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4763A - 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4763A
CN110274763A CN201910197828.3A CN201910197828A CN110274763A CN 110274763 A CN110274763 A CN 110274763A CN 201910197828 A CN201910197828 A CN 201910197828A CN 110274763 A CN110274763 A CN 110274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dynamic balance
balance running
correcting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78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梶川厚史
内藤慎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Industrial Machinery System Co Ltd
Shimadzu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Industrial Machiner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Industrial Machiner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Industrial Machinery Syst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7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4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30Compensating unbalance
    • G01M1/34Compensating unbalance by removing material from the body to be tested, e.g. from the tread of 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unbalance
    • G01M1/16Determining un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unbalance
    • G01M1/16Determining un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 G01M1/24Performing balancing on elastic shafts, e.g. for crankshaf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 G01M13/045Acoustic or vibrat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能够缩短校正部的不平衡的校正所需要的时间,改善装置整体的工作流。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包括:动平衡试验部(1),其测定具备旋转轴的工件(100)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校正部(3),其基于利用动平衡试验部(1)测定出的工件(100)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通过对工件(100)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从而校正工件(100)的不平衡;以及输送部(2),其在动平衡试验部(1)与校正部(3)之间输送工件(100)。校正部(3)具备具有钻头(37)的一对钻孔机构(3A、3B)。各钻头(37)能够在与工件(100)的沿Z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正交的面内沿XY方向独立地移动。

Description

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在对具备旋转轴的工件进行了动平衡试验之后,基于该动平衡试验的结果校正不平衡。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动平衡试验机中,利用分别配置于在两端支承工件的旋转轴的左右的轴承的振动检测传感器(传感器(pick-up))检测通过使具备旋转轴的工件旋转而产生的不平衡信号。然后,根据检测出的不平衡信号的振幅值,求出工件的左右两面的不平衡的大小。此外,基于通过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检测在工件的表面标注的标记等旋转基准位置而得到的旋转基准脉冲与所述左右的不平衡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求出工件的左右两面的不平衡的方向(角度)(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以往的不平衡校正装置中,具有如下结构:基于利用动平衡试验机检测出的不平衡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对工件的沿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从而获得平衡(参照专利文献2)。
在利用这样的校正装置进行孔加工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将工件利用保持构件保持并固定于预定位置,并且使钻孔机构在与工件的旋转轴正交的面内沿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独立地移动,从工件的一个校正面进行孔加工(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1)。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工件利用保持构件保持并固定于预定位置,并且利用配置于工件的两侧的钻孔机构,同时从工件的两侧的校正面进行孔加工(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
