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5727B -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45727B CN110245727B CN201910174563.5A CN201910174563A CN110245727B CN 110245727 B CN110245727 B CN 110245727B CN 201910174563 A CN201910174563 A CN 201910174563A CN 110245727 B CN110245727 B CN 1102457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information reading
- unit
- unread
- unread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7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interaction with further interrogation devices, e.g. such that at least two interrogation devices may function and cooperate in a network of such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9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rogator, e.g. programming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m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3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 G06K7/1038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of the portable or hand-handheld type, e.g. incorporated in ubiquitous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DA or mobile phone, or in the form of a portable dedicated RFID read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各信息读取装置的每一个中容易地掌握整体进展状况的结构,而不通过服务器等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数据的汇集。每当通过无线标签处理部(30)读取数据时,判定该数据是否为未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未读数据,并且判定通过通信部(28)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未读数据。然后,每当判定读取的数据为未读数据时,通过控制部(21)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并且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将判定为接收的数据是未读数据的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系统,其通过使用无线标签读取器或信息码读取器等的信息读取装置,读取赋予到管理对象的无线标签读取器或信息码,来有效地管理该管理对象。例如,多个工作人员分别使用发挥作为无线标签读取器的功能的终端来读取分别赋予在保管于仓库中的商品等上的无线标签,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盘点工作。
另一方面,当多人同时进行使用无线标签的盘点工作时,由于每位工作人员不了解整体工作进展,因此存在读取其他人已读取过的无线标签等发生不必要的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在使用无线标签的盘点工作中,通常是在不掌握全体工作人员已对哪些无线标签进行了读取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因此除非通过服务器等汇集从各终端读取的数据,否则很难掌握整体进展状况。另外,也可以考虑对每个工作人员划分工作区域来进行工作等的运用方法,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工作人员在区域边界附近读取相同的无线标签的情况,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工作的可能性较高。
针对这样的技术问题,例如,已知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理系统。在该管理系统中,对每个进行盘点工作的货架安装了IC标签,并且工作人员在开始对该货架进行盘点工作之前对移动终端进行规定操作,由此将记录于IC标签的第一进展状况信息变更为表示正在盘点中的信息。然后,与盘点工作的结束相应地,工作人员对移动终端进行规定操作,由此将记录于IC标签的第一进展状况信息变更为表示盘点完毕的信息。由此,通过确认记录于IC标签的第一进展状况信息,能够在各移动终端掌握对于该货架的盘点工作的进展状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9541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需要对保管赋予了无线标签的管理对象的每个货架粘贴无线标签,并且还要对该每个货架的无线标签进行管理。因此,存在如下结束问题:即,不仅无线标签的管理繁琐,而且在无法对各个货架粘贴无线标签的环境中,不能采用上述结构。另外,在以光学的方式读取信息码的信息码读取器等中,还需要兼具作为无线标签读取器的功能,为了采用上述结构,存在其局限于具有作为无线标签读取器的功能的信息读取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各信息读取装置中容易地掌握整体进展状况的结构,而不通过服务器等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数据的汇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信息读取装置(10),具备能够读取记录于读取对象(50、C)的数据的信息读取部(30、40),其特征在于,具备:通信部(28),用于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存储部(22),用于存储通过所述信息读取部读取的数据;第一判定部(21),每当通过所述信息读取部读取数据时,判定该数据是否为未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未读数据;第二判定部(21),判定通过所述通信部从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所述未读数据;以及控制部(21),进行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数据相关的控制,每当通过所述第一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未读数据时,所述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并且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将通过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未读数据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此外,上述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明的效果
在第一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每当通过信息读取部读取数据时,通过第一判定部判定该数据是否为未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未读数据,并且由第二判定部判定通过通信部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未读数据。然后,每当通过第一判定部判定为是未读数据时,通过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中并且通过通信部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将通过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未读数据的数据存储在存储部中。
由此,每当读取到未读数据时,将该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存储在其存储部中,因此,在位于可通信的范围内的所有信息读取装置中,能够实时地进行存储在各个存储部中的数据的共享。因此,能够在各信息读取装置的每一个中容易地掌握整体进展状况,而不通过服务器等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数据的汇集,因此能够实现读取作业的高效化。
在第二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由控制部在规定时机,将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所有读取到的数据通过通信部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即使存在无法接收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实时发送的一部分未读数据的情况,由于在上述规定时机也可接收该未读数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数据共享。
