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4877A - 管腔支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腔支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4877A
CN109984877A CN201711467279.4A CN201711467279A CN109984877A CN 109984877 A CN109984877 A CN 109984877A CN 201711467279 A CN201711467279 A CN 201711467279A CN 109984877 A CN109984877 A CN 109984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luminal stent
inner core
distal end
anchor log
cor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72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本好
王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672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4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4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4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002/950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retaining means other than an outer sleeve, e.g. male-female connector between stent and instru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61F2002/966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with additional retai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管腔支架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鞘管、推管、内芯管、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推管穿设于鞘管中,内芯管穿过推管并从鞘管中伸出,第一锚定件设于内芯管的远端,第二锚定件至少部分设于推管的远端,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分别与管腔支架的远端和近端连接以分别提供方向相反的第一轴向作用力和第二轴向作用力,从而使管腔支架装载于内芯管和鞘管围成的腔体中;当鞘管沿内芯管轴向移动至鞘管的远端与推管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保持连接,近端与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使管腔支架的外径至少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该管腔支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

Description

管腔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腔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介入医学领域,可压缩管腔支架介入手术因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而成为目前治疗血管狭窄、动脉瘤和夹层的主要办法。
管腔支架一般是采用可压缩的支架,并将其压缩到中空的导管内,通过人体管腔的穿刺口,在数字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将压缩于导管内的支架送至病变部位,然后通过一定方式使支架脱离导管的束缚,支架依靠自身的径向支撑力展开并与血管壁贴附,达到治疗或减缓病症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管腔支架的金属结构一般是由镍钛合金制成,经过一定的热处理成型工艺处理后,使支架具有恢复自身形状的能力(自膨式支架)。目前这类支架的输送装置一般包含至少一根外鞘管,用于将支架压缩装入其内;还包含一根推杆,所述推杆预装于外鞘管内,推杆的远端端面与支架的近端紧贴,用于将支架“推出”或“顶出”外鞘管,达到释放支架的目的。
采用上述输送装置对自膨式管腔支架进行输送和释放的方法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将预装压缩支架的输送系统在导丝的引导下输送体内;2、通过支架远端的显影标记点,将支架定位在病变位置;3、固定推杆,回撤外鞘管,将支架释放,支架依靠自身的回弹性展开,与血管内壁贴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管腔支架的输送和释放方法,无法在鞘管回撤后调整支架的释放位置。对于具有短缩特性的管腔支架,当其从鞘管中释放后会由向远端向近端短缩,因而难以精确地控制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现有的管腔支架输送装置由于在管腔支架释放后不能对管腔支架的位置进行二次调整,因而不能精确地控制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难以满足临床上的应用需求,尤其是当释放管腔支架的病变血管位置有多条分支血管,更需要精确调整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管腔支架系统,以能够精确控制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
一种管腔支架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鞘管、推管、内芯管、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所述推管穿设于所述鞘管中,所述内芯管穿过所述推管且所述内芯管从所述鞘管中伸出,所述第一锚定件设置于所述内芯管的远端,所述第二锚定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推管的远端,所述第一锚定件用于与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连接以对所述管腔支架提供第一轴向作用力,所述第二锚定件用于与所述管腔支架的近端连接以对所述管腔支架提供第二轴向作用力,所述第一轴向作用力与所述第二轴向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从而使所述管腔支架装载于所述内芯管和所述鞘管围成的腔体中;当所述鞘管沿所述内芯管轴向移动至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推管的远端平齐时,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锚定件保持连接,所述管腔支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使所述管腔支架的外径至少小于所述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将管腔支架装载于输送装置中时,管腔支架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锚定,管腔支架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锚定,当输送装置将管腔支架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沿内芯管轴向移动至鞘管的远端与推管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保持连接,管腔支架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的两端受到相反的轴向作用力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的外径小于至少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因此,该管腔支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管腔支架系统在装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管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第一锚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锚定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第二锚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管腔支架在半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管腔支架在完全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螺旋编织S波形的管腔支架的尺寸变化图;
