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7951A - 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77951A
CN110177951A CN201780083132.7A CN201780083132A CN110177951A CN 110177951 A CN110177951 A CN 110177951A CN 201780083132 A CN201780083132 A CN 201780083132A CN 110177951 A CN110177951 A CN 110177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impeller
fluid
acies
consist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3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77951B (zh
Inventor
岩切健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and Turbocharg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and Turbocharg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and Turbocharger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and Turbocharg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77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77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77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4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30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means of rotor construction or layout, e.g.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blades or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及离心压缩机,本发明的叶轮具备:环状轮毂(7),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多个第一叶片(8),配置于轮毂(7)的外周面;及多个第二叶片(9),在轮毂(7)的外周面上,比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第二叶片(9)的叶片数量小于第一叶片(8)的2倍。

Description

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压缩机的叶轮。
背景技术
离心压缩机由壳体、在壳体的内部配置成能够旋转的叶轮、使叶轮旋转的驱动装置构成。通过驱动装置而使叶轮旋转,由此,从叶轮的轴线方向的前侧将流体吸入到壳体,并通过叶轮使所吸入的流体升压并吐出到壳体的外部。
已知有一种离心压缩机组装体,其具备具有独立的出口导流叶片和进口导流叶片的叶轮,它们之间配置有固定定子叶片的列(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2-233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离心压缩机具有朝向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半径扩大的流路。因此离心压缩机在半径变大的下游侧,作为叶片数量的设计指标之一的稠密度(叶栅稠密度)降低。若稠密度过度减少,则流体的流动可能不会充分地偏转。若稠密度过度增加,则可能会导致摩擦损失增加。
以往,以下游侧的叶片间距追加分离叶片而增加了稠密度。然而,若以叶片间距追加分离叶片,则有时会产生稠密度变得过大的区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适当地增加稠密度的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2倍。
根据该结构,在比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叶片数量小于第一叶片的2倍的第二叶片,由此,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能够适当地增加稠密度。
在本发明的叶轮中,其特征在于,第二叶片的前缘端比子午面长度的1/2的位置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在稠密度减少的子午面长度的位置能够适当地增加稠密度。
在本发明的叶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为互质。
根据该结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配置成在流动方向上不并排,由此能够抑制第二叶片的性能降低。
并且,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轮,具有: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壳体,将所述叶轮容纳于内部空间,并支撑为旋转自如;
吸入通路,流体从该叶轮的前缘侧沿轴方向被吸入;及
排出通路,通过所述叶轮而被压送的流体向该叶轮的半径向的外侧排出,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2倍。
根据该结构,在比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设置叶片数量小于第一叶片的2倍的第二叶片,由此,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能够适当地增加稠密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叶轮及离心压缩机,在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能够适当地增加稠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其他例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其他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会通过该实施方式而被限定。并且,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件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替换且容易的构成要件,或者包括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件。而且,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并且,在实施方式为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增压器的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了离心压缩机1的增压器的一例,对排气涡轮增压器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排气涡轮增压器100中,涡轮110由从未图示的引擎排出的排气来驱动,从而涡轮110的旋转经由旋转轴5而被传递并驱动离心压缩机1。
离心压缩机1例如应用于汽车、船舶、其他工业用机械及送风机中。如图1、图2所示,离心压缩机1具有壳体2、吸入通路3、排出通路(扩压器)4、旋转轴5及叶轮6。在离心压缩机1中,由于旋转轴5进行旋转,因此叶轮6进行旋转,从而流体经由吸入通路3而吸入到壳体2。使吸入的流体通过旋转的叶轮6而升压,并从排出通路4排出。然后,将已压缩的流体的动压转换成静压,并从未图示的吐出口向外部吐出。
壳体2形成为中空形状。壳体2在内部空间容纳有旋转轴5和叶轮6。
吸入通路3沿旋转轴5的轴线方向(以下,称作“轴线方向”。)将流体吸入到壳体2。吸入通路3通过壳体2的护罩21而被划分。吸入通路3将吸入的流体供给到叶轮6的前面部。
