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4916B - 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4916B
CN110244916B CN201910117740.6A CN201910117740A CN110244916B CN 110244916 B CN110244916 B CN 110244916B CN 201910117740 A CN201910117740 A CN 201910117740A CN 110244916 B CN110244916 B CN 110244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connection
sheets
shee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77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4916A (zh
Inventor
石井光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44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4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68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for fitting to an output condition, e.g. paper colour or form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4/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by discontinuous stitching with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5/00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2D15/0073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material of the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35Transforming generic data
    • G06K15/1842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e.g. on raster data
    • G06K15/1843Changing size or raster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25Managing optional units, e.g. sorters, document feeders
    • G06K15/403Managing optional units, e.g. sorters, document feeders handling the outputted documents, e.g. staplers, sorters
    • G06K15/404Managing other optional outputs, e.g. collators, stap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用于打印处理装置的数据,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能够对多个片材以连结的状态进行打印,其具备存储器、输入装置和控制部。存储器存储预定的图像数据。输入装置受理与被打印处理装置连结的多个片材相关的片材信息。控制部根据所述片材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倍率,所述第一方向是通过所述片材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片材被连结的方向,所述倍率表示所述图像数据的放大率和缩小率中任一方。另外,控制部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倍率以及所述多个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连结长度,所述连结长度表示在所述多个片材之间形成的连结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Description

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多张纸张在通过片材装订机构装订而连结的状态下进行打印的打印处理装置。
但是,在这种打印处理装置中,由于所连结的纸张是使用固定尺寸的纸张,因此存在无法得到与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大小相符的纸张尺寸的情况。在无法得到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适当的纸张尺寸的情况下,存在纸张上产生较大的空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用于打印处理装置的数据,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能够对多个片材以连结的状态进行打印,其中所述信息生成装置具备存储器、输入装置和控制部。存储器存储预定的图像数据。输入装置受理与被打印处理装置连结的多个片材相关的片材信息。控制部根据所述片材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倍率,所述第一方向是通过所述片材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片材被连结的方向,所述倍率表示所述图像数据的放大率和缩小率中任一方。另外,控制部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倍率以及所述多个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连结长度,所述连结长度表示在所述多个片材之间形成的连结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一种处理装置具备:上述信息生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根据通过所述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生成图像数据,在各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片材装订机构,对形成有所述图像的多个片材进行装订。
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生成用于打印处理装置的数据,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能够对多个片材以连结的状态进行打印,其中,所述信息生成方法包括:受理与被打印处理装置连结的多个片材相关的片材信息,根据所述片材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倍率,所述第一方向是通过所述片材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片材被连结的方向,所述倍率表示图像数据的放大率和缩小率中任一方,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倍率以及所述多个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连结长度,所述连结长度表示在所述多个片材之间形成的连结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示出通过中缝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通过束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连结了多个片材的情况下形成的连结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结构图。
图6是示出显示装置12所显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的动作(ACT12)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的大小与所连结的片材的大小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连结长度信息的确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说明各打印图像中的连结长度的图。
图12是示出打印预览图像PR1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变更了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说明各打印图像中的连结长度的图。
图15是示出变形例中的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的动作(ACT12)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中的打印预览图像PR2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说明使片材S的连结张数增加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说明图17所示的各打印图像PM11、PM13中的连结长度的图。
