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2957A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02957A CN110202957A CN201811573915.6A CN201811573915A CN110202957A CN 110202957 A CN110202957 A CN 110202957A CN 201811573915 A CN201811573915 A CN 201811573915A CN 110202957 A CN110202957 A CN 1102029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er
- roller
- head
- pressure roller
- suppor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4—Detents, brakes, or couplings for feed rollers or plat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14—Platen-shift mechanisms; Driving gear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框架;加热头,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头保持器,保持热头;压辊,与加热头相对,并且在预定的传送方向上传送打印介质;第一支撑轴,被固定在框架上;辊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撑压辊且包括能够与头保持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移动机构,使辊保持器在压辊位于靠近加热头的按压位置和压辊位于远离加热头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偏压构件,在相对于第一方向朝向第二方向侧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偏压辊保持器,其中,辊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在辊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在压辊从偏压构件接收在第一方向上的偏压力时被保持与家热头接触,并且第一接触部在从偏压构件接收在第二方向上的偏压力时被保持与头保持器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以下公开涉及一种被构造成通过加热头执行打印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打印设备执行打印,使得墨带被加热头加热,以便将墨带的墨转移到打印介质。叠加在打印介质上的墨带通过压辊被推送到加热头上。例如,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239912中所述,一种包括加热头、压辊和辊保持器的带式打印机是已知的。辊保持器将压辊可旋转地保持在压辊面对加热头的位置。辊保持器可围绕保持器轴在压辊位于靠近加热头的按压位置和压辊位于远离加热头的缩回位置之间枢转。
发明内容
当辊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时的压辊和加热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影响打印质量。在上述结构中,压辊和加热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取决于部件精度和组件的装配精度。因此,在部件精度和装配精度被提高以提高打印质量的情况下,设备成本被不期望地增加。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压辊和加热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并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框架:加热头,该加热头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头保持器,该头保持器保持加热头并且被固定至框架上;压辊,该压辊与加热头相对,并且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被夹持在压辊和加热头之间的情况下在预定的传送方向上传送打印介质;第一支撑轴,该第一支撑轴被固定在框架上;辊保持器,该辊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撑压辊,由第一支撑轴枢转地支撑,并且包括能够与头保持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辊保持器在压辊位于靠近加热头的按压位置和压辊位于远离加热头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偏压构件,该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相对于第一方向朝向第二方向侧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偏压辊保持器,该第一方向是与传送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并且在该第一方向上压辊面向该加热头,该第二方向与传送方向相反,其中,辊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在辊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在压辊从偏压构件接收在第一方向上的偏压力时被保持与加热头接触,并且第一接触部在从偏压构件接收在第二方向上的偏压力时被保持与头保持器接触。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打印设备,当辊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时,第一接触部被保持在第二方向上与头保持器接触。当压辊传送打印介质时,反作用力作用在辊保持器上的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第一接触部被保持在与反作用力作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与头保持器接触。因此,即使当反作用力作用在头保持器上时,打印设备也能保持加热头和压辊之间的精确的位置关系,从而打印设备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此外,作用在辊保持器上的反作用力被辊保持器和头保持器接收。因此,与仅由辊保持器接收反作用力的传统布置相比,可以有效地避免加热头和压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降低。
附图说明
通过连同附图阅读以下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优势和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将变得更好理解。
