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7515A -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7515A
CN110017515A CN201811486623.9A CN201811486623A CN110017515A CN 110017515 A CN110017515 A CN 110017515A CN 201811486623 A CN201811486623 A CN 201811486623A CN 110017515 A CN110017515 A CN 110017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knob ring
sensor
rotation
val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66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7515B (zh
Inventor
河然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17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7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4Control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25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 F16K37/0041Electrical or magnetic means for measuring valve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7/08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e.g. control panels,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0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G05G1/10Details, e.g. of discs, knobs, wheels or handles
    • G05G1/12Means for securing the members on rotatable spindl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025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8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or possible in only one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fuel supplies
    • F23K2900/05002Valves for gaseous fuel supply l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35/00Valves, nozzles or pumps
    • F23N2235/12Fue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gnition devices
    • F24C3/1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gnition devices of electric igni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14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 G01D5/145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Hall-effect devices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Hall device and magnetic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12Household appli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Cookers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该旋钮组件包括:前面板;旋钮,其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前侧处并被构造成基于用户的操作来旋转;旋钮轴,其联接到所述旋钮并延伸穿过所述前面板;支撑管,其接收所述旋钮轴并支撑所述旋钮轴,所述支撑管被构造成保持相对于所述前面板的位置;阀,其被构造成控制器具的燃气供应;阀轴,其连接到所述阀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阀以基于所述阀轴的旋转来调整燃气流量;以及接头,其将所述旋钮轴联接到所述阀轴并被构造成将所述旋钮轴的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中的至少一者转移到所述阀轴。

Description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调整烹饪器具的计时器和火力等级的旋钮组件,以及一种包括该旋钮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可以例如根据燃料种类、热源、形式等进行各种分类,并且可以是用于烹饪食物的家用器具之一。
例如,取决于放置食物的空间形式,烹饪器具可分类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封闭式烹饪器具是封闭放置食物的空间并且通过加热封闭空间来烹饪食物的烹饪器具。例如,烤箱、微波炉等可属于封闭式烹饪器具。
开放式烹饪器具是通过在开放空间中加热食品或食物容器来烹饪食物的烹饪器具。例如,炉灶面、炉盘等可属于开放式烹饪器具。
在一些示例中,封闭式烹饪器具和开放式烹饪器具可装设在单个产品中,并且提出将多个热源组合以烹饪各种类型的食物或多个食品的复合烹饪器具。
例如,在复合烹饪器具中,开放式烹饪器具可布置在封闭式烹饪器具的上侧上。开放式烹饪器具可包括同时烹饪多个食品类别的多个加热器或灶头。
开放式烹饪器具的一个示例是使用燃气作为燃料的燃气灶。燃气灶是使用通过燃烧燃气产生的火焰来烹饪食物的装置。
用户有各种方式来控制烹饪器具的火焰强度。例如,通常使用通过利用旋钮围绕预定调整轴旋转来调整旋钮的旋转量以控制火力的方法。
在一些示例中,使用燃气的烹饪器具可包括根据旋钮的旋转量来控制供应燃气的阀的开闭量的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安全,燃气阀可仅在旋钮被按压和旋转时用旋钮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封闭式烹饪器具可用于长时间烹饪,并且可包括用于设定烹饪时间的计时器。在其他示例中,开放式烹饪器具可包括计时器,计时器具有烹饪时间警报功能以便提高用户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用围绕控制火力并显示信息的旋钮布置的旋钮环来设定计时器的火力控制旋钮组件,以及一种包括该火力控制旋钮组件的烹饪器具。
本公开可减轻由于组装公差的累积导致的旋钮错位。错位可能由于旋钮的位置误差或例如针对装配旋钮的操作故障而造成外观质量降低。
本公开可提供可以稳定地支撑连接到阀组件的旋钮的支撑结构,从而提高旋钮操作的可靠性。
本公开可提供可以将显示装置稳定地联接到旋钮环的结构,其中可以适当地隔离显示装置。
本公开可提供在采取按下且转动方式的敲击操作结构中在未按下旋钮的状态下限制旋钮旋转的结构。
本公开可根据装设环境精细地调整阀组件的流量,并且便于在不分离烹饪器具的情况下精细地调整流量。
本公开可提供这样一种旋钮组件,其中接头布置在旋钮和阀组件之间,使得在阀组件中产生的组装公差等可能不会转移到旋钮。
本公开可提供这样一种旋钮组件,该旋钮组件允许接头吸收阀轴的位置误差,使得旋钮可以以预定的突起量组装在相对于前面板的预定位置处。
本公开可提供这样一种旋钮组件,该旋钮组件能绕布置在旋钮的周边中的旋钮环旋转,其中所述旋钮环可以稳定地旋转并且总是通过弹力返回至预定位置。
本公开可提供这样一种旋钮组件,该旋钮组件允许所述旋钮环在其初始位置中被恒定地固定。
本公开可提供这样一种旋钮组件,该旋钮组件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感测阀轴的旋转量并且能够通过使用阀轴的感测的旋转量在设置于旋钮环上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火力大小。
本公开可提供这样一种旋钮组件,该旋钮组件使用霍尔传感器和磁体作为传感器以感测阀轴的旋转量,并且即使当重复旋钮的操作时也可以保持霍尔传感器和磁体之间的恒定间距。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以在旋钮手柄在前面板中被对齐的状态下被固定,从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外观质量。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吸收阀组件的阀轴在接头中的位置误差,并且联接到旋钮手柄的旋钮轴可以被稳定地支撑在旋钮环上,这样可减轻在操作旋钮手柄期间产生的装配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旋钮环,可以在旋钮手柄的圆周处独立地操作所述旋钮环,使得可以通过旋钮环的操作来设定诸如对应灶头或烤箱之类的烹饪器的计时器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旋钮环中,并且对应烹饪器的火力或计时器时间等可以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从而导致为用户提高便利性的效果。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可具有在被一侧包围至显示器壳体(为绝缘材料)的状态下联接到旋钮环主体的结构,导致的效果是即使当旋钮环主体由金属材料形成时也确保显示装置的绝缘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以在旋钮环相对于前面板的位置被固定的状态下稳定地操作,并且通过提供其中旋钮的旋钮轴被支撑到旋钮环的结构,导致的效果是可以在相对于旋钮手柄和旋钮环的前面板的预定位置处被对齐。
根据本公开,可以高精度无噪音地稳定地提供旋钮旋转量的测量结果,并且提供的效果是稳定地执行用于输出旋钮手柄的旋转状态的操作控制,或者通过旋钮手柄的旋转来执行对于操作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不仅有助于显著降低由于燃气泄漏而产生火灾的风险,而且确保部件故障时的信息以确保旋钮手柄快速而准确地旋转。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感测结果,因为可防止由于噪音或电子部件的误差产生的误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提供功能和形状不同于现有旋钮环的独立操作开关,使用为完成旋钮手柄而装设的旋钮环,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选择适合使用的操作开关,从而提供改进的使用便利性;通过减少布置在烹饪器具的前表面上的操作开关的数量,从而改善装置前表面的美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可提供以下功能:同时执行通过旋钮手柄操作的物理动力传递操作和感测旋钮手柄操作的感测操作,同时抑制实现该功能所需要的部件、组装过程和制造成本的增加。可更容易地执行制造操作。本公开可有效地提高诸如旋钮手柄和旋钮环的操作开关的操作的感测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两个轴分别连接到接头的两端时,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连接角度可设定为适合连接两个轴的状态,并且该状态可以根据情况通过弹性构件的弹力保持或改变。
因此,本公开可提供的效果是,能够有效地吸收两个轴之间的位置误差,而无需用于控制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支撑部的连接角度的单独操作,以及用于固定第一轴支撑部和第二轴支撑部的调整连接角度的单独操作,因而,有效地连接难以连接到相同轴线的两个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没有调整连接角度的额外操作的情况下执行装设过程,通过仅利用较少数量的部件组装接头,可以容易地进行部件管理和组装操作,并且可以减少制造接头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可以防止由独立操作开关而导致的旋钮环的返回位置偏差,从而有效地防止由于旋钮环的返回缺陷而产生烹饪器具的外观缺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因为旋钮环的旋转操作可能施加超过预定程度的力,所以可防止旋钮环的操作错误,并且可以向用户提供容易地识别旋钮环的旋转开始时的操作感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阀推力补偿结构,该阀推力补偿结构吸收由于阀推力的性能偏差造成的影响,使得阀可以仅通过超过预定水平的推力而打开,由此,可以减少由于阀可能打开(这不是由用户的预期操作造成的)而产生安全事故(诸如火灾)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描述的主题的一个方面,一种旋钮组件包括:前面板,其限定器具的外观;旋钮,其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前侧处并被构造成基于用户的操作来旋转;旋钮轴,其联接到所述旋钮并延伸穿过所述前面板;支撑管,其接收所述旋钮轴并支撑所述旋钮轴,所述支撑管被构造成保持相对于所述前面板的位置;阀,其位于所述器具中并被构造成控制向所述器具的燃气供应;阀轴,其连接到所述阀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阀以基于所述阀轴的旋转来调整燃气流量;以及接头,其将所述旋钮轴联接到所述阀轴并被构造成将所述旋钮轴的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中的至少一者传递到所述阀轴。
根据该方面的实施方式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支撑管可包括:外支撑管,其从所述前面板沿着一条线向前延伸;以及内支撑管,其从所述前面板沿着所述线向后延伸。所述旋钮轴被构造成穿过所述外支撑管和所述内支撑管。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旋钮环,所述旋钮环位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旋钮之间并被构造成在所述支撑管从所述旋钮环延伸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旋钮轴。所述旋钮环可被构造成基于用户的操作独立于所述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所述旋钮环可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从所述旋钮向前突出并被构造成接收用户的输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可包括:第一轴联接部或第一轴连接部,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阀轴;第二轴联接部或第二轴连接部,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旋钮轴;接头弹簧,其位于所述第一轴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联接部之间,并且允许所述旋钮轴联接到所述阀轴,而不管所述旋钮轴或所述阀轴中的至少一者与同轴方向的偏差如何;以及接头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轴联接部、所述第二轴联接部和所述接头弹簧,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轴联接部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二轴联接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可包括:阀主体,其限定燃气流动路径;主调整部件,其位于所述阀主体的内部,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主调整部件被所述阀轴旋转,来控制所述燃气流动路径中的燃气流量;辅助调整部件,其在所述阀主体中位于所述主调整部件的一侧处,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辅助调整部件被分离工具旋转,来控制所述燃气流动路径中的燃气流量;以及阀帽,其联接到所述阀主体的前侧并且覆盖所述阀主体的前侧。所述前面板可限定维修孔,所述维修孔位于与所述辅助调整部件向所述前面板的投影(projection)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允许在所述旋钮从所述前面板分离的状态下接近所述辅助调整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旋钮传感器,所述旋钮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所述阀轴的旋转,并且所述阀帽包括联接到所述旋钮传感器的传感器固定部。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传感器板材,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传感器固定部;旋钮传感器壳体,其被构造成保持相对于所述传感器板材的姿态;传感器板块,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多个霍尔传感器,它们径向地布置在所述传感器板块上并且限定感测范围;旋转板材,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阀轴并且基于所述阀轴的旋转而旋转;以及旋钮传感器磁体,其位于所述旋转板材处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阀轴的旋转而穿过(pass)所述多个霍尔传感器的感测范围。所述阀轴可被构造成穿入所述传感器板材、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和所述传感器板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弹簧,所述传感器弹簧位于所述传感器板材和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之间,并被构造成向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提供朝向所述旋转板材的弹力。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被固定管,所述被固定管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前面板的后侧并在所述支撑管和所述接头之间支撑所述旋钮轴。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支撑框架,其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支撑管,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前面板的后侧,并且限定支撑框架通孔;以及被固定框架,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支撑框架并横跨所述支撑框架通孔延伸,其中所述被固定管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被固定框架。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被固定管可包括第二管材部件,被构造成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接头的前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锁定支架,所述锁定支架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被构造成联接到所述前面板的前侧,突出至所述旋钮的内部,并且在所述锁定件的后侧处限定通道凹槽。所述旋钮可包括引导表面,所述引导表面具有环形形状并被构造成与所述锁定件干涉,其中所述引导表面限定了被构造成将所述锁定件接收在初始位置中的切割区段。所述引导表面被进一步构造成:(i)基于所述旋钮处于所述初始位置中,与所述锁定件干涉以限制所述旋钮的旋转;以及(ii)基于从所述初始位置按下所述旋钮,限定与所述通道凹槽共面的平面以允许所述旋钮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旋钮可包括:旋钮主体,其限定所述旋钮的外观;以及旋钮背板,其联接到所述旋钮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引导表面位于所述旋钮背板处。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器具包括:灶头,其可包括构造成控制流向所述灶头的燃气流量的阀;以及旋钮组件,其被构造成操作所述阀。所述旋钮组件可包括:前面板,其限定器具的表面;旋钮,其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前侧处并被构造成基于用户的操作来旋转;旋钮轴,其联接到所述旋钮并从所述旋钮延伸穿过所述前面板;支撑管,其接收所述旋钮轴并支撑所述旋钮轴,所述支撑管被构造成保持相对于所述前面板的位置;阀轴,其连接到所述阀并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阀中的燃气流动;以及接头,其被构造成将所述旋钮轴联接到所述阀轴并将所述旋钮轴的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中的至少一者传递到所述阀轴。