图9为Z形波纹编织的管腔支架的尺寸变化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管腔支架的长度和外径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管腔支架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的管腔支架系统在装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实施例4的管腔支架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5的管腔支架系统在装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管腔支架在半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第二锚定件的捆绑方式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6的管腔支架系统的第二锚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定义“远端”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定义“近端”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指垂直于上述轴向的方向。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管腔支架系统100,包括管腔支架110和用于输送该的管腔支架110的输送装置120。将管腔支架110装载于输送装置120中,然后输送至人体病变部位。
请参阅图2,管腔支架110包括支架主体112及设置支架主体112的近端和远端的多个裸波圈114。支架主体112为管腔结构。在自然状态(未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管腔支架110的外径为R0(标称外径),长度为L0(标称长度)。其中,R0是指支架主体112的外径,L0是指支架主体110的近端的裸波圈114和远端的裸波圈114的长度之和。
近端的裸波圈114和远端的裸波圈114的数量相等,且近端的裸波圈114和远端的裸波圈114分别至少为两个。
当近端的裸波圈114和远端的裸波圈11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时,以支架主体112的水平轴线为对称轴,近端的两个裸波圈114对称设置,远端的两个裸波圈114对称设置。当近端的裸波圈114和远端的裸波圈114的数量均大于两个时,优选地,近端的多个裸波圈114沿支架主体112的周向均匀分布,远端的多个裸波圈114沿支架主体112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以理解,近端的裸波圈114的丝径可以和远端的裸波圈114的丝径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管腔支架110为自膨胀管腔支架。管腔支架110具有短缩性能。在装载状态(管腔支架110装载于输送装置120中的状态),管腔支架110的长度为L1,外径为R1。
短缩性能是指当将管腔支架110装载于输送装置120中时,管腔支架110在轴向被拉伸,当管腔支架110被释放后,因管腔支架110在径向上膨胀而使管腔支架110的长度缩短的特性。管腔支架110由输送装置120输送至人体病变部位后,管腔支架110释放,管腔支架110完全释放后的长度小于L1。
支架主体112为编织结构。具体地,支架主体112可以为由镍钛合金丝或其他材料沿轴向螺纹编织的S形波纹形成的管腔结构,也可以为由镍钛合金丝或其他材料按Z形波纹编织形成的管腔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1,输送装置120包括鞘管121、推管122、内芯管123、第一锚定件124和第二锚定件125。鞘管121、推管122和内芯管123均为中空管件。推管122穿设于鞘管121中,内芯管123穿过推管122且内芯管123从鞘管121中伸出。鞘管121、推管122和内芯管123同轴。鞘管121可沿内芯管123作轴向滑动,推管122可沿内芯管123作轴向滑动。
第一锚定件124设置于内芯管123的远端,第一锚定件124用于锚定管腔支架110的远端。第二锚定件125设置于推管122的远端,第二锚定件125用于锚定管腔支架110的近端。当鞘管121沿内芯管123轴向滑动至内芯管123的远端,且鞘管121的远端比第一锚定件124的远端更远离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者时,内芯管123和鞘管121围成用于收容管腔支架110的呈环形的腔体。
进一步优选地,输送装置120还包括导向头126。导向头126为中空的锥形头。内芯管123与导向头126固定连接,且内芯管123的内腔与导向头126的内腔相通。内芯管123和导向头126的内腔用于容纳并通过导丝(图未示出),以使输送装置120在导丝的牵引下将管腔支架110输送至人体病变部位。导向头126的近端端面通过焊接或者胶黏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内芯管123的远端,且导向头126的近端端面的直径大于内芯管123的外径。
请参阅图3,第一锚定件124包括固定套、多个连接杆1244和多个锚定杆1246。
固定套包括第一套件1242和第二套件1243。第一套件1242和第二套件1243均为中空的圆柱体。并且,第一套件1242的空腔的直径与第二套件1243的空腔的直径相等且两者的空腔的直径均大于内芯管123的外径,第一套件1242的底面半径大于第二套件1243的底面半径。第一套件1242的底面和第二套件1243的底面固定连接,使第一套件1242的空腔和第二套件1243的空腔连通,从而使固定套能够套设于内芯管123上,且第一套件1242位于远端,第二套件1243位于近端。固定套采用不锈钢或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将固定地套设于内芯管123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套也可以为中空圆柱体结构。
连接杆1244的数量至少为2个。图3所示的第一锚定件124的连接杆1244的数量为6个。连接杆1244为弧形杆。连接杆1244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套件1242的侧面而使多个连接杆1244沿固定套的周向间隔分布。
锚定杆1246的数量与连接杆1244的数量相等。锚定杆1246的数量至少为2。图3所示的第一锚定件124的锚定杆1246的数量为6个。可以理解,连接杆1244的数量和锚定杆1246的数量与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的数量相匹配。锚定杆1246为直杆。锚定杆1246的一端与连接杆1244的远离第一套件1242的一端连接,且锚定杆1246的另一端沿着内芯管123向内芯管123的远端轴向延伸且悬空。每个锚定杆1246均与内芯管123平行,且多个锚定杆1246沿固定套的周向间隔排布,多个锚定杆1246的外接圆的直径小于鞘管121的内径。并且,每个锚定杆1246与内芯管12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小于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的丝径。该开口的宽度是指锚定杆1246至内芯管123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
请一并参阅图4,连接杆1244为弧形杆,锚定杆1246为直杆,使得第一锚定件124从远端向近端形成弧形过渡。可以理解,连接杆1244可以为横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形状的弧形杆。锚定杆1246可以为横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形状的直杆。连接杆1244和锚定杆1246均由镍钛合金制成或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使得在装载状态,连接杆1244和锚定杆1246通过变形而被压缩于内芯管123和鞘管121围成的腔体中,有利于使用更小外径的鞘管121将管腔支架110输送至外径更小的病变部位血管中。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244可以省略,将锚定杆1246直接与固定套连接即可。例如,锚定杆1246的一端与第一套件1242的远端端面固定连接;或者,锚定杆1246的一端与第一套件1242的侧面连接。
在装载状态,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钩挂在锚定杆1246的远离连接杆1244的一端的端部,第一锚定件124对管腔支架110提供第一轴向作用力。
