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81825B - 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81825B
CN110281825B CN201910179097.XA CN201910179097A CN110281825B CN 110281825 B CN110281825 B CN 110281825B CN 201910179097 A CN201910179097 A CN 201910179097A CN 110281825 B CN110281825 B CN 110281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ed
vehicle body
article
fixing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90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81825A (zh
Inventor
山口拓
丰永健一
羽石麻衣子
家入利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8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81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81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3Head-rests fix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同时实现构造的简化和收纳物品的稳定卡定双方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收纳带装置具有物品抱持部(12)和车身安装部(13)。物品抱持部(12)具有第一折返部(14)、第二折返部(17)、侧部覆盖带部(15)、拉紧固定部(25)。第一折返部(14)使从车身安装部(13)连续的带构件(11)的一部分在中途部折返并进行缝合。第二折返部(17)使与第一折返部(14)分开的带构件(11)的另一部分在中途部折返并进行缝合。侧部覆盖带部(15)由第一折返部(14)与第二折返部(17)之间的区域构成,两端部卡定在车身构件上。拉紧固定部(25)能将第一折返部(14)和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彼此拉紧固定。

Description

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收纳物品卡定在车身构件上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各种物品卡定在车辆的车身构件上的装置,公知有使用带构件的收纳带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99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纳带装置以在车辆的内装构件的凹部内露出的方式设置一对带片,一对带片的端部彼此能够通过拆装单元进行结合。该收纳带装置在内装构件的凹部内收容收纳物品,在该状态下在收纳物品的前表面侧结合一对带片,由此,限制收纳物品从凹部落下。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纳带装置仅通过一对带片卡定收纳物品的前表面侧,因此,如果不依赖于内装构件的壁等固定物,则很难稳定地将收纳物品卡定在车身构件上。作为其对应,当要更加稳定地将收纳物品卡定在车身构件上时,使用多个带构件,或者不得不追加其他约束单元,构造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同时实现构造的简化和收纳物品的稳定卡定双方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利用带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带构件11)使收纳物品(例如实施方式的头枕7)卡定在车身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内装构件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带装置具有:物品抱持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物品抱持部12),其抱持固定所述收纳物品;以及车身安装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身安装部13),其安装在所述车身构件上,所述物品抱持部具有:第一折返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折返部14),其使从所述车身安装部连续的所述带构件的一部分在该带构件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折返,并将重合部彼此缝合;第二折返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折返部17),其使与所述第一折返部分开的所述带构件的另一部分在该带构件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折返,并将重合部彼此缝合;侧部覆盖带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侧部覆盖带部15),其由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第一折返部与所述第二折返部之间的区域构成,并且,所述侧部覆盖带部的两端部卡定在所述车身构件上;以及拉紧固定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拉紧固定部25),其能够在通过所述第一折返部、所述侧部覆盖带部和所述第二折返部包围所述收纳物品的周围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返部和所述第二折返部的前端部彼此拉紧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收纳物品安装在车身上的情况下,将带构件的车身安装部安装在车身构件上,并且预先使物品抱持部的侧部覆盖带部的两端部卡定在车身上。