另一方面,在从工件的两侧进行孔加工的不平衡校正装置中,在以不同的角度位置对一个校正面和另一个校正面进行孔加工的情况下,使用具备使工件以其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机构的校正装置。在这样的校正装置中,具有如下结构:在对工件的一个面即工件的第1校正面利用第1钻孔机构进行了孔加工之后,利用旋转机构使工件旋转而变更工件的旋转角度位置,随后,利用第2钻孔机构对工件的与第1校正面相反的那一侧的第2校正面进行孔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3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070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从工件的两侧进行孔加工的不平衡校正装置中,对于以不同的角度位置对一个校正面和另一个校正面进行孔加工的校正装置而言,需要在对工件的一个校正面进行了孔加工之后,使工件旋转,随后,从工件的另一个校正面进行孔加工,因此产生不平衡的校正耗费时间这样的问题。
通常,成对地使用上述的动平衡试验机和校正装置,在对某一工件进行动平衡试验的期间,对另一工件进行不平衡的校正作业,将校正了不平衡的工件再次输送至动平衡试验机并进行动平衡试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不平衡的校正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为动平衡试验所需要的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产生整体的工作流恶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具备动平衡试验部和校正部,其中,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能够缩短校正部的不平衡的校正所需要的时间,改善装置整体的工作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形态是一种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包括:动平衡试验部,其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具备旋转轴的工件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旋转,该动平衡试验部利用所述工件的旋转测定所述工件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以及校正部,其基于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出的所述工件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通过对所述工件的沿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从而校正所述工件的不平衡,其中,所述校正部包括:支承部,其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支承为静止的状态;一对钻孔机构,其配置于所述工件的两侧,能够沿与所述工件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用于对支承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工件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一对钻孔机构在与所述工件的旋转轴正交的面内沿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独立地移动。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形态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形态的基础上,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具备工件夹持机构,在利用所述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时,该工件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所述工件的一对校正面来固定所述工件。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形态是,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形态的基础上,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具备工件固定机构,在利用所述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时,该工件固定机构通过沿与所述一对校正面平行的方向按压所述工件来固定所述工件。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形态是,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形态的基础上,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还包括:输送部,其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与所述校正部之间输送所述工件;以及停止位置控制部,其以在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至所述校正部而利用所述支承部支承时,所述工件的角度位置为适于利用所述一对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的角度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而控制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之前的所述工件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形态是,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形态的基础上,所述停止位置控制部以在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至所述校正部而利用所述支承部支承时,所述工件的角度位置成为使所述工件的孔加工位置与工件的被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夹持的夹持位置不一致的角度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而控制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之前的所述工件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形态是,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形态的基础上,所述停止位置控制部以在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至所述校正部而利用所述支承部支承时,所述工件的角度位置成为所述工件的孔加工位置不会使所述工件的旋转轴与所述钻孔机构发生干涉的角度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而控制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之前的所述工件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形态,通过使配置于工件的两侧的一对钻孔机构在与工件的旋转轴正交的面内沿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独立地移动,能够同时对工件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因而,能够缩短不平衡的校正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改善装置整体的工作流。
