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9429A -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9429A
CN110239429A CN201910484236.XA CN201910484236A CN110239429A CN 110239429 A CN110239429 A CN 110239429A CN 201910484236 A CN201910484236 A CN 201910484236A CN 110239429 A CN110239429 A CN 110239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ing device
attachment structure
foundation
attachment
ar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42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9429B (zh
Inventor
猪濑贵之
大园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43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930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49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996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249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996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39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9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9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9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50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0Q3/51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lighting devices onto vehicle interior, e.g. onto ceiling or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60Q3/217Doors, e.g. door sills;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2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for lighting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mounted on specific fittings of passenger or driving compartments
    • B60Q3/225Small compartments, e.g. glove compartments
    • B60Q3/229Cup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6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 B60Q3/62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 B60Q3/64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aspects using light guides for a single lighting devi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通过该附接结构,能够缩短附接所需的时间以及将照明装置稳定地附接到曲面表面上,其中照明装置将被附接到该曲面表面而无需使用螺钉元件。该用于照明装置(200)的附接结构(10)配有:基座(40),其设置在车门衬板(12)的曲面表面(36)上并且具有板形基础部分(44);和附接部件(42),其设置在基座(40)上并用于将照明装置(200)固定到基础部分(44)。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480033440.5(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4/062780)、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5月14日、发明名称为“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用于将照明装置附接到附接物的曲面表面。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车辆内部的照明装置被附接到车门衬板的曲面表面的情形是已知的。在该情况下,通常,构成照明装置的壳体的形状不与车门衬板的曲面表面相对应,并且照明装置倾向于不稳定地附接到车门衬板。
在第4933240号日本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概念,其中将通常具有大致矩形管状外壳的照明装置通过螺钉元件紧固到车门衬板而将照明装置稳固地附接到车门衬板的曲面表面。
发明内容
然而,第4933240号日本专利中公开了这种传统的技术中,当照明装置被附接到车门衬板(附接物)的曲面表面时,由于需要执行使用螺钉元件的紧固操作,会导致出现一个问题,即连接照明装置的步骤数增多。
本发明已经考虑到了上述问题,并且具有提供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的目的,该结构能够使照明装置稳定地附接到附接物的曲面表面,而无需使用螺钉元件,并且因此能够减少组装的步骤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包括下述特征。
第一特征: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配有基座和附接元件,所述基座设置在附接物的曲面表面上并且构造为包括平坦的板形基础部分,所述附接元件构造为使照明装置相对于所述基础部分固定。
第二特征:所述基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且照明装置在竖直向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基础部分的运动被所述基座和所述附接元件中中的至少一个限制。
第三特征:附接元件包括:支撑壁部分,其从所述基础部分直立;和爪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壁部分的末端上并且配置为限制所述照明装置远离所述基础部分的运动。
第四特征:附接元件还包括:侧壁部分,其从所述基础部分直立来并且与所述照明装置的一个侧表面成表面接触;和突起,其从所述支撑壁部分朝向所述侧壁部分突出并且与所述照明装置的另一侧表面成线接触。
第五特征:所述突起沿所述支撑壁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该突起的横截面被形成为弓形。
第六特征:所述突起被形成为具有比支撑壁部分的纵向尺寸短的纵向尺寸。
第七特征:所述突起被形成为具有比支撑壁部分的横向尺寸短的横向尺寸。
第八特征:在与照明装置接触的侧壁部分的接触表面上设定一朝向侧壁部分的末端定向的斜角;并且所述支撑壁部分在所述基础部分上直立,同时相对于与所述基础部分的平面垂直的线朝向所述侧壁部分以基本等于所述斜角的角度倾斜。
第九特征:附接元件包括设置在基座部分上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成与照明装置的朝向所述基础部分定向的表面接触;并且所述突出部的被配置成与照明装置接触的接触表面相对于基础部分的平面朝向侧壁部分和基础部分以基本上等于所述斜角的角度倾斜。
第十特征:在所述侧壁部分上的面对着所述支撑壁部分的位置形成有冲切孔。
第十一特征:所述基座包括上侧壁部分,该上侧壁部分与所述基础部分的上端以及所述附接物的曲面表面整体地设置,并且该上侧壁部分配置为限制所述照明装置的竖直向下的运动。
第十二特征:所述基座包括下侧壁部分,该下侧壁部分与所述基础部分的下端以及所述附接物的曲面表面整体地设置。
第十三特征:所述附接元件包括运动限制元件,该运动限制元件配置为限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向上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照明装置能够通过附接元件相对于基座的平的板形基础部分固定,所述基座部分设置在附接物的曲面表面上。因此,无需使用螺钉元件,照明装置能够稳定地附接到附接物的曲面表面。因此,能够减少照明装置所需的附接步骤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即使在基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由于照明装置相对于基础部分的竖直运动被限制,因此照明装置能够被固定到所述基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爪元件能够限制照明装置在远离基础部分的方向上运动,因此,照明装置能够相对于基础部分稳定地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照明装置的一个侧表面与侧壁部分成表面接触,照明装置的另一侧与支撑壁部分上的突起成线接触。结果,照明装置能够相对于基础部分以更加稳定的方式固定。此外,与照明装置的两个侧表面都与附接元件成表面接触的情形相比,照明装置相对于基础部分的松动或震颤能够被抑制而无需增加照明装置和附接结构的尺寸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由于突起沿支撑壁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突起的横向横截面被形成为弓形,该突起能够设置成相对于照明装置的另一侧表面成线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突起的纵向尺寸比支撑壁部分的纵向尺寸短,与突起被形成为跨越支撑壁部分的整个长度的情形相比,支撑壁部分能够被轻易地弯曲。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弯曲所述支撑壁部分并且将爪元件朝向与侧壁部分所定位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动,能够容易地相对于附接元件安装照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由于突起的横向尺寸比支撑壁部分的横向尺寸短,因此,与突起被形成为跨越支撑壁部分的整个宽度的情形相比,支撑壁部分能够被轻易地弯曲。因此,能够相对于附接元件方便地照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即使与侧壁部分内的照明装置接触的接触表面上设定斜角的情形相比,照明装置相对于基础部分的松动或震颤能够被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与照明装置接触的突起的接触表面相对于基础部分的平的表面朝向侧壁部分以基本上等于侧壁部分的斜角的角度倾斜。因此,例如,即使在照明装置的壳体被构造为多边形管的形式的情况下,照明装置相对于基础部分的松动或震颤也能够被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能够通过模具(滑动模具)轻松地形成穿过形成于侧壁部分中的冲切孔的爪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由于基座包括与基础部分的上端以及附接物的曲面表面整体地设置的上侧壁部分,因此基座的刚度能够提高。因此,照明装置能够相对于附接物的曲面表面更稳定地附接。此外,通过具有相对高的刚度的上侧壁部分,照明装置相对于基础部分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能够被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由于基座包括与基础部分的下端以及附接物的曲面表面整体地设置的下侧壁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座的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由于照明装置相对于基础部分的向上的运动被运动限制元件限制,因此照明装置恩能够更稳定地附接到附接物的曲面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车门衬板的透视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被应用于该车门衬板;
