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3872A -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3872A
CN110243872A CN201910510176.4A CN201910510176A CN110243872A CN 110243872 A CN110243872 A CN 110243872A CN 201910510176 A CN201910510176 A CN 201910510176A CN 110243872 A CN110243872 A CN 110243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xide
visible light
sensitive layer
gas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01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新
王晓雪
李华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101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38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3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3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气敏传感器包括激发源、基板和敏感层;激发源为可见光光源,基板包括基底和电极,电极设置在基底两端,敏感层设置在基板上方,并覆盖住电极,用于接收可见光并与待测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气敏响应,通过测试敏感层的电性能变化实现气体传感。本发明采用可见光替代传统的加热器和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敏感材料在受到可见光激发后会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空穴对进而与环境气体分子反应形成电信号,即在室温下形成气敏响应过程。采用本方法制备的气敏传感器可在可见光条件下进行气体敏感,相对于传统气体传感器有着安全系数高、器件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室温性能优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敏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作为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获得环境气氛信息的电子器件在目前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气体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半导体型、催化燃烧型、电化学型、声表面波型、红外型等类型。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由于其制备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响应迅速等特点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敏感材料表面吸附气体分子后使其自身的电学性质发生改变。而由于一些气体分子吸附过程在常温下是非自发反应,因此传统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需要加热至300℃~500℃才能工作,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传感器的功耗,不利于其集成化应用。另一方面,一些敏感材料受到光照射后,会被激发光生电子与空穴对,该电子与空穴会有较高的能量,可以参与气体吸附反应,进而使得敏感材料在室温下也可以与气体分子发生反应。光激发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在一方面上克服了传统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需要加热的问题,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安全隐患和功耗等方面的问题,在另一方面上光激发型气体传感器相对于一般室温型气体传感器有响应大、响应恢复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光激发型气体传感器是目前室温响应气体传感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光激发型气体传感器中,激发所用的光源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中国专利申请《一种NO2光电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申请号:CN106290482A,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采用365nm紫外光激发ZnO实现了对于NO2气体高效响应。中国专利申请《一种自驱动光激发的气体传感器》(申请号:CN106990140A,申请日:2017年5月16日)采用365nm~400nm或940nm的光源分别对SnO2-NiO和WS2进行激发并对不同的气体进行检测,实现了一定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光源对于不同的材料有着明显的影响。波长200~400nm的紫外光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激发禁带宽度小于3.1eV的材料,但紫外光对于生物体有一定的伤害。同时,紫外光在自然界存在很少,在太阳光中只有不到5%的能量为紫外光。因而紫外光激发的气体传感器一方面需要专用的紫外光发生器,另一方面需要对器件进行合适的封装,这样造成紫外光激发气体传感器结构复杂,影响其应用。波长在800~2000nm的红外光其单光子的能量较小,只能激发禁带宽度不超过1.55eV的材料,使得所选择的材料范围很窄。同时红外光有辐射加热的作用,会对材料、基板与生物体等有加热的效果。同时,对于日常照明设备而言,存在较少。因而红外光激发的气体传感器也需要专用的红外光发生器和一定的热隔离措施,造成红外光激发气体传感器结构复杂,影响其应用。对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所常见的光源而言,在波长400nm~800nm之间的可见光是最常见也是最安全的光源。从太阳光光谱可以得知,可见光区域占有总太阳光能量的50%,目前室内照明以及显示所采用的光源发光范围亦在可见光区域。可以说可见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相对于传统气体传感器而言,可见光激发气体传感器可以利用环境光,例如太阳光或者室内照明,在封装层面上可以减除光源发生器,因此可以极大缩小传感器的封装体积与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见光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热激发气敏传感器需要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导致的安全性能低以及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敏传感器,包括激发源、基板和敏感层;
激发源为可见光光源,波长为380nm~750nm,作为激发气敏传感器产生气敏响应的激发源;
基板包括基底和电极,电极设置在基底两端,用于测试敏感层的电性能变化;
敏感层设置在基板上方,并覆盖住电极,作为可见光的接收和气敏响应反应的场所。可见光激发敏感层后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空穴对进而与环境气体分子反应形成电信号,即产生气敏响应,通过测试敏感层的电性能变化实现气体传感。
优选地,敏感层的禁带宽度为1.55eV~3.1eV,即可见光波段能量。
优选地,敏感层的电性能变化包括电阻大小的改变。
优选地,敏感层包括纯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或者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或者对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其中任一材料进行铁、钴、镍、锰、铈、铌、碳、氮的掺杂。
优选地,基底为惰性或者柔性材料,包括玻璃、硅片、陶瓷、PET、PI。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清洗后的基底上方通过预设的第一工艺流程形成电极,得到基板;
步骤2:在基底上方通过预设的第二工艺流程形成敏感层,覆盖住电极。
优选地,预设的第一工艺流程包括丝网印刷或者掩膜光刻,预设的第二工艺流程包括丝网印刷、水热合成、静电纺丝、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或者激光脉冲沉积。