根据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形态,在同时对工件的一对校正面执行孔加工时,通过防止工件的移动,能够防止孔加工的位置精度降低。
根据技术方案4~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形态,能够将利用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输送部输送之前的工件的旋转后的角度位置设为适于利用一对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的角度位置。由此,能够对输送至校正部的工件以保持其原样的位置执行孔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动平衡试验部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动平衡试验部1的主视图。
图5是动平衡试验部1的俯视图。
图6是动平衡试验部1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动平衡试验部1的旋转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输送部2的侧视图。
图9是输送部2的俯视图。
图10是校正部3的钻孔机构3A的侧视图。
图11是校正部3的钻孔机构3A的俯视图。
图12是校正部3的钻孔机构3A的主视图。
图13是校正部3的支承部3C的侧视图。
图14是校正部3的支承部3C的俯视图。
图15是校正部3的支承部3C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工件100中的不能进行孔加工的区域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平衡试验部;2、输送部;3、校正部;3A、钻孔机构;3B、钻孔机构;3C、支承部;11、弹簧;12、振动传感器;13、激光传感器;14、不平衡计算部;15、加工位置计算部;16、停止位置控制部;21、马达;22、马达;23、马达;25、引导构件;26、引导构件;37、钻头;38、集尘部;41、伺服马达;42、辊;44、带;45、从动带轮;46、驱动带轮;51、马达;52、气缸;54、臂;55、支承部;61、按压臂;64、气缸;65、工件台;67、无杆缸;71、第1夹持构件;72、第2夹持构件;73、侧向长度传感器;100、工件;101、工件主体;102、旋转轴;103、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
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包括:动平衡试验部1,其测定具备旋转轴102的工件100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校正部3,其基于利用动平衡试验部1测定出的工件100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通过对工件100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来校正工件100的不平衡;以及输送部2,其在动平衡试验部1与校正部3之间输送工件100。另外,如图2所示,校正部3包括一对钻孔机构3A、3B和支承部3C。
图3是表示动平衡试验部1的用于测定不平衡的方向和量的动平衡试验部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作为测定对象的工件100包括工件主体101和旋转轴102。圆柱状的工件主体101的一对平面部成为进行后述的孔加工的校正面。此外,在圆柱状的工件主体101形成有用于识别工件100的旋转角度位置的标记103。该标记103也可以是粘贴于工件主体101的标签。
工件100的旋转轴102支承于借助弹簧11相对于装置主体位移自如地支承于装置主体的辊42,在后述的带44的驱动下以旋转轴102的轴心为中心旋转。随着该工件100的旋转,包含各辊42的支承机构因存在于工件100的不平衡而振动。利用动圈式的振动检测传感器12检测该振动,各振动检测传感器12的输出作为工件100的左表面和右表面的不平衡信号向不平衡计算部14输入。此外,与此同时地,利用激光传感器13检测形成于工件100的标记103。然后,基于该检测信号,生成工件100的旋转基准脉冲。
在不平衡计算部14中,根据不平衡信号的振幅值,计算存在于工件100的左右各面的不平衡的大小,此外,根据各不平衡信号与旋转基准脉冲之间的相位关系,计算左右各面的不平衡的方向(角度)。加工位置计算部15基于不平衡的大小和方向,计算在校正部3中工件100的应进行孔加工的位置。此外,停止位置控制部16基于在加工位置计算部15中计算出的应进行孔加工的位置和校正部3的机械结构,控制利用动平衡试验部1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输送部2输送之前的工件100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更具体而言,停止位置控制部16计算工件100的适于孔加工的角度位置,在利用动平衡试验部1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输送部2输送之前的工件100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成为适于孔加工的角度位置时使工件100的旋转停止。
另外,不平衡计算部14、加工位置计算部15以及停止位置控制部16由安装有软件的计算机形成。上述的不平衡计算部14、加工位置计算部15以及停止位置控制部16的各种功能是通过执行安装于计算机的软件而实现的。
图4是动平衡试验部1的主视图。图5是动平衡试验部1的俯视图。图6是动平衡试验部1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动平衡试验部1的旋转机构的侧视图。
工件100的旋转轴102在其两侧支承于一对辊42而能够旋转。此外,工件100的旋转轴102的轴心方向上的位置被左右一对位置限制辊43限制。如上所述,利用左右一对振动检测传感器12检测因存在于工件100的不平衡而产生的包含各辊42的支承机构的振动。此外,利用激光传感器13检测形成于工件100的标记103。
