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3302B - 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3302B
CN110293302B CN201910090302.5A CN201910090302A CN110293302B CN 110293302 B CN110293302 B CN 110293302B CN 201910090302 A CN201910090302 A CN 201910090302A CN 110293302 B CN110293302 B CN 110293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sert
gap
shank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03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3302A (zh
Inventor
和泉武宏
坂本忠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ba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ba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bara Corp filed Critical Oba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93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3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3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3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6Auxiliary equipment
    • B23K11/362Contact means for supplying welding current to the electrodes
    • B23K11/364Clamping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0Featur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B23K11/3072Devices for exchanging or removing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t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0Featur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B23K11/3063Electrode maintenance, e.g. cleaning, gr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6Auxiliary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7/00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B27/14Hand 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parts or objec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ssembling objects other than by press fit or detaching same
    • B25B27/146Clip clamping 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提高插入件的强度而可防止或抑制插入件的损伤、变形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拆卸安装在柄部(120)的前端侧的电极头(110)的拆卸装置(1)具备:第一插入件(12)及第二插入件(22),从柄部(120)的径向外侧以相互对象的方向插入形成在柄部(120)的比前端侧粗径的粗径部(125)的端面(126)与焊接用电极头(110)的端面(111)之间的间隙(130),并以从其插入方向的前端(11a、21a)朝向后侧部分(11b、21b)厚度渐渐变厚的楔形形成,第一插入件(12)及第二插入件(22)根据在间隙(130)中重叠的程度,第一插入件(12)和第二插入件(22)的重叠的厚度(L)以与间隙(130)的尺寸(L1)相比薄的厚度向厚的厚度变化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拆卸焊接用电极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用电极头(下文中,适宜地简称为电极头)在柄部的前端侧形成的锥形部分上从柄部的轴向的前端侧安装,并与锥形部嵌合而固定到柄部上。
柄部以从电极头的端面向轴向的后侧的预定的部分比前端侧的部分形成大的直径。当从柄部拆卸(移除)电极头时,在电极头的端面和柄部的直径大的部分(粗径部)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插入构件(插入件),并将设置在插入件上的旋转构件进行旋转而邻接于该间隙,并将插入件和柄部的粗径部的端面之间的邻接的部分作为支撑点而被回转。各插入件仅与电极头的端面的一部分和柄部的粗径部的端面的一部分接触,并且通过将电极头相对于柄部移动而使电极头从柄部移除(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40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66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插入件仅在电极头的端面和柄部的端面的半周的范围内被卡住,并且,插入件被卡主的半径方向上的接合余量非常小,在1[mm]程度,所以沿轴向施加大负荷时,接受反作用力而弯矩或剪切力集中作用于插入件,从而容易在插入件上产生诸如碎裂或破裂等的损坏或变形。特别是,用于焊接需要施加高压力的材料的焊接装置的电极头,由于其根据施加的压力以强负荷嵌合于柄部,因此需要拆除电极头而施加于插入件的负荷变大,从而容易产生损坏和变形。