图1是在盖子被关闭的状态下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在盖子被打开的状态下的盒和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从其右后侧斜向观察的框架、头保持器、辊保持器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A和4B是从其右前侧斜向观察的头保持器、辊保持器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A和5B是从其右后侧斜向观察的头保持器,辊保持器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头保持器、辊保持器(位于缩回位置)和移动机构(位于非操作位置)的平面图;以及
图7是头保持器、辊保持器(位于按压位置)和移动机构(位于操作位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图1中所示的打印设备1是热转印打印机。打印设备1执行打印,使得热头3B(图4)加热墨带,以便将墨带的墨转移到打印介质,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层压带M(图2)。如图2所示,打印设备1与被安装在容纳部16上的盒9一起使用。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中的左下侧、右上侧、左上侧、右下侧、上侧和下侧分别被定义为打印设备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假定盒9被安装在打印设备1上,打印设备1的方向的定义也被应用于盒9。
打印设备的整体配置
如图1所示,打印设备1包括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壳体10包括主体盖1A和盖子1B。用于输入字符串等的键盘11设置在主体盖1A的上表面的前部。键盘11包括电源开关、字母和数字键、光标键等。排出口13被形成在主体盖1A的右表面中,打印带(将被描述)通过该排出口13被排出到主体盖1A的外部。如图2所示,开口被形成在主体盖1A的上表面的后部。用于容纳盒9(将被描述)的容纳部16被形成在主体盖1A的开口下方。主体盖1A在其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撑盖子1B。盖子1B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主体盖1A的开口。图1示出盖子1B关闭开口的状态。图2示出盖子1B暴露开口的状态。如图1所示,盖子1B上设置有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12。在下文中,设置有显示器12的盖子1B的相对表面中的一个将被称为前表面,并且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将被称为后表面。
如图2所示,盖子1B在其后表面设有当盖子1B被关闭时向下按压操纵杆6A的按压部17以及当盖子1B被打开时向上拉动操纵杆6A的拉动部18。拉动部18设置在从按压部17的左端突出的突出壁19的远端的右侧。按压部17和拉动部18基本上彼此平行。拉动部18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基本上是按压部17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可插入到被限定在按压部17和拉动部18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可从该空间中撤出。稍后将详细说明操纵杆6A和延伸部61C。
盒9
如图2所示,盒9被定形成类似于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盒。盒9在其前表面部包括向右突出的臂部9A。由臂部9A和面对比部9A的壁部限定的盒9的一部分在平面图中具有U形形状,头开口9B由该U形的部分限定。头保持器3在盒9被容纳在打印设备1的容纳部16中的状态下被插入头开口9B中。
盒9包括支撑件91、92、93、94和馈送辊95,其详细说明被省略。支撑件91可旋转地支撑通过卷绕透明的层压带M而被形成的层压带卷。支撑件92可旋转地支撑通过卷起加热之前的墨带而形成的带卷。支撑件93可旋转地支撑卷取轴,该卷取轴卷取加热之后的墨带。支撑件94可旋转地支撑通过卷绕粘合带形成的粘合带卷。粘合带由基底、通过在基底的两侧涂覆粘合剂而形成的粘合层、附着在粘合剂层之一的表面上的剥离片构成。粘合带被形成为卷,剥离片被暴露在外。馈送辊95定形成类似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馈送辊95被盒9可旋转地支撑。层压带M是打印介质的一个示例。
从粘合带卷抽出的粘合带从粘合带卷向前延伸,被馈送辊95向右弯曲,并且沿着打印带从盒9被排出的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粘合带的剥离片与馈送辊95接触。从层压带卷抽出的层压带M从层压带卷向前延伸,被向右弯曲,并穿过臂部9A,从而向右延伸。层压带M从臂部9A的右端被排出,并在头开口9B的前方通过。层压带M再次被支撑在馈送辊95附近并且与被馈送辊95弯曲的粘合带的粘合层接触,使得层压带M被附接到粘合带上。粘贴粘合带的层压带M从盒9被排出。从墨带卷抽出的墨带从墨带卷向右延伸并穿过臂部9A。墨带从臂部9A的右端被排出并且在头开口9B的前方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墨带位于层压带M的后面,并与层压带M一起被传送。墨带在馈送辊95的附近与层压带M分离并返回到盒9中,以便被卷取轴卷取。
在层压带M延伸的方向上,从层压带卷抽出的层压带M在头开口9B前方通过或移动的方向(移动方向)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层压带M的传送方向D0,或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被简单地称为传送方向D0。传送方向D0对应于打印设备1和盒9中的向右方向。与传送方向D0相反的方向将被称为第二方向D2。第二方向D2对应于打印设备1和盒9中的向左方向。
框架2
如图3所示,框架2设置在打印设备1的容纳部16(图1)中。框架2定形成类似包括基部2A和直立部2B的弯曲板。基部2A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矩形并且垂直于上下方向。直立部2B从基部2A的前端向上延伸。直立部2B垂直于前后方向。凹部23被形成在直立部2B的后表面中,以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移动机构6的连接件6B(将被说明)从后面与凹部23接合。
排出部2C形成为位于基部2A的右端部附近,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基部2A的中心的后侧。排出部2C被布置在主体盖1A的排出口13(图1和图2)的左侧和头保持器3的右侧(将被说明)。排出部2C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板21、22。板21、22被弯曲并且彼此相对,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被插入二者之间的空间。排出部2C在传送方向D0上引入打印带(其中,打印的层压带M和粘合带被彼此附接在一起)并且将打印带引导到排出口13。
