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2904B -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2904B
CN110202904B CN201910138010.4A CN201910138010A CN110202904B CN 110202904 B CN110202904 B CN 110202904B CN 201910138010 A CN201910138010 A CN 201910138010A CN 110202904 B CN110202904 B CN 110202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ixture
color
section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80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2904A (zh
Inventor
谷口诚一
依田兼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352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279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98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21057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02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2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2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2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1/00Process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lengths of paper, or of cardboard, or of wet web for fibre board production, on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F11/006Making patterned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07Heat-activated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being manufactured and immediately laminated before reaching its stable state, e.g. in which a layer is extruded and laminated while in semi-molten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04Cutting, tearing or severing, e.g. bursting; Cutter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1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roughening, deforming,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14Advancing webs by direct action on web of moving fluid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1/00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3/00Mixing, e.g. blending, fibres; Mixing non-fibrous materials with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D04H1/6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dry state, e.g. thermo-activatable agents in solid or molten state, and heat being applied subsequentl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1/00Process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lengths of paper, or of cardboard, or of wet web for fibre board production, on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F11/02Process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lengths of paper, or of cardboard, or of wet web for fibre board production, on paper-making machines of the Fourdrinier type
    • D21F11/04Process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lengths of paper, or of cardboard, or of wet web for fibre board production, on paper-making machines of the Fourdrinier type paper or board consisting on two or more layer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0272Wet presses in combination with suction or blow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10Suction rolls, e.g. couch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32B37/1207Heat-activated adhesive
    • B32B2037/1215Hot-melt adhesiv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所得到的薄片的各层赋予例如颜色等所需的功能的的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该料片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一解纤物与第一有机粘合剂的第一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一释放口;第二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二解纤物与第二有机粘合剂的、与所述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二释放口;输送部,其使由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堆积而成的堆积物形成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所述第二释放口相对于所述第一释放口而位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所述堆积物为,所述第一材料的层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层被层压而成的层压体。

Description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意识得到提高,不仅寻求削减在工作场所的纸的使用量,还寻求在工作场所的纸的再生,此外还对纸进行能够再利用的“再使用对应形式”的印刷。作为对已使用的废纸进行再生的装置,已知有一种对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解纤物,并用该解纤物制造新的纸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具备:对解纤物进行输送的输送部;将解纤物供给到输送部上的供给部;对被供给的解纤物进行加压的加压部。另外,对于一个输送部在不同位置设有多对供给部以及加压部,在每对(单元)供给部以及加压部处形成解纤物被压缩而成的层,并制造出由多层的层压体构成的再生纸。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针对每对(单元)供给部以及加压部而设有加湿部。因此,在对解纤物进行加压时,将对被加湿了的状态下的解纤物进行加压。所以,能够提高解纤物的层间的紧贴性。
另外,作为对已使用的废纸进行再生的装置,已知有一种通过干式的方式对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解纤物,并用该解纤物来制造新的纸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混合部对解纤物、使解纤物粘合的树脂、颜色材料(着色材料)进行混合,之后利用滚筒而使该混合物解开,从而能够制造出有色彩的纸。
另外,还已知一种具有多个将混合物解开的滚筒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还已知一种能够在被制造出的纸的表侧与里侧使颜色材料的比例不同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例如在各层对不同颜色的颜色材料进行混合而对薄片的颜色进行变更的情况下,由于水分浸透了层压体整体,因而各层的颜色材料容易在层间移动,而使颜色材料混在一起。其结果是,各层的颜色混在一起,从而难以得到所需的颜色的再生纸。另外,不仅是颜色材料,还可能会发生在各层所具有的添加剂、各层的主原料大量浸透到其他层的情况。
另外,虽然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的装置中都存在例如在欲变更薄片的颜色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该颜色变更而产生用户不期望的混色的情况,但是关于减少用户不期望的混色的技术,却没有公开任何内容。另外,在产生用户不期望的混色的薄片时,还存在由装置所制造的薄片会被浪费(残次品)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69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92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00862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83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薄片的各层赋予例如颜色等所需的功能的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而实现。
本发明的料片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一解纤物与第一有机粘合剂的第一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一释放口;第二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二解纤物与第二有机粘合剂的与所述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二释放口;输送部,其使由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堆积而成的堆积物形成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所述第二释放口相对于所述第一释放口而位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所述堆积物为所述第一材料的层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层被层压而成的层压体。
在上述料片形成装置中,所述输送部具有:网带,其能够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移动;抽吸部,其对被堆积在所述网带的一面侧的所述第一材料的层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层从所述网带的另一面侧进行抽吸。
在上述料片形成装置中,所述抽吸部具有:第一抽吸部;第二抽吸部,其被设于与所述第一抽吸部相比靠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在上述料片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材料供给部具有:第一滚筒部,其具有所述第一材料能够通过的孔;第一壳体部,其收纳所述第一滚筒部且具有所述第一释放口,所述第二材料供给部具有:第二滚筒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材料能够通过的孔;第二壳体部,其收纳所述第二滚筒部且具有所述第二释放口。
上述料片形成装置具有对所述第一材料供给部供给第一功能材料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与对所述第二材料供给部供给第二功能材料的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中的至少一方。
上述料片形成装置具有所述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所述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的双方,所述第一功能材料与所述第二功能材料的色彩不同。
上述料片形成装置具备供给量调节部,所述供给量调节部对所述第一材料的供给量以及所述第二材料的供给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节。
上述料片形成装置具备第三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三解纤物与第三有机粘合剂的与所述第二材料不同的第三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三释放口,所述第三释放口相对于所述第二释放口而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
上述料片形成装置具备:第一解纤部,其对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所述第一解纤物;第二解纤部,其对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所述第二解纤物。
在上述料片形成装置中,所述滚筒具有排出所述材料的排出部,所述滚筒按照从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所供给的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而被配置有多个,所述混合部收纳所述多个滚筒,所述颜色材料与所述材料一起从所述多个滚筒被分别排出,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彼此被进行混合。
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料片形成装置;成形部,其对所述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并成形为薄片状。
另外,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个滚筒,其将包含被解纤的纤维的材料导入内部且分散到气体中;颜色材料供给部,其能够对所述滚筒的内部供给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颜色材料选择部,其能够对从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向所述滚筒的内部所供给的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进行选择。
由此,能够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而对所需的颜色材料进行选择。而且,能够独立于包含被解纤的纤维的材料,而将该被选择的颜色材料供给到滚筒。因此,通过减少用户不期望的混色,从而能够防止薄片的浪费(残次品)。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具备混合部,所述混合部对通过所述颜色材料选择部而被选择的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彼此进行混合。
由此,在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而选择了多个颜色材料的情况下,将对混合部供给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而且,在该混合部内,能够对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均匀地进行混合。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混合部被配置在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与所述滚筒之间,与所述颜色材料被供给到所述滚筒相比靠前一阶段,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彼此被进行混合。