图19是说明在连结4张片材S的情况下变更连结长度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说明连结多个尺寸的片材S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系统1具有打印处理装置2、后处理装置3和信息生成装置10。信息生成装置10例如是个人计算机等终端。在信息生成装置10上连接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12、鼠标以及键盘等输入装置13。信息生成装置10经由网络NW向打印处理装置2发送图像信息等。另外,信息生成装置10经由网络NW向打印处理装置2(后处理装置3)发送与后处理的种类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后处理信息)。
打印处理装置2在纸等片状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片材S”。)上形成图像。例如,打印处理装置2是作为复合机的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多功能复合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后处理装置3对从打印处理装置2输送的片材S进行后处理。片材S并不局限于纸,还包括OHP(Overhead Projector:高射投影仪)胶片等塑料片材。
打印处理装置2具有控制部20、控制面板21、扫描部22、打印部23、供纸部24、排纸部25和通信部26(未图示)。
控制面板21具有受理用户的操作的各种键或触摸面板等。
扫描部22具有读取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扫描部22将读取到的图像信息发送到打印部23。
打印部23根据从扫描部22或外部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通过调色剂等显影剂来形成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调色剂图像”。)。打印部23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打印部23对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供纸部24配合打印部23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定时,将片材S一张一张地供给到打印部23。
排纸部25将从打印部23排出的片材S向后处理装置3输送。
通信部26从信息生成装置10接收信息,并供给到控制部20。另外,通信部26对信息生成装置10发送控制部20生成的信息。
控制部20控制打印处理装置2的整体的动作。即,控制部20控制控制面板21、扫描部22、打印部23、供纸部24以及排纸部25。控制部20由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的控制电路形成。关于控制部20的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接着,对后处理装置3进行说明。后处理装置3例如与打印处理装置2相邻配置。片材S被从打印处理装置2向后处理装置3输送。后处理装置3对所输送的片材S执行后处理。后处理装置3例如进行装订处理。装订处理是指通过订书机装订片材S的处理。装订处理例如可以通过金属针的订书机对片材S进行装订,也可以通过压力将片材加工成齿形状并临时固定片材S彼此。
后处理装置3例如对从打印处理装置2的排纸部25排出的固定尺寸的片材S进行装订处理,并进行连结多个片材S的后处理。固定尺寸的片材S例如是A3尺寸、A4尺寸的片材S。后处理装置3进行连结多个片材S的后处理,将所连结的片材S作为长条纸张排出。在以后的说明中,在从打印处理装置2的排纸部25排出的纸张中,将某个片材S记载为第一片材S1。另外,在从打印处理装置2的排纸部25排出的纸张中,将在第一片材S1后面排出的纸张记载为第二片材S2。另外,在不区分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的情况下,统称为片材S。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装置3通过中缝装订用装订和束装订用装订这两种方法连结多个片材S。后处理装置3可以是具有中缝装订用装订和束装订用装订的功能中的任意一个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任意一方的结构。在此,参照图2以及图3,对中缝装订用装订以及束装订用装订进行说明。例如在申请号15/711,035的文献等中记载了中缝装订用装订以及束装订用装订的详细情况。
图2是示出通过中缝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S的一个例子的图。中缝装订用装订是指配置于从形成连结的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的面能够看到装订的位置的处理。如图2所示,装订SP所连结的位置是第一片材S1的端部与第二片材S2的端部重叠的位置。通过中缝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S配置于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面能够看到装订的位置。
图3是示出通过束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S的一个例子的图。束装订用装订是指配置于从形成连结的片材S的调色剂图像的面看不到装订的位置的后处理。在束装订用装订中,片材S彼此在端部对齐的状态下通过装订SP被装订。另外,在束装订用装订中,在连结某两个片材S时,在后面排出的一方的片材S上形成折痕。在此,未形成折痕的一方的片材S从该片材S的端部到形成有折痕的片材S的折痕的位置为止的部分与该形成有折痕的片材S重叠。
如图3所示,装订SP所连结的位置是第一片材S1的端部与第二片材S2的端部重叠的位置。通过束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第二片材S2通过装订SP而折回被连结的端部。由此,通过束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S配置于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面看不到装订的位置。
在此,参照图4,对形成于通过中缝装订用装订或束装订用装订连结的片材S上的连结区域进行说明。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在连结了多个片材S的情况下形成的连结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对多个片材S通过束装订用装订(图3)连结的情况下的连结区域进行说明。
在图4中,对连结了3张片材S(左端部片材S11、中央片材S12以及右端部片材S13)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4所示的一个例子中,各片材S在横向(X方向)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在横向上连结。左端部片材S11是指所连结的片材S中最先排出的片材S。右端部片材S13是指所连结的片材S中最后排出的片材S。中央片材S12是指配置于左端部片材S11的位置以及右端部片材S13被排出的定时以外的定时的片材S。
在图4中用斜线表示的连结区域ar1、ar2是在所连结的多个片材之间形成的区域。另外,连结区域ar1、ar2是与其他片材S重叠的区域。以下,在不区分连结区域ar1、ar2的情况下,统称为连结区域ar。连结区域ar分别具有重叠区域以及折回区域。构成一个连结区域ar的重叠区域以及折回区域的大小相同。
具体而言,连结区域ar1是左端部片材S11与中央片材S12重叠的区域。连结区域ar1具有重叠区域ar1-1以及折回区域ar1-2。重叠区域ar1-1是左端部片材S11的区域,且是与中央片材S12重叠的区域。折回区域ar1-2是中央片材S12的区域,且是从中央片材S12的左侧的端部到形成折痕的位置为止的区域。
连结区域ar2是中央片材S12与右端部片材S13重叠的区域。连结区域ar2具有重叠区域ar2-1以及折回区域ar2-2。重叠区域ar2-1是中央片材S12的区域,且是与右端部片材S13重叠的区域。折回区域ar2-2是从右端部片材S13的左侧的端部到形成折痕的位置为止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缝装订用装订的情况下,片材S不弯曲而重叠。因此,中缝装订用装订中的连结区域ar分别具有两个重叠区域(未图示)。构成一个连结区域ar的两个重叠区域的大小相同。
在以后的说明中,在表示片材S的方向的情况下,使用XY坐标系进行说明。X轴是表示片材S的横向的轴。Y轴是表示片材S的纵向的轴。以下,也将X轴的方向仅记载为横向。以下,也将Y轴的方向仅记载为纵向。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10是确定在所连结的多个片材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的连结区域ar的大小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区域ar的大小表示连结区域ar的连结方向(在图4的示例中为X方向)的长度。以下,也将连结区域ar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称为“连结长度”。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1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结构图。
信息生成装置10具有控制部11、显示装置12、输入装置13、通信部14和存储部15。通信部14从打印处理装置2接收信息,并供给到控制部11。另外,通信部14对打印处理装置2发送控制部11生成的信息。
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3来输入各种信息。输入装置13受理与通过打印处理装置2连结的多个片材S相关的片材信息。片材信息例如包括所连结的片材S的尺寸、片材S的张数、朝向等。显示装置12根据控制部11的控制,显示各种信息,并向用户提示。
