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4679B - 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4679B
CN110164679B CN201910091700.9A CN201910091700A CN110164679B CN 110164679 B CN110164679 B CN 110164679B CN 201910091700 A CN201910091700 A CN 201910091700A CN 110164679 B CN110164679 B CN 110164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flow path
opposed
winding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17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4679A (zh
Inventor
佐藤孝幸
斋藤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t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t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t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t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64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4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被卷挂的热熔敷性线材进行加热,并能够加快其冷却速度的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具备:旋转体(26),其具有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凸缘部(33);芯材(21),其被设置成从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沿着转轴方向而突出,在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空气流路(29)。

Description

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电话这样的小型装置中所使用的扬声器内,使用了呈圆环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的形状的小型的线圈。作为这种线圈的制造方法,在日本特开JP2013-55227A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具有热活性型的绝缘被膜在内的热熔敷性线材,以绝缘被膜的熔融温度对该线材进行加热,并卷挂于卷取治具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通过在卷挂线材之后停止加热,并根据自然空冷而冷却,使被卷挂的线材彼此熔敷,从而在防止由被卷挂的线材构成的线圈的模型压溃的状态下,从卷取治具上拆下该线圈。此外,该线材的加热例示了将热风从热风产生器的热风吹出口吹向线圈。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如上所述,将热熔敷性线材卷挂而制造线圈的技术并不仅仅限于小型的线圈,在普通尺寸的线圈或者比较大的尺寸的线圈的制造中也是被实施的。
在上述普通尺寸的线圈或者比较大的尺寸的线圈的制造中,所获得的线圈自身的热容量增加。另外,供该线圈卷挂的卷取治具也比较大,为了防止变形而将卷取治具设为金属制的治具,从而热容量进一步增大,当将被卷挂于卷取治具上的线材的冷却寄托于自然空冷时,产生需要比较长的冷却时间的不良情况。此外,冷却时间的延长成为使线圈的制造时间延长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供线材实际卷挂的芯材被设置成从旋转体的端面突出,并使芯材的前端与对置旋转体的端面接触,以使旋转体的端面以及对置旋转体的端面对线材的卷绕宽度方向进行限制这样的卷取治具中,在使线材卷挂于芯材的情况下,线材从两侧被由金属构成的旋转体以及对置旋转体夹住。
此外,在对将线材呈涡卷状地卷挂于芯材这样的中心轴方向的厚度较小的线圈进行制造的情况下,旋转体以及对置旋转体接近。难以将热风吹向被卷挂在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芯材上的线材,线材的加热可能会不充分。
另外,即便假设热风被吹向线材,在与线材接触的旋转体的端面以及对置旋转体的端面的温度未达到线材的绝缘被膜的熔融温度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该绝缘被膜未熔融而难以使线材与相邻的线材粘合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被卷挂的热熔敷性线材进行加热,并能够加快其冷却速度的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提供了一种线材卷取治具,该线材卷取治具具备:旋转体,其具有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凸缘部;芯材,其被设置成从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沿着转轴方向而突出,在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空气流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靠地对被卷挂的热熔敷性线材进行加热,并能够加快其冷却速度的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的立体图。
图2为线材卷取治具的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线材卷取治具的对置旋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线材呈涡卷状地被卷挂于线材卷取治具的芯材上并被冷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在对线材进行加热的同时、将线材卷挂成涡卷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使线材插通于被形成在芯材上的线材用凹槽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对旋转体以及对置旋转体进行加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使用了卷取治具的绕组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绕组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线材卷取治具20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上卷挂有线材11而制造出由线材11构成的线圈10的状态的立体图。线圈10是将线材11卷挂成涡卷状而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11使用了截面呈方形、且具有热活性型的绝缘被膜(即,因热量而熔敷的绝缘被膜)的热熔敷性线材(所谓自粘性漆包线(cement wire))。线圈10的卷绕起始的线材端部11a存在于线圈10的中央,卷绕结束的线材端部11b以在外周的切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拉出。
如图1所示,在线圈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具备:旋转体26,其具有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凸缘部33;芯材21,其被设置成从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沿着转轴方向而突出;对置旋转体36,其具有对置凸缘部34,所述对置凸缘部34以与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对置的方式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在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空气流路29,在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凸缘部34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对置空气流路39。另外,旋转体26和对置旋转体36被设置在同轴上。
