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3454A -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83454A CN110183454A CN201910535920.6A CN201910535920A CN110183454A CN 110183454 A CN110183454 A CN 110183454A CN 201910535920 A CN201910535920 A CN 201910535920A CN 110183454 A CN110183454 A CN 1101834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tone
- flutamine
- methyl
- triazole
- ad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以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2,3‑三氮唑相连,得到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丙炔酸在丙酮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叠氮钠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回流反应,得到的粗产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甲基)‑8‑氟色胺酮。1,2,3‑三氮唑可发挥多种非共价键作用,它在代谢转化、氧化还原及酸碱条件下都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1,2,3‑三唑环被广泛用于设计新药物分子,能增强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本发明的色胺酮衍生物可以用于治疗有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的病理学特征疾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2,3-三氮唑又称连三唑,是酰胺键的电子等排物,易形成氢键、配位键等,可发挥多种非共价键作用。1,2,3-三氮唑它在代谢转化、氧化还原及酸碱条件下都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1,2,3-三氮唑类化合物有抗菌、抗炎、抗结核、抗病毒以及抗癌活性,因此,1,2,3-三唑环被广泛用于设计新药物分子。用1,2,3-三唑环修饰现有药物,以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提高生物活性已成为近些年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
肿瘤免疫逃逸,是癌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肿瘤发生、生长、浸润和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IDO1的过表达,使细胞内色氨酸局部耗竭,导致不带电荷的色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蓄积,继而激活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酶2(GCN2),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此外,IDO1催化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结合并激活芳烃受体(AhR),导致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等。因此,研究IDO1抑制剂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作为IDO家族成员之一的TDO,也是介导机体免疫机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因子,如卵巢癌细胞中,存在TDO的高表达,抑制TDO的表达和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而目前,对于TDO抑制剂的研究较少,而癌症的发病率却逐年增加,因此,研究TDO抑制剂有广阔的前景。
近些年,研究者发现色胺酮类化合物对IDO1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色胺酮(Tryptanthrin),全名吲哚[2,1-b]喹唑啉-6,12-二酮,是一种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马蓝、蓼蓝、菘蓝等产蓝植物中,后也从假脂解丝酵母代谢产物中分离出了色胺酮。色胺酮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研究表明,色胺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疟、抗利什曼虫和抗肿瘤活性。由此可见,色胺酮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药用资源,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开发新药的潜力。
三唑衍生物具有较大的抗肿瘤潜力,对于三座衍生物的研发已成为药物化学的热点领域之一。如核苷衍生的1,2,3-三唑类化合物糖苷1,2,3-三唑,它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强于阿霉素,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脂水分布系数,有望发展成为核苷类抗癌药物。又如考布他汀,它对很多的癌细胞株及耐药细胞株都显示出高毒性,其1,2,3-三唑类似物对非白血癌细胞具有强的抗增值活性。再如青蒿素,它是一类高效速效的抗疟疾药物,无抗癌活性,但是在其羰基位引入1,2,3-三唑得到的化合物,对人体结肠癌细胞、神经胶质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及鼠黑素瘤细胞呈现良好的抗癌活性,与紫杉醇相当。由此可见,1,2,3-三唑在抗癌活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色胺酮上引入1,2,3-三氮唑,可能增加色胺酮的抗肿瘤活性,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含有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2,3-三氮唑相连,得到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丙炔酸在丙酮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叠氮钠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回流反应,得到的粗产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甲基)-8-氟色胺酮。
进一步,式A所示的是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所述化合物的通式如下:
其中,R为1,2,3-三氮唑、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4-羧基-1,2,3-三氮唑。
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包括:
所述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如下:
制备方法包括:将5-甲基靛红氧化成5-甲基靛红酸酐,然后与5-氟靛红在三乙胺(Et3N)存在下,在乙腈溶剂中回流反应,经过滤洗涤得到2-甲基-8-氟色胺酮。2-甲基-8-氟色胺酮在四氯化碳溶剂(CCl4)中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回流反应,浓缩得到2-溴甲基-8-氟色胺酮。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NaN3)在丙酮和水中室温反应,再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亚铜(CuI)、抗坏血酸钠(Na ascorbate)以及丙炔酸,加热反应,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和丙炔酸乙酯加入到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与氢氧化钠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调节PH=5~6,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黄色的2-(4-羧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其中:
5-甲基靛红和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2);
和/或,5-甲基靛红酸酐、5-氟靛红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2):(3~5);
和/或,2-甲基-8-氟色胺酮、NBS和偶氮二异丁腈的摩尔比为:1:(1.2~1.5):(0.1~0.5);
和/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2);
和/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乙酯、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5);
和/或,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5)。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a.5-甲基靛红酸酐2的合成
将5-甲基靛红悬浮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2~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得到的橙色固体,用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
b.2-甲基-8-氟色胺酮3的合成
将5-甲基靛红酸酐和5-氟靛红悬浮于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得到2-甲基-8-氟色胺酮;
c.2-溴甲基-8-氟色胺酮4的合成
将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NBS和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
d.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合成
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在丙酮和水中室温反应,再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以及丙炔酸,加热反应,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和丙炔酸乙酯加入到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与氢氧化钠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调节PH=5~6,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黄色的2-(4-羧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
进一步,步骤a中,5-甲基靛红和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2);
和/或,步骤b中,5-甲基靛红酸酐和5-氟靛红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2):(3~5);
和/或,步骤c中,2-甲基-8-氟色胺酮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和偶氮二异丁腈的摩尔比为:1:(1.2~1.5):(0.1~0.5);
和/或,步骤d中,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2);
和/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5);
和/或,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5)。
一种上述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具有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的病理学特征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2,3-三氮唑是酰胺键的电子等排物,易形成氢键、配位键等,可发挥多种非共价键作用。它在代谢转化、氧化还原及酸碱条件下都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1,2,3-三唑环被广泛用于设计新药物分子,能增强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本发明的色胺酮衍生物可以用于治疗有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的病理学特征疾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本发明对色胺酮进行修饰,合成了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试剂或原料均为市售。
实施案例1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数据表征:
1HNMR(600MHz,DMSO-d6)δ8.54(dd,J=8.8,4.1Hz,1H),8.39(d,J=1.1Hz,1H),8.25(d,J=2.0Hz,1H),8.03(d,J=8.3Hz,1H),7.93–7.85(m,3H),7.79(td,J=9.0,2.7Hz,1H),5.95(s,2H).13C NMR(151MHz,DMSO-d6)δ181.97,157.80,146.49,145.97,142.69,138.71,135.03,134.23,130.89,126.34,125.87,124.49,124.32,123.78,119.33,112.17,112.01,52.31.
实施例2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3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4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5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6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7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8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9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0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1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2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3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4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5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6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2293.5mg(12.4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加入9mL的丙酮与3mL水的混合溶液(丙酮与水体积比为3:1),室温搅拌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然后往反应液中加入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11.0mg(0.0557mmol)的抗坏血酸钠与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在100℃下反应6~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90:1)分离,得到黄色的2-(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5。
实施例17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数据表征:
1HNMR(600MHz,Chloroform-d)δ8.62(dd,J=8.8,4.0Hz,1H),8.35(d,J=2.1Hz,1H),8.11(s,1H),8.05(d,J=8.3Hz,1H),7.73(dd,J=8.4,2.2Hz,1H),7.59(dd,J=6.5,2.7Hz,1H),7.50(td,J=8.6,2.7Hz,1H),5.78(s,2H),4.42(q,J=7.1Hz,2H),1.40(t,J=7.1Hz,3H).