该状态下,通过第一折返部、侧部覆盖带部和第二折返部覆盖收纳物品的周围,利用拉紧固定部将第一折返部和第二折返部的前端部彼此拉紧固定。由此,收纳物品在利用物品抱持部抱持周围的状态下安装在车身构件上。本发明的收纳带装置能够使用一根带构件稳定地将收纳物品卡定在车身构件上。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拉紧固定部具有:连结环(例如实施方式的连结环40),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折返部的前端部;延长带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延长带部18),其从所述第二折返部的所述重合部延伸并插入到所述连结环中;以及固定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D字状环24),其将插入到所述连结环中的所述延长带部紧固在所述第二折返部上。
该情况下,将从第二折返部的重合部延伸的延长带部的前端部插入到第一折返部的连结环中,通过固定构件将该延长带的前端部紧固在第二折返部上,由此,能够拉紧固定物品抱持部。因此,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一根带构件构成拉紧固定部。
也可以是,所述连结环和所述固定构件设置成位于所述收纳物品的同一面上。
该情况下,在利用固定构件拧紧延长带部时,延长带部不会被按压到收纳物品的角部。因此,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固定构件顺畅地拧紧延长带部,能够通过物品抱持部牢固地固定收纳物品。
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折返部夹着所述侧部覆盖带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折返部的车辆前方侧,对所述第一折返部的重合部进行缝合的缝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缝合部19)配置在与由所述物品抱持部抱持固定的所述收纳物品的前表面对置的位置。
该情况下,在车辆的急减速时等,收纳物品由于惯性力而向前方移动时,与该移动相伴的力很难作为剥离方向的力而作用于第一折返部的缝合部。因此,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物品抱持部的耐久性,能够防止收纳物品的脱落。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车身安装部具有:背部引绕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背部引绕部27),其从所述侧部覆盖带部的一端引绕到所述车身构件的能够收纳物品的凹状壁(例如实施方式的凹状壁6a)的背部,并固定在该背部;以及第二拉紧固定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拉紧固定部41),其从所述背部引绕部的端部引出到车内侧,且能够在所述侧部覆盖带部的另一端拉紧固定。
该情况下,当第二拉紧固定部被拉紧固定时,在车身安装部的背部引绕部绕入车身构件的凹状壁的背部侧的状态下,对侧部覆盖带施加张力。因此,在车身构件的凹状壁中收纳了物品的状态下,通过拉紧固定第二拉紧固定部,能够通过侧部覆盖带固定凹状壁中收纳的收纳物品。
也可以是,所述背部引绕部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部29B)上,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前后分开设置在所述车身构件的凹状壁的背部,所述车身构件相对于车身强度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身框架31)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
该情况下,当对由物品抱持部抱持的收纳物品作用有较大载荷时,该载荷从背部引绕部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作用于车身构件。此时,车身构件在从收纳物品承受载荷时最不容易变形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固定在车身强度构件上,因此,能够防止车身构件从车身强度构件脱落。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使用一根带构件稳定地将收纳物品卡定在车身构件上,因此,能够同时实现构造的简化和收纳物品的稳定卡定双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的一个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的另一个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的一个使用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的带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的另一个使用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一并记载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和比较例的收纳带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2...内装构件(车身构件)
6a...凹状壁
7...头枕(收纳物品)
8...停止显示器材(收纳物品)
10...收纳带装置
11...带构件
12...物品抱持部
13...车身安装部
14...第一折返部
15...侧部覆盖带部
17...第二折返部
18...延长带部
19...缝合部
25...拉紧固定部
27...背部引绕部
29A...第一固定部
29B...第二固定部
31...车身框架(车身强度构件)
32...固定部
40...连结环
41...第二拉紧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记载了指向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指向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指向车辆的左侧方的箭头LH。
