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9531A -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9531A
CN110119531A CN201910266413.7A CN201910266413A CN110119531A CN 110119531 A CN110119531 A CN 110119531A CN 201910266413 A CN201910266413 A CN 201910266413A CN 110119531 A CN110119531 A CN 110119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mance
probability
performance standard
earthquake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64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9531B (zh
Inventor
刘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2664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95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9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9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9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95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将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转换为结构性能水准;分工况1、工况2两种工况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谱加速度,建立概率模型,确定达到性能水准的结构动力响应(EDP)的概率特征、分布模型;得到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和重现期;采用全概率原理,建立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并进行评估分析。本方案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原始初衷完全一致。形成从“基于性能”出发的抗震位移评估。克服了设防地震动参数驱动抗震位移评估,不确定性大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技术背景
抗震设计包括性能化设计,目前均是采用了设防地震动参数(烈度)驱动的设计策略,即基于规定设防地震动参数进行承载力的验算,并判定位移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或性能目标要求。这种设计评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①设防地震动参数驱动抗震设计,这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erfornanc-based Seismic Design)”原始初衷不完全一致。从“基于性能”出发,是从最终结果把握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主控性、目标性明显增强。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只是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烈度)进行验算,未形成从“基于性能”出发的抗震位移评估。②设防地震动参数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工程参数,因此,设防地震动参数驱动抗震位移评估,不确定性大。③目前,抗震规范的位移验算是采用的是确定性计算方法,未形成概率的评估方法。
技术方案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从性能水准出发,未采用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烈度),而是采用性能水准驱动抗震位移评估,并提出了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研究对象、结构方案与构件尺寸,计算主要结构周期和振型,其中,主要结构周期为按照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之和大于90%的原则进行模态截断所对应的结构自振周期,分析地震环境参数,确定规范反应谱,选择适合场地的地面运动备选集;
S2、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设定不同性能水准的概率模型、概率特征和演化规律,将抗震规范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水准,计算设定性能水准的设定超越概率;
S3、根据抗震规范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获得层间位移与顶点位移的关系,将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转换为结构性能水准;
S4、分工况1、工况2两种工况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
工况1:只需考虑第一振型,基于第一阶振型参与系数,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
工况2:需要考虑高阶振型,按照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之和大于90%的原则进行模态截断,判定主要振型;
S5、建立单自由度体系的二阶微分动力方程,基于已建立的地震运动备选集,反复调整不同地面运动的峰值加速度,使之达到单自由度体系的性能水准,提取达到性能水准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谱强度;
S6、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谱加速度,建立概率模型,提取概率密度、概率分布和变化区间;
S7、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进行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动力时程分析,获得地震反应,确定达到性能水准的结构动力响应(EDP)的概率特征、分布模型;
S8、建立场地超越概率与地表地震动谱强度的关系,使地震动谱强度等于不同性能水准的地震动谱强度概率密度的分位值,得到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和重现期;
S9、按照设定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获得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计算结构动力响应的概率特征和分布模型,基于结构地震反应的马尔可夫链模型,采用全概率原理,建立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并进行评估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性能水准的获得方法为:收集国内外已有的结构抗震实验,通过实验、各国抗震规范和实际震害,研究不同性能水准的参数取值,将抗震规范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水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根据Chopra高阶模态弹塑性响应适用模态分解的假定(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利用弹塑性反应谱,获取主要振型的谱强度,计算主要振型的地震作用;
S42、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根据主要振型的地震作用获得主要振型下的位移,采用平方和开平方法或者完全二次组合法求得应考虑振型的总位移,第一振型位移除以总位移得到第一振型位移参与系数,第一振型位移参与系数与结构性能水准相乘,得到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等价结构性能水准;
S43、采用与工况1相同的方法,确定单自由度体系的性能水准。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1中弹塑性反应谱是通过地面运动输入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得到,或采用R-μ-T关系,基于步骤S1中的规范反应谱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单自由度体系的获取方法为:
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推覆曲线,利用结构坐标系与单自由度体系坐标转换关系,获取单自由度体系的模态PUSHOVER方法推覆曲线,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双折线弹塑性模型,将多自由度结构体系映射为单自由度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中地表地震动谱强度的分析方法为:根据场地区域地震活动时空分布,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建立场地超越概率水准下的基岩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基岩地震动反应谱谱强度的关系,完成场地土层对地震动影响的计算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9中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如下:
vE(wn)表示在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的情况下,结构反应大于设定性能水准(或规定值)的概率;是表示工程指标超过设定性能水准(或规定值)的累积概率,是表示基于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情况下,工程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dλIM(x)表示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
公式(1)既可计算结构反应大于规定值的概率,又可计算结构反应大于设定性能水准的概率。与已有成果的不同,公式(1)是在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条件下,建立的基于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①本方案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erfornanc-based Seismic Design)”的原始初衷完全一致。形成从“基于性能”出发的抗震位移评估。
②克服了设防地震动参数驱动抗震位移评估,不确定性大的技术难题。
③本申请形成了一种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是行业首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阐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研究对象、结构方案与构件尺寸,计算主要结构周期和振型,分析地震环境参数,确定规范反应谱,选择适合场地的地面运动备选集;
S2、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设定不同性能水准的概率模型、概率特征和演化规律,将抗震规范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水准,计算设定性能水准的设定超越概率;
S3、根据抗震规范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获得层间位移与顶点位移的关系,将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转换为结构性能水准;
S4、分工况1、工况2两种工况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
工况1:只需考虑第一振型,基于第一阶振型参与系数,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
工况2:需要考虑高阶振型,按照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之和大于90%的原则进行模态截断,判定主要振型;
S5、建立单自由度体系的二阶微分动力方程,基于已建立的地震运动备选集,反复调整不同地面运动的峰值加速度,使之达到单自由度体系的性能水准,提取达到性能水准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谱强度;
S6、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谱加速度,建立概率模型,提取概率密度、概率分布和变化区间;
S7、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进行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动力时程分析,获得地震反应,确定达到性能水准的结构动力响应(EDP)的概率特征、分布模型;
S8、建立场地超越概率与地表地震动谱强度的关系,使地震动谱强度等于不同性能水准的地震动谱强度概率密度的分位值,得到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和重现期;
S9、按照设定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获得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计算结构动力响应的概率特征和分布模型,基于结构地震反应的马尔可夫链模型,采用全概率原理,建立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并进行评估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性能水准的获得方法为:收集国内外已有的结构抗震实验,通过实验、各国抗震规范和实际震害,研究不同性能水准的参数取值,将抗震规范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水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根据Chopra高阶模态弹塑性响应适用模态分解的假定(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利用弹塑性反应谱,获取主要振型的谱强度,计算主要振型的地震作用;
S42、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根据主要振型的地震作用获得主要振型下的位移,采用平方和开平方法或者完全二次组合法求得应考虑振型的总位移,第一振型位移除以总位移得到第一振型位移参与系数,第一振型位移参与系数与结构性能水准相乘,得到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等价结构性能水准;
S43、采用与工况1相同的方法,确定单自由度体系的性能水准。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1中弹塑性反应谱是通过地面运动输入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得到,或采用R-μ-T关系,基于步骤S1中的规范反应谱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单自由度体系的获取方法为:
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推覆曲线,利用结构坐标系与单自由度体系坐标转换关系,获取单自由度体系的模态PUSHOVER方法推覆曲线,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双折线弹塑性模型,将多自由度结构体系映射为单自由度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8中地表地震动谱强度的分析方法为:根据场地区域地震活动时空分布,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建立场地超越概率水准下的基岩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基岩地震动反应谱谱强度的关系,完成场地土层对地震动影响的计算分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9中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如下:
vE(wn)表示在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的情况下,结构反应大于设定性能水准(或规定值)的概率;是表示工程指标超过设定性能水准(或规定值)的累积概率,是表示基于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情况下,工程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dλIM(x)表示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研究对象、结构方案与构件尺寸,计算主要结构周期和振型,分析地震环境参数,确定规范反应谱,选择适合场地的地面运动备选集;
S2、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设定不同性能水准的概率模型、概率特征和演化规律,将抗震规范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水准,计算设定性能水准的设定超越概率;
S3、根据抗震规范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获得层间位移与顶点位移的关系,将设定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转换为结构性能水准;
S4、分工况1、工况2两种工况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
工况1:只需考虑第一振型,基于第一阶振型参与系数,将结构性能水准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性能水准;
工况2:需要考虑高阶振型,按照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之和大于90%的原则进行模态截断,判定主要振型;
S5、建立单自由度体系的二阶微分动力方程,基于已建立的地震运动备选集,反复调整不同地面运动的峰值加速度,使之达到单自由度体系的性能水准,提取达到性能水准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谱强度;
S6、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谱加速度,建立概率模型,提取概率密度、概率分布和变化区间;
S7、基于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进行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动力时程分析,获得地震反应,确定达到性能水准的结构动力响应(EDP)的概率特征、分布模型;
S8、建立场地超越概率与地表地震动谱强度的关系,使地震动谱强度等于不同性能水准的地震动谱强度概率密度的分位值,得到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和重现期;