排出通路4向旋转轴5的径向(以下,称作“径向”。)的外侧,排出通过叶轮6而被升压的流体。排出通路4通过壳体2的护罩21和护罩22而被划分。
旋转轴5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壳体2的内部空间。旋转轴5在一个端部连结有作为驱动装置的涡轮110。旋转轴5通过涡轮110而围绕轴线进行旋转。旋转轴5经由轮毂7在外周部固定有叶轮6。
叶轮6使从吸入通路3吸入的流体升压,并经由排出通路4排出已压缩的流体。叶轮6具有轮毂7、第一叶片8及第二叶片9。
轮毂7形成为轴线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的环状。轮毂7形成为随着外周面沿轴线方向远离吸入通路3而从径向内侧向外侧弯曲成凹状的形状。轮毂7固定在旋转轴5的外周面。轮毂7与旋转轴5的旋转连动而围绕轴线进行旋转。在轮毂7的外周面配置有多个第一叶片8和多个第二叶片9。
第一叶片8配置在叶轮6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以下,称作“上游侧”。)。更详细而言,第一叶片8比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更靠上游侧而配置。第一叶片8沿轮毂7的外周面配置有多片。多个第一叶片8在轮毂7的外周面上沿周方向以等间隔配置。
第二叶片9配置在叶轮6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以下,称作“下游侧”。)。更详细而言,第二叶片9比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更靠下游侧而配置。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与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之间空有间隙S。第二叶片9沿轮毂7的外周面配置有多片。多个第二叶片9在轮毂7的外周面上沿周方向以等间隔配置。
在第二叶片9中,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稠密度σ的减少量增加的、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的位置。叶轮6的稠密度σ的减少量增加的、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缘端9a的芯片侧设为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的位置。
在第二叶片9中,前缘端9a的轮毂7侧的位置不受限定。例如,如图2所示,前缘端9a的轮毂7侧可以设为穿过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置并沿径向的直线与轮毂7交差的位置。或者,例如前缘端9a的轮毂7侧可以设为穿过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置并沿轴线方向的直线与轮毂7交差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稠密度σ以叶片的子午面码长度/叶片间距来定义。若稠密度σ过小,则流体的流动不会充分地被偏转。若稠密度σ过大,则可能会导致摩擦损失的增加。因此稠密度σ优选落在适当的范围(目标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稠密度σ的目标范围设为例如σlow以上且σhigh以下。
使用图3对稠密度σ相对于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的变化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虚线表示具有8片叶片的现有的叶轮的稠密度σ。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8片第一叶片8和10片第二叶片9的叶轮6的稠密度σ。尤其,从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左右开始,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变得越大,现有的叶轮的稠密度σ越急剧减少。
为了在稠密度σ减少的区域使稠密度σ落在适当的范围内,选定配置第二叶片9的位置和第二叶片9的叶片数量。
为了在稠密度σ减少的区域增加稠密度σ,在稠密度σ减少的区域配置第二叶片9。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的位置而配置第二叶片9。
为了追加第二叶片9以使稠密度σ落在适当的范围内而选定叶片数量。而且,第二叶片9设为小于第一叶片8的2倍的叶片数量。换言之,第二叶片9设为以1对1配置于现有的叶片的分离叶片的叶片数量以下。而且,第二叶片9设为第一叶片8以上的叶片数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9设为10片。
使用图4、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叶片8和第二叶片9的配置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配置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的位置。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8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和第二叶片9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相同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8配置有8片,第二叶片9配置有10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81和第二叶片91、第一叶片85和第二叶片96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并排配置。
接着,对如此构成的叶轮6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叶轮6通过涡轮110而进行旋转,则从吸入通路3吸入的流体流入到叶轮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叶轮6的上游侧配置有8片第一叶片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叶轮6的下游侧配置有10片第二叶片9。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与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之间空有间隙S。
流体若从前缘端8a流入到第一叶片8,则在直至通过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为止的期间被升压。被升压的流体从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经由间隙S向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侧流动。由此,在叶片压力面P81侧与叶片负压表面P92侧之间交换运动量,流动被均匀化。由此,抑制第二叶片9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中的边界层的扩展。抑制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产生气流的剥离。
由于第一叶片8和第二叶片9的叶片数量不同,因此如图4所示,第一叶片8和第二叶片9的位置关系例如在叶轮6的周方向上变得不均匀。由此,从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向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侧的流体的流动在叶轮6的周方向上不易产生流量的偏离。
