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5311B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5311B
CN109945311B CN201910252158.0A CN201910252158A CN109945311B CN 109945311 B CN109945311 B CN 109945311B CN 201910252158 A CN201910252158 A CN 201910252158A CN 109945311 B CN109945311 B CN 109945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liding door
indoo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21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5311A (zh
Inventor
彭杰林
钟志尧
魏留柱
乔德山
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21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5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5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5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5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5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滑动门和驱动组件。机壳上设有前侧出风口和进风口,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均设在机壳内,滑动门可移动地设在机壳的前侧,滑动门的后壁面上设有底部具有通风口的环形的导风筋条,滑动门移动至前侧出风口的前侧时,导风筋条止抵在机壳的前表面上以将从前侧出风口吹出的至少一部分空气朝向通风口导引,驱动组件与滑动门配合以驱动滑动门上下移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滑动门上设置导风筋条,当滑动门遮挡前侧出风口时,导风筋条与机壳的前表面配合限定出的出风风道引导气流进入到室内空间,由可以丰富滑动门的功能、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内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前侧出风口的开关门,但是开关门的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开关门需要避让机壳内的零部件,装配难度较高,从而影响了空调室内机的装配效率。而且开关门的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大大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产品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方便装配、制冷和制热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设有前侧出风口,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滑动门,所述滑动门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滑动门的后壁面上设有底部具有通风口的环形的导风筋条,当所述滑动门移动至所述前侧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前侧时,所述导风筋条止抵在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以将从所述前侧出风口吹出的至少一部分空气朝向所述通风口导引;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滑动门配合以驱动所述滑动门上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的前侧设置可上下移动的滑动门,由此可以方便滑动门与驱动组件和机壳之间进行装配,可以降低滑动门的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而且,滑动门上的导风筋条与机壳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出风风道,当滑动门遮挡前侧出风口时,出风风道可以引导空气气流通过出风风道流通至室内空间,由此可以丰富滑动门的功能、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还可以减小室内风机的工作负荷,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工作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侧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室内风机为离心风机且与所述进风口正对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机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后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倾斜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风机包括离心风机;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风道朝向所述前侧出风口送风;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环形导风部和与所述环形导风部连通的延伸导风部,所述环形导风部外套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外侧且朝向所述前侧出风口送风,所述延伸导风部从所述环形导风部朝下延伸,所述离心风机设在延伸导风部内且位于所述前侧出风口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正前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风机还包括上部风机,所述上部风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壳上;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以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固定在所述滑动门的内壁上且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所述驱动齿条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轨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形成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导轨外套在所述齿条上,所述导轨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的前表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前侧出风口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滑动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差值时,控制所述滑动门移动至完全打开所述前侧出风口的状态,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转速;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差值时,降低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操作比较方法,不仅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率,还可以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空调室内机的能耗,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检测所述机壳的前侧有目标对象时,控制所述滑动门移动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差值时,控制所述滑动门移动至部分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降低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并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门移动至部分