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5071A -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5071A
CN109985071A CN201711484482.2A CN201711484482A CN109985071A CN 109985071 A CN109985071 A CN 109985071A CN 201711484482 A CN201711484482 A CN 201711484482A CN 109985071 A CN109985071 A CN 109985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inonotus obliquus
purposes
cataract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44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钦元
罗煜
季中伟
赵芬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MU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MU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MU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MU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44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5071A/zh
Priority to US16/959,084 priority patent/US2020038400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25075 priority patent/WO2019129249A1/zh
Priority to CN201880084560.6A priority patent/CN111526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5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507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56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 A61K31/575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ring system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steroids substituted in position 17 beta by a chain of three or more carbon atoms, e.g. cholane, cholestane, ergosterol, sitoste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5Liquid-liquid separation; Phase sepa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yc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的用途,它们被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本发明首次发现了桦褐孔菌提取物能够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且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开发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由众多排列有序的晶状体蛋白构成,一旦这些晶状体蛋白排列错误或者发生错误堆积,便会影响晶状体正常的透明度和折光率。其中,白内障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世界范围内致盲最高的疾病。因此,晶状体疾病,尤其是白内障的治疗和预防,就甚为重要。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依然以手术和替换人工晶体为主要治疗手段。
如何简单利用药物,就可以预防甚至治疗白内障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前有研究组报道利用羊毛甾醇可以治疗动物的白内障,羊毛甾醇的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缓释的羊毛甾醇药物只有结合高频次玻璃腔注射给药方式的同时,才对狗有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并且,有研究者也指出羊毛甾醇无法恢复或改善核型白内障晶体的透明度。
因此,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在有效治疗晶状体病变或与晶状体病变相关的眼部疾病的其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的用途,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脂溶性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醇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非水性溶剂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为非水溶性提取物或水难溶性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含有以下组分:萜类、甾类、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萜类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三萜类化合物,较佳地四环三萜类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提取物中含有选自下组的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中,所述的桦褐孔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01-99.99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中,所述的栓菌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01-99.99w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为桦褐孔菌的C1-C6醇的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C1-C6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在进行醇提取后,还进行进一步纯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进一步纯化包括:用石油醚和/或酯类溶剂进行萃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包括桦褐孔菌的子实体的脂溶性提取物或水溶性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眼部疾病选自下组: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皮质混浊、老视核硬化、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眼部疾病选自下组:先天性白内障、获得性白内障。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1)用乙醇对桦褐孔菌干燥子实体的粗粉进行回流提取,得乙醇提取物;
(2)将所述的乙醇提取物加水混悬后用石油醚萃取,分离溶液,得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2)后还包括步骤(3)将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洗脱液,分离得到纯化的桦褐孔菌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中包括:(a)作为第一活性成分有效治疗量的桦褐孔菌提取物;(b)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其中,第一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001-99wt%,较佳的0.01-70wt%,更佳的为0.05-40wt%的,按照组合物或制剂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用组合物或制剂的剂型选自: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用组合物或制剂的剂型为眼用制剂,所述的眼用制剂为眼药水、乳剂、凝胶、眼用膏、缓释微球、眼内缓释植片、药用缓释药膜。