由此,在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而选择了多个颜色材料的情况下,将对混合部供给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而且,能够在尽可能早的阶段对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均匀地进行混合。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滚筒兼作为所述混合部。
由此,在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而选择了多个颜色材料的情况下,将对滚筒即混合部供给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而且,通过滚筒进行工作,从而在该滚筒内,能够在对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进行解开的同时均匀地进行混合。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滚筒具有排出所述材料的排出部,且所述滚筒按照从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所供给的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而被配置有多个,所述混合部收纳所述多个滚筒,所述颜色材料与所述材料一起从所述多个滚筒被分别排出,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彼此被进行混合。
由此,在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而选择了多个颜色材料的情况下,将对各滚筒供给解纤物含有材料与该被选择的颜色材料。而且,通过滚筒的工作而使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被充分地解开并被排出,进而能够在该滚筒内与其它颜色材料一起均匀地进行混合。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具有所述颜色互不相同的颜色材料分别独立通过的流道,所述颜色材料选择部具有被设于各所述流道的对所述颜色材料的通过与所述颜色材料的停止通过进行切换的切换部。
由此,纤维原料再生装置能够取得供给颜色材料的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与停止颜色材料的供给的供给停止状态。由此,在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下可得到具有被选择的颜色材料的薄片,而在供给停止状态下可得到省略该颜色材料的薄片。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具备去除部,所述去除部对所述滚筒内的残留物进行去除。
由此,即便被选择的颜色材料产生变更,也能够从滚筒中去除该变更前的颜色材料,因此能够防止变更前的颜色材料与变更后的颜色材料在滚筒内发生用户不期望的混色。另外,还能够防止该混色所导致的薄片的浪费(残次品)。
在上述纤维原料再生装置中,优选为,具备料片形成部,所述料片形成部使用通过了所述滚筒的所述材料来形成料片。
由此,能够基于料片而制造带有色彩的、即彩色的薄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结构图(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结构图(局部垂直剖视图)。
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6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三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三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图12为表示通过图1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制造的第二料片(堆积物)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3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垂直剖视图。
图15为表示由图14中的双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A的垂直剖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3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的垂直剖视图。
图17为表示图13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18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图19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图20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图21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的垂直剖视图。
图22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的垂直剖视图。
图23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第十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概要侧视图以及垂直剖视图的图中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彼此正交的三条轴图示为x轴、y轴以及z轴。三条轴为,包括x轴和y轴的xy平面为水平,z轴为铅直。另外,将各方向的箭头标记所朝向的方向称为“正”,而将其相反方向称为“负”。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垂直剖视图。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结构图(局部垂直剖视图)。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结构图(局部垂直剖视图)。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为制造薄片S的装置,具备: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第二料片形成部19、成形部20、切断部21、存料部22、回收部27、作为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A、作为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B、颜色材料供给量调节部4A、颜色材料供给量调节部4B。在这些部件中,由与成形部20相比靠上游侧的各部分而构成了料片形成装置1。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鼓风机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
另外,如图5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各部分与控制部28电连接。而且,这些各部分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控制部28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81与存储部282。CPU281例如可以进行各种判断、各种命令。存储部282例如对到制造薄片S为止的程序等的各种程序进行存储。另外,该控制部28既可以被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也可以被设于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另外,外部设备例如为以下情况:经由线缆等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通信的情况、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经由网络(例如互联网)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连接的情况等。另外,CPU281与存储部282既可以一体化而被构成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使CPU281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而使存储部282被设于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还可以为存储部282被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而CPU281被设于外部的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中。
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依照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解纤工序、筛选工序、第一料片形成工序、分割工序、混合工序、拆解工序、第二料片形成工序、薄片形成工序、切断工序这样的顺序而执行这些工序。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还能够也执行颜色材料供给工序。
以下,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原料供给部11为,进行将原料M1供给至粗碎部12的原料供给工序的部分。作为该原料M1而为含有纤维的薄片状原料。另外,虽然纤维既可以是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也可以是合成纤维,但是优选为是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可以列举出由纤维素、丝绸、羊毛、棉花、大麻、洋麻、亚麻、苎麻、黄麻、马尼拉麻、剑麻、针叶树、阔叶树等组成的纤维等。这些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地混合使用,也可以作为进行过精制等的再生纤维而使用。另外,纤维既可以是干燥的,也可以含有或浸渍有水、有机溶剂等的液体。
其中,优选为使用纤维素。纤维素只要是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狭义的纤维素)为主要成分且呈纤维状的材料即可,除了纤维素(狭义的纤维素)之外,也可以为含有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材料。
另外,原料M1可以为纺布、无纺布等,其形态没有限制。另外,原料M1例如可以为将纸、废纸解纤而被制造(被再生)出的再生纸、或作为合成纸的优泊纸(注册商标)。
粗碎部12为,进行将从原料供给部11被供给的原料M1在大气中(空气中)等气体中粗碎的粗碎工序的部分。粗碎部12具有一对粗碎刃121、和斜槽(料斗)122。
一对粗碎刃121通过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它们之间对原料M1进行粗碎,即,能够将其裁断而成为粗碎片M2。粗碎片M2的形状或大小优选为适合于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例如,优选为单边的长度在100mm以下的小片,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小片。
斜槽122被配置在一对粗碎刃121的下方,并且成为例如呈漏斗状的部件。由此,斜槽122能够承接通过粗碎刃121而被粗碎从而落下来的粗碎片M2。
此外,在斜槽122的上方,加湿部231与一对粗碎刃121相邻地被配置。加湿部231为,对斜槽122内的粗碎片M2进行加湿的部件。该加湿部231由具有含有水分的过滤器(未图示)并且通过使空气穿过过滤器而向粗碎片M2供给提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的气化式(或温风气化式)加湿器构成。通过将加湿空气供给至粗碎片M2中,从而能够抑制粗碎片M2因静电而附着在斜槽122等上的情况。
斜槽122经由管(流道)241而与解纤部13相连接。被收集在斜槽122中的粗碎片M2穿过管241而被输送至解纤部13中。
解纤部13为,实施在气体中、即以干式的方式而对粗碎片M2进行解纤的解纤工序的部分。通过在该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从而能够从粗碎片M2生成含有解纤物M3的材料。在此,“进行解纤”是指,将多条纤维粘结而成的粗碎片M2拆解为一条一条的纤维。而且,该被拆解出来的物质成为解纤物M3。解纤物M3的形状为线状或带状。此外,解纤物M3彼此也可以以相互缠绕而成为块状的状态,即以形成所谓的“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纤部13由叶轮研磨机构成,该叶轮研磨机具有进行高速旋转的转子和位于转子的外周的衬套。流入到解纤部13中的粗碎片M2被夹持在转子与衬套之间从而被解纤。
另外,解纤部13能够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从粗碎部12朝向筛选部14的空气的流动(气流)。由此,能够将粗碎片M2从管241抽吸到解纤部13中。另外,在解纤处理后,能够将解纤物M3经由管(流道)242而向筛选部14送出。
在管242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1。鼓风机261为,产生朝向筛选部14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可促进解纤物M3向筛选部14的送出。
筛选部14为,实施根据纤维的长度大小而对解纤物M3进行筛选的筛选工序的部分。在筛选部14中,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和与第一筛选物M4-1相比而较大的第二筛选物M4-2。第一筛选物M4-1成为适合于此后的薄片S的制造的大小的筛选物。优选为,其平均长度在100μm以上且10mm以下。另一方面,在第二筛选物M4-2中含有例如解纤不充分的物质、或被解纤了的纤维彼此过剩地凝集而成的物质等。
筛选部14具有滚筒部141、和对滚筒部14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42。
滚筒部141为,由呈圆筒状的网体构成且绕其中心轴进行旋转的筛子。解纤物M3流入到该滚筒部141中。然后,通过滚筒部141进行旋转,从而与网的网眼相比而较小的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网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的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二筛选物M4-2。此外,滚筒部141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圆筒状,例如也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的筒状。
第一筛选物M4-1从滚筒部141落下。
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被送出至与滚筒部141连接的管(流道)243中。管243的与滚筒部141连接的端部相反的一侧(下游侧)与管241连接。穿过了该管243的第二筛选物M4-2在管241内与粗碎片M2汇合,并与粗碎片M2一起流入到解纤部13中。由此,第二筛选物M4-2返回到解纤部13中,并与粗碎片M2一起被实施解纤处理。
此外,从滚筒部141落下的第一筛选物M4-1在气体中分散并落下,并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41的下方的作为分离部的第一料片形成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为,实施由第一筛选物M4-1形成第一料片M5的第一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一料片形成部15具有作为分离带的网带分离带151、三个张紧辊152以及作为抽吸机构的抽吸部153。
网带151为无接头带,并且第一筛选物M4-1堆积在其上。该网带151被挂绕在三个张紧辊152上。而且,通过张紧辊152的旋转驱动,从而网带151上的第一筛选物M4-1作为第一料片M5而被输送至下游侧。
第一筛选物M4-1成为网带15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第一筛选物M4-1向网带151的通过被限制,因此,第一筛选物M4-1能够堆积在网带151上。此外,由于第一筛选物M4-1堆积在网带151上,并且连同网带15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一料片M5。
此外,在第一筛选物M4-1中有可能混合有例如灰尘或尘埃等。例如,存在通过粗碎或解纤而产生灰尘或尘埃的情况。而且,这种灰尘或尘埃会被回收至下文叙述的回收部27中。
抽吸部153能够相对于第一筛选物M4-1的堆积面从网带151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由此,能够对穿过了网带151的灰尘或尘埃连同空气一起进行抽吸。
此外,抽吸部153经由管(流道)244而与回收部27连接。通过抽吸部153而被抽吸出的灰尘或尘埃被回收至回收部27中。
在回收部27上还连接有管(流道)245。此外,在管245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2。通过该鼓风机262的工作,从而能够利用抽吸部153而产生抽吸力。由此,从下方抽吸第一筛选物M4-1,从而促进了网带151上的第一料片M5的形成。该第一料片M5成为灰尘或尘埃等被去除了的物质。此外,灰尘或尘埃通过鼓风机262的工作,从而穿过管244并到达回收部27中。