基部2A在其上表面上保持固定板20。在固定板20上,设置有头保持器3、辊保持器5、第一支撑轴50、第二支撑轴60(图4)以及移动机构6。被定形成类似圆柱形的第一支撑轴50在固定板20的斜左前端部处从固定板2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如图4所示,被定形成类似圆柱形的第二支撑轴60在固定板20的斜右前端部处从固定板2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第一支撑轴50和第二支撑轴60经由固定板20被固定到框架2。稍后将说明头保持器3、辊保持器5和移动机构6。为了便于说明,框架2未在图4中示出。
头保持器3
如图3所示,头保持器3设置在固定板20的上表面上并通过固定板20被固定到框架2。头保持器3包括板状支撑部3A。支撑部3A垂直于前后方向并从固定板20向上延伸。如图4A所示,加热头3B被支撑部3A的前表面31保持。加热头3B是所谓的线性加热头,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被直线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
凹部3C被形成在支撑部3A的上表面32的右端部附近,以便从前表面向后凹进。凹部3C由壁部32A、32B、32C、32D限定。壁部32A、32B、32C、32D分别对应于凹部3C的向左表面、向前表面、向右表面和向上表面。虽然未示出,但是与凹部3C形状相同的凹部被形成在支撑部3A的下表面的右端部附近,该表面与固定板20相对。
辊保持器5
如图3所示,辊保持器5被布置在头保持器3的前面。辊保持器5保持压辊5C。压辊5C在层压带M和墨带被夹持在压辊5C和由头保持器3保持的加热头3B之间的状态下旋转,从而在传送方向D0上传送层压带M和墨带。辊保持器5包括支撑部5A、一对轴承部5B、压辊5C和弹簧保持器5E(图4)。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部5A包括都定形成板状的上板51A、下板51B、侧板52A(图5)和侧板52B。上板51A和下板51B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上板51A和下板51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如图5所示,侧板52A在上下方向上连接各个上板51A和下板51B的后端部。侧板52B在上下方向上连接各个上板51A和下板51B的右端部。侧板52A的右端和侧板52B的后端被彼此连接在一起。
基本圆形的通孔56被形成在支撑部5A的各个上板51A和下板51B的每个左端部处,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其中。如图6所示,在每个通孔56的内周表面中,其右端部的一部分是平坦的而没有弯曲。换句话说,通孔56的内周表面包括被形成在圆形的曲面的一部分中的平坦部。在下文中,通孔56的平坦部将被称为局部平坦部5D或被简单地称为平坦部5D。当从上方观察通孔56时,平坦部5D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直线延伸。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轴50穿过相应的上板51A和下板51B的通孔56。支撑部5A被支撑为可绕第一支撑轴50旋转。图4A、5A和6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状态,其中支撑部5A被最大程度地顺时针旋转。图4B、5B和7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状态,其中支撑部5A被最大程度地逆时针旋转。图4A、5A和6中所示的辊保持器5的位置将在下文中被称为缩回位置。图4B、5B和7中所示的辊保持器5的位置将在下文中被称为按压位置。缠绕在第一支撑轴50上的扭转弹簧(未示出)在从按压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的方向上偏压辊保持器5。
如图5所示,一对轴承部5B由轴承部53A、53B构成。轴承部53A设置在上板51A的上表面上,轴承部53B设置在下板51B的下表面上。轴承部53A、53B被成形为相对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对称。轴承部53A、53B中的每一个包括基部531和突出部532。基部531定形成类似于板状并且垂直于上下方向。突出部532从基部531的后端的一部分向后突出,该部分位于后端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左侧。被定形成类似圆柱的压辊5C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轴承部53A的基部531和轴承部53B的基部531之间。压辊5C的旋转轴线5X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下文中,垂直于传送方向D0并且压辊5C面对被头保持器3保持的加热头3B的方向将被称为第一方向D1。第一方向D1对应于打印设备1和盒9的向后方向。
压缩弹簧7和弹簧保持器5E
如图4所示,压缩弹簧7和保持压缩弹簧7的弹簧保持器5E被布置在支撑部5A的侧板52A(图5)的前侧。弹簧保持器5E包括与侧板52A向前间隔开的板状的保持部58A。保持部58A被保持为相对于侧板52A可移动。保持部58A和侧板52A之间的距离根据保持部58A的移动而变化。两个以线圈形式的压缩弹簧7设置在保持部58A和侧板52A之间。两个压缩弹簧7在结构上彼此相同并且沿上下方向排列。在图4中,两个压缩弹簧7中的较低的一个未被示出。每个压缩弹簧7的后端部(作为一个端部的一个示例)被保持与侧板52A的前表面接触。每个压缩弹簧7的前端部(作为另一个端部的一个例子)被保持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的后表面接触。
移动机构6
如图4所示,移动机构6被布置在辊保持器5的前侧和框架2的直立部2B(图3)的后侧。移动机构6使得辊保持器5与盖子1B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在缩回位置和按压位置之间移动。移动机构6包括操纵杆6A、连接件6B和旋转部6C。
操纵杆6A定形成类似细长板。操纵杆6A垂直于前后方向。向前突出的圆柱形突起61A设置在操纵杆6A的前表面上,以便位于操纵杆6A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突起61A从后面被插入形成在框架2(图3)的直立部2B(图3)中的通孔(未示出)中。操纵杆6A被直立部2B支撑,以便可绕突起61A旋转。图4A和5A示出了从前侧观察的状态,其中操纵杆6A被最大程度地顺时针旋转。图4B和5B示出了从前侧观察的状态,其中操纵杆6A被最大程度地逆时针旋转。如图4所示,向前突出的圆柱形突起61B设置在操纵杆6A的前表面上,以便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大致中间。突起61B从后面被插入连接件6B的长孔62A(将在下面说明)中。延伸部61C被布置在操纵杆6A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延伸部61C在相对于延伸方向向左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如图4所示,连接件6B定形成类似矩形板。连接件6B垂直于前后方向。连接件6B的纵向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如图3所示,连接件6B从后面与被形成在框架2的直立部2B的后表面中的凹槽23接合。连接件6B可沿凹槽23在左右方向上滑动。图4A和5A示出了连接件6B沿向右方向被最大限度地移动的状态。图4B和5B示出了连接件6B沿向左方向被最大限度地移动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62A被形成在连接件6B的左端部。操纵杆6a的突起61B在从后侧朝向前侧的方向上被插入长孔62a中。如图5所示,向后突出的突起62B被形成在连接件6B的右端部的后表面上。突起62B被定形成类似弯曲板并且当从上方被观察时具有大致U形的形状。突起62B具有被其内表面限定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通孔。旋转部6C的连杆64(将被说明)被保持与突起62B的通孔接合。