图2是车门衬板的后表面侧的局部放大的透视图;
图3是透视图,示出了照明装置安装在附接结构上的情形;
图4A是图3所示的附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4B从另一角度看去的图4的附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从图2中的箭头Q的方向示出的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取的局部省略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附接结构的局部省略的放大透视图,其中照明装置安装在该附接结构上;
图8是描述用于形成附接结构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9是沿途8的IX-IX线截取的局部省略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车门衬板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应用于该车门衬板;
图11是透视图,其中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车门衬板上的照明装置和附接结构的布置位置;
图12是透视图,其中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照明装置和附接结构相对于容纳在饮料保持器中的饮料容器的布置位置;
图13是示出了附接结构上的照明装置的附接状态的放大透视图;
图14是放大透视图,其中饮料保持器和连接装置以局部切除的方式示出;
图15是放大透视图,其示出了照明装置从附接结构拆除的状态;
图16是放大透视图,其示出了照明装置从附接结构拆除的状态;
图17是透视图,其描绘了照明装置插入到附接结构中;
图18是平面图,其示出了照明状态在附接结构中的插入状态;
图19是沿图18中的线XIX-XIX截取的局部省略的横截面视图;
图20是示出了照明状态在附接结构中的插入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示出了爪形元件的放大的平面图;
图22是示出了照明装置相对于附接结构的附接轨迹的说明性视图;
图23是示出了附接结构和照明装置被布置在与图11所示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以及
图24是说明性视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形成附接结构和饮料保持器的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结合该附接装置所结合到的车门衬板加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门衬板12(附接物)例如由诸如塑料等的树脂材料构造而成,并且被安装在车辆(自动车)的车门面板的内侧。在下面的描述中,车门衬板12的车辆向前的方向将被称为X1方向,其车辆向后的方向将被称为X2方向,外侧车辆横向方向将被称为Y1方向,内侧车辆横向方向将被称为Y2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将被称为Z1方向,并且竖直向上的方向将被称为Z2方向。
车门衬板12配备有基础装饰14、连接到基础装饰14并组成车门衬板12的上部的上部装饰16、和车门把手18。扬声器20布置在基础装饰14的前下部。在基础装饰14上形成有车门扶手22,车门扶手在车辆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延伸(图1中的左右方向),还形成有腔24,该腔被设置在车门扶手22的向前的方向上(X1方向),并且由基础装饰14的朝向外侧车辆横向方向(Y1方向)凹入的一部分形成。
如图2所示,车门扶手22由基础装饰14的朝向内侧车辆横向方向(Y2方向)突出的部分形成。此外,开关单元26布置在车门扶手22的内部。开关单元26包括多个开关28,30,32(见图1)。在当前实施例中,分别地,开关28被构造为动力窗户开关,开关30被构造为车门锁开关,并且开关32被构造为镜子开关。然而,开关28,30,32的功能和数目可任意地设定。
用于照明装置200的用于导光的光导34连接到开关单元26。光导34能够由例如光纤构成。
曲面表面36形成在车门扶手22的背表面(后表面)上,该曲面表面临接腔24的背表面(后表面),并且用于固定照明装置200的附接结构10设置在该曲面表面上。
如图3,5,和7所示,照明装置200配有壳体202和设置在壳体202中并且连接到光导34的端部的连接元件204,其中,一未描绘的发光元件安装在壳体202中。壳体202和连接元件204由诸如塑料等的树脂材料制成。壳体202包括连接器206和与连接器206邻接的照明单元208,其中,未描绘的线束(电线)连接到所述连接器。
连接器206被构造成大致矩形管状形状,并且在其一端的照明单元208一侧形成有朝向左右两侧突出的凸缘210和212。照明单元208沿连接器206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其前表面(设有连接元件204的表面)与连接器206的前表面共面。
照明单元208的厚度尺寸小于连接器206的厚度尺寸。更具体地,照明装置200具有如下形状,即在背表面侧上,连接器206比照明单元208更加略微向外突出。爪形元件214和216设置在照明单元208的两个侧表面上。
连接元件204是管状元件,其被形成为从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在向前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其轴线被设置为与发光元件的光轴基本一致。因此,在光导34的端部连接到连接元件204的内孔的状态下,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被导入光导34。
尽管根据本发明的发光装置200被基本如上所述地构造,但该照明装置200也可以按照与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号2012-086620中公开的发光装置(照明装置)类似的方式构造而成。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发光装置200的附接结构10。附接结构10由例如塑料等树脂材料与车门扶手22一体地形成。然而,附接结构10并不必须是由树脂形成的整体模制的物件。
如图3至7所示,附接结构10配备有基座(pedestal)40和附接元件42,该基座被形成为在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上突出成大致U形,所述附接元件将照明装置200固定到基座40。基座40包括:在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型基础部分44、设置在基础部分44的下端(Z1方向上的端部)的下侧壁部分46、和设置在基础部分44的上端(Z2方向上的端部)的上侧壁部分48。上侧壁部分48设置为从光导34的端部竖直地向下。
附接元件42包括:设置在基础部分44上的附接元件主体50、设置在基础装饰14的背表面上并与照明装置200的照明单元208接触的运动限制元件52、以及使上侧壁部分48与运动限制元件52互连的连接壁部分54。附接元件主体50包括从基础部分44的一侧(远离曲面表面36的一侧)直立起来的宽的侧壁部分56和从基础部分44的另一侧(靠近曲面表面36的一侧)直立起来的窄的支撑壁60,支撑壁的远端上设有接合爪58(爪形元件)。
侧壁部分56是基本矩形的板型元件并且从下侧壁部分46的稍上方延伸至上侧壁部分48。在侧壁部分56的面对着支撑壁部分60的位置处,形成有形状与支撑壁部分60相对应的冲切孔62。侧壁部分56在基本垂直于基础部分44的方向上直立。从图6可以理解,侧壁部分56的位于支撑壁部分60一侧的表面与连接器206的构成照明装置200的一部分的侧表面表面接触。在侧壁部分56内的与连接器206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侧壁部分56的支撑壁60一侧的表面)上,朝向侧壁部分56的远端的具有预定角度θ的斜角被设定。
支撑壁部分60在基础部分44上直立,同时相对于与基础部分44的平面垂直的线P朝向侧壁部分56一侧倾斜,倾斜角度(预定角度θ)与侧壁部分56的斜角基本相同。朝向侧壁部分56一侧突出的突出部64被形成在支撑壁60上。
突出部64包括在横向横截面中成弓形的外表面,并且突出部64沿支撑壁部分60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突出部64被布置成与连接器206的另一侧表面线接触。在突出部64被设置在基本位于支撑壁部分60的纵向方向的中心的情况下,突出部64的纵向尺寸被形成为比支撑壁部分60的纵向尺寸短。此外,在突出部64被基本设置在支撑壁部分60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的情况下,突出部64的横向尺寸被形成为比支撑壁部分60的横向尺寸短。基于此,由于支撑壁部分60能够被适当地弯曲,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接合爪58与连接器206之间的附接与脱离。
在支撑壁部分60的与形成突出部64的表面相反一侧上的表面上,提供了肋66,该肋从位于其横向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的近端延伸到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肋66设置为与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形成整体。通过以这种方式提供肋66,支撑壁部分60的刚度能够被增加。
接合爪58整体地形成在支撑壁部分60的末端。接合爪58朝向侧壁部分56一侧突出超过支撑壁部分60,并与组成照明装置200的一部分的连接器206的背表面接触(见图6)。接合爪58形成有倾斜表面68,该倾斜表面朝向侧壁部分56并朝向基础部分44一侧倾斜。
附接元件主体50包括设置在基础部分44上并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至第四突起70,72,74,76(见图5)。第一突起70从侧壁部分56的下端延伸至基础部分44的另一端。第二突起72在比第一突起70的位置稍靠上的位置(Z2方向上)处从基础部分44的横向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延伸至基础部分44的另一端。第三突起74在比第二突起72更靠上的位置处从侧壁部分56延伸至基础部分44的横向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第四突起76在比第三突起74更靠上的位置处从基础部分44的横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延伸至基础部分44的另一端。
第一至第四突起70,72,74,76的突出长度从它们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步地变大。更具体地,朝向侧壁部分56一侧,第一至第四突起70,72,74,76中的每一个突起的远端表面以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平面成预定角度θ的方式朝向基础部分44一侧倾斜。根据该特征,第一至第三突起70,72,74中的每一个的远端表面与构成照明装置200的一部分的连接器206的前表面(指向基础部分44的表面)接触,而第四突起76的远端表面与构成照明装置200的一部分的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接触。