在第三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当通过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未读数据时,由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中并且通过通信部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由于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未读数据还被进一步发送到不同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因此,即使在不可直接通信的信息读取装置之间也能够借助其他信息读取装置进行中继来发送未读数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各信息读取装置中的数据共享。
在第四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对未读数据赋予表示该未读数据已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次数的发送次数,并且发送未读数据时通过加法部对赋予给该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进行相加。然后,当通过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未读数据时,通过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中,并且将发送次数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的未读数据通过通信部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
在应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各信息读取装置中几乎同时执行用于将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未读数据还进一步发送到不同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因此,可能会发生对于一个信息读取装置多次从其他多个信息读取装置发送相同的未读数据的不必要的通信。
为此,将每当对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发送时次数被相加的发送次数赋予给未读数据,并且将该发送次数小于等于上述第一规定次数的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发送次数超过上述第一规定次数的未读数据不会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即使在应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较多的情况下,通过与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等相应地适当地设定上述第一规定次数,也能够抑制不必要的通信。
在第五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通过计数部对在第一判定部中连续判定为不是未读数据的判定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当该判定次数超过第二规定次数时,通过通知部进行规定通知。
由此,当进入到已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了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并继续读取作业时,即使自身不读取,由于从上述其他工作人员的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已存储在存储部中,因此,通过计数部计数的判定次数超过上述第二规定次数,从而执行上述规定通知。因此,接收到上述规定通知的工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进入到已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了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这一情况,因此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读取作业。特别是,通过使工作人员移动使其不接收到上述规定通知,由此能够向尚未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数据的区域引导工作人员。
在第六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以具备多个上述信息读取装置的方式构成信息读取系统,因此,能够构建一种能够在各信息读取装置的每一个中容易地掌握整体进展状况的系统,而不通过服务器等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数据的汇集。
在第七项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具备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能够从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取得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数据,在该服务器中,基于从信息读取装置取得的数据、即实现了共享的数据,通过掌握部来掌握与上述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的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
由此,服务器能够从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任意一个信息读取装置取得实现了共享的数据,而无需进行从所有的信息读取装置分别取得并汇集数据的处理,因此,在服务器中也能够容易地掌握与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进一步,服务器的管理者等能够与这样掌握的进展状况相应地,进行工作人员的配置变更或增援等、用于实现整个读取工作区域的工作高效化的调整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A是示例出图1的第一终端的电结构的框图,图2B是概略性地示例出图2A的无线标签处理部的框图,图2C是概略性地示例出图2A的信息码读取部的框图。
图3是概略性地示例出无线标签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例出由控制部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例出由控制部进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例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控制部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例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控制部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执行的动作的简单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信息读取系统
2:服务器
10:信息读取装置
10a:第一终端(信息读取装置)
10b:第二终端(信息读取装置)
10c:第三终端(信息读取装置)
21:控制部(第一判定部、第二判定部、加法部、计数部)
22:存储部
23:LED(通知部)
24:显示部(通知部)
27:蜂鸣器(通知部)
28:通信部
30:无线标签处理部(信息读取部)
40:信息码读取部(信息读取部)
50:无线标签(读取对象)
C:信息码(读取对象)
N1:发送次数
N1th:第一规定次数
N2:判定次数
N2th:第二规定次数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具备多个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的信息读取系统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信息读取系统1是构成为具备多个能够读取记录于读取对象的数据的信息读取装置的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读取系统1构成为,以无线标签(RFID标签)50为读取对象,作为能够读取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数据的三个信息读取装置10,具备第一终端10a、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
第一终端10a、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是具有同等功能的信息读取装置,因此,以第一终端10a为例,参照图2A~图2C等,对其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终端10a构成为由工作人员(用户)携带并在各种场所使用的便携式信息读取终端,除了读写以通过天线发送接收的电波为媒介存储在无线标签50中的信息的功能以外,还兼具作为读取条形码和二维码等信息码C的信息码读取器的功能,构成为能够以两种方式进行读取。
如图2A所示,在第一终端10a的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整个第一终端10a的控制部21。该控制部21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具有CPU21A、系统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与存储部22一起构成信息处理装置。存储部22例如由RAM(DRAM、SRAM等)或ROM(EPROM、EEPROM等)等的半导体存储装置构成。