如图4所示,旋转部6C包括圆柱形构件63、连杆64和凸轮65。具有圆柱形形状的圆柱形构件63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央通孔。第二支撑轴60穿过圆柱形构件63的通孔。圆柱形构件63被支撑,以便能够围绕第二支撑轴60旋转。如图6所示,连杆64和凸轮65设置在圆柱形构件63上,并且在以第二支撑轴60为中心的情况下在径向方向上延伸。连杆64和凸轮65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当圆柱形构件63旋转时,连杆64和凸轮65绕第二支撑轴60枢转。图4A、5A和6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状态,其中连杆64和凸轮65被最大程度地逆时针旋转。图4B、5B和7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状态,其中连杆64和凸轮65被最大程度地顺时针旋转。
如图4和5所示,连杆64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细长板以及在两个细长板之间、在两个细长板中的每一个的远离圆柱形构件63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部分(未示出)。圆柱形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圆柱形部分穿过连接件6B的突起62B的通孔,由此连杆64被保持与突起62B接合。如图4所示,凸轮65是板状凸轮,其具有包括椭圆形的一部分的形状。凸轮65垂直于上下方向。凸轮65的外周端部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的前表面部分接触。也就是说,凸轮65通过弹簧保持器5E与压缩弹簧7接触,其中压缩弹簧7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的后表面接触。
在下文中,凸轮65的外周端部的一部分和第二支撑轴60的轴线60X之间的距离将被称为凸轮直径,其中在该一部分处凸轮65接触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如图6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凸轮65被最大程度地逆时针旋转的状态下,与凸轮65的外周端部的一部分(以下被称为第二部分P2)和轴线60X之间的距离对应的凸轮直径将被称为第二凸轮直径d2,其中在该一部分处凸轮65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接触。如图7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凸轮65被最大程度地顺时针旋转的状态下,与凸轮65的外周端部的一部分(以下被称为第一部分P1)和轴线60X之间的距离对应的凸轮直径将被称为第一凸轮直径d1,其中在该一部分处凸轮65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接触。第一凸轮直径d1大于第二凸轮直径d2。当从上方观察时,凸轮65具有允许凸轮直径在第一凸轮直径d1和第二凸轮直径d2之间连续变化的形状。
在下文中,图4A、5A和6中所示的移动机构6的位置将被称为非操作位置,并且图4B、5B和7中所示的移动机构6的位置将被称为操作位置。移动机构6能够在非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
盖子1B关闭时的操作说明
如图2所示,在盖子1B被打开的状态下,移动机构6位于非操作位置(如图4A、5A和6所示)。在这种状态下,移动机构6的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从容纳部16向上突出。当移动机构6位于非操作位置时,辊保持器5位于缩回位置(如图4A、5A和6所示)。如图4A、5A和6所示,在辊保持器5位于缩回位置的状态下,压辊5C相对于被头保持器3保持的加热头3B向前被间隔开,并且相应的轴承部分53A、53B的突出部532相对于头保持器3的相应的凹部3C向前被间隔开。
在从盖子1B的打开状态(图2)切换到其关闭状态(图1)的过程中,盖子1B的按压部17与移动机构6的操纵杆6A接触。由于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朝向左上侧倾斜地延伸,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从盖子1B接收使操纵杆61的延伸部61C向左移动的向左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操纵杆6A在延伸部61C向左移动的方向上绕突起61A旋转(图4A→图4B)。操纵杆6A的突起61B根据操纵杆6A的旋转向左移动。被保持与突起61B接合的连接件6B沿着形成在框架2的直立部2B中的凹部23(图3)向左移动(图4A→图4B)。在这种情况下,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在延伸部61C向左移动的方向上旋转,使得延伸部61C进入按压部17和盖子1B的拉动部18之间的空间。
如图4所示,连接件6B的向左移动使得与突起62B接合的连杆64的远侧部被向左移动,从而当从上面看时,旋转部6C绕第二支撑轴60顺时针旋转(图4A→图4B)。旋转部6C的旋转使凸轮65枢转。凸轮65的一部分从图6所示的第二部分P2变为图7所示的第一部分P1,其中在该一部分处凸轮65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凸轮直径从第二凸轮直径d2(图6)改变为第一凸轮直径d1(图7),由此保持部58A在远离第二支撑轴60的方向上移动(图6→图7)。以这种方式,完成与盖子1B切换至关闭状态的切换联动的移动机构6从非操作位置(图4A、5A和6)到操作位置(图4B、5B和7)的移动。
当移动机构6移动到操作位置并且保持部58A相应地移动时,被布置在弹簧保持器5E和辊保持器5之间的压缩弹簧7向后推动辊保持器5的侧板52A(图5)。因此,当从上方被观察时,辊保持器5绕第一支撑轴50逆时针旋转(图4A→图4B)。辊保持器5的旋转使图5所示的压辊5C向前移动,以便位于靠近被头保持器3保持的加热头3B(图4)的位置(图5A→图5B)。如图4B、5B和7所示,压辊5C位于被头保持器3保持的加热头3B的前面。此外,凸轮65被枢转以通过弹簧保持器5E压缩压缩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7向后推动辊保持器5的侧板52A,以偏压压辊5C。以这种方式,完成与移动机构6的移动联动的辊保持器5从缩回位置(图4A、5A和6)到按压位置(图4B、5B和7)的移动。
如图7所示,限定了假想直线7X,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该假想直线7X沿每个压缩弹簧7的中心线延伸。假想直线7X通过第二支撑轴60的轴线60X和压辊5C的旋转轴线5X。例如,沿着假想直线7X从弹簧保持器(5E)侧朝向头保持器(3)侧延伸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D1朝向第二方向(D2)侧倾斜大约15度。该倾斜方向对应于辊保持器5从压缩弹簧7接收的偏压力F的方向。这里,辊保持器5从压缩螺旋弹簧7接收偏压力F的倾斜方向是相对于第一方向D1倾斜的方向,使得每个压缩弹簧7的后端部(其与辊保持器5的侧板52A的前表面接触)位于比每个压缩弹簧7的前端部(其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的后表面接触)更靠近传送方向D0的上游侧的位置。