在第一突起70的另一端上,具有直立地与连接器206的另一侧表面接触的板形壁部78;在第四突起76的另一端上,具有直立地与照明单元208的另一侧表面接触的板形壁部80。壁部78,80与曲面表面26整体地形成。
运动限制元件52被形成为在侧壁部分56的延伸方向上、以大致H形、从定位在基础装饰14的背表面(后表面)上的光导34的一端(在Z2方向上的)上方的部分延伸。运动限制元件52包括一对限制板82,84和连接到所述限制板82,84的中间板,该一对限制板布置成相互面对关系并且设置在基础装饰14的背表面上。
相应的限制板82,84被形成为朝向其末端逐渐变窄。通过在限制板82的末端侧的下部提供冲切口,形成了与照明单元208的上表面接触的上限制表面82a和与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接触的前限制表面82b。类似地,通过在限制板84的末端侧的下部提供冲切口,形成了与照明单元208的上表面接触的上限制表面84a和与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接触的前限制表面84b。
连接壁部分54连接所述限制板中的一个82与上侧壁部分48,同时侧向地覆盖光导34的端部。因此,当照明装置200被安装在附接结构10中时,可以防止因与光导34或其他构件等的手动接触而对光导34造成损害。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按照前述方式构造而成的附接结构10将照明装置200相对于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安装的安装过程。
在将照明装置200相对于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进行附接的情况下,首先,照明装置200被朝向基座40推,使之处于如下状态:连接器206被设置成与基础部分44成面对关系,并且连接元件204与光导34的末端位置一致。当实现该状态时,连接器206的前表面与接合爪58的倾斜表面68接触。
随后,当照明装置200被朝向基础部分44压时,支撑壁部分60被弹性地变形,从而接合爪58在远离侧壁部分56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连接器206进入侧壁部分56和接合爪58之间。此外,当照明装置200被进一步朝向基础部分44压时,已经压倒和超过连接器206的接合爪58被恢复到其原位置并且与连接器206的背表面接触,并且光导34的端部被安装在连接元件204的内孔中。
此时,连接器206的前表面接触第一至第三突起70,72,74的各自的远端表面。更具体地,在连接器206的前表面与触第一至第三突起70,72,74的各自的远端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其背表面与接合爪58接触,并且因此连接器206被相对于基础部分44固定。
此外,连接器206的个侧表面被设置成与侧壁部分56成表面接触,并且连接器206的另一侧表面被设置成与突起64成线接触,同时接触壁部78。结果,连接器206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松动和震颤被抑制。此外,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与第四突起76的远端表面接触,并且照明单元208的另一侧表面与壁部80接触。结果,照明单元208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松动和震颤被抑制。
进一步地,连接器206的一个凸缘210被设置成与侧壁部分56接触,而连接器206的另一凸缘212被设置成与接合爪58接触。因此,照明装置200在竖直向下的方向(Z1方向)上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运动被限制。更具体地,侧壁部分56和接合爪58用作运动限制装置,用于限制照明装置200的竖直向下的运动。然而,在照明装置200已经被安装在附接结构10的状态下,凸缘210可保持与侧壁部分56不接触,并且凸缘210可保持与接合爪58不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照明装置200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能够被限制。
此外,由于照明单元208的上表面与相应的上限制表面82a,84a接触,因此被固定到基础部分44的照明装置200的竖直向上(Z2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竖直向上的运动、以及防止在光导34上施加过大的力。然而,在照明装置200已经被安装在附接结构10上的状态下,相应的上限制表面82a,84a可保持与照明单元208的上表面不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竖直向上运动的量被限制为较小的量,因此能够防止在光导34上施加过大的力。
此外,由于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与相应的面朝前的限制表面82b,84b接触,因此照明单元208的向前的运动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照明装置208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向前的运动、以及防止在光导34上施加过大的力。然而,在照明装置200已经被安装在附接结构10上的状态下,相应的面向前的限制表面82b,84b可保持与照明单元208的前表面不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向前运动的量被限制为较小的量,因此能够防止在光导34上施加过大的力。
进一步地,连接元件204被设置成从上侧壁部分48竖直向上(在Z2的方向上),与照明单元208的爪元件216一起被设置成位于壁部80的竖直上方。因此,即使在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在竖直向下的方向(Z1方向)上运动的情况下,由于连接元件204与上侧壁部分48接触并且爪元件216与壁部80接触,因此照明装置200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被限制。更具体地,上侧壁部分80和壁部80用作运动限制装置,用于限制照明装置200的竖直向下的运动。
如上文已经描述的那样,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照明装置200的附接结构10,照明装置200能够被附接元件42相对于基座44的平板形基础部分44固定,这是在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车门衬板12)上提供的。因此,无需使用螺钉元件,照明装置200能够相对于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稳定地附接。因此,附接照明装置200所需的步骤数能够被减少。
此外,由于连接器206的一个凸缘210被设置成与侧壁部分56接触,并且连接器206的另一凸缘212被设置成与接合爪58接触,因此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被限制。另外,通过将上侧壁部分48设置成从连接元件204竖直地向下,并且将壁部80设置成从形成在照明单元208上的另一爪元件216竖直向下,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被限制。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尽管基础部分44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但由于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竖直向下的运动被基座40和附接元件42限制,照明装置200能够被固定到基础部分44。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接合爪58限制照明装置200在远离基础部分44的方向上的运动,因此,照明装置200能够相对于基础部分44稳定地固定。
此外,连接器的一个侧表面与侧壁部分56成表面接触,连接器206的另一侧表面与设置在支撑壁部分60上的凸起64成线接触。结果,照明装置200能够相对于基础部分44以更加稳固的方式固定。此外,与连接器206的两个侧面都与附接元件42成表面接触的情形相比,能够在无需增加照明装置200和附接结构10的尺寸精度的情况下限制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松动或震颤。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横向截面被形成为弓形形状的突起64沿支撑壁部分60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突起64能够被设置成相对于连接器206的所述另一侧表面线接触。
此外,由于突起64的纵向尺寸比支撑壁部分60的纵向尺寸短,因此,与将突起64形成为跨过支撑壁部分60的整个长度的情形相比,支撑壁部分60能够被容易地弯曲。结果,通过弯曲支撑壁部分60以及将接合爪58朝向与设置有侧壁部分5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照明装置200能够被容易地相对于附接元件42安装。
此外,由于突起64的横向尺寸比支撑壁部分60的横向尺寸短,因此与将突起64形成为跨过支撑部部分60的整个宽度的情形相比,支撑壁60能够被容易地弯曲。因此,能够相对于附接元件42容易地安装照明装置200。
根据本实施例,在侧壁部分56与连接器206的接触表面上设定具有预定角度θ的斜角,并且支撑壁部分60直立地位于基础部分44上同时相对于垂直于基础部分44的平面成预定角度θ朝向侧壁部分56倾斜,该预定角度θ基本上等于所述斜角。结果,照明装置200相对基础部分44的松动或震颤被抑制。
此外,第一至第四突起70,72,74,76的与照明装置200接触的接触表面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平坦表面朝向侧壁部分56一侧以基本上等于侧壁部分56的斜角的角度倾斜(基础部分44)。结果,照明装置200相对基础部分44的松动或震颤被抑制。
此外,在侧壁部分56中面对着支撑壁部分60的位置形成冲切孔6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和9所示,通过使用模具150和穿过冲切孔62的滑动模具152,接合爪58能够被容易地形成。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基座40包括上侧壁部分48并且上侧壁部分设置成与基础部分44的上端以及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成一体,因此基座40的刚性增加。因此,照明装置200能够相对于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更稳定地附接。此外,通过提供刚度较高的上侧壁部分,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数值向下的运动本限制。
此外,由于基座40包括下侧壁表面46,并且下侧壁表面与基础部分44的下端以及车门扶手22的曲面的表面36整体地设置,因此,基座40的刚性被进一步提高。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照明装置200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竖直向上的运动被组成运动限制元件52的相应的上限制表面82a,84b限制,照明装置200能够被更稳定地附接到车门扶手22的曲面表面36。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概括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照明装置310的附接结构312,例如如图10至16所示,被应用于车门衬板314,车门衬板314被附接到车辆的车门面板的内侧的车厢。然而,附接结构312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与车门衬板314隔开的车辆的内部构件,或与内部构件隔开的其他物件可用作附接物,并且可以讲照明装置310附接到这些附接物。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描述一种情形,在该情形中,照明装置310通过附接结构312附接到车辆的后车门的车门衬板314。