为了防止或抑制这种损坏和变形,需要通过热处理等来增加插入件的强度,但是增加的热处理等会增加插入件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卸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能够在不增加插入件的强度的情况下防止或抑制插入件的损伤或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其拆卸安装在柄部的前端侧的焊接用电极头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第一插入件及第二插入件,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从所述柄部的径向外侧以相互相对的方向插入形成在所述柄部的相比所述前端侧粗径的粗径部的端面与所述焊接用电极头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以从其插入方向的前端朝向后侧厚度渐渐变厚的楔形形成,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根据在所述间隙中重叠的程度,所述第一插入件和所述第二插入件的重叠的厚度以与所述间隙的长度相比薄的厚度向厚的厚度变化的方式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无需提高插入件的强度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插入件的损伤、变形。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电极头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的透视图。
图1B是从电极头的相反方向观察图1A所示的拆卸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通过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电极构件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电极头与柄部被分离的状态的电极构件的透视图。
图4A是表示使用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1)。
图4B是对应图4A的侧面图。
图5A是表示使用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2)。
图5B是对应图5A的侧面图。
图6A是表示使用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3)。
图6B是对应图6A的侧面图。
图7A是表示使用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4)。
图7B是对应图7A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拆卸装置上适用手动施加扭矩的旋转操作辅助构件的一例具备手柄构成的变形例1所示的拆卸装置的透视图,并表示第一板状体和第二板状体没有重叠的状态。
图9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拆卸装置上适用手动施加扭矩的旋转操作辅助构件的一例具备手柄的构成的变形例1所示的拆卸装置的透视图,并表示第一板状体和第二板状体重叠的状态。
图10A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拆卸装置上适用手动以外的动力源施加扭矩的一例而具备致动器的构成的变形例2所示的拆卸装置的透视图,并且表示使用盖覆盖致动器的可动部的使用状态,且第一板状体和第二板状体没有重叠的状态。
图10B是表示从图10A的状态拆下盖部的状态。
图11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拆卸装置上适用手动以外的动力源施加扭矩的一例具备致动器的构成的变形例2所示的拆卸装置的透视图,并且表示使用盖覆盖致动器的可动部的使用状态,且第一板状体和第二板状体重叠的状态。
图12A是表示使用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1)。
图12B是从图12A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并且是对应图12A的侧面图。
图13A是表示使用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2)。
图13B是从图12A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并且是对应图13A的侧面图。
图14A是表示使用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3)。
图14B是从图12A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并且是对应图14A的侧面图。
图15A是表示使用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拆卸电极头的作用的透视图(其4)。
图15B是从图12A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并且是对应图15A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从电极头110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焊接用电极头110(以下简称电极头110)的拆卸装置1的透视图,图1B是从电极头110的相反方向观察拆卸装置1的透视图。
另外,图2是表示通过拆卸装置1拆卸电极头110的电极构件100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电极头110和柄部120被分离的状态下的电极构件100的透视图。
<电极构件的构成>
如图2所示,用于电阻焊接抢的电极构件100由柄部120及电极头110构成。柄部120和电极头110由铜合金等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柄部12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柄部120的中心轴线C2方向的前端侧部分122形成为伴随靠近前端121而径连续地变细的锥形。
电极头110的朝向中心轴线C2方向的一端形成为封闭的圆筒状。其封闭的端部的外侧形成为大致半球面状,并构成与作为焊接对象的被焊接构件接触的前端部112。电极头110嵌合在柄部120的前端侧部分122而安装在柄部120,并且通过电极头110的内周表面与柄部120的前端侧部分122之间的摩擦力而固定。
柄部120的相比具有前端侧部分122的前端121靠向中心轴线C2方向的后侧(与前端121相反方向的一侧)处形成有比前端侧部分122的最粗的直径部分更加粗的粗径部125。而且,其前端侧部分122与粗径部125之间形成有作为台阶表面的粗径部125的端面126。
如图2所示,粗径部125以电极头110安装在前端侧部分122并固定的状态下,形成在相比电极头110的安装侧的端面(同前端侧112相反侧的端面)111靠向中心轴线C2方向的后侧处。因此,沿中心轴线C2方向在电极头110的端面111与粗径部125的端面126之间形成有尺寸L1的间隙130(比电极头110的端面111的直径及粗径部125的直径细的凹的部分)。
<拆卸装置的构成>
电极头110的拆卸装置1是拆卸安装在柄部120的前端侧的电极头110的装置。电极头110的拆卸装置1如图1A、1B所示,具备第一板状构件10、第二板状构件20和圆柱状的轴构件30。第一板状构件10由平板状的第一板状体12(第一插入件的一列)与套筒18接合构成。套筒18以与第一板状体12的板表面(表面)正交的姿势接合到第一板状体12的一侧的端部。