如图4和图7所示,该动平衡试验部1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包括连结于伺服马达41的驱动带轮46、多个从动带轮45以及卷绕于上述的驱动带轮46和从动带轮45的环状的带44,该旋转机构使工件100以旋转轴102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带44由树脂制的带形成,彼此平行地成对配置。此外,该旋转机构能够在未图示的缸的驱动下在图7所示的旋转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升降,在该旋转位置处,带44与支承于辊42的工件100的工件主体101接触,该退避位置是自该旋转位置向下侧分开的位置。在该旋转机构配置于图7所示的旋转位置的状态下且带44在伺服马达41的驱动下移动时,与该带44接触的工件100以旋转轴102的轴心为中心旋转。然后,利用图3所示的停止位置控制部16控制旋转后的工件100的停止位置。
图8是输送部2的侧视图,图9是输送部2的俯视图。
该输送部2用于在动平衡试验部1与校正部3之间交接工件100,在气缸52的驱动下升降,并且具有在马达51的驱动下以轴53为中心转动的臂54。在臂54的两端分别配置有用于从下表面支承工件100的一对支承部55。此外,配置有固定构件57,该固定构件57在气缸56的驱动下往复移动,用于按压并固定被支承于支承部55的工件100。
该臂54从下侧同时支承由上述的动平衡试验部1的辊42支承的工件100和载置于校正部3的后述的工件台65上的工件100并上升,在以轴53为中心旋转了180度之后下降,从而将原先由辊42支承的工件100载置于工件台65上,并且使原先支承于工件台65的工件100支承于辊42。
图10是校正部3的钻孔机构3A的侧视图,图11是其俯视图,图12是其主视图。另外,另一钻孔机构3B也具有与该钻孔机构3A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校正部3的钻孔机构3A具备在马达24的驱动下旋转的钻头37。在钻头37的外周部配置有用于在进行后述的孔加工时回收从工件100排出的粉尘的集尘部38。该集尘部38借助软管39以能够供气体流通的流体流通连接方式与排气机构连接。另外,也可以使用立铣刀等来代替钻头37。本说明书中的钻孔机构是包含用于执行使用钻头、立铣刀等在工件100的校正面形成凹部的加工即孔加工的各种结构的概念。
钻头37和集尘部38被引导构件25(参照图10和图12)引导而能够沿X方向往复移动,在借助同步带轮31、同步带33以及同步带轮32机械连接于马达21的X方向的驱动轴的旋转的作用下沿X方向移动。此外,钻头37和集尘部38被引导构件26(参照图10和图12)引导而能够沿Y方向往复移动,在借助联轴器28机械连接于马达22的Y方向的驱动轴的旋转的作用下沿Y方向移动。并且,钻头37和集尘部38被引导构件27(参照图11)引导而能够沿Z方向往复移动,在借助同步带轮34、同步带36以及同步带轮35机械连接于马达23的Z方向的驱动轴的旋转的作用下沿Z方向移动。
图13是校正部3的支承部3C的侧视图,图14是其俯视图,图15是其主视图。另外,在图13中,图示了卸下了第1夹持构件71的状态。
该支承部3C具备工件台65,该工件台65用于从配置于输送部2的臂54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55接收工件100。如图15所示,在该工件台65的支承工件100的支承区域形成有能够供臂54顶端的成对的支承部55进入的一对凹区域65a。该工件台65被引导件66(参照图15)引导而能够沿X方向移动,在无杆缸67的驱动下沿Z方向往复移动。即,该工件台65能够在图1所示的输送位置(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100(B)表示)与图13所示的加工位置(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100(A)表示)之间往复移动,在该输送位置处,在该工件台65与臂54顶端的支承部55之间交接工件100,在该加工位置处,对工件100进行孔加工。
此外,该支承部3C具备工件夹持机构,在利用钻孔机构3A、3B进行孔加工时,该工件夹持机构通过夹持工件100的一对校正面来固定工件100。该工件夹持机构具有作为基准面的第1夹持构件71和在气缸64的驱动下向相对于第1夹持构件71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的第2夹持构件72。在利用钻孔机构3A、3B进行孔加工时,通过利用上述的第1夹持构件71和第2夹持构件72夹持工件100的加工面来固定工件100。
另外,在该支承部3C配置有侧向长度传感器73,在夹持着工件100时,该侧向长度传感器73检测第2夹持构件72的靠工件100侧的表面的位置。采用如下结构,即,利用该侧向长度传感器73检测第2夹持部72的靠工件100侧的表面的位置,从而即使在工件100的校正面之间的距离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检测出该偏差并控制利用钻孔机构3B进行的孔加工的加工深度(形成的孔部的深度)。
并且,该支承部3C具备工件固定机构,在利用钻孔机构3A、3B进行孔加工时,该工件固定机构通过沿与一对校正面平行的方向按压工件100来固定工件100。该工件固定机构具有从上方按压支承于工件台65的工件100的按压臂61。该按压臂61能够以轴62为中心摆动。此外,该按压臂61的与工件100的按压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借助轴63而与气缸64的缸杆连结。因此,该按压臂61在气缸64的驱动下在按压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该按压位置处,该按压臂61从工件100的上侧沿工件100的校正面按压工件100,在该释放位置处,该按压臂61放开工件100。
接下来,说明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的一系列的动平衡试验动作和校正动作。
首先,操作者将应进行动平衡试验动作和校正动作的工件100的旋转轴102载置于动平衡试验部1的左右各有一对的辊42上。此时,图7所示的工件100的旋转机构在未图示的气缸的驱动下向下侧退避。然后,若工件100的旋转轴102载置于辊42上,则工件100的旋转机构在未图示的气缸的驱动下上升,如图7所示,带44与工件100的工件主体101抵接。
在该状态下,在伺服马达41的驱动下,使工件100以旋转轴102的轴心为中心旋转。然后,随着该工件100的旋转,利用振动检测传感器12检测因存在于工件100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各振动检测传感器12的输出作为工件100的左表面和右表面的不平衡信号向不平衡计算部14输入。此外,与此同时地,利用激光传感器13检测形成于工件100的标记103。然后,基于该检测信号,生成工件100的旋转基准脉冲。
在图3所示的不平衡计算部14中,根据不平衡信号的振幅值,计算存在于工件100的左右各面的不平衡的大小,此外,根据各不平衡信号与旋转基准脉冲之间的相位关系,计算左右各面的不平衡的方向(角度)。然后,加工位置计算部15基于不平衡的大小和方向,计算校正部3的钻孔机构3A、3B应对工件100的校正面的哪个位置进行孔加工。