由塑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车门衬板314包括上构件316和组装在上构件316上的下部件318。更具体地,多个孔322形成被沿前-后方向(箭头X的方向)形成在上构件316的下端部分320。因此,在上构件316的下端部分320与下构件318的上端部分324重叠的情形中,诸如螺栓之类的接合元构件326通过孔322接合,从而上构件314和下构件318被连接起来并且车门衬板314被构造而成。
在上构件316内,(在X1方向上的)车辆向前的位置向下(在箭头Z1所示的方向上)延伸得比车辆的其他位置更多。此外,在前述的车辆向前的位置,形成饮料保持器332,具有视觉透明性的饮料容器330(描绘的物体),例如PET瓶等,被容纳在饮料保持器中。饮料保持器332由上构件316的车辆向前方向上的在箭头Y1的方向上凹入的位置形成,从而形成能够容纳饮料容器330的兜形。
在饮料保持器332中,在其沿箭头Z1的方向延伸的下侧部分内,在侧壁334中形成沿车辆的向后方向(箭头X2的方向)的孔336。此外,在上构件316的下端部分320内,附接结构312与下端部分320在侧壁334附近的位置形成整体。更具体地,附接结构312由于上构件316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被形成为从下端部分320沿箭头Y1的方向延伸,以便面对着孔336。因此,在照明装置310被附接到附接装置312的情况下,照明装置310被布置为沿箭头Y1的方向延伸并面对孔336。
在该情况下,照明装置310可以在外面发射或发出穿过透镜338的照明光340。如图11至14所示,照明装置310附接到附接结构312,使得透镜338和孔336彼此面对。因此,在照明光340从附接到附接结构312的照明装置310通过透镜228输出的情况下,照明光340穿过孔336并且藉此饮料容器330被照亮。饮料容器330是具有视觉透明性的容器,并且因此,在照明光340施加到饮料容器330的内部盛装的饮料342的情况下,照明光340从饮料容器330作为反射光被反射到车厢中。因此,通过车厢内的乘客观察所述反射光,能够确认在饮料容器330内存在饮料342。
[本实施例的详细构造]
现在将结合附图17至22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附接结构312和照明装置320的详细构造。在下面的描述中,如必要,可仍参考图10至图16。此外,在图17至22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箭头B的方向、以及箭头C的方向是三个轴向方向,它们被示出的目的在于澄清附接结构312与照明装置310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附接结构312和照明装置310相对于车门衬板314的安装位置,存在一种情形,在该情形中,该三个轴向方向不与图10至16中所示的箭头X方向、箭头Y方向和箭头Z方向所示的三个轴向方向对应。
照明装置310和附接结构312分别包括相对于其沿箭头A的方向的中心部的侧向对称结构。
首先将描述照明装置310。
照明装置310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壳体350。壳体350由光源容纳单元354和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组成,所述光源容纳单元中容纳诸如LED(发光二极管)的光源352并设有透镜338,所述连接器装配部分临近光源容纳单元354并被装配到连接器356中。在该情况下,如图17和18所示,在光源容纳单元352被定向在箭头B1所指的方向上并且连接器装配部分358被定向在箭头B2所指的方向上的情形中,通过将照明装置310沿箭头B1指示的方向相对于附接结构312插入,照明装置310能够被附接到附接结构312。
由塑料制成的大致T形的盖构件362安装在壳体350的上表面360上(箭头C1方向一侧的表面)。透镜338形成在盖构件362的光源容纳单元354一侧的位置处。光源352布置在光源容纳单元354内的正位于透镜338下方的位置。更具体地,光源352和透镜338二者都设置在与光轴基本重合的状态中。
响应于来自未示出的车辆电池的通过连接器356提供的电能供给,光源352发射照明光340。透镜338将由光源352发出的透明光340聚焦,并且该透镜是双凸透镜,光穿过该透镜被朝向外部照射或发散。透镜338的类型和形状可以被适当地设定。
光源容纳单元354是矩形体,该矩形体具有足以容纳光源352和在内部设置透镜338的尺寸。另一方面,连接器装配部分358是具有孔364的矩形体,连接器356通过该孔进行装配。
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在箭头C方向上的厚度比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厚度更薄。此外,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在箭头A方向上的宽度比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宽度稍微更宽。
如图13,14和17所示,形成壳体350的上表面360(一个侧表面)的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上表面368与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上表面370彼此基本平齐。因此,共同形成壳体350的底表面372的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底表面374和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底表面376被设定为沿箭头C的方向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
通过在壳体350上提供具有不同厚度的光源容纳单元354和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由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底表面374、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箭头B1方向上的侧面、以及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底表面376形成台阶部分378。更具体地,台阶部分378是形成在壳体350的底表面372一侧上的、光源容纳单元354与连接器装配部分358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的台阶。
此外,在电源容纳单元354的位于连接器装配部分358一侧上的拐角380,382上,箭头A2方向上的拐角380在箭头A2的方向上从连接器装配部分358凸出,而A1方向上的拐角382在箭头A1的方向上从连接器装配部分358凸出。
此外,在箭头A2的方向上突出成凸形的爪元件386(突起)被形成在箭头A2方向上的侧面384上,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邻接。另一方面,在箭头A1的方向上突出成凸形的爪元件390(突起)被形成在箭头A1方向上的侧面388上,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2邻接。此外,爪元件386,390形成在沿箭头C的方向具有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并且每个爪元件386,390的上部被形成为斜坡形。
接下来将描述附接结构312。
如图11,13至18,20和22所示,在上构件316的下端部分320上的面对孔336的位置处,附接结构312包括管形主体部分400,该管形主体部分从下端部分320开始在箭头Y1的方向上和箭头B2的方向上延伸。管形主体部分400具有相对于其中心部分沿箭头A的方向侧向对称的形状,并且被形成为与构成照明装置310的壳体350的形状相配合的矩形筒形。
具体地,管形主体部分400包括沿箭头C1的方向定向的上壁部分402(侧表面)、沿箭头A2的方向定向的侧壁部分404、沿箭头A1的方向定向的侧壁部分406、和沿箭头2的方向定向的底壁部分408(连接元件)。上壁部分402和底壁部分408由两个侧壁部分404,406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空间,在该空间内容纳沿箭头B1的方向插入的照明装置310的壳体350。
上壁部分402的位置处沿箭头B2的方向被显著地切口,并且被形成为沿箭头B的方向连续地敞开的开口410。因此,与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以及底壁部分408相比,上壁部分402被形成为沿箭头Y2的方向和箭头B1的方向很大程度地缩回的形状。
在上壁部分402的箭头B2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弓形凹槽412,该弓形凹槽在箭头B1的方向上凹入,与透镜338的形状匹配。此外,在上壁部分402的底表面(管形主体部分400的内侧)上,两个按压部分414(末端按压部分)沿箭头B的方向延伸。
因此,在壳体350沿箭头B1的方向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的情况下,透镜338向外暴露,并且照明装置310能够被附接到附接结构312,而不会使透镜338与附接结构312的任何组成构件接触。此外,通过两个按压部分414在光源容纳单元354的箭头B1方向上抵靠侧表面416,照明装置310能够沿箭头B的方向定位在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预定位置。否则,两个按压部分414用作被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停止器。
如下文所述,沿箭头A的方向彼此面对的两个侧壁部分404,406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首先,在侧壁部分404的箭头A的方向上的侧表面(面对着侧壁部分406的侧表面,即,管形主体部分400的内侧表面)上,沿箭头B的方向形成装配槽418,该装配槽能够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爪元件386装配。因此,如图19所示,装配槽418与爪元件386的形状匹配,并且在横截面中形成有渐缩形状。
此外,在侧壁部分404的箭头B2方向上的末端部分上的装配槽418侧上的位置处,形成有沿箭头B2的方向延伸的薄壁部分420。薄壁部分420的沿箭头A方向的厚度被设定为比侧壁部分404的沿箭头A方向的厚度更薄。
此外,在侧壁部分404的箭头B2方向上的末端上的薄壁部分420下方,形成有沿箭头B2的方向延伸的爪部件422(接合部件,爪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20和22所示,薄壁部分420比爪部件422在箭头B2方向上延伸得更长。此外,在壳体350沿箭头B1的方向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情况下,爪部件422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箭头A2方向上拐角380接合,并且沿箭头B1的方向,也就是照明装置310的纵向方向,按压光源容纳单元354。
此外,在爪部件422的靠近侧壁部分404的位置处形成有凸形的按压部分422(侧表面按压部分),当爪部件422已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接合时,该按压部分按压在靠近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384上的拐角380附近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侧壁部分406的箭头A2放上的侧表面(面对着侧壁部分404的侧表面,即,管形主体部分400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沿箭头B的方向延伸的装配槽426,该装配槽能够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爪元件390装配起来。因此,装配槽426也与爪元件390的形状匹配,并且在横截面中形成有渐缩形状。
