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6C - 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 Google Patents

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6C
CN1102756C CN97115492.9A CN97115492A CN1102756C CN 1102756 C CN1102756 C CN 1102756C CN 97115492 A CN97115492 A CN 97115492A CN 1102756 C CN1102756 C CN 11027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eating fluid
exposure
corrected parameter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54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008A (zh
Inventor
茂木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77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4879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76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4879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D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XPOSED PHOTOGRAPHIC MATERIA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D13/00Processing 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B3/00 - G11B11/00
    • G03D13/007Processing control, e.g. test strip, tim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Exposure In Printing And Copying (AREA)
  •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Devices Using Wet Methods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从光源(72)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到感光材料(P1,P2)上,用处理液处理曝过光的上述感光材料(P1,P2),同时具有根据作为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的: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特性、处理液状态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调整上述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来修正曝光条件的功能的印相处理机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存储上述多个修正参数值中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b)根据上述存储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因此,曝光条件修正用的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反映出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特征。

Description

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更详细地说,涉及利用从光源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到感光材料上,用处理液处理该感光材料,同时具有通过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至少根据光源光量的变化、感光材料特性的变化、处理液状态的变化来修正曝光条件的功能的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小规模的显影馆中使用的印相处理机中,将显过影的负片上的图象曝光到印相纸上,将曝光后的印相纸放到处理部的处理液中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处理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正片。在该处理部中对印相纸进行的显影、定影、水洗等每一种处理都是用专用的处理液进行的,为了保持处理液的性能,要用补充液进行补充,但随着处理液的长时间的使用,由于蒸发或带出、带进造成的液量的增减或空气氧化、热劣化等的影响,不能保持适宜的性能。因此为了能经常地使正片的质量良好,有必要经常管理上述处理中使用的处理液的状态。
因此,在现有的印相处理机中,在多种曝光条件下进行预爆光制成多帧图象,在印相纸处理部中对形成了上述多帧图象的检验照片(以下简称检验片)进行处理,测定处理过的检验片上的各帧图象的浓度,将测定的浓度和基准浓度进行比较,管理处理液的状态,以便将处理液的状态维持在适宜的条件下(标准条件)(以下将这样利用检验片维持处理液状态的处理称为检验片处理)。
在使用上述这样的检验片等管理用的用具的情况下,印相处理机的设置处的操作人员有必要保管、管理这些管理用的用具,这是很麻烦的。因此,提出了不使用预先制作的管理用的用具、而是进行处理液状态管理的技术(参照特开平6-236018号公报、特开平7-159965号公报)。
其中,在特开平6-236018号公报中,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即使用基准曝光专用负片及基准曝光专用光源,在基准曝光条件(基准负片浓度、基准光量)下,使通常的印相纸曝光,制成相当于检验片的用具,使用该相当于检验片的用具,与上述检验片的处理一样,对处理液状态进行管理。
可是在该技术中,在制作相当于检验片的用具时,重点放在在基准曝光条件下曝光,由于使用一般的感光材料,而没有考虑被感光的感光材料的特性不同及该特性的变化因素。
实际上,在使一般的感光材料(与检验片不同,不进行管理的感光材料)曝光并处理后根据该感光材料的浓度判断处理液状态时,即使是使用一定管理的光源进行一定的曝光,且即使处理液的状态完全相同,但由于被感光的感光材料的特性或条件不同,处理后的浓度有很大变化,即使与基准浓度进行比较,也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另外,一般的感光材料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浓度不仅由于制造厂或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批号不同,浓度也变化。即使在同一批号中,其特性也随着感光材料保管状态的不同而变化。
这样,利用一般的感光材料不容易恰当地判断处理液状态。
可是,本案的申请人在原先的申请(特开平8-339041号)中提出了如下判断处理液状态的技术,即事先根据感光材料的制造批号或乳胶编号信息等,将测定的感光材料的特性信息(基准浓度)存储在印相处理机中,读出与图象曝光处理后的感光材料对应的基准浓度,通过对该基准浓度和该感光材料的测定浓度进行比较,判断处理液状态。
可是,利用该技术虽然对特性信息事先明确的感光材料能进行良好的管理,但对于特性信息事先不明确的感光材料则不能进行恰当的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考虑了所有种类的感光材料的特性后,能简便地高精度地进行处理液状态的管理的印相处理机或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种形态是利用从光源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到感光材料上,用处理液处理曝过光的上述感光材料,同时具有根据作为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的: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特性、处理液状态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调整上述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来修正曝光条件的功能的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存储上述多个修正参数值中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
(b)根据上述存储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另外,第2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种形态中,上述多个修正参数中的1个是根据感光材料的特性修正感光条件用的感光材料用修正参数。
另外,第3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种形态中,上述至少1个修正参数是规定的主修正参数,
根据上述光源光量及上述感光材料的特性,调整上述多个修正用参数内对应的修正用参数值,
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上述规定的主修正参数值,
然后执行上述步骤(a)。
