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1153A -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1153A
CN109991153A CN201811625116.9A CN201811625116A CN109991153A CN 109991153 A CN109991153 A CN 109991153A CN 201811625116 A CN201811625116 A CN 201811625116A CN 109991153 A CN109991153 A CN 109991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data
poor
difference
inner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51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1153B (zh
Inventor
吉田英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gan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gan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gan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gano Scie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91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1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01N17/002Test chamb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01N17/02Electrochemical measuring systems for weathering, corrosion or corrosion-protection measur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能够低成本且高可靠性地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及内部温度数据。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来获得多个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设为多个温度数据组。针对多个温度数据组中的各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设为第一差(Δx)。计算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设为第二差(Δy)。获得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设为差组。用一次函数对针对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该一次函数并设为性能函数(Fi)。使用性能函数Fi进行与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评价。

Description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对医药品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的稳定性试验,进行在固定温度和湿度下长期保存医药品的环境试验。在医药品的环境试验中,作为环境试验装置之一,使用恒温恒湿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恒温恒湿槽具备试验室、加湿部、冷却部、加热部以及送风部。在利用加湿部、冷却部、加热部以及送风部将试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固定的试验室内将医药品保存规定的期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5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7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医药品的环境试验中,需要保证恒温恒湿槽的试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保存期间中被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一般是利用监视传感器或控制传感器来时常测定恒温恒湿槽的试验室内的规定的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另外,每隔固定期间(例如1年)测定恒温恒湿槽的试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分布。由此,能够保证在保存期间中试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被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示出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了环境试验的文书被作为证据提交给有关机关。
然而,试验室内的温度有可能由于外部空气的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上述的方法中,在温度的分布的测定时间点与测定时间点之间的期间,无法判定试验室内的配置有监视传感器或控制传感器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的温度是否被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如果与监视传感器或控制传感器独立地使用温度传感器来时常监视试验室内的温度,则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成本和作业成本升高。因此,期望一种以低成本且考虑到外部空气的温度来对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低成本且高可靠性地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用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评价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其中,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具有所述内部空间,并且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维持预先决定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利用计算机从内置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中的控制器获取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设定温度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温度即周围温度而得到周围温度数据,并且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内部温度数据,该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内部温度而得到内部温度数据;第二步骤,所述计算机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并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样地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内部温度数据,来获取多个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多个温度数据组;第三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中的各个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一差,并且计算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二差,获得所计算出的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差组;第四步骤,由所述计算机用一次函数对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所述一次函数并将其设为性能函数;以及第五步骤,使用所述性能函数来进行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评价。
在此,温度特性例如是指周围温度的变化对内部温度产生的影响度、或者周围温度的变化对第二差的余裕度产生的影响度。
根据该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获取表示环境试验装置的周围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的第一差以及表示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的第二差,获得表示第一差与第二差之间的关系的性能函数。在此,性能表示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性能函数表示周围温度对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产生的影响。该性能函数中的第一差能够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来获得,因此不使周围温度大幅地变化而能够在广范围获得第一差的多个值。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获得性能函数。通过使用这样的性能函数,能够高精度地对任意的时间点的内部温度进行评价。因而,能够低成本且高可靠性地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2)也可以是,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计算机求出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的步骤,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设定容许系数范围;以及判定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是否在所述容许系数范围内。
在该情况下,能够基于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是否在容许系数范围内来判定因周围温度的变动而引起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的变动是否在容许范围内。由此,能够对与环境试验装置中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性能进行评价。
(3)也可以是,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将针对第二差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第二差容许范围;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第二差;以及计算第二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余裕度。
在该情况下,能够判定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具有何种程度的余裕度。由此,能够在任意的时间点估计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是否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