控制部11具有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下称为CPU),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5中的程序以实现各种功能。控制部11例如将打印设定部11a、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和布局部11c作为其功能部来实现。
打印设定部11a是提供片材S的打印所涉及的设定功能的功能部。打印设定部11a例如是提供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功能部。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显示装置12显示与打印机驱动程序中的各种设定相关的图像(以下称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另外,用户根据在显示装置12中显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将片材S的打印所涉及的设定(片材信息)输入到输入装置13。
打印设定部11a将根据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进行的片材S的打印所涉及的设定作为打印设定信息而取得。换言之,在打印设定信息中,包括表示作为后处理进行中缝装订用装订的信息或表示进行束装订用装订的信息。
图6是示出显示装置12所显示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包括表示片材S的打印所涉及的设定的图像。另外,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包括表示片材S的后处理所涉及的设定的信息。打印设定部11a随着信息生成装置10受理打印处理,使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显示在显示装置12中,并受理该打印所涉及的设定。
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例如包括表示设定CF1以及设定CF2的消息。表示设定CF1的消息例如是图示的“订钉标题打印(中缝装订用装订)”。另外,表示设定CF2的消息例如是图示的“订钉标题打印(束装订用装订)”。另外,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设有选择设定CF1的有效或无效的复选框(图示的复选框BX1)。另外,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设有选择设定CF2的有效或无效的复选框(图示的复选框BX2)。
另外,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设有选择片材S的尺寸的下拉列表DL1。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设有打印预览按钮B0以及确定按钮B1。打印预览按钮B0是显示打印预览图像的按钮。打印预览图像具有根据基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的各种设定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打印预览图像受理由用户进行的连结长度的变更。打印预览图像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参照图12进行叙述。确定按钮B1是确定根据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的各种设定的按钮。虽然在图6中未图示,但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还可以具有输入要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的界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承载根据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所需的最小的片材张数。
在对片材S进行中缝装订用装订的情况下,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3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所包括的复选框BX1中进行勾选。或者,在对片材S进行束装订用装订的情况下,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3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所包括的复选框BX2中进行勾选。在指定连结的片材S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从下拉列表DL1中选择所期望的尺寸。在显示打印预览图像的情况下,用户点击按钮B0。在根据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完成了片材S的打印所涉及的设定的情况下,用户点击按钮B1以确定包括连结长度的各种设定。
返回到图5,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确定在所连结的多个片材S上形成的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图像信息的大小以及所连结的片材S的大小来确定连结长度。
布局部11c根据图像信息和表示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确定的连结长度的信息(以下称为连结长度信息),确定在片材S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布局。
通信部14将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所确定的连结长度信息和布局部11c所生成的布局信息发送到打印处理装置2。打印处理装置2所具有的通信部26接收连结长度信息和布局信息,并供给到控制部20。控制部20根据连结长度信息和布局信息,将图像形成对象的文字或图像作为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片材S上。具体而言,控制部20以在布局信息所示的位置配置图像形成对象的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形成调色剂图像。打印处理装置2将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从排纸部25排出到后处理装置3。另外,打印处理装置2将后处理信息供给到后处理装置3。后处理装置3根据后处理信息,对从打印处理装置2排出的片材S进行中缝装订用装订或束装订用装订。
以下,参照图7、图8,对信息生成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1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信息生成装置10所具有的通信部14从打印处理装置2或外部的设备接收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以及打印设定信息(ACT11)。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图像信息的大小以及片材S的大小,确定片材S的连结长度信息(ACT12)。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的处理的详细情况,根据图8在后面叙述。布局部11c根据图像信息和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所确定的连结长度信息,确定在片材S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布局(ACT13)。通信部14将图像信息和布局部11c所确定的布局信息发送到打印处理装置2(ACT14)。
图8是示出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的动作(ACT12)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确定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的倍率(ACT201)。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与通过输入装置13受理的片材信息确定的片材S的连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图像信息的倍率。倍率表示放大率或缩小率中的任意一个。以下,也将与连结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正交方向。具体而言,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设定图像信息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与片材S的相同方向上的长度一致的倍率。在图4的示例中,连结方向为横向(X方向),正交方向为纵向(Y方向)。
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设定的倍率以及通过片材信息确定的多个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连结长度(ACT202)。具体而言,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图像信息按照所设定的倍率转换时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第一长度)以及所连结的各片材S的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第二长度),确定连结长度。例如,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均等分割方法来确定连结长度。均等分割方法是将多个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确定为均等的长度的方法。根据图9、图10以及图11在后面叙述处理ACT201以及处理ACT202的详细情况。