实施例18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19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0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1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2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3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4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932.9mg(5.650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18.1mg(0.2784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5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6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7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8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3.92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19.5mg(0.2784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29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30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52.6mg(0.85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5.3mg(0.0278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31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11.7mg(0.071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5.5mg(0.0278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32
步骤1: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1000.0mg(6.213mmol)的5-甲基靛红1悬浮于20mL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1146.7mg(6.213mmol)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液得到的橙色固体,用(5mLx 3)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2;
步骤2: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0.0mg(5.650mmol)的5-甲基靛红酸酐2和1865.8mg(11.3mmol)的5-氟靛红悬浮于10mL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2.35mL的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5mL×3)甲醇洗涤,得到黄绿色固体,即2-甲基-8-氟色胺酮3;
步骤3: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00.0mg(0.7143mmol)的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20mL的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190.7mg(1.071mmol)的NBS和58.8mg(0.357mmol)的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二氯甲烷)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4;
步骤4: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100mg(0.2784mmol)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36.2mg(0.557mmol)的叠氮钠、10.6mg(0.0557mmol)的碘化亚铜、27.6mg(0.1392mmol)的抗坏血酸钠和29.3mg(0.4177mmol)的丙炔酸乙酯加入到5mL的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20mL×3)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6。
实施例33
步骤(1)~步骤(4)同实施例17~实施例32
步骤4:2-(4-羧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50.0mg(0.0119mmol)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加入到0.2mL氢氧化钠溶液(ω=8%,含氢氧化钠14.3mg,即0.3577mmol)和1mL的乙醇中,在室温下混合搅拌4~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加入1mL水,将乙醇旋干,剩余液体倒入1mol/L的盐酸中,调节到PH=5~6,用(10mLx3)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色的2-(4-甲羧基-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7。
实施例34
步骤(1)~步骤(4)同实施例17~实施例32
步骤4:2-(4-羧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50.0mg(0.0119mmol)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加入到0.3mL氢氧化钠溶液(ω=8%,含氢氧化钠23.8mg,即0.5961mmol)和1.5mL的乙醇中,在室温下混合搅拌4~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加入1mL水,将乙醇旋干,剩余液体倒入1mol/L的盐酸中,调节到PH=5~6,用(10mLx3)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色的2-(4-甲羧基-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7。
关于化合物5对IDO1的抑制活性,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化合物5对IDO1的酶水平IC50的测定
实施案例35
含人IDO基因的质粒的构建、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提纯及纯化均按照Littlejohn等人报道的方法进行。化合物对IDO的抑制活性按文献介绍的方法检测。标准反应混合物(0.5mL)包含100mM磷酸钾缓冲剂(PH=6.5),40mM抗坏血酸,200μg/mL过氧化氢酶,20μM亚甲基蓝和0.05μM的rhIDO酶。将此标准反应混合物加入到含有确定浓度的L-色氨酸和测试样品的溶液中。反应在37℃下进行30min,然后停下来,加入200μL的30%(w/v)的三氯乙酸,在65℃下加热15min后,在1200rpm下离心10min,将上层清液转移到微型板,与100μL的2%(w/v)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在乙酸中混合。犬尿氨酸产生的黄色素用光谱在492nm测得,所得的结果利用IC50计算软件计算。
化合物5对IDO1的细胞水平IC50的测定
实施案例36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3min,用DMEM培养基(含10%FBS)重悬细胞。用血球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DMEM培养基将细胞稀释到1.25×105/mL,在96孔板中加入200μL的细胞悬液,使接种细胞密度达到25000个细胞/孔,细胞在37℃培养箱中过夜孵育12h,使细胞充分贴壁。吸弃培养基上清,更换新鲜培养基,加入100ng/mL的重组人类干扰素γ以及不同浓度的抑制剂,设置Blank组(无细胞),Control组(不加药)以及加药组,继续孵育24h,加药组的浓度范围设置在IC50的100倍左右。将96孔板从培养箱中取出,取100μL上清液转移到1.5mL EP管中,加入10μL TCA终止反应,涡旋混匀,在50℃水浴中孵育30min。然后在13000rpm下离心10min,取100μL上清液转移到新的酶标板中,加入100μL对二氨基苯甲醛(2%,溶于乙酸中),酶标仪检测492nm处的吸光值,使用Graphpadprism软件处理数据。
