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6005B -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26005B CN111426005B CN202010219769.8A CN202010219769A CN111426005B CN 111426005 B CN111426005 B CN 111426005B CN 202010219769 A CN202010219769 A CN 202010219769A CN 111426005 B CN111426005 B CN 1114260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air
- supply mode
- disturbance
- ai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OIGNJSKKLXVSLS-VWUMJDOOSA-N prednisol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2(C)[C@H]3[C@@H](O)C[C@](C)([C@@](CC4)(O)C(=O)CO)[C@@H]4[C@@H]3CCC2=C1 OIGNJSKKLXVSLS-VWUMJDOO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 Δ V Chemical compound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C(=O)NCCC(N1CC2=C(CC1)NN=N2)=O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YLZOPXRUQYQQID-UHFFFAOYSA-N 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1-[4-[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propan-1-one Chemical compound N1N=NC=2CN(CCC=21)CCC(=O)N1CCN(CC1)C=1C=NC(=NC=1)NCC1=CC(=CC=C1)OC(F)(F)F YLZOPXRUQYQQI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时,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Ts‑Te≥ΔT1'是否成立;S2':成立,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不成立,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S3':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Te‑Ts≥ΔT2'是否成立;S4':成立,则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不成立,则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可以使得空调器所在房间达到房间设定温度后,空调器实施低扰动送风模式,减低空调器对人的送风强度,降低空调对人的吹风感,提高空调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本发明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无论是在制冷还是制热模式下在空调器所在的房间未达到房间设定温度之前,内风机以较高转速运行,此时内风机出风量大利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有利于热交换过程,但是内风机的出风量大时使得室内气流扰动较大。
当到达房间设定温度后,空调器此时运行目的是维持房间设定温度,如果此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速度还较高时,无疑增强空调器室内换热器壁面周围的气流扰动,此时会过度的增强室内换热器与室内空气的换热强度,同时还对人体有较强的吹风感。传统的空调器在开启后,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使整个房间快速达到房间设定温度,内风机和压缩机都以较高的频率运行,在达到房间设定温度后虽然会降低压缩机频率,但内风机转速仍然以当前较高转速运行,这除了使人有较强的吹风感外,还使房间冷热负荷增大,使空调器能耗增加。为此设计一种在室内温度达到了房间设定温度后对室内实行低扰动的送风方式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S1步骤的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
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S3: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时,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S1'步骤的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
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S3':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进一步可选的,S2步骤和S2'步骤中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进一步可选的,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
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
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进一步可选的,Δf、ΔV以及ΔF均为设定的定值,压缩机频率f降低为f=f0-Δf,内风机转速V降低为V=V0-Δ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为F=F0+ΔF后,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进一步可选的,Δf、ΔV以及ΔF均为变量,在S2步骤和S2'步骤中:当f=f0-Δf满足f≥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V=V0-ΔV满足V≥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且F=F0+ΔF满足F≤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否则不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减小相应的Δf、ΔV以及ΔF,直至满足f≥fmin、V≥Vmin且F≤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进一步可选的,ΔV=n1/Vr,ΔF=n2/Vr,Vr为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当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不变时Vr为定值;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当需要减小ΔV时相应地减小n1;n2为与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当需要减小ΔF时相应地减小n2;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进一步可选的,空调器设置有计时器,在S3步骤和S3'步骤中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在S4步骤和S4'步骤中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得到空调器运行一次低扰动送风模式所需的时间t;
在S4步骤和S4'步骤中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t是否小于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计时器清零,直至空调器下一次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减小Δf的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同时减小n1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对计时器清零,直至空调器下一次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包含有信息获取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执行模块,
信息获取模块至少用于获取:房间实际温度Te、房间设定温度Ts,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和/或,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信息获取模块向控制模块提供所获取信息;
控制模块至少用于: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
和/或,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
执行模块至少包括压缩机、内风机、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调节机构,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模块发出的指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器控制系统。
有益效果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可以使得空调器所在房间达到房间设定温度后,空调器实施低扰动送风模式,减低空调器对人的送风强度,降低空调器对人的吹风感,提高空调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并且可以降低装有所述空调器中的房间冷、热负荷,此处冷负荷是指为了维持房间在房间设定温度,空调器需要向室外排出的热量;热负荷则刚好相反,指为了维持房间在房间设定温度而空调器需要向房间内输入的热量。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房间在达到或者接近房间设定温度后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的能耗,可以启到节能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用户使用空调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1制热模式下第一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