旋转体26具备:旋转主体28;端面部件27,其设置有芯材21,并被安装于旋转主体28的转轴方向的一端面;旋转部件31,其被设置成从旋转主体28的转轴方向的另一端面沿着转轴C而突出;法兰部件32,其被设置于旋转部件31的前端(突出端)。另外,凸缘部33由端面部件27以及旋转主体28构成。
芯材21是与端面部件27一体设置的突起,并具有与线材11的厚度A(参照图5)大致相等的突出量P(参照图1)。芯材21被形成为,其外周形状与欲获得的线圈10的内周形状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制造圆形涡卷状的线圈10的情况,芯材21被形成为,其外周形状呈欲获得的线圈10的内周形状即圆形,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被形成为呈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
如图2所示,空气流路由凹槽29构成,所述凹槽29被形成在由端面部件27覆盖的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上。借此,空气流路29被形成在芯材21的附近。
被形成于旋转主体28的凹槽29具备被形成在凸缘部33内的作为环状流路的圆环状流路29a、和将圆环状流路29a和外部连通的连通流路29b、29c。圆环状流路29a的一部分沿着芯材21的外周而形成。另外,圆环状流路29a被形成为,其内径d1(参照图2)与芯材21的外径SD(参照图1)大致相等,其外径D1(参照图2)与欲获得的线圈10的外径CD(参照图5)相比较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环状流路由圆环状流路29a构成,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芯材21的外周形状,而由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流路构成。
连通流路29b、29c以夹着圆环状流路29a的方式而被形成在沿着直径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从一方的连通流路29b流入的空气在圆环状流路29a中流通180度之后从另一方的连通流路29c流出。另外,从使来自外部的空气顺利地流通至圆环状流路29a的观点来看,优选为,连通流路29b、29c被形成为从圆环状流路29a朝向旋转体26的直径方向外周而延伸。
供芯材21设置的端面部件27与旋转主体28的形成有凹槽29的一端面接触,并通过螺纹紧固等方式而被固定于旋转主体28。被形成于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的凹槽29被端面部件27覆盖而形成空气流路,通过使端面部件27的厚度t1(参照图2)变薄,从而使由凹槽29构成的空气流路被形成于在端面部件27上所形成的芯材21的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凹槽29被形成在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被形成于端面部件27中的与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对置的一面上。在该情况下,端面部件27的转轴方向的尺寸被形成得较大。另外,凹槽29也可以被形成于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以及端面部件27的与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对置的一面这两个面上。即,凹槽29也可以被形成于旋转主体28和端面部件27彼此接触的接触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
如图1所示,在芯材21上,以在直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形成有用于供线圈10的卷绕起始线材11插通的线材用槽22。线材用槽22以为了使线材11插通而使其宽度W(参照图1)与线材11的宽度B(参照图5)相比略大的方式被形成。
如图4所示,在旋转体26上,以与转轴C平行地延伸并将端面部件27和旋转主体28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剪切器用孔23,所述剪切器用孔23对能够切断被收容于线材用槽22中的线材11的剪切器刃24进行收容。剪切器用孔23被形成为横切线材用槽22。在旋转主体28上,形成有从外周到达剪切器用孔23的横孔28a。
在剪切器用孔23中,以刃尖24a从线材用槽22突出的方式且以能够出没的方式收容有剪切器刃24。在剪切器刃24的位于横孔28a的部位设置有螺旋弹簧19,在剪切器刃24的基端安装有操作片18。螺旋弹簧19对操作片18向远离端面部件27的方向进行施力。剪切器刃24被构成为,使其刃尖24a没入剪切器用孔23中。
在法兰部件32上,形成有用于将旋转体26安装于后述的绕组装置50上的安装孔32a。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对置旋转体36具备:对置旋转主体38;对置端面部件37,其被安装于对置旋转主体38的转轴方向的一端面;对置旋转部件41,其被设置成从对置旋转主体38的转轴方向的另一端面沿着转轴C而突出;对置法兰部件42,其被设置于对置旋转部件41的前端(突出端)。另外,对置凸缘部34由对置端面部件37以及对置旋转主体38构成,并在线圈10的制造时与芯材21的前端(突出端)抵接。具体而言,在线圈10的制造时,对置凸缘部34的对置端面部件37与芯材21的前端抵接。
如图3所示,对置空气流路由对置凹槽39构成,所述对置凹槽39被形成在由对置端面部件37覆盖的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上。借此,对置空气流路被形成在与对置端面部件37对置的芯材21的附近。
被形成于对置旋转主体38的对置凹槽39与旋转体26中的空气流路相同,具备被形成在对置凸缘部34内的作为对置环状流路的对置圆环状流路39a、和将对置圆环状流路39a和外部连通的对置连通流路39b、39c与旋转体26中的圆环状流路29a相同,对置圆环状流路39a的一部分沿着芯材21的外周而形成。另外,对置圆环状流路39a被形成为,其内径d2(参照图3)与芯材21的外径SD(参照图1)大致相等,其外径D2(参照图3)与欲获得的线圈10的外径CD(参照图5)相比较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置环状流路由对置圆环状流路39a构成,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芯材21的外周形状,而由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流路构成。
对置连通流路39b、39c以夹着对置圆环状流路39a的方式而被形成在沿着直径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从一方的对置连通流路39b流入的空气在对置圆环状流路39a中流通180度之后从另一方的对置连通流路39c流出。另外,从使来自外部的空气顺利地流通至对置圆环状流路39a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对置连通流路39b、39c被形成为从对置圆环状流路39a朝向对置旋转体36的直径方向外周而延伸。
与芯材21对置的对置端面部件37与对置旋转主体38的形成有对置凹槽39的一端面接触,并通过螺纹紧固等方式而被固定于对置旋转主体38。被形成于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的对置凹槽39被对置端面部件37覆盖而形成对置空气流路,通过使对置端面部件37的厚度t2(参照图3)变薄,从而使由对置凹槽39构成的对置空气流路被形成于和对置端面部件37对置的芯材21的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置凹槽39被形成在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被形成于对置端面部件37中的与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对置的一面上。在该情况下,对置端面部件37的转轴方向的尺寸被形成得较大。另外,对置凹槽39也可以被形成于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的与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对置的一面这两个面上。即,对置凹槽39也可以被形成于对置旋转主体38和对置端面部件37彼此接触的接触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