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滑动门移动至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不超过三分之一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转速;当所述滑动门继续移动至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大于三分之一且不超过二分之一时,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其中第二转速小于所述第一转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呢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滑动门处于打开前侧出风口的状态;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呢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滑动门处于关闭前侧出风口的状态;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C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D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齿条与导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2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中G-G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齿轮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齿轮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驱动齿轮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驱动齿轮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驱动齿轮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前侧出风口1a,进风口1b,容纳槽1c,
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环形导风部12a,延伸导风部12b,固定部13,固定台131,第一安装孔132,第一槽体133,第二槽体134,导风板14,
室内换热器2,
室内风机3,离心风机31,上部风机32,
滑动门4,出风风道4a,通风口4b,门体41,固定柱411,导风筋条42,
驱动组件5,驱动电机51,电机壳511,主体部511a,限位部511b,固定耳512,第二安装孔512a,驱动齿轮52,驱动齿条53,固定本体531,齿形部532,导轨54,本体部541,导槽542,筒体543,避让缺口543a,连接板544,固定孔544a,
固定支架6,装配槽6a,螺钉柱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和制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室内换热器2、室内风机3、滑动门4和驱动组件5。
其中,机壳1的前侧可以设有前侧出风口1a,机壳1上可以设有进风口1b,室内换热器2和室内风机3均可以设在机壳1内。具体而言,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室内风机3可以通过旋转以引导室内空气气流通过进风口1b进入到机壳1内,空气气流在机壳1内与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以形成换热气流,然后室内风机3可以引导换热完成的换热气流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换热气流可以在室内空间内流通,由此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滑动门4可以设在机壳1的前侧且滑动门4可以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如图6所示,滑动门4可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前方以关闭前侧出风口1a,如图1-图2所示,滑动门4可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下方以打开前侧出风口1a。驱动组件5可以设在机壳1上且驱动组件5可以与滑动门4配合以驱动滑动门4上下移动。
具体而言,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需要打开前侧出风口1a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下移动以使前侧出风口1a外露,换热气流可以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当需要关闭前侧出风口1a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上移动,滑动门4可以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前方以遮挡前侧出风口1a。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滑动门4设在机壳1的前侧,而且驱动组件5可以设在机壳1上,由此可以方便滑动门4与驱动组件5和机壳1进行装配,可以降低滑动门4的装配难度。而且,滑动门4位于机壳1的外侧还可以增大滑动门4的滑动行程,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滑动门4的滑动行程以调节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面积,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例如,由于滑动门4具有较长的滑动行程,可以通过驱动组件5精确控制滑动门4的移动位置。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用户所需要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向下移动以完全打开前侧出风口1a,由此可以增大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面积,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用户所需要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向上移动至设定位置以使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由此可以减小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量,从而可以使室内稳定保持当前温度,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3-图5所示,滑动门4的后壁面上可以设有底部具有通风口4b的环形的导风筋条42,当滑动门4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至少一部分的前侧时,导风筋条42可以止抵在机壳1的前表面上以将从前侧出风口1a吹出的至少一部分空气气流朝向通风口4b导引。具体而言,当滑动门4部分遮挡和全部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滑动门4后侧壁上的导风筋条42可以与机壳1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出风风道4a,出风风道4a的下端设有与室内空间相连通的通风口4b。
如图7所示,当室内风机3引导换热气流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时。若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一部分换热气流可以直接进入到室内空间内,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另一部分换热气流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换热气流可以在出风风道4a内流通,最后换热气流可以通过通风口4b进入到室内空间内。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丰富滑动门4的功能,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效果。
