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4536B -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4536B
CN110244536B CN201811043928.2A CN201811043928A CN110244536B CN 110244536 B CN110244536 B CN 110244536B CN 201811043928 A CN201811043928 A CN 201811043928A CN 110244536 B CN110244536 B CN 110244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xposure
portions
link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39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4536A (zh
Inventor
青谕志
河野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42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71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423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71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9162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41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exposure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一种移动装置包括:曝光单元,该曝光单元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支承单元,该支承单元支承所述曝光单元使得所述曝光单元可移位;引导槽,该引导槽引导所述支承单元的移动以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曝光单元;第一连杆单元,该第一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第二轴部绕所述第一轴部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所述曝光单元的力;第二连杆单元,该第二连杆单元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杆单元的所述第二轴部;以及联接轴,该联接轴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并且由所述引导槽引导。

Description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使用连杆机构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的曝光单元的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日本专利No.6128414和日本专利No.5029388中公开的技术是已知的。
日本专利No.6128414公开了一种在潜像形成在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潜像形成位置与相对于潜像载体间隔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潜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的退避机构。该退避机构包括: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并且旋转以在潜像形成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潜像形成单元;以及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对旋转部件施力。该退避机构还包括调节单元,该调节单元被构造为在通过使旋转部件旋转而使潜像形成单元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潜像形成位置的同时将方向从施力单元的作用力防止旋转部件的旋转的防止方向切换到与该防止方向相反的方向,以便当潜像形成单元在潜像形成位置处时,调节通过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引起的旋转部件的旋转。
日本专利No.6128414公开了该退避机构包括作为可旋转地支承在装置的主体上的旋转部件的第一连杆部件、作为保持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曝光装置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在装置的主体上的保持部件的第二连杆部件以及作为联接第一连杆部件和第二连杆部件的联接单元的联接机构。
日本专利No.6128414公开了该退避机构被设置有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具有钩部,该钩部将旋转部件(第一连杆部件)的钩状部分(凸台部分)钩到开/关盖,该开/关盖在开/关所述盖子时打开/关闭所述装置的主体中的开口,以使旋转部件旋转,并且当开/关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操作部件的钩部和旋转部件(的钩状部分)彼此不接触。
在下面描述的日本专利No.5029388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个处理盒,所述多个处理盒具有感光体;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可拆卸地支承多个处理盒并且被构造为能够从装置的主体拉出;以及多个曝光部件,所述多个曝光部件可在与感光体相邻的曝光位置与相对于感光体间隔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具有被布置为使感光体曝光的多个发光元件。
日本专利No.5029388公开了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支承部件具有在布置有发光部件的主方向上面向彼此的一对侧板,该对侧板中的每一个具有被形成为引导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曝光部件的引导槽,该引导槽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使曝光部件定位在垂直于主方向和曝光方向的副方向上,并且曝光部件通过臂部件被安装在支承部件上,该臂部件支承曝光部件,使得曝光部件可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旋转。
日本专利No.5029388也公开了一种具有第一施力单元或第二施力单元的构造,该第一施力单元朝向感光体对曝光部件施力,该第二施力单元在支承部件被从装置的主体拉出时朝向退避位置对曝光部件施力。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可以即使在用于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曝光单元的引导槽的路径与进行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曝光单元的力的第一连杆单元中的轴部摆动时所沿着的轨迹不同的情况下,也平滑地移动曝光单元的移动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该移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连杆工作装置,使得当可旋转地支承的移动单元的一部分与移动接触单元的一部分接触以使旋转单元旋转时,该连杆工作装置可以增加连接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根据旋转单元的旋转而移位的连杆单元在离开旋转单元的方向上移动的量,以及一种使用该连杆工作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A1,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包括:曝光单元,该曝光单元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支承单元,该支承单元支承所述曝光单元使得所述曝光单元可移位;引导槽,该引导槽引导所述支承单元的移动以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曝光单元;第一连杆单元,该第一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该第二轴部绕所述第一轴部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所述曝光单元的力;第二连杆单元,该第二连杆单元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杆单元的所述第二轴部;以及联接轴,该联接轴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并且由所述引导槽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A2,根据方面A1所述的移动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施力单元,该第一施力单元对所述支承单元中的所述曝光单元施力,以使所述曝光单元朝向所述曝光位置移位。当所述曝光单元被移动到所述曝光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在所述第二轴部超出连接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联接轴的直线的区域中处于停止姿势,并且所述姿势通过从所述联接轴接收由所述第一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维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A3,根据方面A1至A2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移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施力单元,该第二施力单元对所述第一连杆单元施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在所述曝光单元被移动到所述退避位置的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二施力单元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曝光单元处于所述曝光位置处时对所述第一连杆单元施加的作用力小于当所述曝光单元处于所述退避位置处时的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B1,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曝光单元,该曝光单元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以及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曝光单元,其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根据方面A1至A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移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B2,在根据方面B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根据方面A2所述的移动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装置主体;以及可拆卸单元,该可拆卸单元可从所述装置主体拆卸并且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被构造为所述移动装置中的所述曝光单元在所述曝光位置处与所述定位部接触而使所述曝光单元定位。当所述可拆卸单元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时,所述曝光单元与所述可拆卸单元的所述定位部接触,并且所述第二连杆单元的姿势通过从所述联接轴接收由所述第一施力单元的所述作用力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产生的所述反作用力来维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B3,在根据方面B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可拆卸单元包括保持由所述曝光单元形成的所述潜像的潜像保持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B4,根据方面B1至B3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摆动单元,该摆动单元被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移动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杆单元与所述摆动单元的摆动操作联动地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B5,在根据方面B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摆动单元是打开和关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开/关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C1,提供了一种连杆工作装置,该连杆工作装置包括:旋转单元,该旋转单元包括可旋转地支承的轴部和在所述轴部旋转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被接触部;连杆单元,该连杆单元连接到所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根据所述旋转单元的旋转而移位;以及移动接触单元,该移动接触单元被设置为在朝向和离开所述旋转单元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包括多个接触部,所述多个接触部顺序地与所述旋转单元的所述多个被接触部接触以使所述旋转单元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C2,在根据方面C1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中,所述旋转单元的所述多个被接触部被设置为沿着所述轴部的轴线在相同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C3,在根据方面C1至C2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中,所述移动接触单元被构造为所述多个接触部被设置在单个主体部上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C4,在根据方面C3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中,所述移动接触单元的所述多个接触部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处的表面部,以及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中间位置处的凹部中面向彼此的两个壁面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C5,根据方面C1至C4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还包括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对所述旋转单元施力以使所述旋转单元沿着当所述移动接触单元在离开所述旋转单元的方向上移动时的方向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D1,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形成图像;以及根据方面C1至C5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D2,在根据方面D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连杆工作装置的所述移动接触单元被设置在被进行摆动操作的摆动单元或被进行前进和退避操作的前进和退避单元上。
利用根据方面A1所述的移动装置,即使在用于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曝光单元的引导槽的路径与进行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曝光单元的力的第一连杆单元中的轴部发生摆动所沿着的轨迹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平滑地移动曝光单元。
利用根据方面A2所述的移动装置,能够通过使用第一施力单元的作用力来维持第二连杆单元的停止姿势而使曝光单元固定在曝光位置处。
利用根据方面A3所述的移动装置,当曝光单元被移动到曝光位置时由第一连杆单元接收的第二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减小,结果,能够持续地维持第二连杆单元的停止姿势。
利用根据方面B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用于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曝光单元的引导槽的路径与进行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曝光单元的力的第一连杆单元的轴部发生摆动所沿着的轨迹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平滑地移动曝光单元。
利用根据方面B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未安装可拆卸单元时曝光单元通过移动单元被移动到曝光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连杆单元不维持停止姿势,结果,能够允许曝光单元不被固定在曝光位置处。
利用根据方面B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当未安装具有潜像保持单元的可拆卸单元时,曝光单元未被固定在曝光位置处,结果,能够防止错误地执行曝光。
利用根据方面B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使摆动单元摆动来移动曝光单元。
利用根据方面B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打开/关闭打开/关闭单元来移动曝光单元。
利用根据方面C1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当可旋转地支承的移动单元的一部分与移动接触单元的一部分接触以使旋转单元旋转时,能够增加连接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根据旋转单元的旋转而移位的连杆单元在离开旋转单元的方向上移动的量。
利用根据方面C2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与多个被接触部是按照沿着轴部的轴线的方向在不同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的情况相比,易于减小旋转单元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利用根据方面C3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与移动接触单元是多个接触部分布在多个主体部上的结构的情况相比,易于减小移动接触单元的大小并且简化移动接触单元的结构。
利用根据方面C4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即使在接触单元移动离开旋转单元时移动接触单元的多个接触部的一部分不与旋转单元的被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使旋转单元旋转使连杆单元返回到连杆单元被移动的范围的一端处的位置。
利用根据方面C5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即使旋转单元被施力单元施力,也能够通过在接近方向上移动移动接触单元使旋转单元旋转来确保连杆单元的移动量,并且即使在接触单元移动离开旋转单元时多个接触部的一部分不与旋转单元的被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连杆单元的移动量,因为旋转单元是通过接收施力单元的作用力来旋转的。
利用根据方面D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连杆工作单元中,能够增加连接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并且根据旋转单元的旋转而移位的连杆单元在离开旋转单元的方向上移动的量。