壳体部142与加湿部232连接。加湿部232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4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第一筛选物M4-1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抑制第一筛选物M4-1因静电而附着在壳体部14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筛选部14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5。加湿部235由对水进行喷雾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一料片M5供给水分,因此,第一料片M5的水分量被调整。通过该调整,从而能够抑制由静电引起的第一料片M5向网带151的吸附。由此,第一料片M5在网带151于张紧辊152处折回的位置处,容易从网带151被剥离。
此外,加湿部231至加湿部235为止所添加的水分量(总计水分量)例如优选为,相对于加湿前的材料为100质量份而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在加湿部235的下游侧配置有细分部16。细分部16为,进行对从网带151剥离了的第一料片M5进行分割的分割工序的部分。细分部16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的螺旋桨161、和对螺旋桨16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62。而且,通过进行旋转的螺旋桨161,从而能够对第一料片M5进行分割。被分割了的第一料片M5成为细分体M6。另外,细分体M6在壳体部162内下降。
壳体部162与加湿部233连接。加湿部233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6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也能够抑制细分体M6因静电而附着在螺旋桨161或壳体部16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细分部16的下游侧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为,实施对细分体M6与后述的粘合剂P1或粘合剂P2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的部分。该混合部17具有粘合剂供给部171A、粘合剂供给部171B、管172、鼓风机173。
管172为,对细分部16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以及第二材料供给部18B进行连接并供细分体M6穿过的流道。另外,在管172的中途设有鼓风机173。通过鼓风机173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能够产生朝向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以及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气流。
另外,在管172的中途分支出管172A以及管172B。管172A与粘合剂供给部171A连接,管172B与粘合剂供给部171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管172流下的细分体M6被大致等量地分配至管172A以及管172B中。此外,从管172A流下的细分体M6被称为细分体M6A且相当于第一解纤物,从管172B流下的细分体M6被称为细分体M6B且相当于第二解纤物(参照图4)。
另外,在管172A设有供给作为第一有机粘合剂的粘合剂P1的粘合剂供给部171A,在管172B设有供给作为第二有机粘合剂的粘合剂P2的粘合剂供给部171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粘合剂供给部171A以及粘合剂供给部171B为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粘合剂供给部171A进行说明。
粘合剂供给部171A具有螺旋加料器174。通过该螺旋加料器17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能够将粘合剂P1作为粉体或粒子而供给至管172A中。被供给至管172A中的粘合剂P1与细分体M6A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6AP。此外,被供给至管172B中的粘合剂P2与细分体M6B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6BP。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粘合剂P1以及粘合剂P2为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粘合剂P1进行说明。
作为粘合剂P1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有机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另外,这些树脂也可以单独或适当地混合使用。
另外,作为粘合剂P1,作为树脂粉体的成分即树脂(树脂粒子的成分)的种类,是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即可,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优选为构成树脂粉体的树脂在常温下为固定,鉴于通过成形部20中的热对纤维进行粘结以及被制造的薄片的循环等情况而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
作为天然树脂,可列举出松香、达玛脂、乳香、沽巴脂、琥珀、虫胶、血竭、山达脂、松脂等,可列举出将它们单独或适当地混合后的物质,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对它们进行性质改变。
作为合成树脂中的热固化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热固化性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
另外,作为合成树脂中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
另外,也可以进行共聚物化、性质改变,作为这种树脂的类别,可列举出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树脂、烯烃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N-乙烯基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类树脂等。
此外,作为从粘合剂供给部171A被供给的物质,除了粘合剂P1之外,还可以包含例如用于抑制纤维的凝集或粘合剂P1的凝集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难以燃烧的阻燃剂、用于增强薄片S的纸力的纸力增强剂等。或者,也可以从粘合剂供给部171A供给预先使上述物质包含在粘合剂P1中的(进行了复合化的)物质。
另外,在管172A的流道中,在粘合剂供给部171A的下游侧,设有供给作为第一功能材料的颜色材料CM1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A(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在管172B的流道中,在粘合剂供给部171B的下游侧,设有供给作为第二功能材料的颜色材料CM2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B(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由于颜色材料供给部3A以及颜色材料供给部3B除了供给的颜色材料的种类(颜色)不同之外为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颜色材料供给部3A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颜色材料供给部3A具有贮留颜色材料CM1的贮留部31、与贮留部31连接的流道32。
贮留部31由具有在内部对颜色材料CM1进行贮留的贮留空间311的中空体所构成。该贮留部31装卸自如地被装填在被设于薄片制造装置100上的装填部33中。而且,在该装填状态下,贮留部31的贮留空间311与流道32连通。由此,颜色材料CM1可以流入流道32。
此外,优选为,贮留部31为墨盒。由此,在贮留部31变空、即颜色材料CM1用完的情况下,可以交换为新的贮留部31。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贮留部31内的颜色材料CM1的剩余量通过剩余量检测部(未图示)而被检测。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流道32在其上游侧与贮留部31连接,下游侧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流入端口183连接。流道32例如由管321构成。该管321与管172A的中途连接。由此,颜色材料CM1与混合物M6AP混合成为作为第一材料的混合物M7A。此外,同样地,在管172B中,颜色材料CM2与混合物M6BP混合成为作为第二材料的混合物M7B。
另外,如图3所示,管172A在中途分支为两个管,分支出的各管分别与各流入端口183连接。由此,可以将混合物M7A供给到滚筒部181内。
此外,颜色材料供给部3A(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颜色材料供给部3B(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中的一个也可以被省略。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对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供给颜色材料CM1(第一功能材料)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A(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与对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供给颜色材料CM2(第二功能材料)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B(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中的至少一方,因此也能够得到正反面功能(色彩)不同的薄片S。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具有颜色材料供给部3A(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颜色材料供给部3B(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双方,颜色材料CM1(第一功能材料)与颜色材料CM2(第二功能材料)为色彩不同的物质。由此也能够得到正反面功能(色彩)不同的薄片S。
颜色材料调节部4A为对从颜色材料供给部3A向滚筒部181的颜色材料CM1的供给进行调节的部件,颜色材料调节部4B为对从颜色材料供给部3B向滚筒部181的颜色材料CM2的供给进行调节的部件。由于颜色材料调节部4A以及颜色材料调节部4B为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颜色材料调节部4A进行说明
如前文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3A具有供颜色材料CM1通过的流道32。如图2所示,颜色材料供给量调节部4A被设于流道32上,且具有:同心地插入流道32(管321)内的螺杆411、使螺杆411旋转驱动的驱动部412。通过螺杆411进行旋转,从而颜色材料CM1从贮留部31被拉出,并能够就此向下游侧压出。由此,颜色材料CM1能够穿过流道32而到达滚筒部181。另外,通过停止螺杆411的旋转,从而能够使颜色材料CM1的压出也停止。
驱动部412例如由电机等构成。另外,如图5所示,驱动部412与控制部28电连接。由此,驱动部412的动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因此可以使螺杆411的转速可变。通过螺杆411的转速的大小,能够对颜色材料CM1的供给量、供给速度进行调整,因此例如可以得到具有所需的色彩的浓淡的薄片S。此外,驱动部412的工作信息例如经由未图示的键盘、触摸板等输入部预先输入到控制部28而被存储。
作为颜色材料CM1以及颜色材料CM2,并不做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带有彩色的颜料,例如可列举出蓝绿(C)、黄(Y)、品红(M)等颜色。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作为细分体M6A与粘合剂P1与颜色材料CM1混合而成的第一材料的混合物M7A从管172A流下而供给到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作为细分体M6B与粘合剂P2与颜色材料CM2混合而成的第二材料的混合物M7B从管172B流下而供给到第二材料供给部18B。
由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以及第二材料供给部18B除了设置位置不同以及供给的(释放的)材料不同之外为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第一材料供给部18A进行说明。
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为实施将混合物M7A堆积在作为分离带的网带191上的堆积工序的部分。第一材料供给部18A具有滚筒部181、收纳滚筒部181的壳体部182。
此外,第一材料供给部18A所具有的滚筒部181相当于第一滚筒部,第二材料供给部18B所具有的滚筒部181相当于第二滚筒部。
滚筒部181为,由形成圆筒状的网体构成且绕其中心轴O181进行旋转的筛子。混合物M7流入到该滚筒部181中。然后,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混合物M7中的与网的网眼相比而较小的纤维等无法穿过滚筒部181。此时,混合物M7A被拆解。
在该滚筒部181的内侧(内部)形成有临时性地收纳混合物M7A的收纳空间。
另外,滚筒部181与具有电机等驱动源、变速器的驱动部187连结(参照图5),通过该驱动部187的动作,从而能够绕滚筒部181的中心轴O181而以预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驱动部187的动作由控制部28所控制,例如还能够对滚筒部181的旋转速度进行多阶段地设定而使之可变。
如图3所示,在滚筒部181设有贯穿圆筒状的壁部的多个开口部181a。各开口部181a为,在滚筒部181的外周部开口的、混合物M7A能够通过的孔。而且,在滚筒部181绕中心轴O181旋转时,滚筒部181内的混合物M7A能够从多个开口部181a中与中心轴O181的高度相比位于靠下侧的开口部181a向下方穿过。混合物M7A在滚筒部181内与滚筒部181一起旋转,通过穿过开口部181a,从而能够恰好顺利地进行拆解。
此外,作为俯视时的开口部181a的形状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另外,作为俯视时的开口部181a的大小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开口部181a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为直径在0.5mm以上且在5mm以下,更优选为在1mm以上且在3mm以下。另外,作为开口部181a的形成方法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铸模等机械加工的方法。另外,即便在机械加工中,也可以使用激光加工、蚀刻加工的方法。另外,作为滚筒部181可以使用树脂网、金属网、多孔金属网。
此外,滚筒部181既可以绕中心轴O181单方向旋转,也可以绕中心轴O181在互为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摇动),也可以进行对之进行组合的旋转。另外,滚筒部181并不限于进行旋转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沿着中心轴O181方向或与中心轴O181交叉的方向往返运动的部件,也可以是以从中心轴O181离开的位置为中心进行摇动的部件。
另外,在滚筒部181的两端部上分别连接有供混合物M7A流入的流入端口183。各流入端口183例如呈圆环状、圆筒状或圆管状,且被插入滚筒部181的各端部的内侧。另外,各流入端口183与管172的下游侧连通。由此,已穿过管172的混合物M7A能够经由各流入端口183而流入滚筒部181内。
另外,作为收纳滚筒部181的框体的壳体部182在其下方侧向网带191开放。由此,穿过滚筒部181的开口部181a的混合物M7A落下到网带191上并进行堆积。
作为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中的第一壳体部的壳体部182具有作为在下侧开放的第一释放口的开口部182A。此外,同样的,作为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中的第二壳体部的壳体部182的开口部182B作为第二释放口而发挥作用。
在滚筒部181被拆解的混合物M7A从开口部182A释放并落下,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同样地,在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滚筒部181被拆解的混合物M7B从开口部182B释放并落下,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