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制冷工作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上移动以使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一部分冷风可以直接进入到室内空间内,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另一部分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的冷风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流通,最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下方的通风口4b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可以防止冷风直接吹向室内用户而产生不适感,一部分冷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进入到室内空间内,由此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还可以减小滑动门4关闭时的风量损失,可以确保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效率。
当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制热工作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上移动以使滑动门4完全遮挡前侧出风口1a。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热风全部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的热风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流通,最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下方的通风口4b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热风的空气密度较小,通过上述设置,出风风道4a引导热风流通至室内空间的底部,热风可以在室内空间内从下往上均匀流通,由此不仅可以实现暖足的效果,还可以使室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制热效果。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在滑动门4的后侧壁上设置导风筋条42,导风筋条42可以与机壳1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出风风道4a,当滑动门4部分封闭和全部封闭前侧出风口1a时,出风风道4a可以引导空气气流通过出风风道4a流通至室内空间,不仅可以丰富滑动门4的功能、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小室内风机3的工作负荷,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
在图4-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滑动门4可以包括门体41和导风筋条42,导风筋条42设在门体41的后侧壁上并相对门体41向后延伸,导风筋条42可以与机壳1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出风风道4a。其中,导风筋条42可以形成为“U”形,导风筋条42也可以形成为方形,导风筋条42还可以形成为多边形,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设置。门体41的后侧壁上设有多个固定柱411,滑动门4可以通过固定柱411与驱动组件5相连。固定柱411可以形成为螺钉柱,固定柱411也可以形成为定位销。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滑动门4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可选地,门体41和导风筋条42可以形成为一体件,门体41和导风筋条42也可以形成为分体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机壳1的前侧设置可上下移动的滑动门4,由此可以方便滑动门4与驱动组件5和机壳1之间进行装配,可以降低滑动门4的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而且,滑动门4上的导风筋条42与机壳1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出风风道4a,当滑动门4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出风风道4a可以引导空气气流通过出风风道4a流通至室内空间,由此可以丰富滑动门4的功能、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还可以减小室内风机3的工作负荷,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前侧出风口1a可以位于进风口1b的上方,室内风机3可以为离心风机且室内风机3可以与进风口1b正对设置,室内换热器2可以位于室内风机3的上方且室内换热器2可以位于前侧出风口1a的后方,由此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对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尺寸起到减薄的作用。
具体而言,离心风机的送风原理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当室内风机3工作时,离心风机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沿从后往前的方向通过进风口1b进入到机壳1内,离心风机可以引导空气气流向上流通以与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的换热气流可以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室内换热器2与室内风机3在上下方向上分布,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机厚度,进而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实用性能。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可以倾斜设置。例如,室内换热器2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朝向靠近机壳1的前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室内换热器2也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朝向远离机壳1的前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2与空气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升了空气气流的换热效率。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室内风机3可以包括离心风机31,机壳1内可以设有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风道11可以朝向前侧出风口1a送风,第二风道12可以包括环形导风部12a和与环形导风部12a连通的延伸导风部12b,环形导风部12a可以外套在第一风道11的外侧且可以朝向前侧出风口1a送风,延伸导风部12b可以从环形导风部12a朝下延伸,离心风机31可以设在延伸导风部12b内且离心风机31可以位于前侧出风口1a的下方,由此不仅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增大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室内风机3可以包括离心风机31,离心风机31的送风原理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由此离心风机31可以设在前侧出风口1a的下方,离心风机31可以引导空气气流依次在延伸导风部12b和环形导风部12a内流通,空调室内机100的导风板14可以设在前侧出风口1a处,由此可以使导风板14与离心风机31在前后方向上交错设置,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厚度。而且,当空气气流通过环形导风部12a排出时,可以在第一风道11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第一风道11内可以形成一股朝向前侧出风口1a流通的空气气流,由此可以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竖直延伸,室内换热器2的下端可以延伸至离心风机31的下方,室内换热器2的顶端延伸至环形导风部12a的上方,由此不仅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增大室内换热器2与空气气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31可以位于室内换热器2的正前方,由此离心风机31可以引导空气气流从后往前直接吹向室内换热器2,可以增大作用在室内换热器2上的风量,进而可以提升室内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机3还可以包括上部风机32,上部风机32可以设在第一风道11内,由此可以增大室内风机3的出风量。例如,上部风机32可以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送风原理为轴向进风轴向出风。当上部风机32工作时,上部风机32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沿从后往前的方向流通,空气气流与室内换热器2换热完成后可以沿第一风道11和前侧出风口1a排出。由此,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上部风机32和离心风机31同时工作,可以大大增加室内风机3的出风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也可以单独控制。例如,可以只控制离心风机31参与送风,也可以只控制上部风机32参与送风,还可以同时控制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同时参与送风,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设置。