使用图3对如此构成的叶轮6的稠密度σ相对于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的变化进行说明。直至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为止,与虚线同样地叶轮6减少,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处,稠密度σ在增加至σ1之后减少。在叶轮6中,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从0.0至1.0之间,稠密度σ落在目标范围内。相对于此,关于现有的叶轮的稠密度σ,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约为0.95以上,稠密度σ比σlow减少,不能够脱离目标范围。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叶片8的下游侧配置与第一叶片8不同的叶片数量的第二叶片9,在稠密度σ减少的区域能够使稠密度σ增加。而且,本实施方式通过适当地选定配置第二叶片9的位置和第二叶片9的叶片数量,能够使稠密度σ的增加量落在适当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流体从第一叶片8通过第二叶片9时,从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侧排出的流体从第一叶片8的叶片压力面P81侧向第二叶片9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侧流动。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叶片压力面P81侧与叶片负压表面P92侧之间交换运动量,因此能够使流体的流动均匀化。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第二叶片9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中的边界层的扩展。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产生气流的剥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流体从第一叶片8的叶片压力面P81侧向第二叶片9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侧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低能量流体滞留在第二叶片9的叶片负压表面P92附近。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叶轮效率。
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产生气流的剥离。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中的尾流。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损失减少,并抑制压缩效率的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叶轮6的性能降低。
而且,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位于下游侧的扩压器及涡旋盘的性能。
为了比较,使用图10、图11,对如以往在稠密度σ降低的下游侧以叶片间距设置分离叶片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现有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现有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其他例的曲线图。图10是对8片叶片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4的位置追加了8片分离叶片的情况。图11是对5片叶片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4的位置追加了5片分离叶片的情况。任何情况下,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均为0.4,稠密度σ增加为2倍。图10中,在分离叶片的前缘端稠密度σ变得过大,存在脱离稠密度σ的适当的范围的区域。因此若欲使分离叶片的后缘端的稠密度σ落在适当的范围内,则如图11所示,在分离叶片的前缘端,稠密度σ变得过小,存在脱离稠密度σ的适当的范围的区域。如此,如以往若使用分离叶片,则无法适当地增加稠密度σ。
[第二实施方式]
参考图6、图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轮6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与稠密度的关系的其他例的曲线图。叶轮6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叶轮6相同。以下说明中,对与叶轮6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或对应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二叶片9中,前缘端9a的芯片侧配置在叶轮6的稠密度σ的减少量增加的、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优选为比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更靠下游侧。另外,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比0.5更靠上游侧是稠密度σ的变化小的进口导流区域。
使用图6、图7,对稠密度σ相对于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的变化进行说明。虚线表示具有8片叶片的现有的叶轮的稠密度σ。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8片第一叶片8和10片第二叶片9的叶轮6的稠密度σ。在本实施方式中,稠密度σ将σA设为目标值。
图6中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3的位置。直至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3为止,与虚线同样地,稠密度σ减少至σ2,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3处增加至σ3之后,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1.0处减少至σ4。如此,若使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3的位置,则稠密度σ相对于目标值的偏差变大。
图7中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7的位置。直至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7为止,与虚线同样地,稠密度σ减少至σ5,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7处增加为σ6之后,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1.0处减少至σ7。如此,若使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7的位置,则稠密度σ相对于目标值的偏差变小。
若使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大于0.7的位置,则稠密度σ相对于目标值大幅下降。换言之,若使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大于0.7的位置,则稠密度σ相对于目标值的偏差变大。
如图3所示,若使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的位置,则在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的位置,稠密度σ相对于目标值大幅上升。换言之,若使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的位置,则稠密度σ相对于目标值的偏差变大。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9优选前缘端9a的芯片侧位于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7的位置。