请参阅图5,第二锚定件125包括紧箍件1252和至少两个钩挂件。紧箍件1252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紧箍件1252套设于内芯管123上,紧箍件1252与内芯管123为活动连接,且紧箍件1252的近端与推管122的远端固定连接,使得推管122沿内芯管123轴向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锚定件125沿内芯管123轴向滑动。钩挂件包括连接段1254及与连接段1254的一端连接的钩挂段1256。连接段1254的远离钩挂段1256的一端与紧箍件1252的远端固定连接,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为自由端。钩挂段1256具有弹性。在自然状态(未受任何外力作用)下,连接段1254与钩挂段1256呈一定角度连接,使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内芯管123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使得钩挂段1256的能够钩住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而对管腔支架110提供第二轴向作用力。并且,由于钩挂段1256具有弹性,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内芯管123的轴线之间的角度逐渐变化至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内芯管123的轴线呈0°,从而使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与钩挂段1256的钩挂连接消失而释放管腔支架110的近端。
本实施例中,连接段1254与内芯管123的轴线平行,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内芯管123的轴向方向呈90°,使得在锚定状态,钩挂段1256能够与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较为可靠地钩挂连接,从而保证在鞘管121外撤后,在进行二次位置调整之前,管腔支架110的近端仍处于锚定状态。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段1254与内芯管123的轴线平行,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内芯管123的轴向方向不一定呈90°,只要满足在锚定状态,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能够与钩挂段1256的钩挂连接,且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钩挂段1256能够变形而解除管腔支架110的裸波圈114与钩挂段1256的钩挂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二锚定件125的全部构件均设于推管122的远端。
请再次参阅图1,将管腔支架110进行轴向拉伸和径向压缩,并将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与第一锚定件124的锚定杆1246的悬空端的端部钩挂连接,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与第二锚定件125的钩挂件1256钩挂连接,且鞘管121沿内芯管123轴向移动至鞘管121的远端比锚定杆1246的远端更靠近导向头126时,管腔支架110被束缚于内芯管123和鞘管121之间形成的呈环形的腔体中,从而使管腔支架110装载于输送装置120中。
在导丝的牵引下,当输送装置120将管腔支架110输送至人体的病变部位后,鞘管121沿内芯管123向近端轴向滑动而露出锚定杆1246的远端,由于管腔支架110具有短缩性能,管腔支架110的远端会向近端轴向收缩,使得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由锚定杆1246的端部沿锚定杆1246向近端滑动,当滑动至裸波圈114被连接杆1244钩住时,滑动停止,管腔支架110的短缩也停止。此时,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仍然与第一锚定件124钩挂连接,即管腔支架110的远端仍然处于被第一锚定件124锚定的状态。鞘管121继续沿内芯管123向近端轴向滑动,当鞘管121滑动至鞘管121的远端与推管122的远端平齐或露出推管122的远端时,第二锚定件125的钩挂件未受到外力作用,钩挂件的钩挂段1256仍然与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保持钩挂连接。即,此时,管腔支架110的远端的裸波圈114仍与第一锚定件124钩挂连接,第一锚定件124对管腔支架110提供第一轴向作用力;管腔支架110的近端的裸波圈114仍与第二锚定件125钩挂连接,第二锚定件125对管腔支架110提供第二轴向作用力,第一锚定件124对管腔支架110提供的第一轴向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二锚定件125对管腔支架110提供的第二轴向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使得管腔支架110的近端和远端仍然处于被束缚状态,如图6所示。此时,管腔支架110尚未完全释放,定义该状态为半释放状态。在该半释放状态下,管腔支架110的长度为L2,管腔支架110的外径为R2。L2小于L1,R2大于R1。当第一锚定件124和第二锚定件125的锚定作用被解除后,管腔支架110完全释放。在完全释放状态下,管腔支架110的长度为L3,外径为R3。在完全释放状态下,管腔支架110完全展开,管腔支架110与病变部位的血管贴壁,管腔支架110固定于病变部位,不能再调整其位置。
为了使管腔支架110与血管贴壁而牢靠地设置于病变部位,管腔支架110在病变部位完全释放时的外径R3的值为管腔支架110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即标称外径R0的90%,即R3=0.9R0。
在半释放状态下,管腔支架110的外径为R2,为了保证在半释放状态下管腔支架110的外径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R2至少小于管腔支架110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即R2至少小于0.9R0,此时,管腔支架110尚未与血管贴壁,仍然可以轴向调整管腔支架110在病变部位的位置,以对管腔支架110进行精确定位。当将管腔支架110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内芯管123向近端滑动,推管122和第二锚定件125保持不动,使内芯管123和推管122发生相对移动,内芯管123向近端滑动带动第一锚定件124向近端滑动,使得第一锚定件124的锚定杆1246与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与锚定杆1246分离,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的束缚作用解除,管腔支架110的远端释放,使管腔支架110的远端与相应位置的血管贴壁。然后,将推管122沿内芯管123向近端轴向位移,推管122沿内芯管123向近端轴向位移的过程会对钩挂件的钩挂段1256产生作用力,使钩挂段1256的远离连接段1254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内芯管123的轴线逐渐变化至呈0°,从而解除钩挂段1256与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之间的钩挂连接,使管腔支架110近端的裸波圈114与第二锚定件125分离,管腔支架110近端被释放,管腔支架110的近端与相应位置的血管贴壁,使得管腔支架110完全释放并完全与血管贴壁。管腔支架110的远端和近端被释放后的状态如图7所示。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100,将管腔支架110装载于输送装置120中时,管腔支架110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124锚定,管腔支架110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125锚定,当输送装置120将管腔支架110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121沿内芯管123轴向移动至鞘管121的远端与推管122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110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124保持连接,管腔支架110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125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110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110的两端分别受到相反的第一轴向作用力和第二轴向作用力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110的外径至少小于管腔支架110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110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能够精确控制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110的释放位置。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100对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110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能够满足临床上的应用需求,减小手术风险。尤其适用于当释放管腔支架110的病变血管位置有多条分支血管,更需要精确调整管腔支架110的释放位置的情况。