根据该方面的实施方式可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接头可包括:第一轴联接部或第一轴连接部,其被构造成联接或连接到所述阀轴;以及第二轴联接部或第二轴连接部,其被构造成联接或连接到所述旋钮轴。所述接头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轴联接部的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中的至少一者传递到所述第一轴联接部,而不管所述旋钮轴或所述阀轴中的至少一者与同轴方向的偏差如何。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旋钮环,所述旋钮环位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旋钮之间并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旋钮轴,并且所述支撑管可包括从所述旋钮环向前延伸的外支撑管以及从所述旋钮环向后延伸的内支撑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可被构造成基于用户的操作独立于所述旋钮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所述旋钮环可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从所述旋钮向前突出并被构造成接收用户的输入。所述接头进一步可包括:接头弹簧,其位于所述第一轴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联接部之间,并且允许所述旋钮轴联接到所述阀轴,而不管所述旋钮轴或所述阀轴中的至少一者与同轴方向的偏差如何;以及接头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轴联接部、所述第二轴联接部和所述接头弹簧,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轴联接部的旋转运动传递到所述第二轴联接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可包括:阀主体,其限定燃气流动路径;主调整部件,其位于所述阀主体的内部,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阀轴使所述主调整部件旋转,来控制所述燃气流动路径中的燃气流量;辅助调整部件,其在所述阀主体内部位于所述主调整部件的一侧处,并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辅助调整部件被分离工具旋转,来控制所述燃气流动路径中的燃气流量;以及阀帽,其联接到所述阀主体的前侧并且覆盖所述阀主体的前侧。所述前面板可限定维修孔,所述维修孔位于与所述辅助调整部件向所述前面板的投影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允许在所述旋钮从所述前面板分离的状态下接近所述辅助调整部件。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支撑框架,其定位在前面板10的内侧,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具有以圆柱形形式形成引导表面151a的支撑框架通孔151;致动构件170,其定位在前面板10的内侧并被所述引导表面支撑以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通孔旋转且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支撑框架;以及旋钮环120,其布置在所述前面板10的外侧并联接到所述致动构件以与所述致动构件一体地旋转,并且由用户能旋转地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支撑框架150,其定位在前面板10的内侧处,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具有支撑框架通孔151,所述支撑框架通孔151具有由圆柱形形式的内周表面限定的引导表面151a;致动构件170,其被插入到所述支撑框架通孔中并被所述引导表面支撑以能旋转地联接到所述支撑框架;以及旋钮环120,其布置在所述前面板10的外侧并联接到所述致动构件以与所述致动构件一体地旋转,并且由用户能旋转地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构件可包括:操作部171,其具有插入到所述支撑框架通孔中的圆柱形形状;以及支撑部172,其以凸缘形状形成为在所述操作部171的内端处径向向外延伸并被所述支撑框架的后侧支撑以防止所述致动构件向前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被固定框架180,所述被固定框架180被紧固到所述支撑框架150并防止所述致动构件向后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可与所述致动构件的前部接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构件的所述前部可从所述前面板的前侧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和所述致动构件可经由紧固螺栓S2固定到彼此,所述紧固螺栓S2从所述旋钮环的前面穿入所述旋钮环并与所述致动构件联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旋钮环传感器,所述旋钮环传感器被装设在所述支撑框架处并且感测所述旋钮环的旋转操作。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旋钮110;旋钮轴116,其连接到所述旋钮;阀310,其连接到阀轴330;以及接头200,其将所述旋钮轴连接到所述阀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头200包括:第一轴连接部220,其连接到所述阀轴;第二轴连接部230,其连接到所述旋钮轴;接头壳体210,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连接到所述接头壳体210,其中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中的每者均能独立地枢转到所述接头壳体,并且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以及接头弹簧260,其布置在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呈圆柱形形状的加强帽250,所述加强帽250覆盖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具有D形横截面的加强插入环240,所述加强插入环240联接到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插入环240可提供纵向形成的多个狭缝。
根据本公开的烹饪器具可包括:被固定管190,其从外壳的内侧向后延伸;旋钮,其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前面;旋钮轴116,其连接到所述旋钮;阀组件,其连接到阀轴330并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接头,其包括连接到所述阀轴的第一轴连接部、连接到所述旋钮轴的第二轴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连接的接头壳体210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接头弹簧26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中的每者均能独立地枢转到所述接头壳体,并且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连接部被构造成限制向前运动的被固定管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被固定管190包括:第一管材部件192,其具有对应于所述旋钮轴的直径的第一内径部;以及第二管材部件193,其具有比所述第一内径长的第二内径,所述第一管材部件支撑所述旋钮轴,并且所述第二管材部件容纳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材部件193具有形成在所述旋钮轴的纵向方向上的切口部193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材部件包括沿着轴向方向的内径减小的锥形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壳体210包括呈圆柱形形状且具有预定长度的中空体,并且用于将所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向所述接头壳体210的外部打开的插入部形成在所述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的一侧,所述插入部面对所述被固定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布置在外壳的外侧的所述旋钮环可包括:旋钮环背板124,其面对所述外壳的外侧;旋钮环主体122,其被紧固到所述旋钮环背板并形成所述旋钮环120的外观;以及显示装置,其布置在所述旋钮环主体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可布置在所述旋钮环主体122的环形形状的径向突出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可由连接到所述旋钮环主体的显示器壳体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壳体可具有包围所述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可布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旋钮环主体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壳体126和所述旋钮环主体122可在对应于彼此的位置处具有凹槽和突起,使得可以在相对于所述旋钮环主体122的对齐位置处组装所述显示器壳体1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可进一步包括显示器壳体,所述显示器壳体包围所述显示装置的侧面并联接到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器壳体被安装到所述旋钮环背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模块125a以及将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其上的显示板125b,并且安装在所述旋钮环背板处的紧固螺栓S4经由所述显示板被安装到所述显示器壳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主体可包括位于上部处的一对突出部122a,并且所述显示装置被容纳在所述突出部122a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可由显示器壳体支撑,并且所述显示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旋钮环主体之间,并布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一对突出部122a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可进一步包括显示器盖127,所述显示器盖127覆盖固定在所述突出部122a之间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前侧和上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可进一步包括显示器盖127,所述显示器盖127至少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前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可布置成朝向所述上部倾斜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可进一步包括显示器盖127,所述显示器盖127被安装到所述旋钮环主体以形成所述旋钮环主体的外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器盖127可具有薄壁部127f,所述薄壁部127f的厚度小于与所述显示模块125a的显示部区域对应的部分中的其他部分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背板可设有布线孔124a,所述显示装置的配线穿过所述布线孔124a。
根据本公开的烹饪器具可包括所述旋钮环以及外壳,所述旋钮环被装设在所述外壳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可设有布线孔12,所述布线孔12形成为与所述布线孔124a的旋转范围对应的弧形长孔,并且所述外壳的所述布线孔12在所述旋钮环的旋转范围内不暴露至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阀,其连接到阀轴;旋钮110,其配置在前面板的外部并连接到所述阀轴;以及旋钮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阀轴的旋转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旋钮传感器板材410,其被紧固到所述阀;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其不相对于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410旋转且能在所述阀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设有径向布置的多个霍尔传感器;旋转板材450,其联接到所述阀轴并与所述阀轴一体地旋转;旋钮传感器磁体460,其设置在所述旋转板材中;传感器弹簧420,其用于在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与所述旋转板材450紧密接触以保持所述旋转板材450和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之间的间隙恒定的方向上提供弹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旋钮传感器壳体430,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不相对于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410旋转并能在所述阀轴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并且旋钮传感器板块联接到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可放置在所述旋转板块和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之间,并且所述传感器弹簧的一端被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支撑,且所述传感器弹簧的另一端将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朝向所述旋转板材弹性地按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和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中的一者可设有在平行于所述阀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部,另一者可设有第二引导部,并且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允许相对轴向滑动运动并防止关于轴向方向相对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多个支撑突起,所述多个支撑突起用于设定旋钮传感器基板和所述旋转板材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支撑突起配置在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和所述旋转板材之间并支撑所述旋转板材的背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板材的背表面的多个支撑突起,并且由所述支撑突起设定紧固到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的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与旋转板材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可设有供所述支撑突起435穿入其中的支撑突起通孔4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突起可至少三个或更多个围绕所述阀轴径向地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轴可包括将所述阀轴朝向所述阀轴向地按压的第一状态以及释放压力的第二状态,通过使所述阀轴在第一状态下旋转来调整所述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可包括主调整件320,所述主调整件320相对于所述阀旋转以调整所述阀,并且所述阀轴能相对于所述主调整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轴向地移动,并且所述阀进一步包括阀弹簧340,所述阀弹簧340用于将所述阀轴从第一状态位置向第二状态位置弹性地按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轴可包括键332,并且所述主调整件320包括键槽322,所述键槽322在所述阀轴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位置中时接合所述键3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可包括:阀主体312,所述阀轴被插入到其中;以及阀帽314,其联接到所述阀主体,并且所述阀帽包括与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联接的传感器被固定部314d。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旋钮110,其配置在外壳的前面并通过用户操作来旋转;旋钮轴116,其连接到所述旋钮;阀,其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连接到将所述旋钮轴的旋转操作传递到其中的阀轴;以及接头200,其在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之间连接到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以将所述旋钮轴的旋转运动和线性运动传递到所述阀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200可包括:第一轴连接部220,其连接到限定了第一轴的所述阀轴;以及第二轴连接部230,其连接到限定了第二轴的所述旋钮轴并与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轴向地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受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受力的接头弹簧260可插置在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向所述第二轴连接部移动了所述第一轴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间隔并且然后所述第一轴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接合之后,所述旋钮轴在朝向所述阀轴的方向上的线性运动可传递到所述第二轴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200包括壳体210,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中的每者可连接到所述壳体210,使得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的旋转运动被传递到所述壳体且所述壳体210的旋转运动被传递到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可具有在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联接轴225,并且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可具有在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联接轴235,并且所述第一联接轴225和所述第二联接轴235可不平行于彼此配置,并且所述第一联接轴225可联接到所述壳体使得所述第一轴连接部绕所述第一轴的旋转运动被传递到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第二联接轴235可联接到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的旋转以所述第二轴连接部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旋转运动进行传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可包括:第一缝隙216,其接收所述第一联接轴225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缝隙216,其接收所述第二联接轴235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旋钮110,其配置在外壳的前面并通过用户操作进行旋转;旋钮轴116,其连接到所述旋钮;阀,其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连接到将所述旋钮轴的旋转操作传递到其上的阀轴;以及接头200,其在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之间连接到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以吸收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之间的对齐误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200可包括:第一轴连接部220,其连接到所述旋钮轴;以及第二轴连接部230,其连接到所述阀轴并与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轴向地间隔开。