(4)也可以是,在获取所述第二差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获得所述性能函数之后的第一时间点的周围温度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基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以及获取到的设定温度数据,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和所述性能函数,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二差。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第一时间点测定周围温度,来计算该第一时间点的第二差。由此,不测定内部温度而能够在第一时间点对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5)也可以是,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通过将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代入所述性能函数的第二差,来计算作为针对第一差的容许范围的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利用所述计算机,基于设定温度数据以及所述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计算周围温度数据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在该情况下,能够判定为了使第二差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而要求的周围温度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由此,能够通过将周围温度调整到容许范围内,来将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维持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
(6)也可以是,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包含空气调节部,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吹出口用于将由所述空气调节部进行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内部空间内吹出,所述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调节部,设定温度为由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吹出口或所述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
(7)本发明另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用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评价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其中,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具有所述内部空间,并且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维持预先决定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利用计算机从内置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中的控制器获取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设定温度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温度即周围温度来得到周围温度数据,并且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内部温度而得到的多个内部温度数据;第二步骤,所述计算机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并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样地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来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多个温度数据组;第三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所述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一差,并且针对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计算多个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二差,获得所计算出的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差组;由所述计算机用一次函数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对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多个所述一次函数并将其设为性能函数;以及使用多个所述性能函数,来进行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评价。
在该情况下,能够基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的性能函数来对各个位置处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8)也可以是,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计算机求出多个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的步骤,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设定容许系数范围;以及判定多个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是否在所述容许系数范围内。
在该情况下,能够基于多个位置的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是否在容许系数范围内来判定各个位置处的因周围温度的变动而引起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的变动是否在容许范围内。由此,能够对与环境试验装置中的各个位置处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性能进行评价。
(9)也可以是,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将针对第二差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第二差容许范围;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第二差;以及计算第二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余裕度。
在该情况下,能够判定各个位置处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具有何种程度的余裕度。由此,能够在任意的时间点估计各个位置处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是否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
(10)也可以是,在获取所述第二差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获得多个所述性能函数之后的第一时间点的周围温度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基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以及获取到的设定温度数据,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和多个所述性能函数,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多个第二差。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第一时间点测定周围温度,来计算该第一时间点的各个位置处的第二差。由此,不测定内部温度而能够在第一时间点对各个位置处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11)也可以是,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通过将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代入多个所述性能函数的第二差,来计算多个作为针对第一差的容许范围的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利用所述计算机,基于设定温度数据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计算周围温度数据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在该情况下,能够判定为了使各个位置处的第二差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而要求的周围温度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由此,能够通过将周围温度调整到容许范围内,来将各个位置处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维持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
(12)也可以是,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包含空气调节部,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吹出口用于将由所述空气调节部进行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内部空间内吹出,所述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调节部,设定温度为由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吹出口或所述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
(13)本发明再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用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评价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其中,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具有所述内部空间,并且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维持预先决定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利用计算机从内置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中的控制器获取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设定温度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温度即周围温度来得到周围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多个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内部温度而得到的多个内部温度数据;第二步骤,所述计算机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并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样地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来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多个温度数据组;第三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所述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一差,并且针对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计算多个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二差,获得所计算出的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差组;第四步骤,由所述计算机用一次函数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对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多个所述一次函数并将其设为性能函数;第五步骤,将针对第二差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第二差容许范围;第六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获得多个所述性能函数之后的第二时间点的所述多个位置获取第二差;第七步骤,针对所述多个位置计算第二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余裕度;以及第八步骤,确定具有针对所述多个位置的第二差的余裕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余裕度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内确定具有最差的温度特性的位置或具有最高的温度特性的位置。