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判定是否点击了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图6)的打印按钮B1(ACT203)。在点击了打印按钮B1的情况下(ACT203:是),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结束处理。在未点击打印按钮的情况下(ACT203:否),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判定是否点击了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的打印预览按钮B0(ACT204)。
在点击了打印预览按钮B0的情况下(ACT204:是),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使打印预览图像(图12)显示。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受理在打印预览图像中由用户进行的连结长度的变更(ACT205)。当打印预览图像结束时,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更新连结长度信息,并转移到处理ACT203。即,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等待打印按钮B1的点击。
在此,根据图9、图10以及图11,对图8的处理ACT201以及处理ACT202进行说明。在该例中,与图4的示例同样地对在横向上连结3张片材S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也将所连结的多个片材S称为连结片材SS。
图9是示出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的大小与连结片材SS的大小的对应关系的图。图9所示的连结片材SS是按照预定的连结长度连结了多个片材S的情况下的示例。图像信息PC1是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
图9所示的图像信息PC1的大小与连结片材SS的大小不一致。因此,在连结片材SS中,在横向以及纵向上产生空白区域。
图9所示的图像信息PC2是以图像信息PC1的横向的长度与连结片材SS的横向的长度一致的方式放大图像信息PC1后的图像。在图9的示例中,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与连结片材SS的纵横比不一致。因此,若根据基于横向的长度放大后的图像信息PC2,则图像信息PC2的纵向的长度不收敛于连结片材SS的纵向的长度。即,连结片材SS的打印面不足。
图9所示的图像信息PC3是以图像信息PC1的纵向的长度与连结片材SS的纵向的长度一致的方式放大图像信息PC1后的图像。如上所述,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与连结片材SS的纵横比不一致。因此,若根据基于纵向的长度放大后的图像信息PC3,则在连结片材SS的横向上产生空白区域。即,产生用户不希望的空白区域。
如此,在图像信息PC1与连结片材SS之间纵横比不一致的情况下,产生连结片材SS的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的示例中,例示了放大图像信息PC1的情况。但是,对于图像信息PC1的纵向的长度大于片材S的纵向的长度,缩小图像信息PC1的情况也是同样。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与片材S的连结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片材S的长度,设定图像信息PC1的倍率。根据片材S的尺寸来确定在正交方向上的片材S的长度。片材S的尺寸例如根据经由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输入的片材信息或片材信息的默认值来确定。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在根据图像信息PC1按照所设定的倍率转换时在连结片材SS上产生的空白区域分配到连结区域ar。由此,能够确定不产生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的连结片材SS的连结长度,而不变更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连结长度信息的确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所示的图像信息PC3是以图像信息PC1的纵向的长度与片材S的纵向的长度一致的方式放大后的图像。
图10所示的打印图像PM1的连结片材SS是根据预定的连结长度连结的情况下的图像。预定的连结长度是根据所连结的片材S的尺寸而设定的默认值。在图10的示例中,例如,例示了连结A4尺寸的片材S的情况。连结A4尺寸的片材S时的连结长度的默认值例如为值“20mm”。在该情况下,在连结片材SS与图像信息PC3之间产生长度为“20mm”的空白区域MG。因此,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空白区域MG的长度“20mm”均等地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1、ar2。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使各连结区域ar1、ar2各自的连结长度增加值“10mm(=20mm÷2)”。
图10所示的打印图像PM2的连结片材SS是连结长度增加了值“10mm”的情况下的图像。通过增加连结长度,在连结片材SS与图像信息PC3之间不产生空白区域MG。如此,通过将空白区域MG分配到连结区域ar,图像信息PC3的大小与连结片材SS的大小变得相同。
在图10中,根据按照与片材S的尺寸相应的默认的连结长度连结时的连结片材SS的尺寸和转换后的图像信息PC3的尺寸,计算出连结长度。即,例示了将根据预定的连结长度连结时产生的空白区域MG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1、ar2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根据片材S的大小、片材S的张数以及放大后的图像信息PC3的大小,计算出连结长度。
具体而言,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获取连结的张数量的片材S的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另外,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获取以确定的倍率转换后的图像信息PC3的连结方向上的长度。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获取所获取的合计与图像信息PC3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的差量。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把差量除以连结区域ar的数量后得到的值确定为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
该连结长度的确定处理由式“((L1×n)-L2)÷(n-1)”表示。式的值“n”是连结的片材的张数。根据图10的示例,“n=3”。值“L1”表示片材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根据图10的示例,“L1=420mm”。值“L2”表示放大后的图像信息PC3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根据图10的示例,“L2=1200mm”。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式“((420×3)-1200)÷2”,确定连结长度为“30mm”。
如此,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设定图像信息PC1的倍率,使得图像信息PC1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与通过输入装置13受理的片材信息而确定的片材S的相同方向上的长度一致。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设定的倍率以及多个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确定连结长度。即,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以设定的倍率转换图像信息PC1时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与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张数量的合计长度的差量均等地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由此,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能够确定不产生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的连结片材SS的连结长度,而不变更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
图11是示出各打印图像中的连结长度的图。图11所示的表H11示出
图10的打印图像PM1的连结长度。如上所述,构成一个连结区域ar的重叠区域以及折回区域的大小相同。因此,左端部片材S11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以及中央片材S12的折回区域的长度为值“20mm”。同样地,中央片材S12的重叠区域的长度以及右端部片材S13的折回区域的长度为相同的值“20mm”。
