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7757A -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7757A
CN110187757A CN201910340125.1A CN201910340125A CN110187757A CN 110187757 A CN110187757 A CN 110187757A CN 201910340125 A CN201910340125 A CN 201910340125A CN 110187757 A CN110187757 A CN 110187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ensor
signal
control circu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01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7757B (zh
Inventor
邢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01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7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57A/zh
Priority to US17/605,092 priority patent/US20220187928A1/en
Priority to JP2021563117A priority patent/JP741762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0/085273 priority patent/WO2020216137A1/zh
Priority to EP20795817.4A priority patent/EP3936979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7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7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2Power saving in digitizer or tabl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4Piezoelectric touc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62Touch switches with tactile or haptic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减少功耗。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的力或形变,并输出力感应信号Sf;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力感应信号Sf,并根据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传感器带动外壳振动;传感器还用于检测外壳的振动并输出振动感应信号Sz;控制电路还用于接收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

Description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一体化将成为一种趋势,这在防水、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很大。实体按键作为移动设备一体化的一个障碍,将逐渐被虚拟按键取代。然而虚拟按键也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虚拟按键容易被用户误触发,并且工业化大量生产设备需要考虑投入成本。如何实现抗误触、低功耗、高性能的虚拟按键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抗误触并减少触压按键组件的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的力或形变,并输出力感应信号Sf;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力感应信号Sf,并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所述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带动所述外壳振动;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振动并输出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传感器通过接收的驱动信号Sd带动外壳振动,并输出响应于所述振动的振动感应信号Sz,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并且所述控制电路还通过检测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开始发送驱动信号Sd,因此控制电路无需一直发送驱动信号Sd,从而在实现良好的抗误触特性的同时,减少了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以及,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在力感应信号Sf达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启动计算力和/或加速力,因此控制电路无须一直执行计算力和/或加速力的功能,从而能够节约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中断程序;以及在开启中断程序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电路中包括中断电路,只有在进入中断程序的情况下,控制电路才启动计算力和/或加速力,因此控制电路无须一直执行计算力和/或加速力的功能,从而能够节约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用于放大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放大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有助于更精确和灵敏的判断是否触发事件,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灵敏度和抗误触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单元,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放大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有助于更精确和灵敏的判断是否触发事件,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灵敏度和抗误触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以用于对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滤波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以及第三端口E,其中所述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Sd以及输出所述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第三端口E为公共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以及第三端口E,其中所述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Sd,所述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以及所述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三端口E为公共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芯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传感器的控制芯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所述传感器的外壳。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所述力感应信号Sf用于指示所述传感器检测的力或形变;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所述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振动;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为所述振动的响应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通过检测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开始发送驱动信号Sd,因此控制电路无需一直向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以驱动传感器振动,从而减少了功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以及,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中断程序;以及在开启中断程序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用于放大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单元,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以用于对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滤波处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传感器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所述控制电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芯片中。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传感器的控制芯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外壳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力或形变,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带动所述外壳振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触压按键组件,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贴合或者融为一体。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的传感器贴合至外壳,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外壳的力或形变;在所述力或形变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外壳振动;在所述外壳振动的特性落入用户触发习惯的范围时,确定触发事件。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所述检测所述外壳的力或形变具体为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力或形变。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传感器的外壳,所述检测所述外壳的力或形变具体为检测所述传感器的外壳的力或形变。