在对置法兰部件42上,形成有用于将对置旋转体36安装于后述的绕组装置50上的安装孔42a。
接着,对具备线材卷取治具20在内的绕组装置50进行说明。
图9以及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组装置50。在图9以及图10中,将水平前后方向设为沿着X轴的方向,将水平横向设为沿着Y轴的方向,将垂直方向设为沿着Z轴的方向,以对绕组装置50的结构进行说明。
绕组装置50具有:第一型芯轴52,其端缘同轴地安装有旋转体26;第二型芯轴62,其端缘同轴地安装有对置旋转体36。第一型芯轴52以及第二型芯轴62为截面圆形的棒状部件。
在基台51上立设有第一支承壁53。在第一支承壁53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沿着水平横向而延伸的第一型芯轴52。另外,在第一支承壁53上,安装有使第一型芯轴52旋转的伺服电动机54。
在第一型芯轴52以及伺服电动机54的转轴54a上,分别设置有滑轮55b以及滑轮55a,在滑轮55a、55b上架设有传送带55c。借此,当伺服电动机54驱动而使转轴54a旋转时,旋转经由传送带55c而被向第一型芯轴52传递。
在基台51上,以在水平横向上与第一支承壁53隔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和第一支承壁53平行地立设有第二支承壁56以及第三支承壁57。在第二支承壁56以及第三支承壁57上,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在水平横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有和第一型芯轴52同轴设置的第二型芯轴62。另外,在第三支承壁57上,安装有使第二型芯轴62旋转的伺服电动机58。
在第二型芯轴62以及伺服电动机58的转轴58a上,分别设置有滑轮59b以及滑轮59a,在滑轮59a、59b上架设有传送带59c。被设置于第二型芯轴62的滑轮59b能够在水平横向(第二型芯轴62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被设置于第三支承壁57。借此,当伺服电动机58驱动而使转轴58a旋转时,旋转经由传送带59c而被向第二型芯轴62传递。
在第一型芯轴52以及第二型芯轴62的对置端分别形成有法兰部52a以及法兰部62a。旋转体26的法兰部件32通过被插通于安装孔32a(参照图1等)中的螺钉46,而被螺纹固定于第一型芯轴52的法兰部52a。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法兰部件42通过被插通于安装孔42a(参照图1等)中的螺钉46,而被螺纹固定于第二型芯轴62的法兰部62a。这样,构成线材卷取治具20的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别被同轴地安装于法兰部52a以及法兰部62a。
借此,伺服电动机54被构成为,使旋转体26与第一型芯轴52一起进行旋转,伺服电动机64被构成为,使对置旋转体36与第二型芯轴62一起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伺服电动机54以及伺服电动机58构成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同步地进行旋转的治具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动机54、48在内的治具旋转机构通过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旋转,从而使线材11卷挂于在旋转体26与对置旋转体36之间被设置的芯材21上。
绕组装置50还具备使第二型芯轴62相对于第一型芯轴52在水平横向上移动、以使对置旋转体36与旋转体26接触分离的间隔可变机构61。
间隔可变机构61具有:滚珠丝杠63,其以与第二型芯轴62平行的方式被架设在第二支承壁56与第三支承壁57之间;伺服电动机64,其被设置于第三支承壁57,并使滚珠丝杠63旋转;可动台65,其与滚珠丝杠63螺合并在水平横向上移动。
第二型芯轴62不能够在水平横向上移动,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可动台65连结。借此,当伺服电动机64驱动而使滚珠丝杠63旋转时,可动台65与第二型芯轴62一起在水平横向上移动。
由于相对于未在水平横向上的第一型芯轴52,第二型芯轴62在水平横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改变被设置于第一型芯轴52以及第二型芯轴62的对置部分的线材卷取治具20、即旋转体26与对置旋转体36的间隔。这样,间隔可变机构61能够使对置旋转体36与旋转体26接触分离。
另外,在对置旋转体36与旋转体26抵接的状态下,即,在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端面部件37与旋转体26的芯材21抵接的状态下,能够对线圈10进行卷挂(制造)。另一方面,在对置旋转体36从旋转体26上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将被卷挂的线圈10从芯材21中取出。
绕组装置50还具备:热风产生器71,其能够从热风吹出口71a中吹出热风;热风产生器移动机构72,其使热风吹出口71a(热风产生器71)在热风吹出口71a和线材卷取治具20(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对置的加热位置、与从线材卷取治具20(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热风产生器71被设置于基台51上,并具有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热风产生器71通过两根导轨73而以能够在水平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基台51,所述两根导轨73以在水平横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
热风产生器移动机构是被设置于基台51上的流体压力气缸72。流体压力气缸72被设置成与导轨73平行地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流体压力气缸72安装有热风产生器71,并具有能够在水平前后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杆72a。
当使流体压力气缸72的伸缩杆72a伸长、而使热风产生器71以靠近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方式移动时,热风吹出口71a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对置。即,伴随着流体压力气缸72的伸缩杆72a的伸长,热风产生器71移动至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对置的加热位置。
另一方面,当使流体压力气缸72的伸缩杆72a收缩、而使热风产生器71以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的方式移动时,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即,伴随着流体压力气缸72的伸缩杆72a的收缩,热风产生器71移动至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的第一退避位置。
由此,作为热风产生器移动机构的流体压力气缸72被构成为,使热风产生器71在加热位置与第一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使具有因加热而熔融、冷却、并固接这样的热熔敷性的绝缘被膜在内的线材11卷绕于芯材21的情况下,通过在卷绕时使热风产生器71的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位于加热位置并吹出热风,从而对芯材21、线材11、旋转体26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端面部件37进行加热。
热风产生器71具备三根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如图8所示,在热风产生器71移动至加热位置的状态下,各个热风吹出口71a分别与空气流路29、对置空气流路39以及芯材21对置(对应)。即,空气流路29、对置空气流路39以及芯材21的外周分别被所对应的热风吹出口71a加热。
如图9所示,绕组装置50还具备:冷风产生器81,其能够从冷风吹出口81a中吹出冷风;冷风产生器移动机构82,其使冷风吹出口81a(冷风产生器81)在冷风吹出口81a和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对置的冷却位置、与从线材卷取治具20分离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位置和冷却位置是相同的位置。