然后,停止位置控制部16基于在加工位置计算部15中计算出的应进行孔加工的位置和校正部3的机械结构,控制利用动平衡试验部1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输送部2输送之前的工件100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此时,停止位置控制部16控制图7所示的旋转机构的伺服马达41的旋转量以使工件100的角度位置成为适于利用一对钻孔机构3A、3B进行孔加工的角度位置,从而控制工件100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图16是表示工件100中的不能进行孔加工的区域的说明图。
工件100的校正面的上部的区域E2是在进行孔加工时被图14所示的第1夹持构件71和第2夹持构件72夹持的区域。此外,工件100的校正面的旋转轴102的上部的区域E1是在想要对该区域利用钻头37进行孔加工时会使图12所示的集尘部38与旋转轴102发生干涉的区域。停止位置控制部16基于利用加工位置计算部15计算出的应进行孔加工的位置及第1夹持构件71和第2夹持构件72的配置,计算工件100的如图16所示那样不会使钻孔机构3A的孔加工位置105及钻孔机构3B的孔加工位置106与区域E1、E2重叠的旋转角度位置。然后,停止位置控制部16控制利用动平衡试验部1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输送部2输送之前的工件100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即,使工件100的旋转在不会使钻孔机构3A的孔加工位置105及钻孔机构3B的孔加工位置106与区域E1、E2重叠的旋转角度位置停止。
若工件100的定位结束,则图8和图9所示的臂54在气缸52的驱动下上升,利用支承部55从下侧支承工件100。然后,固定构件57在气缸56的驱动下移动,按压并固定被支承于支承部55的工件100。在该状态下,臂54在马达51的驱动下以轴53为中心旋转180度。随后,臂54在气缸52的驱动下下降。由此,原先支承于支承部55的工件100支承于校正部3的移动至输送位置的工件台65上。然后,固定构件57在气缸56的驱动下自与工件100抵接的抵接位置退避。
操作者在该阶段将接下来应进行动平衡试验动作和校正动作的工件100的旋转轴102载置于动平衡试验部1的左右各有一对的辊42上。对接下来的工件100也以与最初的工件100同样的工序执行动平衡试验动作和校正动作。
载置于工件台65上的工件100在图13所示的无杆缸67的驱动下向图13所示的加工位置移动。此处,载置于工件台65上的工件100在利用输送部2和工件台65输送的期间,其角度位置不发生变更。因此,其角度位置成为如图16所示那样不会使钻孔机构3A的孔加工位置105及钻孔机构3B的孔加工位置106与区域E1、E2重叠的角度位置。
在该状态下,工件台65上的工件100被第1夹持构件71和第2夹持构件72夹持。此外,工件台65上的工件100被按压臂61从上侧按压。由此,工件100即使在连续执行的孔加工时也被可靠地固定。
在执行工件100的固定动作的过程中,钻孔机构3A、3B的钻头37在图10~图13所示的马达21和马达22的驱动下在与工件100的旋转轴102正交的面内分别独立地沿XY方向移动。由此,钻孔机构3A的钻头37移动至与图16所示的孔加工位置105相对的位置,钻孔机构3B的钻头37移动至与图16所示的孔加工位置106相对的位置。随后,钻头37在马达23的驱动下移动,对工件100的校正面执行孔加工。
此时,同时对工件100的一对校正面执行孔加工,因此能够缩短孔加工所需要的时间。此外,在进行该孔加工时,基于利用侧向长度传感器73检测出的靠工件100侧的表面的位置,控制利用钻孔机构3B进行的孔加工的加工深度(形成的孔部的深度),从而即使在工件100的校正面之间的距离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准确的孔加工。
若通过对工件100进行孔加工而完成了工件100的不平衡的校正,则将该工件100输送至动平衡试验部1,再次执行动平衡试验。此时,首先,解除利用第1夹持构件71和第2夹持构件72进行夹持的夹持状态和利用按压臂61进行按压的按压状态。然后,工件台65移动至图1所示的输送位置。然后,臂54在气缸52的驱动下上升,利用支承部55从下侧支承工件台65上的工件100。然后,固定构件57在气缸56的驱动下移动,按压并固定支承于支承部55的工件100。在该状态下,臂54在马达51的驱动下以轴53为中心旋转180度。随后,臂54在气缸52的驱动下下降。由此,原先支承于支承部55的工件100的旋转轴102载置于动平衡试验部1的左右各有一对的辊42上。
在将该工件100从校正部3向动平衡试验部1输送时,同时,完成了动平衡试验的接下来的工件100从动平衡试验部1向校正部3输送。
对于在校正部3中校正了不平衡并输送至动平衡试验部1的工件100,在动平衡试验部1中再次执行动平衡试验。然后,在不平衡的程度处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内时,由操作者将该工件100取出。另外,在不平衡的程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时,将该工件100再次输送至校正部3。

Claims (6)

1.一种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包括:
动平衡试验部,其具备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具备旋转轴的工件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旋转,该动平衡试验部利用所述工件的旋转测定所述工件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以及
校正部,其基于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出的所述工件的不平衡的方向和量,通过对所述工件的沿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从而校正所述工件的不平衡,其中,
所述校正部包括:
支承部,其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支承为静止的状态;
一对钻孔机构,其配置于所述工件的两侧,能够沿与所述工件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移动,用于对支承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工件的一对校正面进行孔加工;以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一对钻孔机构在与所述工件的旋转轴正交的面内沿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独立地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中,
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具备工件夹持机构,在利用所述一对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时,该工件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所述工件的一对校正面来固定所述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中,
