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9874B - 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69874B CN110069874B CN201910350699.7A CN201910350699A CN110069874B CN 110069874 B CN110069874 B CN 110069874B CN 201910350699 A CN201910350699 A CN 201910350699A CN 110069874 B CN110069874 B CN 1100698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ve
- tooth profile
- point
- normal
- circular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包括将齿廓曲线N等分,得到N‑1段曲线段,将两相邻离散点之间的曲线段视为圆弧;根据齿廓曲线方程确定各离散点的坐标及法向量,以法线交点作为相邻离散点之间圆弧的圆心,将法线交点到其中一个离散点的距离作为圆弧的半径,将齿廓曲线的终点看做半径为0的第N段圆弧;求解轮转曲线并将轮转曲线沿各离散点的法线方向进行等距偏移;求取相邻两条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的交点,截取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在两相邻交点之间的曲线段构成共轭齿形。本发明采用轮转曲线等距偏移法获取共轭齿形,无奇异点问题,无需求解包络点与啮合方程,计算过程简单,在计算齿廓曲线的曲率半径变化率较小的齿轮时,有明显的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共轭齿形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轮转曲线是共轭齿形中的重要概念,指在给定运动关系下,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的曲线,常见齿轮传动形式中的轮转曲线可分为四大类:1)轮转曲线为渐开线,渐开线即直线在圆上做纯滚动过程中直线上一定点的轨迹线;2)轮转曲线为摆线,摆线即圆在直线上做纯滚动过程中圆上一定点的轨迹线;3)轮转曲线为外摆线,外摆线即圆在另一圆外做纯滚动圆上一定点的轨迹线;4)轮转曲线为内摆线,内摆线即圆在另一圆内做纯滚动过程中圆上一定点的轨迹线。四类轮转曲线中,渐开线对应齿条到齿轮传动,摆线对应齿轮到齿条传动,外摆线对应外齿轮传动,内摆线对应内齿轮传动。
共轭曲线是指在机构中,两构件上在给定运动规律下连续相切的一对曲线,是计算齿轮齿面、凸轮轮廓等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其中由已知齿轮廓形求解其共轭齿形是齿轮设计领域的常见问题。
传统计算共轭齿形的方法有包络法与齿廓法线法两种。包络法本质是固定其中一个齿轮不动,另一个齿轮在其上绕着瞬心点纯滚动,形成一系列的曲线簇,这些曲线簇的包络即共轭齿形,该方法难点在于求解包络点;齿廓法线法作为现阶段的主流方法,是通过运动几何学关系,建立啮合方程,通过坐标变换求解共轭齿形,然而啮合方程较为复杂,需要采用数值方法进行迭代求解。同时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将齿廓曲线的法向量代入计算,因此对于齿廓上的不可导点,如双圆弧齿轮的两段圆弧连接点,渐开线齿轮的齿顶尖点等,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将出现奇异点问题,导致求解得到的共轭齿形不连续,甚至无法求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共轭齿形计算方法会出现奇异点的问题,导致求解得到的共轭齿形不连续,甚至无法求解的问题。
本发明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齿廓曲线N等分,得到N-1段曲线段,将两相邻离散点之间的曲线段视为圆弧;
2)根据齿廓曲线方程确定各离散点坐标及法向量,将相邻两个离散点的法线交点作为这两个离散点之间圆弧的圆心,将法线交点到其中一个离散点的距离作为圆弧的半径,将齿廓曲线的终点看做半径为0的第N段圆弧;
3)根据具体的齿轮传动形式确定轮转曲线类型,根据齿廓曲线上各圆弧的圆心坐标求解轮转曲线方程,得到N条轮转曲线;
4)将轮转曲线分别沿各离散点的法线方向进行等距偏移,偏移距离为法线交点到对应离散点的距离,从而得到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族;
5)求取相邻两条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的交点,以交点作为被截取曲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截取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在两相邻交点之间的曲线段,被截取的依次相连的曲线段构成共轭齿形。
进一步,步骤5)所述的共轭齿形的曲线方程如下:
式中,[Xw Yw]T表示共轭曲线方程,[Xr Yr]T表示轮转曲线方程,[Nx Ny]T表示轮转曲线法向量;L表示齿廓离散点到法线交点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采用轮转曲线等距偏移法获取共轭齿形,无奇异点问题,同时无需求解包络点与啮合方程,计算过程简单,在计算齿廓曲线的曲率半径变化率较小的齿轮时,有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齿廓曲线离散点及离散点法向量示意图;
图2为轮转曲线族示意图;