第二板状构件20也由平板状的第二板状体22(第二插入件的一例)和套筒28接合构造。套筒28以与第二板状体22的板表面正交的姿态接合到第二板状体22的一侧的端部。尽管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具有相同的厚度,但是也可以是不同的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8、28具有圆柱形外观,但是该形状不限于此,可以是圆柱形或者角柱形等的其他柱体形状,也可以除此之外的形状。此外,套筒18和套筒28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
另外,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可以具有整体相同的形状。但是,如稍后将描述的,优选为,形成在第二板状体22中的切口25的长度形成为比形成在第一板状体12中的切口15的长度长。
也在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在各自的套筒18、28向外突出的姿势(在图1A、1B中,套筒18位于下侧而套筒28位于上侧的姿势)下,并且套筒18、28在直线上排列布置叠加,并且轴构件30以穿过套筒18、28而组合构成。
另外,通过如此的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和轴构件30一体形成的图1A、1B所示的状态,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在其铅垂方向(中心轴线C1方向)上成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拆卸装置1的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以在轴构件30的中心轴线C1周围(围绕中心轴线C1)成相对旋转自如。
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以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在中心轴线C1周围彼此相对旋转时,从相互面向并接近的前端11a、21a朝向其各自旋转方向的后侧的部分11b、12b形成厚度变厚的楔形。
具体而言,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与中心轴线C1正交,其上表面14具有相对于下表面13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在倾斜表面中,前端11a处的厚度薄于后侧部分11b(平行于下表面13的平面部分)的厚度。另外,在上表面14倾斜的范围内,在中心轴线C1周围的任意角度中的沿半径方向的所有位置的厚度相同。另外,如上所述,上表面14的一部分可以是倾斜表面,或者整个上表面14也可以是倾斜表面。
另一方面,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与中心轴线C1正交,其下表面23具有相对于上表面24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在倾斜表面中,前端21a处的厚度薄于后侧部分21b(平行于上表面24的平面部分)的厚度。另外,在下表面23倾斜的范围内,在中心轴线C1周围的任意角度中的沿半径方向的所有位置的厚度相同。另外,如上所述,下表面23的一部分可以是倾斜表面,或者整个下表面23也可以是倾斜表面。
如此,由于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形成楔形,所以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绕中心轴线C1周围相对地旋转并在相互接触之前的状态下,前端11a位于相比前端21a在下方(偏下)的位置。而且,随着旋转的推进而第二板状体22的前端21a经过第一板状体12的前端11a,并且前端21a推进到(旋转至)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时,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与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接触并使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在中心轴线C1方向重叠。
进一步,通过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的倾斜表面接触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并且继续旋转,使第二板状体22相对第一板状体12向上方挤压推升,并且第二板状构件20相对于第一板状构件10向中心轴线C1的上方移动。第二板状构件20的移动尺寸对应旋转角度(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围绕中心轴线C1的重叠的程度),并且与旋转角度成比例而移动尺寸变大。其结果是,作为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和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之间的尺寸的厚度L对应旋转角度变大,该厚度L是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在中心轴线C1方向重叠的厚度。
由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产生的厚度L在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的倾斜表面与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开始接触的状态时为最小,此时,其小于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的尺寸L1(L<L1)。
而且,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产生的厚度L伴随旋转的推进而变大,最终,变得大于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的尺寸L1(L1<L)。
另外,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与中心轴线C1正交,下表面13相对于上表面14由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并且前端11a处的厚度相比后侧部分11b的厚度薄的方式形成,并且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与中心轴线C1正交,上表面24相对于下表面23由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前端21a处的厚度可以相比后侧部分21b的厚度薄的方式形成。