可以理解,上述管腔支架系统100中的管腔支架110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例如,管腔支架110的支架主体112为沿轴向螺纹编织的S形波纹形成的管腔结构或按Z形波纹编织形成的管腔结构。支架主体112可以为一体式编织结构,也可以为分段式编织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支架主体112为沿轴向螺纹编织的S形波纹形成的管腔结构时,请一并参阅图8,当管腔支架110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支架主体112的螺旋线的展开长度S不变。当管腔支架110的外径为R1时,管腔支架110在该状态下的展开周长为πR1(即管腔支架110在该状态下所围成的圆柱形腔体的底面周长);当管腔支架110的外径为R2时,管腔支架110在该状态下的展开周长为πR2,管腔支架110的长度变化值为L1-L2,且根据管腔支架110的装载长度L1与半释放状态下的长度L2的关系,可以得出管腔支架110的装载长度L1与管腔支架110完全释放后的长度L3的关系,即 当管腔支架110沿轴向为分段式螺旋编织结构时,管腔支架110的总长度变化为每段长度变化之和,即为n(L1-L3)。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支架主体112为Z形波纹编织结构时,管腔支架110从鞘管121中由装载状态变化至半释放状态后,一个Z形波纹环状结构的长度变化为L1-L2。请参阅图9,当管腔支架110包括n个等高的Z形波纹环状结构时,管腔支架110的长度变化为n(L1-L2)。当管腔支架110包括n个不等高Z形波纹环状结构时,管腔支架110变化的整体长度为每一个Z形波纹环状结构变化长度之和,每个Z形波纹环状结构长度变化 此时,管腔支架110的长度变化范围与Z型波的长度有关,并可以计算出管腔支架110由装载长度L1变形至完全释放状态的长度
请参阅图10,当管腔支架110轴向被拉伸而径向被压缩而装载于输送装置120中时,长度L1最大,外径R1最小。当管腔支架110完全脱离鞘管121、第一锚定件124和第二锚定件125的束缚时即管腔支架110处于完全释放状态时,长度L3最小,外径R3最大。当管腔支架110由装载状态变化至半释放状态过程中,管腔支架110的长度和外径关系沿图8所示的曲线L1-L2=μ(R1-R2)变化并趋于稳定。连接A点(R1,L1)和B点(R2,L2)的直线的斜率为μ。μ小于0,且μ的绝对值小于1。
当管腔支架110仍被第一锚定件124和第二锚定件125锚定时,为了保证管腔支架110能够在血管内移动而进行二次定位,在这种半束缚状态下,管腔支架110的支架R2小于或等于0.8倍的R3,即R2≦0.8×R3。R2进一步优选为R3=(0.6~0.8)×R3。
优选地,为了方便管腔支架110的二次定位,锚定杆1246的长度为L1-L2,L1-L2=μ(R1-R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锚定杆1246的与连接杆1244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套件1242的远端端面共面,锚定杆1246的长度是指锚定杆1246的自由端的端部至第一套件1242的远端端面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连接杆1244省略,且锚定杆1246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套件1242的远端端面上时或者当连接杆1244省略,且锚定杆1246的一端与第一套件1242的侧面连接时,锚定杆1246的距离均指锚定杆1246的自由端的端部至第一套件1242的远端端面的距离。
请再次参阅图2,优选地,管腔支架110上设置有第一显影单元。第一显影单元设置于支架主体112的远端。第一显影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显影标记116。当第一显影标记116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显影标记116沿支架主体112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支架主体112上。当鞘管121沿内芯管123向近端轴向滑动至露出锚定杆1246的远端,使得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由锚定杆1246的端部沿锚定杆1246向近端滑动,当滑动至被裸波圈114被连接杆1244钩住时,滑动停止时,第一显影标记116与第一锚定件124的固体套在径向方向上相对。第一显影单元的设置有利于确认在半释放状态时管腔支架110的位置,有利于合理地对管腔支架110的位置进行二次调整,以精确定位管腔支架110。
进一步优选地,管腔支架110上还设置有第二显影单元,第一显影单元和第二显影单元在轴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二显影单元比第一显影单元更靠近管腔支架110的近端。第二显影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显影标记118。当第二显影标记118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显影标记118沿周向间隔设置于管腔支架110上。设置第二显影单元以标记管腔支架110的最终释放位置,在对管腔支架110进行二次定位时,将管腔支架110的第二显影单元所在的位置与血管中靶病变位置对齐,然后再释放管腔支架110的远端。
请再次参阅图10,管腔支架110由半释放状态变化至完全释放状时,管腔支架110的长度变化的值为D=L2-L3,L2-L3=γ*(R2-R3),γ为连接B点(R2,L2)和C点(R3,L3)的直线的斜率,γ小于0,且γ的绝对值小于1。当鞘管121沿内芯管123向近端轴向滑动使管腔支架110远端所受到的鞘管121的束缚消失后,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114的峰高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缩,为使管腔支架110的长度由L1变为L3时其远端的裸波圈114的峰高的短缩率包括在管腔支架110整体系统中,将D乘以一个系数δ,即D=L2-L3=γ*(R2-R3)*δ,其中,δ为管腔支架110远端的裸波圈的峰高短缩率,即为管腔支架110在半释放状态时裸波圈的峰高减去管腔支架110在完全释放状态时裸波圈的峰高所得到的值与管腔支架110在半释放状态时裸波圈的峰高之比。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1,实施例2的管腔支架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图11未示)和用于输送该的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220。
管腔支架与实施例1的管腔支架11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输送装置220包括鞘管221、推管222、内芯管223、第一锚定件224、第二锚定件225和导向头226。鞘管221、推管222、内芯管223、第一锚定件224和导向头226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输送装置12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与输送装置120不同的是,输送装置220还包括外芯管227,且第二锚定件225的结构与第二锚定件125的结构不同。
推管222穿设于鞘管221中,内芯管223穿过推管222且内芯管223从鞘管221中伸出。鞘管221、推管222、内芯管223和外芯管227同轴。鞘管221可沿内芯管223作轴向滑动。内芯管223远端与导向头226的固定连接,外芯管227套设于内芯管223上,推管222套设于外芯管227的远离内芯管223的一端。外芯管227可沿内芯管223轴向滑动。
第二锚定件225的结构与第一锚定件124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二锚定件225包括紧箍套2252、多个连接件2254和多个锚定件2256。紧箍套2252套设于外芯管227上而使第二锚定件225与外芯管227固定连接。并且,每个锚定件2256与外芯管227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小于管腔支架远端的裸波圈的丝径。该开口的宽度是指锚定件2256至外芯管227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第二锚定件225设置于外芯管227上,且紧箍套2252位于远端,锚定件2256位于近端,即紧箍套2252比锚定件2256更远离推管222,使得第二锚定件225设置于推管222的远端。每个锚定件2256与外芯管227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推管222。本实施例中,第二锚定件225的全部构件均设于推管222的远端。
