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1920A - 用于机动车辆的尤其是前横梁的横梁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尤其是前横梁的横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1920A
CN110091920A CN201910080021.1A CN201910080021A CN110091920A CN 110091920 A CN110091920 A CN 110091920A CN 201910080021 A CN201910080021 A CN 201910080021A CN 110091920 A CN110091920 A CN 110091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chord member
receiving portion
region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00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1920B (zh
Inventor
马克西米利安·韦伯
塞巴斯蒂安·斯特劳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 Truck and Bus SE
Original Assignee
MAN Truck and Bus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 Truck and Bus SE filed Critical MAN Truck and Bus SE
Publication of CN110091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1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62D21/03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transverse members providing body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横梁(10),所述横梁特别是前横梁,所述机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辆。所述横梁具有第一弦杆(12),所述第一弦杆特别是上弦杆;第二弦杆(14),所述第二弦杆特别是下弦杆;第一钩环容纳部(24),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用于将安装件(28)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横梁(10)。横梁(10)具有第二钩环容纳部(26),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用于将安装件(28)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横梁(10)。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24)和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一体地集成在所述第一弦杆(12)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中。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的尤其是前横梁的横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横梁,横梁特别是前横梁,机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辆。
背景技术
前横梁用作机动车辆的车架的车架组件。
例如,DE 10 2012 016 852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前横梁。前横梁包括具有上弦杆、下弦杆和连接板的开放轮廓。
特别地,在军事、市政和重型运输领域中,可能需要能够允许安装钩环、前安装板和设备支架的机动车辆。
另外,DE 10 2008 039 949 A1也公开了一种用于商用车辆的横梁。横梁能够被构造成中空轮廓。横梁具有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横梁能够借助第一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一纵梁,并且横梁能够借助第二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二纵梁。在两个连接元件之间布置有连接件,并且连接件将两个连接元件彼此连接。横梁被一体地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的和/或改进的横梁。
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说明了有利的进一步改进。
横梁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前横梁,机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辆。横梁具有第一弦杆(例如,支撑弦杆、支撑凸缘、支撑带)和第二弦杆(例如,支撑弦杆、支撑凸缘、支撑带),第一弦杆特别是上弦杆,并且第二弦杆特别是下弦杆。横梁具有用于将安装件(例如,钩环、安装板、设备支架等)可拆卸地连接到横梁上的第一钩环容纳部。横梁具有用于将安装件(例如,钩环、安装板、设备支架等)可拆卸地连接到横梁上的第二钩环容纳部。第一钩环容纳部和第二钩环容纳部一体地集成在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开放轮廓的横梁,其中,有利地,用于连接安装件的钩环容纳部一体地集成在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中。通过集成实现了钩环容纳部的节省安装空间的布置。另外,钩环容纳部不必复杂地固定在横梁上。由此,不存在由于对多种工具的需求、接触腐蚀、热膨胀、螺栓松动和必要的焊接带来的问题并且因而不会弱化基材。通过集成到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中,钩环容纳部能够特别地设置成与用于横梁的支承座的连接区域和用于保险杠的安装区域分离。由此,特别地,这些连接区域和安装区域能够在不考虑钩环容纳部的存在的情况下被最优地构造。
特别地,第一钩环容纳部和第二钩环容纳部可集成在下弦杆中。
例如,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可被构造成带形。
有利地,钩环容纳部能够特别地以栓形的方式从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开始延伸。例如,钩环容纳部能够在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延伸,即,在横梁的前侧所定向的方向上延伸。特别地,钩环容纳部能够在其自由端部处分别具有用于容纳螺栓的通孔。有利地,通孔可以彼此对齐且/或可以平行于横梁的纵向轴线。
第一钩环容纳部和第二钩环容纳部能够被构造成(例如,关于居中地划分横梁并且以垂直于横梁的纵向轴线的方式布置的对称面)彼此镜面对称。
特别地,横梁能够设置成弦杆形式且/或具有开放轮廓。
