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8929A -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 Google Patents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8929A
CN109928929A CN201811409094.2A CN201811409094A CN109928929A CN 109928929 A CN109928929 A CN 109928929A CN 201811409094 A CN201811409094 A CN 201811409094A CN 109928929 A CN109928929 A CN 109928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powdery mildew
preventive effect
application
dis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90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8929B (zh
Inventor
杨光富
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ZHONGNONG UNITED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9928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8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8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8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1/44Oxygen and nitrogen or sulfur and nitroge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01N25/04Dispersions, emulsions, suspoemulsion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or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2Powders or granu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公开了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该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以下式(1)所示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即便是在低浓度下也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均具有显著的防效。

Description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以及一种含有该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以琥珀酸脱氢酶(SDH,succinate dehydrogenase)为靶标的杀菌剂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类杀菌剂品种,这一类杀菌剂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造成病原菌死亡,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的。
由于该类杀菌剂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因而成为目前世界各大农药公司竞相研究的热点。
在这类杀菌剂中,吡唑酰胺类化合物是已上市品种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由于该类杀菌剂杀菌谱较广,活性较高,能够防治农业生产中的多种作物病害,因而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一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例如,CN1226244A和CN101056858A分别公开了作为杀菌剂使用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通式,并且在实施例中公开了一些含二苯醚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具体化合物。
进一步地,CN1226244A中公开了如下两个含二苯醚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12和21。
CN101056858A公开了含肟取代二苯醚的吡唑酰胺类衍生物的结构。
又如,CN104557709A公开了具有以下结构特征的两个化合物。
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大病害,虽然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吡唑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上述病害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杀菌活性,但在极低浓度下仍能够同时防治这些重大病害的吡唑酰胺类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还未被发现。
例如,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发现,CN1226244A、CN101056858A和CN104557709A中公开的化合物仅在较高浓度下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或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当降低用药浓度时,上述现有技术公开的化合物防效均不佳。但是,高浓度的用药首先会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其次,用药安全性也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供的二苯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差或者在低浓度下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很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即便是在低浓度下也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均具有优异防效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含二苯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其二苯醚结构上的三氟甲基的取代数量以及取代位置对化合物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杀菌活性有重要影响。当二苯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二苯醚结构上的三氟甲基的取代数量为2个,且2个取代的三氟甲基分别位于二苯醚结构中末端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及配合吡唑环的5-位不含有氟原子取代时,形成的化合物(下文中也称为本发明的化合物)在用于防治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等多种病害,即便是在低用药浓度下,也能够同时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特别地,苯并烯氟菌唑是目前治疗亚洲大豆锈病的重磅产品,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地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亚洲大豆锈病的防效与苯并烯氟菌唑对亚洲大豆锈病的防效相当;并且,本发明的化合物在极低浓度下依然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具有优异的防效,而对照药剂苯并烯氟菌唑在低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及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并不佳。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的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以下式(1)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大豆锈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玉米锈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防治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中的至少两种病害的农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杀菌剂,该杀菌剂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
优选情况下,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9重量%。
优选地,该杀菌剂的剂型选自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毒饵、母液和母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式(1)所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在低浓度下也对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大田实验数据证实,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大豆锈病、玉米锈病以及水稻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的是:新农药创制化合物首先进行的均是温室盆栽筛选,经过室内验证发现具有高活性的化合物再进入大田试验。但由于大田试验中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比如温度、光照、雨水、土壤等),在温室筛选中发现的很多高活性化合物进入大田试验时却未能表现出优异效果。例如,杀菌剂烯肟菌胺在室内筛选时发现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极高的活性,但进入大田试验时,其防效与室内活性差异十分显著。因此,经过室内筛选进入大田试验后仍然能表现出优异防效的化合物是少之又少的。在大田试验时仍然能表现出优异防效的化合物的发现往往是需要科研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够被发现的。
具体地,本发明的大田实验数据证实,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大豆锈病、玉米锈病以及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明显优于目前针对前述作物病害的主要商品化药剂的防效,或者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大豆锈病、玉米锈病以及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与目前针对前述作物病害的主要商品化药剂的防效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对制备式(1)所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合成路线制备式(1)所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式(1)所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防治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或水稻纹枯病时,可以将含有式(1)所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物质作为活性成分配制成农药组合物,以防治有效量施用于农作物。
本发明的所述杀菌剂中的辅料可以为本领域内用于形成各种合适的剂型的常用辅料,包括但不限于表面活性剂等物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未作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种试剂均来自商购。
在以下实例中,选择的商品化药剂均为当前市场上的重要产品。例如,苯并烯氟菌唑是目前对大豆锈病和玉米锈病活性最高的商品化杀菌剂,丙硫菌唑和嘧菌酯也是防治大豆锈病的主打产品。乙嘧酚、丙硫菌唑以及氟唑菌酰胺都是市场上防治白粉病的主打产品。当然,这些商品化药剂的化学结构和本发明化合物的差异是显著的。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前述描述的合成路线制备式(1)所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具体地如下:
(1)制备1-3所示的化合物
将3mmol的1-2所示的化合物,3.3mmol的1-1所示的化合物和3.6mmol碳酸钾加入到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20mL的DMF,升温至100℃,TLC监测原料反应完毕后停止反应,加入50mL乙酸乙酯,分别用50mL饱和食盐水洗两次后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后柱层析得中间体1-3,收率为55%。
棕色液体,1H NMR(600MHz,DMSO)δ8.02(s,1H),7.96(d,J=8.5Hz,1H),7.04(dd,J=11.0,4.3Hz,1H),6.90(dd,J=10.1,9.0Hz,3H),6.65–6.58(m,1H),4.99(s,2H).GC-MS:m/z 321.05[M]+.