利用根据方面D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使摆动单元摆动或者使前进和退避单元前进和退避来在连杆工作装置中移动连接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的连杆单元。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例示当观察沿图1中的线Q-Q截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时的主要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例示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例示图2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可拆卸结构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例示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和开/关盖被打开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例示移动机构的构造和这些构造被移动到相应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例示移动机构和连杆机构被整合的移动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8是例示移动装置部件和移动装置的组件的一部分被省略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9是例示连杆机构的一个组件和开/关盖的接触作用部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例示通过移动机构移动的曝光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11A是例示图10中的曝光装置的一端的示意立体图,并且图11B是例示图11A中的曝光装置的一端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12A是例示移动机构和连杆机构中的诸如引导槽的构造的示意侧视图,并且图12B是例示旋转连杆的构造的示意侧视图;
图13A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移动机构和通过移动装置部件将曝光装置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13B是例示移动机构和通过移动装置部件将曝光装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A是例示右侧移动装置的移动机构和通过移动装置部件将曝光装置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14B是例示移动机构和通过移动装置部件将曝光装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例示包括连杆机构的移动装置被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16是例示移动装置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7是例示可拆卸单元的定位部与曝光装置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8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等操作的状态(曝光装置被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等操作的状态(曝光装置被移动到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等操作的状态(曝光装置被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例示曝光装置与可拆卸单元的定位部接触并且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2A、图22B和图22C例示壳体的侧面联接部,其中图22A是侧面联接部的立体图,图22B是侧面联接部的示意侧视图,并且图22C是侧面联接部的另一示意侧视图;
图23A是图9中的旋转体的侧视图,并且图23B是例示在通过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观察图23A中的旋转体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24A是图9中的接触作用部的侧视图,并且图24B是图24A中的接触作用部的顶部平面图;
图25A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移动机构和通过连杆工作装置将曝光装置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25B是例示移动机构和通过连杆工作装置将曝光装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A是例示右侧移动装置的移动机构和通过连杆工作装置将曝光装置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26B是例示移动机构和通过连杆工作装置将曝光装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例示包括连杆机构的移动装置被安装在壳体中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28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等操作的状态(曝光装置被移动到曝光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9是例示了左侧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等操作的状态(曝光装置被移动到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0是例示左侧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等操作的状态(曝光装置被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1A是例示图9中的接触作用部的第一接触部与图9中的旋转体的第一被接触部接触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并且图31B是例示接触作用部的第三接触部与旋转体的第二被接触部接触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32是例示连杆工作装置的操作状态和连接到旋转体的联接连杆被移动的量的示意图;以及
图33A和图33B是用于说明防止连杆工作装置的不正确操作的功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和图4例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例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示意图,图2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构造的示意图,图3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等的示意图,并且图4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可拆卸结构部件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个构造>
图像形成装置1被构造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的打印机,并且基于关于包括字母、照片、图形等的图像并且从外部输入的信息来在记录纸张9上形成用显影剂(色调剂)构造的图像,记录纸张9是要记录的材料的示例。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在作为装置主体的壳体10中具有:成像装置2,该成像装置2形成按照诸如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而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并且将该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9;供纸装置3,该供纸装置3容纳必要的记录纸张9并且将记录纸张9供应到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以及定影装置4,该定影装置4使转印到记录纸张9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如图1和图5所示,壳体10包括诸如结构部件11和外部部件12的各种类型的部件。另外,排出容纳单元13被设置在壳体10的上侧,并且排出容纳单元13容纳在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9上的状态下排出的记录纸张9。排出容纳单元13被构造为具有斜面部13a和水平表面部13b的容纳表面,斜面部13a被设置在设置于壳体10中的排出口14下面,水平面部13b从斜面部13a的上端延伸,并且排出容纳单元13被构造为容纳被从排出口14排出并相互堆叠的记录纸张9。
如图2和图3所示,成像装置2具有充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装置25、清洁装置26等,这些装置被按此顺序设置于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感光鼓21的周围处。
在这些装置当中,充电装置22是采用接触充电法的装置,所述接触充电法以必要的极性和电位对感光鼓21的周面(作为图像形成区域的外周表面部分)充电。曝光装置23是通过在对感光鼓21的周面充电之后经由各种方法发出与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信息(信号)对应的光来在感光鼓21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装置。显影装置24是通过从显影辊241供应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而在感光鼓21上显影静电潜像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装置。显影剂通过补充单元244从显影剂容纳容器28补充到显影装置24,显影剂容纳容器28容纳用于补充的显影剂(主要是色调剂)。转印装置25是采用接触转印法的装置,所述接触转印法以静电方式将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9。清洁装置26是通过去除诸如仍然附着到感光鼓21的周面的色调剂的不必要的物体来清洁感光鼓21的周面的装置。
如图3所示,成像装置2具有作为成像装置2的部分的感光鼓21、充电装置22、显影装置24和清洁装置26被整合的结构,并且此结构被构造为如下所述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上的可拆卸单元20(被交替长双短虚线包围的部分)。另外,显影剂容纳容器28也被构造为如下所述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上的可拆卸组件。此外,如图3所示,用于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安装部20b被设置在可拆卸单元20的支承框架的一部分上。安装部20b具有近似半圆筒形和凹入形状。
供纸装置3被设置于在重力的方向上与成像装置2向下间隔开的位置处。供纸装置3包括纸张容纳体31和输送装置32,纸张容纳体31在多个记录纸张9被堆叠在装载板31a上的状态下容纳具有用于形成图像所需要的大小和类型的多个记录纸张9,并且输送装置32一个接一个地输送容纳在纸张容纳体31中的记录纸张9。
纸张容纳体31被安装为能够被从壳体10拉出,并且根据其使用模式配备多个纸张容纳体31。例如,纸张容纳体31由用户操作,例如,握住设置在纸张容纳体31的外部部件上的凹形手柄316并且拉出纸张容纳体31。例如,被切成预定大小的诸如普通纸、涂布纸、厚纸等的记录介质被用作记录纸张9。
定影装置4在近似水平方向(近似地平行于坐标轴线X的方向)上设置在与成像装置2间隔开的位置处。定影装置4包括彼此接触并旋转并且设置在具有引入口和排出口的壳体40中的热旋转体41和压力旋转体42。
如图2所示,热旋转体41是在由箭头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热定影部件,并且是以辊、带等的形式构造的并且由未例示的加热单元加热,使得其周面维持必要的温度。压力旋转体42是压力定影部件,该压力定影部件是以辊、带等的形式构造的并且被驱动以在压力旋转体42与热旋转体41在热旋转体41的大致轴向上的必要压力下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另外,在定影装置4中,热旋转体41与压力旋转体42彼此接触的一部分被构造为定影处理部FN,该定影处理部FN通过允许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的记录纸张9通过来执行必要的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
图像形成装置1像通过图2中的交替长短虚线Rt所指示的那样在壳体10中具有用于记录纸张9的主纸张传送路径。
作为主纸张传送路径,存在设置在供纸装置3的输送装置32与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TP(感光鼓21的面向转印装置25的位置)之间的供应传送路径Rt1、设置在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TP与定影装置4的定影处理部FN之间的中继传送路径Rt2、设置在定影装置4的定影处理部FN与壳体10的排出口14之间的排出传送路径Rt3以及设置在排出传送路径Rt3的末端(分支部)与供应传送路径Rt1的中间部(合并部)之间的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
在这些传送路径当中,供应传送路径Rt1是通过使用多个传送辊对34a和34b、未例示的多个传送引导部件等来形成的。传送辊对34b被构造为所谓的配准辊对,该配准辊对在转印定时开始旋转以将记录纸张9发送到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TP。
排出传送路径Rt3通过使用多个传送辊对35a和35b或未例示的多个传送引导部件被形成为具有完全且弯曲地上升的形状的路径。传送辊对35b被构造为排出辊对,该排出辊对被设置在排出口14前面并且在将色调剂图像定影之后将记录纸张9发送到排出容纳单元13。
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包括可正向和反向旋转并构成排出传送路径Rt3的末端的排出辊对35b、多个传送辊对36a、36b和36c、切换记录纸张9的路线目的地的未例示的路线切换部件以及未例示的多个传送引导部件。传送辊对36a在排出传送路径Rt3中与传送辊对35a共用驱动辊。
<由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
如下所述,图像由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这里,作为示例将描述在记录纸张9的单个表面上形成图像时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
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未例示的控制器从连接到各种通信单元的信息末端等接收到用于发起图像形成操作的命令(信号)时,成像装置2发起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
首先,在成像装置2中,感光鼓21开始旋转,充电装置22按预定极性和电位(在此示例中,负极性)对感光鼓21的周面充电,然后曝光装置23基于图像信息对感光鼓21的带电周面执行曝光,使得按照必要的图案形成静电潜像。此后,显影装置24从显影辊241向形成在感光鼓21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提供作为按必要的极性(在此示例中,负极性)充电的显影剂的色调剂以执行显影处理,使得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色调剂图像。因此,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1上。
随后,在成像装置2中,旋转中的感光鼓21将色调剂图像传送到面向转印装置25的转印位置TP。同时,供纸装置3在转印定时将记录纸张9发送到供应传送路径Rt1,使得记录纸张9被提供到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TP。此外,转印装置25在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TP处形成转印电场,从而以静电方式将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9的单个表面。另外,在成像装置2中,清洁装置26在包括转印处理之后的定时的定时连续地清洁感光鼓21的周面。
随后,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的记录纸张9通过在记录纸张9被插置在旋转中的感光鼓21与转印装置25之间的状态下接收传送力而被送到中继传送路径Rt2并传送到定影装置4。在定影装置4中,记录纸张9被引入并通过旋转中的热旋转体41和压力旋转体42之间的定影处理部FN。当记录纸张9通过定影处理部FN时,作为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9的单个表面上的色调剂被加热且在压力下熔化,使得色调剂被定影在记录纸张9上。
最后,在上面完成定影处理的记录纸张9从定影装置4的定影处理部FN送到并传送到排出传送路径Rt3,然后通过排出辊对35b从壳体10的排出口14排出,使得记录纸张9最后被容纳在排出容纳单元13中。
如上所述,用单色色调剂构成的单色图像形成在一个记录纸张9的单个表面上,并且在记录纸张9的单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完成。在做出用于对多个记录纸张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命令的情况下,根据记录纸张的数量重复地执行一系列操作。
在记录纸张9的两个面(前面和后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与在记录纸张9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类似地执行,然后将单面(第一面:前面)被转印了色调剂图像并被完全定影的记录纸张9送到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
在这种情况下,在记录纸张9被传送时记录纸张9的前面部分被插入排出辊对35b之间的状态下,则在记录纸张9被从排出口14暂时地排出的状态下,单个表面上完全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9被停止,然后执行用于通过路线切换部件来切换路线的位移操作和排出辊对35b的反向旋转,也就是说,执行所谓的之字形转向传送操作,使得当记录纸张9被传送时,记录纸张9被从后端送到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
随后,发送到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的记录纸张9经由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来传送,然后传送以被合并到供应传送路径Rt1中的传送辊对34b的前面位置中。因此,记录纸张9在记录纸张9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反转的状态下被发送到供应传送路径Rt1。
最后,类似于在单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送回到供应传送路径Rt1的记录纸张9在转印定时被送到成像装置2的转印位置TP,使得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9的另一表面(第二表面:后表面),然后记录纸张9被传送到定影装置4,使得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其上。最后,类似于该情况,具有形成了图像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记录纸张9被排出并容纳在排出容纳单元13中。
因此,用单色色调剂构成的单色图像形成在一个记录纸张9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并且在记录纸张9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完成。
<可拆卸结构部件的构造>
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构成成像装置2的部分的可拆卸单元20和显影剂容纳容器28被构造为可从壳体10拆卸。
如图4和图5所示,在设置在壳体10的一部分处的开/关盖15被打开的状态下,执行拆卸可拆卸单元20和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所有操作(工作)。
如图1和图4所示,开/关盖15是通过在通过箭头B1和B2指示的方向上使开/关盖15绕设置在壳体10的一个侧面部(例如,前操作面)上的支点轴16摆动来打开/关闭的。当通过在由箭头B1指示的方向上摆动开/关盖15来打开开/关盖15时,壳体10的一个侧面部的一部分和壳体10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存在排出容纳单元13的水平面部13b的一部分)可被暴露于外部(图4和图5)。
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10中,提供了作为在拆卸显影剂容纳容器28时显影剂容纳容器28通过的通路的第一拆卸通道空间S1以及作为在拆卸可拆卸单元20时可拆卸单元20通过的通路的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
第一拆卸通道空间S1被构造为从用于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安装部20b朝向壳体10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倾斜地延伸的空间。因此,显影剂容纳容器28是通过在由箭头O1和O2所指示的近似地沿着第一拆卸通道空间S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倾斜方向上移动来安装和移除的。