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所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控制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所述传感器包括驱动单元、振动感应单元和力感应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接收驱动信号Sd并驱动外壳振动,所述振动感应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振动并输出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力感应单元用于检测力或形变并输出力感应信号Sf;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力感应信号Sf,并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所述驱动单元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计算单元、信号发生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指示信号,所述指示信号用于指示开启所述信号发生单元;所述信号发生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指示信号之后,向所述驱动单元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设置于所述振动感应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以用于放大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单元,所述第二放大单元设置于所述力感应单元与所述计算单元之间,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设置于所述振动感应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以用于对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滤波处理。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以及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所述指示信号。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中断单元,所述中断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力感应信号Sf,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所述指示信号。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放大单元,所述第三放大单元设置于所述中断单元与所述力感应单元之间,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振动感应单元均为压电器件,所述力感应单元复用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所述振动感应单元的压电器件。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所述振动感应单元为压阻器件,所述力感应单元复用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所述振动感应单元的压阻器件。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所述传感器的外壳。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并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指示信号,所述指示信号用于指示开启所述信号发生单元,所述力感应信号Sf用于指示所述传感器检测的力或形变;所述信号发生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指示信号之后,向所述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振动;检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为所述振动的响应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所述指示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设置于所述振动感应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以用于放大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单元,所述第二放大单元设置于所述力感应单元与所述计算单元之间,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设置于所述振动感应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之间,以用于对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滤波处理。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以及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所述指示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中断单元,所述中断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力感应信号Sf,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所述指示信号。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放大单元,所述第三放大单元设置于所述中断单元与所述力感应单元之间,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振动感应单元均为压电器件,所述力感应单元复用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所述振动感应单元的压电器件。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所述振动感应单元为压阻器件,所述力感应单元复用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所述振动感应单元的压阻器件。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外壳和如所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控制电路,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带动所述外壳振动。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九方面所述的触压按键组件,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贴合或者融为一体。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所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应用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误触发按键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的(a)和(b)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传感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在未受触压力时振动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在受到触压力时振动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流程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电输出”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流程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流程图。
图2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阻输出”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电输出”型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阻输出”型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触压按键组件和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移动终端、穿戴电子设备、家电、汽车仪表盘及其它电器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表等。
本申请中涉及的触压按键组件也可以称为虚拟按键。虚拟按键的应用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防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虚拟按键很容易被误触发,这种误触发会带来比较糟糕的用户体验,从而限制了虚拟按键技术在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终端设备上的发展。另外,力的感知良好能够让用户对触发响应有很好的体验,如何设计廉价可靠的虚拟按键,使之即能对来自用户的力响应良好,又减少误触发,是当前虚拟按键的发展方向。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应用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壳体包括前面板101、中框102和后盖103。通常情况下,触压按键组件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或者触摸屏的位置,例如前面板101、中框102或者后盖103的位置。所述触压按键组件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的外侧壁或者内侧壁。图1中的触压按键组件设置在中框102的外侧边框处,用虚线框表示。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外表面设置标记符号,以提示用户触发触压按键组件的位置,也可以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设置透明区、透光区、凸出部或凹入部,并在其中设置触压按键组件。或者,还可以将触压按键组件做成模组形式,贴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上。其中,本申请的触压按键组件可以实现通用的实体按键(或者说机械按键)的功能,例如音量调节、确认键、开机键、滑动键、按压键等功能键。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误触发触压按键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2中仅示出了触压按键组件的传感器300,未示出触压按键组件的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外表面包括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其中,触压按键组件的传感器300可以设置于敏感区对应的内壁位置。非敏感区为与敏感区相邻的区域。理想情况下,只有用户触压敏感区时,电子设备的传感器300检测到形变,从而指示用户触发触压按键组件。而用户触压敏感区之外的区域,电子设备的传感器300不会检测到形变,也就不会指示用户触发触压按键组件,因此电子设备不会产生误判。但是实际应用时,触压按键组件很容易被误触发,例如被除人体外的其他物体误触发,或者用户接触到非敏感区时误触发了按键。这种误触发源于以下的一些原因:大部分传感器只对形变进行测量,即力/形变传感。非敏感区的形变容易传递到敏感区,导致敏感区形变。传感器检测到形变即认为是接触到敏感区,从而产生误触发。振动反馈(例如设备中的马达振动)带来的形变也可会让传感器误触发。
为了消除误触发的影响,一种方式是通过改变结构来抵抗误触发,例如增厚侧边的厚度等方式,使得非敏感区外的形变减少,同时传递到敏感区的形变也减少。但这种方式与移动设备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是相矛盾的,而且容易由于触力不一致而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还有一种方式是使敏感区具有某些特征识别码,例如指纹识别。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成本较高,另外增加指纹识别功能将导致按键的反应速度变慢,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制造抗误触良好的虚拟按键是业界研究的热点。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300以及控制电路400,所述传感器300贴合至外壳10。可选地,所述外壳1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或者说,所述外壳10和电子设备的壳体是一体化的结构。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所述传感器300可以贴合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11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外壳10和电子设备的壳体11可以是分立的结构。例如,外壳10可以为传感器300的外壳,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300可以贴合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11的外表面,用户触摸的外壳10为传感器300的外壳,而非电子设备的壳体。例如,如图4中的(b)所示,可以在电子设备的壳体11上设置通孔12,将传感器300贴合至电子设备的壳体11的外表面,若控制电路400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内部,则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2实现传感器300与控制电路400的连接;若控制电路400和传感器300均封装在所述外壳10中,则控制电路400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2实现与电子设备内部的处理芯片的连接。又例如,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11的外表面设置凹入部,将所述传感器300设置在所述凹入部,使得所述传感器300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表面高度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触压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本申请不再一一列举。