例如,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用户所需要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可以控制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同时工作,离心风机31可以引导第一股空气气流依次在延伸导风部12b和环形导风部12a内流通,上部风机32可以引导第二股空气气流沿从后往前的方向在第一风道11内流通,第一股空气气流和第二股空气气流可以在上部风机32的前侧进行混流,然后可以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由此可以增大室内风机3的出风量,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用户所需要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时,可以选择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中一个单独参与送风。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的前表面可以设有容纳槽1c,前侧出风口1a可以位于容纳槽1c内,滑动门4可移动地设在容纳槽1c内,由此可以使滑动门4与机壳1的配合结构更加紧凑,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度。可选地,滑动门4的轮廓可以与容纳槽1c的轮廓相同。例如,滑动门4可以形成为方形,容纳槽1c可以形成为方形槽。又例如,滑动门4可以形成为椭圆形,容纳槽1c可以形成为椭圆形槽。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齿轮52和驱动齿条53,其中,驱动电机51可以固定在机壳1上,驱动齿轮52可以与驱动电机51相连以由驱动电机51驱动转动,驱动齿条53可以固定在滑动门4的内壁上且驱动齿条53可以与驱动齿轮52啮合配合。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驱动组件5的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操作比较方便。而且驱动齿轮52和驱动齿条53组成的齿轮齿条机构具有运行平稳的优点,由此可以提升滑动门4的运行平稳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组件5驱动滑动门4移动设定位置时,驱动电机51可以停止驱动,驱动电机51的电机轴可以保持静止,由于驱动电机51的电机轴与驱动齿轮52同步转动,由此可以使驱动齿轮52保持静止。此时,驱动齿轮52与驱动齿条53啮合配合以对滑动门4进行限位,可以使滑动门4稳定保持在当前位置。
在图9-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机壳1的前侧壁上可以设有与驱动电机51配合的固定部13。其中,固定部13包括相对机壳1的前侧壁向后凹入的固定台131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体133和第二槽体134。其中,固定台131和第一槽体133的端面均形成为圆弧形,固定台131设在第一槽体133的径向外侧,固定台131上设有两个在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孔132。第二槽体134的端面形成为方形,第二槽体134与第一槽体133相连通,第一槽体133和第二槽体134均相对固定台131向后延伸。
如图11所示,驱动电机51包括电机壳511,电机壳511包括主体部511a和限位部511b,主体部511a和限位部511b相连,主体部511a的外部轮廓与第一槽体133的轮廓相同,限位部511b的外部轮廓与第二槽体134的轮廓相同,主体部511a上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固定耳512,每个固定耳512上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32正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512a。
当驱动电机51与机壳1进行装配时,主体部511a可以插入到第一槽体133内,限位部511b可以插入到第二槽体134内,由此可以防止驱动电机51相对机壳1进行旋转,可以起到很好的预定位作用。当主体部511a和限位部511b安装到位后,两个固定耳512上的第二安装孔512a均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32正对,可以采用螺钉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512a和第一安装孔132以将驱动电机51固定在机壳1上。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驱动电机51与机壳1之间的装配方式更加简单,还可以提升驱动电机51的装配效率。
如图12-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导轨54,导轨54可以固定在机壳1的前表面上,驱动齿条53可滑动地设在导轨54上,导轨54可以对驱动齿条53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防止驱动齿条53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可以使驱动齿条53的运行更加平稳,进而可以提升滑动门4的运行平稳性。
在图13-图1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导轨5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导轨54包括本体部541和导槽542,导槽542设在本体部541的靠近驱动齿条53的一侧侧壁(如图14所示的前侧壁)上,导槽542在驱动齿条53的移动方向(如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当驱动齿条53与导轨54进行配合时,驱动齿条5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槽542内并与导槽542滑动配合。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导轨54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还可以提升导轨54与驱动齿条53的配合稳定性。
如图15-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轨54可以形成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导轨54可以外套在齿条上,导轨54上可以设有避让缺口543a,驱动齿轮52可以通过避让缺口543a与驱动齿条53啮合配合,由此不仅可以使驱动齿条53与导轨54的配合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导轨54外套在驱动齿条53上还可以使驱动齿条53与导轨54的配合结构更加牢固,进而可以提升滑动门4的运行平稳性。
如图15-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固定支架6,驱动电机51和导轨54可以分别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固定支架6可以固定在机壳1上,由此,固定支架6可以将驱动电机51和导轨54集成为一体结构,然后可以将上述一体结构固定在机壳1上,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
在图1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导轨54包括筒体543和连接板544,筒体543形成为圆柱筒形,驱动齿条53可以穿设在筒体543内。筒体543上设有避让缺口543a以使驱动齿条53的配合齿外露,驱动齿轮52可以通过避让缺口543a与驱动齿条53啮合配合。连接板544设在筒体543的外周壁上,连接板544上设有固定孔544a。固定支架6上设有装配槽6a,驱动电机51设在装配槽6a内并与固定支架6螺钉连接。固定支架6上设有与连接板544相连的螺钉柱61,固定孔544a与对应的螺钉柱61正对设置,可以采用螺钉穿过固定孔544a与螺钉柱61螺纹配合,由此可以将导轨54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可选地,筒体543和连接板544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使导轨54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可以提升装配效率,还可以提升导轨54的结构牢固性能。