如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第一材料供给部18A具有:具有作为混合物M7A(第一材料)能够通过的孔的开口部181a的滚筒部181(第一滚筒部)、收纳滚筒部181(第一滚筒部)且具有开口部182A(第一释放口)的壳体部182(第一壳体部),第二材料供给部18B具有:具有作为混合物M7B(第二材料)能够通过的孔的开口部181a的滚筒部181(第二滚筒部)、收纳滚筒部181(第二滚筒部)且具有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的壳体部182(第二壳体部)。
由此,能够通过对滚筒部181的旋转速度进行调节这样的简单的构成,来对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的供给量进行调节。进一步地,由于分别设有收纳各滚筒部181的壳体部182,从而能够使后述的抽吸部193A以及抽吸部193B的气流稳定,并能够有效地对在第二料片M8的厚度产生的不均匀进行抑制。
如图1、图4所示,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为对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进行输送且形成第二料片M8的输送部,且为进行第二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有网带191、多个张紧辊192、抽吸部(抽吸机构)193。
网带191为能够移动的无接头带,并且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堆积在其上。网带191被挂绕在四个张紧辊192上。而且,通过各张紧辊192的旋转驱动,从而网带191上的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被输送至下游侧。
另外,网带191上的几乎所有的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成为网带19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向网带191的通过被限制,因此,能够堆积在网带191上。此外,由于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堆积在网带191上,并且连同网带19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如后文所述,作为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堆积而成的堆积物的第二料片M8成为混合物M7A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的层被层压而成的层压体。
另外,张紧辊192中的至少一个与具有电机等驱动源、变速机的驱动部194连结(参照图5),通过该驱动部194的动作,从而能够以预定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驱动部194的动作由控制部28所控制,例如也能够使张紧辊192的旋转速度可变(进行多阶段设定)。
抽吸部193能够相对于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的堆积面从网带191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即,从网带191的下表面侧(另一面侧)对堆积在网带191的上表面侧(一面侧)的混合物M7A(第一材料)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第二材料)的层进行抽吸。由此,在促进了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向网带191上堆积的同时,还能够对被形成的第二料片M8的厚度上所产生的不均匀进行抑制。
抽吸部193具有作为第一抽吸部的抽吸部193A、作为与抽吸部193A(第一抽吸部)相比被设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抽吸部的抽吸部193B。
在抽吸部193A以及抽吸部193B上分别连接有管(流道246)。另外,在各管246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3。通过该鼓风机263的动作,从而能够在抽吸部193A以及抽吸部193B处产生抽吸力。
如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第二料片形成部19(输送部)具有能够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的网带191、从输送带191的另一面侧(下表面侧)对堆积在网带191的一面侧(上表面侧)的混合物M7A(第一材料)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第二材料)的层进行抽吸的抽吸部193。由此,在促进了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向网带191上堆积的同时,还能够对被形成的第二料片M8的厚度上所产生的不均匀进行抑制。
壳体部182与加湿部234连接。加湿部234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8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能够对壳体部182内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抑制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因静电而附着在壳体部182的内壁上的情况。
如图1所示,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下游侧配置有成形部20。成形部20为,实施由第二料片M8形成薄片S的薄片形成工序的部分。该成形部20具有加压部201和加热部202。
加压部201具有一对砑光辊203,并且能够在一对砑光辊203之间在不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条件下、换句话说在使粘合剂P1不熔融的条件下,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压。由此,提高了第二料片M8的密度。并且,该第二料片M8以朝向加热部202的方式被输送。此外,一对砑光辊203中的一个为通过电机(未图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
加热部202具有一对加热辊204,并且能够在一对加热辊204之间在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并加压。通过该加热加压,从而粘合剂P1在第二料片M8内熔融,由此纤维彼此经由该熔融了的粘合剂P1而粘结在一起。由此,形成了薄片S。并且,该薄片S以朝向切断部21的方式被输送。另外,一对加热辊204的一个为通过电机(未图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个为从动辊。
在成形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21。切断部21为,实施切断薄片S的切断工序的部分。该切断部21具有第一切断器211和第二切断器212。
第一切断器211为,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
第二切断器212被配置在第一切断器211的下游侧,且为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对薄片S进行切断的部件。
通过这样的第一切断器211和第二切断器212的切断,从而获得了所需的大小的薄片S。并且,该薄片S进一步被输送至下游侧,并被储存在存料部22中。
并且,如前文所述,在网带191上,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堆积而成的第二料片M8(堆积物)为混合物M7A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的层被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体。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4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有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沿着网带191的输送方向在不同的位置上形成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壳体部182(第一壳体部)的开口部182A(第一释放口)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壳体部182(第二壳体部)的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相对于开口部182A(第一释放口)而位于靠网带19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因此,在网带191上首先堆积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开口部182A被释放的混合物M7A(第一材料),在其之上堆积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开口部182B被释放的混合物M7B(第二材料)。因此,在网带191上,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被进行层压而形成为层压体、即第二料片M8。该第二料片M8通过网带191而被输送,且通过在成形部20被加热加压,从而能够使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进行粘结,并得到两层结构的薄片S。
另外,如前文所述,由于混合物M7A的颜色材料CM1与混合物M7B的颜色材料CM2的色彩不同,因而薄片S在正反面成为不同的色彩。
在此,在混合物M7A中含有粘合剂P1(第一有机粘合剂),在混合物M7B中含有粘合剂P2(第二有机粘合剂)。因此,在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加压时,粘合剂P1以及粘合剂P2成为熔融或软化的状态,从而抑制了颜色材料CM1或颜色材料CM2在纤维彼此的间隙中移动的情况。所以,能够减少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混在一起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使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的边界面明确地形成,从而能够制造在正反面具有不同的色彩的薄片S。即,能够高精度地制造具有所需的色彩的薄片S。
另外,与层和层之间在纤维层用水进行粘结的情况相比,通过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加压,从而能够使粘合剂P1以及粘合剂P2彼此进行粘结,并得到层间剥离被进一步减少的薄片S。
另外,如前文所述,在被包含于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中的纤维为天然纤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得到更显著的效果。
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通过对各滚筒部181的旋转速度进行调节,从而在第二料片M8中,能够对混合物M7A的层的厚度与混合物M7B的层的厚度进行调节。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滚筒部181作为对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的供给量进行调节的供给量调节部而发挥作用。
通过对混合物M7A的层的厚度、混合物M7B的层的厚度进行调节,能够对成形后的薄片S中的色感进行调节。例如,在混合物M7A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的层中,从厚度较薄的层侧进行观察时,视为另一个(反面侧)层的色感混杂,而从厚度较厚的层侧进行观察时,视为该层本身的颜色被强调。
此外,只要多个滚筒部181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速度为可变的话,就能够发挥前述效果。即,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通过具有对混合物M7A(第一材料)的供给量以及混合物M7B(第二材料)的供给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节的供给量调节部,从而能够对混合物M7A的层的厚度与混合物M7B的层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双方)进行调节。其结果是,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混合物M7A(第一材料)的供给量以及混合物M7B(第二材料)的供给量的调节通过各滚筒部181的旋转速度的调节来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对各滚筒部181的开口部181a的大小进行变更、或对向各滚筒部181供给的混合物M7A或混合物M7B的供给量自身进行调节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对网带191的移动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在使网带191的移动速度加快时,能够使混合物M7A的层的厚度、混合物M7B的层的厚度变薄。反之,在使网带191的移动速度减慢时,能够使混合物M7A的层的厚度、混合物M7B的层的厚度变厚。
此外,从开口部182A被释放的混合物M7A的量与从开口部182B被释放的混合物M7B的量也可以是相同的。
另外,如前文所述,抽吸部193具有抽吸部193A(第一抽吸部)、与抽吸部193A(第一抽吸部)相比被设于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抽吸部193B(第二抽吸部)。抽吸部193A具有主要对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被释放的混合物M7A以及在网带191上堆积的混合物M7A的层进行抽吸的功能。抽吸部193B具有主要对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被释放的混合物M7B以及在网带191上堆积的混合物M7B的层进行抽吸的功能。通过这样的抽吸部193A以及抽吸部193B,从而促进了混合物M7A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的层进行依次堆积,并能够对第二料片M8的厚度上产生不均匀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抽吸部193B的抽吸力比抽吸部193A的抽吸力更强。即,与主要对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A的层进行抽吸的抽吸部193A相比,主要对混合物M7B以及混合物M7B的层进行抽吸的抽吸部193B的抽吸力更强。由此,能够恰好且尽可能均匀地对网带191上的第二料片M8(堆积物)进行抽吸。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对第二料片M8的厚度上产生不均匀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也可以根据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B的堆积量(释放量)而对抽吸部193A以及抽吸部193B的抽吸力进行调节。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料片形成装置1具备:具有将包含细分体M6A(第一解纤物)与粘合剂P1(第一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M7A(第一材料)在气体中释放的开口部182A(第一释放口)的第一材料供给部18A、具有将包含细分体M6B(第二解纤物)与粘合剂P2(第二有机粘合剂)的与混合物M7A(第一材料)所不同的混合物M7B(第二材料)在气体中释放的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的第二材料供给部18B、将由混合物M7A(第一材料)以及混合物M7B(第二材料)进行堆积而成的堆积物形成且进行输送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输送部),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相对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开口部182A(第一释放口)而位于靠第二料片形成部19(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第二料片M8(堆积物)为混合物M7A(第一材料)的层与混合物M7B(第二材料)的层被层压而成的层压体。