传感器300用于感应用户或者其它物体对外壳10产生的触压力,并生成相应的感应信号。控制电路400检测传感器300发送的感应信号。控制电路400可以根据上述感应信号判断是否触发事件。其中,触发事件可以指触发所述触压按键组件对应的功能。例如,若所述触压按键组件对应开机键,则触发开机的功能。若触压按键组件对应音量调节,则触发音量调节的功能。可选地,所述触压按键组件也可以称为触压传感模组、虚拟按键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高频振动阻尼抑制法来实现触压按键组件,该方法也称为主动法。主动法的原理在于控制电路400向传感器300输出一定频率的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使传感器300带动外壳10发生振动。其中,可以将传感器300和外壳10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称为复合振子。上述驱动信号Sd的频率可以与复合振子的谐振频率相同或者相近。所述控制电路400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响应于上述振动的振动感应信号Sz。若用户触摸或按压触压按键组件所在的区域,传感器300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的幅度将发生衰减或者增加。控制电路400可以通过确定该振动感应信号Sz衰减或增加的程度,判断是否触发事件,这种判断方式是一种0-1判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抗非人体误触,并且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的优点。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传感器300包括驱动单元61和振动感应单元62。驱动单元61用于接收控制电路400输入的驱动信号Sd,并驱动外壳10振动,振动感应单元62用于感应上述振动,并输出振动感应信号Sz。其中驱动单元61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类型的器件:压电器件、磁动器件、电动器件、热电器件。所述振动感应单元62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类型器件:压电器件、压阻器件、压容器件、压感器件。本申请中,驱动单元61和振动感应单元62的具体结构包括多种实施方式。例如,驱动单元61可以为压电片的结构或者由磁性件和线圈构成的驱动结构,振动感应单元62可以由压电片结构或压阻材料构成。本申请不限于所例示的架构,驱动单元61只要能产生振动并带动外壳振动,振动感应单元62只要能检测外壳振动的振幅,均包含在本申请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400检测的振动感应信号Sz可以是传感器300接收驱动信号Sd时的响应信号,也可以是传感器300接收驱动信号Sd之后的尾波响应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控制电路400可以根据振动感应信号Sz是否符合人体触发特性来确定是否触发事件。若符合人体触发特性,则确定触发事件。若不符合人体触发特性,则丢弃本次检测。接下来将描述判断振动感应信号Sz是否符合人体触发特性的具体方式。
继续参见图5,控制电路400可以将振动感应单元62产生的振动感应信号Sz与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是否触发事件。所述阈值是符合用户触压习惯范围的边界值,在所述比较结果显示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落入符合用户触压习惯的范围的情况下,确定触发事件。所述“边界值”可以为符合用户触压习惯的范围的上限或下限,原因在于:当用户按压虚拟按键时,用户的触压力可能导致外壳10振幅的减少,也可能会导致外壳10振幅的增大,也就是说,用户的触压力可能会抑制外壳10的振动,也可能会扩大外壳10的振动幅度。当用户触压力抑制外壳10振动时,阈值为符合用户触压习惯范围的上限,当用户触压力扩大外壳10的振动幅度时,阈值为符合用户触压习惯范围的下限。
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用于表示所述外壳10振动的幅值,振动感应信号Sz可以为电压信号,也可以为电阻/电容/电感值变化量,这与所述驱动单元61和所述振动感应单元62的具体设计形式有关。相应地,所述符合用户触压习惯的范围是指:所述外壳10的振动区在受到用户触发所述虚拟按键的习惯用力后的幅值范围。符合用户触压习惯是指满足用户的触压感。符合用户触压习惯的范围是根据不同的用户触压感的习惯进行数据收集采样,并统计分析得到的范围值。例如,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采集和获取用户触压习惯范围,不同用户的用户触压习惯范围可以是不相同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0未受触压力时所述驱动单元61驱动所述外壳10产生的振动的幅值在第一范围内。图6所示为外壳10未受触压力时,外壳10在驱动单元61带动下振动的示意图,其中包括振动过程最大位移的两个状态,分别用实线(S1)和虚线(S2)表示。当外壳10的外表面受到触压力时,如图7所示,用户手指触压外壳10,在用户手指触压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外壳10的振动受到抑制,图7所示的外壳10的振动的振幅小于图6所示的外壳10的振动的振幅。当然,有某些振动频率状态下,会使得外壳10的振幅变得更大,即使用本申请的触压按键组件,触压力对外壳10的作用也可能会使得外壳10的振幅增加。
所述控制电路400接收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并依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和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触发事件。当所述外壳10所受的触压力抑制所述外壳10振动时,所述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下限。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的幅值小于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400确定触发事件。当所述外壳10所受的触压力使得外壳10的振幅增大时,所述阈值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上限,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的幅值大于所述阈值时,所述控制电路400确定触发事件。第一范围数据受触压按键组件所处的电子设备的温度、材质等因素影响,经过多次试验,统计出来的处于未受用户触压力情况下的振动幅度,可以为电压信号或电阻变化量。第一范围的设置可以由集成在电子设备内的主芯片或处理器内的电路执行,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主芯片或处理器独立的硬件电路来执行。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压按键组件,通过传感器的驱动单元61带动外壳10振动,以及通过振动感应单元62检测外壳10振动的振幅,有触压力的情况下,抑制外壳10的振动或扩大外壳10振动的振幅,通过控制电路400比较检测到的振幅和阈值的关系,以实现虚拟按键。
第一范围是外壳10未受任何触压力的情况下,驱动单元61驱动外壳10振动的幅值范围,当外壳10处于无任何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未受任何触压力时,驱动单元61驱动外壳10振动幅值应当是一个数值,但是,由于移动终端难免会受一些环境因素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外壳10材质的不同,用户状态变化(例如移动终端位于用户口袋中,用户处理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或者移动终端与用户接触或摩擦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外壳10振动幅值产生影响),由于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定义外壳10在未受任何触压力情况下,驱动单元61驱动外壳10振动的幅值范围为第一范围。第一范围的设置是经过多次试验,统计出来的处于未受用户触压力情况下的振动幅度,可以使用电压信号或电阻变化量来标识振动幅度。
根据用户体验或者实验数据得知:以阈值小于第一范围下限或者大于第一范围上限作为控制电路确定触发事件的条件较为合适,可以得到准确的判断,提高触压按键组件的触发准确度和可靠性。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阈值为所述第一范围下限的0.1~0.9倍,或者,阈值大于等于第一范围上限1.1倍。
可选地,本申请通过在外壳10的内表面设置缓冲结构,以使传感器300产生的振动集中在与驱动单元61和/或振动感应单元62贴合的外壳10的区域,防止振动扩散至外壳10的其它区域。有触压力施加至外壳振动位置时,可以防止外壳10的其它区域的误触对触压按键组件产生的影响,因为外壳10其它区域不受驱动单元振动影响,当外壳10其它区域有触压力时,不会抑制或扩大驱动单元带动的外壳的振动的振幅,自然也不会触发按键,从而能够提高按键的灵敏度和抗误触性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控制电路400需要频繁地(例如,一般间隔时间小于100ms)向传感器300输出驱动信号Sd,因此这种方案的功耗较高。如图8所示,为了减少功耗,在主动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又提出了一种触压按键组件。在该方案中,传感器300除了包括驱动单元61和振动感应单元62外,还包括力感应单元63,该力感应单元63用于感应力或者变形。控制电路400首先在不发送驱动信号Sd的情形下,检测力感应单元63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此时控制电路400不输出驱动信号Sd,因此可以称为“被动式”检测。当控制电路400检测到力感应单元63感应的压力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例如超过设定的主动启动阈值,开始向驱动单元61输出驱动信号Sd。驱动单元61接收驱动信号Sd并带动外壳10一起振动,此时振动感应单元62输出响应于该振动的振动感应信号Sz。控制电路400检测振动感应单元62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这种检测方式称为“主动式”检测。在“主动式”检测期间,所述控制电路400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振动感应信号Sz的衰减或增加的程度,判断是否触发事件。在这种方案中,由于采用了“主动式”检测和“被动式”检测结合的方式,控制电路400无需频繁地向传感器300发送驱动信号Sd,从而能够减少按键的功耗。
可选地,上述判断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方式可以包括判断力感应单元63感应到的力是否超过设定的主动启动阈值,或者还可以包括根据力感应单元63感应的力的按压形态确定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例如双击、长按等。
可选地,所述力感应单元63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器件:压电器件、压阻器件、压容器件、压感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时,上述驱动单元61,振动感应单元62以及力感应单元63可以由各自分立的器件构成,也可以通过对器件的复用,使用更少的器件构成传感器300。例如,在一些示例中,振动感应单元62和力感应单元63可以复用同一器件。或者,驱动单元61,振动感应单元62以及力感应单元63可以复用同一器件。