轴向长度误差被所述第一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轴向方向的间隙吸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可绕在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联接轴225旋转,并且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可绕在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不平行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配置的第二联接轴235旋转,使得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之间的轴线角度误差被吸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200可包括:第一轴连接部220,其连接到所述旋钮轴;以及第二轴连接部230,其连接到所述阀轴并与所述第一轴联接部220轴向地间隔开,并且第一轴连接部220可绕相对于所述壳体绕在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联接轴225旋转,并且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可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且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间隔开的轴线旋转,使得在旋钮组件中,旋钮轴和阀轴之间的轴向中心对齐误差被吸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可进一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可设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二缝隙218,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的所述第二联接轴235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第二缝隙218中;一对第二联接轴235可沿着所述一对第二缝隙218的纵向方向移动不同距离,使得所述第二轴连接部能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且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间隔开的轴线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200包括:第一轴连接部220,其连接到所述旋钮轴;第二轴连接部230,其连接到所述阀轴并与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轴向地间隔开;以及壳体,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和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所述第一轴连接部220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绕在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联接轴225旋转,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绕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和所述第一轴二者交叉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轴连接部230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绕在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不平行于所述第一联接轴225配置的第二联接轴235旋转,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绕与所述第二联接轴235和所述第二轴二者交叉的轴线旋转,使得所述旋钮轴和所述阀轴的轴向中心对齐误差和轴向角度误差被吸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齐误差包括轴向长度误差、轴向中心对齐误差和轴向角度误差中的全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钮组件的烹饪器具。所述旋钮的装设位置可由所述外壳确定,并且所述阀可装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阀,其连接到阀轴;旋钮110,其配置在前面板的外部并连接到所述阀轴;以及旋钮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阀轴的旋转位置。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旋钮传感器板材410,其被紧固到所述阀;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其不相对于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410旋转且能在所述阀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设有径向布置的多个霍尔传感器;旋转板材450,其联接到所述阀轴并与所述阀轴一体地旋转;旋钮传感器磁体460,其设置在旋转板材中;以及传感器弹簧420,其用于在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与所述旋转板材450密切接触以保持所述旋转板材450和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之间的间隙恒定的方向上提供弹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旋钮传感器壳体430,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不相对于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410旋转并能在所述阀轴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联接到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可配置在所述旋转板块和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之间,并且所述传感器弹簧的一端被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支撑,而所述传感器弹簧的另一端将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朝向所述旋转板材弹性地按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和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中的一者可设有在平行于所述阀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部,且另一者可设有第二引导部,并且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允许相对轴向滑动运动并防止关于轴向方向相对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可包括多个支撑突起,所述多个支撑突起用于设定旋钮传感器基板和所述旋转板材之间的间隙,并且所述支撑突起可配置在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和所述旋转板材之间并支撑所述旋转板材的背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可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板材的背表面的多个支撑突起,并且可由所述支撑突起设定紧固到所述旋钮传感器壳体的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与旋转板材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传感器板块可设有供所述支撑突起435穿入其中的支撑突起通孔4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突起至少三个或更多个围绕所述阀轴径向地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轴可包括将所述阀轴朝向所述阀轴向地按压的第一状态以及释放压力的第二状态,可通过使所述阀轴在第一状态下旋转来调整所述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可包括主调整件320,所述主调整件320相对于所述阀旋转以调整所述阀,并且所述阀轴能相对于所述主调整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轴向地移动,并且所述阀可进一步包括阀弹簧340,所述阀弹簧340用于将所述阀轴从第一状态位置向第二状态位置弹性地按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轴可包括键332,并且所述主调整件320可包括键槽322,所述键槽322在所述阀轴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位置中时接合所述键3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可包括:阀主体312,所述阀轴被插入到其中;以及阀帽314,其联接到所述阀主体,并且所述阀帽可包括与所述旋钮传感器板材联接的传感器被固定部314d。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包括:旋钮环,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形成所述烹饪器具的前表面;致动构件,其被装设在所述外壳的后面,其中所述旋钮环和所述致动构件经由所述外壳联接到彼此以与彼此一体地旋转;以及旋钮环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后面并识别所述旋钮环的旋转操作,其中所述旋钮环传感器感测所述致动构件的旋转以识别所述旋钮环的旋转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被装设在所述外壳的后表面上以支撑所述致动构件的旋转,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形成有用于在与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前面的孔对应的部分处支撑所述致动构件的通孔,并且所述旋钮环传感器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所述通孔的一侧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环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并且所述凸缘的至少一部分面对所述旋钮环传感器,且所述旋钮环传感器感测所述凸缘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可进一步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被装设在所述外壳的后表面上以支撑所述致动构件的旋转,其中所述旋钮环传感器被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处,并且旋钮环传感器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后表面固定地间隔开,使得所述致动构件的所述凸缘被配置在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旋钮环传感器之间并在其间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缘可包括旋钮环传感器磁体,并且所述旋钮环传感器包括以与旋钮环磁体的旋转路径对应的预定间隔配置的多个霍尔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构件可在相对于中立位置的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上旋转,一个方向旋转范围和另一个方向旋转范围限于预定范围,其中所述致动构件设有用于使所述致动构件返回至所述中立位置的返回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构件可设有用于产生磁力的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并且所述旋钮环传感器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522a,其用于在所述致动构件沿一个方向旋转的位置处感测所述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以及第二霍尔传感器522b,其用于在所述致动构件沿另一个方向旋转的位置处感测所述传感器磁体5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致动构件处于所述中立位置中时,所述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可位于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522a和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522b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霍尔传感器以与所述旋钮环传感器磁体的旋转路径对应的预定间隔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环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感测所述致动环的旋转。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由旋钮组件识别的旋钮环的旋转操作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所述旋钮环的旋转方向提供不同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旋钮环沿一个方向旋转时的计时器设定时间单位可不同于当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的计时器设定时间单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执行处理,使得在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计时器设定时间增加,并且在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计时器设定时间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在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设定计时器,并且可在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另一个方向旋转时释放计时器设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旋转持续短时间时执行的过程可不同于当检测到所述旋钮环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旋转持续长时间时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计时器功能的复合烹饪器具的示例性的视图。
图2是示出示例性旋钮的位置误差的示例性的视图。
图3是图示配置在示例性外壳中的示例性火力控制旋钮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旋钮组件的立体图,没有图3的前面板。
图5是示出分成三个部分的火力控制旋钮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从后表面观察的图4的旋钮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4的旋钮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布置在示例性外壳组件的最外部处的示例性旋钮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旋钮的示例性后表面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旋钮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外壳组件的分解图。
图12是示出外壳组件的示例性内部的分解图。
图13是示出外壳组件的前面板内部的示例性布置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布置在外壳组件的前面板的外部的示例性部件的分解图。
图15是示出布置在外壳烹饪组件的前面板的外部的示例性状态的视图。
图16是示出组装状态下的旋钮环的示例性外观的立体图。
图17和图18是示出旋钮环的示例性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例性旋钮组件的示例性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示例性显示装置的后表面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示例性显示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显示器壳体的后表面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示例性旋钮组件的示例性旋钮环的后表面的立体图。
图24和图25是示出示例性联接结构、示例性显示装置和示例性旋钮组件的视图。
图26是示出示例性旋钮环背板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旋钮环背板的后表面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示例性旋钮环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29是示出示例性显示器盖的组件的视图。
图30是图示示例性显示器盖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示例性显示器盖的半截面视图。
图32是示出旋钮组件的显示器盖被联接之前的示例性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33是示出将示例性显示器盖联接到旋钮组件的示例性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34是示出与旋钮组件分离的示例性接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35是示出旋钮组件的示例性接头的立体图。
图36是图示示例性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示出示例性接头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38是示出示例性接头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图39是示出示例性接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40和图41是图示接头的旋转操作的视图。
图42是示例性阀组件的立体图。
图43是示出阀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示出示例性阀的立体图。
图45是示出示例性阀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示出示例性阀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47是示出示例性阀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图48是示出示例性旋钮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9是示出示例性旋钮传感器板块的立体图。
图50和图51是示出阀组件的示例性操作的截面视图。
图52是示出旋钮组件的示例性操作和支撑结构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53是示出示例性旋钮环的后视图。
图54是示出旋钮组件的旋钮环的示例性联接状态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图55和图56是示出旋钮环的示例性操作的视图。
图57是示出旋钮组件的旋钮被分离的示例性状态的立体图。
图58是示出示例性旋钮与旋钮组件分离的示例性状态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火力控制旋钮组件和包括该火力控制旋钮组件的烹饪器具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说明,为了清楚和方便解释,可夸大地示出图中所示的线的粗细和部件的尺寸。另外,下面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其可以根据用户和操作者的意图或习惯而变化。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应基于整个说明书中的内容。
图1是示出具有通用计时器功能的复合烹饪器具的示例性的视图。
图示的烹饪器具是包括烤箱和炉灶面的复合烹饪器具1。
复合烹饪器具1可包括:火力控制旋钮2,其用于控制前上部上的烹饪器具的火力;计时器旋钮3,其用于设定计时器时间;显示装置4,其用于显示烹饪器具的各种状态;以及开关5,其用于单独的操作。
在诸如烤箱或烤架之类的烹饪器具的情况下,因为许多情况下需要长时间操作,所以几乎必须装设计时器。
火力控制旋钮2和计时器旋钮3执行彼此不同的功能,但优点是能够通过旋转量来显示火力或时间。为了设计的统一性和操作的便利性,通常将具有相同外部形状的旋钮设置为并排布置的形式。
另外,显示装置4用于显示烹饪器具等的操作状态。在显示装置4上显示的信息可以是灶头输出(或温度)、计时器时间、自动烹饪功能的烹饪,等。
然而,当设有计时器功能的灶头的数量增加时,计时器旋钮3的数量也必须增加,使得产生了烹饪器具1的前表面形状变得复杂的问题。另外,关注的混淆是关于,在各种灶头中同时执行烹饪的哪个计时器旋钮3将指示那个灶头的烹饪时间。
图2是说明火力控制旋钮的位置误差的产生的视图。
如图所示,设置在烹饪器具中的灶头具有用于控制燃气供应量的阀组件8;并且阀组件8由暴露至前面板10的前表面的旋钮2操作并调整提供给灶头的燃气供应量。
阀组件8和旋钮2之间的连接由阀轴9实现,阀轴9被安装为连接在阀组件8和旋钮2之间。在实现了阀组件8和旋钮2之间的连接的状态下转动旋钮2时,该旋转力经由阀轴9传递到阀组件8,从而操作阀组件8。
阀的打开和关闭量通过如上所述的阀组件8的操作来控制。
旋钮2以及环形地包围旋钮2的周边的旋钮环6暴露至前面板10的外观。
旋钮2在左右方向上被能旋转地装设,并且阀轴9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以随着旋钮2的旋转而旋转。阀轴9沿轴向方向的联接到旋钮2的那一侧随着旋钮2的旋转而旋转,并且经由阀轴9传递的旋转力是操作阀组件8的动力。
在一些示例中,阀组件8在铸件上通过焊接方法来制造。由此,在阀组件8的制造中,阀轴9具有位置公差。阀轴9的这种公差导致旋钮2的位置偏差,旋钮2最终被组装到阀轴9。此外,随着阀轴9的长度变长,旋钮2的位置偏差变大。
也就是说,阀轴9的公差通过旋钮2和旋钮环6(组装到阀轴9)的组装公差直接连接。
在该图中,旋钮2和旋钮环6的正确组装位置是由虚线指示的位置。然而,当如实线所指示产生阀轴9的公差时,旋钮2和旋钮环6的组装位置如实线指示地改变。
单个烹饪器具可包括多个灶头。在某些情况下,连接到相应阀的旋钮2和旋钮环6需要以预定的对齐来布置。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每个阀轴9中的公差,旋钮2和旋钮环6的对齐可能在外部错位,从而降低了外观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阀轴9的公差不仅造成简单的外观缺陷,而且造成操作缺陷。旋钮2的旋转操作由于阀轴9的错位而不能平滑地进行,并且因为旋钮2被装配而造成未返回的缺陷。