由此,在对所得到的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加压而设为薄片S时,能够减少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混在一起的情况。由此,能够制造出使具有不同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色彩)的层被层压,且减少了层与层之间的混杂的薄片S。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料片形成装置1、对第二料片M8(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并成形为薄片状的成形部20(成形部)。通过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加压,从而能够使粘合剂P1以及粘合剂P2热粘结,进而使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的边界面明确地形成且提高各层的接合强度。因此,如前文所述,能够得到进一步减少了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的混杂的薄片S,且能够得到强度高的薄片S。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沿着网带191的输送方向而配置第一材料供给部18A(滚筒部181以及壳体部182)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滚筒部181以及壳体部18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沿着网带191的输送方向而配置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开口部182A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开口部182B,则对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滚筒部181以及壳体部182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滚筒部181以及壳体部182的位置关系并不做特别限定。
例如,即便沿着y轴或z轴而配置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滚筒部181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滚筒部181,但只要各开口部182A、182B为满足上述位置关系的构成(形状),则也被包含于本发明中。
另外,虽然对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为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而释放混合物M7A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喷雾的方式喷射混合物M7A的构成、通过挡板的开闭使混合物M7A落下的构成来代替滚筒部181。关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也为同样情况。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颜色材料供给部3A被设置在管172A的粘合剂供给部171A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只需为与管172的分支部相比靠下游侧且最终对第一材料供给部18A进行供给的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为供给到滚筒部181内的构成、供给到粘合剂供给部171A的构成,也可以与粘合剂供给部171A相比被设于靠上游侧。关于颜色材料供给部3B也为同样情况。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分体M6被构成为在管172的中途对于管172A以及管172B大致等量地分配的结构,即细分体M6A(第一解纤物)以及细分体M6B(第二解纤物)为大致等量,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管172的分支部处例如设置电磁阀,并通过对该电磁阀进行控制来对对于细分体M6的管172A以及管172B的分配比进行控制。另外,也可以是对管172A以及管172B分别设有能够调节开闭的程度的开闭阀从而对作为第一解纤物的细分体M6A以及第二解纤物的细分体M6B的量进行调节的构成。由此,能够对第二料片M8中的混合物M7A的层以及混合物M7B的厚度进行调节。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第一功能材料以及第二功能材料的颜色材料CM1以及颜色材料CM2互相具有不同色彩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第一功能材料以及第二功能材料具有相同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为第一解纤物以及第二解纤物的材料不同,或者粘合剂P1(第一有机粘合剂)以及粘合剂P2(第二有机粘合剂)的材料不同,或者这两者都不同即可。即,只要第一材料以及第二材料不为完全相同的材料即被包含于本发明中。
另外,即便在细分体M6A(第一解纤物)以及细分体M6B(第二解纤物)的材料相同,粘合剂P1(第一有机粘合剂)以及粘合剂P2(第二有机粘合剂)的材料相同,颜色材料CM1(第一功能材料)以及颜色材料CM2(第二功能材料)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只要这些材料的混合比(含量比)不同,则混合物M7A(第一材料)与混合物M7B(第二材料)就成为不同,从而也被包含于本发明中。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第一功能材料以及第二功能材料的颜色材料CM1以及颜色材料CM2为有彩色的颜色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透明、白色等无彩色的树脂材料(树脂粉末或树脂纤维)、金属材料(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等,也可以为第一功能材料以及第二功能材料为不同材料的组合,例如有彩色的颜色材料与无彩色的树脂材料的组合、有彩色的树脂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组合、无彩色的树脂粉末与金属材料的组合等。
在用无彩色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对其供给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用途而实施对表面的光泽的大小的调节。
作为金属材料,可列举出铝、铁、银、铜、镍等。在使用金属材料的情况下,可得到水蒸气透过性较低的薄片S,例如能够用于食品的包装体等。另外,在使用金属材料的情况下,可得到具有导电性的薄片S,能够用作带电防止薄片。另外,在使用金属材料的情况下,还能够作为杂散辐射薄片(电磁屏蔽薄片)而用于电子机器的框体等。另外,在使用具有抗菌性的金属材料(例如银)的情况下,还能够用作为抗菌薄片、杀菌薄片、除臭薄片。
第二实施方式
图6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三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图7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为表示图6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颜色材料供给部的构成不同和具有第三材料供给部之外,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如图6所示,薄片实施装置100A除了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以及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之外,还进一步具备第三材料供给部18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172分支为管172A、管172B、管172C这三个分支,管172C与第三材料供给部18C连接。另外,在管172C的中途设有供给作为第三有机粘合剂的粘合剂P3的粘合剂供给部171C。因此,在管172C中,生成包含作为第三解纤物的细分体M6C以及粘合剂P3(第三有机粘合剂)的混合物M7CP。而且,在管172C内,对该混合物M7CP混合后述的颜色材料CM3而生成混合物M7C,且向第三材料供给部18C进行供给。
虽然第三材料供给部18C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以及第二材料供给部18B具有同样的构成,但是在壳体部182中,作为第三释放口的开口部182C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相比而位于靠下游侧。另外,第三材料供给部18C的开口部182C释放与混合物M7B不同的混合物M7C。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A具有抽吸部193A、抽吸部193B以及抽吸部193C。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开始按照抽吸部193A、抽吸部193B以及抽吸部193C的顺序排列配置。
接着,对颜色材料供给部30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颜色材料供给部30具有:贮留蓝绿(C)的颜色材料CM(C)的贮留部301、贮留品红(M)的颜色材料CM(M)的贮留部302、贮留黄(Y)的颜色材料CM(Y)的贮留部303、贮留白(W)的颜色材料CM(W)的贮留部304、贮留透明(无色透明)的颜色材料CM(CL)的贮留部305。另外,颜色材料供给部30能够将这些贮留部301至贮留部305内的颜色材料选择性地分别独立地供给到管172A、管172B以及管172C中。
在颜色材料供给部30中,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例如可以构成为,贮留部301以三根配管与管172A、管172B以及管172C分别连接,贮留部302以三根配管而与管172A、管172B以及管172C分别连接,贮留部303以三根配管而与管172A、管172B以及管172C分别连接,贮留部304以三根配管而与管172A、管172B以及管172C分别连接,贮留部305以三根配管而与管172A、管172B以及管172C分别连接,且对这十五条配管设有开闭阀。通过利用控制部(未图示)而对各开闭阀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将哪种颜色材料供给到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以及第三材料供给部18C进行选择。
另外,通过对各开闭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对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M)、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W)、颜色材料CM(CL)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另外,通过各开闭阀的开闭的选择和对开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将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M)、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W)以及颜色材料CM(CL)进行混合(混色)后的色彩进行选择。
例如,通过在图7至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400(输入装置)上显示选择画面401,并由用户进行选择,从而能够实现被选择的颜色的组合。另外,显示装置400能够设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的任意的场所,例如能够设为触摸面板式。该显示装置400与控制部电连接,且包含用户所选择的颜色的信息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基于该信息,如前文所述,对供给多少程度的哪种颜色材料进行决定,并对色彩进行调节。此外,该决定例如可以基于在存储部(未图示)中预先被存储的校准曲线、表格等来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得到的薄片S为三层结构,因此用户分别对三层的颜色进行选择。
以下对显示装置400所显示的选择画面401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选择画面401具有对颜色模型进行选择的两个项目、对蓝绿(C)的浓度进行选择的项目、对品红(M)的浓度进行选择的项目、对黄(Y)的浓度进行选择的项目、对色调进行选择的项目、对鲜明亮度进行选择的项目、对明亮度进行选择的项目。通过触摸在这些项目的旁边设有的仿照上下方向的箭头标记的选择开关,从而能够对这些项目进行调节。
另外,在如图8所示的选择画面401上,色彩相互不同的方格呈被矩阵式地配置的矩阵状。在图示的构成中,在最上列基本色被横向并排配置,各色的明亮度不同的方格被纵向并排配置。用户通过触摸方格,而对该色彩进行选择。
另外,在如图9所示的选择画面401上,明亮度互相不同的方格被相互分开地配置成放射状。在各列中,色彩不同。在图示的构成中,在各列中,从中心侧向外周侧,明亮度变低。用户通过触摸方格,而对该色彩进行选择。
另外,在如图10所示的选择画面401上,铺盖有色相以及明亮度中的至少一个相互不同的颜色的方格,作为整体而呈六边形。另外,明亮度较高的颜色的方格被配置在中心侧,明亮度较低的方格被配置在外侧。另外,色彩接近的颜色的方格彼此被配置在接近的位置。用户通过触摸方格,而对该色彩进行选择。
根据这种薄片制造装置100A,增加了被制造的薄片S的颜色版本。特别是,由于是三层结构,从而从正面侧对薄片S进行观察时,看见正面侧的层与中间层相配合的色彩,从反面侧对薄片S进行观察时,看见反面侧的层与中间层相配合的色彩。即正面侧的层与反面侧的层相互难以受到影响。其结果是,可以高精度地得到具有所需的色彩的薄片S。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薄片制造装置100A包含细分体M6C(第三解纤物)与粘合剂P3(第三有机粘合剂),并具备具有将与混合物M7B(第二材料)不同的混合物M7C(第三材料)在气体中释放的开口部182C(第三释放口)的第三材料供给部18C,第三材料供给部18C的开口部182C(第三释放口)相对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开口部182B(第二释放口)而位于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根据这种构成,被堆积在网带191上的第二料片M8成为,从网带191侧起按照混合物M7A、混合物M7B以及混合物M7C的顺序而进行堆积的层压体。因此,通过在成形部20对该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从而能够得到进一步减少了混合物M7A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的混杂的薄片S。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料片形成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第三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图12为表示通过图11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制造的第二料片(堆积物)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本发明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解纤部的设置数量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如图1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B具有第一解纤部13A、第二解纤部13B以及第三解纤部13C这三个解纤部。第一解纤部13A经由管172A而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连接。第二解纤部13B经由管172B而与第二材料供给部18B连接。第三解纤部13C经由管172C而与第三材料供给部18C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242(参照图1)在中途被分支为三路,并分别与第一解纤部13A、第二解纤部13B以及第三解纤部13C连接。
另外,在管172A上设有开闭阀7A,从而能够对在第一解纤部13A进行解纤后的细分体M6A向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的供给量进行调节。在管172B上设有开闭阀7B,从而能够对在第二解纤部13B进行解纤后的细分体M6B向第二材料供给部18B的供给量进行调节。在管172C上设有开闭阀7C,从而能够对在第三解纤部13C进行解纤后的细分体M6C向第三材料供给部18C的供给量进行调节。
另外,在与管172A的开闭阀7A相比靠下游侧,从上游侧起依次连接有粘合剂供给部171A、颜色材料供给部3A。因此,在与开闭阀7A相比靠下游侧,细分体M6A、粘合剂P1以及颜色材料CM1进行混合而生成混合物M7A,且该混合物M7A被供给到第一材料供给部18A。
另外,在与管172B的开闭阀7B相比靠下游侧,从上游侧起依次连接有粘合剂供给部171B、颜色材料供给部3B。因此,在与开闭阀7B相比靠下游侧,细分体M6B、粘合剂P2以及颜色材料CM2进行混合而生成混合物M7B,且该混合物M7B被供给到第二材料供给部18B。
另外,在与管172C的开闭阀7C相比靠下游侧,从上游侧起依次连接有粘合剂供给部171C、颜色材料供给部3C。因此,在与开闭阀7C相比靠下游侧,细分体M6C、粘合剂P3以及颜色材料CM3进行混合而生成混合物M7C,且该混合物M7C被供给到第三材料供给部18C。
根据这种薄片制造装置100B,在网带191上,得到了混合物M7A的层、混合物M7B的层以及混合物M7C的层被依次层压而成的层压体、即第二料片M8。因此,在成形部20得到了三层结构的薄片S。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B具有第一解纤部13A、第二解纤部13B以及第三解纤部13C,且分别独立地与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以及第三材料供给部18C连接。因此,通过对第一解纤部13A、第二解纤部13B以及第三解纤部13C的解纤力、解纤时间进行调节,例如能够将纤维长度不同的细分体M6A、细分体M6B以及细分体M6C独立地分别对第一材料供给部18A、第二材料供给部18B以及第三材料供给部18C进行供给。