可选地,上述驱动信号Sd可以是一段交流波形,所述交流波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等。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交流波形例如可以是包括若干个脉冲的方波。所述驱动信号Sd的频率可以与复合振子的谐振频率相同或相近,以利于驱动传感器300带动外壳10振动。
可选地,控制电路400可以为传感器的控制芯片。例如,控制电路400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控制芯片,与传感器300集成在同一封装内。或者控制电路400也可以与传感器300分别封装。控制电路400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或协助处理器内。协处理器(coprocessor)为一种芯片,用于减轻系统微处理器的特定处理任务,是一种协助中央处理器完成其无法执行或执行效率、效果低下的处理工作而开发和应用的处理器。当然,所述控制电路400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主芯片或处理器独立的硬件电路。可选地,控制电路400可以由若干分立的元件组成,也可以由同一集成芯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若执行触压按键组件功能的电路单元与所述控制电路400设置在不同的模块中,该模块可以是芯片,例如,控制电路400为与传感器封装在一起的控制芯片,执行触压按键组件功能的电路单元为电子设备的处理芯片,例如中央处理器或协处理器或者应用处理器,则上述触发事件可以包括所述控制电路400发送触发信号,执行触压按键组件功能的电路单元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执行相应的功能,例如开机、调节音量等。
可选地,若所述控制电路400包括中央处理器或协处理器或者应用处理器的功能,则上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控制电路400执行所述触压按键组件的功能。
可选地,若所述控制电路400包括执行触压按键组件功能的电路单元,则触发事件可以包括控制电路400执行所述触压按键组件的功能。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300和控制电路400。所述控制电路400与传感器300相连,用于实现对传感器300的驱动和检测。所述触压按键组件也可以称为触压传感模组或触压按键组件。所述控制电路400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可以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或者也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例如,所述控制电路400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由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实现。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400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
所述控制电路400包括信号发生单元40、检测单元50和计算单元60。所述传感器300包括驱动单元61、振动感应单元62以及力感应单元63。信号发生单元40与驱动单元61相连,信号发生单元40用于向驱动单元61输入驱动信号Sd。检测单元50与振动感应单元62相连,检测单元50用于检测振动感应单元62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若用户触压传感器300所在的区域,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的幅度将发生衰减或者增加。检测单元50可以通过检测振动感应信号Sz衰减或增加的程度,判断是否触发事件。
计算单元60与力感应单元63相连,计算单元60用于检测力感应单元63产生的力感应信号Sf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60用于控制信号发生单元40在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从而信号发生单元40无须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以减少功耗。
其中,所述计算单元60检测到的力感应信号Sf为力感应单元63在驱动单元61未接收驱动信号Sd的情形下产生的信号,因此计算单元60检测信号的方式可以称为“被动式”检测。检测单元50检测到的振动感应信号Sz为所述振动感应单元62响应于复合振子振动的信号,此种情况下,检测单元50检测信号的方式可以称为“主动式”检测。由于“主动式”检测方式需要信号发生单元40输出驱动信号Sd,功耗较大,而本申请实施例将“主动式”检测与“被动式”检测结合起来实现对虚拟按键的控制方案,利用“被动式”检测来启动“主动式”检测,因此“主动式”检测方式无需一直工作,从而既能够实现良好的抗误触功能,又可以节省功耗。
具体而言,当力感应单元63感受到触压力时,会产生形变,并输出与该形变对应的力感应信号Sf,计算单元60用于检测力感应单元63产生的力感应信号Sf。当力感应单元63感应到的力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例如超过设定主动启动阈值时,计算单元60向信号发生单元40发送指示信号,以指示信号发生单元40开始输出驱动信号Sd。在信号发生单元40向驱动单元61输出驱动信号Sd之后,所述驱动单元61带动外壳振动,从而使得振动感应单元62输出振动感应信号Sz。检测单元50开始在“主动式”检测状态下检测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振动感应信号Sz的幅度的衰减或增加程度,判断是否触发事件。在这种方式下,信号发生单元40只需在计算单元60发出指示信号的情形下才开始输出驱动信号Sd,而无需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因此不需要频繁地发送驱动信号Sd,从而能够节省功耗。
可选地,计算单元60检测传感器300所受的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包括多种方式。例如,计算单元60可以根据检测的力感应信号Sf计算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达到主动启动阈值。或者计算单元60可以先不计算力或加速力,而是等检测的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之后,再开始计算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达到主动启动阈值。或者计算单元60也可以是一个比较电路,当力感应信号Sf的电平超过主动启动阈值时,便输出指示信号,指示信号发生单元40和检测单元50开始工作。或者计算单元60也可以是一个中断电路。当力感应信号Sf的电平大小或者力感应信号Sf的上升沿、下降沿符合触发条件时,计算单元60启动中断程序,在中断程序启动后,所述信号发生单元40和检测单元50开始工作。或者计算单元60也可以采取其他具体电路实现,只要其能够实现在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形下开启检测单元50的功能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单元在力感应信号Sf达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启动计算力和/或加速力,从而计算单元无须一直执行计算力和/或加速力的功能,从而能够节约功耗。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流程框图。如图10所示,触发按键的过程包括:初始化之后,采用“被动式”检测方式计算传感器所受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形下,启动“主动式”检测方式。若不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则返回开始阶段。在“主动式”检测的情形下,控制电路向传感器输出驱动信号Sd以驱动传感器振动,并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根据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若确定触发事件,则进行事件判定。若确定不触发事件,则返回开始阶段。
其中,判断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包括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达到主动启动阈值。所述主动启动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动启动阈值可以指开启“主动式”检测的阈值。例如,可以设定主动启动阈值为200克力对应的计算单元获得值。其中,计算单元获得值可以指计算单元根据力感应信号Sf确定力或加速力所使用的量纲。
在图10所示的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基础上,还可以存在很多变体。例如,无需在开始的时候采用“被动式”计算力或加速力,而是等待力感应信号Sf达到一定的门限值之后再启动“被动式”计算力和加速力。或者也可以利用中断电路来启动“被动式”计算力和加速力。或者还可以采用“主动式”和“被动式”同时检测的方式。本申请将在后续具体实施例中结合附图,继续描述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方式。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300和控制电路400。所述控制电路400还包括第一放大单元21,所述第一放大单元21设置于振动感应单元62与检测单元50之间,所述第一放大单元21用于放大振动感应单元62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输出放大后的振动感应信号Sz,检测单元50用于检测放大后的振动感应信号S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单元50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放大后的振动感应信号Sz,有助于更精确和灵敏的判断是否触发事件,从而提高了虚拟按键的灵敏度和抗误触性能。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11,所述控制电路400还可以包括第二放大单元22,所述第二放大单元22设置于所述力感应单元63与计算单元60之间。所述第二放大单元22用于放大力感应单元63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并输出放大后的力感应信号Sf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放大单元21和/或第二放大单元可以由实现放大功能的电路构成。例如,第一放大单元21和/或第二放大单元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器件中的至少一种:电荷放大器、电流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整流放大器、检波放大器、比较放大器等。
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300和控制电路400。所述控制电路400还包括滤波单元25,所述滤波单元25用于对振动感应单元62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作滤波处理。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对振动感应信号Sz作高通滤波。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设置于振动感应单元62与检测单元50之间,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第一放大单元21中,或者集成在检测单元50中,或者也可以用数字滤波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进行高通滤波,从而避免低频信号使得第一放大单元21输出的信号产生漂移。在一些示例中,滤波单元25可以使用一阶高通滤波电路构成,或者也可以使用高阶的高通滤波电路构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滤波单元实现对振动感应信号Sz的高通滤波,从而能够稳定振动感应信号Sz的基线,提高虚拟按键的检测的效率。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图9、图11或图12中的信号发生单元40、检测单元50以及计算单元60可以集成在同一控制芯片500中。所述控制芯片500可以由MCU实现。图13中未示出控制芯片500中的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上述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前述具体实施例中的描述。其中I/O端口表示信号发生单元40的输出端,其用于输出驱动信号Sd。AD1端口表示计算单元60的输入端,其用于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并判断是否开启信号发生单元40,以使得I/O端口输出驱动信号Sd。AD2端口表示检测单元50的输入端,其用于在信号发生单元40开启之后,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