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用组合物或制剂还包括:(c)第二活性成分,其中所述的第二活性成分选自下组:羊毛甾醇类化合物、唑类化合物、糖皮质激素类化合物、抗生素、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01-20wt%,较佳地为5-15wt%,按照组合物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活性成分”是羊毛脂类化合物时,其浓度优选为10~200mM,较佳地15~150mM,更佳地20~50mM;最佳地20~3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羊毛脂类化合物选自:羊毛甾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糖皮质激素化合物选自下组: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生素选自下组:妥布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金霉素、氯霉素、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唑类化合物选自益康唑、异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阿立哌唑、酮康唑、氟康唑、苯基咪唑、咪康唑、环菌唑、三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或其组合。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体外非治疗性的改善晶状体透明度的方法,包括步骤:将晶状体与桦褐孔菌提取物接触,从而改善(或提高)晶状体透明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方法,包括步骤:给予所需对象桦褐孔菌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对象为人和非人哺乳动物。代表性地,所述的非人哺乳动物包括(但并不限于):宠物(如狗、猫)、家畜(如牛、羊、马、猪)、各种动物园动物(熊猫、大象)等。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象还包括除人和非人哺乳动物外的其他动物,如非哺乳动物。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首次意外地发现了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可以显著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本发明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以简单的给药方式,快速达到治愈和预防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效果。基于以上发现,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含”、“包括”、“含有”可互换使用,不仅包括封闭式定义,还包括半封闭、和开放式的定义。换言之,所述术语包括了“由……构成”、“基本上由……构成”。
桦褐孔菌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首次发现了桦褐孔菌提取物在晶状体病变相关眼病治疗方面的用途,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
如本文所用,术语“提取物”或“有效部位”包括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该术语还包括醇提物或水提物,尤其是非水溶性、或水难溶性的提取物或脂溶性的提取物。此外,该术语还包括有效部位群,即含有脂溶性有效部位和水溶性有效部位的萃取物或其混合物。
经分析,本发明有效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至少包括选自下组的物质:萜类、甾体或其组合。
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用常规方法,以桦褐孔菌为原料,获得水溶性的和/或脂溶性的提取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有效部位的制备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和/或色谱法进行。
在本发明中,对于溶剂提取法,其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的混合溶剂。提取次数可以是一次或多次。
在本发明中,对于溶剂萃取法,其所用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正丁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环己烷、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的混合溶剂。萃取次数可以是一次或多次;
在本发明中,对于柱色谱法,其柱色谱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但并不限于):活性碳、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包括萜类组分、例如三萜类组分。优选地,所述的提取物包括四环三萜类组分。
在另一优选例中个,所述提取物中含有选自下组的化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中,所述的桦褐孔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01-99.99wt%。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中,所述的栓菌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01-99.99wt%。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用乙醇对桦褐孔菌干燥子实体的粗粉进行回流提取,得乙醇提取物;
(2)将所述的乙醇提取物加水混悬后用石油醚萃取,分离溶液,得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2)后还包括步骤(3)将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洗脱液,分离得到纯化的桦褐孔菌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提供了一种从桦褐孔菌中提取桦褐孔菌醇的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将桦褐孔菌干燥子实体的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乙醇提取物。再将乙醇提取物加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将提取液分别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石油醚提取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将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如15:1-2:1),每次收集洗脱液根据薄层色谱检测结果,合并相同流分,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对单一成分进行重结晶。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如约5:1)时洗脱得到桦褐孔菌醇。或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先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如100:1-10:1),在氯仿-甲醇(如70:1)时洗脱得到混合物Ⅰ。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如30:1-1:1),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如8:1)时洗脱得到桦褐孔菌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从桦褐孔菌中提取栓菌酸的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将桦褐孔菌干燥子实体的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乙醇提取物。再将乙醇提取物加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将提取液分别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石油醚提取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将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先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如100:1-10:1),在氯仿-甲醇(如50:1)时洗脱得到混合物Ⅱ。再将混合物Ⅱ进行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如20:1-1:2),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如3:1)时洗脱得到混合物Ⅲ。将混合物Ⅲ进行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如5:1-1:2),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如2:1)时洗脱得到栓菌酸。
用途
本发明首次提供了所述的褐孔菌提取物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
在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眼部疾病(但并不限于):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皮质混浊、老视核硬化、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
在另一优选例中,术语“白内障”是指在晶状体的表面和/或内部表现出引起浑浊或不透明,或诱发晶状体肿胀的疾病或病症,包括先天性白内障以及获得性白内障。代表性的,所述白内障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与手术相关的白内障、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白内障、遗传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感染引起的白内障,或药物引起的白内障。