如图19-图2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齿条53可以包括固定本体531和齿形部532,其中,固定本体531可以采用注塑或铸造的方式进行加工,然后可以在固定本体531上设置配合齿以形成齿形部532,齿形部532与驱动齿轮52啮合配合。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驱动齿条53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提升驱动齿条53的加工效率。
可选地,固定本体531和齿形部532的水平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形,固定本体531和齿形部532的水平横截面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固定本体531和齿形部532的水平横截面也可以形成为方形,固定本体531和齿形部532的水平横截面也可以形成为多边形。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固定本体531和齿形部532的水平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组成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如图21所示,固定本体531的水平横截面可以形成为方向,齿形部532的水平横截面可以形成为圆弧形。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驱动齿条53的多样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不同形状的驱动齿条53,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灵活性。
下面以三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和制热。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室内换热器2、室内风机3、滑动门4和驱动组件5。
如图1-图3、图8所示,机壳1的前侧可以设有前侧出风口1a,机壳1上可以设有进风口1b,室内换热器2和室内风机3均可以设在机壳1内。其中,室内风机3可以包括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机壳1内可以设有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风道11可以朝向前侧出风口1a送风,第二风道12可以包括环形导风部12a和与环形导风部12a连通的延伸导风部12b,环形导风部12a可以外套在第一风道11的外侧且可以朝向前侧出风口1a送风,延伸导风部12b可以从环形导风部12a朝下延伸。离心风机31可以设在延伸导风部12b内且离心风机31可以位于前侧出风口1a的下方,上部风机32可以设在第一风道11内。
如图8所示,室内换热器2位于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的后侧,室内换热器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竖直延伸,室内换热器2的下端延伸至离心风机31的下方,室内换热器2的顶端延伸至环形导风部12a的上方。
如图9所示,滑动门4设在机壳1的前侧且滑动门4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移动。滑动门4可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前方以关闭前侧出风口1a,滑动门4可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下方以打开前侧出风口1a。其中,滑动门4可以包括门体41和导风筋条42,导风筋条42设在门体41的后侧壁上并相对门体41向后延伸,导风筋条42可以与机壳1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出风风道4a,出风风道4a的下部设有与室内空间连通的通风口4b。当滑动门4部分遮挡和全部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滑动门4后侧壁上的导风筋条42可以与机壳1的前表面配合以限定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出风风道4a,出风风道4a的下端设有与室内空间相连通的通风口4b。
驱动组件5可以设在机壳1上且驱动组件5可以与滑动门4配合以驱动滑动门4上下移动。机壳1的前表面可以设有容纳槽1c,前侧出风口1a可以位于容纳槽1c内,滑动门4可移动地设在容纳槽1c内。如图9所示,驱动组件5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齿轮52和驱动齿条53,驱动电机51可以固定在机壳1上,驱动齿轮52可以与驱动电机51相连以由驱动电机51驱动转动,驱动齿条53可以固定在滑动门4的内壁上且驱动齿条53可以与驱动齿轮52啮合配合。
其中,如图9-图11所示,机壳1的前侧壁上可以设有与驱动电机51配合的固定部13。其中,固定部13包括相对机壳1的前侧壁向后凹入的固定台131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槽体133和第二槽体134。其中,固定台131和第一槽体133的端面均形成为圆弧形,固定台131设在第一槽体133的径向外侧,固定台131上设有两个在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孔132。第二槽体134的端面形成为方形,第二槽体134与第一槽体133相连通,第一槽体133和第二槽体134均相对固定台131向后延伸。
如图11所示,驱动电机51包括电机壳511,电机壳511包括主体部511a和限位部511b,主体部511a和限位部511b相连,主体部511a的外部轮廓与第一槽体133的轮廓相同,限位部511b的外部轮廓与第二槽体134的轮廓相同,主体部511a上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固定耳512,每个固定耳512上均设有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32正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512a。
当驱动电机51与机壳1进行装配时,主体部511a可以插入到第一槽体133内,限位部511b可以插入到第二槽体134内,由此可以防止驱动电机51限定机壳1进行旋转,可以起到很好的预定位作用。当主体部511a和限位部511b安装到位后,两个固定耳512上的第二安装孔512a均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32正对,可以采用螺钉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512a和第一安装孔132以将驱动电机51固定在机壳1上。
如图12-图14所示,驱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导轨54,导轨54可以固定在机壳1的前表面上,驱动齿条53可滑动地设在导轨54上。导轨54包括本体部541和导槽542,导槽542设在本体部541的靠近驱动齿条53的一侧侧壁(如图14所示的前侧壁)上,导槽542在驱动齿条53的移动方向(如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当驱动齿条53与导轨54进行配合时,驱动齿条5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槽542内并与导槽542滑动配合。
具体而言,当需要打开前侧出风口1a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下移动以使前侧出风口1a外露,换热气流可以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当需要关闭前侧出风口1a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上移动,滑动门4可以移动至前侧出风口1a的前方以遮挡前侧出风口1a。
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用户所需要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可以控制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同时工作,离心风机31可以引导第一股空气气流依次在延伸导风部12b和环形导风部12a内流通,上部风机32可以引导第二股空气气流沿从后往前的方向在第一风道11内流通,第一股空气气流和第二股空气气流可以在上部风机32的前侧进行混流,然后可以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由此可以增大室内风机3的出风量,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当室内的环境温度与用户所需要的理想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时,可以选择离心风机31和上部风机32中一个单独参与送风。