另外,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可以是横梁的中间弦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在第一钩环容纳部的集成区域和第二钩环容纳部的集成区域上变宽,特别地在上侧和下侧变宽。由此,在集成区域中产生了强化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钩环容纳部和第二钩环容纳部一体地集成在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的相对的纵向端部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在它们的第一纵向端部处通过第一外连接板区域连接,并且在它们的相对的第二纵向端部通过第二外连接板区域连接。第一外连接板区域布置在第一钩环容纳部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布置成直接邻接于第一钩环容纳部。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二外连接板区域布置在第二钩环容纳部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布置成直接邻接于第二钩环容纳部。由此,钩环容纳部上的载荷能够有利地被传递到外连接板区域中。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外侧”和“内侧”可以特别指元件和区域的沿着横梁的纵向轴线的相对于横梁的中间部分的相对位置。换句话说,在元件A位于元件B的外侧时,相较于元件B,元件A在沿横梁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布置成更远离横梁的中间部分/中心。换句话说,元件B位于元件A的内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梁还具有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并且可选地具有第二保险杠安装器区域,第一和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用于将保险杠(特别地,直接地)安装在横梁上。因此,例如不需要复杂地经由适配器将保险杠连接到横梁上。
有利地,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和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能够被构造成(例如,关于居中地划分横梁并且以垂直于横梁的纵向轴线的方式布置的对称面)彼此镜面对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横梁还具有第一连接区域且可选地具有第二连接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将横梁连接到用于与第一纵梁连接的第一支承座,第二连接区域将横梁连接到用于与第二纵梁连接的第二支承座。由此,横梁能够被紧固在支承座上,进而,支承座能够紧固在纵梁上。支承座能够以多功能的方式用作例如用于连接其它组件的组合座。另外,组合支承座的介入使得能够在横梁后方以及纵梁中间实现尽可能宽的例如用于布置散热器的空间。
有利地,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能够被构造成(例如,关于居中地划分横梁并且以垂直于横梁的纵向轴线的方式布置的对称面)彼此镜面对称。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钩环容纳部和第二钩环容纳部被构造成与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第一连接区域和/或第二连接区域分离。由此,能够特别地在不考虑钩环容纳部的存在的情况下最优地构造连接区域和安装区域。
在一个变型例中,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布置在第一外连接板区域和/或第一连接区域的外侧。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布置在第二外连接板区域和/或第二连接区域的外侧。由此,当横梁在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的纵向端部处支撑在支承座上时,保险杠能够保持在横梁的纵向端部上。
在另一个变型例中,第一连接区域布置在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的内侧并且/或者至少部分地集成在第一外连接板区域中。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二连接区域布置在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的内侧并且/或者至少部分地集成在第二外连接板区域中。连接区域在外连接板区域中的集成实现了在支承座上支撑横梁时的最优的力传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区域和/或第二连接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在对应的支承座上的第一支撑面和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在对应的支承座上的第二支撑面。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面相对于彼此成一定角度,特别地成锐角、直角或钝角。支撑面的彼此成一定角度的取向能够使横梁上的载荷在多个方向上传递到支承座中,例如在横梁的纵向方向以及垂直于横梁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传递到支承座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和/或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具有内安装部分和外安装部分,其中,外安装部分相对于内安装部分(特别地,相对于横梁的前侧)向后偏离。由此,横梁在其纵向端部处的形状适配于空气动力学地(凸形)弯曲的保险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横梁还具有布置在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之间的(并且例如与第一钩环容纳部相邻的)第一通孔,特别地,第一通孔是冷空气孔。可选地,横梁具有布置在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之间的(并且例如与第二钩环容纳部相邻的)第二通孔,特别地,第二通孔是冷空气孔。由此,冷空气能够被供应到布置在横梁的后方的散热器。
在进一步改进中,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被构造成大致液滴形状,液滴形状特别地具有朝向横梁中心定向的液滴尖端。由此,通孔的尺寸可以尽可能的大并且同时适配横梁中的最优的力传递。
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弦杆的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承载区域。由此,保险杠能够特别地在垂直方向上被加载时支撑在横梁上。有利地,保险杠可以始终抵接在横梁上或者在垂直方向上被加载时才抵接在横梁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弦杆的上侧(特别地,凹形地)弯曲,并且/或者第二弦杆的下侧(特别地,凹形地)弯曲。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弦杆的前侧和/或第二弦杆的前侧(特别地,凸形地)弯曲。由此,横梁能够适配空气动力学地凸形弯曲的保险杠。
