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5832B - 电梯群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55832B CN110155832B CN201811439247.8A CN201811439247A CN110155832B CN 110155832 B CN110155832 B CN 110155832B CN 201811439247 A CN201811439247 A CN 201811439247A CN 110155832 B CN110155832 B CN 1101558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 destination
- sharing
- response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管理能够将两个轿厢的目的地层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进行登记的双层电梯。该电梯群管理装置具备:存储部,针对两个轿厢存储有将对调用信息进行响应的响应层的分担进行了分配的响应分担表和将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了分配的目的地分担表;分担允许部,在发送层和目的地层的一方为偶数层且另一方为奇数层的情况下,如果尽管在响应分担表中发送层未被分担为响应层但能够在目的地层停止,则允许分担外轿厢对调用信息进行响应;分配选定部,从分担外轿厢中选定分配号机;以及表改写部,对于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将发送层处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在分配号机的两个轿厢之间暂时调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群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装置中有这样一种双层电梯,其具有在同一升降通路内上下配置的两个轿厢。作为双层电梯的运行控制,已知有双运行和半双运行。双运行是关于乘梯层和目的地层使两个轿厢中的一方分担偶数层而使另一方的轿厢分担奇数层的运行控制。另一方面,半双运行是在中间层不限制轿厢的分担的运行控制。
在双层电梯中,乘客在设置于乘梯处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登记自己的目的地层。此时,在双运行中,例如,从偶数层乘梯的乘客只能将目的地层登记成偶数层,无法去往奇数层。因此,便利性不够充分。另外,上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一般不显示上轿厢和下轿厢的分配。因此,在半双运行中,有时会发生乘客搞错上轿厢和下轿厢的乘梯的误乘梯。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便利性同时避免误乘梯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管理双层电梯,该双层电梯能够将在同一升降通路内上下配置的两个轿厢的目的地层通过分别设置于两个轿厢的乘梯处的各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进行登记。该电梯群管理装置具备:存储部,针对两个轿厢存储有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所述响应分担表是将对调用信息进行响应的响应层的分担进行了分配的分担表,所述目的地分担表是将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了分配的分担表;分担允许部,在发送层和目的地层的一方为偶数层且另一方为奇数层的情况下,如果尽管在响应分担表中发送层未被分担为响应层但能够在目的地层停止,则允许分担外轿厢对调用信息进行响应;分配选定部,从分担外轿厢中选定分配号机;以及表改写部,对于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将发送层处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在分配号机的两个轿厢之间暂时调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的一例的图。
图3是双层电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的(a)是对分担进行调换前的表的图,图4的(b)是示出对分担进行了调换后的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误乘梯的一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误乘梯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误乘梯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误乘梯的另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误乘梯的另一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15是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不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所示的电梯群管理装置1对双层电梯2进行管理。在此,对双层电梯2简单地进行说明。
双层电梯2具备上轿厢21、下轿厢22、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3、以及单体控制装置24。上轿厢21和下轿厢22在同一升降通路内上下配置。一台上轿厢21和一台下轿厢22的组相当于1个号机的轿厢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2设置有A号机~C号机这三个轿厢单元。但是,轿厢单元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各号机的动作由单体控制装置24独立地控制。
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3在各乘梯处的各层至少各设置有一个。在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3设置有供乘客登记目的地层的登记键23a。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客能够使用各层的登记键23a来登记偶数层和奇数层双方。若登记了目的地层,则表示该目的地层的调用信息会被从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3发送给电梯群管理装置1。
接着,对电梯群管理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群管理装置1具备存储部11、分担允许部12、分配选定部13以及表改写部14。