此外,在侧壁部分406的箭头B2方向上的末端部分上的装配槽426侧上的位置处,形成有沿箭头B2的方向延伸的薄壁部分428。薄壁部分428的沿箭头A方向的厚度被设定为比侧壁部分406的沿箭头A方向的厚度更薄。
此外,在侧壁部分406的箭头B2方向上的末端上的薄壁部分428下方,形成有沿箭头B2的方向延伸的爪部件430(接合部件,爪元件)。在这种情况下,薄壁部分428比爪部件430在箭头B2方向上延伸得更长。此外,在壳体350沿箭头B1的方向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情况下,爪部件430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箭头A1方向上拐角382接合,并且沿箭头B1的方向按压光源容纳单元354。
此外,在爪部件430的靠近侧壁部分406的位置处形成有凸形的按压部分432(侧表面按压部分),当爪部件430已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2接合时,该按压部分按压在靠近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388上的拐角382附近的位置。
如前文已经注意的那样,爪元件386,390被设定为沿箭头C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并且因此,装配槽418,426被设定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并且薄壁部分420,428也被设定在基本相同的高度。此外,爪部件422,430也被设定在基本相同的高度。
如图18岁时,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间距“a”被设定为与光源容纳单元354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因此,在爪元件386,390被分别装配到装配槽418,426中的情况下,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384,388被放置为与侧壁部分404,406分别成表面接触,如图19中所示。此外,薄壁部分420和428之间的间距“b”被设定为比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间距“a”更大(a<b)。更具体地,开口410的沿箭头B2的方向的位置具有较宽的形状。
在连接两个侧壁部分404,406的底壁部分408上,其沿箭头A方向的中间部分被形成为在箭头B2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433。
此外,从底壁部分408的中心部分跨越延伸部433的外壳支撑元件434被沿箭头B的方向形成。在壳体支撑元件434的箭头B方向的中间部分处,形成与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相对应的台阶部分436。此外,壳体支撑部分434的箭头B2方向上的末端部分被形成为引导表面438,该引导表面朝向箭头B2的方向和箭头C2的方向倾斜。
因此,在壳体350沿箭头B的方向插入到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情况下,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被壳体支撑元件434沿引导表面438引导,使得当台阶部分378抵靠台阶部分436时,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被支撑在壳体支撑元件434(的台阶部分436)上。
[本实施例的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照明装置310的附接结构312被如上所述地构造。接下来,将描述当照明装置310被附接到附接结构312的附接过程,以及在其附接之后来自照明装置310的照明光340在饮料容器330上的照射。
首先,如图17和22所示,在透镜338面向箭头C1方向的情形下,光源容纳单元354被布置在箭头B1方向的一侧,并且连接器装配部分358被布置在箭头B2一侧。根据本发明,如图22所示,如果照明装置310保持相对于附接结构312的箭头B2方向侧在角度α的范围之内,则在相对于附接结构312成任意角度α开始,壳体350能够被插入到管形主体部分400中。因此,根据本发明,当照明装置310被以至少透镜338面向箭头C1的方向的方式相对于附接结构312定位时,光源容纳单元354被定向为朝向管形主体部分400,并且连接器装配部分358与管形主体部分400隔开。
接下来,从图17和22所示的状态可以看出,照明装置310在箭头B1的方向上移动朝向管形主体部分400。在这种情况下,开口410的箭头B2方向上的一侧具有较宽的形状,并且满足关系式“a<b”。因此,薄壁部分420,428用作引导件,并且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方便地插入到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空间中。
此外,开口410具有从管形主体部分400的箭头B2方向的一侧朝向凹槽412的位置连续地敞开的形状。因此,即使照明装置310被沿箭头B1的方向移动同时透镜338面向箭头C1的方向,透镜338也不会与附接结构312的任何构成元件接触。
当光源容纳单元354被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空间中被引导时,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384,388分别与侧表面404,406面接触,同时爪元件386,390被分别装配到装配槽418,426中。另一方面,构成台阶表面378的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底表面同样与引导表面438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底表面376与引导表面438接触的情况下连接器装配部分358与光源容纳单元354沿箭头B1的方向整体地移动时,连接器装配部分358能够沿引导表面438被平滑地引导至台阶部分436。更具体地,由于倾斜引导表面438的存在,底表面376被沿箭头B的方向引导至平行的台阶部分436上,并且其结果是,能够沿基本平行于管形主体部分400的箭头B1的方向作为整体推进照明装置310。
此外,当通过由侧壁部分404,406和装配槽418,426执行的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引导作用以及有台阶部分436执行的台阶部分378的引导作用在箭头B1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照明装置310时,照明装置310被沿箭头B1的方向定向,并且能够被进一步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
更具体地,侧表面384,388被放置成分贝与侧壁表面404,406成面接触,并且爪元件386,390被分别装配到装配槽418,426中。此外,台阶部分436具有与台阶部分378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底表面374以及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底表面被分别支撑在台阶部分436上。由于上述原因,建立了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照明装置310的(光源容纳单元354和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在箭头A的方向上的以及在箭头C的方向上的位置被控制。因此,在照明装置在箭头A的方向上的以及在箭头C的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的状态下,照明装置310沿箭头B1的方向移动。
此外,在拐角380,382上的箭头C2方向侧上的部分(即,与组成台阶部分378的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箭头B1方向上的侧表面相对应的位置)已经抵靠爪部件422,430的情况下,当随后将照明装置310进一步沿箭头B1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来自拐角380的压力,爪部件422绕侧壁部分404的末端部分在箭头A2的方向上整体地向后弯曲。进一步地,通过拐角382的压力,爪部件430绕侧壁部分406的末端部分在箭头A1的方向上整体地向后弯曲。
在这种状态下,当照明装置310被进一步沿箭头B1的方向移动时,拐角380,382经过并超出爪部件422,430,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416与按压部分414抵靠,并且台阶部分378抵靠台阶部分436。因此,爪部件422,430被从被拐角380,382压的状态释放,并返回到它们在被压之前的原始状态。
结果,爪部件422,430与拐角380,322接合,并且光源容纳单元354被朝向箭头B1的方向压。此外,形成在爪部件422的侧壁部分404附近的按压部分424沿箭头A1的方向按压侧表面384的拐角380附近的位置。此外,形成在爪部件430的侧壁部分406附近的按压部分432沿箭头A2的方向按压侧表面388的拐角382附近的位置。此外,按压部分414沿箭头B2的方向按压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416。另外,通过台阶部分378抵靠台阶部分436,壳体350被固定地支撑在壳体支撑元件434上。
因此,通过按压部分414,424,432,爪部件422,430,以及台阶部分436,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位置被限制在箭头A的方向上和箭头B的方向上。
此外,如前文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侧表面384,388与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面接触,以及爪元件386,390与装配槽418,426之间的装配接合,光源容纳单元354和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位置被限制在箭头A的方向上和箭头C的方向上。因此,照明装置310被附接并固定地支撑在附接结构312的预定位置,如图10至14以及图18至20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透镜338被设置在凹槽412前方的位置并且暴露于外部。因此,能够防止透镜338与附接结构312的构成元件接触,同时,建立了一种能够使照明光通过透镜338向外输出的情形。
在照明装置310以前述方式附接到附接结构312的情况下,当电能从未图中未示出的车辆电池经由连接器356提供至光源352时,光源352被驱动,并且发出照明光340。发出的照明光340被透镜338聚焦并向外部照射。结果,来自透镜338的照明光340穿过孔336,并且饮料容器330被因此照亮。
当照明光340被照射在饮料容器330内的饮料342上时,照明光340作为反射光从饮料容器330反射到车厢中,并且因此,通过车厢内的乘客观察反射光,能够确定饮料容器330内存在饮料342。
[本实施例的修改]
本实施例不限于上文的描述,并且理所当然地可以对其作出各种修改。
例如,如图23所示,孔452可以设于饮料保持器332的底壁450中,并且附接结构312可以设置在上构件316的下端部320处位于孔452正下方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附接结构312可以被设置为使透镜338面对着孔452,并且照明装置310可固定地附接到附接结构312。
在这种情况下,在附接照明装置310之后,当照明光340从照明装置310沿箭头Z2的方向照射穿过透镜338时,照明光340穿过孔452,并且被保持在饮料保持器332中的饮料容器330被因此照亮。当照明光340被施加到饮料容器330内部的饮料342时,照明光340从饮料容器330作为反射光反射到车厢中。通过车厢内的乘客观察反射光,能够容易地确定饮料容器330内是否存在饮料342。