此外,在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上从前端11a、21a朝向各自的后侧部分11b、21b沿旋转方向形成延伸的切口15、25。切口15和切口25形成在中心轴线C1周围的半径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
切口15、25的宽度(绕中心轴线C1周围的半径方向的尺寸)略大于电极构件100的柄部120的间隙(收缩的部分)130的直径,且小于电极头110的端面111的直径或者小于粗径部125的端面126的直径。
此外,切口15的长度(沿中心轴线C1周围的半径方向的尺寸)与电极构件100的柄部120的间隙130(收缩的部分)的直径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切口25的长度形成为比切口15的长度长。另外,切口25的长度可以与切口15的长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具有相同的形状。
切口15、25以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中的柄部120的前端侧部分122可脱离的形状形成,并且第一板状体12的切口15的周围的部分和第二板状体22的切口25的周围的部分以分别从柄部120的径向(中心轴线C2周围的半径方向)的外侧插入间隙130。由于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在中心轴线C1周围相对地旋转,因此切口15、25以各自的前端11a、21a彼此相对的方向,从前端11a、21a插入间隙130。
另外,切口25的长度以在由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而成的厚度L比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的尺寸L1大(L1<L)的旋转角度中,由切口15和切口25的重叠形成的开口比在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收缩的部分)中的柄部120的直径大的方式被设定。
<作用>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图4A、5A、6A、7A是表示由拆卸装置1拆除电极头110的作用的透视图,图4B、5B、6B、7B是分别表示对应图4A、5A、6A、7A的侧视图。
如图4A所示,拆卸装置1配置成其中心轴线C1平行于柄部120的中心轴线C2的姿势。而且,使第一板状构件10的切口15设置在电极构件100的柄部120的间隙130的方式将第一板状体12从其前端11a插入间隙130中。此时,前端11a设置在相对于间隙130的下半部分的范围内(柄部120的端面126侧)(参见图4B)。
接下来,如图5A所示,第二板状构件20在轴构件30的中心轴线C1周围,以前端21a接近第一板状构件10的前端11a的方向旋转,并且第二板状体22以其前端21a插入间隙130。然后,前端21a经过前端11a,并且前端21a推进到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使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的倾斜表面与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接触,从而使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在中心轴线C1方向上开始重叠(参见图5B)。
在该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的倾斜表面开始接触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的状态下,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产生的厚度L小于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的尺寸L1(L<L1)。
如图6A所示,当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的倾斜表面与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的倾斜表面接触并使第二板状构件20的旋转继续推进(前进)时,第二板状体22相对于第一板状体12向上被推动,第二板状构件20相对于第一板状构件10向中心轴线C1的上方移动。其结果是,由于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引起的厚度L逐渐增加,并且当厚度L基本与间隙130的尺寸L1一致时,如图6B所示,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与粗径部125的端面126接触,并且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与电极头110的端面111接触。
在此,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和粗径部125的端面126形成在相对中心轴线C1正交的正交平面,并且第一板状体12的插入间隙130的部分中的下表面13与端面126以夹持中心轴线C2的两侧分别接触。类似地,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和电极头110的端面111也形成在相对中心轴线C1正交的正交平面,并且第二板状体22的插入间隙130的部分中的上表面24和端面111以夹持中心轴线线C2的两侧分别接触。
如图7A所示,第二板状构件20的旋转进一步进行时,由于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产生的厚度L大于间隙130的尺寸L1(L1<L)。据此,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向下按压粗径部125的端面126,并且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向上按压电极头110的端面111。其结果是,电极头110的端面111和柄部120的粗径部125的端面126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电极头110从柄部120拆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仅通过使作为彼此相对的两个楔形插入件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彼此相对被移动而形成的简单的构造,就能够将电极头110从柄部120拆卸。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中,间隙130的两个板状体12、22在中心轴线C1方向上一体地接受来自电极头110的端面111的反作用力和来自柄部120的粗径部125的端面126的反作用力。据此,当由两个板状体12、22的重叠形成的厚度L使间隙130的尺寸L1扩大时,两个板状体12、22受到上述反作用力的压缩载荷,但是,由于各板状体12、22以夹持中心轴线C1的两侧接受载荷,所以不受弯曲力矩或剪切力。因此,板状体12、22即使在中心轴线C1方向上施加大的载荷,也很难产生诸如碎裂和破损等的损坏、变形。