利用上述方法,以INCB024360(Epacadostat)作阳性对照,测定化合物5的IDO1抑制活性,上述实施案例中合成的化合物5的IDO1酶抑制活性及Hela细胞抑制活性如下:
化合物 | IC<sub>50</sub>(nM)(IDO1酶) | IC<sub>50</sub>(nM)(Hela细胞) |
INCB024360 | 92.46 | 4.86 |
化合物5 | 780.1 | 96.36 |
关于化合物5对TDO酶的抑制活性,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实施例37
该酶反应体系为100μL,在1.5mL EP管(离心管)中加入磷酸钾缓冲剂(pH=6.5),混合体系44.2μL(包括1.33mM L-色氨酸30μL,200mM抗坏血酸10μL,0.5mM亚甲基蓝2μL,10mg/mL过氧化氢酶2.2μL)以及不同浓度的化合物,设置对照组(不给药)以及给药组。涡旋混匀微离,在37℃水浴孵育5min。从-80℃中取出冻存的TDO,稀释到500ng/μL,每管中加入2μLTDO,涡旋混匀微离然后放回37℃水浴锅中继续孵育30min,每管所用的时间在20s-30s之间。加入40μL三氯乙酸(30%,TCA)终止酶反应,涡旋混匀微离后转移到65℃水浴锅中继续孵育15min。取100μL上清到新的酶标板中,加入100μL对二氨基苯甲醛(0.3%,w/v),酶标仪检测492nm处的吸光值,Graphpadprism 5.0软件处理数据。
利用上述方法,以LM10作阳性对照,测定化合物5的TDO抑制活性,上述实施案例中合成的化合物5的TDO酶抑制活性如下:
化合物 | IC<sub>50</sub>(nM)(TDO酶) |
LM10 | 11580 |
化合物5 | 1130 |
由此可以看出,化合物5是IDO1和TDO的双重抑制剂,且化合物5的酶水平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物LM10.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容易的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通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其特征在于:R为1,2,3-三氮唑、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或4-羧基-1,2,3-三氮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其特征在于,式A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1,2,3-三氮唑相连,得到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丙炔酸在丙酮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叠氮钠和碘化亚铜存在的条件下回流反应,得到的粗产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甲基)-8-氟色胺酮。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路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5-甲基靛红经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成5-甲基靛红酸酐,然后与5-氟靛红在三乙胺存在下,在乙腈溶剂中回流反应,经过滤洗涤得到2-甲基-8-氟色胺酮;2-甲基-8-氟色胺酮在四氯化碳溶剂中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回流反应,浓缩得到2-溴甲基-8-氟色胺酮;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在丙酮和水中室温反应,再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以及丙炔酸,加热反应,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和丙炔酸乙酯加入到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在100℃下反应8~10小时,TLC(薄层色谱)检测反应完成;用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与氢氧化钠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调节PH=5~6,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黄色的2-(4-羧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5-甲基靛红和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2);
和/或,5-甲基靛红酸酐、5-氟靛红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2):(3~5);
和/或,2-甲基-8-氟色胺酮、NBS和偶氮二异丁腈的摩尔比为:1:(1.2~1.5):(0.1~0.5);
和/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2);
和/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乙酯、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5);
和/或,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5)。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5-甲基靛红酸酐的合成
将5-甲基靛红悬浮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0℃下加入间氯过氧苯甲酸,室温下搅拌2~4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过滤反应得到的橙色固体,用乙酸乙酯洗涤,得到5-甲基靛红酸酐;
b.2-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5-甲基靛红酸酐和5-氟靛红悬浮于干燥的乙腈溶剂中,加入三乙胺,加热搅拌82~90℃回流4~4.5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得到2-甲基-8-氟色胺酮;
c.2-溴甲基-8-氟色胺酮的合成
将2-甲基-8-氟色胺酮3加入干燥的四氯化碳中,然后加入NBS和AIBN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80℃~85℃,搅拌回流4~18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后,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黄色的2-溴甲基-8-氟色胺酮;
d.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合成
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在丙酮和水中室温反应,再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以及丙炔酸,加热反应,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2-(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与叠氮钠、碘化亚铜、抗坏血酸钠和丙炔酸乙酯加入到DMF中,先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再100℃下反应8~10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用水洗,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黄棕色固体,薄层析色谱分离,得到黄色的2-(4-甲酰乙酯-1,2,3-三氮唑)-8-氟色胺酮;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与氢氧化钠加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室温下搅拌反应4~5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成,调节PH=5~6,氯仿萃取,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黄色的2-(4-羧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5-甲基靛红和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2);
和/或,步骤b中,5-甲基靛红酸酐和5-氟靛红和三乙胺的摩尔比为:1:(1~2):(3~5);
和/或,步骤c中,2-甲基-8-氟色胺酮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和偶氮二异丁腈的摩尔比为:1:(1.2~1.5):(0.1~0.5);