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具备工件固定机构,在利用所述一对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时,该工件固定机构通过沿与所述一对校正面平行的方向按压所述工件来固定所述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中,
该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还包括:
输送部,其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与所述校正部之间输送所述工件;以及
停止位置控制部,其以在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至所述校正部而利用所述支承部支承时,所述工件的角度位置为适于利用所述一对钻孔机构进行孔加工的角度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而控制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之前的所述工件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停止位置控制部以在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至所述校正部而利用所述支承部支承时,所述工件的角度位置成为使所述工件的孔加工位置与工件的被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夹持的夹持位置不一致的角度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而控制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之前的所述工件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停止位置控制部以在将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的所述工件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至所述校正部而利用所述支承部支承时,所述工件的角度位置成为所述工件的孔加工位置不会使所述工件的旋转轴与所述钻孔机构发生干涉的角度位置的方式控制所述旋转机构,从而控制利用所述动平衡试验部测定了不平衡之后且利用所述输送部输送之前的所述工件的旋转后的停止位置。
CN201910197828.3A 2018-03-16 2019-03-15 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 Pending CN1102747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9872 2018-03-16
JP2018049872A JP7003371B2 (ja) 2018-03-16 2018-03-16 動釣合試験・修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4763A true CN110274763A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0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7828.3A Pending CN110274763A (zh) 2018-03-16 2019-03-15 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9421B2 (zh)
JP (1) JP7003371B2 (zh)
CN (1) CN1102747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8787A (zh) * 2023-05-26 2023-06-30 江苏恒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动平衡测试自动校正设备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35685A (ko) * 2016-08-10 2019-04-03 고쿠사이 게이소쿠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동적 균형 시험기
CN112709766A (zh) * 2021-01-18 2021-04-27 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湿式双离合器动平衡优化方法
WO2023006842A2 (de) * 2021-07-28 2023-02-02 Thyssenkrupp Dynamic Components Gmbh Unwuchtmesseinrichtung, bearbeitung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werkstück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2090A (en) * 1986-01-28 1989-03-1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weight of a workpiece
JPH08318382A (ja) * 1995-05-26 1996-12-03 Fuji Xerox Co Ltd 回転体のバランス修正装置
JPH10307071A (ja) * 1997-05-07 1998-11-17 Shimadzu Corp ドリル修正機
JP2010281743A (ja) * 2009-06-05 2010-12-16 Ihi Corp 影響係数取得方法
CN102252806A (zh) * 2011-04-27 2011-11-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内置式高速主轴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5784278A (zh) * 2016-04-22 2016-07-20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
CN206300752U (zh) * 2016-12-06 2017-07-04 岳阳长炼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卧式平衡机转子校验去重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7064A (en) * 1958-10-02 1962-05-23 Avery Ltd W & T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unbalance in rotors