据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能够在不增加板状体12、22的强度的情况下防止或抑制板状体12、22的损坏和变形。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的两个板状体12、22的重叠而产生的厚度L变得等于或大于间隙130的尺寸L1时,第一板状体12的插入间隙130的部分中的下表面13和端面126以表面彼此接触,并且在该表面上接受沿中心轴线C1方向的负载,所以与在一部分上接受负载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表面压力。
而且,由于两个板状体12、22的重叠使相对两个端面111、126沿中心轴线C1方向施加的负荷均等,所以能够沿中心轴线C1直线拆卸电极头1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中,由于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和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分别由与中心轴线C1周围的旋转角度成比例而厚度变厚的一定的倾斜表面形成,所以,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在中心轴线C1周围的相对旋转时,与旋转角度成比例而使两个板状体12、22的重叠产生的厚度L能够变厚。
如上所述,拆卸装置1通过与旋转角度成比例而使厚度L变厚,从而与旋转角度未成比例而改变厚度L的情况相比,能够相对旋转角度容易控制厚度L的变化。据此,当使用致动器等来控制旋转角度,并采用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被旋转的构造时,能够控制厚度L。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中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都可在中心轴线C1方向上移动,但是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沿中心轴线C1方向在远离另一个的方向移动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无需使轴构件30与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分别形成分离体也可,并使轴构件30与板状构件10、20中的任意一个一体形成也可。
在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中,由于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沿中心轴线C1方向移动自如,所以能够通过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中的至少一个沿中心轴线C1方向移动来实现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的重叠的厚度的变化(改变重叠的厚度)。
但是,在本发明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中,不限于通过第一插入件和第二插入件中的至少一个沿中心轴线方向移动来实现改变第一插入件和第二插入件的重叠的厚度。即,本发明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只要具有由第一插入件和第二插入件重叠来改变厚度的结构,即使第一插入件和第二插入件都不沿中心轴线方向移动也可。
例如,将上述拆卸装置1中的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设为从前端11a朝向后侧部分11b倾斜的倾斜表面,将上表面14设为与中心轴线C1正交的表面。类似地,将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设为从前端21a朝向后侧部分21b倾斜的倾斜表面,将下表面23设为与中心轴线C1正交的表面。
当这样构成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绕中心轴线C1周围相对旋转时,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接触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并且伴随旋转而继续进行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的重叠时,即使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都不在中心轴线C1方向上移动,但是,在第一板状体12的倾斜的下表面13和第二板状体22的倾斜的上表面24之间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重叠的厚度L增大。
据此,第一板状体12的倾斜的下表面13向下按压粗径部125的端面126,并且第二板状体22的倾斜的上表面24向上按压电极头110的端面111,从而能够从柄部120拆卸电极头1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由于使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可在中心轴线C1方向(与相对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彼此重叠的表面(接触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据此,由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和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设为与中心轴线C1正交的表面,并使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和粗径部125的端面126之间的接触的面积以及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和电极头110的端面111之间的接触的面积与以往的结构(线接触)相比能够增大。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中的至少一个可相对于另一个在中心轴线C1周围旋转自如地构成,所以将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作为彼此相对旋转的动力,容易适用致动器等的旋转动力。
<变形例1>
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在手动施加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的彼此相对旋转的扭矩时,可以设置用于施加更大的扭矩的旋转操作辅助构件。