冷风产生器81被设置于基台51上,并具有喷嘴状的冷风吹出口81a。冷风产生器81通过两根导轨83而以能够在水平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基台51,所述两根导轨83以在水平横向上隔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
冷风产生器移动机构82是被设置于基台51上的流体压力气缸82。流体压力气缸82被设置成与导轨83平行地在水平前后方向上延伸。流体压力气缸82安装有冷风产生器81,并具有能够在水平前后方向上伸缩的伸缩杆82a。
当使流体压力气缸82的伸缩杆82a伸长、而使冷风产生器81以靠近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方式移动时,冷风吹出口81a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对置。即,伴随着流体压力气缸82的伸缩杆82a的伸长,冷风产生器81移动至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对置的冷却位置。
另一方面,当使流体压力气缸82的伸缩杆82a收缩、而使冷风产生器81以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的方式移动时,喷嘴状的冷风吹出口81a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即,伴随着流体压力气缸82的伸缩杆82a的收缩,冷风产生器81移动至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分离的第二退避位置。
由此,作为冷风产生器移动机构的流体压力气缸82被构成为,使冷风产生器81在冷却位置与第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使具有因加热而熔融、冷却、并固接这样的热熔敷性的绝缘被膜在内的线材11卷绕于芯材21的情况下,通过在冷却时使冷风产生器81的喷嘴状的冷风吹出口81a位于冷却位置并吹出冷风,从而对芯材21、线材11、旋转体26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端面部件37进行冷却。
冷风产生器81具备三根喷嘴状的冷风吹出口81a,如图5所示,在冷风产生器81移动至冷却位置的状态下,各个冷风吹出口81a分别与空气流路29、对置空气流路39以及芯材21对置(对应)。即,空气流路29、对置空气流路39以及芯材21的外周分别被所对应的冷风吹出口81a冷却。
在绕组装置50的附近,设置有在施加了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供给线材11的未图示的线材馈送机。如图10所示,在线材卷取治具20的上方,设置有将从未图示的线材馈送机被供给的线材11朝向线材卷取治具20的芯材21进行放卷的喷嘴50a。在绕组装置50上,设置有对从喷嘴50a被放卷出的线材11的端部进行把持的把持件90、和使把持件90在三轴方向上移动的把持件移动机构95。
把持件90具备在铅锤方向上延伸的支承板92、和被设置于支承板92的上下的夹持装置93、94。夹持装置93、94为相同结构,它们的主体部93a、94a被安装于支承板92。如图7所示,夹持装置93、94以隔着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外径相比较大的间隔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支承板92上,并且,一对夹持片93b、94b被设置成分别从主体部93a、94a突出。
夹持装置93、94被构成为,一对夹持片93b、94b能够通过流体压力而开闭。因此,一对夹持片93b、94b被构成为,对接近而夹持存在于一对夹持片93b、94b之间的线材11的夹持位置、和分离而消除线材11的夹持的打开位置进行切换。
把持件90还具备被设置于与下侧的夹持装置94相比靠下方的支承板92上的剪切器装置91。剪切器装置91的主体部91a被安装于支承板92。一对切断刃91b、91c被设置成从主体部91a突出。剪切器装置91通过使下侧的夹持装置94所把持的在铅锤方向上延伸的线材11穿过被打开后的一对切断刃91b、91c之间,并通过流体压力而闭合一对切断刃91b、91c,从而对存在于切断刃91b、91c之间的线材11进行切断。
返回至图10,把持件移动机构95被构成为,能够使支承板92相对于基台51而在三轴方向上移动。把持件移动机构95是通过能够在水平前后方向、水平横向、以及垂直方向上伸缩的伸缩致动器96~98的组合而被构成的。各伸缩致动器96~98被构成为,通过由伺服电动机96a~98a旋转驱动的滚珠丝杠96b~98b而使从动件96c~98c沿着壳体96d~98d移动。
把持治具移动机构95将支承板92以能够通过支承件92a而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垂直方向伸缩致动器96的从动件96c。以能够使支承板92与垂直方向伸缩致动器96一起在水平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使垂直方向伸缩致动器96的壳体96d被安装于水平前后方向伸缩壳体97的从动件97c。以能够使支承板92与垂直方向伸缩致动器96以及水平前后方向伸缩致动器97一起在水平横向上移动的方式,使水平前后方向伸缩致动器97的壳体97d被安装于水平横向伸缩壳体98的从动件98c。
水平横向伸缩致动器98的壳体98d在水平横向上延伸,并被固定于第一支承壁53的上部。各伸缩致动器96~98的各伺服电动机96a~98a与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输出连接。
在第一支承壁53上,设置有对从旋转体26的外周向离心方向突出的操作片18进行操作的致动器99。致动器99为,通过流体压力而使杆99a相对于被安装于第一支承壁53上的主体部99b而在水平横向上进行伸缩的流体压力气缸。在杆99a上,设置有与操作片18卡合或脱离的卡定部件99c。
在致动器99使杆99a收缩于主体部99b的状态下,旋转的操作片18与卡定部件99c卡合。致动器99在操作片18与卡定部件99c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使杆99a从主体部99b伸长,从而克服图4所示的螺旋弹簧19的作用力而使剪切器刃24在轴向上移动,并使剪切器刃24的刃尖24a从线材用槽22突出,进而对被收容于线材用槽22中的线材11进行切断。
接着,对使用了线材卷取治具20的线材11的绕组方法进行说明。
线材11的绕组方法具有:在使线材11的表面熔敷材料熔融的同时,使线材11卷挂于被设置在旋转体26与对置旋转体36之间的芯材21上的卷挂工序;在卷挂工序之后,使冷风流通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旋转体26的设置有芯材21的凸缘部33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与芯材21抵接的对置凸缘部34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冷却,以使熔融的表面熔敷材料固化,并使被卷挂的线材11彼此粘合的冷却工序。
在以使线材11呈涡卷状地卷挂于芯材21上的方式、制造中心轴向的厚度较小的线圈10的情况下,优选为,实施以下加热工序,即,在卷挂工序之前,使热风流通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旋转体26的设置有芯材21的凸缘部33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与芯材21抵接的对置凸缘部34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
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作为开始绕组的前提,由未图示的线材馈送机供给并从喷嘴50a被放卷出的线材11的端部由把持件90的夹持装置93、94把持,热风产生器71以及冷风产生器81分别位于第一退避位置以及第二退避位置。
<加热工序>
在加热工序中,使热风流通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对旋转体26的设置有芯材21的凸缘部33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与芯材21抵接的对置端面部件37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使位于第一退避位置的热风产生器71移动,如图8所示,使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位于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对置的加热位置。另外,在该情况下,使冷风产生器81位于第二退避位置。