其中,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驱动信号Sd,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均可用于输出力感应单元产生的力感应信号Sf,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振动感应单元产生的振动感应信号Sz。如图13所示,计算单元的输入端AD1既可以连接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也可以连接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如点划线所示)。
可选地,AD1端口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之间设置有第二放大单元22,以用于放大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二放大单元22包括放大器AMP1,AD2端口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设置有第一放大单元21,以用于放大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第一放大单元21包括放大器AMP2。AD2端口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还可以设置滤波单元25,以对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高通滤波。所述滤波单元25包括电容C和电阻R。可替代地,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集成在放大器AMP2中,或者可以集成在控制芯片500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13仅仅作为以上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的一种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功能单元还具有其他多种具体实现或变化方式,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在控制芯片500工作时,所述I/O端口的起始状态为高阻态或浮空态。AD1端口以一定的采样率对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进行采样,以判断传感器300所受的压力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例如超过设定的计算启动阈值。为了节约功率,上述采样可以以较低的采样率进行,例如低于1kHz/s。若传感器300所感应的触压力达到计算启动条件,计算单元根据AD1端口检测的力感应信号Sf计算传感器300所受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计算的力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例如超过主动启动阈值。若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信号发生单元通过I/O端口开始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的频率可以等于或接近复合振子的谐振频率。检测单元通过AD2端口检测经放大器AMP2放大后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
可选地,上述判断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方式可以包括判断力感应单元63感应到的力是否超过设定的计算启动阈值,或者还可以包括根据力感应单元63感应的力的按压形态确定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例如双击、长按等。
所述计算启动阈值和所述主动启动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计算启动阈值可以指用于启动力或加速力计算的阈值。所述主动启动阈值可以指开启“主动式”检测的阈值。例如,可以设定计算启动阈值为100克力对应的计算单元获得值,主动启动阈值为200克力对应的计算单元获得值。若超过计算启动阈值,则计算单元开始计算力或加速力,并判断传感器300感应的力或加速力是否超过主动启动阈值。在所述力或加速力超过主动启动阈值的情形下,信号发生单元开始工作。
图13中的传感器的类型为“压电输入/压电输出”。其中压电输入指所述传感器的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压电输出指传感器的振动感应单元和力感应单元为压电器件。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电输出”型传感器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传感器300的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其输入端为第一端口A。振动感应单元也是压电器件,其输出端为第二端口B。力感应单元可以复用作为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振动感应单元的压电器件,其输出端可以为第一端口A或第二端口B。具体地,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驱动传感器300带动外壳振动。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响应于振动的振动感应信号Sz。第一端口A或第二端口B还可以用于输出力感应单元产生的力感应信号Sf。第三端口E为公共端,通常用于接地。在进行主动式检测时,可以检测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在进行被动式检测时,由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未接收驱动信号Sd,因此传感器300的输入端A和输出端B均可以输出力感应信号Sf。此时既可以检测传感器300的输入端A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也可以检测输出端B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或者同时检测输入端A和输出端B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在图13中,计算单元的输入端AD1可以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相连,也可以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相连,或者还可以同时与传感器300的输入端A以及输出端B相连。其中AD1端口与传感器300之间还可以设置放大器,以放大传感器300输出的信号。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并不限于“压电输入/压电输出”的类型,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例如“压电输入/压阻输出”的类型,即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感应单元为压阻器件。或者,所述驱动单元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类型:压电器件、磁动器件、电动器件、热电器件。所述感应单元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器件:压电器件、压阻器件、压容器件、压感器件。以上的驱动单元和振动感应单元组合的类型均可以实现“主动-被动”复合式检测。这种检测方式通常复用主动检测的传感器中的单元来做力的检测,实现主动和被动的复合,从而实现抗误触和良好的力体验的效果。在另一些示例中,对一些需要主动方式来进行力探测的,即通过主动发送驱动信号Sd2进行力的检测,例如电感探测法。可选地,也可以采用“主动-主动”复合的模式,其中一种主动方式用于做力探测,另一种主动方式用于做人体探测。其方法与“主动-被动”探测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申请将会在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继续描述传感器的类型。
对于根据被动式检测计算力或加速力的过程,下面基于图13,以传感器300为压电器件为例进行说明。压电器件输出的电荷Q和施加的外力F在一般情况下是线性相关的,其关系如公式(1)所示。
Q=A×F (1)
其中,A表示系数。
而AMP1输出的电压V与电荷Q相关,其在时域中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公式(2)。
Q(t)=H(V(t)) (2)
其中,t表示时间,H函数表示放大器AMP1的时域函数。其与放大器AMP1的设计相关。放大器AMP1一旦设计好之后,其H函数就是确定的。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力F或加速力dF/dt与H函数的关系,其关系分别如公式(3)和公式(4)所示。
F=H(V(t))/A (3)
dF/dt=(1/A)×dH/dt (4)
根据公式(3)和公式(4),可以根据放大器AMP1输出的感应信号得到力或加速力。可选地,若控制电路400中不包括放大器AMP1,则可以进一步简化获取力或加速力的计算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图1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为了简洁,图15的触压按键组件与图13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所述放大器AMP1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电阻R0和电容C0。所述电阻R0与所述电容C0并联。所述电阻R0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0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器AMP1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0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0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AMP1的输出端相连。作为一个示例,为了提高检测效果,可以增加所述电阻R0的阻值,例如,电阻R0的阻值可以大于1MΩ。
如图15所示,所述放大器AMP2的负输入端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1,所述AMP2的负输入端与所述放大器AMP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电阻R2。
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流程框图。如图16所示,触发按键的过程包括:初始化之后,首先启动“被动式”检测方式对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进行采样,在此期间不需要计算传感器感应的力或加速力。在采样的信号符合计算启动条件时,再采用“被动式”检测方式计算传感器感应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若采样的信号不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则返回开始阶段。在计算的力或加速力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之后,启动“主动式”检测方式。在“主动式”检测的情形下,控制电路向传感器输出驱动信号Sd,并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根据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若计算的力或加速力不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则返回开始阶段。若确定触发事件,则进行事件判定。若确定不触发事件,则返回开始阶段。
图1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触压按键组件包括传感器300和控制电路400。控制电路400包括信号发生单元40、检测单元50、计算单元60以及中断单元70。传感器300包括驱动单元61、振动感应单元62和力感应单元63。所述中断单元70用于检测力感应单元63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并控制计算单元60的开启。具体地,中断单元70可以实现判断传感器300感应的触压力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例如超过计算启动阈值)的功能。在触压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形下,所述中断单元70可以控制计算单元60开启。然后计算单元60开始计算传感器300所受到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得到的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例如超过主动启动阈值。若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则计算单元60向信号发生单元40发送指示信号,指示所述信号发生单元40开始工作。