图8、图9示出了变形例1所示的拆卸装置301,其作为在图1所示的拆卸装置1上适用手动施加扭矩的旋转操作辅助构件的一例而具备手柄310、320的构成,图8示出了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彼此不重叠的状态,图9示出了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彼此重叠的状态。
图8、9所示的变形例1的拆卸装置301是将夹持中心轴线C1并朝向与第一板状体12相反的方向较长延伸的手柄310连接在第一板状体12,将夹持中心轴线C1并向与第二板状体22相反的方向较长延伸的手柄320连接在第二板状体22的结构。
变形例1的拆卸装置301用一只手握住手柄310,用另一只手握住手柄320,并且朝向缩小手柄310与手柄320之间的中心轴线C1周围的角度的方向(箭头的方向),通过对双手施加负荷而能够在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之间围绕中心轴线C1施加大的扭矩。据此,如图9所示,将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插入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中时,能够通过该大的扭矩拆卸电极头110。
另外,变形例1的拆卸装置301仅是具有手动施加较大扭矩的旋转操作辅助构件的拆卸装置的示例。因此,用手动施加扭矩到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手柄310、320。
<变形例2>
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可以设置除手动以外的动力源施加的动力源,该手动以外的动力源施加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彼此相对旋转的动力。
图10A、10B、11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拆卸装置1上适用手动以外的动力源施加扭矩的一例而具备致动器430的构成的变形例2的拆卸装置401的透视图,图10A示出了在致动器430的可动部分(齿轮431等)被盖440覆盖的使用状态下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彼此没有重叠的状态。图10B示出了从图10A的状态拆下盖440的状态,图11示出了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重叠的状态。
图10A、10B所示的变形例2的拆卸装置401具备致动器430,该致动器430用于在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中使第二板状体22相对于第一板状体12彼此相对旋转。致动器430固定在支撑拆卸装置1的支撑板460。此外,第一板状体12固定在支撑板460上并且不旋转。
此外,拆卸装置401包括齿轮450,该齿轮450与致动器430的齿轮431啮合并且固定在第二板状体22,并根据致动器430的旋转在中心轴线C1周围旋转。
图10A、10B所示的变形例2的拆卸装置401通过旋转致动器430,使第二板状体22经由齿轮431、齿轮450相对于第一板状体12在中心轴线C1周围旋转。据此,如图11所示,当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插入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中时,通过致动器430施加的扭矩,能够拆卸电极头110。
另外,图10A、10B、11中所示的变形例2的拆卸装置401仅是配置使用致动器430施加扭矩的拆卸装置的一例。因此,在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中的至少一个上能够适用手动以外的动力源施加扭矩的结构,如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线性电动机、流体压力缸等的已知的致动器。
<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变形例1、2的拆卸装置301、401都是使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在中心轴线线C1周围相对地旋转的构成,但是,本发明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不限于此。
图12A、13A、14A、15A是示出通过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501拆卸电极头110的作用(操作)的透视图,图12B、13B、14B、15B是分别表示对应从图12A的箭头方向观察图12A、13A、14A、15A的侧面图。
如图12A、13A、14A、15A所示,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501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拆卸装置1中代替第一板状构件10具备第一板状体512,代替第二板状构件20具备第二板状体522的构成。
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拆卸装置1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另一个彼此相对地在中心轴线C1周围旋转的结构,拆卸装置501的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另一个以直线移动自如。更加具体而言,第一板状体512固定而不移动,仅第二板状体522朝向第一板状体512形成直线状移动自如。
另外,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与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相同,从柄部120的径向外侧向彼此相对的方向直线状插入形成在柄部120的粗径部125的端面126和电极头110的端面111之间的间隙130里。而且,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在从其插入方向的前端朝向后侧部分伴随厚度的增加而形成楔形。
另外,第一板状体512及第二板状体522根据在间隙130中的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的重叠的程度,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重叠的厚度L与间隙130的尺寸L1相比从薄的厚度向厚的厚度变化的方式形成。
此外,形成在第一板状体512中的切口515对应形成在第一板状体12中的切口15,形成在第二板状体522中的切口525对应形成在第二板状体22中的切口25。另外,两个切口515、525形成在朝向第二板状体522的移动方向时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并且是间隙130中脱离柄部120的前端侧部分122的部分。