此外,伺服电动机54、58(图9以及图10)通过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旋转,从而使连通流路29b(或者连通流路29c)以及对置连通流路39b(或者对置连通流路39c)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与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对置。
此外,使热风产生器71驱动,从热风吹出口71a吹出热风,将热风直接吹向芯材21,并且使热风流过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一方或者两方。这样,通过热风而对芯材21、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加热。
<卷挂工序>
在卷挂工序中,在使热熔敷性线材11的表面熔敷材料熔融的同时,使热熔敷性线材11卷挂于在旋转体26与对置旋转体36之间被设置的芯材21上。
当开始绕组时,如图7所示,首先,使线材11的卷绕起始的线材端部11a收容于芯材21的线材用槽22中。
具体而言,图10所示的间隔可变机构61通过使第二型芯轴62与对置旋转体36一起在水平横向上移动,从而使旋转体26与对置旋转体36的间隔扩大。
另外,伺服电动机54通过使第一型芯轴52与旋转体26一起旋转,从而使从端面部件27突出的芯材21的线材用槽22朝向铅锤方向。致动器99使从旋转体26的外周向离心方向突出的操作片18与以能够伸缩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部99b的杆99a的卡定部件99c卡合。
然后,通过把持件移动机构95使把持件90移动,在将由把持件90的夹持装置93、94把持的卷绕起始的线材端部11a设在铅锤方向上的状态下,使线材端部11a移动,如图7所示,使夹持装置93、94之间的卷绕起始的线材端部11a收容于芯材21的线材用槽22中。
然后,图10所示的间隔可变机构61通过使第二型芯轴62与对置旋转体36一起朝向旋转体26移动,从而使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端面部件37与芯材21接触。如图7的点划线所示,被收容于线材用槽22中的线材11被对置旋转体36按压。
在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使具有与操作片18卡合的卡定部件99c在内的杆99a从主体部99b伸长,从而克服图4所示的螺旋弹簧19的作用力而使剪切器刃24在轴向上移动,并使剪切器刃24的刃尖24a从线材用槽22突出,进而对被收容于线材用槽22中的线材11进行切断。
然后,消除由上侧的夹持装置93实现的线材11的把持,并使与被切断的部位相比靠上侧的线材11残存于线材用槽22而设为卷绕起始的线材端部11a。
另一方面,通过把持件移动机构95而使对与被切断的部位相比靠下侧的线材11进行把持的下侧的夹持装置94移动,从而进行废弃。然后,把持件90在待机位置待机。
然后,使图9以及图10所示的伺服电动机54、58同步地旋转驱动,使第一型芯轴52以及第二型芯轴62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一起在相同方向上以相同的速度进行旋转,将由未图示的线材馈送机供给并从上方的喷嘴50a被放卷出的线材11卷取于在旋转体26与对置旋转体36之间所存在的芯材21的周围(图6)。
如图6所示,当卷取线材11时,热风产生器71以使喷嘴状的热风吹出口71a位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所存在的加热位置的方式进行移动。即,加热工序时的热风产生器71的位置和卷挂工序时的热风产生器71的位置未发生变化。通过使热风产生器71驱动,从而从热风吹出口71a中吹出热风。
如上所述,由于热风产生器71具备与芯材21的外周对置的热风吹出口71a,因此,通过将从该热风吹出口71a被吹出的热风直接吹向被卷取于芯材21上的线材11,从而对线材11进行加热。因此,线材11在表面熔敷材料熔融的同时呈涡卷状地被卷挂于芯材21的周围,卷挂后紧贴的线材11被彼此熔敷。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热风产生器71还具备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对置的热风吹出口71a,因此,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旋转,热风吹出口71a与分别被形成于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上的空气流路29的连通流路29b(或者连通流路29c)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的对置连通流路39b(或者对置连通流路39c)对置时,热风流过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因此,能够有效地对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进行加热。因此,促进了线材11的与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接触的表面熔敷材料的熔融,能够避免所接触的线材11的表面熔敷材料未熔融、被卷挂于芯材21上的线材11未被熔敷这样的情况。
在预定量的线材11呈涡卷状地被卷取于芯材21的周围的状态下,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旋转停止,并使绕组工序结束。另外,为了顺利地实施下一个来的冷却工序,优选为,以空气流路29的连通流路29b(或者连通流路29c)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的对置连通流路39b(或者对置连通流路39c)与位于冷却位置的冷风产生器81的冷风吹出口81a对置的方式,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旋转停止。
<冷却工序>
在冷却工序中,通过使冷风流通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旋转体26的设置有芯材21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与芯材21抵接的对置端面部件37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冷却,使被卷挂于芯材21上且与旋转体26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端面部件37接触的线材11的熔融的表面熔敷材料固化,进而使被卷挂于芯材21上的热熔敷性线材11彼此粘合。
具体而言,通过使在卷挂工序中被使用的热风产生器71向第一退避位置移动,作为替代,使位于第二退避位置的冷风产生器81向冷却位置移动,从而如图5所示,喷嘴状的冷风吹出口81a与芯材21、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对置。
此外,伺服电动机54、58(图9以及图10)通过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旋转,从而使空气流路29的连通流路29b(或者连通流路29c)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的对置连通流路39b(或者对置连通流路39c)与喷嘴状的冷风吹出口81a对置。另外,在绕组工序结束时,在空气流路29的连通流路29b(或者连通流路29c)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的对置连通流路39b(或者对置连通流路39c)与位于冷却位置的冷风产生器81的冷风吹出口81a对置的情况下,无需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旋转。
此外,通过使冷风产生器81驱动,从而从冷风吹出口81a中吹出冷风。
如上所述,由于冷风产生器81具备与芯材21的外周对置的冷风吹出口81a,因此,通过将从该冷风吹出口81a被吹出的冷风直接吹向被卷取于芯材21上的线材11,从而对线材11进行冷却。因此,线材11的表面熔敷材料可靠地固化,呈涡卷状地被卷挂于芯材21的周围并紧贴的线材11被彼此熔敷。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冷风产生器81具备与旋转体26的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空气流路39对置的冷风吹出口81a,因此,该冷风吹出口81a通过使冷风流过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进行冷却。因此,促进了线材11的与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接触的表面熔敷材料的固化。