在一个变型例中,第一弦杆的后侧和/或第二弦杆的后侧是波浪形,特别地是双S形。可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一弦杆的后侧和/或第二弦杆的后侧具有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特别地凹形的凹部。布置在横梁后方的组件(例如,散热器)的区域可以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凹部中,从而产生节约安装空间的布置。
在另一个变型例中,横梁被一体地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梁是铸造的,是锻造的或者是借助增材加工制造的,特别地是通过激光烧结制造的。
特别地,钩环容纳部能够在不使用接合方法(例如,焊接)的情况下连接到第一弦杆和/或第二弦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横梁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板区域(例如,内连接板区域、外连接板区域等),连接板区域将第一弦杆和第二弦杆彼此连接。
特别地,散热器能够直接布置在横梁的后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置(例如,机动车辆的前部组件)。该装置具有如本文公开的横梁。该装置还具有特别地直接安装在横梁上的保险杠。
在进一步改进中,保险杠具有特别地设置有加强肋的支撑区域,支撑区域布置成与横梁的上侧的承载区域间隔开(例如,高达0.5cm或高达1cm),并且当在保险杠上在垂直方向上作用有载荷时,支撑区域特别地以平面的方式支撑在承载区域上。
有利地,支撑区域和承载区域特别地在形状上彼此适配,以例如确保平面支撑。
特别地,至少一个紧固装置能够设置在第二弦杆的下侧,从而例如支撑例如用于支撑测距雷达的适配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置(例如,机动车辆的车架组件)。该装置具有如本文公开的横梁。该装置具有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该装置具有第一支承座,第一支承座安装在第一纵梁上,特别地安装在第一纵梁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在前侧和/或内侧支撑横梁。该装置具有第二支承座,第二支承座安装在第二纵梁上,特别地安装在第二纵梁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在前侧和/或内侧支撑横梁。通过使用支承座,具有特别宽的构造的组件(例如,具有特别宽的构造的散热器)能够定位在横梁的后方。这同样能够实现节约安装空间的布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辆,例如公共汽车或载重车辆)。该机动车辆具有如本文公开的横梁或者本文公开的装置。
附图说明
前述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和特征能够任意地相互组合。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和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机动车辆的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示出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立体前视图。
图3示出安装有以虚线示出的设备支架的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立体前视图。
图4示出连接至机动车辆的其它梁部件的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立体前视图。
图5示出图4的示例性横梁和其它梁部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示出安装有前保险杠的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7示出图6的安装有前保险杠的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立体后视图。
图8示出示例性横梁的保险杠安装区域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9示出图8的保险杠安装区域的示意性立体后视图。
图10示出前保险杠的一部分和示例性横梁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至少部分地一致,使得相似或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附图标记,并且还参照其它实施例或附图的描述对其进行说明,以避免重复。
图1和图2示出了横梁10。例如,横梁10能够用作机动车辆(特别地,商用车辆)的前横梁。例如,商用车辆可以是载重车辆或公共汽车。
横梁10被一体地构造。特别地,横梁10可以是铸造部件。然而,例如,横梁10还可以是锻造部件或者借助增材加工(additiver Fertigung)制造,例如,通过激光烧结制造。如图所示,横梁10可以关于居中地划分横梁10且以与横梁10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方式布置的对称平面对称。
横梁10被构造成开放轮廓。横梁10具有上弦杆12、下弦杆14和多个连接板区域16、18、20和22。
上弦杆12和下弦杆14经由多个连接板区域16、18、20和22相互连接。在各个纵向端部上,上弦杆12和下弦杆14借助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并且借助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相互连接。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和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布置在上弦杆12和下弦杆14的相对的纵向端部上。在外连接板区域16、18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内连接板区域20、22。连接板区域16、18、20和22大致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连接板区域16、18、20和22分别以倒圆形式过渡到上弦杆12和下弦杆14中。上弦杆12、下弦杆14和连接板区域16、18、20和22能够被构造成实心轮廓(即,非中空的轮廓),或者具有蜂窝结构(例如,在使用增材加工工艺的情况下)。上弦杆12的上侧能够凹形地地弯曲。下弦杆14的下侧能够凹形地弯曲。
横梁10具有第一钩环容纳部24和第二钩环容纳部26。
钩环容纳部24和26从横梁10的前侧(面向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的一侧)延伸。钩环容纳部24和26不在横梁10的后侧(背离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的一侧)处突出。钩环容纳部24和26能够被构造成栓形。钩环容纳部24和26一体地集成在下弦杆14中。第一钩环容纳部24以与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相邻的方式集成在下弦杆14中。第二钩环容纳部26以与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相邻的方式集成在下弦杆14中。钩环容纳部24、26布置在下弦杆14的相对的纵向端部上。
在钩环容纳部24和26的区域中,下弦杆14朝向下弦杆14的上侧和下侧局部地变宽或者变厚。钩环容纳部24和26在自由端部上具有通孔(例如,(螺栓)眼),安装件能够借助螺栓紧固在通孔中。钩环容纳部24、26的通孔能够彼此对齐。钩环容纳部24、26的通孔能够以大致平行于横梁10的纵向轴线的方式延伸。