(2)制备式1所示的化合物
将2mmol的1-3所示的化合物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加入3mmol的三乙胺,再在冰浴条件下缓慢滴加1-4所示的化合物(共2.4mmol)。TLC监测反应完全后将体系中加入30mL二氯甲烷,50mL×3次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提纯得式1所示的化合物,收率79%。
白色粉末,1H NMR(600MHz,DMSO)δ9.68(s,1H),8.04(s,1H),8.00(d,J=8.9Hz,1H),7.96(d,J=8.0Hz,1H),7.34(t,J=7.7Hz,1H),7.29(t,J=7.7Hz,1H),7.15(d,J=7.8Hz,2H),7.09(t,J=54Hz,1H),7.07(d,J=5.9Hz,1H),3.85(s,3H).HRMS(MALDI)计算值C20H13F8N3O2[M+Na]+:502,07722,实测值502.08035.
测试例1:杀菌活性筛选结果
测试方法:将表1中的各化合物配制成5重量%的乳油。试验均采用活体盆栽,化合物有效浓度如表1中所示。
大豆锈病: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的2叶期大豆盆栽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第二天接种大豆锈病孢子悬浮液,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保湿培养,8-16小时后放置温室(25℃±1℃)正常管理。7天后视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防治效果。
玉米锈病: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的2-3叶期玉米盆栽幼苗,按照设计浓度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第二天接种玉米锈病孢子悬浮液,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室(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100%)保湿培养,24小时后放置温室(25℃±1℃)正常管理。7天后视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防治效果。
小麦白粉病
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的2叶期小麦盆栽幼苗,按照设计浓度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第二天孢子抖落法接种,接种后的作物放温室(25℃±1℃)正常管理。7天后视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选择一片真叶期、长势一致黄瓜苗,喷雾处理后阴干24h。洗取长满白粉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0万个/mL左右的悬浮液,喷雾接种。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灯光下(21-23℃)中,8天后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进行分级调查,按病指计算防效%。
调查方法:分级标准采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以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总叶数×9);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100/对照病情指数;
测试结果如表1中所示。
表1中用于对比的化合物2-8的结构式分别如下:
表1
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玉米锈病、大豆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特别地,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显著优于现有技术提供的化合物的防效。
对比化合物2和化合物3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前述化合物2和化合物3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的邻位取代基为卤原子(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相应位置为三氟甲基),以及化合物2和化合物3的吡唑环的5-位上含有氟原子取代基。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化合物2和化合物3在浓度为25mg/L以上时,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但是在浓度为6.25mg/L时,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均有不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的缺点。进一步地,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由此可以看出,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三氟甲基取代基的取代数量以及吡唑环的5-位上的氟原子取代对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效果以及应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对比化合物4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前述化合物4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化合物4的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的邻位取代基为卤原子(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相应位置为三氟甲基)。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化合物4在浓度为25mg/L以上时,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但是在浓度为6.25mg/L时,化合物4对玉米锈病的防效不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进一步地,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4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由此可以看出,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三氟甲基取代基的取代数量对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效果以及应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对比化合物5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前述化合物5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化合物5的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的2,5-位取代基为三氟甲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三氟甲基的取代位置为2,4-位)。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化合物5在浓度为100mg/L以上时,对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但是在浓度低于100mg/L时,化合物5对大豆锈病的防效明显不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进一步地,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5对小麦白粉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明显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由此可以看出,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三氟甲基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以及吡唑环的5-位上的氟原子取代对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效果以及应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对比化合物6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前述化合物6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化合物6的吡唑环的5-位上含有氟原子取代基(而本发明的化合物在相应位置没有该取代基)。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化合物6在浓度为25mg/L以上时,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但是在浓度为6.25mg/L时,化合物6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不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进一步地,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6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显著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由此可以看出,吡唑环的5-位上的氟原子取代对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效果以及应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对比化合物7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前述化合物7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化合物7的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的2,4-位取代基为氯(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2,4-位取代基均为三氟甲基)。