辊保持器5接收偏压力F1,该偏压力F1由于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而在第一方向D1上起作用。因此,辊保持器5的压辊5C从前侧与被头保持器3保持的加热头3B接触。此外,辊保持器5接收偏压力F2,该偏压力F2由于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而沿第二方向D2起作用。因此,辊保持器5的突出部532在第二方向D2上分别与头保持器3的相应凹部3C的壁部32C接触。辊保持器5接收来自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2,由此,辊保持器5的各个通孔56的内周表面的平坦部5D在第二方向D2上与第一支撑轴50接触。
如图5所示,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与加热头3B接触的压辊5C的一部分将被称为头接触部Pn。头接触部Pn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成为位于压辊5C的后端附近的压辊5C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如图6和7所示,当在上下方向上被观察时,头接触部Pn相对于轴承部5B的突出部532位于斜右前侧。
盖子1B打开时的操作说明
当盖子1B的状态从关闭状态(图1)变为打开状态(图2)时,盖子1B的拉动部18将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向上拉。因此,操纵杆6A绕着图4所示的突起61A在延伸部分61C向右移动的方向上旋转,从而移动机构6的连接件6B向右移动,并且当从上方被观看时,移动机构6的旋转部6C逆时针旋转。此外,操纵杆6A的延伸部61C在盖子1B向打开状态移动的途中从拉动部18的右端向右侧脱离。
被布置在弹簧保持器5E和辊保持器5之间并且已经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缩弹簧7返回到原始伸展状态。辊保持器5通过扭转弹簧(未示出)的偏压力从按压位置被移动到缩回位置(图4B→图4A)。此外,压缩弹簧7返回到非压缩状态时的偏压力作用在凸轮65上,从而当从上方被观察时,旋转部6C逆时针旋转(图4B→图4A)。当旋转部6C旋转时,连杆64沿着形成在框架2的直立部2B中的凹部23(图3)向右移动连接件6B(图4B→图4A)。此外,连接件6B的移动使操纵杆6A在延伸部61C向右移动的方向上旋转(图4B→图4A)。以这种方式,完成与向盖子1B的打开状态切换向关联的移动机构6从操作位置(图4B、5B和7)到非操作位置(图4A、5A和6)的移动。在移动机构6位于非操作位置的状态下,压缩弹簧7不通过弹簧保持器5E被压缩,并且辊保持器5位于缩回位置。
功能和效果
根据打印设备1,当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时(图4B、5B和7),各个轴承部5B的突出部532被保持在第二方向D2上与头保持器3接触。压辊5C在传送方向D0上传送层压带M和墨带时作用在辊保持器5上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二方向D2一致。也就是说,突出部532被保持在与反作用力作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与头保持器3接触。在此构造中,即使当反作用力作用在头保持器3上时,加热头3B和压辊5C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可以被高精度地保持。因此,打印设备1保持良好的打印质量。在打印设备1中,作用在辊保持器5上的反作用力被辊保持器5和头保持器3两者接收,从而,与反作用力仅被辊保持器5接收的传统布置相比,可以有效地避免加热头3B与压辊5C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的降低。
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当各个轴承部5B的突出部532接收来自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2时,各个轴承部5B的突出部532被保持在第二方向上D2上与头保持器3的相应凹部3C的壁部32C接触。该构造容易地利用突出部532和凹部3C实现保持突出部532在第二方向D2上与头保持器3接触的构造。
突出部532位于压辊5C的接触部Pn附近,该压辊5C的接触部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被保持与加热头3B接触。在此构造中,突出部532在压辊5C的接触部Pn附近被保持与头保持器3接触。因此,可以提高压辊5C的接触部Pn处的压辊5C和加热头3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
辊保持器5具有第一支撑轴50穿过的通孔56。在每个通孔56的内周表面中,其右端部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平坦的,以提供局部平坦部5D。辊保持器5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接收来自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2,由此局部平坦部5D被保持在第二方向D2上与第一支撑轴50接触。该构造通过辊保持器5的局部平坦部5D与第一支撑轴50的接触,减少了辊保持器5和第一支撑轴50之间的晃动。因此,即使当辊保持器5和第一支撑轴50之间存在间隙时,打印设备1也能够以高精度保持加热头3B和压辊5C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打印设备1中,可以利用辊保持器5中第一支撑轴50经过的每个通孔56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例如局部平坦部5D,防止或者减少辊保持器5和第一支撑轴50的晃动,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结构。在这方面,因为局部平坦部5D具有平坦表面,所以在制造过程中相对容易提高部件精度,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辊保持器5和第一支撑轴50之间的晃动。
在打印设备1中,压缩弹簧7被布置成在相对于第一方向D1朝向第二方向(D2)侧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被保持与辊保持器5的支撑部5A的侧板52A接触的每个压缩弹簧7的后端部位于相比被保持与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接触的每个压缩弹簧7的前端部更靠近传送方向D0上的上游侧的位置。沿着通过每个压缩弹簧7的中心线的假想直线7X从弹簧保持器(5E)侧朝向头保持器(3)侧延伸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D1朝向第二方向(D2)侧倾斜。该构造使得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能够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两者上起作用。