图2是实施例1-2制冷模式下第二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
图3是实施例2-1制热模式下第三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
图4是实施例2-2制冷模式下第四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总体的发明思想】
在现有技术中当空调器所在的房间实际温度达到房间设定温度时,空调器一般通过降低压缩机的频率来进行,而此时内风机仍以较高的转速运行,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积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使得处于房间中的人长期感觉到较强的吹风感外还使得房间冷和/或热负荷增大,使空调的能耗增加。
本发明根据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间的关系判断是否进入到本发明设计的低扰动送风模式,并通过调整以下至少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来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进一步的,具体的调整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来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本发明公开的上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可以在房间温度达到或者接近房间设定温度后降低空调送风的强度,解决空调器对用户造成较强吹风感的问题,增强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同时解决房间温度达到或接近房间设定温度后空调器因为送风强度高,气流扰动过大,房间空气与空调器室内换热器换热过强使得空调负荷较大,空调能耗增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是指:当空调器所在房间的温度达到或者接近设定温度Ts后,当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时空调房间冷负荷下降,当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空调房间热负荷下降,因此降低空调器中压缩机的频率以及降低内风机的转速和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可以使得空调器工作时在满足其所在房间可维持设定温度Ts的情况下,空调的能耗更低,用户感觉到的吹风感更低。
【实施例1】
【实施例1-1】
如图1所示为制热模式下第一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下面将根据图1具体对制热模式下第一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空调器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实际温度Te;
S1: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S1步骤的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
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指的是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时未进入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的送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进一步的,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Δf、ΔV以及ΔF均为设定的定值,所述压缩机频率f降低为f=f0-Δf,所述内风机转速V降低为V=V0-ΔV以及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为F=F0+ΔF后,使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
S3: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进一步的,ΔT1的取值范围是-0.5℃<ΔT1<0.5℃,所述ΔT2的取值范围是1℃<ΔT2<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设定”的各个值均可以是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是在出厂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设定。
【实施例1-2】
如图2所示为制冷模式下第二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下面将根据图2具体对制冷模式下第二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时,所述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空调器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实际温度Te;
S1':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所述S1'步骤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
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进一步的,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Δf、ΔV以及ΔF均为设定的定值,所述压缩机频率f降低为f=f0-Δf,所述内风机转速V降低为V=V0-ΔV以及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为F=F0+ΔF后,使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
S3':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所述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空调器继续保持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进一步的,ΔT1'的取值范围是-0.5℃<ΔT1'<0.5℃,所述ΔT2'的取值范围是1℃<ΔT2'<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设定”的各个值均可以是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是在出厂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1即包含实施例1-1以及实施例1-2,公开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包含有信息获取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执行模块,
信息获取模块至少用于获取:房间实际温度Te、房间设定温度Ts,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和/或,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信息获取模块向控制模块提供所获取信息;
控制模块至少用于: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
和/或,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
执行模块至少包括压缩机、内风机、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调节机构,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模块发出的指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1】中空调器控制系统中的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或室内侧的出风口处且可调节出风口截面面积大小的出风面板,和/或,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或室内侧的辅助出风口,该辅助出风口在空调器处于正常送风模式时不打开,当进入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其在空调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以增大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进一步优选的该辅助出风口打开的幅度大小可调节,从该辅助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也可调节。
本实施例1还公开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器控制系统。该空调器具有制热和/或制冷工作模式。当该空调器仅具有制热工作模式时采用上述实施例【1-1】所公开的第一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当该空调器仅具有制冷工作模式时采用上述实施例【1-2】所公开的第二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当该空调器具有制热和制冷工作模式时采用上述实施例【1-1】所公开的第一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和/或上述实施例【1-2】所公开的第二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调整参数的方式:即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实施例2-1】
如图3所示,图3是实施例3制热模式下第三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可知第三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为: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空调器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实际温度Te;
S1: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所述S1步骤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