因此,例如,能够得到如图12所示的第二料片M8。在该第二料片M8中,混合物M7A的纤维与混合物M7B的纤维以及混合物M7C的纤维相比平均长度较长,在成形后承担了薄片S整体的强度的提高。另外,混合物M7C的纤维与混合物M7A的纤维以及混合物M7B的纤维相比平均长度较短,在成形后作为油墨接纳层而发挥了优异的功能。即,由于平均长度较短,从而防止了油墨的渗透,由此能够得到分辨率较高的印刷物。
另外,在第二料片M8中,由于混合物M7A的层最厚,混合物M7C的层与混合物M7B的层相比而较厚,因此混合物M7A的层能够在成形后发挥优异的强度。混合物M7A的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的程度。另外,混合物M7B的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01mm以上且0.1mm以下的程度。
另外,通过使成形后成为中间层的混合物M7B的层的粘合剂P2的供给量与混合物M7A以及混合物M7C相比而较多,从而能够防止油墨在薄片S的厚度方向上浸透。即,混合物M7B的层在成形后起到了作为油墨浸透防止层的作用。
如此,薄片制造装置100B具备:对原料M1(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细分体M6A(第一解纤物)的第一解纤部13A、对原料M1(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细分体M6B(第二解纤物)的第二解纤部13B、对原料M1(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细分体M6C(第三解纤物)的第三解纤部13C。由此,如上所述,根据用途,能够生成平均长度相互不同的细分体M6A、细分体M6B以及细分体M6C。其结果是,能够赋予薄片S各种功能。
此外,也可以省略第一解纤部13A至第三解纤部13C中的任意一个解纤部而设有供给纤维长度比较长的原生纤维的原生纤维供给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用原生纤维供给部分别代替第一解纤部13A以及第三解纤部13C的构成。由此,所得到的薄片S为,正面以及反面成为由原生纤维所形成的原生指的层,中间的层成为再生纸的层。因此,能够制造与使用了再生纸的原生纸较为接近的纸。
另外,所述原生纤维供给部既可以与粘合剂供给部连接,也可以在原生纤维供给部的下游侧(例如材料供给部)连接粘合剂供给部。
另外,根据薄片S的用途,能够对薄片S中的细分体(解纤物)的量、原生纤维的供给量进行变更。即,根据薄片S的用途,能够对废纸利用率进行变更。例如,在将薄片S作为明信片而利用的情况下,优选为废纸利用率在50%以上。
另外,也可以在原生纸的层与再生纸的层之间设有对油墨的浸渍进行抑制的浸渍抑制层(阻碍层)。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情况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图14为表示图13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垂直剖视图。图15为表示由图14中的双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A的垂直剖视图。图16为表示图13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分散部的垂直剖视图。图17为表示图13所示的薄片制造装置所具备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以下,虽然参照这些图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赋予相同的名称与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作为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为制造薄片S的装置。该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具有将含有对原料M1即纸进行解纤而得的解纤物M3的解纤物含有材料(混合物M7)导入内部且在气体中分散而拆解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筒状的滚筒部(滚筒)181的分散部18C、能够对滚筒部(滚筒)181的内部供给多种不同的颜色材料CM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对从颜色材料供给部3向滚筒部(滚筒)181的内部的各颜色材料CM的供给进行选择的颜色材料选择部4。
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能够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4而对所需的颜色材料CM(例如作为“颜色材料CM(C)”)进行选择。而且,能够将该被选择的颜色材料CM(C)独立地、即在减少与其他颜色的颜色材料(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M))的混合的状态下,供给到目标部位(例如滚筒部181)。
另外,即便在颜色材料CM(C)之后,例如在代替颜色材料CM(C)而变更为选择颜色材料CM(Y)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颜色材料CM(Y)在防止与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M)的混合的状态下供给到滚筒部181。
如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能够减少对颜色材料CM的选择进行变更时的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在上述情况下,选择后的颜色材料CM(Y)与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M)的混色)。
另外,在产生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薄片S可能会浪费(残次品),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通过如前文所述而构成为防止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从而能够减少薄片S的浪费(残次品)。
如图13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分散部18、第二料片形成部19、成形部20、切断部21、存料部22、回收部27、颜色材料供给部3、颜色材料选择部4。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鼓风机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
另外,如图17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C所具备的各部分、例如分散部18的驱动部187、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驱动部194、颜色材料选择部4的驱动部412等与控制部28电连接。而且,这些各部分的工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控制部28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281与存储部282。CPU281例如可以进行各种判断、各种命令。存储部282例如对到制造薄片S为止的程序等的各种程序进行存储。
由于该控制部28的构成以及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连接、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由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制造工序以及工序顺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以下,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C的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成形部20、切断部21、存料部22、回收部27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相同。另外,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鼓风机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这些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在细分部16的下游侧配置有混合部17C。混合部17C为,实施对细分体M6与树脂R1进行混合的混合工序的部分。该混合部17C具有树脂供给部171、管(第一流道)172、鼓风机173。
管172为,对细分部16与分散部18进行连接并供细分体M6与树脂R1的混合物M7穿过的流道。
在管172的中途连接有树脂供给部171。树脂供给部171具有螺旋加料器174。通过该螺旋加料器17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能够将树脂R1作为粉体或粒子而供给至管172中。被供给至管172中的树脂R1与细分体M6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7。
此外,树脂R1为在后面的工序中对纤维彼此进行粘结的物质,虽然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等,但是优选为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尼龙6-12、尼龙6-66等聚酰胺(尼龙)、聚苯醚、聚缩醛、聚醚、聚苯醚、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芳香族聚酯等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氯化聚乙烯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等,能够对从这些物质中被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进行组合使用。优选为,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聚酯或包含其的物质。
此外,作为从树脂供给部171被供给的物质,除了树脂R1之外,还可以包含例如用于抑制纤维的凝集或树脂R1的凝集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难以燃烧的阻燃剂、用于增强薄片S的纸力的纸力增强剂等。或者,也可以从树脂供给部171供给预先使上述物质包含在树脂R1中的(进行了复合化的)物质。
另外,在管172的中途、且在与树脂供给部171相比靠下游侧设置有鼓风机173。通过鼓风机173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从而使细分体M6与树脂R1被混合。另外,鼓风机173可以产生朝向分散部18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在管172内能够对细分体M6与树脂R1进行搅拌。由此,混合物M7能够在细分体M6与树脂R1均匀地分散的状态下流入分散部18。另外,混合物M7中的细分体M6在穿过管172内的过程中被拆解而成为更细的纤维状。
另外,虽然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构成为,从树脂供给部171供给树脂R1,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树脂R1预先贮留在后述的贮留部31中,并与颜色材料CM一起穿过流道(第二流道)32而供给到滚筒部181。另外,在停止来自树脂供给部171的供给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被包含于颜色材料CM中的树脂作为树脂R1而进行代用。
分散部18为,实施将混合物M7堆积在网带191(分离带)上的堆积工序的部分。分散部18具有滚筒部181、收纳滚筒部181的壳体部182。
如图14所示,滚筒部181为,由形成圆筒状的网体构成且绕其中心轴O181进行旋转的筛子。混合物M7从混合部17C流入到该滚筒部181中。然后,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混合物M7中的与网的网眼相比而较小的纤维等无法穿过滚筒部181。此时,混合物M7被拆解。
此外,由于滚筒部18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而且,在滚筒部181被拆解的混合物M7在气体中分散并落下,并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为实施由混合物M7形成第二料片M8的第二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有网带(分离带)191、张紧辊192、抽吸部(抽吸机构)193。
网带191为无接头带,并且混合物M7堆积在其上。该网带191被挂绕在四个张紧辊192上。而且,通过各张紧辊192的旋转驱动,从而网带191上的混合物M7被输送至下游侧。
另外,网带191上的几乎所有的混合物M7成为网带19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混合物M7向网带191的通过被限制,因此,能够堆积在网带191上。此外,由于混合物M7堆积在网带191上,并且连同网带191一起被输送至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
另外,张紧辊192与具有至少一个电机等驱动源、变速器的驱动部194连结,通过该驱动部194的动作,从而能够以预定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驱动部194的动作由控制部28所控制(参照图17),例如能够将张紧辊192的旋转速度设为可变(进行多阶段地设定)。
抽吸部193能够从网带191的下方对空气进行抽吸。由此,能够将混合物M7抽吸到网带191上,因此促进了混合物M7向网带191上的堆积。
在抽吸部193上连接有管(流道246)。另外,在该管246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3。通过该鼓风机263的动作,从而能够在抽吸部193处产生抽吸力。
壳体部182与加湿部234连接。加湿部234由与加湿部231同样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壳体部18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能够对壳体部182内进行加湿,因此也能够抑制混合物M7因静电而附着在壳体部18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分散部18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6。加湿部236由与加湿部235同样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二料片M8供给水分,因此,第二料片M8的水分量被调整。通过该调整,从而能够抑制由静电引起的第二料片M8向网带191的吸附。由此,第二料片M8在网带191于张紧辊192处折回的位置处,容易从网带191被剥离。
此外,从加湿部231至加湿部236所添加的水分量(总计水分量)例如优选为,相对于加湿前的材料为100质量份的情况而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下游侧配置有成形部20。成形部20为,实施由第二料片M8形成薄片S的薄片形成工序的部分。该成形部20具有加压部201和加热部202。
由于成形部20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成形部20的加热加压,从而使树脂R1在第二料片M8内熔融,以使纤维彼此经由该熔融了的树脂R1而被粘结在一起。由此,形成了薄片S。
在成形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21。切断部21为,实施切断薄片S的切断工序的部分。该切断部21具有第一切断器211和第二切断器212。由于该切断部2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切断部21而得到了所需的大小的薄片S。并且,该薄片S进一步被输送至下游侧,并被储存在存料部22中。
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被构成为能够制造带有色彩即颜色的薄片S。以下对其构成以及作用进行说明。
如前文所述,分散部18为,实施对将细分体M6(解纤物M3)与树脂R1混合后的物质即混合物M7进行拆解的处理的部分。由此,混合物M7在气体中被均匀地、即被解除缠绕成为块状的状态而分散并落下,并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网带191上。
如图14所示,在分散部18所具备的滚筒部181的下侧(外周侧)设有第二料片形成部19(堆积部)。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为穿过滚筒部181的开口部181a的混合物7进行堆积的部分。而且,作为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上的堆积物的混合物M7成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