(14)也可以是,在获取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二差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由在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相同的空间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周围温度进行测定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基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点获取到的周围温度数据以及获取到的设定温度数据,来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一差;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一差和多个所述性能函数,来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多个第二差。
在该情况下,能够对第二时间点的内部空间的多个位置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15)也可以是,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包含空气调节部,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吹出口用于将由所述空气调节部进行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内部空间内吹出,所述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调节部,设定温度为由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吹出口或所述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低成本且高可靠性地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中使用的恒温恒湿槽的立体图,图1的(b)是(a)的恒温恒湿槽的门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恒温恒湿槽的垂直截面图。
图3的(a)是示出内部空间的上端的四个角的位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示意性的水平截面图,图3的(b)是示出内部空间的下端的四个角的位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示意性的水平截面图。
图4是示出恒温恒湿槽与计算机的连接的框图。
图5是示出性能函数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性能函数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性能函数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针对恒温恒湿槽的内部空间内的8个位置的性能函数的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容许系数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差的余裕度的计算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周围温度的变动的容许范围的决定方法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医药品的环境试验的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恒温恒湿槽;2:上部壳体;3:下部壳体;4:分隔壁;5:空调空间;6:排气通路;7:控制器;10:计算机;20:门;21:操作板;22:显示器;23:隔板;24:试验体;31:空气导入口;32:压缩器;33:冷却风扇;34:冷凝器;35、36、37:制冷剂配管;38:电磁开闭阀;39:膨胀阀;41:吹出口;42:吸入口;51:加湿部;51a:盘;51b:夹套加热器;52:冷却/除湿部;53:加热部;54:送风部;61:排气口;201:外壁;202:隔热件;203:内壁;DA1~DA8、DAi(i=1~8):周围温度数据;DI1~DI8、DIi(i=1~8):内部温度数据;DS:设定温度数据;Ea、Va、Xa:上限值;-Eb、-Vb、-Xb:下限值;F1~F8、Fi:性能函数;IS:内部空间;mp:测定点;P1~P8、Pe1~Pe8、Pi(i=1~8):位置;SE0、SE1~SE8、SEi(i=1~8):温湿度传感器;ST1~ST8、STi(i=1~8):温度传感器;ΔT:固定期间;Δx:第一差;Δy:第二差;Δymax:第二差的最大值;-Δymin:第二差的最小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1)恒温恒湿槽的结构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中使用的恒温恒湿槽的立体图,图1的(b)是示出图1的(a)的恒温恒湿槽的门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恒温恒湿槽的垂直截面图。图1和图2的恒温恒湿槽1是例如在用于医药品的稳定性试验的环境试验中使用的环境试验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恒温恒湿槽1具备长方体形状的上部壳体2和长方体形状的下部壳体3。上部壳体2具有前部开口。在上部壳体2的前部开口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门20。在门20上安装有操作板21和显示器22。
如图2所示,在上部壳体2内设置有分隔壁4。分隔壁4将上部壳体2内的封闭空间划分为作为试验室的内部空间IS和空气调节空间(以下称为空调空间。)5。在内部空间IS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隔板23。在隔板23上载置医药品等试验体24。
在分隔壁4的上部设置有吹出口41,在分隔壁4的下部设置有吸入口42。在吹出口41的附近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SE0。此外,温湿度传感器SE0也可以被安装在吸入口42的附近。
在空调空间5中,作为空气调节部,配置有加湿部51、冷却/除湿部52、加热部53以及送风部54。加湿部51包括夹套加热器51b以及用于积存水的盘51a。冷却/除湿部52例如包括冷却器。加热部53例如包括钢带线加热器(日文:ワイヤストリップヒータ)。送风部54例如包括多叶片风扇。在上部壳体2及下部壳体3的背面侧设置有排气通路6。
在下部壳体3的前表面设置有空气导入口31。在下部壳体3内配置有压缩器32、冷却风扇33以及冷凝器34。冷凝器34经由制冷剂配管35连接于冷却/除湿部52。在制冷剂配管35上设置有电磁开闭阀38和膨胀阀39。冷却/除湿部52经由制冷剂配管36而与压缩器32连接,压缩器32经由制冷剂配管37而与冷凝器34连接。
从冷却/除湿部52导出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配管36被导入到压缩器32中并由压缩器32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配管37被导入到冷凝器34中并由冷凝器34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过制冷剂配管35和电磁开闭阀38被引导到膨胀阀39,被膨胀阀39进行膨胀。膨胀后的制冷剂被导入到冷却/除湿部52。加湿部51对空调空间5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冷却/除湿部52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热来对被加湿后的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加热部53对被冷却和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利用送风部54将在空调空间5中被调整温度和湿度后的空气如用空心的箭头表示的那样经过吹出口41向内部空间IS内吹出,内部空间IS内的空气经过吸入口42被吸入到空调空间5内。
另外,利用冷却风扇33将空气经过空气导入口31导入到下部壳体3内。由此,冷凝器34被冷却。下部壳体3内的空气如用带阴影的箭头表示的那样经过排气通路6从背面部的排气口61排出。
另外,如图1的(a)、(b)所示,在下部壳体3内设置有控制器7。控制器7基于温湿度传感器SE0的测定值,来对加湿部51、冷却/除湿部52、加热部53以及送风部54进行控制。由此,内部空间IS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被维持为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控制器7与操作板21及显示器22连接。
(2)性能函数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中使用的性能函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性能函数的计算可以在恒温恒湿槽1出货前在工厂中进行,也可以在向医药品的制造公司或研究机关交付恒温恒湿槽1之后进行。在性能函数的计算是在交付恒温恒湿槽1之后进行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IS内不放置试验体24的状态下或在内部空间IS内放置试验体24的状态下计算性能函数。
图1的恒温恒湿槽1被设置在建筑物的房间内。在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安装一个或多个温湿度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部空间IS内的8个位置P1~P8分别安装温湿度传感器。
图3的(a)是示出内部空间IS内的上端的四个角的位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示意性的水平截面图。图3的(b)是示出内部空间IS内的下端的四个角的位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配置的示意性的水平截面图。
上部壳体2由外壁201、隔热件202以及内壁203构成。外壁201例如由不锈钢板等金属板形成。内壁203例如由镀锌钢板等金属板形成。作为隔热件202,例如能够使用聚氨酯硬质泡沫和玻璃棉。
如图3的(a)所示,在内部空间IS内的上端的四个角的位置P1~P4分别安装温湿度传感器SE1~SE4。与内部空间IS内的上端的四个角的位置P1~P4对应地在外壁201的表面上的4个位置Pe1~Pe4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ST1~ST4。另外,如图3的(b)所示,在内部空间IS内的下端的四个角的位置P5~P8分别安装温湿度传感器SE5~SE8。另外,与内部空间IS内的下端的四个角的位置P5~P8对应地在外壁201的表面上的4个位置Pe5~Pe8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ST5~ST8。
由各个温湿度传感器SE1~SE8测定内部空间IS的内部温度和湿度。另外,由各个温度传感器ST1~ST8测定恒温恒湿槽1的周围温度。在此,周围温度是指设置恒温恒湿槽1的空间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围温度为恒温恒湿槽1的外壁201的表面上的温度。周围温度也可以为恒温恒湿槽1的附近的特定位置的温度。