提供本公开是为了,通过将旋钮2和旋钮环6装配在正确的位置处来提高烹饪器具的外观质量并且减少旋钮2的操作缺陷,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火力控制旋钮组件被组装到前面板中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去除图3中的前面板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火力控制旋钮组件被分成3个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从后侧观察的图4的旋钮组件的立体图,而图7是图4的旋钮组件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火力控制旋钮组件包括:外壳组件100,其组装到前面板10;阀组件300,其固定在烹饪器具中;接头200,其将外壳组件100的旋钮轴(图8的116)和阀组件300的阀轴(图5的330)相连接。
另外,用于感测旋钮轴116的旋转角度的旋钮传感器400布置在阀组件300上,并且用于感测旋钮环120的旋转的旋钮环传感器500布置在外壳组件100上。
外壳组件100包括暴露至前面板10的外部的旋钮110和旋钮环120。在外壳组件100的内部,联接有支撑框架150。支撑框架150直接紧固到前面板10,并且外壳组件100的其他部件具有联接到支撑框架150或者由支撑框架150支撑的结构。
旋钮110用于控制灶头的点火和火力。旋钮110被操作成使得它在被按下的同时进行旋转。因此,旋钮110能在前面板10的前后方向上移动。下文中,旋钮110的向前和向后工作距离被称为前后方向行程。
因为旋钮110具有向前和向后行程,所以旋钮110必须与前面板10间隔一段间距,该间距对应于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的向前和向后行程。旋钮110的这样的间距不利地影响外观质量。
已经出于覆盖的目的开始施加原始旋钮环120,这样旋钮110与前面板10分离。旋钮环120被固定到前面板10以包围旋钮110的周边,而不是暴露出旋钮110与前面板10的间距。由此,不同于旋钮110,旋钮环120具有固定到前面板10的结构。
结果,旋钮环被固定到前面板10,并且旋钮110是在烹饪器具内部固定到阀轴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阀轴中出现位置误差时,问题在于旋钮110未布置在中心。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已尝试以下方法:支撑旋钮110使得它可以布置在旋钮环120的中心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在阀轴中出现误差时,旋钮与旋钮环过度摩擦,或者阀轴在支撑构件处被过度摩擦,导致的结果是旋钮的操作不平滑。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公开提供的是,火力控制旋钮组件被分成三个部分,并且接头200布置在外壳组件100和阀组件300之间,使得接头吸收位置误差并确保旋钮110的操作性能。
另外,根据本公开,旋钮环120用于提高传统外观质量的装饰特征,可以执行用于计时器设定的操作开关的功能。另外,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125可布置在旋钮环120上,使得所设定的计时器时间可以通过布置在旋钮环120上的显示装置125来显示。
此时,附接至旋钮环120的显示装置125可显示火力的强度连同计时器时间。显示器盖设置在显示装置125的外部,但是将在稍后描述显示装置125的详细组装结构。在所示的附图中,在与显示装置125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显示该显示装置的附图标记。
显示装置125布置在旋钮环120的上部中心处。另外,显示装置125布置成朝向上部的倾斜形式,使得它可以被布置成,当定位在烹饪器具前方的用户观察显示装置125时,保持在与显示装置125和用户视野接近直角的状态下。这导致提高显示装置125的可视性的效果。
该布置导致的效果是,容易识别在操作旋钮环120期间在显示装置125上显示的计时器时间。用户向旋钮环120的左侧或右侧转动并且设定计时器时间。在该操作过程中,导致的效果是,显示装置125未被用户的手覆盖。
阀组件300被组装到固定在烹饪器具主体的内部的燃气管30和燃气管框架35。
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它通过在制造烹饪器具主体之后组装前面板10的方法来实现。当燃气管30和燃气管框架35被组装到烹饪器具主体时,阀轴330被固定到烹饪器具主体。
在这种状态下,将接头200装配到阀轴330。之后,最终将组装有外壳组件的前面板被组装到烹饪器具主体,并且旋钮轴116被装配到接头200中。然后,完成组装过程。
接头200吸收旋钮轴116和阀轴330之间的位置误差并且用于传递旋转并将旋钮轴116推向阀轴330。因此,因为阀轴330的误差未被传递到旋钮110,所以可以减少旋钮110的位置误差并确保旋钮110的操作性能。
传统上,它具有这样的结构:旋钮被直接组装到阀轴,使得在阀轴中产生的位置误差被直接转移到旋钮,因为本身暴露至外观;而问题是降低了烹饪器具的外观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旋钮110关于前面板10对齐的状态下组装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并且阀轴330的位置误差被吸收在接头200中,由此,即使当由于阀轴330中的组装公差产生位置误差时,旋钮110也不转移阀轴330的位置误差,因为阀轴330的位置误差被吸收在接头200中。
这是因为旋钮110被独立地组装在相对于前面板10的对齐位置处,然后由接头200连接到烹饪器具内部的阀轴330。
图8是示出布置在外壳组件的最外部处的旋钮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图8中的旋钮的后表面的立体图,而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旋钮背板被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一些示例中,旋钮110具有直接装配到阀轴330的结构,但是其特征在于,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的旋钮110设置有与阀轴330分离的旋钮轴116。如上所述,旋钮轴116经由接头200连接到阀轴330。
旋钮110包括形成外观的旋钮主体112,并包括旋钮背板114和旋钮轴116。旋钮主体112和旋钮轴116可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分并且可作为分离的部分制造然后进行联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轴116可由强度和可靠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旋钮主体112可由形成外观的注入部分制造,但是金属材料处理的商品适用于昂贵的产品组的情况。
在一些示例中,当由旋钮主体112和旋钮轴116一体制成的部分通过金属处理进行制造时,制造这些部分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变得过高。为了制造具有这样的形状的金属部件,通常使用切割处理。然而,因为用于切割处理的原材料的大小增加,因此切割的废料很多,从而增加了处理时间和处理单元成本。
然而,即使当旋钮主体112和旋钮轴116是相同的金属材料时,也可在单独制造并且联接它的时候降低处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旋钮主体112通过切割处理进行制造,并且旋钮轴116能应用于诸如轧制等制造线材的方法。
此时,旋钮主体112和旋钮轴116之间的联接可以使用收缩装配、压痕和焊接等方法。
在一些示例中,从使用模制部分的成本的观点来看,联接到旋钮主体112的后表面的旋钮背板114是有利的,因为它较少暴露在外部并具有复杂的形状。
旋钮背板114的功能是,在不必与稍后描述的锁定支架(图11的140)一起按下旋钮110的状态下不操作旋钮110。
旋钮背板114提供延伸到旋钮轴116的中心侧的引导表面114c,并且引导表面114c在与当旋钮110处于初始位置(关闭状态下的位置)中时的锁定支架140的位置对应的部分处提供切割区段114b。
换句话说,当旋钮110处于关闭状态下的时候未按下旋钮时,锁定支架的锁定件(图14中的142)被定位在切割区段114b的内部,引导表面114c的一侧变成接合表面114d并与锁定支架140干涉,由此,用户可不旋转旋钮110。
当按下旋钮110时,接合表面114d变成与设置在锁定支架140中的旋钮通道凹槽144对应的位置,并且接合表面114d穿过旋钮通道凹槽144且处于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因而,在按下旋钮110的状态下,旋钮110可以旋转。
通用的按下转动型旋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未按压旋钮的状态下旋钮110本身也可以旋转,但旋钮110的旋转力未传递到阀。也就是说,阀轴包括阀轴朝向阀被轴向地按压的第一状态以及释放压力的第二状态。阀可通过使阀轴在第一状态下旋转进行调整。本公开提供了这样的结构,即使旋钮110处于利用锁定支架140和旋钮背板114的干涉来按下旋钮110的状态下,该结构也不能旋转,如上所述。
在一些示例中,限定在旋钮背板114的引导表面114c上的接合表面114d可与锁定支架140对齐,并且锁定支架140可与旋钮主体112的初始位置对齐。因而,旋钮主体112和旋钮背板114可被约束并且不可相对于彼此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背板114可经由紧固孔114a紧固到旋钮主体112。虽然示出的旋钮主体112被示出为直柄形状,但是它可简单地形成为圆锥形状,并且可具有初始位置被雕刻或着色的形状,而除此之外,可应用具有各种其他形状的旋钮设计。
下文中,将描述除了旋钮的外壳组件的所有构造。
图11是示出外壳组件的所有构造的分离状态的视图,图12是示出布置在外壳组件的前面板的内部的构造的分离状态的视图,图13是示出布置在外壳组件的前面板的内部的构造的状态的视图,而图14是示出布置到外壳组件前面板的外部的构造的分离状态的视图,而图15是示出布置在外壳组件前面板的外部的构造被组装的状态的视图。
如图所示,外壳组件100包括旋钮(图8的110)、旋钮环120、间隔板材130、锁定支架140、支撑框架150、间隔管160、致动构件170、被固定框架180和被固定管190。
在它们之中,旋钮110、旋钮环120、间隔板材130和锁定支架140布置在前面板10的外部。
支撑框架150、间隔管160、致动构件170、被固定框架180和被固定管190布置在前面板10的内部。
本公开提供了这样的结构,其中设置在外壳组件100中的旋钮环120能在预定范围内在两个方向上旋转并且该结构包括感测旋钮环120的旋转的旋钮环传感器500。另外,稍后描述的用于感测旋钮110的旋转量的旋钮传感器400布置在阀组件300中并连接到阀轴330。
旋钮环120包括旋钮环主体122、旋钮环背板124、显示装置125、显示器壳体126和显示器盖127。
旋钮环主体122形成旋钮环120的外观并且用于固定显示装置125。显示器壳体126确保显示装置125(为电子部件)的绝缘性能,并且确保紧固到旋钮环主体122。显示器盖127连同旋钮环主体122形成旋钮环120的外观。
旋钮环主体122可由类似于旋钮主体112的金属材料制成。因为旋钮环主体122是用户的手必须连续接触旋钮主体112的部分,金属材料可用于提高敏感质量、提高外观质量并提高耐久性。
显示器盖127作为包围接收在其中的显示装置125和显示器壳体126的外表面的形式进行联接。显示器盖127可由半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在内部部件对外部不可见时仅可以观察在显示装置125上显示的信息。
这里,半透明度可以是从显示器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的透射程度,并且并不意在限制预定半透明率的范围。
显示装置125联接到显示器壳体126,而与显示装置125联接的显示器壳体126联接到旋钮环背板124,然后,与显示器壳体126联接的旋钮环背板124联接到旋钮环主体1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器壳体126和旋钮环主体122可在对应于彼此的位置处提供凹槽和突起,使得显示器壳体126可以组装在相对于旋钮环主体122的对齐位置处。
与旋钮环主体122一起形成旋钮环120的外观的显示器盖127是这样的结构:该结构在旋钮环主体122和旋钮环背板124被紧固的状态下装配地联接到旋钮环主体122。
在一些示例中,间隔板材130布置在旋钮环120的旋钮环背板124和前面板10之间。间隔板材130是一种止推轴承且不用于直接摩擦旋钮环120和前面板10,并且保持旋钮环120和前面板10之间的预定间距。
可以通过调整间隔板材130的厚度来设定旋钮环120的后表面(旋钮环背板的后表面)和前面板1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
间隔板材130可由摩擦系数低的材料(诸如Teflon)制成,并且具有粘性的润滑剂可施加到间隔板材130的表面。
直接紧固到前面板10的外部构造的前面板10的构造是锁定支架140。锁定支架140不用于在按下-转动方法中没有按下旋钮110的情况下旋转。
锁定支架140经由设置在旋钮环背板124中的支架孔124b直接紧固到前面板10。
因为旋钮环背板124在两个方向上与旋钮环120一起旋转,所以支架孔124b在旋钮环背板124中形成为弧形长孔。这样,旋钮环背板124在锁定支架140被紧固到前面板的状态下旋转。
另外,间隔板材130紧密地附接至前面板10的外表面。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间隔板材130在与锁定支架140的紧固位置对应的部分处设有支架凹槽132。
锁定支架140直接附接至前面板10的表面并被紧固。然而,因为间隔板材130不与旋钮环一起旋转而是保持固定位置,所以支架凹槽132形成的大小对应于锁定支架140的紧固表面就足够了。
当然,作为另一实施方式,锁定支架140可经由间隔板材130紧固到前面板。在这种情况下,间隔板材130可设有紧固孔,该紧固孔可以是形成到与锁定支架140的紧固表面对应的部分的延伸部并且可以穿入用于紧固锁定支架140的紧固螺栓S3。锁定支架140可以被重复地施加侧向力,并且中心位置的固定是重要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定支架140可用至少两个紧固螺栓S3紧固到前面板10。
在一些示例中,前面板10设有用于供连接到显示装置125的配线穿过的布线孔12。布线孔12是为了供将电力和信号供应到显示装置125的配线穿过。显示装置125被固定到旋钮环120并与旋钮环120一起旋转,使得配线与旋钮环120一起旋转。因此,布线孔12形成为对应于布线孔124a的旋转范围的弧形长孔。因为布线孔12在旋钮环后方,外壳的布线孔12不会在旋钮环的旋转范围内暴露至外部。
图12的支撑框架150、间隔构件160、致动构件170、被固定框架180、被固定管190和旋钮环传感器500布置在前面板10的内部。
支撑框架150在布置于前面板10的内表面上的状态下经由穿入前面板10的紧固螺栓S1直接紧固到前面板10。紧固螺栓S1的头部被插入到间隔板材130的螺栓接收孔133中以充当用于固定间隔板材130的位置的固定突起。
支撑框架150提供一对弹簧固定部155,提供致动构件170的复位力的复位弹簧156a和156b被固定到这一对弹簧固定部155。另外,复位磁体158被固定到支撑框架150,使得致动构件170可以在初始时具有固定力。
致动构件170被装配到支撑框架150的内部,然后经由紧固螺栓S2紧固到旋钮环120,紧固螺栓S2从旋钮环的前面穿入旋钮环并与致动构件联接。由此,致动构件170可以与旋钮环120一体地旋转。致动构件170提供弹簧固定部175,复位弹簧156a、156b被固定到弹簧固定部175。致动构件170的弹簧固定部175布置在支撑框架150的弹簧固定部155之间,并且它们通过一对复位弹簧156a、156b连接。
当旋钮环120向一侧旋转时,它被构造成使得一个复位弹簧被张紧且另一个复位弹簧被压缩。当施加到旋钮环120的外力释放时,它被构造成使得旋钮环120可以通过复位弹簧156a、156b的弹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致动构件170设有与上述支撑框架150的复位磁体158配对的复位磁体178。布置在支撑框架150中的复位磁体158和布置在致动构件170中的复位磁体178布置在对应于彼此的位置处,使得旋钮环120在位于初始位置处的状态下处于最接近位置中。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施加四个紧固螺栓S2以牢固地紧固具有圆柱形形状的致动构件170以及旋钮环背板124。然而,可以按照120°的间距紧固三个紧固螺栓S2。
在一些示例中,致动构件170通过支撑框架150从前面板10的前表面部分地突出以与旋钮环背板124直接接触并且可以被紧固。这是为了使突出到前面板10的外部的致动构件170支撑旋钮环背板124。
致动构件170包括:操作部171,其插入到支撑框架150中;支撑部172,其在操作部171的内端处形成为凸缘形状;以及被延伸部173,其从支撑部172的两侧延伸到外部。弹簧固定部175在一侧设置在被延伸部173上。
另外,被延伸部173设有磁体凹槽177,复位磁体178被插入到磁体凹槽177中。固定到致动构件170的复位磁体178被布置成在紧密地附接至复位磁体178(固定到支撑框架150)的方向上产生磁力。致动构件170在初始位置处通过复位磁体158、178的附接动力进行固定。
另外,致动构件170的外周表面通过与支撑框架150的支撑框架通孔151的内表面的摩擦进行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间隔构件160由摩擦系数低的Teflon等制成(如同间隔板材130)并被插入到致动构件170的外周表面和支撑框架通孔151的内周表面之间。间隔构件160可形成为圆柱形形状,其一个表面被切割以具有变化的直径。
在图示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间隔板材130和间隔构件160示出为分离的部分。然而,间隔板材130和间隔构件160由摩擦系数低的相同材料(诸如Teflon)制成,并且它们可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因为存在彼此接触的部分。
另外,用于减少摩擦和噪音的润滑剂(例如,油脂)可以施加到间隔板材130的表面和间隔构件160。
被固定框架180确保支撑致动构件170的后表面以防止致动构件170被按下并进入前面板的内部。
为了组装的便利性,可提供被固定框架180。致动构件170必须被紧固到旋钮环120,如上所述。当未提供被固定框架180时,必须在通过手或工具固定旋钮环120和致动构件170的状态下执行紧固工作。
然而,当提供被固定框架180时,在致动构件170被插入到支撑框架150中并且被固定框架180被紧固到致动构件170的后表面的时候,致动构件170不能从支撑框架150偏离。因此,当旋钮环120被组装时,旋钮环120在前面板的前侧上被对齐至致动构件170,然后可以执行紧固操作,由此,提高了可操作性。被固定框架180具有可旋转区域182,可旋转区域182限定致动构件170的被延伸部173的旋转角度。
另外,因为致动构件170与旋钮环120一体地旋转,所以旋钮环传感器500感测固定到致动构件170的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并且可以识别旋钮环120的操作。
旋钮环传感器500被紧固到直接紧固到前面板10的支撑框架150。因为旋钮环传感器500足以固定在接近致动构件170的位置处,所以它可被紧固到被固定框架180或者直接紧固到前面板10,这取决于形状。
另外,被固定管190被紧固到被固定框架180的后表面。被固定管190用于支撑设置在旋钮110上的旋钮轴116并且引导接头200的组装。
参照图14,固定支撑框架150和前面板10的紧固螺栓S1的头部处于暴露于前面板10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下。紧固螺栓S1的外观暴露导致降低外观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使旋钮环120在两个方向上旋转,可在旋钮环120和前面板10之间限定一间隙。
如上所述,旋钮环120和前面板10之间的间隙可以由间隔板材130确保。另外,本公开提供了这样的结构:间隔板材130包围使外观暴露至其上的支撑框架紧固螺栓S1,使得紧固螺栓S1不暴露到外部。
当然,因为旋钮环120布置在紧固螺栓S1的前表面上,所以紧固螺栓S1在前表面上不暴露。然而,当用户从该侧观察时,紧固螺栓S1可以透过旋钮环120和前面板10之间的间隙(用于使旋钮环旋转的间隙)观察。
为此,间隔板材130在对应于支撑框架紧固螺栓S1的位置处设有螺栓接收孔133。另外,间隔板材130在中心处具有通孔135,并且通孔135的内周表面具有由突出到前面板10的外部的致动构件170支撑的表面。
因此,间隔板材130可能不需要单独的紧固。这是因为紧密地附接至间隔板材130的前表面的旋钮环120被紧固到致动构件170,其中前面板10介于它们之间。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旋钮环120的组装结构。
图16是示出旋钮环被组装的状态下的外观的立体图,而图17和图18是说明旋钮环的装配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旋钮环主体122具有包围旋钮后表面的环形形状,并且除了在中心穿过旋钮轴116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被旋钮环背板124覆盖。
旋钮环主体122具有突出部122a,突出部122a在上侧覆盖显示装置125的两侧。突出部122a提供了用于在确保保护显示装置125的侧面的同时固定显示装置125的结构。另外,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122a可以用作用户操作旋钮环主体122时的手柄。
当旋转圆形产品时,仅通过表面摩擦力旋转的力被传递。在许多情况下,在具有使用大量水且佩戴使用手套的许多情况的厨房环境中,不易于确保摩擦力。
在这种情况下,当突出部122a在环形形状的一侧上时,通过在旋转方向上按下它(突出部),可以传递旋转力。例如,当旋钮环120顺时针旋转时,突出部122a的左侧可被按压向右侧。在一些示例中,当旋钮环120逆时针旋转时,突出部的右侧可以被按压向左侧。
旋钮环主体122提供了旋钮环背板124以及用于紧固的紧固孔122h。虽然为了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牢固而准确地紧固而提供了四个紧固孔122h,但是紧固孔122h的数量可取决于紧固结构、旋钮环120的大小等而变化。
当突出部122a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上部上且显示装置125被插入它们之间时,显示装置125的两侧和底表面被旋钮环主体122包围。另外,显示器盖127以覆盖显示装置125的上表面形式联接,并且显示装置125的后表面联接到旋钮环背板124。结果,显示装置的所有六个侧面都被包裹,并且提供了可以将易受湿气和冲击影响的显示装置125牢固地联接到旋钮环120的结构。
用于将显示器壳体126约束至中心位置的突出部122a和凹槽122b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122a的内部。
旋钮环主体122可由如同旋钮主体112的金属材料制成。旋钮主体112和旋钮环主体122是暴露至外观的部分,并且是重复地接触用户的手且可由提高耐久性和外观质量的金属材料制造的部分。
在一些示例中,旋钮环主体122被紧固到旋钮环背板124,并且紧固螺栓S5被紧固在旋钮环背板124那一侧。这是为了使紧固螺栓S5不暴露至外观,从而导致提高外观质量的效果。
旋钮环背板124的后表面提供了将致动构件170接收在其中的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以及形成在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的外部的环形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间隔板材130被接收在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的内部。