和/或,步骤d中,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2);
和/或,2-溴甲基-8-氟色胺酮、叠氮钠、丙炔酸、碘化亚铜和抗坏血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1.5):(0.1~0.2):(0.1~0.5);
和/或,2-(4-甲酰乙酯基-1,2,3-三氮唑-1-)甲基-8-氟色胺酮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5)。
11.一种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具有IDO介导的色氨酸代谢途径的病理学特征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5920.6A CN110183454B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5920.6A CN110183454B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83454A true CN110183454A (zh) | 2019-08-30 |
CN110183454B CN110183454B (zh) | 2022-01-07 |
Family
ID=6772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35920.6A Active CN110183454B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8345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4147A (zh) * | 2020-12-23 | 2021-04-30 | 合肥工业大学 | 4(3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2144A (zh) * | 2012-01-20 | 2012-07-04 | 辽宁思百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3570727A (zh) * | 2013-11-12 | 2014-02-12 | 复旦大学 | 一种n-苄基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928230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苏州康正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N-芳基、苄基色胺酮及其衍生物在制备hIDO2抑制剂中的用途 |
CN108969522A (zh) * | 2017-06-05 | 2018-12-11 | 复旦大学 | N-苄基色胺酮类衍生物作为色氨酸双加氧酶(tdo)抑制剂的用途 |
-
2019
- 2019-06-20 CN CN201910535920.6A patent/CN1101834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2144A (zh) * | 2012-01-20 | 2012-07-04 | 辽宁思百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3570727A (zh) * | 2013-11-12 | 2014-02-12 | 复旦大学 | 一种n-苄基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WO2015070766A1 (zh) * | 2013-11-12 | 2015-05-21 | 复旦大学 | 一种n-苄基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928230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苏州康正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N-芳基、苄基色胺酮及其衍生物在制备hIDO2抑制剂中的用途 |
CN108969522A (zh) * | 2017-06-05 | 2018-12-11 | 复旦大学 | N-苄基色胺酮类衍生物作为色氨酸双加氧酶(tdo)抑制剂的用途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4147A (zh) * | 2020-12-23 | 2021-04-30 | 合肥工业大学 | 4(3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83454B (zh) | 2022-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29312A (zh) | 一种n-苄基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Baruah et al. | Synthesis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 novel quinazolino-β-carboline-5-one derivatives | |
CN112047950B (zh) | 咪唑并吡嗪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
CN108239083A (zh) | 芳香烃受体调节剂 | |
CN110437233A (zh) | 一种含烯酸的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183454A (zh) | 一种含1,2,3-三氮唑的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892573B (zh) | 作用于fgfr-1的3-乙烯基-喹喔啉-2(1h)-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6083850A (zh) | 一类嘧啶并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693729A (zh) | 吲哚并[3,2-a]咔唑衍生物及其应用 | |
CN105646546A (zh) | 酸敏感型的喜树碱-20位酯衍生物及其抗肿瘤应用 | |
CN109336940A (zh) | 一类含半乳糖的吖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601618B (zh) | 芳香族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317835B (zh) |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肿瘤化疗增敏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2210668B (zh) |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肿瘤化疗增敏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0041335B (zh) | 一种提高色胺酮的水溶性的方法、色胺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193749B (zh) |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靛红母核双螺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
CN110294740A (zh) | 一种n-苄基氨基酸水溶性色胺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402886B (zh) |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7‑氮杂靛红类双螺环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
CN107641109B (zh) | 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478692A (zh) | 以1‑(2‑吡啶)‑9‑苄基‑β‑咔啉为配体的硝酸铜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
CN110283192A (zh) | 一种含硼酸的色胺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6074556B (zh) | L型胞嘧啶丙氨酸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5481944B (zh) | 一种苯并咪唑衍生物二肽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237076A (zh) | PDINCl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4610276B (zh) | 苯并[k,l]噻吨-3,4-二甲酸酐类衍生物-尿苷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