如本文所用,术语“老花眼”指的是眼睛的晶状体失去其柔性的视觉状态,从而难以聚焦于近距离物体。
典型地,所述的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不包括结膜炎、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眼睛感染或眼部炎症。
如本文所用,术语“预防”指在眼部疾病之前施用治疗有效量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或其外消旋体、或其溶剂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前药,从而使得所述眼部疾病被预防,发生时间延迟、或仍然发生,但是比不施用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或其外消旋体、或其溶剂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前药的程度减轻。如本文所用,术语“治疗”、指施用治疗有效量的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或其外消旋体、或其溶剂化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前药,从而减少、减轻或减缓眼部疾病、障碍或病症的进展或发展。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治疗”指减轻、减缓眼部疾病、障碍或病症的进程,或改善眼部疾病、障碍或病症的一种或多种体征或症状。
本发明所述的“预防”和“治疗”包括延缓和终止疾病的进展,或消除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并不需要100%抑制、消灭和逆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不存在本发明所述式I所述化合物和组合物或制剂时(例如,在未暴露于在本发明式I所述化合物和组合物或制剂生物学匹配的对照受试者或标本中)观察到的水平相比,本发明所述式I所述化合物和组合物或制剂将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减轻、预防、抑制和/或逆转了例如至少约10%、至少约30%、至少约50%、或至少约80%。
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和施用方法
由于本发明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因此含有本发明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
典型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中包括:(a)作为第一活性成分有效治疗量的桦褐孔菌提取物;(b)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其中,第一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001-99wt%,较佳的0.01-70wt%,更佳的为0.05-40wt%的,按照组合物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用组合物或制剂还包括:(c)第二活性成分,其中所述的第二活性成分选自下组:羊毛脂类化合物、所有锈革孔菌目或多孔菌目中包含菌类中含有的任一化合物、唑类化合物、糖皮质激素类化合物、抗生素、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活性成分的含量为0.01-20wt%,较佳地为5-15wt%,按照组合物的总重量计。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活性成分”是羊毛脂类化合物时,其浓度优选为10~200mM,较佳地15~150mM,更佳地20~50mM;最佳地20~3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羊毛脂类化合物选自:羊毛甾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糖皮质激素化合物选自下组: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生素选自下组:妥布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金霉素、氯霉素、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唑类化合物选自益康唑、异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阿立哌唑、酮康唑、氟康唑、苯基咪唑、咪康唑、环菌唑、三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或其组合。
如本文所用,术语“有效治疗量”,是指对人和/或动物产生功能或活性的且可被人和/或动物所接受的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述的“有效量”或“有效剂量”可随着药物组合物的形式、给药途径、所用药物的辅料、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等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指的是:一种或多种相容性固体、半固体、液体或凝胶填料,它们适合于人体或动物使用,而且必须有足够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相容性”是指药物组合物中的各组分和药物的活性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掺和,而不明显降低药效。
应理解,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制,可选用本领域常用材料,或用常规方法制得,或从市场购买得到。
药学可接受的载体部分例子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明胶、滑石粉、固体润滑剂(如硬脂酸、硬脂酸镁)、硫酸钙、植物油(如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多元醇(如丙二醇、甘油、甘露醇、山梨醇等)、乳化剂(如吐温)、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缓冲剂、螯合剂、增稠剂、pH调节剂、透皮促进剂、着色剂、调味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抑菌剂、无热原水等。
除了活性药物成分外,液体剂型可包含本领域中常规采用的惰性稀释剂,如水或其它溶剂,增溶剂和乳化剂,例如,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油,特别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胚油、橄榄油、蓖麻油和芝麻油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
除了这些惰性稀释剂外,组合物也可包含助剂,如润湿剂、乳化剂和悬浮剂等
在本发明中,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代表性的包括(但不限于):片剂、注射剂、输液剂、膏剂、凝胶剂、溶液剂、微球、膜剂。
一种优选的的剂型为眼用制剂。代表性的,所述的眼用制剂为眼药水、乳剂、凝胶、眼用膏、缓释微球、眼内缓释植片、药用缓释药膜。
所述眼用制剂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载体,代表性的来自包括但不限于:溶剂或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抑菌剂、螯合剂。
溶剂
在眼用制剂中(如滴眼剂、眼药水)使用是溶剂或稀释剂包括水溶剂或非水溶剂。所述的水溶剂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注射用水等;所用的非水溶剂包括乙醇、丙二醇、甘油、植物油(如蓖麻油、玉米油、注射用大豆油)等。
表面活性剂
在眼用制剂中,表面活性剂选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离液型(chaotropic)表面活性剂或其组合。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司盘、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或其组合。一般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或含量)为0-2wt%,更佳地0.1-1wt%。
增稠剂
在眼用制剂中,增稠剂可用于提高物系粘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的稳定的悬浮状态或乳浊状态,通过添加适量增稠剂,增加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加眼部对于有效小成分的吸收。
眼用制剂中,增稠剂优选为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和聚维酮(PVP),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一般,增稠剂的用量(或含量)为0~6wt%,较佳地为0.1-5wt%。
渗透压调节剂
在眼部制剂添加适当的渗透压调节剂,使眼用制剂的渗透压人体眼部环境的渗透压相似,从而减少对眼部的刺激。代表性,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包括(但不局限于)乙酸、乙酸钠、碳酸氢钠。一般的,渗透压调节剂的用量(或含量)使眼用制剂保持在一个等渗或等张环境中。
pH调节剂
在眼部制剂添加适当的pH调节剂,使眼用制剂的pH值保持在一个适当范围,与人体眼部环境的pH相似,从而减少对眼部的刺激。代表性,常用的pH调节剂包括(但不局限于)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一般的,pH调节剂用量(或含量)使眼用制剂的pH值保持在5-9.