S9、按照设定性能水准下的场地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获得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计算结构动力响应的概率特征和分布模型,基于结构地震反应的马尔可夫链模型,采用全概率原理,建立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并进行评估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性能水准的获得方法为:收集国内外已有的结构抗震实验,通过实验、各国抗震规范和实际震害,研究不同性能水准的参数取值,将抗震规范的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水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利用弹塑性反应谱,获取主要振型的谱强度,计算主要振型的地震作用;
S42、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分析,根据主要振型的地震作用获得主要振型下的位移,采用平方和开平方法或者完全二次组合法求得应考虑振型的总位移,第一振型位移除以总位移得到第一振型位移参与系数,第一振型位移参与系数与结构性能水准相乘,得到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等价结构性能水准;
S43、采用与工况1相同的方法,确定单自由度体系的性能水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中弹塑性反应谱是通过地面运动输入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得到,或采用R-μ-T关系,基于步骤S1中的规范反应谱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单自由度体系的获取方法为:
基于模态PUSHOVER方法推覆曲线,利用结构坐标系与单自由度体系坐标转换关系,获取单自由度体系的模态PUSHOVER方法推覆曲线,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双折线弹塑性模型,将多自由度结构体系映射为单自由度体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地表地震动谱强度的分析方法为:根据场地区域地震活动时空分布,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建立场地超越概率水准下的基岩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基岩地震动反应谱谱强度的关系,完成场地土层对地震动影响的计算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达到不同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公式如下:
vE(wn)表示在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的情况下,结构反应大于设定性能水准(或规定值)的概率;是表示工程指标超过设定性能水准(或规定值)的累积概率,是表示基于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情况下,工程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dλIM(x)表示设定性能水准的地震发生年超越概率。
CN201910266413.7A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195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413.7A CN110119531B (zh)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6413.7A CN110119531B (zh)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9531A true CN110119531A (zh) 2019-08-13
CN110119531B CN110119531B (zh) 2022-10-21

Family

ID=6752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64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19531B (zh) 2019-04-03 2019-04-03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953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596A (zh) * 2020-06-17 2020-10-13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性能水准的地震动评估方法
CN112214825A (zh) * 2020-11-05 2021-01-1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结构抗震易损性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方法
CN113484911A (zh) * 2021-04-30 2021-10-08 石家庄学院 一种基于地震动演化功率谱的地震位移反应计算方法
CN113591181A (zh) * 2021-07-15 2021-11-0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协调地震作用超越概率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的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7834A1 (en) * 2002-03-20 2003-09-25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Liquefaction phenomenon prediction system
US20050165588A1 (en) * 2004-01-21 2005-07-28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xtreme ev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sing real-time hysteresis monitoring
JP2009015483A (ja) * 2007-07-03 2009-01-22 Kajima Corp 構造物の耐震性能評価プログラム
US20090248312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Sheng-Yuan Hsu Integration of geomechanics and seismic analysis for passive seismic feasibility analysis
US20120316789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Roberto Suarez-Rivera Method for cost effective samp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gions
JP2014160302A (ja) * 2013-02-19 2014-09-04 Daiwa House Industry Co Ltd 対象期間中の液状化発生確率の評価方法および評価装置
CN106049951A (zh) * 2016-05-25 2016-10-26 青岛理工大学 多级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评估方法
CN107292545A (zh) * 2017-08-23 2017-10-24 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地震风险评估的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CN107784154A (zh) * 2017-08-29 2018-03-0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性态双谱的抗震性能概率评估方法
CN108957528A (zh) * 2018-04-02 2018-12-07 青岛理工大学 设定地震风险的性能抗震设计评估方法
JP2019015572A (ja) * 2017-07-05 2019-01-31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機器システムの機能損傷と関連が高い地震動強さ指標の検出方法
CN109344511A (zh) * 2018-10-09 2019-02-15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性能水准的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7834A1 (en) * 2002-03-20 2003-09-25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Liquefaction phenomenon prediction system
US20050165588A1 (en) * 2004-01-21 2005-07-28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xtreme ev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sing real-time hysteresis monitoring
JP2009015483A (ja) * 2007-07-03 2009-01-22 Kajima Corp 構造物の耐震性能評価プログラム
US20090248312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Sheng-Yuan Hsu Integration of geomechanics and seismic analysis for passive seismic feasibility analysis