图3为轮转曲线等距偏移族示意图;
图4为共轭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齿廓曲线N等分,得到N-1段曲线段,将两相邻离散点之间的曲线段视为圆弧;
2)根据齿廓曲线方程确定各离散点坐标及法向量,将相邻两个离散点的法线交点作为这两个离散点之间圆弧的圆心,将法线交点到其中一个离散点的距离作为圆弧的半径,将齿廓曲线的终点看做半径为0的第N段圆弧;
3)根据具体的齿轮传动形式确定轮转曲线类型,根据齿廓曲线上各圆弧的圆心坐标求解轮转曲线方程,得到N条轮转曲线;
4)将轮转曲线分别沿各离散点的法线方向进行等距偏移,偏移距离为法线交点到对应离散点的距离,从而得到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族;
5)求取相邻两条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的交点,以交点作为被截取曲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截取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在两相邻交点之间的曲线段,被截取的依次相连的曲线段构成共轭齿形。
为便于区分理解,先对以下公式中的下角标进行解释说明:下角标w表示共轭曲线,r表示轮转曲线,g表示齿廓曲线。
本实施例以渐开线齿轮为例,将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N等分,根据齿廓曲线方程确定各离散点的坐标及法向量,得到以下方程:
其中自变量Rb是渐开线齿轮的基圆半径,Ra是渐开线齿轮的齿顶圆半径,(Xgi,Ygi)表示齿廓离散点的坐标,[Nxgi Nygi]T表示离散点法向量。联立方程求解相邻两个离散点的法线交点,并以法线交点作为圆弧圆心,同时补充曲线终点作为最后一段圆弧:
上式(Xi,Yi)表示第i个与第i+1个离散点的法线交点,并将法线交点化为极坐标,则法线交点的坐标又表示为(Ri,εi)。
根据具体的传动形式代入对应的轮转曲线族方程[Xri Yri]T。由齿条廓形求解齿轮廓形时,代入渐开线方程:
由齿轮廓形求解齿条廓形时,代入摆线方程:
由齿轮廓形求解转向相反的齿轮廓形时,代入外摆线方程:
由齿轮廓形求解转向相同的齿轮廓形时,代入内摆线方程:
(4)-(7)式中,Xri和Yri是第i段轮转曲线的位置矢量,Rp表示节圆半径,ρ表示传动比,E表示中心距;表示方程的自变量,其物理含义为圆弧圆心在轮转时转动的角度。以计算齿条廓形为例,摆线族如图2所示。
然后对轮转曲线进行等距偏移,如图3所示,偏移距离Li为法线交点到离散点的距离:
偏移后的曲线方程为:
式中[Xwi Ywi]T为共轭曲线方程,[Nxi Nyi]T为轮转曲线法向量。如图4所示,最终共轭曲线即齿条廓形由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族上的N条曲线段组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2)
1.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齿廓曲线N等分,得到N-1段曲线段,将两相邻离散点之间的曲线段视为圆弧;
2)根据齿廓曲线方程确定各离散点坐标及法向量,将相邻两个离散点的法线交点作为这两个离散点之间圆弧的圆心,将法线交点到其中一个离散点的距离作为圆弧的半径,将齿廓曲线的终点看做半径为0的第N段圆弧;
3)根据具体的齿轮传动形式确定轮转曲线类型,根据齿廓曲线上各圆弧的圆心坐标求解轮转曲线方程,得到N条轮转曲线;
4)将轮转曲线分别沿各离散点的法线方向进行等距偏移,偏移距离为法线交点到对应离散点的距离,从而得到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族;
5)求取相邻两条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的交点,以交点作为被截取曲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截取轮转曲线等距偏移线在两相邻交点之间的曲线段,被截取的依次相连的曲线段构成共轭齿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50699.7A CN110069874B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50699.7A CN110069874B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9874A CN110069874A (zh) | 2019-07-30 |
CN110069874B true CN110069874B (zh) | 2022-11-22 |
Family
ID=6736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50699.7A Active CN110069874B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69874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3054A (zh) * | 2012-09-27 | 2013-01-02 | 重庆大学 | 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及其啮合副 |
CN106015516A (zh) * | 2016-05-24 | 2016-10-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b样条啮合线的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CN206159001U (zh) * | 2016-08-30 | 2017-05-10 |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二齿差摆线油泵转子 |