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被构造为从可拆卸单元20的安装部朝向壳体10的一个侧面部的一部分倾斜地延伸的空间。因此,可拆卸单元20是通过在由箭头D1和D2所指示的近似地沿着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倾斜方向上移动来安装和移除的。
第一拆卸通道空间S1和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具有这样的关系,即,第一拆卸通道空间S1的下部穿透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一部分并与之重叠。如上所述,原因是用于安装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安装部20b被设置在可拆卸单元20的一部分处。
这里,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以在拆卸显影剂容纳容器28时通过使用第一拆卸通道空间S1毫无困难地独立地执行拆卸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操作。
同时,当拆卸可拆卸单元20时,需要在显影剂容纳容器28被移除之后执行通过使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来拆卸可拆卸单元20的操作。
原因是在安装了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状态下执行拆卸可拆卸单元20的操作时,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一部分从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突出并且与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周围的外围组件接触,使得当可拆卸单元20穿过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内部时,显影剂容纳容器28的该部分妨碍可拆卸单元20。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执行拆卸可拆卸单元20的操作时,不构成可拆卸单元20的曝光装置23存在于可拆卸单元20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中的移动被妨碍的位置(由图4中的交替长双短虚线指示的曝光装置的位置)处。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当执行拆卸可拆卸单元20的操作时,曝光装置23由如下所述的移动机构5从形成静电潜像时的曝光位置P1(由图2中的实线或图4中的交替长双短虚线指示的曝光装置23的位置)移动到曝光装置23退避以便不妨碍可拆卸单元20的移动的退避位置P2(由图4中的实线所指示的曝光装置23的位置)。
<移动机构的构造>
如图4所示,用于移动曝光装置23的移动机构5是在作为第一位置的曝光位置P1与作为第二位置的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曝光装置23的机构,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曝光装置23以与曝光装置23在第一位置处停止的姿势不同的姿势停止。
如图6所示,移动机构5中的每一个至少具有设置在曝光装置23的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突起51和第二突起52、在作为第一位置的曝光位置P1与作为第二位置的退避位置P2之间引导第一突起51的第一引导槽53以及在作为第一位置的曝光位置P1与作为第二位置的退避位置P2之间引导第二突起52的第二引导槽54。
移动机构5包括被分别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面向曝光装置23的两端的两个单独位置处的两个左右移动机构5A和5B(具体地,左侧移动机构5A和右侧移动机构5B)。
移动机构5(5A和5B)被构造为与打开/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曝光装置23。
为了实现联动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要在下面描述的连杆机构6作为将开/关盖15在打开/关闭操作时的摆动操作转换成用于移动机构5A和5B的移动操作的力并且将所述力传递到移动机构5A和5B的单元。
在移动机构5A和5B中,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二者是具有必要的长度的弯曲引导槽,但是具有不同的整体形状。
如图4所示,作为第二位置的退避位置P2被设定在作为狭窄空间S5的一部分的位置,该狭窄空间S5倾斜地夹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与排出容纳单元13的斜面部13a之间。
移动机构5A和5B像在下面示意性地描述的那样与打开/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操作。
首先,如图4、图13B和图14B所示,当打开开/关盖15时,移动机构5A和5B与打开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操作,以将曝光装置23从曝光位置P1移动到退避位置P2。
相反,如图2、图13A和图14A所示,当关闭开/关盖15时,移动机构5A和5B与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操作以将曝光装置23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曝光位置P1。
如图5和图7所示,移动机构5A和5B作为与连杆机构6整合的移动装置17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10上。
如图5和图7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10中,通过整合移动机构5(5A和5B)和连杆机构6(6A和6B)而构成的移动装置17设置于沿长度方向面向曝光装置23的两端的两个侧面部(例如,左右侧面部)113和114的上部处,并且移动装置17被安装为左右两个移动装置17A和17B(具体地,左侧移动装置17A和右侧移动装置17B)。
壳体10的左侧面部113和右侧面部114被构造为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主体部113a和114a以及通过使主体部分的四个侧面近似地向外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侧面弯曲部113b和114b以及上弯曲部113c和114c)的部件。另外,左侧面部113和右侧面部114具有形成在主体部中以确保曝光装置23通过移动机构5来移动的范围的未例示的切断部。
在图5中,附图标记112指示作为壳体10的一部分的底面部,附图标记115指示将左侧面部113和右侧面部114联接到侧面部的下部的侧面联接部,并且附图标记116指示将左侧面部113和右侧面部114联接到上面部的一部分的上联接部。
移动装置17A和17B具有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以及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设置在左侧面部113和右侧面部114的外表面上并且被设置和安装为面向未例示的切断部,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设置在左侧面部113和右侧面部114的外表面上并且被从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向外设置和安装。
在图7中,省略了在右侧的第一支承部件171B。另外,在图8中,仅例示了左侧的第一支承部件171A,省略了右侧的第一支承部件171B,并且省略了左右的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
移动机构5(5A和5B)的部分和连杆机构6(6A和6B)的部分被设置为被夹在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与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之间。
如图12A、图12B、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所示,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二者分别具有移动机构5A和5B的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可以至少设置在板状支承部件中,以便在长度方向上面向曝光装置23的两端。
<连杆机构的构造>
如图8、图9、图12A、图12B、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所示,连杆机构6被构造为与左侧移动机构5A和右侧移动机构5B对应的左右两个连杆机构6A和6B(具体地,左侧连杆机构6A和右侧连杆机构6B)。
连杆机构6A和6B具有在打开/关闭开/关盖15时的摆动操作被作为动力输入到的左右动力输入部61A和61B,以及将动力输入部61A和61B所获得的动力转换成用于移动机构5的移动操作的动力并且将该动力传递到移动机构5的左/右动力传递部65A和65B。
在这些单元当中,如图5、图7、图8、图9、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所示,动力输入部61A和61B被构造有左右两个旋转体62A和62B。旋转体62A和62B在被设置为对应于开/关盖15的左右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左右旋转体62A和62B接触时旋转。
左侧旋转体62A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左侧移动装置17A的第二支承部件175A上,使得左侧旋转体62A存在于面向开/关盖15的左侧面部113的上角部的外表面上。右侧旋转体62B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右侧移动装置17B的第二支承部件175B上,使得右侧旋转体62B存在于面向开/关盖15的右侧面部114的上角部的外表面上。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旋转体62A和62B二者具有盘状主体部620A和620B,盘状主体部620A和620B具有圆筒形轴部621A和621B,圆筒形轴部621A和621B与设置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或右侧面部114上的未例示的旋转轴配合并且通过其可旋转地支承。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主体部620A和620B的轴部621A和621B周围,旋转体62A和62B二者具有与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接触的被接触部622A和622B以及作用突部623A和623B、将在下面描述的联接到联接连杆67A的一端和联接连杆67B的一端的联接轴624A和624B以及将在下面描述的被安装在拉力弹簧63A的一端和拉力弹簧63B的一端处的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
拉力弹簧(螺旋弹簧)63A的一端和拉力弹簧63B的一端被安装在旋转体62A和62B的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上,使得拉力弹簧通过必要的拉力(TA和TB)持续在必要的方向上拉紧。
同时,如图5、图9、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所示,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二者被构造为具有以下各项的部件:竖直地设置在开/关盖15的内壁面上的左右端的预定位置处的板状主体部180、在主体部180的前端处向下倾斜地延伸的弯曲前端部181以及被开槽口以具有在主体部180与弯曲前端部181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向下加宽的形状的凹部182。
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二者具有接触面部183,接触面部183设置在弯曲前端部181的前端处并且当关闭开/关盖15时与旋转体62A和62B的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并且按压旋转体62A和62B的被接触部622A和622B。
在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二者中,靠近接触面部183的凹部182的内壁面被形成为拉出斜面部184,斜面部184被形成为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斜面,并且在打开开/关盖15时与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此外,与接触面部183相对的凹部182的内壁面被形成为按压斜面部185,斜面部185被形成为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斜面,并且在关闭开/关盖15时与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
如图5、图13A、图13B、图14A和14B所示,通道开口117(根据打开/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而移动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通过通道开口117)设置在壳体10的侧面部113和114的侧面弯曲部113b和114b的上部处。另外,旋转体62A和62B设置在与通道开口117相邻的位置处。
在图5中,附图标记19指示按预定长度联接开/关盖15的一部分和侧面弯曲部113b的一部分以便在开/关盖15被打开时保持开/关盖15的姿势的柔性部件。
接下来,如图8、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所示,动力传递部65A和65B包括在移动机构5附近旋转(摆动)的左右旋转连杆66A和66B、将旋转连杆66A和66B的部分联接到动力输入部61A和61B的旋转体62A和62B的部分的左右联接连杆67A和67B以及将旋转连杆66A的另一部分和旋转连杆66B的另一部分连接到被移动机构5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的第一突起51的左右连接连杆68A和68B。
左侧旋转连杆66A和右侧旋转连杆66B中的每一个是整个地具有近似三角形形状的板状部件。设置在一个顶部附近的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支点轴661A和661B被可旋转地支承在设置在左侧移动装置17A和右侧移动装置17B的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中的支承槽172A和172B中。。
当被设置在其它顶部附近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两个点之间移动时,旋转连杆66A和66B被支承以由设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中的引导槽173A和173B来引导。
左侧联接连杆67A和右侧联接连杆67B中的每一个是具有必要的形状的弯曲且细长的板状部件。联接连杆67A的一端和联接连杆67B的一端分别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联接轴624A和624B上,联接轴624A和624B分别被设置在旋转体62A的一部分和旋转体62B的一部分处,并且联接连杆67A和67B的另一端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设置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其它顶部处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上。
左侧连接连杆68A和右侧连接连杆68B中的每一个是具有近似椭圆形形状的板状部件。被设置在其它顶部处并且是旋转连杆66A和66B的另一部分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连杆68A的一端和连接连杆68B的一端处,并且第一突起51被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连杆68A和68B的另一端处。第一突起51通过引导部681(图6、图7和图8)来安装,并且在第一突起51被装配到引导部681中的状态下在第一引导槽53中被引导。
如图7所示,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中,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辅助引导槽176A和176B被设置在与设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上的移动机构5A和5B的第一引导槽53对应的位置处。连接连杆68A和68B的被引导部681A和681B被装配到第一辅助引导槽176A和176B中并且由第一辅助引导槽176A和176B辅助引导。
如图7所示,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中,具有相同形状的辅助支承槽177A和177B被设置在与设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中的支承槽172A和172B对应的位置处。连杆机构6A和6B的旋转连杆66A和66B(支点轴661A和661B被装配到辅助部件664)的支点轴661A和661B被装配到辅助支承槽177A和177B中并且通过辅助支承槽177A和177B辅助引导。
如图7所示,安装并固定拉力弹簧63A的另一端的固定安装部178被设置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上。如图7和图14B所示,固定安装部178被设置在相对于旋转体62A更远离旋转连杆66A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近似地等于旋转体62A的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的高度处。
在此连接中,拉力弹簧63B的另一端632b被安装在未例示的固定安装部上,未例示的固定安装部设置在壳体10的侧面部114的主体部分114a的一部分处。如图7和图13A所示,未例示的固定安装部被设置在与旋转体62B向下间隔开并且从旋转体62B的旋转中心朝向与旋转连杆66B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处。
<连杆机构的特有构造>
连杆机构6(6A和6B)在连杆机构部分(连杆机构6A和6B的部分)60处也采用以下构造,该构造具有:旋转连杆66A和66B,所述旋转连杆66A和66B具有支点轴661A和661B、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以及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并且绕作为旋转中心的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以及,并且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具有引导槽173A和173B以及支承槽172A和172B。
也就是说,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引导槽173A和173B被构造为具有长边引导部174,引导部174被成形为具有比具有对应于支点轴661A和661B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之间的分离距离R的半径的弧的曲率大的曲率。另外,如图12A所示,支承槽172A和172B被构造为长槽,所述长槽被成形为在与引导槽173A和173B的长边引导部174延伸的方向N1相交的方向N2上延伸。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2A和图18所示,引导槽173A和173B被构造为在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与通过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的曝光装置23的曝光位置P1和退避位置P2相对应的两个点(P10和P20)之间移动的同时引导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
如图12A所示,长边引导部174沿着直线(N1)按照直线形状形成,直线(N1)连接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被引导槽173A和173B引导到的两个点。另外,长边引导部174中的每一个被设置在具有长槽形状的引导槽173A和173B中的每一个的两个长边部分中的一个长边部分处,并且该一个长部分远离支承槽172A和172B中的每一个。
同时,如图12A所示,支承槽172A和172B被形成为沿着垂直线伸长的长槽,垂直线贯穿引导槽173A和173B的长度方向(N1)的中心点CP延长。
如图7、图10、图11A和图11B所示,安装在移动机构5A和5B上的曝光装置23包括曝光主体部231和支承部件232,支承部件232具有近似U形截面并且支承曝光主体部231。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由安装部件236支承,以便可在由箭头J1和J2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可移位)。在曝光时光出射的光出射面233被设置在曝光主体部231的与支承部件232的一侧相反的一部分处。这里,支承部件232和安装部件236被构造为用于曝光装置23的支承手段。
如图10所示,曝光装置23的支承部件232通过片簧234被固定到曝光主体部231,片簧234保持被插置在具有第一突起51和第二突起52的左右安装部件236之间。