当管腔支架装载于输送装置220中时,管腔支架远端的裸波圈与第一锚定件224的锚定杆的端部钩挂连接,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与第二锚定件225的连接件2254钩挂连接。当鞘管221相对于内芯管223向近端轴向运动,管腔支架远端的裸波圈向近端缩短,管腔支架的外径由装载外径R1变为R2,管腔支架的长度由装载长度L1变为L2。此时,管腔支架远端的裸波圈仍然与第一锚定件224钩挂连接,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仍然与第二锚定件225钩挂连接,通过调整输送装置220整体的轴向位置可以实现管腔支架的二次释放位置调整,当管腔支架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将内芯管223向近端移动,使管腔支架与内芯管223发生相对移动,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224的钩挂连接分离后,管腔支架的远端与血管壁贴附,再使外芯管227沿内芯管223向远端端滑动从而使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与第二锚定件225分离,管腔支架的近端与外芯管227上的第二锚定件225分离后与血管壁贴附,实现管腔支架的完全释放。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将管腔支架装载于输送装置220中时,管腔支架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224锚定,管腔支架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225锚定,当输送装置220将管腔支架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221沿内芯管223轴向移动至鞘管221的远端与推管222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224保持连接,管腔支架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225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的两端分别受到相反的第一轴向作用力和第二轴向作用力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的外径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标称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能够精确控制具有短缩率的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2,实施例3的管腔支架系统300,包括管腔支架310和用于输送该的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320。
实施例3的管腔支架系统300与实施例1的管腔支架系统100基本相同。管腔支架系统300包括鞘管(图12未示)、推管322、内芯管323、第一锚定件324、第二锚定件325和导向头326。管腔支架系统300与管腔支架系统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锚定件325与第二锚定件125不同,推管322与推管122不同。并且,输送装置320的近端设置有锁止装置327。锁止装置327可以设置于输送装置320近端的手柄上,手柄与内芯管323连接。
第二锚定件325为至少一根拉线,拉线一端通过打活结的方式将管腔支架310的近端束缚,拉线另一端固定于输送装置320的近端。
请一并参阅图13,推管322为双层腔体结构。推管322具有第一腔体3222和第二腔体3224。第一腔体3222和第二腔体3224均为环形腔。可以理解,除了第一腔体3222和第二腔体3224,推管322的中部还具有空腔以使内芯管323穿过推管322。
拉线的一端与锁止装置327固定连接,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推管322的第一腔体3222后与管腔支架310近端的裸波圈钩挂连接,并穿过第二腔体3224而与锁止装置327活动连接。管腔支架310远端的裸波圈与第一锚定件324进行钩挂连接。当鞘管沿内芯管323向近端轴向滑动至鞘管的远端端面与推管322的远端端面平齐或露出推管322的远端端面平齐时,管腔支架310远端的裸波圈与第一锚定件324钩挂连接,管腔支架310近端的裸波圈仍处于拉线的束缚下,通过调整管腔支架系统300的整体位置,使管腔支架310的第二显影单元与指定释放位置对齐,然后通过后撤内芯管323实现管腔支架310远端的裸波圈与第一锚定件324分离,再将锁止装置327与拉线活动连接的一端打开并后撤,实现管腔支架310近端的裸波圈与拉线的分离,从而实现管腔支架310的完全释放。
本实施例中,第二锚定件325的一部分位于推管322的远端,另一部分穿设于推管322的第一腔体3222和/或第二腔体3224中。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300,将管腔支架310装载于输送装置320中时,管腔支架310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324锚定,管腔支架310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325锚定,当输送装置320将管腔支架310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沿内芯管323轴向移动至鞘管的远端与推管322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310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324保持连接,管腔支架310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325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310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310的两端分别受到相反的第一轴向作用力和第二轴向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310的外径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标称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310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能够精确控制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310的释放位置。
可以理解,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3222和第二腔体3224中的一个可以省略,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推管322的一个腔体(非中部的空腔)后与管腔支架310近端的裸波圈钩挂连接,然后在穿过同一个腔体而与锁止装置327活动连接。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4,实施例4的管腔支架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图14未示)和用于输送该的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420。
实施例4的管腔支架系统与实施例3的管腔支架系统300基本相同。输送装置420包括鞘管421、推管(图14未示)、内芯管423、第一锚定件424、第二锚定件(图未示)和导向头426。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管腔支架系统的内芯管423为阶梯状的管状结构,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分管4232和直径较大的第二分管4234,第二分管4234的远端与第一分管4232的近端固定连接,第一分管4232的远离第二分管4234的一端与导向头426固定连接,且第一锚定件424设置于第一分管4232的远端。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将管腔支架装载于输送装置420中时,管腔支架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424锚定,管腔支架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锚定,当输送装置420将管腔支架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421沿内芯管423轴向移动至鞘管421的远端与推管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424保持连接,管腔支架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的两端受到相反的轴向作用力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的外径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标称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能够精确控制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