这样,迅速地对被卷挂于芯材21上的线材11、与旋转体26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端面部件37接触的线材11进行冷却,促进了在绕组工序时熔融的绝缘被膜的固化,并使被卷挂于芯材21上的线材11彼此粘合,以维持被卷挂的形状。
然后,通过把持件移动机构95(图10)使把持件90移动,如图5所示,通过把持件90的夹持装置93、94对从芯材21向上方延伸的线材11进行把持。将与下侧的夹持装置94相比靠下方的线材11切断,并将与切断部位相比靠下侧的线材11设为卷绕结束的线材端部11b。
对由未图示的线材馈送机供给并从喷嘴50a(图10)被放卷出的线材11的端部进行把持的夹持装置93、94之后与线材11的端部一起返回至待机位置,并且待机直至下一个的卷挂工序为止。
然后,在图10所示的间隔可变机构61中,使第二型芯轴62与对置旋转体36一起在作为转轴方向的水平横向上移动,并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间隔再次扩大。此外,从线材21上取出形状被维持且被防止了外形压溃的线圈10,使一系列的线圈制造结束。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具备:旋转体26,其具有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凸缘部33;芯材21,其被设置成从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沿着转轴方向而突出,在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空气流路2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中,还具备对置旋转体36,所述对置旋转体36具有以与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对置凸缘部34,在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凸缘部34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对置空气流路39。
据此,由于在通过使线材11抵接而对线材11的卷绕宽度进行限制的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以及与旋转体26一起夹住线材11的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凸缘部34上,分别形成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因此,若使热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则能够容易地使供线材11卷挂的芯材21、对线材11的卷绕宽度进行限制的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凸缘部34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若使冷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则能够容易地使供线材11卷挂的芯材21、对线材11的卷绕宽度进行限制的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以及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凸缘部34的温度下降。
这样,能够可靠地对被卷挂于芯材21上的芯材11进行加热,并使绝缘被膜熔融,若在卷绕后,则能够促进冷却,并提高由冷却时间的缩短产生的制造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中,旋转体26的凸缘部33具有:旋转主体28;端面部件27,其设置有芯材21,并被安装于旋转主体28的转轴方向的一端面,空气流路由凹槽29构成,所述凹槽29被形成于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以及端面部件27中的与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对置的一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中,对置旋转体36的对置凸缘部34具有:对置旋转主体38;对置端面部件37,其被安装于对置旋转主体38的转轴方向的一端面,对置空气流路由对置凹槽39构成,所述对置凹槽39被形成于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中的与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对置的一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
据此,空气流路以及对置空气流路分别由被形成于端面部件27和旋转主体28彼此接触的接触面上的凹槽29、以及被形成于对置端面部件37和对置旋转主体38彼此接触的接触面上的对置凹槽39构成,因此,比较容易地形成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中,凹槽29具有被形成于凸缘部33内的圆环状流路29a、和将圆环状流路29a和外部连通的连通流路29b、29c,圆环状流路29a的一部分沿着芯材21的外周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中,对置凹槽39具有被形成于对置凸缘部34内的对置圆环状流路39a、和将对置圆环状流路39a和外部连通的对置连通流路39b、39c,对置圆环状流路39a的一部分沿着芯材21的外周而形成。
据此,通过经由连通流路29b、29c以及对置连通流路39b、39c,从外部吸入热风、冷风,并使该热风、冷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的圆环状流路29a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的对置圆环状流路39a,从而能够对与由被卷挂于芯材21上的线材11构成的线圈10对应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的区域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卷取治具20在内的绕组装置50具备:伺服电动机54、58,其通过使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旋转,从而使热熔敷性线材11卷挂于芯材21上;热风产生器71,其通过吹出热风并使该热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热熔敷性线材11进行加热;冷风产生器81,其通过吹出冷风并使该冷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热熔敷性线材11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组装置50中,当以空气流路29的开口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的开口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与冷风产生器81对置的方式,旋转体26以及对置旋转体36由伺服电动机54、58旋转时,冷风产生器81吹出冷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组装置50中,还具备:热风产生器移动机构72,其使热风产生器71在和线材卷取治具20对置的加热位置、与从线材卷取治具20分离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冷风产生器移动机构82,其使冷风产生器81在和线材卷取治具20对置的冷却位置、与从线材卷取治具20分离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用了线材卷取治具20的绕组方法具有:在使热熔敷性线材11的表面熔敷材料熔融的同时,使热熔敷性线材11卷挂于芯材21上的卷挂工序;在卷挂工序之后,使冷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凸缘部33以及对置凸缘部34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冷却的冷却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组方法中,还具有以下加热工序,即,在卷挂工序之前,使热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凸缘部33以及对置凸缘部34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