图1、图2是从后部左上方侧观察客货两用型车辆1的车室内的后部的图。
在车室内的后部右侧安装有树脂制的内装构件2。内装构件2设置在后侧的侧玻璃3的下方。内装构件2具有从上下方向的中央区域向车室内侧鼓出的搁板部4、从搁板部4的车宽方向外侧端立起的侧壁5、在侧壁5的上部在车宽方向外侧呈凹状凹陷设置的大致矩形状的物品收纳凹部6。
如图1所示,能够在搁板部4的上方配置作为收纳物品的头枕7等。在图1中,相互重叠的两个头枕7以立起状态配置在搁板部4的上方,在该状态下,通过收纳带装置10卡定两个头枕7。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将后部座位的靠背向前方倾倒进行使用时等,能够从靠背取下头枕7并将其收纳固定在搁板部4上。另外,如图2所示,能够在物品收纳凹部6中收纳收容在盒中的停止显示器材8(收纳物品)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收纳凹部6中收纳的停止显示器材8也能够通过收纳带装置10进行卡定。
收纳带装置10将由织布等形成的一根带构件11构成为主要部件。
图3是示出将作为收纳物品的两个头枕7固定在内装构件2上时的收纳带装置10的水平截面的图。另外,图4是为了说明收纳带装置10的弯曲状态和连结状态等而夸张示出一部分的与图3相同的图。
如图3、图4所示,收纳带装置10具有抱持固定头枕7等收纳物品的物品抱持部12、以及安装在内装构件2(车身构件)上的车身安装部13。带构件11中的构成车身安装部13的部分引绕到内装构件2中的物品收纳凹部6的凹状壁6a的背部,固定在该凹状壁6a的背部。在从凹状壁6a的前端侧的开口45f引出到车室内侧的带构件11(车身安装部13)的端部连续形成有第一折返部14、侧部覆盖带部15、连接部16、第二折返部17、延长带部18。它们构成物品抱持部12。
第一折返部14使与车身安装部13的一端侧连续的带构件11的一部分在带构件11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折返,并将重合部分的基端彼此缝合。第一折返部14的基端在沿着带构件11的延伸方向分开的两个部位进行缝合。在这两个部位的缝合部19之间安装有大致椭圆状的引导环20。引导环20在两个部位的缝合部19之间插入到两枚重叠的带构件11的一个带片中,引导环20的引导孔(省略符号)的一部分露出到该带片的外侧。另外,在第一折返部14的前端部(折返端)安装有大致矩形状的连结环40。
侧部覆盖带部15从第一折返部14的基端的缝合部19的附近朝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在后端部设置有对使带构件11折返的部分进行缝合而构成的环状的连结部21。在连结部21安装有紧固用的一对D字状环22。D字状环22以能够拧紧从内装构件2的后端侧的开口45r引出到车室内的带构件11(车身安装部13)的端部(延长带部28)的方式进行固定。D字状环22拧紧带构件11(车身安装部13)的端部,由此,能够对侧部覆盖带部15施加张力。
连接部16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后端的连结部21延伸,连接侧部覆盖带部15的后端部和第二折返部17。
第二折返部17使从带构件11的连接部16延伸的延伸部的一部分在中途部折返,并将重合部分的基端彼此缝合。从第二折返部17的基端延伸出延长带部18。在第二折返部17的基端的缝合部23中,延长带部18的基端进一步重叠,带构件11在三枚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缝合。另外,在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折返端)安装有紧固用的一对D字状环24(固定构件)。
延长带部18从缝合部23引出到前方侧,其前端部插入到由第一折返部14的前端部保持的连结环40中。插入到连结环40中的延长带部18在连结环40折返,前端侧拧紧固定在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的一对D字状环24中。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符号42A、42B是附设在延长带部18的前端侧的外表面和第二折返部17的基部侧的外表面上的面搭扣。面搭扣42A、42B在通过D字状环24拧紧延长带部18时,折返多余的延长带部18的前端侧并在面彼此相互卡定。
头枕7等收纳物品在通过带构件11的第一折返部14、侧部覆盖带部15、连接部16和第二折返部17包围收纳物品的周围的状态下,通过D字状环24对延长带部18的拧紧而进行拉紧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带部18、连结环40、D字状环24等构成能够拉紧固定第一折返部14和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彼此的拉紧固定部25。
图5是示出未利用物品抱持部12卡定头枕7等收纳物品时的收纳带装置10的状态的与图3相同的剖视图。
如图2、图5所示,在未利用物品抱持部12卡定收纳物品时,利用D字状环24拉紧带构件11的延长带部18,使第一折返部14向后方侧倾倒,并且使第二折返部17向前方侧倾倒。由此,在第一折返部14和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最接近的状态下,第一折返部14和第二折返部17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外侧面重合。此时,从D字状环24引出的延长带部18插入到由第一折返部14的基部保持的引导环20中。然后,插入到引导环20中的延长带部18通过引导环20而向后方侧折返,与第二折返部17的基部侧的外表面重叠。此时,延长带部18的前端侧的面搭扣42A卡定在第二折返部17的基部侧的面搭扣42B上。
另外,如图2、图3、图5所示,在物品收纳凹部6中收纳了停止显示器材8等收纳物品的情况下,利用D字状环22拧紧带构件11的车身安装部13侧的端部(延长带部28),由此,能够对侧部覆盖带部15施加张力而固定收纳物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3所示的D字状环24和连结环40位于与收纳物品(头枕7)的内侧侧面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D字状环24顺畅地拧紧延长带部18,而不被收纳物品的前部侧的内侧角部约束(不与其接触)。实际的构造设定成,图3所示的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前部区域到第一折返部14的前端部的长度L1比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后部区域到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的长度L2长。因此,如图1、图3所示,在利用物品抱持部12抱持头枕7这样的大致一定宽度的收纳物品时,D字状环24位于收纳物品(头枕7)的后方侧的内侧角部的附近,当利用D字状环24拧紧延长带部18时,第一折返部14的前端的连结环40不会碰撞收纳物品(头枕7)的前端面。此时,连结环40位于与收纳物品(头枕7)的靠前部的内侧侧面对置的位置。