在该存储部22中,以可由控制部21执行的方式预先存储有用于执行通过无线通信读取无线标签50的处理的程序、用于执行以光学的方式读取拍摄的信息码的解码处理的程序等。另外,LED23、显示部24、键操作部25、振动器26、蜂鸣器27、通信部28等连接到控制部21。
键操作部25构成为对控制部21赋予操作信号,控制部21接收该操作信号并进行与操作信号的内容相应的动作。另外,LED23、显示部24、振动器26以及蜂鸣器27构成为由控制部21进行控制,分别接收来自控制部21的指令并进行动作。
通信部28是能够在其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第二终端10b和第三终端10c等)之间直接以近距离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例如构成为具有Bluetooth(注册商标)功能或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功能。另外,在壳体内设置有电源部29,通过该电源部29或蓄电池29a向控制部21和各种电气部件供给电力。
另外,发挥作为信息读取部的功能的无线标签处理部30以及信息码读取部40连接到控制部21。
首先,使用图2B,对无线标签处理部30进行说明。
无线标签处理部30发挥以下功能:与天线34以及控制部21协作,与无线标签50之间进行基于电磁波的通信,并读取存储在无线标签50中的数据,或者将数据写入到无线标签50。该无线标签处理部30构成为通过公知的电波方式进行传输的电路,如图2B中概略性所示,具有发送电路31、接收电路32、匹配电路33等。
发送电路31由载波振荡器、编码部、放大器、发送部滤波器、调制部等构成,并且构成为从载波振荡器输出规定频率的载波(carrier)。另外,编码部连接到控制部21,对由该控制部21输出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出到调制部。
调制部是被输入来自载波振荡器的载波(carrier)、以及来自编码部的发送数据的部分,通过向通信对象发送命令时从编码部输出的被编码的发送编码(调制信号),相对于由载波振荡器输出的载波(carrier)生成经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移键控)调制的被调制信号,并输出到放大器。
放大器以规定增益放大输入信号(通过调制部调制的被调制信号),并将该放大信号输出到发送部滤波器,发送部滤波器将对来自放大器的放大信号进行了滤波的发送信号经由匹配电路33输出到天线34。当这样将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34时,该发送信号作为发送电波从该天线34辐射到外部。
另一方面,通过天线34接收的响应信号经由匹配电路33输入到接收电路32。该接收电路32由接收部滤波器、放大器、解调部、二值化处理部、解码部等构成,通过接收部滤波器对经由天线34接收的响应信号进行滤波之后,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并通过解调部对该放大信号进行解调。然后,通过二值化处理部使该被解调的信号波形二值化,并通过解码部进行解码之后,将该被解码的信号作为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部21。
在此,参照图3,对作为第一终端10a的读取对象的无线标签50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无线标签50由天线51、电源电路52、解调电路53、控制电路54、存储器55、调制电路56等构成。电源电路52对通过天线51接收的来自第一终端10a的发送信号(载波信号)进行整流和平滑,生成动作用电源,并将该动作用电源供给到以控制电路54为首的各结构要素。
另外,解调电路53对叠加在发送信号(载波信号)上的数据进行解调,并输出到控制电路54。在存储器55中存储有用于识别该无线标签50的识别信息(标签ID)、或者与无线标签50的用途相应的数据等。控制电路54构成为将从存储器55读出的数据等作为发送数据输出到调制电路56,调制电路56构成为利用该发送数据对响应信号(载波信号)进行负载调制,并作为反射波从天线51发送。
接下来,使用图2C,对信息码读取部40进行说明。
信息码读取部40发挥以光学的方式读取信息码的功能,如图2C所示,构成为具备由CCD区域传感器构成的受光传感器43、成像透镜42、由多个LED和透镜等构成的照明部41等,并且发挥与控制部21协作来读取赋予在商品等上的信息码C(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功能。
在通过该信息码读取部40进行读取的情况下,首先,从通过控制部21接收了指令的照明部41射出照明光Lf,该照明光Lf通过读取口照射到信息码C。然后,照明光Lf被信息码C反射的反射光Lr通过读取口进入到装置内,并通过成像透镜42被受光传感器43受光。配置在读取口与受光传感器43之间的成像透镜42构成为使信息码C的像在受光传感器43上成像,受光传感器43输出与该信息码C的像相应的受光信号。
从受光传感器43输出的受光信号作为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图2A)中,并且在用于取得包含于信息码C中的信息的解码处理中被使用。此外,在信息码读取部40中设置有对来自受光传感器43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和将该放大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电路等,关于这些电路省略图示。
这样构成的第一终端10a发挥通过无线标签处理部30来读取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数据(标签ID等)的功能。而且,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那样,第一终端10a通过由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以及数据发送处理,通过通信部28对读取到的数据在其与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之间进行发送接收,由此实现数据共享。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也与第一终端10a同样地构成,分别通过通信部28对读取到的数据在其与其他终端之间进行发送接收,由此实现数据共享。
接下来,使用图4及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各终端中实现读取到的数据的共享时由控制部21(具体为CPU21A)执行的读取处理以及与该读取处理并行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进行使用第一终端10a、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来读取分别赋予在陈列于店铺内的各陈列架上的商品等上的无线标签50的盘点工作时,以由第一终端10a的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各终端10a~10b的通信部28采用能够在作为盘点工作区域(读取工作区域)的店铺内彼此直接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
当在开始盘点工作时对键操作部25执行规定操作从而通过控制部21开始读取处理时,执行图4的步骤S101所示的初始设定处理。在该处理中,位于能够通过通信部28直接进行无线通信的位置的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被设定为读取数据的发送接收对象。
然后,使用发挥作为信息读取部的功能的无线标签处理部30,执行用于读取无线标签50的处理(S103),当读取到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数据时(在S105中为“是”),在步骤S107的判定处理中,判定该读取的数据是否为尚未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未读数据。在此,“未读数据”是指,如上所述,虽然以光学的方式读取到,但是尚未作为共同数据存储在各终端10a、10b、10c的存储部22的例如RAM22A中,因此不看做是用于信息共享的“读取结束”的数据。
在此,在读取了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并且为了发送给作为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存储到内置于存储部22等的发送缓冲器中(S111),变为能够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另一方面,在该读取的数据是已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已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否”),丢弃该已读数据,变为能够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
此外,为了判定读取的数据是否为未读数据而进行上述步骤S107的判定处理的控制部21可以相当于“第一判定部”的一例。另外,自身已经读取过一次的无线标签50例如通过标志判定在之后不会成为读取对象,在上述步骤S105中不会被判定为“是”。
通过执行上述初始设定处理(S101),在与读取处理并行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中,首先,在图5的步骤S201的判定处理中,判定在上述发送缓冲器中是否记录了数据。然后,当如上所述在上述发送缓冲器中记录了未读数据时(在S201中为“是”),该数据立即通过通信部28被发送到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S203)。然后,当该发送成功时(在S205中为“是”),从发送缓冲器中删除已发送的数据(S207),执行从上述步骤S201的判定处理开始的处理。