可以理解为,在图17中,中断单元70实现了压力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判断,而计算单元60则实现了力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判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中断单元70控制计算单元60的开启,由计算单元60控制信号发生单元40的开启。因此计算单元60和信号发生单元40只有在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形下才工作,从而能够减少电路的功耗。
可选地,所述中断单元70可以由中断电路实现,中断电路在输入的电压或电流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形下才开启。中断电路的类型可以是电平中断、上升沿中断或下降沿中断。若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符合预先设计的电平要求、上升沿或下降沿要求,则会进入中断程序。所述计算单元60与所述中断单元70相连,在进入中断程序之后,所述计算单元60启动。换句话说,所述中断单元70相当于控制计算单元60的开关。在中断单元70开启中断程序的情形下,计算单元60才开始工作。可以对所述中断单元70进行设计,使得传感器300感应的压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时,所述中断单元70开启。中断单元70与计算单元60相连,在中断单元70开启的情况下,计算单元60开始工作。可选地,上述中断单元70判断传感器300感应的压力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也可以理解为,所述中断单元70判断传感器300所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中断条件。
因此,在传感器300感受的触压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形下,中断单元70不开启,控制电路400几乎不产生功耗,只有在该触压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形下,所述中断单元70才开启,并相应地启动计算单元60开始工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在实现良好的抗误触特性的同时,节省电路功耗。
可选地,在所述中断单元70和力感应单元63之间也可以设置第三放大单元23,所述中断单元70接收和检测第三放大单元23放大后的力感应信号Sf。可以通过设计,使得当传感器300所受的触压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时,放大后的力感应信号Sf使得中断单元70开启中断程序。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放大单元23可以由实现放大功能的电路构成。例如,第三放大单元2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器件中的至少一种:电荷放大器、电流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整流放大器、检波放大器、比较放大器等。
图1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图17中的信号发生单元40、检测单元50、计算单元60以及中断单元70可以集成在同一控制芯片500中。所述控制芯片500可以由MCU实现。图18中未示出控制芯片500中的各功能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上述各功能单元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I/O端口表示所述信号发生单元40的输出端,其用于输出驱动信号Sd。INT端口表示中断单元70的输入端,其用于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并判断是否开启计算单元60。AD1端口表示计算单元60的输入端,其用于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并判断是否开启信号发生单元40,使得I/O端口输出驱动信号Sd。AD2端口表示检测单元50的输入端,其用于在信号发生单元40开启之后,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
其中,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驱动信号Sd,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振动感应单元产生的振动感应信号Sz,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均可用于输出力感应单元产生的力感应信号Sf。如图18所示,中断单元的输入端INT和计算单元的输入端AD1既可以连接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也可以连接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如点划线所示),或者还可以同时与传感器300的输入端A以及输出端B相连。
在中断单元检测到传感器300输出的信号满足中断条件的情形下,中断单元才发出中断信号,使得计算单元开始工作。或者说传感器300感应的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启动计算单元。然后计算单元开始计算传感器300受到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计算得到的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若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则计算单元向信号发生单元发送指示信号,指示所述信号发生单元开始工作。
可选地,计算单元的输入端AD1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之间设置有第二放大单元22以用于放大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二放大单元22包括放大器AMP1,检测单元的输入端AD2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设置有第一放大单元21,以用于放大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第二放大单元21包括放大器AMP2,可选地,中断单元的输入端INT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三放大单元23,以用于放大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三放大单元23包括放大器AMP3。可选地,检测单元的输入端AD2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还可以设置滤波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滤波单元可以用于对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高通滤波。可替代地,所述滤波单元可以集成在放大器AMP2中或者可以集成在控制芯片500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18仅仅作为以上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的一种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功能单元还具有其他多种具体实现或变化方式,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控制芯片500工作时,所述I/O端口的起始状态为高阻态或浮空态。中断单元通过所述INT端口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在传感器300感应的压力不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不足以使中断单元启动中断程序,计算单元、信号发生单元以及检测单元均不工作。在传感器300感应的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300输出至INT端口的力感应信号Sf使得所述中断单元开启,计算单元开始工作。此时计算单元开始根据AD1端口检测的力感应信号Sf计算传感器300所受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达到主动启动阈值。若达到主动启动阈值,信号发生单元开始通过I/O端口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的频率可以等于或接近复合振子的谐振频率。检测单元通过AD2端口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经放大器AMP2放大后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在不发送驱动信号Sd的间隔,所述I/O端口一般为高阻态或浮空态。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判断是否触发事件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触发按键的过程包括:初始化之后,首先检测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是否满足中断条件。所述中断条件例如包括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的电平达到预设电平的情形。若满足中断条件,则进入中断状态,并开始采用“被动式”检测方式检测传感器感应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力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计算的力或加速力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之后,启动“主动式”检测方式。在“主动式”检测的情形下,控制电路向传感器输出驱动信号Sd,并检测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根据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若计算的力或加速力不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则返回开始阶段。若确定触发事件,则进行事件判定。若确定不触发事件,则返回开始阶段。
图2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传感器300为“压电输入/压阻输出”类型。即传感器300的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其输入端为第一端口A。振动感应单元是压阻器件,其输出端为第二端口B。力感应单元可以复用作为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振动感应单元的压阻器件,其输出端可以为第一端口A或第二端口B。为了简洁,图20的触压按键组件与前文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0所示,计算单元的输入端AD1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设置有第二放大单元22,以放大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二放大单元22包括放大器AMP1。检测单元的输入端AD2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设置有第一放大单元21,以放大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第一放大单元21包括放大器AMP2。检测单元的输入端AD2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之间还可以设置滤波单元25,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用于对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高通滤波。可替代地,所述滤波单元25可以集成在放大器AMP2中或者可以集成在控制芯片500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20仅仅作为以上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实现的一种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功能单元还具有其他多种具体实现或变化方式,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理解,图20中的连线仅代表一种连接逻辑,而不是具体的电路。