在图10、图11A和图11B中,附图标记235指示用于将片簧234(的另一端)固定到支承部件232的固定螺钉,每个片簧234一端安装在曝光主体部231上。在图11A和图11B中,附图标记237指示被设置在安装部件236的下表面与曝光主体部231之间并且在安装部件236中对曝光主体部231施力以使曝光主体部231朝向曝光位置P1移位的压缩弹簧(通过被压缩来增加作用力的螺旋弹簧)。此外,在图10中,附图标记239指示覆盖并保护片簧234的在长度方向上从支承部件232的两端暴露的部分的保护盖。
在图11A和图11B中,附图标记238指示曝光主体部231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实际上,存在于左侧和右侧的两端)。这些端部用于在曝光装置23被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通过与设置在可拆卸单元20上的未例示的定位部接触来定位曝光装置23。
如图6以及图12A、图12B、图13A、图13B、图14A和14B所示,被设置在移动装置17A和17B的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中的移动机构5A和5B的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被形成为在靠近作为第一位置的曝光位置P1的区域M1内彼此靠近,并且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被形成为在靠近作为第二位置的退避位置P2的区域M2内彼此逐渐远离。
如图6和图12A所示,每一个第二引导槽54被构造为具有单个圆弧形状的引导槽。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第一引导槽53被形成为具有部分53c和部分53d的引导槽,该部分53c具有在与存在于曝光位置P1的一侧处的每一个第二引导槽54的圆弧部分相同的方向上弯曲的圆弧形状,而部分53d具有在与存在于退避位置P2的一侧处的每一个第二引导槽54的圆弧形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弯曲的圆弧形状。
如图5以及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和图15所示,具有移动机构5A和5B以及连杆机构6A和6B(除移动装置23外)的移动装置17A和17B被安装在朝向壳体10的侧面部113和114的外侧面的上端的位置处,即,安装在靠近开/关盖15的侧面的位置处。
详细地,移动机构5A和5B被设置在侧面部113和114的外侧面的范围内的位置处,这些位置包括成像装置2(可拆卸单元20)中的曝光装置23的曝光位置P1和退避位置P2。
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输入部61A和61B(实际上为旋转体62A和62B)被设置如下位置处,所述位置靠近侧面部113和114的外侧面的设置有侧面弯曲部分113b和114b的通道开口117的部分。
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实际上为联接连杆67A和67B以及旋转连杆66A和66B)被设置在移动机构5A和5B与动力输入部61A和61B之间的侧面部113和114的外侧面的位置处,即,在靠近上弯曲部113c和114c的位置处。
<移动装置的详细构造>
移动装置17A和17B包括构成移动机构5A和5B的部分以及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部分的左右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
如图8、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和图16所示,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至少具有用作用于支承曝光装置23使得曝光装置23可移位的支承单元的部分的安装部件236、引导安装部件236以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曝光装置23的第一引导槽53、作为第一连杆单元的示例并且具有第一支点轴661和绕支点轴661A和661B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曝光装置23的力的第二联接轴663的旋转连杆66A和66B、作为连接安装部件236和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的第二连杆单元的示例的连接连杆68A和68B以及联接安装部件236和连接连杆68A和68B并且通过第一引导槽53来引导的联接轴。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被固定到安装部件236的第一突起51被用作联接轴。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在这样的关系,其中,第一引导槽53的路径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摆动所沿着的轨迹不同。如通过图16中的交替长短虚线TL所指示的,第二联接轴663的轨迹是弯曲的圆弧线。所述不同的关系是指路径和轨迹的位置至少部分地彼此不同的情况,或路径和轨迹具有不相似的形状的情况。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具有压缩弹簧237,压缩弹簧237是第一施力单元的示例并且在安装部件236中对曝光装置23施力以使曝光装置23朝向曝光位置P1移位。如图13A、图14B和图16所示,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的连接连杆68A和68B被构造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被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第二联接轴663在第二联接轴663超出连接支点轴661和第一突起51的直线的区域中处于停止姿势,并且该姿势通过从第一突起51接收通过压缩弹簧237的作用力在安装部件236上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维持。
由图16中的交替长双短虚线所指示的单直线SL是连接支点轴661和第一突起51的直线。另外,在图7和图16中,附图标记179指示当曝光装置23被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连接连杆68A和68B的部分发生接触以被停止的停止部。例如,如图7中的虚线所指示的,停止部179被设置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的部分上。
包括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的移动装置5A和5B具有第二施力单元(拉力弹簧63A和63B),第二施力单元对旋转连杆66A和66B施力以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曝光装置23移动到退避位置P2的方向G1上摆动。第二施力单元被构造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处于曝光位置P1处时对旋转连杆66A和66B施加的力(作用力)MA2和MB2小于当曝光装置23处于退避位置P2处时对旋转连杆66A和66B施加的力(作用力)MA1和MB1(MA2<MA1,MB2<MB1)。
如图7、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所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连接到联接连杆67A和67B的旋转体62A和62B(联接连杆67A和67B联接到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上的拉力弹簧63A和63B被用作第二施力单元。
作为第二施力单元的示例的拉力弹簧63A和63B被设置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被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接近旋转体62A和62B的轴部621A和621B的旋转中心,并直到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包括旋转体62A和62B的轴部621A和621B的旋转中心时停止。拉力弹簧63A和63B的布置是通过选择拉力弹簧63A和63B的两端在长度方向上的固定位置来实现的。因此,拉力弹簧63A和63B被构造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时作用力的关系满足MA2<MA1且MB2<MB1的关系。
如图17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作为可拆卸单元的示例的可拆卸单元20具有定位部29,定位部29被构造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被移动机构5A和5B(或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曝光装置23通过曝光装置23的部分(在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处的部分)与定位部29接触并且定位曝光装置23来定位。
定位部29是形成在可拆卸单元20的支承部件(支承框架)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必要的形状的部分。例如,如图17所示,定位部29包括第一定位部分29a和第二定位部29b,第一定位部29a在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处与下面部238a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前端部)接触并且执行与相对于感光鼓21的分离距离有关的定位操作,第二定位部29b在两端238处与一个侧面部238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执行与相对于感光鼓21的角度(姿势)有关的定位操作。
<通过移动机构和连杆机构来移动曝光装置的操作>
如上所述,移动装置17A和17B与打开/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操作连杆机构6A和6B,使得曝光装置23通过移动机构5A和5B(以及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
打开开/关盖时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打开关闭状态的开/关盖15的操作。当拆卸显影剂容纳容器28或可拆卸单元20以改变显影剂容纳容器28或可拆卸单元20时执行打开开/关盖15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关盖15被关闭的步骤中,如图2、图13A和图14A所示,移动机构5A和5B维持完成曝光装置23移动到曝光位置P1的操作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3B和图14B所示,当通过在通过箭头B1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来开始打开开/关盖15时,在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拉出斜面部184与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输入部61A和61B的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使得旋转体62A和62B开始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通过当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被传递到移动机构5A和5B。
也就是说,当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联接连杆67A和67B在虚线箭头D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离开移动机构5A和5B,并且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通过联接连杆67A和67B的移动而在虚线箭头E1所指示的方向上沿着引导槽173A和173B移动。
这里,旋转体62A和62B通过在箭头B1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的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接触而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使旋转体62A和62B旋转的操作在以下步骤中停止,在该步骤中,开/关盖15开始被打开并且接触作用部18A和18B在按照虚线箭头E1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到达引导槽173A的一端和引导槽173B的一端的前面位置处与旋转体62A和62B间隔开。然而,如图13B和图14B所示,当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1和TB1继续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MA1和MB1被施加时,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继续。
随后,当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虚线箭头E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旋转连杆66A和66B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绕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并且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也通过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旋转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绘制包括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的近似弯曲弧线的轨迹的同时被移动。
随后,通过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摆动)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被传递到曝光装置23的第一突起51。
因此,第一突起51是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来移动的,使得第一突起51从第一引导槽53的下部位置移动到第一引导槽的上部位置。另外,与第一突起51的移动一起,曝光装置23的第二突起52是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二引导槽54引导来移动的,使得第二突起52从第二引导槽54的下部位置移动到第二引导槽54的上部位置。
因此,如图4、图6、图13B和图14B所示,当开/关盖15被打开时,移动机构5A和5B操作以与打开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将曝光装置23(从曝光位置P1)移动到退避位置P2。
如图4和图6所示,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退避位置P2的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指向斜上方的状态下维持停止姿势。例如,指向斜上方的方向是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长度方向上向上指向的方向。
就此而言,曝光装置23通过以下构造被停在退避位置P2处。
也就是说,在此步骤中,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旋转体62A和62B完全间隔开。然而,如图13B和图14B所示,连杆机构6A和6B的旋转体62A和62B继续接收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1和TB1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MA1和MB1,结果,旋转体62A和62B继续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由于这个原因,当旋转体62A和62B继续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的旋转运动(动力)被动力传递部65A和65B传递,作为继续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1和FB1。
结果,因为旋转连杆66A和66B继续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所以曝光装置23的第一突起51和第二突起52保持被停止在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的上部位置处。
曝光装置23被移动机构5A和5B被移动到退避位置P2,使得曝光装置23存在于作为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外部的位置的狭窄空间S5中,如图4所示。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没有因曝光装置23的存在而引起的妨碍的情况下执行利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来拆卸(移动)可拆卸单元20的操作。另外,当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时,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光出射部)231指向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状态下不处于停止姿势中,结果,不担心可拆卸单元20在通过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时引起错误接触,使得曝光主体部分231被损坏。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时,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光出射面233)指向通过开/关盖15打开的壳体10的上面侧开口的状态下处于停止姿势中。由于这个原因,当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处时,除非另一构成组件(换句话说,障碍物)被夹在曝光装置23与壳体10的上面侧开口之间,否则能够在用裸眼检查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的同时清洁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
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来构造图像形成装置1的移动机构5A和5B,使得曝光装置23被移动以便在退避位置P2的停止姿势是相对于在曝光位置P1的停止姿势旋转了90°或更大角度的姿势。在这种情况下,如由图6中的两条交替长双短虚线所指示的直线K1和K2之间的交角θ所指示的,旋转了90°或更大的姿势是被旋转使得交角θ为90°或更大角度的姿势。
由于这个原因,在移动机构5A和5B中,可以将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处的停止姿势和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处的停止姿势改变为被旋转了90度或更大角度的不同姿势。
关闭开/关盖时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关闭打开状态下的开/关盖15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关盖15被打开的步骤中,如图4、图13B和图14B所示,移动机构5A和5B维持完成将曝光装置23移动到退避位置P2的操作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和图18所示,当开/关盖15由于在箭头B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而开始关闭时,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接触面部183与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输入部61A和61B的旋转体62A和62B的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然后旋转体62A 62B开始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通过在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被传递到移动机构5A和5B。
也就是说,当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联接连杆67A和67B在虚线箭头D2所指示的方向上朝向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此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通过联接连杆67A和67B的移动而在虚线箭头E2所指示的方向上沿着引导槽173A和173B移动。
这里,在箭头B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的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旋转体62A和62B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操作通过以下两步操作来执行。