并且,当管腔支架被压缩后处于装载状态时,管腔支架远端的裸波圈的一侧位于第一锚定件424的锚定杆与内芯管423之间,另一侧位于内芯管423与鞘管421支架,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被拉线锚定。因此,第一锚定件424与内芯管423之间的孔隙的宽度必须大于被压缩后的裸波圈的丝径以使该孔隙能够容纳被压缩后的裸波圈。当内芯管423的内径较大时,第一锚定件424的锚定杆至内芯管423的垂直距离(两者之间的径向宽度)需相应地增大以使第一锚定件424和内芯管423之间的孔隙足以容纳被压缩后的裸波圈。如此,鞘管421的内径需要相应增大才能使管腔支架的裸波圈的另一侧能够收容于鞘管421与内芯管423之间的孔隙中。因而,可以通过减小内芯管423的与第一锚定件424在径向上相对处的外径来减小管腔支架装载所需的鞘管421的外径,且由于只减小了内芯管423的与第一锚定件424在径向上相对处的外径使内芯管423呈阶梯状管状结构,使得内芯管423仍然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使得输送装置420的整体的稳定性并不受任何影响。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小鞘管421的外径,设置第二分管4234外径等于第一锚定件424的外接圆的外径。
可以理解,第一分管4232和第二分管4234的内腔连通且两者同轴。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分管4232和第二分管4234可以为一体结构,只要保证第一分管4232和第二分管4234的直径不同从而形成阶梯状结构即可。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5,实施例5的管腔支架系统500,包括管腔支架510和用于输送该的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520。
实施例5的管腔支架系统500与实施例3的管腔支架系统300基本相同。管腔支架系统500包括鞘管(图15未示)、推管522、内芯管523(内芯管523用直线表示)、第一锚定件524、第二锚定件525和导向头526。不同之处在于,推管522为单腔体结构,即除了中部的空腔外,仅含一个围绕该中部的空腔的环形腔5222,第二锚定件525与第二锚定件425不同。
第二锚定件525为由拉线捆绑形成的绑线结构。绑线一端固定在输送装置520近端的手柄上,绑线的另一端穿过推管522的环形腔5222,通过打活结的方式将管腔支架510的近端束缚至装载外径R1并打结,然后再从推管522的环形腔5222中穿出,管腔支架510处于装载状态时,绑线510与管腔支架510共同压缩在鞘管与内芯管523的空隙中。
当鞘管沿内芯管523轴向滑动至露出第一锚定件524时,管腔支架510短缩,且管腔支架510远端的裸波圈与沿锚定杆滑动至连接杆,并与连接杆钩挂连接。管腔支架510远端与输送装置520相对位置固定,鞘管完全回撤,管腔支架510近端膨胀至绑线的束缚腔内,如图16所示。通过调整输送装置520的位置将管腔支架510的第二显影单元与指定释放位置对齐后,后撤内芯管523,实现管腔支架510远端与内芯管523的分离,管腔支架510远端脱离束缚后膨胀展开并与血管壁贴附,再拉动绑线固定在手柄的一端,可将绑线捆绑管腔支架510的活结打开,从而解除绑线对管腔支架510近端的束缚,实现管腔支架510的完全释放。
活结的捆绑方式如图17所示,点55为拉线固定在手柄的一端,点56为拉线的用于打活结的一端。拉线从点55开始,形成一个环A,到点57处后环绕支架一周,形成一个新的环B,且该新形成的环B穿过先形成的环A,拉线回到点58后再反向绕支架一周,再形成一个新的环C,环C穿过环B,如此循环,形成将管腔支架510近端捆绑束缚的绑线。在拉动拉线近端端点56时,拉线形成的相互嵌套的环会依次解开,直至绑线对管腔支架510的束缚完全解除。
本实施例中,第二锚定件525的一部分位于推管522的远端,另一部分穿设于推管522的环形腔5222中。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500,将管腔支架510装载于输送装置520中时,管腔支架510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524锚定,管腔支架510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525锚定,当输送装置520将管腔支架510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沿内芯管523轴向移动至鞘管的远端与推管522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510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524保持连接,管腔支架510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525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510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510的两端分别受到相反的第一轴向作用力和第二轴向作用力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510的外径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标称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510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能够精确控制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510的释放位置。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管腔支架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和用于输送该的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该管腔支架系统与实施例1的管腔支架系统10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6的第二锚定件与实施例1的第二锚定件125不同。
请参阅图18,第二锚定件625包括紧箍件6252和至少两个钩挂件6254。紧箍件6252与紧箍件125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钩挂件6254在自然状态下为直杆件,钩挂件6254的一端与紧箍件6252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钩挂件6254具有弹性,在不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至自然状态。将钩挂件6254的自由端穿过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且将钩挂件6254的自由端向近端的方向弯折且自由端收容于鞘管与内芯管围成的腔体中,由于鞘管的束缚作用,钩挂件6254的自由端固定于鞘管与内芯管围成的腔体中,从而对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形成锚定,使管腔支架的近端收到第二轴向作用力。
当将鞘管沿内芯管轴向滑动至未裸露出钩挂件的自由端时,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属于束缚状态。整体移动管腔支架系统进而二次定位后,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释放管腔支架的远端,并使鞘管沿内芯管轴向滑动至裸露出钩挂件的自由端,钩挂件所受到的束缚力消失,钩挂件恢复弹性形变至直杆状,从而使管腔支架的近端释放,至此,管腔支架完全释放。
本实施例中,第二锚定件625的全部构件均设于推管222的远端。
上述管腔支架系统,将管腔支架装载于输送装置中时,管腔支架的远端被第一锚定件锚定,管腔支架的近端被第二锚定件锚定,当输送装置将管腔支架输送至病变部位后,当鞘管沿内芯管轴向移动至鞘管的远端与推管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保持连接,管腔支架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当管腔支架具有短缩性能时,由于管腔支架的两端分别受到相反的第一轴向作用力和第二轴向作用力作用而被拉伸,使得此时管腔支架的外径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标称外径)的90%,即小于病变部位血管的内径,因而管腔支架仍然可以进行轴向移动而进行二次位置调整,能够精确控制具有短缩性能的管腔支架的释放位置。