存储部11存储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在此,参照图2对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存储部11所存储的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响应层和目的地层,作为初始设定,上轿厢21分担偶数层,下轿厢22分担奇数层。此外,作为初始设定,也可以是,上轿厢21分担奇数层,下轿厢22分担偶数层。
图2所示的响应分担表111是设定是否能够在发送了调用信息的响应层进行搭乘的表。在响应分担表111中,对上轿厢21和下轿厢22分别分配有能够对调用信息作出响应的响应层。在响应分担表111中,“△”表示在上升时分担响应层。“▽”表示在下降时分担响应层。
另一方面,目的地分担表112是设定是否能够登记调用信息所示出的目的地层的表。在目的地分担表112中,对上轿厢21和下轿厢22分别分配有目的地层。在目的地分担表112中,记载有两个“〇”的层表示在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这双方分担目的地层。
分担允许部12允许响应层的分担外的轿厢对呼叫信息进行响应。分配选定部13选定实际要在呼叫信息的发送层和目的地层停止的分配号机。表改写部14将响应分担表111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分担表112中的分担在分配号机的上轿厢21与下轿厢22之间暂时调换。
以下,参照图3对由电梯群管理装置1管理双层电梯2的管理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双层电梯2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当乘客在乘梯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3登记目的地层时,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23将调用信息向电梯群管理装置1发送。在电梯群管理装置1中,分担允许部12接收调用信息(步骤S11)。
接着步骤S11,分担允许部12对发送了调用信息的发送层与该调用信息所示的目的地层的奇偶是否不一致进行确认(步骤S12)。在奇偶不一致的情况下,分担允许部12允许在响应分担表111中未将上述发送层分担为响应层且能够在上述目的地层停止的分担外轿厢对调用信息进行响应(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分担允许部12基于表示各号机的上轿厢21和下轿厢22的当前的工作状况的信息,允许在经过发送层之前且能够在目的地层停止的轿厢作为分担外轿厢。例如,在26层(偶数层)为响应层且29层(奇数层)为目的地层的情况下,在双运行中设定为,26层由上轿厢21分担,29层由下轿厢22分担。在该情况下,例如如果在A号机的下轿厢22经过26层之前,则分担允许部12暂时允许A号机的下轿厢22在26层进行响应。由此,双层电梯2的运行控制从双运行暂时切换成半双运行。此外,在发送层与目的地层这双方一致为偶数或奇数的情况下,可维持双运行。在该情况下,分配选定部13基于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来分别要在响应层和目的地层停梯的轿厢。
接着步骤S13,分配选定部13从分担外轿厢之中选定实际要在发送层和目的地层停止的分配号机(步骤S14)。例如,分配选定部13将能够最早到达发送层的轿厢选定为分配号机。
接着步骤S14,表改写部14在分配号机的上轿厢21与下轿厢22之间对呼叫信息的发送层处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暂时进行调换(步骤S15)。图4的(a)示出对分担进行调换前的表,图4的(b)示出对分担进行了调换后的表。如图4的(a)和图4的(c)所示,表改写部14根据轿厢的移动方向对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调换。在此,仅对上升方向的分担进行调换。
在步骤S15中,表改写部14对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调换,直至分配号机的轿厢从发送层(在此为26层)出发为止。具体而言,保持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的调换状态直到该轿厢的关门完成为止。呼叫信息与在步骤S14中分配号机的选定一起被删除。但是,表改写部14的变更被维持直至分配号机出发为止,由此分配号机能够可靠地在响应层停止。
另外,在步骤S15中,在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中,目的地层(在此为29层)处的分担被保持直至分配号机的轿厢从目的地层出发为止。由此,能够避免在分配号机的移动过程中目的地层处的分担被变更的事态。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在乘梯层与下梯层的奇偶不一致的情况下,双层电梯2的运行控制从双运行暂时切换成半双运行,因此便利性提高。
另外,伴随上述运行控制的切换,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的分担在上轿厢21与下轿厢22之间进行调换。由此,能够避免误乘梯。以下,参照图5~图9对能够避免误乘梯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设为,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之后,乘客101新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8层。在该情况下,由于乘客100的登记,在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中,26层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了调换。因此,对乘客100不分配A号机的上轿厢21而是分配A号机的的下轿厢22。结果,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另外,对乘客101分配其他号机,因此也能够避免乘客101的误乘梯。
另外,如图6所示,设为,在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时,对于A号机的上轿厢21,已由乘客102作为目的地层进行了登记。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步骤S15中,分担被保持直至分配号机的轿厢从目的地层出发为止。因此,A号机被从分配号机中排除,因此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
另外,如图7所示,设为,在乘客103在25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6层之后,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设定成29层。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步骤S15中,分担也被保持直至分配号机的轿厢从目的地层(26层)出发为止。因此,A号机被从分配号机中排除,因此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