在图1的(a)的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使用操作板21来将内部空间IS的设定温度设定为规定值。另外,将内部空间IS的设定湿度设定为规定值。由此,由控制器7对加湿部51、冷却/除湿部52、加热部53以及送风部54进行控制,使得内部空间IS的吹出口41处的温度和湿度分别维持为设定温度和设定湿度。本发明涉及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的改善,因此不提及内部空间IS的湿度特性评价方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与温度有关的性能函数。内部温度IS内的温度几乎不受湿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本发明中,在性能函数的计算中不考虑湿度。使用连接于恒温恒湿槽1的计算机来计算性能函数。
图4是示出恒温恒湿槽与计算机的连接的框图。如图4所示,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10与恒温恒湿槽1的控制器7、温湿度传感器SE1~SE8以及温度传感器ST1~ST8连接。计算机10从控制器7获取设定温度的值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DS。另外,计算机10分别从温湿度传感器SE1~SE8获取内部温度的测定值并将其设为内部温度数据DI1~DI8,分别从温度传感器ST1~ST8获取周围温度的测定值并将其设为周围温度数据DA1~DA8。
图5和图6是示出性能函数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性能函数的计算是针对多个位置P1~P8分别进行的,但下面说明针对内部空间IS内的任意的一个位置Pi(i=1~8)的性能函数的计算方法。在此,i为1~8的任意的整数。
首先,作业人员使用操作板21来对恒温恒湿槽1的控制器7输入设定温度。在恒温恒湿槽1的动作稳定之后,计算机10从控制器7获取设定温度的值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DS(步骤S1)。接着,计算机10从温度传感器STi(i=1~8)获取周围温度的测定值并将其设为周围温度数据,从温湿度传感器SEi(i=1~8)获取内部温度的测定值并将其设为内部温度数据(步骤S2)。
计算机10判定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和内部温度数据的获取次数是否达到了m次(步骤S3)。m为1以上的整数。在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和内部温度数据的获取次数没有达到m次的情况下,计算机10返回到步骤S2,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和内部温度数据。
在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和内部温度数据的获取次数达到了m次的情况下,计算机10计算所获取到的m个周围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和m个内部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并将它们分别设为周围温度数据DAi(i=1~8)和内部温度数据DIi(i=1~8)(步骤S4),将设定温度数据DS、周围温度数据DAi以及内部温度数据DIi的组合设为温度数据组来进行存储(步骤S5)。通过计算m个周围温度数据的平均值和m个内部温度数据的平均值,能够去除噪声等引起的对周围温度及内部温度的测定值的变动的影响。
接着,计算机10判定是否已存储n个温度数据组(步骤S6)。n为2以上的整数。在没有存储n个温度数据组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计算机10判定是否变更了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步骤S7)。在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都没有被变更的情况下,计算机10进行待机,直至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为止。在变更了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计算机10进行步骤S1~S7的处理,来存储另一个温度数据组。
在步骤S6中已存储n个温度数据组的情况下,计算机10针对各个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DAi与设定温度数据DS之差(以下称为第一差Δx。)(步骤S8)。另外,计算机10针对各个温度数据组计算内部温度数据DIi与设定温度数据DS之差(以下称为第二差Δy。)(步骤S9)。并且,计算机10针对各个温度数据组将第一差Δx与第二差Δy的组合设为差组来进行存储(步骤S10)。由此,获得n个差组。
之后,计算机10基于n个差组来计算性能函数(步骤S11)。具体地说,计算机10通过回归分析,用一次函数对n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该一次函数来作为性能函数。计算机10存储所获得的性能函数(步骤S12)。具体地说,存储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和截距系数。
图7是示出性能函数的一例的概念图。图7的横轴表示周围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第一差Δx),纵轴表示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第二差Δy)。在下面的图8~图11中也同样。如图7所示,多个差组在Δx-Δy平面中被标记为测定点mp。通过对多个测定点mp的回归分析来计算一次函数,将该一次函数作为性能函数Fi。通过下面的式子表示性能函数Fi。
Fi=Δy=A×Δx+B…(1)
在上面的式(1)中,A为斜率系数,B为截距系数。此外,截距系数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特性产生。如后述的那样,能够使用性能函数Fi来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3)性能函数的例子
图8是示出针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内的8个位置的性能函数的例子的图。在图8的例子中,将设定温度设定为20℃、40℃以及60℃,来针对8个位置P1~P8获取了各设定温度时的周围温度数据和内部温度数据。由此,针对8个位置P1~P8中的各个位置获取3个温度数据组,并计算出3个差组。在Δx-Δy平面中标记出各差组中的第一差Δx与第二差Δy之间的关系。通过图5和图6的方法分别针对8个位置P1~P8计算出性能函数F1~F8。
在医药品的环境试验中,要求例如在25℃±2℃、30℃±2℃或40℃±2℃的温度条件下将医药品保存固定期间以上。在图8的例子中,在周围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第一差Δx)在-40℃~10℃的范围内时,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第二差Δy)相比于±2℃而言足够小。
(4)关于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的评价方法
(a)第二差Δy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余裕度的评价
针对各性能函数Fi计算第二差Δy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余裕度。图9是示出第二差的余裕度的计算方法的例子的图。
首先,设定第一差Δx的变动范围(以下称为第一差变动范围。)。第一差变动范围基于设置恒温恒湿槽1的空间的温度的变动范围和设定温度来设定。将第一差变动范围的上限值设为Xa,将第一差变动范围的下限值设为-Xb。
另外,设定第二差Δy的容许范围(以下称为第二差容许范围。)。第二差容许范围在环境试验中被设定为规定的温度条件。将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设为Ea,将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设为-Eb。
例如,在设定温度为25℃、周围温度能够在10℃~30℃的范围内变动的情况下,第一差变动范围的上限值Xa为5℃,第一差变动范围的下限值-Xb为-15℃。另外,在内部温度的容许误差为±2℃的情况下,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Ea为+2℃,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Eb为-2℃。
在第一差变动范围-Xb~Xa内获取针对性能函数Fi的第二差Δ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图9的例子中,第一差变动范围的上限值Xa处的第二差Δymax成为第二差的最大值,第一差变动范围的下限值-Xb处的第二差-Δymin成为第二差的最小值。
第二差Δymax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Ea的余裕度Ma例如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计算。
Ma=Ea-Δymax…(2)
第二差-Δymin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Eb的余裕度Mb例如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计算。
Mb=Eb-Δymin…(3)
余裕度Ma、Mb中的具有小的值的余裕度成为最小余裕度。在图9的例子中,余裕度Ma为针对性能函数Fi的最小余裕度。
余裕度的计算方法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计算余裕度。例如,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计算第二差Δymax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Ea的余裕度Ma以及第二差-Δymin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Eb的余裕度Mb。
Ma=(Ea-Δymax)/Ea…(4)
Mb=(Eb-Δymin)/Eb…(5)
另外,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计算与任意的第一差Δxk对应的第二差Δyk的余裕度。在第二差Δyk具有正的值的情况下,第二差Δyk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Ea的余裕度Mk例如能够通过下面的式(6)来计算。
Mk=Ea-Δyk…(6)
在第二差Δyk具有负的值的情况下,第二差Δyk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Eb的余裕度Mk例如能够通过下面的式(7)来计算。
Mk=(Eb+Δyk)…(7)
第二差Δyk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余裕度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计算。
Mk=(Ea-Δyk)/Ea…(8)
Mk=(Eb+Δyk)/Eb…(9)
由此,能够按周围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的各个值来计算第二差Δyk的余裕度Mk。
另外,在获得性能函数Fi之后的任意的时间点计算第二差Δyk的余裕度。在此,任意的时间点的第二差Δyk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获取。通过测定周围温度来获得周围温度数据DAi,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DS。基于周围温度数据DAi和设定温度数据DS来计算第一差Δxk。通过将计算出的第一差Δxk代入上述的式(1)的性能函数Fi中的第一差Δx,来计算第二差Δyk。根据该方法,在恒温恒湿槽1的实际运行中不测定内部温度,而能够通过测定周围温度来获取第二差Δyk。在此,实际运行是指恒温恒湿槽1为了进行试验体24的环境试验而进行动作。
此外,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点通过测定周围温度和内部温度来计算第二差Δyk。
通过在多个时间点计算第二差Δyk相对于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Ea或下限值-Eb的余裕度Mk,能够估计多个时间点之间的任意的时间点或将来的任意的时间点的第二差Δy是否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
(b)基于斜率系数的评价
求出各性能函数Fi的斜率系数A。另外,通过以下方法来设定斜率系数A的容许系数范围。图10是示出容许系数范围的设定方法的例子的图。在图10的例中,性能函数Fi的截距系数B被设为0。