另外,前部侧的第一折返部14的基部侧的缝合部19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利用物品抱持部12抱持固定收纳物品(头枕7)时,与收纳物品(头枕7)的前表面对置。因此,在车辆1的紧急减速时等朝向前方作用有收纳物品(头枕7)的惯性力时,剥离方向的力不容易作用于缝合部19。
图6的(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图6的(B)是示出比较例的收纳带装置10A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在图6的(B)所示的收纳带装置10A中,第一折返部14的基部侧的缝合部19设置在与收纳物品(头枕7)的外侧侧面对置的位置。
在图6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的情况下,在车辆的急减速时等,有时收纳物品(头枕7)由于惯性力F而向前方移动。此时,在第一折返部14的相互重合的带片上作用有将连结环40作为折返点而朝向相反方向的力。该力相对于缝合部19作为剪切方向的力发挥作用。与此相对,在图6的(B)所示的比较例的收纳带装置10A中,当在车辆的紧急减速时等、收纳物品(头枕7)由于惯性力F而向前方移动时,剥离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折返部14。与其进行比较可知,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剥离方向的力不容易作用于缝合部19。
这里,对收纳带装置10的车身安装部13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车身安装部13具有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前部通过内装构件2的前侧的开口45f引绕到内装构件2的凹状壁6a的背部的背部引绕部27、与背部引绕部27的端部连续设置的延长带部28、安装在侧部覆盖带部15的后部的一对D字状环22。
延长带部28通过内装构件2的后侧的开口45r引出到车室内侧,其前端部拧紧固定在侧部覆盖带部15的后部的D字状环2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带部28和一对D字状环22构成第二拉紧固定部41。
另外,在内装构件2的凹状壁6a的背部,以在前后方向上分开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29B。带构件11的背部引绕部27在凹状壁6a的背部侧通过自攻螺钉30(紧固构件)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29B上。另外,内装构件2的凹状壁6a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在车身框架31(车身强度构件)上。凹状壁6a的背部相对于车身框架31的固定部32配置在第一固定部29A与第二固定部29B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车身框架31的固定部32设置在与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29B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带构件11的背部引绕部27的一部分以使固定部32在下方绕过的方式进行引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抱持固定收纳物品(头枕7)的物品抱持部12和安装在内装构件2上的车身安装部13将一根带构件11构成为主要部件。而且,物品抱持部12具有第一折返部14、第二折返部17、侧部覆盖带部15、拉紧固定部25,在通过第一折返部14、侧部覆盖带部15和第二折返部17包围收纳物品的周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拉紧固定部25拉紧固定第一折返部14和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彼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能够使用一根带构件11稳定地将收纳物品卡定在内装构件2上。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能够同时实现构造的简化和收纳物品的稳定卡定双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拉紧固定部25具有由第一折返部14的前端部保持的连结环40、从第二折返部17延伸且插入到连结环40中的延长带部18、将插入到连结环40中的延长带部18紧固在第二折返部17上的D字状环24。因此,将延长带部18的前端部插入到连结环40中,通过D字状环24在第二折返部17拧紧延长带部18的前端部,由此,能够稳定地拉紧物品抱持部12。因此,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一根带构件11构成拉紧固定部2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设定成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前部侧到第一折返部14的前端部的长度L1比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后部侧到第二折返部17的前端部的长度L2长。因此,在利用物品抱持部12抱持头枕7这样的大致一定宽度的收纳物品时,第一折返部14侧的连结环40不会碰撞收纳物品的前端面。因此,在D字状环24对延长带部18的拧紧时,延长带部18不会被按压到收纳物品的前侧的内侧角部。