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的侧面包围并支撑致动构件170的外周表面,而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的侧面包围并支撑间隔板材130的外表面。这样的结构提供了允许旋钮环120在中心位置处沿两个方向稳定地旋转的结构。
可以通过调整间隔板材130的厚度和外部圆形板材区域的凹陷深度来调整旋钮环背板124和前面板10之间的间距。
例如,当间隔板材130的厚度被设定为比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的凹陷深度大0.2mm时,旋钮环背板124和外壳之间的间距被设定为0.2mm。
这样用于通过在前面板10的表面上直接摩擦到旋钮环背板124来防止在前面板10的表面上产生划痕。因为旋钮环背板124具有布置有显示装置125的上部突出的形状,所以当在该部分中产生划痕时,即使当旋钮环处于初始位置中时,划痕部分也可以从外部向左和向右暴露。
显示装置125被紧固到旋钮环背板124。显示装置125设有紧固孔125d,并且旋钮环背板124在对应于显示装置125的紧固孔125d的位置处设有紧固孔124e。
另外,联接到显示装置125的显示器壳体126在与紧固孔124e和125d对齐的位置处具有紧固凸台126d。插入到旋钮环背板124中的紧固螺栓S4依次穿过旋钮环背板124的紧固孔124e和显示装置125的紧固孔125d,然后,被紧固到显示器壳体126的紧固凸台126d。旋钮环背板124、显示装置125和显示器壳体126经由紧固螺栓S4被一体地紧固。
换句话说,在显示装置125被装配在旋钮环背板124和显示器壳体126之间的状态下进行紧固。如上所述,旋钮环主体122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为了防止包括电子电路的显示装置125与旋钮环主体122短路,显示器壳体126可由绝缘材料制成。由此,可以确保显示装置125的稳定操作性能。
显示器壳体126可形成为包围显示装置125的外周表面的框架形式。
另外,显示器壳体126的紧固凸台126d形成朝向显示器壳体126的前侧的引导突起126b。引导突起126b被插入到接收凹槽122b中,接收凹槽122b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的后表面上,以提供可以在与旋钮环主体122对齐的状态下联接显示器壳体126的结构。
图19是示出显示装置的立体图,而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后表面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的显示装置125包括显示板125b和显示模块125a。连接器125c设置在显示板125b的后表面上。另外,显示板125b形成为向两侧比显示模块125a大。暴露至显示模块125a的两侧的显示板125b设有紧固孔125d。
上述旋钮环背板124、显示装置125和显示器壳体126经由紧固孔125d进行紧固。显示模块125a可被构造成发光类型。
图21是示出显示器壳体的立体图,而图22是示出显示器壳体的后表面的立体图。
显示器壳体126具有包围显示装置125的外表面的框架形状。显示器壳体126以与显示装置125装配的形式联接,并且旋钮环背板124通过紧固螺栓S4来紧固且显示装置125在它们之间。
显示器壳体126包括:框架部126f,其包围显示装置125的显示模块125a;以及翼部126w,其包围显示板125b。
显示器壳体126可通过用具有绝缘材料的材料注入模制的方法来制造。显示器壳体126的绝缘性能可为包括电子部件的显示装置125提供保护。
显示器壳体126固定显示装置125并且联接到旋钮环主体122。
显示器壳体126和旋钮环主体122的联接是这样的结构,其允许显示器壳体126通过装配联接结构固定在相对于旋钮环主体122的中心位置中。
显示器壳体126通过紧固螺栓S4被紧固到旋钮环背板124(显示装置125的显示板125b在它们之间)并且基本上不紧固到旋钮环主体122。另外,因为旋钮环背板124被紧固到旋钮环主体122,显示器壳体126具有经由旋钮环背板124紧固到旋钮环主体122的结构。
因为显示器壳体126未直接紧固到旋钮环主体122,所以需要一种用于相对于显示器壳体126的旋钮环主体122进行位置对齐的结构。
为此,本公开包括位于显示器壳体126的翼部126w的前表面上的引导突起126b,并且在一侧上提供引导凹槽126c。
另外,前支撑部126a设置在框架部126f的前侧上。前支撑部126a以阻挡暴露于显示装置125的通孔的形式突出并且支撑显示模块125a的前表面,从而用于防止显示模块125a的前表面在显示器壳体126处突出。
参照显示器壳体126的后表面,设有紧固凸台126d。经由旋钮环背板124紧固的紧固螺栓S4被紧固到紧固凸台126d。紧固凸台126d以直线在显示器壳体126的前表面上连接到引导突起126b。换句话说,紧固凸台126d的紧固孔连接到引导突起126b的内部。
另外,后支撑部126e设置在显示器壳体126的框架部的后表面上。后支撑部126e支撑在旋钮环背板124的前表面(与显示器壳体126的后表面接触)上,从而确保防止旋钮环背板124进入显示器壳体126的内部。
图23是示出旋钮环的后表面的立体图,而图24和图25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联接结构和旋钮组件的旋钮环的视图。
如图所示,旋钮环主体122在上部处设有一对突出部122a。显示器联接到突出部122a之间。
显示装置125经由上述显示器壳体126被约束至旋钮环主体122。
将显示器壳体126的引导突起126b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122a的内部的接收凹槽122b以及将显示器壳体126的引导凹槽126c插入到其中的导轨122c设置到突出部122a的内侧。
如图所示,显示器壳体126具有在将显示装置125装配到显示器壳体126的状态下装配联接到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122a之间的结构。
当显示器壳体126的引导突起126b被插入到旋钮环主体122的接收凹槽122b中时,可以防止显示器壳体126的上下和左右流动。
另外,旋钮环主体122的导轨122c被插入到显示器壳体126的引导凹槽126c中,以引导显示器壳体126的联接并且防止显示器壳体126的上下方向偏差。
另外,用于与旋钮环背板124紧固的联接孔122h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后表面上。在旋钮环主体122被直接紧固到旋钮环背板124且显示装置125与显示器壳体126一起被紧固到旋钮环背板124的状态下,旋钮环背板124被紧固到旋钮环主体122并且被插入到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突起122a之间并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上表面凹槽122t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122a的上表面上。上表面凹槽122t是与显示器盖127联接的构造。
图26是示出旋钮环背板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旋钮环背板的后表面的立体图,而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环背板的纵向截面视图。
如图所示,旋钮环背板124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圆形板材部124-1、被延伸部124-2和支撑管部124c、124f。
圆形板材部124-1具有圆形板形外部形状,并且被延伸部124-2具有向外突出的形状以屏蔽旋钮主体的突起的后表面。
支撑管部包括:外支撑管124c,其朝向前面板的外部突出;以及内支撑管124f,其朝向前面板的内部突出。外支撑管124c和内支撑管124f形成在相同的轴线上,并且旋钮轴插入孔124d形成在其中。
圆形板材部124-1包括: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其大小对应于致动构件170;以及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其大小对应于间隔板材130。
支撑管部124c、124f以从圆形板材部124-1的中心向两侧突出的形式形成。支撑管部124c、124f用于支撑插入到其中的旋钮轴116。旋钮轴116和支撑管部124c、124f用于相互支撑。当操作旋钮时,它由旋钮轴被固定到其中的支撑管部124c、124f支撑。当操作旋钮环时,支撑管部124c、124f由插入到其中的旋钮轴支撑。
旋钮环背板124的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设有用旋钮主体112紧固的紧固孔124h,并且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设有用致动构件紧固的紧固孔124i。由此,旋钮主体112和致动构件170用作为介质的旋钮环背板124紧固。
另外,旋钮环背板124的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设有支架孔124b,锁定支架穿过支架孔124b并且联接到前面板。支架孔124b通过反映旋钮环的旋转范围而形成为弧形形状长孔。
在一些示例中,内支撑管124f被分成切割部分124g以具有柔性。这样允许内支撑管124f在组装过程期间与其他部件平滑地组装。
内支撑管124f以插入到被固定框架180的内部的形式组装并且被固定管190被插入内部,此时,当内支撑管124f的外径收缩时,可以提高组装便利性。因此,内支撑管124f被分成切割部分124g,使得内支撑管124f的外径可以在组装过程期间收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切割部分124g在侧向方向上切割内支撑管124f。这导致的效果是,由于在装配过程期间上下方向上的压力,内支撑管124f可以减小上下方向上的上下外径。
被延伸部124-2设有紧固孔124e,紧固孔124e将显示板125b和显示器壳体126紧固到一起。从旋钮环背板124的后表面进入的紧固螺栓S4在穿过显示板125b的紧固孔125d之后被紧固到显示器壳体126的紧固凸台126d。
另外,被延伸部124-2设有布线孔124a,连接到设置在显示板125b的后表面上的连接器125c的配线穿过布线孔124a。在组装旋钮环120之后进行配线的装配。在将旋钮环120装配到前面板之后,配线联接到经由布线孔124a暴露的连接器125c。
圆形板材部124-1的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具有与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比较向前突出的形状。这样致动构件170被插入到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中,使得致动构件的侧面可以由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的侧面支撑。间隔板材130被接收到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的内部,使得间隔板材130的外表面由外部圆形板材区域124k的侧面支撑。
旋钮环背板124具有紧固到其他构造的复杂形状,并且在通过注入模制制造的制造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图29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显示器盖的组装的视图,图3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显示器盖的立体图,图3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显示器盖的半横截面视图,图32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显示器盖被联接之前的状态的截面视图,而图3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显示器盖被联接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如图所示,显示器盖127被构造成,在旋钮环主体122、旋钮环背板124、显示装置125和显示器壳体126被组装之后,以在旋钮环主体122的突起的上部处与装配联接进行联接。
显示器盖127与旋钮环主体122一起形成旋钮环的外观。
旋钮环主体122具有缝隙凹槽122d,形成在显示器盖127的下端处的插入突起127a被装配到缝隙凹槽122d中。插入突起127a形成在显示器盖127的前表面的下端处并被插入到旋钮环主体122的缝隙凹槽122d中。显示器盖127的插入突起127a被装配到旋钮环主体122的缝隙凹槽122d中,使得显示器盖127的表面与旋钮环主体122的外表面对齐并被约束。然而,插入突起127a未被固定到缝隙凹槽122d,由此,由于插入突起127a和缝隙凹槽122d的联接,不会产生紧固力。
一对限制突起127b设置在显示器盖127的上部底表面上。限制突起127b弹性地变形并被插入到旋钮环主体122的突出部122a中,然后被突出部122a的上部内表面限制。显示器盖127的联接力通过限制突起127b来确保。
另外,一对侧面支撑突起127t设置在显示器盖127的上部底表面的两侧上。侧面支撑突起127t被装配到设置在旋钮环主体122的上表面上的上表面凹槽122t中。一对侧面支撑突起127t在两侧分别被约束至设置在突出部122a中的上表面凹槽122t并且对齐旋钮环主体122与显示器盖127的联接。
另外,后表面支撑突起127c设置在显示器盖127的上部底表面上。后表面支撑突起127c支撑旋钮环背板124的前表面以对齐旋钮环背板124和显示器盖的联接。
另外,显示器盖127具有薄壁部127f,薄壁部127f的厚度比对应于显示模块125a的显示部区域的部分中的其他部分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因为显示器盖127可限定外观,显示器盖127可由半透明材料制成以不将内部复杂形状暴露至外部。顺便提及,半透明材料的透射率可以由厚度控制。当对应于显示模块125a的显示部区域的部分比其他区域薄时,可以减少从显示模块125a发出的光的亮度或颜色的变化。
接下来,将描述接头的结构。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接头与旋钮组件分离的状态的横截面,图3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接头的立体图,而图3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接头的分解立体图。图3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接头的纵向横截面,图3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接头的横向截面视图,图40和图41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接头的旋转操作的视图。
接头200用于将外壳组件100和阀组件300相连接。
接头200被装配至设置在旋钮中的旋钮轴116以及设置在阀组件中的阀轴330。
接头200被装设在阀轴330和旋钮轴116之间并将阀轴330和旋钮轴116相连接,并且包括接头壳体210和第一轴联接部或第一轴连接部220、第二轴联接部或第二轴连接部230、接头弹簧260、加强插入环240和加强帽250。
接头壳体210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形成为形成有中空体的圆柱形形状。中空体具有圆柱形形状。在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的一侧,形成有中空体,也就是说,用于使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向接头壳体210的外部打开的插入部。接头壳体210的插入部可面对被固定管190。另外,阻挡接头壳体210的纵向另一侧的侧面板材部214设置在面对插入部的那一侧上,也就是说,接头壳体210的纵向另一侧。用于使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向接头壳体210的外部打开的通孔214a形成在侧面板材部214的内侧中。
另外,多个缝隙216、218可形成在接头壳体210中。每个缝隙216、218形成为沿着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并且可形成为长孔形状,该长孔形状具有沿着接头壳体210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预定宽度以及沿着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预定长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接头壳体210形成有一对第一缝隙216和一对第二缝隙218。
一对第一缝隙216形成为分别穿入到接头壳体210的侧面,并且从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侧或另一侧观察,一对第一缝隙216布置成面对彼此。
另外,一对第二缝隙218形成为分别穿入到形成弯曲表面的壳体的侧面,并且从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侧或另一侧观察,一对第二缝隙218被布置成在不同于第一缝隙216的位置处面对彼此。
也就是说,从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侧或另一侧观察,一对第一缝隙216和第二缝隙218被布置成形成交叉形状。
插入被布置成面对彼此的一对第一缝隙216,第一联接轴225成排地布置到第一轴联接部220,从而可以沿直线方向运动并且向每个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旋转。此外,插入被布置成面对彼此的一对第二缝隙218,一对第二联接轴235成排地布置到第二轴联接部230,从而可以实现分别相对于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的直线方向运动和旋转。从而,第一联接轴225和第二联接轴235不平行于彼此布置。
通过一对第一缝隙216和第一联接轴225之间的装配联接,可以实现第一轴联接部220相对于接头壳体210的直线方向运动和旋转。另外,通过一对第二缝隙218和第二联接轴235之间的装配联接,第二轴联接部230的直线运动和旋转可以联接到接头壳体210。
第一轴联接部220经由插入部被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这样的第一轴联接部220连接到阀轴330和旋钮轴116中的任何一者,并且第一轴联接部220包括第一联接轴225和第一轴联接管22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联接部220例示为与阀轴330连接。
第一轴联接部220被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中并且通过布置成排的一对第一联接轴225联接到接头壳体210,由此,第一轴联接部220可以移动并与第一联接轴225一体地旋转。
第一轴联接管227形成为向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延伸并突出到接头壳体210的外部,并且可以移动并与第一轴联接部220一体地旋转。第一轴联接管227是设置成在第一轴联接部220和阀轴330之间进行连接的部分,并且旋钮轴116联接到第一轴联接管227,由此,实现第一轴联接管220和阀轴330之间的连接。
第一轴联接管227经由接头壳体210的纵向另一侧突出至接头壳体210的外部并从接头壳体210的外部与阀轴330联接,并且可以经由形成为穿入侧面板材部214的内部的通孔214a的固定通道来穿过侧面板材部214而突出至接头壳体210的外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联接轴225的旋转实现第一轴联接部220关于第一联接轴225的旋转,第一轴联接管227的端部面对的方向可以改变,作为第一轴联接部220的旋转角度。下文中,第一轴联接管227的端部面对的方向将表示为第一轴联接部220的位置变化。
第二轴联接部230经由插入部被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布置在插入部和第一轴联接部220之间。第二轴联接部230连接到阀轴330和旋钮轴116中的另一者并且可包括第二联接轴235和第二轴联接管23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联接部230图示为连接到旋钮轴116。
第二轴联接部230被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中并通过布置成排的一对第二联接轴235联接到接头壳体210,并且可以移动并与第二联接轴235一体地旋转。
第二轴联接管237形成为在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突出至接头壳体210的外部,并且可以移动并与第二轴联接部230一体地旋转。第二轴联接管237是设置成在第二轴联接部230和旋钮轴116之间进行连接的部分。旋钮轴116联接到第二轴联接管237,由此,可以进行第二轴联接部230和旋钮轴116之间的连接。
第二轴联接管237经由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侧突出至接头壳体210的外部并从接头壳体210的外部联接到旋钮轴116,并且可通过插入部的固定通道突出至接头壳体210的外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第二联接轴235的旋转实现第二轴联接部230关于第二联接轴235的旋转时,第二轴联接管237的端部面对的方向可通过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旋转角度而改变。下文中,第二轴联接管237的端部改变的方向将表示为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变化。
接头弹簧260经由插入部被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布置在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之间。接头弹簧260提供弹力以恢复因轴联接部220、230的直线方向运动而改变的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位置,以及因轴联接管227、237的旋转而改变的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头弹簧260图示为包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形成为具有沿着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长度。接头弹簧260的纵向一侧联接到第一轴联接部220,并且接头弹簧260的纵向另一侧联接到第二轴联接部230。接头弹簧260设置成使得实现第一轴联接部220或第二轴联接部230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弹性拉伸以及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弹性弯曲变形。
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面对彼此的内表面(例如,支撑凸台224、234的外表面)形成有装配联接到接头弹簧260的纵向两侧上的装配凹槽222、232。
接头弹簧260的两端变成接收在设置于第一轴联接部220中的装配凹槽222以及设置于第二轴联接部230中的装配凹槽232中的状态。另外,因为第一轴联接部220的支撑凸台224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支撑凸台234变成接头弹簧260内部的插入状态,在稳定地固定接头弹簧260的状态下向使得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之间的间距间隔开的方向提供弹力。