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化合物7在浓度为100mg/L以上时,对大豆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但是在浓度低于100mg/L时,化合物7对大豆锈病的防效不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进一步地,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7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由此可以看出,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2,4-位取代基的种类对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效果以及应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对比化合物8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前述化合物8与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化合物8的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的2-位取代基为氯(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2-位取代基为三氟甲基)。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8对大豆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进一步地,但是,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8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由此可以看出,二苯醚的自由苯基上2-位取代基的种类对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效果以及应用范围有重要影响。
特别地,本发明的化合物在低浓度(浓度为6.25mg/L)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比化合物和现有的商品化药剂。
测试例2:更低浓度下的复筛
采用与测试例1相同的方法对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以及部分用于对比的化合物进行复筛,与测试例1不同的是,本测试例中的化合物的有效浓度如表2中所示。
以及水稻纹枯病的测试方法为:
选择叶龄相同、生长整齐一致的水稻盆栽幼苗进行叶片喷雾处理,喷雾后放置通风橱内晾干,采用夹接菌块法于施药后24h接种,每处理在稻苗基部接3块0.25cm2水稻纹枯病病原菌菌块。接种后放置人工气候温室(温度:昼28℃、夜25℃,相对湿度:95%)保湿见光培养。接种后7天调查,调查每处理夹接菌块的5张叶片,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分级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一),按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本测试例的测试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
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化合物4、化合物7和化合物8在浓度为3.125mg/L以上时,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相当,但是在浓度低于3.125mg/L时,化合物4、化合物7和化合物8对玉米锈病和大豆锈病的防效不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相应病害的防效。进一步地,在相同浓度下,化合物4、化合物7和化合物8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显著低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
并且,由表2的结果还可以看出,在低浓度下,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均优于对比化合物和现有的商品化药剂或防效与对比化合物和现有的商品化药剂的防效相当。
测试例3:田间试验
I、黄瓜白粉病试验方法:
施药方法:茎叶喷雾(施药器械:鑫康达锂电池电动喷雾)。
试验作物:黄瓜(品种:田娇7号)
本试验在沈阳进行,试验地为壤土,有机物含量丰富,肥水管理正常,试验田未使用其它杀菌剂。
试验小区的排列方式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平方米;重复次数:3次;施药时间和次数:2018年9月28日----2018年10月11日,共施药2次。施用药液量:每个处理3次重复,3次重复共用水8L。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农药。试验施药均选择晴朗天气,药后1天无雨。第2次施药后15-20天调查防效。
每小区随机取4点调查,每点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
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相关内容,按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使用DPS评价系统(邓肯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列于表3中。
表3
由表3中的结果可以看出,从田间试验的防效看,本发明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效,明显优于主流药剂Pydiflumetofen和乙嘧酚悬浮剂。
II、小麦白粉病试验方法:
施药方法:茎叶喷雾(施药器械:鑫康达锂电池电动喷雾)。
试验作物:小麦(品种:辽春10)
本试验在沈阳进行,试验地为壤土,有机物含量丰富,肥水管理正常,试验田未使用其它杀菌剂。
试验小区的排列方式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平方米;重复次数:3次;施药时间和次数:2018年9月17日,共施药1次。施用药液量:每个处理3次重复,3次重复共用水8L。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农药。试验施药均选择晴朗天气,药后1天无雨。
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调查每株的旗叶下的第一张叶片。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6%-25%;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26%-50%;
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1%-75%;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76%-10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相关内容,按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使用DPS评价系统(邓肯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列于表4中。
表4
由表4中的结果可以看出,从田间试验的防效看,本发明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效,优于苯丙烯氟菌唑、Pydiflumetofen和丙硫菌唑。
III、大豆锈病试验方法:
施药方法:茎叶喷雾(施药器械:鑫康达锂电池电动喷雾)。
试验作物:大豆(品种:辽豆15)
本试验在沈阳进行,试验地为壤土,有机物含量丰富,肥水管理正常,试验田未使用其它杀菌剂。
试验小区的排列方式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平方米;重复次数:3次;施药时间和次数:2018年8月11日,8月21日,共施药2次。施用药液量:每个处理3次重复,3次重复共用水8L。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农药。试验施药均选择晴朗天气,药后1天无雨。第2次施药后15-20天调查防效。
每小区对角线法五点取样调查20株,每株调查10片叶。记录总叶片数及各级病叶数。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6%-25%;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26%-50%;
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1%-75%;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76%-10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试验准则”相关内容,按分级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使用DPS评价系统(邓肯式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列于表5中。
表5
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大豆锈病具有良好防效,与对照药剂苯丙烯氟菌唑相当,明显优于丙硫菌唑、FOX和嘧菌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以下式(1)所示的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大豆锈病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玉米锈病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防治大豆锈病、玉米锈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中的至少两种病害的农药中的应用。
8.一种杀菌剂,该杀菌剂由活性成分和辅料组成,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菌剂,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9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杀菌剂,其中,该杀菌剂的剂型选自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毒饵、母液和母粉中的至少一种。
CN201811409094.2A 2017-12-15 2018-11-23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Active CN109928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90623 2017-12-15
CN201711349062 2017-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8929A true CN109928929A (zh) 2019-06-25