与图9的例子同样地设定第一差变动范围-Xb~Xa和第二差容许范围-Eb~Ea。在该情况下,用于在因周围温度的变动而第一差Δx在第一差变动范围-Xb~Xa内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使第二差Δy处于第二差容许范围-Eb~Ea内的最大的斜率系数为Amax,最小的斜率系数为Amin。即,性能函数的容许系数范围为Amin以上且Amax以下。
当各性能函数Fi的斜率系数A在容许系数范围Amin~Amax内时,因周围温度的变动引起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第二差Δy)的变动在第二差容许范围-Eb~Ea内。因而,能够基于各性能函数Fi的斜率系数A是否在容许系数范围Amin~Amax内来判定因周围温度的变动引起的内部温度的变动是否在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由此,能够进行关于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的评价。
容许系数范围的设定方法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对最初计算出的各性能函数Fi的斜率系数Ai加上规定值来决定容许系数范围的上限值,通过从各性能函数Fi的斜率系数Ai减去规定值来决定容许系数范围的下限值。在该情况下,各性能函数Fi的斜率系数Ai±规定值的范围被设定为容许系数范围。
(c)基于决定系数的评价
针对多个位置P1~P8中的各个位置,基于多个差组(Δx,Δy)和各性能函数Fi来计算各性能函数Fi的决定系数。决定系数表示性能函数Fi相对于通过实测得到的多个差组(Δx,Δy)的拟合程度。能够基于针对各性能函数Fi计算出的决定系数来判断是否能够在内部空间IS内的各个位置P1~P8使用性能函数来对温度特性进行评价。例如,性能函数Fi的决定系数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能够在与该性能函数Fi对应的位置使用性能函数来对温度特性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性能函数Fi的决定系数小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不能在与该性能函数Fi对应的位置使用性能函数对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d)周围温度的变动的容许范围的决定
能够使用各性能函数Fi来针对各设定温度决定周围温度的变动的容许范围。图11是示出周围温度的变动的容许范围的决定方法的例子的图。
通过将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Ea代入上述的式(1)的性能函数Fi中的第二差Δy,来获得下面的式子。
Ea=A×Δx+B…(10)
基于上述的式(10)获得下面的式子。
Δx=(Ea-B)/A=Va…(11)
根据上述的式(11)来计算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Va。
同样地,通过将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Eb代入上述的式(1)的性能函数Fi中的第二差Δy,来获得下面的式子。
-Eb=A×Δx+B…(12)
基于上述的式(12)获得下面的式子。
Δx=(-Eb-B)/A=-Vb…(13)
根据上述的式(13)来计算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下限值-Vb。
能够基于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Va和下限值-Vb来决定用于使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温度满足温度条件的周围温度的变动的容许范围。例如,在设定温度为40℃、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Va为10℃、下限值-Vb为-35℃的情况下,周围温度的变动的容许范围成为5℃~50℃。在本例中,在周围温度在5℃~50℃的范围内变动的情况下,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温度能够满足温度条件。
(e)最差点和最佳点的判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多个位置P1~P8获得性能函数F1~F8。基于多个性能函数F1~F8通过下面的判定方法中的任意的方法来判定与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有关的最差点和最佳点。
在第一判定方法中,使用针对多个性能函数F1~F8计算的最小余裕度。与具有多个性能函数F1~F8的最小余裕度中的最小的最小余裕度的性能函数对应的位置被判定为最差点。另外,与具有多个性能函数F1~F8的最小余裕度中的最大的最小余裕度的性能函数对应的位置被判定为最佳点。
另外,也可以是,在任意的时间点针对多个位置P1~P8计算与任意的第一差Δxk对应的第二差Δyk的余裕度,具有最小的余裕度的位置被判定为最差点,具有最大的余裕度的位置被判定为最佳点。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任意的时间点根据周围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第一差Δx)来判定最差点和最佳点。
在第二判定方法中,使用多个性能函数F1~F8的斜率系数A。在该情况下,计算多个性能函数F1~F8的斜率系数A的绝对值。与具有最大的斜率系数A的绝对值的性能函数对应的位置被判定为最差点,与具有最小的斜率系数A的绝对值的性能函数对应的位置被判定为最佳点。
此外,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判定方法与第二判定方法进行组合来判定最差点和最佳点。
在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处的第二差Δy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其它位置处的第二差Δy也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因而,通过对最差点处的第二差Δy进行监视,能够确认内部空间IS中的所有位置的内部温度满足温度条件。
另外,通过在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离最佳点近的位置放置试验体24,能够在稳定的温度气氛内进行环境试验。
(5)医药品的环境试验
接下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进行的医药品的环境试验的例子。在医药品的环境试验中,在满足固定的温度条件和固定的湿度条件的环境下将医药品保存固定期间,并对该医药品的疗效是否能够维持进行试验。例如,长期保存试验的温度条件为25℃±2℃或30℃±2℃,最小试验期间为12个月。加速试验的温度条件为40℃±2℃,最小试验期间为6个月。为了保证在满足规定的温度条件的环境下进行这样的环境试验,需要对恒温恒湿槽1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
图12是示出医药品的环境试验的例子的图。首先,在工厂中制造出恒温恒湿槽1之后,在出货前的检查的时间点t1,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在时间点t1的评价中,对恒温恒湿槽1安装多个温湿度传感器SE1~SE8和多个温度传感器ST1~ST8,通过图5和图6的方法来针对内部空间IS的多个位置P1~P8计算性能函数F1~F8。使用多个性能函数F1~F8针对位置P1~P8通过上述的方法来进行温度特性的评价。例如,针对所有性能函数F1~F8确认最小余裕度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斜率系数A的绝对值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下、以及多个性能函数F1~F8的决定系数为规定的基准值以上。
接下来,在恒温恒湿槽1被设置在订货方的建筑物的房间内的时间点t2,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在时间点t2的评价中,与在时间点t1的评价同样地针对内部空间IS的多个位置P1~P8计算性能函数F1~F8,使用所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针对位置P1~P8通过上述的方法来进行温度特性的评价。时间点t2的评价是在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内没有放置试验体24的状态和放置了试验体24的状态下进行的。
之后,在环境试验开始的时间点t3,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时间点t3的评价是在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内放置了试验体24的状态下进行的。此外,也可以在将试验体24放置在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内之前进行评价。
在该情况下,针对内部空间IS的多个位置P1~P8中的各个位置获取第二差Δy,对获取到的各个第二差Δy的余裕度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是,针对内部空间IS的多个位置P1~P8计算多个性能函数F1~F8,针对多个性能函数F1~F8评价余裕度、斜率系数或决定系数。或者,也可以是,只针对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获取第二差Δy,对获取到的第二差Δy的余裕度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是,只针对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计算性能函数,针对计算出的性能函数评价余裕度、斜率系数或决定系数。
在从环境试验开始的时间点t3经过固定期间ΔT后的时间点t4,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在时间点t4的评价中,暂时将门20打开,在安装多个温湿度传感器SE1~SE8和多个温度传感器ST1~ST8之后,将门20关闭。之后,在恒温恒湿槽1的温湿度传感器SE0的测定值稳定在设定温度之后,通过针对位置P1~P8中的各个位置测定内部温度和周围温度来获取第二差Δy,对获取到的各个第二差Δy的余裕度进行评价。
也可以是,在时间点t4也针对内部空间IS的多个位置P1~P8计算多个性能函数F1~F8,针对多个性能函数F1~F8评价余裕度、斜率系数或决定系数。或者,也可以是,只针对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获取第二差Δy,对获取到的第二差Δy的余裕度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是,只针对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计算性能函数,针对计算出的性能函数评价余裕度、斜率系数或决定系数。
也可以是,在时间点t4的评价中,不测定位置P1~P8的内部温度,而只测定位置Pe1~Pe8的周围温度。在该情况下,基于周围温度和设定温度来计算第一差Δx的值,通过将第一差Δx的值代入上述的式(1)的第一差Δx来计算第二差Δy。确认所获取到的各个第二差Δy是否在第二差容许范围(例如±2℃)内,并且对各个第二差Δy的余裕度进行评价。或者,只针对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获取第二差Δy,确认所获取到的第二差Δy是否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并且对第二差Δy的余裕度进行评价。在针对最差点的第二差Δy的值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估计为针对其它位置的第二差Δy的值也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
能够基于通过时间点t3的评价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以及通过时间点t4的评价获得的第二差Δy,来估计从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为止的期间内的各个位置P1~P8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是否被维持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另外,能够基于通过时间点t3的评价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以及通过时间点t4的评价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来估计从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为止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无变化。