另外,如图8所示,设为,在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之后,乘客103在25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6层。在该情况下,由于乘客100的登记,在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中,26层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了调换。因此,对乘客100不分配A号机的上轿厢21而分配A号机的的下轿厢22。结果,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另外,对乘客103分配其他号机,因此也能够避免乘客103的误乘梯。
并且,如图9所示,设为,在乘客102所搭乘的上轿厢21开门期间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的调换状态直至在上述的步骤S15中分配号机的轿厢的关门完成为止。因此,对乘客100分配A号机以外的其他号机,因此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的构成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1相同。
如图10所示,作为最上层的38层只能是上轿厢21停止。因此,乘客100能够在38层登记的目的地层会限定于双运行的停止模式。结果,乘客100例如不能在38层将35层登记为目的地层。
因此,设定为如下规则:在乘客100在最上层将与最上层奇偶不一致的层(例如35层)登记成目的地层时,如果上轿厢21在物理上能够在目的地层停止,则分担允许部12在步骤S13中允许上轿厢21作为分担外轿厢。之后,在步骤S15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下降方向的响应层和目的地层的分担在上轿厢21与下轿厢22之间进行调换,直至该上轿厢21从目的地层出发为止。此外,当在最下层登记目的地层的情况下,分担允许部12也同样地允许轿厢的响应。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当在仅一方的轿厢能够停止的层登记目的地层的情况下,也从双运行切换成半双运行,因此能够提高便利性。另外,在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中,在上轿厢21与下轿厢22之间暂时调换分担,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情形,也能够避免误乘梯。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的构成也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1相同。
如图11所示,例如,设为,在乘客101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8层之后,乘客100新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在该情况下,设定为如下规则:在由于乘客101的登记而导致例如A号机的上轿厢21已将26层分担为响应层时,关于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的26层,不变更A号机的上升方向的分担。因此,分配选定部13在步骤S14中将A号机的下轿厢22从分配号机中排除。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图9中说明了的误乘梯之外,还能够避免图11中所说明的误乘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轿厢21和下轿厢22的一方不仅作为响应层也已作为目的地层进行了分担的情况下,分配选定部13也将另一方的轿厢从分配号机中排除。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图14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的构成也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1相同。
如图12所示,设为,在将26层作为目的地层进行分担的A号机的上轿厢21的下降过程中,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8层。在该情况下,A号机的移动方向在26层从下降反转为上升。此时,若乘客100进入A号机的上轿厢21,则会发生误乘梯。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如下规则:在轿厢的移动方向在呼叫信息的发送层发生反转的情况下,关于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的26层,不对分担进行调换。因此,分配选定部13在步骤S14中将A号机从分配号机中排除。由此,对乘客100分配A号机以外的其他号机,因此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
另外,如图13所示,设为,由于乘客104在28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6层,下降中的A号机的上轿厢21将26层分配成目的地层。之后,若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则A号机的移动方向在26层从下降反转成上升。因此,在该情况下,分配选定部13也将A号机从分配号机中排除。由此,对乘客100分配A号机以外的其他号机,因此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
并且,如图14所示,在乘客100在26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9层之后、乘客104在28层将目的地层登记成26层的情况下,A号机的移动方向在26层从下降反转成上升。因此,在该情况下,分配选定部13也将A号机从分配号机中排除。由此,对乘客100分配A号机以外的其他号机,因此能够避免乘客100的误乘梯。
因而,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图9中说明了的误乘梯之外,还能够避免图12~图14所说明的误乘梯。而且,通过将第三实施方式适用于本实施方式,还能够避免图11所说明的误乘梯。