例如,参照图3,示出了用于安装诸如扫雪机等其它设备的设备支架28能够借助螺栓30安装在钩环容纳部24和26的通孔中。诸如安装板或者钩环等其它安装件也能够安装在钩环容纳部24和26的通孔中,其中,安装板经由螺栓安装在通孔中,钩环经由相应的钩环螺栓安装在通孔中。
再次参照图1和图2,如图所示,横梁10还可以具有牵引箝口(夹持箝口)32。牵引箝口32一体地形成在横梁10中的内连接板区域20、22之间。例如,挂车牵引杆或者绳索能够借助紧固在牵引箝口32中的联结销(未图示)可拆卸地安装在牵引箝口32中。
在下弦杆14的下侧(面向地面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其它紧固装置34。例如,在被构造成具有集成的容纳部(例如,螺栓容纳部)(未示出)的突出部的紧固装置34中可以安装紧固螺栓(未示出)。例如能够支撑测距雷达的适配器(未示出)例如可以紧固在紧固螺栓上。紧固装置34分别布置在外连接板区域16或18和内连接板区域20或22之间。
横梁10具有第一冷空气孔36和第二冷空气孔38。在安装状态下,机动车辆的散热器能够关于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布置在横梁10的后方。冷空气能够借助冷空气孔36、38被供应至散热器。第一冷空气孔36形成在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下弦杆14、第一内连接板区域20和上弦杆12之间。第二冷空气孔38形成在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上弦杆12、第二内连接板区域22和下弦杆14之间。第一钩环容纳部24布置在第一冷空气孔36的下方。第二钩环容纳部26布置在第二冷空气孔38的下方。在钩环容纳部24、26的区域中,冷空气孔36、38能够向内凹陷。冷空气孔36、38具有大致液滴形状,其中,液滴尖端分别定向为朝向横梁10的中间区域(例如,牵引箝口32)。
横梁10具有第一连接区域40和第二连接区域42。连接区域40、42布置在上弦杆12和下弦杆14的纵向端部的外侧。借助连接区域40、42,横梁10例如能够借助螺钉可拆卸地安装在组合座上。
图9借助代表性示例详细示出了第二连接区域42。第二连接区域42具有多个用于螺钉的通孔。连接区域42具有第一部分42A和第二部分42B。第一部分42A布置在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的外侧。第二部分42B集成在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中。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2A具有用于螺钉的四个通孔。第二部分42B具有用于螺钉的两个通孔。也能够分别设置更多或更少的通孔。部分42A、42B分别具有用于抵接在支承座上的支撑面。支撑面分别围绕通孔的出口。部分42A、42B的支撑面定向为彼此成一定角度,特别地成直角。连接区域40、42能够被构造成彼此镜面对称。成一定角度的支撑面允许将力最优地传递到支承座中。
图4和5示出了连接区域40、42如何允许将横梁10安装在支承座44、46上。支承座44、46紧固在纵梁48、50上。支承座44、46被构造成组合座。支承座44、46能够支撑诸如防撞架、转向机构、用于底盘的连接装置、用于前防护保护装置的连接装置等其它机动车辆部件。特别地,与将横梁直接安装在纵梁上的方案相比,通过使用支承座44、46,能够在横梁10后方使用特别大的空间来布置诸如散热器52(仅示意性地在图5中示出)等部件。
图5还清楚地示出了上弦杆12的面向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的前侧54凸形地弯曲。这允许改进地将同样弯曲的前保险杠安装在横梁10上。例如,出于改进的空气动力学的原因,可以提供拱形弯曲。
另外,图5示出了上弦杆12的背离机动车前进方向的后侧56波浪形地(特别地,双S形地)弯曲。由此,后侧56具有两个凹陷的凹部56A和56B。例如,凹部56A和56B能够用于将散热器52定位成更靠近横梁10。例如,在至少一个凹部56A、56B的区域中布置有散热器52的所谓的散热箱。
可替代地或附加地,下弦杆14也可以在其前侧处凸形地弯曲并且/或者在其后侧波浪形地弯曲。
再次参照图1和图2,如图所示,横梁10具有保险杠安装区域58、60。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58布置在第一连接区域40的外侧。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60布置在第二连接区域42的外侧。保险杠安装区域58、60均形成横梁10的纵向端部。例如,借助保险杠安装区域58、60,机动车辆的保险杠能够直接安装在横梁10上,而不必在它们之间设置适配器。
图6到图9示出了具有安装在保险杠安装区域58、60上的保险杠62的横梁10。保险杠62被构造成前保险杠。保险杠安装区域58和60分别包括两个具有用于螺钉的通孔的安装部分58A、58B和/或60A、60B。安装部分58A和58B布置成在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相互偏移。这同样适用于安装部分60A和60B。特别地,外安装部分58B和60B分别布置成从内安装部分58A和60A向后偏离(特别地,参照图5)。这有助于将前保险杠特别地以空气动力学的方式弯曲地构造并仍然确保良好的可安装性。
图10示出了横梁10和保险杠62的剖视图。如图所示,保险杠62具有支撑区域64。支撑区域64布置成与上弦杆12的承载区域66间隔开。支撑区域64布置在保险杠62的面向地面的表面上。承载区域66设置在上弦杆12的上侧。支撑区域64和承载区域66之间的间隙例如可以在0.1mm和10mm之间,特别地小于5mm,例如在3mm和4mm之间。承载区域66和支撑区域64的相互面对的轮廓彼此相适配。当例如由于人倚靠在保险杠62上或者站在保险杠上而在垂直方向上对保险杠加载时,可以消除支撑区域64和承载区域66之间的间隙。保险杠62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使得支撑区域64抵接在承载区域66上。由此,横梁10能够支撑保险杠62上的垂直荷载。如图所示,支撑区域64可以具有加强肋68。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同样使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并且因此落入保护范围的各种变型和修改是可行的。特别地,本发明还以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无关的方式要求保护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和特征。特别地,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彼此独立地公开。另外,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以与独立权利要求1的所有特征无关并且例如与独立权利要求1的上弦杆、下弦杆、第一钩环容纳部和/或第二钩环容纳部的存在和/或构造方面的特征无关的方式公开。
附图标记列表
10 横梁 12 上弦杆
14 下弦杆 16 第一外连接板区域
18 第二外连接板区域 20 第一内连接板区域
22 第二内连接板区域 24 第一钩环容纳部
26 第二钩环容纳部 28 设备支架
30 螺栓 32 牵引箝口
34 紧固装置 36 第一冷空气孔
38 第二冷空气孔 40 第一连接区域
42 第二连接区域 42A 第一部分
42B 第二部分 44 第一支承座
46 第二支承座 48 第一纵梁
50 第二纵梁 52 散热器
54 前侧 56 后侧
56A 第一凹部 56B 第二凹部
58 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 58A 内安装部分
58B 外安装部分 60 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
60A 内安装部分 60B 外安装部分
62 保险杠 64 支撑区域