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进一步的,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Δf、ΔV以及ΔF均为变量,在S2步骤中:当f=f0-Δf满足f≥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V=V0-ΔV满足V≥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且F=F0+ΔF满足F≤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否则不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减小相应的Δf、ΔV以及ΔF,直至满足f≥fmin、V≥Vmin且F≤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更近一步的,ΔV=n1/Vr,ΔF=n2/Vr,Vr为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当所述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不变时Vr为定值;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n1的单位是rpm/s,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当需要减小ΔV时相应地减小n1;n2为与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n2的单位是m5,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当需要减小ΔF时相应地减小n2;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本实施例中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Vr测量方法至少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法:利用毫米波雷达对其进行测量,其原理是通过发射与接收雷达波时产生的时间间隔乘以雷达波传播速度从而得到房间各方向的长度,以此判断房间的体积大小,对房间体积大小进行等级划分并赋予相应的Vr不同的值,房间体积越大,Vr的取值也越大。
第二种方法:建立一种以压缩机进入低扰动送风前的运行频率及额定功率为自变量关于Vr的正相关的函数关系。通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反应房间冷热负荷的大小,从而判断房间的体积大小。该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可以是:
Vr为房间体积大小;为功率修正因子,其中P为试验值,a为频率修正因子,通过试验得出;f0为压缩机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前于正常送风模式下运行的频率,即f0为上述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从关系可以看出,通过功率及压缩机运行频率可以反应其房间大小,当功率越大其Vr也越大,压缩机频率越大其对应的Vr也越大。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压缩机频率f的具体降低调整方式:f=f0-Δf,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即:
所述Δf首先被赋予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在正常送风模式下压缩机频率f=f0,所述压缩机频率f进行第1次下降后为f=f0-Δf1,继而判断f=f0-Δf1是否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压缩机频率f降低调整为f=f0-Δf1;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Δf1对压缩机频率f进行实际调整,将Δf1减小为Δf2,并将Δf2赋值给Δf即此时Δf=Δf2,并计算得到f=f0-Δf2,然后继续执行对f=f0-Δf2是否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的判断;
当f=f0-Δf2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时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将压缩机频率f降低调整为f=f0-Δf2;
当f=f0-Δf2小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Δf2对压缩机频率f进行实际调整而是将Δf2继续减小后再赋值给Δf,并根据f=f0-Δf公式计算得到压缩机频率f后,再对f执行f=f0-Δf是否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的判断;
直至压缩机频率f由最初的f=f0经过第1+n次下降至f=f0-Δf1+n,满足f≥fmin,则Δf不再降低,最终将压缩机频率f降低调整为f=f0-Δf1+n。优选的,Δf1+n=Δfn-1,n≥1,n为自然数。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内风机转速V的具体降低调整方式:V=V0-ΔV,ΔV=n1/Vr,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本实施例中Vr为定值,当需要减小ΔV相应地减小n1即:
n1首先被赋予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在正常送风模式下内风机转速V=V0,内风机转速V进行第1次下降后为V=V0-n11/Vr,继而判断V=V0-n11/Vr是否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内风机转速V降低调整为V=V0-n11/Vr;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V=V0-n11/Vr对压缩机频率V进行实际调整,将n11减小为n12,并将n12赋值给n1即此时n1=n12,并计算得到V=V0-n12/Vr,然后继续执行对V=V0-n12/Vr是否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的判断;
当V=V0-n12/Vr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时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将内风机转速V降低调整为V=V0-n12/Vr;
当V=V0-n12/Vr小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V=V0-n12/Vr对内风机转速V进行实际调整而是将n12继续减小后再赋值给n1,并根据V=V0-n1/Vr公式计算得到内风机转速V后,再对内风机转速V执行V=V0-n1/Vr是否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的判断;
直至内风机最低转速V由最初的V=V0经过第1+n次下降至V=V0-n1(1+n)/Vr,满足V≥Vmin,则ΔV=n1(1+n)/Vr不再降低,最终将内风机转速V降低调整为V=V0-n1(1+n)/Vr。优选的,n1(1+n)=n1(n)-5,n≥1,n为自然数。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的具体增大调整方式:F=F0+ΔF,ΔF=n2/Vr,n2为与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本实施例中Vr为定值,当需要减小ΔF相应地减小n2即:
n2首先被赋予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在正常送风模式下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F0,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进行第1次增大后为F=F0+n21/Vr,继而判断F=F0+n21/Vr是否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将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调整为F=F0+n21/Vr;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n21/Vr对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进行实际调整,将n21减小为n22,并将n22赋值给n2即此时n2=n22,并计算得到F=F0+n22/Vr,然后继续执行对F=F0+n22/Vr是否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的判断;
当F=F0+n22/Vr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时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将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调整为F=F0+n22/Vr;
当F=F0+n22/Vr大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n22/Vr对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进行实际调整而是将n22继续减小后再赋值给n2,并根据F=F0+n2/Vr公式计算得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后,再对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执行F=F0+n2/Vr是否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的判断;
直至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由最初的F=F0经过第1+n次调整增大至F=F0+n2(1+n)/Vr,满足F≤Fmax,则ΔF=n2(1+n)/Vr不再降低,最终将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调整为F=F0+n2(1+n)/Vr。优选的,n2(1+n)=n2(n)-5,n≥1,n为自然数。
S3: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进一步的,空调器设置有计时器,在上述S3步骤中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在S4步骤中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得到空调器运行一次低扰动送风模式所需的时间t;