此外,在上述读取处理中,即使在没有读取到数据的情况下(在S105中为“否”),也尝试接收通过由第二终端10b或第三终端10c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发送的数据(S112),当接收到数据时(在S113中为“是”),在上述步骤S107的判定处理中判定该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未读数据。在此,在接收到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并且为了发送给作为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存储到内置于存储部22等的发送缓冲器中(S111)并被发送,变为能够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
此外,在发送缓冲器中,也可以以将发送了未读数据的终端设为发送对象外的方式存储该未读数据。另一方面,在该接收的数据是已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否”),丢弃该已读数据,变为能够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此外,为了判定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未读数据而进行上述步骤S107的判定处理的控制部21可以相当于“第二判定部”的一例。
这样,由于在与读取处理并行执行的数据发送处理中未读数据立即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因此存储在各个存储部22中的数据被实时共享。然后,当这样共享的数据的读取数量达到既定数量时判定为读取结束(在S115中为“是”),数据发送处理结束(S117),并且本读取处理结束。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10中,每当由无线标签处理部30读取数据时,判定该数据是否为未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未读数据,并且判定通过通信部28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未读数据。然后,每当通过控制部21判定读取的数据为未读数据时,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并且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对于接收的数据,被判定为是未读数据的数据被存储在存储部22中。
例如,假设通过由三个操作者分别操作的第一终端10a~第三终端10c分工读取第一RFID标签50a(50)~第五RFID标签50e(50),并共享该读取信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终端10a读取第一RFID标签50a以及第二RFID标签50b,第二终端10b读取第三RFID标签50c,第三终端10c读取第四RFID标签50d以及第五RFID标签50e。由此,如图9所示,当读取作业结束时,作为第一RFID标签50a~第五RFID标签50e所持有的信息的未读数据Da~De几乎并行存储于在各终端10a(10b、10c)的存储器22的RAM22A中设定的规定区域,发挥作为已读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在终端10a、10b、10c各自的存储器22的RAM22A中存储共同的标签信息。
由此,每当读取到未读数据时,将该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存储在其存储部22中,因此,在位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所有信息读取装置中,能够实时共享存储在各个存储部22中的数据。因此,能够在各信息读取装置的每一个中容易地掌握整体进展状况,而不通过服务器等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数据的汇集,从而能够实现操作者的读取作业的高效化。
特别是,每当通过控制部21判定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为未读数据时(在S113中为“是”、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并且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未读数据还进一步被发送到不同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即使在不可直接通信的信息读取装置之间也能够借助其他信息读取装置进行中继来发送未读数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各信息读取装置中的数据共享。
而且,以具备多个上述信息读取装置(10a~10c)的方式构成信息读取系统1,因此,能够构建一种能够在各信息读取装置的每一个中容易地掌握整体进展状况的系统,而不通过服务器等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数据的汇集。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由控制部21执行的上述读取处理中,也可以在从开始该读取处理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机、或者对键操作部25执行了规定操作的时机等的规定时机,将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所有读取到的数据存储到发送缓冲器中。
因此,在规定时机,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所有读取到的数据通过通信部28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即使存在无法接收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实时发送的一部分未读数据的情况,由于在上述规定时机也可接收该未读数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数据共享。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进行说明。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对被发送的未读数据赋予发送次数。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应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较多的情况下,在各信息读取装置中几乎同时执行用于将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未读数据还进一步发送到不同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例如,当对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包括第一终端10a、第二终端10b、第三终端10c在内的20台信息读取装置的数据进行共享时,仅第一终端10a读取的未读数据以如下方式被发送到各信息读取装置。
第一终端10a进行用于将未读数据发送到包括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其他19台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然后,能够接收到未读数据的第二终端10b进行用于将该未读数据发送到包括第一终端10a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其他19台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能够接收到未读数据的第三终端10c进行用于将该未读数据发送到包括第一终端10a以及第二终端10b在内的其他19台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同样地,能够接收到未读数据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进行用于将该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19台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
这样,为了在各信息读取装置中执行将接收的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19台信息读取装置的处理,可能会发生对于一个信息读取装置多次从其他多个信息读取装置发送相同的未读数据的不必要的无线通信。例如,存在对于已经从第一终端10a接收了未读数据的信息读取装置,从包括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其他18台信息读取装置发送相同的未读数据的情况。
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未读数据赋予表示该未读数据已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次数的发送次数N1,当未读数据被发送时对赋予给该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进行相加(增加)。然后,通过将发送次数N1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的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不将发送次数N1超过上述第一规定次数N1th的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抑制不必要的无线通信。此外,信息读取装置不局限于将接收到的未读数据立即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例如,也可以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将未读数据一定程度地集中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抑制不必要的无线通信。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由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一终端10a中,当通过控制部21开始读取处理时,执行图6的步骤S101所示的初始设定处理,并且将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包括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设定为读取数据的发送接收对象。