抑菌剂
在眼用制剂中,适当加入
杀死或抑制霜剂中细菌的生长,阻止细菌滋生过多,危害人体健康。在本发明中,抑菌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尼泊金醇、尼泊金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代表性的,本发明中的抑菌剂选自下组: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或其组合。
螯合剂
在眼部制剂中,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螯合剂,如EDTA,可增加制剂的稳定性。通常,螯合剂的浓度范围为0~0.05wt%。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或制剂施用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施用方式包括(但并不限于):局部给药、口服、注射等方式。
一种优选的施用方式是将所述组合物或制剂进行眼部局部给药,包括(但不限于)结膜、眼球后、眼周、视网膜、脉络膜上或眼内给药等,代表性的如滴加眼药水、眼内注射、眼部黏膜注射、眼部黏膜涂膜等方式。
药物制剂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本发明药剂还可与其他协同治疗剂一起使用(包括之前、之中或之后使用)。使用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时,是将安全有效量的药物施用于所需对象(如人或非人哺乳动物),所述安全有效量通常至少约10微克/千克体重,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约8毫克/千克体重,较佳地该剂量是约10微克/千克体重-约1毫克/千克体重。当然,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病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体外非治疗性的改善晶状体透明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外非治疗性的改善晶状体透明度的方法,包括将眼球与本发明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接触,从而改善晶状体透明度,其中,所述的式A所述的化合物如本发明所述。
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给予所需对象施用本发明所述桦褐孔菌提取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对象为人和非人哺乳动物。代表性地,所述的非人哺乳动物包括(但并不限于):宠物(如狗、猫)、家畜(如牛、羊、马、猪)、各种动物园动物(熊猫、大象)等。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对象还包括除人和非人哺乳动物外的其他动物,如非哺乳动物。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a)本发明首次发现了桦褐孔菌提取物能够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如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b)本发明的桦褐孔菌提取物具有优良的安全性,毒副作用很小或几乎无毒副作用。
(c)桦褐孔菌提取物的生物利用度高,适合眼部施用(包括眼内给药)、口服、局部等多种方式给药。
(d)本发明的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于对眼部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实施例1
桦褐孔菌提取物1的制备
桦褐孔菌提取物1:桦褐孔菌干燥子实体的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乙醇提取物。将乙醇提取物加水混悬,用石油醚萃取,将提取液分别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桦褐孔菌提取物1。
实施例2
和桦褐孔菌提取物2制备
桦褐孔菌提取物2:将实施例1制备的提取物1进行硅胶柱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15:1-2:1),每次收集洗脱液50mL并根据薄层色谱检测结果,合并相同流分,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对单一成分进行重结晶。在石油醚-乙酸乙酯5:1时洗脱得到提取物2。
实施例3
眼用制剂的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实施例1和2制备的提取物,以及羊毛甾醇(作为对比例)作为活性成分,按常规方法制备眼药膏。配方如下:
对比组C1:
羊毛甾醇眼药膏:
羊毛甾醇 1.25g
白凡士林 75g
液体石蜡 12.5g
实验组1:
桦褐孔菌提取物1眼药膏:
提取物1 1.25g
白凡士林 75g
液体石蜡 12.5g
实验组2
桦褐孔菌提取物2眼药膏:
提取物2 1.25g
白凡士林 75g
液体石蜡 12.5g
对比组C2:
低剂量羊毛甾醇眼药膏:
羊毛甾醇 0.45g
白凡士林 75g
液体石蜡 12.5g
实施例4
活性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实施例3中所制备的四种眼用制剂。
根据已发表的数据,桦褐孔菌的提取物1中存在少量羊毛甾醇,其质量分数约占16%。因为羊毛甾醇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和其给药剂量大小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为了排除少量羊毛甾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白内障效果的干扰,实验设计上增加一组低剂量的羊毛甾醇眼药膏对照组,论证剂量大于2倍于桦褐孔菌提取物其含量的羊毛甾醇能否对动物白内障有明显治疗效果。
选取金毛、泰迪品种自然出现眼部白内障的宠物狗8只,排除没有其它眼部疾病后,裂隙灯观察动物左右眼晶状体并评分。之后随机分组,每2只宠物狗对应一种药剂配方,双眼同时用药,每天早、晚各施药一次,所有动物用药剂量相同。施药过程保证药膏完全分布于角膜。连续给药一个月后,所有动物再用裂隙灯观察晶体并评价打分。
表1不同组晶状体评价
其中评分标准:
上述表1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1和桦褐孔菌提取物2具有明显优于羊毛甾醇的治疗白内障效果。
实施例5
眼刺激性比较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两种供试品桦褐孔菌提取物1和桦褐孔菌提取物2对眼部的刺激性。对照品为低剂量羊毛甾醇。
每种桦褐孔菌提取物都使用眼睛检查合格的8只(4♀/4♂)兔用于试验。连续7天眼部给药,每天给药3次。供试品组左眼给予供试品,右眼不给药做为空白对照,对照品组左眼给予供试品,右眼给予对照品。所有测试药物的单次给药剂量和配方与治疗实验中使用的剂量和配方相同。每天给药前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h、2h、4h、24h、48h、72h对眼部进行检查。
连续7天给药,供试品和对照品对兔眼无明显影响,裂隙灯检查表明供试品组和对照品组兔双眼角膜透明,无混浊,虹膜纹理清晰,结膜无水肿、无充血、无分泌物。1%荧光素钠染色未见角膜被染成黄绿色。综上所述:供试品和对照品对兔眼均无刺激性作用。
实施例6
白内障治疗效果考察