(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15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变形例的工作顺序的流程图。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共同的事项则省略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有时在分配号机向目的地层移动(减速)期间,决定到达目的地层后的该分配号机的移动方向进行反转(步骤S21)。在该情况下,表改写部14将反转前的方向的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的分担调换成反转后的方向的分担(步骤S22)。另一方面,有时在到达目的地层后处于分配号机的移动方向未被确定的无方向状态(步骤S23)。在该情况下,进一步在处于开门状态时,表改写部14针对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这两个方向对响应分担表111和目的地分担表112的分担进行保持(步骤S24)。即,设为针对两个方向将各表设为对调用信息进行响应期间的轿厢的分担。根据本变形例,能够避免在分配号机的反转后和/或无方向状态后可能会发生的误乘梯。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无意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另外,当然也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这些实施方式部分地适当组合。
Claims (8)
1.一种电梯群管理装置,是管理双层电梯的电梯群管理装置,所述双层电梯能够将在同一升降通路内上下配置的两个轿厢的目的地层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轿厢的乘梯处的各层的目的地层登记装置进行登记,所述电梯群管理装置具备:
存储部,针对所述两个轿厢存储有响应分担表和目的地分担表,所述响应分担表是将对从所述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发送的调用信息进行响应的响应层的分担进行了分配的分担表,所述目的地分担表是将所述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了分配的分担表;
分担允许部,在发送了所述调用信息的发送层和所述调用信息所示出的目的地层的一方为偶数层且另一方为奇数层的情况下,如果尽管在所述响应分担表中所述发送层未被分担为所述响应层但能够在所述目的地层停止,则允许分担外轿厢对所述调用信息进行响应;
分配选定部,从所述分担外轿厢中选定实际要在所述发送层和所述目的地层停止的分配号机;以及
表改写部,对于所述响应分担表和所述目的地分担表,将所述发送层处的所述响应层和所述目的地层的分担在所述分配号机的所述两个轿厢之间暂时调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在所述发送层为最上层或最下层的情况下,所述分担允许部,如果能够对所述最上层或所述最下层进行响应的轿厢能够在所述目的地层停止,且如果即使目的地为分担外的目的地但能够停止,则允许所述分担外轿厢对所述调用信息进行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所述分配选定部将所述两个轿厢的移动方向在所述发送层进行反转的号机从所述分配号机中排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所述表改写部对所述响应层和所述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调换,直至所述分配号机从所述发送层出发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所述表改写部在到达所述目的地层后所述分配号机的移动方向进行反转的情况下,将反转前的方向的所述响应分担表和所述目的地分担表的分担调换成反转后的方向的分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所述表改写部在到达所述目的地层后所述分配号机的移动方向未被确定的无方向状态下且所述分配号机成为开门状态时,保持所述响应分担表和所述目的地分担表的分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所述表改写部针对所述响应分担表和所述目的地分担表,保持所述目的地层处的所述响应层和所述目的地层的分担,直至所述分配号机从所述目的地层出发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装置,
在所述响应分担表和所述目的地分担表中,针对所述两个轿厢的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中的各方向登记所述响应层和所述目的地层的分担,
所述表改写部根据所述分配号机的移动方向对所述响应层和所述目的地层的分担进行调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26306 | 2018-02-16 | ||
JP2018026306A JP6505887B1 (ja) | 2018-02-16 | 2018-02-16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55832A CN110155832A (zh) | 2019-08-23 |
CN110155832B true CN110155832B (zh) | 2021-11-05 |
Family
ID=66324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39247.8A Active CN110155832B (zh) | 2018-02-16 | 2018-11-29 | 电梯群管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05887B1 (zh) |
CN (1) | CN110155832B (zh) |
MY (1) | MY192871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01720B2 (ja) * | 2020-02-05 | 2022-01-20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562607D1 (en) * | 1984-10-09 | 1988-06-16 | Inventio Ag | Control devices for lifts with double cars |
US4632224A (en) * | 1985-04-12 | 1986-12-3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Multicompartment elevator call assigning |
ES2024581B3 (es) * | 1987-07-13 | 1992-03-01 | Inventio Ag | Instalacion de direccion para instalaciones de ascensores |
ES2047073T3 (es) * | 1988-10-28 | 1994-02-16 | Inventio Ag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el control de grupos de ascensores con cabinas dobles. |
ES2062606T3 (es) * | 1990-06-01 | 1994-12-16 | Inventio Ag | Mando de grupo para ascensores con cabinas dobles con asignacion inmediata de llamadas de destino. |
JPH05162927A (ja) * | 1991-12-16 | 1993-06-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乗場操作盤 |