CN109928929B CN109928929B (zh) 2020-10-09

Family

ID=6681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9094.2A Active CN109928929B (zh) 2017-12-15 2018-11-23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8855B2 (zh)
EP (1) EP3725776B1 (zh)
CN (1) CN109928929B (zh)
AU (1) AU2018384770B2 (zh)
BR (1) BR112020011959A2 (zh)
ES (1) ES2918196T3 (zh)
MX (1) MX2020006267A (zh)
PT (1) PT3725776T (zh)
WO (1) WO2019114526A1 (zh)
ZA (1) ZA2020043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4411A (zh) * 2018-07-19 2020-01-31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酰胺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97793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14097794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增效组合物
CN114097795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6244A (zh) * 1996-07-24 1999-08-18 拜尔公司 作为杀虫剂的n-碳酰苯胺
WO2006027193A1 (de) * 2004-09-06 2006-03-16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hetero)cyclyl(thio) carbonsäureanilide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pilzen
CN104557709A (zh) * 2013-10-23 2015-04-29 华中师范大学 含二苯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农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6244A (zh) * 1996-07-24 1999-08-18 拜尔公司 作为杀虫剂的n-碳酰苯胺
WO2006027193A1 (de) * 2004-09-06 2006-03-16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hetero)cyclyl(thio) carbonsäureanilide zur bekämpfung von schadpilzen
CN104557709A (zh) * 2013-10-23 2015-04-29 华中师范大学 含二苯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农药组合物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4411A (zh) * 2018-07-19 2020-01-31 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酰胺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97793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14097794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增效组合物
CN114097795A (zh) * 2020-08-26 2022-03-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WO2022042605A1 (zh) * 2020-08-26 2022-03-03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14097793B (zh) * 2020-08-26 2023-12-01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8855B2 (en) 2023-01-10
ES2918196T3 (es) 2022-07-14
AU2018384770A1 (en) 2020-08-06
WO2019114526A1 (zh) 2019-06-20
CN109928929B (zh) 2020-10-09
MX2020006267A (es) 2020-12-09
EP3725776B1 (en) 2022-02-23
US20210078953A1 (en) 2021-03-18
BR112020011959A2 (pt) 2021-02-23
ZA202004311B (en) 2021-07-28
EP3725776A4 (en) 2021-06-02
AU2018384770B2 (en) 2020-10-08
EP3725776A1 (en) 2020-10-21
PT3725776T (pt)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8929A (zh)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EP3061750B1 (en) Pyrazole amide compounds containing a diphenyl ether group,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nd pesticide composition
AU2016253008B2 (en) Methods for hydraulic enhancement of crops
WO2020068946A1 (en)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soil nutrient availability
CN104604927A (zh) 一种含有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和叶菌唑的种子处理剂
CN109956904B (zh)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杀菌剂
CN109912504A (zh) 一种喹啉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JPS6034542B2 (ja) 新規イソチオシアン酸フエニルエステル類
CN105418504B (zh) 含二芳胺基的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
CN103202299A (zh) 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
JP4558496B2 (ja) 水稲病害防除用殺菌性組成物
CN107372548A (zh) 含有克菌丹和氟唑环菌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Behera et al. Emerging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of rice under various rice ecosystems
CN105061412A (zh) 一种含氟n-呋喃甲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285801B (zh) 一种吡啶酰胺类化合物及用途
JPH01117864A (ja) 置換ニコチン酸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CN114586793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81924A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与噻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70791A (zh) 一种三唑并吡啶衍生物在制备抗单子叶植物药物中的应用
CN110294751A (zh) 具生物活性的咪唑[4,5-b]并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H0356406A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
CN104610177A (zh) 一种三唑酮类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JPS6218521B2 (zh)
JPS63264480A (ja) 4h−3,1−ベンゾオキサジン誘導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れら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JPH0627115B2 (ja) N−(2−クロロ−4−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フエニル)−3−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ベンゼンスルホンアミドおよび農業用殺菌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8

Address after: Middle section of Shengli Road, Daxin village, Fan Town, Daiyue district,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UNITED PESTICID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9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Hongshan District Luoyu Road No. 152

Applicant befo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1

Address after: 262737 Linga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ifang,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WEIFANG ZHONGNONG UNITED CHEM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71033 middle section of Shengli Road, Daxin village, Fan Town, Daiyue district,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UNITED PESTICIDE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