另外,第4种形态是一种具有能调整曝光条件修正用的规定的主修正参数值的功能的印相处理机,它利用从光源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到感光材料上,用处理液处理该感光材料,同时根据光源光量及感光材料的特性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来修正曝光条件,然后将规定的试验用图象曝光在感光材料上,用处理液处理曝光过上述规定的试验用图象的感光材料,测定处理过的感光材料上记录的上述试验用图象的浓度,以便使测定的浓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该印相处理机包括:
存储上述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的变化历史存储装置,
以及根据上述变化历史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上述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的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
另外,第5种形态是在上述第4种形态中,上述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根据此次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值相对于过去的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率及其变化量两者中的一者,以及此次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值相对于过去在规定期间内调整过的多个主修正参数值的平均值及过去经过规定次数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值的平均值的变化率及其变化量两者中的一者,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另外,第6种形态是在上述第5种形态中,上述过去的主修正参数值是对上述处理液处理部进行了新的处理液的补充或对上述处理液处理部中的处理液进行了更换后最初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值或前一次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值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另外,第7种形态是在上述第4至第6种形态中的任意一种形态中,还有当该印相处理机中新装入感光材料时,在根据该装入的感光材料的特性修正曝光条件之前,禁止调整上述主修正参数的禁止装置。
另外,第8种形态是在上述第4至第7种形态中的任意一种形态中,开始工作时根据光源光量自动地修正上述曝光条件,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主修正参数。
在上述第1种形态中,通过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至少根据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特性、处理液状态的变化来修正曝光条件。这里,存储上述多个修正参数中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根据上述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可是,在曝光条件中,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的特性、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这3者的影响大。其中光源光量一般具有随机变化的倾向,感光材料的特性在更换了感光材料时,即,将新的感光材料装入了印相处理机中时,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时间不太变化。与此不同,处理液状态的变化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变化。这样,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与光源光量及感光材料的特性不同,具有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逐渐变化特征。
因此,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特征表现在曝光条件修正用的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中。即,根据该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能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这里,如第2种形态所示,能够将多个修正参数中的1个作为根据所使用的感光材料的特性修正曝光条件用的感光材料用修正参数。由于能根据该感光材料用修正参数值及上述变化历史,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所以能更正确地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另外,在第3种形态中,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光源光量及感光材料的特性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修正曝光条件,其次,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规定的主修正参数或处理液修正参数的值。然后,将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存起来,根据该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能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更具体地说,如第4种形态的印相处理机所示,根据检测到的光源光量或感光材料的特性,修正曝光条件之后,将规定的试验用图象曝光在感光材料上,用处理液处理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测定处理过的感光材料中存储的试验用图象的浓度。然后调整曝光条件修正用的主修正参数,以便使测定的浓度在规定范围内(目标温度)。这里,由变化历史存储装置存储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由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根据该存储的主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如第5种形态所示,这里的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能根据此次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相对于过去的主修正参数的变化率或变化量,以及此次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相对于过去在规定期间或规定次数的主修正参数的平均值的变化率或变化量,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另外,如第6种形态所示,作为上述过去的主修正参数,可以采用补充或更换了新的处理液之后的最初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或前一次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作为一例,进行以下3种比较,即,此次的主修正参数相对于补充或更换了新的处理液之后的最初调整过的主修正参数(以下称基准主修正参数)的比较(第1种比较处理);此次的主修正参数相对于前一次的主修正参数的比较(第2种比较处理);以及此次的主修正参数相对于前10次的主修正参数的平均值的比较(第3种比较处理),根据这些比较结果,能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详细情况将在后文所述的实施形态中进行说明,但根据上述第1比较处理的比较结果(变化量)可知,主修正参数中存在来自新的处理液的偏差。如果按照第2种比较处理,则能检测处理液状态的突发性的变化。通常处于一定的测定偏差范围内,但在急速变化的情况下,有可能是由地震造成的处理液的污染或浓度计、光学测量系统的零件出现故障所致。另外,如果按照第3种比较处理,则能知道最近的处理液状态的变化倾向。
例如,图14示出了处理液的水分补充量相对于水分蒸发量少时主修正参数(图中表示为主平衡)的变化历史。该主平衡主要是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修正曝光条件用的修正参数,印相处理机出厂时初期设定为″500″。另外,在图10~图21中示出了主平衡或与主平衡有关的上述第1~第3种比较处理结果的变化历史的曲线,各曲线图中横轴表示进行第1~第3种比较处理的日期(处理日),其数字表示从处理日开始经过的日数。另外,主平衡按青绿色、品红色、黄色各色分量分别绘制,图10~图21中的凡例所示的″C″表示青绿色分量,″M″表示品红色分量,″Y″表示黄色分量。
如果改变主平衡值,则能调节曝光量。具体地说,通过调节3种颜色各自的调光滤光片(C、M、Y)插入光路中的量,调节各色的曝光量。如果降低主平衡值,则增大相应的该色调光滤光片的插入量,就会使光源的光的透射量减小,曝光量下降。例如,称为维持印相条件的一系列操作是将规定的试验用图象曝光在感光材料上,处理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测定处理过的感光材料上记录的试验用图象的浓度。在该测定的浓度由于处理液状态的变化等而比规定的目标浓度变浓的情况下,为了达到目标浓度,适当地插入调光滤光片进行调节,以便降低光量。即,计算主平衡,以便减小其值,降低光量。
主平衡值的大小和曝光量的变化量的关系或者主平衡值的大小和画像浓度的变化量的关系虽然能够任意地设定,但图象浓度的变化量和主平衡值的变化量最好设计成线性关系。在本例中,这样调节曝光条件(调光滤光片的插入量),即如果主平衡值增加″1″,印相浓度约降低″0.01″。
另外,用浓度计测定的浓度(D)与光线照射在图象上时光的透射量(T)之间的关系可用D=-logT表示。在印象浓度的情况下,用光的反射量代替透射量,同样是求得的对数浓度。例如,反射量为1%(T=0.01)时的图象浓度为2.00。反射量为10%时,图象浓度为1.00。