CN109241670A (zh) * | 2018-10-08 | 2019-01-18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圆弧齿廓双弧形螺旋齿轮真实齿面创成方法 |
-
2019
- 2019-04-28 CN CN201910350699.7A patent/CN1100698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3054A (zh) * | 2012-09-27 | 2013-01-02 | 重庆大学 | 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及其啮合副 |
CN106015516A (zh) * | 2016-05-24 | 2016-10-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b样条啮合线的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CN206159001U (zh) * | 2016-08-30 | 2017-05-10 |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二齿差摆线油泵转子 |
CN109241670A (zh) * | 2018-10-08 | 2019-01-18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圆弧齿廓双弧形螺旋齿轮真实齿面创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共轭曲线齿轮齿合理论研究";梁栋;《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I辑》;20160115;全文 * |
"离散齿谐波传动刚轮齿廓曲线优化设计";王素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1230;全文 * |
COSMOSMotion在摆线轮设计中的应用;韩双江等;《机械设计》;20081020(第10期);全文 * |
摆线轮测量在蔡司三坐标上的开发应用;师玮骏等;《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0830(第08期);全文 * |
求解共轭齿形的轮转曲线等距偏移法;李国龙等;《重庆大学学报》;20190515(第05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9874A (zh) | 2019-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942249B2 (ja) | 3次元非干渉広域かみ合い歯形を有する撓み噛み合い式歯車装置 | |
WO2020133650A1 (zh) | 基于线面共轭的对构齿轮啮合副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0263367B (zh) | 一种无干涉啮合的谐波减速器三维齿廓设计方法 | |
CN106015516B (zh) | 一种基于b样条啮合线的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
CN111120622B (zh) | 一种改性波凸轮及其设计方法、波发生器和谐波减速器 | |
CN108006193B (zh) | 一种基于滚齿加工仿真的理想齿轮表面模型建模方法 | |
CN103939575A (zh) | 基于共轭曲线的点接触齿轮、啮合副及其加工刀具 | |
CN108730480B (zh) | 一种rv减速器的摆线轮及其齿廓逆向主动修形方法 | |
CN109190289B (zh) | 摆线齿轮齿廓线性修形方法及摆线针轮传动装置 | |
CN109992877B (zh) | 一种齿轮副几何接触分析的方法 | |
CN112873851A (zh) | 一种回转件的3d打印路径及其增材制造方法 | |
CN110069874B (zh) | 一种获取共轭齿形的方法 | |
CN105134907B (zh) | 一种基于圆弧啮合线的大重合度内啮合齿轮齿形设计方法 | |
CN106326575B (zh) | 一种基于坐标法的非圆齿轮检测方法 | |
TW202348340A (zh) | 齒輪刮齒刀具及其設計方法 | |
CN106767606A (zh) | 基于装配误差的双螺杆泵转子干涉检测方法 | |
CN114139295B (zh) |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副接触点求解方法 | |
CN114309820B (zh) | 一种定制刀具与特定路径结合的齿轮单边成形加工方法 | |
CN113478481B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位置和姿态运动同步方法 | |
CN112182795B (zh) | 一种谐波减速器不同齿形对比建模方法 | |
CN118793762A (zh) | 一种非圆齿轮叠加形成的斜齿轮副 | |
CN115822963A (zh) | 基于贝塞尔曲线设计型线的多齿罗茨转子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6989117A (zh) | 一种直齿圆弧齿轮啮合副及设计方法 | |
CN115095518B (zh) | 一种双螺杆转子、转子型线生成方法及双螺杆机械 | |
CN116393769B (zh) | 一种基于附加抛物线运动的磨削齿面偏差修正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