如前文所述,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备堆积第二料片M8、对第二料片M8进行输送的网带191。该网带191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形成的多个贯穿孔191a。此外,作为俯视时的贯穿孔191a的形状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另外,作为俯视时的贯穿孔191a的大小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关于贯穿孔191a的开口的最大长度,优选为长度在0.02mm以上且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mm以上且1mm以下。另外,作为贯穿孔191a的形成方法,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铸模等机械加工的方法。另外,在机械加工中,也可以使用激光加工、蚀刻加工的方法。另外,作为网带191可以使用树脂网、金属网、多孔金属网。
如图13、图14所示,在与分散部18的滚筒部181相比靠上游侧配置有颜色材料供给部3。颜色材料供给部3为,实施对分散部18的滚筒部181供给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4而被选择的颜色材料CM的颜色材料工序的部分。
颜色材料CM有多种不同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而列举出至少颜色不同的三种颜色材料CM的情况。这三种颜色材料CM分别为带有彩色的颜料,例如为蓝绿(C)、黄(Y)、品红(M)。以下有时将蓝绿的颜色材料称为“颜色材料CM(C)”,将黄的颜色材料称为“颜色材料CM(Y)”,将品红的颜色材料称为“颜色材料CM(M)”。此外,各颜色材料CM的颜色并不限定于蓝绿、黄、品红。
如图14所示,颜色材料供给部3具有将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M)分别独立地贮留的多个贮留部31、与贮留部31连接的流道320。由于各贮留部31与各流道320除了对滚筒部181供给的颜色材料CM不同之外,具有相同的构成,以下代表性地对于一个贮留部31和与该贮留部31连接的流道320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贮留部31由具有在内部对颜色材料CM1进行贮留的贮留空间311的中空体所构成。该贮留部31装卸自如地被装填在被设于薄片制造装置100C上的装填部33中。而且,在该装填状态下,贮留部31的贮留空间311与流道320连通。由此,颜色材料CM能够流入流道320。
此外,优选为,贮留部31为墨盒。由此,在贮留部31变空、即颜色材料CM用完的情况下,能够交换为新的贮留部31。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贮留部31内的颜色材料CM的剩余量通过剩余量检测部(未图示)而被检测。
如图14所示,流道320在其上游侧与贮留部31连接,下游侧与分散部18的各流入端口183连接。由此,颜色材料CM能够从贮留部31起到流入端口183为止而独立地、即以被防止与其它颜色材料CM进行混合的状态而穿过流道320。
流道320例如由管321构成。该管321具有经由分支部322而分支出的两条分支管323以及分支管324。而且,能够使分支管323与两个流入端口183内的一个流入端口183连接,分支管324与另一个流入端口183连接。由此,经由流道320对贮留部31与各流入端口183进行连通。而且在滚筒部181,混合物M7与颜色材料CM能够汇合,因此生成了包含混合物M7与颜色材料CM的混合物M7C。
颜色材料选择部4为对从颜色材料供给部3向滚筒部181的各颜色材料CM的供给进行调节的部件。
如前文所述,颜色材料供给部3具有供颜色互相不同的各颜色材料CM分别独立地穿过的流道320。如图14所示,颜色材料选择部4具有被设于各流道320上且对颜色材料CM的通过与该通过的停止进行切换的切换部41。由此,薄片制造装置100C可以取得供给颜色材料CM的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与停止颜色材料CM的供给的供给停止状态。由此,在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下可得到具有被选择的颜色材料CM的薄片S,而在供给停止状态下可得到省略该颜色材料CM的薄片S。
如图15所示,切换部41为螺旋加料器,且具有:同心地插入流道320(管321)内的螺杆411、使螺杆411旋转驱动的驱动部412。
通过螺杆411进行旋转,从而颜色材料CM从贮留部31被拉出,并能够就此向下游侧压出。由此,颜色材料CM能够穿过流道320而到达滚筒部181。另外,通过停止螺杆411的旋转,从而颜色材料CM的压出也将停止。
驱动部412例如由电机等构成。另外,如图17所示,驱动部412与控制部28电连接。由此,驱动部412的动作通过控制部28而被控制,因此能够将螺杆411的转速设为可变。通过螺杆411的转速的大小,能够对颜色材料CM的供给量、供给速度进行调整,因此例如可得到具有所需的色彩的浓淡的薄片S。此外,驱动部412的工作信息例如经由未图示的键盘、触摸板等的这种输入部而预先被输入到控制部28中并被存储。
通过以上这样的构成的颜色材料选择部4,能够选择性地进行颜色材料CM的供给。由此,能够将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M)中的任意一个颜色材料CM单独供给到滚筒部181,或将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M)中的至少两个颜色材料CM进行组合而供给到滚筒部181。另外,在对颜色材料CM彼此进行组合的情况下,通过对螺杆411的转速进行变更,从而能够对各颜色材料CM的混合比率进行调整。
此外,切换部41并不限定于螺旋加料器,例如也可以为具有带输送机构的部件。
如图14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4而被选择的颜色互相不同的颜色材料CM彼此进行混合的混合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部(滚筒)181兼作为混合物5。
在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而选择了多个颜色材料CM的情况下,将混合物M7与各颜色材料CM作为混合物M7C而向滚筒部181即混合部5进行供给。而且,滚筒部181通过绕中心轴O181进行旋转,从而在滚筒部181内,混合物M7与各颜色材料CM能够在被拆解的同时均匀地进行混合。
另外,滚筒部(滚筒)181为具有作为将混合物M7(解纤物含有材料)与颜色材料CM一起进行排出的排出部的多个开口部181a的部件。
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使用在分散部18进行分解处理(拆解处理)而穿过的混合物M7(解纤物含有材料)来形成第二料片M8(料片)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料片形成部)。具体来说,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相对于滚筒部(滚筒)181被配置在下游侧的通过经由开口部181a(排出部)而被排出的混合物M7(解纤物含有材料)与各颜色材料CM、即通过混合物M7来形成第二料片M8(料片)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料片形成部)。由此,基于第二料片M8,能够制造具有对各颜色材料CM的颜色进行混色后的色彩即颜色的薄片S。另外,通过如前文所述对各颜色材料CM的混合比率进行调整,从而即便是同样的混色,也能够制造处色阶丰富的薄片S。另外,在将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M)中的任意一个颜色材料CM单独供给到滚筒部181的情况下,能够也制造出蓝绿、黄或者品红的单色的薄片S。如此,薄片制造装置100C能够制造出带有所需的色彩的薄片S。另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如果停止颜色材料CM的供给,则也能够制造出省略了色彩的薄片S。
在以上这样的构成的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能够通过颜色材料选择部4而对所需的颜色材料CM(例如颜色材料CM(C))进行选择。而且,能够将该被选择的颜色材料CM(C)独立地、即在被防止了与其它颜色的颜色材料CM(颜色材料CM(Y)、颜色材料CM(M))的混合的状态下供给到滚筒部181(流入端口183)。
另外,例如在代替颜色材料CM(C)而将选择变更为颜色材料CM(Y)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颜色材料CM(Y)在被防止与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M)进行混合的状态下供给到滚筒部181。
如此,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能够防止在对颜色材料CM的选择进行变更时的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在上述情况下为,选择后的颜色材料CM(Y)与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M)的混色)。
另外,虽然在产生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薄片S有可能浪费(残次品),但是在薄片制造装置100C中,通过如前文所述而构成为防止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从而能够防止薄片S的浪费(残次品)。
如图16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C具备对滚筒部(滚筒)181内的残留物进行去除的去除部6。去除部6具有沿着y轴方向而延伸且与滚筒部181的内周部181b抵接的板状的刮浆板61。与滚筒部181的旋转无关地,刮浆板61的位置以及形态被维持为恒定。在滚筒部181的内周部181b所附着的残留物在滚筒部181进行旋转时通过刮浆板61而被削除。而且,该被削除的残留物例如从滚筒部181内连通的排出口(未图示)被排出。此外,作为残留物,例如有包含颜色材料CM的混合物M7C等。
通过如此构成的去除部6,即便所选择的颜色材料CM被变更,也能够将该变更前的颜色材料CM从滚筒部181去除。由此,能够防止变更前的颜色材料CM与变更后的颜色材料CM在滚筒部181内的用户所不期望的混色。另外,能够防止该混色所导致的薄片S的浪费(残次品)。
第五实施方式
图18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五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D除了混合部的构成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部5d被配置于颜色材料供给部3与滚筒部(滚筒)181之间,在与对滚筒部(滚筒)181供给颜色材料CM相比靠前段处,对颜色互相不同的颜色材料CM彼此进行混合。
该混合部5d在上游侧经由流道32与各贮留部31连接,在下游侧经由流道(第三流道)29而与滚筒部181连接。另外,混合部5d由中空体构成,能够在其内部对已穿过各流道32的颜色材料CM彼此进行混合。而且,该颜色材料混合物CMd能够穿过流道29而流入滚筒部181。在滚筒部181中,颜色材料混合物CMd与混合物M7汇合,从而能够与混合物M7一起被拆解且进一步地与混合物M7均匀地进行混合。
这种结构在对颜色材料CM彼此进行混合时,在这些颜色材料CM彼此与混合物M7进行汇合之前欲进行该混合的情况下,为有效的结构。
此外,混合部5d也可以如第四实施方式的混合部5那样,以进行转动的方式而构成。另外,混合物5d也可以构成为在内部产生气流。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实现颜色材料CM相对于混合物M7的更均匀的混合。由此,能够防止在薄片S上产生颜色不均匀。
第六实施方式
图19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六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E除了混合部的构成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散部18e中,滚筒部(滚筒)181按照从颜色材料供给部3被供给的颜色相互不同的颜色材料CM而分别被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各滚筒部181经由流道320与贮留部31逐一连接。
而且,混合部5e由对这多个滚筒部(滚筒)181综合地进行收纳的壳体部182构成。混合部5e即壳体部182为,在颜色材料CM与混合物M7(解纤物含有材料)一起分别从多个滚筒部(滚筒)181被排出时能够对颜色材料CM彼此进行混合的部件。
这种结构在进行颜色材料CM彼此的混合时欲尽可能地在即将形成第二料片M8之前进行颜色材料CM彼此的混合的情况下,成为有效的结构。另外,通过配置多个滚筒部181,从而能够将薄片制造装置100E设为可对各滚筒部181供给纤维长度(平均)不同的混合物M7的结构。
第七实施方式
图20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七实施方式)所具备的分散部以及其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F除了颜色材料供给部的构成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F中,颜色材料供给3被构成为,能够在颜色材料CM(C)、颜色材料CM(Y)以及颜色材料CM(M)的基础上,还供给白(无彩色)的颜色材料即颜色材料CM(W)与无色透明的颜色材料CM即颜色材料CM(CL)。颜色材料CM(CL)例如由无色透明的树脂粒子构成。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构成黑的颜色材料CM即颜色材料CM(BK)。
颜色材料供给部3进一步具有将颜色材料CM(W)、颜色材料CM(CL)分别独立地贮留的多个贮留部31、和与该贮留部31连接的流道320。在该各流道320上配置有颜色材料选择部4的切换部41。
通过如此构成的颜色材料供给部3,能够制造出色阶丰富的薄片S。
第八实施方式
图21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八实施方式)所具备的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G除了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材料选择部4g的切换部42为振动加料器,且具有:以能够相对于贮留部31的供给口312而接近、离开地转动的方式而被支承的盖体421、由对盖体421在与供给口312接近的方向上进行施力的弹簧所构成的施力部422。
在盖体421克服施力部422的施力而成为了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颜色材料CM经由供给口312而被供给。另外,在盖体421通过施力部422的施力而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停止颜色材料CM的供给。通过如此构成的切换部42,从而能够对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与供给停止状态容易地进行切换。
第九实施方式
图22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九实施方式)所具备的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H除了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材料选择部4h的切换部43为旋转加料器,且具有:在流道320内被可旋转地支承的叶片431、由使叶片431旋转驱动的电机所构成的驱动部432。
通过叶片431进行旋转,从而使颜色材料CM从贮留部31被拉出,并就此向下游侧压出,而成为颜色材料供给状态。由此,颜色材料CM能够穿过流道320而到达滚筒部181。另外,通过停止叶片431的旋转,从而也停止颜色材料CM的压出而成为供给停止状态。通过如此构成的切换部43,也能够对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与供给停止状态容易地进行切换。
第十实施方式
图23为表示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第十实施方式)所具备的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的垂直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来对适用了纤维原料再生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会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制造装置100J除了颜色材料选择部的构成不同之外,均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材料选择部4j的切换部44为CS加料器(直行加料器),且具有:以能够对流道32j的中途进行开闭的方式而被支承的带有磁性的盖体441、由对盖体441在例如成为关闭状态的方向上进行施力的弹簧所构成的施力部442、以及电磁体443。
在电磁体443所产生的斥力作用于盖体441上,且盖体441克服施力部442的施力而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供给颜色材料CM。另外,在所述斥力消失,从而盖体441通过施力部442的施力而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停止颜色材料CM的供给。通过如此构成的切换部44,能够对颜色材料供给状态与供给停止状态容易地进行切换。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构成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的各部分替换为可以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添加任意的结构物。