在接头200中,第一轴联接部22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上能旋转地联接到接头壳体210,并且第二轴联接部23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能旋转地联接到接头壳体210。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接头200可以以第一轴联接部220连接到阀轴330且第二轴联接部230连接到旋钮轴116的形式在阀轴330和旋钮轴116与一个柔性轴相连接的同时将旋钮轴116的旋转运动传递到阀轴330。
当由于阀组件300中产生的阀轴330相对于接头200的公差造成阀轴330的延伸方向与旋钮轴116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或不对齐时,随着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中的至少任何一者的姿态改变,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之间的连接角度改变,从而吸收阀组件300中产生的阀轴330的公差。
因为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能沿着壳体的纵向方向移动,所以第一轴连接部和第二轴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变化,且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轴向长度误差被吸收。
此外,第一轴联接部220能相对于接头壳体绕第一联接轴225旋转,并且第二轴联接部230的一对第二联接轴235可以沿着一对第二缝隙218的纵向方向移动不同距离,使得第二轴联接部230能相对于接头壳体绕垂直于第二联接轴235和第二轴二者的轴线旋转。同样,第二轴联接部230能相对于接头壳体绕第二联接轴235旋转,并且第一轴联接部220的一对第一联接轴225可以沿着一对第一缝隙216的纵向方向移动不同的距离,使得第一轴联接部220能相对于接头壳体绕垂直于第一联接轴225和第一轴二者的轴线旋转。也就是说,接头200可以吸收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轴向对齐误差。
此外,第一轴联接部220可绕在与第一轴的轴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联接轴225旋转。第二轴联接部230可绕在与第二轴的轴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联接轴235旋转,第二联接轴235不配置成与第一联接轴225平行。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可独立旋转。由此,旋钮轴和阀轴之间的轴向角度误差被吸收。
也就是说,接头200可以吸收旋钮轴和阀轴之间的轴向长度误差、轴向对齐误差和轴向角度误差。
此时,在将接头200连接到阀轴330和旋钮轴116的过程中,操作者不必调整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之间的连接角度。当阀轴330和旋钮轴116连接到接头200的两端时,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为适合将阀轴330和旋钮轴116相连接的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因为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可以根据由接头弹簧260提供的弹力的情况而保持或改变,可能不需要修复这些姿态的单独工作。
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接头200还用于传递轴的纵向运动。
如图39所示,在接头200被组装到旋钮组件的状态下,它具有接头弹簧260被压缩的状态。此时,第一轴联接部220的支撑凸台224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支撑凸台234间隔开预定的间距。然而,当旋钮被按下的行程大于支撑凸台224、234之间的间距时,第一轴联接部220的轴向运动被传递至第二轴联接部230的运动,由此,可以推动阀轴330。
该结构可能导致的效果是,即使当旋钮轴116或阀轴330的制造过程中产生轴的纵向误差或公差时,轴的纵向误差也可以被吸收在支撑凸台224、234之间的间距里。
加强帽250联接到轴联接管227、237的外部,并且加强插入环240联接到轴联接管227、237的内部。加强帽250和加强插入环240可以以固定方法进行联接。
插入到轴联接管227、237中的旋钮轴116和阀轴330具有D形横截面。轴联接管227、237在旋钮轴116和阀轴330联接的状态下连续地经受扭转扭矩。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可通过使用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入模制方法进行制造。在这种情况下,轴联接管227、237为合成树脂材料。在一些示例中,旋钮轴116和阀轴330通常为金属材料。
当具有D形横截面的旋钮轴116以及阀轴330在具有合成树脂材料的轴联接管227、237的内部联接的状态下连续地经受扭转扭矩时,可能损坏轴联接管227、237。
为了确保轴联接管227、237的耐久性,它具有这样的结构:具有金属材料的加强帽250包围轴联接管227、237的外周表面,并且加强插入环240包围轴联接管227、237的内周表面。
这样的结构加强轴联接管227、237的强度,从而提高接头200的耐久性。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插入环240设有狭缝242。狭缝242用于确保柔性,使得它可以在加强插入环240的横截面通过对应于旋转的阀轴330或旋钮轴116而改变之后复位成原始形状,即使当阀轴330或旋钮轴116(具有D形横截面)在具有D形横截面的加强插入环240的内部旋转时亦如此。
另外,轴联接管227、237的内部设有阻挡突起221、231以限制旋钮轴116或阀轴330的联接深度。旋钮轴116和阀轴330与阻挡突起221、231接触,使得它不能插入超过上方,从而调整旋钮轴116和阀轴330之间的联接深度。阻挡突起221、231用于将旋钮轴116的轴向运动传递到第一轴联接部220并将第二轴联接部230的轴向运动传递到阀轴330。
具有上述构造的接头200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组装。
首先,使第一轴联接部220倾斜并经由插入孔插入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然后将第一联接轴225装配到第一缝隙216中以完成接头壳体210和第一轴联接部220的组装。此时,当第一轴联接部220的旋转方向为左右方向时,使第一轴联接部220倾斜以便将第一轴联接部220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然后,在经由插入部将接头弹簧260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之后,通过倾斜插入第二轴联接部230,然后将第二联接轴235装配到第二缝隙218中,以形成接头壳体21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之间的组装。此时,当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旋转方向为上下方向时,为了将第二轴联接部230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倾斜方向为左右方向。
在该过程中,接头弹簧260可以在其纵向两侧被装配到装配凹槽222中且运动的纵向两侧被约束的状态下稳定地联接到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
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一轴联接部220装配到接头壳体210并装配它,以及将接头弹簧260插入到接头壳体210,随后,将第二轴联接部230装配到壳体并装配它,来完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200的组装。
例如,接头200的组装可以仅通过顺序装配操作而无需使用单独的紧固结构或粘合剂容易而快速地完成。在该示例中,因为接头200仅包括四个部件,所以部件的制造和管理容易并且可以更容易而快速地完成接头200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完成接头200的组装时,通过接头弹簧260所提供的弹力来稳定地保持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装配联接状态,由此,在使用接头200期间,可选地不释放接头200的组装。
接头200用于吸收旋钮轴116和阀轴330之间的阀轴330的位置误差,并且提供使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可以旋转以便吸收阀轴330的位置误差的结构。然而,它需要用于限制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旋转范围的结构,也就是说,根据装设有接头200的产品的性质,第一轴联接部220和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范围在必要范围内。
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范围由通孔214a的大小决定。例如,第一轴联接部220可以仅在第一轴联接管227的内周表面和侧面板材部214之间不产生干涉的范围内旋转,并且第一轴联接部220的进一步旋转受限于第一轴联接管227的内周表面和侧面板材部214之间产生干涉的点。因此,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范围由通孔214a的大小决定,其第一轴联接部220y决定供侧面板材部214穿过的通道大小。
换句话说,第一轴联接部220的旋转(也就是说,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受限于在第一轴联接部220的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侧面板材部214的内周表面和第一轴联接管227之间的干涉点与在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另一侧旋转的时间里侧面板材部214的内周表面和第一轴联接管227之间的干涉点之间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确定通孔214a的大小,使得形成有通孔214a的侧面板材部214的内径大于第一轴联接管227的外径且小于接头壳体210的内径。此时,可以取决于建立的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范围而适当地调整通孔214a的大小。也就是说,通过增加通孔214a的大小而接近接头壳体210的内径,可以增大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范围;而通过减小通孔214a的大小而接近第一轴联接管227的外径,可以减小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范围。
设置在第二轴联接部230中的第二联接轴235可包括止动件235a。
止动件235a形成为突出到第二联接轴235的外部,并且根据第二联接轴235的旋转来改变第二缝隙218的内部的位置。止动件235a布置在第二缝隙218的内部,从而实现在设定位置处由第二缝隙218形成的与接头壳体210的内壁的干涉。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缝隙218形成有对应于第二联接轴235的外径(除了止动件的外径)的宽度。也就是说,第二缝隙218形成为使得第二缝隙218的宽度和第二联接轴235的外径相同,并且在第二轴联接部230在接头壳体210上移动和旋转时不会产生嘎嘎声的情况下实现第二轴联接部230和接头壳体210之间的联接,并且可以甚至应用于第一轴联接部220和接头壳体210之间的联接。
另外,止动件235a形成为朝向第二缝隙218的内部突出并且形成为以比第二缝隙218的宽度窄的宽度突出。当进行第二联接轴235的旋转时,以及当以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进行第二联接轴235的旋转时,由此形成的止动件235a与第二联接轴235一起旋转,它与由第二缝隙218形成的接头壳体210的内壁干涉,从而限制第二联接轴235的进一步旋转。
换句话说,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旋转(也就是说,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受限于在第二轴联接部230的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接头壳体210的内壁和止动件235a之间的干涉点与在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接头壳体210的内壁和止动件235a之间的干涉点之间的范围。
作为另一示例,替代在第二联接轴235上设置止动件235a,用于限制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范围的结构可按照与用于限制第一轴联接部220的姿态改变范围的结构相同的形式形成。
也就是说,通过在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个侧部分上覆盖侧面板材部214以及调整形成在侧面板材部214的内侧中的通孔214a的大小,用于限制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范围的结构可按照调整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范围的形式形成。
然而,当用于限制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姿态改变范围的结构形成为这样的形式时,不同于在接头壳体210的纵向另一部分处与接头壳体210一体地形成的侧面板材部214,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个侧部分处的侧面板材部必须以能与接头壳体210分离的单独帽形部件形式的形式提供。
当甚至接头壳体210的纵向一个侧部分的侧面板材部与接头壳体210一体地形成时,插入到接头壳体210的内部以便组装诸如第一轴联接部220、第二轴联接部230和接头弹簧260之类的部件的通道被阻挡。
然而,这样,当以单独帽形部件的形式在接头壳体210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一个侧部的侧面板材部时,制造接头200的部件数量增加到这种程度,并且随着部件数量的增加,增加了制造它的过程。因此,部件管理更加困难,并且制造接头200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增加到这种程度。
考虑到这一点,替代以单独帽形状来添加部件,通过添加止动件235a的结构来限制第二轴联接部230的旋转作为与第二联接轴235一体地形成的突起形式,本实施方式的接头200形成调整第二轴联接部的姿态改变范围而无需添加单独部件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接头200可以是这样的结构,该结构可以与四个部件组装,这四个部件包括更少数量的部件,例如,接头壳体210、第一轴联接部220、第二轴联接部230和接头弹簧260。在这种情况下,可便于部件管理和组装工作,并且可减少制造接头200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
图4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阀组件的立体图,而图4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阀组件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阀组件300包括:阀310,其联接到燃气管框架35和燃气管30;点火开关360,其被装配到阀310的阀轴330;以及旋钮传感器400。
旋钮传感器400包括:传感器板材410,其被紧固到阀310;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其以轴向方向能移动的方式联接到传感器板材410;传感器弹簧420,其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和传感器板材410之间提供弹力;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其具有霍尔传感器444并被紧固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以及旋转板材450,其与联接到阀轴的旋钮传感器磁体460联接。旋钮传感器400与阀轴一体地旋转,并被霍尔传感器444感测。
点火开关360具有呈D形横截面的阀轴联接孔362,并且联接到阀轴。因此,点火开关360接收阀轴的旋转力,使得阀轴的开关状态可以切换旋转角度。当阀轴旋转预定的角度时,点火开关360变成打开状态,用于在灶头中产生火花。
图44是示出阀的立体图,图45是阀的分解立体图,图46是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的阀的纵向截面视图,而图47是阀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如图所示,阀310包括阀主体312、阀帽314、主调整件320、阀轴330、阀弹簧340和辅助调整件350。
主调整件320和辅助调整件350布置在阀主体312的内部。
阀主体312包括:流入管312a,其连接到燃气管;以及第一燃气供应管连接部312b,其连接到灶头;以及第二供应管连接部312c。
另外,在阀主体312的内部,第一流动路径312d,其连接主调整件320和辅助调整件350的外周表面空间;以及第二流动路径312e,其将辅助调整件350和第二供应管连接部312c连接。
主调整件320和辅助调整件350具有平行于阀轴的纵向方向的旋转中心并且布置在阀主体312的内部。
主调整件320包括:连接孔325,其形成为从后表面到前表面;开闭孔324,其穿入连接孔325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以及凹槽326,其在开闭孔324的一侧沿着外周表面形成。
辅助调整件350可包括T形调整孔354,其能够调整经由第一流动路径312d供应到第二流动路径312e的燃气量。
主调整件320具有根据开闭孔324和流入管312a的重叠程度来调整燃气供应流量的结构。经由开闭孔324引入的燃气经由连接孔325被供应到第一燃气供应管连接部312b。
此时,经由形成在主调整件320的外周表面上的凹槽326供应的燃气也经由第一流动路径312d供应。在经由第一流动路径312d供应的燃气中,根据辅助调整件350的调整孔354和第一流动路径312d的重叠程度来调整供应到第二供应管连接部312c的流量。
由阀轴330来调整主调整件320,并且由诸如驱动器之类的分离工具来调整辅助调整件350。
辅助调整件350用于精细地调整供应的燃气量,并且在根据装设环境进行一次调整之后不能调整,并可由服务工程师调整而非由用户调整。
如果不容易接近辅助调整件350,则修理工程师可能需要烹饪器具的过度拆卸操作来调整辅助调整件350。
在本公开中,辅助调整件350布置为邻近主调整件320的一侧,并且在分离旋钮之后,图57中的维修孔129可提供接近辅助调整件350的通路。
主调整件320具有键槽322,设置在阀轴330上的键332被插入到键槽322中,并且阀弹簧340布置在主调整件320和阀轴330之间。阀弹簧340向阀轴330与主调整件320间隔开的方向提供弹力,并且提供这样的结构:通过在轴向方向上按压阀轴330以及将阀轴330的键332插入到主调整件320的键槽322,将阀轴330的旋转传递到主调整件320。
阀310的组装过程以下述方法进行:将主调整件320和辅助调整件350联接到阀主体312,以及在阀弹簧340和阀轴330被装配到主调整件320中的状态下在阀主体312中紧固阀帽314。阀帽314和阀主体312的紧固可以下述方法进行:穿入形成在阀帽314中的紧固孔314f,以及通过使用紧固螺栓S6紧固到形成在阀主体312中的紧固孔314f。
根据本公开的阀帽314包括:传感器被固定部314d,其用于固定下述的旋钮传感器400;以及维修孔314b,其提供工具能接近辅助调整件350的路径。维修孔314b设有设置在阀310的前方的旋钮组件,并且前面板设有与维修孔314b对齐的维修孔。传感器被固定部314d用旋钮传感器400的传感器板材410紧固。
图4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传感器板块被组装到旋钮传感器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而图50和图51是说明本公开的旋钮组件的阀组件的操作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所示,旋钮传感器400包括传感器板材410、传感器弹簧420、旋钮传感器壳体430、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和旋转板材450。
传感器板材410提供紧固到上述阀帽314的紧固孔432。传感器板材410被固定到阀帽314并且用于固定传感器壳体430的位置并支撑向传感器壳体430提供弹力的传感器弹簧420。
传感器板材410的紧固孔432使用紧固螺栓S7被紧固到阀帽(图44的314)的紧固孔314d。
传感器板材410在中央部处提供阀轴孔412。因为传感器板材410不应该受阀轴330的按压或旋转影响,阀轴通孔412的内径大于阀轴330的外径。
设置有弹簧被固定部415,其中传感器弹簧420安置到阀轴通孔412的外部。传感器弹簧420的后端侧被插入到弹簧被固定部415中并且此部分被固定。传感器弹簧420在定位在传感器板材410前方的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与传感器板材410间隔开的方向上提供弹力。这样,安装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上的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以及布置在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前方的旋转板材450保持预定的间距。也就是说,传感器弹簧420在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与旋转板材450紧密接触的方向上提供弹力以保持旋转板材450和传感器板块440之间的恒定间隙。
因为传感器板材410具有这样的结构:重复地施加传感器弹簧420的弹力,例如,三个或更多个点被紧固到阀帽314以稳定地紧固。在一些示例中,传感器板材410可以预定姿态正确地保持固定状态。
传感器板材410和旋钮传感器壳体中的一者设有在平行于阀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引导部,而另一者设有第二引导部,并且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允许相对轴向滑动运动并防止绕轴向方向相对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板材410提供向前突出的多个第一引导部或引导突起411。引导突起411被插入到设置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中的第二引导部或引导凹槽431中,使得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可以保持预定姿态。