例如,当AD1端口检测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时,计算单元利用电阻检测来检测传感器300所受的力或加速力。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电阻检测包括多种成熟的方法,例如分压法,电桥平衡法等,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在控制芯片500工作时,所述I/O端口的起始状态为高阻态或浮空态。AD1端口以一定的采样率对传感器300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进行采样,以判断传感器300所受的压力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为了节约功率,上述采样可以以较低的采样率进行,例如低于1kHz/s。若传感器300所感应的压力符合计算启动条件,例如超过设定的计算启动阈值,计算单元根据AD1端口检测的力感应信号Sf计算传感器300所受的力或加速力,并判断计算的力或加速力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例如超过设定的主动启动阈值。若符合主动启动条件,信号发生单元通过I/O端口开始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的频率可以等于或接近复合振子的谐振频率。检测单元通过AD2端口检测传感器300经放大器AMP2放大后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判断是否触发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压电输入/压阻输出”类型的传感器,压阻型的输出一般是用分压法或者惠斯通电桥法来进行检测。另外,可以使用数字滤波处理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或者说使用软件对传感器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高通处理,从而可以降低电路的硬件成本。节省电路功耗。通过压阻模式检测传感器所受的力,可以降低硬件和软件资源,对一些低频或静态力进行检测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阻输出”型传感器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传感器300的驱动单元为压电器件,其输入端为第一端口A。振动感应单元是压阻器件,其输出端为第二端口B。力感应单元可以复用作为驱动单元的压电器件或者复用作为振动感应单元的压阻器件,其输出端可以为第一端口A或第二端口B。具体地,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驱动传感器300带动外壳振动。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响应于振动的振动感应信号Sz。第一端口A或第二端口B还可以用于输出力感应单元产生的力感应信号Sf。第三端口E为公共端,通常用于接地。在进行主动式检测时,可以检测第二端口B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在进行被动式检测时,由于第一端口A未接收驱动信号Sd,因此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均输出力感应信号Sf。此时既可以检测第一端口A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也可以检测第二端口B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或者同时检测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这样可以灵活配置力感应单元。因此,在图20中,计算单元的输入端AD1可以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相连,也可以与传感器300的第二端口B相连,或者还可以同时与传感器300的第一端口A以及第二端口B相连。其中AD1端口与传感器300之间还可以设置放大器,以放大传感器300输出的信号。
接下来以传感器为压阻器件为例进行说明“被动式”检测方式计算力或加速力的原理。首先,压阻器件的电阻变化量ΔR与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5)表示。
F=X(ΔR) (5)
其中,X函数表示电阻变化量ΔR与施加的力F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通过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来间接获得电阻的变化量ΔR,其关系如公式(6)所示。
V=Y(ΔR) (6)
其中,Y函数表示电压信号V与电阻的变化量ΔR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根据公式(5)和公式(6)得到输出电压V和力F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如公式(7)所示。
F=G(V) (7)
G函数表示输出电压V和力F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2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触压按键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芯片500将计算单元、检测单元和信号生成单元集成在一起。相对于之前的实施例,图22中的控制芯片500可以作进一步简化。例如,计算单元和检测单元可以共用一个第一端口AD1,以检测传感器300输出的振动感应信号Sz或力感应信号Sf。例如,在未输入驱动信号Sd的情形下,AD1端口可以检测力感应信号Sf。在输入驱动信号Sd的情形下,AD1端口可以检测振动感应信号Sz。可选地,控制芯片500中也可以使用软件对振动感应信号Sz做滤波处理,对输入AD1端口的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高通滤波,以避免低频信号干扰到获取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主动式”检测的基础上,增加用于“被动式”检测的电路,以实现抗误触人体检测和力的精确检测,提升了用户体验。采用“被动式”检测启动“主动式”检测的方式,可以使得较耗能的“主动式”检测电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工作,只有在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启动,从而能够节省功耗。而且被动式对于力的响应更加精准,使触感按键的触感响应体验更佳。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继续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感器。
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电输出”型的传感器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传感器300包括:输出端电极31;公共电极32;输入端电极33;输出本体压电器件34;输入本体压电器件35;限制节点36;粘结胶体37,粘结胶体37可以为固化胶体;壳体38,壳体38和限制节点36可以为一体化结构。
可选地,所述壳体38可以为图3-图6中所示的的外壳10。所述输入本体压电器件35可以作为驱动单元,所述输出本体压电器件34可以作为振动感应单元,所述输入本体压电器件35或输出本体压电器件34均可以复用为力感应单元。
如图23所示,该传感器300的输入可以在厚度方向上极化,输出可以在长度方向上极化。从而可以实现在较低输入电压下得到较高的输出电压的性能,从而提供性能较好的电压输出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图23中的传感器300的结构仅仅作为例示,传感器300还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压电输入/压阻输出”型的传感器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传感器300包括:输出端电极72;公共电极73;输入端电极71;输出本体压阻器件74;输入本体压电器件75;粘结胶体76,粘结胶体76可以为固化胶体;限制节点77;壳体78,壳体78和限制节点77可以为一体化结构。
可选地,所述壳体78可以为图3-图6中所示的外壳10。所述输入本体压电器件75可以作为驱动单元,所述输出本体压阻器件74可以作为振动感应单元,所述输入本体压电器件75或输出本体压电器件74均可以复用为力感应单元。
可选地,传感器300的输出端电极72可以为一路,也可以为多路。例如,电桥压阻传感器的输出可以为两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电路,
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壳的力或形变,并输出力感应信号Sf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力感应信号Sf,并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所述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带动所述外壳振动;
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振动并输出振动感应信号Sz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以及,
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中断程序;以及,
在开启中断程序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用于放大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单元,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以用于对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滤波处理。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端口A和第二端口B以及第三端口E,其中所述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Sd以及输出所述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所述第三端口E为公共端。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端口A、第二端口B以及第三端口E,其中所述第一端口A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Sd,所述第二端口B用于输出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以及所述力感应信号Sf,所述第三端口E为公共端。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芯片。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传感器的控制芯片。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所述传感器的外壳。
14.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传感器输出的力感应信号Sf,所述力感应信号Sf用于指示所述传感器检测的力或形变;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确定是否向所述传感器发送驱动信号Sd,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振动;
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振动感应信号Sz,并根据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确定是否触发事件,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为所述振动的响应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检测并判断所述力感应信号Sf是否符合计算启动条件,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以及,
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所述力感应信号Sf符合计算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中断程序;以及,
在开启中断程序后,根据所述力感应信号Sf计算所述传感器所感应的力和/或加速力,并判断所述力和/或加速力是否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在所述力和/或加速力符合所述主动启动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所述驱动信号Sd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单元用于放大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单元,以用于放大所述力感应信号Sf