然后,读取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数据(在S105中为“是”),在读取了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接下来,执行步骤S119所示的发送次数相加处理,执行用于对赋予给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进行相加(增加)的处理。如果是自身读取的未读数据,则不被发送并且未被赋予发送次数N1,因此赋予给该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被相加为“1”。此外,进行上述步骤S119的发送次数相加处理的控制制部21可以相当于“加法部”的一例。
接下来,在步骤S121的判定处理中,判定赋予给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是否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在此,第一规定次数N1th是通过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和各信息读取装置的可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等来设定的阈值,例如,对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20台信息读取装置的数据进行共享时,设定为“10”。此外,考虑到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和各信息读取装置的可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等,第一规定次数N1th也可以设定为小于“10”的值(例如“5”),还可以设定为大于“10”的值(例如“20”)。
如上所述,在由于是自身读取的未读数据因而被赋予的发送次数N1相加为“1”的情况下,发送次数N1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在上述步骤S121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是”。在该情况下,执行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将赋予了发送次数N1的未读数据储存在发送缓冲器中,由此,将该未读数据与发送次数N1一起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包括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图5的S203)。
然后,在第二终端10b中,在从第一终端10a接收的数据为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13中为“是”、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接下来,执行步骤S119所示的发送次数相加处理,执行用于对赋予给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进行相加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从第一终端10a接收到被赋予的发送次数N1为“1”的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次数N1被相加为“2”。接下来,如果以这种方式相加而被赋予给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在S121中为“是”),则执行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将被赋予了发送次数N1的未读数据储存在发送缓冲器中。然后,将该未读数据与发送次数N1一起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包括第一终端10a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图5的S203)。
同样地,在第三终端10c中,在从第一终端10a接收的数据为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13中为“是”、在S107中为“是”),也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接下来,执行步骤S119所示的发送次数相加处理,执行用于对赋予给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进行相加的处理,发送次数N1被相加为“2”。
接下来,如果以这种方式相加而被赋予给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在S121中为“是”),则执行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将被赋予了发送次数N1的未读数据储存在发送缓冲器中。然后,将该未读数据与发送次数N1一起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包括第一终端10a以及第二终端10b在内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图5的S203)。
另一方面,在第三终端10c中,在从第二终端10b接收的数据是已从第一终端10a接收并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已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否”),不对发送次数N1进行相加而是丢弃该已读数据,变为可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
另外,例如,在接收到被赋予的发送次数N1为“10”的数据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中,在该接收的数据是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13中为“是”、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接下来,在步骤S119所示的发送次数相加处理中,当发送次数N1被相加为“11”时,由于发送次数N1超过了第一规定次数N1th(在S121中为“否”),因此不将未读数据储存在发送缓冲器中,变为可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10中,在由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中,对未读数据赋予表示该未读数据已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次数的发送次数N1,当发送未读数据时对赋予到该未读数据的发送次数N1进行相加(S119)。然后,每当判定为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为未读数据时(在S113中为“是”、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并且将发送次数N1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的未读数据通过通信部28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在S121中为“是”)。
这样,每当对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发送时将次数被相加的发送次数N1赋予到未读数据,并且将该发送次数N1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N1th的未读数据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发送次数N1超过第一规定次数N1th的未读数据不会被发送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由此,即使在应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较多的情况下,通过与信息读取装置的台数等相应地适当地设定第一规定次数N1th,也能够抑制不必要的通信和无线通信数据过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进行说明。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连续判定为自身读取的数据不是未读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规定通知。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由多个工作人员进行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的读取作业的情况下,即使可以通过上述的数据共享来排除数据上的重复,工作人员也无法判断眼前的读取对象是否为已被其他工作人员读取的状态。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发生如在其他工作人员已结束读取作业的读取完成区域中,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再次进行读取工作这样的双重工作。