(改变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端面部件27覆盖的旋转主体28的一端面形成有由空气流路构成的凹槽29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使空气流通,空气流路就并不限于凹槽29,也可以由孔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对置端面部件37所覆盖的对置旋转主体38的一端面形成有由对置空气流路构成的对置凹槽39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使空气流通,空气流路就并不限于凹槽39,也可以由孔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形成线圈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所述线圈10是将线材11呈涡卷状地卷挂而成的,但只要使用热熔敷性线材11,所获得的线圈就可以为呈涡卷状地被卷挂的线圈在中心轴方向上被两列形成的所谓α绕组线圈,也可以为以在绕组的径向上遍及多层的方式设置有绕组的线圈,其中,所述绕组是将线材11呈螺旋状地卷挂而成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截面呈方形的线材11来进行说明,但只要使用热熔敷性线材11,线材11就可以为其截面呈圆形的所谓圆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由凹槽29构成的空气流路以及由对置凹槽39构成的对置空气流路进行了说明,但即便假设使热风和冷风流通于空气流路29以及对置空气流路39,在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的加热速度或者冷却速度不足够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凹槽29以及对置凹槽39上设置分别沿着其延伸方向而延伸的凸条(未图示)。
这样,能够促进与流通于分别形成空气流路以及对置空气流路的凹槽29以及对置凹槽39中的热风和冷风之间的热交换,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对与由被卷挂于芯材21的线材11构成的线圈10对应的端面部件27以及对置端面部件37的区域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Claims (11)

1.一种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体,其具有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凸缘部;以及
芯材,其被设置成从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沿着转轴方向而突出,并且在所述芯材的外周供线材卷取,
在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空气流路,
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具有:
旋转主体;以及
端面部件,其设置有所述芯材,并且所述端面部件被安装于所述旋转主体的转轴方向的一端面,
所述空气流路由凹槽构成,所述凹槽被形成于所述旋转主体的一端面以及所述端面部件中的与所述旋转主体的所述一端面对置的一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所述空气流路为用于在加热所述线材时对所述端面部件进行加热,而在冷却所述线材时对所述端面部件进行冷却的结构,
所述空气流路具有被形成于所述凸缘部内的环状流路、和将所述环状流路和外部连通的连通流路,
所述环状流路的一部分沿着所述芯材的外周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在其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凸条。
3.一种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体,其具有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凸缘部;
芯材,其被设置成从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沿着转轴方向而突出,并且在所述芯材的外周供线材卷取,
在所述旋转体的凸缘部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空气流路,
所述线材卷取治具还具备对置旋转体,所述对置旋转体具有以与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凸缘部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于转轴方向的一端的对置凸缘部,
在所述对置旋转体的对置凸缘部上形成有向其外周开口的对置空气流路,
在所述芯材的外周以在同一平面呈涡卷状地卷取所述芯材形成线圈时,涡卷状的所述线圈被夹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对 置凸缘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旋转体的对置凸缘部具有:
对置旋转主体;
对置端面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对置旋转主体的转轴方向的一端面,
所述对置空气流路由对置凹槽构成,所述对置凹槽被形成于所述对置旋转主体的一端面以及所述对置端面部件中的与所述对置旋转主体的所述一端面对置的一面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空气流路具有被形成于所述对置凸缘部内的对置环状流路、和将所述对置环状流路和外部连通的对置连通流路,
所述对置环状流路的一部分沿着所述芯材的外周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置凹槽上设置有在其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凸条。
7.一种绕组装置,具备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卷取治具,所述绕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治具旋转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旋转体以及所述对置旋转体旋转,从而使热熔敷性线材卷挂于所述芯材上;
热风产生器,其通过吹出热风并使该热风流通于所述空气流路以及所述对置空气流路中的至少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所述热熔敷性线材进行加热;
冷风产生器,其通过吹出冷风并使该冷风流通于所述空气流路以及所述对置空气流路中的至少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所述热熔敷性线材进行冷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以所述空气流路的开口以及所述对置空气流路的开口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与所述冷风产生器对置的方式,所述旋转体以及所述对置旋转体由所述治具电动机旋转时,所述冷风产生器吹出冷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热风产生器移动机构,其使所述热风产生器在和所述线材卷取治具对置的加热位置、与从所述线材卷取治具分离的第一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冷风产生器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冷风产生器在和所述线材卷取治具对置的冷却位置、与从所述线材卷取治具分离的第二退避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10.一种线材的绕组方法,使用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材卷取治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使热熔敷性线材的表面熔敷材料熔融的同时,使所述热熔敷性线材卷挂于所述芯材上的卷挂工序;