当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制冷工作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上移动以使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一部分冷风可以直接进入到室内空间内,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另一部分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的冷风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流通,最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下方的通风口4b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可以防止冷风直接吹向室内用户而产生不适感,一部分冷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进入到室内空间内,由此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还可以减小滑动门4关闭时的风量损失,可以确保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效率。
当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制热工作时,驱动组件5可以驱动滑动门4相对机壳1向上移动以使滑动门4完全遮挡前侧出风口1a。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热风全部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的热风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流通,最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下方的通风口4b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热风的空气密度较小,通过上述设置,出风风道4a引导热风流通至室内空间的底部,热风可以在室内空间内从下往上均匀流通,由此不仅可以实现暖足的效果,还可以使室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制热效果。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驱动组件5的导轨54形成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导轨54可以外套在驱动齿条53上,导轨54上可以设有避让缺口543a,驱动齿轮52可以通过避让缺口543a与驱动齿条53啮合配合。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固定支架6,驱动电机51和导轨54可以分别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固定支架6可以固定在机壳1上。
如图16所示,导轨54包括筒体543和连接板544,筒体543形成为圆柱筒形,驱动齿条53穿设在筒体543内,筒体543上设有避让缺口543a以使驱动齿条53的配合齿外露,驱动齿轮52可以通过避让缺口543a与驱动齿条53啮合配合。连接板544设在筒体543的外周壁上,连接板544上设有固定孔544a。固定支架6上设有装配槽6a,驱动电机51设在装配槽6a内并与固定支架6螺钉连接。固定支架6上设有与连接板544相连的螺钉柱61,固定孔544a与对应的螺钉柱61正对设置,可以采用螺钉穿过固定孔544a与螺钉柱61螺纹配合,由此可以将导轨54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固定支架6可以将驱动电机51和导轨54集成为一体结构,然后可以将一体结构固定在机壳1上,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前侧出风口1a可以位于进风口1b的上方,室内风机3为一个且室内风机3为离心风机,室内风机3可以与进风口1b正对设置,室内换热器2可以位于室内风机3的上方且室内换热器2可以位于前侧出风口1a的后方。室内换热器2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朝向靠近机壳1的前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
具体而言,离心风机的送风原理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当室内风机3工作时,离心风机可以引导空气气流沿从后往前的方向通过进风口1b进入到机壳1内,离心风机可以引导空气气流向上流通以与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的换热气流可以通过前侧出风口1a排出。通过上述设置,室内换热器2与室内风机3在上下方向上分布,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机厚度,进而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实用性能。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可以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t大于第一设定差值△T1时,可以控制滑动门4移动至完全打开前侧出风口1a的状态,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为设定转速,由此可以增大空气气流的流通速度,进而可以提升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量,可以加快室内温度的调节速度,快速缩小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可选地,△T1可以为15℃。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超过15℃时,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为500转/分。
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t小于第二设定差值△T2时,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此时可以降低室内风机3的转速,由此可以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能耗。可选地,△T2可以为5℃。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5℃时,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为200转/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操作比较方法,不仅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还可以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能耗,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检测机壳1的前侧有目标对象时,可以控制滑动门4移动至至少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也就是说,当检测机壳1的前侧有目标对象时,滑动门4可以移动至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的位置,滑动门4也可以移动至全部遮挡前侧出风口1a的位置。