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中,对连续判定自身读取的数据不是未读数据的判定次数N2进行计数,如果该判定次数N2超过第二规定次数N2th,则进行规定通知。由此,接收到上述规定通知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进入了读取完成区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读取作业。
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由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控制部21开始读取处理,当利用无线标签处理部30读取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数据时(在图7的S105中为“是”),在读取了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并且储存在发送缓冲器中(S111),判定次数N2被设定为“0”(S123)。
而且,接收着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发送过来的数据(在S113中为“是”),在该接收的数据为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07中为“是”),执行上述步骤S109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接收的数据不是未读数据的情况下(在S113中为“是”,在S107中为“否”),在步骤S125的判定处理中,对判定为不是未读数据的数据是否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定。在此,在判定为不是未读数据的数据是接收到的数据时(在S125中为“是”),变为能够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
另外,当利用无线标签处理部30读取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数据时(在S105中为“是”),在该读取的数据是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已读数据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107中判定为“否”。在此,由于自身已经读取过一次的数据不会成为读取对象,因此在上述步骤S105中不会被判定为“是”,因此,当从无线标签50初次读取到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并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已读数据时,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107中判定为“否”。即,当在进入到已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了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中的状态下从无线标签50读取数据时,为了进行上述数据共享,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107中判定为“否”。
如上所述,当在步骤S105中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S107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由于判定为不是未读数据的数据(已读数据)不是接收到的数据(在S125中为“否”),因此以对判定次数N2进行计数的方式使其增加(N2=N2+1)(S127)。例如,初次在步骤S125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判定次数N2被计数为“1”。此外,进行上述步骤S127的处理的控制部21可以相当于“计数部”的一例。
接下来,在步骤S129的判定处理中,判定增加后的判定次数N2是否超过第二规定次数N2th。在此,第二规定次数N2th是与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中的工作环境等相应地设定的值,例如,设定为“10”,如果在刚刚如上所述那样判定次数N2被计数为“1”之后,则在步骤S129中判定为“否”,变为能够读取下一个无线标签50的状态(S103)。
然后,继续上述读取完成区域内的读取作业,当增加后的判定次数N2超过第二规定次数N2th时(在S129中为“是”),执行步骤S131所示的通知处理。在该处理中,通过将“已经由其他终端完成作业”这样的文字信息显示到显示部24,由此进行规定通知。
接收到该通知的工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进入到已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这一情况。此外,在上述通知处理中,为了通知进入到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了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中,也可以执行其他通知,例如,利用LED23的点亮/闪烁或蜂鸣器27的鸣动来进行上述规定通知,例如,也可以利用公知的扬声器进行“已经由其他终端完成作业”这样基于语音的通知。另外,显示部24和LED23、蜂鸣器27和扬声器可以相当于“通知部”的一例。
然后,接收到上述规定通知的工作人员离开读取完成区域,当读取到记录于无线标签50的未读数据时(在S105中为“是”、在S107中为“是”),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2中(S109),并且储存在发送缓冲器中之后(S111),进行清除以使判定次数N2变为“0”(S123)。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10中,在由控制部21执行的读取处理中,对连续判定为自身读取的数据不是未读数据的判定次数N2进行计数,如果该判定次数N2超过第二规定次数N2th,则利用显示部24的显示等来进行规定通知(S131)。
由此,当进入到已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了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并继续读取作业时,即使自身不读取,由于从上述其他工作人员的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已存储在存储部22中,因此,被计数的判定次数N2会超过第二规定次数N2th,从而执行上述规定通知。
因此,接收到上述规定通知的工作人员能够容易地掌握进入到已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了数据的读取完成区域这一情况,因此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读取作业。特别是,通过使工作人员移动使其不接收到上述规定通知,由此能够向尚未由其他工作人员读取数据的区域引导工作人员。
此外,在连续判定为自身读取的数据不是未读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规定通知这一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也能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等。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进行说明。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能够与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通信的服务器。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系统1a除了具备包括第一终端10a、第二终端10b以及第三终端10c在内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之外,还具备服务器2。服务器2构成为管理者终端,该管理者终端通过获取在各信息读取装置中如上所述那样实现了共享的数据(以下也简称为共享数据),来监视读取作业的进展状况等。
服务器2主要具备存储部4、显示部5、通信部6、以及统一控制这些的控制部3。控制部3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具有CPU、系统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与存储部4一起发挥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存储部4由ROM、RAM、非易失性存储器等众所周知的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用于执行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监视处理的规定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等以可由控制部3使用的方式预先存储在该存储部4中。
显示部5例如构成为液晶显示器等,构成为其显示内容被控制部3控制。通信部6构成为由控制部3控制,与连接到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等规定网络N的第一终端10a、第二终端10b、第三终端10c等的信息读取装置进行通信。
在这样构成的服务器2中,通过由控制部3执行的监视处理,从各信息读取装置获取共享数据以监视读取作业的进展状况等。具体地,在监视处理中,当成为能够经由规定网络N与各信息读取装置中的任意一个进行通信的状态时,对于该信息读取装置,执行用于将共享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的指示。在接收了该指示的信息读取装置中,执行用于将存储在存储部22中的共享数据经由规定网络N发送到服务器2的处理。