在一些示例中,三个或更多个引导突起411布置在阀轴通孔412的圆周处。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可以相对于阀轴330的纵向方向向前和向后移动,同时由引导突起411保持平行于传感器板材410的状态。
旋钮传感器壳体430用于固定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并且以预定的间距保持旋转板材450和旋钮传感器板块440。
旋钮传感器400的操作原理是,通过经由径向地布置到旋钮传感器板块440的多个霍尔传感器444感测设置在旋转板材450中的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位置,来感测阀轴330的旋转角度。
参照图49,七个霍尔传感器444布置在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上以具有径向相等的间距。最右侧下方最右边的霍尔传感器被称为第一霍尔传感器,其他的霍尔传感器被称为第二至第七霍尔传感器。
旋钮传感器400构成绝对坐标,使得每个霍尔传感器444均产生不同种类的信号,并且通过使用这样构造的绝对坐标来感测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位置。
例如,不管紧接在旋钮传感器磁体460之前的位置如何,如果最后接收的信号为第n霍尔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则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位置被感测为对应于第n霍尔传感器区域的位置。
因此,即使当快速地操作旋钮时,最后,可以在完成旋钮手柄的旋转的状态下精确地感测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最终位置,从而准确地掌握由此设定的火力。
当旋钮传感器400具有使用相对坐标的方法时(该方法感测从紧接在旋钮传感器磁体460之前的位置起的位置改变),当旋钮以非常高的速度旋转时,可产生的问题是,无法正确地进行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位置感测。
例如,为了准确地识别从对应于第一霍尔传感器区域的位置移动到对应于第七霍尔传感器区域的位置的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位置,必须依次进行第二至第七霍尔传感器的状态改变。当以快速的速度移动旋钮传感器磁体460时,一些霍尔传感器的状态不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在定位旋钮传感器磁体460时可能产生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有误差将旋钮传感器磁体460的位置识别为对应于第二霍尔传感器和第六霍尔传感器之间的区域的位置,或者无法识别旋钮的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旋转板材450可被固定以与阀轴330一起旋转。在其他示例中,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可保持预定姿态,而不管阀轴330的旋转如何。
在一些示例中,阀轴330不仅旋转,而且甚至在轴向方向上向前和向后移动。固定到阀轴330的旋转板材450随同阀轴330的运动而移动。下文中,通过按下旋钮使阀轴330移动到烹饪器具的内侧的方向被称为向后,而相反的方向被称为向前。
当旋转板材450向后移动时,定位在旋转板材450的后面的旋钮传感器壳体430被旋转板材450按下并且移动到烹饪器具的内部。
当阀轴330由于阀弹簧的复位力向前移动时,旋转板材450也向前移动。此时,因为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不受阀轴330的运动影响,它通过设置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和传感器板材410之间的传感器弹簧420的复位力而与旋转板材450一起向前移动。
因此,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也响应于旋转板材450的向前和向后运动而向前和向后移动,使得旋转板材450和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之间的间距保持恒定。结果,设置在旋转板材450上的旋钮传感器磁体460和设置在紧固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的旋钮传感器板块440上的霍尔传感器444之间的间距可以保持恒定。
在一些示例中,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和旋转板材450之间的间距可由设置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上的多个支撑突起435设定。在一些示例中,三个支撑突起435可按照120°的间距布置。因为三个点可以限定一平面,所以当形成三个支撑突起时,支撑突起435可接触旋转板材450,以保持旋转板材450和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之间的恒定间距。
旋钮传感器板块440的中心设有供阀轴330穿入的阀轴通孔442,并且其周边设有供设置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上的支撑突起435穿入的支撑突起通孔445。
旋钮传感器板块440可经由紧固螺栓S8和紧固突起434联接到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旋钮传感器板块440设有四个紧固孔443,并且旋钮传感器壳体430设有两个紧固孔433和两个紧固突起434,这是两个点被紧固到紧固螺栓S8且另两个点被固定到紧固突起434的结构,但紧固螺栓S8的紧固数量可以增加和减小。
参照图50和图51,当按下旋钮时,在图中接头200向右移动,传感器弹簧420和阀弹簧340因接头200、阀轴330和旋钮传感器壳体430(其中旋转板材50和旋钮传感器板块440被紧固到一起)的运动被压缩,并且一起向右移动。
当推力被去除时,通过阀弹簧340和传感器弹簧420的复位力,阀轴330、紧固有旋钮传感器板块440的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以及旋转板材450被复位至原始位置。
传感器板材410被紧固到阀帽314,并且传感器弹簧420在将旋钮传感器壳体430紧密地附接至旋转板材450的方向上提供弹力。因此,旋转板材450与接头200的第一轴联接管227接触,并且在旋钮传感器壳体430中,支撑突起435与旋转板材450接触。
旋钮传感器壳体430的支撑突起435与旋转板材450接触的状态总是保持在按下旋钮之前的状态(诸如图50)下,或者保持在如图51所示的按下旋钮时的状态。
因此,尽管阀轴的轴向运动,但是旋钮传感器的传感器板材410和旋转板材450可以总是保持预定的间距,由此,布置到旋转板材450的旋钮传感器磁体460和布置在传感器板材410处的霍尔传感器444之间的间距可以保持恒定。这样的结构提高了旋钮传感器400的操作可靠性。
图52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的操作和支撑结构的纵向截面视图。
首先,将回顾旋钮110的支撑结构。旋钮110具有这样的结构,该结构穿入旋钮环120的内支撑管124f和外支撑管124c,并且穿入被固定管190,并装配联接到接头200的第二轴联接部。
旋钮轴116在第一支撑点P1处被支撑在内支撑管的内表面上并且可在第二支撑点P2处被支撑在被固定管190的内部。旋钮轴116的旋转力被传递到紧固有端部的接头200的第二轴联接部230,并且旋钮环120和被固定管190仅仅执行支撑旋钮轴116的功能,未接收旋钮轴116的旋转力。第二轴联接部230受到被固定管190的干涉,使得第二轴联接部230被限制为向前移动。也就是说,被固定管190在径向方向上支撑第二轴联接部230并且调节第二轴联接部230的向前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提高旋钮轴116的组装便利性,旋钮轴116包括:大直径部分116a,其起始于联接有旋钮环主体的部分;小直径部分116c,其起始于联接到接头的端部;以及锥形部分116b,其外径在它们之间减小。
大直径部分116a的一部分以及第一管材部件192被接收在旋钮环120的外支撑管124c中。
旋钮环背板124的外支撑管124c形成为使内径对应于大直径部分116a,并且旋钮环背板124的内支撑管124f形成有具有与大直径部分116a对应的内径的第一部分124f_1以及具有与小直径部分对应的内径的第二部分124f_2。这样的结构导致的效果是能够将旋钮轴116平滑地插入到外支撑管124f。
另外,第一支撑点P1形成在第二部分124f_2的内周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这样的结构:旋钮轴116的突出至内支撑管124f的小直径部分116c在第二支撑点P2处被再次支撑在被固定管190的内部且两个点被整体地支撑。被固定管190包括:固定的圆形板材部191,其紧固到被固定框架;第一管材部件192,其从固定的圆形板材部延伸并具有内径减小的形状;以及第二管材部件,其包围接头200的第二轴联接管237。第一管材部件192的圆锥或锥形形状的最短内径可以是对应于旋钮轴直径的第一内径。第二管材部件193可具有比第一内径长的第二内径。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管材部件193具有切口部193a,切口部193a形成在轴的纵向方向上,使得第二轴联接管237可以容易地联接到第二管材部件193。
旋钮轴116具有这样的结构,在穿入旋钮环背板124的外支撑管124c和内支撑管124f之后,该结构在被固定管190的第二管材部件193内部装配联接到接头200的第二轴联接管237,此时,在布置在内支撑管124f的内部的第一支撑点P1和布置在被固定管190的内部的第二支撑点P2处进行旋钮轴116的支撑。
图5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环的后视图,图5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环的联接状态的横向横截面视图,而图55和图56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环的操作的视图。
旋钮110和旋钮环120联接到前面板10的前表面,并且支撑框架150、致动构件170和被固定框架180联接到前面板10的后表面。
支撑框架150被紧固到前面板10的后表面,并且致动构件170穿入前面板10并被紧固到旋钮环120。此时,致动构件170的旋转中心被布置成与旋钮110的旋转中心一致。致动构件170用于将旋钮110的旋转中心约束至相对于前面板10的中心位置处。例如,当致动构件170被固定在关于前面板10的中心位置中时,旋钮110可以被固定在相对于前面板10的正确位置中。
致动构件170被插入到支撑框架150的内部,其中一些经由前面板10突出至前面板10的前表面。致动构件170的前部突出至前面板的前表面,形成了具有圆柱形形状的操作部171并且操作部171形成为比支撑框架150的厚度长。
旋钮环背板124的内部圆形板材区域124j与突出至前面板10的前表面的致动构件170的操作部171联接。旋钮环120联接到由支撑框架150支撑的致动构件170,因此,形成了由支撑框架150支撑旋钮环120的支撑结构。
旋钮环120的操作可以通过随旋钮环120的旋转而旋转连接的致动构件170的旋转来识别。因为旋钮环120是暴露至前面板10的外部的部件,将用于感测旋钮环120的操作的旋钮环传感器500从前面板10的外部围绕旋钮环120安装,从外部来看是不好的。
鉴于上述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旋钮环传感器500围绕致动构件170装设在前面板10的内部,并且这样装设的旋钮环传感器500可以以感测致动构件170在前面板10内部的旋转的方式感测旋钮环120的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的旋钮组装结构设有被固定框架180以防止致动构件170偏离后表面,使得可以稳定地操作致动构件170。
被固定框架180以横跨致动构件170的后表面的形式设置并被固定到支撑框架150。被固定框架180使致动构件170不偏离后表面,同时将致动构件170的旋转范围限制在指定范围内。致动构件170的被延伸部173可以仅在被固定框架180的可枢转区域182内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致动构件170具有被延伸部173,被延伸部173形成为延伸到形成在后表面上的圆形板材部172之外,并且被延伸部173形成在被固定框架180的内部。
这样,布置在被固定框架180的内部的被延伸部173可以在被固定框架180内的可移动区域内移动,而且,从与被固定框架180的上侧内壁和下侧内壁干涉的点起,其运动被限制。
这样,当被延伸部173的运动范围受限于被固定框架180时,致动构件170的两个方向上的旋转角度可以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
通过应用这样的结构,即被延伸部173设置在致动构件170的两侧上并且在相同的位置处进行每个被延伸部173的运动范围限制,可以更稳定地进行致动构件170的旋转范围限制。
另外,致动构件170联接到一对复位弹簧156a、156b,这一对复位弹簧156a、156b提供弹力以使致动构件170返回到初始位置(致动构件170从其初始位置旋转至间隔位置)。
致动构件170和旋钮环120一体地旋转,使得旋钮环120由于连接到致动构件170的复位弹簧156的弹力而保持初始位置。此外,如上所述保持初始位置的旋钮环120可以以预定的角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当在旋转状态下释放外力时,它可以通过复位弹簧156a、156b提供的复位力返回至初始位置。
例如,当致动构件170通过旋钮环120的操作逆时针旋转时,如图54所示,一对复位弹簧的第一复位弹簧156a提供顺时针作用的弹力,使得致动构件170可以返回至其初始位置。此外,第二复位弹簧156b(为一对复位弹簧156中的另一个)提供逆时针作用的弹力,使得致动构件170返回至初始位置,此时致动构件170通过旋钮环120的操作顺时针旋转,如图10所示。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54,复位磁体158、178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150和致动构件170的圆形板材部172彼此对应的部分处。复位磁体158被布置成使得设置在致动构件170中的复位磁体178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150中的复位磁体158在致动构件170处于初始位置时被对齐。复位磁体158、178被布置成使得布置有彼此不同的极性以便相互吸引地工作。
设置在支撑框架150中的复位磁体158从图中的左侧向右侧进行装配联接,并且设置在致动构件170上的复位磁体178从图中的右侧向左侧进行装配联接。这是为了使复位磁体158、178之间作用的吸引力在将复位磁体158、178插入到凹槽中的方向上工作。这样的结构导致的效果是,防止由于装配复位磁体158、178倾斜而使复位磁体158、178在不使用单独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偏离。
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被设置成通过致动构件170的旋转连接来改变位置,并且旋钮环传感器500感测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位置改变,从而感测旋钮环120的旋转,并且感测连接到致动构件170的旋钮环120的旋转。
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是作为旋钮环传感器500的感测对象并被装设在致动构件170上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装设在致动构件170的圆形板材部172处。在图55、图56中,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被覆盖在旋钮环传感器板块520的后侧处,并且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以图中的虚线示出。
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被装设在圆形板材部172上并被装设为布置在圆形板材部172的面对旋钮环传感器500的那一侧上。这样装设的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位置可以按照在致动构件170旋转时与致动构件170一起旋转的形式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布置在与圆形板材部172的外周表面相邻的位置处。这样布置的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位置可以通过绘制类似于圆形板材部172的外周表面的形状(旋转致动构件170时为圆形形状)的轨迹而改变。
旋钮环传感器500被设置成感测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位置改变并在致动构件170的后表面处被紧固到支撑框架150。
作为示例,旋钮环传感器500可包括旋钮环传感器壳体510、旋钮环传感器板块520和霍尔传感器522a、522b。
旋钮环传感器壳体510被装设成固定到支撑框架150,或者例如固定到框架主体部141的下侧。旋钮环传感器壳体510装设有连接到烹饪器具的控制器的旋钮环传感器板块5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钮环传感器板块520被装设在旋钮环传感器壳体510上并被图示为装设在面对框架主体部141和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那一侧上。此外,用于感测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位置改变的传感器被装设在旋钮环传感器板块520上。
具有上述构造的旋钮环传感器500以非接触方式感测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位置,如同旋钮传感器400。为此,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包括产生磁力的磁性构件,并且旋钮环传感器500包括霍尔传感器522,霍尔传感器522感测以预定距离相邻的磁性构件的磁力。霍尔传感器522被装设在旋钮环传感器板块520上。当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在预定距离内接近霍尔传感器522时,它感测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磁力,并产生与之对应的信号。
旋钮环传感器500包括多个霍尔传感器522,并且多个霍尔传感器522被布置成沿着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旋转路径以预定的间距间隔开。
也就是说,当使致动构件170旋转时,当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以类似于圆形板材部172的外周表面的形状的圆形轨迹旋转时,旋钮环传感器500以将多个霍尔传感器522定位在与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的旋转轨迹对应的弧上的形式布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是,一对霍尔传感器522a和522b布置在旋钮环传感器500上,并且霍尔传感器522a、522b与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按照当旋钮环120和致动构件170处于初始位置中时定位在一对霍尔传感器522之间的形式布置。
根据这个,在旋钮环120的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接近一对霍尔传感器522中的任何一个(下文中被称为“左侧霍尔传感器”),并且在对应霍尔传感器522a中关于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进行感测;在旋钮环120的另一个方向的时间里,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接近一对霍尔传感器522的另一个(下文中被称为“右侧霍尔传感器”),并且在对应霍尔传感器522b中关于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进行感测。
当旋钮环120被设置成提供计时器功能,并且旋钮环120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在预定距离内接近左侧霍尔传感器522a,在左侧霍尔传感器522a中对于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进行感测,因而,由旋钮环传感器500感测时间操作开始时旋钮环120的操作,从而可以进行计时器的操作。
另外,旋钮环被旋转至另一个方向,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在预定距离内接近右侧霍尔传感器522b,并且在右侧霍尔传感器522b中对于旋钮环传感器磁体530进行感测,因而,感测时间操作开始时旋钮环120的操作,使得可以进行计时器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每个霍尔传感器522产生不同种类的信号。也就是说,左侧霍尔传感器522a产生的信号不同于右侧霍尔传感器522b产生的信号。
通过使用它,旋钮环120的功能可被构造成使得计时器的设定时间根据旋钮环120的旋转方向而不同地设定,并且旋钮环120的功能可被构造成使得根据旋钮环120的旋转方向来提供每个不同功能。
作为示例,旋钮环120的功能可被构造成使得计时器的设定时间在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设定为10分钟单位,并且计时器的设定时间在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设定为1分钟单位。
另外,当保持沿一个方向旋转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或更多时间时,可以连续地增加设定时间。例如,当旋钮环120向右旋转时,计时器设定时间增加10分钟单位;当旋钮环120向左旋转然后立即返回(下文中,被称为“点击”)时,在计时器设定时间增加1分钟单位的情况下,当向右旋转的状态保持预定时间(例如,3秒)或更多时间(下文中被称为“长按”)时,计时器设定时间在10分钟单位内连续增加。
换句话说,一个单位的计时器设定时间可以通过短按增加,并且计时器设定时间的连续增加可以通过长按实现。
因为该点击和长按都可以向两侧的左右方向施加,所以可以使用两个霍尔传感器设定四个信号。
在某些情况下,四个信号中的两个信号可用作计时器时间设定的信号,而其余两个信号可用作设定其他功能的信号,诸如选择烹饪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旋钮环120的功能可被构造成使得在单向旋转旋钮环120的时间里设定计时器,并且在旋钮环120的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释放计时器设定。
作为又一示例,旋钮环120的功能可被构造成使得,在旋钮环120的一个方向旋转的时间里设置计时器功能,并且在另一个方向计时器功能的时间里设置除计时器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经由霍尔传感器522产生的信号可被提供,作为经由显示装置125掌握信息输出的基本信息。