此外,本发明的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进行组合。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并不限于制造薄片S,也可以构成为制造由硬质的薄片或进行层叠的薄片所构成的板状或料片状的制造物。另外,制造物并不限于纸,也可以是无纺布。薄片S的性质与形状并不做特别限定,既可以是能够作为以笔记、印刷为目的的记录纸(例如所谓的PPC用纸)而使用的纸,也可以是壁纸、包装纸、彩色纸、折纸、明信片、绘图用纸、肯特纸等。另外,在薄片S为无纺布的情况下,在一般的无纺布的基础上,还可以为纤维板、餐巾纸、厨房用纸、擦拭纸、滤纸、液体吸收材料、吸声体、缓冲材料、垫子等。
符号说明
100…薄片制造装置、100A…薄片制造装置、100B…薄片制造装置、1…料片形成装置、3A…颜色材料供给部、3B…颜色材料供给部、3C…颜色材料供给部、4A…颜色材料供给量调节部、4B…颜色材料供给量调节部、7A…开闭阀、7B…开闭阀、7C…开闭阀、11…原料供给部、12…粗碎部、13…解纤部、13A…第一解纤部、13B…第二解纤部、13C…第三解纤部、14…筛选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6…细分部、17…混合部、18A…第一材料供给部、18B…第二材料供给部、18C…第三材料供给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20…成形部、21…切断部、22…存料部、27…回收部、28…控制部、30…颜色材料供给部、31…贮留部、32…流道、33…装填部、121…粗碎刃、122…斜槽、141…滚筒部、142…壳体部、151…网带、152…张紧辊、153…抽吸部、161…螺旋桨、162…壳体部、171A…粘合剂供给部、171B…粘合剂供给部、171C…粘合剂供给部、172…管、172A…管、172B…管、172C…管、173…鼓风机、174…螺旋加料器、181a…开口部、181A…滚筒部、181B…滚筒部、181C…滚筒部、182…壳体部、182A…开口部、182B…开口部、183…流入端口、187…驱动部、191…网带、192…张紧辊、193…抽吸部、193A…抽吸部、193B…抽吸部、193C…抽吸部、194…驱动部、201…加压部、202…加热部、203…砑光辊、204…加热辊、211…第一切断器、212…第二切断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41…管、242…管、243…管、244…管、245…管、246…管、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鼓风机、281…CPU、282…存储部、301…贮留部、302…贮留部、303…贮留部、304…贮留部、305…贮留部、311…贮留空间、321…管、400…显示装置、401…选择画面、411…螺杆、412…驱动部、CM1…颜色材料、CM2…颜色材料、CM3…颜色材料、M1…原料、M2…粗碎片、M3…解纤物、M4-1…第一筛选物、M4-2…第二筛选物、M5…第一料片、M6…细分体、M6A…细分体、M6B…细分体、M6C…细分体、M7…混合物、M7A…混合物、M7AP…混合物、M7B…混合物、M7BP…混合物、M7C…混合物、M7CP…混合物、M8…第二料片、O181…中心轴、P1…粘合剂、P2…粘合剂、P3…粘合剂、S…薄片。

Claims (9)

1.一种料片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一解纤物与第一有机粘合剂的第一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一释放口;
第二材料供给部,其具有将包含第二解纤物与第二有机粘合剂的与所述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二释放口;
输送部,其使由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堆积而成的堆积物形成并对该堆积物进行输送,
所述第二释放口相对于所述第一释放口而位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所述堆积物为所述第一材料的层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层被层压而成的层压体,
所述料片形成装置还包括:
第一解纤部,其对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所述第一解纤物;以及
第二解纤部,其对废纸进行解纤而生成所述第二解纤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部具有:
网带,其能够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移动;
抽吸部,其对被堆积在所述网带的一面侧的所述第一材料的层与所述第二材料的层从所述网带的另一面侧进行抽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抽吸部具有:
第一抽吸部;
第二抽吸部,其被设于与所述第一抽吸部相比靠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材料供给部具有:
第一滚筒部,其具有所述第一材料能够通过的孔;
第一壳体部,其收纳所述第一滚筒部且具有所述第一释放口,
所述第二材料供给部具有:
第二滚筒部,其具有所述第二材料能够通过的孔;
第二壳体部,其收纳所述第二滚筒部且具有所述第二释放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具有对所述第一材料供给部供给第一功能材料的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与对所述第二材料供给部供给第二功能材料的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中的至少一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具有所述第一功能材料供给部以及所述第二功能材料供给部的双方,
所述第一功能材料与所述第二功能材料的色彩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具备供给量调节部,所述供给量调节部对所述第一材料的供给量以及所述第二材料的供给量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其中,
具备第三材料供给部,所述第三材料供给部具有将包含第三解纤物与第三有机粘合剂的与所述第二材料不同的第三材料释放到气体中的第三释放口,
所述第三释放口相对于所述第二释放口而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
9.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料片形成装置;
成形部,其对所述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并成形为薄片状。
CN201910138010.4A 2018-02-28 2019-02-25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Active CN110202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5259A JP7027957B2 (ja) 2018-02-28 2018-02-28 繊維原料再生装置
JP2018-035259 2018-02-28
JP2018-109830 2018-06-07
JP2018109830A JP2019210574A (ja) 2018-06-07 2018-06-07 ウェブ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2904A CN110202904A (zh) 2019-09-06
CN110202904B true CN110202904B (zh) 2021-06-11

Family

ID=65628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8010.4A Active CN110202904B (zh) 2018-02-28 2019-02-25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1970B2 (zh)
EP (1) EP3533926B1 (zh)
CN (1) CN110202904B (zh)
TW (1) TWI727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2157B2 (ja) * 2016-08-31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EP3508636A4 (en) * 2016-08-31 2020-05-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HEET PRODUCTION DEVICE
JP7211022B2 (ja) * 2018-11-07 2023-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ウェブ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2056063A (ja) 2020-09-29 2022-04-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2101323A (ja) * 2020-12-24 2022-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体形成装置および繊維体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918A (en) * 1991-12-17 1996-04-16 J.M. Voith Gmbh Twin-wire former
CN104947489A (zh) * 2014-03-26 2015-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
JP2015183321A (ja) * 2014-03-25 2015-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5735027A (zh) * 2014-12-25 2016-07-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制造装置及片材制造方法
CN106661775A (zh) * 2014-09-05 2017-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7250453A (zh) * 2015-03-04 2017-10-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7428024A (zh) * 2015-04-06 2017-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WO2018043034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7945A (en) * 1990-12-17 1993-08-24 American Colloid Company Water barrier formed from a clay-fiber mat
JPH05186996A (ja) 1992-01-07 1993-07-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乾式抄紙装置
JP3020917B2 (ja) * 1997-07-29 2000-03-15 彰根 郭 蓬含有シート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SI21513A (sl) * 2003-06-16 2004-12-31 TERMO, d.d., Industrija termi�nih izolacij, �kofja Loka Večslojna plošča iz mineralnih vlaken visoke gostote in naprava ter postopek za njeno izdelavo
US20060008621A1 (en) * 2004-07-08 2006-01-12 Gusky Robert I Textured air laid substrate
JP6609898B2 (ja) 2013-10-01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シート、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複合体、その収容容器、及び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US10390637B2 (en) * 2014-01-13 2019-08-27 Ronle Reub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hermally insulating stretchable down feather sheet and the product therefrom
JP6442857B2 (ja) * 2014-04-14 2018-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888800B2 (ja) 2016-08-31 2021-06-1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真空ポンプ油
CN110093805A (zh) * 2018-01-30 2019-08-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918A (en) * 1991-12-17 1996-04-16 J.M. Voith Gmbh Twin-wire former
JP2015183321A (ja) * 2014-03-25 2015-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4947489A (zh) * 2014-03-26 2015-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
CN106661775A (zh) * 2014-09-05 2017-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5735027A (zh) * 2014-12-25 2016-07-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材制造装置及片材制造方法
CN107250453A (zh) * 2015-03-04 2017-10-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07428024A (zh) * 2015-04-06 2017-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WO2018043034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01970B2 (en) 2021-05-11
CN110202904A (zh) 2019-09-06
TW201937041A (zh) 2019-09-16
EP3533926B1 (en) 2020-10-07
TWI727265B (zh) 2021-05-11
EP3533926A1 (en) 2019-09-04
US20190264393A1 (en)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2904B (zh) 料片形成装置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US10428466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253456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50032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WO2018043034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8043019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8173849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56215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808807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aper supplying device, and paper shredding device
JP2018086701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9210574A (ja) ウェブ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WO2018043176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8168479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JP7027957B2 (ja) 繊維原料再生装置
WO2018043078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2035102A (ja) 繊維体製造方法、及び繊維体製造装置
JP2016160561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5183320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5183319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7069755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508362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6065339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