在本实施例中,测定桦褐孔菌提取物对晶状体病变(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6.1白内障造模
大鼠白内障模型建立。选出生后10-13天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用亚硒酸钠造模,每只大鼠按照20μmol/kg体重,于背颈部皮下注射。亚硒酸钠用医用生理盐水配制,配好后的溶液用0.22μm的膜过滤除菌后常温避光保存。大鼠睁眼后即可观察到眼部有明显核型白内障。
6.2白内障治疗效果考察
将白内障大鼠模型,按照每只大鼠的左右眼平均分成2组,每组8个对应的眼球晶状体,分别为桦褐孔提取物1组、桦褐孔提取物2组和对比例组,实验开始前,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眼球晶状体的形态,并拍照,各组大鼠的晶状体取出后拍照评分均为5分。
每只大鼠左右眼晶状体分别浸泡在桦褐孔菌醇提取物1、或提取物2和相同浓度结构类似物羊毛甾醇眼药水中,两周后观察效果并评分,其中,评分标准是:
5分-白内障核饱满、边缘光滑、完全不透光;
4分-白内障核中心饱满、边缘出现弥散、完全不透光;
3分-白内障核体积变小但不明显、不透光区密度下降;
2分-白内障核显著缩小;
1分-白内障核消失,皮质透明,晶体恢复正常。
结果如下:
表2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评分(大鼠(n=8))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桦褐孔菌提取物1 5 2.9
桦褐孔菌提取物2 5 2.5
羊毛甾醇 5 4.0
从上表2可看出,相对于结构类似物羊毛甾醇,以桦褐孔菌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可以快速缓解、治愈和预防动物白内障。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除羊毛甾醇外,桦褐孔菌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对动物安全的可以用来治疗动物白内障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用来制备治疗、预防、中止病情发展和/或延缓病情发展的针对白内障的药物。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桦褐孔菌提取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或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物包括脂溶性提取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物包括萜类提取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中含有选自下组的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物为桦褐孔菌的C1-C6醇的提取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部疾病选自下组: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皮质混浊、老视核硬化、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部疾病选自下组:先天性白内障、获得性白内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1)用醇溶剂对桦褐孔菌干燥子实体的粗粉进行回流提取,得醇提取物;
(2)将所述的醇提取物加水混悬后用石油醚萃取,获得萃取物,即为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
和任选的步骤(3)将所述的桦褐孔菌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收集洗脱液,分离得到纯化的桦褐孔菌提取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或制剂中包括:(a)作为第一活性成分有效治疗量的桦褐孔菌提取物;(b)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晶状体病变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予所需对象桦褐孔菌提取物。
CN201711484482.2A 2017-12-29 2017-12-29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Withdrawn CN109985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4482.2A CN109985071A (zh) 2017-12-29 2017-12-29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US16/959,084 US20200384003A1 (en) 2017-12-29 2018-12-28 Triterpenoid-containing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PCT/CN2018/125075 WO2019129249A1 (zh) 2017-12-29 2018-12-28 含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201880084560.6A CN111526878A (zh) 2017-12-29 2018-12-28 含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4482.2A CN109985071A (zh) 2017-12-29 2017-12-29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5071A true CN109985071A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1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4482.2A Withdrawn CN109985071A (zh) 2017-12-29 2017-12-29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50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6943A (zh) * 2020-11-09 2022-05-10 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株桦褐孔菌及其提取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4587A (zh) * 2016-08-24 2017-01-25 上海毕傲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羊毛甾醇类化合物眼用制剂
CN107397745A (zh) * 2016-08-24 2017-11-28 上海毕傲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唑类化合物眼用制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4587A (zh) * 2016-08-24 2017-01-25 上海毕傲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羊毛甾醇类化合物眼用制剂