例如,通过使用产生于左侧霍尔传感器的信号作为基本信息,可以掌握诸如是否启动计时器操作、计时器时间等信息,并且由此掌握的信息可以通过显示装置125以字母、图形或颜色的形式显示。
图5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的分离状态的立体图,而图58是根据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旋钮组件的旋钮的分离状态下的横向横截面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旋钮组件可以通过拉动旋钮而分离。当旋钮被分离时,被旋钮覆盖的旋钮环背板124暴露至外部。
参照图57,可以看到,锁定支架140穿过旋钮环背板124的支架孔124b并被紧固到前面板10。此时,旋钮通道凹槽144形成在锁定支架140的锁定件142的后面。
在未按下旋钮的状态下,旋钮背板的接合表面(图9的114d)与锁定支架140的锁定件142的右侧相邻。当按下旋钮时,接合表面(图9的144d)与锁定支架140的旋钮通道凹槽144的右侧相邻。因此,旋钮可以仅在按下旋钮时旋转。
维修孔129设置在旋钮环背板124的左侧。维修孔129形成在以直线与阀310的辅助调整件350对齐的位置中。
诸如驱动器之类的工具可以经由维修孔129进入以调整阀310的辅助调整件350。
维修孔129形成为穿入旋钮环背板124、前面板10、支撑框架150和致动构件170,如图58所示。
这样的结构导致的效果是,通过仅分离旋钮而不分离前面板10以及调整阀310的辅助调整件350来提高维修便利性。
在一些示例中,必须考虑接头200和旋钮传感器400的大小来设定阀轴330和维修孔129之间的间距。当接头200的半径大于阀轴330和维修孔129之间的间距时,接头会干涉维修孔129的路径。
同样,当旋钮传感器400的半径大于阀轴330和维修孔129之间的间距时,旋钮传感器400会干涉维修孔129的路径。当然,维修孔129也可穿入旋钮传感器400。
使用维修孔129调整辅助调整件350可能通常不行,但可能在用户手动调整的情况下有时是必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前面板10可被拆卸以操作辅助调整件350,这可能难以由用户执行并且可能需要由服务工程师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当旋钮可被分离时,如本公开中描述的,为了操作辅助调整件350,用户可执行辅助调整件350的调整。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该理解,这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从以上实现许多变化和等同的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公开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67072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Claims (10)

1.一种布置在外壳的外侧的旋钮环,该旋钮环包括:
旋钮环背板(124),其面对所述外壳的外侧;
旋钮环主体(122),其被紧固到所述旋钮环背板并形成所述旋钮环(120)的外观;以及
显示装置,其布置在所述旋钮环主体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环,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布置在所述旋钮环主体(122)的环形形状的径向突出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环,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由连接到所述旋钮环主体的显示器壳体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环,其中,所述显示器壳体具有包围所述显示装置的框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环,其中,所述显示器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旋钮环主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环,所述旋钮环进一步包括显示器壳体,所述显示器壳体包围所述显示装置的侧面并联接到所述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器壳体被安装到所述旋钮环背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环,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125a)以及将所述显示模块安装在其上的显示板(125b),并且安装在所述旋钮环背板处的紧固螺栓(S4)经由所述显示板被安装到所述显示器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环,其中,所述旋钮环主体包括位于上部处的一对突出部(122a),并且所述显示装置被容纳在所述突出部(122a)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钮环,所述旋钮环进一步包括显示器盖(127),所述显示器盖(127)覆盖固定在所述突出部(122a)之间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前侧和上侧,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布置成朝向所述上部倾斜的形式。
10.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环;以及
装设有所述旋钮环的外壳;
其中,所述旋钮环背板设有布线孔(124a),所述显示装置的配线穿过所述布线孔(124a),并且所述外壳设有布线孔(12),所述外壳的所述布线孔(12)形成为与所述旋钮环背板的所述布线孔(124a)的旋转范围对应的弧形长孔,并且所述外壳的所述布线孔(12)在所述旋钮环的旋转范围内不暴露至外部。
CN201811486623.9A 2017-02-17 2018-12-06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Active CN110017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70021878 2017-02-17
KR20170094807 2017-07-26
KR1020170167072A KR102208354B1 (ko) 2017-02-17 2017-12-06 노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KR10-2017-0167072 2017-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7515A true CN110017515A (zh) 2019-07-16
CN110017515B CN110017515B (zh) 2020-11-13

Family

ID=6345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668.4A Active CN110325795B (zh) 2017-02-17 2018-02-19 旋钮组件和包括该旋钮组件的烹饪设备
CN201811487135.XA Active CN110017508B (zh) 2017-02-17 2018-12-06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CN201811486623.9A Active CN110017515B (zh) 2017-02-17 2018-12-06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668.4A Active CN110325795B (zh) 2017-02-17 2018-02-19 旋钮组件和包括该旋钮组件的烹饪设备
CN201811487135.XA Active CN110017508B (zh) 2017-02-17 2018-12-06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3) EP3399234A1 (zh)
KR (9) KR102106843B1 (zh)
CN (3) CN110325795B (zh)
AU (2) AU2018222446B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2809A (zh) * 2021-09-22 2022-01-07 安徽森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体翻滚式炒菜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1019B1 (ko) * 2018-10-19 2020-04-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노브 스위치의 대기전력을 감소시키는 조리기기
KR102572244B1 (ko) * 2018-11-08 2023-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노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WO2022022818A1 (en) * 2020-07-29 2022-02-03 Okida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Gas supply tap with position sensor
KR20220074431A (ko) 2020-11-27 2022-06-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노브 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가전기기
CN114695003B (zh) * 2020-12-31 2023-12-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旋钮装置和烹饪器具
WO2024090732A1 (ko) * 2022-10-28 2024-05-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조작 패널 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세탁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0574A1 (en) * 2002-10-04 2004-04-15 Wylie Bria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iance control and status display
CN2619240Y (zh) * 2003-06-03 2004-06-02 薛大夏 一种膜式家用燃气表
CN1724981A (zh) * 2005-01-28 2006-01-25 杭州中矽微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式家用燃气表
CN203671669U (zh) * 2013-10-18 2014-06-25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具火力显示装置
CN106705138A (zh) * 2016-12-31 2017-05-24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前置的灶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8034A (en) * 1969-10-20 1973-05-23 Solartron Electronic Group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US4140048A (en) * 1978-01-16 1979-02-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oast load selector mechanism
GB2081874B (en) * 1980-07-11 1984-06-13 Concentric Controls Ltd Control systems for gas appliances
CN2064473U (zh) * 1989-05-21 1990-10-24 江源东 煤气阀定时关闭器
CA2112761A1 (en) * 1993-01-05 1994-07-06 Keith Ray Control knob assembly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CN2169787Y (zh) * 1993-09-17 1994-06-22 何建平 自动燃气具装置
KR0175848B1 (ko) * 1993-12-31 1999-03-20 윤종용 전자렌지의 조작스위치
JPH10238784A (ja) * 1997-02-28 1998-09-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調理器
ES2216396T3 (es) * 1999-09-07 2004-10-1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ate Gmbh Barra telescopica para aparatos domesticos.
CN2420526Y (zh) * 1999-11-26 2001-02-21 黎少驰 燃气炉
KR200193805Y1 (ko) * 2000-03-17 2000-08-16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가스레인지의 노브 조립체
CN2521518Y (zh) * 2001-08-10 2002-11-20 萧启成 中低压炉具的开关
CN2580328Y (zh) * 2002-11-22 2003-10-15 梁国恒 燃气阀门的离合控制机构
CN1279316C (zh) * 2004-04-16 2006-10-11 罗添翼 一种燃气灶
ES1059642Y (es) * 2005-02-10 2005-09-01 Fagor S Coop Valvula rotatoria montada en un aparato de coccion multi-gas
KR20060118648A (ko) * 2005-05-16 2006-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스 레인지용 노브의 어셈블리
DE102005045300A1 (de) * 2005-09-22 2006-09-28 Audi Ag Bedie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ersten und einer zweiten bewegbaren Sonnen- und/oder Windschutzvorrichtung an einem Fahrzeug
KR100646087B1 (ko) * 2005-10-20 2006-11-14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가스밸브 스위치캠 조립구조
KR101140121B1 (ko) * 2005-12-20 2012-04-30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가스 기구
CN2914298Y (zh) * 2006-03-22 2007-06-20 天津百利二通机械有限公司 阀门电动装置现场开关的可自动复位旋钮式操作机构
FR2904141A1 (fr) * 2006-07-18 2008-01-2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ommande a detection de position.
KR100854156B1 (ko) * 2007-04-23 2008-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DE102007035564A1 (de) * 2007-07-28 2009-01-29 Daimler Ag Bedieneinrichtung für Funktionen in einem Fahrzeug
KR200454106Y1 (ko) * 2008-09-12 2011-06-15 김원종 업소용 가스렌지
CN101696742B (zh) * 2009-10-21 2010-12-08 潘兆铿 多通道阶跃式电动燃气调节阀
TR200909823A2 (tr) * 2009-12-25 2011-07-21 Bsh Ev Aletleri̇ San. Ve Ti̇c. A.Ş. Kontrol düğmesine sahip bir ev aleti
ITTO20120460A1 (it) * 2012-05-25 2013-11-26 Eltek Spa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per rubinetti di gas
ITTO20120455A1 (it) * 2012-05-25 2013-11-26 Eltek Spa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per rubinetti di gas
GB201312978D0 (en) * 2013-07-19 2013-09-04 Ams Neve Plc Rotary control
US9310084B2 (en) * 2014-03-27 2016-04-12 Frank Chen Stove deactivation timer assembly
CN204176700U (zh) * 2014-08-06 2015-02-25 浙江新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进行火力检测的燃气阀、灶具以及灶具联动系统
JP6504928B2 (ja) * 2015-06-08 2019-04-24 株式会社ハーマン ガス調理器の操作装置
CN105673877B (zh) * 2016-02-22 2018-06-29 上海麦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烤炉的带双气转换功能的燃气阀
US9646783B1 (en) * 2016-04-01 2017-05-09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Encoder assembly for an appliance knob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0574A1 (en) * 2002-10-04 2004-04-15 Wylie Bria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iance control and status display
CN2619240Y (zh) * 2003-06-03 2004-06-02 薛大夏 一种膜式家用燃气表
CN1724981A (zh) * 2005-01-28 2006-01-25 杭州中矽微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式家用燃气表
CN203671669U (zh) * 2013-10-18 2014-06-25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灶具火力显示装置
CN106705138A (zh) * 2016-12-31 2017-05-24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前置的灶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2809A (zh) * 2021-09-22 2022-01-07 安徽森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体翻滚式炒菜机
CN113892809B (zh) * 2021-09-22 2024-01-12 安徽森澜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体翻滚式炒菜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222446A1 (en) 2019-10-10
KR102571985B1 (ko) 2023-08-29
AU2018222446B2 (en) 2021-08-19
EP4224274A1 (en) 2023-08-09
EP3399234A1 (en) 2018-11-07
KR102208354B1 (ko) 2021-01-27
KR102106844B1 (ko) 2020-05-06
KR102458204B1 (ko) 2022-10-24
AU2021211990A1 (en) 2021-08-26
EP3584502B1 (en) 2023-05-17
KR20220148768A (ko) 2022-11-07
KR102420106B1 (ko) 2022-07-12
KR102276981B1 (ko) 2021-07-13
KR20230128433A (ko) 2023-09-05
EP3584502A1 (en) 2019-12-25
CN110017515B (zh) 2020-11-13
CN110017508A (zh) 2019-07-16
KR20180095439A (ko) 2018-08-27
CN110017508B (zh) 2021-06-01
CN110325795B (zh) 2021-05-11
EP3584502A4 (en) 2021-04-21
KR102275768B1 (ko) 2021-07-09
KR102106843B1 (ko) 2020-05-06
AU2021211990B2 (en) 2023-09-21
KR20220002233A (ko) 2022-01-06
CN110325795A (zh) 2019-10-11
KR20180095436A (ko) 2018-08-27
KR20200044775A (ko) 2020-04-29
KR20180095437A (ko) 2018-08-27
KR20180123465A (ko) 2018-11-16
KR20200044776A (ko) 202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0083A (zh)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CN110033979A (zh)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CN110017515A (zh) 用于炉灶面的旋钮组件
EP3367003B1 (en) Knob assembly for cook top
EP3364266B1 (en) Knob assembly for cooktop
US10684021B2 (en) Knob assembly for cook top
KR102133283B1 (ko) 노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KR102481602B1 (ko) 노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KR102554469B1 (ko) 노브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EP3399236B1 (en) Cooking appli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