优选地,形成在基底上方的敏感层的禁带宽度为1.55eV~3.1eV,即可见光波段能量。
优选地,形成在所述基底上方的敏感层包括纯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或者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或者对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其中任一材料进行铁、钴、镍、锰、铈、铌、碳、氮的掺杂。
优选地,基底为惰性或者柔性材料,包括玻璃、硅片、陶瓷、PET、PI。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通过利用可见光作为唯一激发源,克服了传统半导体型气敏传感器需要加热的问题,实现气敏传感器在室温下的无热源工作,从源头避免了热激发导致的安全隐患;
2、本发明提供的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与现有的热激发型气敏传感器相比,在结构上删除了加热器的部分,无需加热器为器件供能,解决了传统气敏传感器能耗较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加热器是现有气敏传感器制造过程中最为复杂、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因此本发明在器件结构上的改进可以显著地降低器件制造的工艺难度,便于实现气敏传感器柔性化;
3、本发明提供的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与一般无热源型室温型气敏传感器相比,可见光提供的激活能可以加快敏感层材料与目标气体的吸脱附和反应速度,从而显著的提高响应度、响应恢复速度以及长期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实用前景;
4、本发明提供的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与紫外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相比,可见光对人体无危害,使得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的生物安全性极高,由于紫外光需要特定的发生装置,而可见光易于获取,十分有利于便携化和可穿戴化器件的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敏感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包括激发源、基板和敏感层;
基板包括基底1和电极2,电极设置在基底两端,用于测试敏感层材料的电性能变化;
敏感层3设置在基板上方,并覆盖住电极2,用于接收可见光,激发后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空穴对进而对环境气体分子反应形成电信号,即产生气敏响应,通过测试敏感层的电阻变化实现气体传感;
激发源4为可见光光源,波长为380nm~750nm,作为激发气敏传感器产生气敏响应的激发源。
具体地,敏感层3的禁带宽度为1.55eV~3.1eV,即可见光波段能量。
具体地,敏感层3包括纯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或者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或者对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其中任一材料进行铁、钴、镍、锰、铈、铌、碳、氮的掺杂。
具体地,基底1为惰性或者柔性材料,包括玻璃、硅片、陶瓷、PET、PI。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清洗后的基底1上方通过预设的第一工艺流程形成电极2,得到基板,如图1所示;
步骤2:在基底上方通过预设的第二工艺流程形成敏感层3,覆盖住电极,如图2所示。
具体地,预设的第一工艺流程包括丝网印刷或者掩膜光刻,预设的第二工艺流程包括丝网印刷、水热合成、静电纺丝、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或者激光脉冲沉积。
具体地,形成在基底1上方的敏感层3的禁带宽度为1.55eV~3.1eV,即可见光波段能量。
具体地,形成在所述基底1上方的敏感层3包括纯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或者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或者对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其中任一材料进行铁、钴、镍、锰、铈、铌、碳、氮的掺杂。
实施例1
选择FTO玻璃材料作为基板。利用激光切割器在FTO玻璃上切一条凹槽使玻璃表面形成两个的FTO导电电极。将切割后的玻璃基板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10分钟,去除表面污渍,然后取出基板用去离子水清洗掉残留的有机溶液,得到传感器基板。
选择醋酸铟和醋酸镉作为溶质,以去离子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体积比为2:5的混合物作为溶剂,并以0.1g/mL的比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配置成铟/镉双元前驱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配置好的前驱体制备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纳米线。再放入马弗炉中350℃煅烧4小时得到气敏传感器成品。
选用蓝光LED作为激发光源,放置在玻璃器件的上方或下方,得到可见光激发气体传感器。
实施例2
选择氧化硅材料作为基板。将氧化硅基板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10分钟,去除表面污渍,然后取出基板用去离子水清洗掉残留的有机溶液。采用掩模光刻的方式在基板上制作金导电电极,得到传感器基板。
选取氧化钨作为靶材,采用激光脉冲沉积方式在传感器基板上制作一层200nm的薄膜,各项参数为:激光功率2J/cm2,激光脉冲频率为5Hz,基板间距为8cm,基板温度为400℃,真空度小于10-4mbar。
选用白炽灯作为激发光源,放置在器件上方1米处,得到可见光激发气体传感器。
实施例3
选择聚酰亚胺材料作为基板。将聚酰亚胺基板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10分钟,去除表面污渍,然后取出基板用去离子水清洗掉残留的有机溶液。采用光刻掩模版方式在基板上制作铂导电电极,得到柔性传感器基板。
选择氯化铟作为溶质,以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配置成铟元前驱体。利用定向静电纺丝技术将配置好的前驱体制备在氧化硅基板上形成平行定向纳米线阵列。再放入马弗炉中300℃煅烧2小时两次,得到碳/氧化铟复合气敏传感器成品。
选用白光LED作为激发光源,放置在器件上方1cm处,得到可见光激发气体传感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发源、基板和敏感层;
所述激发源为可见光光源,所述基板包括基底和电极,所述电极设置在基底两端,所述敏感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并覆盖住所述电极,用于接收可见光并与待测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气敏响应,通过测试所述敏感层的电性能变化实现气体传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层的禁带宽度为1.55eV~3.1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层的电性能变化包括电阻大小的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敏感层包括纯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或者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或者对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其中任一材料进行铁、钴、镍、锰、铈、铌、碳、氮的掺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惰性或者柔性材料,包括玻璃、硅片、陶瓷、PET、PI。
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清洗后的基底上方通过预设的第一工艺流程形成电极,得到基板;