也就是说,操作从第一步骤的操作改变为第二步骤的操作,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接触面部183像图18所例示的那样与旋转体62A和62B的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旋转,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像图19所例示的那样与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按压斜面部185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旋转。
因此,与接触面部183刚好与旋转体62A和62B的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的情况(仅执行了第一步骤的操作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增加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量。此构造导致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曝光装置23的量的增加。
随后,当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虚线箭头E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旋转连杆66A和66B在虚线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绕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并且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也由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旋转而在虚线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画出从上部位置到下部位置的近似圆弧轨迹(图16中的交替长短虚线TL)的同时移动。
随后,通过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虚线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被传递到曝光装置23的第一突起51。
因此,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突起51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来移动,使得第一突起51从第一引导槽53的上部位置移动到第一引导槽53的下部位置。另外,与第一突起51的移动一起,曝光装置23的第二突起52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二引导槽54引导来移动,使得第二突起52从第二引导槽54的上部位置移动到第二引导槽54的下部位置。
因此,如图2、图6、图13A和图14A所示,当开/关盖15被关闭时,移动机构5A和5B操作以与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将曝光装置23(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曝光位置P1。
如图4和图6所示,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曝光位置P1的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指向斜下方(朝向感光鼓21的曝光位置:形成静电潜像的位置)的状态下维持停止姿势。
在这种情况下,曝光装置23通过以下构造被停在曝光位置P1处。
首先,如图21所示,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以及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而被移动到曝光位置P1的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处的部分(下面部238a的一部分和侧面部238b的一部分)与可拆卸单元20的定位部29(第一定位部29a和第二定位部29b)接触的时间点停止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A和图14A所示,旋转连杆66A和66B继续接收通过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来经由连杆机构6A和6B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2和FB2,结果,力FA2和FB2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从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传递到第一突起51。
因此,具有第一突起51的安装部件236被朝向定位部分29按压。因此,压缩弹簧237被进一步压缩。由于这个原因,如图21所示,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被压缩弹簧237施力以在箭头J2所指示的方向上相对于安装部件236移位,结果,曝光主体部231被强有力地压靠定位部29并因此刚性地定位。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连杆66A和66B继续通过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经由连杆机构6A和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结果,连接连杆68A和68B继续在箭头H2所指示的方向上绕曝光装置23的安装部件236上的第一突起51摆动,连接连杆68A和68B通过与定位部29接触而停止。
因此,如图16和图21所示,连接连杆68A和68B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移动到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超出连接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支点轴661A和661B与第一突起51的直线SL并且与停止部179接触的区域的时间点处于停止姿势。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穿过作为与直线SL相交的位置的死点。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连杆66A和66B以及连接连杆68A和68B中,连接支点轴661A和661B、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以及第一突起51的每条线是按照狗腿形状整个地弯曲的线,因为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的位置在箭头G2或箭头H2所指示的方向上从直线SL偏离和突出。
随后,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1所示,连接连杆68A和68B从第一突起51接收通过在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处的压缩弹簧237的作用力NA在安装部件236上产生的反作用力RF。另外,通过反作用力RF,安装部件236在箭头J1所指示的方向上返回。
因此,连接连杆68A和68B的停止姿势被维持,因为连接到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的连接连杆68A和68B的端部的部分保持与停止部179接触。
结果,旋转连杆66A和66B维持停止姿势,而不在箭头H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因为旋转连杆66A和66B接收到由于压缩弹簧237的作用力NA在安装部件236上产生的反作用力RF,结果,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继续与可拆卸单元20的定位部29接触,使得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维持停止状态。
就此而言,当旋转连杆66A和66B维持停止状态时,旋转连杆66A和66B不接收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2和FB2。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A、图14A和图16所示,在连杆机构6A和6B以及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与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的情况相比较,拉力弹簧63A和63B进一步延伸,但是随着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接近直到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包括旋转体62A和62B的轴部621A和621B的旋转中心为止,拉力弹簧63A和63B也处于停止状态。由于这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2和TB2不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被施加,而是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MA2和MB2被稍微施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旋转体62A和62B通过接收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2和TB2而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所以旋转体62A和62B的旋转运动(动力)不通过动力传递部65A和65B传递作为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2和FB2,如图13A和图14A所示。
在开/关盖15被完全关闭(在锁定状态下)的步骤中,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存在于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凹部182(图9)的中间位置处,如图16所示,使得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保持而不与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
例如,此构造被如下所述构造。
也就是说,当开/关盖15被关闭时,开/关盖15被构造为以过冲程(over stroke)摆动到摆动终点位置,该摆动终点位置在箭头B2所指示的关闭方向上偏离超过开/关盖15由未例示的锁定单元(闩锁机构)锁定的固定位置几毫米,并且开/关盖15被构造为从未例示的施力单元(弹簧)接收在使开/关盖15在箭头B1所指示的打开方向上稍微返回的轻微作用力。
因此,在关闭开/关盖15的过程中,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按压倾斜面部185与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并且按压斜面部185继续与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直到连接连杆68A和68B处于停止姿势为止。然而,当连接连杆68A和68B接收到反作用力并且因此维持停止姿势时,旋转体62A和62B由于连杆机构6A和6B的整个关系而处于停止状态,而开/关盖15通过接收作用力从摆动终点位置返回到固定位置。结果,接触作用部18A和18B随着开/关盖15摆动而在箭头B1所指示的方向上稍微移动,使得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间隔开。
如图2所示,当曝光装置23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曝光装置23处于可以通过曝光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存在第一引导槽53的路径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摆动所沿着的轨迹不同的关系。然而,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被第一引导槽53引导的安装部件236的第一突起51以及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被连接连杆68A和68B连接,结果,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平滑地移动。
相比之下,例如,在安装部件236(的第一突起51的部分)直接连接到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的情况下,当第一引导槽53的路径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摆动所沿着的轨迹不同时,难以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平滑地移动曝光装置2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差异的程度,连接安装部件236和第二联接轴663的连接孔(长孔)需要进一步伸长并且具有更复杂的形状,这导致装置的尺寸增大。
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能够通过使用曝光装置23中的压缩弹簧237的作用力NA(图21)使连接连杆68A和68B维持停止姿势来使曝光装置23固定在曝光位置P1处。
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由拉力弹簧63A和63B施加到旋转连杆66A和66B以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的作用力MA2和MB2(图13A、图13B、图14A和图14B)在曝光装置23被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减小,并且旋转连杆66A和66B不在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有力地旋转,使得可以使连接连杆68A和68B持续地保持停止姿势。此构造也可以使曝光装置23固定在曝光位置P1处。
当未安装可拆卸单元20时,包括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曝光装置23被移动装置17A和17B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因为当曝光装置23被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不与可拆卸单元20的定位部29接触,所以连接连杆68A和68B通过接收反作用力RF而不维持停止姿势,使得曝光装置23不被固定在曝光位置P1处。因此,例如,能够允许用户认识到疏忽了可拆卸单元20的安装。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曝光装置23不被固定在曝光位置P1处,所以不会发生在不存在作为潜像保持单元的示例的感光鼓21的地方曝光装置23错误地执行曝光(执行不正确操作)的情形。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与打开/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能够容易地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曝光装置23。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长边引导部174被设置在连杆机构6A和6B的连杆机构部分60中的引导槽173A和173B中,并且支承槽172A和172B被构造为如上所述的长槽(图12A和图12B)。
因此,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当旋转连杆66A和66B绕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时,支点轴661A和661B在支承槽172A和172B中在离开引导槽173A和173B的T方向上暂时地移位(移动),并且当在两个点(P10和P20)(参见图19)之间移动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时,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通过被长边引导部174在引导槽173A和173B中引导而直线移动。
结果,旋转连杆66A和66B的部分665A和665B(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所存在的部分)从引导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以允许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两个点(P10和P20)之间移动的引导槽173A和173B的与支承槽172A和172B相对的部分(在此示例中,长边引导部174)突出的程度根据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旋转而减小(参见图19)。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以在连杆机构部分60靠近作为壳体10的侧面部113和114的内壁面的示例的上面弯曲部113d和114d的状态下容易地设置连杆机构部分60(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图15、图16、图17和图18)。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构造作为壳体10的侧面联接部115。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5、图22A、图22B和图22C所示,侧面联接部115被构造为具有以下各项的部件: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顶板部115a、在长度方向上连接到顶板部115a的一个长边部的第一侧面部115b以及在长度方向上连接到顶板部115a的两端处的短边部的第二侧面部115c和115d。
必要时,在顶板部115a中设置开口118。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开口118被用作双面打印传送路径Rt4(图2)的通路的一部分。另外,第一侧面部115b具有从第二侧面部115c和115d向外突出的突出端部。如图5所示,第一侧面部115b的突出端部从外部接合到壳体10的左右侧面部113和114的侧面弯曲部113b和114b。此外,第二侧面部115c和115d从内部接合到壳体10的左右侧面部113和114的主体部113a和114a。
在侧面联接部115中,在重力的方向上按照竖直方向伸长的长孔202与螺钉穿透孔201一起形成在第一侧面部115b的突出端部中。另外,在水平方向上伸长的长孔203也形成在第二侧面部115c和115d中。螺钉穿透孔201也可以被设置在第二侧面部115c和115d中。
长孔202和203被用作定位孔。由于这个原因,形成在左右侧面部113和114的侧面弯曲部113b和114b或主体部113a和114a上的未例示的圆柱状突起(凸台)在组装壳体10等时被嵌入到长孔202和203中。所设置的长孔202和203的位置和数量未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侧面联接部115使用螺钉和螺钉穿透孔201来固定,使得侧面联接部115被安装在壳体10上。螺钉穿透孔201可以是螺钉孔。
因为侧面联接部115具有长孔202和203,所以能够抑制壳体10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所安装在的地板的畸变而扭曲。另外,也能够抑制在组装壳体10或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时发生的变形、畸变或不规则。
就此而言,如图22B所示,在垂直方向上伸长的长孔202对于在壳体10的侧面部113和114在箭头U1和U2所指示的近似水平方向上扭曲或者变形时产生的力的分量展示了抑制作用。另外,如图22C所示,在水平方向上伸长的长孔203对于在壳体10的侧面部113和114在箭头V1和V2所指示的近似垂直方向上扭曲或者变形时产生的力的分量展示了抑制作用。由于这个原因,利用具有长孔202和203的侧面联接部分115,能够在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进一步执行定位。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此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重复描述。
<连杆工作装置>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动力输入部61A和61B构成如下所述的连杆工作装置60的部分(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部件60被称为连杆工作装置)。
首先,如图25A以及图25B、图26A、图26B、图27和图28所示,连杆工作装置60是至少包括以下各项的装置:旋转体62A和62B,旋转体62A和62B是具有可旋转地支承的轴部以及在轴部旋转的方向上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被接触部的旋转单元的示例;连接单元,连接单元连接到旋转体62A和62B的部分并且根据旋转体62A和62B的旋转而移位;以及接触作用部18A和18B,接触作用部18A和18B是具有依次与旋转体62A和62B的多个被接触部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旋转的多个接触部的移动接触单元的示例。
连杆工作装置60被构造为对应于左右连杆机构6A和6B的左右连杆工作装置60(具体地,左侧连杆工作装置60A和右侧连杆工作装置60B)。