如图14中的曲线所示,处理液的水分补充量相对于水分蒸发量少时主平衡有逐渐下降的倾向。这时,由第1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修正参数和基准主修正参数之差如图15中的曲线所示,由第2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修正参数和前日的主修正参数之差如图16中的曲线所示,由第3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修正参数和前10日的主修正参数平均值之差如图17中的曲线所示,都随着时间而变化。
这里,在图16中的曲线所示的与前日的主修正参数之差中看不到大的随时间的变化,但从图17所示的曲线可知,与前10日的主修正参数平均值之差稍有下降倾向,另外从图15所示的曲线可知,与基准主修正参数之差有明显的下降倾向。因此,其原因不是突发性的因素(例如污染等),逐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断定为例如此次的蒸发修正系统不良(水分补充不足)或补充量过多。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上述的各种形态,则即使印相处理机的操作人员不象以往那样用检验片进行复杂的处理液性能的确认,也能迅速地检测出处理液状态。另外,由于能监视处理液性能的变化倾向,所以处理液状态恶化时,根据其恶化的倾向,容易特定恶化原因,操作人员能采取适当的措施。
另外,在本发明的印相处理机中,如第7种形态所示,由于设有禁止装置,在将新的感光材料装入印相处理机中时,在根据新的感光材料的特性修正曝光条件之前,由该禁止装置禁止调整主修正参数,所以能避免错误地先进行主修正参数的调整,而不考虑随着感光材料的重新装入,前次装入的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新装入的感光材料的特性的差分,就利用主修正参数进行调整。即,通过控制不包含应由主修正参数修正的差分(以新装入的感光材料的特性为依据)的曝光条件,以便根据主修正参数的变化倾向,使处理液状态的判断不受所装入的感光材料的特性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能高度准确地维持处理液状态的判断精度。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印相处理机中,如第8种形态所示,最好在开始工作时自动地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光源光量修正曝光条件,其次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主修正参数。这样由于在开始工作时自动地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主修正参数,所以能废除日常的使用检验片进行的处理液性能的确认处理,能减轻日常工作负担。
另外,本申请的印相处理机也能适用于将胶片上的图象曝光在印相纸上后用处理液进行处理的印相处理机,还能适用于使用激光光线或监视器上的图象将数字图象信息曝光在印相纸上后用处理液进行处理的印相处理机。
第9种形态是一种用处理液处理感光材料的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规定的处理液判断参数值;
存储该处理液判断参数值的变化历史;
根据该处理液判断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另外,第10种形态是一种印相处理机,它包括:
利用从光源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在感光材料上的曝光部,
用处理液处理曝光了上述图象的感光材料的处理液处理部,
通过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至少根据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的特性、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修正曝光条件的曝光条件修正部,
以及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作为上述多个修正参数值之一,存储修正上述曝光条件用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存储器。
另外,第11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0种形态中,上述存储器存储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
还备有根据上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的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
另外,第12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1种形态中,上述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根据此次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相对于过去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变化率及其变化量两者中的一者,以及此次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相对于过去在规定期间内调整得到的多个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平均值和过去经过规定次数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平均值两者中的一者的变化率及其变化量两者中的一者,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另外,第13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2种形态中,上述过去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是对上述处理液处理部进行了新的处理液的补充及对上述处理液处理部中的处理液进行了更换后最初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及前一次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另外,第14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0至第13种形态中的一种形态中,还有在根据该印相处理机中新装入感光材料的特性修正曝光条件之前,禁止调整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禁止装置。
另外,第15种形态是在上述第10至第14种形态中的一种形态中,开始工作时根据检测的光源光量自动地修正曝光条件,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
在上述第9种形态的处理机中,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规定的处理液判断参数。作为该处理液判断参数,可以使用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修正曝光条件用的修正参数,也可以使用与曝光条件的修正无关地检测处理液状态的变化、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设定的任意的参数。而且,存储该处理液判断参数的变化历史,根据该处理液判断参数的变化历史,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作为采用修正曝光条件用的修正参数作为上述处理液判断参数,能进行恰当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的处理机可以举出上述第10种形态的印相处理机。但作为第9种形态的处理机不限定于印相处理机,也能适用于没有印相功能的处理机。
在上述第10种形态的处理机中,通过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至少根据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的特性、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修正曝光条件。而且,设有根据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作为多个修正参数之一,存储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处理液修正参数的存储器。
在上述第9至第15种形态中,如上所述,即使印相处理机的操作人员不象以往那样用检验片进行复杂的处理液性能的确认,也能迅速地检测出处理液状态。另外,由于能监视处理液性能的变化倾向,所以处理液状态恶化时,根据其恶化的倾向,容易特定恶化原因,操作人员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另外,由于使用处理液修正参数作为处理液状态的变化部分用的专用修正参数,所以在印相处理机的曝光控制中即使发生突发的或有意的干扰等,也能用处理液修正参数以外的修正参数修正该干扰等的影响。即,这样即使在发生了突发的或有意的干扰等的情况下,也能根据处理液修正参数的变化历史,继续进行处理液状态的判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形态的印相处理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ND滤光器的简略结构图。
图3是与处理液的管理有关的机器的结构框图。