当通过通信部6接收到这样发送过来的数据时,基于通过该接收取得的数据,掌握与上述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的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等。然后,这样掌握的进展状况等以规定的显示方式画面显示在显示部5上,由此观察到该画面显示的服务器2的管理者等能够监视上述进展状况等。此外,进行上述监视处理的控制部3可以相当于“掌握部”的一例。
此外,各信息读取装置不局限于与来自服务器2的指示相应地进行共享数据的发送,也可以在每次连接到规定网络N时进行共享数据的发送。另外,服务器2也可以直接或者经由接入点等从可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读取装置接收共享数据。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读取系统1a中,具备能够从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多个信息读取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取得存储在存储部中的数据的服务器2,在该服务器2中,基于从信息读取装置取得的数据、即共享数据,掌握与上述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的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等。
由此,服务器2能够从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任意一个信息读取装置取得共享数据,而无需进行从所有的信息读取装置分别取得数据并汇集的处理,因此,在服务器2中也能够容易地掌握与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进一步,服务器2的管理者等能够与这样掌握的进展状况相应地,进行工作人员的配置变更或增援等、用于实现整个读取工作区域的工作高效化的调整等。
此外,服务器2基于从信息读取装置取得的共享数据来掌握与上述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的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等这一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也能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等。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等,例如,也可以如下所述那样具体化。
(1)通信部28为了与其他信息读取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不局限于构成为具有Bluetooth功能或NFC功能,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利用配置于读取工作区域内的接入点等的无线LAN功能等无线通信功能。
(2)本发明不局限于用于通过使用多个信息读取装置来读取分别赋予在陈设于店铺内的各陈列架上的商品等上的无线标签50的读取作业中,例如,也可以用于使用多个信息读取装置来读取分别赋予在保管于工厂仓库内的保管架中的物品等上的无线标签50的读取作业等,使用多个信息读取装置来读取读取工作区域内的各无线标签50的读取作业中。另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于使用多个信息读取装置来读取配置在读取工作区域内的如多个信息码C那样的读取对象的读取作业中。
(3)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读取装置例如也可以在沿着移动轨道移动的机器人上配置一个或者多个,其中,该移动轨道沿着墙面、顶棚、放置货物用货架等配置。当然,也可以手动进行该移动。无论是哪种情况,通过伴随该移动与安装在货物上的RFID等标签进行通信,能够并行进行来自标签的信息读取。此时,如果在多个信息读取装置之间实施所述的未读以及已读方案,则这些多个信息读取装置用更短时间结束读取作业,并且,能够共享标签信息。当然,在这样的多个读取的系统结构中,既可以设置一台信息读取装置,也可以仅驱动一台信息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一台仅负责来自所有标签的信息读取,无需改变所述控制部的处理。
(4)本发明不局限于用于使用三个信息读取装置来读取记录于读取对象的数据的信息读取系统,也可以用于使用两个信息读取装置或四个以上的信息读取装置来读取记录于读取对象的数据的信息读取系统。
Claims (7)
1.一种信息读取装置,具备:
信息读取部,能够读取记录于读取对象的数据;
通信部,用于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信息读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存储部,用于存储通过所述信息读取部读取的数据;
第一判定部,每当通过所述信息读取部读取数据时,判定该数据是否为尚未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未读数据;
第二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通信部从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否为所述未读数据;以及
控制部,进行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数据相关的控制,
每当通过所述第一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未读数据时,所述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并且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并且将通过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未读数据的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规定时机,将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有读取到的数据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未读数据时,所述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并且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未读数据赋予表示该未读数据已被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的次数的发送次数,
具备加法部,所述加法部对发送所述未读数据时赋予给该未读数据的所述发送次数进行相加,
当通过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未读数据时,所述控制部将该未读数据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并且将所述发送次数小于等于第一规定次数的所述未读数据通过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其他信息读取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计数部,对在所述第一判定部中连续判定为不是所述未读数据的判定次数进行计数;以及
通知部,当通过所述计数部计数的所述判定次数超过第二规定次数时,进行规定通知。
6.一种信息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能够从在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使用的多个所述信息读取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取得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数据,
所述服务器具有掌握部,所述掌握部基于从所述信息读取装置取得的数据,掌握与所述规定的读取工作区域内的读取相关的进展状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41727 | 2018-03-08 | ||
JP2018-041727 | 2018-03-08 | ||
JP2019004139A JP7172620B2 (ja) | 2018-03-08 | 2019-01-15 | 情報読取装置及び情報読取システム |
JP2019-004139 | 2019-01-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5727A CN110245727A (zh) | 2019-09-17 |
CN110245727B true CN110245727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6572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74563.5A Active CN110245727B (zh) | 2018-03-08 | 2019-03-08 |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91454B2 (zh) |
EP (1) | EP3537335B1 (zh) |
CN (1) | CN1102457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83286S1 (en) * | 2018-02-06 | 2020-05-05 |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 Data capture device |