动力输入部61A和61B构成连杆工作装置60A和60B的旋转单元和移动接触单元。另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在下面描述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联接连杆67A和67B被用作连杆工作装置60的连杆单元。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连杆工作装置60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被设置为朝向旋转体62A和62B移动或者移动离开旋转体62A和62B。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接触作用部18A和18B被设置在通过在箭头B1和B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而打开/关闭的开/关盖15上。
如图7、图8、图9、图23A和图23B及图28所示,旋转体62A和62B二者具有盘状主体部620A和620B,盘状态主体部620A和620B具有圆筒形轴部621A和621B,圆筒形轴部621A和621B与设置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或右侧面部114上的未例示的旋转轴配合并且通过其可旋转地支承。
如图7、图8、图9、图23A和图23B及图28所示,旋转体62A和62B二者具有:在主体部620A和620B的轴部621A和621B的周围与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的部分接触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以及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联接到将在下面描述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联接连杆67A的一端和联接连杆67B的一端的联接轴624A和624B;以及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将在下面描述的拉力弹簧63A的一端和拉力弹簧63B的一端被安装在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上(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部件622A和622B被称为第一被接触部,并且部件623A和623B被称为第二被接触部)。
如图9和图23B所示,所有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以及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被设置为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沿着轴部621A(621B)的轴线JL的方向上以主体部620A(620B)为界,在相同的方向JL2上突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被设置为半圆筒形突出部,并且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被设置为圆柱状突出部。
同时,如图23B所示,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二者被设置为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沿着轴部分621A(621B)的轴线JL的方向上以主体部620A(620B)为界,朝向与第一被接触部622A(622B)存在一侧的方向相反的方向JL1突出。
拉力弹簧(螺旋弹簧)63A的一端和拉力弹簧63B的一端被安装在旋转体62A和62B的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上。以这种方式,如图25A、图25B、图26A和图26B所示,旋转体62A和62B持续在必要的方向上以必要的拉力(TA和TB)拉紧。
当基于主体部620A和620B按照要在下面描述的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旋转方向C1的顺序观察旋转体62A和62B的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时,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按照此顺序设置在按一定间隔布置的多个部分处。另外,换句话说,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被设置在主体部620A和620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与用于拉力弹簧63A和63B的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之间的部分处。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拉力弹簧63A和63B被设置为施力单元,施力单元提供施加于旋转体62A和62B以使旋转体62A和62B在接触作用部18A和18B在离开旋转体62A和62B的方向上移动时的方向(与打开开/关盖15时的摆动方向B1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的力(作用力)MA和MB。
如图25A、图25B、图26A和26B所示,拉力弹簧63A和63B被构造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处于曝光位置P1时对旋转连杆66A和66B施加的力(作用力)MA2和MB2小于当曝光装置23处于退避位置P2时施加的力(作用力)MA1和MB1(MA2<MA1,MB2<MB1)。
拉力弹簧63A的一端和拉力弹簧63B的一端被安装在旋转体62A和62B的弹簧安装部625A和625B上,并且拉力弹簧63A的另一端632a和拉力弹簧63B的另一端632b被安装在设置于壳体10的左或右侧面部114处的第二支承部件175A上的弹簧安装部178上(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部件178被称为弹簧安装部)。此外,拉力弹簧63A和63B被设置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接近,直到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包括旋转体62A和62B的轴部621A和621B的旋转中心为止停止。拉力弹簧63A和63B的布置是通过选择拉力弹簧63A和63B的两端在长度方向上的固定位置来实现的。因此,拉力弹簧63A和63B被构造为使得当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时作用力的关系满足MA2<MA1且MB2<MB1的关系。
同时,如图5、图9、图24A、图24B、图25A、图25B、图26A和图26B所示,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二者被构造为具有以下各项的部件:竖直地设置在开/关盖15的内壁面上的左右两端的预定位置处的板状主体部180、在主体部180的前端处向下倾斜地延伸的弯曲前端部181以及被开槽口以具有在主体部180与弯曲前端部181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向下加宽的形状的凹部182。如图5、图24A和图24B所示,主体部180和弯曲前端部181被构造为在主体部180与弯曲前端部181之间具有凹部182的单个连续部件。
如图9或图24A和24B所示,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二者具有设置在弯曲前端部181的前端处的第一接触部183(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部件183被称为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183被形成为弯曲前端部181的前端处的近似平坦的端面。
当接触作用部18A和18B根据使开/关盖15在箭头B2所指示的关闭方向上摆动的操作朝向旋转体62A和62B移动(参见图25A、图25B、图26A和图26B)时,第一接触部183充当通过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而使用的压力接触部。
如图9、图24A和图24B所示,在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二者中,在接触面部183附近的凹部182的内壁面被形成为第二接触部184,第二接触部184被形成为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斜面并且在打开开/关盖15时与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部件184被称为作为第二接触部)。此外,与接触面部183相反的凹部182的内壁面被形成为第三接触部185,第三接触部185被形成为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斜面并且在关闭开/关盖15时与旋转体62A和62B的作用突部623A和623B接触(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部件185被称为第三接触部)。
当接触作用部18A和18B根据使开/关盖15在箭头B1所指示的打开方向上摆动的操作在离开旋转体62A和62B的方向上移动(参见图25A、图25B、图26A和图26B)时,第二接触部184充当通过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而使用的拉出接触部。另外,当接触作用部18A和18B根据使开/关盖15在箭头B2所指示的关闭方向上摆动的操作在朝向旋转体62A和62B的方向上移动(参见图25A、图25B、图26A和图26B)时,第三接触部185充当通过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而使用的压力接触部。
<通过移动机构和连杆机构来移动曝光装置的操作>
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移动装置17A和17B与打开/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操作连杆机构6A和6B,使得曝光装置23通过移动机构5A和5B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
打开开/关盖时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打开关闭状态下的开/关盖15的操作。当拆卸显影剂容纳容器28或可拆卸单元20以改变显影剂容纳容器28或可拆卸单元20时,执行打开开/关盖15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关闭开/关盖15的步骤中,如图2、图25A和图26A所示,移动机构5A和5B维持完成移动机构5A和5B将曝光装置23移动到曝光位置P1的操作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5B、图26B和图29所示,当开/关盖15通过在箭头B1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而开始打开时,拉出在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中的开/关盖15上的第二接触部623A和62B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输入部61A和61B(或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的旋转体62A和62B上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使得旋转体62A和62B开始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通过在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传递到移动机构5A和5B。
也就是说,当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联接连杆67A和67B在虚线箭头D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离开移动机构5A和5B,并且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通过联接连杆67A和67B的移动在虚线箭头E1所指示的方向上沿着引导槽173A和173B移动。
这里,通过在箭头B1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的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接触来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操作在开/关盖15开始打开并且接触作用部18A和18B在按照虚线箭头E1所指示的方向移动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到达引导槽173A的一端和引导槽173B的一端的前面位置处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间隔开的步骤中停止。
然而,如图25B和图26B所示,当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1和TB1继续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MA1和MB1被施加时,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继续。
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中,只有在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二接触部184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184接触时,旋转体62A和62B才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随后,当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虚线箭头E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旋转连杆66A和66B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绕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并且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也通过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旋转而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画出包括从下部位置到上部位置的近似弯曲弧线的轨迹的同时移动。
随后,通过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摆动)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传递到曝光装置23的第一突起51。
因此,第一突起51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来移动,使得第一突起51从第一引导槽53的下部位置移动到第一引导槽53的上部位置。另外,与第一突起51的移动一起,曝光装置23的第二突起52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二引导槽54引导来移动,使得第二突起52从第二引导槽54的下部位置移动到第二引导槽54的上部位置。
因此,如图4、图6、图25B和图26B所示,当打开开/关盖15时,移动机构5A和5B工作以与打开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将曝光装置23(从曝光位置P1)移动到退避位置P2。
如图4和图6所示,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退避位置P2的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指向斜上方的状态下维持停止姿势。例如,指向斜上方的方向是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长度方向上向上指向的方向。
就此而言,曝光装置23通过以下构造被停在退避位置P2处。
也就是说,在此步骤中,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旋转体62A和62B完全间隔开。然而,如图25B和图26B所示,连杆机构6A和6B的旋转体62A和62B继续接收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1和TB1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MA1和MB1,结果,旋转体62A和62B继续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由于这个原因,在旋转体62A和62B继续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的旋转运动(动力)被动力传递部65A和65B传递为继续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1和FB1。
结果,因为旋转连杆66A和66B继续在虚线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所以曝光装置23的第一突起51和第二突起52保持停止在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的上部位置处。
曝光装置23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退避位置P2,使得曝光装置23存在于作为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外部的位置的狭窄空间S5中,如图4所示。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没有因曝光装置23的存在而引起的妨碍的情况下执行利用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来拆卸(移动)可拆卸单元20的操作。另外,当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时,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光出射部)231指向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的状态下不处于停止姿势,结果,不担心可拆卸单元20在通过第二拆卸通道空间S2时引起错误接触,使得曝光主体部231被损坏。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时,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指向通过开/关盖15来打开的壳体10的上面侧开口的状态下处于停止姿势。由于这个原因,除非当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时另一构成组件(换句话说,障碍物)夹在曝光装置23与壳体10的上面侧开口之间,否则能够在用裸眼检查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的同时清洁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
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移动机构5A和5B是通过设置第一引导槽53和第二引导槽54来构造的,使得曝光装置23按照使得在退避位置P2的停止姿势是相对于在曝光位置P1的停止姿势旋转了90°或更大角度的姿势的方式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由图6中的两条交替长双短虚线所指示的直线K1和K2之间的交角θ所指示的,旋转了90°或更大的姿势是按照使交角θ为90°或更大角度的方式旋转的姿势。
由于这个原因,在移动机构5A和5B中,可以将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处的停止姿势和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处的停止姿势改变为旋转了90度或更大角度的不同姿势。
关闭开/关盖时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关闭打开状态的开/关盖15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开开/关盖15的步骤中,如图4、图25B和图26B所示,移动机构5A和5B维持完成将曝光装置23移动到退避位置P2的操作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5A、图25B、图26A、图26B和图30所示,当开/关盖15通过在箭头B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而开始关闭时,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中的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一接触部183与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输入部61A和61B(或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的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然后旋转体62A和62B开始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通过在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杆机构6A和6B的动力传递部65A和65B传递到移动机构5A和5B。