66 承载区域 68 加强肋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横梁(10),所述横梁特别是前横梁,所述机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辆,所述横梁包括:
第一弦杆(12),所述第一弦杆特别是上弦杆;
第二弦杆(14),所述第二弦杆特别是下弦杆;
第一钩环容纳部(24),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用于将安装件(28)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横梁(10);和
第二钩环容纳部(26),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用于将安装件(28)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横梁(10),
其中,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24)和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26)一体地集成在所述第一弦杆(12)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第一弦杆(12)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在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24)的集成区域处且在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26)的集成区域处变宽,所述第一弦杆和/或所述第二弦杆特别地在上侧和下侧处变宽,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24)和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26)一体地集成在所述第一弦杆(12)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的相对的纵向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第一弦杆(12)和所述第二弦杆(14)在它们的第一纵向端部处通过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连接,并且在它们的相对的第二纵向端部处通过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布置在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24)的外侧并且直接邻接于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布置在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26)的外侧并且直接邻接于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其还包括:
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58)和可选的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60),所述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和所述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用于将保险杠(62)特别地直接安装到所述横梁(10)上;和/或
第一连接区域(40)和可选的第二连接区域(42),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用于将所述横梁(10)连接到用于与第一纵梁(48)的连接的第一支承座(44),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用于将所述横梁(10)连接到用于与第二纵梁(50)的连接的第二支承座(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第一钩环容纳部(24)和所述第二钩环容纳部(26)被以与所述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58)、所述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60)、所述第一连接区域(4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区域(42)分离的方式构造,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58)布置在所述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和/或所述第一连接区域(40)的外侧,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60)布置在所述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区域(42)的外侧,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区域(40)布置在所述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58)的内侧并且/或者至少部分地集成在所述第一外连接板区域(16)中,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区域(42)布置在所述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60)的内侧并且/或者至少部分地集成在所述第二外连接板区域(18)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区域(4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区域(4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在对应的所述支承座(44、46)上的第一支撑面和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在对应的所述支承座(44、46)上的第二支撑面,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撑面彼此成一定角度,特别地成锐角、直角或钝角,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保险杠安装区域(58)和/或所述第二保险杠安装区域(60)具有内安装部分(58A、60A)和外安装部分(58B、60B),其中,所述外安装部分(58B、60B)相对于所述内安装部分(58A、60A)向后偏离。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其还包括:
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布置在所述第一弦杆(12)和所述第二弦杆(14)之间,所述第一通孔特别是冷空气孔(36);和
可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布置在所述第一弦杆(12)和所述第二弦杆(14)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特别是冷空气孔(38)。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第一通孔(36)和/或第二通孔(38)被构造成大致水滴形状,所述水滴形状特别地具有定向成朝向所述横梁(10)的中心的水滴尖端。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其中,