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6的管腔支架系统均包括管腔支架和用于输送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包括鞘管、推管、内芯管、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推管穿设于鞘管中,内芯管穿过推管且内芯管从鞘管中伸出,第一锚定件设置于内芯管的远端,第二锚定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推管的远端。第一锚定件用于与管腔支架的远端连接以对管腔支架提供第一轴向作用力,第二锚定件用于与管腔支架的近端连接以对管腔支架提供第二轴向作用力,第一轴向作用力与第二轴向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从而使管腔支架装载于内芯管和鞘管围成的腔体中;当鞘管沿内芯管轴向移动至鞘管的远端与推管的远端平齐时,管腔支架的远端与第一锚定件保持连接,管腔支架的近端与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使管腔支架的外径至少小于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锚定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推管的远端是指第二锚定件全部设置于推管的远端或第二锚定件仅有部分设置于推管的远端。其中,第二锚定件全部设置于推管的远端是指第二锚定件完全位于推管的远端,且第二锚定件与推管的远端连接;或者,第二锚定件完全位于推管的远端,且第二锚定件不与推管的远端连接。第二锚定件仅有部分设置于推管的远端是指第二锚定件的一部分位于推管的远端,位于推管的远端的部分可以与推管的远端连接也可以不与推管的远端连接。例如,当第二锚定件为拉线时,拉线与管腔支架近端的裸波圈锚定的部分位于推管的近端,拉线的另一部分穿过推管,即拉线的另一部分与推管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管腔支架系统,包括管腔支架和用于输送所述管腔支架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鞘管、推管、内芯管、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所述推管穿设于所述鞘管中,所述内芯管穿过所述推管且所述内芯管从所述鞘管中伸出,所述第一锚定件设置于所述内芯管的远端,所述第二锚定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推管的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定件用于与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连接以对所述管腔支架提供第一轴向作用力,所述第二锚定件用于与所述管腔支架的近端连接以对所述管腔支架提供第二轴向作用力,所述第一轴向作用力与所述第二轴向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从而使所述管腔支架装载于所述内芯管和所述鞘管围成的腔体中;当所述鞘管沿所述内芯管轴向移动至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推管的远端平齐时,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锚定件保持连接,所述管腔支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锚定件保持连接,使所述管腔支架的外径至少小于所述管腔支架在自然状态下的外径的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定件包括至少两个锚定杆,每个所述锚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内芯管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内芯管向所述内芯管的远端轴向延伸且悬空,每个所述锚定杆的悬空端与所述管腔支架的远端钩挂连接而对所述管腔支架提供第一轴向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定件还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套设于所述内芯管上,所述锚定杆的远离所述悬空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套上而使锚定杆与所述内芯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腔支架装载于所述内芯管和所述鞘管围成的腔体中时,所述管腔支架的长度为L1,当所述鞘管沿所述内芯管轴向移动至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推管的远端平齐时,所述管腔支架的长度为L2;所述锚定杆的长度为L1和L2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腔支架收容于所述内芯管和所述鞘管围成的腔体中时,所述管腔支架的外径为R1;当所述鞘管沿所述内芯管轴向移动至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推管的远端平齐时;所述管腔支架的外径为R2,所述L1、L2、R1和R2满足如下关系:
L1-L2=μ(R1-R2),其中,μ为小于0且μ的绝对值小于1的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腔支架完全释放时,所述管腔支架的长度为L3,所述管腔支架的外径为R3,所述L2、L3、R2和R3满足如下关系:
L2-L3=γ*(R2-R3),其中,γ为小于0且γ的绝对值小于1的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2小于或等于0.8R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2=(0.6~0.8)×R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显影单元,所述第一显影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显影标记;当所述第一显影标记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第一显影标记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管腔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显影单元,所述第一显影单元和所述第二显影单元在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显影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显影标记;当所述第二显影标记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第二显影标记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管腔支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定件包括紧箍件和至少两个钩挂件,所述紧箍件套设于所述内芯管上且所述紧箍件的近端与所述推管的远端连接,每个所述钩挂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紧箍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每个所述钩挂件具有弹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外芯管,所述外芯管穿过所述推管且所述外芯管套设于所述内芯管上,所述第二锚定件包括紧箍套和至少两个锚定件,所述紧箍套套设于所述外芯管上,每个所述锚定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紧箍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锚定件比所述紧箍套更靠近所述推管的远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管为阶梯状的管状结构,包括直径较小的第一分管和直径较大的第二分管,所述第二分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分管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一锚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管的远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腔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定件为至少一根拉线,所述拉线一端穿过所述推管且通过打活结的方式将所述管腔支架近端束缚,所述拉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近端。