也就是说,当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动力传递部65A和65B的联接连杆67A和67B在虚线箭头D2所指示的方向上朝向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此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通过联接连杆67A和67B的移动而在虚线箭头E2所指示的方向上沿着引导槽173A和173B移动。
这里,在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中,在箭头B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的开/关盖15上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部分与旋转体62A和62B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操作通过以下两步操作来执行。
也就是说,在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中,操作从第一步骤的操作改变为第二步骤的操作,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一接触部183像图30和图31A及图32中的上部所例示的那样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旋转,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中用作压力部的第三接触部185像图28和图31B及图32中的中间部分所例示的那样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以使旋转体62A和62B旋转。
当操作从第一步骤的操作改变为第二步骤的操作时,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一接触部183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的状态在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三接触部185开始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的步骤中停止(释放)。
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中,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一接触部183和第三接触部185依次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以及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从而使旋转体62A和62B在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例如,与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一接触部183仅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和622B接触的情况(仅执行第一步骤的操作的情况)相比较,可以进一步增加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的旋转量。
在图32中,附图标记CS指示旋转体62B的轴部621B的旋转中心(轴线JL通过的位置)。例如,假定紧接在第一接触部183与第一被接触部622B接触之前连接到联接轴624B的旋转中心CS的直线被定义为参照线,当旋转体62B在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相对于参照线旋转时,可以通过在联接轴624B的相应位置处相对于旋转中心CS的中心角的度数来探知旋转量。
旋转体62B(62A)的旋转量(或中心角)的增加使连接到旋转体62B(62A)的联接连杆67B在联接连杆67B移动离开旋转体62B(62A)的方向D2上的移动量(距离)U增加,如图32所示。此外,旋转体62B(62A)的旋转量(或中心角)的增加使随着联接连杆67B在箭头D1和D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而旋转的旋转连杆66B(66A)的旋转量增加,并且最后,旋转体62B(62A)的旋转量(或中心角)的增加也导致旋转连杆66B(66A)的旋转量被反映到的移动机构5A和5B对曝光装置23的移动量的增加。
图32将联接连杆67B的移动量U例示为连接到联接连杆67B的一端的旋转体62B的联接轴624A与在重力的方向上从旋转体62B的旋转中心CS延伸的假想中心线GL之间的距离。
如图32所示,连杆移动装置60B(60A)的联接连杆67B的移动量U在第一步骤的操作时是第一移动量(U1+U2),并且在第二步骤的操作时是第二移动量(U3)。如上所述,与仅执行第一步骤的操作时的第一移动量相比较,联接连杆67B在执行第二步骤的操作时的移动量U增加了移动量U4。
随后,在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虚线箭头E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旋转连杆66A和66B在虚线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绕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并且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也通过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旋转在虚线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画出具有从上部位置到下部位置的近似圆弧形状的轨迹的同时移动。
随后,通过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在虚线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执行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动力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传递到曝光装置23的第一突起51。
因此,如在图32、图31B、图31A、图30、图29和图28中在相反方向上示出的,第一突起51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来移动,使得第一突起51从第一引导槽53的上部位置移动到第一引导槽53的下部位置。另外,与第一突起51的移动一起,曝光装置23的第二突起52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二引导槽54引导来移动,使得第二突起52从第二引导槽54的上部位置移动到第二引导槽54的下部位置。
因此,如图2、图6、图25A、图25B、图26A、图26B和图28所示,当关闭开/关盖15时,移动机构5A和5B工作以与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联动地将曝光装置23(从退避位置P2)移动到曝光位置P1。
如图4和图6所示,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曝光位置P1的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光出射面233)指向斜下方(朝向感光鼓21的曝光位置:形成静电潜像的位置)的状态下维持停止姿势。
在这种情况下,曝光装置23通过以下构造被停在曝光位置P1处。
首先,通过由移动机构5A和5B中的第一引导槽53引导而移动到曝光位置P1的曝光装置23在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处的部分(底部或侧面部)与设置在可拆卸单元20上的未例示的定位部29接触的时间点停止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5A和图26A所示,旋转连杆66A和66B继续接收通过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来经由连杆机构6A和6B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2和FB2,结果,力FA2和FB2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从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传递到第一突起51。
因此,具有第一突起51的安装部件236被朝向定位部按压。因此,压缩弹簧237被进一步压缩。由于这个原因,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被压缩弹簧237施力以便在箭头J2所指示的方向上相对于安装部件236移位(图11A和图11B),结果,曝光主体部231被有力地压靠定位部并因此刚性地定位。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连杆66A和66B继续通过关闭开/关盖15的操作来经由连杆机构6A和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结果,连接连杆68A和68B继续在箭头H2所指示的方向上绕曝光装置23的安装部件236上的第一突起51摆动,连接连杆68A和68B通过与定位部接触而被停止,如图25A和图26A所示。
因此,连接连杆68A和68B在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移动到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超出连接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支点轴661A和661B与第一突起51的直线的区域并且与停止部179接触的时间点处于停止姿势。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经过作为与直线相交的位置的死点。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连杆66A和66B以及连接连杆68A和68B中,连接支点轴661A和661B、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以及第一突起51的每条线是按照狗腿形状整个地弯曲的线,因为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的位置在箭头G2或箭头H2所指示的方向上从直线偏离和突出。
随后,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1A和图31B所示,连接连杆68A和68B从第一突起51接收通过压缩弹簧237在曝光主体部231的两端238处的作用力在安装部件236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另外,如图25A和图26A所示,安装部件236通过反作用力在箭头J1所指示的方向上返回。
因此,连接连杆68A和68B的停止姿势被维持,因为连接到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的连接连杆68A和68B的端部的部分保持与未例示的停止部接触。
结果,旋转连杆66A和66B接收通过压缩弹簧237的作用力在安装部件236上产生的反作用力,使得旋转连杆66A和66B维持停止姿势而不在与箭头H2所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因此,曝光装置23的曝光主体部231继续与可拆卸单元20的定位部29接触,使得曝光主体部231在曝光位置P1维持停止状态。
就此而言,当旋转连杆66A和66B维持停止状态时,旋转连杆66A和66B不接收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2和FB2。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5A和图26A所示,在连杆机构6A和6B以及连杆工作装置60A和60B中,与曝光装置23在退避位置P2P处的情况相比较,拉力弹簧63A和63B进一步延伸,但是拉力弹簧63A和63B在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接近时也处于停止状态中,直到拉力弹簧63A和63B的部分包括旋转体62A和62B的轴部621A和621B的旋转中心CS为止。
由于这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2和TB2不被施加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相反,拉力TA2和TB2作为使旋转体62A和62B在虚线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力MA2和MB2被稍微施加。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旋转体62A和62B通过接收拉力弹簧63A和63B的拉力TA2和TB2而在箭头C1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所以旋转体62A和62B的旋转运动(动力)不通过动力传递部65A和65B传递为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力FA2和FB2,如图25A和图26A所示。
在将开/关盖15完全关闭(在锁定状态下)的步骤中,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存在于开/关盖15的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凹部182(图9)的中间位置处,如图26A以及图31A和31B中的下端所示,使得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保持不与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
例如,此构造被如下所述地构造。
也就是说,当关闭开/关盖15时,开/关盖15被构造为以过冲程摆动到摆动终点位置,摆动终点位置在箭头B2所指示的关闭方向上偏离超过开/关盖15由未例示的锁定单元(闩锁机构)锁定的固定位置几毫米,并且开/关盖15被构造为从未例示的施力单元(弹簧)接收在箭头B1所指示的打开方向上使开/关盖15稍微返回的轻微作用力。
因此,在关闭开/关盖15的过程中,接触作用部18A和18B的第三接触部185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并且第三接触部185继续与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接触直到连接连杆68A和68B处于停止姿势为止。然而,当连接连杆68A和68B接收到反作用力并且因此维持停止姿势时,旋转体62A和62B通过连杆机构6A和6B的整个关系而处于停止状态,而开/关盖15通过接收作用力而从摆动终点位置返回到固定位置。结果,当开/关盖15摆动使得接触作用部18A和18B与旋转体62A和62B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和623B间隔开时,接触作用部18A和18B在箭头B1所指示的方向上稍微移动。
如图2所示,当曝光装置23被移动机构5A和5B移动到曝光位置P1时,曝光装置23处于可以通过曝光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状态。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通过打开开/关盖15将曝光装置23移动到退避位置P2时,设置在壳体10中的通道开口117露出并向外部打开。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如图33A和图33B所示,可以通过通道开口117的诸如杆或板的物品200很可能做出错误操作,通过通道开口117有意地或错误地使旋转体62A(62B)在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因此将曝光装置23移动到曝光位置P1。
然而,因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连杆工作装置60A(60B),所以即使在从通道开口117插入的物品200(的前端部)旨在与旋转体62A的第一被接触部622A接触的情况下,旋转体62A的第二被接触部623A也与物品200的一部分接触,如图33B所示,并且使旋转体62A在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如图33A所示。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能进一步向内按压物品200,并且不能使旋转体62A在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结果,不能使旋转体62A在箭头C2所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必要的程度,使得曝光装置23不能被移动并固定在曝光位置P1。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在第一引导槽53的路径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联接轴663A和663B摆动所沿着的轨迹不同的关系。然而,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移动机构5A和5B以及连杆机构6A和6B中,被设置在曝光装置23的安装部件236上并且由第一引导槽53引导的第一突起51与旋转连杆66A和66B的第二连接轴663通过连接连杆68A和68B连接,结果,曝光装置23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平滑地移动。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长边引导部174被设置在连杆机构6A和6B的连杆机构部分60中的引导槽173A和173B中,并且支承槽172A和172B被构造为如上所述的长槽(图12A和图12B)。
因此,如图28、图29和图30所示,当旋转连杆66A和66B绕支点轴661A和661B旋转时,支点轴661A和661B在支承槽172A和172B中按照离开引导槽173A和173B的T方向暂时地移位(移动),同时,当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两个点(P10和P20)(参见图29)之间移动时,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通过由引导槽173A和173B中的长边引导部174引导而直线移动。
结果,旋转连杆66A和66B的部分665A和665B(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存在的部分)从引导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以允许第一联接轴662A和662B在两个点(P10和P20)之间移动的引导槽173A和173B的、与支承槽172A和172B相对的部分(在此示例中,长边引导部174)突出的程度根据旋转连杆66A和66B的旋转而减小(参见图19)。
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以在连杆机构部分60靠近作为壳体10的侧面部113和114的内壁面的示例的上面弯曲部113d和114d的状态下容易地设置连杆机构部分60(图25A以及图25B、图26A、图26B、图27和图28)。
[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被固定在安装部件236上的第一突起51被用作联接曝光装置23的安装部件236以及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的连接连杆68A和68B的连接轴的构造示例。然而,例如,被固定在连接连杆68A和68B上的突起(轴部)可以被用作联接轴。在被固定在连接连杆68A和68B上的突起(轴部)被用作联接轴的情况下,突起被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部件236上。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停止部179被设置在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上的构造示例,但是停止部179也可以设置在除第二支承部件175A和175B以外的部分处,并且例如,停止部179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71A和171B上。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使端部被安装在连杆机构6A和6B的旋转体62A和62B上的拉力弹簧63A和63B被用作对旋转连杆66A和66B施力以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曝光装置23移动到退避位置P2的方向(箭头G1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的第二施力单元的情况。然而,其它施力单元可以被用作第二施力单元,并且例如,可以应用使端部被安装在旋转连杆66A和66B上的拉力弹簧。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具有感光鼓21的可拆卸单元20被用作具有用于曝光装置23的定位部29的可拆卸单元的构造示例。然而,可拆卸单元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可以应用具有定位部29但不具有感光鼓21的可拆卸单元。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开/关盖15被用作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中用于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1和G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的摆动单元的情况。然而,摆动单元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可以应用操作杠,操作杠工作以使旋转连杆66A和66B在箭头G1和G2所指示的方向上摆动。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将采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1举例说明为使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的图像形成装置。然而,使用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的图像形成装置未在除移动装置部分50A和50B以外的构造方面具体限制,只要图像形成装置需要在曝光位置P1与退避位置P2之间移动曝光装置23即可。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了作为旋转单元的示例的连杆移动装置60的旋转体62包括两个被接触部622和623,但是旋转单元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被接触部。另外,具有盘状主体部620的旋转体62被举例说明为旋转单元,但是旋转单元可以具有其它形状的主体部或者可以没有主体部但具有也用作主体的轴部。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如下构造示例,在该构造示例中,作为旋转单元的旋转体62被设置为作为在沿轴部621的轴线JL的相同方向JL2上突出的两个被接触部622和623而形成的突出部,但是必要时,多个被接触部可以被构造为被设置为沿着轴部的轴线JL的方向在不同方向JL1和JL2上突出的突出部。