左端部片材S11的打印面的长度是从值“420mm”中减去重叠区域的长度后的值“400mm”。同样地,中央片材S12的打印面的长度是从值“420mm”中减去折回区域的长度以及重叠区域的长度后的值“380mm”。同样地,右端部片材S13的打印面的长度为值“400mm”。
图11所示的表H12表示图10的打印图像PM2的各连结长度。打印图像PM2中的各连结长度为值“30mm”。即,折回区域以及重叠区域的长度为值“30mm”。因此,左端部片材S11以及右端部片材S13的打印面的长度变为值“390mm”。同样地,中央片材S12的打印面的长度变为值“360mm”。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在连结片材SS上不产生空白区域的方式确定连结长度的处理。但是,也可以在连结片材SS上设置任意的空白区域。以下,将任意的空白区域称为“指定空白区域”。
在该情况下,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确定图像信息PC1的倍率,使得图像信息PC1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与减去指定空白区域的长度后的片材S的相同方向上的长度一致。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获取以确定的倍率转换图像信息PC1时的连结方向上的长度与张数量的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合计的差量。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从差量中减去指定空白区域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后的长度均等地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
由此,能够不变更指定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而确定具有任意的空白区域的连结片材SS的连结长度。换言之,能够在维持纵横比的同时使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像信息PC11的大小与从连结片材SS中除去任意的空白区域后的大小一致。
在此,对根据在图8的处理(ACT205)中说明的打印预览图像的连结长度的变更的受理处理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处理ACT202中,例示了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确定为均等的长度的情况。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将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确定为非均等的长度。换言之,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将一部分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确定为与其他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不同的长度。如上所述,例如,用户通过操作打印预览图像,能够变更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
图12是示出打印预览图像PR1的一个例子的图。如上所述,当点击设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图6)的打印预览按钮B0时,显示打印预览图像PR1。在打印预览图像PR1中设有打印图像PM2、连结长度的变更线Y1、Y2、表示设定CF3的消息以及复选框BX3。
打印图像PM2具有根据均等分割方法确定连结长度的连结片材SS。打印图像PM2的图像信息PC3是以纵向与片材S的长度一致的方式放大后的图像。
表示设定CF3的消息例如是图示的“旋转180°”。另外,在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IM中设有选择设定CF3的有效或无效的复选框(图示的复选框BX3)。在使图像信息旋转180°的情况下,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3在复选框BX3中进行勾选。
变更线Y1是变更连结区域ar1的连结长度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在打印预览图像上使变更线Y1向左右移动,变更连结区域ar1的连结长度。同样地,变更线Y2是变更连结区域ar2的连结长度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在打印预览图像上使变更线Y2向左右移动,变更连结区域ar2的连结长度。输入装置13受理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输入。
在由用户变更了一部分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情况下,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联动地变更其他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例如,在由用户使连结区域ar1的连结长度变短的情况下,产生空白区域MG。在该情况下,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例如使连结区域ar2的连结长度变长为相当于连结区域ar1的连结长度变短的量,并显示在打印预览图像PR1中。
由用户使连结区域ar1的连结长度变长的情况也是同样。在该情况下,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使连结区域ar2的连结长度变短为相当于连结区域ar1的连结长度变长的量。由此,在单独地变更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情况下,能够确定不产生不希望的空白区域MG的连结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在变更一部分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联动地变更其他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在该情况下,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通过变更产生的空白区域MG或打印面的不足区域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在预览图像PR1中。由此,用户能够根据预览图像PR1适当地变更连结长度。
图13是说明变更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3中,对与在图12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13所示的图像信息PC11中包括5个人物F1~F5的图像。图像信息PC11内的实线表示片材S的分界。
打印图像PM11是各连结区域ar11、ar12的连结长度均等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根据打印图像PM11,片材S的分界位于人物F1以及人物F4的面部部分。有的用户感觉不希望片材S的分界位于人物的面部部分。对于这样的用户来说,优选将片材S的分界变更为人物F1~F5的面部部分以外的位置。
打印图像PM12是变更了片材S的分界位置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打印图像PM12相对于打印图像PM11,连结区域ar11的连结长度变短,连结区域ar12的连结长度变长。即,各连结区域ar11、ar12的连结长度不同。通过该变更,片材S的分界位于与人物F1以及人物F4的面部部分不同的位置。
图14是说明各打印图像中的连结长度的图。图14所示的表H21示出图13的打印图像PM11的连结长度。表H22示出图13的打印图像PM12的各连结长度。
根据表H21以及表H22,一方的连结区域ar11的连结长度变短值“10mm”,连结区域ar12的连结长度变长值“10mm”。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非均等。但是,由于在变更前后连结区域ar的合计值相同,因此不会产生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例示了图像信息PC11包括人物的图像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在图像信息PC11包括标识或字符串的图像,在标识或字符串以外的位置设定片材S的分界位置的情况也是有效的。或者,针对根据连结片材SS的用途在任意的位置设定片材S的分界位置的情况也是有效的。
如此,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将转换图像信息PC1后的情况下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与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张数量的合计长度的差量非均等地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即,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将多个连结区域ar中至少一个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确定为与其他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不同的长度。