由此,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D字状环24顺畅地拧紧延长带部18,能够通过物品抱持部12牢固地固定收纳物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第一折返部14的基部侧的缝合部19配置在与由物品抱持部12抱持固定的收纳物品的前表面对置的位置。因此,在车辆的紧急减速时等朝向前方作用有收纳物品的惯性力时,能够抑制剥离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折返部14的缝合部19。因此,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提高物品抱持部12的耐久性,能够防止收纳物品的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具有从侧部覆盖带部15的一端引绕到内装构件2的凹状壁6a的背部并进行固定的背部引绕部27、从背部引绕部27的端部引出到车内侧且能够在侧部覆盖带部15的另一端拉紧固定的第二拉紧固定部41。因此,在将停止显示器材8等收纳物品收纳在内装构件2的凹状壁6a中的状态下,通过拉紧固定第二拉紧固定部41,能够通过侧部覆盖带15固定凹状壁6a中收纳的收纳物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带装置10中,背部引绕部27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29B上,该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29B在内装构件2的凹状壁6a的背部的前后分开,内装构件2与车身框架31之间的固定部32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9A与第二固定部29B之间。因此,在对由物品抱持部12抱持的收纳物品作用较大载荷时,该载荷从背部引绕部27通过第一固定部29A和第二固定部29B作用于内装构件2。此时,有时内装构件2承受输入载荷而变形,但是,内装构件2在从收纳物品承受载荷时最不容易变形的第一固定部29A与第二固定部29B之间的位置固定在车身框架31上。因此,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内装构件从车身框架31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其利用带构件将收纳物品卡定在车身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带装置具有:
物品抱持部,其抱持固定所述收纳物品;以及
车身安装部,其安装在所述车身构件上,
所述物品抱持部具有:
第一折返部,其使从所述车身安装部连续的所述带构件的一部分在该带构件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折返,并将重合部彼此缝合;
第二折返部,其使与所述第一折返部分开的所述带构件的另一部分在该带构件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部折返,并将重合部彼此缝合;
侧部覆盖带部,其由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第一折返部与所述第二折返部之间的区域构成,并且,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第一折返部的缝合部的附近延伸,在延伸方向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车身安装部侧的端部连结的连结部;以及
拉紧固定部,其能够在通过所述第一折返部、所述侧部覆盖带部和所述第二折返部包围所述收纳物品的周围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折返部和所述第二折返部的前端部彼此拉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紧固定部具有:
连结环,其保持在所述第一折返部的前端部;
延长带部,其从所述第二折返部的所述重合部延伸并插入到所述连结环中;以及
固定构件,其将插入到所述连结环中的所述延长带部紧固在所述第二折返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环和所述固定构件设置成位于所述收纳物品的同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返部夹着所述侧部覆盖带部配置在所述第二折返部的车辆前方侧,
对所述第一折返部的重合部进行缝合的缝合部配置在与由所述物品抱持部抱持固定的所述收纳物品的前表面对置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安装部具有:
背部引绕部,其从所述侧部覆盖带部的一端引绕到所述车身构件的能够收纳物品的凹状壁的背部,并固定在该背部;以及
第二拉紧固定部,其从所述背部引绕部的端部引出到车内侧,且能够在所述侧部覆盖带部的另一端拉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收纳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引绕部固定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前后分开设置在所述车身构件的凹状壁的背部,
所述车身构件相对于车身强度构件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
CN201910179097.XA 2018-03-19 2019-03-08 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Active CN110281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0698A JP6730349B2 (ja) 2018-03-19 2018-03-19 車両の収納ベルト装置
JP2018-050698 2018-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81825A CN110281825A (zh) 2019-09-27
CN110281825B true CN110281825B (zh) 2021-11-02

Family

ID=68001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9097.XA Active CN110281825B (zh) 2018-03-19 2019-03-08 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30349B2 (zh)