在所述第一弦杆(12)的上侧布置有用于支撑保险杠(62)的承载区域(66)。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第一弦杆(12)的上侧特别地凹形地弯曲,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弦杆(14)的下侧特别地凹形地弯曲,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弦杆(12)的前侧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的前侧特别地凸形地弯曲,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弦杆(12)的后侧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的后侧为波浪形,特别地为双S形,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弦杆(12)的后侧和/或所述第二弦杆(14)的后侧包括至少一个特别地为凹形的凹部(56A、56B)。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其中,
所述横梁(10)被以集成的方式一体地构造,并且/或者
所述横梁(10)是铸造的,是锻造的或者是借助增材加工制造的,特别地是借助激光烧结制造的,并且/或者
所述横梁(10)还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板区域(16、18、20、22),所述连接板区域将所述第一弦杆(14)和所述第二弦杆(12)彼此连接。
12.一种装置,其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和
保险杠(62),所述保险杠特别地直接安装在所述横梁(1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保险杠(62)具有支撑区域(64),所述支撑区域布置成与所述横梁(10)的上侧的承载区域(66)间隔开,并且当在所述保险杠(62)上在垂直方向上作用有载荷时,所述支撑区域特别地以平面的方式支撑在所述承载区域(66)上,所述支撑区域特别地设置有加强肋(68)。
14.一种装置,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
第一纵梁(48);
第二纵梁(50);
第一支承座(44),所述第一支承座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48)上,特别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在前侧和/或内侧支撑所述横梁(10);和
第二支承座(46),所述第二支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梁(50)上,特别地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梁的外侧,并且特别地在前侧和/或内侧支撑所述横梁(10)。
15.一种机动车辆,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10)或根据权利要求12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机动车辆特别是商用车辆。
CN201910080021.1A 2018-01-31 2019-01-28 横梁、前部组件、车架组件和机动车辆 Active CN110091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2129.1 2018-01-31
DE102018102129.1A DE102018102129A1 (de) 2018-01-31 2018-01-31 Querträger, insbesondere Frontquer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1920A true CN110091920A (zh) 2019-08-06
CN110091920B CN110091920B (zh) 2023-01-06

Family

ID=6503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0021.1A Active CN110091920B (zh) 2018-01-31 2019-01-28 横梁、前部组件、车架组件和机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521142B1 (zh)
CN (1) CN110091920B (zh)
BR (1) BR102019001828A8 (zh)
DE (1) DE102018102129A1 (zh)
RU (1) RU2769772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4325U1 (ru) * 2022-07-05 2022-10-21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Поперечина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0645B2 (ja) * 2021-03-19 2023-03-1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及びブラケット取付構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949A1 (de) * 2008-08-27 2010-03-11 MAN Nutzfahrzeuge Österreich AG Querträger für ein Nutzfahrzeug
DE102012016852A1 (de) * 2012-08-25 2013-01-31 Daimler Ag Rahmenvorrichtung
CN204077802U (zh) * 2014-08-27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横梁总成
CN204264272U (zh) * 2014-11-11 2015-04-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前端模块化总成
US20150367898A1 (en) * 2013-02-14 2015-12-24 Hino Motors, Ltd.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6067890U (zh) * 2016-09-14 2017-04-0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伸支架及具有该前伸支架的车辆
CN107074296A (zh) * 2015-06-23 2017-08-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轿车的前厢的支撑装置
CN206493997U (zh) * 2017-01-22 2017-09-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汽车车架的集成式连接支架
CN206678707U (zh) * 2017-04-11 2017-11-28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前牵引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06418A1 (de) * 1990-03-01 1991-09-05 Man Nutzfahrzeuge Ag Lkw mit tragrahmen