由此,用户能够以片材S的分界位于与图像信息PC11的内容相应的所期望的位置的方式变更连结长度。如此,通过关注连结区域ar的各连结长度,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能够调整片材S的分界位置。因此,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能够抑制打印面的不足或空白区域的产生,并且将片材S的分界位置变更为所期望的位置。
另外,信息生成装置10具有受理多个连结区域ar的各连结长度的输入的输入装置13以及显示装置12。显示装置12根据输入装置13受理的各连结长度,显示图像信息以及连结区域ar。由此,用户能够确认打印后的片材S的分界位置,并且将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变更为任意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确定为非均等的长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连结片材SS上设置指定空白区域。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获取以确定的倍率转换图像信息PC1时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与张数量的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合计的差量。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从差量中减去指定空白区域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后的长度非均等地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图像信息PC11的内容来设定片材S的分界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图像信息PC11旋转180°。在该情况下,用户勾选预览图像PR1(图12)的复选框BX3。通过使图像信息PC11旋转180°,人物的面部的位置与片材S的分界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如此,用户在单独地变更连结长度时,通过进一步变更图像信息PC11的朝向,能够更有效地设定片材S的分界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生成装置10是一种生成用于打印处理装置2所使用的数据的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2能够对多个片材S以连结的状态进行打印。信息生成装置10具有存储图像信息的存储部15、输入装置13以及控制部11。输入装置13受理与所连结的多个片材S相关的片材信息。控制部11的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图像信息,确定在多个片材S上形成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时形成的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
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和通过片材信息确定的片材S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设定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的倍率。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设定的倍率以及所连结的多个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确定连结长度。
由此,能够确定不产生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的连结片材SS的连结长度,而不变更打印对象的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换言之,通过利用连结长度,能够维持图像信息PC1的纵横比并且使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像信息PC1的大小与连结片材SS的大小一致。
另外,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图像信息按照倍率转换时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以及将连结片材SS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值来确定连结长度。由此,能够简单地确定不产生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的连结长度。
另外,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将根据片材S的正交方向上的长度转换图像信息时产生的空白区域分配到各连结区域ar。由此,能够更有效地确定不产生打印面的不足或不希望的空白区域的连结长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束装订用装订中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确定处理进行了说明。上述的连结长度的确定处理也同样能够适用于中缝装订用装订中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确定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信息生成装置10的控制部11具有布局部11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信息生成装置10也可以是将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确定的连结长度信息发送到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来确定在片材S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布局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外部设备根据图像信息和从信息生成装置10接收到的连结长度信息来确定布局。外部设备将布局信息和图像信息发送到打印处理装置2。打印处理装置2根据接收到的布局信息和图像信息,在片材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构成一个连结区域ar的重叠区域以及折回区域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但是,只要片材S能够连结,构成一个连结区域ar的重叠区域以及折回区域的大小也可以不同。
[变形例]
在变形例中,对使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增加的情况下的连结长度的确定处理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示例中,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例如连结用于打印图像信息PC所需的最小张数的片材S。例如,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在处理ACT201中确定的倍率,获取转换图像信息后的情况下的连结方向上的长度。另外,连结区域确定部11b计算出根据预定的连结长度连结多个片材S时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超过所获取的转换后图像信息的长度的片材S的最小张数,并将其作为片材S的张数。
但是,在连结最小张数的片材S时,存在无法将片材S的分界变更为所期望的位置的情况。即,在单独地变更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情况下,由于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较短,因此有时无法变更为所期望的连结长度。
因此,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也可以将大于最小张数的整数值确定为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例如,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使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从最小张数增加1张。由此,连结片材SS的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增加,连结长度的变更幅度变大。换言之,片材S的分界位置的调整的自由度变高。
图15是示出变形例中的连结区域确定部11b的动作(图7的ACT12)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5的处理ACT211~ACT214与图8的处理ACT201~ACT204相同。
若点击了打印预览按钮B0(图6)(ACT214:是),则连结区域确定部11b使打印预览图像显示。另外,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判定是否输入了增加在打印预览图像上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的指示(ACT215)。在输入了增加张数的指示的情况下(ACT215:是),连结区域确定部11b根据增加后的张数的片材S在连结方向上的长度的合计,确定连结长度(ACT216)。在未输入增加张数的指示的情况下(ACT215:否),或者在处理ACT216之后,连结区域确定部11b受理连结长度的变更(ACT217)。处理ACT217与图8的ACT205相同。