[附接结构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照明装置310的附接结构312,例如,通过使用如图24中所示的模制设备454,能够与上构件316整体地形成。
模制设备454由横截面为凸形的芯456和横截面为凹形的腔458组成。在该情况下,在芯456和腔458结合的状态下,将成为上构件316的塑料材料460被浇入或加入芯456与腔458之间的间隙中,藉此,上构件316和附接结构312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形成在一起。更具体地,模制设备454能够整体地形成上构件316和附接结构312,而无需使用滑动模制技术。
在模制之后,通过将芯456与腔458沿箭头的方向相互分离,包括附接结构312的上构件316能够被去除。
[本实施例的优点]
如上文已经描述的那样,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照明装置310的附接结构312,附接结构312的壳体支撑元件434配有与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的形状相匹配的台阶部分436。因此,在照明装置310被插入附接结构312的情况下,台阶部分436相对于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用作接收元件。更具体地,由于台阶部分436具有与台阶部分378相对应的形状,因此,当壳体350被插入附接元件312并且台阶部分378抵靠台阶部分436时,台阶部分436相对于台阶部分378用作基座。因此,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能够容易地被台阶部分436支撑,并且照明装置310能够被稳定地支撑。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至少容纳光源352的光源容纳单元354被台阶部分436支撑,光源352和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稳定地支撑。
此外,通过用台阶部分436支撑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上的沿箭头A方向的中间部分,照明装置310能够被更加稳固地支撑。
另外,通过将壳体支撑元件434的末端部分形成为倾斜的引导表面438,当照明装置310被插入附接结构312时,引导表面438存在于附接路径(附接轨迹)上。因此,在照明装置310被附接之前,照明装置相对于附接结构312的位置能够被扩大到图22中所示的角度α的范围。结果,用于设定照明装置310相对于附接结构312的自由度能够增加,并且将照明装置310相对于附接结构312插入的能力(附接的简易性)能够增强。
此外,当照明装置310被插入附接结构312时,台阶部分436支撑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设置在光源容纳单元354上的爪元件386,390被装配到装配槽418,426中,并且侧壁部分404,406被放置成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384,388成表面接触。由于此原因,在与箭头B1的方向、也就是照明装置310的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由箭头A的方向和箭头C的方向限定的平面)中,壳体支撑元件434、侧壁部分404,406以及装配槽418,426能够约束照明装置310的位置。结果,照明装置310能够被以更加稳固的方式支撑。
此外,爪部件422,430,装配槽418,426以及薄壁部分420,428被形成为与箭头B的方向基本平行,同时,由于装配槽418,426以及薄壁部分420,428被设置在爪部件422,430上方,因此附接结构312的整体尺寸能够减小。结果,附接到附接结构312的照明装置310能够被制造得尺寸更小。
此外,由于壳体支撑元件434和侧壁部分404,406通过底壁部分408互连,因此附接结构312的整体性能够得以提高。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照明装置310的附接结构312,开口410(当照明装置310被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时,透镜338通过该开口暴露于外部)被形成在管形主体部分400的上壁部分402中,与壳体350的透镜338成面对关系。因此,在照明装置310已被附接到附接结构312的情况下,没有附接结构312的组成构件被设置在透镜338的外周周围。因此,照明装置310能够被稳定地支撑,同时照明装置310和透镜338的光轴能够被自由地设定。
此外,在与透镜338和光源352隔开的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处,光源容纳单元354被爪部件422,430固定地支撑。由于该原因,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稳定地支撑,无需将附接结构312的任何组成构件设置在透镜338的外周周围。
此外,两个薄壁部分420,428之间的间距“b”被设定为比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间距“a”更宽(a<b)。因此,当光源容纳单元354被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时,关于容纳单元354能够从相对于管形主体部分400的(图22中所示的角度α范围内的)任意方向插入。结果,能够增强照明装置310相对于附接结构312插入的能力、以及照明装置310相对于附接结构312的组装能力(附接的简易性)。
此外,两个爪部件422,430从两个侧壁部分404,406的末端部分沿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两个侧表面384,388延伸,并且爪部件422,430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接合。因此,光源容纳单元354被夹在两个爪部件422,430之间,并且被沿照明装置310的插入方向(箭头B1的方向)相对于附接结构312按压。结果,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以更稳固的方式支撑。
此外,通过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接合的两个爪部件422,430,包括光源容纳单元354的照明装置310被固定地支撑。因此,不需要根据附接结构312的形状改变照明装置310的形状,并且能够避免照明装置310的尺寸增加。
更具体地,照明装置310被两个爪部件422,430固定地支撑,该两个爪部件被设置为远离透镜338,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接合。因此,即使照明装置310的尺寸不能根据附接结构312的形状而改变(例如,在由于不能改变透镜338的尺寸导致照明装置310的尺寸或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尺寸不能改变的情况下),照明装置310也依然能够被固定地支撑。此外,由于爪部件422,430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接合,因此无需根据照明装置310的形状改变壳体支撑元件434的尺寸,并且因此能够避免附接结构312的尺寸增加。
此外,两个薄壁部分420,428朝向照明装置310一侧突出的程度大于两个爪部件422,430,并且两个爪部件422,430不被设置在两个较宽地隔开的薄壁部分420,428的位置。因此,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容易地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此外,当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被移动到两个爪部件422,430的位置时,两个爪部件422,430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拐角380,382接合,并且因此,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可靠地支撑。
在两个爪部件422,430上的靠近两个侧壁部分404,406的位置处,两个凸形的按压部分424,432压靠着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两个侧表面384,388。此外,将按压部分424,432形成为用于填充光源容纳单元354与爪部件422,430之间的间隙。因此,由于两个按压部分424,432与两个爪部件422,430配合着按压在光源容纳单元354上,因此能够防止照明装置310相对于附接结构312的松动或震颤,并且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稳定地并可靠地支撑。此外,通过在爪部件422,430上提供按压部分424,432,能够增加两个爪部件422,430的刚性。
此外,爪元件386,390被形成为渐缩形状,并且装配槽418,426也被形成为在具有渐缩形状的横截面。由于此原因,在与照明装置310的插入方向(箭头B1的方向)垂直的平面(由箭头A的方向和箭头C的方向限定的平面)中,照明装置310的位置能够被容易地约束,并且照明装置310能够被可靠地并且稳定地支撑。
此外,通过形成底壁部分408的一部分并延伸到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的延伸部433,照明装置310相对于附接结构312的附接的简易性能够被进一步增强,并且照明装置310能够被以更加稳固的方式支撑。
此外,通过使开口410沿照明装置310的插入方向(箭头B1的方向)相对于管形主体部分400连续地开口,光源容纳单元354能够被插入到管形主体部分400中而不会导致对透镜338产生损伤。
此外,按压部分414用作压在已经被插入到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侧表面416上的止动器。由于该特征,照明装置310能够被可靠地支撑在沿照明装置310的插入方向的理想位置(透镜338不与附接结构312的任何组成构件接触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无需使用单独的构件,例如托架,或者诸如螺钉、自攻螺钉等的螺纹构件,并且无需使用滑动模制技术,附接结构312和上构件316能够被形成在一起以整体地应对照明装置310的形状。结果,能够避免照明装置310的尺寸的增加。
此外,通过将照明装置310固定到设置在上构件316上的附接结构312,照明光340能够从照明装置310可靠地照射或照向容纳在设置于上构件316中的饮料保持器332中的饮料容器330。
[本发明的总结]
顺便需要说明的是,第4933240号日本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与照明装置车门衬板的附接装置,其中,照明装置的一端通过使用螺钉固定到车门衬板,并且通过使用设置在车门衬板上的接合件支撑照明装置的另一端。
然而,当照明装置通过使用这种类型的附接结构附接到作为车辆的内安装件的车门衬板时,取决于照明装置的附接位置和照明装置的形状,会出现照明装置不能相对于附接结构稳定地附接的情况。结果,存在难以将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稳定地并可靠地相对于被照射的物体照射的情况。例如,在照明装置的尺寸与螺钉附接位置的尺寸以及接合件的尺寸不匹配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照明装置的尺寸以附接结构的形状相符。
为了解决该类型的问题,理想的是附接结构和车门衬板被整体地形成为与照明装置的形状对应,并且照明装置能够被支撑在稳固的状态下,无需使用单独的构件,例如托架,或诸如螺钉,自攻螺钉等螺纹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车门衬板和附接结构被整体地形成在一起,而无需使用滑动模制技术。
此外,在照明装置被这种附接结构支撑的情况下,理想的是组成照明装置的光源的光轴以及透镜的光轴能够被自由地调节,其中从光源输出的照明光穿过该透镜。