US20120316789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Roberto Suarez-Rivera Method for cost effective samp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gions
JP2014160302A (ja) * 2013-02-19 2014-09-04 Daiwa House Industry Co Ltd 対象期間中の液状化発生確率の評価方法および評価装置
CN106049951A (zh) * 2016-05-25 2016-10-26 青岛理工大学 多级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评估方法
JP2019015572A (ja) * 2017-07-05 2019-01-31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機器システムの機能損傷と関連が高い地震動強さ指標の検出方法
CN107292545A (zh) * 2017-08-23 2017-10-24 中铁二院贵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地震风险评估的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CN107784154A (zh) * 2017-08-29 2018-03-0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性态双谱的抗震性能概率评估方法
CN108957528A (zh) * 2018-04-02 2018-12-07 青岛理工大学 设定地震风险的性能抗震设计评估方法
CN109344511A (zh) * 2018-10-09 2019-02-15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性能水准的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AO MENGTAN: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of Magnitude in a Seismic Province and That in an Area with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
LIU WENFENG等: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lization Legislation", 《2013 FIFTH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 *
吕大刚 等: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
张怀超 等: "某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设计与分析",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
禹建兵: "斜拉桥地震响应特点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探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雷拓 等: "现役结构抗震评估地震作用确定方法",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596A (zh) * 2020-06-17 2020-10-13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性能水准的地震动评估方法
CN111767596B (zh) * 2020-06-17 2022-05-17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性能水准的地震动评估方法
CN112214825A (zh) * 2020-11-05 2021-01-1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结构抗震易损性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方法
CN112214825B (zh) * 2020-11-05 2022-07-0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结构抗震易损性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方法
CN113484911A (zh) * 2021-04-30 2021-10-08 石家庄学院 一种基于地震动演化功率谱的地震位移反应计算方法
CN113484911B (zh) * 2021-04-30 2022-11-15 石家庄学院 一种基于地震动演化功率谱的地震位移反应计算方法
CN113591181A (zh) * 2021-07-15 2021-11-0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协调地震作用超越概率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的方法
CN113591181B (zh) * 2021-07-15 2023-11-2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协调地震作用超越概率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9531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9531A (zh) 基于性能水准的全概率性能评估方法
CN106049951B (zh) 多级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评估方法
L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damage assessment of steel frame buildings under main shock–aftershock earthquake sequences
CN107784154B (zh) 一种基于性态双谱的抗震性能概率评估方法
Merter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maximum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for elastic SDOF systems
CN107480393A (zh) 考虑建筑地震次生坠物危害的紧急避难场所选址方法
CN114417472A (zh) 一种考虑多维地震输入的非结构系统地震损失评估方法
CN115271406A (zh) 一种群体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71332A (zh) 变电站建筑物及设备基础健康状况检测识别方法及介质
CN104849750B (zh) 基于目标波波形分析的核电楼层谱人工波拟合方法
CN108427833B (zh) 基于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Intekhab et al. Analysis methods of irregular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ed to seismic loads
Ayuddin Global structural analysis of high-rise hospital building using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approach
Formisano et 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a masonry school in the Vesuvius area
CN111046468A (zh) 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方法
Tong et al. Plaxi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Soil Nailing Support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CN105839581B (zh) 一种重力坝与不良地质岸坡的联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Sağlıyan et al.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with Slab Discontinuity
Liang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Seismic Observation Records in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CN110110368A (zh) 基于顶点位移和底部剪力双指标的抗震振型数选取方法
Huang et al.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of hill buildings with uneven ground column heights
Bassam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In-Structure Response Spectra Based on Numerical Models and Recorded Data with Empirical Methods
Stanko et al. Back to the future–Andrija Mohorovičić lecture (1909) & Zagreb (2020) M5. 5 earthquake
CN108426689B (zh) 基于抗震规范的地震动选择方法
Looi et al. A case study of code compliant design of buildings in regions of low-to-moderate seismic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