图16是示出变形例中的打印预览图像PR2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变形例中的打印预览图像PR2中,相对于打印预览图像PR1(图12),还设有设定项目ST。在图16中,针对与在图12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设定项目ST中,例如包括表示设定CF3以及设定CF4的消息。表示设定CF3的消息例如是图示的“连结的片材的张数”。表示设定CF4的消息例如是图示的“包括其他尺寸的纸张”。在设定项目ST中设有变更设定CF3的张数的按钮B2。另外,在设定项目ST中设有选择设定CF4的有效或无效的复选框BX11。
在使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增加的情况下,用户点击按钮B2来使张数增加。需要说明的是,按钮B2被控制为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无法变更为小于最小张数的张数。在包括其他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3在复选框BX11中进行勾选。关于包括其他尺寸的纸张的示例,在后面叙述。
在此,根据图17以及图18,对使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增加的情况下的连结长度的确定处理进行说明。
图17是说明使片材S的连结张数增加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所示的打印图像PM11是图13所示的连结3张片材S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根据打印图像PM11,片材S的分界位于人物F1以及人物F4的面部部分。
图17所示的打印图像PM13是连结4张片材S(S11~S14)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根据打印图像PM13,片材S的分界不位于人物F1以及人物F4的面部部分。另外,打印图像PM13中的各连结区域ar11、ar12、ar13的连结长度比打印图像PM11长。由此,在变更连结长度的情况下的变更幅度变大。
图18是说明图17所示的各打印图像PM11、PM13中的连结长度的图。表H21示出打印图像PM11的连结长度,表H23示出打印图像PM13的各连结长度。根据表H23,随着连结张数增加,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从值“20mm”增加到值“60mm”。
在此,按照图19,例示在连结张数增加的基础上,受理了连结长度的变更的情况(ACT217)下的打印图像。
图19是说明在连结4张片材S的情况下变更连结长度时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9所示的图像信息PC21中包括8个人物F11~F18的图像。图像信息PC21内的实线表示片材S的分界。
打印图像PM21是各连结区域ar21、ar22、ar23的连结长度均等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若根据打印图像PM21,则片材S的分界位于人物F14以及人物F17的面部部分。
与此相对,打印图像PM22是各连结区域ar21、ar22、ar23的连结长度非均等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通过变更连结长度,在打印图像PM22中,片材S的分界不位于人物F14以及人物F17的面部部分。如上所述,打印图像PM22的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比片材S的张数为3张的情况长。由于各连结区域ar的连结长度的变更幅度较大,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片材S的分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图18以及图19的示例中,例示了使连结的片材S的张数增加1张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该例。在图17、图18以及图19的示例中,也可以连结5张以上的片材S。
在此,对图16所示的打印预览图像PR2中说明的包括其他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进行说明。用户通过勾选打印预览图像PR2的复选框BX11,能够在连结片材SS中包括多个尺寸的片材S。
A3尺寸的片材S的尺寸为“420×297mm”。A4尺寸的片材S的尺寸为“297mm×210mm”。如此,A3尺寸的片材S的一边的长度“297mm”与A4尺寸的片材S的一边的长度“297mm”相等。因此,能够使A3尺寸的片材S与A4尺寸的片材S在长度相同的边上连结。
图20是说明连结多个尺寸的片材S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0所示的打印图像PM21与图19所示的打印图像PM21相同。打印图像PM21是连结了4张A3尺寸的片材S11~S14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如上所述,根据打印图像PM21,片材S的分界位于人物F14以及人物F17的面部部分。
与此相对,打印图像PM23是连结了3张A3尺寸的片材S11、S13、S14以及1张A4尺寸的片材S21的情况下的打印图像。通过变更构成连结片材SS的一部分的片材S的尺寸,变更片材S的分界位置。若根据打印图像PM23,则片材S的分界不位于人物F14以及人物F17的面部部分。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连结的多个片材S也可以包括正交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且连结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多个尺寸的片材S。由此,能够更灵活地调整片材S的分界位置。在图20的示例中,例示了在A3尺寸的片材组中包括A4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该例。也可以在A4尺寸的片材组中包括A3尺寸的片材。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用于打印处理装置的数据,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能够对多个片材以连结的状态进行打印,其中,
所述信息生成装置具备:
存储器,存储预定的图像数据;
输入装置,受理与被打印处理装置连结的多个片材相关的片材信息;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片材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倍率,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倍率以及所述多个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连结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是通过所述片材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片材被连结的方向,所述倍率表示所述图像数据的放大率和缩小率中任一方,所述连结长度表示在所述多个片材之间形成的连结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按照所述倍率转换时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长度以及将所述多个所述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加的第二长度,确定所述连结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连结3个以上所述片材,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差量或者从所述差量中减去空白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后的长度,均等分配到多个所述连结区域,并确定多个所述连结区域的各连结长度,
所述空白区域是在片材上设置的指定空白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连结3个以上所述片材,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差量或者从所述差量中减去空白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后的长度,非均等分配到多个所述连结区域,并确定多个所述连结区域的各连结长度,
所述空白区域是在片材上设置的指定空白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连结3个以上所述片材,
所述控制部将多个连结区域中至少一个所述连结区域的所述连结长度确定为与其他所述连结区域的所述连结长度不同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受理多个所述连结区域的各连结长度的输入,
所述信息生成装置还具备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根据所述输入装置所受理的所述各连结长度的输入,显示所述图像数据以及所述连结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多个片材按照预定的连结长度连结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超过所述第一长度的所述片材的最小数量,确定为通过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连结的所述多个片材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比所述片材的所述最小数量大的整数值,确定为被连结的所述多个片材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片材包括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多个尺寸的所述片材。