接着,对如此构成的叶轮6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叶轮6中,低能量流体通过二次流动欲停滞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负压面P82侧。通过从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向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侧的流动,停留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负压面P82侧的低能量流体减少。由此,抑制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中的尾流。如此,叶轮6中的损失减少,并抑制压缩效率的降低,因此抑制叶轮6的性能降低。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叶片8,在比叶轮6的无因次子午面长度m为0.5更靠下游侧,配置与第一叶片8不同的叶片数量的第二叶片9,在稠密度σ减少的区域能够适当地增加稠密度σ。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从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叶片压力面P81侧向第二叶片9的前缘端9a的叶片负压表面P92侧的流动,能够减少停留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负压面P82侧的低能量流体。
本实施方式在低能量流体容易滞留的位置,隔开间隙S配置有第一叶片8和第二叶片9,换言之,被分割为第一叶片8和第二叶片9。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叶片8的后缘端8b的负压面P82侧停留的低能量流体减少。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消除离心压缩机1的出口的流动在周方变得不均匀的、所谓喷射尾流构造。
[第三实施方式]
一边参考图8、图9,一边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叶轮6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叶轮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配置的概略图。
第一叶片8A的叶片数量与第二叶片9A的叶片数量为互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8A配置有8片,第二叶片9A配置有11片。这种第一叶片8A和第二叶片9A错开位置而配置,以免在轮毂7的外周面上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并排。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叶片81至第一叶片88和从第二叶片91至第二叶片911均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错开配置。
接着,对如此构成的叶轮6的作用进行说明。
第一叶片8A和第二叶片9A在轮毂7的外周面上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不并排,因此抑制在第一叶片8A的后缘端产生的尾流干扰第二叶片9A。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叶片8A与第二叶片9A为互质的叶片数量,且在轮毂7的外周面上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不并排。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第一叶片8A的后缘端产生的尾流干扰第二叶片9A。由此,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第二叶片9A的性能降低。
相对于此,在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与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不是互质的情况下,在周方向上,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位置关系可能具有周期性。尤其,若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位于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并排的位置,则在第一叶片的后缘端产生的尾流会干扰第二叶片,从而第二叶片的性能降低。
标记说明
1 离心压缩机
2 壳体
3 吸入通路
4 排出通路
5 旋转轴
6 叶轮
7 轮毂
8 第一叶片
8b 后缘端
9 第二叶片
9a 前缘端
100 排气涡轮增压器
110 涡轮
S 间隙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
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多且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的2倍。
2.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
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的2倍,
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为互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的前缘端比子午面长度的1/2的位置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4.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轮,具有: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壳体,将所述叶轮容纳于内部空间,并支撑为旋转自如;
吸入通路,流体从该叶轮的前缘侧沿轴方向被吸入;及
排出通路,通过所述叶轮而被压送的流体向该叶轮的半径向的外侧排出,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多且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的2倍。
5.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叶轮,具有: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壳体,将所述叶轮容纳于内部空间,并支撑为旋转自如;
吸入通路,流体从该叶轮的前缘侧沿轴方向被吸入;及
排出通路,通过所述叶轮而被压送的流体向该叶轮的半径向的外侧排出,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的2倍,
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为互质。

Claims (4)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
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
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的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的前缘端比子午面长度的1/2的位置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为互质。
4.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叶轮,具有:环状轮毂,轴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多个第一叶片,配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及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比所述第一叶片的后缘端更靠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配置,
壳体,将所述叶轮容纳于内部空间,并支撑为旋转自如;
吸入通路,流体从该叶轮的前缘侧沿轴方向被吸入;及
排出通路,通过所述叶轮而被压送的流体向该叶轮的半径向的外侧排出,
所述第二叶片的叶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叶片数量的2倍。