在S4步骤中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t是否小于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计时器清零,直至空调器下一次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减小Δf的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同时减小n1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对计时器清零,直至空调器下一次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进一步优选的,Δf1减小后为Δf1',Δf1'=Δf1-1;n11减小后为n11',n11'=n11-5。
【实施例2-2】
如图4所示,图4是实施例4制冷模式下第四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逻辑图。可知第四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为: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时,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空调器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房间实际温度Te;
S1':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所述S1'步骤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
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进一步的,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Δf、ΔV以及ΔF均为变量,在S2步骤中:当f=f0-Δf满足f≥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V=V0-ΔV满足V≥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且F=F0+ΔF满足F≤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否则不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减小相应的Δf、ΔV以及ΔF,直至满足f≥fmin、V≥Vmin且F≤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
更近一步的,ΔV=n1/Vr,ΔF=n2/Vr,Vr为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当所述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不变时Vr为定值;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n1的单位是rpm/s,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当需要减小ΔV时相应地减小n1;n2为与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n2的单位是m5,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当需要减小ΔF时相应地减小n2;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本实施例中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Vr测量方法至少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法:利用毫米波雷达对其进行测量,其原理是通过发射与接收雷达波时产生的时间间隔乘以雷达波传播速度从而得到房间各方向的长度,以此判断房间的体积大小,对房间体积大小进行等级划分并赋予相应的Vr不同的值,房间体积越大,Vr的取值也越大。
第二种方法:建立一种以压缩机进入低扰动送风前的运行频率及额定功率为自变量关于Vr的正相关的函数关系。通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反应房间冷热负荷的大小,从而判断房间的体积大小。该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可以是:
Vr为房间体积大小;为功率修正因子,其中P为试验值,a为频率修正因子,通过试验得出;f0为压缩机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前于正常送风模式下运行的频率,即f0为上述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从关系可以看出,通过功率及压缩机运行频率可以反应其房间大小,当功率越大其Vr也越大,压缩机频率越大其对应的Vr也越大。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压缩机频率f的具体降低调整方式:f=f0-Δf,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即:
所述Δf首先被赋予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在正常送风模式下压缩机频率f=f0,所述压缩机频率f进行第1次下降后为f=f0-Δf1,继而判断f=f0-Δf1是否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压缩机频率f降低调整为f=f0-Δf1;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Δf1对压缩机频率f进行实际调整,将Δf1减小为Δf2,并将Δf2赋值给Δf即此时Δf=Δf2,并计算得到f=f0-Δf2,然后继续执行对f=f0-Δf2是否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的判断;
当f=f0-Δf2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时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将压缩机频率f降低调整为f=f0-Δf2;
当f=f0-Δf2小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Δf2对压缩机频率f进行实际调整而是将Δf2继续减小后再赋值给Δf,并根据f=f0-Δf公式计算得到压缩机频率f后,再对f执行f=f0-Δf是否大于等于压缩机最低频率fmin的判断;
直至压缩机频率f由最初的f=f0经过第1+n次下降至f=f0-Δf1+n,满足f≥fmin,则Δf不再降低,最终将压缩机频率f降低调整为f=f0-Δf1+n。优选的,Δf1+n=Δfn-1,n≥1,n为自然数。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内风机转速V的具体降低调整方式:V=V0-ΔV,ΔV=n1/Vr,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本实施例中Vr为定值,当需要减小ΔV相应地减小n1即:
n1首先被赋予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在正常送风模式下内风机转速V=V0,内风机转速V进行第1次下降后为V=V0-n11/Vr,继而判断V=V0-n11/Vr是否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将内风机转速V降低调整为V=V0-n11/Vr;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V=V0-n11/Vr对压缩机频率V进行实际调整,将n11减小为n12,并将n12赋值给n1即此时n1=n12,并计算得到V=V0-n12/Vr,然后继续执行对V=V0-n12/Vr是否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的判断;
当V=V0-n12/Vr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时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将内风机转速V降低调整为V=V0-n12/Vr;
当V=V0-n12/Vr小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V=V0-n12/Vr对内风机转速V进行实际调整而是将n12继续减小后再赋值给n1,并根据V=V0-n1/Vr公式计算得到内风机转速V后,再对内风机转速V执行V=V0-n1/Vr是否大于等于内风机最低转速Vmin的判断;
直至内风机最低转速V由最初的V=V0经过第1+n次下降至V=V0-n1(1+n)/Vr,满足V≥Vmin,则ΔV=n1(1+n)/Vr不再降低,最终将内风机转速V降低调整为V=V0-n1(1+n)/Vr。优选的,n1(1+n)=n1(n)-5,n≥1,n为自然数。
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的具体增大调整方式:F=F0+ΔF,ΔF=n2/Vr,n2为与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本实施例中Vr为定值,当需要减小ΔF相应地减小n2即:
n2首先被赋予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在正常送风模式下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F0,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进行第1次增大后为F=F0+n21/Vr,继而判断F=F0+n21/Vr是否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将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调整为F=F0+n21/Vr;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n21/Vr对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进行实际调整,将n21减小为n22,并将n22赋值给n2即此时n2=n22,并计算得到F=F0+n22/Vr,然后继续执行对F=F0+n22/Vr是否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的判断;
当F=F0+n22/Vr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时判断结果为“是”,则确定将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调整为F=F0+n22/Vr;