USD960161S1 (en) * | 2019-05-30 | 2022-08-09 |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 Smart scanning device |
USD955390S1 (en) * | 2019-11-11 | 2022-06-21 | Intermec Ip Corporation | RFID handheld scanner |
CN112367565B (zh) * | 2020-10-23 | 2023-04-07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电视图文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5303A (zh) * | 2006-07-04 | 2006-12-27 | 中国海洋大学 | 前置式rfid读写一体机 |
CN101436256A (zh) * | 2007-11-13 | 2009-05-2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物品管理装置 |
CN102906765A (zh) * | 2011-03-31 | 2013-0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Rfid装置、主机、rfid装置搭载设备、以及rfid装置的控制方法 |
JP2013246646A (ja) * | 2012-05-25 | 2013-12-09 | Toshiba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読出方法 |
CN104700054A (zh) * | 2013-12-05 | 2015-06-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动态管理系统 |
CN105956861A (zh) * | 2015-03-09 | 2016-09-21 |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 信息码读取系统 |
CN108701203A (zh) * | 2016-01-29 | 2018-10-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信息收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6206A (zh) * | 2002-10-18 | 2005-12-07 | 赛宝技术公司 | 通过有噪声空中信道有效读取具有唯一标识号的一组射频标识标签的方法 |
JP4590449B2 (ja) | 2005-03-08 | 2010-12-01 |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
GB2434239A (en) * | 2006-01-12 | 2007-07-18 | Motorola Inc | Security system with RFID tag reader |
US7837113B2 (en) * | 2006-09-20 | 2010-11-23 | Hand Held Products, Inc. | Method for updating indicia readers |
US7924141B2 (en) * | 2006-12-01 | 2011-04-12 |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 RFI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RFID readers and systems |
JP4733198B2 (ja) * | 2008-11-17 | 2011-07-27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登録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TWI467492B (zh) * | 2009-03-05 | 2015-01-01 |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 應用射頻識別讀取器之射頻識別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
-
2019
- 2019-03-07 EP EP19161288.6A patent/EP35373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3-07 US US16/295,549 patent/US108914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08 CN CN201910174563.5A patent/CN1102457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5303A (zh) * | 2006-07-04 | 2006-12-27 | 中国海洋大学 | 前置式rfid读写一体机 |
CN101436256A (zh) * | 2007-11-13 | 2009-05-20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物品管理装置 |
CN102906765A (zh) * | 2011-03-31 | 2013-0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Rfid装置、主机、rfid装置搭载设备、以及rfid装置的控制方法 |
JP2013246646A (ja) * | 2012-05-25 | 2013-12-09 | Toshiba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読出方法 |
CN104700054A (zh) * | 2013-12-05 | 2015-06-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动态管理系统 |
CN105956861A (zh) * | 2015-03-09 | 2016-09-21 |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 信息码读取系统 |
CN108701203A (zh) * | 2016-01-29 | 2018-10-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信息收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5727A (zh) | 2019-09-17 |
US20190278958A1 (en) | 2019-09-12 |
EP3537335B1 (en) | 2021-11-10 |
US10891454B2 (en) | 2021-01-12 |
EP3537335A1 (en) | 2019-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5727B (zh) | 信息读取装置以及信息读取系统 | |
US11226395B2 (en) | Tracking system with mobile reader | |
US1010882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ly identifying specific RFID tags | |
US9800293B2 (en) | System for configuring indicia readers using NFC technology | |
US9842306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likelihood of task completion from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reading of RFID tags | |
US20240319316A1 (en) | Tracking system with mobile reader | |
US9165231B2 (en) | Image recognition in passive RFID devices | |
JP7172620B2 (ja) | 情報読取装置及び情報読取システム | |
KR101026438B1 (ko) | 가상 공간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가상 공간 이동장치 및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 |
JP5137761B2 (ja) | 識別情報登録方法、管理対象確認方法、識別情報登録システム、管理対象確認システム、無線タグ | |
JP2017057069A (ja) |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 |
JP6512121B2 (ja) | 無線タグリーダおよび無線タグシステム | |
JP2018116533A (ja) | 携帯端末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6162327A (ja) | 無線タグシステム | |
JP2008191961A (ja) | 記録媒体及び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 | |
CA2924813C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facilitating the reading of rfid tags | |
JP6825481B2 (ja) | Rfid読取装置 | |
JP7376783B2 (ja) | 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05322212A (ja) | Icカード読取装置 | |
Fuentes | RFIDIoT: RFID as the data link layer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
KR20150124704A (ko) | 알에프아이디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