CN201711467279.4A 2017-12-28 2017-12-28 管腔支架系统 Pending CN109984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7279.4A CN109984877A (zh) 2017-12-28 2017-12-28 管腔支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7279.4A CN109984877A (zh) 2017-12-28 2017-12-28 管腔支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4877A true CN109984877A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0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7279.4A Pending CN109984877A (zh) 2017-12-28 2017-12-28 管腔支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487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302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
CN113057772A (zh) * 2021-05-06 2021-07-02 哈尔滨医科大学 支架系统
CN114533359A (zh) * 2022-04-22 2022-05-27 深圳市华和创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机构、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340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一种可生物降解贲门支架
CN103961194A (zh) * 2014-05-21 2014-08-06 苏州英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回缩性血管支架输送系统
CN104706449A (zh) * 2013-12-17 2015-06-17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
CN104799894A (zh) * 2015-05-13 2015-07-29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装置
CN204909754U (zh) * 2015-07-14 2015-12-3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输送系统
CN106580530A (zh) * 2016-12-20 2017-04-26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定位的远、近端后释放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及方法
US20170281382A1 (en) * 2016-04-05 2017-10-05 Bolton Medical, Inc. Delivery systems with introducer and distal sheaths and methods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340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一种可生物降解贲门支架
CN104706449A (zh) * 2013-12-17 2015-06-17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及其后释放组件
CN103961194A (zh) * 2014-05-21 2014-08-06 苏州英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回缩性血管支架输送系统
CN104799894A (zh) * 2015-05-13 2015-07-29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释放装置
CN204909754U (zh) * 2015-07-14 2015-12-3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支架输送系统
US20170281382A1 (en) * 2016-04-05 2017-10-05 Bolton Medical, Inc. Delivery systems with introducer and distal sheath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6580530A (zh) * 2016-12-20 2017-04-26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定位的远、近端后释放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302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
CN111110302B (zh) * 2019-12-16 2021-06-2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
CN113057772A (zh) * 2021-05-06 2021-07-02 哈尔滨医科大学 支架系统
CN114533359A (zh) * 2022-04-22 2022-05-27 深圳市华和创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机构、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8079B2 (en) Controlled deployable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1000395B2 (en) Sleeve retraction system
CN105007865B (zh) 一种支架移植物输送系统
US8876877B2 (en) Centering for a TAA
JP4082736B2 (ja) 医療用グラフトコネクタおよびファスナー
AU2018247301A1 (en) Braided stent with expansion ring and method of delivery
CN101415377B (zh) 支架植入物近端自定心输送系统和方法
US10188538B2 (en) Hybrid trigger wire for endografts
US20100268315A1 (en) Castellated Sleeve Stent-Graf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09984877A (zh) 管腔支架系统
MX2007013413A (es) Sistema para el suministro controlado de stents e injertos.
CN1543367A (zh) 带有拴系系统的植入导管
US20220304838A1 (en) Vascular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and medical apparatus
CN108261251A (zh) 管腔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US20230355415A1 (en) Endoluminal Stent and Endoluminal Stent System
US20080125845A1 (en) Proximal fixing
US115042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mpressing endovascular devices
CN109199660A (zh) 一种医用输送装置及其输送系统
US20160157844A1 (en) Sock anchor and method
CN111110302B (zh) 输送系统
US20210128332A1 (en) Line puller assembly for an endo-luminal delivery device
US20160143645A1 (en) Catheter tip to aid filament delivery
AU2019257430B1 (en) A line puller assembly for an endo-luminal delivery device
JP2019092931A (ja) ステント
CN113274166B (zh) 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