侧门挂板44上,悬挂右侧轿门板到轿厢门机右侧门挂板45上。
第十步,以上完成后,悬挂轿门板到轿厢门机门挂板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轿厢门机包括门机横梁(32),其特征在于,安装结构包括主连接支架(1)、辅连接支架(2);
所述主连接支架(1)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32)背面;
所述辅连接支架(2)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
所述主连接支架(1)与辅连接支架(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把轿厢门机安装到轿厢上;
所述辅连接支架(2)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轿厢侧壁或前壁;
所述主连接支架(1)包括主竖直连接面(11)、主水平调整面(12)及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辅连接支架(2)包括辅竖直连接面(21)、辅水平调整面(22)及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设置有同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横向腰型孔相对应的竖向腰型孔;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竖直连接面(2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所述主水平调整面(12)上面安装竖直调整螺栓(26);
所述主竖直调整面(13)上面安装前后调整螺栓(27);
在门机安装完成后,竖直调整螺栓(26)下端将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水平调整面(22)接触,前后调整螺栓(27)前端将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调整面(23)接触,通过旋动竖直调整螺栓(26)调整门机横梁左右在一水平面上,通过旋动前后调整螺栓(27)调整门机的前后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连接支架(2)在电梯轿厢的转角处的安装点不低于轿厢开门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连接支架(1)还包括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主水平支撑面(16)、主竖直卡合面(17);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外侧;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上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前端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下方向前探出并向上弯折形成主水平支撑面(16)及主竖直卡合面(17);
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前方,主竖直卡合面(17)在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前方;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主水平调整面(12);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主竖直调整面(13);
所述辅连接支架(2)还包括辅竖直安装面(24);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侧;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上端内侧垂直连接辅水平调整面(22);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后端上部内侧垂直连接辅竖直调整面(23);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同门机横梁对应分别设置有横向腰型孔;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辅竖直安装面(24)设置有圆孔;
所述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门机横梁(32)背面;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用于通过螺栓安装固定于电梯轿厢的转角处;
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竖直连接面(21)连接固定后,所述辅连接支架(2)的辅水平调整面(22)位于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水平调整面(12)下方,所述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调整面(23)位于所述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调整面(13)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连接在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的下部前端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上加工有一定竖直方向间距的多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竖直安装面(24)上的多处圆孔的直径为9.5mm,竖直方向间距为35mm;
所述主竖直连接面(11)上的横向腰型孔竖直方向间距为50mm;
所述辅竖直连接面(21)上的竖向腰型孔竖直方向间距为50mm;
所述腰型孔的大小为9.5mmx18mm;
所述竖直调整螺栓(26)及前后调整螺栓(27)采用M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包括2个主连接支架(1)及2个辅连接支架(2);
2个主连接支架(1)的结构反向对称,以门机横梁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
2个辅连接支架(2)的结构反向对称,以轿厢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于电梯轿厢的两处转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门机横梁导轨上部位置预留有竖直方向的腰型孔;
门机横梁导轨上部位置与主连接支架(1)的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使用方颈螺栓连接固定。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2个主连接支架(1)使用方颈螺栓安装在门机横梁背面导轨上方的竖直腰型孔上,2个主连接支架(1)对称安装;安装主连接支架(1)时,将轿厢门机横梁下端插入主连接支架(1)的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同主竖直卡合面(17)之间,且保证门机横梁下端有效接触主水平支撑面(16);
第二步,通过调整方颈螺栓在门机横梁背面导轨上方的竖直腰型孔的位置使左右2个主连接支架(1)的底端是齐平的;通过调整方颈螺栓在第一主竖直安装面(14)及第二主竖直安装面(15)的横向腰型孔的位置,使左右2个主连接支架(1)的至门机横梁中心距离相等;
第三步,将2个辅连接支架(2)以轿厢中心为中心分别对称安装于电梯轿厢转角处;
第四步,确认左右2个辅连接支架(2)的底端是齐平的;
第五步,将已安装主连接支架(1)的轿厢门机抬起至恰当高度,使用螺栓连接主连接支架(1)的主竖直连接面(11)与辅连接支架(2)的辅竖直连接面(21);
第六步,通过水平仪或门导轨两端吊垂线的方式检查轿厢门机导轨是否水平,如果有歪斜,旋动主连接支架(1)上的竖直调整螺栓(26)来调整较低侧,直到轿厢门机导轨水平;
第七步,旋动主连接支架(1)上的前后调整螺栓(27),使左右门机导轨面没有前后位置的偏差;
第八步,紧固主连接支架(1)与辅连接支架(2)的连接螺栓,固定轿厢门机。
CN201810245682.0A 2018-03-23 2018-03-23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Active CN110294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5682.0A CN110294392B (zh) 2018-03-23 2018-03-23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5682.0A CN110294392B (zh) 2018-03-23 2018-03-23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392A CN110294392A (zh) 2019-10-01
CN110294392B true CN110294392B (zh) 2022-04-12