当移动机构6被移动到操作位置时,凸轮65通过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压缩压缩弹簧7。被压缩的压缩弹簧7偏压辊保持器5,使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因此,移动机构6移动到操作位置使得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并且同时使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作用在辊保持器5上。另一方面,当移动机构6被移动到非操作位置时,弹簧保持器5E不压缩压缩弹簧7,并且辊保持器5位于缩回位置。因此,移动机构6移动到非操作位置允许辊保持器5位于缩回位置,并且同时防止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作用在辊保持器5上。
移动机构6包括被支撑为可绕第二支撑轴60枢转的凸轮65。当移动机构6从非操作位置被移动到操作位置时,凸轮65通过旋转部6C的旋转而枢转,并且凸轮直径从第二凸轮直径d2(图6)改变成第一凸轮直径d1(图7)。结果,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远离第二支撑轴60移动,由此压缩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被压缩的压缩弹簧7偏压辊保持器5。也就是说,移动机构6移动到操作位置使得凸轮65枢转,由此压缩弹簧7被压缩以便将偏压力施加到辊保持器5。
另一方面,当移动机构6从操作位置被移动到非操作位置时,凸轮65通过旋转部6C的旋转而枢转,并且凸轮直径从第一凸轮直径d1(图7)改变成第二凸轮直径d2(图6)的变化。结果,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朝向第二支撑轴60移动,由此压缩弹簧7处于非压缩状态。也就是说,移动机构6移动到非操作位置使得凸轮65枢转,由此压缩弹簧7的压缩状态被解除以便不将偏压力施加到辊保持器5。
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沿着通过压缩弹簧7的中心线的假想直线7X的方向起作用。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假想直线7X延伸以便通过第二支撑轴60的轴线60X和压辊5C的旋转轴线5X。这种构造使得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能够稳定地作用在被布置在压缩弹簧7的后端部附近的压辊5C上,其中压缩弹簧7的前端部由被框架2支撑的第二支撑轴60稳定地保持。因此,压辊5C通过稳定地作用在压辊5C上的偏压力被推到加热头3B上,从而压辊5C和热头3B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被适当地保持。
变化例
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在所示实施例中,当在上下方向上被时,每个轴承部5B的突出部532相对于压辊5C的接触部Pn位于斜左后侧。每个轴承部5B的突出部532在左右方向上可以位于与接触部Pn基本相同的位置。仅一个轴承部5B可以具有突出部532。每个突出部532在左右方向上可以位于与接触部Pn间隔开的位置。
辊保持器5在接收来自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2时被保持在第二方向D2上与头保持器3接触的构造可以通过除突出部532和凹部3C的组合之外的结构来实现。例如,轴承部5B可以具有面向头保持器3的相应凹部,并且头保持器3可以具有朝向相应轴承部5B突出的突出部。在该布置中,当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时,头保持器3的突出部被保持在第二方向D2上与相应的轴承部5B的相应凹部的壁部接触。
第一支撑轴50可以在其右端部的一部分处包括局部平坦部,该局部平坦部被构造成分别被保持与辊保持器5的相应通孔56的内周表面的局部平坦部5D接触。与局部平坦部5D无关地,辊保持器5可以具有当辊保持器5接收来自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F2时辊保持器5被保持在第二方向D2上与第一支撑轴50接触的结构。例如,辊保持器5可以具有分别设置在上板51A的外表面和下板51B的外表面上的接触部,接触部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与第一支撑轴5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通孔56可以具有不具有局部平坦部5D的圆形形状。
压缩弹簧7可以用板簧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弹簧保持器5E,凸轮65可以直接压缩板簧。穿过压缩弹簧7的中心线、相对于第一方向D1朝向第二方向(D2)侧的假想直线7X的倾斜角度不限于所示实施例中的角度。
在所示实施例中,在切换到盖子1B的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操纵杆6A与盖子1B接触,并且移动机构6从非操作位置被移动到操作位置。盖子1B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不一定必须与移动机构6的移动相关联。例如,操纵杆6A可以由用户手动操作。移动机构6可以通过操纵杆6A的手动操作在非操作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机构6使凸轮65改变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的位置,从而调节作用在辊保持器5上的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打印设备1可以采用除凸轮之外的结构,例如连杆机构或齿轮机构,该结构被构造成调节弹簧保持器5E的保持部58A的位置,从而调节作用在辊保持器5上的压缩弹簧7的偏压力。
沿着压缩弹簧7的中心线延伸的假想直线7X可以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仅通过第二支撑轴60的轴线60X和压辊5C的旋转轴线5X中的一个。此外,假想直线7X可以在辊保持器5位于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既不通过旋转轴线5X也不通过轴线60X。
在所示实施例中,盒9是包括层压带的带盒。盒9也可以是不包括层压带的带盒,例如用于通过使用墨带在在基带上执行打印的带盒或者包括热敏基带的带盒。在这种情况下,基带对应于打印介质。
其他
每个突出部532是本公开的第一接触部的一个示例。每个压缩弹簧7是本公开的偏压构件的一个示例。每个局部平坦部5D是本公开的第二接触部的一个示例。
Claims (9)
1.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加热头,所述加热头被构造成在打印介质上执行打印;
头保持器,所述头保持器保持所述加热头并且被固定至所述框架;
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加热头相对,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印介质被夹持在所述压辊和所述加热头之间的情况下在预定的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打印介质;