图4是表示在多个曝光条件下曝光的印相纸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形态中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新的印相纸判断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维持主平衡的印相条件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曝光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切断印相纸时中断处理的中断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事件1中的工作时主平衡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事件1中的与基准主平衡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事件1中的与前日的主平衡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事件1中的与主平衡平均值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事件2中的工作时主平衡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事件2中的与基准主平衡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事件2中的与前日的主平衡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7是表示事件2中的与主平衡平均值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8是表示事件3中的工作时主平衡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9是表示事件3中的与基准主平衡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20是表示事件3中的与前日的主平衡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21是表示事件3中的与主平衡平均值之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22A是表示事件1中的污染发生后浓度测定结果的表。
图22B是表示事件1中的污染发生后的浓度值和检验片处理结果的浓度值之差的表。
图23A是表示事件1中的污染发生前浓度测定结果的表。
图23B是表示事件1中的污染发生前的浓度值和检验片处理结果的浓度值之差的表。
图24是表示事件1中的污染发生前后的LD浓度值之差及污染发生前后的主平衡之差的表。
图25是表示事件2中的时间变化前后的LD浓度值之差及时间变化前后的主平衡之差的表。
图26是表示维持其它平衡或平衡/倾斜值的印相条件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27是第2实施形态的印相处理机的简略结构图。
图28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暗快门的简略结构图。
图29是第2实施形态的与处理液的管理有关的机器的结构框图。
图30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暗快门的分解图。
图31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在多个曝光条件下曝光的印相纸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维持主平衡的印相条件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曝光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首先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印相处理机10备有将负胶片N上的图象曝光在作为感光材料的彩色印相纸P1或P2上用的印相部11,以及对曝过光的彩色印相纸P1或P2进行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各种处理用的处理部21。
在印相部11的最下部设有将彩色印相纸P1卷成筒状收容的印相纸盒16及将彩色印相纸P2卷成筒状收容的印相纸盒17。在印相纸盒16、17各自的侧面用图中未示出的条型码记录着表示被收容的彩色印相纸P1或P2的种类(根据宽、纸卷长度、表面种类等确定的种类)的印相纸盒的识别信息(以下称印相纸盒ID)。另外,与印相纸盒16、17的条型码记录部对应地设有读取各印相纸盒的用条型码表示的信息用的条型码阅读器86。另外,在印相纸盒的排出口附近设有按规定的尺寸或按一帧图象为单位切断彩色印相纸P1或P2用的切断器26。
另一方面,在印相部11的最上部设有使曝光光线沿规定的方向射出的光源部12。在光源部12设有作为曝光用的光源的卤素灯72,再在从卤素灯72射出的曝光光线的光路上设有由青绿色用滤光片、品红色用滤光片及黄色用滤光片构成的滤光器70,以及改变曝光光线射出方向用的反射镜66。
在图1中,在曝光光线经反射镜66反射后的反射方向上设有将负胶片N定位于规定的印相位置用的负片托架18,在负片托架18的下侧设有改变倍率后将负胶片N上的图象投影到彩色印相纸的曝光台S1上用的投影透镜14N4。
在投影透镜14N4的上侧设有使入射到投影透镜14N4上的曝光光线全反射用的可移动的反射镜14N1,在由反射镜14N1产生的曝光光线的反射方向(图1中的左侧方向)上设有由图象传感器等构成的扫描器14N3及透镜14N2。另外,扫描器14N3在出厂时已预先校正好,由扫描器14N3获得的测定值是正确的。
在投影透镜14N4的下侧设有维持条件用滤光器68、遮断照射到彩色印相纸P1上的曝光光线用的暗快门62及开闭驱动暗快门62的暗快门驱动装置64,暗快门驱动装置64连接着后文所述的控制部60。
如图2所示,在维持条件用滤光器68上设有大直径的圆板状的底盘68D,在底盘68D上设有小直径的圆板状的Dmax用ND滤光片68A、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及进行通常印相时使用的圆孔68C。各ND滤光片是一种平均来说不管波长如何的光都能吸收的无调色性的中性灰色的滤光片,Dmax用ND滤光片68A的浓度比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的浓度低。通过使用Dmax用ND滤光片68A,能获得最大浓度部分(后文所述的图4中的曝光区域A1),通过使用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能获得中性灰色(图4中的曝光区域A2),通过不曝光能获得未曝光部分(图4中的未曝光区域A3)。
皮带74绕在底盘68D的侧面上,皮带74的另一端绕的由电动机等构成的滤光器驱动装置76上。当底盘68D利用来自滤光器驱动装置76的驱动力而旋转时,底盘68D的中心轴被配置在相对于光轴X偏心规定的距离的位置,以便使上述的Dmax用ND滤光片68A、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及圆孔68C分别按顺序位于以光轴X为中心的曝光光路上。另外,通过利用圆孔68C进行曝光,即可获得最大浓度部分。这时,Dmax用ND滤光片68A没有必要,只使用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及圆孔68C,就能获得最大浓度部分、中性灰色及未曝光部分。
输送彩色印相纸P1的滚轮对82、84将曝光台S1夹在中间设置,这些滚轮对82、84由印相纸输送装置80(参照图3)进行驱动。另外,将彩色印相纸输送给处理部21用的滚轮对85、87、89沿彩色印相纸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在滚轮对84的彩色印相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在处理部21设有彩色显影处理槽10N1、漂白定影处理槽10N2、漂洗处理槽10N3~10N6、干燥部10N7及分类部10N8,在彩色显影处理槽10N1中盛有彩色显影处理液,在漂白定影处理槽10N2中盛有漂白定影处理液,在漂洗处理槽10N3~10N6分别盛有漂洗液(水洗处理液)。从而,在彩显影处理槽10N1中显影后的彩色印相纸在漂白定影处理槽10N2中进行定影处理后,再在漂洗处理槽10N3~10N6中进行水洗处理,然后在干燥部10N7中进行干燥处理。
在分类部10N8中设有暂时保留干燥处理结束后的以一帧图象为单位的彩色印相纸用的托盘30。
另外,在处理部21中设有分支线路R2及切换装置24,上述分支线路R2是从将制成的彩色印相片输送给分类部10N8的输送线路R1分支设置的,上述切换装置24用来切换输送方向,以便将彩色印相片输送给分支线路R2。再者,在分支线路R2的中途设有测定彩色印相片的图象浓度的浓度计22。在该浓度计22中安装着光源和3个光传感器,该3个光传感器分别备有可分别检测C、M、Y各色光在感光材料上反射后的光量的滤色片。
另外,在印相处理机10的框体13的上部设有后文所述的备有显示器58(参照图3)及键盘56的操作部59。
另外,在印相处理机10中,设有作为控制全部处理液管理的装置的控制部60,控制部60备有图中未示出的由CPU、RAM、ROM、输入输出端口等构成的微机。如图3所示,构成操作部59的键盘56和显示器58连接在控制部60上,可由操作人员通过键盘56输入信息或命令等,或者将警告操作人员应更换处理液的意思的信息等显示在显示器58上。另外,扫描器14N3、浓度计22、条型码读出器86、滤光器驱动装置76、印相纸输送装置80及暗快门驱动装置64分别连接在控制部60上。
另外,由磁盘装置、能读写的光盘及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装置88也连接在控制部60上,存储装置88中能存储各种信息,例如处理液状态的判断结果的信息等。另外,控制部60通过信息控制装置90连接在管理中心95的主机94上,该管理中心95用来管理设置在各地的印相处理机的有关保养或故障等的信息,可将表示处理液的异常状态的信息(例如关于主平衡的变化历史的信息等)从控制部60传送给主机94。
另外,控制部60具有检测印相纸盒16中收容的彩色印相纸P1的余量及印相纸盒17中收容的彩色印相纸P2的余量的功能。该余量可根据例如印相纸盒16内的输送滚筒27的旋转圈数或印相纸盒17内的输送滚筒29的旋转圈数进行检测。另外,将由包含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光接收器构成的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彩色印相纸P1的输送线路上,用该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彩色印相纸P1的有无,还能根据输送速度和该彩色印相纸P1通过传感器的时间求出彩色印相纸P1的余量。