在时间点t4的评价中,也可以只获取最差点的第二差Δy。在该情况下,在针对最差点的第二差Δy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估计为针对其它位置的第二差Δy也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另外,也可以是,只计算针对内部空间IS的最差点的性能函数,针对计算出的性能函数评价余裕度、斜率系数或决定系数。
在从时间点t4起经过固定期间ΔT后的时间点t5,通过与时间点t4时同样的方法来对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能够基于在时间点t2或时间点t3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以及在时间点t4和时间点t5获取到的第二差Δy,来估计从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为止的期间以及从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为止的期间内的各个位置P1~P8的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是否被维持在第二差容许范围内。另外,能够基于通过时间点t4的评价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以及通过时间点t5的评价计算出的性能函数F1~F8,来估计从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为止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无变化。
另外,能够通过对从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为止的期间以及从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为止的期间内的周围温度进行测定,基于性能函数F1~F8来获取任意的时间点的第二差Δy。由此,能够保证在从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为止的期间以及从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为止的期间内的任意的时间点各个位置P1~P8的内部温度满足温度条件。
(6)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中获得的性能函数Fi表示周围温度对内部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产生的影响。该性能函数Fi中的第一差Δx能够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来获得,因此不使周围温度大幅地变化而能够在广温度范围内获得第一差Δx的值。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计算性能函数Fi。通过使用这样的性能函数Fi,能够高精度地估计任意的时间点的内部温度。因而,能够低成本且高可靠性地对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其结果,能够低成本且高可靠性地保证环境试验的期间中的恒温恒湿槽1的性能。
另外,在变更恒温恒湿槽1的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相比于变更恒温恒湿槽1的周围温度而言,直至温度稳定为止的时间短,且电力消耗小。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中,还能够不变更周围温度,而是通过变更设定温度来计算性能函数Fi。由此,能够减少等待时间和电力消耗。
(7)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将恒温恒湿槽1的内部空间IS的温度控制为设定温度的温湿度传感器SE0被配置在吹出口41的附近,但温湿度传感器SE0也可以被配置在吸入口42的附近,温湿度传感器SE0还可以被配置在吹出口41的附近和吸入口42的附近,温湿度传感器SE0还可以被配置在内部空间IS内的其它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测定周围温度的多个温度传感器ST1~ST8被配置为与恒温恒湿槽1的外壁201的表面上接触,但多个温度传感器ST1~ST8也可以被配置在恒温恒湿槽1的外壁201的附近的空间。另外,也可以针对多个温湿度传感器SE1~SE8共同地配置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多个性能函数F1~F8而对控制器7连接计算机10,但控制器7也可以具有计算机10的功能。

Claims (15)

1.一种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用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评价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其中,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具有所述内部空间,并且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维持预先决定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利用计算机从内置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中的控制器获取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设定温度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温度即周围温度而得到周围温度数据,并且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内部温度数据,该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内部温度而得到内部温度数据;
第二步骤,所述计算机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并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样地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内部温度数据,来获取多个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多个温度数据组;
第三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中的各个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一差,并且计算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二差,获得所计算出的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差组;
第四步骤,由所述计算机用一次函数对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所述一次函数并将其设为性能函数;以及
第五步骤,使用所述性能函数来进行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利用所述计算机求出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的步骤,
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设定容许系数范围;以及
判定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是否在所述容许系数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针对第二差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第二差容许范围;
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第二差;以及
计算第二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余裕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所述第二差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获得所述性能函数之后的第一时间点的周围温度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
基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以及获取到的设定温度数据,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和所述性能函数,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二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计算机,通过将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代入所述性能函数的第二差,来计算作为针对第一差的容许范围的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
利用所述计算机,基于设定温度数据以及所述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计算周围温度数据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包含空气调节部,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吹出口用于将由所述空气调节部进行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内部空间内吹出,所述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调节部,
设定温度为由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吹出口或所述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
7.一种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用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评价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其中,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具有所述内部空间,并且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维持预先决定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利用计算机从内置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中的控制器获取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设定温度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温度即周围温度来得到周围温度数据,并且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内部温度而得到的多个内部温度数据;
第二步骤,所述计算机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并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样地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来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多个温度数据组;
第三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所述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一差,并且针对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计算多个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二差,获得所计算出的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差组;