CN (1) CN11028182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0149A (ja) * 1994-07-27 1996-02-13 Pajiero Seizo Kk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EP1095819A1 (de) * 1999-10-29 2001-05-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Gegenstand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CN1517245A (zh) * 2003-01-28 2004-08-04 ɪά��ϵͳ�ɷݹ�˾ 包括电子控制台及关联的独立屏幕的音视频单元的容纳箱
JP2007090990A (ja) * 2005-09-28 2007-04-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物品保持構造及び物品保持可能な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カバー
CN104428163A (zh) * 2012-07-06 2015-03-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7685692A (zh) * 2017-08-28 2018-02-13 国金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储物空间大的新型汽车手套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0149A (ja) * 1994-07-27 1996-02-13 Pajiero Seizo Kk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EP1095819A1 (de) * 1999-10-29 2001-05-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Gegenstand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CN1517245A (zh) * 2003-01-28 2004-08-04 ɪά��ϵͳ�ɷݹ�˾ 包括电子控制台及关联的独立屏幕的音视频单元的容纳箱
JP2007090990A (ja) * 2005-09-28 2007-04-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物品保持構造及び物品保持可能な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カバー
CN104428163A (zh) * 2012-07-06 2015-03-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7685692A (zh) * 2017-08-28 2018-02-13 国金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储物空间大的新型汽车手套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62897A (ja) 2019-09-26
JP6730349B2 (ja) 2020-07-29
CN110281825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6053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9539975B2 (en) Seat frame
US7845734B2 (en) Vehicle seatbelt
JP5438731B2 (ja) 自動車用バックル支持装置
US9744934B2 (en) Concentrator strap for seat-mounted airbag
US9193328B2 (en) Device for anchoring a belt lock
US9027994B2 (en) Locking structure for skin terminals of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locking structure
US5326151A (en) Seat cover member with cable tie closure
CN112208397B (zh) 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0281825B (zh) 车辆的收纳带装置
EP2147850A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mounting an object on a gas tank of a motorcycle
US8827312B2 (en) Pretensione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JP201906441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474298B2 (ja) ウェビングガイド装置
JPH0735800Y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バックルストーク
TWI614159B (zh) 帶子引導部
US9688236B2 (en) Vehicle webbing guide structure
US5333935A (en) Seat belt system providing increased occupant mobility
KR101316471B1 (ko) 웨빙가이드
JPH11348670A (ja) 荷物固定用ベルト
JP4120120B2 (ja) 車両用インナルーフラック装置
JP6556582B2 (ja) 荷締具
JP3187335U (ja) 収納具
CN210363601U (zh) 机动车辆中物件的固定装置和有这种固定装置的机动车辆
JP3282320B2 (ja) 車両用フロアカーペット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