其次,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工作情况。在当日工作开始等时,印相处理机10的图中未示出的电源接通后,如果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间,则将处理液的温度控制在规定值的加热便自动地开始。如果处理液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处理液的加热完成后,由控制部60自动地开始执行图5所示的控制程序。
另一方面,曝过光的彩色印相纸P的余量检测与印相处理等由控制部60并行地执行。具体地说,图9所示的中断程序是在用切断器26切断曝过光的彩色印相纸P的时间进行中断处理。
这里,首先说明图9所示的中断程序。在图9所示的步192中,由条型码读出器86读取作为对象的收容彩色印相纸P的印相纸盒(例如印相纸盒16)的印相纸盒ID,在下一步194中,例如根据印相纸盒16内的输送滚筒27的旋转圈数,检测印相纸盒16内的彩色印相纸P的余量。然后,在下一步196中,判断彩色印相纸P的余量是否为″0″。这里,只有当彩色印相纸P的余量为″0″时才进入步198,将与该收容彩色印相纸P的印相纸盒16的印相纸盒ID对应的标志置″1″,然后返回。
利用上述图9中的中断程序,检测出彩色印相纸P的余量为″0″,将与该收容彩色印相纸P的印相纸盒16的印相纸盒ID对应的标志置″1″。
另外,当与印相纸盒16的印相纸盒ID对应的标志为″1″时,不受理使用收容在该印相纸盒16中的印相纸P的维持印象条件的执行指示,而将促使先执行以该彩色印相纸P为对象的后文所述的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58上,向操作人员提出警告。
其次,说明图5所示的控制程序。
在图5中的步102中,如下进行光源修正。首先,在未将负胶片置于负片托架18上的状态下,将规定的电压加在卤素灯72上,同时将反射镜14N1移动到使曝光光线全反射的位置,将调光滤光器70移动到规定位置,用扫描器14N3测定光量,并与前次测定时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调整光源电压或调光滤光器70的位置,以便获得维持一定的彩色平衡的一定光量的光。因此,不会产生由于调光滤光器70或卤素灯72等光源部12的各器具的污染或劣化等造成的条件变化,能获得一定光量的光。
在下一步104中,执行图6详细示出的新印相纸判断处理程序。首先,由条型码读出器86读取收容曝过光的彩色印相纸P的印相纸盒(例如印相纸盒16)的印相纸盒ID(步132),判断与该印相纸盒ID对应的标志在该时刻是否为″1″(步134)。这时,如果标志不为″1″时,则能断定曝光的彩色印相纸P不是新彩色印相纸,所以从图6中的程序返回。
另一方面,当在步134中标志为″1″时,则能断定曝光的彩色印相纸P是新彩色印相纸。这时,印相纸特性与以前相比有可能变化很大,因此例如将″请执行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这样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58上(步136)。此后,处于等待由操作人员进行的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的执行指示,但在该等待状态下,在操作人员欲切断进行印相结束操作的电源的情况下,例如将″下次接通电源时,不能自动执行光源修正、印相条件维持,所以请在切断电源之前,一定要执行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这样的警告信息显示在显示器58上(步140)。
然后,如果由操作人员执行指示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在步142中作出肯定判断),便进入步144,执行与以往一样的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该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例如按照后文所述的图26所示的控制程序执行。通过该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与作为对象的印相纸盒ID对应的印相纸平衡(修正彩色印相纸P的特性变化部分,设定曝光条件用的修正参数)被更新。另外,在步144中,与作为对象的印相纸盒ID对应的标志回到″0″,返回图5中的主程序。
在图5中,在下一步106中,执行图7详细示出的主平衡的印相条件维持程序。首先,在图7的步152中,执行图8详细示出的曝光处理程序。
以下简单地说明图8所示的曝光处理程序。为了获得一定的彩色平衡的一定光量的光,首先,根据通过修正光源得到的数据,将C(青绿色)、M(品红色)、Y(黄色)的调光滤光器70插入适宜的光路中(步172)。其次,将Dmax用ND滤光片68A插入光路,进行规定曝光量的曝光(步174、176)。其结果是对彩色印相纸P进行被Dmax用ND滤光片68A减弱了的一定曝光量的曝光,如图4所示,在彩色印相纸P上形成与Dmax对应的曝光区域A1。此后,输送只相当于1帧输送量L的彩色印相纸P,准备下一次曝光(步178)。
其次,代替Dmax用ND滤光片68A,而将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插入光路,在该状态下进行规定曝光量的曝光(步180、182)。其结果是对彩色印相纸P进行被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减弱了的一定曝光量的曝光,如图4所示,在彩色印相纸P上形成中等浓度用的曝光区域A2。此后,输送相当于上述输送量L的2倍(即2L)彩色印相纸P,准备下一次曝光(步184)。这里,通过输送2倍输送量L的彩色印相纸P,如图4所示,与彩色印相纸P的曝光区域A2相邻形成未曝光区域A3。其次,用切断器26切断彩色印相纸P(步186),返回图7中的程序。
如果以上的图7中的步152的曝光处理结束,在下一步154中将彩色印相纸P依次输送到处理部21的彩色显影处理槽10N1、漂白定影处理槽10N2、漂洗处理槽10N3~10N6及干燥部10N7。由此,对彩色印相纸P进行规定的显影、定影、水洗、干燥处理,制成印相片。其次,所制成的印相片被输送给由切换装置24切换的分支线路R,到达浓度计22的测定位置。
在下一步156中,用浓度计22对图4所示的曝光区域A1、A2及未曝光区域A3分别进行C、M、Y各色分量的浓度测定。
在下一步158中,求出将C、M、Y各色分量的印相浓度(这里,以中等灰色的曝光区域A2的浓度为例,以下称A2浓度)限制在基准范围内用的曝光条件的修正量。然后,在下一步160中,根据上述求得的C、M、Y各色曝光条件的修正量,更新C、M、Y各色的主平衡或处理液平衡,同时将更新后的最新的主平衡存入存储装置88。这里,更新的主平衡相当于本发明的主修正参数或处理液修正参数,是根据包含处理液状态的变化的变化部分修正曝光条件用的修正参数。
另外,主平衡或处理液平衡不消去前一次的值而连续地存储100次。这时,在该主平衡中同时存储更新后的日期。在第101日,自动地从最早的数据开始消去,而存储最新的主平衡值及更新日期。
另外,在调整了处理液之后,或通过检验片处理,处理液状态良好时,更新了的主平衡作为基准主平衡(相当于本发明的基准主修正参数或基准处理液修正参数)存储起来,如上所述,在第101日不消去,而一直存储到更新成新的基准主平衡或基准处理液平衡。
在以上图5的步106中,通过主平衡的印相条件维持,曝光条件修正用的C、M、Y各色的主平衡被更新。
另外,在上述的图6的步144中执行的印相纸自动条件设定可以按照与以上说明的图7中的控制程序大致相同的图26中的控制程序执行。在图26的控制程序中,在进行与图7同样的处理时,在步骤编号的末尾标以″A″。在图26的步158A中,求出将C、M、Y各色分量的印相浓度限制在基准范围内用的曝光条件的修正量之后,在下一步161中,根据上述求得的C、M、Y各色的曝光条件的修正量,更新C、M、Y各色的印相纸平衡,同时将更新后的最新的印相纸平衡存入存储装置88。
可是,在图5的主程序中,在下一步108、110、112、114中,根据主平衡的变化历史,如下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首先在步108中,对C、M、Y各色进行上述更新后的新的主平衡和基准主平衡的比较(以下称第1种比较处理)。在下一步110中,对C、M、Y各色进行上述更新后的新的主平衡和前次主平衡的比较(以下称第2种比较处理)。另外,在下一步112中,对C、M、Y各色进行上述更新后的新的主平衡和前10次主平衡的平均值的比较(以下称第3种比较处理)。
这里,概括地说明上述第1~第3种比较处理的意义。
首先,通过第1种比较处理能知道主平衡离开处理液调整后的状态的偏差。如果曝光系统或测光系统、浓度计的零件等的特性无变化,则该值大致就是处理液性能的变化量。用该值几乎能在数月左右判断处理液性能,但不是绝对值,会由于机器特性的变化而产生偏差,所以最好在半年左右进行1次检验片处理,更新基准主平衡。另外,作为基准主平衡最好采用后文所述的前10次的主平衡的平均值稳定时的主平衡。
其次,如果进行第2种比较处理,则能检测突发的处理液状态的变化。通常在一定的测定偏差范围内,但在变化极大的情况下,有可能是由地震造成的处理液的污染或浓度计、光学测量系统的零件出现故障所致。
其次,如果进行第3种比较处理,则能知道最近的处理液状态的变化倾向。这里,虽然采用了与前10次的平均值之差,但在存储过去的主平衡值等用的存储器的容量范围内,可以用任意的次数进行比较。例如,这里虽然只是前10次的平均值,但还可以求出再前的10次(11~20次前)的平均值,或其再前的10次(21~30次前)的平均值等,将其加在判断条件中,能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例如,在从测定开始的第53日,处理液发生了有意的污染时(事件1),工作时的主平衡如图10中的曲线所示,仅从第53日至第54日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时,由第1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基准主平衡之差如图11中的曲线所示,由第2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前日的主平衡之差如图12中的曲线所示,由第3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前10日的主平衡的平均值之差如图13中的曲线所示,分别随时间发生变化。这里,由图11~图13中的任意一条曲线都能知道第53日~第54日其值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能检测发生突发性的变化的原因(上述的污染等)。另外,虽然在上例中,主平衡值急剧地减小,但在主平衡值急剧地增加的情况下,多半是由浓度计、测光系统的零件出现故障引起的。