10.一种打印处理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生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根据通过所述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生成图像数据,在各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片材装订机构,对形成有所述图像的多个片材进行装订。
11.一种信息生成方法,生成用于打印处理装置的数据,所述打印处理装置能够对多个片材以连结的状态进行打印,其中,
所述信息生成方法包括:
受理与被打印处理装置连结的多个片材相关的片材信息,
根据所述片材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来设定倍率,所述第一方向是通过所述片材信息确定的所述多个片材被连结的方向,所述倍率表示图像数据的放大率和缩小率中任一方,
根据所设定的所述倍率以及所述多个片材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来确定连结长度,所述连结长度表示在所述多个片材之间形成的连结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CN201910117740.6A 2018-03-07 2019-02-15 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Active CN110244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914,386 US10303990B1 (en) 2018-03-07 2018-03-07 Information generating device, prin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generating method including setting a magnification ratio
US15/914,386 2018-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4916A CN110244916A (zh) 2019-09-17
CN110244916B true CN110244916B (zh) 2023-08-18

Family

ID=66636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7740.6A Active CN110244916B (zh) 2018-03-07 2019-02-15 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3990B1 (zh)
CN (1) CN1102449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1108B2 (ja) * 2018-06-29 2022-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966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N102193368A (zh) * 2010-03-05 2011-09-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系统、印刷设定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3192206A (ja) * 2012-03-12 2013-09-26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2440A (ja) * 2014-03-31 2015-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7170680A (ja) * 2016-03-22 2017-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74536A (ja) * 2016-11-04 2018-05-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966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CN102193368A (zh) * 2010-03-05 2011-09-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系统、印刷设定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3192206A (ja) * 2012-03-12 2013-09-26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2440A (ja) * 2014-03-31 2015-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画像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画像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7170680A (ja) * 2016-03-22 2017-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03990B1 (en) 2019-05-28
CN110244916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5721B2 (ja) 色変換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色変換設定方法
JP60525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10205594A1 (en) Page layout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age layout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741862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JP6435951B2 (ja) 画像生成装置、画像生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画像生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802596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EP1840664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CN110244916B (zh) 信息生成装置、打印处理装置以及信息生成方法
JP2020127135A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検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746825B2 (en)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9023060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12028829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26727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4434266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160283178A1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int control program and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JP20082929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134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1027570A (ja) レポート作成装置及びレポート作成方法
JP62564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2238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819929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4924688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US1048909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execute printing of a print job when an N-in-one printing setting and an insert sheet function are designated, and relate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 storage medium
JP200930129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7369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割付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