20.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以用于对所述振动感应信号Sz进行滤波处理。
21.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传感器设置在电子设备中,所述控制电路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芯片中。
22.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传感器的控制芯片。
23.一种触压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外壳的力或形变,所述驱动信号Sd用于驱动所述传感器带动所述外壳振动。
2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压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贴合或者融为一体。
CN201910340125.1A 2019-04-25 2019-04-25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187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0125.1A CN110187757B (zh) 2019-04-25 2019-04-25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US17/605,092 US20220187928A1 (en) 2019-04-25 2020-04-17 Touch key assembly,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21563117A JP7417629B2 (ja) 2019-04-25 2020-04-17 タッチキーアセンブリ、制御回路及び電子装置
PCT/CN2020/085273 WO2020216137A1 (zh) 2019-04-25 2020-04-17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EP20795817.4A EP3936979A4 (en) 2019-04-25 2020-04-17 ASSEMBLY OF TOUCH BUTTONS,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0125.1A CN110187757B (zh) 2019-04-25 2019-04-25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757A true CN110187757A (zh) 2019-08-30
CN110187757B CN110187757B (zh) 2020-09-11

Family

ID=67715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0125.1A Active CN110187757B (zh) 2019-04-25 2019-04-25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7928A1 (zh)
EP (1) EP3936979A4 (zh)
JP (1) JP7417629B2 (zh)
CN (1) CN110187757B (zh)
WO (1) WO202021613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6137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US11112450B2 (en) * 2018-09-11 2021-09-07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ster,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809916B (zh) * 2021-10-27 2023-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感應鍵盤及其感應按鍵
US11837011B2 (en) 2021-03-26 2023-12-05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utton module with a vibration feedback and a fingerprint sensing function, fingerprint sensing module for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0928A (zh) * 2020-11-09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按键结构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8851A (ja) * 2003-02-25 2004-09-16 Citizen Watch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05009052A (zh) * 2013-03-11 2015-10-28 亚马逊科技公司 力传感输入装置
CN106155421A (zh) * 2016-09-09 2016-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
CN106321953A (zh) * 2015-07-01 2017-01-11 Toto株式会社 使用于用水器具的触摸检测装置及供水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0882A (ja) * 2003-08-28 2005-03-17 Seiko Epson Corp 入力処理方法、入力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入力処理装置
JP2009232356A (ja) * 2008-03-25 2009-10-08 Nec Corp 携帯電話装置及びキー押下判定方法並びにキー押下判定プログラム
KR101402535B1 (ko) * 2012-06-20 2014-06-02 한국과학기술원 터치 센싱 장치 및 방법
JP6770679B2 (ja) * 2015-07-01 2020-10-21 Toto株式会社 水周り器具に使用する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水栓装置
CN105281740A (zh) * 2015-07-24 2016-01-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及终端
US11036318B2 (en) * 2015-09-30 2021-06-15 Apple Inc. Capacitive touch or proximity detection for crown
US10871828B2 (en) * 2017-03-29 2020-12-22 Apple Inc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interface system
CN106919292A (zh) * 2017-04-13 2017-07-04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侧边虚拟按键的人机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027553A (ko) * 2017-09-07 2019-03-15 주식회사 하이딥 측면에 터치 압력 감지부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US10585524B2 (en) * 2017-09-29 2020-03-10 Apple Inc. Input controls using pressure sensors
CN110187757B (zh) * 2019-04-25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8851A (ja) * 2003-02-25 2004-09-16 Citizen Watch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05009052A (zh) * 2013-03-11 2015-10-28 亚马逊科技公司 力传感输入装置
CN106321953A (zh) * 2015-07-01 2017-01-11 Toto株式会社 使用于用水器具的触摸检测装置及供水开关装置
CN106155421A (zh) * 2016-09-09 2016-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2450B2 (en) * 2018-09-11 2021-09-07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ster,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216137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US11837011B2 (en) 2021-03-26 2023-12-05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utton module with a vibration feedback and a fingerprint sensing function, fingerprint sensing module for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TWI809916B (zh) * 2021-10-27 2023-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感應鍵盤及其感應按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30084A (ja) 2022-06-27
US20220187928A1 (en) 2022-06-16
EP3936979A1 (en) 2022-01-12
EP3936979A4 (en) 2022-05-11
JP7417629B2 (ja) 2024-01-18
WO2020216137A1 (zh) 2020-10-29
CN110187757B (zh) 2020-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7757A (zh)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138372A (zh) 触压按键组件、控制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6415459B (zh) 一种触控压力检测模组和装置
CN105068680B (zh) 一种具有触感振动功能的触控笔
CN209248472U (zh) 一种车载触摸屏的控制系统
US20160117015A1 (e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vibration sensor
JP2019508758A (ja) 電極の間の局所空間内のインピーダンス変化を感知する
US11409362B2 (en) Touch button component, vibration sensor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622075U (zh) 触摸面板防误触装置
JP5822022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094590A (zh) 运动传感器
CN206574060U (zh) 具有力检测的电子设备
JP2012128499A (ja) 触覚デバイス
JP2007157371A (ja) 静電容量型デジタル式タッチパネル
CN206353778U (zh) 电磁流量计的按键电路
US954196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zing acceleration event signatures
CN207354394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0044402A (zh) 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主动激励触觉传感器及使用方法
CN106067801B (zh) 压力按钮
CN109598178A (zh)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7354396U (zh) 保护套组件
CN217718728U (zh) 一种指纹检测模组及终端
CN109600480A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09600495A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07354410U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