根据本实施例,在用于将照明装置310附接到车门衬板(附接物)的附接结构312中,附接结构312包括壳体支撑元件434(支撑元件),壳体支撑元件在照明装置310被插入时支撑照明装置310。照明装置310包括输出照明光340的光源352和容纳光源352的壳体350,并且该壳体被形成为具有沿附接结构312的插入方向的台阶形状。壳体支撑元件434配有台阶部分436,台阶部分436具有与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相对应的形状,并且被插入附接结构312中的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被台阶部分436支撑。
在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内,壳体支撑元件434支撑台阶部分378的至少位于光源352一侧的位置。台阶部分436支撑壳体350的台阶部分378上的横向方向的中间部分。
壳体支撑元件434的位于壳体350一侧的末端部分被形成为倾斜的引导表面438,该引导表面438在附接结构312中沿照明装置310的插入方向引导照明装置310。
附接结构312还包括使壳体支撑元件434和侧壁部分404,406相互连接的底壁部分408(连接元件)。附接结构312与车门衬板314整体地形成。
在照明装置310被附接到附接结构312的情形中,照明装置310输出指向饮料342(待被照明的物体)的照明光340,饮料被保持在设于车门衬板314中的饮料保持器332中。
照明装置310包括输出照明光340的光源352、容纳光源352的壳体350、以及设置在壳体350的一个侧表面上的透镜338,并且照明光340穿过所述透镜338。附接结构312包括管形主体部分400,照明装置310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在管形主体部分400内,在其面对着透镜338的侧表面上形成开口410,当照明装置310被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时,透镜338通过开口410暴露于外部。
壳体350包括光源容纳单元354,光源容纳单元354容纳光源352并具有设置在其内部的透镜338,并且光源容纳单元354被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开口410被形成,使得当光源容纳单元354被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时,光源容纳单元354的设有透镜338的一个侧表面保持通过开口410暴露。在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提供了爪部件422,430(接合部件),这些爪部件422,430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与透镜338隔开的拐角382接合。
在管形主体部分400上提供了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侧壁部分404,406与光源容纳单元354的四个侧表面中的未设置透镜338的两个相互面对的侧表面384,388成表面接触。爪部件422,430从两个侧壁部分404,406的末端沿所述两个侧表面384,388延伸。薄壁部分420,428进一步从两个侧壁部分404,406沿两个侧表面384,388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爪部件422,430延伸。两个薄壁部分420,428之间的间距“b”比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之间的间距“a”更宽。
两个薄壁部分420,428在照明装置310侧比所述两个爪部件422,430突出得更多。压靠着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两个侧表面384,388的凸形的按压部分424,432(侧表面按压部分)被形成在两个爪部件422,430上的临近两个侧壁部分404,406的位置处。
爪元件386,390(突起)被形成在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两个侧表面384,388上。在所述两个侧壁部分404,406上,沿光源容纳单元354相对于管形主体部分400的插入方向形成与爪元件386,390配合的装配槽418,426,使得当光源容纳单元354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时,在爪元件386,390装配在装配槽418,426中的情况下,光源容纳单元354的两个侧表面384,388被设置成与两个侧壁部分404,406成表面接触。
爪元件386,390被形成为渐缩形状,并且装配槽418,426也被形成为具有渐缩的横截面,并与爪元件386,390的渐缩形状相对应。
壳体350由光源容纳单元354和连接器装配部分358组成,连接器装配部分358靠近光源容纳单元354、远离管形主体部分400,并且被装配到连接器356中。在管形主体部分400中,提供了底壁部分408,其支撑与壳体350上的设有透镜338的上表面360(一个侧表面)相对的底表面372(另一侧表面)。底壁部分408一直延伸到连接器装配部分358。
开口410沿照明装置310相对于管形主体部分400插入的方向连续地打开。按压在已经插入管形主体部分400中的照明装置310的末端上的按压部分414(末端按压部分)被设置在管形主体部分400中。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其中理所当然地可采用各种修改或额外的构造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根据本发明的附接结构能够被应用于与车门衬板隔开的任意附接物。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包括:
基座(40),其设置在附接物(12)的曲面表面(36)上并且构造为包括平坦的板形基础部分(44);和
附接元件(42),其构造为使照明装置(200)相对于所述基础部分(4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基础部分(44)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且
照明装置(200)在竖直向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基础部分(44)的运动被所述基座(40)和所述附接元件(42)中的至少一个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附接元件(2)包括:
支撑壁部分(60),其从所述基础部分(44)直立;和
爪元件(25),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壁部分(60)的末端上并且配置为限制所述照明装置(200)远离所述基础部分(44)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附接元件(42)还包括:
侧壁部分(56),其从所述基础部分(44)直立并且与所述照明装置(200)的一个侧表面成表面接触;和
突起(64),其从所述支撑壁部分(60)朝向所述侧壁部分(56)突出并且与所述照明装置(200)的另一侧表面成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突起(64)沿所述支撑壁部分(6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该突起的横截面被形成为弓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突起(64)被形成为具有比支撑壁部分(60)的纵向尺寸短的纵向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突起(64)被形成为具有比支撑壁部分(60)的横向尺寸短的横向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
在与照明装置(200)接触的侧壁部分(56)的接触表面上设定一朝向侧壁部分(56)的末端定向的斜角;并且
所述支撑壁部分(60)在所述基础部分(44)上直立,同时相对于与所述基础部分(44)的平面垂直的线(P)朝向所述侧壁部分(56)以基本等于所述斜角的角度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
所述附接元件(42)包括设置在基座部分(44)上的突出部(70,72,74,76),所述突出部配置成与照明装置(200)的朝向所述基础部分(44)定向的表面接触;并且
所述突出部(70,72,74,76)的被配置成与照明装置(200)接触的接触表面相对于基础部分(44)的平面朝向侧壁部分(56)和基础部分(44)以基本上等于所述斜角的角度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在所述侧壁部分(56)上的面对着所述支撑壁部分(60)的位置形成有冲切孔(62)。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基座(40)包括上侧壁部分(48),该上侧壁部分与所述基础部分(44)的上端以及所述附接物(12)的曲面表面(36)整体地设置,并且该上侧壁部分配置为限制所述照明装置(200)的竖直向下的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基座(40)包括下侧壁部分(46),该下侧壁部分与所述基础部分(44)的下端以及所述附接物(12)的曲面表面(36)整体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其中,所述附接元件(42)包括运动限制元件(52),该运动限制元件配置为限制所述照明装置(200)的向上的运动。
CN201910484236.XA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Active CN110239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4327 2013-06-13
JP2013124327A JP6193002B2 (ja) 2013-06-13 2013-06-13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3-124942 2013-06-13
JP2013-124940 2013-06-13
JP2013124942A JP6199621B2 (ja) 2013-06-13 2013-06-13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3124940A JP6199620B2 (ja) 2013-06-13 2013-06-13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PCT/JP2014/062780 WO2014199763A1 (ja)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01480033440.5A CN105283707B (zh)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440.5A Division CN105283707B (zh)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429A true CN110239429A (zh) 2019-09-17
CN110239429B CN110239429B (zh) 2022-07-29

Family

ID=520220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440.5A Active CN105283707B (zh)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CN201910484236.XA Active CN110239429B (zh)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440.5A Active CN105283707B (zh) 2013-06-13 2014-05-14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840195B2 (zh)
CN (2) CN105283707B (zh)
WO (1) WO20141997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0962B2 (ja) * 2014-12-22 2019-02-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車両用内装部品及びドアパネル