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被固定至所述框架;
辊保持器,所述辊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压辊,由所述第一支撑轴枢转地支撑,并且包括能够与所述头保持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所述辊保持器在按压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按压位置,所述压辊被定位成靠近所述加热头,在所述缩回位置,所述压辊被定位成远离所述加热头;以及
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被构造成在相对于第一方向朝向第二方向侧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偏压所述辊保持器,所述第一方向是与所述传送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压辊面向所述加热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传送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辊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压辊在从所述偏压构件接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偏压力的同时被保持与所述加热头接触,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在从所述偏压构件接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偏压力的同时被保持与所述头保持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布置成靠近所述压辊的头接触部,在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压辊的所述头接触部与所述加热头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辊保持器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被构造成使得,在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从所述偏压构件接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偏压力的同时被保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轴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其中,所述头保持器包括壁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壁部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是具有平坦表面的平坦部,所述平坦部是通孔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辊保持器中,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轴穿过所述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偏压构件是压缩弹簧,
其中,在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压缩弹簧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侧倾斜的所述倾斜方向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压缩弹簧的相对的端部中的一个与所述辊保持器接触,并且所述压缩弹簧的相对的端部中的另一个通过保持所述压缩弹簧的弹簧保持器与所述移动机构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能够在操作位置和非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其中,在所述移动机构位于操作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移动机构通过所述弹簧保持器压缩所述压缩弹簧,并且在使压缩的所述压缩弹簧偏压所述辊保持器的同时使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并且
其中,在所述移动机构位于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移动机构允许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缩回位置,而不通过所述弹簧保持器压缩所述压缩弹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被支撑以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非操作位置之间绕着被固定至所述框架的第二支撑轴枢转,并且
其中,所述凸轮具有允许凸轮直径从对应于所述操作位置的第一凸轮直径改变为对应于所述非操作位置的第二凸轮直径的形状,所述凸轮直径是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中心和与所述弹簧保持器接触的所述凸轮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辊保持器位于所述按压位置的状态下,沿着所述压缩弹簧的中心线延伸的假想直线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轴线和所述压辊的旋转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34456A JP6863315B2 (ja) | 2018-02-28 | 2018-02-28 | 印刷装置 |
JP2018-034456 | 2018-0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02957A true CN110202957A (zh) | 2019-09-06 |
CN110202957B CN110202957B (zh) | 2022-01-28 |
Family
ID=67684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73915.6A Active CN110202957B (zh) | 2018-02-28 | 2018-12-21 | 打印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54296B2 (zh) |
JP (1) | JP6863315B2 (zh) |
CN (1) | CN1102029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87716B2 (ja) * | 2021-09-24 | 2024-05-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97670A (ja) * | 1987-10-09 | 1989-04-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感熱記録装置 |