Family

ID=6802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5682.0A Active CN110294392B (zh) 2018-03-23 2018-03-23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4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1852B2 (en) * 2020-12-04 2023-07-04 Fujitec Co., Ltd. Height raising member for rais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motor for elevator door, car door device equipped with height raising member for rais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motor for elevator door, and elevator car equipped with height raising member for raising mounting position of motor for elevator do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5951A (ja) * 1993-10-21 1995-05-16 Nippon Bisoo Kk ゴンドラ装置用ケージ
JPH07215644A (ja) * 1994-01-31 1995-08-15 Toshiba Erebeeta Technos Kk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出入口装置
JP2502180B2 (ja) * 1990-10-01 1996-05-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乗場ドア装置
CN101920892A (zh) * 2010-08-25 2010-12-22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轿顶校正架
CN202657807U (zh) * 2012-07-31 2013-01-09 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门楣式客梯门机
CN105819314A (zh) * 2016-05-20 2016-08-03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机
CN206606894U (zh) * 2017-02-28 2017-11-03 宁波欣达电梯配件厂 一种电梯门机轿顶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2180B2 (ja) * 1990-10-01 1996-05-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乗場ドア装置
JPH07125951A (ja) * 1993-10-21 1995-05-16 Nippon Bisoo Kk ゴンドラ装置用ケージ
JPH07215644A (ja) * 1994-01-31 1995-08-15 Toshiba Erebeeta Technos Kk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出入口装置
CN101920892A (zh) * 2010-08-25 2010-12-22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的轿顶校正架
CN202657807U (zh) * 2012-07-31 2013-01-09 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门楣式客梯门机
CN105819314A (zh) * 2016-05-20 2016-08-03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机
CN206606894U (zh) * 2017-02-28 2017-11-03 宁波欣达电梯配件厂 一种电梯门机轿顶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4392A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24242B (en) Arrangements for dampening lateral oscillations of a line-like equipment attached to a lift unit and elevator
KR101245570B1 (ko) 엘리베이터를 설치하는 방법 및 엘리베이터
KR101226976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지지체
US6742628B2 (en) Rope elevator
EP2043938B1 (en) Elevators
US6305499B1 (en) Drum drive elevator using flat belt
KR101225035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지지체에 지지된 제어 전자기기를 포함한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03221624B (zh) 电梯的轿厢
CN110294392B (zh) 轿厢门机的安装结构、安装方法及主连接支架、辅连接支架
US6302239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hoisting machine beneath elevator car
WO2001074704A1 (en)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with traction machine mounted at a rooftop
JP4376585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6512270U (zh) 一种电梯
CN108946408B (zh) 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及电梯装置
EP1512652A1 (en) Elevator
CN108928722B (zh) 电梯轿厢门机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及支架组件
CN105584920A (zh) 一种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US20240017964A1 (en) Construc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U4557500A (en) Elevator construction
CN210084686U (zh) 一种电梯预制线路的导向整合装置
WO2021124544A1 (ja) 乗りかご、エレベーター及び固定ブラケット
JP2000063056A (ja) エレベータの昇降路
CN118125261A (zh) 曳引比4比1的无机房电梯
CN117068906A (zh) 电梯装置
JP2000233882A (ja) 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Yi

Inventor after: Pan Pengsheng

Inventor after: Tong Zhengguo

Inventor before: Zhang Yi

Inventor before: Pan Pengsheng

Inventor before: Tong Zhenggu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