另外,例如,如图14中的曲线所示,在工作时的主平衡有慢慢下降的倾向的情况下(事件2),由第1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基准主平衡之差如图15中的曲线所示,由第2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前日的主平衡之差如图16中的曲线所示,由第3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前10日的主平衡的平均值之差如图17中的曲线所示,分别随时间发生变化。
这里,在图16的曲线所示的与前日的主平衡之差中虽然看不到大的随时间发生变化,但由图17的曲线可知,与前10日的主平衡的平均值之差稍有下降的倾向,由图15的曲线可知,与基准主平衡之差有明显的下降倾向。其原因不是上述的突发性的因素,能断定是慢慢变化的原因。这时,能断定例如由于蒸发修正系统不良,水分的补充量相对于水分从处理液的蒸发量少或处理药剂的补充量过多。
另外,检索印相处理机10中存储的彩色印相纸P的处理量和补充液的使用量和余量(或处理液调整次数),同样检索加水、漂洗水的使用量(或处理液调整次数)等,找出不良之所在,最好能通知该不良的地方。
另外,例如,当由于蒸发修正系统不良,水分的补充量相对于水分从处理液的蒸发量多时或有意地使处理药剂的补充量不足时(事件3),如图18中的曲线所示,工作时的主平衡慢慢地增大。这时,由第1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基准主平衡之差如图19中的曲线所示,由第2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前日的主平衡之差如图20中的曲线所示,由第3种比较处理得到的主平衡和前10日的主平衡的平均值之差如图21中的曲线所示,分别随时间发生变化。
这里,在图20的曲线所示的与前日的主平衡之差中虽然看不到大的随时间发生变化,但由图21的曲线可知,与前10日的主平衡的平均值之差稍有上升的倾向,由图19的曲线可知,与基准主平衡之差有明显的上升倾向。其原因不是上述的突发性的因素,能断定是慢慢变化的原因(例如由于蒸发修正系统不良(加水过多)或处理药剂的补充量不足)。
以上第1~第3种比较处理执行后,在图5所示的步114中,在第1~第3种各比较处理中,通过判断上述的差是否在预定的基准范围内,例如±10以内,来判断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这里,在全部第1~第3种比较处理中,上述差在±10以内的情况下,进入步116,将处理液无异常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58上,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114中,在第1~第3种比较处理中的任意一种处理中,当上述差超过±10时,则断定处理液有异常,进入步118,由于处理液有异常,所以将尽快地调整处理液这样警告意思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58上。另外,与此同时,将表示第1~第3种比较处理的结果随时间变化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92送给管理中心95的主机94。
如果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形态,则印相处理机10的操作人员即使不象以往那样用检验片进行复杂的处理液性能的确认,也能迅速地检测出处理液状态。另外,由于在印相处理机10开始工作时自动地执行上面说明的图5中的程序,判断处理液状态,所以能废除日常的使用检验片进行的处理液性能的确认处理,能减轻日常工作负担。
另外,由于通过第1~第3种比较处理,能监视处理液性能的变化倾向,所以处理液状态恶化时,根据其恶化的倾向,容易特定恶化原因,操作人员能采取适当的措施。
另外,能将处理液的异常迅速地通知管理中心95。与此相伴随,在管理中心95一侧,由于收到表示第1~第3种比较处理的结果随时间变化的信息,所以与检知处理液异常的同时,能掌握异常的内容。因此,能从管理中心95一侧将适当的措施指示或通知给印相处理机10的操作人员。
另外,在上述事件2(主平衡有慢慢下降的倾向的情况)或事件3(主平衡有慢慢增加的倾向的情况)中,通过修理泵等在采取根本性的措施之前,由于主平衡本身进行曝光控制的修正,所以即使继续使用,在某一范围内对照相处理性能无影响,能加工出良好的印相片。可是,如本实施形态所述,如果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在该例中为±10)不能检测异常,虽然能用主平衡修正A2浓度附近的浓度,但不能恰当地修正A2浓度附近以外的浓度。因此,当实际的印相片不能适当地修正时,就要注意处理液的异常。由于至此已恶化,所以必须立刻更换处理液,不得不暂时停止印相处理机10进行的印相处理。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能事先检测出处理液的异常,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所以在更换母液之前就能改善。即使万一应更换的零件的交货日期长,也能早期订货,所以能进行非常良好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存储C、M、Y3色各自的主平衡的变化历史,用各色主平衡的变化历史判断处理液状态,但也可以用各色主平衡的合计值的变化历史判断处理液状态,还可考虑测先系统的滤光器的变化等,变化大者(例如C色分量的主平衡)除外,来判断处理液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断定处理液状态异常的基准,采用了比较结果的差异大于±10为基准,但根据机器的特征,可以对各色设定任意的值。
另外,维持上述实施形态中的印相条件时,根据测定的A2浓度,更新主平衡,根据该主平衡的变化历史,进行处理液状态的判断,但也可以根据包含最大浓度部分的曝光区域A1的浓度(以下称A1浓度)、未曝光区域A3的浓度(以下称A3浓度)等在内的多个浓度进行印相条件的维持,存储多个主平衡值,根据该多个主平衡各自的变化历史,进行处理液状态的判断,如果这样进行,则能更准确地判断,不言而喻,能提高判断的精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进行主平衡的更新的时刻,如果测定环境温度,从主平衡中除去与该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应的彩色印相纸P的温度特性的变化部分(修正主平衡),用该主平衡进行处理液状态的判断,则不言而喻,能提高判断的精度。
另外,印相纸盒ID的信息除了上述的条型码以外,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彩色印相纸背面附带的符号、文字、数字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给出了将Dmax用ND滤光片68A、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依次插入曝光光路的例,但也可以使用备有分别与Dmax用ND滤光片68A及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相当的部分的1个ND滤光器,通过1次曝光形成分别与曝光部分A1、A2及未曝光部分A3相当的部分。另外,如Dmax用ND滤光片68A和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68B所示,维持印相条件时,用来形成最大浓度部分的曝光区域A1、中等浓度部分的曝光区域A2及未曝光区域A3的ND滤光器称为组合滤光器(Setup Filter:SUF)。
再者,如富士照相胶片株式会社制的印相处理机″PP720W″中使用的组合滤光器(SUF)所示,用1个中等浓度用ND滤光片形成即可。但是,在数字印相机[用激光或DMD(数字微型反射镜组件)、LCD(液晶显示面板)、CRT等输出装置,将由CCD等扫描器读取了负胶片上的图象的数字信息曝光在感光材料上的印相机]中,由于图象在数字信息阶段,按照程序能进行在任意浓度中任意修正彩色平衡等的曝光控制,所以根据多种浓度的试验曝光来掌握处理液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是,本专利申请中的印相条件维持是在SUF中使用中等浓度滤光器进行曝光的情况下,为了使相片达到预定的目标浓度而设定曝光条件。影响这时的曝光条件的曝光控制参数是主平衡。处理后从处理机送出,用配置在出口处的浓度计测定的浓度是A2浓度。如果对该A2浓度测定的结果与目标浓度相等,则该A2浓度便被用作曝光时使用的主平衡值。在与目标浓度偏差大的情况下,再次计算浓度差分的主平衡值,用新的主平衡同样能反复维持印相条件。通过SUF的试印相求出获得目标浓度的曝光条件的操作是印相条件维持。另外,在本申请中,为了能印制销路广的印相片,使其目标浓度为与市场中的平均印相浓度接近的浓度。该浓度偶而接近于检验片的LD的浓度。这样,A2的浓度成为与检验片的LD相近的浓度。因此,后得到的主平衡和检验片的LD呈倒数的相关关系。如果目标浓度不同,则数字本身不一致,但结果却是相关关系不变。
其次,如本发明所示,妥当的方法是根据主平衡的变化历史判断处理液状态,根据与检验片处理结果的比较,以下对其(妥当性)进行说明。
首先,从上述的测定开始,在第53日有意地使处理液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在第54日进行了检验片处理(即,用处理液处理检验片,测定所制成的印相片的浓度)时,该浓度测定结果(使用X-rite浓度计)如图22A中的表所示。
这里,将图22A中的表所示的浓度和在工厂中预先进行了正常处理的基准的检验片的浓度进行比较,将两者的浓度差作为100倍,示于图22B的表中。
另一方面,在处理液状态稳定的第1日进行了检验片处理时,该浓度测定结果(使用X-rite浓度计)如图23A中的表所示。同样,将图23A中的表所示的浓度和在工厂中预先进行了正常处理的基准的检验片的浓度进行比较,将两者的浓度差作为100倍,示于图23B的表中。
如果在第53日不发生处理液的有意的污染,则在第54日应获得与图23B的表中相近的结果。于是,对第1日和第54日两者的LD进行比较,求出其差。另外,还比较两日中的主平衡,并求出其差。将这些结果示于图24的表中。从该图24中的表可知,品红色、黄色的主平衡的变化量和检验片处理时的LD的变化量大致呈正负相反的关系。