当F=F0+n22/Vr大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根据F=F0+n22/Vr对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进行实际调整而是将n22继续减小后再赋值给n2,并根据F=F0+n2/Vr公式计算得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后,再对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执行F=F0+n2/Vr是否小于等于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的判断;
直至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由最初的F=F0经过第1+n次增大至F=F0+n2(1+n)/Vr,满足F≤Fmax,则ΔF=n2(1+n)/Vr不再降低,最终将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调整为F=F0+n2(1+n)/Vr。优选的,n2(1+n)=n2(n)-5,n≥1,n为自然数。
S3':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所述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空调器继续保持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进一步的,ΔT1'的取值范围是-0.5℃<ΔT1'<0.5℃,所述ΔT2'的取值范围是1℃<ΔT2'<4℃。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设定”的各个值均可以是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是在出厂过程中对空调器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空调器设置有计时器,在上述S3'步骤中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在S4'步骤中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得到空调器运行一次低扰动送风模式所需的时间t;
在S4'步骤中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t是否小于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
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计时器清零,直至空调器下一次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减小Δf的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同时减小n1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对计时器清零,直至空调器下一次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进一步优选的,Δf1减小后为Δf1',Δf1'=Δf1-1;n11减小后为n11',n11'=n11-5。
本实施例2即包含实施例2-1以及实施例2-2,还公开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包含有信息获取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执行模块,
信息获取模块至少用于获取:房间实际温度Te、房间设定温度Ts,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和/或,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f0、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V0、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F0、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第一变量n1、第二变量n2、第一设定初始值n11、第二设定初始值n21、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信息获取模块向控制模块提供所获取信息;
控制模块至少用于: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
和/或,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控制模块发出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当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向计时器发出计时开始的指令,当空调器退出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向计时器发出清零的指令。控制模块还根据上述判断结果调整空调器中已储存的参数大小如:调整下一次低扰动送风模式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执行模块至少包括压缩机、内风机、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调节机构以及计时器,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控制模块发出的指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2】中空调器控制系统中的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或室内侧的出风口处且可调节出风口截面面积大小的出风面板,和/或,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或室内侧的辅助出风口,该辅助出风口在空调器处于正常送风模式时不打开,当进入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其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以增大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进一步优选的该辅助出风口打开的幅度大小可调节,从该辅助出风口吹出的风方向也可调节。
本实施例2还公开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器控制系统。该空调器具有制热和/或制冷工作模式。当该空调器仅具有制热工作模式时采用上述实施例【2-1】所公开的第三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当该空调器仅具有制冷工作模式时采用上述实施例【2-2】所公开的第四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当该空调器具有制热和制冷工作模式时采用上述实施例【2-1】所公开的第三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和/或上述实施例【2-2】所公开的第四空调器室内的送风控制方法。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模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时,所述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
S2:基于所述S1步骤的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当Te-Ts<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
S3: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
S4:当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所述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s-Te<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空调器继续保持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所述S2步骤中所述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所述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所述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所述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
所述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所述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所述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
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所述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所述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所述Δf、ΔV以及ΔF均为变量,在所述S2步骤中:当所述f=f0-Δf满足f≥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V=V0-ΔV满足V≥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且F=F0+ΔF满足F≤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否则不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减小相应的Δf、ΔV以及ΔF,直至满足f≥fmin、V≥Vmin且F≤Fmax,则使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ΔV=n1/Vr,ΔF=n2/Vr,所述Vr为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当所述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不变时Vr为定值;所述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所述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当需要减小所述ΔV时相应地减小所述n1;所述n2为与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所述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