此外,第一板状体512的上表面514形成为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第一板状体12的上表面14倾斜的倾斜表面相同,并且其下表面513与第一板状体12的下表面13相同地形成为与电极构件100的中心轴线C2正交的平面。第二板状体522的下表面523形成为与第二板状体22的下表面23倾斜的倾斜表面相同,并且其上表面524与第二板状体22的上表面24相同地形成为与电极构件100的中心轴线C2正交的平面。上述上表面514和下表面523的倾斜表面与直线状移动方向的移动距离成比例并以两个板状体512、522重叠产生的厚度L变厚的方式形成。
如图12A所示,如上所述构造的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501,在第一板状体512的切口515配置电极构件100的间隙130中的柄部120的前端侧部分122,使第一板状体512插入间隙130(参见图12B)。
接下来,如图13A所示,第二板状体522在接近第一板状体512的方向上直线状移动,并且使第二板状体522插入间隙130(参见图13B)。而且,如图14A所示,第二板状体522插入间隙130进行时,第二板状体522相对第一板状体512向上方推起,使间隙130中的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的重叠的厚度L增大,并且第二板状体522向上按压电极头110的端面111,第一板状体512向下推压粗径部125的端面126(参见图14B)。
如图15A所示,随着第二板状体522插入间隙130的进行,在间隙130中的,由第一板状体512和第二板状体522的重叠的厚度L,超过间隙130的尺寸L1,从而能够从柄部120拆下电极头110。
如上所述,同样利用变形例3的拆卸装置501,仅具有相互相对的两个楔形的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以直线状相对移动的简单构成(结构),就能够从柄部120拆卸电极头110。
另外,第一板状体12和第二板状体22相对移动的方向不限于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和变形例的直线方向,可以是除圆弧或直线之外的任何方向。
此外,尽管已经将变形例2、3的拆卸装置401、501中的第一板状体12、512描述为固定而不移动的,但是,与第二板状体22、522的情况相同,可以是移动的结构。
(符号的说明)
1:拆卸装置;10:第一板状构件;11a,21a:前端;11b,21b:后侧部分;
12:第一板状体;20:第二板状构件;22:第二板状体;100:电极构件;
100:电极构件;110:焊接用电极头;111:端面;120:柄部;125:粗径部;
126:端面;130:间隙;C1,C2:中心轴线;L1:尺寸;L:重叠的厚度。

Claims (4)

1.一种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其用于拆卸安装在柄部的前端侧的焊接用电极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具备第一插入件及第二插入件,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从所述柄部的径向外侧向相向的方向插入于所述柄部的粗径部的端面与所述焊接用电极头的端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所述粗径部的直径比所述前端侧粗,所述前端侧从所述柄部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粗径部,
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形成为从插入方向的前端朝向后侧厚度渐渐变厚的楔形,
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绕与所述柄部的轴平行的共同的轴旋转而相互重叠,
在所述间隙中的所述第一插入件和所述第二插入件的重叠量与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的旋转角度的增加成比例而增加,
根据所述重叠量的增加,所述第一插入件和所述第二插入件的重叠的厚度从比所述间隙的长度薄的厚度逐渐变成比所述间隙的长度厚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中,与所述粗径部的端面或者所述焊接用电极头的端面接触的表面由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正交面形成,在所述间隙中相互接触的表面由相对所述正交面倾斜的倾斜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旋转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插入件分别形成有切口,所述切口使所述粗径部的端面与所述焊接用电极头的端面之间的所述柄部的部分从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朝向后侧退避。
CN201910090302.5A 2018-03-22 2019-01-30 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 Active CN110293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4776A JP7008554B2 (ja) 2018-03-22 2018-03-22 溶接用電極チップの取り外し装置
JP2018-054776 2018-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3302A CN110293302A (zh) 2019-10-01
CN110293302B true CN110293302B (zh) 2022-03-01

Family

ID=6798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0302.5A Active CN110293302B (zh) 2018-03-22 2019-01-30 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3081B2 (zh)
JP (1) JP7008554B2 (zh)
KR (1) KR102507613B1 (zh)
CN (1) CN1102933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5633B (zh) * 2022-09-29 2023-06-13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点焊电极头的对中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6000A (en) * 1985-06-20 1987-06-30 Brambles Industries, Ltd. Powered pallet repair tool
US5073692A (en) * 1990-11-13 1991-12-17 Jackson Donald T Automatic welding electrode cap changer
CN1575904A (zh) * 2003-07-23 2005-02-09 小原株式会社 固定式电极头拆卸装置
JP2008126284A (ja) * 2006-11-21 2008-06-05 Kyokutoh Co Ltd 電極チップ抜き取り装置