其中,当滑动门4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一部分空气气流可以直接进入到室内空间内,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另一部分空气气流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的空气气流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流通,最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下方的通风口4b排出。当滑动门4全部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从前侧出风口1a排出的空气气流全部可以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进入到出风风道4a内的空气气流可以沿从上往下的方向流通,最后可以通过出风风道4a下方的通风口4b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以防止从前侧出风口1a吹出的换热气流直接吹向室内用户而产生不适感,还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例如,空调室内机100的前表面上可以设置监控设备,监控设备可以监测空调室内机100的前方有无目标对象活动。若监控设备监测到有目标对象出现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时,监控设备可以给控制主板发送目标对象的身高数据,控制主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控制驱动组件5驱动滑动门4向上移动,以使滑动门4遮挡目标对象头顶以下的部分前侧出风口1a,从而可以防止从前侧出风口1a吹出的换热气流直接吹向目标对象而引起不适感。当目标对象从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消失时,监控设备可以给控制主板发送信号,控制主板可以控制驱动组件5驱动滑动门4向下移动以全部打开前侧出风口1a。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滑动门4的自动控制,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还可以大大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产品科技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t小于第二设定差值△T2时,可以控制滑动门4移动至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同时还可以降低室内风机3的转速并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由此可以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能耗。而且,当滑动门4移动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通过控制降低室内风机3的转速,可以减小室内风机3的工作载荷,还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滑动门4移动至部分遮挡前侧出风口1a时,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当滑动门4移动至遮挡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面积不超过三分之一时,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转速,当滑动门4继续移动至遮挡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面积大于三分之一且不超过二分之一时,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其中第二转速可以小于第一转速。
具体而言,可以检测滑动门4遮挡的前侧出风口1a的面积与前侧出风口1a的出风面积的比值S,当S≤1/3时,则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转速;当1/3<S≤1/2时,可以控制室内风机3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由此可以保持室内的当前温度,还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可选地,第一转速可以为300转/分,第二转速可以为150转/分。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能耗,同时还可以减小室内风机3的工作载荷,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而且还可以实现无风感的效果,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设有前侧出风口,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
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
滑动门,所述滑动门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滑动门的后壁面上设有底部具有通风口的环形的导风筋条,当所述滑动门移动至所述前侧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前侧时,所述导风筋条止抵在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以将从所述前侧出风口吹出的至少一部分空气朝向所述通风口导引;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滑动门配合以驱动所述滑动门上下移动;
所述室内风机包括离心风机;
所述机壳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风道朝向所述前侧出风口送风;
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环形导风部和与所述环形导风部连通的延伸导风部,所述环形导风部外套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外侧且朝向所述前侧出风口送风,所述延伸导风部从所述环形导风部朝下延伸,所述离心风机设在延伸导风部内且位于所述前侧出风口的下方;
所述滑动门可移动至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前方以关闭所述前侧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室内风机为离心风机且与所述进风口正对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机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正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还包括上部风机,所述上部风机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以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固定在所述滑动门的内壁上且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前表面上,所述驱动齿条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形成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导轨外套在所述齿条上,所述导轨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驱动齿轮通过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驱动齿条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表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前侧出风口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滑动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11.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
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差值时,控制所述滑动门移动至完全打开所述前侧出风口的状态,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转速;
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差值时,降低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所述机壳的前侧有目标对象时,控制所述滑动门移动至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设定差值时,控制所述滑动门移动至部分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降低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并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门移动至部分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滑动门移动至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不超过三分之一时,控制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转速;
当所述滑动门继续移动至遮挡所述前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大于三分之一且不超过二分之一时,控制所述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其中第二转速小于所述第一转速。