由所述计算机用一次函数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对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多个所述一次函数并将其设为性能函数;以及
使用多个所述性能函数,来进行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有关的评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利用所述计算机求出多个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的步骤,
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设定容许系数范围;以及
判定多个所述性能函数的斜率系数是否在所述容许系数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评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
将针对第二差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第二差容许范围;
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第二差;以及
计算第二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余裕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所述第二差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由第一温度传感器获取获得多个所述性能函数之后的第一时间点的周围温度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
基于在所述第一时间点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以及获取到的设定温度数据,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点的第一差和多个所述性能函数,来计算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多个第二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计算机,通过将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代入多个所述性能函数的第二差,来计算多个作为针对第一差的容许范围的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
利用所述计算机,基于设定温度数据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来计算周围温度数据的容许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包含空气调节部,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吹出口用于将由所述空气调节部进行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内部空间内吹出,所述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调节部,
设定温度为由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吹出口或所述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
13.一种温度特性评价方法,用于针对环境试验装置评价内部空间的温度特性,其中,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具有所述内部空间,并且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内部空间的温度维持预先决定的设定温度,所述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利用计算机从内置于所述环境试验装置中的控制器获取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设定温度并将其设为设定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温度传感器获得的周围温度数据,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内,获得该空间的温度即周围温度来得到周围温度数据,利用所述计算机获取由多个温度传感器获得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内部温度而得到的多个内部温度数据;
第二步骤,所述计算机通过变更设定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方并与所述第一步骤同样地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来获取设定温度数据、周围温度数据以及多个内部温度数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的多个温度数据组;
第三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所述温度数据组计算周围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一差,并且针对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计算多个内部温度数据与设定温度数据之差并将其设为第二差,获得所计算出的第一差与第二差的组合并将其设为差组;
第四步骤,由所述计算机用一次函数针对所述多个位置中的各个位置,对针对所述多个温度数据组的多个差组进行近似,获得多个所述一次函数并将其设为性能函数;
第五步骤,将针对第二差的容许范围设定为第二差容许范围;
第六步骤,利用所述计算机针对获得多个所述性能函数之后的第二时间点的所述多个位置获取第二差;
第七步骤,针对所述多个位置计算第二差相对于所述第二差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余裕度;以及
第八步骤,确定具有针对所述多个位置的第二差的余裕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余裕度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二差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由在与设置有所述环境试验装置的空间相同的空间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对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周围温度进行测定来获取周围温度数据,并且获取设定温度数据;
基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点获取到的周围温度数据以及获取到的设定温度数据,来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一差;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第一差和多个所述性能函数,来计算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多个第二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温度特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试验装置包含空气调节部,并具有吹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吹出口用于将由所述空气调节部进行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内部空间内吹出,所述吸入口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调节部,
设定温度为由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所述吹出口或所述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
CN201811625116.9A 2017-12-29 2018-12-28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Active CN109991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5089 2017-12-29
JP2017255089A JP7079955B2 (ja) 2017-12-29 2017-12-29 温度特性評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1153A true CN109991153A (zh) 2019-07-09
CN109991153B CN109991153B (zh) 2024-02-23

Family

ID=6705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5116.9A Active CN109991153B (zh) 2017-12-29 2018-12-28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90203963A1 (zh)
JP (1) JP7079955B2 (zh)
CN (1) CN10999115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7782A (zh) * 2020-03-30 2020-09-25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氧量的火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异常检测方法
CN112578133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分析设备的测试管理方法
TWI785860B (zh) * 2021-10-25 2022-12-01 謝德風 三溫多點均溫的氣體分流溫控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2391B2 (ja) * 2018-06-12 2020-07-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算出装置、算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81926A (ja) * 2021-05-27 2022-12-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温調装置、試験装置及び温調方法
CN114646664B (zh) * 2022-05-20 2022-08-12 领合(南通)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复合门窗型材隔热性能质量监测方法与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5496A (ja) * 2006-02-24 2007-09-06 Espec Corp 環境試験装置
JP2008002721A (ja) * 2006-06-21 2008-01-10 Toko Electric Corp 環境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JP2009216660A (ja) * 2008-03-12 2009-09-24 Espec Corp 環境試験方法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CN102197266A (zh) * 2008-10-28 2011-09-21 株式会社长野科学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空调装置以及环境试验装置
CN102374618A (zh) * 2010-08-10 2012-03-14 株式会社山武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CN103376805A (zh) * 2012-04-17 2013-10-3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温度控制方法和反应杯清洗方法
JP2014009923A (ja) * 2012-07-02 2014-01-2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03759851A (zh) * 2014-02-18 2014-04-30 悉雅特万科思自动化(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电阻采集模块的温度补偿方法