US9789678B1 (en) * 2016-05-17 2017-10-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leaving device
CN206780295U (zh) * 2017-05-27 2017-12-22 廊坊舒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不可拆卸快插连接接头的拆卸工装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3357A (en) * 1952-04-21 1955-03-01 Preston M Hall Welding electrode and means for ejecting same from holder
JPH0739493Y2 (ja) * 1990-02-22 1995-09-13 アラコ株式会社 点溶接機の電極チップ取替具
JPH0452083A (ja) * 1990-06-19 1992-02-20 Akihiro Saito 電極チップの取り替え装置
JP3024473U (ja) * 1995-11-09 1996-05-21 利晃 島田 スポット溶接用電極チップ取外し機構
US6667454B2 (en) * 2002-04-29 2003-12-23 Robtex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replacing a cap from a shank of a tip of a welding electrode
JP3867969B2 (ja) 2002-08-01 2007-01-17 新光機器株式会社 スポット溶接機の電極チップ取り外し用工具
DE602004023535D1 (de) * 2004-06-15 2009-11-19 Shinkokiki Co Ltd Kappenspitzenentfernungsmaschine einer schweissmaschine
KR20070033047A (ko) * 2004-08-03 2007-03-23 루이스 팬 스테플 제거기
JP5523248B2 (ja) 2010-08-23 2014-06-18 新光機器株式会社 スポット溶接用キャップチップ取外工具
EP3213853B1 (en) * 2014-10-27 2019-01-02 Shinkokiki Co., Ltd. Cap tip removal device
JP2018126284A (ja) 2017-02-07 2018-08-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気刺激装置、電気刺激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6000A (en) * 1985-06-20 1987-06-30 Brambles Industries, Ltd. Powered pallet repair tool
US5073692A (en) * 1990-11-13 1991-12-17 Jackson Donald T Automatic welding electrode cap changer
CN1575904A (zh) * 2003-07-23 2005-02-09 小原株式会社 固定式电极头拆卸装置
JP2008126284A (ja) * 2006-11-21 2008-06-05 Kyokutoh Co Ltd 電極チップ抜き取り装置
US9789678B1 (en) * 2016-05-17 2017-10-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leaving device
CN206780295U (zh) * 2017-05-27 2017-12-22 廊坊舒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不可拆卸快插连接接头的拆卸工装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3302A (zh) 2019-10-01
JP7008554B2 (ja) 2022-01-25
KR102507613B1 (ko) 2023-03-07
KR20190111741A (ko) 2019-10-02
JP2019166535A (ja) 2019-10-03
US20190291203A1 (en) 2019-09-26
US11203081B2 (en)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3302B (zh) 焊接用电极头的拆卸装置
US10263377B2 (en) Crimping clamp
TWI503209B (zh) 活動扳手
KR20170062514A (ko) O링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EP3227046B1 (en) Mechanism for releasing electrode caps from a spot welding gun with rotatable member and two sets of gripping rolling means
EP3179580A1 (en) Crimping clamp
US20180099348A1 (en) Tip changer for spot welding machine
JP6178532B1 (ja) E形止め輪挿入工具
JP6590358B1 (ja) 巻芯、巻芯回転装置及び巻回方法
KR20180008750A (ko) 날끝 교환식 절삭 공구
KR101338129B1 (ko) 전력분배용 단자대 접속클립장치
JP6567310B2 (ja) 巻芯、巻芯回転装置及び巻回方法
JP3208127U (ja) E形止め輪挿入工具
JP4826227B2 (ja) ロータリーダイ
US9737975B1 (en) Clamping tool
US10919120B2 (en) Coupling member head
JP2016223472A (ja) ヨーク、ヨー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シャフトとヨークとの結合構造
EP1652623A2 (en) Pins at the tips of a manual tool
JP2009166929A (ja) 巻取装置、巻回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巻取システム
US20220379440A1 (en) Yoke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assisting device
JP6806470B2 (ja) チャック装置およびチャック方法
CN117412829A (zh) 用于从电极轴拔除电极帽的装置
EP315324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ipe member
CN110636918A (zh) 夹头机构
JP2001323910A (ja) 止め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