JP6601340B2 (ja) 2016-07-25 2019-11-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6862119B2 (ja) * 2016-07-27 2021-04-21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車両用照明装置
FR3063049B1 (fr) * 2017-02-23 2021-06-25 Valeo Vision Module lumineux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10183602B1 (en) 2017-07-19 2019-01-2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Cup holder assemblies having lighting features for console assemblies of vehicle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588A (zh) * 2003-06-13 2005-02-02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用于车辆入口的照明装置和照明系统
DE102006002322A1 (de) * 2006-01-18 2007-12-27 Hella Kgaa Hueck & Co. Leuchteinheit für Fahrzeuge
CN101469817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01811470A (zh) * 2009-02-23 2010-08-25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照明机构
CN102076523A (zh) * 2008-09-19 2011-05-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使用了该照明装置的门衬里
CN102410452A (zh) * 2010-09-17 2012-04-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模块及包括该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
CN102442376A (zh) * 2010-09-30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照明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CN102454904A (zh) * 2010-10-19 2012-05-16 株式会社碧陆斯 照明装置
CN10272989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光源单元
CN102966883A (zh) * 2011-08-30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3010092A (zh) * 2012-12-26 2013-04-03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内灯具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64Y2 (zh) 1987-11-16 1990-01-17
JP3180330B2 (ja) 1997-02-14 2001-06-25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シール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JP3416945B2 (ja) 1999-11-30 2003-06-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電気機器の接続構造
JP4371424B2 (ja) * 2005-10-14 2009-11-25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4446981B2 (ja) 2006-05-26 2010-04-0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WO2008019239A1 (en) 2006-08-11 2008-02-14 Ferno-Washington, Inc. Holder for removably attaching a tool to an object and method thereof
JP4933240B2 (ja) 2006-12-12 2012-05-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ライニング
US7377673B1 (en) * 2007-01-30 2008-05-27 Yu-Hsiu Hsiao Safety light
TWM323559U (en) * 2007-06-21 2007-12-11 Alliance Optotek Corp Fixing and cascading structure for light bar lamps
JP5620222B2 (ja) 2010-10-18 2014-11-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5592229B2 (ja) 2010-10-18 2014-09-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5320415B2 (ja) * 2011-01-25 2013-10-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照明装置
JP2012250622A (ja) 2011-06-03 2012-12-20 Yazaki Corp 照明ユニッ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JP2013022990A (ja) 2011-07-19 2013-02-04 Yazaki Corp 照明ユニット
JP5794095B2 (ja) 2011-10-13 2015-10-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588A (zh) * 2003-06-13 2005-02-02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用于车辆入口的照明装置和照明系统
DE102006002322A1 (de) * 2006-01-18 2007-12-27 Hella Kgaa Hueck & Co. Leuchteinheit für Fahrzeuge
CN101469817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02076523A (zh) * 2008-09-19 2011-05-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使用了该照明装置的门衬里
CN101811470A (zh) * 2009-02-23 2010-08-25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照明机构
CN102410452A (zh) * 2010-09-17 2012-04-1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照明模块及包括该照明模块的照明装置
CN102442376A (zh) * 2010-09-30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照明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CN102454904A (zh) * 2010-10-19 2012-05-16 株式会社碧陆斯 照明装置
CN10272989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光源单元
CN102966883A (zh) * 2011-08-30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103010092A (zh) * 2012-12-26 2013-04-03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内灯具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429B (zh) 2022-07-29
US20190016261A1 (en) 2019-01-17
US9840195B2 (en) 2017-12-12
US20180093608A1 (en) 2018-04-05
US10071683B2 (en) 2018-09-11
US20160144779A1 (en) 2016-05-26
CN105283707B (zh) 2019-06-28
CN105283707A (zh) 2016-01-27
WO2014199763A1 (ja) 2014-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707B (zh) 照明装置的附接结构
US8162520B2 (en) Vehicle console assemblies with cup holder and storage bin lighting assembly
US957344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anity assembly
US20090175049A1 (en) Storage compartment with an illuminated tray
EP2420405B1 (en) Drawer
US9711305B2 (en)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device
US20050006546A1 (en) Box device
CN106926775B (zh) 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02741610B (zh) 卡夹
CN107864254A (zh) 手机支架及具有该手机支架的遥控器
CN104802728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风挡饰条的固定机构
US10383406B2 (en) Illuminated safety belt buckle for a safety belt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EP1555727A3 (de) Anschlussmodul
KR20190000633U (ko) 차량용 휴대 단말기 거치대
KR100478051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윈도우 레귤레이터의 캐리어 플레이트
US20220363206A1 (en) Vehicle interior trim part with an integrated electrical or optical device
CN218287588U (zh) 一种车载置物装置
CN214840599U (zh) 一种灯饰配件
WO2024029296A1 (ja) 車載機器用ブラケット
CN205890760U (zh) 一种盖板扣位结构
KR101557977B1 (ko) 차량용 클러스터
JP6199621B2 (ja)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09120072A (ja) 車両用のリヤバンパ
JP6105206B2 (ja)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5000607A (ja) 照明装置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