在卷挂工序之后,使冷风流通于所述空气流路以及所述对置空气流路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所述凸缘部以及所述对置凸缘部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冷却的冷却工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材的绕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以下加热工序,即,在卷挂工序之前,使热风流通于所述空气流路以及所述对置空气流路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从而对所述凸缘部以及所述对置凸缘部中的任意一方或者两方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
CN201910091700.9A 2018-02-15 2019-01-30 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Active CN110164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4751 2018-02-15
JP2018024751A JP7097662B2 (ja) 2018-02-15 2018-02-15 線材巻き取り治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679A CN110164679A (zh) 2019-08-23
CN110164679B true CN110164679B (zh) 2021-09-17

Family

ID=67645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1700.9A Active CN110164679B (zh) 2018-02-15 2019-01-30 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7662B2 (zh)
CN (1) CN1101646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359B (zh) * 2020-09-29 2022-05-31 江苏本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定子绕线装置
CN112202300B (zh) * 2020-09-29 2022-05-31 江苏本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定子双向绕线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2822A (zh) * 2011-01-14 2012-07-18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线圈绕线装置以及线圈绕线方法
CN204155757U (zh) * 2014-09-05 2015-02-11 深圳市有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
CN206849640U (zh) * 2017-06-30 2018-01-05 深圳市固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电子变压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36763A (en) * 1980-03-27 1981-10-26 Daido Steel Co Ltd Wire winder
WO2008073034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Abb Research Ltd An induction regulator and use of such regulator
JP5281817B2 (ja) * 2008-04-15 2013-09-04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空心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12199467A (ja) 2011-03-23 2012-10-18 Nippon Saabitsuku Kk 空芯コイルの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JP5858575B2 (ja) 2012-02-09 2016-02-10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コイルの多連巻線装置及びその多連巻線方法
CN205016374U (zh) * 2015-08-05 2016-02-03 深圳市汇众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粘线圈绕线设备
JP7058454B2 (ja) * 2017-09-28 2022-04-22 Nittoku株式会社 分割部材の巻線装置及びその巻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2822A (zh) * 2011-01-14 2012-07-18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线圈绕线装置以及线圈绕线方法
CN204155757U (zh) * 2014-09-05 2015-02-11 深圳市有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
CN206849640U (zh) * 2017-06-30 2018-01-05 深圳市固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电子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0337A (ja) 2019-08-22
CN110164679A (zh) 2019-08-23
JP7097662B2 (ja)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4679B (zh) 线材卷取治具、绕组装置以及线材的绕组方法
CN110211802B (zh) 线圈绕线机
CN105817748B (zh) 用于低热量输入铜联接的电弧焊接/钎焊方法
ITTO20110199A1 (it) Apparecchio e procedimento per l'allineamento di conduttori di elementi di bobine in nuclei di macchine dinamo elettriche per compiere operazioni di saldatura.
US72996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 welding jaw
JPH04341827A (ja) フアイバ配置装置
JP2012199467A (ja) 空芯コイルの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JP2007311530A (ja) コイル巻線装置及びコイル巻線方法
KR102215009B1 (ko) 전자기 코일 권선기
PT2032341E (pt) Processo e aparelho para moldar e montar montagens de uma pluralidade de peças em plástico
JPH05326312A (ja) 自動巻線機
US1014110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20116621A (ja) 積層造形物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造形物
JP2003158860A (ja) コイル移載装置
CN106825837B (zh) 基于多功能旋转台的焊接方法
CN213289040U (zh) 激光焊接用智能温控部件
US20070186509A1 (en) Packing device
CN107634252A (zh) 极耳钢壳焊接机构及其电芯点底焊接设备
JP2009266849A (ja) 巻線方法及び巻線機
CN117984061B (zh) 一种高压储能气瓶自动气体焊接装置及加工方法
JP3861750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
JPH08321431A (ja) コイル巻線機
US6065952A (en) Coil molding apparatus
CN220445290U (zh) 一种铜丝在线焊接工装
KR101452717B1 (ko) 웨더스트립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Rit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Rit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