CN1275487A (zh) * | 1999-05-31 | 2000-12-06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打印机 |
JP2006239912A (ja) * | 2005-03-01 | 2006-09-14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EP1950042A1 (en) * | 2007-01-25 | 2008-07-3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Platen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recording unit |
CN201325214Y (zh) * | 2008-09-19 | 2009-10-14 |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JP2012006209A (ja) * | 2010-06-23 | 2012-01-12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字装置 |
CN103847226A (zh) * | 2012-11-29 | 2014-06-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5730017A (zh) * | 2014-12-24 | 2016-07-06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CN205507367U (zh) * | 2015-02-06 | 2016-08-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31690A (en) * | 1994-02-03 | 1997-05-20 | Seikosha Precision Inc. | Recording apparatus |
-
2018
- 2018-02-28 JP JP2018034456A patent/JP68633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2-21 CN CN201811573915.6A patent/CN110202957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7 US US16/233,885 patent/US1065429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97670A (ja) * | 1987-10-09 | 1989-04-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感熱記録装置 |
CN1275487A (zh) * | 1999-05-31 | 2000-12-06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打印机 |
JP2006239912A (ja) * | 2005-03-01 | 2006-09-14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EP1950042A1 (en) * | 2007-01-25 | 2008-07-3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Platen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recording unit |
CN201325214Y (zh) * | 2008-09-19 | 2009-10-14 |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JP2012006209A (ja) * | 2010-06-23 | 2012-01-12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字装置 |
CN103847226A (zh) * | 2012-11-29 | 2014-06-1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5730017A (zh) * | 2014-12-24 | 2016-07-06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CN205507367U (zh) * | 2015-02-06 | 2016-08-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147335A (ja) | 2019-09-05 |
CN110202957B (zh) | 2022-01-28 |
US10654296B2 (en) | 2020-05-19 |
JP6863315B2 (ja) | 2021-04-21 |
US20190263150A1 (en) | 2019-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30928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KR100617985B1 (ko) | 커터 기구를 장착한 프린터 | |
JP2004268207A (ja) | 鋏式記録紙切断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 |
CN110202957A (zh) | 打印设备 | |
US7561173B2 (en) | Thermal printer | |
JP2002166606A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
CN208164550U (zh) | 热敏打印机和便携式终端 | |
JP2003200625A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EP2813366B1 (en) | Fixed thermal head print mechanism with controlled gear play | |
CN113135039A (zh) | 一种可调节喷墨打印头位置的手持式打印机 | |
JPH0326659B2 (zh) | ||
JP2013223933A (ja) | プリンタのヘッド圧付与装置 | |
US10589541B2 (en) | Printer | |
EP1072424A2 (en) | Printer assembly and printer | |
CN211518929U (zh) | 一种纸仓滑动调节件及打印设备 | |
JP7334488B2 (ja) | 印刷装置 | |
JPH0224180A (ja) | プリンタヘッドの圧着装置 | |
JP3807479B2 (ja) | 媒体繰り出し装置 | |
JP3997081B2 (ja) | 熱転写プリンタ | |
TW462924B (en) | Dual type thermal printer | |
JP4459929B2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のサーマルヘッド支持機構 | |
EP2231413B1 (en) | A cash register | |
JP2016052773A (ja) | 印字ユニット及びプリンタ | |
JPH0753973Y2 (ja) | プリンタ | |
JP3097874U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