US3037403A (en) * 1958-12-03 1962-06-05 Schenck Gmbh Carl Control device for unbalance-correcting machining of rotating workpieces
JPS5783746A (en) * 1980-11-11 1982-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rrection method of dynamic unbalance of rotating body
EP0074416B1 (de) * 1981-09-10 1986-01-29 Carl Schenck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einer gemessenen Unwuchtwinkellage auf einen Rotor und Vorrichtung hierzu
JPH0752136B2 (ja) * 1987-12-29 1995-06-0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回転体の不釣合修正方法
JP3134157B2 (ja) * 1989-10-06 2001-02-13 廣光 奥村 不釣合修正装置
JPH0833335B2 (ja) * 1990-11-30 1996-03-2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動釣合修正装置
IT1285484B1 (it) * 1996-10-08 1998-06-08 Balance Systems Srl Dispositivo di equilibratura di un rotore mediante asportazione di materiale
JPH10206271A (ja) * 1997-01-27 1998-08-07 Shimadzu Corp ドリル修正機
JP2001083033A (ja) 1999-09-16 2001-03-30 Shimadzu Corp 動釣合い試験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2090A (en) * 1986-01-28 1989-03-1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weight of a workpiece
JPH08318382A (ja) * 1995-05-26 1996-12-03 Fuji Xerox Co Ltd 回転体のバランス修正装置
JPH10307071A (ja) * 1997-05-07 1998-11-17 Shimadzu Corp ドリル修正機
JP2010281743A (ja) * 2009-06-05 2010-12-16 Ihi Corp 影響係数取得方法
CN102252806A (zh) * 2011-04-27 2011-11-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内置式高速主轴双面在线动平衡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5784278A (zh) * 2016-04-22 2016-07-20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贯流风叶动平衡校正的去重机构
CN206300752U (zh) * 2016-12-06 2017-07-04 岳阳长炼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卧式平衡机转子校验去重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官同英 等: "贯流风叶自动数控钻削去重动平衡系统研究与实现", 《机床与液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8787A (zh) * 2023-05-26 2023-06-30 江苏恒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动平衡测试自动校正设备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09421B2 (en) 2021-05-18
JP2019158833A (ja) 2019-09-19
JP7003371B2 (ja) 2022-02-10
US20190285502A1 (en)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4763A (zh) 动平衡试验兼校正装置
CN103857493B (zh) 机床及用于测量工件的方法
CN104070414B (zh) 数控机床以及数控机床的主轴误差修正方法
CN100522472C (zh) 板材的倒角装置中的加工尺寸的测量方法和修正方法
CN105758360B (zh) 一种转向轴承轴圈沟道参数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US9494479B2 (en) Drive shaft balancing machine having two pedestals and first and second vibration sensors and balancing method
CN201514306U (zh) 动平衡测试装置
CN100435303C (zh) 用于对准芯片焊接机的焊接头的方法
JP3845602B2 (ja) 軸の偏芯部における回転位相角度の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と、その測定に用いるスプライン溝位相測定治具
CN113720238A (zh) 一种高精度曲轴偏心外圆直径随动检测装置
US6225771B1 (en) Probe chord error compensation
CN205808290U (zh) 一种差速器壳尺寸综合检测装置
JPH0639683A (ja) 旋削加工機の加工テーブルへの被加工物の芯出し方 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0127958A (ja) 工作機械の装着工具寸法自動測定方法
JP6913920B2 (ja) 工作機械のワーク加工方法
CN110044283A (zh) 一种内径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5666886A (zh) 确定切割机用切割刀片的导向点处的机械作用扭矩分量的方法
CN111506015A (zh) 用于确定机床表面形状的方法
JP6583139B2 (ja) プローブ位置検出方法
CN219869431U (zh) 一种涂胶厚度在线检测装置
CN115673783B (zh) 一种静压工作台加工零件偏重的检测及补偿方法和系统
JP7345077B1 (ja) 加工機
CN214747597U (zh) 用于检测薄壁环上孔位置的测具
JPH0666559A (ja) 真円度測定機
KR102601742B1 (ko) 밸런싱머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