当需要减小所述ΔF时相应地减小所述n2;所述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置有计时器,在所述S3步骤中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在所述S4步骤中当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所述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得到空调器运行一次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需的时间t;在所述S4步骤中当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所述t是否小于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计时器清零,直至所述空调器下一次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述计时器再开始计时;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减小所述Δf的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同时减小所述n1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对所述计时器清零,直至所述空调器下一次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述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4.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时,所述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S2’:基于所述S1’步骤的判断结果决定下述送风模式: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至少调整以下三个参数: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当Ts-Te<ΔT1’,S1’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S3’: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S4’:当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所述原有正常送风模式;Te-Ts<ΔT2’,S3’步骤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所述空调器继续保持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
所述S2’步骤中所述调整参数的方式为: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
所述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所述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所述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
所述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所述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所述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
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所述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所述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
所述Δf、ΔV以及ΔF均为变量,在所述S2’步骤中:当所述f=f0-Δf满足f≥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V=V0-ΔV满足V≥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且F=F0+ΔF满足F≤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否则不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减小相应的Δf、ΔV以及ΔF,直至满足f≥fmin、V≥Vmin且F≤Fmax,则使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ΔV=n1/Vr,ΔF=n2/Vr,所述Vr为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当所述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不变时Vr为定值;所述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所述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当需要减小所述ΔV时相应地减小所述n1;所述n2为与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所述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当需要减小所述ΔF时相应地减小所述n2;所述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置有计时器,在所述S3’步骤中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在所述S4’步骤中当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所述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得到空调器运行一次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需的时间t;在所述S4’步骤中当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所述t是否小于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计时器清零,直至所述空调器下一次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述计时器再开始计时;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减小所述Δf的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同时减小所述n1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对所述计时器清零,直至所述空调器下一次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述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7.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信息获取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执行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至少用于获取:房间实际温度Te、房间设定温度Ts,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和/或,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提供所获取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至少用于: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所述制热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后,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热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所述控制模块发出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所述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和/或,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判断房间设定温度Ts与房间实际温度Te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一设定值ΔT1’,当判断结果为“是”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维持空调器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房间实际温度Te与房间设定温度Ts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制冷第二设定值ΔT2’,当判断结果为“是”所述控制模块发出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返回所述原有正常送风模式的指令,当判断结果为“否”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空调器继续保持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运行的指令;所述执行模块至少包括压缩机、内风机、空调器出风口截面面积调节机构,所述执行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控制模块发出的指令;
所述当判断结果为“是”所述控制模块发出调整压缩机频率f、内风机转速V以及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使空调器进入低扰动送风模式的指令包括:
降低压缩机频率f,降低内风机转速V以及增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所述压缩机频率f降低后为:f=f0-Δf,其中所述f0为压缩机设定初始频率,Δf为所述压缩机频率降低的幅度值;所述内风机转速V降低后为:V=V0-ΔV,其中所述V0为内风机设定初始转速,ΔV为所述内风机转速降低的幅度值;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增大后为:F=F0+ΔF,其中所述F0为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设定初始面积,ΔF为所述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增大的幅度值;所述Δf、ΔV以及ΔF均为变量;