CN104081183A (zh) * 2012-02-03 2014-10-01 株式会社长野科学 控制单元
JP2015203612A (ja) * 2014-04-14 2015-11-16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温湿度制御方法
CN105318644A (zh) * 2015-03-13 2016-02-1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324614A (zh) * 2013-06-17 2016-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06546357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环境温度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368128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北京小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温场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316B2 (ja) * 1995-03-28 1999-1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JP2005229758A (ja) * 2004-02-13 2005-08-25 Tyrell Express Kk エネルギー消費管理システム
EP2099255A1 (en) * 2006-04-18 2009-09-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access on a portable device
JP4879814B2 (ja) * 2007-04-25 2012-02-22 ナガノ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閉空間内の状態推定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て恒温槽の温度状態を監視する装置
US8306772B2 (en) * 2008-10-13 2012-11-06 Apple Inc. Method for estimating temperature at a critical point
US8620632B2 (en) * 2011-06-24 2013-12-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stimating building thermal properties by integrating heat transfer inversion model with clustering and regression techniques for a portfolio of existing buildings
JP6160945B2 (ja) * 2013-01-11 2017-07-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室温推定装置、プログラム
US20140379298A1 (en) * 2013-06-21 2014-12-25 Apogee Interactiv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Energy Usage via Thermostat-Centered Approaches and Deriving Building Climate Analytics
WO2017056403A1 (ja) * 2015-10-01 2017-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方法、空調制御装置及び空調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101049B2 (en) * 2015-11-12 2018-10-1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air-cooling mechanisms
JP6014862B1 (ja) * 2015-11-13 2016-10-26 スガ試験機株式会社 耐候性試験機
JP6566049B2 (ja) * 2016-01-21 2019-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力需要値算出システム、電力需要値算出方法および電力需要値算出プログラム
US10970128B2 (en) * 2018-04-13 2021-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rve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5496A (ja) * 2006-02-24 2007-09-06 Espec Corp 環境試験装置
JP2008002721A (ja) * 2006-06-21 2008-01-10 Toko Electric Corp 環境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JP2009216660A (ja) * 2008-03-12 2009-09-24 Espec Corp 環境試験方法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CN102197266A (zh) * 2008-10-28 2011-09-21 株式会社长野科学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空调装置以及环境试验装置
CN102374618A (zh) * 2010-08-10 2012-03-14 株式会社山武 空调控制装置以及方法
CN104081183A (zh) * 2012-02-03 2014-10-01 株式会社长野科学 控制单元
CN103376805A (zh) * 2012-04-17 2013-10-3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温度控制方法和反应杯清洗方法
JP2014009923A (ja) * 2012-07-02 2014-01-2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05324614A (zh) * 2013-06-17 2016-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控制装置以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03759851A (zh) * 2014-02-18 2014-04-30 悉雅特万科思自动化(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电阻采集模块的温度补偿方法
JP2015203612A (ja) * 2014-04-14 2015-11-16 エスペ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試験装置及び温湿度制御方法
CN105318644A (zh) * 2015-03-13 2016-02-1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46357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环境温度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368128A (zh) * 2016-05-11 2017-11-21 北京小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温场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水波等: "棉包内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中国纤检, no. 17, pages 61 - 67 *
李润之等: "环境温度对瓦斯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 爆炸与冲击, vol. 33, no. 04, pages 415 - 4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8133A (zh) * 2019-09-27 2021-03-3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和分析设备的测试管理方法
CN111707782A (zh) * 2020-03-30 2020-09-25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氧量的火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异常检测方法
TWI785860B (zh) * 2021-10-25 2022-12-01 謝德風 三溫多點均溫的氣體分流溫控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62681A1 (en) 2021-08-26
US20190203963A1 (en) 2019-07-04
JP7079955B2 (ja) 2022-06-03
US11614248B2 (en) 2023-03-28
CN109991153B (zh) 2024-02-23
JP2019120568A (ja) 201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1153A (zh) 温度特性评价方法
CN107943162B (zh) 模块化环境控制室
CN102141288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302618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an hvac system
US8783049B2 (en) Cooling system with indirect humidity determination
US20180313559A1 (en) Economizer/dcv controller with manual sensor calibration
CN106765859A (zh) 空调的制冷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6403161A (zh) 防凝露的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和空调
CN105115738B (zh) 顶置式空调系统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5143780A (zh) 空调系统控制装置
CN204710357U (zh) 恒温恒湿试验箱
US9091454B2 (en) Air change rat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KR101691881B1 (ko) 복합 환경 대응 환기공조시스템 시험장치
CN108131755A (zh) 一种电气设备组件柜温湿度协同控制方法
CN114405560A (zh) 一种温湿环境试验箱
CN10940521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206832729U (zh) 一种检测冷藏车车厢隔热性的热工试验舱
CN205229329U (zh) 一种湿度恒定冷热冲击试验箱
Teng et al.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in the compensation algorithm of asynchronous temperature-humidity sensor pair
CN207146813U (zh) 耗电量检测系统
CN110779748B (zh) 多温区运输制冷机组性能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7147794U (zh)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系统
Xu et al. Performance of thermal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s
CN108151226A (zh) 空调设备的控制装置及空调系统
GB2476581A (en) Data centre cooling system that calculates humidity based upon a computed dew point and air temper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