然而,在旋转单元中,与多个被接触部被设置为沿着轴部的轴线JL在不同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的情况相比较,更容易在沿着轴部的轴线JL在相同方向上设置被接触部的情况下减小旋转单元在轴向JL上的尺寸。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三个接触部183至185被设置为作为连杆移动装置60的移动接触单元的示例的接触作用部18的构造,但是可以将两个或四个或更多个接触部设置为移动接触单元。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举例说明了在单个主体部180(包括弯曲前端部181)上设置三个接触部183至185作为移动接触单元的结构,但是必要时,可以存在多个接触部作为移动接触单元分布在多个主体部上的结构。然而,与多个接触部分布在多个主体部上的结构相比较,更容易在多个接触部被设置在单个主体部上的结构中减小移动接触单元的大小并且简化移动接触单元的结构。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在连杆移动装置60中接触作用部18的第一接触部183和第三接触部185依次与旋转体62的第一被接触部622和第二被接触部623接触以在关闭开/关盖15时使旋转体62旋转、但是接触作用部18的第二接触部184与旋转体62的第二被接触部623接触以在打开开/关盖15时使旋转体62旋转的构造示例。然而,连杆移动装置60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接触作用部18的任何两个或更多个接触部可以依次与旋转体62的两个或更多个被接触部中的任一个接触以即使在打开开/关盖15时也使旋转体62旋转。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如下构造示例,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作为移动接触单元的示例的接触作用部18被设置在作为连杆移动装置60中的摆动单元的示例的开/关盖15上。然而,除此之外,例如,接触作用部18还可以被构造为被设置在诸如操作杠的摆动单元上,操作杆杠工作以使作为移动接触单元的示例的接触作用部18摆动,或者接触作用部18可以被构造为被设置在被操作来前进和退避的前进和退避单元(诸如操作杠、清洁部件或供纸盒)上。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被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造示例。然而,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可以被应用于除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装置,只要该装置使用连接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并根据旋转单元的旋转而移位的连杆单元即可。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将采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1举例说明为应用有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的图像形成装置。然而,应用有连杆移动装置60A和60B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采用其它图像形成方法(墨水排出法)或其它图像形成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该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连接到旋转单元的一部分并根据旋转单元的旋转而移位的连杆单元即可。
已经出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它不旨在为详尽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方式被选取和描述以便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能够针对各种实施方式并且按如适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以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
支承单元,所述支承单元支承所述曝光单元,使得所述曝光单元能够移位;
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支承单元的移动以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曝光单元;
第一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
第一轴部;以及
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绕所述第一轴部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所述曝光单元的力;
第二连杆单元,所述第二连杆单元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杆单元的所述第二轴部;以及
联接轴,所述联接轴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并且由所述引导槽引导,
其中,所述支承单元具有两个突起并且所述两个突起中的一个突起用作所述联接轴,
其中,所述两个突起在所述第二连杆单元的推动下分别沿着不同的引导槽以使所述曝光单元朝向所述曝光位置移位,并且
其中,所述不同的引导槽是不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施力单元,所述第一施力单元在所述支承单元中对所述曝光单元施力,以使所述曝光单元朝向所述曝光位置移位,其中,
当所述曝光单元移动到所述曝光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在所述第二轴部超出连接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联接轴的直线的区域中处于停止姿势,并且通过从所述联接轴接收由所述第一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维持所述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二施力单元,所述第二施力单元对所述第一连杆单元施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在所述曝光单元移动到所述退避位置的方向上摆动,其中
所述第二施力单元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曝光单元处于所述曝光位置时对所述第一连杆单元施加的作用力小于当所述曝光单元处于所述退避位置处时的作用力。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以及
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曝光单元,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装置主体;以及
可拆卸单元,所述可拆卸单元能够从所述装置主体拆卸并且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构造为所述移动装置中的所述曝光单元在所述曝光位置处与所述定位部接触而使所述曝光单元定位,其中
当所述可拆卸单元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时,所述曝光单元与所述可拆卸单元的所述定位部接触,并且通过从所述联接轴接收由第一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在所述支承单元上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维持所述第二连杆单元的姿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拆卸单元包括保持由所述曝光单元形成的潜像的潜像保持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摆动单元,所述摆动单元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在装置主体中,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的所述第一连杆单元与所述摆动单元的摆动操作联动地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摆动单元是打开和关闭所述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开关单元。
9.一种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通过曝光来形成潜像;
支承单元,所述支承单元支承所述曝光单元,使得所述曝光单元能够移位;
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支承单元的移动以在曝光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曝光单元,
其中,所述引导槽包括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被形成为在靠近所述曝光位置的区域内彼此靠近,并且在靠近所述退避位置的区域内彼此逐渐远离;
第一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连杆单元包括
第一轴部;以及
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绕所述第一轴部摆动以传递用于移动所述曝光单元的力;
第二连杆单元,所述第二连杆单元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杆单元的所述第二轴部;以及
联接轴,所述联接轴连接所述支承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杆单元,并且由所述第一引导槽引导,
其中,所述支承单元具有两个突起并且所述两个突起中的一个突起用作所述联接轴,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突起在所述第二连杆单元的推动下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以使所述曝光单元朝向所述曝光位置移位。
CN201811043928.2A 2018-03-08 2018-09-07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Active CN110244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6299.4A CN116974169A (zh) 2018-03-08 2018-09-07 连杆工作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2319 2018-03-08
JP2018-042320 2018-03-08
JP2018042320A JP7147192B2 (ja) 2018-03-08 2018-03-08 リンク作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2319A JP7147191B2 (ja) 2018-03-08 2018-03-08 移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6299.4A Division CN116974169A (zh) 2018-03-08 2018-09-07 连杆工作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4536A CN110244536A (zh) 2019-09-17
CN110244536B true CN110244536B (zh) 2023-08-11

Family

ID=6784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3928.2A Active CN110244536B (zh) 2018-03-08 2018-09-07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CN202310916299.4A Pending CN116974169A (zh) 2018-03-08 2018-09-07 连杆工作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6299.4A Pending CN116974169A (zh) 2018-03-08 2018-09-07 连杆工作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3912B2 (zh)
CN (2) CN110244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61484B1 (en) * 2021-09-03 2023-01-2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posure device including shutter that moves in response to movement of a light sour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185A (ja) * 1993-06-29 1995-0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5416A (ja) * 2008-01-24 2009-08-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9123A (ja) * 2008-08-25 2010-03-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5355A (ja) * 2013-06-04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退避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5310B2 (ja) * 2007-09-27 2010-06-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3935B2 (ja) 2007-11-29 2010-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8665A (ja) * 2012-03-30 2013-11-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414B2 (ja) 2012-05-21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50177B2 (ja) * 2012-09-13 2015-01-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932B2 (ja) * 2014-07-15 2018-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退避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1602B2 (ja) * 2015-01-09 2018-1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06333A (ja) * 2015-04-20 2016-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93204B2 (ja) * 2016-03-22 2020-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0005A (ja) * 2016-10-04 2018-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629182B (zh) * 2017-05-05 2018-07-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列印頭移動機構的列印模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185A (ja) * 1993-06-29 1995-0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5416A (ja) * 2008-01-24 2009-08-0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9123A (ja) * 2008-08-25 2010-03-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35355A (ja) * 2013-06-04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退避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78215A1 (en) 2019-09-12
CN110244536A (zh) 2019-09-17
CN116974169A (zh) 2023-10-31
US10663912B2 (en)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9563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298502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tachable process cartridge
US9507318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69612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96596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gears with moveable positions
US8548354B2 (en)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that can be contacted to and spaced from each other
US7092657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20120163861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20794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614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244536B (zh) 移动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连杆工作装置
CN109765771B (zh) 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8958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link mechanism for positioning cartridge
JP7147191B2 (ja) 移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47192B2 (ja) リンク作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398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0861A (ja) リンク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2097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5624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