CN107397745A (zh) * 2016-08-24 2017-11-28 上海毕傲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唑类化合物眼用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QIANG SONG等: "Progress on Understanding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s of Medicinal Mushroom: Inonotus Obliquu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
HONGHAI HU等: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hot water and 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mushroom Inonotus obliquus",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
TOMOKO NAKATA 等: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inonotsuoxides A and B and in vivo anti-tumor promoting activity of inotodiol from the sclerotia of Inonotus obliquu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
张仕瑾等: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林庚申等: "桦褐孔菌三萜类物质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菌物学报》 *
汪莲霞等: "UPLC法测定桦褐孔菌菌丝体中甾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胡洋等: "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 《核农学报》 *
赵芬琴等: "桦褐孔菌三萜对CCl4致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药学学报》 *
马晶等: "羊毛甾醇的研究进展", 《中国处方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6943A (zh) * 2020-11-09 2022-05-10 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株桦褐孔菌及其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14456943B (zh) * 2020-11-09 2023-12-22 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株桦褐孔菌及其提取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0848B2 (en) Ophthalmic compositions
CN100478025C (zh) 一种环孢菌素a眼用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2848B (zh) 一种他克莫司混悬型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3413B (zh) 他克莫司眼用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85050A (zh) 栓菌酸的新用途
JP6820658B2 (ja) ジピリダモールを用いる眼疾患の治療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組成物
CN109985071A (zh) 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新用途
JPH0381220A (ja) 眼病用製薬組成物
RU2662364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катаракты и глазные капли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9985051A (zh) 桦褐孔菌醇的新用途
WO2018206357A1 (de) Blaseninstillationszusammensetzung enthaltend chondoitinsulfat (20 mg/ml), hyaluronsäure (16 mg/ml) und phosphatpuffer (ph 6,1 bis 7,9) mit erhöhter lagerstabiliät zur behandlung von cystitis
WO2009095269A1 (de) Verwendung von tetrahydropyrimidinen
CN109985052A (zh) 三萜类化合物的新用途
KR20190052005A (ko) 아졸계 화합물 안구용 제제
US9254289B2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eye disorders using dipyridamole
CN108066282B (zh) 一种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4709B (zh) 七叶皂苷及其盐在制备治疗白内障药物中的用途
CN112891326A (zh) 一种载有那他霉素的海藻酸凝胶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0701B (zh) 一种消炎、消肿麝香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EP0719556B1 (en) Use of (2S,4S)-6-fluoro-2',5'-dioxospiro[chroman-4,4'-imidazoline]-2-carboxamide for treating diabetic keratopathy
CN108992398A (zh) 一种含富马酸卢帕他定的眼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EP4364722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diabetic eye disease comprising sglt-2 inhibitor
KR102125256B1 (ko) 점안용 담체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약학 조성물, 및 약학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DE202017103288U1 (de) Zusammensetzung für die Behandlung entzündlicher Erkrankungen des Urogenitaltraktes in Form einer hochdosierten Wirkstoffkombination
Bodat et al. Studies on incidence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keratopathies in do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