CN201910252158.0A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945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158.0A CN109945311B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2158.0A CN109945311B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5311A CN109945311A (zh) 2019-06-28
CN109945311B true CN109945311B (zh) 2023-05-26

Family

ID=6701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2158.0A Active CN109945311B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53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46663A (ko) * 2019-09-19 2022-04-14 지디 미디어 에어콘디셔닝 이큅먼트 씨오 엘티디 에어컨
CN111351188A (zh) * 2020-03-16 2020-06-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运行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03927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运行方法与装置
CN111306738B (zh) * 2020-02-26 2021-08-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1426005B (zh) * 2020-03-25 2021-07-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11473433B (zh) * 2020-04-14 2021-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风口调节方法
CN112728708A (zh) * 2020-12-29 2021-04-30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114763923A (zh) * 2021-01-15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763928A (zh) * 2021-01-15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4963305B (zh) * 2021-02-25 2024-05-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34A (zh) * 2021-03-31 2022-10-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35A (zh) * 2021-03-31 2022-10-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6583A (ko) * 1999-02-24 2000-09-15 구자홍 공기 조화기
CN105091106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2603B2 (ja) * 1995-12-14 1999-06-07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吐出口開閉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KR100303815B1 (ko) * 1998-10-30 2001-09-24 윤종용 슬라이드도어개폐장치
CN1149361C (zh) * 1999-02-24 2004-05-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出气口的开关组件
KR100371354B1 (ko) * 1999-02-24 2003-02-07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 조화기의 흡입구 및 토출구 개폐 장치
JP2001253222A (ja) * 2000-03-10 2001-09-18 Denso Corp 空気通路切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439968U (zh) * 2009-06-01 2010-04-2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03017308B (zh) * 2011-09-22 2015-0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4902173U (zh) * 2015-08-04 2015-12-2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壳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CN106196286B (zh) * 2016-07-29 2019-03-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柜式空调及混风方法
CN206369253U (zh) * 2016-09-18 2017-08-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107300213A (zh) * 2017-07-20 2017-10-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07880956U (zh) * 2017-12-26 2018-09-18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口导轨装置及空调
CN109520019A (zh) * 2018-12-14 2019-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63279U (zh) * 2019-03-29 2019-1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6583A (ko) * 1999-02-24 2000-09-15 구자홍 공기 조화기
CN105091106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5311A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5311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97632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974085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52290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52463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58799B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25078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118954A1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EP4056908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07796048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83922A (zh) 导流件及空调室内机
WO2017041415A1 (zh) 吸油烟机
CN106287971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9604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4758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36U (zh) 空调器
CN216953265U (zh) 空调器
CN220061912U (zh) 空调器
CN213778131U (zh) 导流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4501672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72744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183322B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