DE102005038150B4 (de) * 2005-08-12 2014-05-08 Man Truck & Bus Ag Schlussquerträger für ein Nutzfahrzeug
RU130943U1 (ru) * 2013-03-18 2013-08-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Рама груз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DE102013012372B4 (de) * 2013-07-25 2017-05-04 Aebi Schmidt Deutschland Gmbh Vorbaugeräte-Anbauvorrichtung
DE102014108804A1 (de) * 2014-06-24 2015-12-2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Quer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RU191031U1 (ru) * 2019-04-16 2019-07-22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Поперечина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9949A1 (de) * 2008-08-27 2010-03-11 MAN Nutzfahrzeuge Österreich AG Querträger für ein Nutzfahrzeug
DE102012016852A1 (de) * 2012-08-25 2013-01-31 Daimler Ag Rahmenvorrichtung
US20150367898A1 (en) * 2013-02-14 2015-12-24 Hino Motors, Ltd.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04077802U (zh) * 2014-08-27 2015-0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横梁总成
CN204264272U (zh) * 2014-11-11 2015-04-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架前端模块化总成
CN107074296A (zh) * 2015-06-23 2017-08-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轿车的前厢的支撑装置
CN206067890U (zh) * 2016-09-14 2017-04-05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伸支架及具有该前伸支架的车辆
CN206493997U (zh) * 2017-01-22 2017-09-1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汽车车架的集成式连接支架
CN206678707U (zh) * 2017-04-11 2017-11-28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前牵引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4325U1 (ru) * 2022-07-05 2022-10-21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МАЗ" Поперечина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02129A1 (de) 2019-08-01
BR102019001828A8 (pt) 2020-07-21
RU2019102637A3 (zh) 2022-02-22
CN110091920B (zh) 2023-01-06
EP3521142B1 (de) 2021-05-26
EP3521142A1 (de) 2019-08-07
RU2019102637A (ru) 2020-07-30
RU2769772C2 (ru) 2022-04-05
BR102019001828A2 (pt)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9004A (en) End part for a vehicle longitudinal beam
EP1972505B1 (en)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220576B2 (en)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CN100595100C (zh) 混合结构的装配支架
CN107187499B (zh) 车辆车架及其组装方法
WO2009014526A1 (en) Front bumper arrangement for a truck for single or dual tow points
US7377550B2 (en) Retractor fixing structure of rear seatbelt system
CN109318994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06513082A (ja) 多用途自動車用前方フレーム部品
CN112455546B (zh) 车辆用副车架
CN108162900B (zh)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组件
CN11009192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尤其是前横梁的横梁
CN215475354U (zh) 前横梁连接支架及前横梁总成
US10953738B2 (en) Arrangement for a drive mounting
US7270368B2 (en) Shroud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shroud mounting method
CN211196115U (zh) 一种分段式汽车后保险杠总成
CN109895870B (zh) 车辆地板的横梁、车辆地板、铝合金挤出成型件和车辆
CN109649500A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07069827A (ja) 自動車の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
CN115107883A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03029570A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安装架及散热器总成安装结构
SE517436C2 (sv) Dragarrangemang vid ett motorfordon
JP2017171133A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2006036070A (ja) 車体フレーム
JP423304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ximilian Weber

Inventor after: Sebastian Straub

Inventor after: Aloys Shure

Inventor after: Johnson Bucher

Inventor before: Maximilian Weber

Inventor before: Sebastian Straub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