步骤2:在基底上方通过预设的第二工艺流程形成敏感层,覆盖住所述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一工艺流程包括丝网印刷或者掩膜光刻,所述预设的第二工艺流程包括丝网印刷、水热合成、静电纺丝、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或者激光脉冲沉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在所述基底上方的敏感层的禁带宽度为1.55eV~3.1eV。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在所述基底上方的敏感层包括纯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或者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或者对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铟、三氧化钨、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镉、硫化镉、硫化铜、钛酸钴其中任一材料进行铁、钴、镍、锰、铈、铌、碳、氮的掺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惰性或者柔性材料,包括玻璃、硅片、陶瓷、PET、PI。
CN201910510176.4A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2438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0176.4A CN110243872A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0176.4A CN110243872A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3872A true CN110243872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86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0176.4A Pending CN110243872A (zh) 2019-06-13 2019-06-13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387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7880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结构
CN111951670A (zh) * 2020-08-14 2020-11-17 华中科技大学 具有气敏功能的显示、照明、可穿戴电子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12034016A (zh) * 2019-12-20 2020-12-04 湘潭大学 红光辅助模式下的铁酸钬甲醛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8134A (zh) * 2022-06-21 2022-09-30 武汉铂纳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激发的气敏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3472A (ja) * 2003-06-11 2005-01-06 Osaka Ga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600424A (zh) * 2003-09-22 2005-03-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12837A (zh) * 2003-08-08 2006-08-02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有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体、其原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49354A (zh) * 2007-10-26 2008-03-26 华中科技大学 气体敏感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3810A (zh) * 2008-09-11 2009-02-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64409U (zh) * 2009-05-07 2010-05-12 郑俊褒 基于光催化技术的VOCs检测系统
CN102680399A (zh) * 2010-08-04 2012-09-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半导体气相光电性能高通量测试的芯片及装置
CN103226040A (zh) * 2012-01-31 2013-07-31 Nxp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及制造方法
CN104614413A (zh) * 2015-02-09 2015-05-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电极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3915A (zh) * 2015-03-18 2015-06-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叠层结构的高性能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31540A (zh) * 2014-03-20 2015-09-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气体传感器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8424A (zh) * 2016-02-03 2016-07-06 扬州大学 一种氧缺陷半导体二氧化氮气敏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5842291A (zh) * 2016-03-28 2016-08-10 福州大学 一种CuWO4/WO3复合光助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98648A (zh) * 2016-09-14 2016-12-07 扬州大学 一种室温氢气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6383150A (zh) * 2016-09-14 2017-02-08 扬州大学 一种在柔性衬底上沉积no2气敏材料的高温制备方法
CN106990140A (zh) * 2017-05-16 2017-07-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自驱动光激发的气体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3472A (ja) * 2003-06-11 2005-01-06 Osaka Ga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812837A (zh) * 2003-08-08 2006-08-02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有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体、其原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31706C (zh) * 2003-08-08 2008-11-12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有可见光活性的光催化剂体、其原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600424A (zh) * 2003-09-22 2005-03-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149354A (zh) * 2007-10-26 2008-03-26 华中科技大学 气体敏感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3810A (zh) * 2008-09-11 2009-02-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64409U (zh) * 2009-05-07 2010-05-12 郑俊褒 基于光催化技术的VOCs检测系统
CN102680399A (zh) * 2010-08-04 2012-09-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半导体气相光电性能高通量测试的芯片及装置
CN103226040A (zh) * 2012-01-31 2013-07-31 Nxp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及制造方法