CN201780083132.7A 2017-03-29 2017-03-29 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Active CN110177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3028 WO2018179173A1 (ja) 2017-03-29 2017-03-29 インペラ及び遠心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951A true CN110177951A (zh) 2019-08-27
CN110177951B CN110177951B (zh) 2021-02-19

Family

ID=6367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3132.7A Active CN110177951B (zh) 2017-03-29 2017-03-29 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5336B2 (zh)
EP (1) EP3550152B1 (zh)
JP (1) JP6757461B2 (zh)
CN (1) CN110177951B (zh)
WO (1) WO2018179173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3397U (ja) * 1992-04-09 1993-11-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羽根車
CN1209194A (zh) * 1995-12-26 1999-02-24 英格索尔-备雷泽泵公司 具有分开的偏置进口叶片的泵轮
CN2431424Y (zh) * 2000-07-03 2001-05-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体成型的三维钣金叶片
JP2002349487A (ja) * 2001-05-28 2002-12-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羽根車および遠心圧縮機
CN101560987A (zh) * 2008-04-17 2009-10-2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带有喘振控制的离心式压缩机及有关方法
CN104769252A (zh) * 2012-11-26 2015-07-08 博格华纳公司 一种排气涡轮增压器的径流压缩机的压缩机叶轮
CN10491284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WO2016151849A1 (ja) * 2015-03-26 2016-09-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動翼及び可変容量タービン
CN106438466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93727A (en) 1950-01-25 1953-07-08 Power Jets Res & Dev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laded rotary fluid-flow machines
US4615659A (en) * 1983-10-24 1986-10-07 Sundstrand Corporation Offset centrifugal compressor
US6589013B2 (en) * 2001-02-23 2003-07-08 Macro-Micro Devices, Inc. Fluid flow controller
US20120272663A1 (en) 2011-04-28 2012-1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with stator vane row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3397U (ja) * 1992-04-09 1993-11-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羽根車
CN1209194A (zh) * 1995-12-26 1999-02-24 英格索尔-备雷泽泵公司 具有分开的偏置进口叶片的泵轮
CN2431424Y (zh) * 2000-07-03 2001-05-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体成型的三维钣金叶片
JP2002349487A (ja) * 2001-05-28 2002-12-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羽根車および遠心圧縮機
CN101560987A (zh) * 2008-04-17 2009-10-21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带有喘振控制的离心式压缩机及有关方法
CN104769252A (zh) * 2012-11-26 2015-07-08 博格华纳公司 一种排气涡轮增压器的径流压缩机的压缩机叶轮
CN104912845A (zh) * 2014-03-14 2015-09-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吸机
WO2016151849A1 (ja) * 2015-03-26 2016-09-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動翼及び可変容量タービン
CN106438466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77951B (zh) 2021-02-19
EP3550152A4 (en) 2020-01-08
JPWO2018179173A1 (ja) 2019-11-07
EP3550152B1 (en) 2021-05-26
JP6757461B2 (ja) 2020-09-16
EP3550152A1 (en) 2019-10-09
US11105336B2 (en) 2021-08-31
WO2018179173A1 (ja) 2018-10-04
US20190331126A1 (en)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4219B2 (en) Impeller and fluid machine
JP7085306B2 (ja) 遠心圧縮機
JP6128230B2 (ja) 遠心圧縮機及び過給機
CN103742450B (zh) 一种具有马蹄形扩压通道的叶片式扩压器
MX339040B (es) Mejoras relacionadas a rotores de bombas centrifugas.
JPWO2015019901A1 (ja) 遠心圧縮機及び過給機
CN104105886B (zh) 回转机械
CA2435063A1 (en) Turbo pump
RU2013158435A (ru) Многоступенчатая центробежная турбомашина
CN109083864A (zh) 一种径流式旋转机械叶轮
US10119402B2 (en) Compressor wheel of a radial compressor of an exhaust-gas turbocharger
CN105518307A (zh) 离心转子
US10975883B2 (en) Centrifugal rotary machine
EP3561312B1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JP6885729B2 (ja) 異なる形状のベーンを有する非対称流のためのターボ機械入口ノズル
JP2013199870A (ja) インペラ及び流体機械
US20170284412A1 (en) Radial compressor impeller and associated radial compressor
GB2547846A (en) Compressor and turbocharger
JP2016050486A (ja) 流体機械、及び流体機械の羽根車
CN110177951A (zh) 叶轮及离心压缩机
JP6053882B2 (ja) インペラ及び流体機械
JP2016108994A (ja) 圧縮機インペラ、遠心圧縮機、及び過給機
JP2016065528A (ja) ターボ機械
CN111520341B (zh) 离心旋转机械的制造方法、及离心旋转机械
JP2018141422A (ja) インペラ及び回転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