其次,如图14中的曲线所示,在工作时主平衡有慢慢下降的倾向的情况下,与上述一样,在第1日和第54日进行检验片处理,对在这两日测定的LD进行比较,求出其差。另外,还比较两日中的主平衡,并求出其差。将这些结果示于图25的表中。从该图25中的表可知,不仅品红色和黄色而且青绿色的主平衡的变化量和检验片处理时的LD的变化量大致呈正负相反的关系。
从以上的例可知,可以说检验片处理时的LD的变化量和主平衡的变化量相关。因此,可以说像本发明那样根据主平衡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以往根据检验片处理时的LD的变化量进行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是妥当的。
其次,说明第2实施形态。首先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结构。在本实施形态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形态的结构、构件、零件等相同的结构、构件、零件等,标以在第1实施形态中用的参照符号,它们的详细说明从略。如图2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印相处理机310的暗快门的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特别不同,详细说明这一点。
如图28所示,暗快门368由通过旋转动作进行开闭的2个快门368A、368B构成。另外,暗快门驱动装置364备有旋转驱动这些快门368A、368B用的电动机364A及电动机364B。传递电动机364A的驱动力的皮带374A绕在快门368A的转轴368P上,快门368A借助于电动机364A的驱动力,以转轴368P为中心旋转。同样,传递电动机364B的驱动力的皮带374N绕在快门368B的转轴368Q上,快门368B借助于电动机364B的驱动力,以转轴368Q为中心旋转。如图28所示,在快门368B上设有圆孔368R,组合滤光器(SUF)368D被镶嵌在该圆孔368R中,还从其上采用扩散板368C覆盖。另外,在暗快门368的底座构件368X及盖构件368Y上,位于各自的中央部位分别设有略呈长方形的孔。
在这样的暗快门368中,作为通常的暗快门工作(完全遮光)时,同时驱动快门368A、368B,呈图28所示的遮光状态。在该图28所示的遮光状态下,利用透射光的快门368A遮挡快门368B的SUF368D。另一方面,进行印相条件维持时,从图28所示的遮光状态,借助于电动机364A的驱动力,快门368A以转轴368P为中心旋转,变成不用快门368A遮光,光线能通过SUF368D。透过SUF368D的光到达彩色印相纸P,彩色印相纸P被曝光,获得图29所示的记录了中等浓度的灰色图象的条件维持用印相片。
另外,在印相处理机310中,设有控制部60,作为控制全部处理液管理的装置,控制部60备有由图中未示出的CPU、RAM、ROM及输入输出端口等构成的微机。如图29所示,构成操作部59的键盘56和显示器58连接在控制部60上,可由操作人员通过键盘56输入信息或命令等,或者将警告操作人员应更换处理液的意思的信息等显示在显示器58上。另外,扫描器14N3、浓度计22、条型码读出器86、印相纸输送装置80及暗快门驱动装置364分别连接在控制部60上。
本实施形态的印相处理机310的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的印相处理机10的结构相同,所以说明从略。
其次,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印相处理机的工作情况。另外,在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工作情况时,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步骤标以第1实施形态中所使用的参照符号,说明从略。
在当日工作开始等时,印相处理机310的图中未示出的电源接通后,如果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间,则将处理液的温度控制在规定值的加热便自动地开始。如果处理液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处理液的加热完成后,由控制部60自动地开始执行图32所示的控制程序。
曝过光的彩色印相纸P的余量检测与印相处理等由控制部60并行地执行。余量检测与在第1实施形态中参照图9说明过的相同,故其说明从略。
其次,说明图32所示的控制程序。
图32中的步102及步104的处理与第1实施形态中的情况相同,故说明从略。
在下一步106A中,执行图33详细示出的主平衡(处理液平衡)的维持印相条件。首先,在图33中的步152A中,执行图34详细示出的曝光处理程序。
以下,概括地说明图34所示的曝光处理程序。为了获得一定的彩色平衡的一定光量的光,首先,根据通过修正光源得到的数据,将C(青绿色)、M(品红色)、Y(黄色)的调光滤光器70插入适宜的光路中(步172A)。其次,切断规定量的彩色印相纸P,送到曝光台上(步174A)。另外,将暗快门的ND滤光器一侧的快门368B留下,只将368A一侧的快门打开,进行规定的曝光量的曝光(步176A),返回图33中的程序。
如果以上的图33中的步152的曝光处理结束,便进入下一步154的处理。步154的处理与第1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故说明从略。
在下一步156A中,利用浓度计22对C、M、Y各色分量进行图31所示的曝光区域A1的浓度测定。
在下一步158A中,求出将C、M、Y各色分量的印相浓度[这里,以中等灰色的曝光区域A1的浓度为例,以下将曝光区域A1的浓度称为SUF(组合滤光器)印相浓度]限制在基准范围内(目标浓度)用的曝光条件的修正量。然后,在下一步160中进行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处理,故说明从略。
图32中的主程序步108以后的处理步骤与第1实施形态的处理步骤相同,故说明从略。
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与第1实施形态的情况一样,具有相同的效果,故其说明从略。

Claims (9)

1.一种利用从光源(72)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到感光材料(P1,P2)上,用处理液处理曝过光的上述感光材料(P1,P2),同时具有根据作为调整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的: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特性、处理液状态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调整上述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来修正曝光条件的功能的印相处理机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存储上述多 个修正参数值中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
(b)根据上述存储的至少1个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修正参数内的1个是根据感光材料(P1,P2)的特性修正曝光条件用的感光材料用修正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1个修正参数是根据上述的处理液状态修正曝光条件的主修正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至少1个修正参数是规定的主修正参数,
根据上述光源光量及上述感光材料(P1,P2)的特性,调整上述多个修正用参数内对应的修正用参数值,
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上述规定的主修正参数值,
然后执行上述步骤(a)。
5.一种印相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从光源(72)照射的光将图象曝光在感光材料(P1,P2)上的曝光部,
用处理液处理曝光过上述图象的感光材料(P1,P2)的处理液处理部(21),
根据作为修正曝光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的:光源光量、感光材料的特性、处理液状态的变化的至少一个,通过调整上述修正曝光条件用的多个修正参数值,来修正曝光条件的曝光条件修正部,
以及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作为上述多个修正参数值之一,存储修正上述曝光条件用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存储器(8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相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器(88)存储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
还备有根据上述存储器(88)中存储的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变化历史,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的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相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液状态判断装置(60)是这样构成的,即根据此次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相对于过去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变化率及其变化量两者中的一者,以及此次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相对于过去在规定期间内调整得到的多个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平均值和过去经过规定次数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的平均值两者中的一者的变化率及其变化量两者中的一者,判断上述处理液状态是否良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相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去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是对上述处理液处理部(21)进行了新的处理液的补充及对上述处理液处理部(21)中的处理液更换为新的处理液后最初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及前一次调整得到的处理液修正参数值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印相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开始工作时根据检测的光源光量自动地修正曝光条件,根据上述处理液状态的变化调整上述处理液修正参数值。