JPH07133082A (ja) * | 1993-11-10 | 1995-05-23 | Toshiba Corp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
JPH07228435A (ja) * | 1994-02-17 | 1995-08-29 | Toshiba Corp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運行制御装置 |
JP3073650B2 (ja) * | 1994-05-18 | 2000-08-07 | 株式会社東芝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
JP3807682B2 (ja) * | 1996-02-23 | 2006-08-09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群の制御装置 |
JP3893638B2 (ja) * | 1996-06-10 | 2007-03-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
JPH1171063A (ja) * | 1997-08-29 | 1999-03-16 | Toshiba Elevator Kk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オペレーション制御装置 |
CN1096407C (zh) * | 1999-07-16 | 2002-12-18 | 周治梅 | 多层楼宇无机组电梯 |
JP2002060149A (ja) * | 2000-08-18 | 2002-02-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JP4204296B2 (ja) * | 2002-10-09 | 2009-01-07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SG108324A1 (en) * | 2002-11-06 | 2005-01-28 | Inventio Ag |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lift installation with multiple cage |
CN102596776B (zh) * | 2009-11-09 | 2015-02-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
JP5692824B2 (ja) * | 2013-03-08 | 2015-04-01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JP6203306B2 (ja) * | 2016-03-07 | 2017-09-27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2018
- 2018-02-16 JP JP2018026306A patent/JP6505887B1/ja active Active
- 2018-11-29 CN CN201811439247.8A patent/CN110155832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13 MY MYPI2018002543A patent/MY192871A/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05887B1 (ja) | 2019-04-24 |
CN110155832A (zh) | 2019-08-23 |
JP2019142619A (ja) | 2019-08-29 |
MY192871A (en)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78833B2 (en) | Double-deck elevator group controller | |
US7032716B2 (en) | Destination selection control for elevator installation having multiple elevator cars | |
JP576145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 |
CN107207182B (zh) | 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 | |
US20130153339A1 (en) | Elevator system | |
WO2007034691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WO2016042617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 |
JPWO2005092762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
WO2012169503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605597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
CN110155832B (zh) | 电梯群管理装置 | |
JP7001720B2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JP6356297B1 (ja) | 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群管理制御装置 | |
JP2013170080A (ja) |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0817620B (zh) | 电梯控制系统以及电梯控制方法 | |
CN113213286A (zh) | 群管理控制电梯 | |
JP7567017B1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 |
JP7400026B1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 |
JP7529109B1 (ja) | 乗場行先階登録システムおよび乗場行先階登録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JP7171863B1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21191700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5057311A (zh) | 电梯群管理方法与系统 | |
JP2020019612A (ja) |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 |
JPH01139482A (ja) |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27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