CN104931540A (zh) * 2014-03-20 2015-09-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气体传感器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4413A (zh) * 2015-02-09 2015-05-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电极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3915A (zh) * 2015-03-18 2015-06-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叠层结构的高性能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8424A (zh) * 2016-02-03 2016-07-06 扬州大学 一种氧缺陷半导体二氧化氮气敏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5842291A (zh) * 2016-03-28 2016-08-10 福州大学 一种CuWO4/WO3复合光助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98648A (zh) * 2016-09-14 2016-12-07 扬州大学 一种室温氢气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CN106383150A (zh) * 2016-09-14 2017-02-08 扬州大学 一种在柔性衬底上沉积no2气敏材料的高温制备方法
CN106990140A (zh) * 2017-05-16 2017-07-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自驱动光激发的气体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一文等: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31 July 2015,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张志焜等: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31 October 2000,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李玲: "《光伏技术研究与应用》", 31 May 2018,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袁向英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1 August 2018, 中国铁道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7880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激发气敏传感器结构
CN112034016A (zh) * 2019-12-20 2020-12-04 湘潭大学 红光辅助模式下的铁酸钬甲醛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1670A (zh) * 2020-08-14 2020-11-17 华中科技大学 具有气敏功能的显示、照明、可穿戴电子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15128134A (zh) * 2022-06-21 2022-09-30 武汉铂纳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激发的气敏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3872A (zh) 一种可见光激发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Gu et al. Visible-light activated room temperature NO2 sensing of SnS2 nanosheets based chemiresistive sensors
Cooper et al. Effects of hydrogen treatment and air annealing on ultrafast charge carrier dynamics in ZnO nanowires under in situ photoelectrochemical conditions
RU2641504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фотодетектора с ограниченным диапазоном спектральной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сти на основе массива наностержней оксида цинка
Barnard et al. Boron nitride encapsulated graphene infrared emitters
CN104880490B (zh) Pd‑SnO2氧化物半导体一氧化碳传感器
CN105842291B (zh) 一种CuWO4/WO3复合光助气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95787B (zh) 基于石墨烯电极和钙钛矿吸光层的自驱动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41937B (zh) 一种检测DNA的ZnO基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US11555797B2 (en) Semiconductor-type battery-free gas sensor or humidity sensor including 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053548A (zh) Pd掺杂SnO2氧化物半导体CO传感器制备与应用
CN105514210A (zh) 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硅异质结的紫外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310186A (ja) 光起電力素子、該光起電力素子によって構成した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TW200805685A (en)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ian et al. Titania nanotube arrays for light sensor and UV photometer
CN104076075A (zh) 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76072A (zh) 氧化铱-铁卟啉-氧化钛的高灵敏度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3220B (zh) 基于柔性基底的全印刷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68597A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锡修饰氧化锌纳米材料的电阻型no2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08497A (zh) 一种以钼酸铜/钛酸钡p‑n异质结为光电活性物质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3760196A (zh) 一种水钠锰矿型二氧化锰纳米片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9155A (zh) 无酶葡萄糖光电化学传感器、无酶葡萄糖浓度的检测方法
Gao et al. A near-infrared light-driven photoelectrochemical aptasensing platform for adenosine triphosphate detection based on Yb-doped Bi 2 S 3 nanorods
Akbari et al. A new signal-on photo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glutathione monitoring based on polythiophene/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coated titanium oxide nanotube arrays
Wang et al. Visible light-activated ethanol sensor based on flower-like N3-loaded ZnO composi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