当所述f=f0-Δf满足f≥最小压缩机频率fmin、V=V0-ΔV满足V≥最小内风机转速Vmin且F=F0+ΔF满足F≤最大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Fmax,则使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否则不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减小相应的Δf、ΔV以及ΔF,直至满足f≥fmin、V≥Vmin且F≤Fmax,则使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ΔV=n1/Vr,ΔF=n2/Vr,所述Vr为与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相关的参数,当所述空调器所在房间的体积不变时Vr为定值;所述n1为与内风机转速相关的第一变量,所述n1具有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当需要减小所述ΔV时相应地减小所述n1;所述n2为与所述空调器出风口出风截面面积相关的第二变量,所述n2具有第二设定初始值n21,当需要减小所述ΔF时相应地减小所述n2;所述Δf具有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调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置有计时器,当所述空调器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当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所述计时器停止计时;计时得到空调器运行一次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需的时间t;当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时,判断所述t是否小于设定最小时间值tmin,当判断结果为“否”则计时器清零,直至所述空调器下一次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述计时器再开始计时;当判断结果为“是”则减小所述Δf的第三设定初始值Δf1,同时减小所述n1的第一设定初始值n11,对所述计时器清零,直至所述空调器下一次进入所述低扰动送风模式所述计时器再开始计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19769.8A CN111426005B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19769.8A CN111426005B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26005A CN111426005A (zh) | 2020-07-17 |
CN111426005B true CN111426005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7154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19769.8A Active CN111426005B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260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54297B (zh) * | 2020-09-28 | 2022-09-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
CN112524762B (zh) * | 2020-11-27 | 2022-09-06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室内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1164A (ja) * | 2002-09-10 | 2004-04-02 | Lg Electronics Inc |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
CN103759396A (zh) * | 2014-02-10 | 2014-04-30 |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风扇转速控制方法 |
CN105485881A (zh) * | 2015-12-30 | 2016-04-13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N106642592A (zh) * | 2016-12-30 | 2017-05-1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765999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8117352A1 (en) * | 2016-12-21 | 2018-06-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9945311A (zh) * | 2019-03-29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3-25 CN CN202010219769.8A patent/CN1114260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01164A (ja) * | 2002-09-10 | 2004-04-02 | Lg Electronics Inc |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
CN103759396A (zh) * | 2014-02-10 | 2014-04-30 |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风扇转速控制方法 |
CN105485881A (zh) * | 2015-12-30 | 2016-04-13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WO2018117352A1 (en) * | 2016-12-21 | 2018-06-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06642592A (zh) * | 2016-12-30 | 2017-05-10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765999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945311A (zh) * | 2019-03-29 | 2019-06-2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26005A (zh) | 2020-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95466B (zh) | 空调制热舒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26005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送风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其控制系统 | |
JP2006317142A (ja) | 天井型エアコンのベーン制御方法 | |
JPS60188743A (ja) |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の運転制御方法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 |
CN109237703B (zh) | 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7894045B (zh) | 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 |
CN110822676B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40159423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 conditioner,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 conditioner,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7906668B (zh) | 空调系统的节流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 |
CN107906682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空调器 | |
CN111780328B (zh) | 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 |
JPH0448140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3276028B2 (ja) | 換気装置 | |
CN111457470A (zh) | 一种出风量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JP3188048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H0752636A (ja) | 車両用ヒートポンプ空調装置 | |
JP3369337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H07158937A (ja) |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 |
JPH0886489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7940691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3983656B (zh) | 适用于一体式厨房空调的控制方法、一体式厨房空调 | |
JP315476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EP4163559A1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 |
JPH06185796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
JPH0436535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ファン運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