CN97115492.9A 1996-07-30 1997-07-30 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1027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77/1996 1996-07-30
JP200677/96 1996-07-30
JP20067796A JPH1048796A (ja) 1996-07-30 1996-07-30 プロセッサにおける処理液状態の判定方法及びプリンタプロセッサ
JP20067696A JPH1048795A (ja) 1996-07-30 1996-07-30 プリンタプロセッサにおける処理液状態の判定方法及びプリンタプロセッサ
JP200676/1996 1996-07-30
JP200676/96 1996-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08A CN1175008A (zh) 1998-03-04
CN1102756C true CN1102756C (zh) 2003-03-05

Family

ID=26512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5492.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2756C (zh) 1996-07-30 1997-07-30 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5969796A (zh)
CN (1) CN11027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5694B2 (ja) * 1998-04-01 2006-11-15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6297873B1 (en) * 1998-06-08 2001-10-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 image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recording medium
JP2005275900A (ja) * 2004-03-25 2005-10-06 Noritsu Koki Co Ltd 粒子状ノイズ抑制のため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画像処理装置
US7583645B2 (en) * 2004-09-01 2009-09-01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MAC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6789877B2 (ja) * 2017-04-28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KR20210066426A (ko) * 2019-11-28 2021-06-0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소정 형식의 데이터 및 데이터가 나타내는 정보를 포함하는 인쇄물의 수정 및 출력
WO2021225575A1 (en) * 2020-05-04 2021-1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Optimal device profile creation
WO2021225602A1 (en) * 2020-05-08 2021-1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job life cy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97487A1 (de) * 1965-10-15 1969-07-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r Qualitaet von photographischen Bildern
US5083154A (en) * 1990-04-02 1992-01-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pying apparatus, print evaluating method for copy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setting printing conditions, and copying apparatus controller
US5319408A (en) * 1991-12-26 1994-06-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processing performance in automatic developing and printing system
JP3008717B2 (ja) * 1993-02-10 2000-02-14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写真焼付現像装置
JP3159281B2 (ja) * 1993-09-24 2001-04-23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写真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動作状況表示システム
US5440365A (en) * 1993-10-14 1995-08-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processor
JP3710167B2 (ja) * 1995-06-13 2005-10-2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ロセッ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969796A (en) 1999-10-19
CN1175008A (zh) 1998-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56C (zh) 印相处理机中的处理液状态的判断方法及印相处理机
CN1066827C (zh) 图象印相机
CN1746667A (zh) 基板检查方法及基板检查装置
CN1670630A (zh) 图像浓度校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252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084659A (zh) 游戏终端
CN16252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执行程序
CN1674655A (zh) 投影机的控制
CN185598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603976A (zh) 记录材料判别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CN1612074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831519A (zh) 光泽测量装置以及光泽测量方法
CN1855998A (zh) 图像处理设备、打印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91886C (zh) 照相印相装置
CN1673852A (zh) 对构成液晶光阀的出射侧偏振板温度上升的抑制
CN1642219A (zh)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684836A (zh) 曝光装置和用于制造曝光装置的方法
CN100352260C (zh) 图像处理装置、读取装置、形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438801A (zh) 图象读取装置
CN1841189A (zh) 掩模板玻璃衬底制造方法、掩模板制造方法、掩模制造方法、掩模板玻璃衬底、掩模板和掩模
CN1662132A (zh) 安装错误检测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基板检测装置
CN1432868A (zh) 处理照相胶片影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154494A (zh) 控制照相处理条件的方法和控制图象形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208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51051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3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FILM HOLDING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3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film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